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

首页 / 教案 / |

  离子反应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离子反应教案 2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教案 3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过量时: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

  ―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篇二: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学*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学*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灯座、灯泡、导线、酚酞试液。 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板书]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O NH4 +OH

  -

  H2O H+ + OH

  实验 用试管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酚酞试液,一边滴盐酸溶液一边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 [板书]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仅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改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的(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

  质以及气态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途径)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为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讨论1:以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 KOH 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

  实质。H++OH-=H2O

  [板书]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小结] 1、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比较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 NH4 +OH

  -

  H2 H+ + OH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篇三: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Mg2+2OH

  离子反应教案 4

教学目的: 1.能区分强弱电解质,能正确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现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产生的前提,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3.始步教会用离子圆程式表现溶液中的离子反映,并能断定离子方程式的反误. 4.通功比拟、归结、剖析、综开,三步需要说明的是,关键词优化,减淡对于弱强电系量、合女反映等概思的懂得. 5.体验迷信探求的快活,养成务虚供实、怯于摸索的迷信立场. 教情合析: ① 未学*电解质与是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长短电解质;② 未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产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会书写电离方程式;③ 未了解离子攻恒,并能运用离子攻恒进行简略盘算. 教授教养沉正点、易面 沉面:区合弱强电解质、书写离子圆程式. 易点:强电解质中哪些物质能写成离子形式. 课时部署:2课时 第一课时 学学情境设计: 教员运动 学生涯静 设计意图 展现盐酸、醋酸、NaOH、氨水四瓶溶液,请学生按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止分类. 回想物质组成的分类方式,对四瓶溶液入止分类. 温*物资的合类. 再请学生按物质的组成对四瓶溶液中的溶质入止分类. 回想溶液与溶质的区别,并对本人的过错进行改正. 强调溶液与溶质的没有同,巩固电解质属于杂洁物. 问:HCl分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有有HCl分子存在?0.1 mol / L HCl溶液中c(H+)=?、c(Cl-)=?0.1 mol / L醋酸溶液中c(H+)=?、c(CH3COO-)=? 思考并盘算离子浓度. 温*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浓度盘算. 为导电性实验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做铺垫. 答:如何证实盐酸等溶液外具有灭合女?电系量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思考并归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回想电解质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温*导电性试验、电解量溶液导电缘由非溶液外具有灭自在挪动的离子. 做盐酸、醋酸、NaOH、氨火四瓶溶液的导电性试验,指点先生察看亮、明、没有明. 察看并念考实验现象差别的缘由. 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考 引诱学生思考:①溶液导电的缘由;②灯炮亮明与自在移静的离子的闭解;③雷同淡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中自在挪动的离子为什么不同? 念考并议论①醋酸溶液中c(H+)、c(CH3COO-)为什么比盐酸溶液中长?②醋酸溶液中存在哪些物资? 激起学生讨论醋酸溶液中醋酸的存在形式,了解弱电解质的特色.学*分析问题的办法. 领导学生列里比拟盐酸、醋酸溶液的差别:导电性、能够电离的离子浓度、实践电离的离子淡度、电离水*、溶液的败分、电离方程式 念考、议论,正在笔忘原下列里比拟盐酸、醋酸溶液的差别 通功对比法,深刻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好同 引诱学生订义强弱电解质,分解属于强弱电解质的物质类别. 思考、讨论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物质类别. 通过归缴、综开,控制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训练巩固 练*把握区别强弱电解质的办法. 巩固进修结果. 板书设计: 0.1 mol / L盐酸 0.1 mol / L醋酸 NaOH 氨水 导电性 弱弱强强能够电合的离女淡度 c(H+)=0.1 mol / L c(Cl-)=0.1 mol / L 功课,由学生完成 c(H+)=0.1 mol / L c(CH3COO-)=0.1 mol / L 实践电离的离子浓度 c(H+)=0.1 mol / L c(Cl-)=0.1 mol / L c(H+)<0.1 mol / L c(CH3COO-)<0.1 mol / L 电离水* 完全电离 不完齐电离 溶液的成分 H+、Cl- H+、CH3COO-、CH3COOH 电离方程式 HCl=H++Cl- CH3COOH CH3COO-+H+ 定义 在水溶液中完整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不能完齐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物质类别 强酸、强碱、盐 弱酸、弱碱、水 第两课时 学学情境设计: 教员运动 学生涯静 设计意图 领导剖析课白P53交换取议论 ①分析反响物Na2CO3、Ca(OH)2、CaCl2在溶液中的亡正在形式;②分析生败物 CaCO3、 NaOH、NaCl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势;③分析Na2CO3+Ca(OH)2反当的真质取正应隐象;④分析Na2CO3+CaCl2反应的本质与反应现象;⑤觅出两者的接洽. 应用强弱电解质的本理,断定、分析Na2CO3、Ca(OH)2、CaCl2、CaCO3、 NaOH、NaCl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CaCO3是重淀不在溶液中,新虽是强电解质,但仍以CaCO3形式存在),PVC运动地板,分析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争先生进修分析答题的方式,懂得电解质在溶液中亡在的实质、正当的本质,了解反响的真质取反应隐象的闭解. 引诱学生归结离子反应订义,分解离子反应意义 觅出两个反响的单独面,归结离子反映订义、意义 争学生运用归缴法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意义 引导学生反思以下两个反应实质被掀示的进程,联合课文了解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学生反思、浏览课文,了解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培育学生自学才能 领导先生分析课白P54 "溶于火且完整电离的物资写败离子情势"的'露义与应用 学生分析"完整电离"便强电解质,便否溶性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 教*分析问题的方式,增强对于要害字的理解 做课白P54 "问题解决",训练巩固离子方程式书写 练*,部门学生板演 巩固进修结果. 分析*题,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十二,三年前,网站SEO连接多半是为了用来介绍其它连接给访问者,目的很单纯,所以网站主对连接到什么,单*哪些物质是否溶性盐 思考、讨论,哪些物质能够成离子形式,控制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症结 通过火析控制离子圆程式书写的要害 弥补练*巩固 练*把握哪些物质能够成离子形式 巩固学*结果. 现象雷同 板书设计: 正当:Na2CO3+Ca(OH)2=CaCO3d+2NaOH 具有情势:2Na++CO32-+Ca2++2OH- = CaCO3d+2Na++2OH- 实质:CO32-+Ca2+=CaCO3d 反应:Na2CO3+CaCl2=CaCO3d+2NaCl 实质雷同 亡在形式:2Na++CO32-+Ca2++2Cl- = CaCO3d+2Na++2Cl- 本质:CO32-+Ca2+=CaCO3d 一、离子反应定义:但凡无离子加入或者无离子生成的反应 离子:自由挪动的离子;存在于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况 两、离子反应意义:①表现必定物质间的反应;②里示一切统一类型的反应 实质: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浓度显明加长的进程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搭、增、查"四个步骤 搭非要害;要搭的物质:强酸、强碱、否溶性盐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齐溶于火. 氯化物(盐酸盐)中AgCl、Hg2Cl2不溶. 硫酸盐中BaSO4、PbSO4没有溶. 教学反思: 原节概念少且笼统易懂,重正点非离子反应,而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思又是研讨离子反应的基本,为了逆本无效天完成学学目的,童装批发市场,原节课设计凸起了以上几正点: 1.遵循由理性 理论的认知法则,正在教授教养外注沉真验,通功对于试验隐象的察看、剖析构成实际,尼龙扎带,应用实际学问来系决实践答题,钢丝绳,自而入一步懂得概思. 2.教学办法下采取多演示,多启示,多对照,多讨论,道练联合. ①多演示: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效,但系今次.,进步学生视察分析问题的才能. ②多启示:降出穷无启迪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培育其思想才能. ③多对照:如电解质与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不同的中战反应等皆进行了比照,以减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战把握. ④少讨论:通过讨论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换与协作,充足施展学生的客观能动性,使学*变被动为自动. ⑤少练*:教授教养中及时部署针对性训练,以巩固战强化所学学问,进步学*效力.

