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1 00:00:00

《折扣》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扣》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折扣》教学反思1

  《折扣》是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中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内容。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学*,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拓展新知。引导学去了解、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上了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文昌恒兴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五一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创设了具体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折扣”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从头到尾一个教学情境贯穿其中,主人公是小雨和爸爸。先是小雨和爸爸来到了恒兴超市看到超市门口挂着的关于五一节大酬宾活动,商品打折的好消息很兴奋,各自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子问题就出现了:要买这件商品打折后应付多少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所以我很顺利地引出例4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接着小雨和爸爸又去文具店,这里同样也在折扣销售。也就是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7页的做一做的练*。最后因为小雨他们家刚搬了新家,他们又去商店看中了这样一套家具。也就是完成课外延伸,拓展新知中的练*:

  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双人床椅子

  120元400元80元

  请同学们帮帮算一算打完折扣后分别应付多少钱?与原价相比,分别便宜了多少钱?

  正因为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教学,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得很轻松,很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的的生命,数学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学*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索新知和巩固新知等环节,都是创设了小雨和爸爸去超市、文具店和商店购物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打完折扣后要付款了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我引导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拓展新知的环节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折扣》教学反思2

  一、成功之处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三、改进措施

  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20xx年折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还应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3

  折扣是指();成数是指()。

  税率是指();利息=()。

  折扣是指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成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利息=本金x年利率x存入年限

  折扣和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件上衣原售价100元。

  库存太多,流动资金无法周转,决定:

  七折出售

  这就是说:

  100乘以0.7,70块钱就卖出去

  0.7就是《七折》,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

  店家扣掉了《三成》。

  看明白了吧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和成数,折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一)含义方面:

  1、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如某学校去年1000名学生中有150名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是,百分比就是,记作15%。

  2、折扣是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3、成数指不带零头的整数,如五十、二百、三千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二)生活应用方面:

  1、百分数用于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盈利率问题。

  2、折扣一般用于商品打折,可以是整数的八折,也可以是7.8折等。

  3、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表示,也适用于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不仅仅是用于商品打折。

  联系:

  1、折扣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商场打八折为折扣,可换算成百分数即百分之八十。

  2、成数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我国进口车总量增加三成为成数,可换算百分数为百分之三十。

  3、折扣成数:打八折折扣即是八成成数

  扩展资料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相当于百分数。

  例:一成就是10%,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折扣,指买卖货物时按原价的若干成计价,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如:以汇票的折扣动用银行的基金。

  计算方法:单位货物折扣额=原价(或含折扣价)×折扣率。

  卖方实际净收入=原价-单位货物折扣额。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别名:百分率、百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数

  百度百科-折扣

  百度百科-百分比

  税率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来解决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折扣、纳税等等,研究性学*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研究性学*”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更具开放性,在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新知。

  学*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动机分析:

  学*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白花是红花的2倍;白花比红花多100%;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第二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第二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第二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

  从问题决的角度看,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

  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

  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知识块,如倍数知识块、比的知识块和分数知识块等,有助于学生接*或找到解题的路径。

  其实,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师:如果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

  你能根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如果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

  学生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的熟练性直接影响着较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掌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第二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第一次吃的是第二次的50%”可以说成“第二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容易地从图上看出第二次吃了一桶油的40%。

  师:现在将条件中的“是第二次吃的50%”换成“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你还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这个条件等价变换为“第一次吃的加上2千克是第二次吃的一半”,即“第二次吃的=(一桶油×20%2千克)×2”。

  “画一张图”,这是许多解题高手常用的解题策略。

  图形较之于文字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显现于解题者的眼前,从而使解题者易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2~7岁)。

  其特点是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运演,即是在心理上进行内部的组合、对应、分类等思维活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脱离不了对图形表象的依赖。

  因此,画图对小学的解题来说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数学学*来看,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学会解题才是最重要的。

  秉持这种“学解”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显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画图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解题意阶段,其实质是对问题进行形象表征,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等价变换—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价变换为一种直观的状态。

  在计算成数,税率,和利率等数学题时要注意什么

  任务客网站可以赚钱,

  折扣率是什么,怎么算

  折扣率就是(原价-现价)÷原价x100%,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折扣一般多用于价格,以原价格为基础,扣除按照折扣率计算的折扣额后,得到新的价格。

  一般会以此价格作为成交价格。

  一家商场的服装专柜正在搞“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现在等于搞五折优惠活动,特别划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有的服装都是以“8”“9”结尾,很难正好凑够200元或者200元的整数倍。

  为了算清优惠幅度,套用这个计算公式,其中,在“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前提下,X代表消费金额,而公式中的n和a需要根据活动数额带入计算。

  如果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买一件399元的衣服,套用该公式可算出消费者享受到7.5折。

  扩展资料:

  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在原购买价格上给予购货商的折让,在计算价格时。

  折让后的价格=原价格*(1-折扣率)这里注意的是在计算并确认折让后价格才按新的价格计算增值税额。

  并且在销售方记账的时候,其入账的金额是为折让后的金额。

  折扣率为1-1.5表示,折扣为1%-1.5%

  而现金折扣是销售企业为是鼓励购货商早日付款而给予的折让。

  一般来说,购货商为了少付货款,一般都会提前支付货款。

  如果现金折扣表示为:2/10 1/20 n/30

  刚表示为如果在10天内付款,则可以有2%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20天之内付款,则有1%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30天之内付款,则没有现金折扣

《折扣》教学反思4

  《折扣》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折扣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部分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将数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从中学会数学。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理解折扣的意义,通过联系实践活动,设置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需求的情境,形成自主式的学*方式,在融洽的合作学*中找到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树立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曾经学过的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完善,致使在列式子的`时候比较吃力,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还是不够完善,学生潜能有待开发。

  再教设计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有意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注意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未来的学*打好基础。

《折扣》教学反思5

  “折扣”是“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污沟通折率与原价(单仿“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折扣》教学反思6

  教学内容:六年级(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97页例4及做一做和练*二十三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打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打折的含义,能灵活解决有关打折问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折扣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超市和商场都会搞些促销活动,课前,老师已经请你们进行了调查,谁愿意把你周末调查的促销信息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小调查。

  师:看来,商家的促销形式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那么商家如此费尽心思,想出这么多的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目的是什么呢?对,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营业额,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

  二、尝试交流,探索新知:

  师:其实这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降价销售叫做打折扣,俗称打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打折(折扣)

  2 、认识“打折”

  师:一件衣服打九折,你怎样理解“九折”?

  (1)、学生回答

  (2)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板书: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师:面对商家的种种打折,总是容易让人心动,无法抵挡折扣的.诱惑,我们来看看小雨和他爸爸都买了什么?(出示课件)

  三、自学与研讨

  (一)、教学例4:(1) 小雨爸爸想买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名读题

  师:你能独立解答吗?试一试,如果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你周围的同学。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

  师:你能把你的答案到大屏幕前展示一下吗?

  3、学生汇报交流,说明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就变成了我们前面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你做对了吗?你会求折扣后的现价了吗?做个练*考考你。

  4、出示课件,做一做练*一题

  指名口答列式,第一个说说列式理由,其他两个只列式。

  师:通过做练*,你能总结出求现价的公式吗?

  指名说,板书:现价=原价×折扣

  师:咱们再来看看小雨和爸爸还买了什么?

  (二)、出示例4 (2)爸爸为小雨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打九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5、继续独立计算

  6、指名说两种不同算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7、指名说。

  师:我们理解了折扣的含义以后,就能应用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答了,大家都会了吗?我们一起用这节课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独具慧眼(课件出示):

  (1)有两家店卖“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生1: 我选A店,因为A店打八折比B店打的折扣便宜。

  生2:也许A店的价格高,所以我会先去调查一下,比较一下两个商店卖的书包的价格,然后再做出选择。

  (2)课件出示:如果两家店该商品的原价A:100元;B:80元,再次选择,怎么选?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生1:我选择B店。B店虽然只打九折,但是只需要72元,A店打八折后是80元。

  师:你们同意吗?是啊,只有我们在购物时做个有心人,做到货比三家,才能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继续看大屏幕。

  2、出谋划策(课件出示):

  蒙牛纯牛奶原价每盒2元,老师想买5袋,现有三家超市搞促销,

  佳源超市优惠:买四送一

  广源超市购物:八五折销售

  家惠超市:所有商品一律降价10%

  去哪家超市买最合适?

  师:请你先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1)、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购买方案。

  (2)、反馈交流,说明选择的理由。

  师:看样子买东西也是有很大学问的,只要我们精打细算,就能找到最佳的购物策略,你们说对吗?

  五、课堂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

  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更深地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好本领,即便将来不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也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六、作业:广告策划我能行

  某电器商店老板准备将原价3000元一台的空调以每台2700元的价格出售,请你结合折扣的知识, 为该老板设计一则简短且又有吸引力的促销广告,看谁的设计最让人既心动又想行动!

  《折扣》教学反思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打折,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扣,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扣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 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买四送一,乙商店打八八折’,丙商店每袋降价10℅出售.老师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 因为90%>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第一家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7

  本节课内容是将*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这课设计为一节活动课,在上的时候,对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处理是挺粗糙的:学生先思考判断后折叠验证,再闭眼回想折叠过程。“回想”这个步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究竟学生有没有回想思考我还真顾不着。如果没有实物操作,如何引导学生看*面图想象折叠过程?有没有一个简单、好的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因此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有益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突破这一重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想象、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现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新课教学时,由于图形比较复杂,我指导学生先注意观察*面展开图的各边的长度和位置,再提出问题:“如果沿着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象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空间想象,学生通过猜想得出所折的封闭图形应该是象一所房子,这样学生已在脑中初步建立了立体图形的表象。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想象,给这个房子设计一扇门和一扇天窗,并动手在*面图上画一画,让学生完全凭借空间想象能力来设计,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挑战性,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所以我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设想,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探索,在想象中画画。在巡视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设计都挺合理的.,这是我感到比较欣慰的地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画好门窗之后,为了验证自己设计的门窗是否合理,我让学生把附页中的*面图剪下来,并亲手折一折、叠一叠,学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兴致勃勃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样不仅亲身体验把*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在巩固练*的环节里,我还安排了两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促使学生把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我总喜欢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把你想法说来听听。”“说一说展开图中的各部分是如何跟房子的各部分对应的。”并鼓励学生尽量把话说完整,增强学生对*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能力,也发展了空间感。

《折扣》教学反思8

  1、《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注重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手段的术语“大甩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数学生活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练*中用数学。

  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形式多样。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1)、本节课我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但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若老师的感情再投入一些,语言感染力再强一些,定能更好的调控课堂,学生的激情定会发挥出来,课堂的学*气氛就会活起来的。

  (2)、在实践应用,解决问题中,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抓住教学重点进行,但有些活动细节还值得优化,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让学生尽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还不够及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调控上处理得当,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折扣》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我理解的空间观念主要应该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画出立体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再通过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3)教师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学生。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从中也能深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到圆满结论,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自主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要比解答若干*题、教师的讲解的功效强若干倍。

  (4)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加大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折扣》教学反思10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教学反思11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农村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农村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但是,课后自我反思,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了点牵强呢?

《折扣》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我在教学中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找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学*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体现数学学*的价值。

  成功之处: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淡之中见真实。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八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

  3、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要使学生明确:原价x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4、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将学生的学*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练*突出时效性。

  不足之处:

  1、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练*。

《折扣》教学反思13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14

  《折扣》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15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

《折扣》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扣》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折扣》教学反思1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2

  “折扣”是“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污沟通折率与原价(单仿“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折扣》教学反思3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二)制造矛盾,灵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第二次矛盾冲突是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买一些大件商品时可以省去零头,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为下一节计算利息时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做了铺垫。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

  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折扣》教学反思4

  一、立足学生,将情境贯穿于教学始终。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电器九折销售的具体情境,先让学生初步体会九折的具体含义: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再通过一组折扣题巩固什么是折扣,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

  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都有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很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来帮助学生学*。在教学折扣问题时,我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初步引导学生去了解——探究——掌握折扣问题。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由于这节课的容量过大,对学困生照顾还不够,当他们回答问题不完美时,我没有过多去引导,而是让其它学生去补充。其二,老师讲得过多,给学生的空间有限。其三,学生回答问题时特别哆嗦,语言不简洁,上次在六(1)班试上时学生回答问题就能一针见血,但我班学生总感觉说不到点子上,在这方面也耽误了不少的时间,这也许与我们*时的教学有关,今后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训练,上课时还要多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让

  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老师再给予评价,也许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5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教学反思6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

  重点: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难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

  1、出示后让学生完成。

  八折=()‰ 九五折=()‰

  对折=()‰ 让学生讲讲“八折、九五折”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折扣”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2: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出示后让学生根据下列填空完成:

  根据 ,把 看作单位“1”的量, 是 的 90‰,要求 ,就是求 ,用 计算,等量关系式

  2、出示:联丰村去年早稻总产量50万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万千克?今年收早稻多少千克?

  (1)出示后让学生画线段图。

  (2)指名讲讲列式依据。

  (3)板演、分析。

  3、通过练*让生总结“折扣”就是我们以前学得哪类应用题。

  三、巩固、提高、升华、创新

  1、对比练*:

  ①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25‰,用去多少千克?

