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大班

《正方体》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正方体》大班教案2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正方体》大班教案3

  目标:

  1. 感受、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 在操作中学*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准备:

  1. 大正方体一个(骰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财付通的废旧纸盒、玩具、积木、大筐等

  4. 课件、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认识 正方体

  出示正方形纸片

  1. 你认识它吗?他是什么形状?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 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 幼儿操作、交流。教师(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说明边一样长,或用笔量一下)

  出示正方体

  1. 你认识它吗?它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征?

  2. 幼儿操作探究正方体。请幼儿在正方体每个面都贴上正方形的纸并编号。

  3. 交流、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你用了几张纸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样?”

  二、寻找正方体

  1. 在的材料中,寻找正方体

  2. 检查验证

  3. 出示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

  提问:它是正方体吗?为什么?(课件验证、)

  4. 继续对的材料进行分类。

  三、拼搭正方体

  1. 小组合作品出大正方体

  2. 交流、验证

  3. 再次小组合作品出更大的正方体。

  4. 交流、验证

  四、延伸、拓展活动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正方体》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并能用语言描述。

  2、比较并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尝试利用不同的形体组合正方体。

  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面制作图制作正方体;

  2、记号笔、积木、PPT、相机。

  活动预设:

  一、出示幼儿之前区域活动中做好的正方体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做的什么?(正方体)

  2、你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结合幼儿的照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制作正方体发现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请幼儿制作骰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语:正方体能变成什么呢?(请几名幼儿说说)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来变正方体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时候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做骰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正方体的骰子有几面。

  2、幼儿动手做骰子,师提醒幼儿边画边数,一定要数清楚骰子有几个面。

  3、师*流分享:你用什么来做标记?你的正方体骰子有几个面?请全体幼儿一起数一遍。

  4、师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玩“掷骰子”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正方体的骰子,我们来玩“掷骰子”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若扔出的骰子数字相同,就换一人重新掷一次。

  问题1、说说图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的。

  问题2、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问题3、 从图中找出是正方体的'物体。

  问题4、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的正方体拼成的?请每桌用小正方体的积木拼出一个和照片中一样的大的正方体,并数一数用了几块小正方体。比比哪桌最快。

  问题5、请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用各种样子的积木拼一个大正方体。(师将幼儿拼成功的正方体拍照,集体分享)

  四、延伸活动: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请小朋友到区域活动探索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正方体》大班教案2

  目标:

  1. 感受、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 在操作中学*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准备:

  1. 大正方体一个(骰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财付通的废旧纸盒、玩具、积木、大筐等

  4. 课件、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认识 正方体

  出示正方形纸片

  1. 你认识它吗?他是什么形状?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 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 幼儿操作、交流。教师(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说明边一样长,或用笔量一下)

  出示正方体

  1. 你认识它吗?它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征?

  2. 幼儿操作探究正方体。请幼儿在正方体每个面都贴上正方形的纸并编号。

  3. 交流、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你用了几张纸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样?”

  二、寻找正方体

  1. 在的材料中,寻找正方体

  2. 检查验证

  3. 出示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

  提问:它是正方体吗?为什么?(课件验证、)

  4. 继续对的材料进行分类。

  三、拼搭正方体

  1. 小组合作品出大正方体

  2. 交流、验证

  3. 再次小组合作品出更大的正方体。

  4. 交流、验证

  四、延伸、拓展活动

《正方体》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学*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4-8块正方体的数形关系,理解它们的空间组合。

  2.借助实物操作,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3.能与同伴共享材料,体验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了正方体,了解它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

  教具:7个相同大小、颜色的正方体积木,实物图两张(图1、图2)

  学具:数积木封塑操作单(图3、图4)两组每组6套,水彩笔,相同大小的红、黄、蓝、绿正方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图1,数一数积木的数量。

  (1)教师将6个正方体积木相互重叠地堆放再一起(图1),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数量。教师边出示图1边提问:“我们用积木搭建了一座城堡,请你帮助数一数,用了几块积木?”

  (2)请个别幼儿说出积木的数量。

  (3)讨论到底用了几块积木建造了这座城堡。

  (4)教师用实物正方体积木,与幼儿一起集体验证积木的数量,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观察图2,猜一猜积木的数量。

  (1)教师边出示图2边提问:“我们设计了另一座城堡,请你帮助看一看,这次需要用几块积木?”

