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2-23 00:00:0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

  板书设计:

  练*设计: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3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喜

  邻替

  野童

  难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字册》上的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后记

  同学今天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课前带学生做一个游戏:叫阚绪伟到讲台上去,用一个红领巾把他眼睛蒙上,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于是,他慢慢地往回摸,在同学们的嬉笑与提示下,好不容易摸回了座位。我乘机让大家谈感受。阚绪伟说:“很难受,什么都看不见。”便问同学们:“很好笑吗?”有的同学说:“好笑。”有的好像明白了什么,不吱声了。我便对同学们说起国外有一所小学,轮流让学生做一天残疾人的事,让学生体会双目失明,或者腿不能走路,你会怎样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同时周围的同学要照顾身边的残疾同学,在活动中懂得决不可以嘲笑他们,要用一颗爱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学生听了我这一番话,表情严肃起来,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受到了一些震动。于是便自然地走进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盲”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也是一首儿童诗,题目叫~~~生说,师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前面我们也学过一篇儿童诗是~~(生齐说:乡下孩子)

  师:板书到“盲”时,故作疑问状,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生插嘴:是很忙很累的意思!

  师瞪大眼睛看着他,然后微微一笑。再看着其他孩子问: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不是!

  师: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指你什么看不到了。

  生:就是指瞎子。

  生:就是指失明的人

  师,你们说得很对。其实不用多想,看看这个字,你们就明白了。

  (我用手指着这个“盲”字。)

  生:哦!“目”是指眼睛,上面是个“亡”(以前孩子就接触过这个“亡”字了),就是说眼睛死亡了。

  师:对,眼睛死亡就表示失明了。它有先天性的,就是一生下来就已经看不见了;还有后天形成的,可能是生病,可能是个意外,都有可能造成双目失明,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双眼。

  师:那看不见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生: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升:看不见太阳,月亮,星星。

  生:看不到黑板,书本

  生:看不到老师和同学,也看不到爸爸和妈妈了。

  师:这样吧,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请穿了两件衣服的同学,把外面一件脱下来,请你的同座帮你把眼睛蒙上,看谁动作快!

  (学生各个都很兴奋,很快就弄好了。)

  师:蒙着眼睛的同学,你还看得见吗?看不见,那好,请你们把教室后面的笤帚拿来给老师。

  (生开始了,一个个像个无头苍蝇,在教室里乱碰乱撞,其他孩子也笑成了一团。这时发生了一幕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张辉小朋友他走到同桌面前扶着她来到教室后面,并把笤帚拿着交给她,又扶着她来到我的面前。此时,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些蒙着眼的学生也好象擦觉到了有些不对紧,就停了下来扯下了衣服,看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只一会,教室里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课文虽然还没有学,但学生已经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的话很难受,走路都很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就不敢往前走。

  生:假如前面有沟或河的话,我也不知道,可能会掉下去。

  生:我体会到我想到那里去,可不知往哪里走,要走多长时间,老是撞到台子和板凳。

  生:我感觉到我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道.

  生:我感觉到我一个人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啊!该会多么寂寞啊!那你们觉得一个盲人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

  生:需要帮助

  生:需要眼睛

  生:需要领路的人

  生:需要朋友

  生:需要亲人

  师:说得好,刚才张辉小朋友的做法就非常好,他成为了盲人的眼睛。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他不是挂在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谁呢?请你们听老师来读课文!

  学生对盲人的生活一无所知,无法真正理解盲人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一开始,孩子们的说话虽然也是事实,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后来,当一个孩子站起来默默地帮助别人的时候,教室里静了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吝啬,应及时的伸出我们的双手。无须多言,这就是他们最深的体验。

  我想这样再去学*课文,学生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方法学*这小节。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方法学*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你()

  邻()

  古()

  盲()

  您()

  郊()

  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歌声会领你走 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 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方法学*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认识它们吗?

  一生领读,其余学*跟读。

  2、学*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ó pó lín jū nín hǎo tì huàn

  ()()()()

  qí tián yě pū dǎo

  一()()()

  二、根据课文填空。

  歌声会把您(),让您看到(),闻到(),听到()。

  答案;一、婆婆邻居您好替换

  起田野扑倒

  二、领进山野小溪里滚动的清波山花扑鼻的花香

  百鸟齐鸣的欢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三、学*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xx(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xx(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四、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你手中的语文书送给老师?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总是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组词

  故()识()婆()能()

  爱()雨()出()朋()

  二、分清“你”和“您”;

  老师说:“小xx,()的作业完成了吗?”

  奶奶,()走路小心呀!

  三、说一说:

  盲婆婆有了这只会唱歌的蝈蝈以后会有多高兴呀,想象一下她在蝈蝈的歌声中会想到什么?

  答案:一。故事识字婆婆能力

  爱人下雨出去朋友

  二。你您

  三。看到了小溪的'流动,闻到了花香。(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

  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

  【课后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节课,我以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语文书送到老师的手中。使他们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孩子们偶遇盲人时,不会嘲讽只有爱心的付出了。

  板书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设计的板书是用一组动词串联,然后以爱心为图示形式一个整体,意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往往还需要考虑一些意外的课堂生成,否则会成为课堂败笔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二、理解课文

  1、范读课文,配多媒体课件。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3、理解:第一节的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第三题,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含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第二节的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节的教学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三、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课文

  二、生字指导:

  盲 读音mang 上下结构 与育相*;

  滋 左右结构 右下角易错

  鼻 下边不出头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正本生字作业;

  3、同步训练。

  教学后记:

  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这篇教材既贴*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通过学*课文,使小学生明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菁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

  时时处处皆教育,育人应达无痕境。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处理得更艺术化些。更有效地消除课堂中出现的嘲笑声,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暗示:期待和宽容。并在笑过之后,语言上,思想上、情感上有正面的发展。

  例一:一学生说如果我的隔壁住着一位盲婆婆,我会带她去看风景。学生一片笑声。我当时没有否认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虽然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但她会用心去看的。”下文也出现了类似的句子: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学生真的就懂了吗?盲婆婆怎么用心去看?或许可以这样处理:你说的很特别,你会带盲婆婆到什么地方去看什么风景?婆婆用什么去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呢?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觉……。学生们在笑过之余,思维会被引开,会觉得这样一句看似可笑的句子其实并不值得笑,而发言的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承认。被笑的尴尬会一消而光。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宽容比嘲笑力量更大,别人的思想是有自己独特感受的。

  例二:一学生在读蝈蝈的叫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快,或取得逼真的效果,把“咯咯”模仿成了蝈蝈的叫声。又引来了一阵笑声。我知道这是善意的。怎样化这笑声为更有利的资源呢?直接赞扬!你为什么要读得这样欢快?大家也来做做这只欢快的蝈蝈,改成像他这样读读!让盲婆婆感受更多的关爱,好不好?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吧。

  例三:在老师奖给小朋友“快乐果”,“勇敢果”时,有一个没奖到的,也没发过言的小朋友在下面小声说:“这样的苹果又不好吃。”让大家又是一阵笑声。这笑声让我深思: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是我渗透给学生读书的'功利性了吗?是我“心系课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吧。在这笑声过后我该怎么办?孩子的话也提醒了我,物质奖励不应说在前面,不让学生养成为功利的目标读书。在得到奖品的同时,也应对全体同学心存感激,没有他们谦让机会,没有他们默默支持,提出建议,自己的进步从何而来?所以面对大家说上一句真诚的“谢谢”,真是太应该了!当那位在下面发泄不满情绪的小朋友听到谢谢二字时,他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通过配乐朗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2

  为孩子们找出一条捷径,让知识变得简单,让表达变得顺畅,让课堂变得快乐!这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定位。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有了“田野”的铺垫,孩子们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果园、公园、学校、游乐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游泳池”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一点!

  但教学中生字教学不够突出,听课老师提出,这是第一课时,应把握好低年段的教学目标:把识字写字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大家建议运用字理知识教孩子识字,尤其是本节课的新偏旁“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一只会唱歌的的蝈蝈,希望这只会唱歌的蝈蝈让寂寞的盲婆婆听着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回到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在本课教学中,我紧扣主题来组织教学。小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孩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然后,抓开篇一个“乐”字指导朗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蝈蝈给婆婆带来了什么?展开三、四节的朗读指导,先体验婆婆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的。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提问:“婆婆的生活里有红花吗?有绿草吗?有青山绿水吗?有蓝天白云吗?有的只是——”生齐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脱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独!”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欢乐。“是呀,蝈蝈给孤独的婆婆带来了什么?”生答:“欢乐!”

  接着读第三节,体验婆婆的`欢乐。我说:“现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请闭上眼睛,听——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呜呜,呜呜,哗哗,哗哗……”在蝈蝈的叫声中,我有意渗透了风声,溪流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小朋友,蝈蝈的歌声领你到了哪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睁开眼睛,兴奋的交流着:“歌声领我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歌声领我走进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歌声领我走进田野,看到青蛙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歌声领我走进山谷,听到泉水正在弹琴。”……交流中,小朋友走进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听到鸟鸣、蛙声、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戏,在森林与动物玩耍……小朋友们的想象,在蝈蝈的歌声中色彩缤纷!这样的训练,让文本与感情的共同升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诗歌通过记叙“我”送给邻居盲婆婆一只蝈蝈,希望给婆婆带来一些快乐的故事。诗文语言浅*明快,富有节奏感,情感真切自然,富有儿童情趣。是训练学生朗读、启发学生想象,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素材。

  本节课的导入,我抓住“盲”字,从分析字理入手,“盲”由“亡”和“目”组成,“亡”表示死亡、失去,整个字代表失去眼睛,就是盲婆婆的眼睛看不见了。接着我请同学闭上眼睛走回座位,感受看不见的生活,帮助孩子们明白盲人生活的.诸多不易,为理解课文“乐于帮助残疾人”奠定感情基础。紧接着,我请孩子们划出第一中表示“我”心情的词语,根据答案出示喜滋滋、乐呵呵两个叠词,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叠词的音韵美。第二小节,我采用师生轮读的方式:“我”提着蝈蝈来到婆婆家,轻轻热热地喊――(学生:婆婆,婆婆)这是一只――(学生: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学生:就让他替我给您唱歌)在师生合作的反复朗读中,体会“我”对盲婆婆的关心。第三小节,同样通过字理分析理解生字“忘”,心里的事情没有了就是忘记了。同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句式模仿“歌声会_____,_____。”在反复朗读后,请学生说一说歌声还会带给盲婆婆哪些惊喜,旨在帮助孩子们体会盲婆婆内心的快乐,感受“我”对盲婆婆的美好祝愿。第四小节句式基本与第二小节相同,我也采用轮读的方法。

  整堂课教学的目标较为清晰,教学的设计也基本遵循着教学目标,整体上较为通顺流畅,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这堂课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仿句练*没有梯度,难度过大。我在设计仿句练*时,仅仅简单给出了“歌声会_____,_____。”要求学生填空,忽视了句子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学生的句子出现了句式错误、缺少修饰语等情况。在教学时应先填写:歌声会(带您去哪里),再填写(看到什么),最后加上定语(看到什么样的什么),如此分解句子之后再尝试让学生仿句。

  2、朗读评价过于单一,缺乏指向性。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指名读、轮读和齐读几种朗读方法,朗读的评价大多数为笼统的“声音响亮”“有感情”之类。其实朗读评价可以再有指向性一些,通过评价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孩子们提高朗读水*。

  3、要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整堂课虽然整体上下来还算流畅,但是大多数是由教师来推动的,孩子们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我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朗读、思考的时间,老师少说一点,让学生多说一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我把重点放在了读和感悟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悟出应懂得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如在读第四小节时,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蝈蝈代替小朋友来陪伴盲婆婆,听着蝈蝈欢快的歌声,婆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让我惊叹的话语。

  有的说:婆婆不会觉得孤单了。

  有的说:婆婆想,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关心我!

