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

首页 / 教案 / |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3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4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5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阅读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1)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实用五篇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2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4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并能用语言描述。

  2、比较并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尝试利用不同的形体组合正方体。

  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面制作图制作正方体;

  2、记号笔、积木、PPT、相机。

  活动预设:

  一、出示幼儿之前区域活动中做好的正方体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做的什么?(正方体)

  2、你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结合幼儿的照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制作正方体发现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请幼儿制作骰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语:正方体能变成什么呢?(请几名幼儿说说)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来变正方体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时候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做骰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正方体的骰子有几面。

  2、幼儿动手做骰子,师提醒幼儿边画边数,一定要数清楚骰子有几个面。

  3、师幼交流分享:你用什么来做标记?你的正方体骰子有几个面?请全体幼儿一起数一遍。

  4、师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玩“掷骰子”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正方体的骰子,我们来玩“掷骰子”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若扔出的骰子数字相同,就换一人重新掷一次。

  问题1、说说图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的。

  问题2、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问题3、 从图中找出是正方体的.物体。

  问题4、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的正方体拼成的?请每桌用小正方体的积木拼出一个和照片中一样的大的正方体,并数一数用了几块小正方体。比比哪桌最快。

  问题5、请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用各种样子的积木拼一个大正方体。(师将幼儿拼成功的正方体拍照,集体分享)

  四、延伸活动: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请小朋友到区域活动探索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2)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范文五份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2、活动小结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 4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 5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3)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范文五份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1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2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4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并能用语言描述。

  2、比较并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尝试利用不同的形体组合正方体。

  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面制作图制作正方体;

  2、记号笔、积木、PPT、相机。

  活动预设:

  一、出示幼儿之前区域活动中做好的正方体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做的什么?(正方体)

  2、你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结合幼儿的照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制作正方体发现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请幼儿制作骰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语:正方体能变成什么呢?(请几名幼儿说说)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来变正方体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时候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做骰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正方体的骰子有几面。

  2、幼儿动手做骰子,师提醒幼儿边画边数,一定要数清楚骰子有几个面。

  3、师幼交流分享:你用什么来做标记?你的正方体骰子有几个面?请全体幼儿一起数一遍。

  4、师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玩“掷骰子”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正方体的骰子,我们来玩“掷骰子”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若扔出的骰子数字相同,就换一人重新掷一次。

  问题1、说说图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的。

  问题2、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问题3、 从图中找出是正方体的物体。

  问题4、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的正方体拼成的?请每桌用小正方体的积木拼出一个和照片中一样的大的正方体,并数一数用了几块小正方体。比比哪桌最快。

  问题5、请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用各种样子的积木拼一个大正方体。(师将幼儿拼成功的正方体拍照,集体分享)

  四、延伸活动: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请小朋友到区域活动探索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4)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5)

——《认识正方体》教案 (菁华5篇)

《认识正方体》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五的第4、5、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都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教学反思】

  1.在复*长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学会把学*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迁移到学*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

  2.把猜想和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让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学生需对体验中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而已。

《认识正方体》教案2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很多的*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即与之前学*过的*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向学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面图形中,我们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略

《认识正方体》教案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三册第2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评析:通过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

  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

  指名摸、数长方体的6个面。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板书:长方形

  师(演示):这是上面,和它相对的应该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对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对的是--(右面)。我们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

  师:相对的面大小怎样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重叠比较,得出结论:相对的面一样大。(板书:一样大)

  ③出示一个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按顺序数出6个面。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一个面,与第一个长方体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图形也是长方体。

  板书:有的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④小结:今天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相对的面一样大。不过,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体。

  ①出示正方体。

  师:机器人还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就是正方体。

  板书:正方体

  请同桌互相讨论: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取下黑板上机器人。指名回答,板书:6个面 正方体

  请一位学生按顺序摸、数正方体的6个面。

  ②取下6个面,重叠演示6个面的大小一样,板书:一样大

  ③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们一样大。

  ④让学生列举出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灯。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图。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具体的东西。如果把它们画在黑板上、本子上,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在家打开书第23页看例1。

