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1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语文的学*,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自读课文与预*字词,养成预*的好*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3、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4、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

  1、自由读文,要求:圈出疑难字词,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划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内容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读出自己

  (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

  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慧??)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

  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六、 联想创作(作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小结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收获。让学生觉得学*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

  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

  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

  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大树山泉溪流…… 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4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1)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测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同学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妙、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同学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随同着“我”,桥不只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语文的学*,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自读课文与预*字词,养成预*的好*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3、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4、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

  1、自由读文,要求:圈出疑难字词,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划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内容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读出自己

  (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

  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慧??)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

  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六、 联想创作(作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小结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收获。让学生觉得学*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4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5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分析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知内容。

  【媒体选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李汉荣

  一、朋友

  二、作者得到的启示:

  三、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情境,进入本课学*。过程一检查预*,学*生字词:

  1、需要掌握字音字形的字。

  2、需掌握字意的词。

  1、同学讨论交流字音。

  2、解释字意。

  过程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3、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朗读课文,作好笔记,和同学讨论后得出作者要访的自然景物。

  5、认真思考和同学讨论,归纳。

  6、得到出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愉快的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三深入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感到亲切,容易被打动。小结作业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7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

  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

  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大树山泉溪流…… 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8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文章。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文章,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文章,看谁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文章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文章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文章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文章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

  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0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优秀教案】

  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同学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同学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同学预*,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 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 写得好,好在 ” 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 演读 说“发明”的话:

  ⑴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2)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语文的学*,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自读课文与预*字词,养成预*的好*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3、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4、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

  1、自由读文,要求:圈出疑难字词,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划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内容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读出自己

  (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

  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慧??)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

  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六、 联想创作(作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小结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收获。让学生觉得学*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2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优秀教案】

  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同学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同学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同学预*,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 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 写得好,好在 ” 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 演读 说“发明”的话:

  ⑴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5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分析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知内容。

  【媒体选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一、朋友

  二、作者得到的启示:

  三、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情境,进入本课学*。过程一 检查预*,学*生字词:

  1、需要掌握字音字形的字。

  2、需掌握字意的词。

  1、同学讨论交流字音。

  2、解释字意。

  过程二 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3、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朗读课文,作好笔记,和同学讨论后得出作者要访的自然景物。

  2、认真思考和同学讨论,归纳。

  3、得到出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愉快的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三 深入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感到亲切,容易被打动。小结 作业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6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7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

  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

  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大树山泉溪流…… 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9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文章。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文章,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文章,看谁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文章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文章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文章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文章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 —— 通读课文 —— 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 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 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测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同学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妙、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同学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随同着“我”,桥不只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3)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汇总十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

  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优秀教案】

  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同学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同学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同学预*,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 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 写得好,好在 ” 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 演读 说“发明”的话:

  ⑴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5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优秀教案】

  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同学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同学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同学预*,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 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 写得好,好在 ” 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 演读 说“发明”的.话:

  ⑴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9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文章。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文章,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文章,看谁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文章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文章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文章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文章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10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4)

——《山中访友》教案 (菁华6篇)

《山中访友》教案1

  教学目的: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

  3、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大诗人李白的长眠地太白镇。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会选青山作为长眠地吗?(示大青山图)因为青山风景秀丽,大山深处有美景。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李汉荣先生一起进山访友吧!(图示标题)我们看看山中究竟有哪些好朋友。(出示图片)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可配乐)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或由教师指出重点字词。(出示幻灯)

  栀(zhī)子 憔(qiáo)悴(cuì) 湛(zhàn)蓝 携(xié)来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逝川(流淌的河流)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图示)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称呼上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归纳(图示):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图示):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合作实践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B、你好!落叶,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静。谢谢你,落叶。

  C、你好!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D、你好!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E、你好!柏树,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作业:(图示)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13山 中 访 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爱护自然

  溪流——妹妹

  访友 白云——大嫂 保护环境 (和谐共处)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热爱生活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启示: 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不去搬弄是非

《山中访友》教案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应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作者满怀激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充当大自然中的一个角色来赞美自然,歌颂美景,同时,也想让同学们领悟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真谛,这也是生命教育指导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与自然。

  二、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时间上也不允许,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去认真阅读文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起到统观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点、难点时着重强调,其它地方点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阅读美丽的语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点拓展延伸到课外所学的古诗时,学生思考起来可能会觉得吃力,这时,教师可用学生最*知识储备中的古诗为例加以引导,作为学生思想飞跃的跳板,进而让思想的火花穿越时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本文写景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ppt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寒假刚刚过去,我想请问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么?

