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

各位家长:

  再过几个月,您的孩子就将进入小学开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崭新的生活,当您的孩子告别幼儿园轻松温馨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学*环境中,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学*的课程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尽早适应这一切,为他的漫长的学业生涯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就将围绕幼小衔接的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一些探讨,我们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识上我们要明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而且更应该是包括身体、心理上的准备,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小学和幼儿园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在小学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张张椅子以外还有一排排的书桌;操场上的玩具类运动器械被运动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学楼里再也找不到幼儿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积木、娃娃;小学的场地比幼儿园更加宽敞。其二是时空环境的变化,幼儿园里的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学*活动被小学的课程演化为非常正规和系统的课程,作息表改成了课程表,在幼儿园里的许多活动在时间上是有弹性的,因为教师更多的不是考虑幼儿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儿的兴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学所有的活动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执行和在规定的时间里结束,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学*活动都将在30分钟里结束,但是在小学所有的学科的授课时间保证在40分钟或者更长。其三是师生互动形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更多的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谈话、游戏、个别交流带动幼儿走入集体生活,而在小学里,教师通过书面的作业、小组探讨、集体的授课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评价目标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我们知道年龄越小,个体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就好比一个一岁的婴儿和一个两个月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那是多么大,其实他们的年龄只有11个月的差距,那么一个25岁的人和一个19岁的人,相差6岁就是72个月,他们之间的差异还会很大吗?因此幼儿园的老师的`评价方法是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个发展起点,然后到达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老师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健康、认知、品行、社会性多方面的同步协调,所以评价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在学校里,我们都知道,评价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对幼儿的评价是量化的。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2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让他感受到学*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3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4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惯了,好的*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5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6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态度和*惯;随着学*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的*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7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既要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还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应注意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8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9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学*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抽象符号为主要学*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学*、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拉*,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入学年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学*,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1)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惯和兴趣,让学*成为常态化,让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为孩子营造学*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学*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的意识。

  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当孩子意识到了学*的好处时,自然学*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第三,*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在坚持和孩子学*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的*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的时候,但是学*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第四,增加学*的趣味,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面前我们是*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2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环境转换成学科学*、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3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既要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还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应注意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4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大大班全体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你孩子的一种关心,正是有了你们的信任、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此,我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真诚地谢谢你们的热情支持。同时,更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再过一年,孩子们即将告别幼儿园生活,成为一个小学生了,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不乏担忧和困惑,因为孩子们实在是太小了,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那我可以响亮地回答你:“能”,只要我们家园双方共同作好幼小衔接工作,换来的一定是孩子们那快乐自信的笑脸。那么如何做好小衔接工作呢?幼小衔接到底该怎样衔接,该衔接什么,相信通过今天的家长会,我们都会有新的认识,由于我们各班大部分都是新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首先,由我们的保教主任王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

  一、主任介绍一日流程

  相信通过王主任的介绍,大家对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有了新的认识,那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下面先请大大二班苗力允的家长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她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二、新生家长讲话

  好,再次感谢苗力允家长的讲话,她的一*话,也给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也一定会努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为了孩子,让幼儿全面发展,幼小衔接,衔接的到底是知识,还是*惯,下面有请我们天坛路小学优秀的一年级教师,谈谈她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三、一年级老师讲话

  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话,我们大家对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识,幼小衔接衔接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惯。一个良好的*惯,会影响孩子一生,而孩子目前正是培养*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在3到6岁培养一个好的*惯只需要21天,而7岁以后,要想改掉一个坏*惯,需要6到8个月,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家园合作,培养孩子好的*惯。下面,就请在我们幼儿园毕业的XXX一朋友的家长,谈一谈他的孩子目前在小学的生活学*情况。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这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新仓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这方面,我觉得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儿园都会组织大班的孩子走进小学,参观校园环境,进入课堂,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让孩子对小学的校园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作为我们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家长朋友们首先得了解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首先,孩子学*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校园环境的变化。升入一年级以后,孩子们所处的校园更大了。对孩子们来说的学*生活环境也相对变复杂了。比如说:孩子们上厕所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在半楼,男女厕所分开了。*时,孩子们的音乐课啊,美术课啊,也许还要到其它专用教室上课,上大操场去做操、上体育课等等。所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因此,有机会的话,我也建议家长朋友们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如果没有特别重要需和老师交流的事,可以让孩子独立从幼儿园大门进去,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第二个方面是班级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每天都有老师的保护和陪伴。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老师执教,所以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生疏。在小学的教室里,我们给每个小朋友安排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基于孩子的成长需要和教室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将两张桌子合在一起,即让两个小朋友成为同桌。因此,一个教室一般由4个大组构成。这样的班级环境变化,无疑是对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5

