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14 00:00:00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语文的学*,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自读课文与预*字词,养成预*的好*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3、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4、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

  1、自由读文,要求:圈出疑难字词,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划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内容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读出自己

  (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

  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慧??)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

  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六、 联想创作(作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小结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收获。让学生觉得学*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2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优秀教案】

  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同学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同学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同学预*,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 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 写得好,好在 ” 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 演读 说“发明”的话:

  ⑴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5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分析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知内容。

  【媒体选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一、朋友

  二、作者得到的启示:

  三、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情境,进入本课学*。过程一 检查预*,学*生字词:

  1、需要掌握字音字形的字。

  2、需掌握字意的词。

  1、同学讨论交流字音。

  2、解释字意。

  过程二 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3、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朗读课文,作好笔记,和同学讨论后得出作者要访的自然景物。

  2、认真思考和同学讨论,归纳。

  3、得到出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愉快的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三 深入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感到亲切,容易被打动。小结 作业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6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7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

  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

  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大树山泉溪流…… 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9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文章。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文章,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文章,看谁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文章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文章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文章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文章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 —— 通读课文 —— 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 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 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测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同学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妙、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同学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随同着“我”,桥不只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1)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测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同学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妙、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同学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随同着“我”,桥不只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语文的学*,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自读课文与预*字词,养成预*的好*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3、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4、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

  1、自由读文,要求:圈出疑难字词,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划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内容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读出自己

  (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

  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慧??)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

  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六、 联想创作(作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小结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收获。让学生觉得学*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4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5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分析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知内容。

  【媒体选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李汉荣

  一、朋友

  二、作者得到的启示:

  三、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情境,进入本课学*。过程一检查预*,学*生字词:

  1、需要掌握字音字形的字。

  2、需掌握字意的词。

  1、同学讨论交流字音。

  2、解释字意。

  过程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3、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朗读课文,作好笔记,和同学讨论后得出作者要访的自然景物。

  5、认真思考和同学讨论,归纳。

  6、得到出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愉快的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三深入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感到亲切,容易被打动。小结作业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7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

  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

  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大树山泉溪流…… 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8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文章。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文章,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文章,看谁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文章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文章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文章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文章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

  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0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优秀教案】

  说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让同学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同学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同学预*,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 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 :“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 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 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 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 写得好,好在 ” 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 演读 说“发明”的话:

  ⑴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2)

——山中访友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访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中访友教案1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

  师:对,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到山中去拜访一位隐者朋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齐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齐读,放音乐。读后纠正字音。)

  师: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找)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蚂蚁,老柏树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

  三、品味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明确: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们,显得亲切生动自然。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文章题目好象是说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写的却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问题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更美。老师想让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来。就读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读,谁来拜访姐姐?谁来拜访溪流妹妹?谁来拜访白云大嫂?谁来拜访瀑布大哥?谁来拜访悬崖爷爷?谁来拜访云雀弟弟?(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山中访友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大家*时都有哪些好友?会去探访你的好好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好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好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好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好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呢?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大家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好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好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好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大家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好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好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大家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好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想象并说出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好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好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好友!

  二、好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好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好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好友?

  (1)指哪些好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好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好友替换掉“这山中的好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好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好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好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好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好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好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3

  一、导入

  新课

  1、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学生读课文。

  (读课文时标出把握不准的词语)

  2、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准。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

  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高兴。

  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

  那么如何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要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互动)

  (学生尽情地畅所欲言,教师不时地进行评论,同样给以鼓励)

  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师提出要求:一人谈,其余三人注意倾听,如果与小组意见不同,可以保留)

  4、请一位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生:我们小组认为,

  “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老师小结:

  “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找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也可以范读)

  ①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②大家的意见很好,那就按同学们的方法去读。

  ③有感情的`朗读。(同时要求: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回到文章的整体)

  五、对于这篇文章,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就是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合情理的地方?

  ①让学生找: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

  (若学生实在找不出,教师可以点播)

  ②师: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同学们说得对!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既然不合理,我们就改一改吧。

  (学生谈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修改)

  师:在有些时候必须有所舍弃,做出选择。

  (教师: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不盲从,我们要带着欣赏和质疑两种态度读书)

  六、教师小结: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③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④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

  七、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

  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八、探索活动(布置作业):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山中访友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山中访友教案5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①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6、信息反馈。

山中访友教案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与文本有效对话,感受作者的心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

  3、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热爱生活之美的心灵。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小组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和协调。通过课件情境展示,引导学生想象和表达。

  教学模式

  课件展示小组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问学生: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让学生首先增加自己对语文的喜欢的意念。

  1、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生答:喜欢)那么大家喜欢语文老师我吗?

  (喜欢)谢谢大家,林老师非常愿意成为大家的朋友。我们大家都有朋友,比如老师我就以书为友,

  我喜欢以书为伴,与书中的朋友交流。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类似的朋友呢?(生说)有人把洋

  娃娃当成朋友,有人把音乐当成朋友,也有人把家中的小动物当成朋友。那么当你一看到这个题

  目时,你认为作者可能会去拜访什么朋友呢?(生猜)作者可能拜访一位隐居山林的朋友,或者

  是一位经常在山林中绘画的丹青妙手。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这些朋友,去揭开这个谜底,一起读课题《山中访友》。

  2、欣赏美景、听配乐朗读: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欣赏银幕上的画面,一边在自然轻音乐中聆听课文朗读,并且要试着找出作者所拜访的那些朋友。

  3、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依次找出文中的朋友。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也找出了文中的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找到的朋友是不是一样的。)

  老师用课件展示自己所找到的朋友,及自己对作者所表达感情的看法: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大自然是他的`朋友。与学生交流,交换意见。

  4、选读,找出最喜欢的朋友

  课件展示要求:找到一个好朋友。

  以学*小组为单位,找出你最喜欢的朋友,并且以你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表达你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5、开始表演:

  小组代表到讲台上表演。(也最喜欢该朋友的其他小组的成员当评委,做评议。)选四至

  五组,作出评价。每组选择各自的形式来表达对最喜欢拜访的朋友的喜爱之情,展示单幅放大

  图片,予以感性印象。表演精彩引导学生鼓掌激励,形成良好课堂气氛。

  6、品读课文:

  师问:找出文章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并选几组回答)

  7、说一说:

  请你仿照下列句式说一句话“我从-------身上悟到了-------------。”

  例如:“我从古桥身上学到了坚韧。”

  8、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一种发现美的心情。”以一种*常心,保持一个好的心情

  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9、 课件展示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不骑车,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不过可以几个同学结伴而行,一起去山中访问一些大自然的朋友,也去享受一下与大自然亲*的乐趣。