  走亲访友是逢年过节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或在家中抑或在饭店,聊一聊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有位作家李汉荣也曾经有一次去拜访他的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同时也把他的好心情记录了下来,写了这篇文章。

  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呢?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学生自由回答:

  帮助父母做家务

  学*

《山中访友》教案4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作业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山中访友》教案5

  一、教学目标:

  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优美语句,学*本文写作技巧。

  1、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2、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①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②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④齐读课文

  3、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①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②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③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④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①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②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③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④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A.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B.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C.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6)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4、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5、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6、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案6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学*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充分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写景状物的技巧,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亲*自然、感悟自然、热爱自然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以及联想、想象的手法。

  2、 难点:能够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美好景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句话叫“凡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在作家的笔下,有着或喜或悲的情感,如果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投身到大自然中,那时的景物又会有什么特点呢?让诗人李汉荣做我们的向导,我们到《山中访友》吧!

  3、 听读课文:

  (1)圈划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写“我”独自一人在山中访问山水林木飞禽走兽的经历。

  美丽 亲切 神奇 等等

  4、自由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点出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并思考作者是如何称呼(对待)这些朋友的?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称呼(对待)这些朋友呢?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如果可以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形容)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画面,你会什么呢?

  5、在作者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文中画出并朗读,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如果有同学讲到第5小节时进行拓展。选择一种景物,或者水果等等仿照第5节的句式:“你好, ”写一段话,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

  6、再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画面呢?

  童话般的世界

  从表面来看,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山中景物画,而实际上是作者的好心情,作者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心赋予了这些景物以情感。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

  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

  7、通过学*,你觉得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呢? 学生思考.回答,只要能抓住其中一个景物的特点,展开来谈,并言之有理即可。

  a.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b.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c.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d.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e.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7、小结:

  中心:本文写了“我”独自一人回归自然的一次远足,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之旅,表达了作者亲*自然、感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写作特点:

  (1) 篇幅短小,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2) 自由的联想与神奇的想象;

  (3) 第一、第二人称的运用与转换,更有利于抒**感。

  四、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解释词语。

  2、 假若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不限。

  板书: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白云 瀑布 悬崖 云雀 石头 落叶 小花 雷阵雨 老柏树 归鸟

  童 话 般 的 世 界

  比喻 拟人 联想等手法 好心情 童心 爱心

  (表 面) (内 在)

  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5)

——《山中访友》的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中访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新奇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是色彩斑斓大自然,展现了美景物,美情感,美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品味优美语言,揣摩作者深厚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眼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好心情”,带着丰富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心,去会晤作者“山中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话语描绘那童话般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

  玄(xuán )奥 清澈(chè ) 禅(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 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都是自然界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坚韧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那种深切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坚韧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构思新奇)

  古桥 (暗喻) 古老坚韧

  (联想丰富)

  热 树林 (移用) 植根民众

  爱 一首没有韵律诗

  大 山泉溪流白云 一支没有音符歌

  自 (拟人) 保护自然 一幅没有图案画

  然 瀑布悬崖云雀

  石头落叶小花 (排比) 回归自然 (充满童趣)

  雷雨柏树蚂蚁 (博喻) 以爱待人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精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自主学*

  1、自由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

  3、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4、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字音:栀子( ) 旋转( ) 汩汩 ()唱和 () 湛蓝 ()

  (3)、重点词语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

  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

  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巩固拓展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

  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制造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自主学*

  1、学生自读课文,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2、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 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 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学情预设: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A“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 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 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指导个人读,读出桥的古老。

  ⑶ 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指导个人读,读出桥的默默无闻。

  ⑷ 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师导读)

  ⑸ 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桥的画面。

  ⑹ 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学生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学生的`朗读才有感情。

  B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⑴ 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⑵ 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 (当学生说到“呼唤”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多媒体播放鸟鸣声)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眼神”时)让我们也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温馨、深情)并指导深情地朗读。

  ⑷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象,为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C“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⑴ 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⑵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⑶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并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说话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作者的写作技巧。

