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体会,读书心得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1

  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2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回来了不禁感叹,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现在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高兴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始批评了。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兴趣,激发他们对学*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让学生时时体味来自学*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学生毕业不久的那个下午。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里有感动也有失落、孩子们毕业了他们回来看我,并表示以后会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可是,*时我关注很多的侯浪、钟楚栋、却没来,回忆这些年来点点滴滴,在他们身上我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们谈话,一次一次给他们鼓励,一次一次单独辅导,一次一次与他们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们……

  有时我会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严格了?我们的语言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像这种“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你给学生一缕春风,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句话,却让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鼓励,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教师,把爱心留给学生,不断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迈进!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3

  看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细心、耐心、专心和对孩子伟大的爱而感动,对现行教育感到痛心和无奈——现在,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争分夺秒地往孩子们的头脑里堵塞现成的说法、结论和论断,从来不给孩子机会去接触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机器——我们的教育用一堵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而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教孩子认识一个字母、一个单词费尽心机把他们带到农场、田野地头、河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和善心,他把孩子带到森林里上音乐课,感受森林里蜜蜂的嗡嗡声、鸟叫声、流水声……,试问:我们现在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不用说做到,就是想都不会想,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和学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推脱责任,宁可把孩子整天关在教室里,低年级同学连在学校里玩都没有机会,春秋游有的学校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感受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这只是教育的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他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当了校长,为了零距离接触孩子,研究孩子的成长情况(包括细节)和各种变化,他直接选择兼任班主任。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教育者了”。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虔诚的追随者,这方面和苏霍姆林斯基何其相似!试问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位校长还兼任班主任?当然,这不能全怪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教育行政化使校长们大多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达标验收而疲惫不堪,不用说校长兼任班主任,很多时候任课老师们还要牺牲教学时间或加班加点来突击做资料应付检查呢。

  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来自战后残缺不全的“病态”家庭,那些孩子各方面的状况远比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孩子们要差得多,但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教育好这些孩子,他说:“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同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劝告我们的老师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与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老师们大多数喜欢上课时孩子“听话”,在老师的威严之下,很多孩子确实很听话——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两眼瞪着黑板,好象在注意听课,其实一句话都听不懂,苦不堪言,考试时孩子分数很低,老师就又骂孩子们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是老师蠢而不是孩子蠢!他说:“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我便无权谈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我偶尔会到大学里给大学生上课,基本上是上课结束后学生仍然不愿意离开教室,总缠着我问东问西,和我一同去上课的教授们问我:“你从未当过老师,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为什么你上课学生喜欢听,而且总是意尤未尽?”我回答说“因为我知道学生们想听什么、我知道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我认为,一个老师纵然满腹经论,如果没有演讲能力,上课缺乏感染力,不能捕获学生的心,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老师。另外,老师用心讲课,付出了真情,总是可以感动人的。

  从《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当好老师,深入研究了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当然我们的老师大多数也都修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但从我所接触的大多数老师的情况看,老师们学的这点所谓心理学,与苏霍姆林斯基比起来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果真的学成了,那么我们的一些老师就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特别是犯错误的孩子)时,只会对孩子吼叫和恐吓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孩子们把校园的花朵摘下来时,他不是吼叫和恐吓,而是默不作声,之后他*静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摘掉了花,现在这块地方还美吗?这些光杆好看吗?现在我们到哪里去看花呀?”轻轻地几句话,孩子知错了,然后他动员孩子们动手劳动种花,孩子们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就样达到了教育目的。对这件事,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总结道:“情感,形象地讲乃是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

  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确实十分好,好到不讲原则,什么都依孩子的,只差没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他,所以——在家里孩子是小皇帝,打个喷嚏全家人都着急围着孩子团团转,上个医院全家人陪着上满医院跑;在学校里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打闹闹吃了点小亏,他立即找学校算帐;班级劳动怕孩子累着,帮助孩子装病请假……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缺乏怜悯、对别人没有同情心、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人,最后对家长都不会尊重,何谈对社会负责任?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道德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如何,归根结底要看在他的童年时期是从哪些来取得快乐的,如果他的快乐在于无思无虑、坐享其成,如果孩子不知什么是忧伤、委屈和痛苦,他就会成长为利己主义者,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非常重要的是,让我们培养的人懂得最大的快乐——出于对人的关怀而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快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遇见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具有深远意义的书,涓涓文字如溪流浸润着我的心灵,点点温暖如春风吹散我的迷惘。我被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折服,对于孩子,他有着那样纯粹的感情,那样执着的爱。

