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09 00:00:00 教学反思,地球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1

  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地理的关键,学*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一、直观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20xx、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打下基础。

  二、巧妙复*巩固化

  巧妙复*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目的是让学生学*新内容、复*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三、基础训练典型化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结,不断地进步。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2

  一、分析教材

  《地球与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二、优点与不足

  这节课优点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地理的方法,基本上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高。

  不足之处:

  1、由于对教材不熟,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2、实际教学中,我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给个别学生造成了压力。

  3、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

  三、改进措施

  尽快熟悉教材,扎实备课。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要严重按照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放开手参脚,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等方式进行学*。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给足学生学*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3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合集10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1

  今天我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仪。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到地理这门课,但内容都很简单,较容易理解,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上了这堂课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想,现具体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我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较简洁、实用。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在讲到地球仪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的特点,然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这样不仅这个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很牢固,其他学生也印象深刻。对学生的点评得当,多鼓励性的语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热情,课堂气氛热烈。特别是注意学生在本节课课堂活动的参与率,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不足之处:

  一、课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让学生带着幻灯片上的问题预*课文时,就呈现了这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一直展示到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后。时间过长,没有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二、没有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的.学*知识。尽管我在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这样就造成尽管知识目标暂时实现了,但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就谈不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了。

  三、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这们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感觉学生好像是为学*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学,而不是因为兴趣而学。

  对策:

  要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困难。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2

  一、分析教材

  《地球与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二、优点与不足

  这节课优点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地理的方法,基本上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高。

  不足之处:

  1、由于对教材不熟,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2、实际教学中,我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给个别学生造成了压力。

  3、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

  三、改进措施

  尽快熟悉教材,扎实备课。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要严重按照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放开手参脚,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等方式进行学*。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给足学生学*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3

  第一、 课堂的有趣性延伸到课外。

  我为了课堂的生动,在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块,增加了趣味性,给同学们讲解麦哲伦海峡和太*洋的来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记住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事实证明可行性很高,而且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后我听一位孩子说他回家家拿着篮球问爷爷知道不知道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那些地方,时间什么的,最主要的是孩子还主动去找历史书,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所处的朝代,听到这些自己感到很高兴,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提起了孩子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学*。这一阶段的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过多的专业的东西是不太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我力求把课上的有趣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知识,调动他们对地理的热爱。 抓住学生学*的动情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新课程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作为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作为地理老师,同样需要在生活中提取学生喜欢的素材,用相关的地理理论与这些素材建立联系,学生就会为自己的所学而骄傲,自然就会喜欢地理和地理老师。只要抓住了这个“情感点”,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就不在话下了,教学就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能把课堂当成一种享受。

  第二、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很重要。

  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让学生举出一些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一个来,其中“登高望远”解释地球是球形的一个证据,同学们对此理解不了,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找同学回答,之后发现同学对此争议很大,我在解决这个问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学的`思想我解释不了,这也是对我们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考验。

  第三、在讲到地球仪和地球的区别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举出好多的不同,比如,地球仪上没有大气层啊,还有的说地球仪上没有水啊等等,很多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回答,之后引导他们得出一些主要的区别。

  总之,这堂课上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总结到老,反思到老吧。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4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5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二)

  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地理的关键,学*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一、直观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2006.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打下基础。

  二、巧妙复*巩固化

  巧妙复*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目的是让学生学*新内容、复*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www.unjs.com)《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三、基础训练典型化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结,不断地进步。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三)

  一、分析教材

  《地球与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二、优点与不足

  这节课优点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地理的方法,基本上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高。

  不足之处:

  1、由于对教材不熟,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2、实际教学中,我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给个别学生造成了压力。

  3、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

  三、改进措施

  尽快熟悉教材,扎实备课。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要严重按照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放开手参脚,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等方式进行学*。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给足学生学*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6

  一、分析教材

  《地球与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二、优点与不足

  这节课优点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地理的方法,基本上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高。

  不足之处:

  1、由于对教材不熟,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2、实际教学中,我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给个别学生造成了压力。

  3、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

  三、改进措施

  尽快熟悉教材,扎实备课。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要严重按照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放开手参脚,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等方式进行学*。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给足学生学*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7

  今天我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仪。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到地理这门课,但内容都很简单,较容易理解,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上了这堂课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想,现具体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我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较简洁、实用。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在讲到地球仪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的特点,然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这样不仅这个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很牢固,其他学生也印象深刻。对学生的点评得当,多鼓励性的语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热情,课堂气氛热烈。特别是注意学生在本节课课堂活动的参与率,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不足之处:

  一、课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让学生带着幻灯片上的问题预*课文时,就呈现了这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一直展示到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后。时间过长,没有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二、没有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的学*知识。尽管我在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这样就造成尽管知识目标暂时实现了,但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就谈不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了。

  三、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这们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感觉学生好像是为学*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学,而不是因为兴趣而学。

  对策:

  要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困难。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8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9

  第一、课堂的有趣性延伸到课外。

  我为了课堂的生动,在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块,增加了趣味性,给同学们讲解麦哲伦海峡和太*洋的来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记住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事实证明可行性很高,而且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后我听一位孩子说他回家家拿着篮球问爷爷知道不知道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那些地方,时间什么的,最主要的是孩子还主动去找历史书,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所处的朝代,听到这些自己感到很高兴,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提起了孩子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学*。这一阶段的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过多的专业的东西是不太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我力求把课上的有趣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知识,调动他们对地理的热爱。抓住学生学*的动情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新课程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作为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作为地理老师,同样需要在生活中提取学生喜欢的素材,用相关的地理理论与这些素材建立联系,学生就会为自己的所学而骄傲,自然就会喜欢地理和地理老师。只要抓住了这个“情感点”,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就不在话下了,教学就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能把课堂当成一种享受。

  第二、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很重要。

  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让学生举出一些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一个来,其中“登高望远”解释地球是球形的一个证据,同学们对此理解不了,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找同学回答,之后发现同学对此争议很大,我在解决这个问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学的思想我解释不了,这也是对我们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考验。

  第三、在讲到地球仪和地球的区别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举出好多的不同

  比如,地球仪上没有大气层啊,还有的说地球仪上没有水啊等等,很多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回答,之后引导他们得出一些主要的区别。

  总之,这堂课上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总结到老,反思到老吧。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10

  今天我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仪。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到地理这门课,但内容都很简单,较容易理解,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上了这堂课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想,现具体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我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较简洁、实用。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在讲到地球仪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的特点,然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这样不仅这个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很牢固,其他学生也印象深刻。对学生的点评得当,多鼓励性的语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热情,课堂气氛热烈。特别是注意学生在本节课课堂活动的参与率,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不足之处:

  一、课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让学生带着幻灯片上的问题预*课文时,就呈现了这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一直展示到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后。时间过长,没有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二、没有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的学*知识。尽管我在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这样就造成尽管知识目标暂时实现了,但学生是被动的在学*,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就谈不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了。

  三、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这们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感觉学生好像是为学*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学,而不是因为兴趣而学。

  对策:

  要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困难。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十)份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xx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蓝色的。

  学生2美丽的。

  学生3圆形的。

  学生4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新课

  课堂活动1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1、3解释)

  学生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1、4),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学生……(教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及时做出评价,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

  教师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堂活动2记数字──了解地球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也可教师手绘版图来说明)

  学生读图,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提醒学生指图说明)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增强感性认识):

  1、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53倍)

  2、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50小时)

  教师(补充)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课堂活动3看模型──研究地球

  教师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观察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人一个地球仪,也可学生自备充气地球仪)

  教师(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活动4动动手──制作地球仪

  教师地球仪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学们可自己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参照课本要求进行制作。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惯和合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要领,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师生评议评出制作地球仪的优胜组,进行表扬。并请优胜组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统一认识,保护地球

  提出口号:我们拥有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惟一家园,保护地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板书)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3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复*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

  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

  能力

  板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二)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改变地理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欲望,是学生乐于思考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的参与应采用思考、讨论等简单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③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学生的讨论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④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 数 条

  [巩固练*]

  (方案二)

  [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圆弧状况

  长 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5

  复*: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这些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地球是一个十分接*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极半径、*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8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

  活动: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你们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装备”?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讨论等(略)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

  学生: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表面点和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等。

  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

  :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认识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

  教师引导:同学想一想“经”和“纬”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如果把“经”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把“纬”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

  学生:听讲、思考,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自己的结论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面简图中适用)。

  讲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

  活动: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形状?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讲述:请大家停止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

  形状

  长度及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垂地轴,环地球

  圆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东西

  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个方向移动,因为始终在

  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猜测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考讨论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学生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

  三、认识纬度

  教师承转:现在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基本特点,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纬线有多少条吗?

  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

  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提问:俗话说,万丈高楼*地起,地球仪上的纬度起点也是从0°开始排列的,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纬线呢?

  学生:发言等。

  归纳: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

  提问:从纬度的分布中我们发现,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纬度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分呢?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学生:听讲,记录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9

  学生:观察动画,思考问题。

  点评:学生的说法等。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注意其中的说明。

  学生:积极发言、说明等

  归纳:电影院里的座位表能帮我们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座位表绘制在地球仪的表面,那么,我们就能象在电影院找座位一样,轻松地找到地球仪上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过渡提问: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球仪上绘制出这样的“座位表”呢?