  ②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1/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闯关练*:同学们想去超市逛一逛吗?想去,必须闯过老师的以下几关

  第一关:完成书本第46页1、2、3、5、题,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第二关:完成以下三道题

  ①、一种衣服原价每件180元,商店为了加快资金的流通,决定将该服装打九折出售,过了两天,在降价的基础上再打八折出售,问现在多少元?

  ②、商店优惠供应文具用品,买3枝圆珠笔送一枝,学校买了112枝圆珠笔,只要付多少枝圆珠笔的钱?

  ③、日用品商店出售一种瓷碗,每只售价1.68元,如果一次购买的数量超过100只,可打九五折,食堂买了200只碗,应付多少钱?

  3、好,大家基本闯过了,我们一起去逛自选商场

  完成书本46页第6题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

  反思:

  折扣这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内容,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折扣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

  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 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折扣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 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折扣》教学反思7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

  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还可以掌握。但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折扣》教学反思8

  本节课内容是将*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这课设计为一节活动课,在上的时候,对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处理是挺粗糙的:学生先思考判断后折叠验证,再闭眼回想折叠过程。“回想”这个步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究竟学生有没有回想思考我还真顾不着。如果没有实物操作,如何引导学生看*面图想象折叠过程?有没有一个简单、好的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因此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有益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突破这一重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想象、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现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新课教学时,由于图形比较复杂,我指导学生先注意观察*面展开图的各边的长度和位置,再提出问题:“如果沿着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象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空间想象,学生通过猜想得出所折的封闭图形应该是象一所房子,这样学生已在脑中初步建立了立体图形的表象。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想象,给这个房子设计一扇门和一扇天窗,并动手在*面图上画一画,让学生完全凭借空间想象能力来设计,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挑战性,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所以我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设想,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探索,在想象中画画。在巡视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设计都挺合理的,这是我感到比较欣慰的地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画好门窗之后,为了验证自己设计的门窗是否合理,我让学生把附页中的*面图剪下来,并亲手折一折、叠一叠,学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兴致勃勃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样不仅亲身体验把*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在巩固练*的环节里,我还安排了两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促使学生把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我总喜欢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把你想法说来听听。”“说一说展开图中的各部分是如何跟房子的各部分对应的。”并鼓励学生尽量把话说完整,增强学生对*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能力,也发展了空间感。

《折扣》教学反思9

  《折扣》是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中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内容。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学*,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拓展新知。引导学去了解、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上了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文昌恒兴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五一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创设了具体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折扣”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从头到尾一个教学情境贯穿其中,主人公是小雨和爸爸。先是小雨和爸爸来到了恒兴超市看到超市门口挂着的关于五一节大酬宾活动,商品打折的好消息很兴奋,各自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子问题就出现了:要买这件商品打折后应付多少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所以我很顺利地引出例4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接着小雨和爸爸又去文具店,这里同样也在折扣销售。也就是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7页的做一做的练*。最后因为小雨他们家刚搬了新家,他们又去商店看中了这样一套家具。也就是完成课外延伸,拓展新知中的练*:

  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双人床椅子

  120元400元80元

  请同学们帮帮算一算打完折扣后分别应付多少钱?与原价相比,分别便宜了多少钱?

  正因为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教学,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得很轻松,很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的的生命,数学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学*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索新知和巩固新知等环节,都是创设了小雨和爸爸去超市、文具店和商店购物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打完折扣后要付款了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我引导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拓展新知的环节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折扣》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我理解的空间观念主要应该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画出立体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再通过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3)教师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学生。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从中也能深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到圆满结论,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自主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要比解答若干*题、教师的讲解的功效强若干倍。

  (4)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加大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折扣》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折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成功之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借此很自然导入课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对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课前学生仅限于知道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其它折扣的具体意义还比较模糊,比如部分学生认为10%就是十折。这节课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学*学生都明确了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

  4、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明确了: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不足之处:

  由于借班上课,课前又临时更换了班级,多媒体在上课中不巧正好死机了,以至于影响了展示学生的学*成果留下一点遗憾;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

  再教设计: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12

  《折扣》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三节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学*乐趣

  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前,我让学生调查自身所经历的打折入手,说说你打折前后价格的不同,以及对打折的'感受,然后大家在一起议一议,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科学引导,理解实质

  对于打折问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调查会上打折出售情况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注重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贴*学生的生活,比如:肯德基打折,球具打折等等,让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实际,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购物中三种不同的优惠方式,计算那种更划算,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

  (五)今后改进意见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练*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由于照顾后面的教学环节,教师重忙结束,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解决。环节的落实,避免走形式。

《折扣》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我在教学中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找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学*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体现数学学*的价值。

  成功之处: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淡之中见真实。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八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

  3、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要使学生明确:原价x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4、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将学生的学*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练*突出时效性。

  不足之处:

  1、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练*。

《折扣》教学反思14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把简单、枯燥的学*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15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三是理解优惠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认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熟练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在出现“五折”时,我问学生还能怎么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鞋店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书包;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

《折扣》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扣》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折扣》教学反思1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

  重点: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难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

  1、出示后让学生完成。

  八折=()‰ 九五折=()‰

  对折=()‰ 让学生讲讲“八折、九五折”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折扣”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2: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出示后让学生根据下列填空完成:

  根据 ,把 看作单位“1”的量, 是 的 90‰,要求 ,就是求 ,用 计算,等量关系式

  2、出示:联丰村去年早稻总产量50万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万千克?今年收早稻多少千克?

  (1)出示后让学生画线段图。

  (2)指名讲讲列式依据。

  (3)板演、分析。

  3、通过练*让生总结“折扣”就是我们以前学得哪类应用题。

  三、巩固、提高、升华、创新

  1、对比练*:

  ①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25‰,用去多少千克?

  ②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1/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闯关练*:同学们想去超市逛一逛吗?想去,必须闯过老师的以下几关

  第一关:完成书本第46页1、2、3、5、题,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第二关:完成以下三道题

  ①、一种衣服原价每件180元,商店为了加快资金的流通,决定将该服装打九折出售,过了两天,在降价的基础上再打八折出售,问现在多少元?

  ②、商店优惠供应文具用品,买3枝圆珠笔送一枝,学校买了112枝圆珠笔,只要付多少枝圆珠笔的钱?

  ③、日用品商店出售一种瓷碗,每只售价1.68元,如果一次购买的数量超过100只,可打九五折,食堂买了200只碗,应付多少钱?

  3、好,大家基本闯过了,我们一起去逛自选商场

  完成书本46页第6题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

  反思:

  折扣这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内容,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折扣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

  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 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折扣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 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折扣》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我在教学中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找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学*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体现数学学*的`价值。

  成功之处: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淡之中见真实。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八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

  3、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要使学生明确:原价x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4、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将学生的学*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练*突出时效性。

  不足之处:

  1、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练*。

《折扣》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我理解的空间观念主要应该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画出立体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再通过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3)教师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学生。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从中也能深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到圆满结论,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自主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要比解答若干*题、教师的讲解的功效强若干倍。

  (4)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加大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折扣》教学反思4

  一、成功之处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三、改进措施

  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20xx年折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还应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5

  接着通过四个例题来考察应用: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声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3.王阿姨600元买了打六折的衣服,原价多少钱?

  4.一部手机原价4800元,现价4650元,请问手机打了几折?

  之后带领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原价×折扣=现价;原价×(1-折扣)=节约。

  最后通过课本中的做一做和练*二中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做题我发现,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如“篮球原价80元,打六五折之后多少钱?”,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做出来;对于需要逆运算的第3题(王阿姨600元买了打六折的衣服,原价多少钱?),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练*二的第3题(书店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出来。

  我思考或许我应该把总结数量关系式那一步提前到出考察的4道例题前,学生知道了数量关系式之后,再做题目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前也可以出示几道关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一个支架。从效果来看,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课堂上依旧有部分学生不爱听讲,不动脑筋,思绪游离于课堂外,对于他们,我虽说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还是在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嗯 加油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折扣》教学反思6

  1、《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注重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手段的术语“大甩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数学生活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练*中用数学。

  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形式多样。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1)、本节课我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但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若老师的感情再投入一些,语言感染力再强一些,定能更好的调控课堂,学生的激情定会发挥出来,课堂的学*气氛就会活起来的。

  (2)、在实践应用,解决问题中,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抓住教学重点进行,但有些活动细节还值得优化,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让学生尽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还不够及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调控上处理得当,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折扣》教学反思7

  折扣是指();成数是指()。

  税率是指();利息=()。

  折扣是指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成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利息=本金x年利率x存入年限

  折扣和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件上衣原售价100元。

  库存太多,流动资金无法周转,决定:

  七折出售

  这就是说:

  100乘以0.7,70块钱就卖出去

  0.7就是《七折》,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

  店家扣掉了《三成》。

  看明白了吧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和成数,折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一)含义方面:

  1、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如某学校去年1000名学生中有150名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是,百分比就是,记作15%。

  2、折扣是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3、成数指不带零头的整数,如五十、二百、三千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二)生活应用方面:

  1、百分数用于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盈利率问题。

  2、折扣一般用于商品打折,可以是整数的八折,也可以是7.8折等。

  3、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表示,也适用于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不仅仅是用于商品打折。

  联系:

  1、折扣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商场打八折为折扣,可换算成百分数即百分之八十。

  2、成数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我国进口车总量增加三成为成数,可换算百分数为百分之三十。

  3、折扣成数:打八折折扣即是八成成数

  扩展资料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相当于百分数。

  例:一成就是10%,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折扣,指买卖货物时按原价的若干成计价,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如:以汇票的折扣动用银行的基金。

  计算方法:单位货物折扣额=原价(或含折扣价)×折扣率。

  卖方实际净收入=原价-单位货物折扣额。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别名:百分率、百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数

  百度百科-折扣

  百度百科-百分比

  税率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来解决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折扣、纳税等等,研究性学*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研究性学*”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更具开放性,在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新知。

  学*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动机分析:

  学*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白花是红花的2倍;白花比红花多100%;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第二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第二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第二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

  从问题决的角度看,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

  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

  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知识块,如倍数知识块、比的知识块和分数知识块等,有助于学生接*或找到解题的路径。

  其实,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师:如果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

  你能根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如果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

  学生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的熟练性直接影响着较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掌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第二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第一次吃的是第二次的50%”可以说成“第二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容易地从图上看出第二次吃了一桶油的40%。

  师:现在将条件中的“是第二次吃的50%”换成“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你还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这个条件等价变换为“第一次吃的加上2千克是第二次吃的一半”,即“第二次吃的=(一桶油×20%2千克)×2”。

  “画一张图”,这是许多解题高手常用的解题策略。

  图形较之于文字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显现于解题者的眼前,从而使解题者易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2~7岁)。

  其特点是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运演,即是在心理上进行内部的组合、对应、分类等思维活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脱离不了对图形表象的依赖。

  因此,画图对小学的解题来说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数学学*来看,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学会解题才是最重要的。

  秉持这种“学解”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显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画图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解题意阶段,其实质是对问题进行形象表征,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等价变换—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价变换为一种直观的状态。

  在计算成数,税率,和利率等数学题时要注意什么

  任务客网站可以赚钱,

  折扣率是什么,怎么算

  折扣率就是(原价-现价)÷原价x100%,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折扣一般多用于价格,以原价格为基础,扣除按照折扣率计算的折扣额后,得到新的价格。

  一般会以此价格作为成交价格。

  一家商场的服装专柜正在搞“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现在等于搞五折优惠活动,特别划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有的服装都是以“8”“9”结尾,很难正好凑够200元或者200元的整数倍。

  为了算清优惠幅度,套用这个计算公式,其中,在“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前提下,X代表消费金额,而公式中的n和a需要根据活动数额带入计算。

  如果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买一件399元的衣服,套用该公式可算出消费者享受到7.5折。

  扩展资料:

  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在原购买价格上给予购货商的折让,在计算价格时。

  折让后的价格=原价格*(1-折扣率)这里注意的是在计算并确认折让后价格才按新的价格计算增值税额。

  并且在销售方记账的时候,其入账的金额是为折让后的金额。

  折扣率为1-1.5表示,折扣为1%-1.5%

  而现金折扣是销售企业为是鼓励购货商早日付款而给予的折让。

  一般来说,购货商为了少付货款,一般都会提前支付货款。

  如果现金折扣表示为:2/10 1/20 n/30

  刚表示为如果在10天内付款,则可以有2%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20天之内付款,则有1%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30天之内付款,则没有现金折扣

《折扣》教学反思8

  《折扣》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9

  成功之处:

  学生对折扣问题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现在的商场经常推出打折促销活动,海报、电视等大量的视听工具使学生也受到了耳濡目染,折扣教学反思。但学生往往没有把这些生活中经验用到数学学*中来,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附*超市的打折销售信息引入,使学生建立了相关联系。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活动,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准确理解打折的含义,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并理解到“对折”、“买四赠一”等的意思就是打了几折。学生对折扣的有关用语真正理解以后,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反思《折扣教学反思》。二是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整理归类,得到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三种基本类型,并与百分数的应用类型建立了连接,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

  针对学生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让学生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折扣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其一,由于这节课的容量过大,对学困生照顾还不够,当他们回答问题不完美时,我没有过多去引导,而是让其它学生去补充。

  其二,老师讲得过多,给学生的空间有限。

  其三,学生回答问题时特别哆嗦,语言不简洁。

  改进措施:

  今后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训练,上课时还要多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老师再给予评价,也许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10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11

  《折扣》是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中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内容。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学*,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拓展新知。引导学去了解、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上了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文昌恒兴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五一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创设了具体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折扣”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从头到尾一个教学情境贯穿其中,主人公是小雨和爸爸。先是小雨和爸爸来到了恒兴超市看到超市门口挂着的关于五一节大酬宾活动,商品打折的好消息很兴奋,各自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子问题就出现了:要买这件商品打折后应付多少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所以我很顺利地引出例4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接着小雨和爸爸又去文具店,这里同样也在折扣销售。也就是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7页的做一做的练*。最后因为小雨他们家刚搬了新家,他们又去商店看中了这样一套家具。也就是完成课外延伸,拓展新知中的练*:

  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双人床椅子

  120元400元80元

  请同学们帮帮算一算打完折扣后分别应付多少钱?与原价相比,分别便宜了多少钱?

