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

首页 / 教案 / |

  除法的验算教案 1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惯。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10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除法的验算教案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学*一位数除整十数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2、如果我有12元钱?能买多少块?27元钱能买多少块?你是怎么想的?

  3、36元可以买多少块?

  二、新课学*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63÷3=2194÷2=47

  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4、5两题。

  四、教学后记:

  除法的验算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2.课本26页练*六第1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补偿性练*:

  1.346÷6商的最高位是()。

  ①百位②十位③第二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②三位数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①一定有0②没有0③无法确定

  4.小明妈妈说如果他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均分考上95分就带他到北京旅游。小明的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2分,他的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

  教学反思:

  1、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验算的含义,养成验算的*惯。

  2、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更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怎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的存在,是教师需要反思的。

  除法的验算教案 4

  1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铺垫

  复*铺垫

  用竖式计算;

  46÷2= 846÷4= 84÷4=

  指明学生板演,老师讲解。

  活动2【讲授】新授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了解条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里是什么地方营业员拿给小朋友的是什么知道跳绳的价格吗

  2.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1)、出示第一问: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2)、列式并计算结果,同时,复*笔算除法的运算顺序和算理。老师板书。

  提问:算得对不对?你有办法来验证吗?

  先和同桌说,再指名回答。

  (3)、板书乘法验算的算式,说说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36又表示什么?怎么看算对了没有

  学生回答。

  指出:最后一定要和被除数比。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交流验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提示学生在书上写出单位和答语。

  (4)小结方法

  观察上面的验算,你能说说除法计算可以怎样验算吗小结:从上面的探索过程可以知道,除法里的商乘除数应该等于被除数,所以验算除法,可以用商乘除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3.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出示第二问: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试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

  交流: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老师板书除法竖式。

  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板书乘法21×3的竖式。结合竖式,提问:63不等于65呀?我们算错了吗?这里的余数2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引出剩余的2元要加上去,板书完竖式。

  4.小结:结合乘法竖式问问各部分的意思。

  5.比较方法。

  提问:这里的验算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小结:这里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6.揭示课题。

  回顾刚才学*的内容,我们一起重点研究了除法的什么知识呀(板书:除法验算)除法验算有几种情况,各要怎样验算。

  整除: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活动3【练*】巩固练*。

  1.练一练

  指明学生口算各题,口说各题的验算算式。并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口答。

  指明学生回答各题。

  3.判断。

  指明学生回答各题并 说出理由

  活动4【练*】应用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比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比较每组算式里的数,你发现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吗

  指出: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乘除数,结果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中,商乘除数再加余数,同样等于被除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除法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示:要比较哪种树苗每棵贵些,可以先计算什么(每种树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学生看图读题。

  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追问:可以装12辆车吗

  学生交流讨论。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评价。

  活动5【作业】学*反思回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要使除法计算正确,我们要学会验算。除法的验算,有两种情况:当除得的结果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当除得的结果有余数时,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除法的验算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练*十二的1~4题,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具、学具准备:

  复*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3.初步练*:做练*十二的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4.小组合作,学*例7。出示例7: 2463÷5=(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4)汇报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5.提高练*。完成练*十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三、练*与质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买了一些东西,爸爸让小明算出每样东西的单价,请你帮小明检查一下他算的对不对?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个电扇共453元, 一个电扇153元。……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十二的`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三、应用练*,巩固提高。

  在练*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1)

——《除法的验算》教案 (菁华5篇)

《除法的验算》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

  教学目标:

  1.经历验算除法的计算过程,感受除法验算的必要性,学会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除法(特别是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情境图及单价。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什么本?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买什么本《寓言故事》、

  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学生试做。

  我们怎样来检验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提纲,学生自主学*

  1.怎样验算100÷5=20 100÷7=14……2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2.说说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3.尝试完成25页做一做

  三、共同探究,展示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汇报你从图中得到

  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

  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你能帮

  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B.标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C.小组讨论: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商×除数=被除数)。

  D.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2)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小组讨论

  (1)100、7、14、2各表示什么?

  (2)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C.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给这题验算吗?

  试试看。

  谁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3.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验算的(出示课件)

  4.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5.练*验证---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的结果。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四、巩固练*,反馈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75×5=()

  156÷8=19……4 19×8+4=()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54÷8= 209÷3= 856÷7=

  3.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小明、小红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

  上面的数做除法。432、7、189、6、301,小明商是72,小红商是43,

  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4.算算商是几?

  445÷5= 882÷2= 522÷9= 490÷5= 822÷6=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除法的验算

  100÷7=14(本)……2(元)

  100÷5=20(本)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100除以5=20

  验算20x5=100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

  学生除法验算方法掌握较好,但计算能力较差,应应多联系。

《除法的验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2.课本26页练*六第1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补偿性练*:

  1.346÷6商的最高位是()。

  ①百位②十位③第二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②三位数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①一定有0②没有0③无法确定

  4.小明妈妈说如果他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均分考上95分就带他到北京旅游。小明的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2分,他的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

  教学反思:

  1、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验算的含义,养成验算的*惯。

  2、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更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怎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的存在,是教师需要反思的。

《除法的验算》教案3

  学*内容:

  教科书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惯。

  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寓言故事》每本5元《科普知识》每本7元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新知

  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

  学生讨论、交流20×5=100(元)

  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

  3、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得出: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三、综合练*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08÷6=18325÷7=46……3

  18×6=10846×7+3=325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156÷8=19……4

  75×5=()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基本练*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六、随堂作业略过

《除法的验算》教案4

  本节课探究的是除法的验算方法。因为到此为止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所以只是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计算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接着应用这个知识。教学时通过例4情境图分别研究了没有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首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图: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引出课题。其次,教学时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练*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时通过多层分散练*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除法的作用,在练*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本教案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通过真实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感受除法验算方法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

  ②通过操作,总结出了验算的方法。重点突出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③通过多形式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验算方法。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5页的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时间:20xx年9月21日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

  明明:老师给我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除法的验算》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惯。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10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2)

——《除法的验算》教案范本10份

  《除法的验算》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例4,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惯。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10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除法的验算》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02页的例4、做一做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验算。

  三、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

  导入

  教学

  新授

  1、口算。

  30÷445÷873÷9

  7×4+25×8+58×9+1

  2、你能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想想,有余数的除法,你能不能也找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4、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1、出示想一想。

  (1)出示75÷4=18×4+3=

  (2)请同学们列竖式解答,用什么方法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得对不对?

  (3)板书: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2、教学例4。

  1、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2、指名回答。

  3、四人小组讨论。

  4、板书课题。

  1、出示题目。

  3、学生列式解答。

  4、教师板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巩固

  练*

  课堂

  作业

  a)出示例4。

  b)请1个学生读题。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怎样解答?

  c)请同学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列式计算,并写竖式。

  d)你会验算吗?请在本子上列式。2个学生上台板演。

  e)谁能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么验算?

