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

首页 / 成语 / |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1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2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3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卖。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四十五岁时苏东坡在监狱被关了一百天,幸好皇帝**才被放出。后来他在一片杂记中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杀生,可是也没有完全断绝过。*年来开始不杀猪羊了,可是生性喜欢吃蟹蛤,免不了有时要杀。去年得罪被关進监狱,开始以为不能脱身了,不想后来获得幸免,于是从此不再杀一物。有时买来蟹蛤,都放進江中。虽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许有个万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了患难,和在厨房中的鸡鸭没有区别,不想再因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这无穷无尽的恐惧。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记美味,有时买死的蟹蛤来吃。”

  “东坡画扇”比喻关心百姓疾苦。

  (出自何远《春渚纪闻》和苏轼《书南史卢度传》)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4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卫士从守门官手里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为如果您把我杀了,那药岂不是死药吗?这么看来,那人把送给您的死药说成是不死之药而大王还准备重赏他,就说明他分明是在欺骗您。大王您如果杀了我一个无罪的小臣,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被人欺骗的丑闻,大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怎么也会被人欺骗呢?您倒不如饶恕我,把我放了,这么一来,世人将会称颂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把卫士放了。

  其实这个卫士得以活下来,并不是什么“不死之药”的魔力,而是全凭着卫士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用了一个逻辑的二难推理与楚王辩论,戳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5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1)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3篇)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1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卫士从守门官手里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为如果您把我杀了,那药岂不是死药吗?这么看来,那人把送给您的死药说成是不死之药而大王还准备重赏他,就说明他分明是在欺骗您。大王您如果杀了我一个无罪的小臣,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被人欺骗的丑闻,大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怎么也会被人欺骗呢?您倒不如饶恕我,把我放了,这么一来,世人将会称颂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把卫士放了。

  其实这个卫士得以活下来,并不是什么“不死之药”的魔力,而是全凭着卫士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用了一个逻辑的二难推理与楚王辩论,戳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2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3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2)

——经典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

  经典成语寓言故事 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经典成语寓言故事 2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经典成语寓言故事 3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经典成语寓言故事 4

  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最牢最牢,再坚固不过了。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最快最快,再锋利不过了。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斥。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

  经典成语寓言故事 5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3)

——动物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

  动物成语寓言故事 1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天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太阳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駮’(bo)的猛兽,而駮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駮,它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駮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将自己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一步步地接*于客观的实际。

  动物成语寓言故事 2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动物成语寓言故事 3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动物成语寓言故事 4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动物成语寓言故事 5

  商纣王在刚开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你就一定不会再去吃大豆一类的普通蔬菜,而要千方百计地享用牦牛、象、豹之类的胎儿等山珍美味了。紧接着,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你一定不会再去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下,而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并且住进高楼大厦之中。

  箕子害怕照此演变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他从纣王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感到了一种不祥的恐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在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兽肉,多得像一片肉林;厨房内添置了专门用来烤肉的铜格;后园内经过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已经堆得像座小山了,而盛放美酒的酒池竟大得可以划船。纣王的腐化行径,不仅苦了老百姓,而且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所剿灭。

  箕子能从象牙筷子的苗头,推断出商纣王必然亡国的命运,深刻地说明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进行有效的遏制,任其发展,最终必然会酿成大的灾难,造成大的罪恶。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4)

——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6篇)

成语寓言故事1

  害群之马

  【成语】:

  害群之马

  【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解释】: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成语故事】:

  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

  知道。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

  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

  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

  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

  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成语寓言故事2

  【师旷调琴】

  晋*公让人造了一张琴,大弦、小弦全部一样。让师旷(名叫旷的乐师,古代著名音乐家)调弦校音。调了一整天,总是弹不出和谐的音调。晋*公责怪师旷。

  师旷说:“琴,它的大弦好比是君主,小弦好比是臣子。大弦、小弦的作用不同,配合起来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现在您把弦都弄成一样,那就失去它们应有的职能了,这难道是乐师所能调好的吗?”