  用200—300字的小短文记录下自己亲*自然时的感受。

山中访友教案7

  一、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五、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查阅工具书,思考课题的含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的基础。这样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初读课文,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赏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读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3、精读: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互答,师生互答,教师适当点拨。(提示:从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提问)

  精读就是工笔细描,强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学生质疑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增强了语感。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热爱大自然)和写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称亲切倾诉)

  三、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1、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2、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3、要求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了。

  4、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想象力的训练,第二人称的运用。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的景物。

  口语训练内容:

  你置身于校园的美景中,想象你变为其中一景后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第二、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组内合作,班内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老师指导学生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山中访友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扫清文字障碍,老师进行正音、释义:幽径、逝川、青翠、湛蓝、禅心、波光明灭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具体所指;鉴赏文章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之美地同时,让他们知道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4、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艺术特色,赏析优美文句。

  5、难点:对艺术特色的讲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结合。

  2、学法引导:学生自读,找出问题,师生探讨。

  3、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讲授为主,四人小组讨论为辅。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课程资源利用:模仿课文,写百字短文。

  6、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要学*的课文,都有围绕着一个明显的主题——四季与自然。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你们来说,自然是有些陌生的,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幽静的山谷远离了你们。今天我们来学*的就是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我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体会完之后能够爱上大自然,当然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直观的感受还是你们真正走进自然。

  2、板书课题并播示课件:《山中访友》。

  3、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在你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没有阅读课文之前,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篇游记;一段故事;写山中的朋友(猎人、隐居者、僧道等)……

  4、(出示课件:“友”字的小篆字体)

  提问:先撇开你们的想法,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图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屏幕上的图画画的是什么东西?——爪子?树枝?

  明确:这是朋友的“友“字的篆书写法,和现在的简化字相去甚远,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人的一些生活的智慧:两只右手并排相列,表示握手,老祖先从握手的象征意义里造出了一个“友”字,也就是我们“山中访友”的这个“友”。

  4、讨论:从篆书“友”字的造字本义出发,我们来一个四人小组讨论:朋友之间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关系来相处?

  明确:*等、诚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联系前面的《论语十则》: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进入课文)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履进入课文,看看,他和山中的那些“朋友”是否有你们所认为的那些关系?

  6、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访问对象,指出他所要表达的感情。

  明确:古桥——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归鸟;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7、扫清字词:(幽径、湛蓝、禅心等)

  重点讲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弃昼夜。”

  8、艺术特色的讲解部分

  a请同学学们尽量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特别是一些拟人比喻句,选出你最喜欢的,然后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b理解艺术特点之一:景物的人格化。

  *解释人格化——赋予无生命或者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以人的生命思想或行为。(不要求学生完全领会,但应该大体理解)

  *结合古代诗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指出人格化的艺术效果:拉*了人与物的情感距离。

  c重点分析:

  *第三自然段写古桥时的人称变换之美。

  *第四自然段对树的描写。(联系已学课文《童趣》和“庄周梦蝶”的故事)

  ——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理解艺术特点之二:时空想象的张扬。

  *时间上:横亘古今,短到一瞬,长到“几百年”、“远古火山的爆发”。

  *空间上:小到芥末之微的“落叶”“蚂蚁”,大到“苍天柏树”、“高高悬崖”。

  8、研讨与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明确:(结合“友”字造字本意)作者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把自然界的诸多景物视为朋友知己,*等、真诚相待,尊重并赞美他们。

  9、拓展: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主题。

  10、作业: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特别是学*人格花手法和诗化语言,选择自己身边无生命或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和它对话,进行心灵沟通,写一篇150字左右短文。

山中访友教案9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山中访友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教案11

  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山中访友教案1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一、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四、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六、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案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zhī)子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⑴ “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彩屏显示)

  ⑵ 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⑶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大

  “我”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热

  爱 自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然 (慈祥的)老柏 月夜

  5、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我”热爱 山中“朋友)

  四、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⑴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⑵ 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⑶ 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大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 拟 亲切

  自 鸟──唤名字(鸣叫、嬉戏) 人──生动

  和 然 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 形象

  谐

  脚──根须 想 童真童趣

  美

  头发──树冠 ──“我”

  手──树枝 象 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⑷ 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⑸ 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2、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⑴ 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⑵ 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①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②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彩屏显示)

  ① 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② 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③ 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布置作业

  1、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教案14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投影: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

  豁达。

  (4)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人称变换、写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4)我喜欢“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因为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晨一出家门就有香风扑面的感受。同时,又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我”出家门时愉快的心情。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要求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配乐画面文字)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山中访友教案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同学们的美感情趣,使同学们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同学们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的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的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四、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的步骤

  一、走*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同学们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同学们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同学们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同学们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同学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同学们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语感。)

  同学们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同学们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导同学们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同学们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3)

——《山中访友》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案1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一、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四、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六、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案2

  一、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境?那么今日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玄(xuán)奥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清澈(chè)树冠(guān)湛(zhàn)蓝凝(níng)静犬吠(fèi)吟(yín)咏憔(qiáo)悴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样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下头,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齐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齐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仅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我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资料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请概括上头第一节的资料。

  ⑵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资料,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我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精读课文,把作者描述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主角,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一样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述(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我的写作水*。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优美语句,学*本文写作技巧。

  1、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2、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①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②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④齐读课文

  3、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①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②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③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④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①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②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③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④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A.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B.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C.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6)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4、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5、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6、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案4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教案5

  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学*目标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方法步骤 (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两遍,将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一写,并用生字在横线上组词。

  2、同伴互助。

  (1)互相批改以上书写的内容,并改错。

  (2)互查生字词: 邀请 俯身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3)互相检查朗读课文(可选一个小节),能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以上任务,请独立完成下面的练*题。

  (1)正确、流利地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就。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清脆,每棵树都在望着我。我倚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2)填空。

  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 )、( )、( )( )、( )等老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二、合作探究

  ▲学*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先独立学*,然后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

  A仔细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B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1号到4号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3、 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三、精讲点拨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拓展

  ▲学*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有关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深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

  3、通过写话练*,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 )

  ②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

  ③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

  ④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 ( )

  2、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其实就是“进山看景”,那如果把题目改成“进山看景”或是“游山看景”一类的形式好不好?