  5、练一练的第2题,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表格图。

  请同学们在表格中填空,集体订正。

  2、文字题。

  a)学生自己读题。

  b)根据题意,学生列式解答。

  3、聪明题。

  ()÷6=12......5

  ()÷4=23......2

  教师提问:要求出被除数,应该怎么想?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解答,教师批改。

  1、1个学生读题。

  2、学生列竖式计算。

  3、学生验算,2个学生上台板演。

  4、指名回答。

  5、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在表格中填空。

  2、学生读题。

  3、列式解答。

  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5、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例4:农贸公司有农药98千克,每8千克装一装。

  这些农药能装多少袋,还剩多少千克?

  98÷8=12(袋)......2(千克)

  12验算12

  8)98×8

  896

  18+2

  1698

  2

  答:这些农药能装12袋,还剩2千克。

  八、课后:

  《除法的验算》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2、学生汇报

  3、谈话导入: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548

  2、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实践应用

  1、学生单独完成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完成书26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除法的验算 教学设计

  共15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 72 585 120 267 78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现在我们来个比赛(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

  1、P26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2、P26第4题: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第6题: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分层作业

  1、P 27第7题(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除法的验算》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惯。

  2、 在解决问题、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口算练*:

  30÷3 80÷4 96÷3 48÷4 5×9+3

  36÷3 26÷2 87÷4 56÷5 4×20+2

  师:如果我们能又对又快地完成这些口算题,小林和小芳就会邀请大家一起去逛商场,怎么样?抓紧时间开始吧!

  二、探求新知、掌握算理:

  1、出示情境图画,获取数学信息:

  问:小林和小芳带大家到哪里去呀?从食品柜台上,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探索验算方法,体会验算过程: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蛋糕香喷喷的可好吃了,小林带了36元钱,他可以买多少块蛋糕呢?大家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独立练*)

  指名交流:36÷3=12(块)

  ②你们认为自己算出的结果正确吗?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A 可以再算一遍;

  B 可以用乘法来算。

  ③用乘法怎么来验证呢?请大家先试一试。(指名板演)

  ④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指导学生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在乘法验算的竖式中12、3、36分别表示什么?

  1 2

  × 3

  3 6

  ⑤小结:请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小芳也喜欢吃蛋糕,她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呢?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指名交流:65÷3=21(块)……2(元)

  ②这个结果算得对吗?怎么知道?

  刚才一题是怎样验算的?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先独立尝试,再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预设:A 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 2 1

  × 3

  6 3

  + 2

  6 5

  ③仔细观察这两种验算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请学生说出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④小结:请学生说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

  (3)比较总结、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D�D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4)拓展:

  如果你有65元钱,你想买什么?能买多少呢?先自己算一算,再用今天所学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

  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综合运用:

  1、基础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他们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综合运用: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①仔细读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独立解决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自备本上。

  ③集体交流。问:为什么最多只能装11辆车?

  ④哪些同学已经自觉地验算过答案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形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①认真读题,说说题中什么叫单打?与之相应的双打又是怎么一回事?

  ②如果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然后交流。

  (3)我们班有48个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如果每5人一组呢?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在计算除法时,如何知道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验算呢?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中能经常进行验算,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完成书P4想想做做的第2题。

  2、补充作业:

  (1)每辆汽车能装3吨货物,65吨货物最少要几辆汽车才能装完?

  (2)搭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47根小棒最多可以搭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除法的验算》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惯。

  2、在解决问题、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口算练*:

  30÷3 80÷4 96÷3 48÷4 5×9+3

  36÷3 26÷2 87÷4 56÷5 4×20+2

  师:如果我们能又对又快地完成这些口算题,小林和小芳就会邀请大家一起去逛商场,怎么样?抓紧时间开始吧!

  二、探求新知、掌握算理:

  1、出示情境图画,获取数学信息:

  问:小林和小芳带大家到哪里去呀?从食品柜台上,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探索验算方法,体会验算过程: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蛋糕香喷喷的可好吃了,小林带了36元钱,他可以买多少块蛋糕呢?大家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独立练*)

  指名交流:36÷3=12(块)

  ②你们认为自己算出的结果正确吗?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A可以再算一遍;

  B可以用乘法来算。

  ③用乘法怎么来验证呢?请大家先试一试。(指名板演)

  ④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指导学生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在乘法验算的竖式中12、3、36分别表示什么?

  1 2

  × 3

  3 6

  ⑤小结:请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小芳也喜欢吃蛋糕,她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呢?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指名交流:65÷3=21(块)……2(元)

  ②这个结果算得对吗?怎么知道?

  刚才一题是怎样验算的?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先独立尝试,再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预设:A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 2 1

  × 3

  6 3

  +2

  6 5

  ③仔细观察这两种验算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请学生说出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④小结:请学生说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

  (3)比较总结、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4)拓展:

  如果你有65元钱,你想买什么?能买多少呢?先自己算一算,再用今天所学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

  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综合运用:

  1、基础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他们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综合运用: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①仔细读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独立解决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自备本上。

  ③集体交流。问:为什么最多只能装11辆车?

  ④哪些同学已经自觉地验算过答案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形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①认真读题,说说题中什么叫单打?与之相应的双打又是怎么一回事?

  ②如果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然后交流。

  (3)我们班有48个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如果每5人一组呢?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在计算除法时,如何知道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验算呢?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中能经常进行验算,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完成书P4想想做做的第2题。

  2、补充作业:

  (1)每辆汽车能装3吨货物,65吨货物最少要几辆汽车才能装完?

  (2)搭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47根小棒最多可以搭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除法的验算》教案 6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惯。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10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除法的验算》教案 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验算。

  2、养成良好的验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明白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这一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对本节课来说并不难,本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验算的优势,*时能自觉地运用验算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小老师,批作业:

  78÷3=16( ) 54÷3=17( )

  86÷2=43( ) 85÷5=17( )

  65÷5=13( ) 70÷5=12( )

  90÷5=16( ) 78÷6=13( )

  57÷3=18( ) 63÷3=21( )

  2、反馈,揭题。

  (1) 展示批改作业。

  (2) 你们认为这次作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 今天我们就来学*《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教学新授。

  1、刚才你们批作业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对还是错的?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方法。

  (1) 重新算一遍的方法。

  (2) 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

  (3) 尝试用第二种方法判断其它题。

  (4) 经过尝试,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确实可行的,只要将商与除数相乘,如果所得的积等于被除数,那么商正确,如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商就错误。

  3、出示几组算式算一算,你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

  84÷3 90÷6 78÷2 60÷4

  28×3 15×6 39×2 15×4

  4、:通过这些题的计算,我们能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相乘确实等于被除数。乘除法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就是验算除法的最好方法。(板书方法)

  5、教师示范书写除法验算的规范格式。

  例如: 7 8 ÷ 3 = 2 6

  2 6 验算: 2 6

  3 7 8 × 3

  6 7 8

  1 8

  1 8

  三、巩固练*

  1、把除法算式和验算的乘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84÷6=14 13×7

  78÷2=36 29×3

  91÷7=13 14×6

  87÷3=29 36×2

  2、计算并验算。

  98÷7 68÷4 80÷5 99÷9

  3、填空。

  ( )÷4=16 ( )÷5=15

  ( )÷7=12 ( )÷6=14

  4、把本班四个小组前三天的数学回家作业错误的题数制成统计表,进行教育。(略)

  问:面对这些错题,你现在能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四、课堂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题目中有验算要求的,要写出验算竖式,没有验算要求,怎么办?