  D、(导读)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⑴ 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于心的交汇吧,(放轻缓的音乐)只要你用心,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的更*。感受到了,就用笔写一写。

  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让她从指间淌过,我感受到了 ;掬一方泥土,轻轻扬起,我感受到了 。

  【设计意图】用音乐来渲染铺垫课堂气氛,感受自然气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读写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3、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⑴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五、巩固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

  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4

  摘要: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正文: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呼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六、作业

  1.带着感情通读全文。

  2、抄写生字,听写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二、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联想,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带回了满心的好心情、好记忆。可见他和山中朋友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

  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1 山 中 访 友

  古桥 德高望重

 树林 知己

山泉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亲切招呼

落花 芬芳清香

落叶 生命奥秘

石头 火山爆发

   雷阵雨 侠客吼叫 诗人吟咏

  好心情 好记忆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同学们的美感情趣,使同学们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同学们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的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的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四、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的步骤

  一、走*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同学们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同学们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同学们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同学们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同学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同学们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语感。)

  同学们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同学们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导同学们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同学们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的心境,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的心,去会晤“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

  并且,你还会感悟到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

  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谈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观景经历写成了(访友)板书,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 栀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依然如旧

  旋转 吟诵 唱和 瀑布 悬崖 挺拔 津津乐道

  树冠 蕴含 犬吠

  (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

  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①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好心情。

  ②补充句子,检验预*情况。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独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树冠

  {(guàn)冠军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药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

  3.师总结:

  (1)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表达了作者亲*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拟人手法的应用。

  三、学*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作者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尊敬 怀念 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①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课件出示)同学们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几个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初步体会,感悟拟人、联想写法的好处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体会略写,学*排比手法,仿写句子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讨论排比句式的好处,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小练笔,仿写句子

  你好,( )

  五、小结

  1、学生自由畅谈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2、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第4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小片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8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了无边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学目的为:1.体会学*本文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中本课宜采用朗读体会法、导读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问了许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和我们的朋友一样不一样”)

  (二)学*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1)作者访问的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朋友?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自己的这些朋友的?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4)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设计说明】体会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谱写心中的赞歌,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作者的写作技巧。

  5.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6.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说明】教师可选择表现大自然美妙声音的音乐,如林涛、鸟鸣、海浪、潺潺的水声内容,把学生再一次带入充满温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学生真正用心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拓展课文内容

  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设计说明】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当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并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同学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意识。

  (设计者 马丽艳)

  三、课堂实录(片断)

  ……

  师: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奇妙。你不禁从内心喊出“大自然原来如此多姿多彩。”现在,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将向他们倾诉怎样的心声?

  (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先介绍自己的身份)嗨!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大树朋友。你每次来的时候,我都用绿色的笑脸迎接你,但是,你知道吗?这种快乐的日子快到头了。由于你们不注意爱护树木,走到这里时,不是在我身上刻字,就是折断我的胳膊,现在的我已是遍体鳞伤了。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活在痛苦之中。求你捎个信吧,为我们的生存留一方空间,也为你们的生活多一份绿色,行吗?

  (同学们为他精彩的发言,丰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请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吗?”小河脸色沉重地说:“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净,皮肤是那么清爽,声音也优美动听——哗,哗,哗,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现在呢?美妙的声音不见了,白皙的皮肤变黑了,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你们从我身边经过时,还会捂住鼻子,说我是臭水沟,可这些能怨我吗?我多想和你们一起玩耍呀!”

  师:同学们,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3: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起来加入“清理河流”这一行动之中。

  生5:……

  师: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都比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记者姐姐!还记得我几年前送给你的诗吗?从前有座山,山上长满树。人们为致富,上山砍伐树。腰包渐渐鼓,山上光秃秃。”自从你向社会呼吁了要爱护森林以后,大家开始植树造林了,你看我现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边没有了可怕的砍伐声,有的是朋友的问候,花草的陪伴。当然喽,我们不辜负你们的厚爱,我们会做环境的保护神,绿的天使,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一片绿茵。

  生7:早上好,亲爱的朋友,我是空气先生,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在宽广的田野里漫步;让我们走向山顶,眺望远方,听鸟儿的歌唱;让我们一起欣赏碧海的波涛,让我们呼吸花的芬芳……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没有以前的烦恼,我的身边变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担心被灰尘弄脏了,总是干干净净的,这都是你们大家保护环境的功劳。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鱼?看!像不像高耸的群山……再见了,朋友,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季节,快快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吧!我要去拜访其他朋友了,再见!

