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找质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找因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找因数的方法有哪几种?

  生:拼长方形和想乘法算式。

  师:是的,找因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拼长方形的方法。第二种是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用拼长方形的方法完成课本第10页的“拼一拼”,并把结果写在表格里。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自主探索,理解概念

  1、动手拼一拼:

  2、汇报交流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预设:有的数的因数就只有两个。(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因数是1和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一分。

  第一类: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2、3、5、7、11

  第二类: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4、6、8、9、10、1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数学家把这样的一类数叫做质数,把这样数叫做合数。(师板书)谁能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同桌交流)

  (学生概括)(多请几个学生来概括,加深印象)

  板书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提示:质数只有这些吗?(不止)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合数只有这些吗?(不止)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刚才大家按因数的个数把数分为质数和合数,那1呢?1该怎么办呢?它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是的,因为1只有本身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活动二、应用概念,进行判断

  师:在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后。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者合数和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从定义入手思考)

  生:因数的个数

  师:真棒,那到底应该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

  (预设:这个问题比较难,如果学生无法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从定义入手思考)汇报交流

  预设:

  生: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了,这样的数就是质数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因数,那这个数就是合数

  生:一个数除了1和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别的因数就足以证明这个数是合数了。

  生:一个数只要能找到它的3个因数,就是合数了。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时,只要找到能除了1和本身外,一个别的因数就可以证明这个数是合数了,如果找不到第三个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了。

  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几个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2、25、29、51、60、216、513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方法:如可以结合2、3、5倍数的特征,从判断它是否是2、3、5的倍数入手)

  师:真聪明,通过这个练*,我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先用2、3、5倍数的特征来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3、5,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合数。如果用2、3、5还是没有办法判断的话,还可以用7、11这样比较小的质数去除一下,看他们是否具有因数7、11。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们再来判断几个数。

  13、21、30、31、77、83、218、711

  师: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找质数的方法是20xx多前一位希腊的数学家研究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聪明的数学家(介绍埃拉托丝特尼),他的这种方法被人们称作“筛法”,具体是怎么做,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完成课本11页“探索活动”。

  学生动手

  汇报交流(1-100的.质数:2、3、5、7、11、13、17、19、23、27、29、31、37、41、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质数和合数,也掌握找质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老师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们班同学表现都非常好,让我们用掌声结束今天的课。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谈收获)

  四、作业

  1、p11探索活动

  2、猜号码

  老师的qq;529a55bc,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猜猜老师的qq号码。

  提示:其中①a既是偶数也是质数;②b是最小的合数;③c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找质数》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中,在讲解难点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数,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质数和合数。

  而在突破难点上,我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条件:除了1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就是合数,如果没有就是质数。在学生认识这一点后,我便出示练*一,在练*一中的大部分数都是2、3、5的倍数,同时在学生汇报答案时,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即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去找。在完成这个练*后,学生就掌握了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因数花费了太多时间,这直接导致后面的课有点紧,针对该问题,我觉得可以把这一活动放在课前预*,让学生在预*时先完成,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找质数》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X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效率。)

  3、小组合作学*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X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动机、学*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找质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找因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找因数的方法有哪几种?

  生:拼长方形和想乘法算式。

  师:是的,找因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拼长方形的方法。第二种是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用拼长方形的方法完成课本第10页的“拼一拼”,并把结果写在表格里。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自主探索,理解概念

  1、动手拼一拼:

  2、汇报交流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预设:有的数的因数就只有两个。(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因数是1和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一分。

  第一类: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2、3、5、7、11

  第二类: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4、6、8、9、10、1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数学家把这样的一类数叫做质数,把这样数叫做合数。(师板书)谁能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同桌交流)

  (学生概括)(多请几个学生来概括,加深印象)

  板书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提示:质数只有这些吗?(不止)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合数只有这些吗?(不止)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刚才大家按因数的个数把数分为质数和合数,那1呢?1该怎么办呢?它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是的,因为1只有本身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活动二、应用概念,进行判断

  师:在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后。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者合数和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从定义入手思考)

  生:因数的个数

  师:真棒,那到底应该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

  (预设:这个问题比较难,如果学生无法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从定义入手思考)汇报交流

  预设:

  生: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了,这样的数就是质数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因数,那这个数就是合数

