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的本质,二是学*的过程,三是影响学*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与学*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身心发展学*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个别差异的探讨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语音,或者是练*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内容和学*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所教学科的知识,(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环境的知识,(7)学生学*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是最好的学*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 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 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买各种复*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 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 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沉迷于游戏,对学*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 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 改变学*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兴趣和学*成绩。

  (4) 培养良好的学**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1)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身心发展学*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个别差异的探讨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有幸借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了《学科教育心理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让我进一步对学*心理、学科的学与教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收获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让我受益。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观点是,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由先前刺激与反应练*决定的,利用强化刺激可以改变行为倾向。如果学生因学*得到强化,得到好成绩、参加比赛获奖或被家长、教师赞扬,学*动机就会趋强。重新分班之后班级成员整体学*气氛不强,常有学生作业不交,书写不认真,听写常常没有几个100分,布置的写话练*也没有几个人交,学生呈现出一片低靡状态。虽然对新班级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之前对学生批评、找学生谈话等各种方法都不能见效,曾一度让我万分焦虑。后来改变策略,改批评为表扬,利用各种方式对班级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大力表扬:写字漂亮的学生利用*台进行展览,而且孩子的作业拍成照片放在班级空间里让家长看到,调动家长的力量;每次听写得100分的同学拍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写话优秀的学生打印出来,一个是在板报展览,再一个是在班级读书课上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还有就是发到班级群里让大家欣赏,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进步。现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学*动机理论,强化学生好的方面,让学生的学*动机得以趋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任务。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然后又去接受新的挑战;但也有些人并没有完成,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就会面临危机,在以后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断解决这些危机。这个理论让我开始关心:我的学生在什么发展阶段?

  6—12岁的儿童的发展阶段是勤奋对自卑。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勤奋感,即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觉。失败则会带来消极的自我感觉,让儿童自卑。曾听有专家讲过,自卑感是在小学形成的,所以有的国家在小学阶段没有考试。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什么地方让孩子们感到了失败呢?每次听写后我都会给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荣榜,现在我开始想到那些没有考试100分,没有得到喜报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失败了呢?看来这一点要改正,满分的孩子固然需要奖励,而那些没有满分,但却从考试中知道了自己学*上的漏洞从而认真改错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奖励,看来我需要再设计另一张进步榜了了!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是最好的学*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 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 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买各种复*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 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 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沉迷于游戏,对学*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 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 改变学*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兴趣和学*成绩。

  (4) 培养良好的学**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方式和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2)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方式和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找=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阐述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其次,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测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我们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的学*欲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了解学生的“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通过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有兴趣,而且更加主动,提高效率。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这学期我报了双学位,开始的时候还觉得乏味辛苦,可是几节课下来,感觉这门《教育心理学》的课教会了很多自己原来不知道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在此,先要感谢乐老师每晚不辞辛苦的来给我们上课。通过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性质、学*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学*,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技巧和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

  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作为一名学生,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和不容易,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自身调节,掌握科学的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学*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

  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

  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

  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合理分配复*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 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过程及成效,此次学*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学*意识较差或者干脆不学*,促使自我挫折感不断积累。除了自我反思教学活动之余,也时常在考量当前学生对于学*的态度。这个问题部分是我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尚未成熟,部分也是目前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学*积极性。学生的学*经历(中职和高中)、基础知识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在教学工作中会直接反应到学生的积极性上,对此除了强化自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也要强化自我的沟通能力。在教学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案例的使用,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此次学*中,我对学*动机理论这个部分特别关注。强化论认为动机是某种行为受到外部强化的结果。在学*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动机,相反,受不到强化的学生就会减弱其学*的动机。反馈到教学中就是需要老师不断度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学*,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义务。按照需要层次说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适当突出认知和理解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可以达到循循善诱的教学目的,毕竟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只会加剧学生的抵触心理,如何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让家人、同学和老师充分认知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这个是教学实施中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

  学*时间是短暂的,学*内容充实而繁杂,如何将所学及时所用,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需要考量的,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态,迈步前行。

  学“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之我见

  郑老师就“智慧”这一概念,在对前人学*经念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人的心理发展的指向性水*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指出随着指向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人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的发展水*,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聪明程度。

