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17 00:00:00 [db:标签-标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惯。

  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

  练*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练*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0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3、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2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惯。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

  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 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

  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 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

  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

  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

  练*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 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2)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范本5份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2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三步曲

  通过练*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课本第72页的*题7。

  3、开放练*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p合作者�p组织者�p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会较接*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

  练*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收获,进行学*评价

  2、作业布置

  练*十第2、3、4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3)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优选【5】份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学生自己读题

  (2)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可以将39看做()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可以将598看做()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3、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的*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4)

——《乘法估算》说课稿 (菁华3篇)

《乘法估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xxxx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估算》说课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 、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①18×22≈400(个)20xx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②18×22≈440(个)20③18×22≈360(个)20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乘法估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

  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20,20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20。

  ③18×22≈360(个),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小结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乘法估算》说课稿3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

  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

  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

  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

  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

  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

  20xx

  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

  20

  ③18×22≈360(个)

  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

  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让学生在练*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

  “学以致用”,学*新知识后的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后我把提高练*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

  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在这道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

  第8题的练*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评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了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在学*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学估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贯穿本节课,学生学*兴趣高涨,能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真正在教学中实践了“双领四清”的基本教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5)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3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6)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菁选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3.通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喜欢白雪公主吗?

  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师:可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所以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

  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

  生:(9个)

  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可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要来救人了,所以利用这9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通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今天就来学*9的知识,(出示课题 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

  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提问:

  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

  2.教学“二九十八”。 (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2个9)

  提问: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

  生:二九十八。

  3、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

  3×9=() 9×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三个9相加是27或 2个9 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 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九二十七)

  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

  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4.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你能继续编写9的乘法口诀好吗?

  打开数学书,翻到84面,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尝试编写,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差生。

  5. 反馈,交流

  谁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自己编的口诀?

  学生汇报,师随机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编出来的一模一样

  (课件出示全部的口诀)

  请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成功地救出了第二个小矮人,你们真厉害!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三)请看第三关:根据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口诀

  出示9的乘法口诀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9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

  它们的规律是:

  1、下面一句的积总比上面一句大9。

  2、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

  3、十位上的数字加各位上的数字等于9。

  4、横着看乘法算式,9乘几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小1,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

  师:有趣吗?其实9的规律还有很多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课后还可以接着去找找!真高兴,我们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又成功的救出了第三个小矮人。

  (四)请闯第四关:手指巧记法

  同学们真厉害,连闯三关,皇后设计了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想来难住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她的挑战?

  课件出示:手指的'记忆方法

  伸出两手,并在一起,从左到右,分别按1到10的顺序排列,(课件演示完后,数一遍),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师结合图讲编)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数第3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就是27。三九二十七,大家试试。

  有趣吗?老师考考你,(出示)这个手势谁知道表示几乘几?你能看出积是多少吗?

  我们一起来用手势表演一遍9的乘法口诀,好不好?

  请生表演:师说算式,生做手势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请大家接着闯关。

  (五)请闯第五关: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9的乘法口诀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对口令好吗?请同学们都把书合起来。老师来问,男同学说一句,女同学说一句

  (六)请闯第六关:花儿后面藏着谁?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第六关,独立做,做好的了同学请思考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答案,注意先完整的说出这个算式,再说出你用的乘法口诀。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同时检查自己的,比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最认真。

  (七)请闯第七关:算一算

  (图文应用题)先在答题卡上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交流。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7表示什么意思?

  (八)、第八关:应用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皇后做4个面包,9个人一共要做多少个面包?

  想好后口答

  (九)、第九关:皇后还要小矮人们为她建一所房子。小矮人们用了9个星期再加5天才建好,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天?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冲过了9关,7个小矮人被你们救出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也团聚了!谢谢小朋友的聪明!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回去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玩9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的游戏,好吗?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

  第1节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进一步体验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3、复*巩固1—9的乘法口诀。

  4、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复*巩固1—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一个单元的`学*结束了,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口算游戏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许多算式朋友。

  哪个算式是我们这个单元刚刚认识的新朋友呢?你能找到它,并计算出结果吗?

  二、小组合作、交流

  1、说一说。

  (1)想一想,如果我们要给这些算式朋友安个家,你想怎么样安排呢?

  (2)小组交流个人想法。

  (3)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找一找。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卡片活动。

  (2)交流: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

  (3)找规律:你发现什么?怎样排列合理?

  3、填一填。

  (1)动手排出乘法表。

  (2)将书上乘法表补充完整。

  (3)请一个小组在前面将黑板上的表格完成。

  4、说一说

  (1)观察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乘法表说一说乘法口诀。

  A、师生抢答式。

  B、同桌互答式。

  C、练*改错。

  三、深化拓展

  1、你能从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一道乘法算式吗?