  有的说:这么多人爱我,生活是美好的。

  说的'的是杨然:听着蝈蝈的歌声,想着大家对自己的爱,婆婆的眼前一片光明。

  能说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感悟课文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

  课堂中觉得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发言比较少,还需要多多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6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主题,以读贯穿。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蒙上眼睛拿东西、走路等,感受“盲”与“不盲”在生活中的不同。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盲婆婆生活的困难和孤寂,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我以配乐朗读为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还来到了哪里?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在朗读和练说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无限乐趣,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也真正理解了送给盲婆婆蝈蝈的重要意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第一课时我抓住“送蝈蝈”这一事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明明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诗歌的含义,真正理解了送给盲婆婆蝈蝈的重要意义,陶冶了学生的美好心灵。

  在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我通过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

  学*第二小节时,抓住“替我”一词,让学生体会“我”*时可能会给盲婆婆做些什么事?来理解我为什么送给盲婆婆蝈蝈。

  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在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的基础上,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 )。 歌声会(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还来到了哪里?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通过说体会到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无限乐趣,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也再次理解了小姑娘送蝈蝈的目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8

  为孩子们找出一条捷径,让知识变得简单,让表达变得顺畅,让背诵变得自然,让课堂变得快乐!这是我对自己教学二年级的要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

  一、思维引路,学会用“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说话。

  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歌声除了会领着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有了“田野”的铺垫,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有的想到了“公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路,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柿子黄黄的成熟了。

  歌声会领您走进农田,看到棉花白白的像云朵。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枫叶红红的像一团火。

  ……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一点!)

  二、回忆往事,学会用“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说话

  我先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过,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记忆的闸门还没有被打开。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我的童年是这样度过的: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摸瞎子、造房子的游戏,还会和小伙伴们在野外玩过家家的游戏,还和小伙伴们相约学骑车。说到这里,孩子们的小眼睛亮起来了,也说玩过。这下子,记忆的闸门慢慢被打开了,他们纷纷告诉我,还会在冬天和父母堆个雪人、打雪仗,春天一起去公园划船、荡秋千,等等。最后,我再和孩子们探讨他们这个年龄和盲婆婆这个年龄的童年生活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昨天晚上问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答案再来写话就不难了,瞧,下面都是他们的表达: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挑草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冬天走河上冰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用柳条编个草帽装***的欢乐。

  ……

  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条学上的捷径,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条教上的捷径,老师和学生同样能收获到轻松与愉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9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以儿歌的口吻叙述的,充满童趣,富有爱心的叙事诗。诗句清新,自然。这首诗既贴*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在讲这一课时,我从朗读入手,努力搜集与孩子们生活比较贴*的环节,讲后心中有许多欣慰与失落。

  一、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套套的大道理可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一刹那,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在讲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比较深,在出示课题后,我提问:“小姑娘抓蝈蝈是想做什么?”孩子们回答:“她想送给盲婆婆”“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提前预*了。”“我就顺势引导说:“老师小时侯也像你一样,喜欢把要学的内容预*一下,这个方法不错,”讲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就主动去预*新课文,这小小一句话,不仅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学*方法,而且,对学*真是大有帮助。

  二、注意全面,不慌不忙。

  在讲这一课处理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我读课文,学生们可以做动作,可以出声音,还可以闭眼想象,然后我就自顾的读起来,用余光注视了一下,看有的同学在作动作,我就没仔细看,其实,和我配合的大多是积极,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干自己的事,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以锻炼学生为主。

  三、适时点拨,总括中心

  语文课注重的`是知识的学*,贯穿以一定的道理,在讲〈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时,结尾处处理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不但要注重知识的学*,同时也要重视思想,精神上的引导,这二者同样重要。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0

  1、时时处处皆教育,育人应达无痕境。

  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处理得更艺术化些。更有效地消除课堂中出现的嘲笑声,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暗示:期待和宽容。并在笑过之后,语言上,思想上、情感上有正面的发展。

  例一:一学生说如果我的隔壁住着一位盲婆婆,我会带她去看风景。学生一片笑声。我当时没有否认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虽然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但她会用心去看的。”下文也出现了类似的句子: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学生真的就懂了吗?盲婆婆怎么用心去看?或许可以这样处理:你说的很特别,你会带盲婆婆到什么地方去看什么风景?婆婆用什么去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呢?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觉……。学生们在笑过之余,思维会被引开,会觉得这样一句看似可笑的句子其实并不值得笑,而发言的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承认。被笑的尴尬会一消而光。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宽容比嘲笑力量更大,别人的思想是有自己独特感受的。

  例二:一学生在读蝈蝈的叫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快,或取得逼真的.效果,把“咯咯”模仿成了蝈蝈的叫声。又引来了一阵笑声。我知道这是善意的。怎样化这笑声为更有利的资源呢?直接赞扬!你为什么要读得这样欢快?大家也来做做这只欢快的蝈蝈,改成像他这样读读!让盲婆婆感受更多的关爱,好不好?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吧。

  例三:在老师奖给小朋友“快乐果”,“勇敢果”时,有一个没奖到的,也没发过言的小朋友在下面小声说:“这样的苹果又不好吃。”让大家又是一阵笑声。这笑声让我深思: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是我渗透给学生读书的功利性了吗?是我“心系课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吧。在这笑声过后我该怎么办?孩子的话也提醒了我,物质奖励不应说在前面,不让学生养成为功利的目标读书。在得到奖品的同时,也应对全体同学心存感激,没有他们谦让机会,没有他们默默支持,提出建议,自己的进步从何而来?所以面对大家说上一句真诚的“谢谢”,真是太应该了!当那位在下面发泄不满情绪的小朋友听到谢谢二字时,他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2、字字句句不放过,语言应往规范引。

  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重视了让学生说规范的口头语言。不遗余力,字字句句不放过,重视让学生说完整的口头语言,力争运用积累,流畅优美。在今后的每节课中我都将以此为目标,为向书面语言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通过配乐朗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2

  第二次正式开公开课。

  课题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首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的儿童诗。

  我仔细揣摩着该如何才能让这节课课堂上既扎实又活跃?着实伤透了脑筋。

  诗歌中的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蝈蝈”叫声美妙动听,如果送一只给盲婆婆,让她分享田园情趣,唤起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回忆,能减少一些生活的缺憾。

  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切身体会盲婆婆生活的不便:让学生回家做半个小时盲人,范读学生做盲人后的感受日记。为诗歌后半部分的教学打下了情感基础,使学生对盲人产生同情心,引起学生想要帮助盲人的欲望,也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引出 “是谁送的?”“送什么?”“为什么送?” 的问题来初步了解课文。

  在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我通过课件展示蝈蝈的图画,让学生体会蝈蝈的可爱,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学*第二小节时,抓住“替我”一词,让学生体会“我”*时可能会给盲婆婆做些什么事?精读第三小节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模仿蝈蝈的`叫声。这歌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并且让学生和婆婆一起想象歌声还可以把婆婆领进那些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最后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上完这了节课,觉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不足:

  1、学*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审美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得到提高。我觉得在“超越文本”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超越文本”要求我要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体现新课程“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阅读是文本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可能因为从事教育工作时间太短,以后会尽量改正。

  2、学*生字词语也非常重要。这次应为一些安排失误只让学生读会了生字词,本来安排了写两个生字的写一写,一紧张忘了,以后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

  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

  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促进作用。紧接着带着悬念倾听范读课文,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从字词过渡过到课文句子的学*。

  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字形记忆这是一、二年级的重点。我知道这堂课容量很大,就没有设计写字环节,把写字环节拿到第二课时进行,但也想从比较形*字“邻”“领”这两个字入手,引导观察“令”做为一个字的部首时笔画的.变化从而指导书写。

  第三,充分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这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

  第一次用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全文。第二次让学生想象、练说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歌声会领您看到”。这个练*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增长了知识。学生两次说图意不是很完整通顺,我感受到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图之后,应紧跟着出示与图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作朗读训练。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对激发深化提升课文内容起到一定作用。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4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五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一、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生: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

  生: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

  生;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

  生: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

  生: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多好的孩子,想的多么的周到,从孩子的深情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文本紧紧的融合到了一起,关心老人,帮助残疾人,真诚的童心,真情的话语,真诚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二、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课教学中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品味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生:她仿佛会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她仿佛会看到童年那欢乐的岁月。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复了,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她仿佛听到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的欢快笑声。

  生:她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生: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顿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朗读,都读出了盲婆婆的欢乐之情。)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

  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生:我喜欢第三小节。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读得真好听。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发现每一小节每一行的字数都差不多。

  生:我发现了一些词语的格式都是一样的。“乐呵呵”、“喜滋滋”、“走进田野”、“带回童年”、“流淌的清波”、“难忘的欢乐”。

  生:我发现第一小节中最后的“蝈蝈”、“婆婆”,读起来很好听。

  师:就像小朋友们说得那样,诗歌的语言很美,节奏感很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师: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这个片断的教学,让学生在和以往学过的语言的比较中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仄,节奏,对称,教师适当地传授一些基本吟诵方法,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激起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对文学的兴趣。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对课文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后,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

  出示文中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师: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把你带回故乡,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1)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欢乐生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第三小节,把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读出来。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很受感动。让我们一起祈祷,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获得光明,永远幸福快乐,好吗?

  生:(闭上眼睛祈祷着)共同祝愿盲婆婆早日重见光明,永远幸福快乐。

  师:快,带着你的祝愿,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属于你们自己的诗歌。

  歌声会……

  歌声会……

  歌声会……

  歌声会……

  学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着。

  请看一小组合作而成的诗歌:

  歌声会领你走遍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歌声会把你带回草原,

  仿佛骑上骏马追赶着那欢乐的羊群。

  歌声会领你走上大街,

  感受大街的繁华。

  歌声会把你带回老家,

  想起往日在爸妈怀里的欢乐。

  他们充满诗意的双眼发现了美,他们热情的话语表现了美,也享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通过儿童诗的学*,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5

  还没上过第一课时的公开课,很想尝试。以此来改变自己一贯懒散的教学思路。

  于是“一人一课”,选择了上第一课时。开始还抱着偷懒的心理,第一课时嘛,思路比较清晰,备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可真正坐下来,才发现,原来,仔细思来,第一课时还真不简单。

  一、体验,为学*课**好铺垫

  前一天晚上,便布置学生闭着眼睛做几件事,看自己碰到什么困难了,心里

  又有哪些感受呢?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慢慢地理解了盲人生活的艰难,简单地交流后,板书了“盲婆婆”这个词,立刻问道:“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盲是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很是真实可爱。

  “就是眼睛看不见了。”

  “是说看不见光明了。”

  “是说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了。”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理解了这个字,同样也记住了这个字。再读“盲婆婆”这个词时,一双双小眼睛里满是同情接着,这一瞬间,又何尝不被他们感动呢?“婆”这个字的学*,让他们想想还有哪些字是女子旁的,为什么呢?学生一下报出了好多,有学过的,也有没有学过的,接着,他们发现,原来“姐、妹、姨、妈、奶、姑、娘”这些不都是女的吗?快乐在小眼睛里荡漾。再次观察,女作偏旁和作底的时候,书写一样吗?得出结论,“横”的变化最大了。书空的时候,小手画得可起劲了,还用最响亮最长的声音喊出那一笔“横——”呵,提醒我这个字怎么写呢!

