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提倡学生进行浅*的研究性学*,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陶渊明画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标签: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 2

  教学目标:

  1、鉴赏《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通过“陶渊明归隐”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地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揣摩古代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阶段:明确任务。

  1.自通文意

  了解作家作品——熟读成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

  2.课堂分组探究:根据学生自身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兴趣,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由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

  (1)文章的抒情手法

  (2)文章的*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3)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3.明确探究课题成果的展示方式:小论文、课件展示、专题讲座等。

  第一组:探究本文的抒情手法。

  1.巧用动词抒怀。

  2.写景状物抒情

  3.直抒胸臆咏叹

  第二组:探究*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1.作者不追求描写景物的外在形貌,着重摄取描写对象的精神气韵。

  2.文中句式对仗工整。

  3.虽然作者在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诗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

  4.在“舟遥遥,风飘飘。”中用“遥遥”“飘飘”这两个叠词,表现作者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之情。

  第三组:《归去来兮辞》集中表现了陶渊明的归隐之乐,如何认识和评价陶渊明的这种选择?

  社会风气、诗人思想、诗人成就等角度分析

  拓展探究

  1.各小组提出研究性命题,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的作业,如:陶渊明与中国隐士文化;陶诗中飞鸟(菊花、酒、琴等)意象的分析。

  2.总结《归去来兮辞》探究性学*的过程与体会,发表看法或介绍经验,集合小组探究成果与个人撰写的小论文,办一期学*专刊。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 3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重点:

  1、知识: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幻灯片 。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2、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童仆欢迎,稚子侯门

  3.农人告余以春及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眄庭柯以怡颜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4、悦亲戚之情话

  5、乐 琴 书以消忧6、或棹孤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审容膝之易安 2、策扶老以流憩

  3、悦亲戚之情话 4、聊乘化以归尽

  三、研*课文

  关于作品的结构层次:

  呼唤归去 ; 闲适生活

  隐逸情怀 ; 抒怀言志

  (一)、读解课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

  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

  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二)讨论。

  1、全文主旨:厌弃黑暗官场;热爱田园风光;向往隐居生活。

  2、“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四、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2、借鉴写作: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一)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自责 鄙弃官场

  自悔 蔑视权贵

  辞官 向往田园

  自醒 淡泊明志

  隐居 闲适自在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②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③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家作品

  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①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

  ②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8226;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风格,兼取*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为谋生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一类小官,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职归隐。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加之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又厌倦官场世俗,常常是“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他29岁开始出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

  二、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自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土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三、参考译文:

  我家境贫困,仅靠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通常没有粮食能储存下来,我找不到什么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有这种想法,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还没有*息,我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而彭泽县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我就在彭泽县担任职务。但没过多久,我思念田园,也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不愿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违背自己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挨冻受饿更痛苦。我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迫;于是感到烦恼不已,觉得这实在有愧于*生的志愿。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日夜兼程地回去。不久,嫁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急切地要赶着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到冬,我只做八十多天的官。我想对这件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就写了这篇文章,并命名为《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志受到形体的役使,那又为什么还要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漂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松树和菊花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带着孩子们进入屋里,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我感到非常愉快。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门经常关闭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兴味无穷,自有乐趣。拄着手杖走走停停,到处游息,不时抬头眺望远景。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回到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出游又能追求些什么呢?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时、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人寄身世上,一生又能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或去或留呢?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荣华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游览欣赏,或者放下手杖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山岗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我吟咏歌唱。姑且顺其自然了结一生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四、文章主题探究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来的决心。

  五、文章体裁探究

  文章的主体是一篇有韵的“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故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做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明确: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难以忍受,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3)余家贫,……

  (4)“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最根本的。

  2、我们已经通读全文,同学们也已经大致把握了全文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再来明确

  疏理一下全辞的叙事脉络。学生相互讨论。

  明确:

  第一段:辞官——归途(思想斗争)。

  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家庭生活)。

  第三段: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第四段:安度余生(反思与感悟)。

  3、陶渊明想象自己从辞官回家一直到如何悠游生活,大家觉得他的情感是否也有一个随之变化的过程呢?那这个情感线索又是怎样的?

  明确:

  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旷达、悠然。

  归纳: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二、研读第1段。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三、研读第2段。

  讨论三个问题: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四、研读第3段。

  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一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生之志”抒发生*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

  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学*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阅读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生之志”抒发生*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

  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学*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脉,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2.通过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初探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教学重点】

  理清文脉,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初探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鉴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归”字导入课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唐·王维《渭川田家》

  找出上面几句诗*同使用的字“归”,分析“归”的内涵。

  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帚,掃除也,婦所職也。古風,男主外,女主內,故帚(掃除)乃婦之所職也。 ——《说文解字》

  二、经纬之归:寻归隐脉络

  围绕“归”字,梳理文章脉络。

  教师范读文章。

  明确:归因——归乐——归旨(三归)

  三、旷真之归:悟归隐真情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萧统《陶渊明集序》

  (一)觅三因。

  引导学生从小序中寻找作者归隐的原因。

  明确:至性自然、违己交病、程氏妹丧。

  (二)析三乐。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归隐后的生活乐趣?

  明确: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2.作者通过那些主要手法表达了归隐后的生活乐趣?

  引导学生重点鉴赏文中的动作描写、景物描写和精于用字等方面的手法,体会作者归隐后的情怀和品格。

  (三)思三问:

  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连续发出三个问“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四、诗赋之归:探归隐情结

  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官场,回归了田园,可是根据陶渊明自己曾经写的诗,他年轻的时候也有一颗展翅高飞,建功立业的宏大之心,你怎么理解他最后对官场的放弃?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田园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是美好的,可是真实的田园生活果真如此吗?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食》

  既然田园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作者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归隐田园?你们怎么看待他的归隐行为?

  教师总结:隐逸,在古代,更多的是一种手段,以这种手段求名求利,甚至最后来了个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因为他不愿为官而隐居,所以他德行高尚;因为他有了这样高尚的德行,所以他应该为官,甚至为大官。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所以,在*,历代都有隐士,同时,历代朝廷又都去山中征招隐士,他们共同上演这样一出文化喜剧。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来认识陶渊明及其行为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在他那里,隐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隐居本身即是最后之目的。虽然后世人都把陶渊明看作隐士,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他自己却没有把自己当作隐士,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已。他从官场上“归去来兮”,是归来了,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在寻找一种姿态,更不是寻找一种手段,而是在回归一种生活,回归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方式。正如梁启超对他的评价“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微笑”。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重点:

  1、知识: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幻灯片 。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2、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童仆欢迎,稚子侯门

  3.农人告余以春及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眄庭柯以怡颜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4、悦亲戚之情话

  5、乐 琴 书以消忧6、或棹孤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审容膝之易安 2、策扶老以流憩

  3、悦亲戚之情话 4、聊乘化以归尽

  三、研*课文

  关于作品的结构层次:

  呼唤归去 ; 闲适生活

  隐逸情怀 ; 抒怀言志

  (一)、读解课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

  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

  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二)讨论。

  1、全文主旨:厌弃黑暗官场;热爱田园风光;向往隐居生活。

  2、“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四、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2、借鉴写作: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一)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自责 鄙弃官场

  自悔 蔑视权贵

  辞官 向往田园

  自醒 淡泊明志

  隐居 闲适自在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通过分析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结构,并且详细学*了序的内容,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二)研读赏析

  【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学*第一自然段:

  (1)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3)他的心境如何?

  2、学*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

  (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3、学*第三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诵读,其余同学注意思考,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2)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3)学生探究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4、学*第四自然段

  请学生翻译最后一段,其余同学思考: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2)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课堂小结

  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本文通过脱离官场之后对田园生活乐趣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向往及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适当地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延伸,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对学生引导不够,而且读完之后,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易遗忘,下次在设计时需要控制朗读速度,并事先设好分工。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

  二、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指出三点理由: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该段可以分三层,跟韵有关系。

  开头到“熹微”(押韵i/ui)为第一层。再到“盈樽”(押韵en/un)为第二层。再到本段结束“盘桓”(押韵an)为第三层。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接着表示要与世想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全段,基调还是静谧而愉说的。

  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对这样的思想如何理解呢?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把作者的这两句话打上消极二字就算。确实消极了些,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一下归隐后*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真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些。

  四、注意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

  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

  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

  [思考]

  一、找出全文含有一定喻义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喻义何在。

  答案:“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二、如何理解结尾两句话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见“自读点拨”)

  三、提倡学生进行浅*的研究性学*。这里给学生提一个研究性学*的小题目。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就如是说),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荫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象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答案:后者更有道理。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象而言之。但从问途以下,都是直叙的话,显得自相矛盾。即所谓前“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对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钱先生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我以为这样来体会的谋篇特点是确当而深刻的。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象的空灵意趣,而且如周振甫先生所说,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须知陶渊明是一位很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构成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2)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通用5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2、把握全文结构,理淸文章脉络,熟读成诵。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3、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简单辨析作者的思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能够将文本准确流畅地翻译为现代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辞的体裁特点,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难点:

  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他29岁开始出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赋《归去来兮辞》。

  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代表作品: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另一类题材的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

  四、题目解说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归隐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楚辞”。本文是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描述作者迷途知返和辞官归田的决心,表达了作者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2、3段),写回归田园之乐。

  第三部分(4段),抒发自己决心归隐、不再犹豫的坚毅情怀。

  六、全文分析

  1、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

  出仕是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而非本意。这也为后面作者辞官做了铺垫。

  2、作者在序文中对他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诗人在序文中提到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怅然慷慨,深愧*生之志”;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陶渊明发现出仕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心力交瘁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仕于当时污浊的官场使他感到“深愧*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弃官归田。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怎样深刻的内涵?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典故,“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这两句话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能早些归来的感叹。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世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

  5、如何理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

  明确:

  这两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仕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明确:

  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

  7、请分析一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

  明确:

  ①家园之乐:第2段写“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

  ②田园之乐: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做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

  ③交往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在这里,作者可以与亲戚们说说心里话,可以弹琴读书消除忧愁,更令他开心的是,一帮农民兄弟邀他到田里看看春天的农事。宁静美丽的乡村,朴实无华的乡民,这一切怎不让作者产生“植杖而耘耔”的愿望呢?

  ④出游之乐:作者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可以“窈窕以寻壑”,也可以“崎岖而经丘”,出游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同时,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8、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悲哀,对此,你怎样理解?

  明确: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消极避世。

  出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文人志士们往往会在齐家治国*天下的济世使命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陶渊明晚年的大量诗中,“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显然表明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串于他的一生。

  其*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涌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其”“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作者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的“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留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了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吗?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的作品具有时代性,它们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七、中心思想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出仕和辞官的原因,以及归田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八、写作特点

  (1)运用辞赋的形式来加强抒怀。

  本文具有辞赋的铺张叙事、讲求用韵、骈偶和辞藻华美等特点。文章的主旨在于说明“今是而昨非”,作者对“昨非”一笔带过,未加描写,而对“今是”,即归田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正文第二、三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的描写和心理的描写。行文注意对仗骈偶,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既保持了辞赋的文体音韵和谐、辞采艳丽的特点,又避免了堆砌辞藻的毛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2)语言精练,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韵和谐。

  作者寥寥数语写出了对整个仕途生涯的痛苦回顾和深切悔恨,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精心选择一些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遙遙”“欣欣”等,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3)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

  如写归家途中的景色:“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烘托了一种离开困境而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又如描写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对家中松菊的特殊关切,说明了他志趣的高尚,特别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作者的情怀与家乡自然的美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心灵的淳朴、自由,外化在清新、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九、补充资料

  辞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十、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述志作品,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弃官归隐后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乡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中的“乐夫天命”是否表现了陶渊明消沉、颓废的思想?

  课后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

  C.引壶觞以自酌引:举起

  D.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羨慕

  2.下列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B.或棹孤舟

  C.怀良辰以孤往D.园日涉以成趣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B.既自以心为形役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乐夫天命复奚疑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为伴的闲适生活。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回家后,四处走走看看,看到云从山头冒出,鸟飞回巢中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追:补救。

  2.答案:C

  解析:怀:留恋,爱惜。A项,怡:使动用法,使……愉快。B项,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D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

  4.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的情感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㈠导语:“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情况)

  ㈡预*检查:

  1、齐读原文

  2、自找毛病:正字音,断句读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文中有三句话”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已矣乎”,你觉得该怎样读?大家自由读一读。点读,读得怎样,待会儿见分晓。

  4、字词句式

  (1)引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

  (2)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4)”复驾言兮焉”是什么句式宾语前置

  (5)文中还有哪些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㈢课文内容:

  1、标题自由浏览注解①

  2、“辞”是一种文体,它有“铺采螭文、体物写志”的特点。所谓“铺采螭文”,即铺叙、讲求骈偶。齐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铺叙的。

  归途—→归家—→归园

  ↓

  前四句抵家室内生活室外生活

  3、诵读全文,朗朗上口。这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

  ①请大家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韵脚来第一层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

  ②本文还有许多双声词、叠韵词、叠字,找出来双声如“惆怅”“崎岖”等叠韵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这样一来,文句就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了)

  4、请大家选句读,进一步体会文句的骈偶特点老师说上句,大家读下句(师)。“舟遥遥以轻飏”(生)“风飘飘而吹衣。”(师)“倚南窗以寄傲”(生)“审容膝之易安”(师)“云无心以出岫”(生)“鸟倦飞而知还”(师)“善万物之得时”(生)“感吾生之行休”

  5、所谓“体物写志”即表达作者的志向。本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志向?自由诵读第四自然段,哪个是最主要的“乐夫天命”什么意思?“乐于顺从天命或自然”

  6、为什么作者只能“乐夫天命”,做官可以兼济天下呀,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找一句话作答“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跳读第三四自然段,作者凭什么觉得“昨非”?“世与我而相违”“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今是”在这两段中有着怎样的体现?(可概括回答)“悦情话”“听琴书”“春及事农桑”“赋诗舒啸”“乘化乐天”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无法忍受官场对人本性的扭曲,他有回归田园、崇尚自然的本性,这正可谓“穷则独善其身”。

  9、刚开始时那三句话究竟怎样读?

