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教案 / |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1

  一、学*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2AgNO3+BaCl2↓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2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C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3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子反应化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4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5

  复*课 编号: 时间 :

  主备人: 三 年级 化学 备课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段长签字:

  一、学*目标(考点)

  1.了解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学*重点、难点

  1、 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自学资料《走向高考》P8—P14,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必须独立完成。

  四、 自主学*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 看物质能否被拆成离子。

  2. 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

  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 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

  微溶物(如:CaSO4 、AgSO4 、Ca(OH)2 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

  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 。

  2.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3.看“==”“ ” “↑”“↓”等运用是否正确。

  4.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看电子是否守恒。

  5.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6.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练*1、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

  2Al3+ + 7OH- = Al(OH)3↓+ AlO2- + 2H2O

  B.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

  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C.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

  Cu2++2HS-= CuS↓+2H2S↑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

  3 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复备区

  复备人

  复备内容

  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l2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2Cl-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 + H2O HCO +OH-

  C.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

  D.少量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 +SO +H2O

  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

  如HCO3-与H+、OH-,H2PO4-与H+、OH-等。

  (6)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时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练*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Fe2+、 、Cl-、

  B.在pH=13的溶液中:Na+、K+、S2-、Cl-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l-、 、Al3+

  D.在无色溶液中:Fe3+、 、Na+、SCN-

  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 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复备区

  复备内容

  五、 教学流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练*答案 1、B 2、A 3、B 4、C

  (三)、教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

  例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 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 H2O

  解析:A项,电解熔融氯化钠,没有水,A项错;B项,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 NaNO3+H2O,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NO—3+NO— 2+H2O,C项错;D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选B。

  点拨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错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Fe3+ +3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而HSO4-在水溶液中通常应写成H++SO42-。

  (3)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 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4)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FeCI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 C12=Fe3++ 2C1-,而应写成2Fe2++C12=2Fe3+ +2Cl-。

  (5)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Ba2+ +OH-+ H++ SO42-=BaSO4↓+H2O,应写成Ba2+ +2OH-+ 2H++ SO42-=BaSO4↓+2H2O。

  2、离子共存

  例题2、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 、 、C1-

  C.K+、Cr2O72-、CH3CHO、 D.Na+、K+、 、C1-

  解析:pH 1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在酸性条件下,ClO-和H+生成弱酸HClO,C项,Cr2O72-能氧化CH3CHO(具有还原性)生成CH3COOH,D项,H+与 生成硅酸沉淀。答案选B。

  点拨2、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Ac-(即醋酸根离子)、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Fe2+与Fe3+

  可以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复备区

  复备内容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

  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

  1. 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3.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5.c(OH-)为10-14mol/l。 隐含有H+。

  限制碱性的条件

  1.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3.酚酞呈红色。 4.甲基橙呈黄色。

  5.c(H+)为10-14。

  可酸可碱的条件

  1.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

  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

  【方法技巧】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不能存在Cu2+ 或 Fe2+或 Fe3+ 或MnO4— 离子

  2.酸性溶液、PH<7(或=1、2等),说明含有大量的H+

  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 + CO2 + H2O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4、在加人铝粉能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 、Na+、NO 、S2- B.Na+、K+、CH3COO一、HCO

  C.K+、NO 、SO 、Cl— D.K+、Al3+、MnO 、NO

  展示答案:1、A 2、C 3、D 4、C

  (五)总结反思

  (六)、作业布置

  《走向高考》课后强化作业三

  六、 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6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8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过量时: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

  ―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篇二: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学*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学*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灯座、灯泡、导线、酚酞试液。 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板书]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O NH4 +OH

  -

  H2O H+ + OH

  实验 用试管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酚酞试液,一边滴盐酸溶液一边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 [板书]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仅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改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的(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

  质以及气态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途径)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为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讨论1:以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 KOH 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

  实质。H++OH-=H2O

  [板书]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小结] 1、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比较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 NH4 +OH

  -

  H2 H+ + OH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篇三: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Mg2+2OH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9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课本内容

  书第18页*题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10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稢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菁华5篇)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1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2

1、离子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分析

  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

  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

  (2)离子反应的概念

  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不一定所有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写”: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注意事项:

  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注意看离子反应中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即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和电荷均应相等。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的反应写成Fe+ Ag+=Ag+Fe2+是错误的,因为电荷不守恒,而应写成Fe+ 2Ag+=2Ag+Fe2+。

  ③注意看离子反应中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写成CO32- + 2H+=CO2↑+H2O是错误的,因为CaCO3不能拆成Cu2+ 和CO32-。

  ④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漏掉反应的离子。如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写成

  Ba2++SO42- =BaSO4↓是错误的,漏掉了Cu2+和OH-的离子反应。

  ⑤注意看离子反应中离子配比是否正确。如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写成

  H++SO42-+Ba2++OH-=BaSO4↓+H2O是错误的,应写成2H++SO42- +Ba2++2OH- =BaSO4↓+2H2O。

  ⑥注意看离子反应的反应用量。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等。如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写成CO2 + OH - = HCO3-是错误的,这个离子方程式是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应写成CO2 + 2OH - = CO32-+H2O。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我们所学过的离子反应有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两种类型。

  (1)复分解反应

  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对于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难溶物或水中的一种产生,才能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少。所以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难溶物或难电离物质(如水)中的一种产生。

  (2)置换反应

  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硫酸铜溶液中电离出的铜离子会减少,其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单质(K、Ca、Na除外)可以把后面的金属元素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单质可以把酸中的氢元素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4、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能发生离子反应的不能共存

  ①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②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等

  ③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2)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①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常见有色离子有:Fe2+(黄色)、Fe3+(浅绿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②酸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如OH-、CO32-、 HCO3-、 SO32- 、 HSO3- 、 S2- 、HS- 等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

  ③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OH-,如H+、Cu2+、Fe3+、Al3+、Mg2+、NH4+、弱酸酸式根(HCO3-、HSO3-、HS-)等在碱性不能大量存在。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4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5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课本内容

  书第18页*题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实用5篇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1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过量时: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

  �D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篇二: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学*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学*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灯座、灯泡、导线、酚酞试液。 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板书]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O NH4 +OH

  -

  H2O H+ + OH

  实验 用试管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酚酞试液,一边滴盐酸溶液一边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 [板书]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仅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改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的(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

  质以及气态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途径)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为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讨论1:以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 KOH 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

  实质。H++OH-=H2O

  [板书]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小结] 1、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比较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 NH4 +OH

  -

  H2 H+ + OH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篇三: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Mg2+2OH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3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A.Na2S B.Ba(OH)2 C.KMnO4 D.KCl

  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 。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HClO B. Cl2 C. NaHCO3 D. CO2

  5.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6. 能用H++OH- = H2O表示的是 (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7.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8.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a2+、Cl-、SO42- B. Ca2+、HCO3-、C1-、K+

  C.Mg2+、Ag+、NO3-、Cl- D. H+ 、Cl- 、Na+ 、CO32-

  10.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Fe3+、K+、SO42-、Cl-

  11.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

  A.CO32-、Cl- B.NO3-、Cl- C.NO3-、SO42- D.OH-、NO3-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H+ = 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1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