  寓意: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万事万物各司其职才能和谐。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成语寓言故事3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王听说庄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隐士,便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好楚国。于是派两个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前去寻找他。使者沿着河边找了好多天,终于在濮水的转弯处找到了他。

  庄子坐在濮水边,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眼睛紧紧盯着河面,两位使者不敢惊动庄子,只得轻轻地走向前去,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请您去楚国做宰相,协助楚王料理国事,所以派我们来请您。”

  庄子手里拿着鱼竿一动也不动,就像没听见一样。两个使者没办法,只好又说了一遍。等了好半天,庄子转过头看看两位使者,开口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

  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

  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留下几块骨壳受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

  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还用说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了。”

  庄子听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庄子止住笑,对使者说:“你俩回去吧!告诉楚王,就说我宁愿像乌龟在泥里拖着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上。”

  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意思,又劝庄子,说:“楚王送你千金,许以为相,您还是赴任为好。”庄子说:“千金是重利,相国是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个孤单的小猪也办不到。你们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两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

成语寓言故事4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妈妈每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妈妈回来,失去妈妈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妈妈马上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伤心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伤心了,它们向喜鹊妈妈哭诉自己失去了妈妈。邻居家的喜鹊妈妈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孩子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妈妈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己的巢里,还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起生活、玩耍。现在,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快乐。失去了妈妈的两只小鹊受到这家喜鹊妈妈的照顾,它们也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喜鹊妈妈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因此,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成语寓言故事5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成语寓言故事6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来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5)

——少儿寓言故事(精选10篇)

  少儿寓言故事 1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

  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

  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乐极生悲嘛。人生在世,我们都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性,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就像故事里的老虎一样悲惨的结局。

  少儿寓言故事 2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少儿寓言故事 3

  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小动物们在河边玩,小鸭子在水坑边,小熊在河边打水,小鸟在唱歌,小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小象呢?他啊,躲在灌木丛后面玩游戏呢!

  忽然,小鸭子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坑里。它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小鸟最先听见求救声,转身一看,啊!是小鸭子掉进水坑里了,他连忙对大伙说:“不好了,不好了!小鸭子掉进水坑里了”小猴听到小鸟的叫声,他想:我可以用我的长尾巴钩根树枝去救小鸭子。于是,小猴子连忙跑到水坑边,用根树枝去救小鸭子,可是小猴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这时,小象也听到了叫声赶到水坑边。他说:“我可以用我的长鼻子去卷小鸭子。”结果也没成功。

  正在大伙焦急万分时,小熊提着一只水桶也赶到了水坑边。他说:“我的水桶应该有用吧!”于是小熊拿着水桶到河边打了一桶水,然后跑到水坑边,把水慢慢得倒入水坑里,小鸭子动了动。接着,小熊来来**跑了好几次,水坑里的水渐渐的`多了起来,小鸭子慢慢的浮了上来,他划着水游出了水坑,小鸭子得救了,他对着小熊说:“谢谢你,谢谢大家的帮忙。”“不用谢”。大伙异口同声的回答。

  于是,小鸭子拉着小熊、小猴、小象和小鸟一起开开心心地去玩了。

  少儿寓言故事 4

  戏班临时改了戏

  民国期间,北*警察局探长黄卯是有名的戏迷。一日,他听说城里有家叫春满园的戏班最*新请的'两位伶人唱功了得,当即换上便装,赶往春满园。春满园的老板郑达看到黄卯赶来,急忙迎向上座。上半场演的是《贵妃醉酒》,只见台上的杨贵妃朱唇轻启,马上就有一股婉转妩媚的音调飘洒出来。黄卯低声问身旁的郑达:“这女子是何来头?”郑达道:“此女子叫秦芷兰,师从京剧名伶张苑青。和她的丈夫李正秋是咱小园子的台柱子呢。”“那她丈夫呢?”戏演到一半还不见李正秋上台,黄卯显得有点急。“她丈夫*日里演的是老生,昨日害了伤寒,嗓子哑了,正躺在床上养嗓子。”“哦!”黄卯有丝遗憾。《贵妃醉酒》唱完,秦芷兰退到后台换衣服,准备演下一场。下半场的戏名是《断桥会》,秦芷兰演白素贞寻许仙那段,差不多等了一顿饭的工夫,秦芷兰才出场。幕布一掀,戏台中的秦芷兰似乎有点慌乱,黄卯侧耳一听,竟然不是《断桥会》中的段子,看演员衣着,才知道这出戏演的是《梁红玉》。“怎么回事?”黄卯不解地问。郑达解释道:“北*的冬天实在太寒冷,演员的嗓子很容易就冻坏,刚才秦芷兰在后台说她嗓子似乎哑了点,不适合唱《断桥会》,要求改成《梁红玉》,还请黄探长您见谅见谅。”黄卯没说什么,后半场黄卯仍听得津津有味,不过这场戏演员的嗓音似乎和第一场戏有所不同,问题具体出在哪方面,黄卯也说不上来。秦芷兰的精神状态似乎也没有第一场戏好,好几次竟然跟错了调。这出戏唱完后,黄卯辞别郑达,往家里赶去。

