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了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快乐教学”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在于:

  1、对于泥鳅的描述的时候,语言太专业化,没有儿童话,可能学生还没有明白泥鳅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在做课件的时候应该在旁边贴上一幅泥鳅的图片,那样学生就能从视觉上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泥鳅了。

  2、板书不够整齐,显的杂乱,虽然说音乐课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板书,但是需要板书的时候,还是要整齐美观一些。

  新教师的成长,是多方面共同促进的结果,学*与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学校领导对我们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很重视,在这节课课后,音乐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教师是宝”,与他们相处,可以在言语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书本理论之外的宝贵个人实践经验,也能够在你迷惑的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提醒让人茅塞顿开,更有那出人意表的教学建议让人行之有效。

  我会把我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调动每一个学生学*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2

  听了李娟的《捉泥鳅》一课,教师在课前导入部分,只是简单出示了一张图片就让学生去想象,我认为应该把后面欣赏的《蓝天白云》提前,由欣赏把同学们带进生活,随之问题就出来了:“同学们,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你们喜欢去郊外玩耍吗?”“你们都玩些什么呢?”“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歌中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在玩些什么?”揭题《捉泥鳅》。这样的导入可能更自然一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李老师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李老师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腿,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如果把第四拍的拍腿改为拍肩或响指效果会更好,更容易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四四拍的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此方法很好,但本节课中却没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上只是本人听完这节课后的浅显认识。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小百科: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1

  听了李娟的《捉泥鳅》一课, 教师在课前导入部分,只是简单出示了一张图片就让学生去想象,我认为应该把后面欣赏的《蓝天白云》提前,由欣赏把同学们带进生活,随之问题就出来了:“同学们,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你们喜欢去郊外玩耍吗?”“你们都玩些什么呢?”“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歌中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在玩些什么?”揭题《捉泥鳅》。这样的导入可能更自然一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李老师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李老师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腿,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如果把第四拍的拍腿改为拍肩或响指效果会更好,更容易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四四拍的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此方法很好,但本节课中却没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上只是本人听完这节课后的浅显认识。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2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捉泥鳅》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通过听、唱,找出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欢快、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难点:

  1)正确掌握附点节奏,找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课前活动:

  唱唱跳跳《闪烁的小星》

  一、谈话导入:

  从与学生交谈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从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学*。

  二、闯关活动——第一关:听一听,拍一拍

  师口述节奏,生拍手模仿

  1、XX|

  2、X—|

  3、X—|

  4、XXX|

  5、X|

  三、闯关活动——第二关:辨一辨,学一学

  1、师弹奏音符,生听辨,说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组乐句,师弹奏其中一句,生听辨并指出师弹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 师指导附点节奏

  3、同上学*第二乐句

  4、比较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异同

  (第1、3小节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结节奏旋律都相同)

  5、试唱第三、第四乐句,并比较异同,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6、学唱第五、第六乐句,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7、把六个乐句组合起来,师弹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复记号)

  四、闯关活动——第三关:唱一唱,动一动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轻快、活泼、风趣)

  2、生跟读师按节奏读歌词

  3、师带唱歌曲

  4、跟琴学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用声势为歌曲做伴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2)声势练*。“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老师动作讲解。

  (3)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为歌曲伴奏。

  (4)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中快乐地成长!”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捉泥鳅教案 (菁华5篇)

捉泥鳅教案1

  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活动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科学小百科:

  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

捉泥鳅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学生能够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了解其意义。

  3、欣赏校园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捉泥鳅》。 教学难点:附点的演唱、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话题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情境创设,实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泥鳅图片)你们玩过捉泥鳅吗?它容易捉吗?(课件:泥鳅的介绍)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课件:播放歌曲)板书:捉泥鳅

  第二环节:歌曲新授

  1、初听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听后感受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呢?(欢快地、活泼地、风趣地)

  2、二听 师:我们再认真听一听,想想从哪些歌词中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课件:播放歌曲)

  3、三听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反复,唱唱反复部分,说明了孩子想去捉泥鳅的急迫心情)(课件:播放歌曲 歌谱)

  4、学*附点部分的歌唱。

  师:请同学们在曲谱中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8处)

  师:这些是八分附点音符,这些附点节奏在歌曲中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跟琴一句一句的学唱这首歌曲。

  6、接唱练*。

  师:你们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师: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9、理解拍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四四拍。它表

  示的意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

  10、声势训练:以第一句为例子,第一拍:跺脚 第二拍:拍腿 第三拍:拍手 第四拍:拍肩

  11、师:我们自己打着拍子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第三环节:自主创编:

  1、师: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情节,这首歌曲里描述了哪几个人?