  (生作答)“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所有做官的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

  “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高兴,启下作者心里很轻松

  (师)“已矣乎!”能不能换成“归去来兮,”(生)不能,因为作者虽有些轻松但又有些无奈。(师)分析很正确。请大家读出这些语气来。

  ㈣读完本文,作者醉情于山水田园的原因,我们都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作者“乐夫天命”的看法

  陶渊明毕竟是一位刚刚归隐山林的文人,情感的欢畅和忧思交替涌现,在文中,陶渊明没有把情感单一化,闲居心情愉快中夹杂着沉郁。这种复杂心情也时隐时现:“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他哀叹自己的不幸人生:“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消极情绪和盘托出,同时也透出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也归田而“行休”的伤感。我们虽然不敢武断地说他像我国古代一些隐士(如姜尚等)一样走“终南捷径”或“亦宦亦隐,以待明主”之路以实现宏伟大志,但他那颗不忘世情之心是可以触摸到的。是客观条件限制了陶渊明(“世与我而相违”),不可能使他有什么大的作为,因而他愤恨起与他高尚节操不合的社会环境,选择了老庄的“以自隐无名”道家思想来劝慰和强迫自己,“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明他处在极端不合理的现实中,想用这种态度消除思想矛盾,完全超越于现实之外。其实,这有违于他的初衷,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当然,至于以后他“连辟公府不就”又另当别论了,那是他彻底淡忘世情的坚决态度。而作此文时的诗人则受挫官场,其徘徊哀伤之情是真实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真正的隐逸文人形象才鲜活地矗立在我们眼前。而《归去来兮辞》逼真地再现了一代隐士生活的心路历程,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不可视而不见。

  ㈤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今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陶渊明在中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2.把握全文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你的选择

  1.你愿意生活在:A.边城B.现代都市C.安化D.桃花园

  2.你选择的身份:A.我若为王B.我若为民C.加官进爵D.隐士

  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大背景下,有这样一个人,他“质性自然”,沉迷于采菊栽柳、寻幽探壑、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并且,为着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毅然抖落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学生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篇洗尽铅华、不带滞锈、冠绝千古的妙文——《归去来兮辞》。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隐逸诗人之宗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清8226;沈德潜

  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欧阳修

  [互动设计3]解题

  1.结合注释①解题

  点拨:“归去来兮”即“归去”义;“来”为表趋向的语气助词,“兮”是语气词,均无实义;“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2.补充介绍“辞”的特点

  点拨:“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3.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4.朗读指导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读时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降调,疑问句读升调)和停顿。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5.放录音朗读带,体味文章情感、气势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4]研读文本,思考探究

  1.作者弃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田园将芜”和“心为形役”。

  2.作者归途中的心情如何?

  点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诗人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了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3.中间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2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自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居室转到了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3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伤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4.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互动设计5]背诵练*

  配乐背诵

  四、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6]全文主旨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幻想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于是,他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互动设计7]艺术鉴赏

  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矣。”(欧阳修)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李格非语)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

  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引用《论语8226;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稍加点化,形神俱显。

  4.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五、拓展延伸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他真的不愿通过仕途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吗?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通过分析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结构,并且详细学*了序的内容,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二)研读赏析

  【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学*第一自然段:

  (1)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3)他的心境如何?

  2、学*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

  (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3、学*第三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诵读,其余同学注意思考,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2)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3)学生探究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4、学*第四自然段

  请学生翻译最后一段,其余同学思考: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2)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课堂小结

  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本文通过脱离官场之后对田园生活乐趣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向往及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适当地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延伸,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对学生引导不够,而且读完之后,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易遗忘,下次在设计时需要控制朗读速度,并事先设好分工。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重点:

  1、知识: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幻灯片 。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2、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童仆欢迎,稚子侯门

  3.农人告余以春及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眄庭柯以怡颜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4、悦亲戚之情话

  5、乐 琴 书以消忧6、或棹孤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审容膝之易安 2、策扶老以流憩

  3、悦亲戚之情话 4、聊乘化以归尽

  三、研*课文

  关于作品的结构层次:

  呼唤归去 ; 闲适生活

  隐逸情怀 ; 抒怀言志

  (一)、读解课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

  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

  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二)讨论。

  1、全文主旨:厌弃黑暗官场;热爱田园风光;向往隐居生活。

  2、“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四、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2、借鉴写作: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一)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自责 鄙弃官场

  自悔 蔑视权贵

  辞官 向往田园

  自醒 淡泊明志

  隐居 闲适自在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3)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1

  一、教材处理反思:

  关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教师用书认为本文是辞官归田之初的作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该如何定位,将对教学方法产生较大影响,本着有利教学的原则和个人悟读的心得,我采用了归隐之前、将归未归这一观点。因为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本身与社会有一定的差异,好比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何况“辞”,追溯其源头——楚辞,本是浪漫主义之流。另一方面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童叟皆知的《桃花源记》便是典型一例。此文理解为将归之际,人未归心已先行,由心神去想象,想象总是美好的,所以全文充斥着一股惬意、一股坚毅,而现实的归家,不说旅途之苦,清贫之家,无米下锅之际,或许愁容满面,能有此文之悠然的神韵吗?再联系作者的生*及课文之序,本文的由来便一目了然。陶渊明青少年时,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并非士族之家,要想通过做官来伸展个人志向实现抱负,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一方面,他与唐时的李白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文风也偏走浪漫。

  二、教学方法反思:

  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合理的配置处理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该是做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上?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整个教学方法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上难免注重于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对字词不过于强求而侧重于意境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依据单元提示,本单元为汉魏晋散文赏析;但本文体裁为“辞”,根据辞的特点,虽然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它仍然是诗。通观本文内容,不管是从句式、韵律、意境来看它是一首美诗。这点教师用书也认同,点明“此体裁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定位以诗,则以朗读感知为中心,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让学生读的充分,是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意境也不再是难题。因而本课程以朗读为主要形式,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我预设之为“预读,初探——通读,质疑——精读、解疑——解读、练*”,这一教学过程,希望以一个愉快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资料进行收集、判断,吸取精华而弃其糟粕。本堂课本着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语文教学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味的目标,采用愉快教学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通过三读:

  一、学生初读,注意音义。

  二、教师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给学生思考空间。

  三、磁带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风格,探究作者心情及归田之由。

  在以课文为本的同时,适当延伸课堂内容,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受到感染,气氛融洽,而且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朗读,学生兴趣很高,听课认真,思考问题十分主动,但是教师诵读这个关键环节教学处理还有一点缺陷。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对学生引导不够,一部分学生想全文都抓,反而无从入手,而且读完之后,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易遗忘,这一环节需要控制朗读速度,并事先设好分工,比如让每组学生重点落在某一段上。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2

  关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教师用书认为本文是辞官归田之初的作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该如何定位,将对教学方法产生较大影响,本着有利教学的原则和个人悟读的心得,我采用了归隐之前、将归未归这一观点。因为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本身与社会有一定的差异,好比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何况“辞”,追溯其源头——楚辞,本是浪漫主义之流。另一方面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童叟皆知的《桃花源记》便是典型一例。此文理解为将归之际,人未归心已先行,由心神去想象,想象总是美好的,所以全文充斥着一股惬意、一股坚毅,而现实的归家,不说旅途之苦,清贫之家,无米下锅之际,或许愁容满面,能有此文之悠然的神韵吗?再联系作者的生*及课文之序,本文的由来便一目了然。陶渊明青少年时,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并非士族之家,要想通过做官来伸展个人志向实现抱负,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一方面,他与唐时的李白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文风也偏走浪漫。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3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其中的神韵。只有多读多思才能对作品有更透彻的理解,才能真正的体味作者的良苦用心,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我觉得这也是更好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所在的学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本学期我所执教的教学班跨了两个层次,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基础不一样,所以教学起点也会有所差别,而且必须照顾到所有学生,所以在备课时我有意识的将A层次的起点提高,B层次的起点降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教学情境和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差别。

  首先,教师应该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其实是老生常谈,《归去来兮辞》对于B层次的同学有点吃力,所以上课时他们的状态并不是最好的,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扭转这种状态,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的角色当中。如果这时我能想起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和酒的关系》,给学生讲讲魏晋时期的风尚,或者讲讲名人眼中的陶渊明,抑或是讲讲陶渊明的轶事,我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当时我只是提醒学生注意,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又昏昏欲睡,我就是在这种反复的提醒中度过了这堂课,可见这堂课的效率有多差。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给A层次同学上课时,我以为他们的基础不错,可以适当的多拓展一些知识,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讲序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多扩充了一些字词,把学生学过的没学过的字词,都讲给他们,表面上看学生多了解了很多基础知识然而实际上从第二节课反馈的情况看,第一节课的效率并不高,这就告诉我,课堂教学内容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学生能否掌握。对于本文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4)

——高中一年级作文 (菁华9篇)

高中一年级作文1

  小时候总想养一只可爱的小狗,想象它跟着你戏耍,在你学*的时候乖乖看着你;在你游戏的时候窝在你手边;在你看电视的时候趴在你怀里;在你无聊的时候陪你玩......仿佛有了它就有了无边的欢乐,仿佛任何游戏与玩具都比不上它。我痴心地想要一只,奈何爷爷奶奶一直不认可我养,所以这个梦想只能一直存在于我的幻想之中,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把它变为现实,由于我一直渴看着它。

  我无论怎么样也想不到这个梦想会达成的这么快,那是一天春节,我和姑姑早上出去购物筹备晚上春节,而刚走出商场的时候有一个老爷爷在那里卖小狗,我看它们很讨人喜欢,便趴在那看,发现它们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却依旧抵挡不了它们的可爱与美。我感觉家长一定不会赞同我养,所以我就没想买,筹备走了。结果姑姑问我道:“想养吗?想养就给你买吧。”我考虑再三,还是怕爷爷奶奶不认可,姑姑像是看穿了我的想法说:“没关系,我给它们说。”我顿时喜笑颜开,抱着它欢快地回了家。

  但在刚回家的时候我想把它扔到地上时不小心没保住,让它摔了一下,此后它的一条腿就只能勉强走路,我也为粗心而后悔。有它在的日子过得非常高兴,虽然每天要上学,但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见到它,逗逗她,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小窝,它还曾追着我跑......

  刚买回来一段日子它的双眼日渐睁不开,我不知晓哪些原因,奶奶便问大夫买了一种眼药水,它滴了几天就好了,我非常为它开心,可是好景不长,终于有一天爷爷忍受不了它,将它卖了。

  我还会记得那些开心的时光,假如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养一只狗。

高中一年级作文2

  题记:有一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在心里守一辈子。

  天蓝是最纯洁的颜色,那时的天很蓝。

  *惯用无言诠释眼神的交替,错过,难免是不可避免的悲剧。也许,选择沉默才是最后的宿命,无从追溯的过去,只能一点点涣然冰释,放纵了太多的无奈,我只有逃避。不敢正视你的眼睛,怕你碰触我内心的忧伤,惯以坚强掩饰自己,怎知却敌不过你的莞而一笑。瞬间涣散了迷离离碎了忧绪,直到我们擦身而过。每次的刻意邂逅都注定无言,无言的结局,无言的悲哀,悲哀的相遇,悲哀的分离。或许简单的想法承载不了未知的未知,只是在不由自主中默念你溅行渐远的背影。蓦地,我回眸,无法预知,那该是怎样的荒漠干泉。你蓦然回首,目光如触电般交错,我看到了世上最亮的眼睛。那是闪着光芒的纯色天蓝,忍不住低头赧笑,哪怕,我们无言。

  但明知有些事毫无结果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遗忘,而有时遗忘无异于世间最残忍的抛弃,那将是怎样的苦楚,又将是怎样的沉沦。天骤然起风,残叶将思念化作时间的印记填埋在心灵的深处,彼时的阳光也再也透不过墙垣的残缺,零碎在石板上的班驳若隐若现欲言又止,装作对你默然寒峙,可知心里早已承受不起。

  有太多的话来不及说,原来我和你的距离一直是天和地,让我怎样跨越这无边无际,又该如何使自己承认你只是我人生的匆匆过客。一切对你的矜持,一切给我的放肆,一切曾太汹涌,一切已太朦胧,一切曾太奢侈,一切已不能理解,一切曾那么纯洁,一切已不能还原,一切无从追忆一切悄然失去,一切关于你的离去终将过去。

  后记:好像缺了一块,再拼不回来,再不存在,比空白还空白。每一次我想起来,其实你都还在,蓝色悲哀,流过我的静脉。

高中一年级作文3

  我们

  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那年,在不知名的大树下我们第一次聚集

  那年,我们在蝉声的感染下注意到彼此

  那年,操场还是老样子,

  我们就是在操场边的粉色花树下集合

  那年,在充满阳光与汗水的操场上,我们相遇但未相识

  那年,我们在满载希望的青春中,我们相识,但未相知

  那年,我们在这距离的催促下,我们相知,但未相许

  那年,我们在离歌的演奏中,我们相许,相伴一生

  那年,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那年,感谢你们给了我那份记忆

  把你们的身影印在我心底

  在重重叠叠的以后的日子里

  我把它翻晒成一行行诗句

  那**仄仄的吟唱中

  撰写了专属我们的神话

  那是一首婉约的诗歌啊

  每一段记忆都叫美丽

  无论乌云密布无论月朗星稀

  总是让我轻轻念起

  还记得那个初夏,我们青涩相遇的时光。还没忘那条走廊,我们嬉笑追逐的模样

  还记得你们纯真的笑容,至今让我心事重重。还没忘记那个操场,我们望月闲谈着梦想

  恍然间,走廊尽头你清秀笑脸消失不见,而我已回到现在的模样,尤记得我们从相遇到相知的美好。

  时光飞逝,操场你的身影已经若即若离,但我还徘徊在红色的跑道,认真聆听我们从喧闹到内心的乐曲

  三年后偶尔想起三年前的日子?会觉得有点可笑、有点留恋、有点温馨。

  三年后偶尔翻起三年前的笔记?会觉得有点熟悉、有点追忆、有点开心。

  时间风干了写满字迹的试卷?