  在写这篇学*心得之前,我一直在纠结,到底什么是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对这四个观点及其之间的区分,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的能力;而一般认为,智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智慧,则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关联关系,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是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智慧和智能都高于智力,智力处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初始状态,并没有随着时间和空间进行延展性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当人们将这种潜在的力量转化为现实能量时,此时经历了一个质的升华——智能——个人开始从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角度辨别是非。个人开始从有利于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辨别是非并使其惠及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的能力是智慧,大智慧则是从有利于整个人类和宇宙的角度来判断是非的能力。

  综合百度百科和郑老师以及前人对于智力、智能、智慧之间的解释,可以发现从智力、智能、智慧再到大智慧,这正是一个人心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新质否定旧质的过程。在这种升华过程中,正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过程,达到人格完整统一,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每个人来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可以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然而,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能说一帆风顺,必然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坎坷,而在那时具备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人在困境中积极地适应艰难的环境,快速调整不佳心理状态,从而为最终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并在最终达到目的。

  相反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定会取得一些值得庆贺的成果,而在欢腾之后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其重要。有些人取得成就后会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骄奢淫逸,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根源就在于这些人的缺乏理性面对成就的健康心理。但是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多数会在欢庆完自己的成果后,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做法,譬如:状态恢复到取得成就前一样,甚至更加的积极去迎接新的挑战,而不是止步不前,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人生中的累累硕果。

  除了上述两方面,每个人都会是生活在一个或几个朋友圈里,而当朋友圈里的朋友遇到了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措时候,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这时具备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其他人就可以向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上给与莫大的安慰。这样做,对于那些提供帮助的人来说,他们自己不仅玫瑰送出去了,而且自己的手里也留有了余香。他们的真情、善良、美意不仅给力于社会的和谐,也使他们的个人修养、素质更上了一层楼。从而对他们个人的健康发展锦上添了花,意义非凡。

  在人们心理状态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中,他们也将会慢慢地开始对最初的意识想法进行思考深入。比如说,在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不同的定义:在我们的幼年期,心智不成熟,大多数知识行为模式的来源都是周围人们给予的知识,总是在重复模仿他人,所以人们在那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大多数都是固定的,如以后当科学家、飞行员、老师等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事物具有自己的判断模式,此时会对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会比较模糊,但还是会不断的摸索并为之努力。当人的心理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加而慢慢成熟后,此时他们对于自己的奋斗会有明确的目标,知晓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

  对于现在的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而言,虽然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致,心理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表现出心理不成熟的现象。他们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家里要他读大学他就读)、大学之间想要完成什么、大学毕业后自己将会去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概念,缺乏奋斗目标。所以我觉得运用郑老师的“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这一观念来规划学生或者自己小孩的每个阶段发展状态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身心发展 学*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 个别差异的探讨 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1]党的*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而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可见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很大原因是人们群体心理的影响,[2]心理学家黎朋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而麦独孤则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无论在父母和子女,还是朋友或是恋人之间,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几点:

  说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你说过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没有去做还是没有坚持下来,都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日积月累,那么信任的基础就崩溃了。

  不要说谎:听起来容易?不一定。想想你为了朋友,爱人,甚至是父母而说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如果你讲真话,虽然真相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们也会欣赏你的坦诚。

  主动提供信息:当一些问题很模糊时,主动把信息讲给对方,证明自己没有

  什么隐瞒。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每天有很大的压力,处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他说明天就会寄出。” 你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和律师的进展不错—但是通过主动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不要遗漏细节的原因是,你很难与遗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们会开始注意到你所说的话中的矛盾,并且会认为你是个说谎者—即使你只是遗漏了一点点。

  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放弃最切身的感受和隐私,只为赢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但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是把握好隐私和秘密的界限。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动与人沟通。[3]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驱力、不*衡或趋向*衡的压力之外,信息对个体态度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他强调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题是:当两个个体彼此主动感知并对第三者建立某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对第三者指向的趋同意向,并且假设,这种趋同意向会随着人际沟通的发展而加强。因此,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指向产生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所以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要掩饰真相:“不要说谎”也可以引申为“不掩饰真相”。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尊,将事实换一种说法,变成更加好听的说辞,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害处。 例如,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破产了,而是对别人说他的信用卡丢失了。信用卡的丢失可能没什么害处,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对方觉察到你说的是谎言,就会破坏信任。说出真相,不要介意代价。

