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2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3、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9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阅读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1)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惯。

  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

  练*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练*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0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2)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3、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2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惯。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

  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 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

  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 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

  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

  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

  练*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 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3)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优选【5】份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学生自己读题

  (2)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可以将39看做()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可以将598看做()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3、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表示()

  5×4读作(),表示()

  2×7读作(),表示()

  4、我最棒。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表示()

  5×4读作(),表示()

  2×7读作(),表示()

  4、我最棒。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

  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起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么读?(读“乘”)

  4、2×4还可以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己问: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么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么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来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只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这里这么多电脑,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接着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起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么读?(读“乘”)

  4、2×4还可以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己问: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么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么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来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只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这里这么多电脑,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接着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题。

  学情分析 :

  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5)

——《乘法估算》说课稿 (菁华3篇)

《乘法估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xxxx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估算》说课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 、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①18×22≈400(个)20xx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②18×22≈440(个)20③18×22≈360(个)20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乘法估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

  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20,20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20。

  ③18×22≈360(个),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小结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乘法估算》说课稿3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

  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

  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

  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

  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

  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

  20xx

  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

  20

  ③18×22≈360(个)

  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

  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

  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

  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评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了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在学*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学估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贯穿本节课,学生学*兴趣高涨,能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真正在教学中实践了“双领四清”的基本教学思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6)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二、教具、学具准备

  生活用品图片、游乐园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部分,要强化估算的作用。并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教材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本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的特点:

  (1)注重知识迁移,从“估数”到“估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对学生进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课一开始就由猜价游戏(估数)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学生“最*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学*内驱力,为轻松学*“估算”作铺垫。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课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的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因此,我为学生安排了4个喜闻乐见的小花絮(教学片段),用“当亮亮的理财小顾问”这一系列情境贯穿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中来,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星期六早上,妈妈带亮亮去购物。他们在联华超市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亮亮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价格的游戏:

  出示图片: 1盒 1盒 1个

  月饼 茶杯 闹钟

  28元 43元 24元

  师:猜一猜上面每样物品大约多少钱?(估数游戏)(依次出示三样物品,每出示一种,师生之间展开“区间套”的猜数游戏)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估算去超市购物的钱数

  师:妈妈说:“我只带了100元钱,够吗?”亮亮想:“买这三样物品,大约要多少钱呢?”你们能帮亮亮估算一下吗?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师:100元钱够吗?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估算方法告诉大家?(分别请几组方法不同的学生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是这样想的,三样加起来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生2:我把月饼的价格先看作是30元,茶杯的价格先当作是40元,闹钟的价格先当作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买这三样用品够了。(先估后加)

  生3:用100元先买月饼后大约剩70元,买茶杯后大约还剩30元,还能买闹钟。(先估后减)

  生……

  师: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这样估算合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吧!

  (出示收款单:95元)

  (其实生1用先加后估的方法,已经算出精确数了,出示收款单只是进一步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备选方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生1:我是这样想的28+43+24是95元,比100元少,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若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出现的都是直接算精确价格的情况)

  师:你们算得很准确,是列竖式算的吧!小精灵有一种不用列竖式的方法,想知道吗?(此时,只能告之一种估算方法,边讲边板书。)

  28+43+24=95

  ↓ ↓ ↓

  30+40+20<100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小精灵估算方法你们喜欢吗?你还能想出其它估算的办法吗?

  (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生:……(先估后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这么多种方法。

  2、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亮亮和妈妈出了超市,亮亮说:“妈妈,我们去新华书店吧!看看有什么好书!”亮亮真是个爱学*的孩子,小朋友,我们也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同桌两人一起估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着重说说估算的思路。)

  3、估算水彩笔的枝数

  师:亮亮和妈妈买好书,高高兴兴回到家。爸爸说:“亮亮,我给你买了一盒水彩笔!”亮亮说:“我原来就有20多枝呢!”(出示P32图片)

  师:现在亮亮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

  (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下午,爸爸妈妈带亮亮来到游乐园,看到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亮亮高兴地又蹦又跳,真想把每个项目都玩一次。可爸爸说:“我们给你50元,你自己选择吧!”

  游乐项目价格表

  项目名称

  价格(每人每次)

  太空船

  7元

  激流勇进

  14元

  过山车

  22元

  碰碰车

  6元

  登月火箭

  19元

  1、小组活动。

  师:亮亮选哪些项目好呢?你们能帮他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好吗?

  要求(1)独立设计,确是游玩项目。

  (2)估算出总钱数,并说说估算的过程。

  游玩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

  选择项目(打√)

  价格

  太空船

  激流勇进

  过山车

  碰碰车

  登月火箭

  估计总价

  约 元

  2、汇报交流

  呈现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

  3、检验。

  同桌交换设计方案,你认为同桌小朋友的方案符合要求吗?(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检验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今天我们跟着亮亮去购物、游玩,我们还当了他的“理财小顾问”呢!

  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的内容)

  由猜物品的价格,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了贴*学生的“最*发展区”——估数,采用逼*“区间套”的逐步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中走进数学。

  这个估数游戏就像一场热身赛,为让学生从“估数”十分自然地进入本课主题——“估算”

  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

  首先让学生充分地发现、探索,当学生无法进行估算时,我才进行讲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极其集中,思维也极其活跃。这时的接受学*显得非常有效。

  本题能很好的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有金额的比较,学生发现现金不够,原来买书方案需作调整,这种情况生活中十分常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际意义。

  亮亮原来就有20多枝水彩笔,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可以是21-29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再加上12枝,估算的灵活性就更大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注动性得妻了发挥,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创造”,有的学生认为也应该也爸爸、妈妈选择游玩项目,小朋友的阵阵掌声把课推向高潮。

  五、教学片段实录

  花絮一: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

  生1:我先算三本书一共要多少钱:27+12+19=58(元)

  55元比58元少,所以不够。

  生2:我是这样想的,《成语故事》先当成30元,《小学生写日记》当作10元,《数学家的故事》当作20元,三本书大约要60元,亮亮只有55元,肯定不够!

  生3:55元买《成语故事》后剩下大约25元,再买《小学生写日记》剩下只有10元左右了,不够买《数学家的故事》。

  生4:肯定不够的!老师,你看《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已经快要50元了!

  师:幸亏估算了一下,要不然……(话未说完)

  生5不禁大叫起来:我有办法!亮亮少买1本书就行了。(估算后,发现现金不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割舍的决定——少买1本书。)

  师:你们打算不买哪本?

  生6:《小学生写日记》和《数学家的故事》大约要30元,《成语故事》就不能买了。

  生7:买《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也行,大约要50元。

  生8急得叫出声来:随便哪两本都行。

  生9:要是亮亮这三本书都想买呢?我觉得亮亮还是向妈妈借点钱好些。妈妈那儿还剩5元钱呢,借来就够了!

  (真精彩,竟然能链接到上一个购物情境,能够向纵深发展。)

  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教师一问“你觉得55元,够吗?”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在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金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亮亮带的现金不够。此时,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烁,学生将原来的购书方案自行调整,有的孩子说少买1本书;有的孩子说向妈妈借点钱。这两种调整方案均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学生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应用,还考虑到了现实生活问题。课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一个说:“我去超市买东西时,有时搬进来太多常常要拿掉一部分。以后买东西时,我要先估算一下。”另一个说:“出去游玩也要先估算一下,要不然钱花光了,回不了家就遭了”……在这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同时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身边。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之前,就听到几位同事的抱怨声:“学生怎么只喜欢算精确数,估算都不会!”甚至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说:“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大约’两个字,就应该知道要估算……”一时间,感觉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为了估算而估算。

  其实,所谓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似值。为什么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么薄弱呢?经过分析,我觉得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其一,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另外,本单元主要学*有关笔算(精确计算)的内容,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估算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和一些听课老师和专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怎样估算,这与问题的情境有关。如果把估算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缺乏生活气息的估算,尤如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本课教学时,将估算内容融入到购物、游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学*,这样学生不但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兴趣。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他们刚刚迈进二年级,哪会有那么多种估算方法?我在开始设计课时,很怀疑。通过上课,学生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购物情境片段中,学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从我们教师的角度看,可能这些方法很*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通过两个题目自主操练之后,学生渐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个性了。充分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课本39页4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 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当小营业员活动。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营业员呀?

  生:想。[课前测评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想当小营业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几百? 答:503接*500。

  207接*几百? 207接*200

  师: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营业员。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超市展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206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

  师:你们的口才真好。咱们来听听顾客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求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 206+292)

  师: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师板书:206元接*200元,292元接*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课题

  师:刚才大家求出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加法估算。

  (板书课题)

  3、 认识约等号

  师: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购买物品时经常用到。简便的写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这个像波浪线的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写几个。我们来齐读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结:师指算式问:500元是怎样得来的?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三、教学试一试(课件展示)

  第一问

  师:第一位顾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请看下一位顾客的问题,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小组讨论,反馈 206+604800(元)

  第二问

  师:接着看她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妈妈带800元内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生讨论,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问

  师:继续看她还有什么问题,800元钱能买回哪些物品?

  师:想一想,800元买回商品的总钱数必须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发言。 (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选择自行车,风扇。板书:604+195800(元)

  师: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是8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风扇也大约是800元,为什么带8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师:在今天当小营业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你们也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 、巩固练* 想想做做

  第2题 师:咦,这群小蝴蝶来干什么?原来它们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谁愿意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蝴蝶,使其飞到相应的花上)

  第3题 师:小蝴蝶给咱们出的这道题,就是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的整百数的练*题。根据这个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下面的*题。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把估算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4题 师:我们已会估算两个加数的和,那你会做下面的题吗?

