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

首页 / 作文 / | 小学作文,分数

分数小学作文1

  今天,表弟表妹来我们家作客。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招待他们。

  妈妈说:“今天天气不是很热。我们就先吃这个西瓜的一半吧。”

  我想了一下,接口道:“半个西瓜再*均分成四份,每个人都能吃到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哦。我切喽!”

  弟弟和妹妹听了,异口同声说:“我们都要十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一百分之一!”

  我听了,肚皮都快笑破了。他们不知道,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的每一份就越小啊。

  “傻弟傻妹们,快别争了,这样分下去,你们将只能吃到西瓜皮了。”

  听了我的解释,弟弟妹妹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分数小学作文2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这句人们常说的话又在我们身上应验了。第一单元考试的“硝烟”还未全部削散,第二个更为恐怖的环节——————发考卷又接踵而来。

  我坐在座位上忐忑不安地望着老师手中那叠决定我“命运”的考卷,心就象一个轻气球一样悬了起来。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也是提心吊胆、目不转睛地望着考卷。我苦笑着想:“唉,看来班上同学的心情都和我差不多啊”。一张白纸,印上几道题目,再加上一个分数,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就一下子从一文不值到“价值连城”。而此时,这叠白纸正象幽灵一样“飘”到各个座位上。欢呼声、叹息声,象一首不协调的交响曲,灌入我的耳中。正当我猜测着自己的分数时,考卷放在了我的课桌上,我猛地掀起考卷,“95.5—5=90.5”,这一行鲜红的数字象一把利剑,刺痛了我的眼睛,它使我刚刚膨胀起来的心,一瞬间变成了坚硬冰冷的石头,狠狠地从半空中砸了下来。我疲惫地看着一个个鲜红的“×”和一道道被扣分的题目,他们象一张张嘲笑的脸,冲着我说:“你怎么那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会错”。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笨的人,只有不努力的人”。难道是因为我不努力吗?,难道是因为我不认真吗?难道……,在考试的前一天,我拼命地复*,可在考试的时候,我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我怕考不好,我怕看到父母紧锁的眉头,我怕看到同学郫夷的目光,我怕看到老师不满的神情。似乎连手中的笔也开始不听使唤—————在我手中抖个不停。结果,该错的题目全都错了,不该错的题目也错了。

  分数啊!,你是一条坚韧的绳子,将我紧紧地和考卷绑在一起;分数啊!,你是一道坚固的城墙,将我和轻松与快乐隔开;分数啊!,你是一座高大的牢房,将我束缚在紧张与担忧之中,我多么想跳出分数这个“圈子”。

  望望手中的考卷,再望望窗外的景色,阳光已不再明媚,天空已不再晴朗,就连洁白的云似乎也在为我叹息。我无奈地摇摇头,现在我除了认真订正考卷外还能做什么呢?人们常说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而我的童年却是在分数线上挣扎着度过的。

  分数啊分数,我何时才能不受你的捆绑,不受你的压制,不受你的指使,我何时才能跳出这个分数圈啊!

分数小学作文3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数字王国的数字都去散步了,小2也一样。小2走着走着,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小2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根“直线”。小2生气地踢了他一脚,“直线”也生气了对小2说:“你为什么要踢我?没看到我在晚练吗?”

  小2叫道:“你这根‘直线’真烦,你绊到我了,你知不知道呀?啊!”

  被称为“直线”的分数线说:“哎,不跟你吵了。不过,我要告诉你,我可不叫‘直线’,我叫‘分数线’。”

  小2好奇地问:“你叫‘分数线’?那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分数线说“交朋友?我们交不起来朋友吧?”

  小2说:“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你和我一起回家吧!我有许多兄弟姐妹呢!”

  没等分数线开口,小2就拉着他跑回了家。

  到了家,数学王国的0、1、3、4、5、6、7、8、9都已经回来了。数字们问小2:“小2,你后面的那个是谁啊?”

  小2笑着介绍道:“他的名字叫分数线。”

  “分数线?”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分数线说:“让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本领吧!我可是会变魔术的哟!”