  却没有风干那些单纯的记忆

  往事如风划过夜空

高中一年级作文4

  顶着烈日,大家实验中学新高中一年级全体学员驱车来到蔡甸区野战国防园,开始了为期八天的综合实践活动。

  大家是初入高中的学子,就意味着需要同意军训考验。对大家这部分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羽翼下的人来讲,无疑是一种挑战,一种对自我的挑战。这八天,大家都是离开温室的花朵,要掌握自食其力,一个人面对生活。要做到这所有,大家需要改掉常日娇气的*性,从原本懒懒散散的暑期日常脱离出来同意阳光的洗礼,面对种种的考验,掌握吃苦!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勤勤恳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一直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打开的。教官说,不严格的军训是训练,而严格的则是磨练。对,作为一名实验学子,大家就是来同意磨练的!

  在军训中,的确非常苦非常累,苦在脚上磨出的泡,苦在踢正步而麻木的腿,苦在站军姿时酸疼的背,苦在烈日下黑黝黝的脸颊……军训这样的苦,我当然也有退缩的时候。但每我当我的脑海中响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铿锵口号,意志都让我坚持了下来。都说人的意志是可以战胜肉体的,的确。军训就是一种生活体验,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良机,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半途而废,意志薄弱对于大家来讲都是一种耻辱。目前回想起来,当初的忍耐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生活目的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健全自我的信心吗?

  其实军训也并不是是常人心目中的魔鬼练*、灰色的咏叹调。紧张忙碌的军训之余,大家一同感受军歌的嘹亮,倾听演讲的激昂,享受同学们表演的乐趣,推荐室友们的生活小事……

  军训给我最好看的好的印象就是是同学之间纯洁的充满人情味的关系,这八天让大家充分知道彼此,互帮互助,相互关心,让大家知道到各种各样的同学的才艺双全。与室友的八天朝夕相处也让大家掌握自立,自理,了解如何与他人磨合,了解赏析他人的优点……

  八天的军训,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滋味。而对于我,军训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单纯上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难得的一种经历,扎根在我的记忆中,而成为不可抹杀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支撑着生活旅途的各种风雨中动摇的心灵。这所有,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真的意义所在!

  生活道路上,应该印满我们的脚步,即便那路到处布满了荆棘,即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泥泞、那样的坎坷,也得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进!我想那样的路才是真实的自我写照,决无半点不真实伪装之意。感谢军训,在我的成长的道路上刻下一个永不会磨灭的深刻的脚印,它正指向勇敢与坚强!

高中一年级作文5

  假如我是你,我能心*气和的坐在教室里学*,专心致志的听课。

  假如我是你,我会在下课的时候轻轻走过去,对老师说声:“你辛苦了!”

  假如我是你,我不会在网上四处求救,期望有人来为自己写作文。

  假如我是你,我会好好学*,温故知新,用优秀的考试成绩来向所有人证明。

  假如我是你,我会多替其他人分析,为爸爸妈妈分忧,替他人分析,做个堂堂正真的人。

  假如我是你,我要多多培养我们的兴趣,书法钢琴体育,不只陶冶身心,更能训练身体。

  假如我是你,我会珍惜这来之不容易的学*机会,想想小微营销,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假如我是你,我将要为我们的梦想去拼搏,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假如我是你,我要掌握尊重长辈,爱惜弱小,铸就一颗正义的心。

  假如我是你,我不会浪费天天的生活,我会学着去和时间赛跑,用好时间的每一秒,走好生活的每一步,由于这所有会非常快就成为过去。

  假如我是你,目前就该好好检讨,由于你的身边,有这么多好人在助你。

  假如我是你,我要掌握独立,任何自己能做的,何必去劳烦其他人。

  假如我是你,从今天开始,就应该改掉那些坏问题,向着好的方向进步,走向辉煌的生活。

  假如我是你,不但要掌握拥有,还需要掌握放弃,由于你的生活不是孤立的,还有其他人。

  假如我是你,就该从目前开始,树立我们的目的,为着这神圣的目的去努力。

  假如我是你,我会非常高兴,由于我又拥有了年青。

  可惜,我不是你。

  所以,我羡慕你。

高中一年级作文6

  黄晕的灯光下,奶奶在洗脚,她摸着右脚的脚踝,嘴里发出倒吸凉气的“咝咝”声。我非常奇怪,走*一看,啊,奶奶的脚踝青了一块。我轻轻地爱抚,看见奶奶忍着疼痛,皱着眉头。这是如何了?

  原来,今天早上我忘记带数学试题,打电话让母亲回去拿,可是母亲在监考,于是劳烦了奶奶。我可以想象,不识字的奶奶在我宽大的书桌上,拿着放大镜,皱着眉头,眯起了她那老花的双眼,一张一张地翻看各种纸张的那种焦灼。很不容易找到了,顶着已有凉意的阵阵秋风,开着电瓶车往我学校里送。到了学校,那个可恶的保安,大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的,分明是在刁难奶奶。奶奶的脚踝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挤压到,受了伤。

  下课了,我飞奔下楼去传达室。远远地,我看见微胖的奶奶眯着双眼,朝里看着,风吹着她灰白的头发,拂在她的脸上。她一看到我,立马露出了菊花般的笑容,把试题递给我,还不忘叮嘱我一句“上课要用心”。我拿到试题,身就走。走了两步,好像有哪些牵引着我第三回头,果然奶奶还在朝里张望。她见我回头,挥了挥手,示意我快点*室。后来听母亲说,联系了老师,试题可以放在传达室。但,奶奶不想。她宁愿在寒风中等我下课,然后亲手把试题交到我的手里,心里就像完成了一件大事样的轻松了。

  我想着奶奶由于我,脚踝受伤,心里感到说不出地歉疚。都是我没整理好书包,累奶奶帮我找试题、送试题,还要受门卫的刁难。万籁俱寂,只听见时钟的滴答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奶奶的呼吸。我爱抚着奶奶的脚踝,轻轻地,好像可以减轻些奶奶的疼痛,减轻些我心里的不安。

  奶奶天天在我起床之前,就做好了美味的早餐,怕烫着了我,还用两个碗盛着。然后帮我拿鞋,送我去学校。晚上接我,带好牛奶和面包,生怕我饿着了。作业时,不时地提醒我,要“先紧后松”,做完了就可以轻松地玩了……

  我最亲爱的奶奶,我知晓,你一心都用在我的身上,期望我快乐,期望我上进……

高中一年级作文7

  我是一片落叶,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觉得无比的温暖。曾经我有过辉煌的历史:春天给人们带来喜悦,夏天给人们送去凉爽,秋天孕育果实的成熟,而快到冬天的时候,我则从枝头悄然地落下,化作肥料让幼苗更健康地成长。 ——题记 ( 整理)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很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刻着:“让世界充满和谐,因此我快乐”。少年从此变了,在贫困和苦难中拾起自尊,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才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 他们的和谐就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底上,然而那般香色则为神赐的力量……

  这使我感受到了人与人的和谐。 人有生命,地球也有生命,人类践踏在地球的皮肤上,探索在它的发际间,呼吸着他的能量,吮吸着它的血液。地球是我们的母亲!然而我们这般不孝儿女完全不体谅母亲的苦心,我们肆意地吸取她的血液,切割她的肉体,弄得母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片片绿色的森林倒下了,一栋栋高楼巍然挺立,当你穿梭于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上时,是否曾经有过一个冲动,想努力寻找记忆中的那一片森林,那一份清新,那一份宁静…… ( 整理)过去只代表回忆,充满着追忆和怀念;未来则代表着梦想,充满着神秘和幻想;

  只有现在才代表现实,我们将在人生的旅途中走下去。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想让未来充满幸福、美满,我们就必须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使**中的母亲重新恢复成天资玉质的美女,人与自然就要和谐。 和谐是细胞,构成了世间万物;和谐是大气;抵御着紫外线的侵略;和谐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和谐是雨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摔倒的我再一次爬起,摸摸行囊,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继续前行…… 评语: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位充满爱心的孩子,她善于观察生活,体会自然,于是生活的幸福及心底的爱溢出笔端,有云彩、有阳光、有雨、有花香……文章给人清新自然的美感,感觉春天在内心涌 动。 指导老师:王兴文

高中一年级作文8

  今天,乌云密布,老天爷好像非常伤心的样子,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大家却很高兴,由于今天是大家出去春游的日子。

  一大早,大家就到学校门口集合,坐大巴车赶往今天的目的地,坐落于歌乐山的“飞跃丛林”。在车上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快乐的说着,转眼就到了,惊喜的是这里居然没下雨了。

  下车之后,大家漫步在林荫道上,闻着花草的清香,不久到达了练*场地。接着导游就给大家解说今天的活动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讲完后就立刻叫大家找场地的员工。他教大家绑绳子,绑好后就可以进行1、个项目了——-过圆木桥。我看到胆子大的郑同学1、个筹备好,见他爬上楼梯,不紧不慢的一眨眼的功夫就过了圆木桥。有些同学陆续的也通过了这个项目。终于轮到我了,我从小就很恐高,还没开始我就紧张的不能了。心里想假如重心不稳,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非死即残!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感觉我太可笑了,没办法理解我当时的恐惧,我紧张到汗水都不停的冒呀!可是我还是决定突破我们的心里障碍,心里想着:只须我抬起头不看地面,或许会好的吧?我努力的控制我们的思绪,只想着这是在*地上行走,果然,步子就加快了不少,节奏也愈加大,我居然顺利的通过了这个项目。心里可高兴了,我还传授经验给和我一样有恐高的罗同学呢?

  下一个项目就是滑索,员工迅速的把我身上的滑轮挂到钢丝上,并教我死死抓住绳子不要放,不然可能会摔到地上。我可心虚了,有了刚才的经验,我还是想挑战自己,临危不惧的滑下去。滑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像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我快乐得不能了,居然一点也没感到害怕,反而感觉很刺激呢!结束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还在想假如能再去飞一次就好了,我是那样享受飞翔的这种感觉。

  从刚开始我是那样恐惧,到后来勇敢尝试,克服我们的心里障碍,战胜了困难,通过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一个道理:大家对未知的东西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一旦克服了,就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快乐。由于大家又进步了,非常有收获感哟!