  (2)请个别幼儿说出积木的数量。

  (3)教师请个别幼儿用积木按提示搭建,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不同,进一步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数积木(图3)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幼儿数数每堆积木有多少,先在方框中记录用数字记录,再用相应颜色的实物积木摆放出相同的造型,最后请他们再数一数,验证自己的记录结果。

  (2)数积木(图4)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每堆积木要放8块积木,请幼儿数数每堆还缺几块,请将缺少的相应颜色和数目的积木放在这堆的旁边。

  当幼儿感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来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4、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大班认识正方体公开课教案 (菁华3篇)

大班认识正方体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并能用语言描述。

  2、比较并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尝试利用不同的形体组合正方体。

  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面制作图制作正方体;

  2、记号笔、积木、PPT、相机。

  活动预设:

  一、出示幼儿之前区域活动中做好的正方体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做的什么?(正方体)

  2、你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结合幼儿的照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制作正方体发现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请幼儿制作骰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语:正方体能变成什么呢?(请几名幼儿说说)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来变正方体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时候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做骰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正方体的骰子有几面。

  2、幼儿动手做骰子,师提醒幼儿边画边数,一定要数清楚骰子有几个面。

  3、师*流分享:你用什么来做标记?你的正方体骰子有几个面?请全体幼儿一起数一遍。

  4、师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玩“掷骰子”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正方体的骰子,我们来玩“掷骰子”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若扔出的骰子数字相同,就换一人重新掷一次。

  问题1、说说图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的。

  问题2、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问题3、从图中找出是正方体的物体。

  问题4、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的正方体拼成的?请每桌用小正方体的积木拼出一个和照片中一样的大的正方体,并数一数用了几块小正方体。比比哪桌最快。

  问题5、请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用各种样子的积木拼一个大正方体。(师将幼儿拼成功的正方体拍照,集体分享)

  四、延伸活动: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请小朋友到区域活动探索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大班认识正方体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大班认识正方体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十)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2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 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研究小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

  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说明:让学生把学*长方体的特征的学*方法迁移到学*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三第3题。

  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练*三第4题。

  (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

  3.练*三第5题。

  [说明:练*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总说明]

  1.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所以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方法(观察、数、发现的方法)、数学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评析:用同学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沛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实际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兴趣、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五、课后作业 .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5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铁丝长。

  生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生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生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方法,转变学*方式,激活学*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所有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7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很多的*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即与之前学*过的*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向学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面图形中,我们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8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 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研究小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

  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说明:让学生把学*长方体的特征的学*方法迁移到学*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三第3题。

  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练*三第4题。

  (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

  3.练*三第5题。

  [说明:练*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总说明]

  1.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所以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方法(观察、数、发现的方法)、数学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五、课后作业 .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评析:用同学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沛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实际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兴趣、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范文五份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形状[3-47 3-48]

  2.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搭建的立交桥。

  提问:小朋友,这座立交桥漂亮吗?我们来看看它是用什么搭建的。

  2.教师从立交桥上取下长方形、正方形、正方体。

  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三、结束

  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4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发现长、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教学过程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5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惯。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优选【5】篇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四、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4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惯。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5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范文五份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1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2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4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并能用语言描述。

  2、比较并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尝试利用不同的形体组合正方体。

  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面制作图制作正方体;

  2、记号笔、积木、PPT、相机。

  活动预设:

  一、出示幼儿之前区域活动中做好的正方体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做的什么?(正方体)

  2、你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结合幼儿的照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制作正方体发现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请幼儿制作骰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语:正方体能变成什么呢?(请几名幼儿说说)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来变正方体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时候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做骰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正方体的骰子有几面。

  2、幼儿动手做骰子,师提醒幼儿边画边数,一定要数清楚骰子有几个面。

  3、师幼交流分享:你用什么来做标记?你的正方体骰子有几个面?请全体幼儿一起数一遍。

  4、师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玩“掷骰子”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正方体的骰子,我们来玩“掷骰子”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若扔出的骰子数字相同,就换一人重新掷一次。

  问题1、说说图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的。

  问题2、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问题3、 从图中找出是正方体的物体。

  问题4、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的正方体拼成的?请每桌用小正方体的积木拼出一个和照片中一样的大的正方体,并数一数用了几块小正方体。比比哪桌最快。

  问题5、请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用各种样子的积木拼一个大正方体。(师将幼儿拼成功的正方体拍照,集体分享)

  四、延伸活动: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请小朋友到区域活动探索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正方体》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实用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惯。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5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