  二、插图,给课堂增添生机

  灵感也许就在一瞬间。上课前一天晚上,琢磨着有些环节生硬了些。突然,就注意到课文中那一幅插图,一般都放在讲解课文的时用的图这时好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图中盲婆婆的笑容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范读课文,思考盲婆婆的笑容从何而来。第二次,出示整幅图,让学生想象练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干什么呢?从而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学生的回答使整个课堂“动”着。

  三、倾听,使课堂更加和谐

  喜欢看他们闪动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学生发言的样子。那时候的课堂和谐而又美丽。课堂上一句话、一个眼神,他们会立刻有回应,那时,会觉得,这真是你和孩子们的课堂。

  正想着“绿、邻、居”三个生字还是没能够放到适当的地方进行字型记忆时,下课铃还是欢快地响了起来,尽管心中很不情愿,可也没办法,只好把这个目标留到下一课去实现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精选10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后记

  同学今天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课前带学生做一个游戏:叫阚绪伟到讲台上去,用一个红领巾把他眼睛蒙上,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于是,他慢慢地往回摸,在同学们的嬉笑与提示下,好不容易摸回了座位。我乘机让大家谈感受。阚绪伟说:“很难受,什么都看不见。”便问同学们:“很好笑吗?”有的同学说:“好笑。”有的好像明白了什么,不吱声了。我便对同学们说起国外有一所小学,轮流让学生做一天残疾人的事,让学生体会双目失明,或者腿不能走路,你会怎样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同时周围的同学要照顾身边的残疾同学,在活动中懂得决不可以嘲笑他们,要用一颗爱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学生听了我这一番话,表情严肃起来,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受到了一些震动。于是便自然地走进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盲”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也是一首儿童诗,题目叫~~~生说,师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前面我们也学过一篇儿童诗是~~(生齐说:乡下孩子)

  师:板书到“盲”时,故作疑问状,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生插嘴:是很忙很累的意思!

  师瞪大眼睛看着他,然后微微一笑。再看着其他孩子问: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不是!

  师: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指你什么看不到了。

  生:就是指瞎子。

  生:就是指失明的人

  师,你们说得很对。其实不用多想,看看这个字,你们就明白了。

  (我用手指着这个“盲”字。)

  生:哦!“目”是指眼睛,上面是个“亡”(以前孩子就接触过这个“亡”字了),就是说眼睛死亡了。

  师:对,眼睛死亡就表示失明了。它有先天性的,就是一生下来就已经看不见了;还有后天形成的,可能是生病,可能是个意外,都有可能造成双目失明,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双眼。

  师:那看不见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生: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升:看不见太阳,月亮,星星。

  生:看不到黑板,书本

  生:看不到老师和同学,也看不到爸爸和妈妈了。

  师:这样吧,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请穿了两件衣服的同学,把外面一件脱下来,请你的同座帮你把眼睛蒙上,看谁动作快!

  (学生各个都很兴奋,很快就弄好了。)

  师:蒙着眼睛的同学,你还看得见吗?看不见,那好,请你们把教室后面的笤帚拿来给老师。

  (生开始了,一个个像个无头苍蝇,在教室里乱碰乱撞,其他孩子也笑成了一团。这时发生了一幕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张辉小朋友他走到同桌面前扶着她来到教室后面,并把笤帚拿着交给她,又扶着她来到我的面前。此时,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些蒙着眼的学生也好象擦觉到了有些不对紧,就停了下来扯下了衣服,看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只一会,教室里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课文虽然还没有学,但学生已经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的话很难受,走路都很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就不敢往前走。

  生:假如前面有沟或河的话,我也不知道,可能会掉下去。

  生:我体会到我想到那里去,可不知往哪里走,要走多长时间,老是撞到台子和板凳。

  生:我感觉到我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道.

  生:我感觉到我一个人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啊!该会多么寂寞啊!那你们觉得一个盲人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

  生:需要帮助

  生:需要眼睛

  生:需要领路的人

  生:需要朋友

  生:需要亲人

  师:说得好,刚才张辉小朋友的做法就非常好,他成为了盲人的眼睛。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他不是挂在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谁呢?请你们听老师来读课文!

  学生对盲人的生活一无所知,无法真正理解盲人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一开始,孩子们的说话虽然也是事实,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后来,当一个孩子站起来默默地帮助别人的时候,教室里静了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吝啬,应及时的伸出我们的双手。无须多言,这就是他们最深的体验。

  我想这样再去学*课文,学生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后记

  同学今天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课前带学生做一个游戏:叫阚绪伟到讲台上去,用一个红领巾把他眼睛蒙上,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于是,他慢慢地往回摸,在同学们的嬉笑与提示下,好不容易摸回了座位。我乘机让大家谈感受。阚绪伟说:“很难受,什么都看不见。”便问同学们:“很好笑吗?”有的同学说:“好笑。”有的好像明白了什么,不吱声了。我便对同学们说起国外有一所小学,轮流让学生做一天残疾人的事,让学生体会双目失明,或者腿不能走路,你会怎样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同时周围的同学要照顾身边的残疾同学,在活动中懂得决不可以嘲笑他们,要用一颗爱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学生听了我这一番话,表情严肃起来,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受到了一些震动。于是便自然地走进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盲”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也是一首儿童诗,题目叫~~~生说,师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前面我们也学过一篇儿童诗是~~(生齐说:乡下孩子)

  师:板书到“盲”时,故作疑问状,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生插嘴:是很忙很累的意思!

  师瞪大眼睛看着他,然后微微一笑。再看着其他孩子问: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不是!

  师: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指你什么看不到了。

  生:就是指瞎子。

  生:就是指失明的人

  师,你们说得很对。其实不用多想,看看这个字,你们就明白了。

  (我用手指着这个“盲”字。)

  生:哦!“目”是指眼睛,上面是个“亡”(以前孩子就接触过这个“亡”字了),就是说眼睛死亡了。

  师:对,眼睛死亡就表示失明了。它有先天性的,就是一生下来就已经看不见了;还有后天形成的,可能是生病,可能是个意外,都有可能造成双目失明,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双眼。

  师:那看不见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生: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升:看不见太阳,月亮,星星。

  生:看不到黑板,书本

  生:看不到老师和同学,也看不到爸爸和妈妈了。

  师:这样吧,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请穿了两件衣服的同学,把外面一件脱下来,请你的同座帮你把眼睛蒙上,看谁动作快!

  (学生各个都很兴奋,很快就弄好了。)

  师:蒙着眼睛的同学,你还看得见吗?看不见,那好,请你们把教室后面的笤帚拿来给老师。

  (生开始了,一个个像个无头苍蝇,在教室里乱碰乱撞,其他孩子也笑成了一团。这时发生了一幕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张辉小朋友他走到同桌面前扶着她来到教室后面,并把笤帚拿着交给她,又扶着她来到我的.面前。此时,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些蒙着眼的学生也好象擦觉到了有些不对紧,就停了下来扯下了衣服,看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只一会,教室里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课文虽然还没有学,但学生已经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的话很难受,走路都很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就不敢往前走。

  生:假如前面有沟或河的话,我也不知道,可能会掉下去。

  生:我体会到我想到那里去,可不知往哪里走,要走多长时间,老是撞到台子和板凳。

  生:我感觉到我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道.

  生:我感觉到我一个人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啊!该会多么寂寞啊!那你们觉得一个盲人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

  生:需要帮助

  生:需要眼睛

  生:需要领路的人

  生:需要朋友

  生:需要亲人

  师:说得好,刚才张辉小朋友的做法就非常好,他成为了盲人的眼睛。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他不是挂在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谁呢?请你们听老师来读课文!

  学生对盲人的生活一无所知,无法真正理解盲人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一开始,孩子们的说话虽然也是事实,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后来,当一个孩子站起来默默地帮助别人的时候,教室里静了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吝啬,应及时的伸出我们的双手。无须多言,这就是他们最深的体验。

  我想这样再去学*课文,学生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5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喜

  邻替

  野童

  难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字册》上的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6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后记

  同学今天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课前带学生做一个游戏:叫阚绪伟到讲台上去,用一个红领巾把他眼睛蒙上,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于是,他慢慢地往回摸,在同学们的嬉笑与提示下,好不容易摸回了座位。我乘机让大家谈感受。阚绪伟说:“很难受,什么都看不见。”便问同学们:“很好笑吗?”有的同学说:“好笑。”有的好像明白了什么,不吱声了。我便对同学们说起国外有一所小学,轮流让学生做一天残疾人的事,让学生体会双目失明,或者腿不能走路,你会怎样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同时周围的同学要照顾身边的残疾同学,在活动中懂得决不可以嘲笑他们,要用一颗爱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学生听了我这一番话,表情严肃起来,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受到了一些震动。于是便自然地走进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盲”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也是一首儿童诗,题目叫~~~生说,师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前面我们也学过一篇儿童诗是~~(生齐说:乡下孩子)

  师:板书到“盲”时,故作疑问状,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生插嘴:是很忙很累的意思!

  师瞪大眼睛看着他,然后微微一笑。再看着其他孩子问: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不是!

  师: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指你什么看不到了。

  生:就是指瞎子。

  生:就是指失明的人

  师,你们说得很对。其实不用多想,看看这个字,你们就明白了。

  (我用手指着这个“盲”字。)

  生:哦!“目”是指眼睛,上面是个“亡”(以前孩子就接触过这个“亡”字了),就是说眼睛死亡了。

  师:对,眼睛死亡就表示失明了。它有先天性的,就是一生下来就已经看不见了;还有后天形成的,可能是生病,可能是个意外,都有可能造成双目失明,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双眼。

  师:那看不见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生: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升:看不见太阳,月亮,星星。

  生:看不到黑板,书本

  生:看不到老师和同学,也看不到爸爸和妈妈了。

  师:这样吧,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请穿了两件衣服的同学,把外面一件脱下来,请你的同座帮你把眼睛蒙上,看谁动作快!