  五、作业:《作业本》

  《除法的验算》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

  (一)基本练*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验算》教案 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验算。

  2、养成良好的验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明白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这一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对本节课来说并不难,本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验算的优势,*时能自觉地运用验算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小老师,批作业:

  78÷3=16( ) 54÷3=17( )

  86÷2=43( ) 85÷5=17( )

  65÷5=13( ) 70÷5=12( )

  90÷5=16( ) 78÷6=13( )

  57÷3=18( ) 63÷3=21( )

  2、反馈,揭题。

  (1) 展示批改作业。

  (2) 你们认为这次作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 今天我们就来学*《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教学新授。

  1、刚才你们批作业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对还是错的?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方法。

  (1) 重新算一遍的方法。

  (2) 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

  (3) 尝试用第二种方法判断其它题。

  (4) 经过尝试,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确实可行的,只要将商与除数相乘,如果所得的积等于被除数,那么商正确,如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商就错误。

  3、出示几组算式算一算,你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

  84÷3 90÷6 78÷2 60÷4

  28×3 15×6 39×2 15×4

  4、:通过这些题的计算,我们能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相乘确实等于被除数。乘除法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就是验算除法的.最好方法。(板书方法)

  5、教师示范书写除法验算的规范格式。

  例如: 7 8 ÷ 3 = 2 6

  2 6 验算: 2 6

  3 7 8 × 3

  6 7 8

  1 8

  1 8

  三、巩固练*

  1、把除法算式和验算的乘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84÷6=14 13×7

  78÷2=36 29×3

  91÷7=13 14×6

  87÷3=29 36×2

  2、计算并验算。

  98÷7 68÷4 80÷5 99÷9

  3、填空。

  ( )÷4=16 ( )÷5=15

  ( )÷7=12 ( )÷6=14

  4、把本班四个小组前三天的数学回家作业错误的题数制成统计表,进行教育。(略)

  问:面对这些错题,你现在能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四、课堂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题目中有验算要求的,要写出验算竖式,没有验算要求,怎么办?

  五、作业:《作业本》

  《除法的验算》教案 10

  教学内容:

  例6、例7,练一练,练*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惯和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根据下列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2.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得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提问:乘法算式里相乘的两个数是除法算式里的哪两个数?相乘的积和除法算式里哪个数相同?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3.提问:既然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那么在计算了一道除法后,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呢?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二、教学新课

  1.这节课,就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这种方法,来进行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6。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3.组织练*。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4.教学例7。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3)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验算竖式)怎样看出原来的除法是对的?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组织练*。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

  1.做练*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3)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学*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惯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课上到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2

  除法的验算是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凡是题中有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该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计算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时,验算在将商和除数相乘后还要将余数加上。

  本节课,我觉得做的好的方面:从教学的导入到教授新课都能创设情境,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学生的个性,学生完全处于自主地学*过程中。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动脑解决问题时,没有让他们进行小组的的合作与探讨,智慧的火花没有充分点燃,思想的灵光在优等生身上得到体现,一些学困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学生在做练*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如果联系中加入一些判断题型,就会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另外,在教学中评价方式过于单调,要注意增加评价意识,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3

  本堂课在教学前对例题做了重新的设计,把书上的小男孩带36元去买蛋糕,每3元一块可以买多少块?还有是小女孩带了65元买蛋糕,每6元一块可以买多少块?从而解决有余数与没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把这两个例题做了重新的修改,该成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一共44人,如果每4人一块蛋糕,可以买多少块?还有一个例题时全班43人,每2人一组学*,可以分成多少组?还剩几人?虽然觉得教学更生活化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可是在教学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让本来觉得精心设计的我觉得让设计失去了价值。

  1.问题的争对性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问题问下去,学生无法理解没有反应,这问题可能是我的问题还不够精确,这就导致了课堂上时间的浪费。在教学除法验算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得出,一共44人全班4人一块蛋糕时全班要买11块蛋糕?当全班得出11块蛋糕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认为这11块蛋糕够不够我们全班小朋友吃呢,全班都回答我够?你怎么知道够呢?我怎么也引导不出让他们想到验算。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嘛问够不够呢?我问他们对不对不就行了,他们马上想到对?那你怎么知道对的呢?验算。怎么来验算?用乘法验算。马上就可以进入今天的课的主题了。所以在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他的目的性,所以在教学前应对每一个问题做有价值的设计,设计时仔细想想,你想得到怎样的回答,然后反复推敲出最精准的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2.过分高估了我的学生

  我本想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对于验算有初步的概念,然后再安排了学生通过看书上的例题,最后概括出除法的验算的方法。可结果是这一段安排只是在浪费时间。三年级学生的看书概括能力还不强,让他们看书,他们也只是毫无目的的看,更不要说概括内容了。最后只得回到例题,再经过我的引导,再全班概括出验算的基本方法。在这过程中基本浪费了有5、6分钟。所以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任何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在学生有能力范围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完美。所以备课才说要要备教材,备学生,不要高估你学生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你学生的能力。

  3、课堂时间的把握

  因为上两个因素的导致,最后致使课堂练*题的无法完成。所以备课时应在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做足够的估计。当严重超出安排的时间时,就应该对课堂做最及时有效的调整,例如当我发现第一阶段例题教学时时间超出时,我马上就应该节省第二步骤的时间,这样才能让课堂节奏紧俏,也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课前一定要对课堂预设情景做最好的估计。

  所以要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最好的效果,让学生学的扎实,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自己的不足,只为了下一次的更好。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4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购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以提示语的新式引出验算,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验算是一种*惯,是一种学*的态度。验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惯。

  除法的计算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竖式计算除法的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学*能力。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我都要要求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的练*。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是直接中学生的计算入手开始了新知的学*。学生计算后,我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点评。对于错误的计算,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来检验,直接的导入到课题的学*。

  怎样进行检验,学生想出了很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引导学生注意除法验算方法和书写的一般的格式。可以说对于除法的验算知识性教学是比较顺畅和自然的。在要求数学格式的时候,我结合了教材上的例题,从数量关系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识。

  随后,我引导学生说除法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进行验算?有的说验算是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有的说是验算是题目的要求,有要求的一定要进行验算等,借着学生的话,我提问学生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验算,我们是不是就不要进行验算了呢?学生纷纷表示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也可以进行口头验算等。希望验算成为学生的一种*惯。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5

  本节课学*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惯。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学*的怎样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学*状况,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得到了怎样的锻炼,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这节课我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很多,但关注学*结果却很少,学生对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在做练*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4)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

  一、 用教材而不死守教材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接下来,就是如何解答的问题,这时的我已经十分兴奋。接下来,同桌两人一人计算,一人验算,所以学生做起事来也十分流畅,看来,我的预期目标即将实现,看得出,学生的数感还是很强的,抓住了要点,列坚式计算得心应手。