  (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第5题 师:老师要求你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能不能做到。请同学们做40页地5题。(集体订正,同桌互说想法)

  第6题 师:看到同学们的突出表现,茄子老师给咱们出了一道题,大家敢不敢做?(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第7题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买法。下面,我们来看白菜老师给大家出的这一道最有趣的题。(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五、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加法估算知识.利用这个知识,我们来做爸爸、妈妈购物小帮手,好吗?谁来说说怎样估计几样商品的总价钱?

  板书设计 加法估算

  206元接*200元 大约需要几百元?

  292元接*300元 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 读作:约等于

  教学反思:

  《数学科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在学*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学生的数学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学*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这节课上,我觉得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太少,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本课容量较大,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郯子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7)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实用10篇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迎奥运,创设情境,引出*均除的两种类型题,正确分析并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教学重点: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

  1、每组是一列火车,每人是一节车厢,按顺序把数写下来。

  2、投影:订正对错。

  12÷4=3 18÷3=6怎么算的?

  二、根据图列式。

  (一)根据图的意思,列出乘除法算式。☆☆ ☆☆ ☆☆

  3×2=6 2×3=6表示:3个2的和

  6÷3=2表示:把6*均分成3份,每份是2

  6÷2=3表示:6里有3个2

  师:看来同学们的旧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相信你同样会很棒,进入第二环节,新知识我能行。

  明年在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大家早盼望这一天啦,为迎接奥运会,我们北京市民都行动起来建设新北京,北京是越变越美,咱们学校也买来一些小装饰品打算装扮布置教室,来美化我们学校环境。你们看,学校买来什么了?

  1、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轻声读题。

  3、指名读题。

  4、解体思路是省么?把36*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5、列式:36÷4=9

  6、谁能在讲一遍。

  7、商9你是怎样计算的?

  8。36、4、9各表示什么?

  (二)快看看,学校还买来什么装扮我们的教室?来装饰教室一定很美。

  投影:气球图

  1、指名读。

  2、把算式写本上。

  3、订正,讲一讲你的理解过程45÷9=5把45*均分成9份,每份是5。

  (三)我们在看一题,可要仔细读,认真想。

  1、指名读。

  2、什么是每班分5个气球?那么45里有()个5,就能分给()个班。

  3、谁来讲一讲,谁还能讲?同桌互讲。

  4、列式:45÷5=9(个)

  5、商9你是怎么算的?5×()=45,五九四十五。

  ***5、5、9各表示什么

  (四)福娃。

  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学校买来了福娃,让我们把他们送到各班吧。投影:学校买来20个福娃,每班五个,可以发给几个班?

  1、读题。

  2、你是怎么想的?20里面有()个5,就能发给()个班。 3。列式:20÷5=4,写本上。

  (五)为了美化环境,学校还准备了花

  1、读题:学校买来18盆花,每班发了3盆,()?

  2、能提出什么问题。

  3、写本上订正答案。

  (六)区别比较气球题。

  师:他们都属于*均分,是两种不同情况因此都用除法计算。

  总结: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那么多难题,你们真棒,相信第三环节,你们也会表现出色。第三关,我会做我聪明。

  (七)找朋友合作完成、汇报完成情况。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重点、难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比一比,看谁最先想出来。

  6×2= 4×3= 2×5= 3×3 =

  2、填一填。

  2 ×( )=4 3×()=6 4×()=8

  ( ) ×3=12 ( ) ×4=20 5 ×(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让学生以排火车的方式进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1、郊外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啊。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示情景图)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2)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3)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4、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活动二] 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1)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说明算式个部分的意义。

  8 ÷ 2= 4 (种)二(四)得八

  (8表示一共采了8朵花,2表示每种2朵,算式表示计算采了几种花,实际求8里面有几个2.)

  (2)这个算式得数是几?你有几种方法算出来?

  (小组交流,班中展示。)

  (3)你觉得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最快最简单?

  (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最简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那我们试试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是不是最简单?

  10÷5=( ),想( )五一十,商是( )

  12÷3=( ),想三( )十二,商是( )

  9÷3=( ),想( )三得九,商是( )

  16÷4=( ),想( )四十六,商是( )

  (活动三)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1)你能用算式表示表示出来吗?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板书:15÷3 三(五)十五

  (2)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师:其实除法算式除了横式这种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竖式。

  教学写法。(边写边说计算过程。)

  师::先写被除数15,再写相当于除数的符号 ,再在左边写除数3,想3和几相乘得15,商写在 15的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算减法,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得0,表示*均分全部分完了。。

  (写完之后,总结除法竖式,总的来说,除法竖式就是一除,二乘,三减。)

  (4)会写竖式吗?咱们一起再把8 ÷ 2= 4写一下竖式。

  (活动四)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用横式、竖式计算(学生自己解决,找学生上黑板,并讲解。)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2、比一比 3、用竖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呢?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供学生学*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四、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六、教学策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

  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中,*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用具:

  卡片、课件

  八、教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吧!

  小组合作:报数游戏。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说一说:看图说出有几只手,有几个5。

  做一做:列出乘法算式。

  编口诀:同桌合作,编出5的乘法口诀。

  (三)快乐练*,深化巩固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两个练*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1、数一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

  用你的小手表示:5、10。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

  下面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是最勇敢的,请你回答!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2、出示图片:小朋友的手很可爱,老师特别喜欢。瞧,老师画出来了。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

  4、说一说:

  ①1只小手几个手指?5个手指,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3只小手几个手指?(15根)用乘法算式怎样写?(3×5=15

  5×3=15)3×5=15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三五十五)

  ④请同学们看图写出4个5连加和5个5连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这两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读。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跟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2、记口诀

  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

  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出示课件:开火车。

  (按顺序闪烁圆圈内数)学生“开火车”,报得数,报口诀。

  2、用数学解决问题:今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白龙马》。跟老师一起唱。听完歌曲,在想想我们的故事,讲了什么?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

  3、活学活用: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为了测验你们的学*效果,下面我们将进入闯关活动。

  出示课件: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上有5颗星星,两面**就有10颗星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5的乘法容易记,另一方面是他们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编口诀也就不难了。本节课我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积极性提高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当中哪些事物和5有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之后,会从生活中挖掘无尽的宝藏,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教学时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我没有替代他们,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也没有暗示,尽量多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编出5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向全班阐述自己的意见,尝试了多种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4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供学生学*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四、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六、教学策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

  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中,*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用具:

  卡片、课件

  八、教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吧!

  小组合作:报数游戏。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说一说:看图说出有几只手,有几个5。

  做一做:列出乘法算式。

  编口诀:同桌合作,编出5的乘法口诀。

  (三)快乐练*,深化巩固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两个练*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1、数一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

  用你的小手表示:5、10。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

  下面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是最勇敢的,请你回答!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2、出示图片:小朋友的手很可爱,老师特别喜欢。瞧,老师画出来了。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

  4、说一说:

  ①1只小手几个手指?5个手指,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3只小手几个手指?(15根)用乘法算式怎样写?(3×5=15

  5×3=15)3×5=15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三五十五)

  ④请同学们看图写出4个5连加和5个5连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这两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读。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跟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2、记口诀

  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

  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出示课件:开火车。

  (按顺序闪烁圆圈内数)学生“开火车”,报得数,报口诀。

  2、用数学解决问题:今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白龙马》。跟老师一起唱。听完歌曲,在想想我们的故事,讲了什么?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

  3、活学活用: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为了测验你们的学*效果,下面我们将进入闯关活动。

  出示课件: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上有5颗星星,两面**就有10颗星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5的乘法容易记,另一方面是他们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编口诀也就不难了。本节课我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积极性提高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当中哪些事物和5有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之后,会从生活中挖掘无尽的宝藏,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教学时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我没有替代他们,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也没有暗示,尽量多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编出5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向全班阐述自己的意见,尝试了多种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5

  教材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册《数学》第五单元第30-31页《乘法口诀》第一节《数松果》。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由“数松果”的具体情境导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5个5个地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得数的规律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突破难点。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列出另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知道根据一道乘法口诀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书通过“数松果”的情境,把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的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得出5的乘法口诀。

  教科书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记忆乘法口诀。

  问题1、让学生5个5个数,为学*5的乘法口诀提供基础。通过填表得出1-9堆松果的数量。

  问题2、根据问题1的得数,填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记忆口诀的方法。教科书给出了两种记忆口诀的方法;一种是根据前一句推出后一句,一种是根据得数的特点进行记忆。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情境,.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产生自觉记忆口诀的欲望。

  2.能够归纳学*步骤,掌握乘法口诀的学*方法。

  3.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在寻找口诀的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教师描述:同学们,看,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松林里采松果,它们采了这么多松果,松鼠很想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们能帮他数一数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松鼠一起来学*《数松果》这一课。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一)整理数据,编写口诀

  1、1~3堆带着填

  出示主题图。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小松鼠是怎么数的呢?

  出示表格,师:老师这有一个表格,第一行表示有几堆,第二行表示有几个。下面我们边数整理吧。1堆有几个松果?2堆有几个?3堆有几个?

  2、4~9堆让学生自己填

  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按照老师的方法把表格里剩下的数填完整。咱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3、汇报。

  (1)生说师板书。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找规律。师:请仔细观察这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得到这些结果的?