  快乐的一天一直过得非常快,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歌乐山,很期待多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高中一年级作文9

  有无数次,我在幽暗深邃的天籁里,凝望夜空中月牙儿时的隐时目前云层中穿行;有无数次,我伫窗看绿影婆娑,枝枝叶叶的晃动令我心潮难*;有无数次,我临惊涛拍岸的海天一隅,听海水吟唱卷起千堆雪;有无数次,我踏山峰中,观巍峨翠秀;思绪便长上了翅膀,飞出时空以外,梦想便无休止在心中膨胀,使心灵丰盈广袤,期望和期盼在升腾。

  我真真切切地观望和感受着万事万物,梦想便打动和抓住了我的心。我用想象和期待装饰着生活,梦想便由此变得活灵活现,多姿多彩,填充着心灵上的空位。所有的浮躁,懒散,呆滞便随风而去。

  梦想那幽静的夜空下,有漂亮的白雪公主向我走来,伸出挚爱的双手;梦想那绿影盈盈中,仙女为我抚*岁月的皱痕。梦想那海浪涛涌里,创造出事业的辉煌;梦想那雄伟的山峰,赋予我用之不竭的力量。啊!梦想,多麽让人向往!梦魂缠绕的地方是美的地方!梦想,无论你是少年,年轻人,中年或老年,是贫穷还是富有,它一直跟你相生相伴,魔力无穷。它使*淡的生活有滋有味,使*凡的事物,*凡的生活闪闪发光。

  人的内心好像与生俱来就存在着一个尽善尽美的期盼和期望,梦想则是连接期待和期望变为现实的桥梁。生活正是被一连串的期望支配着,才把生命的过程塑造得丰富多彩。梦想,勉励着凡人对生活的渴望,对社会的创造和达成生活的价值。

  梦想,让人心醉神迷。但伴随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真实,梦想中的期望往往**常的失望所代替。然而,这丝毫不会妨碍新的梦想的产生。即使梦想一无所获,但人的价值和一样却会在一无所获中出人预料的显示出来。人,乐意享受自我感觉,自我想象发生的事,因此,梦幻是不是成真衡量不了梦想的价值。人在梦想与现实的对比中,在努力创造梦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中渐渐走向成熟,使我们的生活超越梦想,得以升华。

  内心的丰盈和美好使生命激情不减,促进你竭力去经历,认识和拥有现实的时间,用我们的奋斗去架构梦想中的所有,使生命产生奔突,发出光热。这不说明,梦想是认识必不可少的心灵的企盼和慰藉是勉励生活去认真创造现实生活的前奏曲吗?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5)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鉴赏《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通过“陶渊明归隐”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地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揣摩古代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阶段:明确任务。

  1.自通文意

  了解作家作品——熟读成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

  2.课堂分组探究:根据学生自身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兴趣,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由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

  (1)文章的抒情手法

  (2)文章的*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3)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3.明确探究课题成果的展示方式:小论文、课件展示、专题讲座等。

  第一组:探究本文的抒情手法。

  1.巧用动词抒怀。

  2.写景状物抒情

  3.直抒胸臆咏叹

  第二组:探究*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1.作者不追求描写景物的外在形貌,着重摄取描写对象的精神气韵。

  2.文中句式对仗工整。

  3.虽然作者在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诗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

  4.在“舟遥遥,风飘飘。”中用“遥遥”“飘飘”这两个叠词,表现作者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之情。

  第三组:《归去来兮辞》集中表现了陶渊明的归隐之乐,如何认识和评价陶渊明的这种选择?

  社会风气、诗人思想、诗人成就等角度分析

  拓展探究

  1.各小组提出研究性命题,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的作业,如:陶渊明与*隐士文化;陶诗中飞鸟(菊花、酒、琴等)意象的分析。

  2.总结《归去来兮辞》探究性学*的过程与体会,发表看法或介绍经验,集合小组探究成果与个人撰写的小论文,办一期学*专刊。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②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③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家作品

  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①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

  ②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8226;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风格,兼取*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为谋生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一类小官,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职归隐。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加之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又厌倦官场世俗,常常是“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他29岁开始出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

  二、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是*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自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土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三、参考译文:

  我家境贫困,仅靠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通常没有粮食能储存下来,我找不到什么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有这种想法,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还没有*息,我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而彭泽县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我就在彭泽县担任职务。但没过多久,我思念田园,也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不愿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违背自己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挨冻受饿更痛苦。我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迫;于是感到烦恼不已,觉得这实在有愧于*生的志愿。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日夜兼程地回去。不久,嫁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急切地要赶着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到冬,我只做八十多天的官。我想对这件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就写了这篇文章,并命名为《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志受到形体的'役使,那又为什么还要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漂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松树和菊花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带着孩子们进入屋里,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我感到非常愉快。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门经常关闭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兴味无穷,自有乐趣。拄着手杖走走停停,到处游息,不时抬头眺望远景。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回到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出游又能追求些什么呢?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时、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人寄身世上,一生又能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或去或留呢?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荣华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游览欣赏,或者放下手杖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山岗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我吟咏歌唱。姑且顺其自然了结一生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四、文章主题探究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来的决心。

  五、文章体裁探究

  文章的主体是一篇有韵的“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故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做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明确: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难以忍受,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3)余家贫,……

  (4)“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最根本的。

  2、我们已经通读全文,同学们也已经大致把握了全文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再来明确

  疏理一下全辞的叙事脉络。学生相互讨论。

  明确:

  第一段:辞官——归途(思想斗争)。

  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家庭生活)。

  第三段: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第四段:安度余生(反思与感悟)。

  3、陶渊明想象自己从辞官回家一直到如何悠游生活,大家觉得他的情感是否也有一个随之变化的过程呢?那这个情感线索又是怎样的?

  明确:

  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旷达、悠然。

  归纳: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二、研读第1段。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三、研读第2段。

  讨论三个问题: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四、研读第3段。

  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一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3

  一、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2.学*本文的寄托手法;

  3.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二、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情感思路;

  2.学*本文的寄托手法。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步骤一:课前预*。

  1.查字典,读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2.反复吟诵,思考本文的形象及情感思路。

  步骤二:课文分析。

  1.把握全文主旨,和表现主旨的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问题探究

  1.本文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本文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岁,因为家境贫困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的情绪,80余天后,终于桂冠而去。在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写下了这篇辞赋。文中内容夹叙夹议,想像之景,真挚之情,和谐交融,浑然为一。从我们今天来看,本文是一篇想像作文,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2.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

  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

  ②“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

  ⑤“既窈窕以寻壑”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

  这五个部分表现的正是作者情感发展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情景描绘中,以形象托出。本文开头一句,实际是作者经历了这一番情感发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内容的话。

  3.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

  ①发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出于真情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切!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遥本应驾轻就熟,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②情托于物:好的散文总是写得自然真切的。而要写得自然真切,必须要有寄托物,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见解、感情诉诸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真切、生动、感人,韵味悠长。而这一点,本文堪称典范。

  四、能力训练

  1.下列四组句子中带点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末远

  觉今是而昨非

  C.实迷途其未远三径就荒

  D.归去来兮已矣乎

  2.写出下面文言句式的名称: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

  ②复驾言兮焉求( )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心情是怎样产生的?表达了作者 (不超过8个字)原因是:

  ①

  ② (共不超过20个字)

  4.“问征夫以前路”的原因是什么,选出最合理的一项:( )

  A.恨晨光之熹微

  B.高兴之中走错了路

  C.不认识回家的路

  D.想赶快回到家中,生怕走错了路

  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只提松菊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松菊 (限4个字),提松菊以 (限2个字)

  6.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含义相*的陶渊明其他诗篇中的两句诗是哪两句?这些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性格?

  两句诗是 ,表现了 、 的性格(限8个字)

  7.作者一会儿要“息交以绝游”,一会儿又有“农人告余以春及”,这不矛盾吗?为什么?

  8.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学了本文后,你怎么看陈的话?

  9.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恰当的二项是:( )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诗是诗人内心的呼喊,表现了作者是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在家中是一个强劳力。

  B.“引壶觞以自酌”一句,表明作者回到家中畅饮的情状,为了喝个痛快而免去仆人侍候的俗节,自斟自饮。

  C.“策扶老以流憩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是作者眷爱丘山的具体体现,而“无心”“知还”二语富于哲理,引人深思。

  D.“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几句蕴含着浓浓的情趣。这几句如数家常的脉脉含情的话,正飘散着作者村居生活的一片淳美气息和盎然情味。

  E.本文在清淡*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在日常普通生活的描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并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厌恶官场,具有高洁志趣的诗人形象。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2、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在1600多年前一位*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板书文题)

  二、了解作都及解题

  1、学生读注解① ,明确虽要识记的内容。学生读印发资料,详细了解陶渊明的追求及情感。

  陶渊明的家乡是靠*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 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吏的品格。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所以几仕几隐,在41 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柯》《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2、【题解】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本文虽属辞赋,但言辞浅切、畅达,旷逸之情沛然流出,自然成韵。结构井然有序、谨严绵密,匠心独运而不见斧凿之痕。

  《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明确三点理由: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

  终弃官归隐。

  注释:[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着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译文: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这时战乱没有*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三、诵读及整体把握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

  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朗读常规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六字句:按三拍读, 3、3顿或1、2、1、2顿。如“舟遥遥/以/轻甩,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另外还应注意语调、语气。三字句2、1顿;五字句2、3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二)教师范读一遍。提醒注意听语顿的特点。

  (三)学生诵读

  1、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2、二读——概括地读,明确韵脚,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第1段押ui 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为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2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熹微”,押i / ui 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押un 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说的气氛;第三层“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还”“桓“,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闲适恬淡,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3段用一韵,押ou 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概。

  第4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 韵,韵脚有“之”“期”“籽”“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情神自由。

  3、三读——理清线索,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辞归——归途——归舍——归园——归田——归心。

  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4、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四、具体赏析,体会感情:

  1、诵读第1段,思考: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明确: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

  “心为形役”,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形”,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

  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结合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2、诵读第2段,思考:作者辞官回乡时的心情如何?

  明确: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辞的体裁常识;学*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背诵全文;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情景关系,探究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疏通课文大意,积累文言重要词句。

  通过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来把握陶渊明归隐的思想感情。

  一、对话作者

  1、导入:有人曾这样评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此文只写田园可乐,不露外迹,极有含蓄,真有道之言。”清代学者吴梯也赞赏其:“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他们都对《归去来兮辞》的景物描写和其中蕴涵的情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确实,“一切景语皆情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陶渊明的自然世界,去体悟他对田园的喜爱和他的归隐情怀。

  2、回顾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二、对话文体

  1、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气助词;辞,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的韵律和散文的抒情。

  2、辞赋: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3、播放多媒体朗读,感悟文体特点。

  4、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按三拍读,如: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悟、知、远、觉”应重读。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5、自由朗读感悟。

  6、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跟读。

  三、对话文本

  1、研读序文

  齐读序文。

  小组合作互译序文,并勾画出疑难字词句。

  提出疑难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答疑,教师点评并补充。

  归纳序文内容:序文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

  思考: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二是“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生之志”;

  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

  2、研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小组探究互译、质疑、答疑。

  小组讨论归纳第一段内容:归隐之因、归途之乐。

  3、研读二、三段。

  自由读第二、三段,小组探究互译、质疑、答疑。

  小组讨论归纳第二、三段的内容:抵家之乐、居家之乐、田园之乐、出游之乐。

  4、研读第四段。

  自由读第四段,小组探究互译,针对难点字词句随机提问。

  归纳本段内容:乐天安命。

  5、全文小结:《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四、对话生生

  1、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探究文中描绘的三幅画面:归家图、居家图、田园图。

  2、任务分配:

  第一幅幅图景中有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第一组)

  如果你是一个导演,要根据文章第二段拍一段MV,那你会关注哪几个场景?为什么?(第二、三组)

  请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地描绘出第三幅图景(第三、四段),并概括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四组)

  3、归家图探究要点。

  问题:这幅图景中有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图景:远离官场、如释重负;昼夜兼程、归心似箭。

  情感:辞官后的轻松,归家的急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技巧:寓情于景。

  4、居家图探究要点。

  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导演,要根据文章第二段拍一段MV,那你会关注哪几个场景?为什么?

  示范:我会选择“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和“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样的场景。因为这个场景描绘出了一个和乐温馨,其乐融融的共享天伦的画面;它不仅写了家人迎接主人的热情,主仆同心,长幼一致的和谐家居生活,尤有情味的是“有酒盈樽”,虽只字是谁准备的酒,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妻子看似没出场,但她比谁都盛情,满满的酒杯里盛着的不仅有美酒,更有妻子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每个小组选择两句诗探究并行诸文字,小组长汇报。

  师生一起小结。

  图景:主仆俱迎,妻子皆乐;时而倚窗,时而流憩,白云出岫,飞鸟归林。

  情感:居家享天伦,游园觉自由。

  技巧: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5、田园图探究要点。

  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地描绘出这幅图景并概括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分小组讨论后用文字将讨论结果表达出来,小组长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

  图景:充满诗情画意的劳作和出游的田园。

  感情:悠游自在、恬淡安乐。

  技巧: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五、对话师生

  1、探究景中情:魏晋时期的农耕生活真的如同陶渊明笔下所写的那么美好吗?这么写有何深意?