  3、仿写句子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方法步骤: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2、阅读主题学*丛书第一册第一单元文章《山野里的故事》

  划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山雨的美妙。

  3、拓展提升。

  ★方法步骤:

  (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几句话、一首诗歌,皆可)。

  (2)汇报交流。

  五、课后提升

  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2、继续搜集有关描写大自然的的诗词、歌曲、图片、文章、音像等资料,发到咱们群里,举办一次“亲*自然”专题活动。

  3、阅读主题学*丛书第一册第一单元文章

  教学反思:

  一、美文美读,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为了让学生能从心灵上体会到自然界的美,首先,我在课件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并伴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其次,美文美读。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比如:在讲授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与深厚的感情,学生的兴致很高,体会也很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同时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净化了心灵。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课树都在望着我”这两句时,我就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它们当时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朋友,你好!你最*好吗?”“见到你真高兴,谢谢你又来看我们了。”——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在讲授作者把自己与树相融的那一部分时,我来朗读,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成作者然后谈感受。听完后,一位学生满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感觉我就是一棵树,我的脚正在向地下张,我的手臂上好像长出了许多枝叶,我都头发似乎也要竖起来了——真的,我真的感觉到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感悟语言,给学生灌输写作方法。

  “山中访友”从题目开始,作者就一直把大自然中的万物当作人来写。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因此,这篇文章是学生学*描写大自然的最好例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从始至终都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一句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能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这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很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身心愉悦。

  但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课堂评价激励性不强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山中访友》教案6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标题导入,激发新意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2、诵读感知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②学生朗读发现,感悟内容。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四人小组精读课文,细细品味,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研读质疑: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语言品析,提升语感

  你认为哪些语句描写最精彩,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互动释疑,体验拓展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五、教师小结,课外延伸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教师小结: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作业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7

  教学思路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教读本课时,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略课文诗化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通过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在领悟文章本身及获得美的享受和启迪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学*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二、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方法

  情景法、点拨法与诵读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自然风景的图片,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预*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一、课前设计(播放歌曲《朋友》,激活气氛)

  二、情境导入:

  1、导入: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提示学生于图文并茂的朗读中随作者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环节设置目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三、研读品析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学生畅谈看法,师再小结:作者访问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物,不是人类。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想像丰富,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本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说说喜欢的理由。——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4)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5)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6)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精神。)

  (7)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

  (8)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

  (9)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挡雨,给我恩泽。)

  3、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

  四、总结归纳(课件显示板书设计)

  (1)内容归纳: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许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方法归纳:

  发挥想像,运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五、拓展延伸 (课件显示)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

  (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此环节设置目的:一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件显示)

  任选一题:

  1、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大自然的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示例:

  雨从高空坠下,落到地面溅开花,他虽走得急速与暗淡,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走出了光彩,走出了潇洒。

  2、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自己的心声。或是以作者的身份写一篇《再访山中朋友》的短文。

  板书:

  山中访友

  热爱、想、大像、自然、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山中访友》教案8

  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山中访友》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的具体所指。

  3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联想想象法 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回忆环节,引入新课)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所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另外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从题目“山中访友”上看,请同学们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寻访的是怎样一位友人?(诗人?僧人?隐者?)

  二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字词(略)

  划分层次(按事情发展的经过)

  前去访友 访友途中 访友归来

  三分层次讲解

  第一层次:

  ⒈作者去访友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几个“好”字(好风,好清爽,好心情)几个动词(撞个满怀,哼几段小曲)

  愉快,期待的心情

  第二层次:

  ⒈请同学速读全文,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作者走进山林,究竟寻访的是怎样的朋友呢?

  (古桥 树林 山泉 小溪 白云 瀑布 悬崖 落叶 小花 阵雨 蚂蚁 归鸟)

  ⒉这些朋友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把相关的词句朗读出来,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⒊每个朋友作者都赋予了它一个特地的称呼!想一想,这些称呼是否可以相互调换?为什么?

  明确:称呼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与景物想融合。

  ⒋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是否破坏了作者的好心情?按照你的生活体验,雨后的山林会带给你哪些新奇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给我们描绘一下。

  第三层次:

  ⒈本文的结尾与篇首之间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尾呼应)

  ⒉本文结尾与篇首在感情上有何异同之处?

  明确:篇首(欢快,期待)

  篇尾(心满意足,高兴)

  总结全文,回到课题“山中访友”为何把这些动植物说成是“友”?换一个题目好不好?比如说“山中观景”或者“山中见闻”。

  明确: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作者的感情。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⒈学*了本篇课文,同学们都有些怎样的体会?(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⒉课文研讨与练*二,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想对游人说写什么?

  (感情真挚,用第一人称)

《山中访友》教案10

  班级: 七(4)班授课时间:20xx.1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忙吗?想轻松轻松吗?今天老师要到大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顺便去拜访我的几个老朋友,你们想跟着我去吗?出发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引导学生第一次质疑)我先不告诉你,随我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

  1、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大山,去会一会我的朋友吧!并用你手中的笔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并且把这些朋友一一找出来,作上记号)

  2、现在请你说一说你都见到了我的哪几位朋友?(师相机板书)

  3、请同学们在用心的与这些朋友交流一下,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找一个或几个知心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4、想必同学们和你的知心朋友交流好了吧。现在就把你的知心朋友介绍给大家吧!(同学们一一介绍)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这些朋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你们觉得这些“朋友”可爱吗?为什么?那我们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欢聚一堂,你们高兴吗?(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师述:同学们,你们别只顾着自己玩了,可别忘了我们的客人!我想坐在旁边的老师们一定也想想我们一样到山中去玩一玩,去领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你们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当某一处景物,老师们到山中游玩,当游客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用心向他们做自我介绍,看谁把游客牢牢的吸引住。(事先准备几个写有景物名称的卡片,如古桥、瀑布、小溪、菊花……还准备几个空白卡片,让学生自选景物)

  2、小组长选卡片——景物。

  3、小组内商量讨论,打好腹稿,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4、“游客”开始游览,走到哪儿,就请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扮演的景物都太好了,不仅向游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游客感到了快乐。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用心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去交流,你将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不信的话,就试一试吧!