  保守别人的秘密:不要说别人的闲话,拨弄是非。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如果你确实撒谎了,就要承认,有时候说谎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尽早的承认你的谎言,解释你的动机。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认,否则就成了另一个谎言了。 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3)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因为之前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心理学》。但是通过本次《教育心理学》的学*,我得到了一些新的心得。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

  1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总之,学*了教育心理学,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有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了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自己要不断深入学*下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方式和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是最好的学*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买各种复*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沉迷于游戏,对学*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兴趣和学*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心得。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系统的学*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4)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身心发展学*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个别差异的探讨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有幸借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了《学科教育心理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让我进一步对学*心理、学科的学与教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收获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让我受益。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观点是,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由先前刺激与反应练*决定的,利用强化刺激可以改变行为倾向。如果学生因学*得到强化,得到好成绩、参加比赛获奖或被家长、教师赞扬,学*动机就会趋强。重新分班之后班级成员整体学*气氛不强,常有学生作业不交,书写不认真,听写常常没有几个100分,布置的写话练*也没有几个人交,学生呈现出一片低靡状态。虽然对新班级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之前对学生批评、找学生谈话等各种方法都不能见效,曾一度让我万分焦虑。后来改变策略,改批评为表扬,利用各种方式对班级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大力表扬:写字漂亮的学生利用*台进行展览,而且孩子的作业拍成照片放在班级空间里让家长看到,调动家长的力量;每次听写得100分的同学拍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写话优秀的学生打印出来,一个是在板报展览,再一个是在班级读书课上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还有就是发到班级群里让大家欣赏,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进步。现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学*动机理论,强化学生好的方面,让学生的学*动机得以趋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任务。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然后又去接受新的挑战;但也有些人并没有完成,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就会面临危机,在以后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断解决这些危机。这个理论让我开始关心:我的学生在什么发展阶段?

  6—12岁的儿童的发展阶段是勤奋对自卑。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勤奋感,即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觉。失败则会带来消极的自我感觉,让儿童自卑。曾听有专家讲过,自卑感是在小学形成的,所以有的国家在小学阶段没有考试。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什么地方让孩子们感到了失败呢?每次听写后我都会给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荣榜,现在我开始想到那些没有考试100分,没有得到喜报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失败了呢?看来这一点要改正,满分的孩子固然需要奖励,而那些没有满分,但却从考试中知道了自己学*上的漏洞从而认真改错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奖励,看来我需要再设计另一张进步榜了了!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心理,包括学*心理导论,行为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理论以及学*动机,这部分是学*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技能的学*,问题解决的学*与创造性,学*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规律,方便学*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心理涉及一般学*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策略的*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理论部分与分类学*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理论、改善学*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信号学*、刺激—反应学*、连锁学*、言语联想学*、辨别学*、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学*。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辨别学*、具体概念学*、定义概念学*、规则学*、解决问题的学*。加涅按学*的结果,又把学*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言语信息的学*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态度是通过学*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结果对学*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是最好的学*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 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 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买各种复*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 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 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沉迷于游戏,对学*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 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 改变学*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兴趣和学*成绩。

  (4) 培养良好的学**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方式和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5)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所教学科的知识,(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环境的知识,(7)学生学*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的成分。学*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将会对学生的学*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最新教育心理学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心理包括学*的行为主义观,学*的认知观,学*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记得从孩子妈妈怀孕的初期,我就开始筹划着今后如何去教导、辅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让人有一个*稳、静心的心态太难了。想想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处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也这是这样?这是件一直让我头疼的事,婴幼期、儿童发展期、青春期、成长期等等,到了现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虽然我和孩子妈妈在诱导孩子、教育孩子这块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边学边教也罢,但是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面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网上狂风乱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似乎真是有点谁说谁有理的感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这样导致针对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和妈妈、父母对抗孩子是与非的时候,最终还是决定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专业,看看到底是传统教育受宠还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上?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6)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读《教育心理学》首先一点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第一,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第二,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三,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__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新华文摘》20xx年第23期)。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是最重要的学*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与学*理论、学*动机、知识的学*、技能的学*、学*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心理和分类学*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奥苏贝尔的学*动机理论很是有感触。1968年,奥苏贝尔发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学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奥苏贝尔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课堂中的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过程,学*结果及其条件,对人类以言语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学*,保持和迁移的心理机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有意义言语学*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并对影响这种学*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与发现学*、机械学*与意义学*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的方法。最基本的学*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与发现学*。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相对的一种学*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