  归纳:其实,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分布,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这个“座位表”,人们称其为“经纬”。

  下面,我们就来学*地球仪上的经纬是如何来准确地给地球表面的任一地点定位的。

  环节一:利用经纬在地球仪上定位

  讲述:首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标注出的经纬线,找到这些经纬线所对应的经纬度数字,如:20°N、0°纬线、40°S、30°E、150°W、0°经线和180°经线等等。

  活动: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课堂活动来学会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活动要求: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在地球仪上,按下列表中的经纬度,找出该经纬度附*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点的大致经纬度。

  环节二:坐标中识别点

  过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局部的地图上来判断地理位置,如:给出了局部的经纬地图(如下图),请同学们在简图中给这些点定位(读出其经纬度)。

  归纳:这样的练*,由于没有直接标出纬度的南北和经度的东西,我们在判读时,先要确定哪些是南北纬度,哪些是东西经度,然后才能读出各点的经纬度,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面对地球仪的0°纬线,上方是北纬、下方是南纬;

  2.面对地球仪的0°经线,左边是西经、右边是东经。

  学生:听教师讲述,思考、体会。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有关地球仪的知识,设想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地球仪上的“座位表”。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这些对应的经纬线和经纬度。

  师生互动:教师提醒学生地球仪上经纬度标注在什么位置?(赤道和180°经线上)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地球仪完成课堂练*,准备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在学生的活动中巡视,指点,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点评工作。

  学生:回答,说明自己的`看法等。

  学生:分组练*。

  师生互动:在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练*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等等。

  学生:回答练*结论,介绍自己小组的学*体会等。

  学生:听讲,归纳、笔记等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新技术都要用到经纬知识。地球表面各点的经度、纬度是现代GPS、GIS、RS技术的基础数据,今后地球的数字化管理也需要经纬的基础数据来支持。因此,每位同学都要学会使用经纬。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有关生活中利用经纬定位的实例等。

  学生:交流、自由讨论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10

  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

  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

  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

  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

  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板书)

  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

  (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

  (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范本5份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1

  复*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

  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

  1.纬度

  (1)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

  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

  C.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2

  讲授新课: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东半球 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 北半球

  10°W、87°N 东半球 北半球

  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复*题”3。

  板书设计:

  三、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

  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3

  教育目的:

  1、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认识和使用地球仪。

  2、初步认识洲和洋,为下一步学*地理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1、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装有水的蓝色瓶子、空的白色瓶子各一个

  2、手的缩微图

  3、地球仪一个

  4、地球、洲、洋的标签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蒙氏工作内容---认识地球仪

  1、  老师分别将装有土壤、水、空气的三个瓶子放到孩子面前。

  (1)师:小朋友,你们说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这三个瓶子里有土壤、水、空气。(把以上材料放在一边)

  (2)师: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地球仪

  2、认识地球仪。

  (1)讨论“地球”这个词的意思。

  (2)师:我们所看到陆地和水都只是地球的外部,而且我们每天看到的还都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整个地球呢?(幼儿进行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发言。)

  (3)师:我们可以开车围绕它跑,还可以乘飞机围绕它飞,这样做可以看到地球更多的部分。但是仍不能看到全部地球。地球太大了,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

  (4)出示手的缩微图,师:“画手的轮廓图时,我把它缩小了,这样就能把它画在小纸上。”

  (5)把地球仪放到幼儿面前,师:“如果我想一次看到整个地球,就可以按照它的样子把它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这样就能看到全部了。”

  老师指着地球仪:“这叫地球仪,它不是真实的地球,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当我们转动地球仪时,我们能看到地球的各个部分。”(教师转动地球仪并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孩子讨论他们看观察到的东西,)

  (6)师:“你们知道这些蓝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吗?(教师用蓝色瓶子里的水做提示,进行引导孩子。)

  师:“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代表的是水。”

  (7)师:“你们说这些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用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引导)

  师:“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陆地。

  (8)师:“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地球的四周都被空气包围着。”(用空的白色瓶子做提示。)

  (9)师:“地球上有广阔的陆地,我们给每一片陆地起一个名字---洲。请小朋友指出一个洲。(请每个幼儿分别指出一个洲)

  (10)师:“一大片水的区域我们叫做 ‘洋’。

  (11)给幼儿发“地球(globe)”“洲(conti-nent)”“洋(ocean)”的标签,让他们配对。

  4、整理教具,放**具柜。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认识地球,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激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们根据地球的样子做了个模型。叫地球仪。(出示地球仪)请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我们的祖国---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动物、植物)