  离子反应教案 5

  复*课 编号: 时间 :

  主备人: 三 年级 化学 备课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段长签字:

  一、学*目标(考点)

  1.了解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学*重点、难点

  1、 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自学资料《走向高考》P8—P14,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必须独立完成。

  四、 自主学*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 看物质能否被拆成离子。

  2. 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

  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 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

  微溶物(如:CaSO4 、AgSO4 、Ca(OH)2 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

  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 。

  2.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3.看“==”“ ” “↑”“↓”等运用是否正确。

  4.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看电子是否守恒。

  5.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6.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练*1、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

  2Al3+ + 7OH- = Al(OH)3↓+ AlO2- + 2H2O

  B.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

  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C.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

  Cu2++2HS-= CuS↓+2H2S↑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

  3 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复备区

  复备人

  复备内容

  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l2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2Cl-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 + H2O HCO +OH-

  C.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

  D.少量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 +SO +H2O

  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

  如HCO3-与H+、OH-,H2PO4-与H+、OH-等。

  (6)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时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练*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Fe2+、 、Cl-、

  B.在pH=13的溶液中:Na+、K+、S2-、Cl-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l-、 、Al3+

  D.在无色溶液中:Fe3+、 、Na+、SCN-

  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 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复备区

  复备内容

  五、 教学流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练*答案 1、B 2、A 3、B 4、C

  (三)、教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

  例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 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 H2O

  解析:A项,电解熔融氯化钠,没有水,A项错;B项,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 NaNO3+H2O,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NO—3+NO— 2+H2O,C项错;D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选B。

  点拨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错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Fe3+ +3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而HSO4-在水溶液中通常应写成H++SO42-。

  (3)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 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4)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FeCI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 C12=Fe3++ 2C1-,而应写成2Fe2++C12=2Fe3+ +2Cl-。

  (5)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Ba2+ +OH-+ H++ SO42-=BaSO4↓+H2O,应写成Ba2+ +2OH-+ 2H++ SO42-=BaSO4↓+2H2O。

  2、离子共存

  例题2、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 、 、C1-

  C.K+、Cr2O72-、CH3CHO、 D.Na+、K+、 、C1-

  解析:pH 1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在酸性条件下,ClO-和H+生成弱酸HClO,C项,Cr2O72-能氧化CH3CHO(具有还原性)生成CH3COOH,D项,H+与 生成硅酸沉淀。答案选B。

  点拨2、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Ac-(即醋酸根离子)、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Fe2+与Fe3+

  可以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复备区

  复备内容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

  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

  1. 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3.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5.c(OH-)为10-14mol/l。 隐含有H+。

  限制碱性的条件

  1.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3.酚酞呈红色。 4.甲基橙呈黄色。

  5.c(H+)为10-14。

  可酸可碱的条件

  1.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

  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

  【方法技巧】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不能存在Cu2+ 或 Fe2+或 Fe3+ 或MnO4— 离子

  2.酸性溶液、PH<7(或=1、2等),说明含有大量的H+

  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 + CO2 + H2O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4、在加人铝粉能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 、Na+、NO 、S2- B.Na+、K+、CH3COO一、HCO

  C.K+、NO 、SO 、Cl— D.K+、Al3+、MnO 、NO

  展示答案:1、A 2、C 3、D 4、C

  (五)总结反思

  (六)、作业布置

  《走向高考》课后强化作业三

  六、 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教案 6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稢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 7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HNO3 ⑤Cu(OH)2 ⑥AgCl

  ⑦Na2CO3 ⑧C2H5OH ⑨H2O ⑩Fe ⑾SO2 ⑿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⑥⑦ (2)①⑤⑨ (3)⑧⑾ (4)②③④⑦

  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Ba2+ + SO42- = BaSO4↓)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 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

  ④ 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Fe +Fe3+ =2 Fe2+ ”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 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 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上述Ba2+ + SO42- = 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 +Cl— = 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HCO3— +OH— = CO3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H2O ,酸电离出来的H+ 与碱电离出来的OH- 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 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 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 + 2OH- = Cu(OH)2↓ 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P18*题一、2、3 *题二、三、

  离子反应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2)3)4)

  2、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的实质、表示一类反应。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能判断离子反应的发生并能逐步写出简单的离子方程式。能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体现溶液中反应的分析、离子反应概念构建的过程及研究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复*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电解质及其电离,请同学回忆一下什么是电解质?

  【学生】思考回答: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CuSO4 、NaCl、BaSO4是不是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学生】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教师】由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粒子之间的反应,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一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我们先来看几个实验,请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KCl溶液。

  ②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BaCl2溶液。

  ③向加油酚酞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消失。

  ④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无气体冒出。

  ⑤将铁钉加入稀硫酸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Na2SO4 +2KCl=== 2 NaCl + K2SO4 ① Na2SO4 + BaCl2=== Ba SO4 ↓ +2 NaCl ②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③ Na2CO3 + 2HCl=== 2NaCl + H20 +CO2↑ ④ Fe + H2SO4=== FeSO4 + H2↑ ⑤

  【教师】分析实验1 Na2SO4溶液与KCl溶液并没有发生反应只是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溶液电离出的K+、Cl―的简单混合分析实验2说明了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与BaCl2电离出的Cl―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Na+和Cl―的离子形式存在。而Na2SO4溶液电离出的SO42―和BaCl2溶液电离出的Ba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结论】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Ba2++SO42——BaSO4↓

  【教师】同学们能试着用老师这种方法分析下面剩下的几个反应吗?

  【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尝试

  【教师】同学们对这些反应的分析都做得很好。从对这些反应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反应的实质都是离子参加反应,在反应中,虽然有单质铁参加反应,单质铁不是离子,但还是有离子H+参加反应,我们称这类反应也为离子反应,请同学们给离子反应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如何定义离子反应

  【板书】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或以离子的形式参加的反应)

  【教师】离子反应有何特点:

  【学生】找特点: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产。

  【板书】离子反应特点:

  1)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2)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

  3)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成。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归纳出了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我们称这样的方程为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给他下定义。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板书】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达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特点:

  ①表示了反应的实质

  ②更简明

  【讲授】我们以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反应为例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 NaCl

  ②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2++2Cl-+2Na++SO2-4——BaSO4↓+2Na++2Cl-

  ③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O2-4——BaSO4↓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提问】请同学们用四个动词来概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PPt】“写”—————基础,“拆”—————关键,

  “删”——————途径,“查”—————保证

  【板书】

  3、离子方程式的书别步骤

  1)“写”—————基础: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拆”—————关键:按电解质电离实际写成离子形式。

  3)“删”——————途径: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保证: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小结】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保留化学式。那么那些物质易电离呢?

  【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把硫酸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

  ②把硫酸钾溶液滴加到硝酸钡溶液中

  ③把硫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42— + Ba2+ = BaSO4↓

  【练*讲解】

  【提问】这三个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小结】虽然化学方程式不一样,当离子方程式相同,说明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化学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可以表示同一类的离子反应。这个以就是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

  三、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或以离子的形式参加的反应)

  离子反应特点:

  1)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2)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

  3)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成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达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特点:①表示了反应的实质

  ②更简明

  3、离子方程式的书别步骤

  1)“写”—————基础: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拆”—————关键:按电解质电离实际写成离子形式。

  3)“删”——————途径: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保证: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离子反应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离子反应教案 10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A.Na2S B.Ba(OH)2 C.KMnO4 D.KCl

  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 。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HClO B. Cl2 C. NaHCO3 D. CO2

  5.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6. 能用H++OH- = H2O表示的是 (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7.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8.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a2+、Cl-、SO42- B. Ca2+、HCO3-、C1-、K+

  C.Mg2+、Ag+、NO3-、Cl- D. H+ 、Cl- 、Na+ 、CO32-

  10.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Fe3+、K+、SO42-、Cl-

  11.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

  A.CO32-、Cl- B.NO3-、Cl- C.NO3-、SO42- D.OH-、NO3-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H+ = 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1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

  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H2SO4 = BaSO4↓+CO2↑+H2O

  C.Ba(NO3)2+ H2SO4= BaSO4↓+2H NO3

  D.Ba(OH)2+ 2KHSO4 = BaSO4↓+K2SO4+2H2O

  14.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

  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

  电解质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如弱酸、

  弱碱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不能完全电离的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其化学式表示,不能以离子的形式出现。请解答15、16两题。

  15.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

  A. 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 75 mL 1 mol·L-1 CaCl2溶液

  C. 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 75 mL 1 mol ·L-1 AlCl3溶液

  16.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 = Pb(Ac)2+(NH4)2SO4。当Pb(Ac)2(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Pb(Ac)2+H2S = PbS↓+2H Ac B.Pb2++H2S = PbS↓+2H+

  C.Pb2++2Ac-+H2S = PbS↓+2H Ac D.Pb2++2Ac-+2H++S2- = PbS↓+2HAc

  17.下列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硫与生石灰 B.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D.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18.要把溶液中C1—、CO32—、S2—分别用AgNO3溶液、Ba(NO3)2溶液和CuSO4溶液沉淀出来,要求每一次只得一种沉淀,正确操作顺序是: ( )

  A.AgNO3、Ba(NO3)2、CuSO4 B.Ba(NO3)2、AgNO3、CuSO4

  C.CuSO4、Ba(NO3)2、AgNO3 D.Ba(NO3)2、CuSO4、AgNO3

  19.某溶液中只含有Na+、Cl—、Al3+、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Cl—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 ( )

  A.1:2 B.1:4 C.3:4 D.3:2

  20.xR2+ + yH+ +O2 == mR3+ +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m和R3+判断正确的是:( )

  A.m=4 B.m=y

  C.m=2 D.m=y/2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1)

——《离子反应》说课稿 (菁华3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一、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⑤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②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

  ③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④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1、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3、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二)学*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1)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2)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3)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离子反应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内容,该练*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3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

  (2)认知基础

  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4、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强化)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采用自主学*、合作学*、实验探究学*,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1】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目的:让学生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B、以Na2SO4+BaCl2反应为例,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我把它总结成四个简单的字便于学生记忆,即:“写、拆、删、查”。教师强调“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拆成离子式,单质、氧化物、气体和难溶物仍然写化学式”,强调学生不要忘记“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让学生练*书写“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发现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师进而提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目的:通过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练*强化,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C、[创设问题情境二]让学生思考“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

  (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化学生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

  左板:

  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中板: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书写步骤

  2、意义

  右板:

  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主线,让学生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2)

——离子反应说课稿合集二十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

  学*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

  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

  [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

  [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布置作业]复*、预*

  离子反应说课稿 2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情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Nacl、氨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讲述]

  灯泡亮度:1、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一样。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强调: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盐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调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不同

  (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前提下,开场直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顺利的认识电解质的强弱。

  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离子反应的特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

  既然,大多数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ppt)

  [演示实验1](ppt)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Ba(oH)2溶液,加几滴酚酞接通电源。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接通电源。请同学们大胆推测实验现象。

  3.往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恰好完全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参与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追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结合?