  二、 发挥集体优势,适时突破难点

   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验算的方法。当我把两种结果放在展台上以后,一切就象烧开的水已经把壶盖顶开了似的,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上到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学*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惯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课上到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本节课内容的时候我首先让孩子回忆了加、减、乘的验算方法,顺理引出今天的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显然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这部分内容我并没有讲,而是让孩子自己自*的。在检测他们学*效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虽然会写竖式,但是并没有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对于问题“21乘3算的是什么?”居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举手,也就是说他们还不理解,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孩子慢慢理解,多找几个孩子解释,多举例子。所以在对竖式的理解上我花了不少时间,在书写上花的时间很少,因为孩子一看就会。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注重孩子表面上的会,而忽略孩子对其本质的掌握,他们会做却不懂,那样可能只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真正的理解。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5)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选【十】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水果,老师还要 给大家展示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请看,可以摆几盘?(3盘)到底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才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因为这道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几盘?生:3盘。摆完没有?生:没有。师:那怎么样?生:还剩一个。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3、同学们看看,这一次摆的和刚才那一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那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不够再摆一盘了。)象这样在*均分的时候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那象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盘)……1(个)。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摆了3盘)这里的1呢?(剩下的1个)谁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师:咱们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个除法算式可以像这样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那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刚才那俩位同学一样感受一下和有余数除法打一下招乎吗?完成做一做第2题小练*,集体订证。

  (二)学*例2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和有余数的除法打过招乎了,那你们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新朋友“余数”呀,其实我们的这位新朋友还藏着许多的数学小秘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学们,你们用小棒摆过正方形吗?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一起说,怎样列式?8÷4=2(个)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咱们就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再把情况记录下来。

  5、汇报摆的情况:先说摆的情况,再说列式。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结果吗?逐一汇报,之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如果够4根的话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师课件展示,如果余数是4,那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摆4个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为什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的重复出现。那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比余数小。

  5、小练*:

  1、做一做:现在还是用小棒来摆这样的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

  2、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个算式(★÷6=▲……(?),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哪些?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出示另一个算式(★÷(?)=▲……5)体会除数要比余数大。(★÷(?)=▲……7)

  ★÷7=▲……(?)除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刚才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它们的关系,现在你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做一做的第2题。和装面包的问题。

  3揭示猜一猜的小秘密。

  四、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 含义, 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并通过观察、 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 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用具:

  草莓图片、盘子。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了, 老师很喜欢吃草莓,你们呢?喜欢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摘草莓 吧。 请四名同学摘草莓(回答问题)。

  二、新授课。

  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师:老师也摘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分分草莓吧! 出示题目:有 6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学生叙述,老师演示。 (板书:摆 3 盘,正好摆完)

  师:摆的过程,你怎样列式。 (板书:6÷2=3(盘) )

  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 生:因为是*均分,也就是求 6 里面有几个 2。

  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6 叫做……2 叫做……3 叫做……。

  师:现在有 7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小组活动,按照这样的要求摆一摆,请同学到讲台演示。 板书:摆 3 盘,还剩 1 个。 师:这一次摆的和上一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剩下的 1 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 1 个够不够摆 1 盘? 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咱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 咱们就来学*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摆,我们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7÷2=3(盘)……1(个)

  师:这里的 3 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 1 呢? 师: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剩下的 1 叫做余数, 读一读其他数的名称。 7 叫做……2 叫做……3 叫做……

  师:那么有更多的草莓你会分呢?请同学完成作业纸第 1、2 题。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题,独立完成。

  2、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有余数的除法中蕴含了 许多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这些小朋友正用小棒摆 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出示例 2)

  师:8 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 生:8÷4=2(个)

  师:那如果是 9 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学生说,老师演示。 师:怎样列式呢?请同学把作业纸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那么 10 根、11 根呢?请同学继续用画一画的方法,并用算式表 示出来,写在作业纸上。 8根 9根 10 根 11 根 师:那么 12 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呢? 生:3 个。

  师:怎样列式? 生:12÷4=3(个) 8÷4= 2 (个) 9÷4= (个)…… (根)

  师:同学们,咱们不用摆的`方法,能推算出 13 根、14 根、15 根、16 根的结果吗? 学生口述,屏幕显示结果。

  师:仔细的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 (引导学生发现,除数的规律和余数的规律)

  师:为什么余数都是 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 4 呢? 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 5 呢?谁来说说理由。 生:5 根小棒又可以摆 1 个正方形余下 1 根。

  师:6 根呢?7 根呢? 发现余数总是 1,2,3,在不断的重复出现。余数不能等于 4,也不能 比 4 大,只能比 4……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的。板书:余数 < 除数

  三、巩固练*。

  1、那么摆五边形需要多少跟小棒?可能会剩几根呢? 生:需要 5 根,可能会剩 1—4 根。

  师:咱们现在不摆小棒,看这道数学题,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除数是 8,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呢?

  2、 (1) 、 ÷8= ……( ) 余数可能是几? 余数最大能填几? (2) 、 ÷( a、3 )= b、4 ……5,除数可能是( c、5 d、8 )。 除数还可能是几? 除数最小能填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

  1、完成书 p61 做一做

  2、完成书 p64 练*十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3

  教学内容: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除法的竖式

  1、学*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

  1、()里最大填几

  ()×4<29()×7<44()×8<27()×5<38

  2、用竖式计算

  20÷363÷7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

  1、“()÷5=3……(),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5 页例 4 及练*十三的部分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本、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聪聪的图片),聪聪要完成一项任务,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三(一)班的这节体育课上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1)、请学生到展示台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解释。

  (2)、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数2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学生计算细心,并注意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还要写上答语。

  2、例题延伸:现在体育老师临时想改一改分组的情况,有32人跳绳,*均分成6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练*本上完成,请1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3、对比: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课件展示)

  32÷6=5(组)……2(人)

  32÷6=5(人)……2(人)

  师:为什么算式一样结果也一样,单位会不一样?(帮助学生进一步一理解)

  小结: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所以*时我们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问题,弄清商和余数的单位。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看大屏幕,解决读书节中的问题(57页,4题)。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5元呢?”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

  2、课件出示:

  A、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四驱车,

  最多能装几辆?

  B、一辆货车载重量4吨,要运25 吨货物,至少需要几辆?

  (1)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再小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说明。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以及练*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基本练*(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第63页做一做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5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水果,老师还要给大家展示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请看,可以摆几盘?(3盘)到底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才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因为这道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几盘?生:3盘。摆完没有?生:没有。师:那怎么样?生:还剩一个。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3、同学们看看,这一次摆的和刚才那一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那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不够再摆一盘了。)象这样在*均分的时候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那象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盘)……1(个)。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摆了3盘)这里的1呢?(剩下的1个)谁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师:咱们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个除法算式可以像这样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那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刚才那俩位同学一样感受一下和有余数除法打一下招乎吗?完成做一做第2题小练*,集体订证。

  (二)学*例2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和有余数的除法打过招乎了,那你们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新朋友“余数”呀,其实我们的这位新朋友还藏着许多的数学小秘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学们,你们用小棒摆过正方形吗?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一起说,怎样列式?8÷4=2(个)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咱们就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再把情况记录下来。

  5、汇报摆的情况:先说摆的情况,再说列式。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结果吗?逐一汇报,之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如果够4根的话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师课件展示,如果余数是4,那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摆4个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为什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的重复出现。那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比余数小。

  5、小练*:

  1、做一做:现在还是用小棒来摆这样的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

  2、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个算式(★÷6=▲……(?),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哪些?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出示另一个算式(★÷(?)=▲……5)体会除数要比余数大。(★÷(?)=▲……7)

  ★÷7=▲……(?)除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刚才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它们的关系,现在你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做一做的第2题。和装面包的问题。

  3揭示猜一猜的小秘密。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纸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是糖。喜欢!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创设了良好的学*情境。]

  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

  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

  生:14个人!