  分数线请了小3和小1配合表演,分数线叫数字们看好了,分数线吹了一口气,“哗”!小1不见了、3也不见了,分数线也不见了,只剩下一个“1/3”,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什么。

  “1/3”自我介绍道:“我叫3分之1,我就是把一个东西*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说着就取出一个苹果,*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一份给了4吃。

  又是“哗”的一声,他们又变回来了。小2说:“哇,太神了,我也要变成分数!”分数线这次要3个数来表演了。只见分数线吹了两口气“哗”、“哗”,他自己和小1都变成了两个。又吹了一口气,“哗”2和3变成了两个分数:1/2、1/3。他们分别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2分之1,我叫3分之1,我们两谁大呢?”有的说1/2大,有的说1/3大。两人说:“告诉你们吧,是1/2大!”说着,他俩到梨树上摘了两个梨,一个*均切成3份,一个*均切成2份,都拿了其中一份。大家发现,1/2真的比1/3大!“哗”“哗”“哗”,大家又成了原来的样子。分数线又介绍:“在我下面的叫‘分母’,在我上面的叫‘分子’。”

  刚变回原样的小2说:“分数线,你教会了我们不少知识,你告诉我们了分数,让我们知道了‘分母’、‘分子’……分数线,你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分数小学作文4

  “我的小心脏啊,要跳出来啦!”我手摸着胸口,小声嘀咕着。昨天,进行了一张数学大卷的测试,现在要公布成绩了,我好担心这次的成绩啊~!前几次成绩不理想,因此,在班级,几个对手“幸灾乐祸”的;在家里,爸爸妈妈也喋喋不休,说我不认真。这次到底能怎么样呀?

  “滕文熙”老师叫到我的名字了,我飞快地来到讲台前,还没等把试卷拿到手,“刘俊旭”老师又叫我同桌了,就顺手把他的试卷也拿回来吧。两张试卷到手后,我迅速扫瞄——啊,我打了100分,而同桌只打63分,我心中窃喜。哈哈,同桌又没超过我,这已经是第无数次了。一会儿看看那几个对手,是否还敢再小看本姑娘了!我同桌原以为自己这次考得不错呢,一看到自己那可怜的分数时,就“死”了。唉,还是低调儿点吧,同桌一回,不要再刺激他了。

  回到家后,我故意面无表情地把试卷拿给爸爸看。爸爸接过试卷,看到那100分后,兴奋得两只眼睛瞪得像100分后面的两个“0”了,嘴巴也张成了“0”形,然后对我又是抱又是亲的。妈妈的更是喜形于色:“乖女儿,妈妈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菜。”我自然也开心极了。爸爸忽然想了什么说:“你不是想要那个---那个---,什么来着?对,那个羽毛球拍嘛,我这就给你买去。”(我爸爸一激动就好忘事)说完,推开门就出去了,竟然忘了换鞋。我急忙喊道:“唉——爸、爸、鞋、鞋,回来!”没有回应。我拎着爸爸的鞋追了出去:“站住,回来换鞋!”终于听见了,他已经下了二层楼。等爸爸换了鞋后,我把他的拖鞋送回家,又急忙下楼跟着爸爸一起去了商店。

  从商店出来,我们带着心爱的羽毛球拍和球直接来到了楼下的运动场,开始玩了起来。爸爸开心地指导我怎样发球、接球,直到妈妈从楼下喊回家吃饭。爸爸看我还想玩,就抬头对妈妈大声说:“哎呀,再玩会儿。”(一般妈妈发话,爸爸不敢违反,今天却例外。)直到我玩尽兴了,我们才回家吃饭。

  心爱的礼物到手了,还能开心地玩、美美地吃,这一切,都要感谢你——分数!

分数小学作文5

  “扣你分,加三分。”“好,大家都坐得很棒,今天我们来学*分数。”

  我先来介绍一下数学老师:数学老师是一个很帅气的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不严格,但也不会是要求很松的那种。但是,他们还是更喜欢英语老师,我却喜欢数学老师。

  数学课开始了,我们的老师瞪着大眼睛,鼻梁上的*视镜都差点儿掉下来了。他喊着:“**组怎么这么差,组长站起来!**组,表现得比上次好,加3分。”