  4532982647542

  2、动手填一填。

  8×□=56□×□=48□×□=21

  □×8=40□×□=□□×□=36

  3.实践应用。

  找找生活中可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因为要解决问题才有了计算,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2、在学生复*旧知的基础上,引入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1、小朋友们,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最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一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对了,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小朋友们要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信心吗?

  请看大屏幕,这是谁呀?今天,福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和你们共同上一节数学课,你们高兴吗?

  2、它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首先看看贝贝给我们带来了哪几个问题?

  ⑴ 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看谁的声音洪亮。

  ⑵我们进行一组乘法口算练*,看谁是口算小能手。

  ⑶同学们利用乘法口诀又准又快地完成了这组乘法口算,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组除法口算练*,看谁表现的最出色。

  3、同学们这组除法口算练*完成的特别出色,贝贝想知道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4、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独立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总结方法

  1、出示晶晶的问题:

  晶晶为了迎接奥运会,准备很多彩旗、五角星和气球,在准备过程中遇到几个问题,今天晶晶就把这几个问题带给每个小组,希望你们帮助解决,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做了56面彩旗,*均每行挂7面,能挂多少行?

  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均每行挂多少面?

  做了49颗五角星,*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多少颗五角星?

  准备了27个气球,*均9个摆一行,能摆多少行?

  2、解决晶晶的问题:

  ⑴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课件:友情提示:先在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学*小组内交流求商的方法。)

  ⑵请大家在书写时要工整,看谁的数字和文字写的漂亮,一会老师将在每组找一名写得好的同学在白纸上写,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做自己相对应的题。做完的同学先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⑶这是第一组()的,你来把答案说给小朋友听。

  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你们求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4组都这样汇报)

  ⑷请同学们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呢?

  3、总结求商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呢?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一起读读。

  三、应用方法,巧妙练*

  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完了。

  1、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你们学*的效果,谁表现的出色将获得参加欢欢,迎迎和妮妮为我们准备的奥运游戏活动,好不好?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题。通过这一组*题,你们又发现什么呢?

  2、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由于你们的出色表现,我们共同参加欢欢,迎迎和妮妮为我们准备的奥运游戏活动。

  欢欢想和大家一起做个“奥运火炬你传我”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

  18÷9=2 9—9=0 54—54=0 56÷7=8 64÷8=8 72÷9=8

  按大家完成的先后顺序排出名次。请一名小火炬手汇报计算的结果。

  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你还能发现什么吗?(课件演示奥运会开幕的时间及情景)对了,这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2008年8月8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3、(课件出示:奥运竞技大比拼)接下来,迎迎想邀请大家到奥运竞技场去PK一下,你们有信心获胜吗?

  ①判断题: 9×2>9+9 ( ) 49÷7=7÷1 ( )

  ②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

  A 7+9 B 7× 9 C 36÷9 D 63÷7

  ③解决实际问题:56个同学参加地滚球比赛,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4、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在奥运竞技场上表现得像奥运健儿一样勤于思考、勇于拼搏,这种精神值得发扬。下面我们和妮妮进入“奥运五环心连心”(课件:五环里带题、五环动画)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和奥运福娃们共同上了一节数学课,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熟练的掌握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高兴吗?老师希望同学们学*的同时能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祝愿2008奥运会胜利召开!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意义的理解,同时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熟记口诀。

  2.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多种口诀记忆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方法。

  3.体会主动探索带来的学*乐趣,在数学学*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编写9的乘法口诀,探究发现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9的乘法口诀及其规律,熟记口诀。

  学科素养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引入

  (一)、课前准备

  师:你们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部动画片中的主题曲吧,看谁听得最仔细,能找出歌中的数字。(播放视频)

  师:你们发现歌词中有那些数呢?

  生1: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2:还出现了“八十一难”。

  师:是啊!孙悟空用八九七十二般变化与妖魔做斗争,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今天我们要学*的说不定就与这些数有关呢。

  (二)、准备铺垫

  师:首先大家来看,老师在方格里写了一个9,再看老师写一个数(18),有哪个同学知道9加上多少等于18?

  接下来学生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把这列数填完,汇报交流,教师再逐步完成表格填数。同学们了解到这些数都与9有关后,引出课题:9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用大家熟悉的音频引入新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方格呈现依次加9的得数,使学生对9的口诀的由来作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师:9这个数字很特别,当我们数数的时候数到9,再数一个数是10,9和10挨得很*,这里有一些方格,大家来数数看有几个?出示方格的ppt

  师:像这样的规律,我们的同学能自己接下去发现吗?

  (二)、小组合作学*

  合作要求:组长分配每个组员解决两道题,由组长记录。记录完毕后,共同观察整个表格,讨论出求几个9的计算技巧。 由小组长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基础上总结:几个9就是几十减几。

  【设计意图】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连续加“9”,结合五角星图,运用减法计算几个9相加的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口诀的来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发现9的倍数与整十数思维关系,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观察比较,感悟口诀的来源,自主编写口诀。

  师:请大家把减法算得的得数与加法算的的得数,比一比,是否一样?