  让学生通过幻灯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其它位置的*面图。

  4.总结:这节课,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怎样来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我们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个面,如果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是长方形,那么它就是长方体。如果6个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体。

  [评析:直观形象初步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三、辨认拼组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如果它是长方体,学生就举起桌上的长方体;如果是正方体,就举起正方体。

  ②教师把辨认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成一个机器人。

  师:黑板上的机器人哪去了?原来它看见小朋友学*得那么愉快,就穿上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成的衣服,跑到我们的课堂里和大家一起学*了。机器人说,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多观察,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评析:通过游戏,让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的能力。]

  四、巩固练*

  1.第23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练*七第1-5题,集体订正。

  [评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概念多,内容较为枯燥,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能愉快地投入学*,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摸、数、说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使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并发展了空间观念。

  在课末学生学*情绪比较低落的阶段,创设了拼合机器人的游戏,使学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断长(正)方体不能只看它的一个面,必须观察到所有的面。从而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认识正方体》教案4

  认识正方体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认识正方体。

  2、 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 准备部分

  复*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 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

  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 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儿教案《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 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 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 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6)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菁华3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2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3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菁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评析:用同学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沛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实际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兴趣、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2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发现长、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教学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所有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2.作业:教材P22练*五: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学生会看*面上的立体图,掌握长、宽、高。

  第二部分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共分两个层次进行: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会看立体图;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扳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5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很多的*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即与之前学*过的*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向学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面图形中,我们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

  基础练*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实践与应用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多少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五、课后作业 .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8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烁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拓展认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9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 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研究小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

  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说明:让学生把学*长方体的特征的学*方法迁移到学*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三第3题。

  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练*三第4题。

  (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

  3.练*三第5题。

  [说明:练*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总说明]

  1.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所以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方法(观察、数、发现的方法)、数学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教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面积单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我们复*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新课

  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提问:体积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师:如果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再请学生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2)教师:(指黑板板书)这些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这个问题。

  出示例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问题改写成如下形式:(板书)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试算。然后归纳,老师板书:

  因为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个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1000×0.54=540,填 540。

  (2)出示例4:(投影片) 3 400厘米3, 96厘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改写成算式:3400厘米3=( )分米3

  96厘米3=( )分米3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学生试算,讨论后,归纳并板书:

  因为1000分米3为 1米3,3400分米3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分米3,就有几个米3,列式:3 400÷1000=3.4,填 3.4。

  (第2题同上理) 96÷1000=0.096填 0.096。

  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再小结并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3)*试解下面几题:

  ①2米380分米3=( )米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学生口答后

  再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②5.34分米3=( )分米3( )厘米3;

  教师: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板书)1000×0.34=340,填5和340。

  ③3.09米3=( )米3( )分米3。

  请学生直接说出列式和结果。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书面练*:(请4位同学写投影片,集体订正)课本P38做一做和补充题。

  出示例5:(投影) 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老师巡视中可抽选一名先算出立方米,再化为立方分米,和一名直接算出立方分米的同学去板书。集体订正时由同学自己确定哪种算法较好。

  (三)巩固反馈

  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投影片)

  0.5米3=500厘米3( ) 2.6分米3=2米3 60厘米3(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在学生总结基础上,将例3,例4后归纳的方法汇集成一个,并板书出来: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二、认识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教学过程

  备 注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的第2题。

  3.练*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5

  教学内容:

  P1-2例1、例2、“练一练”、练*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8)

——《正方体》大班教案菁选

《正方体》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方体》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方体》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

  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

  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

  ---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

  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

  ---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

  ----和原先的正方体比较,是否变大了?怎么把它变大的?用几块垫子拼成一个正方形?

  ----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

  活动延伸:

  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

  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也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材料在进行活动,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参考一下抛问一起来交流哦!

  抛问: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几何形体学*的?