  2、师:你能将这其中的人物表现出来吗?你可以找搭档配合,同学们想一想,动一动,一会请同学们表演唱。

  3、请同学们表演并评价。(课件:播放歌曲伴奏)

  第四环节:歌曲欣赏

  1.师:捉完了泥鳅,好累呀!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下,聆听校园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件:播放歌曲)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开心吗?美妙的世界,动听的校园歌曲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那么我们也要努力学*本领,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捉泥鳅教案3

  目的要求:

  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

  3、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泥鳅若干条。

  2、玻璃缸两只、小网兜。

  3、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

  4、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

  2、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

  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

  3、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

  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

  教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

  请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

  应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而定,实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

  1、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做两个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1)请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使得穿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容易

  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

  (2)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实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

  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捉泥鳅”,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捉泥鳅教案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亲*动物,在捉泥鳅中体验快乐。

  2、引导幼儿感受泥鳅光滑的特点,发现不同材质的手套对捉泥鳅的影响。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并大胆设想去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泥鳅若干

  2、脸盆、各种材质的手套、擦手毛巾等。

  一、幼儿观察,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

  1、盆子里有什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要求幼儿大胆地去捉弄泥鳅。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二、戴手套捉泥鳅,比较感知不同材质的手套对捉泥鳅的影响。

  1、出示手套,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手套。

  2、幼儿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比较容易捉泥鳅的手套进行尝试。

  3、幼儿交流不同材质手套捉泥鳅的感受。

  4、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5、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三、活动延伸

  1、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周末请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到小河里捉泥鳅,周一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饲养。

捉泥鳅教案5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本课以泥鳅为例,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形体特征与生活*性。泥鳅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动物,会常出现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当幼儿对泥鳅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见到更多的是碗里面的泥鳅,其实幼儿园周边的池塘里都能见到。为了让幼儿亲*泥鳅,喜爱泥鳅,本活动通过安排“看,画,捉,玩”等活动,不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努力激起他们的学*兴趣。在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初看泥鳅,再看泥鳅,捉泥鳅,喂泥鳅的四个环节,特别是充分尊重幼儿好动、喜欢做游戏等特点,让他们在捉泥鳅中体验到泥鳅的形体特征,并在喂泥鳅中了解泥鳅的生活*性,培养幼儿亲*动物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画、捉、玩等活动,感知泥鳅的特征。

  2.亲历捉泥鳅活动,体验和分享成功与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泥鳅若干;玻璃缸一个;大小盆各五个;干毛巾若干;蓝色泡沫地垫若干、湿毛巾、杯子、汤匙、碗、瓶盖若干。

  2、幼儿没人一块记录板、一只记号笔

  3、《捉泥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初次观察,感知泥鳅

  1、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

  欧式带来一种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泥鳅,将泥鳅导入准备好的玻璃缸中)

  2.初步观察

  请小朋友观察或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泥鳅长什么样?

  3、分组观察

  教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份泥鳅,请幼儿仔细观察泥鳅,看看它长的跟刚才的小朋友说的一样吗?还没有新的发现?

  二.再次观察,尝试记录

  1.讨论交流

  教师在知道小组观察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新发现。

  请2-3名幼儿说说泥鳅长什么样,自己还看到了什么。

  2.总结特征

  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与发言,重点引导哟而认识泥鳅尖尖的头、长长的身体,像小扇子似的的尾巴以及眼睛、嘴巴、鳍等特征,为下一步记录做好铺垫。

  3.尝试记录

  教师出示画有泥鳅外形轮廓图案的记录板,提问: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条大泥鳅,可是它身上什么也没有!等会请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把你所看到的泥鳅的嘴巴、眼睛、鱼鳍等,用笔把它添画上去好吗?