  (学生各个都很兴奋,很快就弄好了。)

  师:蒙着眼睛的同学,你还看得见吗?看不见,那好,请你们把教室后面的笤帚拿来给老师。

  (生开始了,一个个像个无头苍蝇,在教室里乱碰乱撞,其他孩子也笑成了一团。这时发生了一幕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张辉小朋友他走到同桌面前扶着她来到教室后面,并把笤帚拿着交给她,又扶着她来到我的面前。此时,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些蒙着眼的学生也好象擦觉到了有些不对紧,就停了下来扯下了衣服,看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只一会,教室里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课文虽然还没有学,但学生已经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的话很难受,走路都很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我感觉到我看不见,就不敢往前走。

  生:假如前面有沟或河的话,我也不知道,可能会掉下去。

  生:我体会到我想到那里去,可不知往哪里走,要走多长时间,老是撞到台子和板凳。

  生:我感觉到我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道.

  生:我感觉到我一个人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啊!该会多么寂寞啊!那你们觉得一个盲人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

  生:需要帮助

  生:需要眼睛

  生:需要领路的人

  生:需要朋友

  生:需要亲人

  师:说得好,刚才张辉小朋友的做法就非常好,他成为了盲人的眼睛。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他不是挂在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谁呢?请你们听老师来读课文!

  学生对盲人的生活一无所知,无法真正理解盲人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一开始,孩子们的说话虽然也是事实,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后来,当一个孩子站起来默默地帮助别人的时候,教室里静了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吝啬,应及时的伸出我们的双手。无须多言,这就是他们最深的体验。

  我想这样再去学*课文,学生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8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字册》上的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9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5)份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 1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字册》上的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 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歌声会领你走 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 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方法学*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认识它们吗?

  一生领读,其余学*跟读。

  2、学*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ó pó lín jū nín hǎo tì huàn

  ()()()()

  qí tián yě pū dǎo

  一()()()

  二、根据课文填空。

  歌声会把您(),让您看到(),闻到(),听到()。

  答案;一、婆婆邻居您好替换

  起田野扑倒

  二、领进山野小溪里滚动的清波山花扑鼻的花香

  百鸟齐鸣的欢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三、学*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xx(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xx(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四、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你手中的语文书送给老师?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总是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组词

  故()识()婆()能()

  爱()雨()出()朋()

  二、分清“你”和“您”;

  老师说:“小xx,()的作业完成了吗?”

  奶奶,()走路小心呀!

  三、说一说:

  盲婆婆有了这只会唱歌的蝈蝈以后会有多高兴呀,想象一下她在蝈蝈的歌声中会想到什么?

  答案:一。故事识字婆婆能力

  爱人下雨出去朋友

  二。你您

  三。看到了小溪的流动,闻到了花香。(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

  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

  【课后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节课,我以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语文书送到老师的手中。使他们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孩子们偶遇盲人时,不会嘲讽只有爱心的付出了。

  板书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设计的板书是用一组动词串联,然后以爱心为图示形式一个整体,意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往往还需要考虑一些意外的课堂生成,否则会成为课堂败笔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菁华3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 法:合作式学*;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是听着童话故事,慢慢长大的,你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同学谈)

  2、《丑小鸭》、《青蛙王子》、《白雪公主》——曾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那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伴我们渡过了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再次步入童话的殿堂,在关爱的氛围中结识新的伙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板书课题) (多媒体)

  二、检查预*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预*了这篇文章,下面检查生字,翻到课本109页,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大家齐读一遍。

  2、谁能为我们解释一下踉踉跄跄的含义?

  三、快速阅读(跳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简单的概括故事的情节发展。(多媒体)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并补充)

  2、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故事中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那些变化?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有关语句)(多媒体)

  (勾画完后请互相对照,看看彼此勾画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内容是否应该勾画,为什么)

  学生对照交流

  请你们把勾画的句子诵读一下,注意体会他的感情变化。

  明确 :

  1、(1)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2)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2、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接着“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四、思考讨论(同学们朗读的很好。也已经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盲孩子的心情变化。下面我探讨几个问题)

  1、盲孩子得到了来自周围那些事物的关爱?(多媒体)

  (影子、灯、萤火虫、太阳、月亮……等)

  2、盲孩子在恢复视力前后,作者的写作觉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

  (从听觉转换到视觉,着重写色彩)

  3、他的心情由寂寞到快乐,再到惊喜,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多媒体)

  (抽生答,教师作肯定并予以补充)

  (是影子的陪伴以及影子 、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快乐、得到光明(爱与被爱)。)

  五、人物形象探讨

  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你最喜欢那一个?请说明理由。(学生探讨回答,教师肯定后补充)(多媒体)

  盲孩子——珍惜友谊、坚强勇敢、热爱生活

  影子 ——善良纯洁、忠诚守信、不畏挫折

  萤火虫——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六、关于主题

  关于课文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课后练*一),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多媒体)

  第一种,我们应该关爱弱者,且贴*童话的整体内容。

  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学生可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新的认识。)

  七、精读选段,品味文章的美

  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四人一组来探讨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美表现在那些地方?(你觉得这篇文章美,美在那些地方)(多媒体)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肯定并归纳)

  1、美的语言。诗样的语言,节奏美,含蓄美。本文大量运用叠词,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文中的叠词还有哪些?(“静静”、“轻轻”、“踉踉跄跄”、“跌跌爬爬”)

  2、美的立意。童话的形式来表现爱的主题。

  3、美的意境。(神奇美好的意境)

  如:(1)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写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2)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八、文本拓展,提高能力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文章。那你能谈一下本文给你的感受吗?(同位交流)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确实,爱无处不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如: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我们的身边,爱无处不在。

  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我有这样一些感悟提出来与大家共勉:(多媒体)

  九、课堂小结:(多媒体)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的同时,让我们伸出有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十、布置作业(多媒体)

  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学*欣赏文章优美语言,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方式。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感悟盲孩子心情变化,把握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美的.语言和主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导入 (背景音乐:《爱的协奏曲》)

  当一个盲孩子静静地坐在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倾听鸟儿的飞鸣,甚至倾听微风拂过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

  (学生诵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学生说听后的感想,顺势导入本课)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子的心情。

  (多媒体展示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学*之前,先检查大家的预*情况。(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读字词,个别字进行点评。

  (2)、点出潺潺,叠音词,及特点。

  下面请两位同学与我合作共同朗读课文(教师读前6段,学生分角色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1)、感悟本文盲孩子心情的变化?

  (2)、归纳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互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问题(1)心情变化的语句:(学生重在感悟盲孩子心情的变化,为归纳文章情节发展步骤,不必将句子都找出。)

  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问题(2)情节发展步骤:

  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乐,给他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光明,获得惊喜。

  教师小结: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爱使得盲孩子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研读赏析

  1、研读语言

  师: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构成美的境界,爱的清泉就流淌在其中。让我们用心去品味这曲爱的赞歌,下面请大家分小组研读本文优美语言,进行合作探究。

  注意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本文借助美好的语言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绚丽的境界。请尝试分析本文美的语言。

  学生分小组品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发言,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请看大屏幕,以下几点,有的同学们分析到了,也有未分析到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内容)

  可以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例如:

  ①句式短小,自然流畅,节奏感强,适合孩子阅读。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②运用叠音词舒缓语气,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如:“轻轻”、“哞哞”、“潺潺”、“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③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2、研究主题

  师:同学们,美的语言要表达的是美好的主题,对本文的主题我们该如何理解?

  学生可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①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②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③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

  ④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⑤执著的追求,终有结果。

  一则材料,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观点,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适当加以引导。

  体验反思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爱无处不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

  请大家写下你对爱的理解

  例:爱,就像温泉,滋润人们枯干的心灵。

  (写在心形纸上交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表现爱的事例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可能会举事例: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教师总结 (视课堂情况,可鼓励学生总结)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也感受到在我们身边的爱,这爱是山间清澈的小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

  作业

  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我们意犹未尽,那么,让我们把爱心延伸到课外。(多媒体出示作业)

  1、爱诵读的你,可以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2、爱制作的你,可以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3、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真情完成一篇小练笔。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3

  一、教学目标

  ① 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惯。

  ④ 学*欣赏文章美。

  ⑤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 学*欣赏文章美。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教师投影出示学*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声音要轻,创设温馨情境。

  ②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不会有太大困难,可指导学生边讨论边把能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在书上用横线标出(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再归纳出文章情节步骤,教师板书如下: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3、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

  ①组织学生讨论,欣赏文章美感。

  a.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可四人小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题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题,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讨论]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练*一出示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评判。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对练*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4、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可再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5、布置作业

  ① 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 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本上。

  6、信息反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5)

——《绿色蝈蝈》教案 (菁华5篇)

《绿色蝈蝈》教案1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 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导读提示: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 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 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教学过程:

  一、预*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 ) 篡( )夺 酷( )爱 篝( )火

  喑哑( ) 气氛( ) 螽( )斯 莴( )苣

  啄( ) 钳( )子 吮( )取 喙( ) 盔( )甲

  2.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二、检查导入

  1.导课:孩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都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法布尔。《昆虫记》就是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 我们学*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

  2.检查预*,听写字词

  3.提问作者

  三、学*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

  样写有什么效果。

  二、精读课文

  1.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性,说明蝈蝈属__________(A.食 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3.“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你还能找出其他使用比较的例子吗?

  三、品读课文,赏析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学生讨论: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四、拓展阅读

  拓 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训练语段:

  在树林里,有时人们会听到“笃、笃、笃”的响声。如果你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会发现,这是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工作”。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这就是像钢凿一样的嘴壳。它祖代相传,以食虫为生。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敲、西啄啄,从敲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分,然后在树上啄一个小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害虫虽然隐藏在树干深处,但一旦被啄木鸟发现,便休想逃命。

  根据调查和研究,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500-600次。*年来,有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20xx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弹回来时,它减速的冲击力也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 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10个重力常数。可想而知,1000个重力常数,这是多么巨大的冲击力!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得脑震荡,头颈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①为什么啄木鸟有这种奇特的本领?②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还对啄木鸟作了解剖。 ③结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④它的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动的振动波,也许会得到减弱。⑤此外,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也能起到消震和吸震的作用。⑥以后,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更 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啄木鸟 的头部和它的“手术刀”是一前一后作直线运动的,一点也没有侧向运动。

  1.最后一段中第⑤句是病句。

  修改:

  2.啄木鸟是如何捕害虫的?

  3.啄木鸟在啄木时能防震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五、当堂检测

  1.法布尔是( )国著名的( )学家,《绿色蝈蝈》选自( )。

  2.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时不时发出一 阵非常尖锐而急促、*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 )

  3.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

  弱肉强食窃窃私语隐隐约约惊慌失措

  4.使用借鉴本文写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昆虫。

《绿色蝈蝈》教案2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学*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口头和书面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性。

  能力目标

  1.学*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并体会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变换人称的好处。

  ●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

  合作探究――它山之石,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2、展示图片,介绍作家

  3、积累字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了哪些内容。): 1、紧抓中心句 2、紧抓关键词

  2、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小组合作,思考:

  (1)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

  (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食物?