  明确:小序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也,可见归隐后的生活并不如文章中写的那么美好。

  诗词补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有会而作》

  诗人归隐后躬耕田园,劳作不可谓不辛苦,生活不可闻不艰难。披星戴月,却时常忍饥挨饿,可见生活并不如所写那么美好。

  前人评价: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题目“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归去吧!全篇都在在呼唤“归去来兮”可以看出是虚写,是想象之景。

  小结:人未归,情先有,诗人有意将田园生活美化,诗意化,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2、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内涵: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集中表现作者回归田园之“乐”,有人认为其“乐中有悲”,你认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知识积累,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依据文本: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生活困苦、人生短暂。

  乐中有悲:生活贫苦之悲,人生短暂之悲,济世不得之悲,理想破灭之悲。

  补充材料:“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陶渊明直到29岁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还要苟合取容,身心交病。隐居乡村、贫贱终身,是为了维护自身尊严、保持人格独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挣扎,更是一种悲号!这是理想破灭、济世不得之悲。

  3、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中的“乐天安命”是积极的,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一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积极:忠于自己内心;真诚直率;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是经历过风雨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消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现实的逃避;谋事在人;胆小懦弱8222;

  补充:寻找依据。“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

  《易传》: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庄子》: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老师观点:我认为“乐天安命”是积极的。这句话典出《易传》:“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普遍而不流于常态,乐观地对待自然变化而知道命运规律,所以能没有忧愁苦闷。陶渊明在诗篇中直率地表达“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可以看出作者真心享受田园生活;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能看出作者虽然辛苦劳作于田间,但内心是愉悦快乐的。所以我认为,作者只有投身自然才可以享受到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是他历经人生曲折之后最真实的快乐,也是最本真的达观,不只是表层的快乐,还有深层理性的达观。

  4、师生共同总结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内涵:悲、苦、达观。

  六、对话生活

  1、对于陶渊明,人们对他有不同评价,有人赞赏他的高洁傲岸,“出淤泥而不染”;有人批评他孤芳自赏,逃避现实,你怎么看待?请结合本文阐释理由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加以说明。

  2、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生之志”抒发生*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

  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学*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6)

——归去来兮辞教案通用五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2、把握全文结构,理�[文章脉络,熟读成诵。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3、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简单辨析作者的思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能够将文本准确流畅地翻译为现代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辞的体裁特点,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难点:

  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他29岁开始出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赋《归去来兮辞》。

  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代表作品: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另一类题材的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

  四、题目解说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归隐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楚辞”。本文是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描述作者迷途知返和辞官归田的决心,表达了作者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2、3段),写回归田园之乐。

  第三部分(4段),抒发自己决心归隐、不再犹豫的坚毅情怀。

  六、全文分析

  1、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

  出仕是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而非本意。这也为后面作者辞官做了铺垫。

  2、作者在序文中对他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诗人在序文中提到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怅然慷慨,深愧*生之志”;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陶渊明发现出仕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心力交瘁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仕于当时污浊的官场使他感到“深愧*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弃官归田。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怎样深刻的内涵?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典故,“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这两句话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能早些归来的感叹。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世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

  5、如何理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

  明确:

  这两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仕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明确:

  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

  7、请分析一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

  明确:

  ①家园之乐:第2段写“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

  ②田园之乐: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做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

  ③交往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在这里,作者可以与亲戚们说说心里话,可以弹琴读书消除忧愁,更令他开心的是,一帮农民兄弟邀他到田里看看春天的农事。宁静美丽的乡村,朴实无华的乡民,这一切怎不让作者产生“植杖而耘耔”的愿望呢?

  ④出游之乐:作者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可以“窈窕以寻壑”,也可以“崎岖而经丘”,出游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同时,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8、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悲哀,对此,你怎样理解?

  明确: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消极避世。

  出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文人志士们往往会在齐家治国*天下的济世使命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陶渊明晚年的大量诗中,“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显然表明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串于他的一生。

  其*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涌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其”“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作者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的“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留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了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吗?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的作品具有时代性,它们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七、中心思想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出仕和辞官的原因,以及归田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八、写作特点

  (1)运用辞赋的形式来加强抒怀。

  本文具有辞赋的铺张叙事、讲求用韵、骈偶和辞藻华美等特点。文章的主旨在于说明“今是而昨非”,作者对“昨非”一笔带过,未加描写,而对“今是”,即归田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正文第二、三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的描写和心理的描写。行文注意对仗骈偶,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既保持了辞赋的文体音韵和谐、辞采艳丽的特点,又避免了堆砌辞藻的毛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2)语言精练,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韵和谐。

  作者寥寥数语写出了对整个仕途生涯的痛苦回顾和深切悔恨,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精心选择一些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b�b”“欣欣”等,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3)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

  如写归家途中的景色:“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这烘托了一种离开困境而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又如描写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对家中松菊的特殊关切,说明了他志趣的高尚,特别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作者的情怀与家乡自然的美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心灵的淳朴、自由,外化在清新、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九、补充资料

  辞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十、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述志作品,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弃官归隐后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乡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中的“乐夫天命”是否表现了陶渊明消沉、颓废的思想?

  课后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

  C.引壶觞以自酌引:举起

  D.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w慕

  2.下列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B.或棹孤舟

  C.怀良辰以孤往D.园日涉以成趣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B.既自以心为形役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乐夫天命复奚疑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为伴的闲适生活。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回家后,四处走走看看,看到云从山头冒出,鸟飞回巢中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追:补救。

  2.答案:C

  解析:怀:留恋,爱惜。A项,怡:使动用法,使……愉快。B项,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D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

  4.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通过分析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 精神,学*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认识陶渊明 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结构,并且详细学*了序的内容,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二)研读赏析

  【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

  1、学*第一自然段:

  (1)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3)他的心境如何?

  2、学*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

  (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3、学*第三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诵读,其余同学注意思考,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2)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3)学生探究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4、学*第四自然段

  请学生翻译最后一段,其余同学思考: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2)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课堂 小结

  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本文通过脱离官场之后对田园生活乐趣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向往及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写一 篇三百字左右的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适当地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延伸,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本文内容。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对学生引导不够,而且读完之后,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易遗忘,下次在设计时需要控制朗读速度,并事先设好分工。

  归去来兮辞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生之志”抒发生*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

  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学*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归去来兮辞教案 4

  一、课文悟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喟,耐人寻味,生命智慧,亦尽在其中。

  但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归去来兮!”一个“归去”,富含着对故乡、对心灵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乎荒芜呢?庭院中的松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诗人吧?否则,如何会与诗人一样在思念中日渐憔悴?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这里,陶氏的“归去”缘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看,无论是庭中孤松,还是山间闲云,田园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流连忘返。亲戚晤谈、弹琴读书可以乐其心;参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或登高舒啸,或临流赋诗。从此,孤寂、惆怅与他绝缘。虽然人生有限,但“乐夫天命复奚疑”。对于诗人来说,他既不要求富贵,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愿眼下时光美好,自己融人其中,孤往独游,无忧无虑,了此一生。

  当然,辞中各段也时隐时现地存有些疑问:“复驾言兮焉求?”“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陶渊明即使在归去之时内心亦有波澜,情绪并不*静,这些*似于自我安慰的语句,以及对归去之时家园美好生活的种种憧憬,其实是接受新生活之前的一种自我调节。但是,无论如何,他已经确认官场的生活是耗费生命,完全应该抛弃,因为“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啊!

  所以说,陶氏的归隐是对官场主动放弃之归,是执著人生寻找真我之归,他不狂放,不沉沦,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做的是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刘熙载说:“陶渊明为文不多,且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己难,有其胸次为难也。”(《艺概》卷一)也许陶渊明之“胸次”对我们当代人有着更多的引导价值吧。

  二、亮点探究

  1.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探究学*: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心灵的归宿。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2.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

  探究学*:“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人室,有酒盈樽。”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3.辞中的“松”“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探究学*:“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

  4.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话中包含的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课文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给以详尽解答,可以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探究学*: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静心境。你看:“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充。实、有意义,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岂不快哉!这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

  5.文中出现了18个“以”字,各是什么用法?还有若干疑问词,可以顺势加以拓展总结。

  探究学*:这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这篇文章中出现的疑问词有“胡”(“胡不归”,相当于“为什么”)、“奚”(“奚惆怅而独悲”,相当于“为什么”)、“焉”(“复驾言兮焉求”,相当于“什么”)和“曷”(“曷不委心任去留”,相当于“为什么”)。除此之外,其他常见的疑问词还有“何”(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盍”(或“阉”“盖”,如:“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安”(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宁”(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恶”(或者“乌”,如:“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等。

  6.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几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于《归去来兮辞》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探究学*:应该是“淡远”“疏放”“拙朴”最为贴切。

  “淡远”同“闲适”相*,都表现为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远”比“闲适”纯净,其根源在于诗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从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闲适”则偏重于表现在朝官绅志得意满时的闲情,常笼上一层华丽堂皇的富贵气,或带有故作骄矜、雍容华贵的气派。

  “疏放”同“旷达”相*,都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然而,“旷达”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时行乐的方式来摆脱当时的苦闷,往往带有某种悲慨无奈的色彩;“疏放”则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一心想在幽静的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守拙归园田”。

  “拙朴”同“清新”相*,都是在豪华媚俗的外衣剥落之后的淳真。但是“清新”更多地体现在一种语言文字的追求与雕琢中;“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读起来无限亲切熨帖。

  陶公的语言看似简易,其实正是艺术造诣高超的表现。“精能所至,反造疏淡。”(苏轼)这种语言,是超越了华丽雕饰之后,达到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标志。

  三、选题设计

  1.对于本文的写作时间,有人说是在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就如是说),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对于序与辞是否一时之作,也有不同见解。请你推敲一下,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研究方法:

  (1)可以多方考证前人对此问题的争论,理解不同见解。

  (2)可以想像作者当时所处情境,推知创作的深层心理和过程。同时可以进一步寻求佐证,如张衡的《归田赋》。

  (3)指向:陶渊明此文应该是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时其想像归程及归后的种种情状。浪漫主义的想像,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

  参读书目:

  (1)钱钟书《管锥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

  (2)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龚斌《陶渊明传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在《晋书》《宋书》《南史》中,陶渊明都被列在《隐逸传》中,而南宋诸学者则多为他冠以“忠义”的冠冕,那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拂衣归田里”之举,究竟是为了虚浮的隐居高名,还是为了世俗道德的忠义呢?

  研究方法:

  (1)深入考察陶渊明断断续续为官的13年间,他徘徊不定,几度进出的历史事实。

  (2)了解“真”是陶渊明生而具有的一种可贵的秉赋,正如苏东坡所云:“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这种“委心任去留”的任真自得之意,绝非隐逸或忠义的名号可拘囿的。

  (3)当然,寻求现象背后的原因,还可以采用新的视角,从深层心理上揭示陶渊明的人格结构。

  参读书目:

  (1)《陈寅恪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陈洪《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蔡阿聪《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归去来兮辞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基本知识、诵读要点;学*和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

  2、根据辞的节拍特点,找出韵脚,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3、、领会诗人反对独裁统治,维护自身尊严,进行独立思考,保持独立人格的人生追求与人生境界。

  4、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持独立人格的品质;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加强朗诵,教师点拨,理解文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教师示范朗诵,点拨朗诵方法,学生练*朗诵,在朗诵中根据辞的节拍特点,找出韵脚,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2、难点:

  通过深入的讨论,领会诗人的追求、志向和人生境界。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加强朗诵,教师点拨,理解文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教师示范朗诵,点拨朗诵方法,学生练*朗诵,在朗诵中提出问题、互动解决;

  2、自读法。根据辞的节拍特点,找出韵脚,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3、讨论法。结合淘渊明其人其文,引导学生讨论辞官归隐的.价值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4分钟)

  学生集体背诵《饮酒·结庐在人境》,导入新课。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淘渊明怎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

  讲授:结庐在人镜又怎么会无车马之喧闹呢?“心远地自偏”,心远离尘嚣、淡薄名利,即使是喧闹的人镜,这地方也就是“偏远”的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副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是一副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图景。“悠然”二字写出了淘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喜爱、自得、自足、自满之情。“此中有真意”,“此中”就什么而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什么真意?山间夕阳西下,景色更“佳”,飞鸟结伴还家,隐居之所如此宁静诗人心境如此自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自满之情。

  诗歌表达了淘渊明淡薄名利、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

  淘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淘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板书课题和作者)

  2、教师示范朗读,进行诵读指导。(10分钟)

  教师在背景音乐下示范朗诵,然后进行诵读指导。

  辞:一看到辞,我们就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离骚》。辞,也叫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这里我们讲一下辞的节拍问题。

  和诗比较起来,辞的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它仍然是韵文,与诗比较接*。

  辞,大体上四句为一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兮”不包括在六字以内,往往置于句末。虚词往往用在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

  比如:第一段后四句,构成一个小节,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前后两句分别是一组,都是六字句。按照三拍一句的规律,应该朗读为: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四字句一般读成两拍。如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还应注意句子的语气问题,疑问句一般要读成升调,感叹句一般读成降调。

  3、根据四句一节的规律,划分段落和层次,概括每段每层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互动完成。(6分钟)

  活动的具体方法:学生先浏览全文,概括段落。然后一段一段朗诵,再按四句一节的规律划分层次、概括内容。逐层逐段背诵。(18分钟)

  返家之乐愉悦恬静的生活日常生活出游经历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7)

——高中一年级的作文(五)份

  高中一年级的作文 1

  望着镜子里的我:鹅蛋脸,双眼皮,丹凤眼,浓眉毛,小嘴巴,在我*凡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活泼的心。 我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听说蝌蚪最终会变成青蛙,我便去外面的池塘里捉,把它们养在我的盆子里,每天都会去向他们问安,也看他们在我的盆子里有什么变化,没过几天我就发现蝌蚪中有的长出了后腿,我万分欣喜的同时,也感到奇怪青蛙不是有四条腿吗?怎么蝌蚪只长出了两条腿?难道蝌蚪不会变成青蛙?我带着疑问去问爷爷,爷爷却笑而不语,只说“在看几天吧。”这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事弄清楚。又过了几天蝌蚪又长出了前腿,又过了几天蝌蚪的尾巴也不见了,在然后蝌蚪就真的变成了青蛙,我也把他们放生了。

  我 除了有好奇心之外我也非常好动,只要一下课我就会和朋友们去走廊里玩,或者从四楼走到一楼,再从一楼走回四楼,或者去找同学聊天,总之只要一下课你就无法在座位上找到我,当然,中午的时候我也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一般我都会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操场散步,但是他们也不是总有时间,这时候我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去教室坐着,我会去帮同学们打扫教室,我想大概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是安安静静的吧! 我非常热爱运动,我想这大概与我的好动有关吧!晨跑是我最爱做的事了,每天早上起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晨风轻轻地从我的脸颊扫过,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爬上天空,这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打羽毛球,打排球,仰卧起坐……我之所以热爱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我以后可以成为一名医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没有健康的身体当然不行啦!所以我一定要勤加锻炼,只有空想没有行动又怎么能使梦想成为现实呢?还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行动的汗水,有一份耕耘便会有一份收获,我相信将梦想付诸行动,有目标,有努力,有汗水,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加油!加油!加油!