  [演示实验2]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现有Na2co3、cH3cooH、K2co3

  三种溶液,如果两两混和,请你分析一下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你的判断。

  1.Na2co3+cH3cooH

  2.Na2co3+K2co3

  3.cH3cooH+K2co3

  [学生活动,典例分析]表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Na2co3+cH3cooH---

  [教师引导]cH3cooH的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微粒是什么?

  补充实验:利用情景1中的实验装置,补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并往其中加入情景1中的氨水。

  引导学生注意,像cH3cooH这样的难电离物质、像Baco3的难溶物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是离子!

  这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cH3cooH+K2co3离子方程式,并与Na2co3+cH3cooH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

  交流与思考:哪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任写两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要点。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重新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整理与归纳]

  1.明确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确定哪些微粒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3.实际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难电离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教师的提示,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学生感受实验现象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Ba(oH)2===Ba2++2oH-

  H2so4===2H++so42-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利用已知药品和已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NaoH===Na++oH-

  H2so4===2H++so42-

  2Na++2oH-+2H++so42-

  ===2H2o+2Na++so42-

  H++oH-===H2o

  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做删去处理。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现象一样。

  [投影仪](1)co32-+2H+===co2↑+H2o

  (2)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提出问题]两种的书写结果,孰是孰非?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通过醋酸溶液中添加氨水前后的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醋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恰当的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触及物质研究的中心内容“实际存在的是什么”,学会理论猜想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同时引出马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开始进行难点的突破与分解。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分解处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断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推动课堂前进,促使学生前进。让枯燥的概念以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的形式呈现。并逐步的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自然的逐步引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逐步解决学生先前学*上的困惑。

  创设情景,

  纠正在摸索、探究的过程中的错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投入实验探究,在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结论,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解决了先前的困惑,突破了难点。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

  物质是联系的

  物质是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授人以渔而非鱼;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巩固新知

  温故而知新

  [交流活动]

  你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探究,你对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了新知?

  思维拓展

  在本节课的学*、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未解?你认为离子反应是不是一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是不是一定在水溶液中进行?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吗?你以前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属于离了反应的,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吗?

  [学以致用]本专题学*的是海水中的化学,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它们中许多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比如说镁(mg),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镁有哪些重要用途;并通过相互交流,运用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理论指导,设计一套从海水中获取镁的方案。为海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福建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海水提镁,大有可为!)

  学生查阅资料,预*海水提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实践新知。

  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预*的*惯,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本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完成思想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纲目式)

  第三节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强弱电介质及其电离

  (2)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 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3、巩固练*,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离子反应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 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 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

  (2)认知基础

  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 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 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4、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 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强化)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采用自主学*、合作学*、实验探究学*,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目的:让学生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 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B、以Na2SO4+BaCl2反应为例,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我把它总结成四个简单的字便于学生记忆,即:“写、拆、删、查”。教师强调“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拆成离子式,单质、氧化物、气体和难溶物仍然写化学式”,强调学生不要忘记“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让学生练*书写“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发现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师进而提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 (目的:通过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练*强化,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内容)

  C、[创设问题情境二]让学生思考“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 里慢慢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

  (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化学生用化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科学探究)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 左板: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中板: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书写步骤

  2、意义

  右板: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主线,让学生学*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离子反应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

  (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离子反应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

  (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 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3、巩固练*,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离子反应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的重要线索之一。研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书写,对以后的学*或是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通常情况下都能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本知识,才能使他们理解 这些反映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三、教学构思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

  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的是“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交流→分析思考→获取结论” 。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形成一个良性的、具有和谐关系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通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环境中来,因此,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紧扣”,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合作,整个过程老师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角色。

  离子反应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本节课采用实验来导入新课。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NaCl固体、纯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

  2、新课教学:

  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类型、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定义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详细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着重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义中“或”和“和”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为化合物等等。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②通过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例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够导电的混合物如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的金属单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并非该物质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和常见的有机非电解质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之后配合详细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让学生们明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满足化合物这一基础。

  ③通过例题进一步对判断这两个概念做个系统的分条目的总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酸碱盐水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类型

  通过小结的最后一点,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的类型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3)电离

  分析课前所做的实验,让同学们自主探究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初中所学到得知识入手,概括出物质导电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即金属导体导电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导电的原因。)从而得出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引入电离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微观粒子的电离过程。

  (4)电离方程式

  通过NaCl固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律。

  (5)酸碱盐的定义

  请同学到黑板写出HCl、、这三种常见的强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观察三种酸电离后的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重新对酸下一个定义。学生独立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对碱和盐重新定义。

  (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利用多媒体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短片,让同学们观察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让学生主动探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到有的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有些不能。从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溶液导电性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从各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离子反应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离子反应说课稿 13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离极其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定义;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①电解质的定义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力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学*方法。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学*过程设计如下。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境引导 激发欲望。

  实验一,NaCl晶体 , 水 , NaCl 溶液导电问题对比提出问题:1.金属导电的原理2. NaCl晶体 , 水为什么不导电,NaCl 溶液导电的原理分析问题:自由移动是关键环节二 组内合作 自学讨论

  通过从NaCl晶体到溶液物质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转变成离子的过程讨论探究电离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环节三 班内交流 确定难点【练*】NaCl , NaOH、 HCl, CuSO4, H2 SO4,Ba(OH)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定义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氢离子)的为酸。

  碱: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氢氧根离子)的为碱。

  盐: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既有阴离子,又有阳离子,是盐。

  【过渡】酸碱盐从物质分类上说均为化合物,统称电解质。

  环节四 点拨精讲 解难释疑

  学*定义,分析辨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

  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不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总结】1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

  2 一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为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为非电解质环节五 随堂练* 当堂反馈结合导学案练*巩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理解电解质和导电的关系环节六 归纳总结 科学评价纵观本节课的内容发现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学生认识模糊,还需要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当然如果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的较好,还可补充强弱电解质的学*,为后面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六 说板书设计

  略

  离子反应说课稿 14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个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3、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二、学情分析:

  1、已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

  2、已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已了解离子守恒,并能运用离子守恒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六、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

  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归纳: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

  [归纳]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离子反应说课稿 15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3、知识延伸:通过课后作业自主学*教材32页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6、知识反馈:1)初中学*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说课稿 16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附 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拆、删、查。

  离子反应说课稿 17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题,一方面通过*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题与本节课学*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离子反应说课稿 18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 1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3、巩固练*,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离子反应说课稿 20

各位评委:

  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教材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过渡,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据此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意义。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专题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对溶液导电性实验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对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等多方面知识的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课时的学*打下基础。同时,在上一专题学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于“拆”这个重要步骤的学*还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分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掌握比较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分析,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结合本节课知识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适当复*,引入正题

  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出疑问:“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2.探索新知,归纳总结

  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什么是离子反应?”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演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引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通过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以及氯化钙反应均生成碳酸钙沉淀,提出疑问:“在这两个反应中其余两种离子是否参与了反应呢?”,学生据此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钠离子、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个反应实质上都是CO32-与Ca2+结合生成碳酸钙的反应,进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条件。探究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二: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探究三,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及难电离物质。并通过另一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回顾,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3.明确规则,掌握书写

  我将对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四个步骤逐一展开。在“拆”这个步骤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复*巩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电离方程式等方面归纳总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而后从胃舒*(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生活小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步骤中的难点,把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在于“拆”,并在今后的书写中引起重视。

  4.学以致用,复*巩固

  我将引导学生将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作比较,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最后,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一、强、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反应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3)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范文10份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1

  一、学*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2AgNO3+BaCl2↓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2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C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3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子反应化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4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5

  复*课 编号: 时间 :

  主备人: 三 年级 化学 备课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段长签字:

  一、学*目标(考点)