  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

  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

  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

  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

  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回答的真完整!

  [评析: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

  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块。

  生b:我想每人分7块。……

  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

  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

  6、学生分小组汇报:

  (1)、师:分完了吗,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

  组1:我们小组有14块糖,

  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了4个人,还多着两块。

  第二种分法是,每人分5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最后还多4块。

  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7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正好分完了!

  (2)、师:听了他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种分法还多着2块?

  生答:因为,每人分3块,剩下的2块不够分给一个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生2:那你第二种,还剩4块呢,怎么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块啊,所以剩下的4块也不够给一个人,否则就不公*了!

  师:有道理吗?老师把你们分的情况展示出来。

  (在黑板上贴出他们组的分法)

  (3)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说说你不同的那种。

  组2:我们组是这样分的,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2块。还有一种,是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也剩下2块不能再分了!

  师:他这两种分法都剩了2块,是不能再分了吗?

  生:是,因为第一次每人分4块,第二次每人分6块,都比2块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同意吗?你解释的真清楚!

  7、师:刚才老师还分了两种,(贴上)你们看,同样是分14块糖,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过分,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师:你们发现了吗?就按你说的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吗?(师生共同分)这样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评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在小组内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为下面充分理解余数的含义作好铺垫]

  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师:这些正好分完的,我们以前学过了,会列算式吗?以它为例,怎么列?

  生1:14÷2=7(人)(师板书)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有14块糖,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这个怎么列?(指最后一种分法)

  生3:14÷7=2(人)

  师:说说什么意思?

  生3:有14块糖,每人分7块,可以分给2个人。

  2、师:看来这些没剩余的,难不倒大家,那这边有剩余的分法,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种,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分给了4个人,还剩2块,你能试着写写吗?在本子上试试!

  3、学生试写。

  4、展示学生的写法:

  a、(14—2)÷3=4 b、14÷3=

  c、14÷3=4余2 d、14÷3=4……2

  师:写好了吗?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写的。

  这是谁的?说说你的算式什么意思?

  生a:我先从14块糖里去掉2块多余的,再用12÷3=4(人)。

  师:好,这是你的想法!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的,为什么这样写?

  生b:因为有14块糖,每人分3块,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会算了。

  师:噢,谁也遇到这个困难了?举举手!没关系,咱们来这位同学写的(出示第三种写法)解决你们的困难了吗?

  生:解决了。

  师:怎么解决了,它什么意思?

  生: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他在后面写了个余字。

  师:(问第三种方法的主人)你是这个意思吗?

  生c:是!

  师:你们觉得这样表示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可真聪明,帮我们大家解决了困难!这还有一种写法呢,你能看懂吗?(出示第四种写法)跟上面一种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号代替了“余”。

  5、师:对啊,他发明了一种符号来表示剩余,想法不错!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不过为了书写简便,人们就*惯用六个点来表示剩余,看老师写一遍:14÷3=4……2,读作:14除以3商4余2。(齐读一遍)

  6、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

  师:4在这儿表示4(人),2表示2(块),(板书单位名称)指的哪两块?生:指图中余下的2块。

  师:大家会写了吗?下面这些,请你任选一种写出来!

  7、学生练*,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生1:14÷4=3(人)……2(块)

  有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余2块。

  生2:14÷5=2(人)……4(块)

  有14块糖,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4块。

  生3:14÷6=2(人)……2(块)

  有14块糖,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2块。

  8、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除法跟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学的除法有余数,以前的除法没有!

  师:他刚才用了一个词,什么?

  生:余数!

  师:什么是余数?

  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数!

  师:在这儿,哪些是余数?

  生:2、4。(学生边说教师边指)

  师:这个词用的好,我们就把这些数称为余数!象这样的除法,我们叫它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知识的迁移,数型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造,去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面练*几次让学生写算式,说含义,整个环节处理的比较扎实,到位。]

  三、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师:大家真厉害,通过分糖,又认识了一种新的除法,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块?

  生:16块。

  师:如果每人分5块,最多能分给几个人?余几块呢?怎么列式?

  生:16÷5=3……1

  师:咱们看是这样吗?(课件验证)和你想的一样吗?

  2、师: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块,变17块了,如果还是每人分5块,现在能分几人余几块?怎么列?

  生:17÷5=3……2

  3、师:仔细看,“啪、啪”又添了两块,变成多少了?

  生:19块。

  师:这次能分几人?余几块呢?

  生:19÷5=3……4

  4、师: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还是只分给3个人啊?

  生:剩下的不够5块。

  师:好,再添一块,现在够了吗?能分几个人了?

  生:能分给4个人了。

  师:我是这样列的:20÷5=3……5,余5块行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剩下的5块还能分给一个人。

  师:同意吗?仔细看算式,(演示课件)余下的5块又分给了一人,刚才3人变成了4人,这样对了吗?

  5、师:刚才余5块不行,还能再分,那6块呢?7块呢?

  生:更不行了,还能再分。

  师:看来当每人分5块时,最后可能会余几块?

  生:可能会余1、2、3、4块。

  师:也就是说只要余下的比5块少就行,是吗?你能说说,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余数不能超过除数!

  师:换句话说,也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比除数小)

  [评析: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剩下的不够每人分的块数所以出现了余数。并且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否则,还能再分。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主体性,教师只是在巡视时,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的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研究试商方法:

  1、师:你看,通过分糖,咱们进一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题,你会做吗?试一试:

  (1)13÷5=?可以结合刚才分糖的过程想想!再来一道。

  (2)17÷4=?算的不错,下面可要抢答了,想好就举手,瞪大眼睛,准备好了吗?

  (3)22÷7=? 28÷5=? 34÷6=?

  2、师:我出的题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的越来越快?有什么窍门吗?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诀,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数。

  师:你想的口诀,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啊?

  生:因为24离34太远了。

  师:哦,要想得数最接*34还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诀,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咱们来试试!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大量的口算练*,让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运转,最后想出试商的捷径。然后反馈,教师及时总结,让学生真正明白试商的方法。]

  五、巩固练*:

  1、计算:下面两道自己试试!

  23÷4= 32÷5=

  师:第一题是怎么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数3。

  2、判断:

  师:大家学的那么带劲,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瞧,他们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题,帮他检查一下好吗?(判断并改正)

  3、实践题:

  师:咱们班同学可真棒,帮小动物们改正了错误,哎,今天咱们班来了多少人?

  生:30人。

  师:几个人一组?

  生:5个人一组。

  师:分了几组?怎么知道的?

  生:30÷5=6(组)

  师:如果4人分一组,能分几组呢?这个问题,咱们留到课下解决好吗?