  (许多同学还是高高地举着手,不肯放下,气氛越来越活跃)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如此丰富,思维也很敏捷,连老师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学们脸上是自豪的笑)你们的心声其实也是我的心声,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一一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真诚地为我们的承诺而付诸行动。(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过程方法: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抓重点词句体会法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以《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 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 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 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0

  【设计简说】

  《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 】

  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 :《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感悟意蕴美

  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

  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

  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有声有色的`渲染、极其夸张的点画,和盘托出了人与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无比亲和——情与景相生。

  各种称谓,写得也格外亲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与这些极富人情味的景物和诗、欢笑、唱歌……亲昵的称谓、关爱的眼神、温馨的话语、发自心底的赞美。这都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舒心惬意!——物与我相忘。

  (二)美读。品析想像美。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像,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而后诱导学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

  点拨:“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恣肆的文笔,奇特的想像,情如泉涌而又不乏韵外之意,透露出的是自然与人的敦厚之情及作者对自然的顶礼膜拜。这些美的想像,发掘出了人性中善的因子,达成了自然之景与人之性灵的完美沟通,创设出了使人陶醉的意境。

  二、发现美,积累美。

  (一)研读。探究语言美。本文简约流畅的文笔,形象明丽而又毫无修饰痕迹的语言,清爽的笔调,同作者笔下描写的自然之景一样淳朴清秀。指导学生用心研读,并潜心品味个别妙句。

  点拨:“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文句不作雕饰,信手拈来,却又自然恬静清新。“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写得无拘无束,不求节律韵调,却又别有一番动人的韵致。“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这些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似聊天般的文字,淡而有味,纯而含韵,意蕴深邃,质朴中蕴涵着无尽的隽永。

  (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围绕“美”点来积极地赏析。哪怕是一句一词的品析,也是最美的心声。

  点拨之一:如我认为文章美在“作者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点拨之二:

  文章美在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为朋友,人称的变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三、思考美、延伸美。

  (一)推荐一些美文,如《囚绿记》片断,与学生一起赏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1.品意境;2.品语言;3.品美句。让学生畅所欲言,继续完善自身。

  (二)拓展延伸。设计“假如你是 (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以写作促阅读、求发展 。

  【板书呈现】

  1.“美”的情景设计

  2.“美”的流程图

  意蕴美 景 情 意和境相谐

  想象美 树 人 情同景相生

  语言美 清新 流畅 物与我相惬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a)湛(zhàn)蓝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奥清澈(cha)禅(chán)心犬吠(fai)吟(yín)咏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

  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一、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悄俏峭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1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热爱大自然

  溪流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2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从题目中预知课文内容,依据题目提出问题,带问题学*课文;在学*过程中,解决预设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学*结束时,要带着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进入更加广阔的课外阅读;以情感“好心情”为主线,学*作者谋篇布局的表达技巧;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背诵全文。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与延伸】

  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篇作文。

  【重、难点突破】

  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友”字是学*的核心,“访”字是学*的凭借

  第一环节:课前交流

  利用单元“导语”,明确学*重点

  同学们,这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从这节课开始,我将和同学们开始一种全新的语文学*方式,我们一起学*,一起探索并发现学*语文的秘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的实践中学会学*语文,在语文的学*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把语文学*变成一种享受。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以前的语文老师在开始教学新单元课文之前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学生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有三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开端”意识,一切从新开始,好好学*;二是提示大家今后的学*方式可能会和他们以前的学法不同,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准备;三是引导学生发现学*语文的第一个“秘密”——借助单元前面的“导语”学*课文,而这一点估计是被很多老师所忽略的。

  齐读“导语”部分,说说你从中明确了本单元学*的哪些要求。

  第二环节:课文导学

  一、借助课题,学前寻疑,明确学*内容

  既然学*一个新的单元时,要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重点。那学*一篇课文呢?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经验说一说,我们在读第一遍课文之前,应该做一些什么准备,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效呢?

  设计意图:“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们学*语文就和狩猎一样,只有先明确了目标,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有收获。

  “带着问题读书”的学*方法——这是学*语文的第二个秘密,根据课文的题目预测内容,并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最有价值的(比如关于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写的?),当然最好是最精彩的问题,即提出的问题既是你感兴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思考后,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相机板书:

  谁?

