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

首页 / 总结 / | 物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1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2

  牛顿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

  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3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10.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11.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12.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3.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14.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15.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

  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电流(I)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毫安=1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初三重要物理知识点的汇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扩展1)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1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看过上面的物理知识点后,相信同学们已经熟知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2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视镜片;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3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10.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11.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12.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3.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14.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15.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

  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电流(I)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毫安=1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初三重要物理知识点的汇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扩展2)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1

  发展人民民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2、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决定的)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意义,也是民主政治建设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等角度也可以说明)

  3、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坚持和完善*大会制度

  (3)坚持和完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制度

  (6)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7)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利

  4、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三者是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略

  5、*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

  制定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优越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大会是我国的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2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 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 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

  献才智。

  ② 关爱集体,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 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4.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

  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

  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③ 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

  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5. 为什么要热心公益事业

  ⑴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⑵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

  ⑶让我们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②关爱社会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④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⑤自觉承担责任,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⑥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6. 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7. 如何做到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

  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我有什么责任?我主动承担了吗?我尽心尽力了吗?在反思中,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3

  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责任与角色

  责任的含义(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1. 责任的来源有哪些?

  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二、对自己负责

  1. 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①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

  ② 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2. 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① 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② 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③ 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④ 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三、不言代价与回报

  3. 承担责任的回报有哪些?

  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4. 承担责任的代价有哪些:

  ① 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② 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5. 承担责任的意义: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6. 当我们无法推卸某些责任时,应怎么做?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7.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但是,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扩展3)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PH=14时,碱性最强。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18、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是:铁;未来应用前景最好的金属是:钛。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扩展4)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1

  一、 “大危机”与“新政”

  大危机:

  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作者德莱塞,批判现实主义。

  3.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概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下降,茂业总额减少2∕3,失业人口达到3000多万。政治上: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二、罗斯福新政: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救治经济危机。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核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市场分配、工资水*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作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3.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三、 邪恶的轴心

  1. 德意日走上*的共同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2. *的对内、对外政策:对内镇压,实行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3. 意大利最先建立**。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4. 1937年,纳粹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极大伤亡。此事震惊了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大幅壁画《格尔尼卡》控诉了*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5. 德意日*的暴行

  ① 德国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和进步力量;采取*政策,迫害犹太人。

  ②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使用新式武器,甚至释放毒气,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

  ③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极大死亡。

  ④ 日本*侵华。进行了南京大屠杀,30万*军民遇害;在哈尔滨设死亡工厂,用*人的生命做各种细菌武器的研究试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2

  美国的诞生

  一、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个数:13

  三、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五、领导者:华盛顿

  六、导火线: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七、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

  八、建军:1775年5月,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九、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76年7月4日

  2、制定机构:大陆会议

  3、内容: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宣布一切人生而*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4、意义: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

  十、转折:1777年*大捷

  十一、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十二、 结束的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十三、1787年宪法:

  1、美国的政体形式:民主共和制

  2、内容: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首脑,享有行*;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3、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十四、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实现了国家的独立3、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4、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十五、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十六、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3、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4、华盛顿的正确领导

  十七、如何评价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同时,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

  一、 “大危机”与“新政”

  大危机:

  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作者德莱塞,批判现实主义。

  3.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概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下降,茂业总额减少2∕3,失业人口达到3000多万。政治上: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二、罗斯福新政: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救治经济危机。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核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市场分配、工资水*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作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3.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三、 邪恶的轴心

  1. 德意日走上*的共同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2. *的对内、对外政策:对内镇压,实行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3. 意大利最先建立**。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4. 1937年,纳粹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极大伤亡。此事震惊了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大幅壁画《格尔尼卡》控诉了*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5. 德意日*的暴行

  ① 德国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和进步力量;采取*政策,迫害犹太人。

  ②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使用新式武器,甚至释放毒气,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

  ③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极大死亡。

  ④ 日本*侵华。进行了南京大屠杀,30万*军民遇害;在哈尔滨设死亡工厂,用*人的生命做各种细菌武器的研究试验。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菁华3篇)(扩展5)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菁华3篇)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的总结1

  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明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2、中华文化的表现: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理论

  中华文化的特点: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3、民族精神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伟大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 民族精神在不懂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成立后: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 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求知精神科学精神 服务精神 民主法制意识 开拓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7、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立足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培育者和建设者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的总结2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

  注意:

  (1)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6、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股份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8、我国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哪些?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的总结3

  【知识点概述】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①分析。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②综合。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③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对各要素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事物。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创造性思维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分析综合过程伴随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能力会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惊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须注意: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知识点理解】

  全面理解这一知识点,需明确两对“关系”。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思维方法属于意识范畴,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正确反映,故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积极作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事物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体。整体与部分在含义、地位、功能等方面均有差别,分析与综合作为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正是这种差别的反映。但整体与部分又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且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所以,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要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合理想象必须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创造性思维也强调面对实际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正因这些思维方法和过程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它们是科学的、合理的、富于创造的,其作用自然是积极的。

  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起积极促进作用。思维方法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认识范畴。故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亦需立足实践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人的认识潜能,实现超越,取得惊人成果。

  【趣例赏析】

  1894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在苏格兰一个山头上度假。一天清晨,他看到云雾从山谷中滚滚涌出。他想:云雾也能用来探测粒子吗?对这一奇特想象,他立即进行实验,结果研制出名为“云雾室”的装置,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有次在酒馆喝酒,看见啤酒瓶里不断上升的气泡,触动了灵感:“威尔逊能利用气体中的液滴进行研究,我怎么不利用液体中的气泡来胜他一筹呢?”后经研究,他制造了“气泡室”,特别便于研究高速度的短寿命粒子。1960年,格拉塞也获诺贝尔奖。

  简析:上述事例生动说明,合理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因为合理想象不是空想、幻想,它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这也说明,它能与实践结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事例还告诉我们,顿悟思维、求异思维都属创造性思维。它们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建立在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规律探索基础上,故而在我们认识和改造的活动中大放异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