  幼儿添画

  4、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记录成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泥鳅是怎么样的。

  三.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你刚才看到的泥鳅是怎么游的?我们来学小泥鳅游一游吧!

  2、引导幼儿边学泥鳅游边念儿歌。

  四.学捉泥鳅,感受快乐

  1.捉泥鳅

  教师:你们想捉泥鳅吗?请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吧袖子卷起来,一起来捉泥鳅,泥鳅可不好捉,小朋友可要动脑筋、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来捉,看看谁捉的多。

  教师播放《捉泥鳅》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活动小结

  教师:你们捉到泥鳅了吗?用什么东西捉泥鳅好捉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捉的,捉到时候有什么感觉?看看哪组捉的多?

  幼儿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了解*性。

  1、泥鳅回家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送泥鳅回家吧。

  2.泥鳅最爱吃什么?

  3.教师:老师在班级的活动区方了很多的食物,有萝卜、豆腐、饼干等,我们一起把小泥鳅投放到活动区,找些泥鳅喜欢吃的食物去喂它好吗?

  4.引导幼儿方样泥鳅、喂泥鳅、感受与小动物友好相处的快乐。

  5.活动延伸

  教师:泥鳅最喜欢吃什么呢?小朋友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一查,每天再把答案告诉大家。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捉泥鳅__小考(精选五篇)

  捉泥鳅__小考 1

  寒假开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阴冷的雨下了整整一天。然而,在国际大酒店五楼会议室里却充满着欢声笑语,原来是卓越英语学校的卓越宝宝颁奖晚会正在这里举行。

  晚会进入高潮后,主持人隆重地向大家介绍,“下面有请C5班同学为大家表演英文歌曲合唱《捉泥鳅》。” 我们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登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我们C5班在学校圣诞歌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后又经过精心排练,被选为了本次晚会的主打节目。

  C5班十多位同学穿上了统一的服装,每个人还特意化了装,脸部贴上亮闪闪的星星,面带微笑地登上了舞台。先是路易斯和克莱弗边弹着道具吉他边转圈地走到舞台中间,路易斯显得特别滑稽,脚跺得很用力,似乎要给我们的英文歌添加一个欢快的前奏。

  紧接着,玛丽亚和比尔用甜美的童声唱起了《捉泥鳅》,我们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拍手,仿佛是身临其境地玩着游戏。随后,我一个人舞动着两块红色的手绢花,边哼歌曲边踩着简单的舞步,用舞蹈为节目增添一些亮点。节目最后,我们一起喊出了“Happy New Year”。

  台上大家表演得十分卖力,台下家长们忙得不亦乐乎,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伴随着一阵阵掌声,我们又告别了一个欢乐而又难忘的时刻。

  捉泥鳅__小考 2

  泥鳅!有本事你们站住别跑!不,是停住别跑!把小命交出来!

  周四下午,我们迎来了一次水上狂欢。操场上简直是一个水上游乐园。那儿有蹦床、大滚筒、充气城堡、手摇船、电动船和我们最喜爱的捉泥鳅。

  在“池塘”外时,我们就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时刻准备跳到泥鳅群中捉它们个措手不及。

  哇!抓泥鳅开始了。大家在“池塘”中手忙脚乱:有的同学在“池塘”中间抓;有的同学在“池塘”边上赶;有的同学把手伸到缝隙中去抓;还有的同学在抓游到水面上去换气的泥鳅,而我则待在一个角落里等待泥鳅来自投罗网。

  我先找了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然后再盘腿做好,双手张开,等待时机成熟把泥鳅一网打尽,过了一会儿,两条泥鳅悠闲的游过来,丝毫不知危险就在眼前。我眼疾手快,只听“啪”的一声,猎物就到手了,而另一条泥鳅都看傻眼了,呆呆的望着被捉住的同伴,仿佛正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出问题了,同伴怎么会在一瞬间落入我的手中:“以后还怎么活啊!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根本就出不了门嘛!”