  怎样? 山中访友

  哪些?

  二、带问题阅读课文,补充题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非常棒!但是我发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其实都包含在一个问题之中——

  那就是紧紧围绕着“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的。如果同学们能够把你们的问题的答案补充到“山中访友”这个课题之中,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就总结出来了吗?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自由读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掌握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自己的学*;二是体会通过“补充”题目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高度概括”与“具体叙述”。前者训练学生抓住重点、提炼概括的能力;后者可以帮助学生较具体地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对全文有一个全局的、较为细致的感知,这更有利于下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课文主要内容(具体叙述):一天清晨,作者在含着露水和板子花气息的微风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独自探访山中的“朋友”(——称赞德高望重的老桥,与呼唤我名字的鸟儿、同我交换眼神的露珠和深情望着我的树木交流,问候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深深的峡谷、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思考落花、落叶、古头,欣赏山雨)与“朋友”互诉心声,傍晚,作者告别了山中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导:清晨,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而往;日暮,带着“满情的好心情”而归,只有拜访好友,才会有好心情,也只有拜访非常的好友,这好心情才能保持整整一天。这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拜访,也足见好朋友的感情不一般啊!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中质疑,深化课文学*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但我心中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够猜出来,又是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猜测并解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则不急于表态。

  亮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当作朋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解开老师心中的谜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目的一是在培养学生“学中质疑”的能力,过程重要于结果,要的就是学生“质疑”的这个过程;二是通过追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的道理,明白只有善于追问与质疑,才能够把文章学深、学透。老师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当然朋友”?这是文章的主题所在——热爱,观察与表达方法也蕴含其中,如果能够“利用”得好的话,可以真情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而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抓住一个“友”字,从哪里表现这种友情入手学*。

  四、追问助学,升华学*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因为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时候,则可以追问助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深厚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向朋友表达这样的感情的?我怎么没有发现啊!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助学,令学生的学*得到升华:不仅体会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热爱之情,还要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学*与朗读,体会作者观察、表达上的妙处所在。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追问助学:这句话中的哪个字用得最好?说说人的理解。

  “撞”字既写出了和煦的山风迎面扑来的情形,又体现了此时作者的好心情。原来,心情也是可以通过动作来描写的呀!

  追问助学:课文的哪里还体现了这种“好心情”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结尾提到,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快乐的心情,从侧面衬托了作者与山中一切的美好感情。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追问助学:为什么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不是“小桥”,或者“破桥”呢?提出这样的追问助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课文,更是在引导学生要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文学得深而透,才能够真正地脱离教师这根拐杖真正地进行自主性学*。作者之所以这样比喻,一是抓住了老桥的外貌、时间和功能,一是通过了丰富的想象。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追问助学:鸟儿本不会呼唤我的,露珠也并没有与我交换眼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在理解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题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要抓住重点的段落进行理解,而理解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就需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理解,如果要理解一句话的内容,则需要抓住这个句子当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在理解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抓住“呼唤”与“眼神”两个词,体会这种拟人化的交流,就自然体会到他们之间的那种深厚的情谊了。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追问助学:这是作者独特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作者身处树林之中,眼中看到的是树,身体倚靠的是树,手掌抚摸的还是树,与树是知己,与自己的“知己”融为了一体。这便是深厚情谊的体现。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作者抓住了每一位朋友的特点—— ,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然后通过丰富的想象,那深深的热爱之情化作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脱口而出。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追问助学:作者为什么能够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同时也是在用心思索。

  其实,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满怀的好心情”本身就是一种热爱的流露,因为作者喜欢,热爱山中的一切,所以才从始至终都是“满怀好心情”的。

  教学提示:在整体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进行感受,还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这种情感的体验,并把这种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五、对照目标,查遗补漏,提升学*

  对照单元“导语”中的学*要求,检查自己学*是否有遗漏,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果你觉得什么地方值得学*,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

  问题预设: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教学提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个问题入手。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2、在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山雨描写进行了比较细致地描写,那山雨是作者的要拜访的朋友吗?说说你的见解?