  追问:1个9是9,你会把它编成一句口诀吗?指名编,教师板书:一九得九

  2个9是多少?怎么编?指名编,教师板书:二九十八

  你们能继续编下去吗?学生在书上将例题中的口诀编完整,然后指名汇报,全班核对。

  (四)、找规律

  师:从一九得九开始出声地读一读9的乘法口诀,边读边思考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我们试着背一遍9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规律,并通过用规律和乘法的意义等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不断辨析,从而丰富对9的乘法口诀的感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加法思维、减法思维和比较思想。

  三、巩固练*

  (一)运用游戏,及时巩固。

  对口令游戏:师生先对口令;再同桌对口令。

  游戏结束后问:你觉得哪句最好记?哪一句或哪几句比较难记?

  七九是多少,你能教教我吗?六九不知道该怎么办?

  八九也不记得呢?前后两句都不记得,怎么办?

  只会算减法怎么办?

  (二)练*手指操

  手指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播放手指操。原来九的乘法口诀就是不一样,它藏在我们小朋友灵巧的双手上。如果不记得,就可以用手指帮助我们记忆。现在我想知道九的乘法口诀能够全部会背的同学举手。指名一名同学背。很多同学都想背,你把眼睛闭上,如果你哪一句不记得了,你可以睁开眼睛,悄悄看黑板。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口诀,这样既可以利用口诀的整体结构记忆,又使学生在模仿活动中感知9的乘法口诀记忆方法的多样,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四、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1.你能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每个同学选一句口诀试一试。同桌间交流

  2.小组pk赛

  每组准备15个乘法口诀卡片,哪一组最快完成哪一组获胜。

  3.接下来我们做一道例题,你能很快写出这道题的算式吗?

  生:一条龙舟上有九个人,九条龙舟应该是九个九,所以应列式9×9=81

  生:九九八十一

  教师:其实不光赛龙舟里藏着9的乘法口诀。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中也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口诀教师用课件播放门钉的故事,

  具体如下:在古时候,大门上门钉的数量是很有讲究的。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上有9排,一排9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为什么用9呢,那是因为在古代,“9”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所以,皇宫的门钉,都是九九八十一个。但是唯独东华门的门钉少一排,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个时候的文武百官上朝都走东华门,这门是给文武官员准备的,所以少了一排门钉,剩八九七十二个啦。然后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到了公侯家,就不能用9了,是七七四十九个;再到官员,连7都不能用,是五五二十五个…最后到咱们老百姓家,一个都不能有!不信?你们去看看,只要不是官府,多阔的财主家,那门修得再漂亮,门上也不能有一个门钉,所以古时候将贫民百姓角“白丁”,“白丁”的叫法就是真么来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活动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结束语

  师:下课之后,同学们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可以用9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你要如何来解决呢?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从听《一个师傅三个徒弟》歌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请你认真看、认真听。找一找歌词中有哪些数字?

  师:你找到歌词中有哪些数字吗?

  生:八十一、七十二、三、一等

  师:你们可真细心,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八十一、七十二与今天所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共同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1.教学“一九得九”。

  呈现图片(一条龙船,9人在划),提问:观察这幅图,1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1条船上有9个人,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2.教学“二九十八”。

  呈现图片(两条龙船),提问:2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几个几?

  师:2个9相加应该怎样列式?

  生:9+9=18,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知道口诀是什么吗?

  生:二九十八。

  3.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提问:3条船、4条船呢?怎样列式?

  生:3条船时有3个9,3×9=27或9×3=27。4条船时有4个9,4×9=36或9×4=36。

  师:口诀是……

  生: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4.教学5至8的相应口诀。

  师:5条船时就有5个9连加,你知道得多少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5个9连加就是9+9+9+9+9,2个9相加是18,18再加9等于27,27+9=36,36+9=45。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

  【教材分析】

  “9的乘法口诀”教材选用龙舟赛这种喜庆的活动为背景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方面使学生体会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在社会活动中需要有一种朝气勃发、齐心协力的团体合作精神。记忆口诀的难点是能否正确确定每一个积,教材让学生用加法计算出同数相加的和的练*。本例中的袋鼠跳格图就是通过袋鼠的均匀跳格(每格为9),让学生逐一算出2个9相加、3个9相加……9个9相加的结果,使学生清楚知道9的乘法口诀中每一个积的来源,理解相邻两个积之间是一种相差9的关系,为学生正确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正确算出口诀中的每一个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1~8的乘法口诀及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所以学*9的乘法口诀不会感到困难,但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事情。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计算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比赛吗?参加过哪些比赛?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进行一场比赛,可以吗?

