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

首页 / 知识 / |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1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还要学会总结: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2

  1、知识点的认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2、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3、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6、生长发育7、能繁殖8、遗传变异

  二、观察法P2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0xx考点)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四、对照实验P15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0xx考点)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4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5

  1.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①呼吸道的功能:清洁、温暖、湿润。

  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A.、肺泡的数量多。

  B、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2.呼吸运动: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膈肌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时所说的呼吸,是指外界气体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

  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容积有规律地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阅读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1)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菁华5篇)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1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还要学会总结: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2

  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4)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

  氧气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种类形态特点功能病症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定的方向流动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技巧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3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4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5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还要学会总结: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2)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5)份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1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既:呼气和吸气)完成的。过程如下:

  吸气: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胸廓气压�K→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呼气: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胸廓气压�J→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

  2.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可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公式如下:

  胸围差=深吸气的值-深呼气的值。测三次,取*均值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3.呼吸肌有两种:分别简称为肋间肌和膈肌。

  4.吸气时呼吸肌都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增大)

  呼气时呼吸肌都舒张(此时膈顶上升,胸廓容积减小)

  5.肺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数量多

  ②外包毛细血管网

  ③壁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7.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衡为止。

  8.人体O2最多的部位是肺泡,CO2最多的部位是组织细胞(产生CO2的源头)。

  9.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

  10.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有效措施。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2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

  1、酶的发现:

  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3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七下P21―P40)

  ▲蛋白质的作用:

  ①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②分解供能。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

  ▲糖类的作用::

  ①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日常生活的能量来源);

  ②构**体细胞的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脂肪:

  ①分解供能(一般储存备用)

  ②构**体细胞的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水的作用:

  ①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

  ②参与人体多项生命活动的完成。

  ▲无机盐的作用:

  ①构**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②参与人体多项生命活动的完成。

  ▲纤维素的作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粗粮、蔬菜、水果中含量较高,虽不能被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

  探究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在清水中揉挤双层纱布包着的面团,清水变成乳白色。向其中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淀粉。

  ▲在清水中继续揉挤面团,直到无白色物质渗出,纱布包里剩下黄白色胶状物质,这是蛋白质,俗称面筋。

  ▲将烘干的小麦种子纵向剖开后放在白纸上挤压,有油印出现,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脂肪。

  ▲用解剖针挑起1粒干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烧,最后剩下灰白色的灰。说明小麦种子中含有无机盐。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①牙齿的结构:牙釉质呈乳白色,是人体最坚硬的物质;

  ②龋齿产生原因:细菌把残留在牙缝中的糖类分解成酸,腐蚀牙釉质→牙本质(酸疼)→牙髓(疼痛)。日常中预防龋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甜食。

  ▲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②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③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④胰腺――分泌胰液流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⑤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流入小肠,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定义:在消化道内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物理性消化:没有酶的参与。例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肠胃的蠕动;胆汁乳化脂肪

  化学性消化:有酶的参与。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课前准备:准备新鲜的馒头(或冷却了的浆糊)、刀片、试管、清水、烧杯、碘液、温度计、热水;组织各探究小组中的一员收集唾液。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如果有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2、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3、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中用刀片切碎馒头并搅拌的原因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

  xx号与xx号对比,证明。

  xx号与xx号对比,证明。

  xx号与xx号对比,证明。

  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总结失败或成功的需要(表达交流)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

  复*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情况对学*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若复*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7个器官)和消化腺(5个器官)

  ㈠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㈡消化腺:

  ⑴大消化腺(消化道外、有导管):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肝脏(分泌胆汁(无消化酶)乳化脂肪)、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消化多种成分);

  ⑵小消化腺(消化道内、无导管):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消化多种成分)。消化道部分:

  ①口腔: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

  ②咽、食道:不消化吸收,只是食物的通道。

  ③胃(主要作用:暂存食物、也可消化和吸收)。

  ④小肠(起始部分称为十二指肠):(作用: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起始部分叫盲肠,其上有阑尾,末端叫直肠):形成粪便,也可吸收少量营养。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5

  心脏

  1.心脏位于胸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2.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

  ①左心房、

  ②右心房两室:

  ③左心室、

  ④右心室

  3.心脏上连着五种血管,分为两动脉:

  ⑤主动脉、

  ⑥肺动脉

  4.心脏的结构部分:三静脉:

  ⑦肺静脉(4条)、

  ⑧上腔静脉、

  ⑨下腔静脉

  如何分清心脏的左右方法:手捏法捏下部的心室,厚而硬的为左侧,另一侧为右侧,与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反规律1:上房下室,左右颠倒

  由此可知:①②侧为左侧,③④侧为右侧。

  从图中可以看出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地方是左心室的壁。

  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左右两侧腔不通,同侧的腔相通

  心脏所连的血管:最粗大的血管为⑤主动脉

  它与心壁最厚的腔②左心室相连;⑥肺动脉与④右心室相连。

  而③右心房上连着上下两条血管⑧上腔静脉⑨下腔静脉

  ①左心房上连着4条小血管⑦肺静脉

  规律2: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⑩房室瓣,它只能向心室开

  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⑾动脉瓣,它只能向动脉开。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方向为:心房→心室→动脉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3)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宠物;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水分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