  正因为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教学,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得很轻松,很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的的生命,数学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学*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索新知和巩固新知等环节,都是创设了小雨和爸爸去超市、文具店和商店购物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打完折扣后要付款了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我引导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拓展新知的环节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折扣》教学反思12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二)制造矛盾,灵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第二次矛盾冲突是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买一些大件商品时可以省去零头,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为下一节计算利息时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做了铺垫。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

  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折扣》教学反思13

  《折扣》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三节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学*乐趣

  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前,我让学生调查自身所经历的打折入手,说说你打折前后价格的不同,以及对打折的感受,然后大家在一起议一议,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科学引导,理解实质

  对于打折问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调查会上打折出售情况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注重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贴*学生的生活,比如:肯德基打折,球具打折等等,让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实际,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购物中三种不同的优惠方式,计算那种更划算,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

  (五)今后改进意见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练*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由于照顾后面的教学环节,教师重忙结束,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解决。环节的落实,避免走形式。

《折扣》教学反思14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农村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农村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但是,课后自我反思,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了点牵强呢?

《折扣》教学反思15

  《折扣》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折扣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部分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将数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从中学会数学。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理解折扣的意义,通过联系实践活动,设置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需求的情境,形成自主式的学*方式,在融洽的合作学*中找到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树立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曾经学过的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完善,致使在列式子的时候比较吃力,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还是不够完善,学生潜能有待开发。

  再教设计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有意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注意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未来的学*打好基础。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

《折扣》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扣》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折扣》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是将*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这课设计为一节活动课,在上的时候,对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处理是挺粗糙的:学生先思考判断后折叠验证,再闭眼回想折叠过程。“回想”这个步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究竟学生有没有回想思考我还真顾不着。如果没有实物操作,如何引导学生看*面图想象折叠过程?有没有一个简单、好的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因此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有益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突破这一重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想象、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现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新课教学时,由于图形比较复杂,我指导学生先注意观察*面展开图的各边的长度和位置,再提出问题:“如果沿着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象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空间想象,学生通过猜想得出所折的封闭图形应该是象一所房子,这样学生已在脑中初步建立了立体图形的表象。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想象,给这个房子设计一扇门和一扇天窗,并动手在*面图上画一画,让学生完全凭借空间想象能力来设计,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挑战性,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所以我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设想,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探索,在想象中画画。在巡视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设计都挺合理的,这是我感到比较欣慰的地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画好门窗之后,为了验证自己设计的门窗是否合理,我让学生把附页中的*面图剪下来,并亲手折一折、叠一叠,学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兴致勃勃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样不仅亲身体验把*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在巩固练*的环节里,我还安排了两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促使学生把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我总喜欢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把你想法说来听听。”“说一说展开图中的各部分是如何跟房子的各部分对应的。”并鼓励学生尽量把话说完整,增强学生对*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能力,也发展了空间感。

《折扣》教学反思2

  一、立足学生,将情境贯穿于教学始终。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电器九折销售的具体情境,先让学生初步体会九折的具体含义: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再通过一组折扣题巩固什么是折扣,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

  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都有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很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来帮助学生学*。在教学折扣问题时,我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初步引导学生去了解——探究——掌握折扣问题。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由于这节课的容量过大,对学困生照顾还不够,当他们回答问题不完美时,我没有过多去引导,而是让其它学生去补充。其二,老师讲得过多,给学生的空间有限。其三,学生回答问题时特别哆嗦,语言不简洁,上次在六(1)班试上时学生回答问题就能一针见血,但我班学生总感觉说不到点子上,在这方面也耽误了不少的时间,这也许与我们*时的教学有关,今后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训练,上课时还要多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让

  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老师再给予评价,也许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3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十一”长假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三是理解优惠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名著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惠券,购房现金付款优惠……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认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熟练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在出现“五折”时,我问学生还能怎么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应值得重视的是,现在好多的商家存在“骗局”,应该教育孩子们多多审视身边的打折现象!以免让骗子得逞。

  2、在教学过程中,即便有对计算器的使用的教程,也要尽量避免让孩子使用计算器,以免孩子们产生依赖感。

  教学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我会尽其所能,让自己的教学更理想化。

《折扣》教学反思4

  一、成功之处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三、改进措施

  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20xx年折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还应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5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二)制造矛盾,灵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第二次矛盾冲突是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买一些大件商品时可以省去零头,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为下一节计算利息时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做了铺垫。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

  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折扣》教学反思6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把简单、枯燥的学*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7

  1、《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注重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手段的术语“大甩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数学生活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练*中用数学。

  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形式多样。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1)、本节课我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但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若老师的感情再投入一些,语言感染力再强一些,定能更好的调控课堂,学生的激情定会发挥出来,课堂的学*气氛就会活起来的。

  (2)、在实践应用,解决问题中,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抓住教学重点进行,但有些活动细节还值得优化,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让学生尽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还不够及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调控上处理得当,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折扣》教学反思8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

  重点: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难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

  1、出示后让学生完成。

  八折=()‰ 九五折=()‰

  对折=()‰ 让学生讲讲“八折、九五折”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折扣”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2: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出示后让学生根据下列填空完成:

  根据 ,把 看作单位“1”的量, 是 的 90‰,要求 ,就是求 ,用 计算,等量关系式

  2、出示:联丰村去年早稻总产量50万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万千克?今年收早稻多少千克?

  (1)出示后让学生画线段图。

  (2)指名讲讲列式依据。

  (3)板演、分析。

  3、通过练*让生总结“折扣”就是我们以前学得哪类应用题。

  三、巩固、提高、升华、创新

  1、对比练*:

  ①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25‰,用去多少千克?

  ②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1/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闯关练*:同学们想去超市逛一逛吗?想去,必须闯过老师的以下几关

  第一关:完成书本第46页1、2、3、5、题,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第二关:完成以下三道题

  ①、一种衣服原价每件180元,商店为了加快资金的流通,决定将该服装打九折出售,过了两天,在降价的基础上再打八折出售,问现在多少元?

  ②、商店优惠供应文具用品,买3枝圆珠笔送一枝,学校买了112枝圆珠笔,只要付多少枝圆珠笔的钱?

  ③、日用品商店出售一种瓷碗,每只售价1.68元,如果一次购买的数量超过100只,可打九五折,食堂买了200只碗,应付多少钱?

  3、好,大家基本闯过了,我们一起去逛自选商场

  完成书本46页第6题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

  反思:

  折扣这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内容,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折扣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

  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 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折扣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 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折扣》教学反思9

  折扣是指();成数是指()。

  税率是指();利息=()。

  折扣是指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成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利息=本金x年利率x存入年限

  折扣和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件上衣原售价100元。

  库存太多,流动资金无法周转,决定:

  七折出售

  这就是说:

  100乘以0.7,70块钱就卖出去

  0.7就是《七折》,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

  店家扣掉了《三成》。

  看明白了吧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和成数,折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一)含义方面:

  1、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如某学校去年1000名学生中有150名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是,百分比就是,记作15%。

  2、折扣是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3、成数指不带零头的整数,如五十、二百、三千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二)生活应用方面:

  1、百分数用于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盈利率问题。

  2、折扣一般用于商品打折,可以是整数的八折,也可以是7.8折等。

  3、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表示,也适用于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不仅仅是用于商品打折。

  联系:

  1、折扣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商场打八折为折扣,可换算成百分数即百分之八十。

  2、成数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我国进口车总量增加三成为成数,可换算百分数为百分之三十。

  3、折扣成数:打八折折扣即是八成成数

  扩展资料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相当于百分数。

  例:一成就是10%,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折扣,指买卖货物时按原价的若干成计价,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如:以汇票的折扣动用银行的基金。

  计算方法:单位货物折扣额=原价(或含折扣价)×折扣率。

  卖方实际净收入=原价-单位货物折扣额。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别名:百分率、百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数

  百度百科-折扣

  百度百科-百分比

  税率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来解决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折扣、纳税等等,研究性学*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研究性学*”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更具开放性,在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新知。

  学*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动机分析:

  学*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白花是红花的2倍;白花比红花多100%;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第二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第二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第二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

  从问题决的角度看,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

  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

  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知识块,如倍数知识块、比的知识块和分数知识块等,有助于学生接*或找到解题的路径。

  其实,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师:如果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

  你能根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如果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

  学生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的熟练性直接影响着较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掌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第二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第一次吃的是第二次的50%”可以说成“第二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容易地从图上看出第二次吃了一桶油的40%。

  师:现在将条件中的“是第二次吃的50%”换成“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你还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这个条件等价变换为“第一次吃的加上2千克是第二次吃的一半”,即“第二次吃的=(一桶油×20%2千克)×2”。

  “画一张图”,这是许多解题高手常用的解题策略。

  图形较之于文字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显现于解题者的眼前,从而使解题者易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2~7岁)。

  其特点是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运演,即是在心理上进行内部的组合、对应、分类等思维活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脱离不了对图形表象的依赖。

  因此,画图对小学的解题来说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数学学*来看,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学会解题才是最重要的。

  秉持这种“学解”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显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画图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解题意阶段,其实质是对问题进行形象表征,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等价变换—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价变换为一种直观的状态。

  在计算成数,税率,和利率等数学题时要注意什么

  任务客网站可以赚钱,

  折扣率是什么,怎么算

  折扣率就是(原价-现价)÷原价x100%,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折扣一般多用于价格,以原价格为基础,扣除按照折扣率计算的折扣额后,得到新的价格。

  一般会以此价格作为成交价格。

  一家商场的服装专柜正在搞“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现在等于搞五折优惠活动,特别划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有的服装都是以“8”“9”结尾,很难正好凑够200元或者200元的整数倍。

  为了算清优惠幅度,套用这个计算公式,其中,在“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前提下,X代表消费金额,而公式中的n和a需要根据活动数额带入计算。

  如果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买一件399元的衣服,套用该公式可算出消费者享受到7.5折。

  扩展资料:

  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在原购买价格上给予购货商的折让,在计算价格时。

  折让后的价格=原价格*(1-折扣率)这里注意的是在计算并确认折让后价格才按新的价格计算增值税额。

  并且在销售方记账的时候,其入账的金额是为折让后的金额。

  折扣率为1-1.5表示,折扣为1%-1.5%

  而现金折扣是销售企业为是鼓励购货商早日付款而给予的折让。

  一般来说,购货商为了少付货款,一般都会提前支付货款。

  如果现金折扣表示为:2/10 1/20 n/30

  刚表示为如果在10天内付款,则可以有2%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20天之内付款,则有1%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30天之内付款,则没有现金折扣

《折扣》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

  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还可以掌握。但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折扣》教学反思11

  《折扣》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三节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学*乐趣

  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前,我让学生调查自身所经历的打折入手,说说你打折前后价格的不同,以及对打折的感受,然后大家在一起议一议,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科学引导,理解实质

  对于打折问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调查会上打折出售情况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注重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贴*学生的生活,比如:肯德基打折,球具打折等等,让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实际,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购物中三种不同的优惠方式,计算那种更划算,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

  (五)今后改进意见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练*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由于照顾后面的教学环节,教师重忙结束,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解决。环节的落实,避免走形式。

《折扣》教学反思12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我在教学中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找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学*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体现数学学*的价值。

  成功之处: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淡之中见真实。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八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

  3、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要使学生明确:原价x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4、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将学生的学*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练*突出时效性。

  不足之处:

  1、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练*。

《折扣》教学反思14

  《折扣》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15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农村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农村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但是,课后自我反思,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了点牵强呢?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折扣》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折扣》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折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成功之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借此很自然导入课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对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课前学生仅限于知道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其它折扣的具体意义还比较模糊,比如部分学生认为10%就是十折。这节课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学*学生都明确了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

  4、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明确了: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不足之处:

  由于借班上课,课前又临时更换了班级,多媒体在上课中不巧正好死机了,以至于影响了展示学生的学*成果留下一点遗憾;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

  再教设计: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2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3

  “折扣”是“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污沟通折率与原价(单仿“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折扣》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六年级(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97页例4及做一做和练*二十三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打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打折的含义,能灵活解决有关打折问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折扣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超市和商场都会搞些促销活动,课前,老师已经请你们进行了调查,谁愿意把你周末调查的促销信息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小调查。

  师:看来,商家的促销形式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那么商家如此费尽心思,想出这么多的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目的是什么呢?对,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营业额,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

  二、尝试交流,探索新知:

  师:其实这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降价销售叫做打折扣,俗称打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打折(折扣)

  2 、认识“打折”

  师:一件衣服打九折,你怎样理解“九折”?