  课件出示听说比赛。(8以内的乘法计算)

  (1)教师说算式,学生根据算式说口诀。

  (2)一个学生说算式,其他学生或教师根据算式说口诀。

  (3)比赛简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师:同学们在听说比赛中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你们观看一场更精彩的比赛。

  课件出示奋力拼搏的龙舟赛场面。(配音)

  要让学生通过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的龙舟赛场面,受到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气息感染。

  教师引导:通过观看比赛,你们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龙舟赛是我国的传统比赛项目;很多地方都举行这样的比赛;在比赛中要团结,要动作一致等。

  【探究新知】

  学*例4。

  1.师:从这场龙舟赛中能获得数学信息吗?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课件记录主要信息。

  (1)有9条龙舟参加比赛;

  (2)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

  (3)能够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龙舟比赛。

  2.师:从这些信息中你们能看出我们今天是学*几的乘法口诀吗?

  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后,教师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从哪一句开始,到哪一句结束?

  3.教师用课件演示并说明:我们先看一个袋鼠跳格的`游戏。(动态展示袋鼠跳格图,动态过程见教学参考书)

  根据游戏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完成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图和口诀。

  当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说一说。再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编制的,每句口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说出如“二九十八”表示2个9的和是18等。

  4.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从上往下看,因数、积的变化规律,从下往上看的变化规律等。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倾听发现的其他一些规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熟记口诀。

  (1)根据规律记口诀。让学生自己顺着乘法口诀读一读,记一记。

  (2)教师引导:你认为哪句口诀不好记?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让学生说一说,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乘法口诀。

  (3)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教师先向学生示范,再让学生跟着老师做,然后让他们独立做一做。

  【巩固应用】

  1.说口诀和得数。

  教师用卡片出示有关9的乘法算式,指名说使用的口诀和得数。

  2.“数字盘求积”游戏。(练*二十第1题。本题也是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的基本练*,只是呈现方式比较活泼,可以按顺序计算,也可以任选一组让学生说得数)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二九十八9×2=18

  3×9=27三九二十七9×3=27

  4×9=36四九三十六9×4=36

  5×9=45五九四十五9×5=45

  6×9=54六九五十四9×6=54

  7×9=63七九六十三9×7=63

  8×9=72八九七十二9×8=72

  9×9=81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7

  学*目标:

  1、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教学难点: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法: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学法:探究法、合作交流、练*

  课前准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8分)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让我们一起

  来看一看。

  2、板书课题: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揭示目标(1分)

  这节课我们的学*任务是:学会用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三、自学指导(10分)

  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的第三个画面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出示问题:“有27个小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呢?

  问:怎样列式?

  27÷9=

  怎样计算?

  (3)分组讨论27÷9=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提示学生回忆在上节课学*的用7、8的乘法口诀示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用乘法口诀:“三九二十七”求出商27÷9=3

  四、质疑探究(5分)

  1、出示问题:“要是每行摆3个呢?”

  列式:27÷3=,让学生独立说出商,并说一说想商的思路,用的`是哪一个口诀。

  2、小结: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由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同一句口诀可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五、当堂训练(16分)

  (a)强化训练

  完成教材第39页下方的“做一做”。

  (1)指名学生答出结果并说出由此引出的两道除法算式:

  7×9=638×9=729×6=54

  63÷7=972÷9=854÷6=9

  63÷9=772÷8=954÷9=6

  师:它们各是用的哪句口诀?

  (2)过河游戏

  开火车完成练*。

  (b)堂清作业

  完成课本第40页练*八第5、6、7题。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有27个小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呢?

  27÷9=3(行)

  想:(三)九二十七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寻找9的乘法口诀积的规律。

  难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礼物,要把礼物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礼物藏起来了,藏在什么地方了?(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

  师:这里面有几个空格呢?一起来数一数。

  师:(出示智慧星)看这里面藏了什么?有几个智慧星呢?

  ★★★★★★★★★

  生:9个。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

  ★★★★★★★★★

  师:一行智慧星有1个9,那么两行智慧星是几个9呢?可以怎么算呢?

  生:2个9相加,9+9=18.

  ★★★★★★★★★

  ★★★★★★★★★

  ★★★★★★★★★

  师:那3行智慧星是几个9呢?可以怎么算呢?

  生:3个9相加,9+9+9=27.

  生:18+9=27.

  师:大家说的真好!那么4个9是多少?5个9、6个9……9个9分别是多少?请大家自己来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第80页。

  交流展示。

  师:横过来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竖着看这些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2个9是多少,你能从图上直接看出来吗?

  师:也就是说2个9比20少几?是多少呀?