  (3)师小结:看来大家是用加法得到这些结果的,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松果全部请到黑板上来。

  (二)数形结合,编写口诀

  1、看图写乘法算式

  师:看,这一堆松果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乘法算式?2堆呢……,下面请大家也用圈一圈的方法列出其他几堆的乘法算式。

  2、带编前3个算式的口诀。

  (1)师编口诀。师: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编口诀)对,利用口诀顺口、方便。看,1×5=5 表示1个5,可以编成口诀一五得五,2×5=10表示2个5,可以编成口诀二五一十,3×5=15表示3个5,可以编成口诀三五十五

  (2)找口诀的规律

  师:请仔细观察这三句口诀是怎么编的呢?(前半句是乘数,后半句是得数。)剩下的请大家动手在草稿本上编一编,写一写吧。

  3、独立编写四五到五九的口诀。

  (1)自编口诀

  (2)汇报

  (3)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

  (三)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仅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读口诀

  (1)拍手读

  (2) 同桌读

  2、背诵

  (1)齐背

  (2) 对口令

  3、反馈

  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师:想一想,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如果我把五**十五这句口诀忘了怎么办?

  (四)丰富练*,应用口诀

  1、师说算式生说口诀。

  2、师说口诀生说算式。

  3完成课本第31页练一练第1、2、4题。

  三、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也会用到5的乘法口诀,大家回去找找,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数松果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6×5=30 五六三十

  7×5=35 五**十五

  8×5=40 五八四十

  9×5=45 五九四十五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5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2节“2~6的乘法口诀”中的第一课时内容,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在学*2、3、4、6的乘法口诀之前。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重点。2~6的乘法口诀分三段编排,即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虽然5的乘法口诀作为乘法口诀中的中间句,但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用途广泛的数,并且依次相加的和也很有特点,学生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易凸现归纳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基础,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表内乘法的开始,此课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材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避免死记硬背,所以都是从相同数的连加引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另外,教材没有给出全部乘法口诀让学生记忆,而是在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地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也有利于乘法口诀的记忆。

  【学情分析】

  儿童学*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学生虽然会算出几个5的和是多少,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并不会轻易从乘法算式的结构入手编出口诀,教师必须先引导编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因为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要促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还是要花一定时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52—53页

  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5的乘法口诀。2、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记忆口诀。

  3、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感受乘法口诀的特点和优势,体验中国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掌握方法,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具: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几个小娃娃,大家认识吗?”

  (课件出示一盒福娃图片。)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这一盒就是一整套,刚好5个。”

  二、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联系旧知初步感知几个5的和是多少:

  (1)“1盒福娃有5个,2盒福娃有几个你知道吗?”

  (图片出示2盒福娃)

  “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会说有10个,用5+5=10;2个5是10;2×5=10……)

  师:2盒就是2个5相加。板书:5+5=10

  (2)3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15

  (3)4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20

  (4)5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5=25

  小结:我们用加法解决了几个5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不过5的个数越多,加起来越麻烦,加法算式写起来更麻烦。同学们,表示几个5相加除了写加法算式,还可以写什么算式?(乘法算式)通过前面的学*,大家都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表示很简便。

  2、联系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感知用乘法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

  (1)2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或5×2)

  “表示什么意思?”

  “乘积是多少?”“怎么知道的?”

  (2)3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4个5呢?5个5呢?会写吗?自己试着写一些。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5个5相加为什么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

  (4)“1个5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3、尝试编制5的乘法口诀:

  (1)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要求几盒福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同学们觉得是列加法算式简便还是乘法算式简便?”“为什么?”

  “刚才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时是怎么知道的?”(看加法算式知道的)

  “是不是每次算乘积时都要看加法算式的得数呢?”

  “看来要想个好办法,帮我们记住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

  (2)介绍口诀历史,揭示课题: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编了一些口诀来记住乘法算式的结果。”

  (PPT简介口诀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编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编口诀:

  ①“请大家观察1×5=5,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里,1和5叫什么?(乘数),5叫什么?(积),这两个乘法算式的乘数都是1和5,我们就可以把乘数写在口诀的前半句(板书“一五”)积也都是5,可以把得数写在口诀的后半句(板书:得五)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五得五’这句口诀来记。”

  “你们知道‘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中每个字的意思吗?”

  “对!前半句表示两个乘数,后半句表示乘积。”

  ②“2×5=10,5×2=10,这两个乘法算式可以用什么口诀来记呢?”

  “‘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

  ③“下面的乘法算式大家会编口诀吗?试一试,在草稿本上写出来。”

  学生尝试编后面的三句口诀,然后展示汇报,并说说自己编的口诀每句的含义。

  教师引导加以整理,全班齐读。

  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编的口诀?

  (3)“观察我们编的口诀,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第一个字从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排列,第二个字都是“五”,得数依次增加五。最后一个字是“五”、“十”、“五”、“十”依次排列……)

  师小结:“第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第二个都字是‘五’,表示1、2、3、4、5分别和5相乘,后半句就是每次乘得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5的乘法口诀’”(在课题上添加板书:5的)

  (4)尝试记口诀:

  “我们知道了每句口诀怎么来的,还知道每个字的意思,能把这些口诀都记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独立记口诀,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展示。

  三、巩固练*:

  1、对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53第5题

  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

  3、“做一做”第2题、P5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游戏:

  “在这张表格里,藏着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口诀,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

  1×5=5

  5×1=5

  一五得五

  5+5=10

  2×5=10

  5×2=10

  二五一十

  5+5+5=15

  3×5=15

  5×3=15

  三五十五

  5+5+5+5=20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5+5+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5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2节“2~6的乘法口诀”中的第一课时内容,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在学*2、3、4、6的乘法口诀之前。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重点。2~6的乘法口诀分三段编排,即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虽然5的乘法口诀作为乘法口诀中的中间句,但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用途广泛的数,并且依次相加的和也很有特点,学生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易凸现归纳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基础,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表内乘法的开始,此课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材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避免死记硬背,所以都是从相同数的连加引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另外,教材没有给出全部乘法口诀让学生记忆,而是在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地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也有利于乘法口诀的记忆。

  【学情分析】

  儿童学*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学生虽然会算出几个5的和是多少,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并不会轻易从乘法算式的结构入手编出口诀,教师必须先引导编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因为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要促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还是要花一定时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52―53页

  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5的乘法口诀。2、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记忆口诀。

  3、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感受乘法口诀的特点和优势,体验中国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掌握方法,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具: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几个小娃娃,大家认识吗?”

  (课件出示一盒福娃图片。)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这一盒就是一整套,刚好5个。”

  二、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联系旧知初步感知几个5的和是多少:

  (1)“1盒福娃有5个,2盒福娃有几个你知道吗?”

  (图片出示2盒福娃)

  “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会说有10个,用5+5=10;2个5是10;2×5=10……)

  师:2盒就是2个5相加。板书:5+5=10

  (2)3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15

  (3)4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20

  (4)5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5=25

  小结:我们用加法解决了几个5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不过5的个数越多,加起来越麻烦,加法算式写起来更麻烦。同学们,表示几个5相加除了写加法算式,还可以写什么算式?(乘法算式)通过前面的学*,大家都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表示很简便。

  2、联系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感知用乘法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

  (1)2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或5×2)

  “表示什么意思?”

  “乘积是多少?”“怎么知道的?”

  (2)3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4个5呢?5个5呢?会写吗?自己试着写一些。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5个5相加为什么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

  (4)“1个5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3、尝试编制5的乘法口诀:

  (1)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要求几盒福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同学们觉得是列加法算式简便还是乘法算式简便?”“为什么?”

  “刚才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时是怎么知道的?”(看加法算式知道的)

  “是不是每次算乘积时都要看加法算式的得数呢?”

  “看来要想个好办法,帮我们记住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

  (2)介绍口诀历史,揭示课题: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编了一些口诀来记住乘法算式的结果。”

  (PPT简介口诀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编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编口诀:

  ①“请大家观察1×5=5,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里,1和5叫什么?(乘数),5叫什么?(积),这两个乘法算式的乘数都是1和5,我们就可以把乘数写在口诀的前半句(板书“一五”)积也都是5,可以把得数写在口诀的后半句(板书:得五)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五得五’这句口诀来记。”

  “你们知道‘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中每个字的意思吗?”

  “对!前半句表示两个乘数,后半句表示乘积。”

  ②“2×5=10,5×2=10,这两个乘法算式可以用什么口诀来记呢?”

  “‘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

  ③“下面的乘法算式大家会编口诀吗?试一试,在草稿本上写出来。”

  学生尝试编后面的三句口诀,然后展示汇报,并说说自己编的口诀每句的含义。

  教师引导加以整理,全班齐读。

  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编的口诀?

  (3)“观察我们编的口诀,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第一个字从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排列,第二个字都是“五”,得数依次增加五。最后一个字是“五”、“十”、“五”、“十”依次排列……)

  师小结:“第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第二个都字是‘五’,表示1、2、3、4、5分别和5相乘,后半句就是每次乘得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5的乘法口诀’”(在课题上添加板书:5的)

  (4)尝试记口诀:

  “我们知道了每句口诀怎么来的,还知道每个字的意思,能把这些口诀都记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独立记口诀,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展示。

  三、巩固练*:

  1、对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53第5题

  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

  3、“做一做”第2题、P5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游戏:

  “在这张表格里,藏着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口诀,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

  1×5=5

  5×1=5

  一五得五

  5+5=10

  2×5=10

  5×2=10

  二五一十

  5+5+5=15

  3×5=15

  5×3=15

  三五十五

  5+5+5+5=20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5+5+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5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2节“2~6的乘法口诀”中的第一课时内容,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在学*2、3、4、6的乘法口诀之前。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重点。2~6的乘法口诀分三段编排,即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虽然5的乘法口诀作为乘法口诀中的中间句,但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用途广泛的数,并且依次相加的和也很有特点,学生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易凸现归纳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基础,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学*表内乘法的开始,此课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材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避免死记硬背,所以都是从相同数的连加引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另外,教材没有给出全部乘法口诀让学生记忆,而是在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地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也有利于乘法口诀的记忆。

  【学情分析】

  儿童学*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学生虽然会算出几个5的和是多少,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并不会轻易从乘法算式的结构入手编出口诀,教师必须先引导编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因为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要促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还是要花一定时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52—53页

  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5的乘法口诀。2、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记忆口诀。

  3、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感受乘法口诀的特点和优势,体验中国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掌握方法,记忆5的乘法口诀。

  教具: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几个小娃娃,大家认识吗?”