  不过我还有一个缺点需要改正,就是性子急,听话总是听一半,还说风就是雨比如:那天我接到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回来了,叫我去帮他拿东西我高兴地撂下电话就冲出了门,出门却没有看到爸爸,我疑心爸爸还没到就又等了一会爸爸还是没出现,我又返回家里却发现爷爷奶奶已经在帮爸爸拿东西了,原来爸爸是从后门回来的,唉!我的急性子真让我烦心,所以我一定要改正我的坏*惯。 好了,这就是我,这个世上独一无二,这就是好奇,好动,性子急的我,希望可以和你们做朋友。

  高中一年级的作文 2

  时间、时间、时间是什么?时间就好似一台摄像机,录制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了我的独家记忆。时间就好似一条跑道,记录着我奋斗的艰辛与困惑,成为了我拼搏的动力。

  记忆中的我刚进入高中时,充满着过多的疑惑和担心。担心的是:我在高中会遇到三种人。第一种是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第二种是初中时同校不一样班的同学;第三种是外校升入我校高中的同学,比较陌生。对于我如此一个还沉浸在初中时期记忆里,沉浸在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我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害怕与他们接触,害怕与他们相处的不融洽,害怕不可以同他们拥有初中时的快乐时光。

  疑惑的是:我知晓进入高中后,所有的所有都会变得非常难,我不知晓怎么样去同意这个挑战。更不知道所谓的“难”程度有多深。我不知晓我是不是能成功的渡过这个挑战。一个一个的疑问不停地接踵而来,绕得我头昏眼花。脑海中只剩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这一学期的学*中,我遇到了无数的瓶颈。我总是以初中时的学*思维去考虑问题,总是用初中时的学*技巧去学*。一直突破不了依靠旧的学*技巧,主动去探寻到新的、适合高中学*的学*技巧。我常常为做不出题,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而烦恼、纠结,让自己整天忧心忡忡。没办法正常地学*与生活,或许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苦与辣吧!

  回顾本学期,拓展了很多课外活动,成为了我记忆中的甜。在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中,我知道了要珍惜身边的每个人,不要失去了才知晓后悔。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饮料与健康》调查报告中,我知晓了饮料对人体的利弊,也让我知晓了很多生活小知识。在英语角和英语演讲比赛中,我领会到了英语魔力带给大家的快乐。在运动会中,大家挥洒着汗水在运动场上尽情展示着大家的运动才能,并了解了团结的真谛和责任的重要程度。大家在劳技课上领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和艰辛。在包饺子活动中领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在“12・9”演讲比赛中我知晓了:帮他人,快乐自己。此刻的我在圣诞*安夜这一篇章中,我不知晓一句“MarryChristmas”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精彩,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我期待今晚的完美晚会,就如我对将来的期盼。

  将来,将来会是如何?我不可预测。我不知晓是我的摄像机会拍摄出什么样的画面。但是,我会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将来。展望将来需要我去奋斗、去拼搏,去书写是我的将来。所以,加油,将来一定会美好,定会精彩纷呈。

  高中一年级的作文 3

  初中三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熟悉了许多人,也忘却了许多人。可细细想来不禁讶然,最熟悉的竟是我的班主任,那个严厉、慈爱、教育有方的被我们称为“华华”的女人。

  “华华”是我进入初中见到的第一个女老师,也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她不高只有一米五几,但为了更有威势地教训我们也套上了“恨天高”。她不漂亮倒也端正,柳叶眉,大眼睛,蘑菇头,不过时常被我们弄得脸色风云变幻。就是这么一个淹没在人群里就找不到的老师,却在我们年级闻名遐迩。“华华是个有名的女强人”!华华教的是政治,可教起来就不是了。她换上运动鞋,监督我们锻炼就成了体育老师;换上*底鞋,踮起脚尖“漂”在窗外就成了德育主任;和你在操场上转个三四圈谈个三四轮就成了心理老师……华华还十分严厉。别的班初三开始练体育,我们班初一就天天在操场跑两圈;别的班星期三下午早早下课,我们班全班学到六点。

  记得有一次上音乐课,连上了三四节课的我们大半开始神游,眼皮顶都顶不住地向下坠。下了课,音乐老师到办公室转了一圈后,华华就像出笼的猛虎从办公室里冲了出来,直扑我们。华华一进班,全班的气温就开始直线下降,刚收好书包的也摸摸索索地把书包塞了回去,六十几双眼睛都偷偷瞄着她。只听高跟鞋“嗒”的一声,华华上了讲台,双手一撑,虎目一扫,接着数学老师的直尺就直直地劈在讲台上,“嘭”的一声全班都被吓清醒了。“你们是什么重点班!嗯?!了不起吗!你们以为音乐老师好欺负?我告诉你们,你们是我教过最差最差的一届。”华华吸了一口气,脸色涨得通红,鼻子和嘴愤怒地挤在了一起,手时不时地在桌子上猛拍,仿佛古代官员拿惊堂木审犯人。华华就这么训着训着,足足有半个多小时之久。后来出教室时有几个同学腿都软了。

  “华华也是有名的小女人!”华华虽然凶,但也有温柔之处。虽然华华强推跑步政策,但也不忘在一旁加油鼓劲;虽然天天强调“要是去网吧被抓了我可不管”,但同学在网吧被抓了华华却第一个赶到……华华也会谆谆诱导我们改正坏*惯,华华甚至会和女生凑一块聊韩剧……华华强悍中也有脆弱的一面。有一年华华病了,我们班派了代表去问候。华华回来后,又一次脸色涨红地上了讲台,可这次华华没骂我们,而是心*气和地同我们谈了许多许多,感慨没有白教我们。最后全班都可以看见华华的红眼眶。

  默默回想,浅浅回味,虽我已毕业,但不忘当初。愿好好学*,三年后带着足够让她骄傲的成绩去看望她,为她三年的严厉,慈爱……作一个不错的交代。

  高中一年级的作文 4

  望着镜子里的我:鹅蛋脸,双眼皮,丹凤眼,浓眉毛,小嘴巴,在我*凡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活泼的心。 我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听说蝌蚪最终会变成青蛙,我便去外面的池塘里捉,把它们养在我的盆子里,每天都会去向他们问安,也看他们在我的盆子里有什么变化,没过几天我就发现蝌蚪中有的长出了后腿,我万分欣喜的同时,也感到奇怪青蛙不是有四条腿吗?怎么蝌蚪只长出了两条腿?难道蝌蚪不会变成青蛙?我带着疑问去问爷爷,爷爷却笑而不语,只说“在看几天吧。”这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事弄清楚。又过了几天蝌蚪又长出了前腿,又过了几天蝌蚪的尾巴也不见了,在然后蝌蚪就真的变成了青蛙,我也把他们放生了。

  我 除了有好奇心之外我也非常好动,只要一下课我就会和朋友们去走廊里玩,或者从四楼走到一楼,再从一楼走回四楼,或者去找同学聊天,总之只要一下课你就无法在座位上找到我,当然,中午的时候我也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一般我都会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操场散步,但是他们也不是总有时间,这时候我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去教室坐着,我会去帮同学们打扫教室,我想大概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是安安静静的吧! 我非常热爱运动,我想这大概与我的好动有关吧!晨跑是我最爱做的事了,每天早上起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晨风轻轻地从我的脸颊扫过,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爬上天空,这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打羽毛球,打排球,仰卧起坐……我之所以热爱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我以后可以成为一名医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没有健康的身体当然不行啦!所以我一定要勤加锻炼,只有空想没有行动又怎么能使梦想成为现实呢?还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行动的汗水,有一份耕耘便会有一份收获,我相信将梦想付诸行动,有目标,有努力,有汗水,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加油!加油!加油!

  不过我还有一个缺点需要改正,就是性子急,听话总是听一半,还说风就是雨比如:那天我接到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回来了,叫我去帮他拿东西我高兴地撂下电话就冲出了门,出门却没有看到爸爸,我疑心爸爸还没到就又等了一会爸爸还是没出现,我又返回家里却发现爷爷奶奶已经在帮爸爸拿东西了,原来爸爸是从后门回来的,唉!我的急性子真让我烦心,所以我一定要改正我的坏*惯。 好了,这就是我,这个世上独一无二,这就是好奇,好动,性子急的我,希望可以和你们做朋友。

  高中一年级的作文 5

   经过这个夏天,拥有的不再拥有,不可抹灭的夏。

  那孤独的枫叶正在流露它最后的一点绿色而后黄色会将它一点点吞噬最后带着悲壮的血色扑向盛大的死亡。

  今年无法再看到法国梧桐寂寞的一叶叶凋零,那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也不能在一起看着落叶忧伤,憔悴。涛涛应走在挂满鸭梨的树下发着煽情的短信,告诉我见面时要给我带好多好多好吃的鸭梨。那天傍晚在鹤伴山脚下踏上远去的车后再也没在一起挥霍过青春。

  滨子发短信过来一遍一遍地说着往事,诉说着对同学的想念:格子,不管是在班里上课还是在宿舍休息,每一个细节都会想起你们。我心里很......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现在的同学也很好,可是我们在一起毕竟四年了。在一起的时候感觉不到你们多好,分开之后才明白。想你,想涛,想yuer,想3班的所有同学!见到他们代我向他们问好,告诉他们滨子想他们,爱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06年的夏天一伙一起经历过四年风雨的孩子分开了,谢幕总是必然,中学生作文《不可抹灭的夏》。他们没有哭,都笑着抱在一起,但从他们的眉间和眸子里能看出那份不舍与伤感。

  小四说:那些我们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

  带着耳机反复听着罗大佑的《你的样子》,回忆不知疲倦的一遍一遍重复着,突然发现有些事真得忘记了。脸上凉凉的划过两道泪痕,罗大佑的歌还在煽情的唱着,然后我流泪满面。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何你情愿让风尘刻划你的样子

  就象早已忘情的世界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日的渊源早谢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心爱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现在我一个人手掏着口袋孤独地走在黑夜的热闹的人群中。

  记得毕业电子相册封底上写道:聊以吾意浅结,姑且道进离别,明日一番风雨,三班兄弟姐妹共赴 —— 谨记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夏逝。

  曲终人散,曲终人散。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8)

——高中一年级学生学期末评语(5)份

  高中一年级学生学期末评语 1

  1、与你相处越久,越能发现你的优点。你学*刻苦认真,做事踏实严谨,在班级工作中充分展示你的才华。E(班因你而骄傲。但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无限风光在险峰”。望你立大志,做大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人生的辉煌!

  2、沈你稳重大方,学*刻苦,做事认真,热心帮助他人,深得老师同学喜爱。一学期来,你的成绩不是很稳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希望在今后的学*中,能多与同学交流,多向老师请教,在自主学*的基础上悟出学*方法,提高学*效率,争取更大进步。

  3、高一学期来,你一如既往地认真学*,积极参加劳动,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回首过去,你是否惊喜地发现你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今后的学*中,希望你继续保持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更认真的学*态度投入到学*中去,同时要注意多与同学交流,拓宽视野,并且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各方面齐头并进。

  4、梁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过去了,你的收获是否令你满意?你做事认真负责,学*刻苦勤奋,尊敬老师。关心同学,是班级里活跃的一员,也是各科老师的好帮手。但有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今后的学*中,望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戒骄戒躁,努力做到最好,稳中求进,争取再创辉煌!

  5、梁老师看到你在努力,也看到了你的进步。你是个不愿服输的女孩,虽然有时前进一步是那么艰难,但你没有畏惧,老师一直在为你加油呢!在今后的学*中,希望你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克服自身弱点,争取更大进步。

  6、郭你的苦恼老师感受着父母的殷切希望,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我明白,这并非你现在的过错,你一直都很努力,只是你的基础不是很好,加上缺乏科学的方法。老师相信,以你这种端正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会付出真诚的劳动,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希望你多几分自信,昂起头来,战胜困难。别天道酬勤!