  生:一个数除了1和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别的因数就足以证明这个数是合数了。

  生:一个数只要能找到它的3个因数,就是合数了。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时,只要找到能除了1和本身外,一个别的因数就可以证明这个数是合数了,如果找不到第三个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了。

  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几个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2 25 29 51 60 216 513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方法:如可以结合2、3、5倍数的特征,从判断它是否是2、3、5的倍数入手)

  师:真聪明,通过这个练*,我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先用2、3、5倍数的特征来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3、5,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合数。如果用2、3、5还是没有办法判断的话,还可以用7、11这样比较小的质数去除一下,看他们是否具有因数7、11。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们再来判断几个数。

  13 21 30 31 77 83 218 711

  师: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找质数的方法是20xx多前一位希腊的数学家研究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聪明的数学家(介绍埃拉托丝特尼),他的这种方法被人们称作“筛法”,具体是怎么做,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完成课本11页“探索活动”。

  学生动手

  汇报交流(1—100的质数:2、3、5、7、11、13、17、19、23、27、29、31、37、41、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质数和合数,也掌握找质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老师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们班同学表现都非常好,让我们用掌声结束今天的课。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谈收获)

  四、作业

  1、p11探索活动

  2、猜号码

  老师的qq;529a55bc,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猜猜老师的qq号码。

  提示:其中①a既是偶数也是质数;②b是最小的合数;③c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找质数》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中,在讲解难点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数,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质数和合数。

  而在突破难点上,我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条件:除了1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就是合数,如果没有就是质数。在学生认识这一点后,我便出示练*一,在练*一中的大部分数都是2、3、5的倍数,同时在学生汇报答案时,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即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去找。在完成这个练*后,学生就掌握了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因数花费了太多时间,这直接导致后面的课有点紧,针对该问题,我觉得可以把这一活动放在课前预*,让学生在预*时先完成,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找质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

  1、请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分别说出8、11的全部因数。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照教材第10页的要求完成表格。

  2、汇报。

  3、思考:

  观察所填表格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有的能拼一种,有的能拼两种,还有能拼三种的;能拼一种的对应的因数是1和它本身,能拼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对应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

  4、根据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根据2~12各数的因数特点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将2、3、5、7、11这些数分为一类,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将4、6、8、9、10、12这些数分为一类,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数字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2、13、51、37、52、93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判断方法。

  51、93是3的倍数,所以它们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3,所以是合数;

  52是偶数,它的因数还有2,也是合数;

  2、13、37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找不到第三的因数,所以是质数。

  3、归纳总结方法。

  只要找到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它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四、探索活动。

  教材第11页第1题。

  请学生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

  教师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发明的,称为“筛法”。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

  教材第11页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

  第(1)、(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么?

  引导观察:第2、4、6列除2外,其它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2,所以不是质数;第3列除了3外其它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因数还有3,也不是质数。

  第(3)题,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那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那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所以余数只能是1或5。

  五、小结。

《找质数》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X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效率。)

  3、小组合作学*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X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动机、学*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找质数》教学设计3

  一、教材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章“找质数”。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到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两种或以上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初步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比较抽象,找质数不象找奇数、偶数和找因数那样规律性强,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找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问题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吗?其实在老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作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吗?点击课件出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大于2的偶数。

  师:能举个例子吗?(如4、6、8…)没读懂什么?

  生:什么是质数?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什么是质数。

  教学反思: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学*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本节课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为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急于学*什么是质数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在第10页,在理解了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下表。并仔细观察、思考,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

  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拼一拼,自主、独立完成填表的实践,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新知。

  2、合作交流:

  师:同桌互相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分为两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

  教学反思:小范围的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展示自已成果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并能在认识与思维的碰撞中及时、主动地发现和修正自已的不足之处。

  3、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表格填写完成了吗?哪一位同学把表格填写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

  生1、……

  师:这位同学讲的很好。(出示表格)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找春天》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学*重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学*难点。

  2、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学生明确学*内容后结合自己的学*经验谈谈读课文之前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自学,教师只是进行适当引导,从而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领学生进行多形式读课文,如自由读,选择难读的句子读,选喜欢的句子读,小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将课文串成一首诗来读、背等。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情与趣。

  4、创设情境,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欣赏一系列春天的美景进而用各种方式来赞美春天。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画画、写话、表演等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学*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激趣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

  ⑵ 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

  ⑶ 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⑷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 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如:

  ①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④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⑤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放声朗读课文。

  3、三读课文,感悟积累:

  ⑴ 课件出示春景图: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鸟报信的时候可高兴了。

  你们呢?(高兴)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高兴地向大家报个信吧!指导朗读。

  ⑵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们几个孩子可高兴了,急忙──(出示句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此时,课件显示课文情景。

  齐读第二段,指导:还能再急切些吗?