  试行草案)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搞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幼儿园与小学是邻*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这两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内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重要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首先,学*方式有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游戏灵活、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孩子不会感到苦恼、厌倦和紧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学*兴趣,传授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形式,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教学方式由正规的课堂学*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较大的游戏活动学*方式。

  其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见分则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幼儿每天上课第天上课时间就达到了六个小时左右,游戏时间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证,上课有的出现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的因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失去学*的枳极性,从而影响学*成绩。

  第三、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管理自己的学*用品,不能独立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听从**的劝告,骄傲、任性,不利于身心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好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的激情

  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到大班下学期可延长至35分钟并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难度。如开展计算比赛、猜谜语等活动。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懒惰、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6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7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环境转换成学科学*、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8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二、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三、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四、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9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学*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抽象符号为主要学*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学*、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拉*,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入学年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学*,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2)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菁华6篇)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2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惯了,好的*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3

各位家长:

  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和我们一起共同探导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再过两个多月,我们的孩子将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和学*有着重大的转变,小学与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也许有不少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赢在新的起跑线上。因此,今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一起谈谈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下,孩子会走好这一步,逐步喜欢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生活的。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们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一、首先和大家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而小学学*则完全不同,因为学*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5、6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的课堂学*。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第二、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刚入学的小朋友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她突然下位请假小便,老师真是左右为难。批准了好好的教学秩序被她打乱了,再有你离开教室老师总不能把课停下来让其他的小朋友都等你回来再上,说不定后面关键的知识你就失去了学*的机会。不批吧,万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么办?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惯。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本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统一要求所替代。第三、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全面性。下面我就从一个教师的角度,以自己工作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怎样帮助孩子顺利、愉快地完成幼小衔接与过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4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5

  作为家长,我参加了在学校举行的家长会,感受到了很多,通过这次家长会,我更加了解了教师的工作,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

  第一,要养成好*惯。

  人们常说“*惯变成自然”。“好*惯会让孩子从学*和生活中受益终身,坏*惯会增加很多试错和挫折。养成好*惯,孩子也不会产生依靠的想法。早上起床晚了,父母不叫,没有学*工具,父母没有提醒这种现象,这是很多家庭常见的现象。如果每天都有规律,*惯自然,我认为孩子想发生这种情况也很难。当然,我们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感化的作用。

  第二,多支持,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很聪明,孩子的“行”和“不行”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多么令人鼓舞?还是要被他们气x?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潜力,潜力的发挥与对他们的认识密不可分。给他们很多鼓励,多点赞,增强自信心。约翰肯尼迪,骄傲)我记得一位科学家说过:“一个人的命运不是xx,而是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绝对不要说自己的孩子傻,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要横向比较,只要孩子和自己比较,即使有一些提高和提高,也值得称赞。

  第三,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家长和孩子共同提高。

  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不断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孩子一起提高。约翰肯尼迪,学*)家里到处都是学*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也能愉快地学*。很简单多陪孩子,读书,一起学*,多沟通,教别人沟通,就能生活,学*。这样孩子才能学得更好,学得更好!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6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3)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菁选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用品的*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2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学*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3

  进入小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人生新的转折点,让幼儿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注重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做好幼儿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生活环境,作息规律,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变化,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幼小衔接,会使幼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情绪方面的不良反应,保证幼儿转折期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帮助其做好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并非只涉及大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其做准备,特别是需要帮助幼儿做好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准备。在智力培养方面,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主要应当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语句连贯,可以清晰表达自身的想法。此外,还要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具、工具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应当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其自主探究知识或问题,培养其求知欲并增强其意志力。这些都能为其日后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4

  今天学*了袁冰楠老师带来的《让音乐成就快乐儿童——关于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受益匪浅。

  讲座开始,袁老师请大家看了一段矿泉水售卖机的视频,神奇的是,只要演奏好听的音乐,就会自动出来一瓶矿泉水,好听的音乐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大家都在美妙的音乐中陶醉着。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可见音乐是我们最密切的艺术形式。

  袁老师先带我们查找了当下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研读《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以目标为起点,进行后续的活动开始。“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我们还要先审视蕴含的音乐技能和审美含义,考虑如何让这些审美含义的音乐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其次,要重视幼儿的.学*技能、策略,发展学*品质,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积极地个性以及社会性品质。