《山中访友》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

  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山中访友》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运用。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自主学*

  1、自由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

  3、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4、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字音:栀子( ) 旋转( ) 汩汩 ()唱和 () 湛蓝 ()

  (3)、重点词语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

  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

  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巩固拓展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

  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制造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自主学*

  1、学生自读课文,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2、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 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 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学情预设: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A“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 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 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指导个人读,读出桥的古老。

  ⑶ 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指导个人读,读出桥的默默无闻。

  ⑷ 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师导读)

  ⑸ 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桥的画面。

  ⑹ 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学生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学生的朗读才有感情。

  B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⑴ 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⑵ 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 (当学生说到“呼唤”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多媒体播放鸟鸣声)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眼神”时)让我们也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温馨、深情)并指导深情地朗读。

  ⑷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象,为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C“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⑴ 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⑵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⑶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并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说话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作者的写作技巧。

  D、(导读)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⑴ 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于心的交汇吧,(放轻缓的音乐)只要你用心,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的更*。感受到了,就用笔写一写。

  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让她从指间淌过,我感受到了 ;掬一方泥土,轻轻扬起,我感受到了 。

  【设计意图】用音乐来渲染铺垫课堂气氛,感受自然气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读写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3、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⑴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五、巩固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

  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山中访友》教案13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练笔时进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诗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山里朋友”的'特点感受作者探访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熟读,疏通生字词,摘录好词好句;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课时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亲*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一、重温课文,走入新课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1、齐读标题,重读“访友”。

  2、重温课文内容,作者访了哪些“朋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诗如画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精彩句、段。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法迁移,训练读写。

  反复诵读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欢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写写你所熟知的景物。

  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把此段改成小诗一首: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2、仿写: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1、在读课题,说说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14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学*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充分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写景状物的技巧,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亲*自然、感悟自然、热爱自然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以及联想、想象的手法。

  2、 难点:能够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美好景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句话叫“凡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在作家的笔下,有着或喜或悲的情感,如果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投身到大自然中,那时的景物又会有什么特点呢?让诗人李汉荣做我们的向导,我们到《山中访友》吧!

  3、 听读课文:

  (1)圈划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写“我”独自一人在山中访问山水林木飞禽走兽的经历。

  美丽 亲切 神奇 等等

  4、自由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点出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并思考作者是如何称呼(对待)这些朋友的?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称呼(对待)这些朋友呢?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如果可以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形容)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画面,你会什么呢?

  5、在作者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文中画出并朗读,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如果有同学讲到第5小节时进行拓展。选择一种景物,或者水果等等仿照第5节的句式:“你好, ”写一段话,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

  6、再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画面呢?

  童话般的世界

  从表面来看,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山中景物画,而实际上是作者的好心情,作者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心赋予了这些景物以情感。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

  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

  7、通过学*,你觉得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呢? 学生思考.回答,只要能抓住其中一个景物的特点,展开来谈,并言之有理即可。

  a.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b.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c.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d.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e.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和生活。

  7、小结:

  中心:本文写了“我”独自一人回归自然的一次远足,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之旅,表达了作者亲*自然、感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写作特点:

  (1) 篇幅短小,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2) 自由的联想与神奇的想象;

  (3) 第一、第二人称的运用与转换,更有利于抒**感。

  四、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解释词语。

  2、 假若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不限。

  板书: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白云 瀑布 悬崖 云雀 石头 落叶 小花 雷阵雨 老柏树 归鸟

  童 话 般 的 世 界

  比喻 拟人 联想等手法 好心情 童心 爱心

  (表 面) (内 在)

  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

《山中访友》教案15

  一、导入。

  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还有淳朴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李汉荣,到大山深处去拜访好朋友。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

  2、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满怀好心情,一起走进山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拦路虎(重难点字词)。

  2、放映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认读,后全班齐读一遍。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学生说为主)

  三、研读赏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开)

  2、寻找文中最为优美生动的语言,找到后,为大家读一读,且说说它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饱览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赏了文章美丽的语言,我们胸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的感情要抒发,那么,现在,准备好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学自由选择一幅画面,来尽情的挥洒你的才华,激扬你的文字吧!

  5分钟左右,请同学读一读,大家一起欣赏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业

  把写好的东西整理出来,扩展成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4)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菁华3篇)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 让学生学会自己感受文中景物。

  3. 让学生勾画出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生字词及多音字。

  2. 理解课文。

  3. 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 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2. 体会个别句子的好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选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步入六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从小学到六年级一路走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那么你们在一个暑假没有见到老同学了,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慨吧,那么先给你们几点分钟一起叙叙旧吧!

  同学们,你们都聊了些什么呢?你们是怎样访问老朋友的呢?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一篇关于访友的课文吧!(板书:山中访友)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访友方式和我们的访友方式有哪些不一样呢?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作者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学生相互讨论中。

  2. 生字词的认识。

  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一定有一些生字词难倒你们了吧?你们有没有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呢?快动手查查这些生字词吧!你们是最棒的!(激发学生自我动手能力)

  3. 同学们,预*了文章也查了字词典,那么你们知道文中“汩汩”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抽学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4. 同学们文中有哪些作者的老朋友呢?(抽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哦,你说的没错,作者访问了古桥、鸟儿、露珠……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呢?

  生:还有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师:你读课文是真仔细,真棒!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作者访问的朋友很多,那么你们觉得作者访问的朋友和我们访问的朋友有哪些不一样呢?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不是人,而是山里的植物和动物。

  师:你说的真对!还有那位同学补充一下?

  生:作者把动植物都拟人化了!

  师:恩,你真棒!

  师:作者又是怎样访问这些“老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了解一下吧!

  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访友的?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吧!下课!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2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并完成预*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精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5)

——山中访友教案菁选

山中访友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访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中访友教案1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

  师:对,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到山中去拜访一位隐者朋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齐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齐读,放音乐。读后纠正字音。)

  师: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找)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蚂蚁,老柏树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

  三、品味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明确: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们,显得亲切生动自然。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文章题目好象是说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写的却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问题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更美。老师想让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来。就读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读,谁来拜访姐姐?谁来拜访溪流妹妹?谁来拜访白云大嫂?谁来拜访瀑布大哥?谁来拜访悬崖爷爷?谁来拜访云雀弟弟?(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山中访友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大家*时都有哪些好友?会去探访你的好好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好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好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好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好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呢?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大家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好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好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好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大家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好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好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大家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好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想象并说出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好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好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好友!

  二、好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好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好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好友?

  (1)指哪些好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好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好友替换掉“这山中的好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好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好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好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好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好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好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3

  一、导入

  新课

  1、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学生读课文。

  (读课文时标出把握不准的词语)

  2、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准。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

  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高兴。

  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

  那么如何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要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互动)

  (学生尽情地畅所欲言,教师不时地进行评论,同样给以鼓励)

  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师提出要求:一人谈,其余三人注意倾听,如果与小组意见不同,可以保留)

  4、请一位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生:我们小组认为,

  “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老师小结:

  “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找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也可以范读)

  ①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②大家的意见很好,那就按同学们的方法去读。

  ③有感情的朗读。(同时要求: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回到文章的整体)

  五、对于这篇文章,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就是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合情理的地方?

