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的心理特点。幼儿学*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的心理特点。幼儿学*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学生身上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学*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

  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合理分配复*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 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1)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的成分。学*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学*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

  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

  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

  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合理分配复*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 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语音,或者是练*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内容和学*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2)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汇总五篇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这段时间学*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此谈一谈学*后的一些的感想和收获。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2

  古人云:"开卷有益"。再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读完《教育心理学》,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学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书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枯燥的定义、概念和原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性质、学*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技巧和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过学*,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一旦失去了信心,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3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的收获和体会:《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和“学*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的能力,学*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学*,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活动的创新性,以前*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不仅要有明确的学*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评价理论的学*,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学*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惯,就难以纠正。学*错误的,还不如不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理论。然后在学*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把学*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以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该书作者对我们这个疑惑作了三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作者指出了记忆弱的三种表现:一种是“忘了”,“在学*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一种是“似曾相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即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作者说: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构”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学生不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充分,没有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该书作者高度强调“线索”与“通道”对记忆的作用;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第三层原因:学*目标不明、学*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代表了学生对学*目标的一种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学生学*动机、维持学*兴趣的动力。事实上,学生想要达到的学*目标会对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学生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所从事的一切内部加工活动,都是对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做出的反应。”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我的数学学*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学学*目标?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4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将会对学生的学*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5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优良的医学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现的科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医学伦理学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什么,最根本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医德。社会主义医德是传统医德的继承和发展。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医德,将它视为行医治病的一个必然条件,学*和研究传统医德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医德规范、指导医疗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让我知道了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我们要增加资源投资,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深化医院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要规范医德双方的行为。

  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好医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学*和完善自已,为以为作为一个好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3)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因为之前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心理学》。但是通过本次《教育心理学》的学*,我得到了一些新的心得。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

  1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总之,学*了教育心理学,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有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了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自己要不断深入学*下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方式和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是最好的学*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买各种复*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沉迷于游戏,对学*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兴趣和学*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心得。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系统的学*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4)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 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2

  一、课程和教学的关系

  要想明确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就必须知道“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一门学科的定位来说,我们可以把“课程”视为一种“在教学目标、内容、计划等方面都已设计和编制完备的静态的产品”。

  已经设计和编制好的课程一旦被选用,课程就进入了实施阶段,课程实施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行动。”因此“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实施课程的活动过程。

  不少课程论者把教学看作是课程领域的一个部分。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教学,课程设计和编制变成了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个隐喻,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十分的有益。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是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教师则是施工的`工匠,教学效果是以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程度来衡量的。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这是赛前有教练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球员要根据赛场的具体情况随时作出明智的反应。

  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一乐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关键在于指挥家和乐队对于乐谱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这三个隐喻告诉我们课程和教学肩负的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先后相续、动静有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想方设法的做一个出色的工匠、球员和演奏者,却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加强课程研究,使自己对所担负的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醒的、明确的认识,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容易得多。

  当我们跳出课堂、跳出学科,站到课程的位置,用课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也会在自己的头脑里变得清晰和浅显。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我们明确了之后,可以再重新审视这三个隐喻,来思考自己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还是教练和球员的关系?还是指挥和乐队的关系?不一样的师生关系,能反映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思考,不一样的教学情态和效率。我们可以对照这三个关系和三个隐喻来检讨自己的教学,来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3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1]党的***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而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可见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很大原因是人们群体心理的影响,[2]心理学家黎朋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而麦独孤则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无论在父母和子女,还是朋友或是恋人之间,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几点:

  说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你说过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没有去做还是没有坚持下来,都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日积月累,那么信任的基础就崩溃了。

  不要说谎:听起来容易?不一定。想想你为了朋友,爱人,甚至是父母而说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如果你讲真话,虽然真相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们也会欣赏你的坦诚。

  主动提供信息:当一些问题很模糊时,主动把信息讲给对方,证明自己没有

  什么隐瞒。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每天有很大的压力,处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他说明天就会寄出。” 你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和律师的进展不错—但是通过主动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不要遗漏细节的原因是,你很难与遗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们会开始注意到你所说的话中的矛盾,并且会认为你是个说谎者—即使你只是遗漏了一点点。