  歌唱活动的组织,让我产生了共鸣。首先是范唱部分,我们第一次要尽量“清唱”,音量适当放低,既能培养幼儿专注倾听的好*惯,也能避免幼儿歌唱时喊叫。2-3遍后,再加入右手单旋律的伴奏,使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难点,*时的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老师准备教具和图谱,幼儿看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今天,袁老师举了一个大班歌唱活动《小鸟小鸟》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也可以自己设计谱图,不但有利于理解歌词,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练*歌曲的环节,也可以加入“反思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主学*管理能力。

  最后感谢家长学校365的培训*台,能够让我们在疫情期间也能跟随专家老师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的水*,让学*和进步成就更优秀的我们。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5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幼小衔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衔接,而在于心理的过渡。为深入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的衔接,我们将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幼儿的持续性发展。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准备四个维度进行入学准备的指导,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这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准备4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并渗透。

  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6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生活;二是通过学*,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7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即将进入到幼儿园的大班,为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做最后的准备。孩子们能否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科学的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小朋友以及不同的课堂要求和学*方法,会让幼儿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容易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在入学之前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如学校有哪些课程,上几节课,学校的作息制度、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等。还需要让孩子逐步*惯学*生活,适当的减少孩子的游戏和活动时间。这样,让孩子对小学的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之余,也能从思想、时间、学**惯和知识技能上逐步过渡,为成为一名小学生做准备。

  二、注重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要从小事做起,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争抢玩具等。看似很小的事,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快速地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三、让孩子具备听读写能力

  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逐渐培养幼儿讲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装拆积木、乐高、下棋、做手工、画画等。培养孩子静下来、坐下来,有利于孩子入学后的'学*生活。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教具等。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升入小学后能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既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稳顺利地进行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8

  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小衔接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今天的学*中朱老师把幼小衔接的视线从学校、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家庭之中。

  家园校协同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保障,家庭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主阵地。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和综合化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原则。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9

  20xx年5月20日晚上,有幸聆听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幼教教研员刘华老师的讲座“幼小衔接,幼儿园可以怎样做”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刘华老师从过渡段如何更好地衔接、小学对低年龄儿童发展和游戏的了解以及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和下学期的准备、大班毕业生档案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说,给与了我们方向性的指导。

  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方式;在生活作息上,幼儿园较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大班老师在设置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时,首先自己要对小学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小学一年级的各种活动以及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各方面的.情况。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家长,了解家长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期望、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教学要求。其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幼儿,了解大班幼儿的发展与中小班的差异、大班幼儿的发展与小学一年级的差异、大班幼儿群体在年龄、发展水*上的差异以及大班幼儿为入小学需要进行准备的基本内容等等,教师只有储备这些幼小衔接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上学期教师在课程准备上,可以对幼儿整体作息时间进行调整,适当减少自主游戏时间和生活时间,调整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增加社会性学*内容和要求等等。在大班下学期强调前语言、前书写,强调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中运用数学、学*数学以及更强调对实际生活进行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等。

  此外,幼小衔接教育并不是幼儿园教师单独的教育,小学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孩子发展和个体差异,降低对一年级孩子的期望值、考虑他们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被照顾的需要、交朋友的需要等等。只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共同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0

  幼小衔接,要多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或者如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1

  幼小衔接应是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幼儿生活中一重大转折点,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变化。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幼儿衔接的工作,不仅仅是单靠幼儿园的力量就能完成,它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共同来完成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方面,学*安排、生活制度上都是不相同的。幼儿园的学*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及良好的*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形式多样的特点,而学校教育是以课业学*为主要形式,强调系统化知识,无论是否对课程感兴趣,都要来完成国家统一规定的大纲,并以严格的学*与作息制度作为保证。

  那么孩子即将步入小学,我们应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好辅导工作,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有意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并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规则意识及时间观念等,并配合幼儿园完成目标要求。

  其次,是学*上的准备。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将小学知识提前输入给孩子,其实不然,衔接是孩子幼升小的`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培养幼儿一些重要的能力。良好的学**惯也是在良好的生活*惯中养成的,例如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完成等,良好的学**惯要培养幼儿的专心与认真,良好的阅读*惯等等。培养幼儿一些重要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倾听的能力、语言的理解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等。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惯比获得一些知识还重要,良好*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今后的学*生活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幼升小的衔接,使孩子们顺利的度过,开启他们美好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2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第一步,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引导儿童学会学*、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使孩子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小学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地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大班下学期或者这学期内某一个月的目标,而应该是幼儿园三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3