  7、黄你沉默寡言,稳重大方,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劳动;学*认真踏实,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相信在今后的学*中,你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中去,争取在各们功课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的。

  8、梁日渐长大懂事的你是一个让家长宽心让老师放心的学生。你默默无闻的外表下深藏一颗不懈进取之心。你刻苦勤奋,纯洁朴素,从不张扬,尤其让老师感动的是你能主动与老师沟通,为班级出谋划策。新的一年里,你一定有新的目标。如果你能再提高一些效率,你一定会更优秀!

  9、刁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男孩。你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很温和,工作认真负责,计划性较强,有始有终,令人放心,你和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主动动福利院为老人服务,这一行为让老师对你和你们组的同学敬佩不已。你在学*上有钻研精神,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作文水*在本班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你将理科成绩进步的提高,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一定会给老师一份惊喜。老师期待着你成就人生的精彩!

  10、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生,对待同学总是谦虚友好,对待学**是毫不怠慢。你守纪、肯学、积极进取,你为人谨慎,待人诚恳,办事认真,表里一致。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勤奋、好学、顽强,是你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你忠实憨厚,听话懂事,心系集体,乐意助人,明白事理,要求上进。尤其让我高兴的是你那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在生活的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阳光的心态是一般学生不能达到的。希望你继续全力以赴,眼睛紧紧盯着自己未来,奋力前行!

  11、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严严谨谨治学是你的一贯作风和品行;追求卓越,不甘后人,奋力前行是你的精神和境界;宽以待人,为人谦和,助人为乐是你的美德和人格。你思维敏捷,上课认真听讲,本学期担任课代表,你尽心尽力,老师布置各项任务你都是认**动地完成,你的学*成绩让老师骄傲。希望你坚信自己的实力,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力前行,相信你一定会驶上成功的彼岸。

  12、你是一位诚实、谦虚、守纪的好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值日认真负责,有很强的上进心,*时在教室里看到最多的身影中就有你,你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学*成绩的明显进步,有较强的领悟力,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对学*有一种与一般女孩子不一样的执著与坚韧。老师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13、你品行端正,为人直率,待人有礼貌,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目标明确,学*认真,默默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老师喜欢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学*劲头,更愿意看到你在课余时间像蝴蝶一样在大自然中快乐飞舞。也许是班中压力较大,所以很少看到你灿烂的笑容,希望你放开手脚,放飞心智,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开朗,成就自己幸福的人生!

  14、李你斯文、少言,性格内向。在父母的心中,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教师心目中,你是一个遵纪守规的学生。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关心班集体,尊敬师长。*时虽然少言语,但你很有进取心,你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学*,就会成功,故你一直在专心学*,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在你松懈时,只要有人提醒一下你,你立马就能强劲反弹,说明了你在学*上还是有较大的潜力的。希你再接再厉,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懈怠,相信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就一定属于你。

  15、性格内向的你,不爱多说话,但善意的`笑容诠释着你内心的善良。你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属于那种默默的奉献,默默的辛劳,默默的苦干的那种人。把理想化作动力,你用青春谱写未来,你的勤奋让人敬佩,你的进步让人羡慕。只要你能够注重学科*衡,对自己订下更高的目标,相信你还有较大的潜力,你的学*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16、李你的苦恼老师父母的望女成凤,老师的殷切期望,你都很在意。只是你的成绩不够稳定,你也一直在好好学,但成绩总是不如人意。其实,老师从未因你学*成绩的不稳定而怀疑你的能力。你善良、礼貌,关心集体,同学关系处得很好,这些都是你的优点与长处。今天,让我告老师相信你,只要你持之以恒,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有点娇气。值日生工作,你能够服从安排,认真完成。不过,你有时对集体活动欠热心。经过努力,本学期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业认真,书写工整希望你今后能进一步关心班内的工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17、 "你是个品行优良的女孩,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经过努力,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希望今后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18、 "你为人热情大方,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你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能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有集体荣誉感,乐于为集体做事。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好笔记。但你的英语成绩有待提高,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学*时间,各科全面发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

  19、 "你在进入初三之后,学*有所懈怠,特别是数学和科学两门课出现明显滑坡,这是关键性的一年,必须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中去,望你能认真总结这个学期的成败得失,在最后一个学期中奋发努力,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你是个听话懂事、善解人意、诚实质朴、令人信任的女孩。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有计划,有条理。学*刻苦,能从严要求自己,学*成绩名列前茅。希望你能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方法,争取学*成绩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高中一年级学生学期末评语 2

  1.学*方面,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按时上交。在常规方面,严格遵守学校校纪校规,尊敬师长,爱护同学,乐于助人。你的明天充满着希望,你将超越"大丽"。望抓住最后两年的时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2.努力、上进的心。你善解人意,常为别人着想,用你的真诚感染着周围的同学。关心集体,但还须加强自控能力。尊敬师长,有较强的是非观念,班委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希望在以后的学*中能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取得更大突破。

  3.你单纯,文静。对他人热情友好,学*上严格要求自己,对问题的领悟能力较好。有很强的是非观念,热爱班级。但要更积极一些,阳光一些。学*上需要自信和孜孜不倦的精神,需要你的持恒付出。纵然前行的路上遇到荆棘,也不要轻言放弃,用执著去书写你人生华美的诗篇!

  4.作为历史课代表,你认真负责。你为人真诚,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学*态度端正,常与同学交流。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荣誉,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能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希望在以后的学*生活中能够一如既往地前行,相信自己,你一路的汗水定会描绘出一路绚丽之景。

  5.你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有点娇气。值日生工作,你能够服从安排,认真完成。不过,你有时对集体活动欠热心。经过努力,本学期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业认真,书写工整.希望你今后能进一步关心班内的工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6. "你是个品行优良的女孩,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经过努力,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希望今后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7. "你为人热情大方,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你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能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有集体荣誉感,乐于为集体做事。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好笔记。但你的英语成绩有待提高,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学*时间,各科全面发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

  8. "你在进入初三之后,学*有所懈怠,特别是数学和科学两门课出现明显滑坡,这是关键性的一年,必须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中去,望你能认真总结这个学期的成败得失,在最后一个学期中奋发努力,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

  9.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你是个听话懂事、善解人意、诚实质朴、令人信任的女孩。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有计划,有条理。学*刻苦,能从严要求自己,学*成绩名列前茅。希望你能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方法,争取学*成绩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10.课代表工作认真负责,学*计划性较强,有始有终,令人放心。课堂上,你大胆发言,勇于畅抒己见,能独立完成作业,各科均衡发展,成绩保持优秀。*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文娱活动。劳动中,你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希望工作上更加大胆,想更多的办法,带动班级中其他的同学,共同进步。要不断改进学*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竞赛成绩。

  11.你对待学*态度端正,上课能够专心听讲,课下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课上,你总是认真听讲,并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待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都是一丝不苟,你能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严格要求自己。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你付出了很大努力,因而成绩一直很优秀。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2.班干工作,你主动大胆,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为老师分担了不少的工作,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上课能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学*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一直保持优秀。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学*刻苦,能从严要求自己,学*成绩名列前茅。希望今后能保持已经取得的成绩,多关心班集体,注意克服缺点,养成谦逊踏实的品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13. "诚实、热情,尊敬师长,关心集体,是你最突出的优点。你本学期以来,心理上成熟了许多,你能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看到课堂上,你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学*态度,老师也感到欣慰。但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愿你不断地充实自我,变成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女孩!"

  14.王淑婷你做的事情让人放心。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翻开你的笔记,我看到一丝不苟的学*态度,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效率较高。学*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老师相信:只要你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5.陈冠乔最喜欢你的真诚,你的坦率,你待人的宽厚,你的以大局为重,你的责任心强…太多,太多的优点让我怎么说的完?说你是老师的臂膀一点不为过,你在繁重的学*任务之外承担着班里几乎所有的大事小情,配合任何一个班委做任何一项工作。老师指出你的不足,是希望你更优秀。放手去做吧,大家支持你,勇敢向前吧。

  高中一年级学生学期末评语 3

  1、付出就有回报,优秀的成绩就是你奋斗的结晶。为人谦逊,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我相信,你坚持不断的拼搏和奋斗,一定能成就你辉煌的人生。

  2、你甜美的笑容显示你非常可爱的一面。喜欢阅读是一个好*惯,但要读好书,多读那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书籍。要善于思考,积极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勤练笔,要善于用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很重要,我相信你知道,也相信在以后的学*中,你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一见你就笑,呵呵。其实你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你有勤奋学*的态度,有刻苦专研的精神。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尊敬师长,有较好的学*生活*惯。一个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一定会有信心和决心奋斗到底。我坚信,北山的香樟林一定能成就你实现梦想。

  4、每次见面你都会说“老师好”,可见你良好的家庭教养;每次班级活动,你都会积极参加,可见你是一个热爱集体的学生,获得文明寝室,更离不开你的努力。学*室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要太急躁,静下心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学*,才能达到更高远的目标。

  5、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不同的经历,我们要正确面对,我很高兴看到你一天天地开朗、开心起来,走进一个班,我们就应该珍惜师生与同学间的缘份,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强者面前它会退缩,老师相信你是强者。可是遇到困难不能只靠自己埋头苦干,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会让你事半功倍,我相信你能战胜自己。

  6、默默的思索,静静的聆听,勤恳的你每步都走得很踏实,老师早已悄悄的喜欢上这份可贵的含蓄,但老师更希望能看到你的锋芒,大胆的展示风采,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笑得如此灿烂。每个人都有优点,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得更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功。

  高中一年级学生学期末评语 4

  1.你文静、乖巧而又带点害羞。你总是默默无语地认真学*,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气馁,沉静之中带着几分倔犟,淳朴之中透着踏实,外表谦逊,内心却带着坚韧的毅力。以你的刻苦努力和不断拼搏,我相信,你会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将来成为社会的好人才!

  2.如果生命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你学*态度好,头脑灵活,为你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你总是默默无语地认真学*,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气馁,沉静之中带着几分倔犟,淳朴之中透着踏实。你会成功的,我始终对你充满信心。

  3.同学们总喜欢接*你,与你在一起总是谈笑风生,任何时候你总是笑呵呵的,好象从未经历过忧愁;你也总是替他人着想,在为人处世方面优于其他同学,这一点希望你保持下去。如果你在学*上花些心思,在纪律上多管管自己,就更好了。

  4.你稳重大方,学*刻苦,做事认真,热心帮助他人,深得老师同学喜爱。你思维敏捷聪颖过人,课后认真完成的作业,这些都展示出你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你的努力换来了优异的成绩,但离老师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你很有实力的,期待下个学期你创造的精彩!

  5.在老师的印象里,你秀外慧中。*时似乎默默无闻,我却分明看到你奋力拼搏的身影;你仿佛与世无争,我却深知你内藏一颗不甘人后、勇为人先的进取之心。你总是默默无闻地勤奋学*,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学*生活中,拓展交际面,继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6.你的优点一如太阳的光辉,是任何乌云都无法遮蔽的,你活泼、开朗、自强、向上,显示了你良好的素质和深厚的潜力。你开朗活泼的个性给我们这个集体*添了几许快乐。精力充沛,学*有热情,这是你进步的有力保障。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倾尽全力,争取更大进步!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难忘的记忆!

  7.这学期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学*成绩稳步提高,在班上始终并列前茅,我一直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诚实、热情,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学*自觉是你最突出的优点。多一份勤奋,多一份刻苦,相信你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创就一个无悔的青春!

  8.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用微笑面对人生,用热情对待朋友,老师总能感受到你带给大家的温暖,希望你能在纪律上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一些对待这一生命时段的学*和成长,让智慧发光,毕竟时光飞逝,时不待我,相信到时候你会笑得很灿烂。同时,也感谢这一学期你为班级做的种种事情,相信一定的磨练会带给你成长。

  9.默默的思索,静静的聆听,勤恳的你每步都走得很踏实,老师早已悄悄的喜欢上这份可贵的含蓄,但老师更希望能看到你的锋芒,大胆的展示风采,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棒。对于其他方面,你做到了严格遵守班规班纪,尊敬师长,帮助同学,是同学们学*的榜样。

  10.你性情温和、言语不多,但待人诚恳、礼貌。你思想健康,要求进步,学*认真努力,并热心帮助其他同学,在这一点上,值得大家学*。你遵守班规班纪,做到有事及时和老师沟通。勇于承认和知错就改也是你的一大优点。希望在接下来的学*生活中,你再接再厉,创造不朽青春!

  11.你有优秀的领悟力和理解力,思维灵活,你也不缺少活泼和开朗,富有朝气,也许青春就应该这样燃烧吧!老师希望你多一份成熟和稳重,做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强者,人生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自承担的任务和目标,专注地做好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情,祝你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12.在班级里,你的成绩还是比较优秀的,你及时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这无疑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你也做到了和同学和睦相处,你的微笑、自信、大度、踏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班级体育委员,你也是以身作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好样的!希望在接下来的学*生活中,一如既往,勇登高峰!

  13.你是一个爽朗活泼、坚强、毫无城府、诚挚的学生,总给人充满生命、朝气蓬勃的感觉;对待学*,你也比较认真。虽然在纪律上闹过一两次不愉快,但是你能及时纠正。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能不断磨砺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去赢得自己的美好人生!