  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H2SO4 = BaSO4↓+CO2↑+H2O

  C.Ba(NO3)2+ H2SO4= BaSO4↓+2H NO3

  D.Ba(OH)2+ 2KHSO4 = BaSO4↓+K2SO4+2H2O

  14.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

  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

  电解质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如弱酸、

  弱碱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不能完全电离的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其化学式表示,不能以离子的形式出现。请解答15、16两题。

  15.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

  A. 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 75 mL 1 mol・L-1 CaCl2溶液

  C. 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 75 mL 1 mol ・L-1 AlCl3溶液

  16.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 = Pb(Ac)2+(NH4)2SO4。当Pb(Ac)2(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Pb(Ac)2+H2S = PbS↓+2H Ac B.Pb2++H2S = PbS↓+2H+

  C.Pb2++2Ac-+H2S = PbS↓+2H Ac D.Pb2++2Ac-+2H++S2- = PbS↓+2HAc

  17.下列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硫与生石灰 B.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D.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18.要把溶液中C1―、CO32―、S2―分别用AgNO3溶液、Ba(NO3)2溶液和CuSO4溶液沉淀出来,要求每一次只得一种沉淀,正确操作顺序是: ( )

  A.AgNO3、Ba(NO3)2、CuSO4 B.Ba(NO3)2、AgNO3、CuSO4

  C.CuSO4、Ba(NO3)2、AgNO3 D.Ba(NO3)2、CuSO4、AgNO3

  19.某溶液中只含有Na+、Cl―、Al3+、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Cl―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 ( )

  A.1:2 B.1:4 C.3:4 D.3:2

  20.xR2+ + yH+ +O2 == mR3+ +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m和R3+判断正确的是:( )

  A.m=4 B.m=y

  C.m=2 D.m=y/2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4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课本内容

  书第18页*题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5

  复*课 编号: 时间 :

  主备人: 三 年级 化学 备课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段长签字:

  一、学*目标(考点)

  1.了解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学*重点、难点

  1、 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自学资料《走向高考》P8―P14,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必须独立完成。

  四、 自主学*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 看物质能否被拆成离子。

  2. 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

  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 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

  微溶物(如:CaSO4 、AgSO4 、Ca(OH)2 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

  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 。

  2.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3.看“==”“ ” “↑”“↓”等运用是否正确。

  4.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看电子是否守恒。

  5.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6.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练*1、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

  2Al3+ + 7OH- = Al(OH)3↓+ AlO2- + 2H2O

  B.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

  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C.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

  Cu2++2HS-= CuS↓+2H2S↑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

  3 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复备区

  复备人

  复备内容

  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l2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2Cl-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 + H2O HCO +OH-

  C.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

  D.少量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 +SO +H2O

  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

  如HCO3-与H+、OH-,H2PO4-与H+、OH-等。

  (6)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时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练*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Fe2+、 、Cl-、

  B.在pH=13的溶液中:Na+、K+、S2-、Cl-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l-、 、Al3+

  D.在无色溶液中:Fe3+、 、Na+、SCN-

  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 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复备区

  复备内容

  五、 教学流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练*答案 1、B 2、A 3、B 4、C

  (三)、教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

  例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 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 H2O

  解析:A项,电解熔融氯化钠,没有水,A项错;B项,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 NaNO3+H2O,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NO―3+NO― 2+H2O,C项错;D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选B。

  点拨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错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Fe3+ +3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而HSO4-在水溶液中通常应写成H++SO42-。

  (3)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 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4)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FeCI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 C12=Fe3++ 2C1-,而应写成2Fe2++C12=2Fe3+ +2Cl-。

  (5)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Ba2+ +OH-+ H++ SO42-=BaSO4↓+H2O,应写成Ba2+ +2OH-+ 2H++ SO42-=BaSO4↓+2H2O。

  2、离子共存

  例题2、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 、 、C1-

  C.K+、Cr2O72-、CH3CHO、 D.Na+、K+、 、C1-

  解析:pH 1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在酸性条件下,ClO-和H+生成弱酸HClO,C项,Cr2O72-能氧化CH3CHO(具有还原性)生成CH3COOH,D项,H+与 生成硅酸沉淀。答案选B。

  点拨2、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Ac-(即醋酸根离子)、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Fe2+与Fe3+

  可以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复备区

  复备内容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

  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

  1. 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3.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5.c(OH-)为10-14mol/l。 隐含有H+。

  限制碱性的条件

  1.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3.酚酞呈红色。 4.甲基橙呈黄色。

  5.c(H+)为10-14。

  可酸可碱的条件

  1.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

  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

  【方法技巧】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不能存在Cu2+ 或 Fe2+或 Fe3+ 或MnO4― 离子

  2.酸性溶液、PH<7(或=1、2等),说明含有大量的H+

  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 + CO2 + H2O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4、在加人铝粉能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 、Na+、NO 、S2- B.Na+、K+、CH3COO一、HCO

  C.K+、NO 、SO 、Cl― D.K+、Al3+、MnO 、NO

  展示答案:1、A 2、C 3、D 4、C

  (五)总结反思

  (六)、作业布置

  《走向高考》课后强化作业三

  六、 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离子反应说课稿 (菁华9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师沈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 3

  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

  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二)学*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4

  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 拆 删 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 5

  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课件展示]离子反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内容,该练*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3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题,一方面通过*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题与本节课学*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离子反应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

  学*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5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题,一方面通过*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题与本节课学*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离子反应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3.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说课稿7

各位评委:

  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教材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过渡,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据此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意义。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专题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对溶液导电性实验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对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等多方面知识的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课时的学*打下基础。同时,在上一专题学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于“拆”这个重要步骤的学*还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分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掌握比较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分析,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结合本节课知识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适当复*,引入正题

  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出疑问:“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2.探索新知,归纳总结

  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什么是离子反应?”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演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引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通过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以及氯化钙反应均生成碳酸钙沉淀,提出疑问:“在这两个反应中其余两种离子是否参与了反应呢?”,学生据此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钠离子、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个反应实质上都是CO32-与Ca2+结合生成碳酸钙的反应,进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条件。探究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二: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探究三,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及难电离物质。并通过另一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回顾,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3.明确规则,掌握书写

  我将对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四个步骤逐一展开。在“拆”这个步骤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复*巩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电离方程式等方面归纳总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而后从胃舒*(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生活小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步骤中的难点,把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在于“拆”,并在今后的书写中引起重视。

  4.学以致用,复*巩固

  我将引导学生将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作比较,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最后,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一、强、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反应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说课稿8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情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Nacl、氨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讲述]

  灯泡亮度:1、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一样。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强调: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盐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调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不同

  (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前提下,开场直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顺利的认识电解质的强弱。

  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离子反应的特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

  既然,大多数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ppt)

  [演示实验1](ppt)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Ba(oH)2溶液,加几滴酚酞接通电源。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接通电源。请同学们大胆推测实验现象。

  3.往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恰好完全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参与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追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结合?

  [演示实验2]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现有Na2co3、cH3cooH、K2co3

  三种溶液,如果两两混和,请你分析一下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你的判断。

  1.Na2co3+cH3cooH

  2.Na2co3+K2co3

  3.cH3cooH+K2co3

  [学生活动,典例分析]表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Na2co3+cH3cooH---

  [教师引导]cH3cooH的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微粒是什么?