  (课件出示一盒福娃图片。)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这一盒就是一整套,刚好5个。”

  二、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联系旧知初步感知几个5的和是多少:

  (1)“1盒福娃有5个,2盒福娃有几个你知道吗?”

  (图片出示2盒福娃)

  “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会说有10个,用5+5=10;2个5是10;2×5=10……)

  师:2盒就是2个5相加。板书:5+5=10

  (2)3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15

  (3)4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20

  (4)5盒有几个?学生说,师板书:5+5+5+5+5=25

  小结:我们用加法解决了几个5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不过5的个数越多,加起来越麻烦,加法算式写起来更麻烦。同学们,表示几个5相加除了写加法算式,还可以写什么算式?(乘法算式)通过前面的学*,大家都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表示很简便。

  2、联系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感知用乘法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

  (1)2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或5×2)

  “表示什么意思?”

  “乘积是多少?”“怎么知道的?”

  (2)3个5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4个5呢?5个5呢?会写吗?自己试着写一些。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5个5相加为什么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

  (4)“1个5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3、尝试编制5的乘法口诀:

  (1)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要求几盒福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同学们觉得是列加法算式简便还是乘法算式简便?”“为什么?”

  “刚才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时是怎么知道的?”(看加法算式知道的)

  “是不是每次算乘积时都要看加法算式的得数呢?”

  “看来要想个好办法,帮我们记住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

  (2)介绍口诀历史,揭示课题: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编了一些口诀来记住乘法算式的结果。”

  (PPT简介口诀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编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编口诀:

  ①“请大家观察1×5=5,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里,1和5叫什么?(乘数),5叫什么?(积),这两个乘法算式的乘数都是1和5,我们就可以把乘数写在口诀的前半句(板书“一五”)积也都是5,可以把得数写在口诀的后半句(板书:得五)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五得五’这句口诀来记。”

  “你们知道‘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中每个字的意思吗?”

  “对!前半句表示两个乘数,后半句表示乘积。”

  ②“2×5=10,5×2=10,这两个乘法算式可以用什么口诀来记呢?”

  “‘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

  ③“下面的乘法算式大家会编口诀吗?试一试,在草稿本上写出来。”

  学生尝试编后面的三句口诀,然后展示汇报,并说说自己编的口诀每句的含义。

  教师引导加以整理,全班齐读。

  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编的口诀?

  (3)“观察我们编的口诀,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第一个字从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排列,第二个字都是“五”,得数依次增加五。最后一个字是“五”、“十”、“五”、“十”依次排列……)

  师小结:“第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第二个都字是‘五’,表示1、2、3、4、5分别和5相乘,后半句就是每次乘得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5的乘法口诀’”(在课题上添加板书:5的)

  (4)尝试记口诀:

  “我们知道了每句口诀怎么来的,还知道每个字的意思,能把这些口诀都记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独立记口诀,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展示。

  三、巩固练*:

  1、对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53第5题

  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

  3、“做一做”第2题、P5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游戏:

  “在这张表格里,藏着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口诀,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

  1×5=5

  5×1=5

  一五得五

  5+5=10

  2×5=10

  5×2=10

  二五一十

  5+5+5=15

  3×5=15

  5×3=15

  三五十五

  5+5+5+5=20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5+5+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小组交流。

  (3)汇报:3个5 5×3=15 , 3×5=15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四五二十

  5个5 5×5=25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3、(练*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口诀( )

  5×3=( ) 5×4=( )

  口诀(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教学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乘法口诀教学这一部分改为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再讲授2—4的乘法口诀。其实,有的孩子已经会背一些甚至是所有的乘法口决。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他们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的含义和结构,为进一步学*2、3、4和6的口诀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小手导入,在黑板上把小手画出来。

  问: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给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乘法口诀教学的基本模型就是: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巩固口诀—应用口诀。本课作为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重心要放在编制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以及口诀的结构上。在学生编出了5的第一句乘法口诀后,我就让学生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一个五就是五,那么二五一十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难说出二五一十就是二个五相加就得十,把乘法的意义也联系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也可以得出:口诀的前面2个字表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后面就表示积。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双基,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检测分析:

  1、除xx外,其他学生口诀记忆都很好,只是在写得时候容易写成数学上的数字。

  2、几个同学乘法算式和口诀易混淆。

  3、填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一题中5*5 ( )5 +5出错稍多。原因是计算是把乘法当作加法计算。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重点、难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比一比,看谁最先想出来。

  6×2= 4×3= 2×5= 3×3 =

  2、填一填。

  2 ×( )=4 3×()=6 4×()=8

  ( ) ×3=12 ( ) ×4=20 5 ×(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让学生以排火车的方式进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1、郊外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啊。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示情景图)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2)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3)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4、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活动二] 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1)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说明算式个部分的意义。

  8 ÷ 2= 4 (种)二(四)得八

  (8表示一共采了8朵花,2表示每种2朵,算式表示计算采了几种花,实际求8里面有几个2.)

  (2)这个算式得数是几?你有几种方法算出来?

  (小组交流,班中展示。)

  (3)你觉得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最快最简单?

  (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最简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那我们试试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是不是最简单?

  10÷5=( ),想( )五一十,商是( )

  12÷3=( ),想三( )十二,商是( )

  9÷3=( ),想( )三得九,商是( )

  16÷4=( ),想( )四十六,商是( )

  (活动三)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1)你能用算式表示表示出来吗?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板书:15÷3 三(五)十五

  (2)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师:其实除法算式除了横式这种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竖式。

  教学写法。(边写边说计算过程。)

  师::先写被除数15,再写相当于除数的符号 ,再在左边写除数3,想3和几相乘得15,商写在 15的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算减法,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得0,表示*均分全部分完了。。

  (写完之后,总结除法竖式,总的来说,除法竖式就是一除,二乘,三减。)

  (4)会写竖式吗?咱们一起再把8 ÷ 2= 4写一下竖式。

  (活动四)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用横式、竖式计算(学生自己解决,找学生上黑板,并讲解。)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2、比一比 3、用竖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呢?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8)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

  一、设计思想

  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努力创设开放的学*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不仅吸纳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本课设计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充分创设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力求将学生数学思维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安

  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新知。"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既要充分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达成,又要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作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课教学内容由教科书第72页例1,练*十六1—5和练*十六6—15两大内容组成,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编写7的乘法口诀、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以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则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兴趣。通过本课的教学,为8和9的乘法口诀的学*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

  力。在本课学*中,学生对于利用口诀的特征编制7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本课内容的重要方式。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过程,知道7 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掌握口诀的特征。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采用多种形式的练*,帮助学生巩固口诀,熟练地运用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

  4、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5、能主动投入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数学情感和态度。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时间

  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创设情境,营造开放的学*环境,让学生在操作、讨论、对话、游戏中思考,把七句抽象的口诀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图,把枯燥的口诀记忆变为有趣的认知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

  七、课前准备

  一副七巧板、投影片、数学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七巧板一副。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玩好吗?

  今天动物园里特别的热闹,原来小兔要过生日了,为庆贺小兔的生日,小动

  物们都送来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有的送水果,有的送玩具,而长颈鹿却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七巧板)

  2、简介七巧板: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十九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是风靡世界的拼图,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四人小组合作,摆出你们最喜欢的图形。

  3、请每组挑选自己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展示,并说说你拼得像什么?

  4、师:今天老师也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投影出示教科书第72页例1的7种图案和统计表的放大图。)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师:真能干!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图案个数1234567

  块数7

  3、四人合作、每一小组一张。

  指名学生上台把表格填完整。(投影仪)

  4、请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师:大家真会观察!请想一想,前面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

  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那咱们就用乘法来写一写这是"几个几"吧。

  6、师:看看这些乘法算式,你们能编出它们各自的口诀吗?试试看,会编

  几句就编几句,编好后填在书P72(同桌合作)

  7、教师检查学生学*情况

  a、拼二个图案用几副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么编?

  b、说出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七巧板的块数。

  c、五**十五这句口诀,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

  d、4×7=28 7×4=28 可用哪句口诀?

  8、师:小朋友,我们学*的都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9、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编出了7的全部乘法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10、探究口诀记忆的方法

  师: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师:如果六七不知得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11、熟记7的乘法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抽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

  (三)、联系生活,巩固拓展

  师:小动物们玩完了七巧板,小熊提议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

  1、同桌合作,1人算得数,1人说所用口诀。(完成练*十六第3题)

  7×3 7×5 7×6 7×4 7×7 7×2 7×1

  2、抢答游戏(完成练*十六第1题)

  一个星期有几天?你能说出2个星期有几天吗?你是怎么想的?3个星期呢?4个星期呢?……

  3、玩卡片:同桌两人,每人手里有7张卡片,数字为1—7;另外准备一张数字为7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同桌两人比赛,用手中的卡片与7相乘,谁算得对,卡片就归谁。

  4、欣赏:出示七言诗《山行》,你能运用乘法口诀算出这首诗的字数吗?