  ⑶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们可急了。可是春天却──

  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① 自由读句子。

  ② 指名读。

  ③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④ 再读句子,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⑷ 齐读1~3段课文。

  ⑸ 留下悬念:

  我们找到春天了吗?下节课,让我们再跟着他们欢快的脚步,走进春天,去领悟春天那充满生机的美。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有关生字,左窄右宽的字有哪几个?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探 躲:

  课件出示“探 躲”两字,请学生说说这两字该注意的地方,课件上突出该部分,教师再进行示范,学生练*。

  3、师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字

  4、找找说说(课件出示课后*题及配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课文4到8段,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一、复*检查

  师:燕子姐姐从南方回来了,她听说咱们班小朋友特别聪明,一节课就和许多生字词语交上朋友。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出了一些题目来考考大家。如果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她就会送我们大家一份礼物。谁来打开考题?

  课件显示词语:

  害羞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嫩芽 音符 喜鹊 杜鹃

  二、朗读感悟

  (一)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让我们跟随燕子姐姐一起去找春天吧!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4到8段,找找春天都藏在哪里?

  ⑵ 学生交流学*成果,随机出示句子: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这几句话中选一句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合作学*,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⑷ 汇报学*成果:

  学生交流学*成果,教师随机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学生读句子,说说感受到的,想到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抓住问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又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请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再如: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引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生接读: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中的“……”变红色)

  学生说说春天还在哪些地方?

  2、齐读4~8段课文:

  ⑴ 春天这么美,有位诗人把这几句话改成了一首诗(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看到她,我们听到她,

  我们闻到她,我们触到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

  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师:春天这么美,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你们真棒!

  燕子姐姐也被你们的智慧征服了,她想带咱们去春游呢!

  (课件显示小燕子一路飞过春天各个地方,与此同时,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激荡。)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你眼中的春天美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生1:画春天。

  生2:说写几句话来赞美春天。

  3、自主组合,赞美春天:

  画画组:展示画。

  写话组:把写的话串成一首诗。

  4、展示成果。

  四、作业自助餐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文中词句。

  2、到郊外去找春天。

  3、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眼里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这样?

  2、出示春天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3、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校园里,让我们跟随课本里的几个孩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看,课本里的小朋友们再也坐不住了,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教师:同学们你能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三个动词吗?

  2、圈出“脱”“冲”“奔”这三个字,并理解意思,体会心情。(激动、开心、急切)

  3、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轻快,语速加快,重读关键字。

  3、教师:我们兴奋的奔向田野寻找春天,而春天却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课文把春天比喻成什么?

  4、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认识“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体会“害羞”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三、品析课文

  教师: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里?我们快来把他找出来吧。

  1、出示段落。“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2、读春天。

  教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学生:朗读。

  教师: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

  3、找春天,说春天。

  教师:是的,春姑娘就藏在小草里,野花里,嫩芽里,叮叮咚咚的小溪里。我们终于找到了她,我们也找到了春天。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句子吗?

  学生:比喻句

  教师:这几句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了?

  学生: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

  教师:为什么说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

  教师出示:四句描写春天的图片。

  教师:解释这样比喻的理由。

  教师:我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集体读,分组读,单人读)

  出示句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上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4、我们能模仿上面的句子也说一些比喻句吗?

  5、教师:我们还从哪些句子看出了春天?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1、春天是有颜色的,五颜六色,春天是有味道的,香香甜甜的,春天是有声音的,叽叽喳喳,叮叮咚咚,春天是有生命的,生机勃勃,春天在大自然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2、春天还藏在书里,在画里,在我们操场上,在我们花园里。

  3、画春天。孩子们我们找到了春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让我们可以用笔把春天画出来吧!