  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解疑。

  四、它山之石,写法借鉴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

  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自己*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

  亲*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板书设计:

  绿 色 蝈 蝈

  法布尔

  声音特征 拟人

  内容 形体特征 写法借鉴

  食性 对比

  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教案3

  一、资料链接

  1.走*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 (2)生活*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语言品味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四、积累迁移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学*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绿色蝈蝈》教案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拟人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1、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2、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并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快速而准确的抓住课文内容。

  2、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动物世界《园丁鸟》片断,学生发言:你对园丁鸟有了那些了解?你喜欢他吗?你了解哪一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师述: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进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他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二、自主学*,独立探究:

  1、 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右手。

  2、 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那些,看得快的经验。

  3、 媒体展示快速阅读的技巧:请看专家归纳的快速阅读法(一生朗读)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1)去粗取精、 (2)扫描跳跃阅读

  (3)思维集中、 (4)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

  展示:内容: (1)形态特征 (2)*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3)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4、 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那些方面?个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 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 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那些语句?为什么?

  3、 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 练*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

  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绿色蝈蝈》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

  预*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可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性、食物*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而且在讲到昆虫的*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今天,我们将接触到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业他就是法布尔。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

  (若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6)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低年级教研组教研,教研主题为“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良好的课堂学**惯”,由我讲了一节随堂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上完课,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仔细想想,教学中虽有成功之处,也不免有一些失误。认真总结,将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先说说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吧。学生课堂学**惯的培养,实施以来,我们几经开始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学**惯,如:提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坐姿端正。有几个*惯学生养成得还是不错的。上课前,学生能提前准备好书,放在桌子的中央,把笔和橡皮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并且静息等待老师上课。课堂上读书时,学生基本上都能自觉地把书立起来,坚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而且听讲情绪也比原来好多了。

  在评课的时候,老师们也都能从我的课堂上找到值得学*的地方。比如,有的说我生字教学指导得很好;有的说我让先完成任务的同学记生字,有统筹安排时间的意识;有的说我能运用暗示性的语言,表扬提前预*的学生,对培养学生预*的*惯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这些肯定中,我感到很欣慰,多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学生倾听的*惯还不够好。特别是倾听老师的要求和倾听同学的发言。

  2、感知课文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文章思想内涵没有挖掘出来。

  3、学生在课堂上还会好奇的扭头看后面听课的老师,行为*惯不够好。

  4、学生评价语言匮乏,评价只停留在表面,语言不够准确,如:读得不整齐、没感情、读得乱。发现别人的优点少,缺点多,不能汲取别人的长处。

  5、老师对蝈蝈和蛐蛐是不是一种昆虫搞不太清楚,只得用“课后查资料”化解尴尬。

  本课还可以在如下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的*惯,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别人。老师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评价读书,可从语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评价。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盲目了。

  再次,备课要深入,老师要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养成提前查资料的好*惯,免得再出现不应有的尴尬。

  总之,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上课、评课的教研方式,让我更加真实、全面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2

  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学*:“你帮助过哪些残疾人或是年老体弱的人吗?你当时怎么想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帮助过人,可他们的想法却不禁使我陷入沉思。“帮助别人方便了别人,自己又不费什么力,而且觉得很快乐。”多么普通而又伟大的想法!“我帮助别人时也没想什么,觉得他有困难就应该去帮助。”是啊,帮助别人不需什么高尚思想的支持,应该是内心的本能!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是那么清澈明净,不掺杂质。因此,当我问:“小女孩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儿?”学生读完课文很快就有了答案——为了不让盲婆婆寂寞,在小女孩不在的时候替她陪盲婆婆。是的,也许我们的孩子都会这样做的。他们没有我们**复杂的思维,有的只是天真纯洁的内心本能,虽然幼稚,却是最真实的!

  清新、自然的诗歌,洋溢着纯真的童心和童趣,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保持这美好的童心,歌颂这清灵的儿童心灵世界,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美好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3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留下遗憾。我感到欣慰的是,实现了是同一个目标,传统的教学让我口干舌燥,而新理念下的教学却让我轻松自如。我改掉了以往一直在讲台上自我表现、主宰课堂的权威面貌,遗去一字不漏的分析讲解,把阅读交流、质疑等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这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看图说话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了解“红领巾”送蝈蝈的目的。可见,把足够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去充分地读书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轻松地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从小关爱残疾人,培养助人为乐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教学中,我遗憾的是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如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等环节中,我关注的是自己敢于举手发言的小部分学生,而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他们敢于发现自己见解的欲望,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也寄望于领导、专家多指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4

  还没上过第一课时的公开课,很想尝试。以此来改变自己一贯懒散的教学思路。

  于是“一人一课”,选择了上第一课时。开始还抱着偷懒的心理,第一课时嘛,思路比较清晰,备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可真正坐下来,才发现,原来,仔细思来,第一课时还真不简单。

  一、体验,为学*课**好铺垫

  前一天晚上,便布置学生闭着眼睛做几件事,看自己碰到什么困难了,心里

  又有哪些感受呢?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慢慢地理解了盲人生活的艰难,简单地交流后,板书了“盲婆婆”这个词,立刻问道:“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盲是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很是真实可爱。

  “就是眼睛看不见了。”

  “是说看不见光明了。”

  “是说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了。”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理解了这个字,同样也记住了这个字。再读“盲婆婆”这个词时,一双双小眼睛里满是同情接着,这一瞬间,又何尝不被他们感动呢?“婆”这个字的学*,让他们想想还有哪些字是女子旁的,为什么呢?学生一下报出了好多,有学过的,也有没有学过的,接着,他们发现,原来“姐、妹、姨、妈、奶、姑、娘”这些不都是女的吗?快乐在小眼睛里荡漾。再次观察,女作偏旁和作底的时候,书写一样吗?得出结论,“横”的变化最大了。书空的时候,小手画得可起劲了,还用最响亮最长的声音喊出那一笔“横——”呵,提醒我这个字怎么写呢!

  二、插图,给课堂增添生机

  灵感也许就在一瞬间。上课前一天晚上,琢磨着有些环节生硬了些。突然,就注意到课文中那一幅插图,一般都放在讲解课文的时用的图这时好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图中盲婆婆的笑容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范读课文,思考盲婆婆的笑容从何而来。第二次,出示整幅图,让学生想象练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干什么呢?从而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学生的回答使整个课堂“动”着。

  三、倾听,使课堂更加和谐

  喜欢看他们闪动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学生发言的样子。那时候的课堂和谐而又美丽。课堂上一句话、一个眼神,他们会立刻有回应,那时,会觉得,这真是你和孩子们的课堂。

  正想着“绿、邻、居”三个生字还是没能够放到适当的地方进行字型记忆时,下课铃还是欢快地响了起来,尽管心中很不情愿,可也没办法,只好把这个目标留到下一课去实现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一只会唱歌的的蝈蝈,希望这只会唱歌的蝈蝈让寂寞的盲婆婆听着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回到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在本课教学中,我紧扣主题来组织教学。小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孩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然后,抓开篇一个“乐”字指导朗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蝈蝈给婆婆带来了什么?展开三、四节的朗读指导,先体验婆婆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的。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提问:“婆婆的生活里有红花吗?有绿草吗?有青山绿水吗?有蓝天白云吗?有的只是——”生齐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脱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独!”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欢乐。“是呀,蝈蝈给孤独的婆婆带来了什么?”生答:“欢乐!”

  接着读第三节,体验婆婆的欢乐。我说:“现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请闭上眼睛,听——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呜呜,呜呜,哗哗,哗哗……”在蝈蝈的叫声中,我有意渗透了风声,溪流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小朋友,蝈蝈的歌声领你到了哪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睁开眼睛,兴奋的交流着:“歌声领我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歌声领我走进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歌声领我走进田野,看到青蛙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歌声领我走进山谷,听到泉水正在弹琴。”……交流中,小朋友走进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听到鸟鸣、蛙声、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戏,在森林与动物玩耍……小朋友们的想象,在蝈蝈的歌声中色彩缤纷!这样的训练,让文本与感情的共同升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7)

——送给婆婆的新年祝福语 40句菁华

1、新年来临,祝福祝福;发条短信,问候问候;打个电话,关心关心。新年到,问候到,我的短信也来到,祝看短信的朋友新年快乐。

2、新年到来,愿在新的一年中,你的快乐像人民币一样不断升值,健康状况像股市一样坚挺,财运像楼市一样火爆,幸福指数像油价一样层层攀高!

3、新年之际,给你发条信息,表达三层含义:一是我依然健在每天能睡能吃,二是年头到年尾都在把你惦记,三是祝你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新年快乐!

4、美味佳肴在喜悦中欢快分享,琼浆玉液在欢笑中推杯换盏。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闹非凡,亲情友情融为一体和谐吉祥。盛世佳节同贺共庆幸福美满,祝愿亲朋新年新年愉快!

5、新年到,新年到,短信条条心意到。短信虽然小,情意可以表;祝福不会少,问候跑不了;忘掉旧日的烦恼,迎接新年的美好。祝你新年快乐,万事都好!

6、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愿我的妈妈新年万事如意!

7、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祝您春节快乐!*安幸福!

8、看到那雪花飘满地了吗?看到那树影攒动了吗?那然而我的片片真情。真心祝福您,妈妈新年快乐!

9、您是一棵参天大树,我在您的浓荫之下成长。树上落下一枚两枚甜嫩的浆果,便使我获得丰富的营养。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10、家是温馨的港湾,爹是慈祥的大山,娘是含爱的沙滩,儿是漂泊的小船,年是浓浓的思念,情是团聚的风帆。我的祝福是365天芬芳的书签:新年快乐!

11、世上最是母亲亲,伟大的母亲牵挂着儿子的心。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祝福亲爱的妈妈永远开心快乐青春永驻!在此道路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新年快乐!

12、母亲犹如脚下的泥土,无论我们长成多高的树木,它也是扎根于泥土之中的。新年就要到了,祝妈妈永远开心快乐,永远为我们做儿女的感到欣慰。

13、新年这天,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出发,让母亲看到我们长大了,懂得了她们的辛苦,为母亲献上真情实感,让她们感受到开心,快乐!

14、妈妈的一生都是在孕育生命,疼痛中却充满了幸福。妈妈让世界拥有了爱,真实、无私而伟大。让我们为妈妈致敬,感恩!真心的说声:“谢谢您,妈妈。”

15、世上只有妈妈好,新年当然新年最好,好母亲就一个,赚多少钱都买不到,愿每个母亲都是寿星佬,开心笑容皱纹减少,每天生活没烦恼。

16、这世上最动听的是母亲的呼唤,割舍不掉的是母亲的惦念,镌刻在心的是母亲的容颜。无论失意得意、雨天雪天,母爱时刻散发温暖。新年祝母亲健康百年!

17、一杯清茶一杯清水,说不尽人间冷暖;一部电视一个故事,讲不尽父母恩情;一滴热泪一声母亲,难圆对母亲的思念,祝福母亲健康快乐!

18、母亲的牵挂,就像雨后空中那道彩虹,绚烂多彩;母亲的牵挂,就像炎炎夏日的阵阵清风,给你带来阵阵凉爽;母亲的牵挂。

19、您的爱,全天候,昼夜温暖,阴晴难断;您的爱,全覆盖,进退相伴,成败不变;您的爱,全方位,远*灿烂,天地弥漫;您的爱,全频率,强弱俱现,动静皆传。新年到了,对您的祝福全路段,一直不变,愿亲爱的妈妈健康*安,快乐无限!