  补充实验:利用情景1中的实验装置,补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并往其中加入情景1中的氨水。

  引导学生注意,像cH3cooH这样的难电离物质、像Baco3的难溶物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是离子!

  这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cH3cooH+K2co3离子方程式,并与Na2co3+cH3cooH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

  交流与思考:哪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任写两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要点。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重新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整理与归纳]

  1.明确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确定哪些微粒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3.实际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难电离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教师的提示,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学生感受实验现象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Ba(oH)2===Ba2++2oH-

  H2so4===2H++so42-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利用已知药品和已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NaoH===Na++oH-

  H2so4===2H++so42-

  2Na++2oH-+2H++so42-

  ===2H2o+2Na++so42-

  H++oH-===H2o

  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做删去处理。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现象一样。

  [投影仪](1)co32-+2H+===co2↑+H2o

  (2)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提出问题]两种的书写结果,孰是孰非?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通过醋酸溶液中添加氨水前后的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醋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恰当的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触及物质研究的中心内容“实际存在的是什么”,学会理论猜想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同时引出马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开始进行难点的突破与分解。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分解处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断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推动课堂前进,促使学生前进。让枯燥的概念以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的形式呈现。并逐步的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自然的逐步引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逐步解决学生先前学*上的困惑。

  创设情景,

  纠正在摸索、探究的过程中的错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投入实验探究,在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结论,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解决了先前的困惑,突破了难点。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

  物质是联系的

  物质是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授人以渔而非鱼;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巩固新知

  温故而知新

  [交流活动]

  你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探究,你对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了新知?

  思维拓展

  在本节课的学*、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未解?你认为离子反应是不是一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是不是一定在水溶液中进行?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吗?你以前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属于离了反应的,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吗?

  [学以致用]本专题学*的是海水中的化学,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它们中许多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比如说镁(mg),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镁有哪些重要用途;并通过相互交流,运用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理论指导,设计一套从海水中获取镁的方案。为海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福建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海水提镁,大有可为!)

  学生查阅资料,预*海水提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实践新知。

  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预*的*惯,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本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完成思想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纲目式)

  第三节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强弱电介质及其电离

  (2)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

  资料共享*台

  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菁华6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分学案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

  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

  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教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和bacl2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反应前反应后

  cu2+cl-so42-ba2+baso4↓cu2+cl-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教师]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so42-==baso4↓

  [教师]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板书]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教师]一个离子反应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更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离子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呢?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放出气体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说除了放出气体外还有水生成,那反应中生成的水怎样用实验验证呢?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

  几滴(2-3滴)酚酞溶液,

  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生成水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教师]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

  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教师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1、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或化学规律

  2、反应是否有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

  3、栓查条件符号是否标好,等号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学生练*]课本34页第6题

  [课堂练*]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分组进行练*)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板书]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学生练*]课本34页第5题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

  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案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3、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4、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

  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

  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

  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

  [结论]一、什么叫离子反应?

  [结论]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结论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结论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

  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 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结论]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2、k2co3+hcl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课堂练*2]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结论]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现状来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四、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1、导入:酸、碱、盐在水溶液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探究:

  完成实验〔2—1〕为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1]:向盛有5ml 1mo1/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1/l的Na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

  表一:

  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Cu2+ 、SO42— 、Na+、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填表小结。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2+和SO42—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Ba2+ 、SO42—和Cl—。(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

  3、总结出相关概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反应前 反应后

  Cu2+ SO42— BaSO4 +Cu2++Cl—

  Ba2+ Cl—

  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并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4、知识延伸:首先阅读教材32页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然后再通过学生完成〔实验2—2〕并填表:

  填表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从这个过程中也让同学知道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最后,通过学生完成〔实验2—3〕并填表: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生成的物质

  离子方程式

  Na2SO4溶液中加B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加HCl

  NaOH溶液中先加酚酞,再加HCl

  填表后全班交流,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并从而总结出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5、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设计实验:1)如何分离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2)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3)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6、知识反馈:1)初中学*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34页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2.认识停留在孤立层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即离子反应。

  3.认识停留在定性层面:只关注离子的种类,不关注离子的数量,不能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通过实验分析氯化钠溶液及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能用微观示意图将思维外显,能用电离方程式进行表征。

  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基于证据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氢氧化钡和硫酸为例)提出可能的假设,能认识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宏观现象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方法。

  3.通过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间的反应存在定量关系,能依据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预测宏观现象。

  4.能应用离子反应分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形成分析思路。

  四、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利用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准确表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反应的微观过程。

  2.能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种类、数量和相互作用之间进行自主关联和转换,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作用。

  3.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等相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1.宏微结合,从定量层面分析离子的来源及相互作用。

  2.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微粒观。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1.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问题情境]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主要成分NaCl)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结合初中已学,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总结回答。

  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应用所学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环节二

  1.设计导电性实验,从微观角度探究物质导电原因。

  教师引导:[任务1] 观察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导电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用化学用语表示电离的微观过程。

  学生活动:

  (1)讨论导电的条件。

  (2)观察导电性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用微观示意图画出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

  (4)得出电离、电解质等概念。

  (5)书写电离方程式。

  (6)以Na2CO3、MgCl2等类型物质进行拓展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将学生思维借用微观示意图外显,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训练学生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设计针对性的练*,让学生注重定量角度的认识,同时对之前的学*进行反馈评价。

  2.引入化学史,明确电离的条件。

  教师引导:[问题1] 离子是通电后才产生的还是电解质溶于水自动解离形成的?

  学生活动:

  (1)提出假设并寻找证据。

  (2)结合化学史理解阿伦尼乌斯电离模型,明确电解质溶于水会自动解离成离子。

  设计意图:电离是否需要通电条件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这里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对电离概念本质的理解,借用化学史料解答,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不断演变及完善的过程。

  3.基于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从微观本质定义酸碱盐。

  教师引导:[任务2]结合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学生活动:(1)书写HCl、H2SO4、HNO3以及NaOH、Ca(OH)2、Ba(OH)2的电离方程式。

  (2)从电离的角度归纳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物质分类”的微观角度,使学生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本质。

  (三)环节三

  1.从微观角度探究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本质。

  教师引导:[任务3] 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行为,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

  学生活动:(1)分析向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滴定过程电导率变化图像。

  (2)解释实验图像变化趋势和拐点意义。

  (3)用化学用语表示滴定过程,即按照“写”、“拆”、“删”、“查”

  的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

  拓展思考:若将硫酸换成硫酸氢钠,电导率又会如何变化?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此任务,展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提升宏微结合及科学探究素养。通过比较硫酸与硫酸氢钠的不同,从定性及定量角度深入认识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用其判断离子反应发生与否。

  教师引导: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水、气、沉淀为例,布置并评价各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微粒观角度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并归纳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1)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2)认识同一离子方程式可代表一类反应。

  设计意图: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为后续利用离子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四)环节四

  1.利用离子反应概念解决粗盐精制的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任务4]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粗盐精制过程。

  学生活动:(1)从离子角度认识粗盐的成分。

  (2)依据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

  (3)从定量层面分析试剂的用量,并调整设计方案。

  (4)书写该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与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实际问题,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反应。检测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上一环节进行反馈评价。

  2.形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思路。

  教师引导:[小结]回顾粗盐精制的过程,提炼从微观离子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活动:建立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确定认识对象(溶质或溶剂)——分析微粒种类和数量——分析微粒间相互作用——分析作用结果(宏观现象等)。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经历宏观-微观-宏观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总结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5

  一、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分学案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

  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

  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教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和bacl2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反应前反应后

  cu2+cl-so42-ba2+baso4↓cu2+cl-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教师]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so42-==baso4↓

  [教师]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板书]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教师]一个离子反应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更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离子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呢?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放出气体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说除了放出气体外还有水生成,那反应中生成的水怎样用实验验证呢?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

  几滴(2-3滴)酚酞溶液,

  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生成水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教师]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

  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教师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1、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或化学规律

  2、反应是否有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

  3、栓查条件符号是否标好,等号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学生练*]课本34页第6题

  [课堂练*]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分组进行练*)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板书]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学生练*]课本34页第5题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

  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案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3、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4、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

  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

  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

  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

  [结论]一、什么叫离子反应?