  生:2个9,比20少2,就是18。

  师:3个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你能看出来吗?从这些图的智慧星个数中,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几九”比“几个十”少几。

  3、编制口诀

  在这张表格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能根据刚才的观察和计算,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说出这句口诀表示什么含义?其余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你编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9句)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口诀读出来。

  (学生边读,教师边在黑板上出示乘法口诀。)

  一起把9的乘法口诀读一遍。

  二、记忆口诀。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吗?那么我们是如何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呢?你觉得哪句最好记,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规律都非常不错,给我们记忆口诀提供了许多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把口诀默读一遍,记在心里。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师:大家想了那么多的办法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同学们的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里吗?其实就藏在我们灵巧的10个手指上。

  (播放录象——手指记忆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师:我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吧,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4、对口令。

  三、巩固应用

  1、试一试。

  师:小朋友,记熟了口诀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呀?(口算乘除法)

  完成试一试:9×2=18÷9=

  2×9=18÷2=

  先算一算,再说一说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

  2、填一填。

  师:看这儿有几句口诀,你能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说说其对应的乘除算式?

  3、算一算。

  师:现在没有口诀了,你还能算吗?

  9×6=4×9=9×5=8×9=27÷3=

  9×9=9÷9=9×2=9×2+9=

  说说分别用了那句口诀,有用同一句口诀的吗?

  3、用一用。

  师:学校旁边新开了一“9元超市”,让我们运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吧。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神鸟的故事

  一只神鸟9个头,两只神鸟()个头,三只神念()个头……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2、师:自古以来,9就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天高为九重,地深为九泉。看,这还有一首九言诗。(师介绍)元朝天目山和尚明本写的<梅花诗>:

  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瘦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寒香苞.

  纵使画工善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3、一年级我们学*“九九歌谣”,现在你明白了吗?每年从冬至开始,第一个9天是一九,第二个9天是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过了81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啦!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

  二九十八五九四十五八九七十二

  三九二十七六九五十四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引入新课

  1、背69的乘法口诀。

  2、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师边板课题边问)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学生齐读

  三、新授

  1、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师:请看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图上的这些同学再干什么?

  生1:图上的这些同学正在做标本。

  师:他们是怎样做保本的?(生说师板)

  生2:①有56片黄叶子,每8片做一个标本。

  生3:②有72片绿叶子,每9片做一个标本。

  生4:③有42多花,每6朵做一个标本。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说师板)

  生5:①能做几个标本?

  生6:②能做几个标本?

  生7:③能做几个标本?

  2、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先学 自学指导

  (一):认真看课本83页,试着把第1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 ①、有42朵花,做一件标本需要6朵,能做几件花的.标本 生:426=7(件)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42里面有几个6?)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8:我是用口诀算的,六七四十二,所以,426=7(件)

  3、后教:教师出示PPT课件总结列式过程和计算方法, 求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就是求42里有几个6。 计算时想:6和几相乘得42? 六七四十二,口诀中差几商就是几 同学们说得很好,再来试一试吧,PPT出示四道除法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所用口诀。

  4、出示自学指导

  (二):认真看课本83页情境图,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②、有72片柳叶,做一件标本需要9片,能做几件柳叶标本? ③、有56片杨树叶,做一件标本需要8片,能做几件杨树叶标本?

  (两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练*本上,师巡查,发现问题算式,利用展台展示,让学生评价指正)。

  四、自主练*

  1、口算乘除法算式,并说出所用口诀,找出算式间的规律。

  2、智砸鸡蛋。(口算)

  3、有45辆玩具车,每9辆装一箱,可以装几箱?

  4、小猴分水果

  如果*均分,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做题时要想做的又对又快,你认为必须怎么样?(必须把口诀背熟)

  六、课堂评价

  让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的学*情况。

  板书设计: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①有42朵花,每6朵做一件标本。能做几件标本?

  426=7(件)

  ②有56片黄叶子,每8片做一件标本。能做几件标本?

  568=7(个)

  ③有72片绿叶子,每9片做一件标本。能做几件标本?

  729=8(个)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生1:喜欢。

  师:你们知道孙悟空有多少种变化吗?

  生2: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师:那你们知道唐僧经历了多少磨难才取得了真经的吗?

  生3:九九八十一难。

  师: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九九八十一”就是乘法口诀中的一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9的乘法口诀》。

  二、复*准备

  找规律填数。

  观察下面一列数,它们之间的排列存在着什么规律?

  91827

  (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9)

  你能根据规律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三、探究新知

  1、学*例题。

  今天老师带了许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课件出示:瞧(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

  (1)你能很快地告诉老师这里有几颗智慧星吗?(生说)

  你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了呢?(共10格,空了一格)

  空了一格,也就是比10少1,比10少1是几?

  (1个9,比10少1,就是9。)

  (2)出示两排智慧星:

  又来了一行,2行呢?怎样算?