  台柱子突然被杀

  黄卯刚到家,楼下的电话就响了,是警局打来的,说春满园出了命案!黄卯转身赶回春满园。戏班人马的居住地都是临时租来的房子。除了台柱子夫妻两人一个四合院外,其他的演员都租在同一个院子里。这起命案就发生在夫妻名伶租住的四合院里,死者是秦芷兰的丈夫李正秋!出事的院子离戏院走路就十来分钟,秦芷兰赶着回家照顾生病的老公,连油彩妆都还没卸下来就往家赶去。一推开门,映入秦芷兰眼帘的是,屋里翻箱倒柜的一片狼藉,李正秋横卧在床上,脖子上插着一支铜簪子……秦芷兰大喊着:“**了!**了……”郑达把秦芷兰的话复述一遍给黄卯。案发现场并没发现多少线索,黄卯调查了戏院众人,也没有发现什么疑点,之后,黄卯去向秦芷兰询问事情,秦芷兰悲痛异常,还是穿着戏服,脸上的戏妆也没有抹掉。黄卯问秦芷兰:“你和你丈夫有没有什么仇人?”秦芷兰沙哑着喉咙答道:“小女子是山东聊城人,自幼学*京剧……”寥寥几句就介绍完毕了。对于丈夫李正秋,她说得更少,“要说的都说了,黄探长啥时能破案?”秦芷兰问。黄卯叹了一口气,命人把秦芷兰送回家。

  两天过后,黄卯还是没有查出一点头绪来。他拧着眉头在局里来回踱步,突然他大叫一声,嘟哝道:“差点儿就让凶手给得逞了!来人哪!”他把手下最为得力的一个警员叫到跟前,交代一番就自个儿悠闲去了。这天,秦芷兰突然差人到郑达处要包银,说想回老家聊城。起初,夫妻俩刚来戏园的时候,曾跟郑达说,现在世道很乱,包银他们带在身旁也不安全,就先存放在老板那,郑达答应了。这回,秦芷兰提出要回包银,郑达当即悉数取回,物归原主,秦芷兰拿到包银后,提了个行李箱就向火车站奔去。没想到还没上火车,就被警察带回警察局,黄卯见了秦芷兰,笑道:“你就不想亲眼看到杀你丈夫的真凶落网吗?”秦芷兰冷笑:“这都多少天了?你们有抓到凶手一根寒毛吗?”黄卯不想和这个女人再犟下去,他说:“你就是那个凶手!”之后,他把推论娓娓道来。从尸体检验看来,李正秋除了脖子上的伤口,身体其他地方完好无损。堂堂一个七尺男儿正当而立之年,竟然被凶手一簪致命,现场并没有打斗痕迹,凌乱的场面也是李正秋被杀后凶手所为,这样就显然看出,凶手和李正秋很熟,只有这种关系,才能让凶手轻易得逞;再则,一对*日里恩爱的夫妻,为何在丈夫遇害后竟然不理后事,丈夫的尸体还在警局里放着,她竟一个人想远走高飞?秦芷兰哈哈狂笑两声,狠狠说道:“我来回答你的疑点!第一,我丈夫是生病卧床,四肢无力,如果遇到武艺高强人士的袭击,很可能会出现一簪致命的后果;第二,我完全不信任你,我早就知道我有现在的下场,要是抓不到真凶,你们肯定要抓一个替罪羊去领功劳,而这个替罪羊就是我!黄探长,你说是我杀了丈夫,你能告诉我,我的作案时间在哪里吗?”秦芷兰挑衅地望向黄卯。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验尸结果来看,到发现尸体为止,李正秋至少死了八个时辰以上,而那段时间里,秦芷兰正在台上表演,根本没可能回去杀死李正秋!黄卯气得满脸通红,他叫道:“我总有办法让你开口,来人哪,动刑!”两个男人走来,架起愣在一旁的秦芷兰往刑房走去。刚抽了几鞭子,秦芷兰衣服领子上的纽扣掉了,警察这时就发现了疑点:秦芷兰竟然有喉结!到到此时,秦芷兰怕再受刑,便招了。