  (四)、回顾知识,全课总结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九、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7×1=7

  2×7=14 二七(十四) 7×2=14

  3×7=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7=28 四七(二十八) 7×4=28

  5×7=35 五七(三十五) 7×5=35

  6×7=42 六七(四十二) 7×6=42

  7×7=49 七七(四十九)

  十、作业设计

  1、把口诀填完整。

  四七( ) 三七( ) 六七( )

  二七( ) ( )七四十九 ( )**十五

  2、看谁写得快。

  6×7=( ) 7×6=( ) 口诀( )

  7×4=( ) 4×7=( ) 口诀( )

  3、做一做。课本练*十六第2和第4题。

  4、课外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兴趣。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练*

  1、开小火车。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出得数。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5=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华润万家去逛

  一逛。让我们背着乘法口诀一起出发吧!

  ⑴"一一得一"背到"七七四十九"。

  ⑵我们先到食品区去看看。哇!这么多的奶粉罐头。谁能又快又准地

  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练*十六第10题)

  ⑶我们再到礼品区去走走。礼品区刚进了一批漂亮的干花,上面还标着号码,

  你能帮营业员阿姨把它们插入相应的花瓶中吗?(练*十六第7题)

  ⑷我们去买些文具吧!一块橡皮7角钱,买5块橡皮要多少钱?

  × =( )元( )角

  ⑸王宁想买7盒水彩笔,营业员阿姨告诉她每盒5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能用你们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来解决吗?

  (二)基础练*

  1、独立做第11题,全班校对。

  2、第13题。

  ⑴看图,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可以怎样算?你是怎么想的?

  ⑵7×5和5×7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⑶你发现了什么?

  3、第14题。

  看图,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三)发展练*(自主选择)

  1、7×2+7=( )×( )=( )

  7×4=7×3+( ) 7×4=6×4+( )

  2、周老师、李老师、王老师每人从粉笔盒里拿走7支粉笔后,盒里还剩下

  7支。盒里原来有多少支笔?

  (四)课堂总结。

  (五)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练*十六

  一块橡皮7角钱,买5块橡皮要多少钱?

  7 × 5 =( 3 )元( 5 )角

  7×5=35(个) 5×7=35(个)

  7×5=5×7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新知。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有重要作用。

  教材以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每个拼图都用了7块板。由此引出用填表的方式呈现用7连加的结果。在学生初步知道连加结果的基础上按顺序呈现与7有关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把7的乘法口诀填完整。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中,学生对于利用口诀的特征编制7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新知识,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2.结合摆七巧板的活动,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好玩吗?

  今天动物园里特别的热闹,原来小兔要过生日了,为庆贺小兔的生日,小动物们都送来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有的送水果,有的送玩具,而长颈鹿却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七巧板)

  2.简介七巧板: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十九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是风靡世界的拼图,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四人小组合作,摆出你们最喜欢的图形。

  3.请每组挑选自己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展示,并说说你拼得像什么?

  4.师:今天老师也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例1的7种图案和统计表的放大图。)

  【探究新知】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师:真能干!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图案个数1234567

  块 数7

  3.四人合作,每一小组一张。

  指名学生上台把表格填完整。(投影仪)

  4.请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师:大家真会观察!请想一想,前面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那咱们就用乘法来写一写这是“几个几”吧。

  6.师:看看这些乘法算式,你们能编出它们各自的口诀吗?试试看,会编几句就编几句,编好后填在课本上。(同桌合作)

  7.教师检查学生的学*情况。

  拼两个图案用几副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么编?

  说出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七巧板的块数。

  五**十五这句口诀,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

  4×7=28 7×4=28 可用哪句口诀?

  8.师:小朋友,我们学*的都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9.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编写了7的全部乘法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法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10.探究口诀记忆的方法。

  师: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师:如果六七不知是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11.熟记7的乘法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轮流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

  【巩固应用】

  抢答游戏(完成练*十七第1题)。

  一个星期有几天?你能说出2个星期有几天吗?你是怎么想的?3个星期呢?4个星期呢?

  玩卡片:同桌两人,每人手里有7张卡片,数字为1~7;另外准备一张数字为7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同桌互相比赛,用手中的卡片与7相乘,谁算得对,卡片就归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7×1=7

  2×7=14二七(十四)7×2=14

  3×7=21三七(二十一)7×3=21

  4×7=28四七(二十八)7×4=28

  5×7=35五七(三十五)7×5=35

  6×7=42六七(四十二)7×6=42

  7×7=49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因为要解决问题才有了计算,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2、在学生复*旧知的基础上,引入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1、小朋友们,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最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一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对了,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小朋友们要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信心吗?

  请看大屏幕,这是谁呀?今天,福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和你们共同上一节数学课,你们高兴吗?

  2、它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首先看看贝贝给我们带来了哪几个问题?

  ⑴ 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看谁的声音洪亮。

  ⑵我们进行一组乘法口算练*,看谁是口算小能手。

  ⑶同学们利用乘法口诀又准又快地完成了这组乘法口算,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组除法口算练*,看谁表现的最出色。

  3、同学们这组除法口算练*完成的特别出色,贝贝想知道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4、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独立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总结方法

  1、出示晶晶的问题:

  晶晶为了迎接奥运会,准备很多彩旗、五角星和气球,在准备过程中遇到几个问题,今天晶晶就把这几个问题带给每个小组,希望你们帮助解决,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做了56面彩旗,*均每行挂7面,能挂多少行?

  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均每行挂多少面?

  做了49颗五角星,*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多少颗五角星?

  准备了27个气球,*均9个摆一行,能摆多少行?

  2、解决晶晶的问题:

  ⑴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课件:友情提示:先在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学*小组内交流求商的方法。)

  ⑵请大家在书写时要工整,看谁的数字和文字写的漂亮,一会老师将在每组找一名写得好的同学在白纸上写,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做自己相对应的题。做完的同学先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⑶这是第一组()的,你来把答案说给小朋友听。

  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你们求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4组都这样汇报)

  ⑷请同学们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呢?

  3、总结求商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呢?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一起读读。

  三、应用方法,巧妙练*

  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完了。

  1、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你们学*的效果,谁表现的出色将获得参加欢欢,迎迎和妮妮为我们准备的奥运游戏活动,好不好?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题。通过这一组*题,你们又发现什么呢?

  2、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由于你们的出色表现,我们共同参加欢欢,迎迎和妮妮为我们准备的奥运游戏活动。

  欢欢想和大家一起做个“奥运火炬你传我”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

  18÷9=2 9—9=0 54—54=0 56÷7=8 64÷8=8 72÷9=8

  按大家完成的先后顺序排出名次。请一名小火炬手汇报计算的结果。

  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你还能发现什么吗?(课件演示奥运会开幕的时间及情景)对了,这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2008年8月8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3、(课件出示:奥运竞技大比拼)接下来,迎迎想邀请大家到奥运竞技场去PK一下,你们有信心获胜吗?

  ①判断题: 9×2>9+9 ( ) 49÷7=7÷1 ( )

  ②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

  A 7+9 B 7× 9 C 36÷9 D 63÷7

  ③解决实际问题:56个同学参加地滚球比赛,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4、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在奥运竞技场上表现得像奥运健儿一样勤于思考、勇于拼搏,这种精神值得发扬。下面我们和妮妮进入“奥运五环心连心”(课件:五环里带题、五环动画)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和奥运福娃们共同上了一节数学课,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熟练的掌握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高兴吗?老师希望同学们学*的同时能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祝愿2008奥运会胜利召开!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会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口诀。

  2.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4.让学生学会与同桌交流。

  教学重点: 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

  教学难点:

  难记的口诀: 五**十五和六七四十二。

  易混的口诀: 六七四十二和四六二十四。

  教具准备: 卡片,投影片,49个三角形拼成的7条小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卡片)

  二、读题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24= 35= 66= 46=

  56= 64= 34= 43=

  三、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2至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同样要求大家熟记,看谁记得快。

  四、新课教学

  1、出示准备题:7个7个地加,加到49。

  1个7 7

  2个7 14

  3个7 21

  4个7 27

  5个7 35

  6个7 42

  7个7 49

  师:第一个格里是7,是1个7,再加上1个7,是几个7?是多少?

  师:第三个格里填几?怎么想?

  生:填21,2个7加1个7是3个7,14+7=21

  师:两个同学说的全对,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简单,像第二个同学这样想,把下面的空格填上。(生说师板书)

  师:从1个7是7读到7个7是49,边读边记,看谁能记住几个7是几。

  评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铺垫,为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出示例1,编出口诀。

  例1,摆1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摆2条呢?--摆2条呢?摆7条呢?(板书)

  (1) 师在投仪上用7个三角形摆一条小船,(让学生看到摆的过程,然后,把1条小船贴到黑板上。)

  师:摆l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1条小船是几个7?列出乘法算式。71=7,编出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2)师出示2只小船贴在黑板上。

  师:2条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生:二七十四。

  生:二七一十四。

  师:同桌讨论,谁编的对。

  师:谁能说一说怎么编出二七十四?

  生:1个7加1个7是2个7,72=14,2个7是14,二七十四。

  (3)师出示第三只小船。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老师出示用三角形摆成的小船图,同学们观察是几条小船,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

  乘法口诀,你们能行吗?

  生:我们能行!

  [评析:激励学生自主的学*,增强自信心。]

  (生编口诀,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写作三七二十一,丢掉了十老师及时反馈矫正。

  (4)师分别出示4条、5条、6条、7条小船,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5)生说师板书乘法算式和后四句乘法口诀。

  [评析:运用知识、思维的方法迁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新知,通过编完口诀的同桌互相检查,体会同学间互相学*,互相交流,共同

  提高的协作精神。]

  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看黑板,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中的被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2)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忘记四七得多少怎么办?

  生:想三七二十一,3个7加1个7是4个7,21+7=28。

  师:还可以怎么想?