  (2个9,比20少2,就是18。)

  (3)3-9行各是多少颗星。自己数数、算算,填写课本,观察归纳。(同桌互查)

  2、编制并背诵口诀。

  (1)编制口诀。你能根据刚才的填表过程编出乘法口诀吗?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填在书第80页上。

  (2)记忆口诀。如果有一句口诀忘记了,你能怎样想出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

  (应用记忆。看看一句口诀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同桌互背,师指名背,师生对口令,全班齐背。

  三、巩固练*

  1、看算式,想口诀,说得数。

  师出示口算题卡,学生说出使用的'口诀,回答出得数。

  2、“想想做做”第1题。

  将表格补充完整。

  整理填写第76页的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总结规律。

  小组汇报:

  ①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

  ②它们的积十位上的数是1.2.3.4.5.6.7.8,个位上的数是9.8.7.6.5.4.3.2.1。

  ③积十位上的数是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是依次减少1。

  ④每句口诀的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3、“想想做做”第2题。

  先思考完成,全班交流讨论。

  4、“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对口令。

  四、拓展运用

  下面我们一起去9元超市逛一逛。

  要求:你可买一种物品的一件或几件,也可买不同的物品,但是必须说出所有买的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注意:后面同学购买的物品不要与前面的相同,认真听,看他应付的钱数对不对。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时间过去的真快,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孩子们开动脑筋,相互合作,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发现了他的秘密,而且还找到了很多好的记忆方法。孩子们真能干。

  六、作业

  板书设计:

  9 的乘法口诀

  9×1=9 一九得九 1×9= 9

  9×2=18 二九十八 2×9=18

  9×3=27 三九二十七 3×9=27

  9×4=36 四九三十六 4×9=36

  9×5=45 五九四十五 5×9=45

  9×6=54 六九五十四 6×9=54

  9×7=63 七九六十三 7×9=63

  9×8=72 八九七十二 8×9=72

  9×9=81 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7页例1的教学挂图(图片:例1图),有条件的可以把挂图制成投影片,或准备81个小正方体。

  2、把教科书第88页“做一做”第2题的百以内数表制成放大的挂图(图片:百以内数图)。

  3、准备2-8的乘法口诀卡片若干张,以及10道已学的乘法式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齐背已学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把口诀说完全。

  二八( ) 四六( ) 五八( ) 六八( )

  三七( ) 三八( ) 六七( ) 五七( )

  3、看题写得数。

  8×4 7×8 8×6 7×5 8×3

  4×7 3×7 8×8 4×6 2×8

  订正时,可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

  二、新课

  1、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看书,指名读题,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空格里填数。在学生做的同时,教师用小黑板挂出准备题。同时进行行间巡视。

  订正时,除了让学生说出每个空格里应该填的数外,还要着重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这个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如提问:下一个方格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算的?也可以问是几个9相加得到的?

  2、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我们学*7的乘法口诀和8的乘法口诀时,许多乘法口诀是同学们自己编出来的,今天我们学*新的乘法口诀,看哪一位同学会编成乘法口诀。

  (1)出示例1挂图中的`第一个长方体。(或用9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图中的长方体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提问:一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求1个9是多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形式如下:

  (2)出示第二个长方体。这2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有几个9? 2个9相加等于1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让学生自己想,并填在教科书上。教师在“9×1=1和“一九得九”下面板书: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 )

  (3)出示第三个长方体。教师说明依照前面的方法,同学们自己根据图中的条件,写出乘法算式和编出乘法口诀,并填在书上。以下依次出示第四、五、……、九个长方体,让学生独立填算式、编口诀。教师依次板书:

  9×3=27 三九( )

  9×4=36 四九( )

  9×5=45 五九( )

  9×6=54 六九( )

  9×7=63 七九( )

  9×8=72 八九( )

  9×9=81 九九( )

  (4)学生编完以后,教师指名说自己编的口诀,如有不恰当的,其他同学帮助订正。教师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用红粉笔填在括号里。填完后,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今天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然后指出: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9的乘法口诀。在挂图上面板书课题。

  (5)齐读两遍9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出: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9乘以几的乘法式题。让学生对照乘法口诀,读一句口诀,读一个乘法算式。边读教师边把乘法算式中的积擦掉。然后再参照乘法口诀说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积。加深学生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关系的认识。

  (6)教师说明,乘法要计算得又对又快,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提问:9的乘法口诀,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为什么?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为什么?并让学生初步背口诀。暂不要求又对又快。

  3。反馈练*【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1)

  (2)在下面的表里找出9、9的2倍、3倍……9倍,把这些数圈起来。

  看一看9的乘法的各个积,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你记得9×2=18,你能推想出9×3,9×4的得数吗?

  如果你记得9×5=45,你能推想出9×6,9×7的得数吗?