  四、保护和爱护环境。

  1、课件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2、"地球妈妈生病了"课件展示:污染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让幼儿了解人们乱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

  3、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五、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

  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六、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5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赤道半径、极半径、*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国际上*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我的地球仪作文 (菁华9篇)

我的地球仪作文1

  在我十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一个小地球仪,我把它放在我的小书桌上。小地球仪不但陪我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还帮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所以我很喜欢他。

  小地球仪可漂亮了!它穿着一件湛蓝的外衣,上面有各色的“花纹”。在地球仪下面,有一个金光闪闪的转轴在支撑着它,你只要轻轻地转动一下它,它就会不停地转动,似乎带着我越过高山,跨过海洋。

  *时,我最喜欢轻轻转动地球仪,在上面寻找美丽的祖国。而当我找到时,我总会大声欢呼:“找到了!这不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吗?”她像一只大雄鸡,昂着头,挺着胸,仿佛在说:“我多么自豪,我拥有雄伟的万里长城,拥有风景优美的桂林……”我静静地看着,出神地想着,祖国的大好山河在我眼前展现,勤劳勇敢的*人民为了更加繁荣的新*正在挥汗如雨,可爱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认真苦读……是啊,为了祖国能早日跻升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发奋图强,为将来能在祖国建设中添砖加瓦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啊,我的小地球仪啊!你使我开阔了眼界,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真心的喜欢你!

我的地球仪作文2

  在我六岁生日那天,妈妈送我一个地球仪。

  我的地球仪有一个有桶口那么大的球,上面青色的是一马*川的*原;土黄色的是高耸入云的山脉;黄色的是高低不*的高原;蓝色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海洋越深),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地轴的上端连着北端,下端连着南端使球不会歪倒,球安在底座上,以便让他站稳,不会滚动。

  以前我把它视为“掌上明珠”,整天抱着看,日本的富士山;*的青藏高原;埃及的金字塔……此时,我就像一个旅行家,环游了全世界……

  它还是一个不张嘴的“小老师”呢!有一天,爸爸考我:“柏林在哪个州?”我苦思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出来,只好抱着“小老师”看了起来。两分钟后,我脱口而出:

  在欧洲!爸爸欣慰的笑了。

  我的地球仪虽然不是好吃的KFC,也不是昂贵的PSP。但我非常喜欢它——地球仪!

我的地球仪作文3

  记得九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地球仪。

  那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儿童最幸福的一天,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许多*时不敢提的要求,实现*时不敢想的愿望。看到外面大人都带着孩子出去了,我在家里也呆不住了,就嚷着要爸爸带我去商场买节日礼物。爸爸很痛快地带我来到了“佳世客”,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礼物。

  买什么好呢?我东瞅瞅,西瞅瞅,看着这个好,可是太贵了,看到那个便宜,可又不满意。转了一上午,我还是一件礼物都没挑着。就在我和爸爸准备回去的时候,无意间我看到了一个物品,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这个东西圆圆的、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而且上面标识着我所知道的所有地方,它太神奇了。爸爸说这叫地球仪,我们地球上的国家、海洋、高山、湖泊和河流全都浓缩在上面了。我高兴地向爸爸要求,就买它作为送我的节日礼物吧!爸爸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回到家,我小心翼翼地拿出崭新的地球仪,和爸爸一起动手把它安装起来。我就仔细地观察它,越看它越好象是有着许多深奥的秘密,每看一遍,我都会发现一些新奇的问题,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当遇到不清楚的地方,爸爸就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听老师讲过,我们*在地图上就像一只大公鸡。那天晚上睡觉前,我抱者地球仪看*的版图,它真像是一只大公鸡,惟妙惟肖的。我就好奇地问爸爸:“我们国家像一只大公鸡,有什么象征意义吗?”爸爸说:“当然有意义了,大公鸡就象征着我们国家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昂首挺胸,永不屈服,从不言败。”

  至今,我仍然非常喜欢我的这个地球仪,更喜欢地球仪上的大公鸡,我为我生在这只“大公鸡“上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的地球仪作文4

  我喜欢的玩具有许多:精美的木制玩具,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呆头呆脑的小猪……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那只在我10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地球仪了。我家那只地球仪的体积足足有一只足球那么大,它全身上下分为球体、地轴和底三个部分。在地球仪那圆滚滚的身体上,标着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子,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等分布情况。地轴的上边拉着北极,下面顶着南极。底面把球体牢牢地立在桌面上。球体上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成片的绿色是草原和森林;土黄色的是茫茫的沙漠;淡黄色的是一条条山脉;淡蓝色代表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多彩的地球安在乌黑的底座上,显得更加和弦悦目。

  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冒着风险,去探索深山密林、沙漠盆地。我又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去游览全世界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我爱我的小地球仪,不仅是因为它色彩绚丽、造型别致,而是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知识,让我的目光看得更高、更远……

我的地球仪作文5

  每当我看到天上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总是十分羡慕。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鸟儿一样能够上天飞行呢?