20、外边风吹雨打折磨着我,屋内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因为屋内有您,我爱您妈妈。

21、新年到谢母爱:一谢母亲个中的相爱,二谢母亲十分的关爱,三谢母亲百分的呵爱,四谢母亲千分的护爱,五谢母亲万分的慈爱!母亲,新年愉快!

22、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您是大河,把我这小舟送到对岸。

23、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今天是新年,祝你的母亲,我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

24、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母爱的光辉将我笼罩,新年到了,愿我的母亲永远幸福,快乐。

25、我刚刚邮寄了一份礼物,希望它能赶上新年到您手上。祝您有一个很快乐的新年,我希望能在那边与您一起分享。

26、母亲你辛苦了,今后你不用在劳累了,因为儿已长大,会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妈妈,新年快乐!

27、妈妈抠没关系,可是我们周围的人可跟着倒霉了,妈妈每天看到有人洗完脸,忘关水龙头,便上去给他讲一番大道理,直到把人家讲的不耐烦了才行。有几个调皮的小孩经常去玩水,别人喊他们,他们根本就不听,可每当妈妈一出现,他们比兔子跑的还快。妈妈,新年快乐!

28、岁月的。摺子,修饰了您的棱角,您的脾气也慈祥了不少,当然偶尔还会“跳跳脚”,那是您青春不老,其实都怪我也不是个顺毛鸟!愿老妈开心,少发愁了!老妈,新春快乐!

29、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让我坚毅望向前路,在这节日里,请准我说声:妈妈,真的爱你!多么熟悉的歌词,这是我要给哈哈哈歌!在新春佳节之际,给妈妈送上我的祝福:妈妈,新年快乐!

30、母爱如一缕阳光,让儿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惬意温暖;母爱如一泓清泉,让儿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尘染,仍然清澈甘甜。新年到了,愿妈妈身体健康,青春永驻!

31、最心疼的,是您牵挂的心肠;最喜欢的,是您微笑的脸庞;最敬畏的,是您胸怀的宽广;最期待的,是您岁岁的安康,新年,祝福亲爱的妈妈,健康长寿,事事顺心。

32、看到那雪花飘满地了吗?看到那树影攒动了吗?那然而我的片片真情。真心祝福你,妈妈新年快乐!

33、用我心抚*你额上的皱纹,用我的情感染黑您头上的白发。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新年愉快!

34、在您的身上,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看到了真正的生命之光。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妈妈,新年快乐!

35、亲爱的妈妈:您曾用您坚实的臂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为您遮挡风雨。妈妈,我永远爱您!

36、母爱是为儿女成长累白的丝丝鬓发,母爱是怕儿女担忧撒下的善意谎言,母爱是天底下最温馨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圣洁的恋。祝天下母亲安康,母爱无疆!

37、爸爸妈妈是你们爱的到来让我的生活陡然增色,是你们的爱让我体验了无私的母爱和父爱,是你们的鼓励让我更加充满自信,是你灿烂的笑脸让我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妈妈,新年快乐!

38、母亲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母亲的眼神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的,久久的印在我的心里。祝您节日快乐!

39、不管您在忙什么,您每次接到我电话都开心地像个孩子,对不起,妈,请原谅女儿的不孝,不能陪在您身边!妈妈,新年快乐!

40、一根白发一生劳作,苍老了容颜淡漠了美丽;一双糙手一世无私,给养了生活创造了奇迹;一份慈爱一家欢喜,打败了困苦滋养了儿女,新年,愿亲爱的妈妈健康长寿,四季*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8)

——元旦送给婆婆祝福短信 30句菁华

1、在新年来临之际,祝愿上帝保佑您!观音菩萨护住您!财神抱住您!爱神射住您!食神吻住您!

2、愿所有的悲伤和不幸随着一年的结束而结束,祝所有的幸福与快乐因新年的到来而到来!元旦快乐,万事如意!

3、冬天来了,天气凉了,希望那些在工作岗位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对他们说一声,元旦快乐!

4、元旦到来了,快乐跟定你,幸福爱定你,健康陪定你,财运圈定你,吉祥伴定你,*安锁定你,愿你:元旦开心,万事如意!

5、一个轻声问候、一个真诚祝福,愿由此带来的快乐常伴你左右,愿你拥有健康的身体、丰收的喜悦,美好的生活。祝元旦快乐!

6、元旦了,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伴你渡过每分每秒,一定要幸福喔!

7、快乐时有您的祝福,失意时有您的安抚,遇到您是我的幸福,人生有您我已知足,在新一年里,让我们共同来祝福彼此,元旦快乐!

8、新春到来喜事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一切顺利福气多,新年吉祥生意多;祝您好事多!多!多!

9、清晨空气清新如水,*安健康如影随形;正午骄阳傲挂于空,好运财气寸步不离;傍晚落日悠闲傍西山,快乐幸福亲密无间。元旦快乐!

10、雪花飘了,那是我怕你寂寞给世界添的色彩;树叶落了,那是我怕你冷给你加的棉被;鸡蛋熟了,那是我怕你饿给你的元旦礼物!元旦快乐!

11、不许动!举起手,认识的站左边,不认识的站右边,想笑的站中间。说你呢,快放下手机,双手抱头靠墙站好,仔细给我听着:祝你元旦快乐!

12、地球是圆的,我的祝福也是圆的。我把原原本本的心愿,变成原滋原味的元旦祝福!祝您:爱圆情圆,花好月圆,人缘财源,源源不断!新年快乐!

13、受一位叫元旦老人的雇佣,我背着幸福快乐健康美满*安,越过九十九座山,绕过九十九道弯,穿坏九十九双鞋,结果还要自费一毛信息费叫你来领。

14、新年到,送你八大护法:往前走有吉祥如意领路,后面有健康快乐撑腰,前仆后继;好运财富镇守左路,爱情友情右手把关,左右逢源。祝元旦快乐!

15、日历就像循环接力赛,前面是猪猪,跑得太快,只看到你的尾巴,鼠鼠正在等着接力棒,元旦快到了,新年也快*了,提前祝你全家快乐,顺顺利利!

16、元旦之际祝福您: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内积千金,外行好运!祝元旦快乐!

17、跨进新时代,联系有电话,问候靠手机,还有网上发信息;今朝迎新年,朋友常惦念,真情送祝福,身体健康多幸福!元旦给你来拜年,祝你节日愉快!

18、元旦来到,祝福送到:愿你跨上崭新的摩托,插上吉祥的钥匙,打开幸运的开关,踩动健康的离合,加上爱情的油门,铆足理想的动力,驶向开心的一年!

19、元旦到了,烦恼要忘掉,开心最重要;元旦到了,忧愁排解掉,快乐是必要;元旦到了,冷漠要抛掉,联系常常要;元旦到了,祝你:元旦快乐,新年幸福!

20、元旦是个新开始,抬头挺胸立大志。加快脚步勤动手,又长一岁需惜时。每天长跑练意志,每次洗脸练憋气。抱定目标向钱冲,富可敌国再休息。恭喜发财!

21、元旦到,新年来,寄语新年鸿运开;立大志,树雄心,争分夺秒建功勋;多读书,勤学*,增长智慧添能力;趣味高,*惯好,幸福生活每一秒;祝元旦快乐!

22、元旦来临新年到,张灯结彩放鞭炮。烦恼已随旧时消,快乐钟声报喜到。欢呼雀跃人兴奋,幸福时光美逍遥。大步迈向新一年,吉祥之光永照耀。祝元旦快乐!

23、元旦到,心欢畅,一年伊始人心旺。万事皆有新开始,新年要有新气象。烦恼忧愁脑后抛,痛苦悲伤都遗忘。振作精神齐努力,奋发图强创辉煌。祝你元旦快乐!

24、收集2020滴*安海洋之水,摘下2020颗幸福银河之星,珍藏2020朵快乐天空之云,融进2020声真诚祝福之音,愿你生龙活虎幸福久!元旦快乐!

25、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元旦来到,新春伊始,祝愿:燃希望之火,保一腔热情;树远大目标,增一股动力;立坚定信念,创一番事业;持*和心态,守一生幸福!

26、阳光灿烂,是新年绚丽的色彩;金钟朗朗,是新年动人的旋律;白雪皑皑,是新年美好的祝愿。新一年,幸福心头荡漾,福气喜气天降,快乐指数高涨,欢乐汇成海洋!

27、元旦之日祝你:睁开眼,金光闪闪,穿上衣,亮亮堂堂,端上碗,蛋圆蛋圆,开手机,祝福满满,一切已经为你安排妥当,请你享用,因为你是我心目中的婆婆!祝你快乐!

28、作别末日的恐慌,携手圣诞的*安,迎来喜庆的元旦,开启新年的航班。愿新的一年里在新的征途上有幸福导航,有快乐作伴,走得顺顺当当,过得圆圆满满,活得健健康康,笑得灿灿烂烂。

29、十面埋伏是雄心,破釜沉舟是决心,完璧归赵是忠心,程门立雪是虚心,卧薪尝胆是苦心,愚公移山是信心,绳锯木断是专心,精卫填海是恒心,大展宏图需八心,朋友您可别花心。祝元旦快乐!

30、元旦快来到眼前,你幸福快乐是我的心“元”,愿你烦恼忧愁都跑“元”,好运频频来支“元”,好事“元元”不断,好梦个个能“元”。预祝你元旦快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9)

——《绿色蝈蝈》说课稿菁选

《绿色蝈蝈》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色蝈蝈》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色蝈蝈》说课稿1

  说教材:文本教育价值的发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是“人与自然”主题的第二单元,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有关优美词句。本文出自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教学本文,可通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教法和学法: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能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丰富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学*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并且,由于作者对蝈蝈特征和*性的介绍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传神的描述来表现的,所以,可以此来引导学生学*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所以,在学*中概括要点、品味语言、感**神、激发探究是作为教材在使用中的关键词。

  学*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我们对昆虫的各方面*性的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阅读《昆虫记》的积极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珑的昆虫。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第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许人类还可以从其他生命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蝈蝈的常识,它有怎样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发现问题、追踪调查、变换条件,仔细分析、寻找规律等方法;文章的艺术性,以一种欣喜的心情贯穿始终,感动着读者;构思巧妙,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善于用一种快乐衬托另一种快乐;以鹰的勇猛凶悍反衬蝈蝈的机智勇敢;每次发现蝈蝈的一些特点后,总是生动地描述一下,再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证明,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蝈蝈的特点;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课文。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语言现象,分析它的表达效果,交流独特的阅读体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能用知识积累卡学会积累,用自由创作延伸创新,拓展课外阅读。

  说教学程序:教学思路扫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在教学中,采用激趣导入,让学生关注作品,进行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式,多研讨,多交流,反复阅读,用卡片式整理知识。让学生自主学*,自主展示,体验独立发现知识的快乐,便于形成以后主动学*的*惯。

  创新板块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速读课文,学会圈点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惯养成教育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精读课文,揣摩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语文的快乐。这样设计旨在链接中考考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品读课文,合作研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流露真情。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