  唯愿时光清浅,将你温柔以待。热爱一份职业,赠予一注温情。我是一名教师,在最美好的年华我选择走向三尺讲台去实现我教书育人的梦想,成长的道路上我乐此不疲地收获着我用爱浇灌的胜利果实,通过对《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品读和揣摩,我收获良多。

  教育源于不断的思索,更需爱的播种。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用爱感召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温暖和爱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灿烂阳光的童年,用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有感恩之心,才会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面对不谙世事的孩子们,老师要用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孩子的淘气,去理解他们的迷惘,更要用爱和温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幸福的源泉,感受生活的美好馈赠。把整颗心献给孩子是一种育人的境界,是身为人师的沉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但更多的时候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以一种弯下腰的姿态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适宜的土壤里发芽成长,结出累累硕果。这不是正是我价值的体现吗?

  用宽容的胸怀去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我快乐我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我用包容和慈爱让我的学生相信自己是美好的幸福的。感恩遇见,感恩让我成为一名老师!

  我愿意悉心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出天际寻找最美的未来;我愿意倾情为孩子带来童年最快乐的时光,让他们憧憬阳光绽放灿烂的光芒;我愿意执着三尺讲台用有限的时光书写生命的华丽乐章,让青春不悔,初心不忘!阳光下,拾起一枚枚漂亮的贝壳,妆点我绮丽充实的人生。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5

  我阅读了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礼。一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切地反映出了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里所流露出的爱,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和对教育孩子的热情,他真正做到如他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崇高伟大,是整个心灵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与自我牺牲。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正如他书中所言:"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深深的爱,以此拉*师生间的距离,达到因人施教。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爱、自严、自重;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

  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恪守实践其教育信念的沉着坚定性;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从现在起我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真正意义上投入到这自身工作中,扎扎实实地,专注认真的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努力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好教师。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我们上课时,向学生露出的亲切笑脸,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课时,我们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都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学生才会把我们当朋友,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感化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会成为生活和学*的强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书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探索的重要内容。爱尔维修如是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1)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1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回来了不禁感叹,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现在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高兴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始批评了。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兴趣,激发他们对学*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让学生时时体味来自学*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学生毕业不久的那个下午。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里有感动也有失落、孩子们毕业了他们回来看我,并表示以后会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可是,*时我关注很多的侯浪、钟楚栋、却没来,回忆这些年来点点滴滴,在他们身上我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们谈话,一次一次给他们鼓励,一次一次单独辅导,一次一次与他们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们……

  有时我会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严格了?我们的语言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像这种“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你给学生一缕春风,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句话,却让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鼓励,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教师,把爱心留给学生,不断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迈进!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因为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没有学识、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艺术品的创作的。但苏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究其原因,我觉得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一、他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当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时,他却带孩子们去野外玩耍,在黄昏时分看着夕阳和云彩编者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他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建造城堡,去看望生病的老爷爷……在这些过程中,他逐步地启发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理念是:不要让学*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负担,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成为世界的探索者。其实,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而作为教育活动指导原则的教育理念在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指导原则是正确的,才能根据教育过程中的条件确定教育活动的方式,最终达成理想的教育目的,产生好的教育结果。

  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通过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潜默异化的生活影响上面。他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为作为教师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并通过旅行发现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这种美的体验,如果他自己对此没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没有在他的心中产生过激动、兴奋、美好的情感,那么,即使把孩子们带进森林和田野,他也无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他说过,自然是孩子们语言、情感发展的源头。我想,只有自己对生活中的美时有发现、时有体悟,孩子们语言、情感的源头才能有“源头活水”。