  五、课后练*。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 春天的眉毛

  野花 像 春天的眼睛 美

  树木的嫩芽 春天发音符

  小溪 春天的琴声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3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识字课件:

  ①三维动画《找生字》:以课文插图为背景设计春天万物复苏的动画片,把生字藏于花草树木之中,以教材中卡通人物形象为教材代言人,让两个小人互相帮助把生字一个个找出来,读正确的,相应的生字就跳出来,变大,再跳入下方的格子里;读错的(遮、触)总也进不了格子里,这时小人头上出现一个大问号,再出现这两个字的注音版,声母以闪烁强调,小人再读,读正确后,生字跳入格子里。最后生字都入格。

  ②PPT课文全文,要认的生字用红色突出。

  ③PPT扩展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积累和运用描写春天的句子。

  4、有兴趣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初春的勃勃生机。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

  识字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学过描写春天的课文,我们一起唱过《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发现吧。同学们,请大家打开书,借助课文下面带拼音的生字,来试着读读课文,读完后先说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再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2、请大家说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出示“我会认”图标)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出示动画《找生字》),同学们画出的生字都藏在这些花草树木之中,课本上的学*伙伴把这些生字找到了,我们会认吗?

  4、同学们,请大家摆好自己的生字卡片,老师读一个生字,你就把这个生字卡片举起来。1、试读课文,读错的字师生共同纠正,并可交流怎么记。

  2、学生举手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动画里的小伙伴找一个,学生认读一个,读错“遮、触”,学生、教师、动画合力纠正,强调翘舌。

  4、听教师读,举起相应的卡片

  朗读感悟

  背诵1、同学们的卡片举得又快又正确,说明大家认识这些字了。我们再来读课文,读完后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和想问的问题。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同学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4、还有谁也想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比一比,好吗?

  5、这一课写得真美,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自由地细细地品读,再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吧。

  6、要是能把这么美的课文背下来,那该多好啊!(出示图标“读读背背”)

  7、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了,要是春游回来,很多同学还会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呢!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交流:⑴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几个孩子去找春天。⑵我想问这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是怎样找到的?⑶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春天刚到的时候…

  2、一生读。

  3、⑴听出了欣喜的感觉;⑵听出了他对春天的喜爱…

  4、学生纷纷站起读。

  5、学生个别读:⑴“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相机引导理解“探”和初春的`特点。⑵“早开的野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⑶“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想背诵,用自己的方法练*背诵。或看图背诵,或同桌互背……

  7、春天这么美好,老师,带我们出去春游,好吗?

  指导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同学们,请准备好纸和笔,我们一起来写字。

  2、谁能先说说写这一课的九个字要注意什么。(范写“溪”)重点强调右下是“大”。(范写“解”)重点强调右边的组合。

  3、我们每个字写两遍。1、准备好纸和笔。

  2、⑴学生:“探”“摇”都是提手旁的字,而且这两个字的右边都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上边短,下边长。“摇”字右边第一撇是横撇。⑵“冻”“溪”要注意区别两点水与三点水旁。③我发现“解”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3、每个字写两遍。

  发现

  扩展

  1、同学们,除了春天里的发现,在学*这一课时还有什么发现吗?

  2、给学生准备一些写春天的小诗文,嵌入本课生字,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交流展示。

  1、⑴发现“找找说说”里的字可以与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比如:“嫩”“草”可以组成“嫩草”,“嫩”“芽”可以组成“嫩芽”,“野”“草”可以组成“野草”,“野”“花”可以组成“野花”……⑵发现这一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野”和“解”,其他都是左小右大。

  2、“喜鹊叫了,桃花开了,柳树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风躲了,小草探出头来了。”小喜鹊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里叫着,遮遮掩掩的,让我看不清他的样子。我很喜欢喜鹊,我到林子里找它们,我想告诉它们,我是它们的好朋友,我想触摸它们的羽毛,但我不会伤害它们。

  我终于在林子里找到小喜鹊了,它们停在高高的树枝上,就像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找因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找因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

  3、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1、呈现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2)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引导学生讨论其它的方法。

  二、练一练。

  1、第1、2题,通过这两题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4题,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里第一行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二行的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对于这样有特征的数字,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5、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现自己写一写,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三、数学探索。

  1、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

  (1)先让学生填表,找出这些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

  (2)再根据表格完成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总结:

  谁能说一说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

  18=()×()=()×()=()×()

  12的因数:18的因数:

《找因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如何归纳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1、2、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找因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上)第8至9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迁移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准确、有条理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实践操作,提出问题

  1.拼长方形

  师:请你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卡片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2.画长方形

  师: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拼好的长方形画在书中相应的位置上。

  让学生把刚才拼的方法在教材第8页的方格上画出来,边画边思考:每种拼法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用乘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长方形:

  拼法一: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1×12=12

  拼法二: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2×6=12

  拼法三: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3×4=12

  二、交流探究,体会方法

  1.小组合作学*。

  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把自己拼、画的想法与同伴交流,组长做好记录。

  ⑵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即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2.全班交流汇报。

  各组由1人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生一: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找出面积是12*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就可以拼出这个长方形了,如2×6=12。

  生二:我们组的想法是只要找出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12,那么这两个数就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三:我们组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背乘法口诀就行了,如二六十二,三四十二,还有一乘十二也得十二。

  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12的因数有1,12,2,6,3,4。

  3.引导思考

  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有所发现。

  生一:我发现只要找出所有积是12的乘法算式,这些算式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生二:我发现要找全12的因数,可以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

  结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对的找。

  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索,明确要“有序思考”的方法,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三、尝试练*,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第8页的试一试,注意学生是否能有序思考。

  2、游戏:看谁找得快。

  3、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4、把48个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的同样多,需要几个盒子?有几种装法?如果有47个球呢?

  四、 课堂总结反思

  通过一节课的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你此时此刻有何想法?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活动易于操作,学生又感兴趣,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从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也为找一个数的因数奠定了基础。

  从拼长方形到画长方形,让学生把自己拼的想法用乘法算式概述出来,对学生来说是对找因数的进一步认识。

  刚才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拼、画长方形,并写出乘法算式,从中发现规律,体会了方法。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找因数的方法的领会肯定不一致,通过小组交流探究,适时引导,让每个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题目可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写出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学生的学*过程不仅仅包括思考、交流,还需要学*如何对自己的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教材提供的素材基础上形成的,让学生在拼图形中思考,在交流探究中有所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人的作用。这节课学生不仅仅在操作中有所发现,而且在交流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拼长方形入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给学生以启示,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学*新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探索交流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汇报,更关注了学生探究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能“拼”,还学会“画”,在操作过程中体会了找因数的方法——积所对应的两个因数,并且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新课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动脑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找春天》微型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找春天》微型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难点

  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播放春天部分景色)

  2、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春姑娘给我们带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

  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好,请看看屏幕,看你和生字交上朋友没有?(出示生字)

  4、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5、教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6、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几位小老师再教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你在什么地方呢?

  你们听──(师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

  请大家再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过渡句: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点2~3人读)

  4、不错,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一起来试试。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小组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8、那么多的同学想表演,让我们一起来表演。

  二、强化感受,升华情感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无处不在呀!

  2、歌曲《春天在哪里》,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春天向你的小伙伴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4、适当地与课文联系。

  5、孩子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小结

  1、播放轻音乐,教师领着学生试背课文。

  2、孩子们,你们是多么的喜爱春天呀,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春天好吗?

  五、板书设计

  找春天

  (学生作品展示)

  画写话画写话

  六、练*设计

  1、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

  2、随堂练*设计:

  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课后小记

  小学二年级仍是好动的群体,他们喜欢新鲜的,新奇的事物,他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节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春天的动态美,另外《找春天》是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应该多引导学生积累,欣赏。

《找春天》微型课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说

  《找春天》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就是以春天为主题的。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文章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本课设计主旨体现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浓浓的春韵里,在对文本诗性语言的理解、感悟中,挖掘语文的韵味、情味、趣味,使课堂回归学科本性,让孩子们不但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还积累下生动的画面,积累下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感悟、积累语言,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喜春、爱春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喜春、爱春的情怀,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惯。

  一、情境揭题——喜迎春天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播放多媒体春景录像:伴随美妙的音乐,附上鸟叫声,流水声,小孩的欢呼声以激**感、渲染氛围)

  2、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也用自己的话来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自由畅谈(引导学生可以用上学过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说)让我们赶快去找找春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牵手春天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纸第一部分,全班交流反馈。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作业练*第一关:

  ①我会把课文里的生字读一读,并把它在课文中的词语朋友多读几遍。

  ②朗读课文:

  我把课文读了()遍,已经能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了。读完课文,我知道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③我会给下面的生字朋友注上音节。

  鹊触符嫩探躲掩遮羞。

  ④我记住了(字),我是记住它(们)的。

  ⑤我会正确地认读下面的词语。

  害羞遮掩躲躲藏藏探头嫩芽音符触到喜鹊。

  三、精读课文——感悟春天

  1、从“害羞”这个词入手,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演动作和表情,说说对“害羞”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

  2、你们发现春天这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儿了吗?现在让我们去美美地读读课文,找一找春天藏在哪儿了,是什么样的?