  3、写作方法分析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通过写自己的“满怀好心情”就已经把这种情况流露出来了,并且首尾的呼应还突出了这种感情。文章开头直接以“走出门”访友开始,在高兴的同时还流露出几分急切;结尾最后一句,不仅写出了访友的快乐,还流露出了留恋的情感,言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以情感去比喻、拟人、排比,把修辞手法同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所抒发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在观察上,作者按照“拜访”的顺序,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是带着感情进行观察的。观察事物的外形、声音、色彩等等,并加入了作者的想象与联想。

  第四环节:读文体妙,享受语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与作家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提示:先让同学们自由读,然后再分别采用个别读,分组读与全班读的形式进行诵读。最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读出感情。可以边读边评(以学生为主,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评价为为辅助与补充),边评边范读(以学生范读为主,教师范读为辅),争取使每一次朗读都要比上一次有进步。

  第五环节:留一个问题给自己,让我们的语文学*韵味无穷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我已经把这篇课文学*好了,没有问题了。我们之所以感觉学*好了,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我们的阅历、我们的水*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当我们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得到提高后,我们再来学*这篇课文,就会发现,我们依然有新的收获,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所以,每篇课文,我们都要争取找一个问题给自己慢慢思考。

  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写景课文有什么不同的?

  第六环节:拓展与作业

  1、背诵课文。

  2、依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 访友》。

  3、读几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比如所学课本中的文章),体会它们的妙处。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4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练笔时进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诗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山里朋友”的特点感受作者探访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熟读,疏通生字词,摘录好词好句;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课时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亲*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一、重温课文,走入新课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1、齐读标题,重读“访友”。

  2、重温课文内容,作者访了哪些“朋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诗如画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精彩句、段。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法迁移,训练读写。

  反复诵读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欢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写写你所熟知的景物。

  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把此段改成小诗一首: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2、仿写: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1、在读课题,说说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山中访友》的教案 篇15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

  师:对,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到山中去拜访一位隐者朋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齐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齐读,放音乐。读后纠正字音。)

  师: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找)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蚂蚁,老柏树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

  三、品味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明确: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们,显得亲切生动自然。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文章题目好象是说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写的却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问题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更美。老师想让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来。就读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读,谁来拜访姐姐?谁来拜访溪流妹妹?谁来拜访白云大嫂?谁来拜访瀑布大哥?谁来拜访悬崖爷爷?谁来拜访云雀弟弟?(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6)

——《山中访友》读书笔记优选【五】篇

  《山中访友》读书笔记 1

  作者到大自然去访问朋友。作者先去访问古桥,然后又走进了树林,访问了鸟儿、露珠和树。作者把自己也联想成了树,脚下长出根须,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作者后来又去跟他的朋友们打招呼,有山泉,有溪流,有瀑布,有悬崖,有白云,还有云雀。在雷阵雨过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回家了。

  作者和大自然非常亲密,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作者的知己。在作者眼里,这一切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人一样,和作者非常默契。

  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他的朋友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机。把我们*时不重视地事物写得美轮美奂、生动形象。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离我家不远的四褐山使我也像作者那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在我爬山时,每次都能看到很多的小鸟、小虫子、不知名的花朵,这些景物都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当我看见小鸟在天上飞时,我就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每当我看见小虫子在地上爬时,我把自己也想象成小虫子,出门去旅游。每当我看见那些绚丽多彩的花朵时,我也把自己想象成花朵,为人们展示出我们的绚丽多彩。

  在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发太大了,我希望我以后也能运用作者这种写作手法,写出更优美的佳作。

  《山中访友》读书笔记 2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默默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打开我们的心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生幸福的伴侣,它伴我们度过一生;书,是一朵朵洁白的云,天真无邪;书,是沙漠中的绿洲。因此,我喜欢读课外书,每天的中午,我都会抽半个小时读课外书,和书交朋友,和书唱歌。今天,我又再一次读了《山中访友》的课文。读后,感受匪浅,受益终生。

  《山中访友》的作者李汉荣,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创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首,中短篇小说30多篇。本文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课文写了作者首先拜访了第一位好友古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成千上万人马渡过对岸,你让人们在桥上休息,在桥上聊天,在桥上乘凉。接着,作者又拜访鸟儿、露珠、大树。每一棵树都是他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其次作者还拜访了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接着作者又访问了落花、落叶、石头。最后,作者拜访了雷阵雨,然后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好月色回到了家。