  三、他拥有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心和热情。

  若没有这颗爱心,他不会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会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不会熟知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若没有这份热情,他不会费劲周折地去进行教育改革实验,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正如他自己说的“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回到你们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我想每个老师都会经历职业倦怠期,每当自己感觉精疲力竭时不妨看看这段文字,它会给自己莫大的鼓舞!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毕生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爱的事业中去,教师不仅是最光荣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育人先育心。”“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些教育名言,让我认识了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但从没完整地拜读过他的某一本著作。这些天,一直在品读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这样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如此精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及其孩子如此深沉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事业是需要用爱浇灌才会结出累累硕果的事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几章用了不少笔墨写了每个孩子的情况,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位大师不会对每个孩子有那么详尽的了解;没有他对孩子的深入了解,他就无法走进那些孩子们的内心。正如他的著作的名称,他是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献给了他投身的教育事业,所以他收获了孩子的心,走*了孩子的心灵世界,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回想起我刚走上三尺讲台,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充满了热情,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虽然有时他们不懂事不守纪律会惹我生气。课堂上我是严师引导着他们走向知识的彼岸,课后我似大姐姐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疯一起大笑。那时的我拿着微薄的代课工资生活是清贫的,可我是很快乐的。因为那时的我是发自内心的爱着教育事业,爱着我面对的孩子们的,我跟他们交心似的相处,我也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收获了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和欣慰。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长久,职业倦怠感越加明显,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也日益消减,对孩子也不再有往日的用心和关爱,我的教育激情不再,离孩子们的内心也远了。虽然课堂上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学*,完成好我所布置的学*任务,可课堂外不再有往日孩子们的围绕,不再有他们交心似的交流和嬉笑,我是他们的良师却不是他们的益友,工作的价值也大打折扣。这本书的末页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又找回了迷失的方向。“孩子们啊!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献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惫的时刻。而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尽快来到你们身旁。你们的欢声笑语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一如既往地用心浇灌教育事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也就会收获到百花齐放的绚丽,更会收获到孩子们那一颗颗童心给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所创建的“快乐学校”,引领着他的孩子们也引领着我走进了教育的“世外挑源”。能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那些孩子不需要为分数而心不甘情不愿的学*着,他们没有繁重的`学*任务所压着,没有失去童年所该有的天真、快乐。他们的学校在蓝天底下,在大梨树下,在葡萄园里,在牧草场上。苏霍姆林斯基带领着孩子们在新鲜的空气中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假日,他组织孩子们远足、野营。书中描述的瓜园度假的欢乐情景让我心驰神往。孩子们在苏霍姆林斯基所营造的“蓝天下的学校”、“幻想之角”、“童话故事会”、“健康乐园”在愉快地游玩着劳动着学*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由欣赏大自然中玩耍中变为观察大自然、去思考去学*,收获着知识也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和和谐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如一位独居匠心的园丁,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教育的“世外桃源”,和谐而健康地成长,快乐而欢欣鼓舞地学*。我在心驰神往这样的“世外桃源”的同时也感到自己也有一种使命,那就是以这位大师为榜样,尽心尽力为我的孩子们营造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把他们从分数的“铐链”,繁重而枯燥无味的题海中**出来,还他们一个和谐、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学*环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4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是啊!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的高尚的结晶。它既有人类关心幼小、爱护稚弱、促进新一代的发展的自然朴素之情,更有对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憧憬和负责的精神。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这种爱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对学生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性,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的进展和成效。

  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他回答说是爱孩子。的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条件就是爱孩子。正如他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间断的交往,要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

  爱孩子就是要接触孩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从这句话我不由得想到我毕业实*时发生的一些事:那次实*我觉得孩子们好象和我相处的很好,但他们并不是与我特别的亲*,这让我觉得有点难过。在第二天与该班的老师交谈后我们才知道问题的所在。原因是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拿着纸和笔站在旁边记着一些东西而忽略了与孩子们的交流,没有主动的参与到孩子中去,没有主动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就是要放下身份,怀着童心主动去找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随后的一些天中,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作为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一起学*,一起做游戏。最后我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只是很短的时间,但我对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爱,我也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爱。深入孩子中间去,爱所有的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是我们做教师最应该做到的。