  [结论]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结论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结论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

  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 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结论]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2、k2co3+hcl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课堂练*2]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结论]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6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本课时学*离子反应的概念,从概念出发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度:有以上知识做基础下面我们学*离子反应和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其本质是什么呢?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推进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2—1、(要求学生观察并写出完成化学方程式)

  学生:1、试管无现象2、试管有白色沉淀。

  老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过度:电解质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度:那么离子反应怎么来表示呢?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过度: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老师:我们来阅读书本P32的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例,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步骤。

  老师:针对上面的每一步骤我们可以记为:写、拆、删、查。

  板书:写、拆、删、查

  练*:练**题

  老师:通过*题体现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这一步,那些物质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O4、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D、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且浓度稀,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出分子形式。若是生产物则用分子表示且打沉淀符号。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O2、H2、SO2等

  D、单质:H2、Na、I2、O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老师:那么我们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的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 + OH—== H2O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Cu(OH)2 + 2H+ == Cu2+ +2H2O

  对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就是: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老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还应当注意:

  (1)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例:

  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2—+H+==H2O+CO2↑

  2、KHSO4与BaCl2反应:SO42—+Ba2+==BaSO4↓

  老师:这种离子与离子间的交换的反应正是我们中学的复分解反应。那么这种反应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作业布置:P34 10、11。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离子反应说课稿菁选

离子反应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子反应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子反应说课稿1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3、知识延伸:通过课后作业自主学*教材32页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6、知识反馈:1)初中学*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是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3.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

  (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离极其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定义;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①电解质的定义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力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学*方法。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学*过程设计如下。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境引导 激发欲望。

  实验一,NaCl晶体 , 水 , NaCl 溶液导电问题对比提出问题:1.金属导电的原理2. NaCl晶体 , 水为什么不导电,NaCl 溶液导电的原理分析问题:自由移动是关键环节二 组内合作 自学讨论

  通过从NaCl晶体到溶液物质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转变成离子的过程讨论探究电离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环节三 班内交流 确定难点【练*】NaCl , NaOH、 HCl, CuSO4, H2 SO4,Ba(OH)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定义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氢离子)的为酸。

  碱: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氢氧根离子)的为碱。

  盐: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既有阴离子,又有阳离子,是盐。

  【过渡】酸碱盐从物质分类上说均为化合物,统称电解质。

  环节四 点拨精讲 解难释疑

  学*定义,分析辨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

  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不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总结】1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

  2 一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为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为非电解质环节五 随堂练* 当堂反馈结合导学案练*巩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理解电解质和导电的关系环节六 归纳总结 科学评价纵观本节课的内容发现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学生认识模糊,还需要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当然如果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的较好,还可补充强弱电解质的学*,为后面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六 说板书设计

  略

离子反应说课稿6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情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Nacl、氨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讲述]

  灯泡亮度:1、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一样。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强调: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盐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调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不同

  (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前提下,开场直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顺利的认识电解质的强弱。

  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离子反应的特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

  既然,大多数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ppt)

  [演示实验1](ppt)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Ba(oH)2溶液,加几滴酚酞接通电源。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接通电源。请同学们大胆推测实验现象。

  3.往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恰好完全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参与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追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结合?

  [演示实验2]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现有Na2co3、cH3cooH、K2co3

  三种溶液,如果两两混和,请你分析一下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你的判断。

  1.Na2co3+cH3cooH

  2.Na2co3+K2co3

  3.cH3cooH+K2co3

  [学生活动,典例分析]表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Na2co3+cH3cooH---

  [教师引导]cH3cooH的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微粒是什么?

  补充实验:利用情景1中的实验装置,补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并往其中加入情景1中的氨水。

  引导学生注意,像cH3cooH这样的难电离物质、像Baco3的难溶物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是离子!

  这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cH3cooH+K2co3离子方程式,并与Na2co3+cH3cooH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

  交流与思考:哪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任写两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要点。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重新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整理与归纳]

  1.明确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确定哪些微粒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3.实际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难电离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教师的提示,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学生感受实验现象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Ba(oH)2===Ba2++2oH-

  H2so4===2H++so42-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利用已知药品和已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NaoH===Na++oH-

  H2so4===2H++so42-

  2Na++2oH-+2H++so42-

  ===2H2o+2Na++so42-

  H++oH-===H2o

  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做删去处理。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现象一样。

  [投影仪](1)co32-+2H+===co2↑+H2o

  (2)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提出问题]两种的书写结果,孰是孰非?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通过醋酸溶液中添加氨水前后的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醋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恰当的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触及物质研究的中心内容“实际存在的是什么”,学会理论猜想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同时引出马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开始进行难点的突破与分解。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分解处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断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推动课堂前进,促使学生前进。让枯燥的概念以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的形式呈现。并逐步的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自然的逐步引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逐步解决学生先前学*上的困惑。

  创设情景,

  纠正在摸索、探究的过程中的错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投入实验探究,在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结论,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解决了先前的困惑,突破了难点。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

  物质是联系的

  物质是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授人以渔而非鱼;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巩固新知

  温故而知新

  [交流活动]

  你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探究,你对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了新知?

  思维拓展

  在本节课的学*、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未解?你认为离子反应是不是一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是不是一定在水溶液中进行?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吗?你以前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属于离了反应的,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吗?

  [学以致用]本专题学*的是海水中的化学,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它们中许多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比如说镁(mg),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镁有哪些重要用途;并通过相互交流,运用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理论指导,设计一套从海水中获取镁的方案。为海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福建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海水提镁,大有可为!)