  (1)、学生回答

  (2)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板书: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师:面对商家的种种打折,总是容易让人心动,无法抵挡折扣的诱惑,我们来看看小雨和他爸爸都买了什么?(出示课件)

  三、自学与研讨

  (一)、教学例4:(1) 小雨爸爸想买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名读题

  师:你能独立解答吗?试一试,如果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你周围的同学。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

  师:你能把你的答案到大屏幕前展示一下吗?

  3、学生汇报交流,说明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就变成了我们前面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你做对了吗?你会求折扣后的现价了吗?做个练*考考你。

  4、出示课件,做一做练*一题

  指名口答列式,第一个说说列式理由,其他两个只列式。

  师:通过做练*,你能总结出求现价的公式吗?

  指名说,板书:现价=原价×折扣

  师:咱们再来看看小雨和爸爸还买了什么?

  (二)、出示例4 (2)爸爸为小雨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打九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5、继续独立计算

  6、指名说两种不同算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7、指名说。

  师:我们理解了折扣的含义以后,就能应用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答了,大家都会了吗?我们一起用这节课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独具慧眼(课件出示):

  (1)有两家店卖“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生1: 我选A店,因为A店打八折比B店打的折扣便宜。

  生2:也许A店的价格高,所以我会先去调查一下,比较一下两个商店卖的书包的价格,然后再做出选择。

  (2)课件出示:如果两家店该商品的原价A:100元;B:80元,再次选择,怎么选?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生1:我选择B店。B店虽然只打九折,但是只需要72元,A店打八折后是80元。

  师:你们同意吗?是啊,只有我们在购物时做个有心人,做到货比三家,才能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继续看大屏幕。

  2、出谋划策(课件出示):

  蒙牛纯牛奶原价每盒2元,老师想买5袋,现有三家超市搞促销,

  佳源超市优惠:买四送一

  广源超市购物:八五折销售

  家惠超市:所有商品一律降价10%

  去哪家超市买最合适?

  师:请你先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1)、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购买方案。

  (2)、反馈交流,说明选择的理由。

  师:看样子买东西也是有很大学问的,只要我们精打细算,就能找到最佳的购物策略,你们说对吗?

  五、课堂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

  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更深地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好本领,即便将来不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也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六、作业:广告策划我能行

  某电器商店老板准备将原价3000元一台的'空调以每台2700元的价格出售,请你结合折扣的知识, 为该老板设计一则简短且又有吸引力的促销广告,看谁的设计最让人既心动又想行动!

  《折扣》教学反思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打折,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扣,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扣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 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买四送一,乙商店打八八折’,丙商店每袋降价10℅出售.老师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 因为90%>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第一家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5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折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成功之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借此很自然导入课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对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课前学生仅限于知道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其它折扣的具体意义还比较模糊,比如部分学生认为10%就是十折。这节课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学*学生都明确了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

  4、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明确了: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不足之处:

  由于借班上课,课前又临时更换了班级,多媒体在上课中不巧正好死机了,以至于影响了展示学生的学*成果留下一点遗憾;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

  再教设计: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6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折扣》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折扣》教学反思1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

  重点: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难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

  1、出示后让学生完成。

  八折=()‰ 九五折=()‰

  对折=()‰ 让学生讲讲“八折、九五折”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折扣”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2: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出示后让学生根据下列填空完成:

  根据 ,把 看作单位“1”的量, 是 的 90‰,要求 ,就是求 ,用 计算,等量关系式

  2、出示:联丰村去年早稻总产量50万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万千克?今年收早稻多少千克?

  (1)出示后让学生画线段图。

  (2)指名讲讲列式依据。

  (3)板演、分析。

  3、通过练*让生总结“折扣”就是我们以前学得哪类应用题。

  三、巩固、提高、升华、创新

  1、对比练*:

  ①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25‰,用去多少千克?

  ②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1/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闯关练*:同学们想去超市逛一逛吗?想去,必须闯过老师的以下几关

  第一关:完成书本第46页1、2、3、5、题,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第二关:完成以下三道题

  ①、一种衣服原价每件180元,商店为了加快资金的流通,决定将该服装打九折出售,过了两天,在降价的基础上再打八折出售,问现在多少元?

  ②、商店优惠供应文具用品,买3枝圆珠笔送一枝,学校买了112枝圆珠笔,只要付多少枝圆珠笔的钱?

  ③、日用品商店出售一种瓷碗,每只售价1.68元,如果一次购买的数量超过100只,可打九五折,食堂买了200只碗,应付多少钱?

  3、好,大家基本闯过了,我们一起去逛自选商场

  完成书本46页第6题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

  反思:

  折扣这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内容,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折扣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

  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 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折扣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 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折扣》教学反思2

  1、《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注重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手段的术语“大甩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数学生活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练*中用数学。

  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形式多样。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1)、本节课我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但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若老师的感情再投入一些,语言感染力再强一些,定能更好的调控课堂,学生的激情定会发挥出来,课堂的学*气氛就会活起来的。

  (2)、在实践应用,解决问题中,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抓住教学重点进行,但有些活动细节还值得优化,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让学生尽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还不够及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调控上处理得当,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折扣》教学反思3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教学反思4

  “折扣”是“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污沟通折率与原价(单仿“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折扣》教学反思5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我理解的空间观念主要应该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画出立体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再通过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3)教师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学生。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从中也能深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到圆满结论,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自主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要比解答若干*题、教师的讲解的功效强若干倍。

  (4)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加大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教学反思 菁选

关于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反思 1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对于惯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但理解不深。而且惯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紧扣物理学科的特点,突出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一、充分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实验,即:

  1.用钢尺打击叠在一起的.硬币;

  2.小车运木块(起动和刹车);

  3.泼水实验;

  4.制造肥皂泡和用饮料瓶吹蜡烛等。通过在课堂上演示这些实验,化抽象为具体,由静到动,由易到难,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十分轻松活跃。

  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通过让学生模拟和动手的形式来探求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探求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整节课三次提到泰坦尼克号,起到呈上起下、贯穿整体的作用。

  整节课,语言和需要进一步的精炼,应给学生更多讲解的机会。另外,前半部分讲课时较紧张,课前准备还可以更好。

关于教学反思 2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贴*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择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通过设计“小象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主动提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多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节课我设计统计“小象的朋友”、“联欢会买水果”、“同学们爱喝的牛奶”三个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有意义的数学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择的事例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在统计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本节课我还制订了一个评价方案奖励红旗,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又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红旗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总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教材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材”。

  通过《统计》一课的教学,虽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中,对统计表、统计图的认识也达到了欲期的目的。但是在处理细节上还不够成熟,在学*统计表和统计图之后,应加强对比,突出统计图的作用,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

关于教学反思 3

  心得一:强化基础。不要“死记硬背”

  复*时,紧扣目标,抓住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为中心进行复*。

  心得二:适当训练。不要“题海战术”

  复*时,要想将复*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创造一种适当紧张的应考氛围,就要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做适量的练*,避免“题海战术”,费力效果差。

  心得三:重视课本,不要“好高骛远”

  通过课本复*,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在教材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和深化。连教材的基本知识都不会,何谈做题。我们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心得四:练讲兼顾,不要“重练轻讲”

  讲评首先要及时,要进行“归纳式”的讲解,要讲学生的.易错点,要讲重点,要讲解题方法,抽取解题规律,要一题多变,要多题一解。

  心得五:注意反思,不要“食而不化”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反思自己不会的原因,作好记录,然后在就症寻因,查缺补漏,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心得六:激活课堂,不要“一成不变”

  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变换和调整自己的复*方法和策略,课前讲讲时政,新闻、笑话、读读勤奋学*的案例。课上要激情饱满,课下与同学拉生活、谈谈心。

  心得七:关注热点,不要“熟视无睹”

  把握中考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和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问题。

  心得八:调整心理,不要“心浮气躁”

  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增加睡眠时间,加强营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复*上要做适当的几份*年的中考题,使思维和做题的速度保持连续性。要将心静下来,沉下去,遇到问题要多动脑您想一想,不要急于动手。

关于教学反思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的热情。

  在教学第10课《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小组合作互读、同桌对读、全班赛读、男女读等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你认识课文中的哪些小动物,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小动物请我们一起来参加它们的尾巴选美活动,你们愿意给这群小动物当评委吗?请你来扮演你喜欢的小动物,用动作展示出它尾巴的特点,行吗?这些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进行学*,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的快乐。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中,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使学*内容不断充实,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完成学*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疲。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知道学*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此外,我还在课的最后让学生发挥才能,说说课本以外的各种各样动物它们尾巴的特点,自己认识多少就说多少,学生们都表现得很活跃,说的和听的都津津有味,既锻炼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有所收益。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在教学形式与教学时间的配合、安排上还要多学*,教学的应变能力也要不断地去锻炼,积累好的经验,改善不足,今后努力提升自我。

关于教学反思 5

  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问题:将硫酸氢钠滴入氢氧化钡中和将氢氧化钡滴入硫酸氢钠中,其反应实质相同吗?

  旁边我画出了一只烧杯,在烧杯上画了一只滴管。烧杯旁标着硫酸氢钠,滴管旁标着氢氧化钡。

  有的学生很快叫起来:相同。我追问:为什么呢?答道:因为反应物相同的。

  我继续问:只要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也是相同的吗?

  学生们低下头来。过了一会有的学生回答:不是的。我说: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有的学生找出来了。提出碳与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我再问:大家能分析一下原因吗?有的学生思考很积极:因为氧气的量不同。

  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下了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程式。说:你们看,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我们得到的生成物也是不同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量”的问题,大家在分析化学问题时,也一定要有“量”的观念,进行深入地思考。大家能否用“量”的观念再去看看我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但很多同学仍然是不知怎样动手。

  我想这是学生在方法上存在问题。也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问题。怎样去将“量”的观念成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知识呢?

  我开始引导学生。

  大家分析一下在烧杯中大家会“看到”哪些微粒?学生们马上回答: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水分子。我又问:在滴管中有哪些微粒?学生回答:钡离子,氢氧根离子。看来,学生们在分析微粒这方面掌握得不错。

  我接着问:如果将他们混合,你们说这些微粒哪些将“打仗”?学生回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学生们在定性分析离子反应方面也挺好的。这是上节课的内容了。

  我说:好了。现在我假设,如果滴管中滴下了一个钡离子,你们觉得会同时滴下多少个氢氧根离子?学生们回答:两个。

  我在滴管旁边标出一个钡离子,两个氢氧根离子。

  我继续说:下面烧杯是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海洋,里面有足量的氢离子与硫酸根在哪儿“守株待兔”,你们想想,这一个钡离子,两个氢氧根离子一旦闯入进去,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们笑着说:氢离子来消灭氢氧根离子,硫酸根来消灭钡离子。我追问:将用去多少个氢离子,多少个硫酸根离子?

  学生们说:两个氢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

  我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氢氧根离子,一个钡离子,两个氢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我说:你们看,参加反应的离子我们清楚了,他们的量我们也分析出来了,你们能用离子反应式表示出将氢氧化钡滴入硫酸氢钠中反应的实质吗?大家自己动手试试。

  学生们写了出来,一个钡离子,两个氢氧根子,一个硫酸根离子,两个氢离子反应生成了一个硫酸钡和两个水分子.但有一个细节问题我强调了一下,有的学生硫酸钡忘了标沉淀符号。

  我说:你们看,我们分析微粒在水溶液中行为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分析微粒的种类;第二个过程是分析哪些微粒间发生反应;第三个过程是分析这些微粒是按怎样的量进行反应的'。现在大家再来自己分析一下将硫酸氢钠向氢氧化钡中滴加的反应,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们有了这种程序性知识后,他们分析还是很快的。我检查了一下,大部分学生写得很好。

  我又抛出我的第二个问题:将硫酸氢钠向氢氧化钡中滴加,请大家写出下面离子方程式:一是氢氧化钡溶液刚好呈现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二是刚好将钡离子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们都低下头,在纸上画了起来。我看到有的学生在滴管边标出一个氢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下面画出了大量的钡离子和氢氧

  根离子。有的学生问我:这不是与上面的一个反应实质是一样的吗?氢离子完全反应,硫酸根也完全反应。

  这说明,他们理解题意上存在偏差。

  我问:下面烧杯里有大量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你一个氢离子滴入进去能够使溶液呈现中性吗?