  1.了解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学*重点、难点

  1、 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自学资料《走向高考》P8—P14,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必须独立完成。

  四、 自主学*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 看物质能否被拆成离子。

  2. 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

  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 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

  微溶物(如:CaSO4 、AgSO4 、Ca(OH)2 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

  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 。

  2.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3.看“==”“ ” “↑”“↓”等运用是否正确。

  4.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看电子是否守恒。

  5.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6.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练*1、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

  2Al3+ + 7OH- = Al(OH)3↓+ AlO2- + 2H2O

  B.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

  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C.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

  Cu2++2HS-= CuS↓+2H2S↑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

  3 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复备区

  复备人

  复备内容

  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l2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2Cl-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 + H2O HCO +OH-

  C.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

  D.少量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 +SO +H2O

  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

  如HCO3-与H+、OH-,H2PO4-与H+、OH-等。

  (6)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时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练*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Fe2+、 、Cl-、

  B.在pH=13的溶液中:Na+、K+、S2-、Cl-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l-、 、Al3+

  D.在无色溶液中:Fe3+、 、Na+、SCN-

  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 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复备区

  复备内容

  五、 教学流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练*答案 1、B 2、A 3、B 4、C

  (三)、教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

  例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 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 H2O

  解析:A项,电解熔融氯化钠,没有水,A项错;B项,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 NaNO3+H2O,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NO—3+NO— 2+H2O,C项错;D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选B。

  点拨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错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Fe3+ +3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而HSO4-在水溶液中通常应写成H++SO42-。

  (3)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 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4)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FeCI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 C12=Fe3++ 2C1-,而应写成2Fe2++C12=2Fe3+ +2Cl-。

  (5)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Ba2+ +OH-+ H++ SO42-=BaSO4↓+H2O,应写成Ba2+ +2OH-+ 2H++ SO42-=BaSO4↓+2H2O。

  2、离子共存

  例题2、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 、 、C1-

  C.K+、Cr2O72-、CH3CHO、 D.Na+、K+、 、C1-

  解析:pH 1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在酸性条件下,ClO-和H+生成弱酸HClO,C项,Cr2O72-能氧化CH3CHO(具有还原性)生成CH3COOH,D项,H+与 生成硅酸沉淀。答案选B。

  点拨2、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Ac-(即醋酸根离子)、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Fe2+与Fe3+

  可以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复备区

  复备内容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

  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

  1. 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3.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5.c(OH-)为10-14mol/l。 隐含有H+。

  限制碱性的条件

  1.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3.酚酞呈红色。 4.甲基橙呈黄色。

  5.c(H+)为10-14。

  可酸可碱的条件

  1.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

  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

  【方法技巧】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不能存在Cu2+ 或 Fe2+或 Fe3+ 或MnO4— 离子

  2.酸性溶液、PH<7(或=1、2等),说明含有大量的H+

  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 + CO2 + H2O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4、在加人铝粉能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 、Na+、NO 、S2- B.Na+、K+、CH3COO一、HCO

  C.K+、NO 、SO 、Cl— D.K+、Al3+、MnO 、NO

  展示答案:1、A 2、C 3、D 4、C

  (五)总结反思

  (六)、作业布置

  《走向高考》课后强化作业三

  六、 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6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8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过量时: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

  ―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篇二: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学*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学*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灯座、灯泡、导线、酚酞试液。 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板书]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O NH4 +OH

  -

  H2O H+ + OH

  实验 用试管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酚酞试液,一边滴盐酸溶液一边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 [板书]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仅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改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的(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

  质以及气态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途径)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为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讨论1:以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 KOH 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

  实质。H++OH-=H2O

  [板书]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小结] 1、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比较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 NH4 +OH

  -

  H2 H+ + OH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篇三: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Mg2+2OH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9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课本内容

  书第18页*题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10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稢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4)

——离子反应说课稿 (菁华9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师沈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 3

  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

  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二)学*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4

  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 拆 删 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 5

  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课件展示]离子反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内容,该练*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3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题,一方面通过*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题与本节课学*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离子反应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

  学*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5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题,一方面通过*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题与本节课学*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离子反应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3.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说课稿7

各位评委:

  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教材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过渡,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据此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意义。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专题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对溶液导电性实验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对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等多方面知识的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课时的学*打下基础。同时,在上一专题学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于“拆”这个重要步骤的学*还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分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掌握比较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分析,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结合本节课知识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适当复*,引入正题

  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出疑问:“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2.探索新知,归纳总结

  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什么是离子反应?”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演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引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通过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以及氯化钙反应均生成碳酸钙沉淀,提出疑问:“在这两个反应中其余两种离子是否参与了反应呢?”,学生据此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钠离子、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个反应实质上都是CO32-与Ca2+结合生成碳酸钙的反应,进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条件。探究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二: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探究三,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及难电离物质。并通过另一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回顾,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3.明确规则,掌握书写

  我将对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四个步骤逐一展开。在“拆”这个步骤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复*巩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电离方程式等方面归纳总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而后从胃舒*(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生活小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步骤中的难点,把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在于“拆”,并在今后的书写中引起重视。

  4.学以致用,复*巩固

  我将引导学生将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作比较,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最后,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一、强、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反应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说课稿8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情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Nacl、氨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讲述]

  灯泡亮度:1、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一样。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强调: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盐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调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不同

  (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前提下,开场直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顺利的认识电解质的强弱。

  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离子反应的特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

  既然,大多数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ppt)

  [演示实验1](ppt)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Ba(oH)2溶液,加几滴酚酞接通电源。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接通电源。请同学们大胆推测实验现象。

  3.往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恰好完全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参与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追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结合?

  [演示实验2]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现有Na2co3、cH3cooH、K2co3

  三种溶液,如果两两混和,请你分析一下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你的判断。

  1.Na2co3+cH3cooH

  2.Na2co3+K2co3

  3.cH3cooH+K2co3

  [学生活动,典例分析]表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Na2co3+cH3cooH---

  [教师引导]cH3cooH的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微粒是什么?

  补充实验:利用情景1中的实验装置,补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并往其中加入情景1中的氨水。

  引导学生注意,像cH3cooH这样的难电离物质、像Baco3的难溶物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是离子!

  这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cH3cooH+K2co3离子方程式,并与Na2co3+cH3cooH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

  交流与思考:哪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任写两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要点。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重新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整理与归纳]

  1.明确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确定哪些微粒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3.实际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难电离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教师的提示,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学生感受实验现象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Ba(oH)2===Ba2++2oH-

  H2so4===2H++so42-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利用已知药品和已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NaoH===Na++oH-

  H2so4===2H++so42-

  2Na++2oH-+2H++so42-

  ===2H2o+2Na++so42-

  H++oH-===H2o

  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做删去处理。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现象一样。

  [投影仪](1)co32-+2H+===co2↑+H2o

  (2)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提出问题]两种的书写结果,孰是孰非?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通过醋酸溶液中添加氨水前后的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醋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恰当的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触及物质研究的中心内容“实际存在的是什么”,学会理论猜想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同时引出马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开始进行难点的突破与分解。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分解处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断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推动课堂前进,促使学生前进。让枯燥的概念以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的形式呈现。并逐步的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自然的逐步引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逐步解决学生先前学*上的困惑。

  创设情景,

  纠正在摸索、探究的过程中的错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投入实验探究,在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结论,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解决了先前的困惑,突破了难点。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

  物质是联系的

  物质是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授人以渔而非鱼;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巩固新知

  温故而知新

  [交流活动]

  你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探究,你对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了新知?

  思维拓展

  在本节课的学*、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未解?你认为离子反应是不是一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是不是一定在水溶液中进行?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吗?你以前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属于离了反应的,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吗?

  [学以致用]本专题学*的是海水中的化学,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它们中许多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比如说镁(mg),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镁有哪些重要用途;并通过相互交流,运用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理论指导,设计一套从海水中获取镁的方案。为海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福建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海水提镁,大有可为!)

  学生查阅资料,预*海水提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实践新知。

  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预*的*惯,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本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完成思想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纲目式)

  第三节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强弱电介质及其电离

  (2)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

  资料共享*台

  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5)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分学案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

  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

  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教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和bacl2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反应前反应后

  cu2+cl-so42-ba2+baso4↓cu2+cl-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教师]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so42-==baso4↓

  [教师]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板书]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教师]一个离子反应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更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离子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呢?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放出气体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说除了放出气体外还有水生成,那反应中生成的水怎样用实验验证呢?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

  几滴(2-3滴)酚酞溶液,

  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生成水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教师]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

  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教师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1、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或化学规律

  2、反应是否有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

  3、栓查条件符号是否标好,等号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学生练*]课本34页第6题

  [课堂练*]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分组进行练*)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板书]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学生练*]课本34页第5题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

  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案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3、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4、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

  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

  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

  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

  [结论]一、什么叫离子反应?