  学生查阅资料,预*海水提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实践新知。

  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预*的*惯,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本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完成思想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纲目式)

  第三节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强弱电介质及其电离

  (2)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⑤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②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

  ③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④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1、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3、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二)学*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1)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2)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3)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离子反应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内容,该练*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第1课时包含了如下的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就已经做过了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这对于学*电解质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并且高中生思维能力在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我会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分别概括酸、碱、盐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解质、电离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中感受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乐趣和化学世界的奇妙。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创设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环节,首先是第一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引子和铺垫。在这里我会结合学生初中所做的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提问:哪些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哪些不可以。并请学生思考原因,借此引入本节新课“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环节二:新课讲授

  导入之后就进入了我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1.电解质

  我会结合学生的思考的能导电的溶液,提出不仅NaCl、KNO3、NaOH的溶液可以导电,这些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也能导电,由此提出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接着我会提问学生:Cu、盐酸、CO2、BaSO4是不是电解质?针对概念中的易错易混的点进行解释和探讨,通过这一过程深化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电离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电解质之后,我会请学生思考NaCl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我的讲解可以得知是因为NaCl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NaCl=Cl-+Na+

  这一过程我会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呈现,直观的展现NaCl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动画中学到知识,增加化学课堂的情感体验。

  3.酸、碱、盐的电离

  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离之后,我会请学生根据NaCl的电离方程式,写出HCl、HNO3、H2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并且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的本质。学生通过写电离方程式就可以概括得出: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同样的道理请学生试着写出NaOH、Ca(OH)2、Ba(OH)2、KOH的电离方程式,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碱的本质。

  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盐的本质是易错的一个点,我会这样来处理:设置小组合作探讨环节,请各个小组列举熟悉的盐,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定义盐。

  部分小组根据之前的规律很可能就得出: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有的小组也可能会考虑到(NH4)2SO4、NH4Cl也是盐。这样通过小组之间思维的碰撞得到正确的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老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环节三:巩固提升

  我会请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判断Na2SO4、Na2CO3、NaHCO3、NaHSO4是不是盐,并写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了酸式盐NaHCO3、NaHSO4,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酸式盐的电离与正盐的电离不同,酸式盐和酸式盐的电离也不相同,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是什么?这样的作业与下一节课的内容“离子反应”相衔接,体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离子发生反应的关键,知识间的逻辑体现更加完善。

离子反应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 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 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

  (2)认知基础

  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 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 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4、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 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强化)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采用自主学*、合作学*、实验探究学*,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目的:让学生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 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B、以Na2SO4+BaCl2反应为例,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我把它总结成四个简单的字便于学生记忆,即:“写、拆、删、查”。教师强调“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拆成离子式,单质、氧化物、气体和难溶物仍然写化学式”,强调学生不要忘记“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让学生练*书写“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发现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师进而提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 (目的:通过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练*强化,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内容)

  C、[创设问题情境二]让学生思考“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 里慢慢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

  (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化学生用化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科学探究)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 左板: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中板: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书写步骤

  2、意义

  右板: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主线,让学生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离子反应说课稿1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2mLNa2SO4与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环节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小游戏(5分钟)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环节四:螺旋上升的练*与应用,提升学*的空间。(10分钟)

  练*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总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练*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Ba(OH)2反应

  关键:将少量的反应物系数定为1

  (2)Ca(HCO3)2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NaOH反应

  实践◆应用

  西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离子反应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

  学*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离子反应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附 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拆、删、查。

离子反应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

  学*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

  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

  [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

  [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布置作业]复*、预*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优选【5】篇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1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理解。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掌握各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3.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是后面学*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的影响因素,例如冬天和夏天食物腐败的速率明显不同等,展开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总结。

  3、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部分化学反应等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背景知识上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和教材编排体系的层次性,也符合认识规律。

  2.选择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快慢,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并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各个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加深学生理解。

  4、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

  难点: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浓度的关系。

  5、教学过程

  5.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夏天的食物变质的速度比冬天的快,大家知道原因吗?对,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对,很好,这个现象就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温度具体是怎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呢?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活动2【讲授】过渡讲解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

  活动3【活动】回忆与交流

  我们在第一章学*了元素周期律,其中包括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下面大家回忆一下,金属Na和金属K分别与水反应,谁的速率更快?这是什么原因?对,很好,是因为Na与K的金属性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活动4【讲授】过渡讲解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反应物确定后,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组实验。

  活动5【活动】科学探究一

  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 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条件现象结论:

  常温

  冷水中

  热水中

  结论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活动6【活动】科学探究二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 0.1mol/L的HCl溶液和1.0mol/L的HCl溶液,再加入一段镁带,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HCl浓度现象结论

  0.1 mol/L

  1.0 mol/L

  结论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活动7【活动】科学探究三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3:在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3 ml H2O2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MnO2、1~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MnO2

  加入FeCl3

  不加其他试剂

  结论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活动8【活动】科学探究四

  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1:现在有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面加入H2和N2发生反应。现在向该容器中通入H2(或N2)使容器中压强增大,这时该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例2:现在有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面加入H2和N2发生反应。现在压缩该容器体积,使容器中压强增大,这时该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四: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_______反应物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减小_______反应物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活动9【导入】难点突破

  大家注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压强其实就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

  活动10【练*】随学随练

  1.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

  A.为了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食物变质,将食物放入冰箱

  C.为加快KClO3的分解而加入MnO2

  D.为加快H2O2的分解而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2.许多外界条件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反应速率。实验室用2.0mol·L—1的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中能加大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少量NaOH溶液

  B.将反应装置放入沸水浴中

  C.将所用硫酸加少量水

  D.加入少量0.5mol·L—1的盐酸溶液

  活动11【讲授】课堂小结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2)浓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

  (4)压强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活动12【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题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2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化学*衡的学*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

  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

  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化学*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性学*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目标]:

  (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

  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四、巩固训练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活动。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已经初步学*过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理论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节内容将进一步理解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学*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是对必修二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延伸和总结,同时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础,对后续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顾完物理现象速率的示方法后,进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深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识规律。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1)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掌握本节知识难度不大。

  (2)学生“生活现象”的分析:本节内容重在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很多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生活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3)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没有问题,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惯于被动接受的学*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量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描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培养学生合作学*的精神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惯。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思维品质,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研究的兴趣。

  3、通过学*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化

  学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难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过渡】根基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体现“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同时根据课本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化学,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开展知识活动,运用实验,层层导入,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

  运用讲授、引导、探究、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展示几幅运动的图片,以物理现象速率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结合高中化学必修二所学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展示,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4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确定

  四.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1.本节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安排在 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总结之后,为学生学*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通过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为学生学*本节知识铺设了心理桥梁

  (3)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衡状态的分析推进,逐步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现了学*循序渐进的原则。

  (4)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实践性。

  (5)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没有从原理、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体现了大众教育的思想,并为选修教材的学*留有充足的空间.

  2.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动态*衡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过程是:

  3.教材处理(基于以上设想,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1)引入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从而认识并相信可逆反应的存在。

  (2)通过动画模拟,变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可逆反应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3)以学生实验为媒介,通过对溶解*衡状态的分析讨论,类比导入化学*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学*。

  (4)将科学史话放到本节最后,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创造机会,从而形成其对所学知识价值的认同,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5)在知识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继续学*本部分知识的积极性,为选修教材的深入学*埋下伏笔。

  (6)通过阶梯式的*题设置,检验学生的学*效果,梳理知识脉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前面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学*和探究为本节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在此之前缺乏类似的学*经验和探究经历

  三.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衡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衡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n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n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和外部特征。

  n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思考与交流。

  n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探索问题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能真正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与Na2SO4的反应为例,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表格。培养其动手能力,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自主发现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激起其进一步探究的意识。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后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1mol/L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列出你对问题的 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题目

  那么什么是可逆反应呢?学生可轻而易举地给出概念。为加深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变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我在此处加入了动画模拟。接着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内化其对可逆反应的认识。

  并以此为契机,提出新的探究题目:根据以上探究,你能否总结出可逆反应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可逆反应的四个特征。

  (三)问题引导 、 类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实验可知Ca2+与SO42-反应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时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时,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该状态有何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此条件下溶解量达到了溶解限度,CaSO4达到了沉淀溶解*衡状态。

  此时及时提出问题:那么化学反应中是否也同样存在化学反应限度和*衡状态呢?