  ①让学生找: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

  (若学生实在找不出,教师可以点播)

  ②师: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同学们说得对!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既然不合理,我们就改一改吧。

  (学生谈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修改)

  师:在有些时候必须有所舍弃,做出选择。

  (教师: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不盲从,我们要带着欣赏和质疑两种态度读书)

  六、教师小结: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③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④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

  七、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

  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八、探索活动(布置作业):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山中访友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山中访友教案5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①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6、信息反馈。

山中访友教案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与文本有效对话,感受作者的心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

  3、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热爱生活之美的心灵。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小组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和协调。通过课件情境展示,引导学生想象和表达。

  教学模式

  课件展示小组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问学生: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让学生首先增加自己对语文的喜欢的意念。

  1、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生答:喜欢)那么大家喜欢语文老师我吗?

  (喜欢)谢谢大家,林老师非常愿意成为大家的朋友。我们大家都有朋友,比如老师我就以书为友,

  我喜欢以书为伴,与书中的朋友交流。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类似的朋友呢?(生说)有人把洋

  娃娃当成朋友,有人把音乐当成朋友,也有人把家中的小动物当成朋友。那么当你一看到这个题

  目时,你认为作者可能会去拜访什么朋友呢?(生猜)作者可能拜访一位隐居山林的朋友,或者

  是一位经常在山林中绘画的丹青妙手。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这些朋友,去揭开这个谜底,一起读课题《山中访友》。

  2、欣赏美景、听配乐朗读: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欣赏银幕上的画面,一边在自然轻音乐中聆听课文朗读,并且要试着找出作者所拜访的那些朋友。

  3、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依次找出文中的朋友。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也找出了文中的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找到的朋友是不是一样的。)

  老师用课件展示自己所找到的朋友,及自己对作者所表达感情的看法: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大自然是他的朋友。与学生交流,交换意见。

  4、选读,找出最喜欢的朋友

  课件展示要求:找到一个好朋友。

  以学*小组为单位,找出你最喜欢的朋友,并且以你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表达你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5、开始表演:

  小组代表到讲台上表演。(也最喜欢该朋友的其他小组的成员当评委,做评议。)选四至

  五组,作出评价。每组选择各自的形式来表达对最喜欢拜访的朋友的喜爱之情,展示单幅放大

  图片,予以感性印象。表演精彩引导学生鼓掌激励,形成良好课堂气氛。

  6、品读课文:

  师问:找出文章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并选几组回答)

  7、说一说:

  请你仿照下列句式说一句话“我从-------身上悟到了-------------。”

  例如:“我从古桥身上学到了坚韧。”

  8、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一种发现美的心情。”以一种*常心,保持一个好的心情

  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9、 课件展示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不骑车,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不过可以几个同学结伴而行,一起去山中访问一些大自然的朋友,也去享受一下与大自然亲*的乐趣。

  用200—300字的小短文记录下自己亲*自然时的感受。

山中访友教案7

  一、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五、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查阅工具书,思考课题的含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的基础。这样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初读课文,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赏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读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3、精读: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互答,师生互答,教师适当点拨。(提示:从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提问)

  精读就是工笔细描,强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学生质疑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增强了语感。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热爱大自然)和写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称亲切倾诉)

  三、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1、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2、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3、要求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了。

  4、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想象力的训练,第二人称的运用。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的景物。

  口语训练内容:

  你置身于校园的美景中,想象你变为其中一景后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第二、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组内合作,班内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老师指导学生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山中访友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扫清文字障碍,老师进行正音、释义:幽径、逝川、青翠、湛蓝、禅心、波光明灭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具体所指;鉴赏文章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之美地同时,让他们知道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4、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艺术特色,赏析优美文句。

  5、难点:对艺术特色的讲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结合。

  2、学法引导:学生自读,找出问题,师生探讨。

  3、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讲授为主,四人小组讨论为辅。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课程资源利用:模仿课文,写百字短文。

  6、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要学*的课文,都有围绕着一个明显的主题——四季与自然。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你们来说,自然是有些陌生的,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幽静的山谷远离了你们。今天我们来学*的就是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我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体会完之后能够爱上大自然,当然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直观的感受还是你们真正走进自然。

  2、板书课题并播示课件:《山中访友》。

  3、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在你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没有阅读课文之前,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篇游记;一段故事;写山中的朋友(猎人、隐居者、僧道等)……

  4、(出示课件:“友”字的小篆字体)

  提问:先撇开你们的想法,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图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屏幕上的图画画的是什么东西?——爪子?树枝?

  明确:这是朋友的“友“字的篆书写法,和现在的简化字相去甚远,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人的一些生活的智慧:两只右手并排相列,表示握手,老祖先从握手的象征意义里造出了一个“友”字,也就是我们“山中访友”的这个“友”。

  4、讨论:从篆书“友”字的造字本义出发,我们来一个四人小组讨论:朋友之间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关系来相处?

  明确:*等、诚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联系前面的《论语十则》: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进入课文)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履进入课文,看看,他和山中的那些“朋友”是否有你们所认为的那些关系?

  6、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访问对象,指出他所要表达的`感情。

  明确:古桥——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归鸟;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7、扫清字词:(幽径、湛蓝、禅心等)

  重点讲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弃昼夜。”

  8、艺术特色的讲解部分

  a请同学学们尽量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特别是一些拟人比喻句,选出你最喜欢的,然后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b理解艺术特点之一:景物的人格化。

  *解释人格化——赋予无生命或者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以人的生命思想或行为。(不要求学生完全领会,但应该大体理解)

  *结合古代诗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指出人格化的艺术效果:拉*了人与物的情感距离。

  c重点分析:

  *第三自然段写古桥时的人称变换之美。

  *第四自然段对树的描写。(联系已学课文《童趣》和“庄周梦蝶”的故事)

  ——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理解艺术特点之二:时空想象的张扬。

  *时间上:横亘古今,短到一瞬,长到“几百年”、“远古火山的爆发”。

  *空间上:小到芥末之微的“落叶”“蚂蚁”,大到“苍天柏树”、“高高悬崖”。

  8、研讨与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明确:(结合“友”字造字本意)作者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把自然界的诸多景物视为朋友知己,*等、真诚相待,尊重并赞美他们。

  9、拓展: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主题。

  10、作业: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特别是学*人格花手法和诗化语言,选择自己身边无生命或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和它对话,进行心灵沟通,写一篇150字左右短文。

山中访友教案9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山中访友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 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 –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 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山中访友教案11

  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山中访友教案1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一、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四、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六、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案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zhī)子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⑴ “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彩屏显示)

  ⑵ 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⑶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大

  “我”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热

  爱 自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然 (慈祥的)老柏 月夜

  5、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我”热爱 山中“朋友)

  四、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⑴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⑵ 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⑶ 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大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 拟 亲切

  自 鸟──唤名字(鸣叫、嬉戏) 人──生动

  和 然 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 形象

  谐

  脚──根须 想 童真童趣

  美

  头发──树冠 ──“我”