  反复诵读:“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3、读着读着,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春姑娘是什么样?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抓住探、一朵两朵、点点、叮叮咚咚等词语)指导感情朗读。

  4、(多媒体课件及配乐)教师引读: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你们瞧——(生诵读四句)

  5、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板画)引导学生也可以把句子的形式改一改。如:小燕子穿着晚礼服在天空中飞舞,那是春天的使者……

  四、迁移拓展——想象春天

  1、多么诗意的想象,多么美丽的句子啊!其实我们还可以大胆想象,使我们的比喻更有创意,下面就让我们都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吧!

  2、展示诵读自编小诗。

  作业练*第二关:

  学了课文,我也会说,()是春天的(),()是春天的(),()那是春天的()。

  五、实践积累——丰富春天

  1、出示本课要写的部分生字:脱、冻、溪。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一遍,随后集体评议,师重点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纸第三部分。

  作业练*第三关:

  ①正确规范地书写:脱冻溪

  ②课后我们去读读朱自清爷爷的《春》中的几段美文吧!我还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呢。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找春天》微型课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清和充满生机的美。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板书课题:找春天)

  春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但教师引入时只说一点点春花、春草的景色,让学生意犹未尽时萌生“找”的愿望,此时教师及时揭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4、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5、出示字学生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进行识字,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⑴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⑵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仿照句式,练*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读、合作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表演读的方式来读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知春天的动态美。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

  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真是无处不在!

  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认识了春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声情并茂的小结,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春天来了,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四、创新作业

  课后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受体验

  1、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写词语。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找质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找质数》教学反思1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1.创设宽松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反思《《找质数》教学反思》。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惯的培养。

  3.新颖的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练*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材分析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每个班大约有六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学校附*小区居民的孩子,一小部分是借读生。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此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四、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先说一说游戏的要求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可能如下:

  1 × 9

  9

  3 × 3

  1 × 24

  2 × 12

  3 × 8 24

  4 × 6

  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教师板书: 1 × 1111)

  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与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板书:29、7、13、17的因数。

  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因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

  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2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媒体出示一组数据)

  师: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 游戏活动

  1、 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 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反思3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在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对新思想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兴趣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结合因数给那些数字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分在一类,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上告诉学生这一类数就叫质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什么叫做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哪些知识。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做数学,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找质数》教学反思4

  在《找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课堂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找质数》教学反思5

  《找质数》教学反思《找质数》是在学生学*了倍数和因数,会找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力求化抽象为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结合图形参与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在这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点:

  一、数形结合,让概念直观化学生已经有了找质数的学*经验,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计教学,让学生利用手中已有的小正方形拼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比一比谁的设计方案最多。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有的数因数个数比较多,有的数因数个数却比较少,把学生的关注点第一次集中在因数个数上,数形结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研究对象。接下来,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学生们把问题焦点再次集中在因数个数上,看着统计的表格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小组设计方案较多,有的小组设计方案较少,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方案的设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可能是数的大小,有的认为可能是数的奇偶性,也有的认为可能是因数的个数,在经历了深刻的生生互辩之后,统一认识原来是因数的个数影响了方案的设计,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因数个数上,这时,再次问学生如果让你来选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一定不选哪些数,结合课件再次深入研究这些数,这些数的设计方案只有一种,因数的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是质数,揭示质数的概念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数形结合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质数的本质特点,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二、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如何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本节课上,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先通过组内合作拼摆长方形,发现不同的数因数个数也不同。在经历了生生互辩,师生互辩之后,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成共识,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是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概念的全过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最终获得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找春天》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学*重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学*难点。

  2、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学生明确学*内容后结合自己的学*经验谈谈读课文之前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自学,教师只是进行适当引导,从而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领学生进行多形式读课文,如自由读,选择难读的句子读,选喜欢的句子读,小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将课文串成一首诗来读、背等。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情与趣。

  4、创设情境,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欣赏一系列春天的美景进而用各种方式来赞美春天。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画画、写话、表演等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学*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激趣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

  ⑵ 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

  ⑶ 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⑷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 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如:

  ①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④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⑤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放声朗读课文。

  3、三读课文,感悟积累:

  ⑴ 课件出示春景图: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鸟报信的时候可高兴了。

  你们呢?(高兴)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高兴地向大家报个信吧!指导朗读。

  ⑵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们几个孩子可高兴了,急忙──(出示句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此时,课件显示课文情景。

  齐读第二段,指导:还能再急切些吗?