  通过这样的类比,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思考空间。

  接着,趁热打铁,以学生较熟悉的可逆反应氮气与氢气合成氨为例,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

  (1)当反应刚开始时,是反应物浓度大还是生成物的浓度大?

  (2)当反应刚开始时,是正反应速率大还是逆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4)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5)反应进行到什么时间会“停止”?

  (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变化?

  (7)给这个状态命名?

  (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通过以上8个问题的思考讨论,步步推进,化学*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也随着揭开层层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图像、联系生活

  那么什么是化学*衡状态呢?你能否用时间——速率图象表示其建立过程?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后。

  我用大屏幕播放化学*衡状态建立的时间——速率图象,以加深学生对化学*衡状态建立过程的理解。

  接着继续引导: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动态*衡实例?你能举出一些吗?

  然后以对“水槽中的进出流水”的生活实例的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衡状态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入浅出,实现由微观到宏观、由理性到感性的回归。

  此时再提出:化学反应*衡状态有哪些特征呢?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和师生互动得出化学*衡状态的五个特征。

  此时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科学史话”。

  并提出问题:高炉高度增加,为什么CO的浓度、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其对所学知识价值的认同,激发学*积极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实验:NO2*衡混合气在冷热水中的颜色改变

  并在说明影响化学*衡状态的外界条件以后,强调指出:有兴趣的同学可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深入学*。以真正实现知识的延伸。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5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理解。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掌握各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3.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是后面学*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的影响因素,例如冬天和夏天食物腐败的速率明显不同等,展开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总结。

  3、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部分化学反应等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背景知识上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和教材编排体系的层次性,也符合认识规律。

  2.选择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快慢,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并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各个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加深学生理解。

  4、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

  难点: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浓度的关系。

  5、教学过程

  5.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夏天的食物变质的速度比冬天的快,大家知道原因吗?对,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对,很好,这个现象就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温度具体是怎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呢?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活动2【讲授】过渡讲解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

  活动3【活动】回忆与交流

  我们在第一章学*了元素周期律,其中包括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下面大家回忆一下,金属Na和金属K分别与水反应,谁的速率更快?这是什么原因?对,很好,是因为Na与K的金属性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活动4【讲授】过渡讲解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反应物确定后,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组实验。

  活动5【活动】科学探究一

  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 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条件现象结论:

  常温

  冷水中

  热水中

  结论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活动6【活动】科学探究二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 0.1mol/L的HCl溶液和1.0mol/L的HCl溶液,再加入一段镁带,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HCl浓度现象结论

  0.1 mol/L

  1.0 mol/L

  结论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活动7【活动】科学探究三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3:在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3 ml H2O2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MnO2、1~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MnO2

  加入FeCl3

  不加其他试剂

  结论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活动8【活动】科学探究四

  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1:现在有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面加入H2和N2发生反应。现在向该容器中通入H2(或N2)使容器中压强增大,这时该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例2:现在有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面加入H2和N2发生反应。现在压缩该容器体积,使容器中压强增大,这时该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四: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_______反应物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减小_______反应物压强,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活动9【导入】难点突破

  大家注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压强其实就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

  活动10【练*】随学随练

  1.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

  A.为了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食物变质,将食物放入冰箱

  C.为加快KClO3的分解而加入MnO2

  D.为加快H2O2的分解而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2.许多外界条件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反应速率。实验室用2.0mol・L―1的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中能加大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少量NaOH溶液

  B.将反应装置放入沸水浴中

  C.将所用硫酸加少量水

  D.加入少量0.5mol・L―1的盐酸溶液

  活动11【讲授】课堂小结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2)浓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

  (4)压强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活动12【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题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7)

——化学《乙醇》教案范文五份

  化学《乙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乙醇、苯酚、乙醛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乙醇、苯酚、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酚羟基和醇羟基的区别及探讨性实验的设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并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管、单孔橡皮塞、玻璃片、镊子、药匙、酒精灯、滤纸、小刀、火柴。

  无水乙醇、乙醇、苯酚、苯酚稀溶液、10% NaOH溶液、稀盐酸、饱和溴水、2% AgNO3溶液、2%氨水、FeCl3稀溶液、2% CuSO4溶液、乙醛稀溶液、金属钠、铜丝、pH试纸、热水、蒸馏水。

  ●教学过程

  [引言]

  课堂上我们学*了乙醇、苯酚和乙醛的性质,今天我们自己动手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性质。

  [板书]一、乙醇的性质

  [师]乙醇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生]①和Na反应;②发生催化氧化;③发生消去反应。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1.乙醇与Na的反应

  [师]请大家根据乙醇的性质以及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乙醇和Na反应与H2O和Na反应相比谁快?乙醇与Na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如何用实验证明乙醇与Na反应生成H2?

  3.如何证明乙醇与Na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它的酸性(或碱性)是如何引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1.水和Na反应快。乙醇与Na反应的实质是Na取代了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

  2.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放出的气体,移开试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可以听到爆鸣声。

  3.滴入酚酞变红色,说明乙醇和钠反应后溶液显碱性。其显碱性的原因是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师]请大家动手做Na与乙醇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及生成溶液的碱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巡视时解答学生发现的问题:大试管中始终有大量的不溶物,起始反应剧烈,后来缓慢。

  [指导]加入Na块过多,起初剧烈反应时生成的CH3COONa包在钠块表面,对乙醇和Na的反应有阻止作用。

  [过渡]Na与H2O,Na与CH3CH2OH反应时现象、装置选择、原理过程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大家在完成实验报告中要重点加以比较。接下来我们学*乙醇的氧化反应。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师]有机物的去氢、得氧都是发生氧化反应。乙醇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加热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投影]原理:

  [解释]在CuO的催化作用下,CH3CH2OH中-OH的氢原子,该碳上所连的H原子都易脱去,之后氧原子的一个电子与碳原子的一个电子重新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一个新的C-O键。脱下的两个氢原子与CuO中的氧原子形成水分子。

  [质疑]大家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乙醇脱氢氧化后形成乙醛呢?如何在加热的条件下提供CuO从而理解铜做催化剂的实质呢?