  生:5个7减1个7是4个7,五**十五,35-7=28。

  (3)练*记口诀。

  ①读口诀。②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③师生对口令。④同桌对口令。⑤同桌检查记口诀的情况。

  [评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加深对口诀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4.出示例2,运用口诀。-

  (1)7x5=?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57=?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师:算式表示的意思不同,但是积相同,所以这两个乘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五**十五。

  (2)47=?口诀是:( )

  师: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一道乘法算式?

  (3)口算,并说出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73 7x5 74 27 67 7x1 7x7

  师: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三、新课小结,学生质疑

  四、巩固练*

  1.(出示投影片)回答:一行有7个五角星,2行呢? 3、4、5,6、7行呢?

  2.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74 7x3 67 4x7 3x7 76

  3.填空。

  5( )=35 ( )3=21 6( )=24 ( )7=42 ( )( )=28 ( )( )=14

  [评析:设计口答,求和、说口诀,用以巩固新知识。设计填空题,即巩固了7的乘法口诀,又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了渗透。]

  4.把7的乘法口诀填人乘法口诀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回答)

  [评析:此教案的设计环节分明,结构巧妙,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书合理。教学过程和激趣手段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讲、扶、放的方式。讲--一七得七的口诀是边出示小船图边问,写出算式,编出口诀;扶--二七十四的口诀,利用又出示的一条小船图,想几个几,学生自己编出口诀。放--依次出示3条、4条7条小船图,让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独立完成,相互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这一点是本节课设计的独到之处。

  本教案的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注意了知识间的联系,反馈矫正及时。

  整节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热情,教学效果很好,所以说是一篇较好的教案。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动画情景,复旧引新

  1、 出示课件:讲述《皮皮和汪汪》的故事。

  2、 他们是怎样过河的?这样过河方便不?你们能不能帮他们想个好办法以后可以方便的过河?(学生自由回答)

  3、 对了,他们可以造一坐桥,以后就可以方便的过河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造座桥好不好?

  4、 这里有许多木料,每道木料上都有一个算式,只有算对算式,才能把木料拿走,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些木料都拿去给皮皮和汪汪造一座结实的桥好不好?

  5、 课件出示,自由口答。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出示课件。

  (1)同学们真棒。瞧,一座结实的桥造好了,皮皮和汪汪可高兴啦,以后再以不用这么麻烦啦。

  (2)皮皮和汪汪高兴的来到岛上,皮皮轻松的摘来又香又甜的大椰子,皮皮和汪汪吃的饱饱的,吃饱了,当然是玩去啦!瞧,他们玩的真高兴,他们在玩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玩一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玩什么好不?

  (3)出示课件。哦,他们正在用三角形摆小船,每只小船都用了多少个三角形?(学生跟着课件的点击一起数)

  提问:摆一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摆3只呢?……摆7只呢?(电脑出示表格)

  小船的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

  7

  师:你能把这个表格填写完整吗?请同学翻开课本62页填写 。(师巡视)

  (4)指名汇报,师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整。

  (5)提问:28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编口诀

  (1)提问: 摆一只小船用了7个 △ ,是几个几呢?(板书:1个7)乘法算式怎么写?编一句乘法口诀?(板书:1×7=7 一七得七)一七得七表示什么?

  (2)提问:摆二只小船用了几个△,请同学们闭上眼想想,并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指名汇报,并说说你是怎样编出二七十四的?

  (3)谈话:从表中我们已经知道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62页中的乘法算式及口诀的填空。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4)指名回答, 你是怎样编出来的?

  3、总结规律,记口诀

  (1) 全班齐读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2) 汇报。如:7的口诀有7句;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7等。

  师:真不错,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对记忆口诀很有帮助,请大家自由读读 7的乘法口诀,看看能不能很快记住。记住的就举手。

  (3) 小组讨论交流: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口诀?你觉得哪句口诀最难记,用什么方法能记住难记的口诀?然后全班交流。

  师:是呀!口诀说难也不难,只要每位小朋友用心学*,相信一定能背熟口诀的。老师也觉得在这些口诀中三七二十一与七七四十九这两句口诀最容易记。我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记的。你们都有知道孙悟空吧!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出示课件)

  师:这段话中有两句乘法口诀,你发现了吗?(两句口诀变红色)(电脑出示)

  (4) 提问:如果忘了其中一句,如“四七二十八”你有什么好方法记?

  (5)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7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它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特征来记口诀,看谁记得快。

  4、背口诀

  1、师生对口令;2、同桌对口令;3、全班背;4、个别背;5、课件出示练枪法: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第一关:完成第62页想一想、

  2、第二关:第63页想想做做第3题。

  这个乘法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因此一句口诀通常有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那么你们能不能我说一句口诀,你们就立刻说两句乘法算式呢?

  师: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3、恭喜同学们这么快就闯过了2关,第三关判断题:所以我们应该看清楚运算符号,并且细心地计算。

  4、第四关: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开火车:现在老师请第一组的第一列和第四组的第二列来进行开火车,看看哪一组的火车开的好。其他同学做好裁判哦。对的拍拍手。

  5、第5关:第63页想想做做第2题

  6、第 6 关:想想做做第5题: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爸爸到北京去了多少天?打开书63页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师:为什么这个列式呢?

  7、第7关:背古诗 贺知章的《咏柳》,再计算这四句诗共有几个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不知细叶谁裁出。

  万条垂下绿丝绦,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全课总结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

  2、课余时间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的,和大家交流交流。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充满好奇大胆猜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不断发现或感悟的生命演绎过程。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编写的整个探究与应用过程。教学中,既有独立操作,又有小组合作。让学生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课堂因简约、灵动而充满无限生机。

  一、知识与方法并重。

  学生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思维基础设计教学。学生在学*“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惯了用加法编口诀,教师要依据学生思维的基础,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自编7的乘法口诀,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将老师的教变成学生主动学,主动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编一编等,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评,在整个环节中,教师都只是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而学生才真正是学*的主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开拓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能力与情感交融。

  教师应当努力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学*氛围。要求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要求教师应当真心实意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所想,以儿童的视角重组知识,加工知识,改变数学知识冰冷理性的面孔。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学生探索口诀、背口诀的时间花太多了,后面很多有趣的练*题来不及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当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编口诀的,七句口诀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表达不出来,学*的积极性就减弱了,课堂显得很沉静;当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的倾听*惯不好。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倾听*惯。使数学课上得有效、有趣、有价值。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7的乘法口诀》是在2-6乘法口诀学*的基础上来学*的,充分利用学*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经验来学*7的乘法口诀。教材以七巧板拼图通过操作填表呈现用7连加的结果,使学生建立“1个7,2个7,3个7,……,7个7”与“7、14、21……49”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编出7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学生根据已有的乘法口诀的学*经验,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随后的“想一想”让学生应用编出的口诀进行计算。教材在安排上述内容时,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的空间,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

  2、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7的乘法口诀来源,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熟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通过这些练*,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设计思路: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入手,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参观羊村的环节。通过挑战喜羊羊的*题入手,复*了1-6的乘法口诀。在进入羊村后,由美羊羊的作品“小船”作为例题,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以计算为主,又不失趣味性。以救懒羊羊为线,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想去羊村瞧一瞧吗?喜羊羊说:“同学们,你们只有把这些题做对了,才可以来参观我们羊村哦!”

  课件呈现:4×5=6×3=4×3=2×6=

  5×1=3×3=2×5=6×6=

  学生开小火车完成。师:你们真棒!喜羊羊说“欢迎你们”

  【设计意图】复*1-6的乘法计算,有效的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乘法口诀,唤起学生的旧知。

  2、师:你们看谁来了,(美羊羊)。为了欢迎大家,她给我们带来一个她自己做的手工作品,什么呀?(帆船)它用什么拼成的,(三角形)。这样一只船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学生数。(7个)

  两只船呢?用了几个三角形?(14)

  三只船呢?四只呢?......(其实就是每只船的基础上加几个?)7个

  3、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交流。

  4、了解几个7是多少

  师:7是怎么得来的?(1个7)表示1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14怎么得来的?几个7相加?表示2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21怎么得来的?几个7相加?表示3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28怎么得来的?几个7相加?表示4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35怎么得来的?几个7相加?表示5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42怎么得来的?几个7相加?表示6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49怎么得来的?几个7相加?表示7个7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师:我们一起看表格里的数说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4个7是28……

  师:这些数字都与哪个数字有关啊?(指着表格右边的数字问)

  (生:和7有关)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乘法口诀那就是-----(学生回答)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船需要多少个的问题,组织学生计算几个7相加是多少,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记忆“几个7”相加的结果,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具体感知得到的这些和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编制和记忆口诀作准备。

  二、创编口诀

  1、师:1×7=7我们可以编出那句口诀?(一七得七)

  2×7呢?我们还可以根据求3个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编出口诀,4个7,5个7等等,请小朋友打开书70页自己试着编完以下的口诀。(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编制2-6乘法口诀的经验和几个7相加是多少的知识准备,在学*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交流口诀的排列规律,探讨记忆口诀的方法。通过提供足够的自主学*的空间、充分的数学交流机会,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科书第72页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学*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乘法口诀是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重点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口决在数量上和数目上有所增大,记忆难度增加,解决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困难。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合理的挖掘教学资源,才能凸显课堂实效性,彰显课堂精彩和活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7的乘法口诀记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对7的乘法口诀验证方法的探究。

  2、计算和应用。

  【课前准备】预*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

  口算练*:1~6的乘法

  二、新授

  1、通过预*你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是哪几句?

  2、那你知道这些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谁能用这些图片,边摆边说?