  手──树枝 象 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⑷ 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⑸ 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2、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⑴ 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⑵ 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①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②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彩屏显示)

  ① 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② 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③ 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布置作业

  1、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研究性学*: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教案14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投影: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

  豁达。

  (4)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人称变换、写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4)我喜欢“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因为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晨一出家门就有香风扑面的感受。同时,又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我”出家门时愉快的心情。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要求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配乐画面文字)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山中访友教案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同学们的美感情趣,使同学们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同学们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的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的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四、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的步骤

  一、走*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同学们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同学们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同学们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同学们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同学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同学们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语感。)

  同学们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同学们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导同学们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同学们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6)

——《山中访友》教案(精选二十篇)

  《山中访友》教案 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忙吗?想轻松轻松吗?今天老师要到大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顺便去拜访我的几个老朋友,你们想跟着我去吗?出发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引导学生第一次质疑)我先不告诉你,随我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

  1、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大山,去会一会我的朋友吧!并用你手中的笔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并且把这些朋友一一找出来,作上记号)

  2、现在请你说一说你都见到了我的哪几位朋友?(师相机板书)

  3、请同学们在用心的与这些朋友交流一下,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找一个或几个知心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4、想必同学们和你的知心朋友交流好了吧。现在就把你的知心朋友介绍给大家吧!(同学们一一介绍)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这些朋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你们觉得这些“朋友”可爱吗?为什么?那我们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欢聚一堂,你们高兴吗?(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师述:同学们,你们别只顾着自己玩了,可别忘了我们的客人!我想坐在旁边的老师们一定也想想我们一样到山中去玩一玩,去领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你们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当某一处景物,老师们到山中游玩,当游客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用心向他们做自我介绍,看谁把游客牢牢的吸引住。(事先准备几个写有景物名称的卡片,如古桥、瀑布、小溪、菊花……还准备几个空白卡片,让学生自选景物)

  2、小组长选卡片――景物。

  3、小组内商量讨论,打好腹稿,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4、“游客”开始游览,走到哪儿,就请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扮演的景物都太好了,不仅向游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游客感到了快乐。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用心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去交流,你将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不信的话,就试一试吧!

  《山中访友》教案 2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

  ……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美)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

  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体验与反思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 3

  一、导入。

  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还有淳朴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李汉荣,到大山深处去拜访好朋友。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

  2、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满怀好心情,一起走进山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拦路虎(重难点字词)。

  2、放映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认读,后全班齐读一遍。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学生说为主)

  三、研读赏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开)

  2、寻找文中最为优美生动的语言,找到后,为大家读一读,且说说它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饱览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赏了文章美丽的语言,我们胸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的感情要抒发,那么,现在,准备好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学自由选择一幅画面,来尽情的挥洒你的才华,激扬你的文字吧!

  5分钟左右,请同学读一读,大家一起欣赏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业

  把写好的东西整理出来,扩展成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浪漫的想象美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教案 5

《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课文新奇的构思。

  2、揣摩文中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理解描写中人称变化的作用。

  二、能力培养点:

  1、发挥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的写法。

  三、情感体验点:

  1、品味文中童话般的语言,感悟充满浪漫色彩语言美。

  2、领略自然界的鸟语花香,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美。

  教学重、难点: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说成“山中访友”?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抓住景物描写的语句,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的画面,学*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画、录音机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二、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四、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六、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七、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八、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九、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 6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

  玄(xuán )奥 清澈(chè ) 禅(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 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构思新奇)

  古桥 (暗喻) 古老坚韧

  (联想丰富)

  热 树林 (移用) 植根民众

  爱 一首没有韵律的诗

  大 山泉溪流白云 一支没有音符的歌

  自 (拟人) 保护自然 一幅没有图案的画

  然 瀑布悬崖云雀

  石头落叶小花 (排比) 回归自然 (充满童趣)

  雷雨柏树蚂蚁 (博喻) 以爱待人

  《山中访友》教案 7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应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作者满怀激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充当大自然中的一个角色来赞美自然,歌颂美景,同时,也想让同学们领悟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真谛,这也是生命教育指导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与自然。

  二、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时间上也不允许,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去认真阅读文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起到统观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点、难点时着重强调,其它地方点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阅读美丽的语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点拓展延伸到课外所学的古诗时,学生思考起来可能会觉得吃力,这时,教师可用学生最*知识储备中的古诗为例加以引导,作为学生思想飞跃的跳板,进而让思想的火花穿越时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本文写景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ppt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寒假刚刚过去,我想请问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么?

  走亲访友是逢年过节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或在家中抑或在饭店,聊一聊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有位作家李汉荣也曾经有一次去拜访他的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同时也把他的好心情记录了下来,写了这篇文章。

  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呢?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学生自由回答:

  帮助父母做家务

  学*

  《山中访友》教案 9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练笔时进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诗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山里朋友”的特点感受作者探访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熟读,疏通生字词,摘录好词好句;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课时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亲*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一、重温课文,走入新课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1、齐读标题,重读“访友”。

  2、重温课文内容,作者访了哪些“朋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诗如画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精彩句、段。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法迁移,训练读写。

  反复诵读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欢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写写你所熟知的景物。

  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把此段改成小诗一首: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2、仿写: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1、在读课题,说说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 10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一、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四、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六、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案 11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 1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K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K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K学*“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K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K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K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K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K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K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K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 13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谈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观景经历写成了(访友)板书,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 栀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依然如旧

  旋转 吟诵 唱和 瀑布 悬崖 挺拔 津津乐道

  树冠 蕴含 犬吠

  (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

  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①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好心情。

  ②补充句子,检验预*情况。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独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树冠

  {(guàn)冠军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药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

  3.师总结:

  (1)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表达了作者亲*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拟人手法的应用。

  三、学*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作者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尊敬 怀念 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①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课件出示)同学们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几个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初步体会,感悟拟人、联想写法的好处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体会略写,学*排比手法,仿写句子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讨论排比句式的好处,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小练笔,仿写句子

  你好,( )

  五、小结

  1、学生自由畅谈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2、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第4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小片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山中访友》教案 15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学*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如何的朋友?

  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老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师:作者是那么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朋友。快速浏览,找出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内容。

  1.句段一: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如何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生动地传达了对老桥的深厚感情。

  2.句段二: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读一读有关语句,体会当时作者是如何的感受?

  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情境啊!从这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

  3.句段三: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这句话指的是哪些朋友?读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面对这么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如何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同学们对读,或师生轮读。

  四、研读重点,片段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研读第5自然段,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练*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这是典型的第二人称,要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下脚步休息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和着大自然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学生练*: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五、体验反思,拓展深化。

  1.问题引领,加深感悟。

  (1)课文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如何的关系?