  [生]铜在加热条件下形成氧化铜。若浸没在乙醇中失去氧原子后变为红色的铜。铜在反应前后质量、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即做为催化剂。

  [师]那么针对我们的实验条件,大家如何进行合理的操作,且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呢?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纷纷]

  [生甲]把铜丝缠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伸进试管中。若效果不好,把铜丝缠成内径不同的同心螺旋管进行实验。

  [生乙]把缠好的多层同心环螺旋管放在瓷管中加热,往上面滴酒精,反应后蒸气逸出后闻生成物的气味。

  [师]肯定后,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补充说明:第一种方案要注意,乙醇量要少,否则生成的乙醛溶于乙醇后,不能逸出,不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若反复操作后效果会明显。

  第二种方案,在实验时要控制乙醇的用量和滴入的速度,以及螺旋管的红热程度,一定要保证实验安全,谨防乙醇着火燃烧。

  [生]通过点拨提示后,积极思考,探索可行性方案和操作技巧。多次实验后,安全可靠再向全班推广。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1.学生把乙醇约2 mL加入试管中,把铜丝缠绕成螺旋管后在酒精灯上加热氧化。伸入试管反应后闻气味。重复多次,效果明显。

  2.有些学生没注意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致使底部铜丝一直保持红色。解释为:靠*焰心加热,氧化变黑的部分在灯芯高浓度酒精蒸气的作用下,又被还原为铜。这实际也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的一个实例。

  3.利用瓷管实验的,注意从上部加盖单孔塞,单孔塞上装有滴管,滴入乙醇后,(滴时注意尽可能地将乙醇浇在铜丝圈上)移去滴管,集中闻气味。

  [过渡]我们知道,羟基不仅是醇类的官能团,也是酚类的官能团,而且醇和酚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来实验验证苯酚的性质。

  化学《乙醇》教案 2

  教材分析

  1、活动与探究建议

  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能力。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学*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索学*,获得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模式,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注与乙醇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钠的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联系生活

  有关酒的诗句导课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醇的燃烧

  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探究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学过的诗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

  乙醇的球棍模型

  酒精灯、酒精汽油的应用

  喝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

  酒驾的检测原理

  乙醇钠的应用

  用酒精消毒,做燃料,制护肤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

  李白喝酒的图片

  【提问】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诗人喜欢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你所学过的诗句和酒有关的有哪些?

  酒的成分是什么?

  【PPT展示】本节课学*目标

  学生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学生回答:乙醇。

  明确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心里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学*效果。

  自学乙醇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展示】装在试剂瓶中的酒精

  【PPT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

  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观察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

  【PPT展示】

  乙醇的球棍模型

  指导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展示】

  学生书写情况并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判断乙醇是否是烃的衍生物,提出结构决定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化学性质学*中官能团的变化。

  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书写情况进行自评和它评。

  接受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模式。

  生活情景展示

  【生活情景展示】

  观看前,提醒学生观看情景展示是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观看后提问】

  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

  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和用途的问题。

  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并进行生命教育。

  把这三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准备接下来逐一解决。

  【PPT展示】

  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

  三个人情景展示: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没问题!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行,来,干杯!

  (甲、乙喝酒状)

  甲:你脸这么红,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怎么了?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丙:有没有喝多,不是看酒量呢,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学生回答问题:

  1.两人做得不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1)汽车可以加酒精吗?(2)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3)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

  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

  展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使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燃烧

  【PPT展示】

  乙醇的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现象,酒精灯,酒精炉,介绍乙醇汽油,并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缺点。

  【*题】

  乙醇燃烧时断裂了什么键?

  认真听讲。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模式。

  乙醇的催化氧化

  【讲述】

  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

  【追问】

  乙醇在人体内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能实现吗?

  【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为什么铜变黑,后来又变红?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能写出乙醇在这个过程中的总方程式吗?

  通过分析系数、氧化铜和铜的作用,指导学生写出总方程式。

  【*题】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裂了什么键?

  【flash演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键情况

  认真听讲。

  合作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方程式

  2Cu+O22CuO、

  CuO++H2O+Cu。

  总方程式:Cu或Ag

  解决大家思想中的疑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重点强化,难点突破。

  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乙醇可以被氧气氧化,它能不能被其他强氧化剂,比如酸性KMnO4或者酸性K2Cr2O7氧化呢?

  【探究实验】乙醇与酸性KMnO4、酸性K2Cr2O7的反应

  【PPT展示】交警检验酒驾的原理

  思考后开始探究实验。

  以白纸为底,展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乙醇与钠的反应

  【PPT展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

  【问题】乙醇会不会和水一样可以和钠发生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

  【强调】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的现象。

  【提问】1、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2、根据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出它们-OH中的H原子的活泼性。

  【PPT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讲解产物乙醇钠的作用,强调羟基和钠与氢气的对应的量的关系,及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题】乙醇与金属钠

  反应的断键位置是?

  思考。

  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现象:钠是在液面上还是在液面下,是否熔化钠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反应是否有响

  声。

  学生回答现象并思考回答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认真记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乙醇的化学性质,及断键位置。

  认真看,思考。

  加深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印象。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模式。

  总结乙醇的用途

  【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性质和所给图片,总结乙醇的性质。

  讨论,总结,回答。

  重新认识乙醇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

  小结

  【PPT展示】

  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时作业>124-125页

  课外作业:

  制作一张以“酒后驾车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酒驾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危的认识。

  板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4、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乙醇的用途

  化学《乙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记住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明确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3、学会乙醇的化学性质。

  4、了解乙醇的应用。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资料〕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 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 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

  (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动画)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

  (投影给出乙醇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断键位置)

  〔师〕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反应?

  〔投影〕钠与乙醇、钠与水的反应的比较

  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多媒体)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想一想)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呢?

  (多媒体)(2)乙醇和催化氧化:

  (多媒体)探究反应机理

  〔师〕乙醇在铜或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反应机理

  (多媒体)(3)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成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多媒体)〔一则常识〕司机酒后驾车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

  怎样判断呢?用酒精检测仪

  K2Cr2O7 Cr2(SO4)3

  (橙色) (绿色)

  〔师〕乙醇除以上化学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化学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深入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同学们根据乙醇的性质讨论乙醇的用途.(学生活动)

  〔师〕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像这些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多媒体)烃的衍生物概述

  何谓”烃的衍生物”? 何谓”官能团”?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小结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性质以幻灯片形式投影出来)

  〔练一练〕1.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B)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乙醇的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

  当乙醇与钠反应时, ① 键断裂;

  当乙醇与氧化反应,(Cu作催化剂)时,

  ①③ 键断裂.

  3.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均为( C )

  A.硫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课后作业〕课本P76 *题 1、2、3、10

  化学《乙醇》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乙醇的工业制法,常识性介绍乙醇的生理作用。

  2、了解醇类的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教学重点] 乙醇的工业制法,醇类的一般通性

  [教学难点] 乙醇的工业制法,醇类的一般通性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解、归纳

  [教学内容]

  复*:

  1、乙醇有哪些化学性质?

  2、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分析:根据(CH3)2C=CH2,可以推断氯代烷结构有两种:(CH3)2CHCH2Cl和(CH3)2CClCH3,又醇B可以被氧化生成醛,所以只有(CH3)2CHCH2Cl正确。

  引入:研究乙醇结构可以看出,乙醇是由烃基和羟基相连的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像具有这样结构的物质叫做醇。请看课本P158二、醇类,了解醇类的分类和性质。

  讲解: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结合着的羟基化合物。根据醇分子里羟基的数目,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分子里只含有一个羟基的,叫做一元醇。由烷烃所衍生的一元醇,叫做饱和一元醇,如甲醇、乙醇等,它们的通式是CnH2n+1OH,简写为R—OH。乙醇是重要的化工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涂料、化妆品、油脂等工业;甲醇、乙醇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它们还可用作车用燃料,是一类新的可再生能源。甲醇有毒,饮用约10mL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就能使人致死。

  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含4至11个C的醇为油状液体,可以部分地溶于水;含12个C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不溶于水。表7-2中列出了几种饱和一元醇的某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醇类

  1、定义: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

  练*: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醇?