  [结论]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结论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结论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

  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 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结论]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2、k2co3+hcl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课堂练*2]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结论]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2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和播放离子反应的动画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使学生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

  但由于学生学*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方面:

  1、着重突出教法对学法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在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

  2、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学会运用实验去解决问题,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的课堂上。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问题,质疑,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4、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属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微观的概念转换到宏观的现象才易于理解,首先,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从课程的开始对熟悉的现象进行提问,如:“为什么水垢加入食醋就可以去除?”、“工业污水是怎样净化的?”并展示图片。再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出微观粒子的反应,再通过播放离子反应动画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考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标志)知识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

  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来确立的。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欲望,调动学生的学*动力,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实验探究归纳而获得知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3

  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打好基础。

  (四)教学程序、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化学反应的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醋酸除水垢、盐酸除锈,及展示工业污水的处理图片入手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2、讲授新课

  (1)设疑用实验探究新课:

  上节课已学*了电解质,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但如果从定义上引入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所以在此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1、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实验操作1]:向盛有5ml 1mo1/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1/L的Na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Cu、SO4、Na、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填表小结。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和SO4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和SO4,而Cu2+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2)播放离子反应动画揭示反应过程

  在做完探究性试验给学生播放离子反应动画,引导学生写出探究性实验的离子方程式,使微观的反应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3)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难点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书写步骤,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

  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气体、水仍写成化学式。”说明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为什么不全拆成离子?原因是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书写离子形式还是写化学式。

  举例:CaCO3与盐酸溶液反应。CaCO3不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书写中写成化学式。但它是电解质,参加反应是离子。

  设问:a、澄清石灰水中加盐酸其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

  b、石灰乳中加盐酸呢?

  2+

  2—2+

  2—2+

  2—+

  — 4

  c、哪些物质能拆成离子形式,哪些不能拆呢?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

  设计目的: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具体化。并且通过学生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成就感,反过来激发学生自主学*。

  (3)对离子方程式意义的处理

  先质疑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再实验探究,根据现象再质疑,再分析。将教材处理成几组酸与碱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设置问题台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欲望。既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

  先设疑:通过前面的实验知道,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会发生反应,离子反应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再一次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欲望,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知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方法,为终身学*打基础。

  3.总结归纳,形成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的方法模式,学*科学的'学*方法,突破难点。

  4.巩固练*,加深理解

  5.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第五部分: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

  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学*的兴趣、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离子反应动画的放映使抽象的反应具体化。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使以前生僻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同时也体现了当今的教学趋势,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的结合。

  第六部分:板书设计

  板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步:写拆删查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第七部分: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图片与动画的放映相结合,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并且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缺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学生们对以往所学的电解质与复分解反应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比较困难,而本节课时内容也较多,未能在课程的开始帮同学很好的复*电解质与复分解反应的内容。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分学案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

  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

  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教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和bacl2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反应前反应后

  cu2+cl-so42-ba2+baso4↓cu2+cl-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教师]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so42-==baso4↓

  [教师]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板书]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教师]一个离子反应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更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离子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呢?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

  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放出气体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说除了放出气体外还有水生成,那反应中生成的水怎样用实验验证呢?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

  几滴(2-3滴)酚酞溶液,

  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学生归纳]

  [板书]条件之一——生成水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教师]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

  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教师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1、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或化学规律

  2、反应是否有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

  3、栓查条件符号是否标好,等号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学生练*]课本34页第6题

  [课堂练*]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分组进行练*)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板书]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学生练*]课本34页第5题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

  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案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3、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4、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

  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

  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

  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

  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

  [结论]一、什么叫离子反应?

  [结论]二、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三、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

  3ml的naoh溶液

  [结论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

  3ml的hcl溶液

  [结论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

  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1]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①na2co3+cacl2 ②ba(no3)2+cucl2③k2co3+hcl

  [结论]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

  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

  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

  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练*: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2、k2co3+hcl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课堂练*2]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教师]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结论]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o32-+2h+==co2↑+h2o

  [3]h++oh-==h2o

  [教师归纳]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如、h++oh-==h2o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拓展练*]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七、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时的学*,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讲授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适时地进行实验来探究以及观看实验视频来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解释电离。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引入问题:

  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积极思考,探究,发言为什么会有触电现象。

  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回顾初中知识:

  水导电吗?什么是导电物质?什么不是?

  根据所学内容,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3、解释:

  实际上纯水是不导电的。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入了硫酸。

  4、学生听讲

  引出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兴趣。

  5、实验探究:

  (1)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按照课本中的图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伸入到烧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讲解:严格的说蒸馏水也能导电,但是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上述的实验装置无法测出。

  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小灯泡都不发光,总结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都不导电)

  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出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6、总结导电原因: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7、引出: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

  学生通过理解导电原因,更好记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解释。通过电离概念建立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利用分类方法将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纳物质中用图示表示,并举例说明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8、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加深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理解

  9、解决问题:回顾PPT第一页的问题,解释为什么会触电?(提示学生人的汗液组成分是氯化钠)

  回答: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引出为什么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而固体不能

  10、提问: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溶液和熔融氯化钠能导电

  学生思考

  讲解:氯化钠固体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上堆积形成的,是不能随意移动,一定受到某种作用相互束缚;而氯化钠的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逐渐解离为各自独立的水合离子,使体系中存在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微观机理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思维。

  引出电离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写出电离方程式,讨论氯化钠溶液和熔融氯化钠电离方程式是否一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

  概念: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电离方程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法和实验探究以及运用多媒体,使得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探索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本课时学*离子反应的概念,从概念出发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度:有以上知识做基础下面我们学*离子反应和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其本质是什么呢?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推进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2—1、(要求学生观察并写出完成化学方程式)

  学生:1、试管无现象2、试管有白色沉淀。

  老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过度:电解质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度:那么离子反应怎么来表示呢?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过度: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老师:我们来阅读书本P32的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例,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步骤。

  老师:针对上面的每一步骤我们可以记为:写、拆、删、查。

  板书:写、拆、删、查

  练*:练**题

  老师:通过*题体现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这一步,那些物质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O4、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D、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且浓度稀,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出分子形式。若是生产物则用分子表示且打沉淀符号。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O2、H2、SO2等

  D、单质:H2、Na、I2、O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老师:那么我们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的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 + OH—== H2O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Cu(OH)2 + 2H+ == Cu2+ +2H2O

  对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就是: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老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还应当注意:

  (1)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例:

  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2—+H+==H2O+CO2↑

  2、KHSO4与BaCl2反应:SO42—+Ba2+==BaSO4↓

  老师:这种离子与离子间的交换的反应正是我们中学的复分解反应。那么这种反应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作业布置:P34

  10、11。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6)

——赵州桥教案合集十篇

  赵州桥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介绍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赵州桥建于隋朝,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数次地震、战争、洪水的考验,仍然巍然屹立在洨河上。

  赵州桥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2、识字教学: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拱、济、横、爪

  3、写字教学:会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工整

  赵、省、县、匠、设

  、计、史、创、举、且、智、慧、

  4、多音字:(1)爪:zhuǎ:(爪子)

  (2)zhǎo:(张牙舞爪)

  5、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概括介绍赵州桥,强调桥的知名度。

  第2段:写桥的整体结构,要注意突出桥的构造特点。

  第3段写桥栏板上的雕刻,突出桥的美观。

  第4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表现民族自豪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赵州桥的与众不同在哪里吗?

  赵州桥横跨河面,桥下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的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

  3、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试分析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既能减轻流水对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读了第二段,分析一下赵州桥为什么举世闻名?

  赵州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赵州桥的建造距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存在。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以前的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这种独创的设计,不仅在外形上更美观,在防洪和减少用料的实际用途上,也颇见成效。

  4、读第三段,想一想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5、第三段一共写了几幅雕刻图案?它们有什么异同?

  第三段一共写了3幅雕刻图案。

  相同之处:都是画的两条龙。

  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6、作者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具体写桥面的美观的?

  按照先分后总顺序。

  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二、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赵州桥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具体描写,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1、雄伟:(1)桥长

  (2)桥宽

  2、坚固:(1)没有桥墩

  (2)一个大桥洞

  (3)4个小桥洞

  3、美观:精美图案

  总结:世界闻名,体现智慧

  赵州桥教案 2

  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学*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合作交流,细读比较:

  1、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坚固、美观。(板书“赵州桥”)

  2、全班齐读。

  四、小组展示,深入理解

  读一读:答一答:从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从“一千三百多年”这个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历史悠久”、“坚固”)

  赵州桥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如此坚固,让我们带着对赵州桥的感叹之情再一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1、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饱经风雨的洗礼,至今仍能安然无恙地屹立在世人的眼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学*下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2课件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文中的哪些语句、词语体现了雄伟的特点?(第二句和横跨这个词)(通过图片,讲解理解横跨的意思)(板书“雄伟”)

  (2)赵州桥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看图指出大小桥洞的位置)这种设计的好处?(第2段第5句)这种设计的优点?(第2段最后一句)

  (3)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说明了桥的什么特点?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能设计这样举世闻名的桥说明了什么?)谁能用“既……又……”关联词写一句话。

  (4)如此坚固的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第2自然段。

  3、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的写法好在哪里呢?(既总结了上文赵州桥的特点,又提示下文将要写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是个过渡句。)课件展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座桥怎样坚固?赵州桥美在哪里?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栏板上雕刻了哪几种形态的龙?(看图理解文中“缠绕”、“抵着”等词,直观地了解龙的各种形态)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些龙都是什么样的形态,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让我感觉那些雕刻在栏板上的龙仿佛都在游动,都动起来了,作者描写得真是栩栩如生。雕刻这么美的图案需要什么呢?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你们知道为什么栏板上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而不是别的图案吗?(介绍有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么美的图案,这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赵州桥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谁能总结得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夸一夸赵州桥)

  如此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到2005年11月3日,它已经走过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一天,世界各界人士齐聚赵县,共同为赵州桥庆祝1400岁生日,在这次庆祝会上,他们会怎样赞叹赵州桥呢?