  (2)现实生活中人与大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大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2.阅读古诗,迁移体验。

  阅读古诗《独坐敬亭山》,体验诗人将自然景物当做亲密好友的独特构思,激发亲*自然之情。

  3.学生回顾,述说感受。

  (1)叙述自己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2)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感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山中访友》教案 16

  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感的方法。

  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学*目标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方法步骤 (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两遍,将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一写,并用生字在横线上组词。

  2、同伴互助。

  (1)互相批改以上书写的内容,并改错。

  (2)互查生字词: 邀请 俯身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3)互相检查朗读课文(可选一个小节),能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以上任务,请独立完成下面的练*题。

  (1)正确、流利地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就。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清脆,每棵树都在望着我。我倚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2)填空。

  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 )、( )、( )( )、( )等老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二、合作探究

  ▲学*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先独立学*,然后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

  A仔细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B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1号到4号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3、 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三、精讲点拨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拓展

  ▲学*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有关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深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

  3、通过写话练*,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 )

  ②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

  ③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

  ④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 ( )

  2、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其实就是“进山看景”,那如果把题目改成“进山看景”或是“游山看景”一类的形式好不好?

  3、仿写句子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方法步骤: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2、阅读主题学*丛书第一册第一单元文章《山野里的故事》

  划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山雨的美妙。

  3、拓展提升。

  ★方法步骤:

  (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几句话、一首诗歌,皆可)。

  (2)汇报交流。

  五、课后提升

  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2、继续搜集有关描写大自然的的诗词、歌曲、图片、文章、音像等资料,发到咱们群里,举办一次“亲*自然”专题活动。

  3、阅读主题学*丛书第一册第一单元文章

  教学反思:

  一、美文美读,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为了让学生能从心灵上体会到自然界的美,首先,我在课件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并伴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其次,美文美读。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比如:在讲授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与深厚的感情,学生的兴致很高,体会也很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同时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净化了心灵。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课树都在望着我”这两句时,我就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它们当时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朋友,你好!你最*好吗?”“见到你真高兴,谢谢你又来看我们了。”——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在讲授作者把自己与树相融的那一部分时,我来朗读,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成作者然后谈感受。听完后,一位学生满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感觉我就是一棵树,我的脚正在向地下张,我的手臂上好像长出了许多枝叶,我都头发似乎也要竖起来了——真的,我真的感觉到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感悟语言,给学生灌输写作方法。

  “山中访友”从题目开始,作者就一直把大自然中的万物当作人来写。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因此,这篇文章是学生学*描写大自然的最好例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从始至终都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一句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能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这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很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身心愉悦。

  但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课堂评价激励性不强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山中访友》教案 17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扫清文字障碍,老师进行正音、释义:幽径、逝川、青翠、湛蓝、禅心、波光明灭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具体所指;鉴赏文章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之美地同时,让他们知道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4、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艺术特色,赏析优美文句。

  5、难点:对艺术特色的讲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结合。

  2、学法引导:学生自读,找出问题,师生探讨。

  3、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讲授为主,四人小组讨论为辅。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课程资源利用:模仿课文,写百字短文。

  6、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要学*的课文,都有围绕着一个明显的主题——四季与自然。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你们来说,自然是有些陌生的,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幽静的山谷远离了你们。今天我们来学*的就是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我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体会完之后能够爱上大自然,当然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直观的感受还是你们真正走进自然。

  2、板书课题并播示课件:《山中访友》。

  3、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在你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没有阅读课文之前,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篇游记;一段故事;写山中的朋友(猎人、隐居者、僧道等)……

  4、(出示课件:“友”字的小篆字体)

  提问:先撇开你们的想法,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图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屏幕上的图画画的是什么东西?——爪子?树枝?

  明确:这是朋友的“友“字的篆书写法,和现在的简化字相去甚远,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人的一些生活的智慧:两只右手并排相列,表示握手,老祖先从握手的象征意义里造出了一个“友”字,也就是我们“山中访友”的这个“友”。

  4、讨论:从篆书“友”字的造字本义出发,我们来一个四人小组讨论:朋友之间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关系来相处?

  明确:*等、诚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联系前面的《论语十则》: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进入课文)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履进入课文,看看,他和山中的那些“朋友”是否有你们所认为的那些关系?

  6、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访问对象,指出他所要表达的感情。

  明确:古桥——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归鸟;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7、扫清字词:(幽径、湛蓝、禅心等)

  重点讲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弃昼夜。”

  8、艺术特色的.讲解部分

  a请同学学们尽量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特别是一些拟人比喻句,选出你最喜欢的,然后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b理解艺术特点之一:景物的人格化。

  *解释人格化——赋予无生命或者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以人的生命思想或行为。(不要求学生完全领会,但应该大体理解)

  *结合古代诗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指出人格化的艺术效果:拉*了人与物的情感距离。

  c重点分析:

  *第三自然段写古桥时的人称变换之美。

  *第四自然段对树的描写。(联系已学课文《童趣》和“庄周梦蝶”的故事)

  ——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理解艺术特点之二:时空想象的张扬。

  *时间上:横亘古今,短到一瞬,长到“几百年”、“远古火山的爆发”。

  *空间上:小到芥末之微的“落叶”“蚂蚁”,大到“苍天柏树”、“高高悬崖”。

  8、研讨与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明确:(结合“友”字造字本意)作者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把自然界的诸多景物视为朋友知己,*等、真诚相待,尊重并赞美他们。

  9、拓展: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主题。

  10、作业: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特别是学*人格花手法和诗化语言,选择自己身边无生命或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和它对话,进行心灵沟通,写一篇150字左右短文。

  《山中访友》教案 18

  内容预览:

  13、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谈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观景经历写成了(访友)板书,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 栀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依然如旧

  旋转 吟诵 唱和 瀑布 悬崖 挺拔 津津乐道

  树冠 蕴含 犬吠

  (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

  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①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好心情。

  ②补充句子,检验预*情况。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独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树冠

  {(guàn)冠军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药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

  3.师总结:

  (1)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表达了作者亲*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拟人手法的应用。

  三、学*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作者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尊敬 怀念 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①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课件出示)同学们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几个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初步体会,感悟拟人、联想写法的好处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体会略写,学*排比手法,仿写句子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讨论排比句式的好处,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小练笔,仿写句子

  你好,( )

  五、小结

  1、学生自由畅谈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2、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第4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小片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山中访友》教案 20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

  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做到语句通顺。*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学生能够自主学*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

  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作

  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

  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要点及标准

  教师活动

  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环节一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朗读课文

  活动一(5分钟) 联系单元导读,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后,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友”指的是什么?