  接受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方式。与发现学*相对。在接受学*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不同于机械学*。接受学*是与发现学*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则是与有意义学*(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接受学*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

  接受学*也不同于被动学*。被动学*是与主动学*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是指学*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还涉及其他三种学*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

  意义学*和机械学*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分为意义学*和机械学*。

  意义学*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和机械学*的标准: (1)学*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2)学*任务对于学*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和机械学*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来说,由于学*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

  当然意义学*和机械学*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是意义学*,而符号学*便具有某种机械学*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和意义学*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一首古诗或学*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心理及学*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动机,提高学生的学*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的学*动机,这里学*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动机,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古人云:“开卷有益”。再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读完《教育心理学》,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学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书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枯燥的定义、概念和原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通过学*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性质、学*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技巧和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过学*,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一旦失去了信心,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记得从孩子妈妈怀孕的初期,我就开始筹划着今后如何去教导、辅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让人有一个*稳、静心的心态太难了。想想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处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也这是这样?这是件一直让我头疼的事,婴幼期、儿童发展期、青春期、成长期等等,到了现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虽然我和孩子妈妈在诱导孩子、教育孩子这块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边学边教也罢,但是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面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网上狂风乱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似乎真是有点谁说谁有理的感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这样导致针对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和妈妈、父母对抗孩子是与非的时候,最终还是决定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专业,看看到底是传统教育受宠还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上?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扩展7)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本10份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1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与学*理论、学*动机、知识的学*、技能的学*、学*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心理和分类学*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2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3

  通过学*,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动机、学*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是最好的学*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买各种复*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沉迷于游戏,对学*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兴趣和学*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4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此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此次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深刻掌握认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在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接*成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校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而结合课本内容,而不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把握学生学*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教学上,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的能力。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5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心理及学*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动机,提高学生的学*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的学*动机,这里学*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动机,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6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的本质,二是学*的过程,三是影响学*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与学*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7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动机、学*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8

  3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后,我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在线练*等方式,全面系统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课的学*任务,对两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通过学*《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良好稳定运行和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保障。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头等大事,每位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特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从教,以*常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其次,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责任感。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而且是建立民主、*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二、通过学*《学科教育心理学》,促进了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与学*理论、学*动机、知识的学*、技能的学*、学*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心理和分类学*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心理”模块包括“学*与学*理论”“学*动机”两章,“学*与学*理论”介绍学*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理论、认知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理论。学*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结果、学*水*、学*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技能的学*”“学*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学与教,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探索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提供教与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体育与健康学与教,是由张峰周老师主讲。详细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师、任务及意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与教。通过学*认识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认识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了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的体育运动方法,教授运动技能的心理学方法,提高运动参与程度的方法,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法等。

  学*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了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过程和学*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去学*心理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师。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成长,争取做到更好。

  总之,这次的继续教育给了我再次学*、再次提高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公共必修课,使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学*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体育教学实践,我的体育教育教学之路也会走得更加顺利。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9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心得,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10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农村中学,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减少了工作与学*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本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很多,不仅仅是教学上,还有一些人生感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要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

  首先,处理好与同事、领导、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的好赖是开心工作的前提,更是保障。

  其次,保持*和的心态,克服攀比心理。与人攀,与人比,那是自己气自己。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要科学安排工作、学*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放松自我。

  第四、关注自己的外表,努力把自己修饰的高雅、大方、得体。关注自己的外表,首先就是对自己服饰的关注。教师服饰的最大功能不是让自己变的漂亮,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能力。每天出门前一定要照一照镜子,把自己简单打扮一下,挤出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自己优雅得体,干净利索,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的走出家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第五、家庭生活的调节。要建立和睦的婚姻家庭,婚姻始终是构成家庭的轴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条件。

  第六、有闲暇的时间,读读书,提升知识素养,拓宽视野,我们的知识很匮乏,如果不及时充电,容易被淘汰。

  最后,学会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善于微笑也是调节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为了自己心情愉悦要强迫自己学会微笑,看到同事时要笑,看到朋友、熟人一定要微笑,在笑的同时就排遣了一些烦恼。

  三、通过培训,学会了交流。

  通过学*,看到同行们高涨的热情,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为自己及时充电。我觉得我的电脑操作进步了,业务知识丰富了,奉献意识增强了,与人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通过彼此间的切磋与关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提升了生活质量。

  这次培训,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从今以后,应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专心教书,勤奋育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