  我抓到那只泥鳅时,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先观察了一会儿,我发现泥鳅是棕色的,背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条纹。它的身上布满了粘液,一不小心它就会从手中滑出来,再快速逃跑。我小心翼翼的把“战利品”捧到我们班级的桶里。

  “泥鳅大作战”结束了,但它令我难以忘怀,它让我在抓泥鳅中体会到了快乐。

  捉泥鳅__小考 3

  在我五彩缤纷的暑假里,发生了许多令我快乐的事。有捉小鸡、拔花生、捉泥鳅……其中令我感到最快乐的是捉泥鳅。

  记得那一天,我回老家玩。看风路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许多泥鳅。于是,我决定去捉泥鳅。

  我拿起桶子和铲子就向小溪奔去。首先,我用铲子在溪边的土地上挖出一些泥土,并用这些泥土来筑坝。过了几分钟,坝就筑好了。接着,我又用桶子把溪里的水挠出来,挠啊挠,溪里的水就被我挠了一半,我继续奋力地挠水。十分钟后,水终于被我挠完了,溪里露出了乌黑的淤泥。

  开始捉泥鳅了。我把脚踩进淤泥里,弓着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淤泥,等待着泥鳅露面。忽然,一条泥鳅探出头来,似乎在呼吸空气。我见泥鳅出现了,就立刻用手去捉它。我一下子捉住了泥鳅的身体,心想:别人都说捉泥鳅很难,看来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正得意洋洋地想着,突然,泥鳅从我的手指缝里溜了出来。我不服气,向泥鳅逃跑的方向把手伸下去,再一次捉住了泥鳅。我想:这个小家伙还真机灵,不过还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儿。可这条泥鳅出乎了我的意料,它竟然再一次逃了出来。这时,我想来个回马枪—一手把泥鳅接住。可我连泥鳅的身体都没有碰到,就摔倒在地上,成了一个泥人。我更加不服气了,连忙用“决招”去“追杀”那条泥鳅。我用手连泥带泥鳅一起推上岸,然后用脚踩住,再捧到桶子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连胜追击,用这捉泥鳅的方法捉了很多泥鳅。我满载而归地回到老家里,让姥姥把它们做成各种各样美食,令我回味无穷。

  这次捉泥鳅真快乐,为我的暑假增添了乐趣,在我金色的童年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捉泥鳅__小考 4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颗大大的糖果,就让我把最甜的一块儿分给你吧!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门牙村捉泥鳅,我非常高兴!路上,妈妈告诉我:“泥鳅总会躲到空间小的地方去。”我说:“谢谢妈妈告诉我这一条重要的信息。”我问妈妈:“用什么东西捉泥鳅啊?”妈妈回答说:“用一副手套、一个网子。”我又问妈妈:“泥鳅最爱吃什么?”妈妈亲切地说:“它们最爱吃蚯蚓。”我悄悄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到了一个好计划!首先放几只蚯蚓,等待泥鳅过来,再拿网子将它捉住,最后用手套把它拿起来。”妈妈说:“这个点子不错!”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15个字: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捉有准备的泥鳅!

  于是,我慢慢地蹲在小河边,把蚯蚓放在水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水面,一看到泥鳅来吃蚯蚓,就把手伸进水中乱抓一气。忽然,我的手捉到了泥鳅,但它动了一下,吓了我一跳,就把手松开了。妈妈看到了,笑着对我说:“宝宝,泥鳅很狡猾,你要有耐心,一定可以捉到它。”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把手伸进了水里,发现河里有一条大泥鳅,我用最快的速度把网子一按,用手一捉,居然捉住了!我高兴极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捉到了!”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啊!

  我们按这个计划来来去去,反反复复,一下子捉了十几条大大小小的泥鳅。这次捉泥鳅太有趣了,让我肯定了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捉泥鳅__小考 5

  星期三,余老师带领我们去天童春游。那里活动很多,但最好玩的就属捉泥鳅了。

  余老师带着我们到了三条“黄河”边,我一看那三条“黄河”便有了疑问:就在这儿抓?太小了吧!有泥鳅吗“我怎么看不到?听说泥鳅滑溜溜的,挺难捉,我捉的到吗?泥鳅长什么样儿?