  4。教学例2:6×9=□

  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做。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熟悉,不必花过多时间讲解。

  5。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

  2×9= 3×9= 7×9=

  5×9= 6×9= 1×9=

  8×9= 4×9=

  学生读题,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注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堂辅导,可以有意多让他们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

  1、背出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可让学生齐背,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背。还可以不按顺序,教师和学生采取“对口令”的练*形式等等。

  2、(1)9个5相加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 一个小皮球的价钱是9元,___________,一共用了多少钱?(口头填一个条件,再解答)

  先让二、三个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讨论确定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略)

  探究活动

  玩扑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9的乘法口诀。

  游戏材料

  每组一副写有1~10各数的扑克。

  游戏过程

  1、每两个学生分成一组。

  2、同组的两个学生各自摸两张牌,一人说出自己手中两张牌上数字的乘积,另一人猜这两张牌上的数字分别是几和几。

  3、同组的两个学生各自摸3张牌,一人说出3张牌上3个数字两两相乘的积,另一个人猜这3张牌上的数字分别是几。

  注意事项

  在摸两张牌时,有时答案不是唯一的。如24这个乘积,它可以是24=3×8,也可以是24=4×6;16这个乘积,它可以是16=4×4,也可以是16=2×8。教师应提醒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有猜第二次的机会。只有在两次都没猜对时才予以扣分。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2

  一、 比赛引入,复*旧知

  1、口算大比拼

  12÷2= 24÷4= 15÷3=

  12÷6= 24÷6= 15÷5=

  2、填口诀

  三( )十八 七( )五十六 八( )七十二

  ( )九四十五 五( )四十 七( )六十三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均每行几面?”“*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2、口算56÷7

  (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 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6、揭题。

  四、 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

  (1)学生独立完成第49“做一做”,教师巡视。

  (2)集体订正,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看谁先摘到桃子?

  (1)学生独立完成练*十一第1题。

  (2)集体订正,课件验证,学生每说对一个,桃子就“当”落地,被摘到。

  (3)抽取三、四题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求出商的?

  3、小兔过河。(第50页第2题)

  (1)出示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石头变色。

  4、美术小组有男生16人,女生8人,把这些同学*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均每行挂几面? *均每组几颗星? 可以摆几行?

  56÷8=□(面) 49÷7=□(颗) 27÷9=□(行)

  想:( )八五十六 想:( )七四十九 想:( )九二十七

  56÷ 7 =

  想:七( )五十六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3

  一、设计思想

  1、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活动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学生自主选择学*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的空间,自编9的乘法口诀,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培养了探索精神。突出过程,注重学*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活动、游戏成为课堂学*的主线,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学生活动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情景串带动问题串,问题串寓情景串之中,这一设计思想符合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中。数学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逐步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课本第84页。通过学*,使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教师就应在学生推导口诀的过程中,注意1到8口诀方法的延用。学生又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创造出新的推导方法。形成了开放式教学,培养了探索精神,并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方式。

  三、学情分析

  1、本课的内容是在2~8乘法口诀学*的基础上来学*的。要充分利用学*2~8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经验来学*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数。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的兴趣,提高学*效率。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并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进行乘法算式的计算;

  (2)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将多种记忆口诀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参予本节课的全过程,使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2)将9的乘法口诀内容与评价整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良好*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做端午节,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

  一条龙舟上有九人,九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今天的9的乘法口诀,学了之后,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我们先来看看袋鼠跳格。

  (二)自主探究

  1、瞧,小袋鼠在数轴上是怎样跳的?(出示课本第84页的袋鼠跳格图)问:它第一步落到了9,第二步落到了18,你们能发现袋鼠跳格的规律吗?按照这样的规律袋鼠第三步应跳到几呢?你是怎样想的?你们能帮助袋鼠跳完格吗?打开书84页,填在书上。(学生自己算)师:我请一名学生汇报:9,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1个9)18,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

  27,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

  师: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27是3个9相加的和,36是4个9相加的和……学生齐回答。

  2、编制口诀:谈话:这些得数就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得数来编9的乘法口诀。

  (1)师:根据1个9是9,编一句口诀:一九得九(板书)2个9相加是18,谁来编?(板书:二九十八)

  师:同学们会编吗?打开书第84页,将编制的口诀填到书上。(学生填书)

  (2)学生汇报,教师同步板书。提问:“五九四十五”

  (3)全班读口诀,读两遍。

  3、探索9的口诀的规律

  小组里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充分的交流,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规律。

  4、记忆口诀:

  谈话: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吗?就藏在我们灵巧的十个手指上。教师边演示边指导:

  ①双手手心朝上,*放在桌子上;

  ②从左起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第几个手指就代表几个9;

  ③弯曲左起第一个手指,代表1个9,弯曲手指的右边,数一数有几个手指?(9个)这就是得数;口诀:一九得九。

  ④弯曲左起第二个手指,代表2个9,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十位;右边代表个位,得数是多少?(18)口诀:二九十八。

  尝试练*: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试一试其他的口诀。

  5、背诵口诀

  齐背,小组背,男女生背,指名背,各种形式背诵比赛

  (三)课堂检测

  1、大转盘,抢答,巩固9的口诀

  2、补充口诀

  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多向吸取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提出问题并解决

  (五)拓展思路

  写出积是18和36的乘法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六)鉴赏评价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为什么?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9×1=9一九得九

  9×2=18二九十八

  9×3=27三九二十七

  9×4=36四九三十六

  9×5=45五九四十五

  9×6=54六九五十四

  9×7=63七九六十三

  9×8=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4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喜爱白雪公主吗?