  当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热情关怀和爱护,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就会逐步学会用友好、合作的态度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获得爱的能力。这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基础。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教育学生所希望塑造的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教育实践证明,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一种表露,是优秀品质的一种表现,这是学生最现实的审美的感受,使他们亲切地感受到教师心灵的美好,获得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激起仿效的欲望。总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当我们学会了尊重孩子,学会了*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懂得用自己的心灵唤醒孩子的心灵,我想教育教学也就不会有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的尴尬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5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我们上课时,向学生露出的亲切笑脸,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课时,我们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都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学生才会把我们当朋友,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感化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会成为生活和学*的强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书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探索的重要内容。爱尔维修如是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2)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1

  爱读书的人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也是最诚挚的朋友。读书能使人心明眼亮。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没事的时候可以拿一本书看看,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惯呢?

  首先,读书兴趣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氛围能感染孩子,如果我们家长在一旁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等,那么孩子就算在看书,他的心也是没有办法安静下来的,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反过来讲,如果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哪怕是半小时,就算你看的书和孩子不是同一本,看完和孩子共同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感受。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喜欢阅读给他带来的快乐!

  还有,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惯,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所学课文都要会背,看的寓言故事要会流利的讲出来,就像*时写的*作,我也会让他背给我听,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种*惯,就像在假期里,我给儿子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一千个迷一万个迷>>另一本<<作文大全>>,每天我都会让他看了多少,然后划出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有的时候我还会让他把今天看的内容讲一遍给我听,这样他就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他会很用心的看,回来说给我听的时候,也会说的眉飞色舞,非常生动,书中的内容也会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最后,就是要带孩子经常去书店逛逛,不一定每次都要买,通过他在书中的翻阅,浏览,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书籍,不管它是什么类型的书,像寓言故事。幽默笑话。侦探小说都可以,前面我也说了兴趣最重要,我们家长只要做到内容有益而无害就行了,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我们的孩子明天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加入到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快乐当中来吧!

  陪孩子学*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认真地履行我们的责任的。在学校还得麻烦老师,谢谢老师对我家孩子的照顾和关心!谢谢。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2

  阅读节中,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亲爱的汉修先生》。老师还要求我们利用时间和家长一起看这本书,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

  刚开始看这本书,我心里就产生一大堆问题:为什么起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书中会写什么?每一章中会写什么?周老师为什么会让我们读这本书?…….我产生了许许多多问题。我赶紧翻开书,专注地读了起来,细心找答案。

  这时,妈妈走进了我的房间,来看看我在干什么,她看见我在看书,便坐下来跟我一起看。我对妈妈说:“我有许多问题,我们俩一边看书,一边讨论问题,好不好?”妈妈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轻声说:“当然可以,女儿的事情,我怎么能不管呢?”说完,我和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来。

  为了理解书中“遮风避雨”这个词语好在哪儿,我和妈妈开展讨论。“不对,应该这样理解。”妈妈一边说一边展开书上的内容和我议论。“就是这样,你搞错了,怎么是这样,这样就不对了。”我叫了起来,我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和妈妈七嘴八舌地争论了起书中的好词好句起来。

  时间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可是才读到第三章。我决定继续看下去,又坐在身边和妈妈一起看书。看了一会儿,我又有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鲍雷伊有了问题要写信给汉修先生,却不找老师、爸爸妈妈来解决?我和妈妈又一起开始讨论起来。夜里,妈妈和我一起读书,一起研究,一起共同感受亲子共读的温馨。和妈妈一起读书真快乐!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3

  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阅读的种子,期盼着这一颗颗种子在倾听中悄悄长大,长成一棵棵树,那便是我们渴望的树。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没有书读的家庭,就像房间没有窗户。”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而亲子共读又是连接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共读能让父母和孩子拥有共同的语言,相互走进对方的心灵获得情感上的交流。