  发现:口诀的前2个字表示几个几,后面表示它们是多少?

  3、观察口诀,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后一句口诀总比前面的一句多7.

  可以应用这样的规律帮助大家记忆7的乘法口诀。

  4、记忆7的乘法口诀

  师生对口令、生生同位对口令

  5、应用口诀

  (1)转转盘,转到7乘几,口算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大家一起做。数学书P73的第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括号应填几:

  ( )×7=28 7×( )=7 7×( )=49 ……

  (4)看图列式

  (5)解决问题

  ①每人每天需要喝6杯水,一星期需要几杯水?

  ②每天有7节课,一星期一共上多少节课?

  ③同学们做队列表演,排成6行,每行7人,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其中男同学有24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

  (6)趣味练*:

  (7)数学游戏:乘法扑克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8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卡片)

  二、读题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2×4= 3×5= 6×6= 4×6=

  5×6= 6×4= 3×4= 4×3=

  三、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2至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同样要求大家熟记,看谁记得快。

  四、新课教学

  1、出示准备题:7个7个地加,加到49。(利用课本上的插图)

  一个图案用7块图形,(先填表)

  师:第一个格里是7,是1个7,再加上1个7,是几个7?是多少?

  师:第三个格里填几?怎么想?

  生:填21,2个7加1个7是3个7,14+7=21

  师:两个同学说的全对,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简单,像第二个同学这样想,把下面的空格填上。(生说师板书)

  师:从1个7是7读到7个7是49,边读边记,看谁能记住几个7是几。

  评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铺垫,为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出示例1,编出口诀。

  例1,摆1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摆2条呢?——摆2条呢?摆7条呢?(板书)

  (1) 师在投仪上用7个三角形摆一条小船,(让学生看到摆的过程,然后,把1条小船贴到黑板上。)

  师:摆l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1条小船是几个7?列出乘法算式。7×1=7,编出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2)师出示2只小船贴在黑板上。

  师:2条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生:二七十四。

  生:二七一十四。

  师:同桌讨论,谁编的对。

  师:谁能说一说怎么编出二七十四?

  生:1个7加1个7是2个7,7×2=14,2个7是14,二七十四。

  (3)师出示第三只小船。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老师出示用三角形摆成的小船图,同学们观察是几条小船,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

  乘法口诀,你们能行吗?

  生:我们能行!

  [评析:激励学生自主的学*,增强自信心。]

  (生编口诀,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写作三七二十一,丢掉了"十"老师及时反馈矫正。

  (4)师分别出示4条、5条、6条、7条小船,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5)生说师板书乘法算式和后四句乘法口诀。

  [评析:运用知识、思维的方法迁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新知,通过编完口诀的同桌互相检查,体会同学间互相学*,互相交流,共同

  提高的协作精神。]

  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看黑板,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中的被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2)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忘记四七得多少怎么办?

  生:想三七二十一,3个7加1个7是4个7,21+7=28。

  师:还可以怎么想?

  生:5个7减1个7是4个7,五**十五,35—7=28。

  (3)练*记口诀。

  ①读口诀。②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③师生对口令。④同桌对口令。⑤同桌检查记口诀的情况。

  [评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加深对口诀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4、出示例2,运用口诀。—

  (1)7x5=?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5×7=?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师:算式表示的意思不同,但是积相同,所以这两个乘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五**十五。

  (2)4×7=?口诀是:( )

  师: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一道乘法算式?

  (3)口算,并说出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7×3 7x5 7×4 2×7 6×7 7x1 7x7

  师: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五、新课小结,学生质疑

  六、巩固练*

  1、(出示投影片)回答:一行有7个五角星,2行呢? 3、4、5,6、7行呢?

  2、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7×4 7x3 6×7 4x7 3x7 7×6

  3、填空。

  5×( )=35 ( )×3=21 6×( )=24 ( )7×=42 ( )×( )=28 ( )×( )=14

  [评析:设计口答,求和、说口诀,用以巩固新知识。设计填空题,即巩固了7的乘法口诀,又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了渗透。]

  4、把7的乘法口诀填人乘法口诀表。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回答)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及有关的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口决的编制过程,掌握口决的特征,并熟记口决。

  2、要学生主动投入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决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课件、每小组有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进行拼组图形,再与同桌交流。

  2、老师让同学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交流,老师用实物投影展出七个拼好的图案。

  3、观察上图,小组完成下表的内容

  图案个数1234567

  块数7

  二、展开

  1、试编

  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决。(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决等。)

  2、汇报

  展示各小组编的乘法口诀。

  辨析: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

  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3、交流

  师:小朋友们看(屏幕显示7的乘法口诀)你们编的口诀跟老师一样吗?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7句口诀读一读学生观察、讨论“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师:在这几句口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学生回答)

  (评析:一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让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探索新知的过程)

  师:五**十五这句口决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算式怎样?

  师:现在请你挑一句口诀说说它的意思,并说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师:不知道四七得多少怎么办,谁能帮他想个办法?8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9个7呢?

  4、记口诀

  师:看来乘法口诀十分地重要,赶紧花两分钟时间读一读、记一记。(学生开始记忆口诀)

  师:都记熟了吗?我们来试试看,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背。

  师:单独抽一个小朋友谁会背,敢不敢来试一试。你来吧!(老师抽学生背口诀)

  师: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比较难记呢?

  5、对口令。(师生对、同位对)

  三、应用

  1、73页第1题。

  2、73页第2题。看图列式并说口诀。

  3、做游戏(73页第3题)

  小邮递员送信,用算式卡片当信。(一边放音乐,一边组织小邮递员送信,送完后进行小结表扬

  四、欣赏

  七言诗起源于汉代。出于一首七言诗,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算字数。

  五、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老师参与交流。如:

  (1)、4只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2)、住宅楼共有7层,每层6户,一共有多少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对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学*7的乘法口诀。新课的引入安排用七巧板拼图形,然后每次加7算出七巧板的块数,利用乘法的定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编写7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铺垫,为学生自主学*创造好条件。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 ╳ 7=7 7 ╳ 1=7 一七得七

  2 ╳ 7=14 7 ╳ 2=14 二七十四

  3 ╳ 7=21 7 ╳ 3=21 三七二十一

  4 ╳ 7=28 7 ╳ 4=28 四七二十八

  5 ╳ 7=35 7 ╳ 5=35 五**十五

  6 ╳ 7=42 7 ╳ 6=42 六七四十二

  7 ╳ 7=49 7 ╳ 7=49 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7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培养学生从小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好*惯。

  教学重点、难点:编、记、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 表一

  小测题

  教学过程:

  一、复*

  A、齐背一到六的乘法口诀

  B、示幻灯片(1)填空:

  (1)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2)4个5是多少?

  (3)2乘4得多少?

  二、新授

  过渡: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真好,背口诀的声音整齐而响亮,白雪公主听到了也带着她的七个小矮人正向我们赶过来昵!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示课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快来数一数,他们都来了吗?

  生齐数:1、2、3、4、5、6、7

  (2)7个小矮人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气球上又有什么?(数字)

  7 14 21 ( ) ( )( ) ( )

  (3)观察7、14、21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接下来的数字是几呢,你会填吗?(示课件三)

  (4)(指课件三)随机抽问,我们知道1个7是7,14里面有几个七?二十一里面有几个七?四个七是多少?三十五里面有几个七?四十二里面的几个七?四十九呢?

  (5)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的数字,它们都和几有关?

  (6)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七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亲历7的乘法口诀编投制过程

  (1)、师生共同编7的乘法口诀的前几句。(1×7和2×7)

  1、师:老师用三角形摆出了一条小鱼,注意数一数摆这样的一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可以用一个什么数字来表示?表示几个几?你会用乘法计算吗?谁能根据列出的算式编出一句口诀?(老师边板书:1个7

  7×1=7 1×7=7 一七得七)

  2、老师摆2条这样的小鱼呢?表示几个几?你会用乘法计算吗?谁能根据列出的算式编出一句口诀?(老师边板书:2个7 7×2=14

  2×7=14 二七十四)

  3、提问:那如果三条、四条、五条、六条、七条小鱼呢?你能不能向学*1―6的乘法口诀,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呢?下面以同桌为合作小组,拿出表一,边编边把表一填好,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快、最好。

  (1)、(小组合作,并完成下表)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

  几个7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个77×1=71×7=7一七得七

  2个77×2=14 2×7=14 二七十四

  反馈、交流(示课件第二个小鱼图)边完成板书(即上表),自查填得跟老师的是否一样,从上往下看,后一句口诀是前一句口诀的结果加几?,从下往上看,前一句口诀是后一句口诀的结果减几?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多少?如果不记得五七多少怎么办?(独立找规律)

  你觉得,哪句比较好记,那剩下难记的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呢?

  齐读口诀,男女分开读,闭上眼睛齐背――对口令――同桌互背

  填书(独立把书本第72页填完整)

  练*

  (1)、独立完成第73页第一题,后订正,随机抽学生问理由。

  (2)第73页第三题,直接让学生口算并说出口诀

  明确用一句口诀写出两句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七四十二

  3×7=21 6×7=42

  7×3=21 7×6=42

  (3)、第73页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条件和问题,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

  (4)、(小测:亲子活动环节)明确要求:请拿出小测题,先独立完成,后拿给家长批改、打分,然后安静地坐到位置上,数出前十名.