  2、在合作游戏中,如何兼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正方体》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正方体》大班教案3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正方体》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惯。

《正方体》大班教案5

  设计意图: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学*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4-8块正方体的数形关系,理解它们的空间组合。

  2.借助实物操作,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3.能与同伴共享材料,体验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了正方体,了解它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

  教具:7个相同大小、颜色的正方体积木,实物图两张(图1、图2)

  学具:数积木封塑操作单(图3、图4)两组每组6套,水彩笔,相同大小的红、黄、蓝、绿正方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图1,数一数积木的数量。

  (1)教师将6个正方体积木相互重叠地堆放再一起(图1),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数量。教师边出示图1边提问:“我们用积木搭建了一座城堡,请你帮助数一数,用了几块积木?”

  (2)请个别幼儿说出积木的数量。

  (3)讨论到底用了几块积木建造了这座城堡。

  (4)教师用实物正方体积木,与幼儿一起集体验证积木的数量,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观察图2,猜一猜积木的数量。

  (1)教师边出示图2边提问:“我们设计了另一座城堡,请你帮助看一看,这次需要用几块积木?”

  (2)请个别幼儿说出积木的数量。

  (3)教师请个别幼儿用积木按提示搭建,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不同,进一步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数积木(图3)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幼儿数数每堆积木有多少,先在方框中记录用数字记录,再用相应颜色的实物积木摆放出相同的造型,最后请他们再数一数,验证自己的记录结果。

  (2)数积木(图4)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每堆积木要放8块积木,请幼儿数数每堆还缺几块,请将缺少的相应颜色和数目的积木放在这堆的旁边。

  当幼儿感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来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4、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正方体》大班教案6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惯。

《正方体》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正方体》大班教案8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正方体》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正方体》大班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正方体》大班教案11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形与体的不同概念。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骰子、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重点是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认识正方体。难点是在自主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面图形,但在生活中仍会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的无:形与体的概念还不了解。

  提升点:从认识正方体开始逐步建构有关立体图形的经验体系,这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在初步的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对立体图形感兴趣,在探索中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面图形。

  2、物质准备:磁力片人手7个。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不同。

  1、出示磁力片:这是什么?

  2、那正方形的磁力片能拼成正方体吗?

  我们玩棋扔的骰子(盒子)。

  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纸不能做骰子。

  设计意图:利用磁力片导入,唤醒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已有经验。

  二、自主组合正方体,观察、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的特征。

  1、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相同与不同。

  材料:人手7块方形磁力片。

  要求:比一比磁力片的每一面与正方体一样大吗?

  数一数几个磁力片组成一个正方体,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幼儿会用手去摸一摸磁力片,用正方形纸片重叠在磁力片每个面上比比是否一样大。

  共同去数一数磁力片有几个正方形的面。

  设计意图: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分发到小组内,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同伴互学的一种经验来了解形与体的不同特征。

  2、师幼共同验证。

  小结:像这样用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叫正方体。

  观察教师手中每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利用*面图形的组合和拆开,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三、生活中的正方体。

  1、交流: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2、图片分享:找找正方体。

  我家里的积木,玩过的魔方……

  设计意图:观看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获取更多立体图形的经验。

《正方体》大班教案12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正方体》大班教案1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本文扩展阅读:长方体(又称矩体)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正方体》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等基本特征。

  2、能观察发现正方体和正方形的不同特征。

  3、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生活中正方体的物体。

  2、物质准备:

  教具:数字魔方(一个大正方体纸盒,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分别是1—6)。

  学具:《幼儿用书》P15-1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刀、胶棒或糨糊,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的宝贝。

  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自从和大老虎又和好以后,它意外地得了一个宝贝,两个好朋友可喜欢这个宝贝啦!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形状?

  (2)将整个正方体全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抛盒子。

  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4、制作正方体。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师幼共同观察展开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5、游戏:抛数字魔方。

  (1)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掷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2)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进行跨步游戏、比大小游戏等。

《正方体》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9)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实用五份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所有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2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烁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拓展认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准备。]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4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烁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拓展认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准备。]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2.作业:教材P22练*五: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学生会看*面上的立体图,掌握长、宽、高。

  第二部分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共分两个层次进行: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会看立体图;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扳书设计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五)份(扩展10)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范本五份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2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查看课件:大班数学课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5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本文扩展阅读:长方体(又称矩体)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