  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放弃最切身的感受和隐私,只为赢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但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是把握好隐私和秘密的界限。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动与人沟通。[3]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驱力、不*衡或趋向*衡的压力之外,信息对个体态度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他强调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题是:当两个个体彼此主动感知并对第三者建立某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对第三者指向的趋同意向,并且假设,这种趋同意向会随着人际沟通的发展而加强。因此,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指向产生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所以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要掩饰真相:“不要说谎”也可以引申为“不掩饰真相”。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尊,将事实换一种说法,变成更加好听的说辞,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害处。 例如,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破产了,而是对别人说他的信用卡丢失了。信用卡的丢失可能没什么害处,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对方觉察到你说的是谎言,就会破坏信任。说出真相,不要介意代价。

  保守别人的秘密:不要说别人的闲话,拨弄是非。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如果你确实撒谎了,就要承认,有时候说谎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尽早的承认你的谎言,解释你的动机。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认,否则就成了另一个谎言了。 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4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的收获和体会:《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和“学*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的能力,学*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学*,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活动的创新性,以前*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不仅要有明确的学*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评价理论的学*,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学*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惯,就难以纠正。学*错误的,还不如不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理论。然后在学*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把学*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以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该书作者对我们这个疑惑作了三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作者指出了记忆弱的三种表现:一种是“忘了”,“在学*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一种是“似曾相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即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作者说: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构”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啰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学生不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充分,没有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该书作者高度强调“线索”与“通道”对记忆的作用;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第三层原因:学*目标不明、学*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代表了学生对学*目标的一种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学生学*动机、维持学*兴趣的动力。事实上,学生想要达到的学*目标会对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学生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所从事的一切内部加工活动,都是对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做出的反应。”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我的数学学*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学学*目标?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5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心得,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6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学*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

  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

  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

  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合理分配复*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 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7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找=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阐述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其次,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测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我们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的学*欲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了解学生的“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通过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有兴趣,而且更加主动,提高效率。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8

  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教师学*教育心理学,懂得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教师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单纯如白纸,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纯甚至有时让我们无从入手,离那片可贵的心灵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换种眼光看孩子,看待他们的喜好、看待他们的行为,甚至看待他们的缺点。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能力,会发现孩子的潜力令人叹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级没有英语课,又因琐事干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接*放学了,孩子们正收拾着书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动拿出本子记作业,只有小琛怪叫一声,小家伙本以为可以偷懒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据第七课所学,自己设计一课圣诞树,并根据所画写出五个英语句子。小琛呢,需要写出十个句子。”小琛有些颓然。

  其实作业布置五个句子,我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能力的,小琛学*中等,十个句子对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学*态度,我也准备了第二天的说辞——结合他无法完成的作业,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课代表将作业送来,却意外的在没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没有发现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业,令我意外的字迹整齐,十个句子不但写完整了而且基本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我不禁感叹万分,不是孩子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没有适时发现他们的潜力。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行为,会发现孩子的举动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处了半年之久,我几乎没见她笑过,偶尔也只是若有若无的一丝微笑。但我也没见过她的眼泪,即使面对我的训斥之时。我便认定她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这一周之内,我不但目睹了她的开怀大笑,也见到了她的泪如雨下。

  本周伊始,为了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班级出台了一项新的“制度”——按照新划分的小组进行竞争,每周结束后总结,分数位居第一的小组,可利用班费为他们照张小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里欢声如雷。更让我惊讶的是小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那种兴奋,让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无拘的天真,久违了的浪漫又出现在属于它的脸庞上,于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啊,于她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欢喜啊!原来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对他们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周很快就结束了,很遗憾,小越所在的小组名落孙山。在夺魁小组的欢呼声中,我又一次地关注了小越——伤心垂泣,泪如雨下。这还是那个我曾经认为“表情肌”不发达的孩子吗?