  [这个环节的练*分为3个梯度。 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 第二题,判断。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题,实践题。全班30人,如果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小结:

  师:这节课,老师跟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充实的40分钟,希望大家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说给你的同伴听!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为基本活动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注意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以分糖为主的学*情境。而分糖是学生*常经常做的事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这样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数学。

  2、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分糖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分糖、画图、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合作学*,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体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环节,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数型结合,形象,生动。

  5、分层练*,实际应用,提高应用意识:

  练*设计有梯度: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第二题,判断。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题,实践题。全班30人,如果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一、(课件出示:12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二、复*:

  (课件出示:2组练*题,每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学生练*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

  四、小测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9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了有余数除法,今天学*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3

  7支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示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行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行对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用除法解答,因为都是*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相同;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试商,怎样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2.发展性练*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

  3.思考性练*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邻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

  根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道题的余数是1,除数就可能是2,3,4,5,6,7,8,9,从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种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练*练*三十六第1,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复*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两种不同除法的实例,由学生讨论解答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都是*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数单位名称写法这一难点时,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题意和题目要求来确定单位名称。在练*的安排上,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0

  年级: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 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除法的竖式

  1、学*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

  1、( )里最大填几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竖式计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

  1、“( )÷5=3……(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6)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优选【五】篇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1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86页:例1、“试一试”及“练一练”,完成练*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复*

  0.52+0.48=0.17+0.33=3.6+***=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

  (1)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2)计算下面的题。

  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作业设计:

  练*十五2、3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位数时的处理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练*。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能运用在末尾补0的方法完成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数。

  0.24÷0.4=( )÷4 5.8÷0.2=( )÷2

  0.24÷0.04=( )÷4 58÷0.2=( )÷2

  说说每题是怎么想的?“58÷0.2”的58应转化为多少?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6。

  2、从例题的图和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妈妈买萝卜多少千克?你会列式吗?根据什么关系列式?

  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在小组中试着算一算,把自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4、学生尝试计算,展示学生作业。

  被除数上的0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补0?除数划去小数点后,乘几?被除数呢?

  指出:当被除数部分的位数比除数少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被除数补上0以后小数点在哪里?商的小数点应该在哪里?

  5、试一试。

  买番茄多少千克?你会列式吗?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被除数是整数,乘10是多少呢?

  原来3的小数点在哪里?现在30的小数点在哪里?

  也就是说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了几位?

  6、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归纳 :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看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或者是整数,就用0补足。

  7、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每一题各是怎样移动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八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被除数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

  2、完成练*十八第2题。

  你是怎样验算的?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3、完成练*十八第3题。

  你是怎样列式的?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被除数的小数点应该向右移动几位?

  4、完成练*十八第4题。

  从题中知道了哪些条件?怎样求人工每小时插秧多少公顷?

  怎样求插秧机每小时插秧多少公顷?

  独立完成计算。

  四、课堂

  今天又有了哪些收获?说说一个数除以小数应该怎样算?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3

  教学内容:课本第102页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与应用1-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回顾与整理

  (一)计算:0.67X7.5 8.36X0.25 0.125X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1、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算出积后,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二)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2)计算:1.89÷0.5 4 7.1÷2.5 0.51÷0.2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练*与应用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第2题:先分组完成题目,然后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整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第5题:学生独立审提题解答,教师巡视。让学生根据*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4、做第6题。主要让学生练*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似值。

  小结。

  三、作业设计

  完成整理与练*第3题和第4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具:

  课件。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有关小数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指名提问)那么猜猜看,有关小数的计算还得有哪些?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得方法。

  (一)依据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请看屏幕,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1:夏天每千克西瓜0.8元,冬天每千克西瓜2.35元。(好的,你说。)

  生2:冬天的西瓜比夏天贵。

  说明:是的,反季节的水果价格比较贵。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同意吗?

  (二)解决问题1。

  1、尝试。

  激发:0.8×3就是小数乘整数,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先想一想,再在练*本上算一算。算好了,请举手。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的方法。

  2、交流。

  师:算好了,谁先来说说?

  生1:用加法:0.8+0.8+0.8=2.4。

  引导:板书0.8+0.8+0.8,问:怎么算?想三八二十四,写4进2。

  3个0.8相加算出结果,也就是0.8×3表示什么?

  说明:是的,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生2: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引导:你有想到这种方法吗?有想到的请举手。问:为什么要把0.8元换算成8角?也就是把小数0.8换算成了整数8。(板书:小数―整数)

  评价:很好,能用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计算出结果。

  生3:因为8×3=24,所以0.8×3=2.4。

  引导:有这样想过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有没有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里的8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看做…(8个0.1),8个0.1乘3就是…24个0.1,24个0.1就是2.4。是这样吗?

  评价:能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引导语:0.8乘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0.8元也可以看成是几角?)

  3、比较。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在算0.8×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想到了什么?〖8×3〗也就是都把小数乘整数变成了…整数乘整数。

  4、列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说我来写,先写…0.8,再乘3,3写在哪儿?(板书好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有两种写法,你认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呢?(如果只有一种,问:都认为写在这儿,为什么?)

  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说明:把小数0.8先看成整数8计算,也就是把0.8的什么先不看?(根据回答遮住小数点)8就跟…3对齐了。接着计算,三八二十四。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索,这里乘得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共3页,当前第1页123

  那么0.8×3=2.4,我们一起口答。

  (三)解决问题2。

  1、列式。

  师:如果,冬天也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谁来列式?2.35×3也是小数乘整数,它表示什么?

  2、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比刚才这道题要难了,敢不敢尝试?好,在练*本上算一算。

  学生计算,老师巡视。

  3、展示。

  师:算好了,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问:3写在哪儿?为什么?小数点写在哪儿?是不是等于7.05,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加法)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这里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

  好的,2.35×3=7.05,一起口答。

  4、对比。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末位对齐或小数的位数问题)观察这两题的因数与积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接着往下猜?也就是说因数里有…,积就有…。(板书: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探索小数点的位置。

  1、猜想。

  师:两道题就能确定这是一条规律了?我们再来做几道题验证一下,好不好?出示4.76×12,你猜积有几位小数?你能不能也举一些像这样的乘法式子让其他同学猜猜积有几位小数?最后一次机会,谁来说个小数位数多些的?

  2、验证。

  师:下面拿出计算器,准备好,请听题。第一题…

  算好的请举手。你说?57.12是几位小数,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二题…。

  师:请把计算器收起来。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计算和验证,证明了什么?(指板书)我们就能确定这是一条规律。

  3、判断。

  师:根据这条规律,请你来当小法官。

  (1)下面的计算,积的小数点位置正确吗?0.12×4=4.8

  师:为什么?怎么改?

  (2)在爱心捐款活动中,五年级同学决定把收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小学,共收集了废品32千克,每千克0.84元。

  0.84×32=2688元

  师:同学们,本来只有二十几元的钱,生活委员却算成了2688元,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五)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学到现在小数乘整数你会算了吗?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认为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同学说说。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看因数有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过渡:同学们,会算了,我们来练练身手好吗?