  今天上午,我和表妹在奶奶家的院子里玩,看见几只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我在树下拍了一下手。麻雀们就呼啦啦地扇起翅膀飞走了。我学着它们的样子,张开胳膊上下摆动,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没有用,一点也没有用,我的身子太重了,一点儿也飞不起来。突然,我想起飞机在起飞时前面的螺旋桨越转越快,然后,“呼”的一声飞机就飞上了天空。我也按照飞机上天的方法,不就也能够飞上天了吗?

  我来到一棵大树下,围着那棵大树一圈又一圈地转。越转越快,这时,我有点头昏眼花,分不清东南西北。我想可能要起飞了,得坚持住!可是,我转了半天,脚还在地上。对了,我没有松手,怎么能够起飞呢?我马上松开手,心想自己一定会立刻飞起来了。谁知我刚一松手,就“啪”地一声仰面摔在地上。我眼冒金星,疼得直叫。好半天,我才爬起来,回到家里。妈妈看见我头上起了个大青包,心疼地问我:“小杰,你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听了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地球仪作文6

  妈妈送给我一个精美的地球仪。

  你看,这个地球仪是一个有点椭的圆球形,它像一个六七斤重的'小西瓜,它披着蓝色的纱巾,身穿彩色的衣服,就像一个花姿招展的小姑娘。别看它个头小,可你看它那圆鼓鼓的肚子里面却装满了学问哦!有从北冰洋到南极洲的经线,一共有24条,每条中间隔15度,均匀地分布在地球仪上。赤道将地球*均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赤道属于纬线0度,南北半球画有很多与赤道*等的纬线交错成一个大网,分布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还有七大洲、四大洋。洲有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洋有大西洋、太*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在北冰洋和南极洲各设计了一个蓝色的圆环,直径为四厘米,上面有24个小刻度,这是为学*者提供方便用的。

  这个地球仪有一个用来固定球体的支架,它像一把没有弦的弓,把地球仪倾斜的支撑着。

  在这把“弓”下面还有一个支架,直径13厘米的黑色支架像一个小漩窝(涡),这个底座很大,够将地球仪稳稳托起。

  有了地球仪全世界的山河湖海尽收我眼底。我要让它帮我更好地了解我的家园——地球,我爱我的地球仪。

我的地球仪作文7

  人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们无论站在那一点都无法看清地球的全貌。不知道是哪一位地理学家因此而设计了地球模型—地球仪。在我家的写字台上也摆着一个地球仪,那是我过十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爸爸希望我长大了能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增长见识,地球仪便是我的向导。我决』合不辜负爸爸对我的希望,白天,在课堂上我专心听讲,夜晚,专心致志地复*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今日我手中拿起这用红笔打着,"100分”的试卷,望着地球仪,不禁联想翩翩。

  此时此刻自己好象坐上了我国自行生产的波音T05飞机,越过高山大海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凯旋门向我招手,赛纳河向我微笑,五光十色的景色,迷人的风光使我陶醉。又来到了日本东京这个电子工业发达的城市,电子计算机已深入每个家庭,富士山自雪皑皑,樱花相竞绽开,妇女们跳起了传统的日本舞。英国首都伦敦,这里正飘着毛毛细雨,_撒切尔夫人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越过太*洋,来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听见了里根总统的演讲。他把一年发射15颗卫星的数字提到23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目啊!埃及的金字塔,在这个古老的地方,人们正在谈论着那些贵族老爷是怎样吸吮劳动人民的血和汗的。

  祖国,我回来了,回来了,你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神州大地时,大地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区深圳正在飞速发展,一座座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农村也走上了致富之路,你看,多少家庭修起了小楼房,还添制了高档家用电器。我想:我们这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应该学*先进国家的技术,让我们的.祖国早日腾飞于世界。爸爸叫我吃饭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深情地望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地球仪,是你使我游览了各个国家的名胜古迹,是你使我了解了各个国家的人情风俗,是你使我懂得了今后我该怎么去做。“我爱你呀!地球仪。”这是从我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呼唤。

我的地球仪作文8

  我喜欢的玩具有许多:精美的木制玩具,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呆头呆脑的小猪……不过,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那只在我10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地球仪了。