  “我们今天来学*:分数!”老师大声喊道。数学老师先打开电脑,把U盘方进去,然后说:“谁知道分数是什么意思吗?”我们没有人举手。老师说让他自己来说吧。老师说:“分数是由分母、分数线、分子构成的,分母是所有东西的总和,分子是一个物体,分母是分子的多少倍,……”哎,我也说不清楚了。老师问了万斐然:“这里有几个苹果?”万斐然说:“切,垃圾,小菜一碟!”老师说:“出去!”万斐然吭了几声,便出去了。

  数学课就这样结束了。


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扩展1)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 (菁华3篇)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1

  下一堂是语文课,吴老师说过要公布期末考试的成绩。课还没上,我已经很紧张,生怕没考好。上课了,吴老师大步流星的走进了教室,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经过期末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年级名列前茅,我希望各位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老师话音刚落,传来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表扬,也有几位同学被老师“开刀”的,可谓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考试卷发下后,有的同学眉开眼笑,似乎在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有的同学愁眉苦脸,甚至还流下了“金豆豆”,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难道成绩对我们而言就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不能让我们轻轻松松地读完小学,再去读中学、大学呢?老师们

  啊,不要常考试,好吗?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2

  我在四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而这件事却使我终身难忘!

  我在一次数学考试完之后,我明明知道我把9.9看成99了,结果白白丢了1分。可是就在第二天老师在念 分数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竟然得了一百分,我高兴的不得了,我立刻把卷子收了起来。

  回到家里后,我跑进我的房间里,我原本是把那道题改过来的时候,又想这样做的话不诚实,这时候我的 脑子里出现了两个声音:改吧!改了就是一百分啦!另一个声音是:不要改!这样做不诚实!

  就在这个时候妈妈过来啦,妈妈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了妈妈原因,妈妈给我讲了一个道理,我心里想我一定

  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下午,我走进老师的办公室,把一百分改成了九十九分,可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到诚实,做一个诚实的一个人 !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3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每次我考不好时,妈妈多会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考得好时,妈妈就爱我,爱得无法形容。

  比如说三年级期末考数学那天,我高高兴兴去学校考试,做完了我认真检查,感觉很好。过了几天我去拿成绩单,走进教室就有同学对我说我数学考了100分,我还有些不相信。一会儿老师开始发考卷了。老师念道:"分的有100陈*,蔡**。”我一听到100分心想哈哈,回家一定要对妈妈说,我要用这机会叫妈吗给我买一套我梦寐以求的《快乐星球》的书。

  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顿时感到天真蓝,花儿真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我的脚步也特别轻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家。一进门,妈妈就迫不及待地问:“ 数学考了几分 ?”我心想对她开个小小的玩笑,于是我愁眉苦脸地说:“ 80”妈妈一听脸立刻沉了下来,手举得高高的正要打到我的脸上,我赶紧说:“哈哈,妈妈,刚才是骗你的,其实我考了满分。”妈妈一听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原来的”牛眼” 变成了”缝眼” 脸笑成了一朵花。开心地说:儿子,这次考的不错,有奖品,想要什么? ”我说:我要快乐星球的书”妈妈说:"OK,另外暑假还带你去夏门玩。 ”。我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

  是啊,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考高分。可是妈妈,不论我考的好还是不好你都认真地教我或鼓励我。你常说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的*惯要好。谢谢你我的好妈妈。


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扩展2)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 (菁华3篇)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1

  这学期班上成绩最差的小明和成绩最好的小红做了同桌。因为老师希望小明能被小红帮助。

  老师给每个人定了一个目标,达到目标就有奖励。小红要达到100分,小明要达到60分。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学*,考试的结果果然不错,但发下试卷时他们都叹了一口气:“哎,怎么就差半分!”成绩相差四十分的两个人都讲了这句话,一个是遗憾自己没有及格,而另一个则是遗憾没有考满分。

  这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一个真理:每个人的目标是自己的导向标,每个人都会向目标去努力,目标不同,结果就不同,你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你当然就考不了高分,就像小红和小明,小红向着满分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绩,而小明向及格努力,他就只能考一点分数。

  一个人要有一颗上进心,要向着比自己更高的地方努力,给自己定高的目标,有人说:“目标太高了根本达不到。”可是,每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就达的到呢?要给自己要求,要给自己压力,当压力变成动力时,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然,也不能给自己定了目标又不去行动,那样,你就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努力达到目标,再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这样,你就能不断进步,最后取得成功。

  小明及不上小红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寄托多一些希望!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2