  学生们开始明白了,原来这里滴入的氢氧化钡的量是不个同的。

  我说:假设这时烧杯里有100个氢氧根离子,有多少个钡离子?学生回答:有50个。

  我说:好,现在我们如果要使溶液呈现中性,需要滴入多少个氢离子?学生回答:100个。我追问:同时滴入了多少个硫酸根离子?学生答道:100个。

  我在黑板上写出:100个氢氧离子,50个钡离子,100个氢离子,100个硫酸根离子。

  我问:大家说,这样的量反应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们说:有50个硫酸根离子过量。

  我请学生们自己写出离子方程式。学生们写了出来,也知道将50去掉,使方程式最简化。

  还有几位同学马上把第二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也写了出来。看来,学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是很强的,反应也极快。

  这节课的任务我也觉得完成了。还有一点时间,我请学生们自己整理笔记。

关于教学反思 6

  洗澡是一节非常接*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想要上好这一课并不难。我认为关键是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细节的观察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了丰富的课件,也找到了很多动物洗澡的图片,孩子们结合小朋友洗澡的图片来进行分析,后来就想起了《小丸子洗澡》时的那集动画片。一上课我就和他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他们很开心的猜到了小朋友做的洗澡的动作,做起来不同的动作,这时候看孩子的表情,那是真正的快乐啊。小朋友们回忆起洗澡时的一些趣事,给大家分享,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对“洗澡”这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设计的美术教学活动来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真实的生活,身边的事情。在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审美享受,通过集中展示、互评作品等方式,丰富学*活动,感受艺术魅力。

  用生动的生活案例,长辈对自己生活的关怀,来陶冶情操,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石头说话教学反思狮子和鹿教学反思师德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 7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直奔主题,教会学生点线面。首先牵出文章的主线,以线贯穿全文,再抓住点与面中重点词理解和体会,感受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并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一、一线贯穿全文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叙述了瑞士人民保护、救助燕子的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我紧跟着问了一句,学生们都明白:说明了人们喜欢、关心燕子,表现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对,说得好!我立即板书出关爱二字,并小结道: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就是这篇文章的主线。课文围绕这条线,叙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请同学们看看作者采取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我要求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写出文章的叙述步骤。如:

  ①燕子专列准备启程→②气温骤降燕子遇险→③**居民齐心救助→④燕子专列快乐开动可以看出,作者采取了倒叙的.方法,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全文围绕主线讲述的**呼吁,居民找寻,专列运送几个情节,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二、点面结合抒情

  在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的关心专列运送、电视广播呼吁,作为一个**下这样的命令难能可贵。然后用心去感受每个人为保护燕子、关心燕子做出的努力。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我教给学生点与面的知识。

  老师讲解:文章在表现了人们关心、救护燕子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先叙述所有人的行为面的描述,再选取点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的情节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真实地抒发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我要求学生找出面和点的内容,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如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等词集体表现了居民们的真心关切。在对点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的描写中,用三句话来叙述: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突出了贝蒂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以面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文章因而简洁、生动、感人。

  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教会学生点线面,使学生在学*课文时,不走弯路,一下子理清脉络,抓住重点,进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品读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体会表达方式,达到与作者共鸣。

关于教学反思 8

  《画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鸡》是北师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字与拼音(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明代唐寅的诗,诗人用笔墨画鸡,用诗歌赞美鸡,画与诗形成完美的整体。在学*这首古诗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拼读音节,通过反复地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以及利用熟字巩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在教学识字时,不要脱离语境,孤立识字,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古诗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然后再认识单个的汉字。

  学生分析:

  在学*《画鸡》这首古诗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前8个单元的生字,有了一定的认字基础,并且学*了a o e iu ü 6个单韵母,还学*了“b p m f d t n l”8个声母。所以,《画鸡》这首古诗中,“头上、不用、红、雪白”等生字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新生字“画、鸡、户”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教学时,就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

  3、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学*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公鸡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学*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拼音复*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学*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

  好吗?游戏的名称叫“我说你猜”,师说顺口溜,生接答出声母b p m f d t n l(师:6就像个—— 生接答:b b b)

  2、 出示拼音卡 j,再出示卡 ji,生齐读,师再出示“鸡”字,利用拼音读准“鸡”的'读音,师生总结认字方法:拼拼音(师板书)

  3、 引出课题“画鸡”,生齐读课题,生说说你知道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 新课

  (1)、初读古诗

  1、 生自读古诗。要求把你不会读的字圈起来。

  2、 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圈起来的字读什么。(师生一起

  总结认字方法:问)师板书。

  3、 听课文录音,学*朗读。(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听读识字)师板

  书。

  4、 抽生读古诗。(师生一起检测抽读同学的字音是否读准了)

  (2)、学*字词

  1、 师范读古诗,要求生听清字音。

  2、 出示生词:雪白 满身 红冠 *生 走将来 千门万户 ① 小老师教读词语。② 男女生合作读。

  3、 学*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出示生字:画 鸡 雪 生 千 * 户 开

  ②先请小老师教读,再请生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1:“*”字和我们学过的苹果的“苹”读音是一样的,只是比“苹”少了一个“草字头”。(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利用熟字对比记忆)

  学生2:我知道“千”字是“十”字头上加一撇。(师总结记忆生字的方法:熟字加一笔)

  学生3:我是这样记“鸡”的,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鸟”,合起来就是“鸡”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加一加)

  学生4:“雪”字是由“雨”和倒着的“山”组成的,可以这样记:山上总是下雨,天气变冷了,雨就变成了雪花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用会意字编故事)

  ③识字游戏:“好朋友再见”、“捉迷藏”

  (好朋友再见:生读对黑板上的字卡宝宝,师就把字宝宝从黑板上取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捉迷藏:师生一起把字宝宝送回古诗中,由老师随意读出本课生字,学生听到后迅速用笔在文中找到,并用圆圈圈出来。)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 生翻开书,齐读古诗第一句。

  ①师: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回答,师板书(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③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

  生回答:漂亮的大公鸡、威武的大公鸡。(师板书)

  师抽生读第一句,看看谁读出的大公鸡最漂亮,师生评议。

  2、 学*第二句。

  师:大公鸡除了漂亮,它还会喔喔叫呢?你们知道大公鸡都在什么时候叫吗?

  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师:是呀,天刚一亮,大公鸡就叫醒农民伯伯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很勤劳,大公鸡起得比农民伯伯还要早,大公鸡勤劳吗?你喜欢这只勤劳的大公鸡吗?

  师请喜欢这只公鸡的学生齐读古诗。

  师:大公鸡除了叫醒农民伯伯,还会叫醒睡懒觉的小朋友呢,不信,你听——(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动画课件)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大公鸡天一亮就起床了,叫醒了睡懒觉的小朋友,帮助了他们,大公鸡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向大公鸡学*,每天早早起床不睡懒觉。

  3、 师生齐读古诗,会背的试着背一背。

  三、 巩固练*

  ( )( )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 )走将来。

  ( )( )( )敢轻言语,

  一叫( )( )( )( )开。

  四、 板书设计:

  画鸡

  漂亮

  威武 (的)大公鸡

  勤劳

  (人类的好朋友)

  《画鸡》教学反思

  华阳小学 雷锦屏

  完成了《画鸡》一课的教学,心中感触颇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我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 对学生倾听*惯的培养。

  语文课堂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听”排在首位,可见,倾听*惯的培养在课堂中是多么的重要。学生首先要学会听,并将听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意见加以整合,然后才谈得上说、读和写。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惯呢?我在教学《画鸡》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1、 提出要求,让学生明确听什么、怎样听。在初读《画鸡》时,有一环节是听师范读,我就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古诗认真听清诗中每个字的读音,还告诉学生听师范读完后,老师还要考考你。这样,学生在明确了听的要求后,就知道非常认真地去听字的读音了。抽生回答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再补充自己不同的意见。

  2、调动学生听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特别关注,也会听得特别认真。在《画 鸡》这课的教学中,最后在表现大公鸡勤劳的品质以及大公鸡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两个特点时,我播放了一段儿歌动画视频《大公鸡》,学生非常喜欢,当动画出来时,学生们一下子就被有趣的动画吸引住了,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们看和听的神情都变得特别专注,根本不用老师再去强调认真听了。

  二、 快乐识字。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和写字。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不觉得枯燥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识字呢?

  1、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教学《画鸡》时,我抓住契机,及时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几种识字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1)、问同学或老师。(2)、听读识字。(3)、看拼音识字。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以后,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就可以用所学的三种方法去试一试,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2、 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画鸡》

关于教学反思 9

  教学反思:

  让小朋友在间奏处模仿动物的动作,既有趣又让他们掌握了歌曲的间奏。小朋友们非常乐意用模仿的方式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踊跃参与音乐活动,能基本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画一画图形谱环节还要多加指导。

  教学反思:

  歌词的记忆有些困难。第四句的八度音程大跳要多练*。

  教学反思:

  这个游戏是十分有效的内心听觉训练。在训练初期,出示红灯的次数少些,显示时间稍短些,以后出示次数逐步增多,显示时间逐步加长。小朋友对举绿牌唱出声,举红牌

  只动嘴不出声的演唱容易掌握。对没用任何外部动作自我约束的心里默唱较难掌握。这个游戏以后要经常进行,相信小朋友的内心听觉会越来越强

  教学反思:

  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诵读效果,同时培养

  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注意看指挥的好*惯。学生第一次做此练*,有一些难度, 以后要经常练*

  教学反思:

  歌曲的演唱比较顺利。小朋友能积极参与节奏游戏

  教学反思:

  喜欢创编歌词,能正确演唱歌曲《上学歌》,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听一听,奏一奏是节奏组合练*,通过小朋友们熟悉的厨房用具,敲击出不同的 节奏,进行练*,此练*要经常

  教学反思:

  歌曲比较短小简单,学起来没什么困难。为歌曲配伴奏是个难点。首先必须掌握

  歌曲的节拍,为此在学唱歌曲、配伴奏两个环节都安排了随歌曲节拍拍手的.步骤;其次,让学生熟悉碰铃、铃鼓,熟悉节奏谱,为此先徒手练*数遍;最后让学生用乐器实际练*,随歌曲伴奏。还进行组合练*:唱歌、伴奏、表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与舞蹈和表演,但是只要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表演,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以了。

  教学后记: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诵读效果,同时培养 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注意看指挥的好*惯。学生第一次做此练*,有一些难度, 以后要经常练*

  教学后记:歌曲的演唱比较顺利。小朋友能积极参与节奏游戏,效果比第一课时好。 教学后记:喜欢创编歌词,能正确演唱歌曲《上学歌》,边唱边表演。

  教学后记:听一听,奏一奏是节奏组合练*,通过小朋友们熟悉的厨房用具,敲击出不同的 节奏,进行练*,此练*要经常进行。

关于教学反思 10

  通过课后分析,感觉学生对于这部分教材要求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画圆的方法掌握不错。极少数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说在同一圆内,课上我举出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来说明同一圆内的含义。我认为教师课前应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对教学的合理、有效的设计。

  整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个人预*,还是小组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都比以前有所改进,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体现。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很好。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对本课教学设计作出如下调整:

  (1)、引课利用ppt幻灯片,使学生真正看清生活的圆确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使学生在认识生活中圆的同时,更增添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

  (2)、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画圆等环节的教学中,多次让学生动手画圆,多次合作交流,使学生逐步通过每一次画圆对圆的认识、理解更深入一步。

  (3)、画圆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出画圆的技巧、圆心的位置和半径与圆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等。

  我认为课堂上再加入ppt幻灯片,课堂一定是生动直观的,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教学反思 11

  本课作者引领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内几处美丽的景观。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层次清晰,文字围绕“美丽”展开。

  课堂上,我们从走进大门开始,跟随作者绕过大殿,来到长廊,感受到了长廊的长和美;随后登上万寿山一饱山下美景;最后来到昆明湖,欣赏了湖边的美景。作者每到一处,在每段开头都有一句表示位置转移的语句来引出,非常明显。在开始我提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这一问题后,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对重点词句的体会也比较好。描写长廊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长廊特点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宋艺涵同学竟一下子说了好多,对每一句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她不仅体会到了长廊的`长、美,还由横槛和花木的独特设计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看来她由17课《长城》的知识迁移过来了,这种学*方法还真不错。后面段落中,其中对于“滑”字的体会学生理解比较透彻,我想可能是由前面的比喻句做铺垫。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学完每一部分后我还是没能及时小结一下。课文围绕颐和园的美丽来写,每游览完一处景观,都应该回归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个总起句,以加深学生的体会,进一步感受园内的美丽。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也不到位。

关于教学反思 12

  《边城》这是一片很美的文章,读起来和学起来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文章教着也让人开心,不经意间就沉醉了进去。

  《边城》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淳朴的民风湘西是一片从未受到过儒家道德传统污染的'化外之地,这片土地也从未受到工业文明的污染。这里没有以强凌弱的现象,于是年迈的祖父与年幼的翠翠*静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没有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由于唱歌比不上弟弟,憨厚的天保大老黯然退出了与弟弟“争夺”翠翠的竞争。这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青年男女完全可以抛开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抛开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紧身束缚,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淳朴的民风在大都市是无法找到的。完美的人性小说边城中的人物,没有鲁迅笔下的中国人那些诸如愚昧自私冷漠等劣根性,而处处表现出正直朴素、富于关怀的人性美。祖父直到天黑还在为过渡人摆渡。祖父对翠翠关怀入微,翠翠对祖父充满依恋,祖孙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和谐,二人的行为又是那样的毫无矫饰。

  对于《边城》的教学反思,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有爱:《边城》是诠释爱的,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父子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乡土之爱组合成的人伦社会之爱。《边城》是要阐释美的,自然之美、人物形神之美、人事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还包括作品本身结构行文的诗性的美,无处不美。而这爱和美的背后无疑暗伏着一种缺憾,一是作者要描画的人生、社会本身的缺憾,比如“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的凄凉的故事结局,“人类灵魂的相互孤立”,小说流溢的神秘宿命气息等。这爱和美在从很久以前开始的现实中的消失,这就是所谓“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对于《边城》的教学反思,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有理想:《边城》有非常清晰的人生社会理想的诉求。“我将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小说践行着作者想要建造“精致、结实、匀称的供奉‘人性’的中国的希腊小庙”的理想。