  ⑶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们可急了。可是春天却──

  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① 自由读句子。

  ② 指名读。

  ③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④ 再读句子,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⑷ 齐读1~3段课文。

  ⑸ 留下悬念:

  我们找到春天了吗?下节课,让我们再跟着他们欢快的脚步,走进春天,去领悟春天那充满生机的美。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有关生字,左窄右宽的字有哪几个?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探 躲:

  课件出示“探 躲”两字,请学生说说这两字该注意的地方,课件上突出该部分,教师再进行示范,学生练*。

  3、师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字

  4、找找说说(课件出示课后*题及配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课文4到8段,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一、复*检查

  师:燕子姐姐从南方回来了,她听说咱们班小朋友特别聪明,一节课就和许多生字词语交上朋友。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出了一些题目来考考大家。如果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她就会送我们大家一份礼物。谁来打开考题?

  课件显示词语:

  害羞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嫩芽 音符 喜鹊 杜鹃

  二、朗读感悟

  (一)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让我们跟随燕子姐姐一起去找春天吧!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4到8段,找找春天都藏在哪里?

  ⑵ 学生交流学*成果,随机出示句子: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这几句话中选一句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合作学*,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⑷ 汇报学*成果:

  学生交流学*成果,教师随机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学生读句子,说说感受到的,想到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抓住问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又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请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再如: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引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生接读: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中的“……”变红色)

  学生说说春天还在哪些地方?

  2、齐读4~8段课文:

  ⑴ 春天这么美,有位诗人把这几句话改成了一首诗(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看到她,我们听到她,

  我们闻到她,我们触到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

  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师:春天这么美,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你们真棒!

  燕子姐姐也被你们的智慧征服了,她想带咱们去春游呢!

  (课件显示小燕子一路飞过春天各个地方,与此同时,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激荡。)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你眼中的春天美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生1:画春天。

  生2:说写几句话来赞美春天。

  3、自主组合,赞美春天:

  画画组:展示画。

  写话组:把写的话串成一首诗。

  4、展示成果。

  四、作业自助餐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文中词句。

  2、到郊外去找春天。

  3、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只是技能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书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用形容词修饰名词。

  (4)了解春天的美。

  2、情感目标:

  (1)认识春天的美、观察春天、热爱自然。

  (2)具有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认读、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等和谐的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提供自由学*的情境。)

  2、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

  1、师: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初读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图认字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躲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写字(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3、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4、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课堂练*

  看拼音写词语:

  xiǎoxījiědòngtiányěmiánhua

  ()()()()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词

  1、出示课堂练*答案,学生自己改正、记忆。

  2、一字开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鲜艳。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4、读读第8自然段,特别是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6、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1、老师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

  2、指名说说:刚才听的时候,你想象到了什么?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

  2、解识字方法:

  (1)偏旁识字法:说-脱深-探

  (2)相加法:躲=身+朵解=角+刀+牛

  3、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4、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五、美文欣赏:

  1、教师朗读朱自清的《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交流:你从文中听到了什么?

  六、拓展:“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板书:

  1找春天

  小草

  野花春天

  找嫩芽(美)

  小溪

找春天微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难点

  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播放春天部分景色)

  2、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春姑娘给我们带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

  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好,请看看屏幕,看你和生字交上朋友没有?(出示生字)

  4、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5、教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6、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几位小老师再教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你在什么地方呢?

  你们听──(师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

  请大家再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过渡句: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点2~3人读)

  4、不错,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一起来试试。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小组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8、那么多的同学想表演,让我们一起来表演。

  二、强化感受,升华情感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无处不在呀!

  2、歌曲《春天在哪里》,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春天向你的小伙伴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4、适当地与课文联系。

  5、孩子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小结

  1、播放轻音乐,教师领着学生试背课文。

  2、孩子们,你们是多么的喜爱春天呀,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春天好吗?