  我家那只地球仪的体积足足有一只足球那么大,它全身上下分为球体、地轴和底三个部分。在地球仪那圆滚滚的身体上,标着世界

  各国在地球上的位子,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等分布情况。地轴的上边拉着北极,下面顶着南极。底面把球体牢牢地立在桌面上。

  球体上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成片的绿色是草原和森林;土黄色的是茫茫的沙漠;淡黄色的是一条条山脉;淡蓝色代表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多彩的地球安在乌黑的底座上,显得更加和弦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冒着风险,去探索深山密林、沙漠盆地。我又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去游览全世界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

  我爱我的小地球仪,不仅是因为它色彩绚丽、造型别致,而是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知识,让我的目光看得更高、更远……

我的地球仪作文9

  我有许多喜欢的.玩具:有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但是我最喜欢的是爸爸在我十岁生日送给我的地球仪。

  地球仪的下面有一个黑色的大圆盘,圆盘上有一个像花盆的支柱,稳稳地托着大大的球体,地轴就像一个月牙似的环绕着地球,十分好看。

  地球仪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它告诉了我许多地理知识,比如:淡黄色的那一片是黄土高坡,蓝色的区域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和冰山,绿色的是郁郁葱葱的大草原和大森林,土黄色是一望无际的大漠。

  它告诉我经纬线是纵横交错的,经线(竖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它们指示着南北方向;纬线(横线)指示东西方向,最长的纬线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它还告诉了我地球分为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我转动着地球仪,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孤独的行者,经过美国、来到日本,横渡太*洋,穿过七大洲,一个人到到处旅游,踏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爱我的地球仪,它就是我的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了我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我的地球仪作文 (菁华6篇)

我的地球仪作文1

  现在疫情已经好转了,快递恢复了,我心心念念的地球仪终于到了。

  一到家,我就拿它寻找*,在找到*后,我发现*的版图很像一只“雄鸡”。它还可以发光,当做一盏“台灯”。我看到地球是圆形的时候,突然想到:“地球是圆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面是*的?于是就去问妈妈,妈妈说:“因为视角的原因,地球特别大,我们看到的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坐在火箭上,在太空中才能看到全部。”我还看到地球上有一些刻度,我就问妈妈那是干什么的,妈妈告诉我那是经线和纬线。

  我又问了好多问题,跟星星“一样多”。比如地球是圆的,在下面的人会不会掉下去?地球上的海洋多还是陆地多……。妈妈都为我一一解答了。

  这个地球仪让我爱不释手,我多么希望我快快长大,学*更多地理知识。

我的地球仪作文2

  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一个地球仪,那是六一儿童节时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它有着好似托盘一般的银灰色底座,固定在一条弧形铁圈上,中间还穿过一根铁轴和那可以转动自如的球体。远远望去,地球仪就像一个淡蓝色的球;*看就呈现了各种国家及海洋,岛屿、山脉它们有的像正在打鸣的公鸡,有的像翱翔在空中的雄鹰,有的像沙漠中的骆驼密密麻麻的文字标注着各个国家的名称和小岛,还有纵横交错的线条,使人眼花缭乱。

  每当做完作业时,我都会看着地球仪,仿佛在周游世界: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太*洋,看到了电器发达的日本,看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好客的小企鹅正在向我招手呢!我看到了北极洲的北极光,看到了波光粼粼的夏威夷群岛,看到了有着灿烂的古文化的埃及

  终于找到了!那个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公鸡”,那是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她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是东方的龙!是她,她给辉煌的史书增添了新的一页。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或者听到**,我们内心就会无比自豪。因为,我们是*人!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

  这个地球仪虽小,但它包含了我对祖国的热爱,让我认识了世界的大好河山!

我的地球仪作文3

  我的玩具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小地球仪了。

  小地球仪是由球体、地轴和底座组成的。它的球体像一个小足球那么大,球面上的图形标志着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的分布情况。地轴的上端连接着北半球顶端的北极,下端连接着南半球底部的南极,使球体固定在轴上,安置在底座上。安上底座是为了使刁、地球仪稳稳地放在桌子上面,不会滚动。

  小地球仪的色彩也挺漂亮的:成片的绿色表示*原;窄长的表示谷底;淡黄色的是高原,深黄色的是山脉;海洋的颜色是蓝的,蓝色越浓说明海洋越深。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邻*的国家版图又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多色彩的球体安置在乳白色的底座上,显得十分和谐悦目。

  看着,看着,我感到自己忽而变成了地质学家,去勘测祖国的深山老林,沙漠盆地;忽而又变成了全球旅行家,周游了世界各地。

  我爱我的地球仪,不仅因为它色彩绚丽,造型别致,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知识,还使我的目光放得更远,更远……