  不等我多想,几个急性子早已挽起袖子,捉起了泥鳅。我只好将信将疑地加入了这一行列。

  泥鳅真难捉啊,我漫无目的地用手轻轻摸两旁的墙面。听别人说,泥鳅会躲在洞里,只探出一点儿头呼吸。突然,一个软绵绵的东西轻轻蹭了一下我的手,又没在浑浊的“黄河”里了。我吓得尖叫一声,连忙抽出我的手,这就是所谓的“泥鳅”?好可怕!好危险!这时,几个胆小的女生也断断续续地尖叫起来。

  “啊!”一声尖叫打断了我的思绪,差点没把我吓死。原来是心怡捉了一条泥鳅,放在了碗里。我好奇地大量着它,只见它头尖尖的,身子又黑又长,还有一条圆尾巴,整个模样儿,颇像我刚刚捞上的一段苦树枝。

  心怡真厉害,那我也拿个碗吧!有了榜样,一定回很容易捉。我这样想。

  嘿!发现情况!一个黑东西半沉浮在水中。泥鳅!我顿时来了精神。可捞上来一看:嗨!还是段枯树枝。

  眼看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地下降,我依然一无所获。可心怡却硕果累累,已经捉了8、9条!羡慕得我直瞪眼。只见她的碗一放一提,一条黑泥鳅立刻就上了钩,找她捉泥鳅的人真是络绎不绝。

  时间快到了,我也小有收获——可都是别人送的。

  捉泥鳅可真好玩。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捉泥鳅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优选【5】篇

  捉泥鳅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1

  今天下雨了,刚开始雨下的很大,后来就变成了毛毛细雨,连我家门前的那条大河也退潮了,在那原本应该只有黄土和泥沙的河底,却出现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泥鳅。

  这是舅舅和叔叔都下去捉泥鳅了,这是站在我旁边的堂姐拉了拉我的衣角,说:“要去抓泥鳅吗?”我兴奋的说:“你去我也去!”“那去吧!”“嗯!”

  我脱下了我的鞋子,把它放在一边,踩着石阶,小心翼翼的走下去。用脚小心翼翼的碰了碰泥沙软软的,凉凉的,于是我便踩了上去,刚开始还好好的,走着走着脚就突然先下去啦,我一惊,突然还没到大腿就不陷了,有水射出来了,我当时都不敢动,可看见比我走的更远的堂姐,我才敢再走下去。

  我发现我旁边有好多泥鳅在蠕动,在蹦跳,我手疾眼快的抓住了那条泥鳅,谁知那泥鳅身子那么滑,一下子就流出来我的手心,掉回了泥土里。

  一条、两条,每一条都抓不住,我一下子就泄气了,“不抓了不抓了,反正也抓不到!”我大喊着,“没事的,慢慢来,我也不会抓,我爸爸教了我一下,我就开窍了,来,我教你。”说着,堂街边耐心的教我,告诉我抓泥鳅要用双手握住,不要太用力,不让泥鳅逃走就行。果然,我抓到了一条有一条的泥鳅,真是大丰收啊!

  果然,只要有心,什么事都做的好,在雨中的辛勤,我是不会忘记的。

  捉泥鳅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2

  今天,阳光灿烂。妈妈带我去阿姨的水田里下(土语 :捉的意思)泥鳅,妈妈在泥鳅笼里放上肉,又放了几根散发着怪味的过期火腿肠,叫我去玩,自己去下了。走在田间小路上,听着路边田里青蛙呱呱的唱着动听的歌。突然,我发现远处有一群雪白雪白的山羊,像几朵美丽的白云。我兴奋地跑过去,*生第一次听到了关于羊的知识。

  我看到了一只美丽又温柔的母山羊,她生了一只小羊羔,正在喂奶呢。突然,我听见妈妈的喊声,赶紧告别放羊的叔叔,回家去了。

  春天来了,世界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还有那金灿灿的油菜花,开遍了整块田野,真是一副令人陶醉的景象。春雷一响,动物们就争先恐后的出来了。青蛙呱呱地唱着动听的歌,欢迎着春姑娘的到来。小丽正听着青蛙的叫声,突然他的视线里多了一只彩色的大鸟,原来是一只风筝,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是**。小丽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喜欢春天!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捉泥鳅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3

  一日,我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条河边,忽然,一幕幕景象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起到田里去捉泥鳅。在这水田中,有许多黑不溜秋的泥鳅,它们可是别具风味的美味佳肴啊!不管是煎、炸、烤还是焖、蒸、煮都很好吃!哈,今天我就要尽情地捉……

  挽起裤角,脱掉臭鞋子,甩去臭袜子,“咕咚”一声跳进田里,不管污泥“跳”在腿上,还是裤子,只管在田里寻找着泥鳅的踪迹。

  我们用双手在田深处摸来摸去,终于发现了一条,我利用泥鳅身体滑的特点,一握一收,一握一收,把它从“家”里给逼了出来。我虎视眈眈地望着它,它却不慌不忙,摇摆着身子,然后趁我不备之际,一溜烟逃掉了!