  9、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物链积累。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11、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A:作用

  B:晰度

  C:作用

  D:镜

  E:

  F:

  H:

  J:

  K:固定玻片

  L:光线强时用面镜,光线弱时用面镜。

  M:支撑和。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2、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5、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

  6、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略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目镜镜对准通光孔;②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三种玻片的不同点:

  ①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③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来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2、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步骤是:④③②①

  (2)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防止样本卷曲;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到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以防出现气泡。

  染:用稀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吸: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液体。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缓缓在盖在液滴上。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7)观察临时装片

  注意:要用0.9%的生理盐水才能使细胞维持固有形态,高于0.9%会使细胞失水而皱缩,低于0.9%(如清水)会使细胞吸水而胀破。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比较表: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二氧化碳,是细胞内的“生产车间”。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多莉羊的例子p55,多莉羊是羊C生出来的,他们却一点都不像。而与为它提供细胞核的羊B很相像,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中含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3、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相同;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九、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

  2、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1)细胞核分裂,

  (2)细胞质分裂;

  (3)植物细胞: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十一、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和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他们属于上皮组织,该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功能。而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

  3、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

  4、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5、植物的四大组织:

  6、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植物体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3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4)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3、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

4、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细胞核中含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6、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8、植物的四大组织:

9、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10、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1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13、植物的组织(P6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1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5、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1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1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18、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9、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20、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2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22、分裂的过程:

2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4、作出假设

25、得出结论

26、表达和交流

27、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2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9、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0、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1、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2、幼根的生长

3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4、小麦、水稻、竹子等植物属居间生长。

35、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36、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37、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38、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39、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40、谷氨酸发酵时

41、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42、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43、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44、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45、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46、适应的普遍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4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48、细胞质分成两份

49、花的结构(课本102)

50、叶片的结构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5)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2

  一、植物体的组成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 根 、茎 、叶、花 、种 、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 根茎叶 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 浓 ,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 疏导组织(如茎、 叶脉 、根尖对 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3、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二、人体的组成

  人体内含有60余种元素:C、H、O、N占96%,其余大多数我们称为微量元素。

  构**体最重要的化学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另外人体也离不开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单细胞的生物体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2、种子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和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

  (1)种子的结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4)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5)开花和结果

  花的结构: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6)传粉和**

  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结合,形成**卵的过程,称为**。

  (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种子 **卵发育成胚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4

  (1)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5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7.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8.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10.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初中生背生物的最快方法

  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6)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5、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6、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7、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8、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9、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10、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做到合理营养。

11、人在吸气动作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膈的顶部下降、肺内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动作。而呼气动作正好相反。

12、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指的是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其实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内进行了气体交换。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

13、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14、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15、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重要生理意义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16、受凉感冒时,引起的呼吸不畅的原因是(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

17、呼吸道的作用是(①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

18、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19、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20、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1、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含磷的(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22、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23、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25、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26、小肠很长

27、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心房------心室------动脉,不能倒流

28、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9、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伸长区___________。

30、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缺乏时会怎么样?

31、关于食物中的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

32、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

33、生物能进行呼吸。

34、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3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36、食物链和食物网:

37、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鼻)、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38、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39、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40、联想记忆法。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7)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

1、生物圈的范围: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物链积累。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课本26页。

4、三种玻片的不同点:

5、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6、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7、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8、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9、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0、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11、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1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13、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14、种子的萌发(P88)

1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16、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

17、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9、反射的类型

20、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2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3、制定计划

24、得出结论

25、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26、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27、多种生态系统

28、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29、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0、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31、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2、人工受粉

3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4、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5、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

36、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37、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38、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39、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0、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1、谷氨酸发酵时

42、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43、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

44、C4植物

45、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4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47、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48、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

49、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50、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51、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5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3、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4、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55、警戒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色,具有恶臭(毒刺)或者鲜艳色彩(斑纹)的特点,充分暴露自己,警告敌人不要侵犯,以防止“两败俱伤”。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动物们发出警告。(例如:黄峰、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

56、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57、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8、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59、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60、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中考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8)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60句菁华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书写规则:

5、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7、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围墙和门卫”。)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9、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0、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11、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2、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1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14、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15、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6、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17、种子的结构

18、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9、种子萌发的过程

20、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21、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2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23、知识点的认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4、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25、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26、适应的相对性: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不是绝对的。

27、警戒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色,具有恶臭(毒刺)或者鲜艳色彩(斑纹)的特点,充分暴露自己,警告敌人不要侵犯,以防止“两败俱伤”。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动物们发出警告。(例如:黄峰、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

28、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29、物质和能量沿着

30、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31、显微镜的操作:

32、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

33、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34、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

3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6、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37、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38、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39、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作用

40、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

41、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

42、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4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4、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

45、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46、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47、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8、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49、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50、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51、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52、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53、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54、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生长素有机添加物

5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56、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57、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58、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59、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60、作出假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