  我们有一个很*凡,但充满温馨、幸福的家庭。我和孩子爸从小在农村长大,阅读课外书,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奢求。我们一直憧憬着能拥有属于自己书橱。成家有了孩子,我通过不断的学*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先后给买了很多育儿家教书;在宫雷皓不到一岁时,我就买了好多儿童书,并常常给他读一些儿歌、唐诗、三字经。孩子听着读书声会很安静,有时会在读书声中悄然睡去。我感觉皓儿喜欢阅读,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晚都会努力坚持着给他讲故事:从儿歌到睡前小故事,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开始读书的感觉是出于一种内心的责任,坚持的感觉会有些许苦涩,更多的时候是甜蜜的,最后慢慢成了一种*惯,在亲子读书的路上多了一种幸福的味道。当我和幼小的皓儿坐在床上,看他为了一句简单的话乐不可支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开心。孩子会因为阅读中的一句话重复的笑好几天。我因此感动。读书就像点灯一样,点灯如果不加油,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只有不断地加油,灯才会越来越明亮。也许像您第一次品尝巧克力的时候,会觉得它是苦的,但是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甜。

  有了我的一路陪伴,皓儿喜欢上了听故事。一岁左右的时候,便给他买一些撕不烂的卡片书,让他翻看;两岁多的时候,我给他订了《幼儿画报》和孩子一起阅读;慢慢地随着孩子的长大挑选书的范围也就更广了。从最初的识字卡、画报,到后来的绘本、注音书、再到无拼音版的“纯字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日里加上我不断地教孩子识字,大班时皓儿能独立阅读好多注音的彩绘版图书,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便能感觉到读书带给孩子的进步:有些佳词不时会从小嘴里冒出来“热气腾腾的水饺”;“淅淅沥沥的春雨”;在书里遇到生活中没接触到的事物或没经历过的事情会不断发问,如“房子能移动吗?”“为什么会有雾?”。

  即使我们*日的工作再忙,每天也会抽出半到一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有时是我和孩子爸轮流读,我认为共读不仅仅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是义不容辞的。亲子共读。能让我们重新回归到一个快乐而纯真的世界。哈利波特里面有一句台词:所有的父母都曾经是孩子,但大多数父母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当孩子不能接受我们的看法和教育的时候,往往是我们的心理距离跟孩子远了。其实只要有一颗简单快乐的心,简单的日子在重复里面也是有无限乐趣。孩子的书里面有很多诙谐率真的语言,我记得有一次跟皓儿读《洋葱头历险记》的时候,小猴子对洋葱头说:“我最喜欢说瞎话了,因为每次说完瞎话以后,嘴巴里都有甜甜的味道。”这句话真是让我忍俊不禁。后来,皓儿要是乱说话,或者我觉得他说谎的时候,我就问:“嘴巴有没有甜甜的味道?”哈哈。这些在阅读中获得的儿童语言让我们家庭生活充满了乐趣。让我跟孩子非常贴*,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来交流,所以我们一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沟通也就如泉水般顺畅。阅读可以带我们走到丰富的世界里面,通过书里面的世界与孩子关联,进而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方面来了解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的心智健康成熟。

  值得庆幸的是为孩子选择了实验小学,实小有着非常好的阅读氛围,每天早晨整个校园会沉浸在几千名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中,这更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不仅能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更能读很多中外名著,人文历史等等,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实小举行的阅读节活动,作为家长也进一步明白了坚持读书的重要性,懂得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由衷地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环境,更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深入思考,练笔写文,读以致用。自从步入实小,我们就为实小多彩的书香活动所吸引。有图书角、手抄报、展示孩子阅读写作校《星河》刊物等等。这些不仅指引着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更由此影响到家长,阅读,让校园充满诗意;书香,让家庭厚德深邃。

  伴着书香一路走来,孩子阅读中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实小第一届《绿色阅读节活动》古诗考级,皓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流利地背诵了六级古诗词,是班里唯一考过六级的,并受到校领导的表彰;皓儿在实小阅读节活动中曾先后被评为读书小博士、书香家庭等荣誉。孩子通过阅读,会写读后感;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并在校星河发表小短文;还多次在黄海晨刊发表*作;也算阅读取得了一点小收获。当然,这些小小的成绩都凝结了老师和父母无尽的心血。