  板书:

  2、分类 按羟基数目分(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按烃基类别分(脂肪醇、芳香醇)

  3、饱和一元醇:烷基+一个羟基

  (1) 通式:CnH2n+1OH 或CnH2n+2O、R—OH

  (2)物理性质: n≤3, 无色液体、与水任意比互溶

  4≤n≤11,无色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

  n ≥12,无色蜡状固体,不溶于水。

  溶解度: 碳原子数越多,溶解度越小,直至不溶。

  沸点: 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3)化学性质:似乙醇,但要注意发生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条件及其产物。

  ①消去反应的条件:似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即β位C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如CH3OH、(CH3)3CCH2OH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氧化条件: 与—OH所连的碳原子(即α位C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如C(CH3)3OH不能被氧化。

  ③氧化产物:α位C原子有两个H原子生成醛,α位C原子有一个H原子生成酮。

  4、几种重要醇结构、性质与用途:

  讲解:甲醇、乙醇为可再生能源,甲醇有毒;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与水和酒精以任意比互溶,;丙三醇吸湿性强,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混溶,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此外,丙三醇还有护肤作用,俗称甘油。

  板书:分子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醇,分别叫做二元醇和多元醇,如乙二醇和丙三醇:

  阅读

  醇的沸点与氢键

  比较表6-1与表7-2,不难发现,低级醇的沸点比与其相对应的烷烃要高得多,例如乙醇的沸点是78.5℃,而乙烷的沸点仅是-88.63℃。这是因为,醇分子里有羟基,低级醇在液态时与水类似,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因此,要使液态醇变为蒸气,不仅要破坏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还需消耗一定的能量破坏氢键,这就是低级醇的沸点相对较高的原因。

  化学《乙醇》教案 5

  [教学目标] 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过渡:乙醇从结构上可以看作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OH对乙醇的化学性质有何影响呢?

  板书:3、化学性质: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引入: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有可能断裂。

  板书:(1)与钠反应:(还可以与K 、Ca、Mg、Al等活泼金属反应)

  实验6-2:

  现象:钠沉入试管底部,有气体放出,钠又浮到液面,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壁有水滴,加石灰水不变浑浊。

  板书: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设疑:乙醇分子有6个氢原子,是全部被取代?还是部分被取代?

  启发:乙烷能不能和金属钠反应?

  参考:不能。假如能反应,我们就不能将金属钠保存在液态烃—煤油、汽油中了,说明乙醇分子中的乙基是较稳定的,其氢原子不会被金属钠取代。显然,生成的H2,氢原子是由羟基提供的。

  指出:乙醇除了可以跟Na反应外,也可以与K、Ca、Mg反应。

  练*:乙酸与K的反应方程式。

  R—OH+Na→?

  讲述:不知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高一化学中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

  讲述:钠在水面上游动,咝咝作响,反应很快完成。

  比较: 1,密度 2.速度

  讲解:此反应类似于钠与水的反应,故乙醇又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出乙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激烈,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板书:乙醇较水还难电离。

  讲解:我们在实验室中,经常采用燃烧酒精给一些物质加热,酒精燃烧也就是氧化反应。

  板书:(2) 氧化反应

  ①燃烧: CH3CH2OH+ 3O2 2CO2 +3H2O

  讲解:乙醇除了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之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也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如果有催化剂作用,还可以生成乙醛。

  板书: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工业上根据这个原理,由乙醇制取乙醛。

  引入:前面我们学过利用乙醇制取乙烯的反应,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板书:(3)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

  讲解:如果制乙烯时温度较低,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板书:(4)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1.

  讲解: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在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断键的位置,这样才能掌握好乙醇的性质。

  板书: 2.跟氢卤酸反应

  讲述:当乙酸与氢溴酸在加热条件下将发生溴原子取代羟基。

  板书:

  讲述:通常用浓 代替HBr。 练*:

  讲解: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在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断键的位置,这样才能掌握好乙醇的性质。

  板书:二、乙醇的工业制法

  讲解:乙醇的工业制法,主要有乙烯直接水化法和发酵法两种。

  板书:1.乙烯直接水化法

  讲解:乙烯直接水化法,就是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乙烯蒸气与水直接反应,生成乙醇:在此法中的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这样能节约大量粮食,因此发展很快。

  板书:

  板书:2.发酵法

  讲解: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生产乙醇的唯一工业方法。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经水解(用废糖蜜作原料不经这一步)、发酵,即可制得乙醇。发酵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约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机杂质,经精馏可得95%的`工业乙醇。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8)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范本五份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离极其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定义;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①电解质的定义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力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学*方法。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学*过程设计如下。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实验一,NaCl晶体,水,NaCl溶液导电问题对比提出问题:1.金属导电的原理2.NaCl晶体,水为什么不导电,NaCl溶液导电的原理分析问题:自由移动是关键环节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通过从NaCl晶体到溶液物质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转变成离子的过程讨论探究电离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环节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练*】NaCl,NaOH、HCl,CuSO4,H2SO4,Ba(OH)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定义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氢离子)的为酸。

  碱: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氢氧根离子)的为碱。

  盐: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既有阴离子,又有阳离子,是盐。

  【过渡】酸碱盐从物质分类上说均为化合物,统称电解质。

  环节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学*定义,分析辨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

  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不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第1课时包含了如下的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就已经做过了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这对于学*电解质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并且高中生思维能力在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我会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分别概括酸、碱、盐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解质、电离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中感受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乐趣和化学世界的奇妙。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创设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环节,首先是第一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引子和铺垫。在这里我会结合学生初中所做的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提问:哪些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哪些不可以。并请学生思考原因,借此引入本节新课“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环节二:新课讲授

  导入之后就进入了我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1.电解质

  我会结合学生的思考的能导电的溶液,提出不仅NaCl、KNO3、NaOH的溶液可以导电,这些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也能导电,由此提出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接着我会提问学生:Cu、盐酸、CO2、BaSO4是不是电解质?针对概念中的易错易混的点进行解释和探讨,通过这一过程深化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电离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电解质之后,我会请学生思考NaCl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我的讲解可以得知是因为NaCl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NaCl=Cl-+Na+

  这一过程我会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呈现,直观的展现NaCl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动画中学到知识,增加化学课堂的情感体验。

  3.酸、碱、盐的电离

  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离之后,我会请学生根据NaCl的电离方程式,写出HCl、HNO3、H2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并且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的本质。学生通过写电离方程式就可以概括得出: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同样的道理请学生试着写出NaOH、Ca(OH)2、Ba(OH)2、KOH的电离方程式,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碱的本质。

  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盐的本质是易错的一个点,我会这样来处理:设置小组合作探讨环节,请各个小组列举熟悉的盐,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定义盐。

  部分小组根据之前的规律很可能就得出: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有的小组也可能会考虑到(NH4)2SO4、NH4Cl也是盐。这样通过小组之间思维的碰撞得到正确的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老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环节三:巩固提升

  我会请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判断Na2SO4、Na2CO3、NaHCO3、NaHSO4是不是盐,并写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了酸式盐NaHCO3、NaHSO4,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酸式盐的电离与正盐的电离不同,酸式盐和酸式盐的电离也不相同,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是什么?这样的作业与下一节课的内容“离子反应”相衔接,体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离子发生反应的关键,知识间的逻辑体现更加完善。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3.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5

  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⑤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②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

  ③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④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1、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3、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二)学*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1)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2)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3)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离子反应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内容,该练*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