我的地球仪作文4

  我有很多的玩具,有可爱的熊猫,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呆头呆脑的玩偶等等,可是我最喜欢的是奶奶在六一儿童节送给我的地球仪。

  我的地球仪和一个足球差不多大,地球仪上边是北极,底下是南极,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绿色代表的是*原丘陵地带,黄色或者棕红色代表山丘和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浅蓝色代表湖泊和河流。深浅不同的蓝色代表的海洋,颜色越深,海的深度就越深,地球仪的底座牢牢的固定在桌子上。

  地球仪上还有很多的符号,一个个大一点的红点代表的是各个国家的首都和首府,一个个粉色的小点是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一条线加一个点再加一条线是七大洲的分界线,一条横线是国界,绿色的波浪线是各国的.主要的铁路。

  我对着地球仪看了又看,仿佛我是一个旅行家,欣赏了各个国家的大好风光,我仿佛又是一个探险家,探索深山密林,沙漠盆地。

  我爱我的地球仪,它造型别致,让我的目光看的更高更远,我爱我的地球仪,它让我感觉到,世界就在我的心中。

我的地球仪作文5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台地球仪,我很高兴,用干净的布把它擦了又擦,然后放在了我的写字台左角。

  地球仪是由一个半圆形的支架,一个黑色的、圆圆的底座和一个像皮球一样的球体三个部分组成。球体上的颜色有蓝、绿、黄等颜色,花花绿绿的,看得我眼花缭乱。爸爸告诉我,绿色代表森林,黄色代表沙漠,蓝色代表海洋我说:爸爸,球体上蓝色代表海洋面积的部分好大啊!”爸爸说: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一,而且南极、北极和大沙漠等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呼吁身边所有的人来爱护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哦!”我对着爸爸连连点头。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地球仪上的*。以前我听人说,地球仪上的*,看上去像一只雄鸡。我仔细瞧了瞧,觉得是有点像,尤其是东北那块地方,很像是有鸡冠的鸡头。但我看了一会儿,发觉*更像一艘巨船,它翘起的船头面朝着太*洋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仔细看着地球仪,连声说:好!有创意!”

  每当我看着这个地球仪,就仿佛自己在周游世界:我好像看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好客的小企鹅正在列队欢迎我呢;又仿佛看到那波涛汹涌的太*洋,那是勇敢者的乐园,只有勇敢、顽强的人才能征服它。特别是当我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大字时,心里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祖国是那样的繁荣昌盛,她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受人敬仰!

  我喜欢这个新朋友地球仪,它给我带来无限的欢乐和遐想!

我的地球仪作文6

  我喜欢的玩具有许多:精美的木制玩具,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呆头呆脑的小猪……不过,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那只在我10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地球仪了。

  我家那只地球仪的体积足足有一只足球那么大,它全身上下分为球体、地轴和底三个部分。在地球仪那圆滚滚的身体上,标着世界

  各国在地球上的位子,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等分布情况。地轴的上边拉着北极,下面顶着南极。底面把球体牢牢地立在桌面上。

  球体上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成片的绿色是草原和森林;土黄色的是茫茫的沙漠;淡黄色的是一条条山脉;淡蓝色代表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多彩的地球安在乌黑的底座上,显得更加和弦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冒着风险,去探索深山密林、沙漠盆地。我又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去游览全世界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

  我爱我的小地球仪,不仅是因为它色彩绚丽、造型别致,而是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知识,让我的目光看得更高、更远……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地球仪作文100字 (菁华5篇)

地球仪作文100字1

  我的书桌上最显目的地方放着一个地球仪。地球仪五颜六色的,褐色的是高三,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是*原。

  地球仪上最多的是经纬线和国名、地名、交通线及各项数据。它们密密麻麻、规规矩矩地排列在地球上。

  在地球仪的东北部我找到了我的祖国——*。还看到了我从没去过的各个地方:北京、西安、兰州……

  现在我虽然还不能去世界各地看一看,但是我可以站在一旁,用手指轻轻地一拨就可以“飞”到世界每一个地方。这个五颜六色的地球仪带我认识了世界是我增长知识的好伙伴。

地球仪作文100字2

  今天,爸爸送我一个地球仪。我兴奋地看了起来。

  我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太*洋,最小的洋—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我还看到了长长的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在北半球,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就在我们的青藏高原上。我还看到了帝企鹅的家—南极和北极熊的家—北极。

地球仪作文100字3

  我有一个大大的地球仪。地球仪上显示着世界各国:中华人民花花共和国、印度、乌兰把托、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许多个国家。