  五、板书设计

  找春天

  (学生作品展示)

  画 写话 画 写话

  六、练*设计

  1、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

  2、随堂练*设计:

  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课后小记

  小学二年级仍是好动的群体,他们喜欢新鲜的,新奇的事物,他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节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春天的动态美,另外《找春天》是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应该多引导学生积累,欣赏。


《找质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找质数》教学反思菁选

《找质数》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质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质数》教学反思1

  在《找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课堂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找质数》教学反思2

  《找质数》教学反思《找质数》是在学生学*了倍数和因数,会找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力求化抽象为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结合图形参与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在这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点:

  一、数形结合,让概念直观化学生已经有了找质数的学*经验,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计教学,让学生利用手中已有的小正方形拼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比一比谁的设计方案最多。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有的数因数个数比较多,有的数因数个数却比较少,把学生的关注点第一次集中在因数个数上,数形结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研究对象。接下来,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学生们把问题焦点再次集中在因数个数上,看着统计的表格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小组设计方案较多,有的小组设计方案较少,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方案的设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可能是数的大小,有的认为可能是数的奇偶性,也有的认为可能是因数的个数,在经历了深刻的生生互辩之后,统一认识原来是因数的个数影响了方案的设计,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因数个数上,这时,再次问学生如果让你来选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一定不选哪些数,结合课件再次深入研究这些数,这些数的设计方案只有一种,因数的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是质数,揭示质数的概念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数形结合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质数的本质特点,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二、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如何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本节课上,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先通过组内合作拼摆长方形,发现不同的数因数个数也不同。在经历了生生互辩,师生互辩之后,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成共识,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是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概念的全过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最终获得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找质数》教学反思3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1.创设宽松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反思《《找质数》教学反思》。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惯的培养。

  3.新颖的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练*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反思4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接着我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当学生总结出方法后,我让他们判断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独立尝试后发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探究。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喜悦。

《找质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概念教学——认识质数和合数,是对自然数的进一步细化的认识,质数和合数反映的是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的特征,本质还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然后归纳总结出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儿童形成数学概念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要进行多种复杂的心里活动,通过“内化”达到“守恒”的过程。即: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向内部的智力转化的过程。“守恒”就是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根据概念的内涵去辨认、去确定适合概念的外延。

  基于儿童形成概念的`基本过程,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首先,学生用不同数量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活动中,利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生感知学*的具体对象。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思考,找到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我在这里抛出问题“不同的正方形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概念的引入阶段,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特征:有的数只有2个因数,有的数有2个以上的因数,使“质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观点,尝试把概念的本质属性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通过不同类型的练*,达到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纵观本节课,学生经历了一个“感知——表象——概念”的学*过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最终获得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找质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找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内容,进一步学*如何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同样的我利用用相同小正方形拼成长方体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找出2-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的方法,分别找出2-12的因数各是多少,并汇成表格,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更加清楚,明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总结,谈论,将以上数字分为两大内容,一种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和至少3个因数以上的数。由教师引导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及其他的因数叫做合数。然后出乎意料的是,在我没进入下一个探究过程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怎么没把1算进去,这让我满是欢喜,然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对1是不是质数进行了投票,并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进一步得出1的因数只有1,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概念。然后结合找因数的方法中,总结出100以内所有质数的'方法,得出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并要求大家熟记。

  但是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比较抽象,找质数不象找奇数、偶数和找因数那样好判断,因此学生学*起来会很困难,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注意学生找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并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中不单单是将学*的目标活生生施加在学生身上,更应该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理解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让学生与知识冲突,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找质数》教学反思7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在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对新思想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兴趣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结合因数给那些数字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分在一类,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上告诉学生这一类数就叫质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什么叫做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哪些知识。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做数学,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找质数》教学反思8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中,在讲解难点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数,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质数和合数。

  而在突破难点上,我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条件:除了1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就是合数,如果没有就是质数。在学生认识这一点后,我便出示练*一,在练*一中的大部分数都是2、3、5的倍数,同时在学生汇报答案时,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即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去找。在完成这个练*后,学生就掌握了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因数花费了太多时间,这直接导致后面的课有点紧,针对该问题,我觉得可以把这一活动放在课前预*,让学生在预*时先完成,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找质数》教学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材分析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每个班大约有六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学校附*小区居民的孩子,一小部分是借读生。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此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四、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先说一说游戏的要求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可能如下:

  1 × 9

  9

  3 × 3

  1 × 24

  2 × 12

  3 × 8 24

  4 × 6

  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教师板书: 1 × 1111)

  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与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板书:29、7、13、17的因数。

  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因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

  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2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媒体出示一组数据)

  师: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 游戏活动

  1、 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 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