  四、聚焦生活,多维应用。

  过渡:大家表现得非常棒,也感谢家长的配合,其实7是个独特的数字,我国古代就与7结下了不解之缘。

  (1)、课件出示《山行》,四句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像这样一个句子有七个字的古诗,我们就把它叫做“七言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介绍我国医学认为7与女性成长的有关知识。

  我国的医学家认为,7与女性的成长有关,一起看:

  婴幼儿期:

  7×1=□岁止儿童 期:

  7×2=□岁止少年 期:

  7×3=□岁止青年 期:

  7×4=□岁止中年 期:

  7×7=□岁止更年 期:

  9×7=63岁止

  老年 期:

  63岁以后

  (3)、不仅在古代,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与“7”有关的事物,如:算盘上每档有七颗珠子;每个人头上有眼、耳、口、鼻共7个孔;太阳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音乐有七个音符;钢琴健盘一组有7个白健;七星飘虫身上有七个黑色的点;就是故事里也有7个仙女;7个龙珠;7个葫芦娃等。你能再举个例吗?

  五、总结: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1个7

  7×1=7

  1×7=7

  一七得七

  2个7 7×2=14

  2×7=14 二七十四

  7个7

  7×7=14

  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是学*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把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为:1、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运用乘法的意义理解7句7的乘法口诀,学会并熟记这7句乘法口诀。2、多种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利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节课我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

  七的乘法口诀,由于有前面1到6的乘法口诀的学*经历,整个学*模式也跟前面的学*差不多,为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所以这节课我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置身于童话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颇有兴趣地投入的到新课的学*之中。

  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堂学*要与学生原有的经相联系,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7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让学生以同桌为合作小组,共同协助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放手让学生尝试找出它的`特点,并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忆,让学生联系以往的学*经验,去学*新的乘法口诀。

  巩固练*,强化新知

  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来巩固知识,练*的趣味性较强,形式也比较丰富,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考虑到家长开放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也考虑到让课堂的学*气氛活跃点,所以在练*完后我设计了“亲子活动环节”,

  (4)班小朋友思维比较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放手让他们去找规律和举例时,绝大部份的学生非常积极,说出了许多连家长和老师都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在“亲子活动”这一环节,许多家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其中来。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9)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优选【10】篇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1

  一、复*

  1、3.6×0.47.25×0.8板演

  2、把240缩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问指出: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补足。

  3、评议追问算法随即揭题

  二、新课

  1、例30.36×0.24

  试算集体评议比一比一样对吗?追问:为什么积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吗?

  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2、例4小明体重35.5千克,爸爸体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集体读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计积比35.5大还是小?为什么练*简评

  3、香蕉买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师引出第一条规律,生说规律。

  一个大于0的数乘,积这个数

  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三、练*

  练一练1

  练一练2

  四、收获

  五、作业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会解答求一个数的若干倍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一)口算

  0.9×67×0.081.87×00.3×0.6

  0.24×21.4×0.31.6×54×0.25

  60×0.57.8×1

  (二)说出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2.4×0.81.36×42.58×0.2

  二、指导探索

  (一)教学例30.056×0.15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验算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检验小数乘法计算是否正确?

  (运算乘法交换律检验;再重新算一遍;检查尾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等)

  (二)教学例4

  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独立解答.

  2.教师提问:

  (1)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2)18.5×2.4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表示求18.5的2.4倍是多少)

  3.比较:例3和例4的两个算式,积与被乘数比较,谁大?谁小?

  4.练*:不计算,说明下面各算式中积与被乘数的关系.

  10.8×0.92.4×1.850×0.360.48×0.75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积小于第一个因数?

  在什么情况下,积等于第一个因数?

  在什么情况下,积大于第一个因数?

  5.小结: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小;

  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第一个因数(零除外);

  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大;

  6.练*: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结果是否正确.

  0.72×0.15=1.080.36×1.8=0.648

  三、质疑小结

  (一)今天你都有什么收获?

  (二)对于今天的学*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调节

  (一)计算

  0.37×2.90.56×0.080.072×0.15

  0.18×8.454.5×0.0023.7×0.016

  (二)判断对错.

  1.0.6时等于6分.()

  2.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3.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是4,积的小数位数也一定是4.()

  (三)工地有水泥24.5吨,沙子的重量是水泥的2.5倍,石子的重量是沙子的4倍,石子有多少吨?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

  82×0.93.4×1.260.039+1.75

  2.07×5320.14-6.8710-5.29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我们在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课。

  练*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4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杨永红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   )

×6     ×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 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 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     3×0.17    0.21×4

 (2)  5×8.34    14×0.36       0.12×90    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 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 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我们在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课。

  练*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3、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4.872.35.0620.370.580.96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

  1.教学例3、0.0560.15

  (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056

  0.15

  (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示范)

  2、教学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生读题明白以下问题:①已知所求?

  ②怎样列式?

  ③所列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尝试比较例3和例4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2)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例3的乘数是0.15比1小,求的是0.056的百分之十五,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例4的乘数是2.4比1大,求的是18.5的2.4倍,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3)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4、做一做:0.320.252.61.08

  先判断乘得的积要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并注意验算。

  三、运用

  1、P.5页12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2、点小数点。

  38.045.0060.035

  4.60.0070.16

  2281235042210

  1420835

  164892560

  3、快算。(P.5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5页11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6×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3×0.170.21×4

  (2)5×8.3414×0.360.12×90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者特征分析

  数学兴趣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宽松和谐的学*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能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练*过程中我将创设宽松和谐的练*环境,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愿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42米=()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13×120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一一口答

  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35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3 ×3 ×5 ×5

  ------- ------ ------- --------

  10.5元----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下载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9

  一、复*

  1、3.6×0.47.25×0.8板演

  2、把240缩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问指出: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补足。

  3、评议追问算法随即揭题

  二、新课

  1、例30.36×0.24

  试算集体评议比一比一样对吗?追问:为什么积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吗?

  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2、例4小明体重35.5千克,爸爸体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集体读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计积比35.5大还是小?为什么练*简评

  3、香蕉买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师引出第一条规律,生说规律2、3。

  一个大于0的数乘,积这个数

  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三、练*

  练一练1

  练一练2

  四、收获

  五、作业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4、练一练,练*十六6~9题。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在( )里填入合适的数。

  8×□=13×□ 9×4×5=9×(□×□)

  (32+28)×6=□×6+□×6

  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我们学过那些整数乘法运算律呢?

  2、引入。

  我们一进学*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中能不能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4。

  2、能不能填上等号,要看什么?

  独立完成,进行验证。

  汇报结果。

  3、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

  4、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5、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2)先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方法,再计算。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6、小结。

  在小数乘法计算中,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注意学生不同方法的指导。

  8、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六第7、8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怎样想到运用这个运算律的?

  2、完成练*十六第9题。

  要求80根钢轨的千克数,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解题方法。

  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合多少吨?怎样算呢?(除以1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0.25×0.73×4 0.15×43

  =0.25×4×0.73 =0.15×(40+3)

  =1×0.73 =0.15×40+0.15×3

  =0.73 =6+0.45

  =***5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10)

——乘法估算教案范文五份

  乘法估算教案 1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估算教案 2

  教者:xx

  单位:xx市师范附属小学校教龄:五年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惯。

  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

  练*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估算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案 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0、例11,练*五第4至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关键: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简单说明估算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计算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它的得数是多少就够了,不必算出准确数。比如妈妈要买5袋饼干,带多少钱合适呢?妈妈想:“每袋饼干1元8角,将*8元,买5袋带10元就够。”像这样不算出准确数,只计算出大约的数,就是估算。

  二、教学例10。一个枣园收小枣816千克,收的大枣的重量是小枣的3倍,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

  读题,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说明“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就是要我们估算出大枣重量的*似数。

  联系买饼干的例子,说明要估算大枣重量的*似数,先要求出大枣重量的*似数。

  说明求816的*似数的方法:只保留整百的数,把百位后面的零头(也叫尾数)“16”去掉,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不满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

  练*:826、837、849的`*似数各是多少?

  估算816×3的结果:用*似数800乘以3,口算出得数2400。为了避免忘记,可以把800写在816的下面,写得小一些。

  提问:2400是收大枣重量的准确数吗?

  说明横式的写法:2400是估算得到的*似数,因此在横式中不能用等号,只能用“≈”约等于符号,在答句中要注意不要去掉“大约”两字。

  验证估算的结果与实际求得的结果是否接*,指名计算816×3=2448,然后乘2448的*似数。指出:2448十位上的数不满5,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约等于2400,与我们估算的结果一样,说明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的结果是接*的。

  三、教学例11。王老师骑自行车用1分的时间行了295米,从家到学校用了9分。王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读题后。由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提问:

  (1)从哪儿看出这道题只要求估算?

  (2)根据例10,让学生说一说乘法估算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说明求295的*似数的方法:还是保留整百的数,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但是尾数是95,已超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似数是300。

  引导学生估算295×9的结果:用*似数300乘以9,得2700。强调2700是*似数,横式里要写“≈”。

  验证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是否接*。指名算出295×9=2655,求出2655的*似数。2655十位上的数满5,略去尾数,向百位进1,约等于2700。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应注意什么?

  教师概括说明: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只要把被乘数按照上面的方法求出的*似数,再和乘数相乘,注意横式中要写“≈”符号。

  试算“做一做”中的*题,订正时重点提问估算的步骤。

  五、课堂练*。

  练*五第4题及第5题。

  六、课外作业。练*五第6、7、8题。

  乘法估算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8例4及练*九。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引入新课

  1、口算:20×40= 130×50= 100×90= 2100×3= 3000÷6= 4×23= 2100÷7= 28×3=20xx×7= 50×6= 800×5= 720+58=

  2、估算: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3、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学*目标: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二、指导自学

  1、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2、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3)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检测自学效果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四、达标检测

  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李*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a1800米b1200米c1500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课堂作业:第63页8、9、10、11、12。

  七、教学反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