  如今升入四年级的皓儿已阅读过好几百本的课外书,可以说简直就成了“小书迷”,只要一见到那散发着油墨香的课外书,准能把一个活泼爱动的“臭小子”瞬间变成了一个乖巧安静的“小书虫”。说真的,我好羡慕皓儿,羡慕幸福的儿子不但有好书读,还能在完成作业之余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与古今中外对话,与中外哲人交流,能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对于我们暂时的付出也许你看不到他所结出的果实,但是终有一天,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是百花齐放中的最美丽的一只花朵。好书如一朵山谷中盛开的野百合,一条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小溪流一样,是世间最纯粹的东西。

  与孩子共读,我走进了孩子那洋溢着快乐、飞扬着活力、纯真的童年世界,与他做到真正零距离接触。与他一起为书中的情节紧张、欢笑,一起分享对书中人的赞赏、厌恶,各抒己见。

  书拉*了我和孩子的距离,也使我们有了共同的爱好,让我们的家其融融,弥漫书香。书香家庭最幸福,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和孩子一起继续在浩瀚的书海中翱翔,在淡淡书香*同成长!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4

  寒假期间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走入书的海洋,让孩子喜欢这片海域,我决定多抽出些时间陪孩子读读书与孩子共同进步。

  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给我的体会很多。首先让我感受到了读一本书一个故事都会让孩子懂得不少的知识和道理。如果这些道理用语言去讲述孩子并非很理解,但通过书里的故事孩子孩子很快的就能读懂。还有陪孩子读书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感染。每回我陪孩子读书的时候她都很兴致勃勃的,孩子总觉得妈妈都这么爱看我也要好好的看,甚至有的时候还要给我朗诵一段,根据故事的人物情节讲的有声有色。读后还会跟我讲述一翻,说说故事里的主人公和一些故事的小情节。这样一来拉*了我和孩子的距离,我们还成了书友。

  这个假期陪孩子读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是给孩子一个阶梯,让孩子学会攀爬知识的高峰,为了孩子的明天会更好,我要让孩子懂得知识的力量有多大。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5

  读完了《水孩子》这本书,我的心仍然沉浸在水的世界里。水孩子汤姆一开始是一个陪着老板扫烟囱的小孩。在老板的打骂中成长,因此染上了许多坏毛病,如不讲卫生、缺乏教养、自私、爱撒谎。这样的孩子被仙女带进了水的世界,可在大海中,他仍不改本性。总喜欢找动物调皮捣蛋,仙女全都看在眼里。在发糖果的时候,汤姆得到了一个硬邦邦的石头,这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教训。他改正后,成了一个乖孩子。

  美丽的水世界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诱惑,就像现实世界一样,一旦没有小心警惕,就会沉入深渊。仙女把美味的糖果放在壁橱里,汤姆竭力克制自己,却还是不由自主的走到了壁橱边。一开始,他只想要吃一点点,却又被诱惑蒙蔽了双眼,把一橱的糖果全都吃光了,也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慢慢走向可怕的圈套。吃完糖果后,汤姆也良心不安了,对于仙女的灼热的目光,他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逃避。于是,他很快的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后来,在爱丽丝的帮助和自己的诚心悔过之下,成了一个正直、善良、又乐于助人的水孩子。

  《水孩子》这本书提醒我们:只要有颗正直的心,怎样的诱惑都不会迷倒你。如果那些已经做错事的人能以悔过变成行动,也许结局会变得像水孩子一样美好。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3)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新 (菁华5篇)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新1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

  最*,我还仔细阅读了她的经典早教书籍《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理解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观察、反应、学*、专注,甚至独处。她描述了孩子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他们天生的学*热情。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受到的是“新时代教师”该如何做,作为一个初学学前教育的人,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的长篇大论,而是贴*我们教育生活的实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了这样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书中提到“教育应探索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学*。”虽然我们也潜心学*教学方式,但总是片面和肤浅的。当然,我们必须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我总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们是多么的难教,因为我们没有为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础上。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把教育的责任定义为“教”。事实上,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责任远比这更重要。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所以他们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理解他们。教师的观察最终应该帮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这也是观察的目的。