  三、巩固延伸。

  1、练一练的第1题。

  请翻开书,第69页做练一练第一题。

  最后两题如果感觉不够算,可以写在练*本上。

  拿上一位同学的作业,讲评:

  (1)第一小题,对吗?你是怎么算的?

  (2)第二小题,对吗?(你有什么建议?或这个零为什么要画去?)小数乘法也一样要化简。

  (3)第三小题,有意见吗?你有什么建议?

  哦,把小数先看成整数,那么这个地方,还应不应该有小数点,而应该在…结果点上小数点。要不要改一改?

  (4)(找对的同学)第四小题,现在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的请举手。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计算,你觉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数位末位对齐、小数点、末尾有零要化简、竖式的中间不用点小数点)

  2、练一练的第2题。

  师:提醒得很到位。出示14.8×23,现在不用计算,只要知道哪个算式的得数,你就能知道14.8×23的得数?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告诉你148×23=3404,能告诉我14.8×23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再来148×2.3,得数多少?0.148×23呢?

  出示□×□=34.04,方框里能填哪些数?

  师:你很聪明,同学们请看是一位小数,也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呢?以后我们还会再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

  过渡:利用今天学的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2008年,就是北京奥运会了。为庆祝奥运会上海有位大学生很有创意,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从上海出发去北京,每天约行92.4千米,经过15天到达北京。而且还带着一份长102米,宽0.98米的“万人签名支持奥运”条幅,送给北京的奥组委。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好,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算一算。

  (3)通过计算,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思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小数乘整数,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5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中的其他练*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范文五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p68―69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购买情况如下表:

  品种 数量/千克 总价/元

  梨子 2 6

  苹果 3 9.6

  香蕉 5 12

  橘子 6 5.7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让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列式,师相机板书横式)

  4、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6、探索算法

  (1) 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生试算,师巡视。选择典型情况让学生板演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a、学生独立试做

  b、有选择地指名板演

  c、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 3÷15 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生独立解答,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30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

  1、P-46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P-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P-45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C、讲解应用题:P-46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发展题: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是几?

  △-△=☆☆是几?

  △+△=○○=11.4-1=10.4

  □+○+☆=11.4

  △=()△=5.2

  E、布置作业:P-46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效果不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填空:

  (1)0.35里面含有35个()。

  (2)0.63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3)0.7里面含有7个()。

  (4)1.3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56

  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是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场景图:

  2、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传达的信息。

  3、教师提问:王鹏每天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你们知道: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吗?

  4、引导学生分析:由“4周跑步22。4千米”的信息列出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这道算式被除数是小数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学生汇报:具体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教师演示竖式算法

  问:24表示什么?

  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1,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1、观察,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互动

  问:你能说一下怎么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吗?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注意小数点

  9.6÷4 34.5÷15

  三教学新课

  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生独立列式:5.6÷7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的例l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现在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5、练*7.83÷9= 1.96÷28=

  四、巩固练*

  1: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2:练*六

  五、课堂总结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填空:(PPT课件)

  2、(PPT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列式:224÷4

  (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

  (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复*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PPT课件演示。)

  (3)我们小数除法还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4)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

  6、交流两种算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相同)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算法二计算过程比较麻烦,算法一比较简便。)

  7、算一算,比一比。

  (1)42÷3= 4。2÷3=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教师PPT课件演示。

  (4)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点:整数除以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小数除以整数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28÷16)

  3、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板书)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2)“120”表示120个()分之一?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3)“80”表示80个()分之一?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5.6÷7)

  3、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商?(不够商1,用0占位)

  4、让学生把题补充完整。

  5、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2)学生自主验算。

  (3)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在例2、例3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探讨、交流,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验算,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强化学生验算的意识和*惯。

  三、智慧城堡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5.04÷6 76.5÷45 45÷36 0.84÷28

  (1)引导学生判断。

  (2)引导学生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2、

  (1)引导学生判断对错。

  (2)这道题的7应该商在哪位上?

  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展台展示学生做题情况。

  四、我的收获是……

  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案 5

  练*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巩固练*。(教材练*四第9~14题。)

  练*要求: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和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练*重点: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及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这两种题。

  教具准备:投影、小黑板

  练*过程:

  一、激发

  1.口算:(P.19页11题。)1.230.4864.623140.56.840.72120.71.10.7249.665.21312.550.125

  生先回答:(1)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商的小数点要和谁的小数点对齐?2.错题剖析⑴5.125=2.4⑵100500=50.24525)5.1100)5005050010001000⑶0.81917=0.47⑷4025=160.471617)0.81925)40682513915013915000

  二、尝试

  P.19页10题:先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再计算。5.046210.6657.7995543632.93370.46228(1)生判断哪些题的商是小于1的,为什么?(2)生计算,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3)说一说: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怎么办?(4)集体订正。

  2.P.19页12题:一个机械化养鸡场的产蛋鸡,*均每只每年产蛋294个。如果按照每16个蛋重1千克计算,*均每只鸡每年产蛋多少千克?⑴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列出的算式的含义,⑵让学生做完此题并集体订正。

  3.P.19页13题: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中多少吨?⑴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⑵数量关系:黄牛的体重15=大象的体重(5.1吨)⑶让学生列式计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示范:

  P.19页15题:一个煤矿的一号井每日产煤961吨,是二号井每日产煤吨数的2倍,三号井产煤每日比二号井多135.4吨。这3口井*均每口井日产煤多少吨?分析与解:要求这3口井*均每口井日产煤多少吨,就要用三口井日产煤的总吨数除以3,即:(961+9612+9612+135.4)3

  2.P.19页16题:小红的父亲给她2.5元去买书。买书时她发现这些钱还不够,又从自己积蓄的钱中拿出一些才够。他原来积蓄的钱有1.24元,是拿出的4倍。这次买书花了多少钱?分析与解:小红买书的钱包括2部分:父亲给的钱和自己出的钱,列式为:1.244+2.53.P.19页思考题:如果把一根木料据成3段要用9分,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多少分?分析与解: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实际只要锯(3-1)次,如果局成4段只要(4-1)次,可以解答为:9(3-1)(4-1)

  四、作业

  P.18页9题,P.19页14题。


除法的验算教案优选【五】份(扩展8)

——《除法》的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除法》的教学反思 1

  第六单元《除法》的教学已经接*尾声,这个单元主要进行的是各种类型除法列竖式的教学。我们都知道,这个单元可以说是三年级上册的重点也是难点,他比乘法列竖式要难,类型要多,如果这个单元学不好,那么四年级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年级的小数除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单元上。

  反思这么长时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其中有一节课讲的是末尾有0的除法,主要让学生理解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掌握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补充了很多的练*题。发现学生最经常出现的错误,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两个学生出现的错误。

  正确的应该是:这几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想还是对最后一个0为什么要直接写到商的位置上不理解,还是不理解末尾带有0除法的算理。第二个出错地方最多的是:612÷3=24正确的应该是:612÷3=204这是学生没有掌握哪一位不够除,在哪一位商的位置上写0,这个0在十位上占位。

  这两种是除法单元最常见的`错误,尽管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出现,但是还是要重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课堂上把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再讲一遍,以“小法官”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叫那些在练*过程中出错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题错到哪里了,应该怎么改正,并上讲台演板。这样加深了这些“出错生”的印象,又使其他同学又复*了一遍。