  课文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的自然天性,这种人的自然天性正是作家心中完美的人性,也正是我们现在社会需要的最纯真的东西,正是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

关于教学反思 13

  好长的一个暑假,这个暑假是一个“堕落”的暑假,是一个“放纵”的暑假,更是一个闲暇、沉淀的暑假。所有的人情世故,工作学*都抛向了九霄云外,不是因为放弃,而是一种积蓄,是为了一贯焦躁的心情能够在静默思量中淡化,些许浮躁的私念能够在自我轮回中消磨。

  我继续我的追逐,所以我依然斗志昂扬,这个*台便是我的.舞台,我享受其中的一切。回顾五年,患失患得,但我却始终把握着每刻每秒,经历着喜怒哀乐,经历就是一种收获,一种财富,我为我的拥有而满足,但不自满。开学初的几次会议是责任的延续,是态度的融和,与其说是会议研讨,更应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升华。我为我们的领导们温暖诙谐而深感欣慰,为老师们的热情洋溢而欢欣鼓舞,暨阳学校这艘大船正乘风破浪,继往开来》任何职业都有学*后再实践的过程,而教师这个职业却是终生学*、终生实践的过程。我们老师从教的多少年里都不会碰上同样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是存在个体差异且还未雕琢的“玉石”,玉最终形态的形成是雕刻家们无法用模型来借鉴的,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迷茫,但我们可以从发生的任何事情里寻找灵动的经验。业务上的提升更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归纳。

  既然暑假是一个烂漫的暑假,那么教学就必须要是个充实的教学,关注暨阳学校的人们,请拭目以待,我们的师生正激情盎然的接受新的挑战,让你们关注的目光闪烁光芒。

关于教学反思 14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

  整节课中我都没有将“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学生在学*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与研究,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设计做到均衡学生差异,组建合做学*小组,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负责,形**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没有把学生当作所谓新教学方式的道具,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较好的理解了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不足的是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表达,忽视了时间的调控,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另外课堂生成了多个问题,占用了一些时间,导致时间的拖延,应该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与时间安排方面再作更加合理的调整。

关于教学反思 15

  苏轼的《定风波》向人们展示的是自己面对人生逆境时的那种旷达自如的胸怀,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宋词,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翻译上,那么领会哲理思想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首先“看”,开场以视频吸引学生,结合原先对苏轼的人物了解,我又向学生补充了作者的生*介绍和创作背景,看得出来,这样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其次“读”,运用录音范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们找到了重要词语,读出了内容,更读出了内涵。再次“品”,抓住关键词语“莫听”、“谁怕”、“何妨”、“任*生”,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领会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逐步领悟到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那份豁达心态与不凡气度。

  总之一堂课下来,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是有所得的,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自己对这堂课准备得较充分,也或许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一下子给他们带来了新鲜感的缘故吧!课虽上完了,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学生们正确看待挫折、怎样战胜困难,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每次上课都在想,应该怎样上才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不论是文学上的还是能够结合他们的考试,但往往总是准备了一大堆,想了很多却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只有去听课,去请教各位有经验而又优秀的老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教学内容,但上的时候有感觉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想想,想的总不是现实,课堂更需要的是老师能够随机应变,抓住学生回答的契机来驾驭课堂,但能做到这点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的准备。

  但即使认为自己准备很充分了,还是一样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自己感觉不到的,所以,汇报课就成了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进步的舞台。各位老师听课的评价,对我这个缺乏经验的初涉者是一种馈赠,句句充满鼓励和真诚的话语暖到了我的心底。问题和优点都明显显的呈现,我也顿感明朗。知不足而进,才是真正的报答。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教学反思 菁选

关于教学反思 13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教学反思 1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课后自已或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含有因数和倍数知识的转盘。

  教后反思:

  40分钟的时间一闪而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情绪空前高涨,学生的学*热情,学*过程中数学思维的提升,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让我感觉无尽的惊喜。

  课堂导入,亲切,有效,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留下“关系”这种印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明白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然后通过试一试、练*、特别是(8是倍数,4是因数。…… ( ))的辨析,让学生明白: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通过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让学生通过多个实例找到规律。

  在教学中由于过分依赖课件,致使有的环节没有深入,没有给学生时间进行

关于教学反思 2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体育教学反思。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体育论文《体育教学反思》。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

关于教学反思 3

  课堂学*是培养学生再学*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基础会计教学反思。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的*惯。从我大学学*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财会对口,在课堂上更多的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不断进步,为后面几门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教学反思《基础会计教学反思》。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16财会对口的教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2)对学*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关于教学反思 4

  (1)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丹阳市实验小学徐留军)

  (2)《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为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为此,教师要认真备好教案,抓好文章切入点,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半截蜡烛》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智,值得我们去学*。同学们,你比较欣赏其中的哪位人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刚一提出,一双双手便迫不及待的举了起来。学生们在交流着他们独到的见解,谈着他们对人物的认识,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在这个充满相互信任、畅所欲言、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中,认识了人物,受到了教育,一堂课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把握人物特点,在教学时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绝妙,而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心灵对话,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又一次全面认识、了解了人物的特点。

关于教学反思 5

  《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我在上这堂课之前的教学设想是,通过熟字换偏旁或是加偏旁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抽、续、驶”等生字,通过交流识记方法让学生体会识字的快乐。会写“吸、极”两个形*字。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表演、找重点词语等手段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但是,上完课后我还有几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分别是写字教学和拓展练*。为此,我针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是我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如:

  1、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结交新朋友来引出今天的学*内容,然后,让学生亲切的叫一叫风娃娃,同时让学生对风娃娃的到来说几句欢迎词。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会因为喜欢风娃娃而去学*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愿望。

  2、在指导学生朗读风娃娃在田野里和河边两个小节时,我先向学生们提了一些问题:(1)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什么?(2)他怎么做?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这个段落,这样做效果不错,许多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的上来。

  二、我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的形式多样化。在教学《风娃娃》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表演大风车慢慢转动的样子、风娃娃使劲吹风的形态)、说一说(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大风车被风娃娃一吹后速度加快,风车会对风娃娃怎么说?田里的秧苗喝足了水也会对风娃娃说什么?纤夫得到风娃娃的帮助又是怎么的呢?以使得学生体验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2、重视学生良好阅读*惯的培养。新课程指出:第一学段阅读应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如;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安排了自由地读课文,然后是检查词语。愿以为学生能够很快且准确的完成这一环节。但是,问题出现了,很多学生站起来都读不准词语。特别是一个学生在读“行驶”这个词语时,读了几次也不能把这个“驶”的第三声读准,但我并没有这样过去了,我通过学生帮助、教师范读等方法终于使他纠正了读音。虽然这样的做法使我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只有读准了词语才能正确地读课文,如果连正确都做不到,何来有感情地朗读呢。同时,我相信这个学生再读课文的时候他肯定不会读不准这个词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往往在教学中出现的情况与我预设的相差很远。在教学中,我曾叫到一个男孩读“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这个句子,这个男孩可能*时朗读能力不强,一叫到他时,或许是因为紧张,他连个句子都不读不通顺。于是,我就一再地鼓励他,并告诉他只要把刚才老师强调的几个词语注意一下,你就能读好。果然,第二次读他有进步了,我马上充分地肯定了他的进步。第三次读时,他真的做到了有感情朗读了。当时,我感到太惊讶了,我为他的成功和我的成功而自豪。尽管这样的做法使得我的教学任务在这堂课里完成不了,但我想,语文课堂上不就是讲究一个实效性吗?难道我们就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的学*情况吗?

  4、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个人认为,低段的学生教师应教给她们一些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教学“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句子时,我在让学生感悟大风车在转动时很吃力后,问学生词语“慢慢转动”应怎么读?学生回答说:读得慢一些。对啊,这就是朗读的技巧。低段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叫有感情地朗读,仅仅靠感悟是不够的。我们教师应通过感悟后再教给他们一些朗读技巧。如感悟到伤心时,语速可以放慢;感悟到着急时,语速可以快些;感悟到快乐时,语速可以轻快些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划出这些重点词,目的就是让学生注意在朗读时应注意这些重点词语。这样才能有感情地朗读。我个人认为,在低段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划重点词语来读好句子,到的高段,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应该是不会差的。

  当然,在这堂课上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整堂课的课堂纪律不好,低段的学生很难做到一个节课都注意力集中。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应该通过各种方法组织好课堂纪律。虽然,这堂课上,我也用了一些方法。比如每次读书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做端正、捧好书本朗读课文;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前,我也会提醒其他学生叫认真听,并告诉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回答问题不仅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知识的一个方法;也多次用激励的语言来提醒他们,如回答问题之前我会说“看着小朋友都做得那么端正,一双双小眼睛是那么有神,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只请坐得端正、小手举得好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等等。但是,很遗憾这一些方法都是徒劳无功。我想,一定是这些方法不适合吧。

  其次,教师的自身语言不够精练。一堂课上教师的话比较多,有时还会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话。过渡语也设计得不好。

  第三,教师的评价不够及时,虽然,课堂上我注意到了关注后进生,对他们不断地鼓励。但是,对于优秀的学生,显然我的赞扬是不够的,以至于使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了。

  最后,我还有个困惑,就是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预设不一样,以使得教学目标完成不了。这个时候,教师是应该注重课堂上的实效性呢还是完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呢?

关于教学反思 6

  《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设计了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看录像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单纯地通过语言来想像从没见过的景色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一上课,我就把草原的图片呈现给大家,让学生一下子对草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让他们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说说看到草原后的感受,由于学生已经预*了课文,能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来来形容,因此,再读课文,学生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的.意识,最终让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自主学*,并得到全面发展,取得学与教的最佳效果。所以我重点设计了美图配佳句这个教学环节,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为他(她)选的句子配上一幅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并结合图片谈谈自己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使他们脑海中抽象的画面具体地再现在同学们面前,利用网上大量的图片资源,让学生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合所选句子的图片。设计这个环节有个目的: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通过图片再现在学*伙伴的面前;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字典来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茫,而是通过鲜活的、真正的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但又不单纯是感受,学生选图片的过程,实际是他们对文章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交流意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

  多媒体环境下小组合作学*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环境和问题情境中展开学*,展开讨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信。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与知识牵手,将学生带入利用网络自主学*的殿堂,为他们以后的终生学*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关于教学反思 7

  《花钟》,终于上完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终于可以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情烦躁,因此前阵子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备课。刚听到要上花钟,我的心头一蹬,因为我不大喜欢上说明文,可也没有办法,校要求上同课异构,其实我早就该克服自己的心理,上什么课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课文。看了教材觉得课文的第二、三很难把握,所以决定上第一课时,因此选择了第一段,选择这一段进行教学,第一段作者介绍了9种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形象、生动,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各种花开放的样子,而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而这个教学点如果老师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好不同的花开放的样子的语句。

  准备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1)无论是上第几课时,教师要有发现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点的`基本点,挖掘教材该讲的内容,舍弃不该讲的内容,(包含很多学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的环节不要过多,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但是却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学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设计的内容少了,省下的时间把文本挖深了、学深了,学生那才是真正的读懂课文。最好的课堂设计是环节简单,但内容充满,课要符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只有在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对学生的上课的情况根本没底,今天的课堂当学生无法回答正确的答案时,我反复地引导孩子从而导致了自己的语言的繁琐、啰嗦,而这点我却没注意,看来修炼课堂语言是当务之急。

  3)往后的课堂要继续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让自己有一课一得,一课一思的思考。

关于教学反思 8

  今天讲了二年级下册的《*均分认识》一课,蔚主任听了我的课,本节内容非常少就是认识*均分,在集体备课时,备课领导也突出指出本节课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什么是*均分,在学生分的几种情况下,追问那种分发公*?为什么公*,学生不难得出每份分的同样多,然后引出*均分的定义。

  在执教时我也清晰的知道本节课的难点是每份和几份的`区别,但带的问题实施起来有些麻烦,用什么巧妙地方法让学生能够区分得需要斟酌,我采用了做游戏的形式联系学生区分,可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3份和一份3个的混淆。课下蔚主任给我指出在讲定义让学生摆出三种情况时,一定要让学生把三份用圆圈圈起来,明确3份指的是什么,还要着重指出每份指的是什么,这里凿实了下面的摆一摆自然就不会出错。经过指点让我体会到注重点要抓住时机。而且方法要得当,方法正确画龙点睛,方法错误:“(例如我让学生大量练*摆小棒,)”,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关于教学反思 9

  我们学材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其中《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那么,《要下雨了》这篇童话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如下: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的时候,感觉天气很闷,它碰到了小燕子,小燕子告诉它快要下雨了。小白兔正在思索的时候,看到池子里的小鱼露出了水面,小鱼也告诉它要下雨了。小白兔急忙往家赶时,又看到蚂蚁,并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蚂蚁说它们知道要下雨了,所以才忙着搬家。最后,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且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大雨果真下了起来。

  这篇童话主要告诉读者雨前的一些特征:天气闷热、空气潮湿,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学*这篇童话,直接板书课题后,就检查学生预*情况:

  按小组分段读课文,学生自查自然段标的是否准确。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而后正音。如,“这么、挎起篮子、轰隆隆、响起”。