  今天朱泳老师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特别精彩很多方法都值得我们拿来实操学*。今年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更具体也更引起教育领域及社会的重视,幼小衔接的难点就如朱老师所说,就是我们能带动家长进行科学的衔接,而不是只让家长过度的去进行知识方面“拔苗助长”式的衔接。

  朱老师主要针对如何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做了详细的讲解。根据国家的教育规定我们的职业定位已经从教育服务转向教育指导,那其中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能力和文化素养。其次来引导教育家长,改变家长教育的观念和行为,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就存在中小班家长不重视幼小衔接,一到大班儿,大家就过于对幼儿知识能力的衔接比较焦虑,那么朱老师他们幼儿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理念,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理念。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跟随毕业生一起来看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进到小学后的学*及生活的发展。通过让毕业的家长来讲述自己孩子入小学以后的状态,帮助家长树立家风,建立幼儿终身学*的良好环境。比如在阅读能力方面、学*效率、专注力、运动力等,通过这些“过来人”的分享,好像更具有说服力了。同时我们教师承担着班级家教指导工作的任务,为家长提供一些实操行强可操作的方法和游戏,让家长在生活游戏中助推衔接,真的特别好比如视听觉游戏、视知觉力、游戏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的训练,让家长通过模仿就可以来进行的游戏,同时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来做到润幼细无声的一个效果。将幼小衔接作为一个长期的一个工作来实施进行,真正做到回归真实生活,科学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4

  20xx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已经开始啦!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多年来,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很多家长内心忐忑焦虑,生怕孩子适应不了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怕孩子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作息准备

  家长应该调整孩子作息时间,根据小学入校时间来督促孩子按时起床,而且要逐渐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把孩子的生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2、心理准备

  要告诉孩子:你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多给孩子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一定要避免消极暗示,比如说“上了小学你就不能玩了”“上了小学你就辛苦了”……都会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抵触心理。

  3、时间观念准备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把看电视、看书和玩的时间规划好,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让孩子按时间计划表去做自己的事情,管理自己的时间。

  4、独立生活准备

  家长必须有意识锻炼孩子学会自理,为进入小学做准备。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帮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也可以和孩子交流解决事情的心得体会等等。

  5、规则意识的准备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规则,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让孩子逐渐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全都遵守,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6、沟通能力准备

  随着课程和环境的变化,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竞争、小团体等情况,这都需要孩子有更强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7、学*兴趣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可以把想让孩子学*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从学*中感受到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学*兴趣最好的办法。

  幼小衔接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应该家园携手,科学引导,使之*稳过渡,顺利衔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5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帮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转变,是幼儿在升小学的重中之重。确立新的目标,走向下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贴心”,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讲座我们认识到双向衔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小学,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特征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儿童心灵成长拓宽了空间,延长了时间。讲座中,黄晓晴老师说的很全面,告诉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的幼儿的心理体验;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诠释。

  那么我想从心理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和常见的问题上进行一下剖析。

  幼儿入小学心理特点会经过兴奋期、压力期、适应期等,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前为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幼儿及家长的焦虑,同时指导家长同理共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设能力,合理支招缓解压力,这部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构。如何缓解对于陌生的同学、老师、环境等造成的隐性的心理压力,要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观察并指正和引导。

  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在心理上,我们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设。如身份的转变,人员的转变,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惯的转变等。总体来说除了身份、人员、环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规律的转变;都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如混龄交往,参观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提前告知和预设,所有我们能想到的都要给孩子们做好心理体验及预设。

  幼小衔接是一场硬仗,是孩子调整心态、双向奔赴的黄金期;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老师都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及黄金期的关键环节。只有调整好了,才会是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之约,而这美好的约会,会为孩子们造就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4)

——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汇总5篇

  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3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惯了,好的*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4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惯和兴趣,让学*成为常态化,让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学*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当孩子意识到了学*的好处时,自然学*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在坚持和孩子学*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的*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的时候,但是学*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的趣味,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面前我们是*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衔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5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用品的*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5)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1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惯和兴趣,让学*成为常态化,让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学*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当孩子意识到了学*的好处时,自然学*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在坚持和孩子学*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的*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的时候,但是学*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的趣味,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面前我们是*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2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惯、思维*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的信心,教给他学*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3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4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5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