  导入新课

  活动二(5分钟) 1、自学生字词。2.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并运用词语。 (完成目标一)

  听写“吟诵、瀑布、陡峭、身躯、蕴含、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德高望重”说一句话。

  评价标准: 书写正确,句子通顺。(评价目标一)

  指导书写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环节三

  品读课文

  积累背诵

  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默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评价标准:字音准确,语句连贯,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朗读训练

  活动二: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目标二)(20分钟)

  自由读、镂空背诵。 (评价目标二)

  评价标准:背诵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环节四

  发挥想象,当堂练笔,交流感受

  活动一:小组内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其余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并进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然后展示。 (完成目标三)(10分钟)

  小组讨论、自由书写、班级展示 。

  评价标准:书写达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能够运用到本课学到的修辞手法。(评价目标三)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山中访友》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热爱自然、亲*自然

  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7)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五)份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字词:

  1,学*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①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③齐读。

  三,学*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2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

  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做到语句通顺。*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学生能够自主学*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

  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作

  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

  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要点及标准

  教师活动

  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环节一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朗读课文

  活动一(5分钟) 联系单元导读,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后,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友”指的`是什么?

  导入新课

  活动二(5分钟) 1、自学生字词。2.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并运用词语。 (完成目标一)

  听写“吟诵、瀑布、陡峭、身躯、蕴含、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德高望重”说一句话。

  评价标准: 书写正确,句子通顺。(评价目标一)

  指导书写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环节三

  品读课文

  积累背诵

  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默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评价标准:字音准确,语句连贯,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朗读训练

  活动二: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目标二)(20分钟)

  自由读、镂空背诵。 (评价目标二)

  评价标准:背诵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环节四

  发挥想象,当堂练笔,交流感受

  活动一:小组内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其余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并进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然后展示。 (完成目标三)(10分钟)

  小组讨论、自由书写、班级展示 。

  评价标准:书写达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能够运用到本课学到的修辞手法。(评价目标三)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山中访友》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热爱自然、亲*自然

  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3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投影: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

  豁达。

  (4)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人称变换、写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4)我喜欢“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因为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晨一出家门就有香风扑面的感受。同时,又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我”出家门时愉快的心情。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要求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配乐画面文字)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扫清文字障碍,老师进行正音、释义:幽径、逝川、青翠、湛蓝、禅心、波光明灭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具体所指;鉴赏文章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之美地同时,让他们知道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4、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艺术特色,赏析优美文句。

  5、难点:对艺术特色的讲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结合。

  2、学法引导:学生自读,找出问题,师生探讨。

  3、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讲授为主,四人小组讨论为辅。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课程资源利用:模仿课文,写百字短文。

  6、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要学*的课文,都有围绕着一个明显的主题——四季与自然。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你们来说,自然是有些陌生的,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幽静的山谷远离了你们。今天我们来学*的就是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我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体会完之后能够爱上大自然,当然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直观的感受还是你们真正走进自然。

  2、板书课题并播示课件:《山中访友》。

  3、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在你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没有阅读课文之前,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篇游记;一段故事;写山中的朋友(猎人、隐居者、僧道等)……

  4、(出示课件:“友”字的小篆字体)

  提问:先撇开你们的想法,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图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屏幕上的图画画的是什么东西?——爪子?树枝?

  明确:这是朋友的“友“字的篆书写法,和现在的简化字相去甚远,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人的一些生活的智慧:两只右手并排相列,表示握手,老祖先从握手的象征意义里造出了一个“友”字,也就是我们“山中访友”的这个“友”。

  4、讨论:从篆书“友”字的造字本义出发,我们来一个四人小组讨论:朋友之间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关系来相处?

  明确:*等、诚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联系前面的《论语十则》: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进入课文)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履进入课文,看看,他和山中的那些“朋友”是否有你们所认为的那些关系?

  6、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访问对象,指出他所要表达的感情。

  明确:古桥——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归鸟;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7、扫清字词:(幽径、湛蓝、禅心等)

  重点讲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弃昼夜。”

  8、艺术特色的讲解部分

  a请同学学们尽量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特别是一些拟人比喻句,选出你最喜欢的,然后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b理解艺术特点之一:景物的人格化。

  *解释人格化——赋予无生命或者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以人的生命思想或行为。(不要求学生完全领会,但应该大体理解)

  *结合古代诗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指出人格化的艺术效果:拉*了人与物的情感距离。

  c重点分析:

  *第三自然段写古桥时的人称变换之美。

  *第四自然段对树的描写。(联系已学课文《童趣》和“庄周梦蝶”的故事)

  ——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理解艺术特点之二:时空想象的张扬。

  *时间上:横亘古今,短到一瞬,长到“几百年”、“远古火山的爆发”。

  *空间上:小到芥末之微的“落叶”“蚂蚁”,大到“苍天柏树”、“高高悬崖”。

  8、研讨与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明确:(结合“友”字造字本意)作者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把自然界的诸多景物视为朋友知己,*等、真诚相待,尊重并赞美他们。

  9、拓展: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主题。

  10、作业: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特别是学*人格花手法和诗化语言,选择自己身边无生命或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和它对话,进行心灵沟通,写一篇150字左右短文。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菁选(扩展8)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实用5篇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1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

  师:对,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到山中去拜访一位隐者朋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齐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齐读,放音乐。读后纠正字音。)

  师: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找)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蚂蚁,老柏树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

  三、品味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明确: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们,显得亲切生动自然。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文章题目好象是说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写的却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问题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更美。老师想让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来。就读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读,谁来拜访姐姐?谁来拜访溪流妹妹?谁来拜访白云大嫂?谁来拜访瀑布大哥?谁来拜访悬崖爷爷?谁来拜访云雀弟弟?(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优美语句,学*本文写作技巧。

  1、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2、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①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②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④齐读课文

  3、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①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②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③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④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①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②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③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④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A.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B.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C.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6)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4、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5、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6、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3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4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5

  一、导入。

  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还有淳朴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李汉荣,到大山深处去拜访好朋友。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

  2、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满怀好心情,一起走进山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拦路虎(重难点字词)。

  2、放映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认读,后全班齐读一遍。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学生说为主)

  三、研读赏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开)

  2、寻找文中最为优美生动的语言,找到后,为大家读一读,且说说它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饱览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赏了文章美丽的语言,我们胸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的感情要抒发,那么,现在,准备好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学自由选择一幅画面,来尽情的挥洒你的才华,激扬你的文字吧!

  5分钟左右,请同学读一读,大家一起欣赏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业

  把写好的东西整理出来,扩展成一篇小作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