  “小明120分,小华115分……”张老师捧着一叠试卷,正向同学们满面春风地公布着数学试卷,一面扶摸这些同学的头,一面还笑着,说:“这么高地分数,都是他们*时勤奋学*的结果,我们应该向他们学*!”紧接着又是另一叠试卷,“王军59分,李*41分……”只见此时的张老师已是眉头紧邹,脸色晴转多云,口里还狠狠地说:“一个个都是笨蛋,瞧这分数……”老师念着,念着,脸色铁青,青筋暴出,吼道:“这就是你们的分数!这点分数能考上初中考上高中吗?” 长篇大论完了之后,张老师又从讲台下抱出一大捆书,脸上又恢复了那令人害怕的微笑,对大家说:“同学们,为了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我特地为大家订了几套《数学热点题型》,请大家去做,明天晚自*交上来,分数。”

  刚说完大家就瘫倒在桌子上,为了分数,做吧!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考霸——化学》,把笔指向这本厚厚的资料。 正当我们在“题海”中做的天昏地暗的时候,穿着一身飘逸的连衣裙的Englishteacher微笑着走进来,她高兴的说:“Hello! everyone,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才好不容易弄到几份《英语辅导报》,上面的题型与往届的考试题型很相似,希望大家好好的`做一下,小学生作文《分数》。这次评分的成绩,还要算入这次月考的总分成绩呢!”望着眼前的报纸,那其中的“连绵不断”的英文字母犹如一个个幽灵在晃动,看得我脑袋都大了。唉!为了分数,读吧!我又拿起这份辅导报。 不知什么时候,语文老师夹着一大摞作业本站在讲台上,二话没说,在黑板上写下了“丰富的校园生活”的题目。完了!天塌下来了!我暗叫。果不其然,向老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用那委婉而又仰扬顿挫的声调说:“从目前考试的题型来看,作文分数比重日上升,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作文……”说完,他又描绘起丰富的校园生活:“瞧,我们的校园生活多么美好啊!我们在朝阳下沐浴,我们享受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可我听着却很别扭,望着黑板上的题目,它仿佛大了,变大了,变成了“分数”两个大字,望了许久,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看到过得一首诗: 时*考试伤吾心,万方多难所登临;考卷作文铺天地,老师脸色变晴阴;应试教育终须改,繁琐学*莫相侵;可怜学生甚艰苦,日暮仍为分数吟。

分数学生小学作文3

  今天,表弟表妹来我们家作客。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招待他们。

  妈妈说:“今天天气不是很热。我们就先吃这个西瓜的一半吧。”

  我想了一下,接口道:“半个西瓜再*均分成四份,每个人都能吃到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哦。我切喽!”

  弟弟和妹妹听了,异口同声说:“我们都要十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一百分之一!”

  我听了,肚皮都快笑破了。他们不知道,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的每一份就越小啊。

  “傻弟傻妹们,快别争了,这样分下去,你们将只能吃到西瓜皮了。”

  听了我的解释,弟弟妹妹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1

  一、复*引新

  1.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6

  2.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分数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课件一下载)

  ①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②两块月饼,*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③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后,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④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⑤练*反馈。

  根据:,写出,(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把米铁丝*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课件二下载)

  ①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③、教师板书整理。

  (米)

  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米铁丝*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把米铁丝*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米)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

  1.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请同学求未知数①②3.判断。

  ①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②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③()

  ④()

  ⑤()

  4.解答下面各题。

  ①把*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②什么数乘以6等于?

  ③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练*七1、2、3、4

  六、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蕴伏铺垫

  复*时我安排了两道练*,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3

  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内容: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

  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 ×8

  你发现了什么?( )

  四、试一试

  8÷6/7 5/12÷3

  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

  ( )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还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形包装纸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也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分数除法。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几个小朋友分饼的问题。

  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

  (1)每人吃张饼,4个人共吃多少张饼?

  (2)把2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3)有2张饼,每人分得张饼,可以分给几个人?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道题,并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揭示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3)题中涉及了分数除法,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例题。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包装纸)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均分成2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2)动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观察发现。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

  预设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学生汇报)

  生1:把*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小格,占这张纸的。

  生2:里面有4个,*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即÷2=。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2吗?你能提出大胆的猜想吗?