  引导:此时站在赵州桥上,人们还会很自然地想起它的设计者李春以及参加建造的劳动人民,人们还会怎样赞叹他们?

  六、板书设计:

  19 赵 州 桥

  雄伟

  历史悠久

  坚固

  创举

  赵州桥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三、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本上写字。

  3、“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四、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赵州桥教案 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第3自然段。

  预*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背诵。

  (三)学*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桥长

  雄伟

  桥宽

  没有桥墩

  赵州桥 坚固 一个大桥洞 创举 既……又……

  4个小桥洞

  有的

  美观 精美图案 有的 所有的真像活了一样

  还有的

  赵州桥教案 5

  第一课时

  (在提示课题和生字词教学以后)

  师:下面我们学*课文。赵州桥为什么有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范读)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指名读)

  师: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教师再次强调上面的要求。并且说同学们可互相商量)

  师:好,让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大家来看赵州桥。(出现幻灯赵州桥彩色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是什么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纷纷举手)

  生:它跟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棗(没说上来)

  师:不要着急,坐下,一会儿想起来再说。后边那个同学说。

  生: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

  师:噢,他注意观察,认真看书,抓住了一个特点。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什么呀?

  生:拱形的大桥洞。

  师:对,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继续研究,还有什么特点?

  生: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

  师:噢,他又看出了一个特点。两边,哪两边呢?讲清楚。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好,这就清楚了。小桥洞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什么形状的?

  生:拱形的。

  师:小桥洞。这就是第二个特点(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大家观察得很好。下边咱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课文,不要拉长声。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生:横跨怎么讲?

  师:后边那位同学告诉他。

  生:就是横着跨着。

  师:对,就是横着跨在河上。还有不懂的地方吗?都懂了。好,让我们看下一段。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谁用一句话告诉我?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这一段写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

  生: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师:几位同学说得不一样。那位同学说写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是这段的主要内容。这两位同学说写赵州桥的美观,也是这段的主要内容,其实他写栏板上的`雕刻,栏板上的雕刻又怎么样呢

  生:美观。

  师:对了。咱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一段是写它的美观(板书:美观)。写赵州桥美观的这一部分,大家看看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师:(板书:图案)你们看有几种图案?

  生:写了三种图案。

  师:哪三种,一种一种地说。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师:这里面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什么叫戏珠?

  生:飞龙是什么样的?

  生:抵着怎么讲?

  师:这都是描写龙的动作的,我这儿有几幅图,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幻灯呈现桥面图,老师边指边引导)这是:

  生:栏板。

  师:栏板上雕刻着:

  生:精美的图案。

  师:(幻灯呈现彩色图棗两条相互缠绕的龙)这是第一幅图,谁能想起这是书上的哪句话?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这个句子懂了吗?

  生:懂了。

  师:大家再看第二幅图(幻灯呈现飞龙图)。龙周围是云彩,这两条龙似乎飞起来了,这叫什么龙?

  生:飞龙。

  师:这两条龙前爪怎么着?

  生:相互抵着。

  师:什么叫相互抵着,懂了吗?

  生:懂了。

  师:它们的头向什么地方望?

  生:一条向后望,另一条也向后边望。

  师:这就叫各自:

  生:回首遥望。

  师:大家再看第三幅图(幻灯呈现双龙戏珠图)。两条龙中间是什么呀?

  生:珠子。

  师:这就叫什么?

  生:双龙戏珠。

  师:两条龙在玩这颗珠子。这三幅图都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课文写得多好!你们再读读这段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课文,又让一名学生朗读一遍)

  师:好,请大家看黑板(指着板书小结)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生:隋朝。

  师:设计人是谁呀?

  生:石匠李春。

  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生质疑后,指名通读全文。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接着学*《赵州桥》。赵州桥这篇课文,跟咱们以前学过的别的课文有点不同的地方。咱们学过的好多课文都是写事的,写一件事。咱们想一想,赵州桥这课是写事的吗?

  生:不是。

  师:它是写物的,写一座建筑。将来咱们到工作岗位也好,今天咱们学*也好,常可能遇到写一个建筑,写一件东西。比如我们秦皇岛,有一个闻名的山海关,假如你到山海关去了,别人没去过,向别人介绍一下,那你就写----山海关。那篇文写出来的话,就跟我们这篇文的形式差不多。(提高声音,强调地说)所以这节课,我们好好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把闻名世界的赵州桥写好的。在写雄伟而美观的赵州桥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节课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把书翻开,看看作者先从哪方面写的。谁来说说?

  生:先写的是赵州桥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

  师:这位同学很动脑筋,课文先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下面就讲了为什么世界闻名呢?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所以第二段就写的是什么?

  生:设计特点。

  师:第二部分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除了写它的设计特点以外,还写了什么?再看,你说。

  生:还写了赵州桥坚固不坚固,美观不美观。

  师:你用的是疑问语气,应该用肯定的语气说,再说一遍。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对。所以第二三部分写的是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和它的美观。最后,第四部分,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什么----

  生:智慧和才干。

  师:现在我们来看,作者怎么写的赵州桥呢?(指板书)先写赵州桥建设在:

  生:河上。

  师:它是隋朝的----

  生:石匠李春设计的。

  师:接着就写这个桥设计上的------

  生:特点。

  师:和它的----

  生:美观。

  师:最后,指出这座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

  生:智慧和才干。

  师:下边,咱们再细致地研究,看作者怎么写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找找是哪一段?

  生:第二段。

  师:看看这段共有几句话?

  生:五句。

  师:噢,没看清楚。再看。

  生:六句。

  师:几句呀?

  生:六句。

  师:第一句怎么写的?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写它的概貌,就是说赵州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

  生:非常雄伟。(板书:雄伟)

  师:第二句,你说。

  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第二句就写这个桥的长、宽。

  (板书:长、宽)

  (老师让一个学生朗读第三句,接着又让另一个学生读第四句)

  师:谁说三、四句写的什么?

  生:这两句写的是桥的特点。

  师:对,很动脑筋。第一句写赵州桥的雄伟,第二句写赵州桥的长和宽,第三句就开始写什么呀?(指上节板书)

  生:特点。

  师:第四句也写它的特点。看看第五句。

  (一个学生朗读第五句)

  师:你们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生:写的是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大桥洞上面的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这么复杂的话他说得很清楚。换句话说,这第五句写的是四个小桥洞的------

  生:作用。

  师:最后一句,第六句。你读。

  (一个学生读第六句)

  师:这又写的是什么呀?

  生:水流过

  师:别着急,再想。你说。

  生:写的是桥的设计。

  师:还不全面,你说。

  生:写的是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师:一个创举,下面又接着写这样设计的好处。所以,第六句是小结。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它的好处是棗把这个长句子再读一遍。

  生: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在上节板书的边上又加写了:创举;既又)现在,我们来看,写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这部分,作者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一句话,给人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写有多长多宽,具体地写是什么样的;最后,做了一个小结:这是个创举,既减轻了河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个顺序,作者这个想法,你们记清了吗?

  生:记清了。

  师:按着这个顺序背一背。

  (老师先借助板书引导着背诵,然后自由背诵,最后,又借助幻灯上的图集体背诵。学生基本上能背下来。)

  师:很好,同学们背得差不多了,下课后再念念,把这段课文背熟。下面,我们看看写赵州桥非常美观的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师:这样的图案有几幅?

  生:三幅?

  师:好,现在谁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意思?先看第一幅图。(再次复映图片)

  生: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第二幅图。

  生: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师:第三幅图。

  生:双龙戏珠。

  师: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你读。

  生: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又让学生集体读一遍)

  师:(总结)这段的第一句,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告诉我们这段要写美观(指前节板书:美观)。下面三种图案分着写的,你们说,最后一句是写什么?

  生:写的是栏板上的图案精美。

  师:是指一个图案吗?

  生:描写栏板上刻的全部图案的精美。

  师:全部。不是一块,也不是两块,而是所有的。这就把这一段的内容作了一个总结。

  现在我们能背过这段课文吗?