  少儿寓言故事 5

  花农在玫瑰园里间作了许多苦苣菜。玫瑰开花的季节,园里来了许多赏花的游客。游客们一边观赏,一边赞口,有的游客还和玫瑰花合影留念。

  一株叫花王的玫瑰,收获的赞美声最多,同它合影的人也最多。花王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夜里,喧闹了一天的花园里,终于静了下来。大部分玫瑰花早早拢起枝叶睡着了,唯独花王还被白天游客的赞美声激动地睡不着。它对身边打瞌睡的苦苣菜说:“唉,苦苣菜,怎么没人赞美你呢?你长得太丑了吧!象你这么丑的家伙不配和我在一起!”

  苦苣菜睁眼瞅了瞅花王,没吱声,继续打瞌睡。

  第二天,太阳刚刚露出笑脸,花王就嚷着让花农把身边的苦苣菜挪走。花农笑了笑,没说话,走了。

  花王生气了,大声嚷道:“烦死了,快把苦苣菜挪走!”

  “可别后悔哟?”说完,花农把花王身边的苦苣菜挪走了。

  过了几天,花王身上长了许多锈病,叶子开始枯萎,有的还脱落了,到它身边留影的游客也不见了。花王着急了,嚷着:“快来救救我呀!”

  花农笑着说:“这回知道为什么在你们身边栽上苦苣菜了吧!”

  花农在花王的枝叶上喷散了药,又在它的身边栽了几株苦苣菜,一边栽,一边对花王说:“我在你的身边栽上苦苣菜,就是为了治你的锈病。因为苦苣菜分泌的汁液可治玫瑰植株锈病,使玫瑰生长茁壮。”

  花王听了花农的话,惭愧地说:“我真不该让苦苣菜挪走,更不该以貌取人,我错了……”

  花农又对花王说:“你知道吗?其实你们植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有的在一起生活,彼此互利,比如大蒜喜欢和棉花做邻居,大麦和马铃薯是好伙伴,苦苣菜和玫瑰就是好朋友,所以你们要友好相处哟。”

  “对不起了!我向你道歉!”花王对身边的苦苣菜说。从此,花王再也不嫌弃苦苣菜长得丑了。它们相处如兄弟,彼此都能茁壮成长。

  少儿寓言故事 6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

  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

  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是全体。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少儿寓言故事 7

  从前,一个房子里有一个漂亮的蜡烛和一个普通的.台灯,蜡烛放在桌子上,台灯放在蜡烛旁边。

  有一次,蜡烛发现了台灯,对台灯说:“你是谁?长得可真丑!”

  “嗨!我是台灯,你和我交个朋友吧!”台灯友好地说。

  “我才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主人精心挑选了好久,才选中了我,你看我浑身洁白,主人每天擦拭我身下的烛台,而你呢?”蜡烛傲慢地说。

  “我刚回来也是干净的,你过几天也会脏的。”台灯不服气地说。

  这下蜡烛可生气了,说:“你走开,真讨厌!总有一天,主人会把你丢掉。”

  台灯不再理会蜡烛。

  有一次,主人和他的家人一起吃晚餐,点亮了蜡烛,关上台灯,把蜡烛放在桌子中间,蜡烛得意洋洋挺了挺身子。吃完晚餐后,主人忘了熄灭蜡烛,蜡烛亮了一夜,蜡油顺着它小小的身体滴滴落下,光越来越小。第二天早上,蜡烛不见了,只留下一滩蜡油。而台灯还在桌子上,日日为主人照亮。

  少儿寓言故事 8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后来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少儿寓言故事 9

  甲和乙是好朋友,他们常在一道,生活上很亲密。

  有一次,乙偷了甲的衣服,装着没有那回事似的,还发誓说,一定要帮助朋友,抓住小偷,把衣服清查出来。过了一些时候,乙穿上偷来的衣服,故意到甲的面前说:“你看,我买的这件衣服,简直跟你失掉的一样。”甲仔细看了看,回答道:“我看不一样。我原先的衣服,一穿上就把身体遮住了而你这件,什么也没遮住,让我一眼就看穿了你。”