  5、研读课文,共同探究,课外阅读延伸,比较阅读,以读促写。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相得益彰。

  6、学会积累,用积累卡摘抄积累多音字、生词、好句。授人以渔,厚积薄发,学法在课内,功夫在课外。

  7、分享学*的成功体验,整理归纳学法。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知识的学*,都有其规律。学*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养成边学*边总结,边积累边运用的学**惯。

  8、自由作业,快乐学*,开发利用语文综合性学*资源。课堂作业是任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10个左右的词语连词成句,并有几处用上拟人手法。注重落实双基。课外阅读实践,到图书室和网上查阅《昆虫记》的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知识,学会用卡片式摘抄积累笔记。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辉煌人生。渗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理念。

  10、教学反思: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新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台,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的主阵地。

《绿色蝈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篇目。第四单元课文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本文出自法国的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说教法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同学们对昆虫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质疑探究”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预*交流:

  交流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相关资料。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文章介绍来的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的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品味语言:学*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五、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六、拓展延伸: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学*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看谁写得好。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绿色蝈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仍然是“人与自然”,直接承接同样主题的第三单元,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人文情怀;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用精读或快速阅读、默读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被介绍、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试图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但也考虑为以后的说明文教学作点铺垫),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有关优美词句。

  本文出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教学本文,可通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能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丰富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学*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并且,由于作者对蝈蝈特征和*性的介绍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传神的描述来表现的,所以,可以此来引导学生学*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所以,在学*中概括要点、品味语言、感**神、激发探究是作为教材在使用中的关键词,并以此来安排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学*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我们对昆虫的各方面*性的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阅读《昆虫记》的积极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珑的昆虫。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第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许人类还可以从其他生命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蝈蝈的常识,它有怎样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并能够拓展延伸,学*观察、记录自己身边的小动物。

  语文阅读不能离开文本,虽然我淡化文体,但仍然要考虑本文——科学小品文(说明文的一种)的特点。文章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较强的可读性。文章的艺术性,以一种欣喜的心情贯穿始终,感动着读者;构思巧妙,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善于用一种快乐衬托另一种快乐;以鹰的勇猛凶悍反衬蝈蝈的机智勇敢;每次发现蝈蝈的一些特点后,总是生动地描述一下,再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证明,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蝈蝈的特点;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课文,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发现问题、追踪调查、变换条件,仔细分析、寻找规律等方法。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语言现象,分析它的表达效果,交流独特的阅读体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能用知识积累卡学会积累,用自由创作延伸创新,拓展课外阅读。

  这些都是确定教法与学法的重要依据。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在教学中,采用激趣导入,让学生关注作品,进行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式,多研讨,多交流,反复阅读,用卡片式整理知识。让学生自主学*,自主展示,体验独立发现知识的快乐,便于形成以后主动学*的*惯。

  主要板块简说:

  1、情景导入,展示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速读课文,学会圈点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惯养成教育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精读课文,揣摩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语文的快乐。

  4、品读课文,合作研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流露真情。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

  5、研读课文,共同探究,课外延伸,以读促写。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相得益彰。

  6、分享学*的成功体验,整理归纳学法。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知识的学*,都有其规律。学*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养成边学*边总结,边积累边运用的学**惯。

  7、学会积累,用积累卡摘抄积累生词、多音字、好句。授人以渔,厚积薄发,学法在课内,功夫在课外。

  8、自由作业,快乐学*,开发利用语文综合性学*资源。将练*二变通为“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更利于学生表现自己。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辉煌人生。渗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理念。这一点在“小结与巩固”中表示明确。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菁选(扩展10)

——婆婆过世的说说菁选

婆婆过世的说说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朋友圈发布说说,用于分享快乐,宣泄伤感。朋友圈发什么样的说说才受欢迎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婆婆过世的说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婆婆过世的说说1

  1、老公可以翻个身接着打着呼噜,而当时已是孕中晚期的我,每天夜里被无数次胎动和假宫缩折磨,睡眠已经无比脆弱,被吵醒后,即不够睡,又睡不着。

  2、那时那年的高考,说多了都是泪

  3、婆婆,一路走好!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过得更好!

  4、永生铭记您温暖的笑容,我们终会重逢!”

  5、婆媳相处,最需要的是一份尊重和体谅。

  6、这篇是收到的投稿,应作者要求匿名。虽然很长,但我想很多人看了会有感触。

  7、每次上桌看到那些清汤寡水,毫无食欲,还没有分量的餐食,每个刚刚经历一阵胎动好不容易睡着却被惊醒的早上......

  8、按说,两代人的生活理念、育儿理念肯定有很多不同,但我从来也没听闺蜜抱怨过一句。

  9、奶奶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她的'五个子女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她的痕迹,善良、坚强、勤俭、坚韧、奋斗、自强、努力,这些意志品质都是奶奶留给五个子女最宝贵的财富。父亲也总是像奶奶教育他那样教育我和妹妹要好好学*,做正直的善良人,将来才有出息,这也许就是传承吧。

  10、但婆婆的反应,依然是拒之千里。

  11、婆婆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痛苦,天堂没有压力。下一世我们还是一家人。我还是您的儿媳。

  12、相敬如宾的对待所指的是,再亲毕竟不是家里人,不可能像家里人一样亲密。”

  13、今晚又下雨了,我又一次想起了婆婆,亲爱的婆婆,您的天堂是否也有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是否也有雨,如果您老人家还像生前一样的喜欢我,那么请您保佑,来世我们还要在一起让我再做一次您的儿媳妇。

  14、来路无可眷恋,愿奶奶安息,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被温柔以待。

  15、是体贴的婆婆、感恩的媳妇

  16、很多父母明知吼叫式教育可怕,

  17、老公不回家吃饭的中午,她既执意要给孕妇喝汤,又舍不得放料,中午饭往往就炖小半只鸡外加一份量少的惊人的炒青菜,有的时候汤还是我非常厌恶的鸡毛菜蛋花汤,或者青椒炒鸡蛋当荤菜。

婆婆过世的说说2

  1、必须过两年,把母亲P得老一些,附上岁月的痕迹,苍桑的变化,才能瞒天过海,让姥姥信以为真。

  2、看到姥姥早出晚归,为生活拼尽全力,母亲不想辜负姥姥的一片苦心,读书十分争气,以优异成绩考上卫校。

  3、刚刚梦见了已经去世的亲人,还是一起逗乐。梦中并未察觉,反而庆幸生病痊愈之喜。梦中醒来,一时有些分不清楚现实与梦境。

  4、我从小节俭,婚后还得和老公一起还房贷,不省吃俭用怎么行?我安慰自己这叫“苦中作乐”,但婆婆随便一句煞风景的话就能叫我窝心半天。

  5、“还真是不爱说话,冷漠十足啊”,我心里想。

  6、4千万人同听崔健,老子根本没有变,永远愤怒,永远仰望星空

  7、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8、“老娘身体硬朗,你也没问题,肯定能活过100岁!”

  9、两个月的时间里,两个亲人因病相继去世,生命如此的脆弱,好好珍惜当下,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10、婆婆这才知道错怪了我老公,她嗔怪我老公:“你还真是闷声做大事!”

  11、听到姥姥爽朗的笑声,陈姐也乐开了花,原来女儿对母亲的肯定是如此的重要,她不后悔接上这个让人感动又幸福的工作。

  12、那些天,母女两人想象着未来发生的事情。

  13、婆婆过世了,你还能来头条问这个问题,可见你跟你婆婆的感情并不是很好。或许你想发表一种心情。但是不管出于什么观点,个人觉得还是不发的好。

  14、“老婆,这是送给你的礼物。”

  15、同一片天空,同一个城市。一边在哭泣,因为亲人的去世。一边在微笑,因为找到了另一半。而我是两边的参与者。很想安慰却发现自己组织不出语言,很想说堆祝福语最后只有默默看着。原来,我是这么的不会说话。

  16、有时候实在受不了,荣爸也会顶着压力往外扔东西,荣奶奶就会小腰一插大喊着:“就知道扔,等到时候用起来没有了看怎么办!没有了就知道买!哼~”然后傲娇地再重新捡回来……话虽如此,可是能派上用场的依旧是小概率事件,被留下的大部分东西依旧静静地躺在家里的某处,好多年落灰,但起码心安。偶尔那些东西中的一二真的派上了用场,大显神威的时候,荣奶奶就会一脸得意地念叨:“我说留着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17、姥姥一听,着急了,迅雷不及掩耳地变了语气:

  1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不赞同但不应该强行干涉或是改正她,正如同她从来不会对于我的消费观指手画脚一样。但节俭太过就会斤斤计较,在我婆婆身上,不乏买菜讨价还价,买斤橘子还要让人捎个苹果的情况。对此,荣爸跟爷爷时常颇有微词,荣爸觉着贪人家的小便宜不好也没这个必要,爷爷觉着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的`总是没有贵的买着放心。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都难免在鸡毛蒜皮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更何况我这个外姓人。

  19、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20、疫情下的“冷漠”老奶奶

婆婆过世的说说3

  1、贾奶奶:“姑娘,谢谢你啊!”

  2、正因为荣奶奶的精打细算,她才是一个不怕麻烦又生性勤劳的人,否则怎么货比三家买到最便宜的东西呢?这个优点在照料大荣跟依姐身上无限放大,说老实话,如果不是碰上这么一个能干的婆婆,我也不敢磕巴都不打地火速生了二胎,要知道荣爸的大多数时间里在育儿领域就是个会喘气儿的摆设,如果不是有婆婆的分摊,我一个人也没办法把两个孩子带得生龙活虎。特别是有了依姐以后,我更多时候都是在照顾依姐,照顾大荣的工作都被婆婆给包办了。

  3、给天堂的亲人送上美丽的鲜花,留下祝福的话语,愿你幸福快乐。

  4、安息吧,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我还是不敢相信,明明放假前还好好的..

  5、做人有态度,生活有坚持,让我们一起越来越好

  6、她们要将这份亲情,浓郁地回馈在母亲最放不下的人身上,即使撒下弥天大谎,也是一段美丽的生命传奇。

  7、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Part0解开心结

  9、为什么要发朋友圈,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要发这条朋友圈,高兴?还是悲伤?还是你觉得要让身边的所有朋友都知道这个事?如果是要朋友知道,你可以打电话通知到位。

  10、贾奶奶沉默了一会儿说:“嗯,谢谢。”

  11、婆婆的离世带给我们无比的伤心,难受。愿婆婆安息!一路走好!

  12、无论刮风下雨,都是荣奶奶送大荣去上学。大荣30斤,冬天再加上厚重的衣服,一个老人家,在寒风凛冽里还要抱着个孩子,这个奶奶当的真心不容易。在中国,有太多奶奶跟荣奶奶一样不辞辛劳。每一个送孩子上学的老人,都是儿女们的宝贵财富。

  13、小放:山东人,偏居法兰西。

  14、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的,你在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15、许多网友看到这个女子这般处境后,纷纷慷慨地给出自己的建议,开导女孩:

  16、直至一天,一个家住西安,名叫陈卫萍(以下称为:陈姐)的女人,看到报纸上一篇名为“找个‘母亲’给姥姥报*安”的标题文章,内心有很大的触动。

  17、所以当程静和兄弟姐妹回去给姥姥过生日,姥姥总是往她们身后看,看看后面会不会出现自己女儿的身影,然后会问:你妈呢?