  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大规模的教学,他还是不会,在课堂上再讲一遍算理就太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了,可以把他们叫办公室再重新讲一遍算理,他们不理解,就再讲一遍,直到他们掌握为止。

  三、针对那些掌握不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说出计算的过程,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学生计算方法和书写还算掌握得不错。

  四、这个单元还要多练*,每节课我都至少让他们练*3组题,每组4道或5道,我不抄到黑板上,而是边读题边让学生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听力,他注意力不集中他就不知道这道题是什么。只有多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总之,我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掌握这个重点内容。

  《除法》的教学反思 2

  《除法》的教学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中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何为*均分的基础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知道除法。本单元是学生学*除法的基础,而本课的内容又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因此孩子们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所以本课的教学至关重要。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

  除法有两种意义,因此本课我分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将两种意义分开教学。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对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结论印象也更深刻些,所以为孩子们准备了小棒作为学具,第一课时是除法的第一种意义,等分除法。孩子们在学*均分的时候,已经了解了*均分的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分组将12*均分成4份,孩子们在组内操作都很活跃,选择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达到*均分成4份的目的,紧接着就引入除法算式,将12*均分成4份可以写成除法算式“12÷4”,这种除法的意义孩子们掌握的很好,也知道了把一个总数*均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做。

  但是引入第二课时除法第二种意义的教学时,难题出现了,孩子们对于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的结论能轻易得出,但是却不甚理解这种包含除法的意义,可能受了第一意义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要求说出包含除法的意义时,不少学生仍是用了第一种除法意义。因此我结合例题对例题所给的数学信息及得到的结论各个数字的意义都又做了详细的解释,并找很多孩子对数字代表的意义,20是竹笋的总数,4是每一份的个数即每份数,我们所求出来的就是可以分成的5份,并就把20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的意义让孩子们反复理解记忆,大部分的孩子有了 思想的转变,能够分析出题目所给的信息每几个为一份求份数的可以用除法计算。

  我们学*除法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我发现运用实例更能让孩子们加深理解,所以在实例中分析,融入知识的学*,并还给孩子空间,让孩子们自己说,是很好的方式,就部分孩子对这两种除法意义的了解还是不够清晰的问题,仍需要在生活实践中给孩子们不断渗透。

  《除法》的教学反思 3

《除法》的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除法》的教学已经接*尾声,这个单元主要进行的是各种类型除法列竖式的教学。我们都知道,这个单元可以说是三年级上册的重点也是难点,他比乘法列竖式要难,类型要多,如果这个单元学不好,那么四年级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年级的小数除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单元上。

  反思这么长时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其中有一节课讲的是末尾有0的除法,主要让学生理解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掌握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补充了很多的练*题。发现学生最经常出现的错误,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两个学生出现的错误是:

  正确的应该是:这几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想还是对最后一个0为什么要直接写到商的位置上不理解,还是不理解末尾带有0除法的算理。第二个出错地方最多的是: 612÷3=24 正确的应该是: 612÷3=204

  这是学生没有掌握哪一位不够除,在哪一位商的位置上写0,这个0在十位上占位。

  这两种是除法单元最常见的错误,尽管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出现,但是还是要重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课堂上把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再讲一遍,以“小法官”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叫那些在练*过程中出错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题错到哪里了,应该怎么改正,并上讲台演板。这样加深了这些“出错生”的印象,又使其他同学又复*了一遍。

  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大规模的教学,他还是不会,在课堂上再讲一遍算理就太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了,可以把他们叫办公室再重新讲一遍算理,他们不理解,就再讲一遍,直到他们掌握为止。

  三、针对那些掌握不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说出计算的过程,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学生计算方法和书写还算掌握得不错。

  四、这个单元还要多练*,每节课我都至少让他们练*3组题,每组4道或5道,我不抄到黑板上,而是边读题边让学生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听力,他注意力不集中他就不知道这道题是什么。只有多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总之,我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掌握这个重点内容 。

  《除法》的教学反思 4

  “除法的运算性质”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除法的运算性质”是学生“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于规律探究类的课并不陌生。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谈谈几点想法:

  1、教学过程有序,提高学*有效

  本节课,我力图为学生创设并 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感悟、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建构新知识。让学生在“发现——验证——归纳”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为尝试解决问题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生的思维交锋碰撞,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共同探索出除法的运算规律。进而安排各种情况的除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让学生在运用中不断探索,感悟在计算除法时,要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运用规律才能使计算简便,从而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策略。

  2、小组合作有序,提高合作能力

  采用合作学*来验证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1分钟左右;然后小组交流:听交流,提出疑问;得出结论等探究过程,这样的探究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历建构知识,掌握方法,感悟策略的全过程,他们养成了探索的*惯,展现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学*过程。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仅仅获取知识技能,他们探索和创造的意识也从中得到培养。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学*,即问题让学生去揭示,知识让学生去探究,规律让学生去发现,讨论让学生去归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内驱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惯,形成主动学*的心态,并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3、 评价跟踪有序,成为心灵对话。

  课堂 评价跟随课堂教学而展开,从对第一次的小组合作的形式的 评价,到学生汇报的声音响亮、发言的积极性的 评价,到对第二次的小组合作的规范的 评价,到对差生的学*积极性的 评价,……虽然只是短短的 评价语,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瞧,课中王珊珊的表现不就是证明吗?为此,教师应该不吝 评价语,适时对学生进行 评价,与学生进行智慧的特殊对话,这种师生的特殊对话,是心灵的特殊对话,一种*等的、真诚的对话,它能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教学闪耀着人文的光芒。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学*,即问题让学生去揭示,知识让学生去探究,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内驱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惯,形成主动学*的心态,并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除法》的教学反思 5

  认识除法第一课时的目标就是认识“*均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均分的认识总是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分明感受到教材在设计上的一种不恰切,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孩子们分10颗松果给两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因为涉及10的组成,所以孩子们都很容易地就能回答,接下来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第一个问题很好,然而第二个问题,让孩子们来分一分怎样能够同样多,我觉得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有一定的跳跃、概念模糊,在这里,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换换说法,假如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分的吗?猜一猜,然后再让学生用花片分一分,这样的思路,让学生有一种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分得同样多,做法却有这么多的不同,感受每一个人的智慧的不俗。

  在生本课上,我设计了课前小研究,也如书上一般提出了两个问题,

  1、两个小朋友分1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可能分得几个?你有几种分法?

  2、如果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先猜一猜,然后再用花片分一分。

  3、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均分。

  请你举一个*均分的例子吧!这个课前小研究,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没有采用书上的原例松鼠分松果,一是改变了例题中的数据,体现着我们生本小研究在设计上的简单、根本,更重要的是开放。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因为有了猜这个思考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孩子们分起来特别有兴趣,猜的过程,无疑就是一种想的过程,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让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这样根植于教材,但更超越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

  在全班展示交流以后,学生们对于*均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进行相关的练*,这样,学生在认识上和语言上都能够对*均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为除法的引入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抓住一个个小细节,让孩子们的学*因为小小的改变而充满活力,只不过多做了一点点,但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