  预设

  生: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质疑,验证猜想,理解新知。

  (1)尝试验证,发现问题。

  师:科学的`验证不是仅通过计算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的,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

  师:为什么有些题目能很顺利地算出来,而有些题目却不能很快地算出准确的答案呢?(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菁华5篇)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用分数表示一份或涂色部分。

  2.请你说一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

  二、思考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4个蛋糕情景图

  ①初步感知,认识整体的

  (师出示1盒蛋糕)这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看成是一盒蛋糕。现在把这一盒蛋糕要*均分给4个同学。你有话想说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现在分的是一个蛋糕吗?把这一盒蛋糕*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

  引导:每个同学分几个?是几份?1份占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板书:把一盒蛋糕*均分成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

  ②动手操作,认识整体的

  还是这盒蛋糕,如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分?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得出 ?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③观察分析感悟。课件出示2幅图。

  思考:同样的蛋糕,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体会*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每次得到的分数也不一样。*均分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拓展一个整体的含义。

  刚才我们是把4个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其实,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比如6个香蕉、10个苹果、50名同学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请你举个例子,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

  3.桃子的情景图,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一盘桃子。一盘桃子(6个)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吗?把一盘桃子*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4.提升领悟。

  课件出示一筐桃子。这是一筐桃子,不知有多少个,把一筐桃子*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筐桃子的几分之几?*均分给8只小猴呢?还可以怎么分?为什么不知有多少个桃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得到分数呢?

  5.看书,质疑问难。P64

  三、实践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2.第2题。注意第2图的理解与辨析。

  3.第3题。先*均分,再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4.第4题。

  5.智慧树。(10个智慧果)

  四、个人交流学*收获。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分,*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份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二、想想做做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研究讨论: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二、想想做做

  1、请学生先分一分,再填写。让学生体会到12的三分之一和12的四分之一结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先做一做,说一说感受:同样是二分之一,8的二分之一和12的二分之一是不一样的。

  3、独立完成。

  4、学生直接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独立完成。

  6、思考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四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题

  1、引导看图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这个问题,该怎么想?(小组讨论)

  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小结:把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二、想一想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

  把10个萝卜*均分成5份,3只兔分得这样的3份,即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

  三、想想做做

  1、仔细看图,说说可以把几个看成1份?

  进一步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说一说总数是多少,*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分之几?

  3、思考:*均分成了几个?每份是几个?应该把这样的几份涂色?

  4、拿出这堆小棒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5、举例说明是怎么计算的?

  6、独立练*。

  7、看线段填分数

  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

  体会分数与“1”、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联系。

  8、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3厘米和7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9、看着图,说一说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5角和8角呢?

  10、直接填写。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1、做游戏:

  填一填,全班交流。

  第五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例题

  1、引导题图

  出示题图,引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讨论

  要知道分给它们多少个,该怎么想?

  ①我用圆片分一分。

  ②12个蘑菇,*均分成4份,给小兔3份。所以是9个。

  谁能来列式呢?

  12÷4=3(个)

  3×3 = 9(个)

  3、小结:

  把12个蘑菇,*均分成4份,每份3个,给小兔3份,就是9个。

  二、想想做做

  1、先分一分,在和同学说说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说说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求的分数分别是几个?

  2、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在列式计算。

  让学生操作:把摆出的圆片*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3份。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么你能帮帮他们吗?请看屏幕。

  提问:如果盘中只剩1块饼了,我也想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那该怎么办?(课件演示盘中只剩1块饼的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请说说。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手操作,自主获取

  1.进一步认识1/2。

  (1)刚才,我们把这块饼是怎样分的?

  *均分成了几份?这个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几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小朋友吃了这块饼的1/2。谁能学着老师的这样说说另一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一个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

  ②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请拿长方形的同学展示:

  (3)巩固练*一。课件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为什么?