  它不仅让我扑了空,还害得我全身上下都是污泥,弄得跟黑脸包公似的。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所以,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我要把它一家老小全捉了炖汤喝,烤肉吃!我寻着“脚印儿”一路找来,发现了一条小树枝大小的泥鳅,欣喜若狂之间,我乱了分寸,摔了个四脚朝天,翻不过身来。然而我也不是轻易放弃之人,我和哥哥分两路包抄,他左我右,一起又来了个“饿虎扑食”,想不到,他个头虽小,却还挺灵活,一转身,便没影了,我和哥哥头撞在了一起,栽进了田里,成了两条“活泥鳅”。

  天色渐渐晚了,我们却连泥鳅的“毛”也没有扯到,空着手回家了。忙活了半天,不说没捉到吧,还被泥鳅给捉弄了一番……

  往事就像这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但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捉泥鳅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4

  夏天来了,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坐在乡下的院子里,一阵凉爽的风吹在我身上,顿时感到一丝丝倦意。于是,闲极无聊,我就约了几个好朋友去一个水坑边玩水。

  我们光着脚在水里玩耍着,突然,不知有什么东西在我的脚下滑动,我吓了一大跳。一看,原来是一只黑不溜秋的泥鳅。“对了,我们可以捉泥鳅呀!”我高兴地一边对小伙伴们说,一边兴奋地捉起了泥鳅。“嘿嘿嘿,泥鳅大哥,对不起了哈!”我毫不客气地伸手一抓,好不容易把它捉住,它竟又狡猾地从我手中逃走了!哼!真是气死我了。我叫小伙伴们都来帮忙抓这条泥鳅,我就不信捉不到。可是,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都过去了,我们一起硬是把它捉不到,好像它在故意和我们躲猫猫似的。

  “我的天呀!别的地方那么多泥鳅,我们为什么要抓住它不放呢?”其中一个伙伴说。

  “对呀!我怎么那么笨呢?”我哈哈大笑着,小伙伴们也都笑了。看着我们浑身脏兮兮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继续转移目标,向着下一个泥鳅奔去。徐徐的微风吹在我们脸上,真是惬意无比。周围的野花也都纷纷点头对我们微笑呢!

  虽然,那天我们被那只调皮的泥鳅捉弄了,但后来,我们还是捉到了几条泥鳅,还吃到了奶奶煮的美味的泥鳅肉,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乡下的生活真是乐趣无穷呀!

  捉泥鳅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5

  一天晚上,由于没右电。我闲着没事就跟立华到爱英家去玩。

  玩了不久,爱英的哥、姐夫提出去照泥鳅。我和爱英好奇地跟着他们去了。他们照泥鳅的工具很简单:一只手电简,一把带木柄的梳子形钉把,一个鱼篓。首先还是她哥哥当“师傅”。

  来到田野,忽然间,爱英一声喊叫:“这里有一条。”哥哥马上高度注意。只见一条指头粗的泥鳅徽虫般地躺在水下泥面上,可是光一接*它,它就一溜烟地奔逃了。真狡猾。“哎!动作太慢了,还是我来。”她的姐夫一把夺过小钉耙。

  不久,眼前出现了一条蛇一样的鳝鱼,只见爱英的姐夫屏住呼吸,弓着腰示意我们别动,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举起钉耙。“鳝鱼哪里逃?看招。”只见一条大结鱼扭成一个“8”字,牢牢陷入排钉缝里,很不服气地成了俘虏,并发出一串串**。大家乐开了花,新上阵的“师傅”因旗开得胜更是雄赳赳的,后来他一起一落地、一条一条地抓住了不计其数的泥鳅、鳝鱼。他还振振有词地介绍自己的所谓秘方:“扎泥鳅必须轻声步行,抓住时机,眼疾手快。