  事实是最好的考验。一切阴谋诡计、花言巧语,到头来都将在事实面前得到暴露。

  少儿寓言故事 10

  燕子与小鸟

  一只燕子在飞行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嘛。

  这只燕子已能预见到常见的雷雨了,因此在暴风雨袭来之前,它能向航行在海上的水手发出警报。

  播种的季节里,它看到农民在耕种,便对小鸟说:“我看到了潜在的危险,我很同情你们。因为面对这一危险,我可以及早远远地躲开,到一个安宁的地方生活。可你们不行,你们看到在空中挥动的手,它撒下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会毁掉你们,各种捕捉你们的工具都会出现,到处都是陷井,你们不是身陷鸟笼就是等下油锅,反正是死路一条啊!”燕子顿了一下接着说,“所以请你们相信我,赶快把那些该死的种子全吃掉。”

  小鸟觉得燕子说的疯话十分可笑,因为大田里可吃的东西太多了,区区种子值得劳神吃吗?

  转眼间,大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苗,燕子着急地对小鸟说

  :“趁还没有结出可恶的果实,赶紧把这些苗统统拔掉,不然的话,遭秧的是你们大家。”

  “你这个预言灾祸的丧门星,别整天瞎唠叨!”鸟儿不耐烦听它的预报,“要知道,这样的好差事没有上千只鸟是做不了的!”

  庄稼就要成熟了。燕子痛心疾首地来相告:“可怕的日子就要来到,至今你们还不相信我,一旦人们收割完庄稼,秋闲下来的农民将拿你们开刀,等着你们的是捕鸟的夹子和罗网。你们最好呆在家里别乱跑,要么学候鸟飞到温暖的南方,可你们又不能越过沙漠和海洋去寻找其它的地方。你们最好找些隐敝的墙洞躲起来。”

  小鸟把燕子的忠告全当了耳边风,于是当年先知卡桑德拉不幸言中的悲剧发生了。小鸟就像七嘴八舌不听劝阻的特洛伊人一样落得了同样悲惨的结局。

  人们只听得进和自己看法一致的意见,只有当大难临头时才体会到忠言逆耳利于行。

  猫的报恩

  在一个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纷纷。

  森林深处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小木屋显得独一无二,因为孤身一人的老爷爷,经营着森林里唯一的水果铺。和蔼善良让老爷爷的生意不错,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光顾他的小店,也喜欢和老爷爷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它们给老爷爷带来的'森林里种种有趣的事情,常常把老爷爷逗笑得胡子都飞了起来,生活再也不会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孤零零。

  当然,偶尔也有可怜的小猫、小鹿们来讨白食。这个时候,老爷爷总是会慷慨地准备很多丰盛的食物招待它们。它们从来不用担心在老爷爷这里会招白眼、受冷落。渐渐地,老爷爷的小木屋成了森林里的爱心小屋。

  在这些讨白食的小动物中,有一只白色的小流浪猫已经来这里“作客”了整整一年了。它和老爷爷相依为命,相处得像父女一样,老爷爷悉心照料着小流浪猫,白天逗它玩,晚上哄它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直到小白猫找到自己的“黑猫王子”,老爷爷才依依不舍地把它嫁了出去。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凌晨,天色未开,森林里小生灵们都还沉浸在美好的梦乡中。老爷爷的小木屋突然起火了,火势蔓延得很快,转眼间变成了熊熊大火,哔哔啪啪的声音传出很远很远,小木屋随时有可能会坍塌下来了。但更可怕的是,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重了,竟然一点儿也没觉察到,仍在沉沉酣睡中……眼看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只小流浪猫这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火光映照出它肥大笨重的肚子——它已经怀孕了。小流浪猫来到小木屋前,焦急地冲着小木屋大声叫唤,但老爷爷依旧毫无知觉,冲天的火焰中,小流浪猫奋不顾身弓起身窜进火海中,来到老爷爷的床前,又叫又拽地唤醒了沉睡中的老爷爷。

  一场灾难终于过去了,老爷爷幸运地逃了出来。大火把小木屋烧得干干净净。可是,在冒着缕缕黑烟的废墟中,老爷爷找来找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就是怎么也找不到那只小猫……

  不久,老爷爷在原先小木屋的旁边,又建起了一座新的木屋,仍旧操起他的老营生,开着水果铺。现在老爷爷照顾生意之余,常怀感恩之心,更精心照顾那些来讨白食的小动物。更多的时候,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只小流浪猫。他有时幻想着,小木屋前,会突然响起小流浪猫来讨白食的叫唤声,那该有多好啊!