  感受着一连串来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来我一直没找到小越的切入点,禁锢了原本属于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对于老师的关注,他们是如此的在意。这也无疑给了我强烈的信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关注点,关键在老师如何去挖掘、去引导。

  小越那双含泪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脑海中浮现,想想孩子们一周来的新变化:课堂守纪了,下课文明了,不乱丢垃圾了…..那么多积极上进的孩子,虽然于心不忍,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

  放学的铃声在耳畔响起,欢快的乐曲让我的心也轻松起来,迈向教室的步伐也变的轻盈。一会儿我还是会替小越遗憾,但我会告诉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并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到孩子的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与**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会在不同的问题上,多学一点教育心理学,换种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考虑他们的所思所想,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9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与学*理论、学*动机、知识的学*、技能的学*、学*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心理和分类学*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0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将会对学生的学*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最新教育心理学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心理包括学*的行为主义观,学*的认知观,学*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记得从孩子妈妈怀孕的初期,我就开始筹划着今后如何去教导、辅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让人有一个*稳、静心的心态太难了。想想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处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也这是这样?这是件一直让我头疼的事,婴幼期、儿童发展期、青春期、成长期等等,到了现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虽然我和孩子妈妈在诱导孩子、教育孩子这块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边学边教也罢,但是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面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网上狂风乱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似乎真是有点谁说谁有理的感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这样导致针对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和妈妈、父母对抗孩子是与非的时候,最终还是决定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专业,看看到底是传统教育受宠还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上?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1

  我们学校杨婷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情久久不能*静。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快乐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纵然挥洒的快乐……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的快乐呢?

  快乐不是那么简单啊!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希望我带的班级的孩子是快乐的。

  快乐虽然对每个**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在教育孩子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及时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让孩子在完成学*、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让值日生整理图书、排放桌椅等等,让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当然,在教育孩子时,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孩子可以从错误中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还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2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这段时间学*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此谈一谈学*后的一些的感想和收获。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3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的成分。学*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4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第二,学*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业务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之前提到的数学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回首我曾经的学*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我想老师教的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所学的精华教给他们。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5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此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此次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深刻掌握认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在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接*成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校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而结合课本内容,而不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把握学生学*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教学上,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的能力。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5)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优选【10】份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

  最*学*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2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的本质,二是学*的过程,三是影响学*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与学*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3

  最*学*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4

  最*学*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5

  都说"阅读是成长的阶梯",可我却是个懒于阅读的人,不过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现有的知识面的狭窄,知识量的不足,所以我必须阅读。

  学校在暑假布置了每位教师必须阅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的心得体会的作业。我就借阅了《教师不得不知的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是一个中国台湾的普通老师写的,是一个"半路出家"学心理学的老师写的。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很有可读性。读着这本书,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我隐约感觉到书中讲得很多事例就在我身边,我的好多做法、好多尴尬就如同书中说得一样,可我又却无从改变我的现状,我读着这本书,一会儿忽然开朗,一会儿又一头雾水,总感觉好累,这是一种痛苦地阅读,这种痛苦又让我不忍放弃,牵着我一路读下去;这种阅读又是一种快乐的阅读,这种快乐更让我不愿放弃,伴我一路前进。

  "*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一旦失去了信心,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不仅仅是学生会产生"*得无助"现象,其实老师也会"*得无助",有时面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有时面对乱哄哄的课堂纪律……我也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个学生实在是无可救药了,随他去吧;这个班级我已经费尽心思了,可就是不见效果,算了,我已经尽力,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但我是老师,作为老师我要有坚定的信念,了解了这种心理现象后,我要主动地克服,面对暂时的困难要积极地应对,树立信心。作为教师,绝对不能走进自己的精神误区,要相信有些感觉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了,结果总是会很明朗的,一定会与孩子们一起度过最无奈最煎熬的日子。

  读师范的时候学过《心理学》,可现在我却一个心理学名词都说不上来,也不知道是没有学过相关的名词,还是自己学过了早就忘了,也有可能当时学得的是纯理论的东西所以印象不深。不过,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师不得不知的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像书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论"等