  18、“老娘,你放心,你100岁生日,我就是爬也爬回去给你过!”

  19、她觉得陈姐越来越像她的亲妈。

  20、清明,这一天,叫我如何不泪流满面;这一天,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让我祝愿远方的父母长安息、幸福

婆婆过世的说说4

  1、过了两天,我又发现贾奶奶开始沉默不语了。

  2、我逝去的亲人啊,真的好想你!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你的笑容、你的和蔼,你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虽然你与我早已阴阳两相隔,但感觉你依旧陪伴在我身边,成为我这一生深深的惦念!成为我这辈子永恒的牵挂!

  3、最*真的感觉世事无常~这几天身边已经接连有好友的亲人去世,再想到今天回老家见到83岁的奶奶,老得那么快,心里真的有点怕,也更坚定了我以后守护在家人身边的决心。所以,朋友们,珍惜当下吧!

  4、夜已深,我却憋着一肚子怨气翻来覆去睡不着。

  5、苍须:化疗认识的女孩,以瘦弱的身躯独自闯关

  6、整个世界突然变暗,变得异常沉了。脑子里一片迷蒙,身体开始失重,似乎要飘起来。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变化成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我猛然发觉,他(她)不在了。

  7、人生就是这样,想要拥有却不能够拥有,或许会使人们自暴自弃。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8、还有各种不穿的、小了的物件被婆婆改一改又能派上新的用场,比如睡袋,大荣的睡袋是拿爷爷的浴袍改的,依姐的睡袋是新生儿时期的睡袋短了又被荣奶奶接了一块布……

  9、今晚雨好大,浑身被湿透到复杂的心骨,在外接到亲人去世的消息,还是,想哭的终究,离开了。

  10、女子产后抑郁跳楼自杀!

  11、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12、百日万般皆惆怅,愿得离人好他乡。天涯地府两相离,只作漂泊在异乡。天堂安好”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不觉五更寒。“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有清明节上酒一杯!献上外孙的一片心!愿外婆天堂一路走好!驾鹤西游,九泉之下安息吧!欲把清酒问苍天,相约掩泪天地决。却与此生永彼岸,一去茫茫似身缺。思念外婆做菜的香味外婆一定在天堂看这你人希望你们都*安幸福快乐,把思念藏在心里。希望外婆,在天堂一切安好,会想你们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愿你生活愉快。

  13、第我们身上的很多毛病就如同你的精打细算一样,是很多年养成的顽疾,很可能改不了了,希望你能理解和宽容。

  14、但一张这样的照片是不足够说服姥姥的嘴巴和瞒过她那对火眼金睛。

  15、她们就像一对跨越年龄的双胞胎姐妹,心有灵犀,惺惺相惜。

  16、百密一疏,何况是一个*乎自闭的人。

  17、不用上呼吸机说明不了什么。

  18、听了老公的话,我也大吃一惊,想不到婆婆还真的又钓了个大牛。

  19、她会反问母亲,见母亲没反应,更加不断地说,以此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回答她的问题。

  20、婆婆不知道警察为何找自己,很有些慌乱,让我们小两口陪她一起去。就这样,在警察提供的影音资料上,婆婆见到了真人版“周先生”一群或秃顶或凸肚的抠脚大汉。

婆婆过世的说说5

  1、“老娘,我一直瞒着你,我心脏病复发,刚出院......”

  2、*生第一次失去最爱的家人,心情难以琢磨。我最爱的奶奶,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和痛苦。奶奶,您永远活在大孙子的心里,感谢生命中有您的陪伴。

  3、看多了孕产妇抑郁症轻生的新闻,我吓得赶紧劝了阿娟几句。又建议,等孩子再大点她必须赶紧工作,毕竟靠男人养活的日子不好受,你看那些靠男人养的女人,有几个有好下场?总之,这年头,咱女人只有自己努力挣钱,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心安。

  4、“老婆,孩子这么好看随你了!”

  5、只因那时候的程静,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患有抑郁症的病人。

  6、陈姐帮了程静一个很大的忙,因为老一辈人对自己的生日颇为重视,重要的日子如果没有等到心爱的女儿的问候,一定会胡思乱想,局面将难以反转。

  7、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8、听过陪护阿姨的话,我了解了贾奶奶的*况,我:“阿姨,我知道了,我来陪贾奶奶聊聊天吧。”

  9、“老婆,你要是太累,晚上我给宝宝喂奶粉吧。”

  10、哪知周先生不但不愿帮忙,还说了好一通风凉话,责怪我婆婆养了个败家子、吸血鬼、寄生虫,说什么他家再有钱也经不住这样败!

  11、我:“贾奶奶,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啊?”

  12、我:“贾奶奶,您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和我说说吗?又或者也可以跟您的家属说说,咱不要一直憋在心里啊,这不利于您的病情恢复啊。”

  13、姥姥很乐于讲见闻,有一次她对陈姐说:

  14、“真的?我真可以活到100岁?”

  15、这令原本对陈姐有好感的程静,又增添一份感激之情。

  16、马上婆婆就又要过生日了,荣奶奶的生日是腊月原本这是个特别好记的生日,每逢过年先要过生日,谁都忘不了。然鹅,荣奶奶诞生那一年,恰巧没有大年年二十九就是当年的除夕,所以长久以来大家包括荣奶奶自己都认为她的生日是腊月二十九。

  17、见老公对婆婆极尽谄媚,我心里多少不是滋味,暗自感叹,也许是当房奴的压力太大,我当初认识的那个淳朴男生,如今已变得和他妈一样爱钱如命。

  18、当初,担心黄老先生把给她的钱再要回去,婆婆悄悄把钱转给我老公保管。

婆婆过世的说说6

  1、2020年,我相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新年,它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也注定是令人感动的,它更是完美的阐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的含义。新年伊始,一场无情的病毒*卷而来,为了更好的扼制病毒的传播,国家封城、封村,学校延期开学,商场延期开业…我们的生活好像都按下了暂停键一样,大家都保持原地不动。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

  2、远在天堂的`亲人啊,你过得怎么样?早已数不清想念了你多少次,我依旧难以忘怀那段回忆。每次想起你,都不禁潸然泪下!

  3、“二战那会,常挨饿吧?”

  4、为给姥姥百岁庆生,所有人陆陆续续地回老家。

  5、满月了是可以出,就是不知道100天那一天能不能出,我们这里老人家说最好别出去,怕出去了对小孩眼睛不好

  6、难得婆婆这样说,我赶紧笑着说没事。杨力也高兴地问他妈:“看来这个周先生生意做得挺大啊!”

  7、祝所有天堂里的人一切*安,幸福!谢谢你们曾经为这个世界付出的一切。

  8、由于现在处于疫情特殊时期,我院为了更好的的管理病人,避免堂食与人群聚集现象,采用了统一订餐统一送餐至病人床旁的措施,一天中午我把午饭送到贾奶奶床边,给她摆好饭菜,说:“贾奶奶,您来尝尝今天的午饭怎么样,我看您这两天都不怎么吃饭,是咱们的饭菜不合您的胃口还是您有什么心事啊?还有我看您都有黑眼圈了,是不是昨天夜里您旁边的6床病人犯病打扰到您休息了,以至于您也没休息好?”

  9、我老公还在厚着脸皮向他妈提无理要求,我却羞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10、程静自从担起这个“骗局”的导演以来,可谓尽心尽力,做足功课。

  11、看不惯优越感十足,动不动就对身边人指手画脚的婆婆,我好几次都想狠狠怼她几句,但念及自己是小辈只好作罢,忍无可忍才悄悄跟老公吐槽他妈几句。

  12、小草:家住浦西闵行,小区封闭一个月后为何出现阳性?

  13、“你犯心脏住院了?你不要回来看我,你身体要紧,我都几十岁了,没关系,你还年轻,得保护好身体。”

  14、人性失控到最黑暗时刻,音乐照亮了他

  15、“既然你们这么感兴趣,那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反正要不了多久,他就要成为咱家一员了!我跟你们说哈,这位可比我以前找的老黄强太多了,可以说又帅气又多金,最重要的是,岁数也和我相当!”婆婆喜不自禁地说。

  16、天涯地府两相离,只作漂泊在异乡。

  17、我:“贾奶奶,由于您的病情,您现在不能下床去洗澡,您看,我给您用温水擦拭全身,再换身干净衣服,给您再换套新的床单被罩怎么样?”

  18、被轰走的经历让杨力他妈很没面子,只想找个陌生的城市默默疗伤。

  19、婆婆指责我老公坏了自己良缘,哪知我老公厚颜无耻地说:“分得好,这种抠门男人再有钱都不能嫁,我看他不光眼馋你的百万养老金,还想让你当免费保姆!你的钱花给自己儿子总比花给这种垃圾强!”

  20、面对母亲越来越虚弱的身体,知道她在世上的时间不多。

婆婆过世的说说7

  1、在了解了我婆婆所有的过往之后,我越来越能够理解她的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行为了:

  2、“你从小跟你妈吵架过无数次,但是大部分时间,你都不会记得是为什么。

  3、吃不到一起,是最大的问题。

  4、天堂一路走好祝福语七我们的思想里很少有别人,像你这样的老人是那点醒我们的明灯。一路走好。

  5、纳兰容若写“当时只道是寻常”。

  6、“我们不只是婆媳,更是人生挚友。

  7、刚和婆婆吵架,你婆婆的妈妈也就是你丈夫的姥姥去世了,你要不要去参加葬礼,这个问题你都不用问,当然要去了,虽然跟婆婆吵架了,但还是一家人啊,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如果你不去,让别人知道真相,你会让人笑话的。除非你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8、后面陈松伶走路主动挽婆婆的胳膊,希望两人能拍个亲密合照。

  9、我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一直和婆婆关系*淡,我们之间没有司空见惯的婆媳矛盾,也谈不上投缘或者爱。对于婆婆,我一直敬奉着一个晚辈应尽的责任义务。我曾羡慕那些母女般亲热的婆媳关系,但我们似乎没有,不咸不淡。

  10、一味纠结着“她就是不听我的'话,一味恶心我”,自己过不去那道坎。

  11、婆婆去世感谢亲朋好友的话:在陷入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时,是大家的关怀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莫大能量。在此,我们全家向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谢谢大家。你们的深情厚谊,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12、婆婆生性好强,凡事讲究“完美”。始终坚持“宁折不弯和累死牛不翻车”的秉性”,是我们方圆几里有名的“利练人”!只要认识婆婆的人无不夸赞她的善良能干,处事果断干练,思维敏捷,脑子好转得快。和婆婆打过交道的人也无不对她竖大拇指。

  13、把儿媳当成儿子的妻子,体贴她为小家的付出。

  14、天堂一路走好祝福语七我们的思想里很少有别人,像你这样的老人是那点醒我们的明灯。一路走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