  读了李汉荣写的《山中访友》,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浓浓喜爱之情。我也要像作者一样去亲*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细心观察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热爱大自然。我还要像作者一样去拜访一下磐安县仁川镇山中的“好友”。我拜访的第一位朋友是一株参天大樟树,它在小溪边已经站了五百年了吧!你似一位举足轻重的老爷爷,你象征着这里的人们辛勤的劳动、朴实无华的品格。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写得非常优美,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拟人化手法、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词汇丰富、构思新奇、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作者充满好奇心……这些写作方法都值得我认真学*。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看课外书,我的写作水*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成长;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成熟;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成功;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成才。书,是我的知己,生命中的知己;书,是我的伴侣,陪我终生的伴侣;书,是我的导师,一生中受益无限的导师。

  《山中访友》读书笔记 3

  学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抒情散文,让读者仿佛与作者一起,经历了山中访友这美妙的欢欣之旅。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草,一鸟一石都成了有鲜活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大自然的知己情谊。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鸟儿呼唤他的名字,露珠与他交换眼神,他和清凉的山泉一起梳妆,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里,捡起落花,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叶,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听见了缘故火山爆发的声浪和时间隆隆的回声。在雷雨里岩石为作者撑起一把巨伞。啊,多美呀!

  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根本都不热爱大自然,更别说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抬头望望天,是污黑的一片天,低头看看地,是脏乱的一块地。人们乱砍树木、踩踏花草、随地吐痰,这些做法只为了自己的一时的方便,那他们可否想到,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啊!

  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用大自然的语言去与花草鸟蝶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

  《山中访友》读书笔记 4

  今天,我读了《山中访友》这篇文章。

  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是自己的挚友,从而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作者与林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熟悉。林中,老桥如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

  山中,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乃是雄浑的男高音;悬崖有着那挺拔的身躯。

  走进自然,落花有着大自然的芬芳清香;落叶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敲击石头,听到了自然的回声。

  最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告别了“朋友”,这是一次多么美好的山中访友啊!

  大自然是多么美好,只要去观察大自然,大自然的景物会一一展现在你的眼前。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是奇妙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观察大自然吧!

  《山中访友》读书笔记 5

  伴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学*了《山中访友》这篇文章。《山中访友》给我的印象就是真实、优美。

  文章讲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看望他山里的老朋友。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瀑布……哪个不是他的朋友,他和它们互诉心声。作者用优美的语句表达了他对朋友,对大自然的热爱,营造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境界。我想,人与大自然最和谐的交流方式也不过如此了吧。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枝叶,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我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了那座山,来到那片树林,看到了他的好友。我也和它们打招呼,和它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真实,呼吸新鲜的空气。

  《山中访友》让我明白: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时,你会发现,世界竟是如此神奇,大自然竟是如此美妙,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些的,也会不禁想融入到里面,感受大自然,亲*大自然。这样,人与自然就会变得和谐起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选【五】篇(扩展7)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实用5篇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1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

  师:对,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到山中去拜访一位隐者朋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齐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齐读,放音乐。读后纠正字音。)

  师: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找)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蚂蚁,老柏树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

  三、品味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明确: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们,显得亲切生动自然。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文章题目好象是说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写的却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问题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更美。老师想让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来。就读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读,谁来拜访姐姐?谁来拜访溪流妹妹?谁来拜访白云大嫂?谁来拜访瀑布大哥?谁来拜访悬崖爷爷?谁来拜访云雀弟弟?(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优美语句,学*本文写作技巧。

  1、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2、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①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②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④齐读课文

  3、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①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②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③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④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①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②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③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④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A.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B.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C.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6)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4、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5、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6、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4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5

  一、导入。

  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还有淳朴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李汉荣,到大山深处去拜访好朋友。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

  2、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满怀好心情,一起走进山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拦路虎(重难点字词)。

  2、放映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认读,后全班齐读一遍。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学生说为主)

  三、研读赏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开)

  2、寻找文中最为优美生动的语言,找到后,为大家读一读,且说说它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饱览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赏了文章美丽的语言,我们胸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的感情要抒发,那么,现在,准备好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学自由选择一幅画面,来尽情的挥洒你的才华,激扬你的文字吧!

  5分钟左右,请同学读一读,大家一起欣赏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业

  把写好的东西整理出来,扩展成一篇小作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