  通过这个练*,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对于分数同学们已经有一点了解,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并画下重要的地方。

  1.汇报学*成果。

  2.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分数,那该怎样写“分数线”、“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学们每人写两个(读同桌听,再让他看看写得对不对)。

  四、反馈练*,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1)先让学生填一填;

  (2)再说说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3.“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2)再组织学生交流。

  4.开放题:你能用几分之一表达自己的生活实际吗?请说一说。

  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分数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以后会继续学*。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正确理解*均分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体验小组合作、成功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均分,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数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三分钟,导入新课

  1、数字,猜一猜他表示什么?一个数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比如我们班有47名同学。

  2、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在前一段学*中研究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谁能提出两道生活中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动笔解答。

  4、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老师也有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助解答。

  5、老师这有4个苹果,要分给咱班每天干活最多的陈思齐和徐鹏程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好在哪?(*均分)

  6、老师这还有两个橘子,要分给为咱班做贡献最多的王奕研和王柯然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

  7、老师这还有好吃的,一块月饼,想要分给咱班学*最认真刻苦的杜怡静和赵子钧同学谁会分?

  8、好 ,让我用刀把它切开。那么他们每人得到了多少呢?(一半,板书)

  9、刚才,4个苹果*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2个;2个橘子*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1个,我们都能用这样的整数来表示;可现在我把这一个月饼*均分给2人,却接住了语文的表达方式“一半”,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能表示出这样一部分的数呢?

  10、有,他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

  1、刚才我们把这个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我们就可以用1/2这样的分数来表示。(现电脑出示,再黑板演示写法,再读一读)

  2、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这个1/2是怎样来的?(强调“*均分”和“是谁的”)

  3、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现在我想把这个月饼*均分给四个人,该怎么办呢?

  5、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4。

  6、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昨天买了一块蛋糕,*均分成3份,分给我、我先生和我们家的那个小宝宝,那么我们每个人得到的那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3,你还能举这样的例子吗?

  7、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数能用分数表示吗?

  8、注意,只有*均分才有分数!

  三、折分数

  1、让我们自己动手折一折分数。

  2、先拿圆形纸,你能折出他的1/2吗?哪一部分能用1/2表示那,请你写在上面。(两面都可以)

  3、如果我想要他的1/4呢?

  4、拿出正方形纸,折出他的1/4,哪一部分能用1/4表示标出。

  5、长方形纸,随意。


分数小学作文 (菁华5篇)(扩展5)

——烦恼的分数作文(5)份

  烦恼的分数作文 1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和我的眼泪一样;叶,哗啦哗啦地摇着,和我的内心一样;蛙,呱呱呱呱地叫着,和我的哭声一样。

  天花板上又浮现出那张80分的数学试卷,闭上眼睛,外公的话又回荡在我耳畔:“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次测试得了80分,是因为我基础不扎实?还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对待考试?不是,都不是。每次测试考差时,我都会安慰自己“风水轮流转”,考好的机会肯定会有,可是我却忘了,机会是要人自己争取的。“吱吱吱”门怎么被打开?外婆来了……

  “暴风雨”结束了,我也变得“水分十足”,身上充溢着口水的味道。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期末考试我考了100分。家人对我的态度完全转变了:妈妈的笑脸,爸爸的称赞,外婆的犒劳,外公的奖励。上次的80分与这次的100分,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其实分数没有那么重要,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每次考试我都尽力。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外公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只能用于过去。

  成长中会遇到很多烦恼,转瞬间,我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了,学*和家庭的压力,已让我透不过气来,我真希望我的家人在我即将踏入初中之际,给于我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烦恼的分数作文 2

  星期三,我们进行第一单元的考试。途中,我很紧张,不过,我还是勉强度过了这一关。但是我还觉得做得挺满意。

  回到家后,我一直都在思考自己会考到多少分儿。我想啊想,想啊想,想了半天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多少分,是九十多分吧,不会,我那么差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分呢?八十吧,可也太低了点.........哎!光是猜测有什么用呢?还是娱乐娱乐一下吧,打开电脑,我开始玩《狭盗飞车》,可是因为脑子里总是想着自己的分数,结果“抢劫”不够几分钟就被“警察”打晕了。我只能关掉电脑,去看书。可是故事里面的情节我全部都看过了,所以我还没有翻几页就把书扔到一边,躺下睡午觉。我做了个梦,梦见我考到了一百分,我高兴的跳了起来,谁知道千万张一百分的'试卷向我涌来,我吓的往回跑,房子不见了爸爸妈妈不见了,后面又没有退路,我往前看,是“试卷大海”,我下的睁开眼睛。啊,原来是梦呢。哎,这成绩单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呀!我的烦恼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烦恼的分数作文 3