  14.你言语不多,性情温和,尊敬师长,爱护同学,也总是默默无闻地学*。希望在接下来的学*生活中,你能更好地约束自己,更加努力学*。我完全相信你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去拼搏,去创造,你完全可以登上更高更远的山峰。老师真心期待这一天!

  15.很喜欢看你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真心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你都能如此轻松美好。但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需要我们严肃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场考试,在过去的一学期中,你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怎样,坚强的你总是昂头面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完全可以创造不一样的生活!

  16.一直以来,在老师们的眼中,你都是遵规守纪的好学生,热爱班集体,关心同学也是你的一大优点。学*犹如大海行舟,一个人只有顽强拼搏,才有驶向金色海岸的可能,我希望你能勇敢地面对学*生活中的任何困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17.你活泼开朗,爽快大方,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我觉得你就像冬天的小太阳,温暖人心。尊敬师长,爱护同学也是你的一大优点。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生活中,你能不断地约束自己,逐渐走向成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18.你成熟稳重,善解人意,尊敬师长,爱护同学,诚实守信。除了学*差那么一点,偶尔迟到,整体来说,你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你现在正经历着青春,我希望你好好把握当下时光,让青春发光、发热,让青春不悔!

  19.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学*的好孩子。你性情温和,言语不多,但你从不服输,不断要求进步。你待人诚恳、礼貌,作风踏实,品学兼优,热爱班级,认真做好班级工作。愿你培养自己活泼的个性,学*上抓好*衡,来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20.本学期已结束了,你是否已撷取了累累硕果?你是否已惊喜地发现,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一学期以来,你似乎成熟了许多,学*方法也日趋科学。一切都证明你是个聪明能干的男孩。希望在接下来的学*生活中,你能表现的更突出,成为大家的骄傲!

  高中一年级学生学期末评语 5

  1.与你相处越久,越能发现你的优点。你学*刻苦认真,做事踏实严谨,在班级工作中充分展示你的才华。E(班因你而骄傲。但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无限风光在险峰”。望你立大志,做大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人生的辉煌!

  2.沈你稳重大方,学*刻苦,做事认真,热心帮助他人,深得老师同学喜爱。一学期来,你的成绩不是很稳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希望在今后的学*中,能多与同学交流,多向老师请教,在自主学*的基础上悟出学*方法,提高学*效率,争取更大进步。

  3.高一学期来,你一如既往地认真学*,积极参加劳动,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回首过去,你是否惊喜地发现你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今后的学*中,希望你继续保持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更认真的学*态度投入到学*中去,同时要注意多与同学交流,拓宽视野,并且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各方面齐头并进。

  4.梁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过去了,你的收获是否令你满意?你做事认真负责,学*刻苦勤奋,尊敬老师。关心同学,是班级里活跃的一员,也是各科老师的好帮手。但有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今后的学*中,望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戒骄戒躁,努力做到最好,稳中求进,争取再创辉煌!

  5.梁老师看到你在努力,也看到了你的进步。你是个不愿服输的女孩,虽然有时前进一步是那么艰难,但你没有畏惧,老师一直在为你加油呢!在今后的学*中,希望你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克服自身弱点,争取更大进步。

  6.郭你的苦恼老师感受着父母的殷切希望,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我明白,这并非你现在的过错,你一直都很努力,只是你的基础不是很好,加上缺乏科学的方法。老师相信,以你这种端正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会付出真诚的劳动,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希望你多几分自信,昂起头来,战胜困难。别天道酬勤!

  7.黄你沉默寡言,稳重大方,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劳动;学*认真踏实,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相信在今后的学*中,你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中去,争取在各们功课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的。

  8.梁日渐长大懂事的你是一个让家长宽心让老师放心的学生。你默默无闻的外表下深藏一颗不懈进取之心。你刻苦勤奋,纯洁朴素,从不张扬,尤其让老师感动的是你能主动与老师沟通,为班级出谋划策。新的一年里,你一定有新的目标。如果你能再提高一些效率,你一定会更优秀!

  9.刁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男孩。你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很温和,工作认真负责,计划性较强,有始有终,令人放心,你和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主动动福利院为老人服务,这一行为让老师对你和你们组的同学敬佩不已。你在学*上有钻研精神,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作文水*在本班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你将理科成绩进步的提高,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一定会给老师一份惊喜。老师期待着你成就人生的精彩!

  10.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生,对待同学总是谦虚友好,对待学**是毫不怠慢。你守纪、肯学、积极进取,你为人谨慎,待人诚恳,办事认真,表里一致。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勤奋、好学、顽强,是你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你忠实憨厚,听话懂事,心系集体,乐意助人,明白事理,要求上进。尤其让我高兴的是你那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在生活的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阳光的心态是一般学生不能达到的。希望你继续全力以赴,眼睛紧紧盯着自己未来,奋力前行!

  11.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严严谨谨治学是你的一贯作风和品行;追求卓越,不甘后人,奋力前行是你的精神和境界;宽以待人,为人谦和,助人为乐是你的美德和人格。你思维敏捷,上课认真听讲,本学期担任课代表,你尽心尽力,老师布置各项任务你都是认**动地完成,你的学*成绩让老师骄傲。希望你坚信自己的实力,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力前行,相信你一定会驶上成功的彼岸。

  12.你是一位诚实、谦虚、守纪的好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值日认真负责,有很强的上进心,*时在教室里看到最多的身影中就有你,你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学*成绩的明显进步,有较强的领悟力,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对学*有一种与一般女孩子不一样的执著与坚韧。老师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13.你品行端正,为人直率,待人有礼貌,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目标明确,学*认真,默默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老师喜欢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学*劲头,更愿意看到你在课余时间像蝴蝶一样在大自然中快乐飞舞。也许是班中压力较大,所以很少看到你灿烂的笑容,希望你放开手脚,放飞心智,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开朗,成就自己幸福的人生!

  14.李你斯文、少言,性格内向。在父母的心中,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教师心目中,你是一个遵纪守规的学生。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关心班集体,尊敬师长。*时虽然少言语,但你很有进取心,你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学*,就会成功,故你一直在专心学*,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在你松懈时,只要有人提醒一下你,你立马就能强劲反弹,说明了你在学*上还是有较大的潜力的。希你再接再厉,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懈怠,相信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就一定属于你。

  15.性格内向的你,不爱多说话,但善意的笑容诠释着你内心的善良。你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属于那种默默的奉献,默默的辛劳,默默的苦干的那种人。把理想化作动力,你用青春谱写未来,你的勤奋让人敬佩,你的进步让人羡慕。只要你能够注重学科*衡,对自己订下更高的目标,相信你还有较大的潜力,你的学*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16.李你的苦恼老师父母的望女成凤,老师的殷切期望,你都很在意。只是你的成绩不够稳定,你也一直在好好学,但成绩总是不如人意。其实,老师从未因你学*成绩的不稳定而怀疑你的能力。你善良、礼貌,关心集体,同学关系处得很好,这些都是你的优点与长处。今天,让我告老师相信你,只要你持之以恒,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有点娇气。值日生工作,你能够服从安排,认真完成。不过,你有时对集体活动欠热心。经过努力,本学期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业认真,书写工整希望你今后能进一步关心班内的工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17."你是个品行优良的女孩,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经过努力,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希望今后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18."你为人热情大方,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你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能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有集体荣誉感,乐于为集体做事。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好笔记。但你的英语成绩有待提高,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学*时间,各科全面发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

  19."你在进入初三之后,学*有所懈怠,特别是数学和科学两门课出现明显滑坡,这是关键性的一年,必须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中去,望你能认真总结这个学期的成败得失,在最后一个学期中奋发努力,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你是个听话懂事、善解人意、诚实质朴、令人信任的女孩。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有计划,有条理。学*刻苦,能从严要求自己,学*成绩名列前茅。希望你能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方法,争取学*成绩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 教学设计(一)(5)份(扩展9)

——高中一年级自我陈述报告通用5篇

  高中一年级自我陈述报告 1

  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总结这个学期的学*,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方法。

  为了改进学*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计划:

  (1)做好课前预*。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复*。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少年宫去学*作文、奥数、英语和书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参加少儿书法大赛,还获得了特金奖。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学期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自己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了“小作家”的荣誉称号。

  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决不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一年级自我陈述报告 2

  通过在高一学的知识使我又成长了一步,转眼时间过去了,我还恋恋不舍的怀念。我要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感谢同学给予我的关怀。让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班级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在学*上:我深知学*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高中时代是学*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有良好的卫生*惯,不乱扔废弃物。

  高中一年级自我陈述报告 3

  进入XX中学以来,我一直以进步本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为努力方向,不断地挑战自我,力争上游,培养坚强刻苦精神,构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生活,从学*中锻炼自己的思惟,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上,成绩优秀,积极上进,学*态度认真,实事求是,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在尽自己所能学好每科的同时,积极向课外知识拓展,不满足于老师授与的知识,课下积极与同学讨论疑问的地方,做到主动学*、自主学*,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在校园生活中,我屡次参加摹拟联合国的工作职员和图书馆义工的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和校团委举行的活动,例如跳蚤市场,GV大赛,羽毛球比赛,执信科技节,校运会出场仪式的表演等。我本着一种学*的心态往参加各项活动,开阔眼界,完善自我,从挫折衷磨练自己,汲取经验与知识。

  在班里担负了物理科代表,对待老师交代下来的任务尽不含糊,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面对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仔细反思,其实不断完善工作;针对班里面的不良现象,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改善班级制度,并坚持实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思想道德上,我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关注国家大事,向党组织靠拢,积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脚步;维护班级团结,乐于帮助同学,并为班级的各类演出出谋划策,维护班级荣誉;勇于拼搏,乐观向上,发挥特长,发掘本身潜力,明确目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

  以上,是我高中第一学年度的自我鉴定。今后希看能成为更加出色的人才,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见证自己的进步。

  高中一年级自我陈述报告 4

  我懂得了坚持,不单单只是一个单词,只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要在行动中去落实,只有在行动中做到了,那么才能叫做坚持,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么那就只能是一个想法,并不能对我们真的产生影响。而这次的军训,我没有拖班级的后腿,也没有给教官丢脸,而是认认真真的训练,坚持了下来,从第一天站到脚都发麻开始,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都不坚持,那军训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都不去苦熬,那么我们的军训就算半途而废了,也得不到真正锻炼的效果,特别是这军训和部队的'相比,真的算小儿科了,虽然教官们只是比我们大几岁而已,但是他们经历过的训练是我们的十倍百倍,我们更是不能服输。

  在军训中,我明白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可能一周的训练我们没怎么减肥,也没有得到体质上巨大的提升,但这都是因为军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我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收获,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懂得了只有去努力了,你才有一些收获,不然连收获都不会有的,我也感觉经过军训我成长了,也变得更加的成熟,懂事了。也知道高中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重要阶段,不能松懈。要去努力,去坚持的把学*给搞好,才对得起我们中考那么努力的奋斗。

  我明白集体,不是我们喊的口号,也不是我们在一起就叫做集体,而是我们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去奋斗,去坚持,去把任务给完成,那么才是集体,当我们一起做同一个动作,我们一起唱歌,一起为了会操的第一名而努力的时候,我们这个班级才是一个集体,也是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们去努力的,我想在以后的学*当中,我也要利用好这一股力量,大家相互打气,相互的帮助,相互的把自己会的教给大家,让大家一起进步,那么我们的学*也会更好,成绩也会有一个巨大的进步。

  军训带给我的,不单单只是坚持和集体的力量,军训也是让我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让我在高中的开始上了一堂好课。

  高中一年级自我陈述报告 5

  仿佛时间总是在一眨眼之间就逝去了,转眼间自己进入到高中的校园也已经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过程当中,我时常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但是现在一旦时间已经过去之后,我又不禁的感叹时间的飞快了,高一一年的学*让我完全的融入到高中的学*当中了,不管是在思想还是学*当中,我也都已经适应高中的节奏和方式了,相信有高一学*作为基础,自己之后两年的学*也会更加的优秀向上。

  高一是我从初中进入到高中的第一年,是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变和跳跃的一年,起初刚开始进入到高中的时候,我还有很多的不*惯和不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都要比初中的紧张很多,节奏也要快很多,所以在刚开始进入到高一的学*的时候,我也存在很多的不懂和问题,但是这些都可以随着时间的迁移慢慢的变好和解决,经过这一年的学*,我也早已*惯高中校园的生活了,在学*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尽管高中的校园和初中会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学*的内容也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也有足够的能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但是高中的学*都是一环接一环的,所以只要自己在课堂上面稍微的不注意或是分神,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重新的跟上老师的脚步,在自己的学*当中,我也特别的注意自己全方面的发展。我也知道自己高中三年的学*,在高三之后的高考当中都会有一定的检测,高考也是我们高中三年的学*的最好的检测方法,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不光光是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在高考的时候可以不负众望,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也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去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上面,作为一名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好好的学*,学业应该排在自己的第一位,所以在自己进入到高中的学*当中之后,我就建立起自己的学*信念,相信自己在努力学*之下,我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会得到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收获。

  高一一整个学年,我也应该完全的熟悉高中的学*和生活,在学*上也为自己之后两年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已经完全的适应且融入高中的学*当中,之后的两年的学*也会更加的努力,更加的上进,积极的去学*和生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