  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痛苦也好,快乐也好,轻松也好,艰难也罢,我们都要阅读,起码做一些必要的阅读。阅读,让我们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6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此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此次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深刻掌握认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在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接*成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校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而结合课本内容,而不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把握学生学*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教学上,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的能力。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7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本想为考试而学,没想到学后深有体会。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全册共十二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生学*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必备。当今,教育心理学教学非常倡导,课本中阐述当今学生的健康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德育与心育的培养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下,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非常重要,据自己的学*可以了解到:根据学*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动机分为内部学*动机和外部学*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动机和外部学*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8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奥苏贝尔的学*动机理论很是有感触。1968年,奥苏贝尔发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学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奥苏贝尔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课堂中的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过程,学*结果及其条件,对人类以言语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学*,保持和迁移的心理机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有意义言语学*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并对影响这种学*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 (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与发现学*、机械学*与意义学*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的方法。最基本的学*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与发现学*。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相对的一种学*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

  接受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方式。与发现学*相对。在接受学*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不同于机械学*。接受学*是与发现学*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则是与有意义学*(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接受学*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

  接受学*也不同于被动学*。被动学*是与主动学*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是指学*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还涉及其他三种学*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

  意义学*和机械学*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分为意义学*和机械学*。

  意义学*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和机械学*的标准:(1)学*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2)学*任务对于学*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和机械学*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来说,由于学*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

  当然意义学*和机械学*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是意义学*,而符号学*便具有某种机械学*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和意义学*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一首古诗或学*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9

  从事多年的心理学教学,非常高兴地看到心理学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几天通过俩位教授前面的讲课,对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比较明晰的思路,对于教学中的经验及问题都有了自己的体会。通过认真听课、围绕讨论题讨论,与参会教师进行交流,感到收益匪浅。现将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高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与同行老师的交流中,普遍感觉到高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心理学课程既要有知识体系又要有案例讨论,课时少(只有54课时),所以经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心理学概念及相关知识的缺乏,要讨论出东西来困难很大。

  2、许多学校将公共心理学合班上课,班级人数多,不便于师生互动,更多地采用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3、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一样,师资队伍建设、软件硬件的配备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教学质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心理学课程应该将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学术资源获取方面,重点高校获得和参与研究课题机会较多,一般普通院校相对机会较少。心理学研究成果要想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困难太多。

  二、对这次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1、课程的安排上能不能更多的讲述关于实践操作的内容,使课程更具体。心理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起来没有兴趣,常常会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心理学理论的精髓。心理学的教学关键在于深入浅出,这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这一点,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希望以后的培训在这方面应有所加强。

  2、最好能安排精品课程的示范课,让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现场教学,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主讲教师的风采。心理学教学的最大难题在于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和教材讲授的内容,这样学生困惑久了就容易对学*心理学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心理学的学*。而教师要把抽象的内容讲解明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备课、上课,若课堂效果不好,教师则同样会失去教学的耐心和责任心。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否在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学*兴趣这方面给予引领、示范。

  3、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太多,在教学计划中,很多内容都是作为自学内容来处理的,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感到很困难的。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不使“自学”变成“不学”,我们也希望得到主讲老师的指点和同行的交流。

  4、在使用培训的系统过程中问题较多,进入比较繁琐,能否更简化些。

  三、提高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想法

  1、作为老师,一方面要以高度的勤奋钻研精神,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备好每一次课;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学*和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这次国家精品课程培训是我们知识更新、提高教学水*的极好途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活跃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好形式,可以把文字案例、视频案例、图片等资料链接在课件中,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这次来参加培训,看到了主讲教师演示的课件,很受启发。我们也可以借鉴和应用,真正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3、组织学生对当前社会、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和新生事物,如何理解和评判需要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所以,个人认为,选择案例应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为主,从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出发。

  4、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很多,但效果怎样却因各个高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和教师素质有很大关系。在姚教授的讲座中,他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教师要想在这一点上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一些典型案例,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作为从事心理学教学和老师练就一身过硬的内功,这的确非一日之功。因此,有关方面的培训,对于提升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很重要,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10

  最*学*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