  (老师引导着背诵第三段,边出现图片边背,又让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指名背诵,最后集体背诵。接着,又练*了词语的默写、造句。下课)

  赵州桥教案 6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教学目标】

  通过赏图入境──品读感悟──合作探究──美文赛读──拓展交流,感受赵州桥的悠久历史,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研究桥、创造桥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赵州桥”资料,学生认真预*课文,赵州桥图片。

  一、赏图入境──观桥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19课,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请看大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

  这座桥,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板书:赵州桥)。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边看图边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第三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赏桥

  小组内合作学*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选出代表班内展示。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6、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

  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三、合作探究──议桥

  小组合作交流学*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四、美文赛读──赞桥

  师:大家已经非常了解这着名的古桥了,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

  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让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来美美地夸一夸赵州桥吧!

  五、拓展交流──梦桥

  师:夸得好!我看出赵州桥已进入你们的心中,想不想了解一下国内外现代化的桥?

  生:(异口同声)想!

  师:(播放国内外造型各异的现代化桥梁,配轻音乐)看了后能不能为这些桥设计一些广告语?大家真是妙语如珠,才思敏捷。

  赵州桥教案 7

  教学目标: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字词

  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二、品读课文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4、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5、熟读成诵,内化课文。

  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拓展活动

  1、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2、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四、提示综合性学*

  1、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2、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五、作业设计

  抄写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赵州桥

  时间:1300多年前

  地点:河北省赵县交河智慧才干

  设计者:李春

  雄伟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历史遗产

  特点

  有的互相缠绕

  美观(精美图案) 有的回首遥望

  有的双龙戏珠

  赵州桥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设计上的特点,作用及优点。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如:文中要重点理解“雄伟、创举”“这种设计”等。

  3、学会运用排比句写事物的不同姿态。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用、优点。

  [教学准备]

  制作赵州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节,我们接着学*第二、三自然段。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了赵州桥的所在地,建桥人和建桥时间,谁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呢?那为什么文中又称它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每人任选一句进行朗读学*,看看你都读明白了什么,然后按课文顺序汇报学*收获,大家轻声自由读吧!

  2、a同学:我们学*的是第1、2句,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板书:雄伟)

  1〉哪句话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它是怎样把赵州桥的雄伟写具体的?(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们对着图再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2〉齐读这两句,品味赵州桥的雄伟。

  3、b同学汇报:我们读了第3、4句,明白了桥是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桥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象这位同学所读懂的,桥是由什么砌成的,是个什么样的,他所介绍的就是桥的结构,这也就是这桥的设计特点。(板书:特点)

  1〉、默读第3、4句体会赵州桥设计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

  4、c同学汇报:我读了第5句,我知道了桥洞的作用是*时流水从大桥洞流,长大水的时候,四个小桥洞也流。

  师:这个同学就说出了设计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板书:作用)

  1〉、挑同学起来读这一句,大家一起来体会桥洞的作用。

  5、d同学汇报:我们学了第6句,通过学*,我从这句话中找出了一个关联词,但不理解什么叫创举?

  师:这对关联词是什么?谁能给他解释一下创举?请同学们一齐读这句话,读完思考它包含着的两层意思,看谁能试着说说?(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并做练*,在句子的开头用上“这种设计”四个字,把关联句中包含的两层意思,用两句话说出来。

  1〉、“这种设计”指什么呢?

  2〉、谁能再说说“创举”是什么意思,具体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3〉、这句话主要讲了“这种设计”的什么呢?(出示幻灯片,做练*)

  4〉、思考:本段的第3一6句,总起来讲了赵州桥的哪个特点呢?

  5〉、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一句,看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和《参观人民大会堂》哪些句子的作用一样,起什么作用?

  2、默读第二句,找出句子中用的较多的词,谁能说说这里用了什么辞?

  3、这三种不同姿态的龙栩栩如生,所以课文前面对图案,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4、自由轻声读第三句,思考:每一条龙指什么?

  5、小结:第二、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引讲四川虹桥事件和茅以升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发愤学*,设计出自己心幕中的桥。

  6、指导背诵,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优美句子(一个过渡句,一个排比句)。

  2、给指定人背课文。

  3、画出一座你心幕中的大桥。

  板书设计:

  雄伟:长宽

  赵

  特点没有各有

  州(世界闻名)坚固设计作用实用价值

  (创举)优点既┄又┄

  桥美观精美每一条龙艺术价值

  赵州桥教案 9

  一、导课

  1、a、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越来越发达,如高楼大厦,桥梁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现代化的桥梁。

  (看现代化的桥梁建筑)

  b、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雄伟、美丽建设者非常的聪明、能干)

  2、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他就是李春,不但设计还亲自参加建造了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时出示李春的头像)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它为什么会闻名世界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新授

  1、自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

  (2)从课文中找出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用划出。

  2、检查。

  (1)a词语. 赵县 隋朝 石匠 砌成 桥墩 创举 坚固 智慧 横跨 创举

  b*意词.

  c反义词.

  (2)课文。抽生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着,有没有读错的。

  (3)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板书坚固、美观)课文哪部分在写坚固,哪部分在写美观?(第二自然段在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在写美观)

  3、学*第二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二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的优点呢?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呢?(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a、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b、洞顶上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

  (3)那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呢?创举是什么意思?

  a、帮助理解:

  这种设计指。它的好处,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b、(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c、既又是什么关系呢?(并列)

  换成既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又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意思不变。

  d、造句。

  (4)朗读。

  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带着崇敬之情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5)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是先抓住重点词创举,然后再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单元提示,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阅读时,找出这些词句,想一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下节课学*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4、做个讲解员向在坐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世界文明的赵州桥。

  赵州桥教案 10

  在活动中,当幼儿合作造桥时,配班老师代替主班老师,主班老师去做八仙中的“张果老”引导幼儿一边造桥,一边观看神仙做了那些动作,可以模仿最后到幼儿去检验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小放牛》音乐剪辑版。

  2、八仙的图。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随音乐做造桥的动作、桥的造型。

  2、通过两人合作造桥,尝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创编造型。

  3、锻炼克制能力,在他人逗弄推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尽力保持造型不动。

  【活动过程】

  1、难点前置:出示八仙的图片,问:他们是谁呀?幼儿回答。

  2、完整音乐尝试游戏

  3、合作造桥

  4、出现神仙参与游戏中,学*神仙的动作。

  (老师当张果老倒走检验桥,边走边说:走走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看、停住不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

  刚才是哪个神仙检验的桥?他做了什么动作?是张果老,(倒走、看、推)

  5、集体练*神仙的动作。

  6、邀请一名幼儿做神仙,体验游戏玩法。

  选出一名幼儿老师带领做神仙

  小鲁班们开始造桥吧!(两个张果老检验桥)

  请问神仙,小工匠们搭的桥结实吗?为什么呢?

  7、更多幼儿被选出做神仙进行游戏,巩固游戏规则。

  请你选出刚才最坚固的桥和我们一起来当神仙吧!(三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当神仙检验桥)。你想当哪位神仙呢?(吕洞宾、铁拐李……)

  8、共同搭一座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小工匠我们一起搭一座最坚固的桥好吗?这么多小工匠怎么连成一座大桥呢?(老师当张果老检验桥)


离子反应教案合集十篇(扩展7)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合集5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1

  (江苏省海门中学)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学会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初步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建立起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联系,初步培

  养想象能力。

  3、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三、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者吸热,也了解了中和热的概念。那么,很多同学也许会有这样一些疑问: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为什么不同反应的热效应不同?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先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揭示这些秘密,然后介绍反应中热效应的表示方法,最后再谈谈化学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创设问题情景]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思考]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教师补充讲解]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lH2中含有1lH-H键,1l Cl2中含有1l Cl-Cl键,在25℃和101Pa的条件下,断开1lH-H键要吸收436的.能量,断开1l Cl-Cl键要吸收242 的能量,而形成1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的能量。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归纳小结]

  1、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能量是守恒的。

  [练*反馈]

  已知拆开1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的能量,拆开1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l H-O键要放出463 的能量,试说明2H2+O2=2H2O中的能量变化。

  [讲解]

  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样从宏观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反应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呢?各种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化学能也随之改变,如H2 与Cl2、O2的反应。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

  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与分析]

  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试从化学键和物质所含能量的角

  度分析气原因,并说明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变形式。

  [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对具体反应的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了化学能和其它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还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那么,怎样把物质变化和热量变化统一地表达出来呢?你可以在和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表达方式作出评价。

  [教师讲解]

  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朗读和书写的注意点

  [练*反馈]

  乙炔( C2H2)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火焰,可以用于焊

  接或切割金属。已知0。5 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会放出649 的热量,试写出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1g乙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教师讲解]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烃类,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各种烃类,它们在燃烧

  时都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在能源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促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录像]

  [思考、交流]

  根据你的经验体会,谈谈你对当前能源利用、开发

  [1][2][3]下一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程内容是对前一节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的原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会判断正负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初步认识传统干电池、二次电池及常见的新型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2-4(改进)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电学知识生成跟原电池相关的概念(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

  (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2-4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并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的方法。

  (4)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验和已有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常见化学电,学会用基本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化学电的发展和新型化学电开发利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识化学电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观。

  三.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构成及应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五.教学主线:(第一时)

  六.教学流程:

  【引导】经过上节的学*,我们知道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同时了解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化学能在什么条下能转化为电能,又是如何转化,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要内容。

  【过渡】通过图2-7,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中,火电仍居榜首。结合图2-8燃煤发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回答】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提问】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有何弊端?