  时间已是10点,收获真不小,战利品足足填满了半篓。回家了,哥哥说:“明早展我们全家可以美餐一顿了。”“我不喜欢吃鱼。”爱英的姐夫说。这句话听来真令人扫兴。

  “吃鱼没有捉鱼有味,也许是人之常情吧。”我接上一句。爱英立刻说:“欢迎你们明天来我家做客。”我们高兴,但高兴的并非为能美餐一顿,而是因为观看扎鱼使我们债得做任何事都应心灵手巧,抓住时机,才有所成。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5)份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1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本课以泥鳅为例,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形体特征与生活*性。泥鳅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动物,会常出现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当幼儿对泥鳅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见到更多的是碗里面的泥鳅,其实幼儿园周边的池塘里都能见到。为了让幼儿亲*泥鳅,喜爱泥鳅,本活动通过安排“看,画,捉,玩”等活动,不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努力激起他们的学*兴趣。在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初看泥鳅,再看泥鳅,捉泥鳅,喂泥鳅的四个环节,特别是充分尊重幼儿好动、喜欢做游戏等特点,让他们在捉泥鳅中体验到泥鳅的形体特征,并在喂泥鳅中了解泥鳅的生活*性,培养幼儿亲*动物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画、捉、玩等活动,感知泥鳅的特征。

  2.亲历捉泥鳅活动,体验和分享成功与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泥鳅若干;玻璃缸一个;大小盆各五个;干毛巾若干;蓝色泡沫地垫若干、湿毛巾、杯子、汤匙、碗、瓶盖若干。

  2、幼儿没人一块记录板、一只记号笔

  3、《捉泥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初次观察,感知泥鳅

  1、导入,激发兴趣

  l教师:今天

  欧式带来一种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泥鳅,将泥鳅导入准备好的玻璃缸中)

  2.初步观察

  l请小朋友观察或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泥鳅长什么样?

  3、分组观察

  l教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份泥鳅,请幼儿仔细观察泥鳅,看看它长的跟刚才的小朋友说的一样吗?还没有新的发现?

  二.再次观察,尝试记录

  1.讨论交流

  教师在知道小组观察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新发现。

  请2-3名幼儿说说泥鳅长什么样,自己还看到了什么。

  2. 总结特征

  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与发言,重点引导哟而认识泥鳅尖尖的头、长长的身体,像小扇子似的的尾巴以及眼睛、嘴巴、鳍等特征,为下一步记录做好铺垫。

  3.尝试记录

  l教师出示画有泥鳅外形轮廓图案的记录板,提问: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条大泥鳅,可是它身上什么也没有!等会请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把你所看到的泥鳅的嘴巴、眼睛、鱼鳍等,用笔把它添画上去好吗?

  l幼儿添画

  4、展示成果

  l教师展示记录成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泥鳅是怎么样的。

  三.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你刚才看到的泥鳅是怎么游的?我们来学小泥鳅游一游吧!

  2、引导幼儿边学泥鳅游边念儿歌。

  四.学捉泥鳅,感受快乐

  1.捉泥鳅

  l教师:你们想捉泥鳅吗?请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吧袖子卷起来,一起来捉泥鳅,泥鳅可不好捉,小朋友可要动脑筋、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来捉,看看谁捉的多。

  l教师播放《捉泥鳅》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活动小结

  l教师:你们捉到泥鳅了吗?用什么东西捉泥鳅好捉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捉的,捉到时候有什么感觉?看看哪组捉的多?

  l幼儿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了解*性。

  1、泥鳅回家

  l教师:小朋友,让我们送泥鳅回家吧。

  2.泥鳅最爱吃什么?

  3.教师:老师在班级的活动区方了很多的食物,有萝卜、豆腐、饼干等,我们一起把小泥鳅投放到活动区,找些泥鳅喜欢吃的食物去喂它好吗?

  4.引导幼儿方样泥鳅、喂泥鳅、感受与小动物友好相处的快乐。

  5.活动延伸

  教师:泥鳅最喜欢吃什么呢?小朋友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一查,每天再把答案告诉大家。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3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4

  一、教材分析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

  3、课件《泥鳅生活*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