  我认为在新时代当老师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认为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是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并谨慎安排学*环境。爱和洞察力无疑是教师的法宝。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把他所学的知识暂时放在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就不要把他的教导当作必要;如果老师有耐心,他一定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变化。只有当老师等待孩子发现他自己未发现的潜力时,孩子的不安才会*息。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新2

  我读了《水孩子》这部英国*代童话,书中讲述了小男孩汤姆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跟着师傅格兰姆斯去哈索沃庄园中扫烟囱时,一个偶然的遭遇让他变成了一个四英尺长,“死不了”的两栖孩子,水孩子。在仙女的指导下,他去了世外仙境,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历尽了各种奇怪事和重重考验,最终成为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仙女给汤姆的那句教导,我印象深刻:“你得一个人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鼻子嗅,自己雕的床来铺,自己玩火烧自己的指头。”意思是说,汤姆现在应该自立,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汤姆听后决定出发去寻找并尽量帮助自己的师傅兰格姆斯。

  汤姆有一种精神,就是他那顽强不屈,笑对困难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他那不怕困难,敢于和困难抗争的勇气也值得我们效仿。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依赖别人,缺乏和困难抗争的勇气,做事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然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向汤姆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学*,要爱护上苍给我们的东西,包括纯净的水,我们自己也要保持自身的纯净,做一个心灵纯洁的人。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新3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亲子阅读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愉快的享受和情感的交流。亲子阅读时注意:顺应孩子的心理,精心挑选图书;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氛围;观察阅读爱好,学*事半功倍;提倡亲子共读,关爱孩子心灵。下面具体谈一谈,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并非天生就爱看书。阅读的兴趣与*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爱不爱看书,喜欢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是件技巧的事。在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要比大人心目中的A、B、C、D和1、2、3、4有趣和有意思得多。因此尽量给孩子挑选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二、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氛围。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表现为孩子总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那本。在上小学前,对此不要太在意。通常,在学前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

  三、观察阅读爱好,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对不健康的读物进行控制外,不需要对孩子所读书籍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所以每次在书店选择图书以及为孩子征订各类杂志时,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书本,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卡通动画类书籍,但是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应该是范围越广越好。为了避免阅读上的“偏食”,在她选择书本的时候适时的给孩子推荐一些其他读物,给其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特点,以提起孩子对这些书本的兴趣,而不对孩子的选择进行简单的干涉,尽量做到不影响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四、亲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亲子阅读”是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为孩子的心带去更多的关爱慰藉: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且尽可能做到多和孩子一起看书,多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与孩子分析、讨论。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变得更加浓郁,同时阅读水*也在逐步提高。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还让孩子体会到了学*的满足。

  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实际上我们在亲子阅读上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希望能过这些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惯,从而塑造自已良好的人格。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新4

  女儿黄滢琛就读市机关第三幼儿园小小(1)班,有幸被院方授予“书香宝宝”荣誉,作为家长,我们很是高兴,对于琛琛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说实在的,家长没有对她有过高的要求,只不过给她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和培养了学*的兴趣而已,主要还是归功于机关三幼的领导和老师们对黄滢琛的悉心栽培。借此机会,向机关三幼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学校提供了这个*台,让我们家长互相学*和借鉴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像琛琛3岁这个年龄段,我家亲子阅读的体会是顺应幼儿心理,精心挑选童书;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氛围;观察阅读爱好,学*事半功倍;鼓励汇报成果,及时肯定成绩;提倡亲子共读,关爱孩子心灵。下面具体谈一谈,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顺应幼儿心理,精心挑选童书

  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并非天生就爱看书。阅读的兴趣与*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爱不爱看书,喜欢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是件技巧的事。在阅读的初期,我们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要比大人心目中的A、B、C、D和1、2、3、4有趣和有意思得多。因此我们给琛琛挑选了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卡、《半小时妈妈》、动脑贴贴画等。