  这一天午后,阳光慵懒地晒着小屋,老爷爷正在屋里打盹儿,半梦半醒中,他依稀听到有小猫的叫声,老爷爷以为在做梦。没想到,小屋前,那只流浪猫竟出现在老爷爷的视线中,它的身后,还跟着两只正相互追逐的可爱的猫咪宝宝。老爷爷一下子睁大眼睛,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哈哈,不是在做梦,他的小恩猫又回来了。

  现在,老爷爷与小猫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当望着在阳光下自由嬉戏的猫妈妈和猫宝宝,老爷爷在心里满足地告诉自己:“这真是上帝的礼物!”

  骄傲的玫瑰

  从前,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旁边有一个灌木丛,灌木丛里长着一枝美丽无比的玫瑰,但它非常骄傲,从不让任何小动物接*它,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一天,蝴蝶飞来了,准备采集花粉,玫瑰花鼓起刺,把小蝴蝶吓跑了。小蜜蜂来了,来帮玫瑰花传播花粉了,玫瑰花尖叫道:“你来干什么呀!快给我走开!”“呜……呜呜……”小蜜蜂哭着飞走了。小蜻蜓来了,想在玫瑰花的叶子上停息一会儿,玫瑰花破口大骂:“臭蜻蜓,快给我走!别把我的***礼裙给弄脏了!”“哼!”蜻蜓生气地飞走了。

  玫瑰花想:“唉,每天有那么多小动物来打扰我,真烦人!要是我能插 进花瓶里,再摆上桌,那姐妹们一定会羡慕死我的!”

  它天天那么想着,月月那么想着,年年这么想着。

  终于有一天,它被 插 进了花瓶里,还摆上了桌。

  所有来到这里的客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多美的玫瑰花啊!”

  玫瑰花心里乐滋滋的:“这里才是我的天堂啊!我以前真是被那个破灌木丛给毁了!”

  刚刚过了不久,随着“啪”的一声响,花瓶被打碎了,玫瑰花被扔进了垃圾箱。

  玫瑰花渐渐枯了,可曾经被玫瑰花嘲笑过、欺侮过的小动物们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在玫瑰花死亡前的最后一刻,它是多么希望,希望能够再看灌林丛最后一眼。“咚”玫瑰花最后一片花瓣落了下来。

  它,死亡了。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扩展6)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五篇)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1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2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顿。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意思是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只是由于一些*庸无能之辈不会处理,结果才把事情弄复杂、搞麻烦了。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3

  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夜里在深山行走迷了路,看见了一个岩洞,就想暂且进去休息一下。可刚进洞就看见已故去的一位同宗的前辈呆在里面,吓得不敢做声,但这位前辈招手相邀十分殷切。想他一生慈善,不会有什么坏心,这子弟就上前拜见。

  前辈的形态和语调与生前没什么差别,略问了些家务事,互相感慨一番后,这位子弟问前辈说:“您的墓地在另一个地方,可为什么要在这里呢?”前辈慨叹地说:“我在世时没有什么过失,读书时只是循序渐进,做官时本份供职,也没有什么建树。

  想不到在下葬几年以后,墓前忽然树起了一块巨碑,上面刻的字除了我的姓名官职外,大都言过其实,有的甚至是凭空捏造,乱吹一气。我一生朴实无为,自己已经很不安了,如今又引得游人读了碑文后时常发出讥笑的声音,周围的群鬼也不时聚在一起观看,更是嘲弄不已。

  我实在受不了如此多的闲言碎语,于是就躲避在这里,只有等每年祭扫之日,到原墓地去看看子孙罢了。”这位子弟婉言劝慰前辈:“有道德、守孝道的人没有此等碑文不足以使家族荣耀。即便是大学问家蔡邕也不免写些虚美之词,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笑谈自己靠写溢美碑文赚过一些酒钱。

  古来已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您老又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前辈严肃地说:“是非曲直,都在人的心中,别人即使可以虚言,自问却很羞愧。何况虚言实在没有什么益处,光宗耀祖主要在于子孙发迹,我等又何必再用这些虚词来招人嘲笑呢?”说完,拂袖离去。

  寓意:只有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故人,才能使人心安理得,精神也才可长存。要知道,心中的丰碑一定比竖起的巨碑更重要、更长久。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4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人回答说:"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 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 然后问客人说:"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说:"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 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寓意:"心病要用心药治"。消除疑惑的最好办法是说明事实的真相。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 5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身 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己: “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 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 事实上,现在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 它怎么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 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