  老师范读,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听后说说图意。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小老师领读生字、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读字词、交流识字方法(多采用比一比(换一换)、加一加、形声字和字谜法),如,字谜:心关进门里——闷。比一比:温、湿,陈、阵,消、悄。形声字或换一换:破、坡、披,喊、感。加一加:害+刂=割,般+扌=搬,华+口=哗。动作:伸。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往、得、很”,注意双立人的写法,强调“得”的右边:“日”下“一寸”;示范“很”字的笔顺。学生书空后描红、临写、展评、纠正并再写。

  朗读感悟阶段,分组按自然段来朗读感悟:

  朗读第一自然段,用捏鼻子体会“天气很闷”;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以及体会“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并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朗读第四、五、六、七自然段,理解小白兔是否相信“是要下雨了吗?”并用换词法理解“连忙”(赶忙、急忙)以及用“连忙”说句子。

  朗读第八、九自然段,体会“大雨下起来了”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的不同。

  精读感悟阶段,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的话。其次,分角色朗读,主要是一边读一边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以及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惑到半信半疑再到十分相信,以及再到特别着急的心情。再次,一边默读一边从课文中圈出“让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词句。再再次,班级交流,相机板书板画【天气闷热 空气潮湿 燕子低飞(画) 鱼游出水面(画) 蚂蚁搬家(画)】。最后,班级讨论说说“蜻蜓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上来、蚂蚁为什么搬家。”

  总结升华,指着板书板画梳理课文内容;之后再拓展一些下雨前的征兆: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满天乌云、蜘蛛逃跑、猫洗脸、蚯蚓出洞、蚊子成团、知了不叫了等;最后自主、同桌合作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识童话的学*,首先离不开低年级的学*重点字词的学*;其次要注重抓文中的一条主线进行深入的读悟,并提取其知识点;再次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其不同角色的语气特点,探究其所以然来;最后再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

关于教学反思 10

  过去,在教文言文时,我往往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一道题也不放过。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不复*。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的。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那一课(《爱莲说》)我是这样上的。タ始,我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入手,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刚学的《陋室铭》。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评价课文。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丑行,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一开始,学生确实想不到。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怀疑?静场片刻以后,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几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立刻有人反驳:陶渊明反对追求富贵,我认为不对,追求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应该追求贫困?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的同学提出:作者三次写到三种花,前两次的顺序都是“菊—牡丹—莲”,而到了第三次,却变成了“菊—莲—牡丹”。因此,应该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调到文章最后。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又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课,非常遗憾,我没敢让学生再继续争论下去。

  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让学生以自己所喜欢的植物为题,口述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作文来,并不犯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教学反思 11

  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的《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小说。根据该文的特点与本文的教学要求,阅读训练的重点应是:指导学生着眼细节,精读细嚼,深入体味,从而较深刻地理解,受到思想感染。教师在学法指导上应抓住以下三点。

  一、以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细节的意义

   细节是文章表达方法中的一个概念,学生尚未接触过,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其意义。这里的意义包含着两层意思,即细节的概念及其作用。

  在讲读本课的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时,宜于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本段,粗知其内容之后,便提出问题:在这段中,哪些地方写得最具体最细致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当学生找出他担心地朝门口昏暗的神像这些句子之后,教师再问:这些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请概括性地说出来。当学生回答后(他十分担心被人发现),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

  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那昏暗的神像

  他十分担心被人发现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前、后两组句子,哪组最能反映凡卡的心理?为什么?在让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大家说得对,下面的句子写得笼统、*浅,未能形象地反映出凡卡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而上面的句子(原课文的)能抓住凡卡担心地看门口、窗户、神像等富有特征性的细微末节来写,这就充分反映了他对老板害怕至极的心理状态。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即概括出细节的概念:像这样能抓住人或物某些富有特征的细微末节,加以细致地刻划的描写,就叫做细节。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几种描写方法,引出细节描写有景物细节、场面细节、肖像细节、行动细节、心理细节、语言细节等几种,并简单说说细节的作用:能刻划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思想、描绘作品的典型环境等。要求学生在阅读本课下面四大段时要着眼细节,体味细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发现细节的方法

   要善于发现细节,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根据细节的特征,以及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能水*,可以通过指导,使学生掌握如下几种发现细节的方法:

  其一,围绕本课(或某段)中心去发现细节

 细节描写是为文章(篇或段)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作者往往在能够突出中心的地方作细节描写。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去发现富有特征性的细微末节的描写。本课主要是通过写凡卡的悲惨遭遇,去揭露沙俄时代的社会的黑暗,反映旧俄罗斯人民过着牛马般的生活、悲苦而无望的呼喊。从整课着眼,便可发现凡卡做学徒时受折磨的那些细节。从某段来说以第二大段为例,主要是写凡卡想象爷爷替日发略维夫老爷守夜的情景,以及回想着农村的生活。据此内容,便可发现对爷爷的肖像、行动的细节描写,以及对景色的细节描写。

  其二,根据本文(或某段)描写特点去发现细节

  从全篇来说有对凡卡和爷爷的肖像、行动、心理的细节描写,有对农村、莫斯科等地的环境细节描写。以第五段为例,该段文章的主要特点是:细致地写了凡卡把信投进邮筒,以及他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的情景。根据这特点就能发现其行动细节和心理细节。

  其三,从写作技法中找细节

 细节描写往往运用对比、象征、拟人、比喻、夸张、简笔勾勒等方法,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到这些技法进行描写,辨别这些描写是否是细节。例如第三大段中写凡卡和爷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其气氛充满着轻松、愉快、欢乐,因此这是一段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

  三、精读细嚼,深入体味

  1.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嚼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细节中的重点词句,精读细嚼,领会其含意。以教学本课第三段为例,最重要的是找出描写凡卡受折磨和渴望自由的细节的重点词语:揪、揍、随手、直戮、简直、没有、一点儿、别想、只好、受不住、慈悲、离开对这些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咀嚼,品味其含意揪、揍、随手、打、直戳,揭露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凶狠、毒辣、残忍,反映了凡卡的无比痛苦;别想、只好,反映了凡卡的非人生活;受不住、慈悲、离开,反映了凡卡渴望自由的心情。本段中,还有描写环境的细节和爷爷肖像的细节,都应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来研读。

  2.对照互比,领会妙处

   教师在指导学生领会某一细节的意思的基础上,把细节描写改成一般叙述性的文字,然后把两者对照互比,从而领会细节的微妙之处。

  3.深入体味,受到感染

   在指导学生阅读细节,了解其意思的基础上,即要指导学生对细节深入体味: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形象,不由自主地进入细节描写的意境,使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沟通、共鸣,从而受到熏陶。还要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表情复述),做到:在朗读(或复述)过程中,脑子自然地浮现细节中所描写的凡卡受苦受难的悲惨情景,心理产生对凡卡的无比同情。这样,就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与教育。

  再则,在学生对上述的细节理解意思之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同学们,假如你是凡卡,在那样的悲惨境况下,你会怎样想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一步启发:事实上,你们现在是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那么,在读过这些细节之后,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通过这样指导,不但使学生深受教育,而且也使他们掌握了这种对细节深入体味的方法。

关于教学反思 12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灾难》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洋洋,说:“洋洋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洋洋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A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石,”“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反思: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

  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经验。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笔者认为,阅读学*与其他领域的学*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笔者也认为,阅读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关于教学反思 13

  在这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同课研讨活动上,我执教了人教版第五册的新课文《称赞》。这是一个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效果是多么神奇啊!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就谈谈上完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称赞”就是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时,我们常常在使用“称赞”,但通常表述为“表扬”、“夸奖”。如何让文本迅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呢?我在课前设计了“启发谈话”,先当场表扬(你坐得真好,像个小战士似的!)(你的学*用品放得多整齐啊!)(今天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老师称赞你们! 再让受称赞的同学谈谈受到称赞后的心理感受。这一环节设计是想要让学生通过夸奖,明白“称赞”就是通常所说的表扬、夸奖,让学生亲身感受“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氛围。

  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我引导学生从课文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加上表情读、动作示意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在评价中不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好心情。

  课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情趣,我采用了分角色配乐读的形式。音乐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主人公的情感,通过情感内化,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尝试称赞。

  学*课文后,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称赞的神奇效果。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亲身体验称赞的魅力,我设计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下课(或回家)后,学着称赞身边的人,并试着做一件好事,把受到的称赞记录下来,做成一张可爱的心情卡。课后,我粗略统计了一下,马上就有十几位同学身体力行,去夸奖身边的小朋友。我想这就是课文的魅力吧!第二天,我阅读学生制作的心情卡,发现有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写到了受到某某同学的称赞,心里很高兴。也有许多同学写到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受到某某的鼓励,有了自信,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看来,孩子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称赞的'无穷魅力。

  回想上课的过程,我发现还有许多不足。如在讲到小刺猬的称赞带给小獾自信这个难点时,如果更深入挖掘一下,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当你有点泄气的时候,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称赞吗?那时你心情怎样?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理解“泄气”、“自信”的具体含义。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别人做得好,需要称赞,别人做得不好,更需要鼓励”的道理。

  虽然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这篇课文留给学生的是无穷的思考。同样也留给老师们一些启示:请用理解、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寻找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

折扣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折扣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折扣教学反思1

  《折扣》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2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折扣教学反思3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二)制造矛盾,灵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第二次矛盾冲突是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买一些大件商品时可以省去零头,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为下一节计算利息时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做了铺垫。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

  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折扣教学反思4

  “折扣”是“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污沟通折率与原价(单仿“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折扣教学反思5

  成功之处:

  学生对折扣问题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现在的商场经常推出打折促销活动,海报、电视等大量的视听工具使学生也受到了耳濡目染,折扣教学反思。但学生往往没有把这些生活中经验用到数学学*中来,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附*超市的打折销售信息引入,使学生建立了相关联系。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活动,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准确理解打折的含义,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并理解到“对折”、“买四赠一”等的意思就是打了几折。学生对折扣的`有关用语真正理解以后,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反思《折扣教学反思》。二是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整理归类,得到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三种基本类型,并与百分数的应用类型建立了连接,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

  针对学生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让学生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折扣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其一,由于这节课的容量过大,对学困生照顾还不够,当他们回答问题不完美时,我没有过多去引导,而是让其它学生去补充。

  其二,老师讲得过多,给学生的空间有限。

  其三,学生回答问题时特别哆嗦,语言不简洁。

  改进措施:

  今后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训练,上课时还要多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老师再给予评价,也许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6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

  重点: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难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

  1、出示后让学生完成。

  八折=()‰ 九五折=()‰

  对折=()‰ 让学生讲讲“八折、九五折”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折扣”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2: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出示后让学生根据下列填空完成:

  根据 ,把 看作单位“1”的量, 是 的 90‰,要求 ,就是求 ,用 计算,等量关系式

  2、出示:联丰村去年早稻总产量50万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万千克?今年收早稻多少千克?

  (1)出示后让学生画线段图。

  (2)指名讲讲列式依据。

  (3)板演、分析。

  3、通过练*让生总结“折扣”就是我们以前学得哪类应用题。

  三、巩固、提高、升华、创新

  1、对比练*:

  ①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25‰,用去多少千克?

  ②一瓶油重1/2千克,用去1/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闯关练*:同学们想去超市逛一逛吗?想去,必须闯过老师的以下几关

  第一关:完成书本第46页1、2、3、5、题,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第二关:完成以下三道题

  ①、一种衣服原价每件180元,商店为了加快资金的流通,决定将该服装打九折出售,过了两天,在降价的基础上再打八折出售,问现在多少元?

  ②、商店优惠供应文具用品,买3枝圆珠笔送一枝,学校买了112枝圆珠笔,只要付多少枝圆珠笔的钱?

  ③、日用品商店出售一种瓷碗,每只售价1.68元,如果一次购买的数量超过100只,可打九五折,食堂买了200只碗,应付多少钱?

  3、好,大家基本闯过了,我们一起去逛自选商场

  完成书本46页第6题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

  反思:

  折扣这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内容,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折扣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

  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 参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折扣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 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折扣教学反思7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十一”长假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

  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

  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

  三是理解优惠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名著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惠券,购房现金付款优惠……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认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熟练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在出现“五折”时,我问学生还能怎么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应值得重视的是,现在好多的商家存在“骗局”,应该教育孩子们多多审视身边的打折现象!以免让骗子得逞。

  2、在教学过程中,即便有对计算器的使用的教程,也要尽量避免让孩子使用计算器,以免孩子们产生依赖感。

  教学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我会尽其所能,让自己的教学更理想化。

折扣教学反思8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我理解的空间观念主要应该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画出立体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再通过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3)教师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学生。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从中也能深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到圆满结论,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自主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要比解答若干*题、教师的讲解的功效强若干倍。

  (4)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加大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折扣教学反思9

  《折扣》是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中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内容。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学*,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拓展新知。引导学去了解、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上了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文昌恒兴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五一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创设了具体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折扣”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从头到尾一个教学情境贯穿其中,主人公是小雨和爸爸。先是小雨和爸爸来到了恒兴超市看到超市门口挂着的关于五一节大酬宾活动,商品打折的'好消息很兴奋,各自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子问题就出现了:要买这件商品打折后应付多少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所以我很顺利地引出例4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接着小雨和爸爸又去文具店,这里同样也在折扣销售。也就是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7页的做一做的练*。最后因为小雨他们家刚搬了新家,他们又去商店看中了这样一套家具。也就是完成课外延伸,拓展新知中的练*:

  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双人床椅子

  120元400元80元

  请同学们帮帮算一算打完折扣后分别应付多少钱?与原价相比,分别便宜了多少钱?