  我慢慢的转动地球仪,发现地图上有这么多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最大,它像一只破壳而出的雄鸡,昂首挺胸可神气啦!我非常喜欢这个地球仪,因为它可以帮我迅速的找到我需要的国家。也让我了解好多个我没听见过的国家名字。它可真是太好用了。

地球仪作文100字4

  早上,妈妈带我去和县爷爷奶奶家,因为我很想念他们。

  上了车,过了9分钟,车子开了,半小时后,就到了和县。

  下了车,我在一个小店子里买东西,广播里一直在说每个东西都是2元钱,我买了一个地球仪和一盒橡皮泥。

  到了爷爷家,我把地球仪放到房间里,还有橡皮泥。我看有许多国家,俄罗斯好像住在一匹马里面,俄罗斯是最大的国家,可是人口少了很多。我知道七大洲,四大洋,这我就不说了。

  地仪器是用一个圆筒,再包上塑料纸。地球跟土星和木星比,小的像一个皮球,这还是从电视里的科学教育频道看来的。我最喜欢太空里的土星木星金星系列。

地球仪作文100字5

  今天邻居阿姨送给我一个地球仪,我非常地高兴,因为我早就想要一个地球仪了。

  我把它放在我的写字台上仔细的观察起来,看起来这个地球仪只有篮球那么大,可全世界都在上面了,我发现这地球仪大部分都是蓝颜色的,妈妈告诉我它表示海洋,我迫不及待地到地球仪上去找我们的*,妈妈说它像只大公鸡,我找到了我们的*,我仔细瞧了瞧,觉得真的很像。

  我非常感谢这位阿姨送我的礼物。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小小地球仪作文 (菁华3篇)

小小地球仪作文1

  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我把它摆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远远望去,一个圆圆的黑色底座仿佛托着整个“地球”。球的表面五颜六色,爸爸说,上面不同的颜色标明了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符号区分着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看着它,我仿佛觉得自己在世界各国周游……

  捧着爱不释手的地球仪,仔细观察着它的东西南北。忽然我意外发现在地球仪的最南端,竟然有一片白色的土地,它被蓝色的海洋紧紧包围着。我赶紧用上爸爸的一招——查对标记。原来这儿就是有名的南极洲。可为什么七大洲里只有南极洲用白色表示呢?我心中顿生疑团。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原来那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到处一片冰天雪地,气温常常在零下90度左右,就连耐寒的北极熊也无法在那里生存。但勇敢的企鹅,由于祖先长期生活在南极,它们躲过一次又一次海洋动物的猎杀,抵御着一次又一次严寒的侵袭,无论气候条件怎样地变化,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到现在。我想这种小小的动物有着如此强烈的生命意识,真令人敬佩不已。

  我的思绪乘着这片白色的土地翱翔,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企鹅家族中的一员,行走在茫茫的白色之中……

小小地球仪作文2

  不久前,妈妈给我买回一个小小的地球仪。

  买回家后,我仔细观察这个小小的球,它虽然小,但我却知道了世界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州,我还知道了四大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太*洋,知道了许多国家:美国,*,蒙古,英国……等,数也数不清,看也看不完。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我对这个小小的地球仪就没有了一点兴趣,不是把它放在这,就是扔在那,甚至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灰也不管它。

  后来妈妈看见了,就假装什么也不会,把我叫过去,问问这,问问那。我被问的烦死了,只好拿起地球仪,给她指指这,指指那,不知不觉我就学到了好多地理知识,增加了对地球仪的兴趣。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一天比一天喜欢上了这个小小的地球仪。以后就更重视了,因为我们要比赛,对一个10分,错一个5分,看谁得分多,谁就得冠军。

  我喜欢我那小小的地球仪,它能给我带来无穷的知识和快乐。

小小地球仪作文3

  我家鱼缸上有一个小小的地球仪,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拿下来乐此不疲的观察,小小的地球仪完全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它太奇妙了!

  地球仪是由球体、地轴和底座组成的。它的球体有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球面上的图形标志着世界各国在地球上所处有位置,以及海洋、河流、*原、山脉、沙漠的分布情况。地轴上端连接着北半球顶端的北极。小小地球仪上,大片大片堪蓝色的是海洋,其中最大的是太*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红色、黄色、紫色、咖啡色部份是地球上的陆地。不同的色,代表不同的国家。陆地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其中南极洲和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全年冰天雪地。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比较小的国家有丹麦、冰岛、*联合酋长国等。

  地球仪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图例,蓝色虚线代表航海线,蓝色的点划线代表国界线,红色的虚线代表航空线,红色的实线代表铁路线,蓝色双圆圈代表国家的首都。

  地球仪是一个不张口的地理老师,让我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