  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齐)

  师:但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因此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

  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

  生:(9个)

  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但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个性聪明,要来救人了,因此利用这9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透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这天就来学*9的知识,(出示课题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

  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提问:

  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

  2、教学“二九十八”。(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2个9)

  提问: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

  生:二九十八。

  3、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

  3×9=()9×3=()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三个9相加是27或2个9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九二十七)

  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

  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4、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你能继续编写9的乘法口诀好吗?

  打开数学书,翻到84面,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尝试编写,教师巡视,帮忙个别差生。

  5、反馈,交流

  谁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自己编的口诀?

  学生汇报,师随机抽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编出来的一模一样

  (课件出示全部的口诀)

  请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成功地救出了第二个小矮人,你们真厉害!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三)请看第三关:根据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口诀

  出示9的乘法口诀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9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

  它们的规律是:

  1、下方一句的积总比上方一句大9。

  2、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

  3、十位上的数字加各位上的数字等于9。

  4、横着看乘法算式,9乘几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小1,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

  师:搞笑吗?其实9的规律还有很多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课后还能够之后去找找!真高兴,我们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又成功的救出了第三个小矮人。

  (四)请闯第四关:手指巧记法

  同学们真厉害,连闯三关,皇后设计了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想来难住你们,你们敢不敢理解她的挑战?

  课件出示:手指的记忆方法

  伸出两手,并在一齐,从左到右,分别按1到10的顺序排列,(课件演示完后,数一遍),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师结合图讲编)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数第3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因此3×9的积就是27。三九二十七,大家试试。

  搞笑吗?老师考考你,(出示)这个手势谁知道表示几乘几?你能看出积是多少吗?

  我们一齐来用手势表演一遍9的乘法口诀,好不好?

  请生表演:师说算式,生做手势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请大家之后闯关。

  (五)请闯第五关: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9的乘法口诀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对口令好吗?请同学们都把书合起来。老师来问,男同学说一句,女同学说一句

  (六)请闯第六关:花儿后面藏着谁?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第六关,独立做,做好的了同学请思考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答案,注意先完整的说出这个算式,再说出你用的乘法口诀。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同时检查自己的,比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最认真。

  (七)请闯第七关:算一算

  (图文应用题)先在答题卡上独立做,然后群众订正、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7表示什么意思?

  (八)、第八关:应用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皇后做4个面包,9个人一共要做多少个面包?

  想好后口答

  (九)、第九关:皇后还要小矮人们为她建一所房子。小矮人们用了9个星期再加5天才建好,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天?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冲过了9关,7个小矮人被你们救出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也团聚了!谢谢小朋友的聪明!

  这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天回去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的父亲母亲,和他们一齐玩玩9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的游戏,好吗?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就学难点:熟炼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策略:尝试教学法、小组合作学*、引探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一)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2÷2 18÷3 6÷2 16÷4 8÷4 20÷5

  15÷3 8÷4 18÷6 4÷2 10÷5 4÷4

  学生开火车口算,教师抽名说是怎么算的,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激趣导入

  录音播放“喵喵”,大家猜猜谁来了,(出示小兰猫)。

  师:今天小兰猫也来与大家一块学*,大家高兴吗?……

  师:小兰猫也给大家带来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助。咱们能行吗?

  过六一了,小猫们也很高兴。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出示例似p48主题图)(图略)

  三、探究新知

  1.学生认真整体按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猫咪们在干什么?然后分三个小画图面依次仔细地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3.出示问题(1)*均每行几面?学生针对提问先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说说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较好。

  5.问题(2)、(3)的教学程序如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归纳小结

  出示思考题:

  1.怎样求商。

  2.怎么想乘法口诀.(提示:看算式中的什么数想口诀)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请同学将归纳小结的方法指点给小兰猫.

  五、巩固强化训练

  1.学生独立完成P49“做一做”组内订正

  2.视算P51例4 学生用手势表示商

  3.游戏(一) 小兔过河采蘑菇;

  游戏(二)火炬接力赛(小组合作完成)

  六、发展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尝试自己小结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扩展7)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1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2

  教材说明

  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

  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十四中的*题。

  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

  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似数后再计算。

  3.关于练*十四中一些*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似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

  教材说明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3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的枯燥,乏味,我将练*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 “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4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

  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

  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

  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

  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

  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②③两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74看成8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明白了用“进一法”进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实际上也是进一法的运用,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的做法。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5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 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