  上个星期,我们班进行了一场数学考试。在考场上,我飞快地写着,觉得这试卷太简单了,很快就完成了。看看别的同学,都还低着头认真地写着。于是我得意洋洋地玩起了文具,忘记了正事——检查试卷!考试结束了,试卷被老师收走,我骄傲地感觉100分已是胜券在握

  几天后,老师报分数了。报到我时,老师看了我一眼:“王子凡,88分。”我大吃一惊,觉得这完全不可能。可是当我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试卷时,充满了惶恐,鲜红的分数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我脸上感觉被刺了一样,火辣辣的。同桌笑着挖苦我说:“哟,王子凡,你之前不是经常考100的嘛?这次怎么只考了88分呀?”说完,一把从我手里抢过试卷,“我瞧瞧,哈哈!王子凡,你太逗了,25乘4,你竟然等于120。哈哈——”这时,老师说:“试卷订正好后,还得家长签字。”我一下子慌了,这回可惨了!

  回到了家,我心里很是纠结了:老实交代,给家长看,得挨骂;不给吧,老师又那头过不了关。怎么办呢?这分数可真恼人呀!最终,我狠狠地下定决心,将分数告诉家长,那样总比被老师批评好。这时,妈妈走了过来问:“考了多少分呀?”“八十……八……分。”我支支吾吾地答道。谁知妈妈没有责怪我,而是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不管考得多好,也不能骄傲;考得差,也不能气馁。只要努力认真,下次考好就行。”我听了,心里羞愧极了。

  我真希望这是最后一次遇到这让我烦恼的分数。但细想想,烦恼纯属自找的,如果当时我认真一点,将试卷仔细检查一遍,哪里还有这个烦恼啊!

  烦恼的分数作文 4

  “李慧框架,89分。”老师用手拍桌子生气地说。“下次,请好好考试。否则,我会有你漂亮的。”

  我怀疑自己的耳朵,我从座位上慢慢地低下头,红着脸走向讲台,收到我的试卷,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铃、铃。”放学的铃声响起,同学们冲出教室,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里走去,我一个人在教室里,一直问自己,我怎么了,我为什么考试不好,我回去怎么说明,想着流泪。我慢慢地收拾了书包,不安地来到了家门口。

  我不敢进房子,但房子总是回来。我轻轻地打开门,轻轻地进去,心里不停地嘀咕“我希望没有母亲,没有母亲……”但是,上帝必须和我作对。我一进家,母亲就从我身边跳出来了。“你考了几分?”我慢慢地从书包里拿出考试的试卷,我的.手颤抖,交给妈妈,妈妈看到我的分数,脸上很快就满是乌云,我的心跳得很快,吓得我的大气出不来“啪嗒啪嗒地,我的脸突然有辣味。

  “为什么考试这么差?”妈妈生气地问我“快说。”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今天不吃饭。”妈妈指着我说“请好好问问自己。你在学校做什么?”

  看着母亲的表情,我的心一直在跳……

  烦恼的分数作文 5

  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烦恼。而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妈妈每天不停地唠叨。

  自从我上学起,妈妈的唠叨声就一直围绕在我的耳边。早上一到起床时间,只听见妈妈的声音:“快!起床了!快到7点了!动作快点!快点!快点出来吃早饭……”每天清晨,妈妈的唠叨声就是我的闹钟。到了学校门口,“过马路小心,在学校多喝点水,上课认真听讲……”,“知道了,真烦人!”我飞快地奔向教室,就是想快点甩掉那烦人的唠叨声。唉……到底什么时候妈妈才能不唠叨呀!每到放学后,一走进家门,刚放下沉重的书包,又听见妈妈的唠叨声:“今天上学表现好了吗?上课有没有积极发言了?我只能无可奈何地一一回答。

  一到星期天,当我打开电视机看起了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妈妈的“紧箍咒”又开始念起来了:“快点看一会儿书吧!还看电视,你这次小练*考得很好吗?还不快学*……”我只能回到自己房间里去看书了。

  现在,我总感觉妈妈的唠叨成为了我最大的烦恼,我也希望妈妈不要再催我了,让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思路去做,其实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亲爱的妈妈,但是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你那唠叨的毛病,让我的烦恼烟消云散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