  正因为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教学,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得很轻松,很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的的生命,数学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学*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探索新知和巩固新知等环节,都是创设了小雨和爸爸去超市、文具店和商店购物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打完折扣后要付款了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我引导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拓展新知的环节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折扣教学反思10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教学反思11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三是理解优惠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认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熟练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在出现“五折”时,我问学生还能怎么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鞋店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书包;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我在教学中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找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学*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体现数学学*的.价值。

  成功之处: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淡之中见真实。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八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

  3、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要使学生明确:原价x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4、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将学生的学*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练*突出时效性。

  不足之处:

  1、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练*。

折扣教学反思13

  《折扣》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折扣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部分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将数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从中学会数学。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理解折扣的意义,通过联系实践活动,设置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需求的情境,形成自主式的学*方式,在融洽的'合作学*中找到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树立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曾经学过的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完善,致使在列式子的时候比较吃力,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还是不够完善,学生潜能有待开发。

  再教设计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有意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注意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未来的学*打好基础。

折扣教学反思14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把简单、枯燥的学*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六年级(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97页例4及做一做和练*二十三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打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打折的含义,能灵活解决有关打折问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折扣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超市和商场都会搞些促销活动,课前,老师已经请你们进行了调查,谁愿意把你周末调查的促销信息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小调查。

  师:看来,商家的促销形式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那么商家如此费尽心思,想出这么多的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目的是什么呢?对,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营业额,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

  二、尝试交流,探索新知:

  师:其实这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降价销售叫做打折扣,俗称打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打折(折扣)

  2 、认识“打折”

  师:一件衣服打九折,你怎样理解“九折”?

  (1)、学生回答

  (2)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板书: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师:面对商家的种种打折,总是容易让人心动,无法抵挡折扣的'诱惑,我们来看看小雨和他爸爸都买了什么?(出示课件)

  三、自学与研讨

  (一)、教学例4:(1) 小雨爸爸想买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名读题

  师:你能独立解答吗?试一试,如果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你周围的同学。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

  师:你能把你的答案到大屏幕前展示一下吗?

  3、学生汇报交流,说明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就变成了我们前面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你做对了吗?你会求折扣后的现价了吗?做个练*考考你。

  4、出示课件,做一做练*一题

  指名口答列式,第一个说说列式理由,其他两个只列式。

  师:通过做练*,你能总结出求现价的公式吗?

  指名说,板书:现价=原价×折扣

  师:咱们再来看看小雨和爸爸还买了什么?

  (二)、出示例4 (2)爸爸为小雨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打九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5、继续独立计算

  6、指名说两种不同算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7、指名说。

  师:我们理解了折扣的含义以后,就能应用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答了,大家都会了吗?我们一起用这节课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独具慧眼(课件出示):

  (1)有两家店卖“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生1: 我选A店,因为A店打八折比B店打的折扣便宜。

  生2:也许A店的价格高,所以我会先去调查一下,比较一下两个商店卖的书包的价格,然后再做出选择。

  (2)课件出示:如果两家店该商品的原价A:100元;B:80元,再次选择,怎么选?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生1:我选择B店。B店虽然只打九折,但是只需要72元,A店打八折后是80元。

  师:你们同意吗?是啊,只有我们在购物时做个有心人,做到货比三家,才能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继续看大屏幕。

  2、出谋划策(课件出示):

  蒙牛纯牛奶原价每盒2元,老师想买5袋,现有三家超市搞促销,

  佳源超市优惠:买四送一

  广源超市购物:八五折销售

  家惠超市:所有商品一律降价10%

  去哪家超市买最合适?

  师:请你先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1)、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购买方案。

  (2)、反馈交流,说明选择的理由。

  师:看样子买东西也是有很大学问的,只要我们精打细算,就能找到最佳的购物策略,你们说对吗?

  五、课堂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

  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更深地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好本领,即便将来不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也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六、作业:广告策划我能行

  某电器商店老板准备将原价3000元一台的空调以每台2700元的价格出售,请你结合折扣的知识, 为该老板设计一则简短且又有吸引力的促销广告,看谁的设计最让人既心动又想行动!

  《折扣》教学反思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打折,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扣,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扣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 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买四送一,乙商店打八八折’,丙商店每袋降价10℅出售.老师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 因为90%>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第一家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折扣》的教学反思菁选

《折扣》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折扣》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折扣》的教学反思1

  接着通过四个例题来考察应用: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声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3.王阿姨600元买了打六折的衣服,原价多少钱?

  4.一部手机原价4800元,现价4650元,请问手机打了几折?

  之后带领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原价×折扣=现价;原价×(1-折扣)=节约。

  最后通过课本中的做一做和练*二中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做题我发现,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如“篮球原价80元,打六五折之后多少钱?”,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做出来;对于需要逆运算的第3题(王阿姨600元买了打六折的衣服,原价多少钱?),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练*二的`第3题(书店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出来。

  我思考或许我应该把总结数量关系式那一步提前到出考察的4道例题前,学生知道了数量关系式之后,再做题目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前也可以出示几道关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一个支架。从效果来看,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课堂上依旧有部分学生不爱听讲,不动脑筋,思绪游离于课堂外,对于他们,我虽说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还是在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嗯 加油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折扣》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折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成功之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借此很自然导入课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对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课前学生仅限于知道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其它折扣的具体意义还比较模糊,比如部分学生认为10%就是十折。这节课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学*学生都明确了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

  4、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明确了: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不足之处:

  由于借班上课,课前又临时更换了班级,多媒体在上课中不巧正好死机了,以至于影响了展示学生的学*成果留下一点遗憾;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

  再教设计: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的教学反思3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的教学反思4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三是理解优惠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认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熟练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在出现“五折”时,我问学生还能怎么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鞋店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书包;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的教学反思5

  折扣是指();成数是指()。

  税率是指();利息=()。

  折扣是指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成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利息=本金x年利率x存入年限

  折扣和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件上衣原售价100元。

  库存太多,流动资金无法周转,决定:

  七折出售

  这就是说:

  100乘以0.7,70块钱就卖出去

  0.7就是《七折》,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

  店家扣掉了《三成》。

  看明白了吧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和成数,折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一)含义方面:

  1、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如某学校去年1000名学生中有150名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是,百分比就是,记作15%。

  2、折扣是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3、成数指不带零头的整数,如五十、二百、三千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二)生活应用方面:

  1、百分数用于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盈利率问题。

  2、折扣一般用于商品打折,可以是整数的八折,也可以是7.8折等。

  3、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表示,也适用于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不仅仅是用于商品打折。

  联系:

  1、折扣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商场打八折为折扣,可换算成百分数即百分之八十。

  2、成数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我国进口车总量增加三成为成数,可换算百分数为百分之三十。

  3、折扣成数:打八折折扣即是八成成数

  扩展资料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相当于百分数。

  例:一成就是10%,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折扣,指买卖货物时按原价的若干成计价,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如:以汇票的折扣动用银行的基金。

  计算方法:单位货物折扣额=原价(或含折扣价)×折扣率。

  卖方实际净收入=原价-单位货物折扣额。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别名:百分率、百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数

  百度百科-折扣

  百度百科-百分比

  税率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来解决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折扣、纳税等等,研究性学*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研究性学*”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更具开放性,在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新知。

  学*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动机分析:

  学*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白花是红花的2倍;白花比红花多100%;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第二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第二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第二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

  从问题决的角度看,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

  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

  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知识块,如倍数知识块、比的知识块和分数知识块等,有助于学生接*或找到解题的路径。

  其实,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师:如果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

  你能根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如果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

  学生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的熟练性直接影响着较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掌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第二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第一次吃的是第二次的50%”可以说成“第二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容易地从图上看出第二次吃了一桶油的40%。

  师:现在将条件中的“是第二次吃的50%”换成“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你还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这个条件等价变换为“第一次吃的加上2千克是第二次吃的一半”,即“第二次吃的=(一桶油×20%2千克)×2”。

  “画一张图”,这是许多解题高手常用的解题策略。

  图形较之于文字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显现于解题者的眼前,从而使解题者易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2~7岁)。

  其特点是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运演,即是在心理上进行内部的组合、对应、分类等思维活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脱离不了对图形表象的依赖。

  因此,画图对小学的解题来说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数学学*来看,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学会解题才是最重要的。

  秉持这种“学解”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显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画图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解题意阶段,其实质是对问题进行形象表征,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等价变换—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价变换为一种直观的状态。

  在计算成数,税率,和利率等数学题时要注意什么

  任务客网站可以赚钱,

  折扣率是什么,怎么算

  折扣率就是(原价-现价)÷原价x100%,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折扣一般多用于价格,以原价格为基础,扣除按照折扣率计算的折扣额后,得到新的价格。

  一般会以此价格作为成交价格。

  一家商场的服装专柜正在搞“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现在等于搞五折优惠活动,特别划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有的服装都是以“8”“9”结尾,很难正好凑够200元或者200元的整数倍。

  为了算清优惠幅度,套用这个计算公式,其中,在“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前提下,X代表消费金额,而公式中的n和a需要根据活动数额带入计算。

  如果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买一件399元的衣服,套用该公式可算出消费者享受到7.5折。

  扩展资料:

  商业折扣是为了长期与购货商保持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而付出的代价,在原购买价格上给予购货商的折让,在计算价格时。

  折让后的价格=原价格*(1-折扣率)这里注意的是在计算并确认折让后价格才按新的价格计算增值税额。

  并且在销售方记账的时候,其入账的金额是为折让后的金额。

  折扣率为1-1.5表示,折扣为1%-1.5%

  而现金折扣是销售企业为是鼓励购货商早日付款而给予的折让。

  一般来说,购货商为了少付货款,一般都会提前支付货款。

  如果现金折扣表示为:2/10 1/20 n/30

  刚表示为如果在10天内付款,则可以有2%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20天之内付款,则有1%的现金折扣

  如果在30天之内付款,则没有现金折扣

《折扣》的教学反思6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折扣》的教学反思7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折扣》的教学反思8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二)制造矛盾,灵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第二次矛盾冲突是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买一些大件商品时可以省去零头,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为下一节计算利息时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做了铺垫。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

  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折扣》的教学反思9

  1、《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注重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手段的术语“大甩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数学生活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练*中用数学。

  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形式多样。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1)、本节课我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但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若老师的感情再投入一些,语言感染力再强一些,定能更好的调控课堂,学生的激情定会发挥出来,课堂的学*气氛就会活起来的。

  (2)、在实践应用,解决问题中,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抓住教学重点进行,但有些活动细节还值得优化,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让学生尽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还不够及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调控上处理得当,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折扣》的教学反思10

  “折扣”是“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

  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⑵小明的父亲要买一部手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一款手机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手机的原价。);

  ⑶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污沟通折率与原价(单仿“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具备了自生解答的认识基础后,我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

  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折扣》的教学反思11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农村生活中,打折的现象比城市少见一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农村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农村买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但是,课后自我反思,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了点牵强呢?

《折扣》的教学反思12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把简单、枯燥的学*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折扣》的教学反思13

  一、成功之处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三、改进措施

  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20xx年折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还应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折扣》的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实质上这类问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优惠促销打折活动,学生对于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具体的意义还是模糊。

  这节课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五,同时还要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还可以掌握。但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还有的对于现价和原价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折扣》的教学反思15

  《折扣》是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中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内容。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学*,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拓展新知。引导学去了解、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上了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文昌恒兴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五一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二、创设了具体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折扣”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从头到尾一个教学情境贯穿其中,主人公是小雨和爸爸。先是小雨和爸爸来到了恒兴超市看到超市门口挂着的关于五一节大酬宾活动,商品打折的好消息很兴奋,各自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子问题就出现了:要买这件商品打折后应付多少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所以我很顺利地引出例4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学*活动,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折扣”的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接着小雨和爸爸又去文具店,这里同样也在折扣销售。也就是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7页的做一做的练*。最后因为小雨他们家刚搬了新家,他们又去商店看中了这样一套家具。也就是完成课外延伸,拓展新知中的练*:

  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

  桌子双人床椅子

  120元400元80元

  请同学们帮帮算一算打完折扣后分别应付多少钱?与原价相比,分别便宜了多少钱?

  正因为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教学,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得很轻松,很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的的生命,数学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学*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索新知和巩固新知等环节,都是创设了小雨和爸爸去超市、文具店和商店购物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打完折扣后要付款了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我引导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题思路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拓展新知的环节中,当出示了“周年店庆,家具一律八折桌子120元 双人床 400元椅子80元”这则消息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再把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折扣》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数学《折扣》教学反思优选【5】份

  数学《折扣》教学反思 1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数学《折扣》教学反思 2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熟悉的商家促销“特价”、“打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数学《折扣》教学反思 3

  成功之处:折扣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部分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将数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从中学会数学。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理解折扣的意义,通过联系实践活动,设置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需求的情境,形成自主式的学*方式,在融洽的合作学*中找到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树立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曾经学过的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完善,致使在列式子的时候比较吃力,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还是不够完善,学生潜能有待开发。

  再教设计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有意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注意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未来的学*打好基础。

  数学《折扣》教学反思 4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把简单、枯燥的学*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数学《折扣》教学反思 5

  《折扣》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三是理解优惠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减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认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熟练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在出现“五折”时,我问学生还能怎么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鞋店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书包;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