  【小结】环境污染,转化步骤多、损失大。

  【提问】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必须要选择合适类型的化学反应。电流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引起的,在前面学过的哪种反应类型有电子的转移?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使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下形成电流。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实验2-4改进)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教师引导

  ①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表面有何变化。Cu和稀硫酸能反应吗?

  ②将锌片与铜片并排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锌片表面有何变化。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③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再次观察铜片、锌片表面有何变化。以下问题依次展开:

  ①铜片表面的气泡可能是什么?

  ②该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③电子从何而,如何流动?

  ④该过程有电流产生吗?如何证明?

  ④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电流表(或小灯泡)以下问题依次展开:

  ①这个过程实现了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②如何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

  ③如何用式子表示正负极表面的变化过程?

  ④在内电路中,溶液离子的流动方向如何?

  实验改进: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改成“小试管+锌粒+铜棒+稀硫酸”原电池,现象更明显,而且能明显观察到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速率的变快。

  【过渡】原电池的发明实现了化学能和电能的直接转化,怎么判断一个类似的装置能否组成原电池?(能否有电流产生或使用电器能够运行)

  【学生活动】P41“科学探究”,学生自行从给定的用品中选择组成原电池,画出电池装置示意图。根据小组画出的示意图进行实验,讨论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使学生学会控制实验条的方法,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

  实验用品:锌片、铜片、铁片、石墨电极各两套,导线、金属夹、灵敏电流表、果汁、酒精、250mL烧杯。

  【讲解】根据学生实验结果Cu-Zn、Cu-Fe、Cu-C、Cu-Cu、Zn-Fe、Zn-C、Zn-Zn、Fe-C、Fe-Fe、C-C等可能组合进行分析,得出可形成原电池的装置。

  【思考与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原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构成一个原电池需要哪些条?

  【小结】原电池应由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解质溶液作反应介质,提供离子移动;导线,使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外作业】

  1.制作水果电池,并画出水果电池的构造示意图,下节作交流展示。

  2.从本、商场、网上等了解化学电的发展,了解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下载相关图片、录像、制作简单的演示稿。以备下节交流。

  第二时:

  教学流程:

  【引导】将上节介绍的原电池真正应用到生活中是很不方便的,但是真正要改造成化学电给予应用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几种有代表性的化学电。

  【展示】一粒锌锰电池

  【投影】图2-11(省去电子转移方向)

  【提问】①图片中几种物质的作用;②电子移动方向;③负极电极方程式

  【学生回答】

  【思考与交流】P42“思考与交流”,分析锌锰电池为何失效,如何改进?

  【过渡】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的最大弊端是什么?(一次电池,电池垃圾,引出二次电池)

  【投影】图2-12(略去正负极的标注)

  【提问】①图片中几种物质的作用;②电子移动方向

  【学生回答】

  【过渡】现代社会对耗电量高的便携式电器需求量越越大,因此对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更加青睐。

  【投影】展示一系列新型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

  【讲解】每种电池优势

  【过渡】燃料燃烧的本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直接燃烧转化成的热能再转化成电能时转化率不高,燃料电池的面世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投影】图2-15(略去电子移动方向、正负极标注和H+移动方向)

  【提问】①判断正负极;②电子移动方向;③负极电极方程式;④H+移动方向;⑤该电池总反应;⑥与干电池或蓄电池的不同之处

  【小结】化学电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第二时:发展中的化学电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制作的水果电池,并分组讨论,推出最优秀的作品。

  【学生】交流与展示自己作品,并讲解制作过程。

  【教师】原电池转化成技术产品就是化学电,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干电池。下面请我们的同学展示有关三种化学电工作原理的演示稿。并讲解。

  【学生】交流与展示。(①干电池:锌锰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②充电电池: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③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要回收废电池?废电池如何处理?

  2.为什么说燃料电池是绿色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3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对教材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也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够用微粒的观点加以解释。本课时选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为载体,教会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从物质微观结构做出解释的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整章学完之后,仅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而今后遇到新问题,很难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有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定量的比较反应的快慢?”三个层层深入的讨论题贯穿这节课,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得,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笔者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任务中来。通过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马上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思考,导入下一个环节。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的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牛奶、咸水鸭的外包装),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用数据去分析,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4

  【要点扫描】

  1. 了解反应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

  2.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ΔH)及其常用单位(kJ/mol),认识ΔH的“-”、“+”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对应关系;

  3.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方法;

  4. 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梳理】

  一、反应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关系

  1.反应热是指 。在化学实验中,通常遇到的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等于 ,用符号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

  2.从化学键角度看,反应热*似等于 .

  3. 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放热反应是由于 ,吸热反应是由于 .如图中,a表示 ,b表示 ,该反应的ΔH 0.中学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吸热反应有 .

  二、反应热和焓变

  1.焓和焓变

  (1)焓

  (2)焓变(ΔH) ΔH = H(产物)― H(反应物)

  2.反应热

  ⑴定义:

  ⑵符号:用△H表示 ⑶单位;一般采用

  ⑷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⑸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微观讨论)

  以H2(g) + Cl2(g) = 2HCl(g)为例:

  ①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热量

  ②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热量

  吸热和放热的差值即为反应热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

  ΔH =H产物―H反应物

  焓增加→吸热→则用“ ”表示;

  焓减少→放热→则用“ ”表示。(填“+”或“-”)

  3.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将ΔH看作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再按有关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进行计算,得出有关数据。

  (3)盖斯定律

  三、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要注明 ,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2)需注明ΔH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表示 ,l表示 ,s表示 ;

  (4)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四、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典例精析】

  例1.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物质多少有关

  解题体会:

  例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12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题体会:

  例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解题体会:

  例4. (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H2(g)+1/2O2(g);△H= +242kJmol-1

  B. 2H2(g)+O2(g) = 2H2O(l);△H= -484kJmol-1

  C. H2(g)+1/2O2(g) = H2O(g);△H= +242kJmol-1

  D. 2H2(g)+O2(g) = 2H2O(g);△H= +484kJmol-1

  解题体会:

  例5.已知2H2(g)+O2(g)=2H2O(1);△H= ―571.68kJmol-1

  CO(g)+1/2O2(g)=CO2(g);△H= ―282.9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2:1 B.1:2 C.1:1 D.2:3

  解题体会:

  例6.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H3OH(l)+3/2O2(g)=CO2(g)+2H2O(l);△H= +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H= -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H= -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H= +1452 kJ/mol

  解题体会:

  例7. 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① P4(s,**)+5O2(g)=P4O10 (s); △H1=-2983.2kJ/mol

  ② P (s,红磷)+5/4O2(g)=1/4P4O10 (s);△H2=-738.5kJ/mol

  则**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相同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 ;**的稳定性比红磷 (添“高”或“低”)。

  例8.CH3-CH3→CH2=CH2+H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 414.4 615.3 347.4 435.3

  试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5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引入: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与学*化

  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阅读:P 1 第一、二、三段

  问题:1、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

  3、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

  【板书】一、化学反应原理有规律可循

  观察下面氢气化学性质的比较表:

  【说明】:同样是氢气发生的反应,但在反应条件,反应的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

  的区别。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 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 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分析】:同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程度可能不同(如氢气与氧

  气的反应),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

  即:“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

  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

  2、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即使在如此条件下,也不能完全得到生成物,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与极限”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3、化学反应原理的学*方法

  【阅读】:P 2 ― 3

  【板书】二、简化概念模型

  简化概念模型的设想: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 即有意识地忽略事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关键的因素。

  优点: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 对较少。(若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 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1、有效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原因: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起化学反应,只有很少部分的气

  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均能量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有效碰撞的次数 单位体积内反应物

  中活化分子的多少 (并非每一次活化分子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向互相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能量活化能 合理取向

  3、催化剂作用简介

  当反应条件不同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不同,催化剂的使用就是实例之一。

  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

  [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件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

  化学反应

  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

  实验测得 lmol H2与 l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电脑投影]

  [析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小结]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 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 184.6

  kJ/mol,与计算数据 183kJ/mol很接*,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板书] △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投影]

  [讲解]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规定△H为“+”。

  [投影]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kJ/mol。(+131.5)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N,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

  分析:N2(g)+3H2(g)=2NH3(g),因拆开 lmol N―H键和生成 lmol N―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