  由于琛琛很喜欢贴纸,所以我们特意买来了《动脑贴贴画》,让她阅读和学东西之余,过足贴纸瘾。《动脑贴贴画》是一套让脑筋开动起来的贴画书,涵盖创意、数学、语言、思维、英语5大能力的学*内容。有趣的故事、奇妙的问题、漂亮的贴纸,培养琛琛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在学*“语言”贴画书里的寓言故事时,我手指文字,用普通话读一句,琛琛跟着读一句,读到贴画的地方就让她贴上对应的贴纸,通常一晚学一页,次日复*和巩固已经学会的。在读的过程中,让琛琛目光跟随手指的文字,加强对文字的认识和印象。贴纸只是一种提高学*兴趣的工具,学*普通话、认识汉字、提高阅读等多方面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二、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氛围。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阅读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应急于对他发火或表示失望。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毁或乱扔图书,家长就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针对琛琛的心理特点,我们提供了较自由的阅读环境,就是将*期学*的图书放在书桌上任其挑选阅读,创造轻松学*氛围。但一般来说,我们还是会引导她阅读和复*的。比如,幼儿园派发的《托班》课程优先复*,已阅读一部分的系列内容或故事优先学*。

  另外,结合琛琛缺乏耐性的特点,我们购买了《小朋友手工游戏》这本手工制作用书,正好培养她的耐心,还有训练她的手眼协调、组合粘贴能力。一个星期中有几天是穿插和琛琛一起制作手工的,说起来,她已经有“不倒翁”、“创意相框”、“手机”等十几个作品了!小朋友手工是一种非常好的亲子互动游戏,它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促使孩子手脑并用,充分活跃大脑思维、调动手指的协调能力,是一套真正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手工制作用书。寓教于乐,受益无穷!

  三、观察阅读爱好,学*事半功倍。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所以我们经常带琛琛去图书馆、博雅、新华书店去感受阅读的良好氛围和提供更广更多的读书内容。这里,我想说一下琛琛学《三字经》的事。

  说起学《三字经》,还是有段小插曲的。机关三幼小小班没开设《三字经》课程,我们也没计划这么快就让她学,至于琛琛是如何与《三字经》结下不解之缘的,大概是受了小表姐和小哥哥的熏陶和影响。今年过年的时候,读中班的小表姐在众亲戚前表演朗诵《三字经》,大方得体的小表姐朗诵得字正腔圆、娴熟流利,让坐在一旁的琛琛听得入了迷……过了些日子,我们去博雅书店的时候,又刚巧碰上了一位小朋友拿着《三字经》在朗诵,而这位小哥哥只比琛琛大一岁。只见琛琛目不转睛地看着,全神贯注地听着,看来她和《三字经》还是挺有缘的,于是当天便买下了一本。随

  后,琛琛便自觉认真地学起了《三字经》。前不久的家长会上,我提起了琛琛在学《三字经》,已经能较熟练地朗诵好几段了。没多久,班主任卢老师就请她在班上朗诵,还表扬了她。学*《三字经》,这真是无心插柳,没想到琛琛会这么棒呢!

  由此可见,阅读这事儿,只要孩子有兴趣了,就什么都好办了。如果家长没有注意观察和引导,而强行要求孩子学*所谓的必读书目,或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的话,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就如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四、鼓励汇报成果,及时肯定成绩。

  结合琛琛喜欢唱歌和表演,我们就鼓励她将阅读学到的东西,以儿歌朗诵、讲故事等表演形式进行汇报,做到汇报学*成果、及时肯定成绩,培养多方面综合素质。

  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琛琛就已经在家学会了《咏鹅》、《悯农》、《静夜思》、《清明》、《登鹳鹤楼》等古诗,我们鼓励她在亲戚朋友前古诗朗诵。《从小好*惯》一书是特级幼教专家指导同步用书,分为生活好*惯、行为好*惯、卫生好*惯、安全好*惯四大部分,以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惯为需要,运用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使孩子积累真实生活体验。琛琛最爱表演里面的儿歌《小闹钟》——“小闹钟,真可爱,天天和我在一块。叫我早早睡,叫我早早起,早早睡,早早起,我有一个好身体。”这些儿歌和故事,教会她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良好的*惯。

  上学后,琛琛在幼儿园里学*的《托班》读本很好,每学完一期《托班》,老师就会让小朋友带回家里,这时,我们就会让琛琛“汇报”学*情况。因为带回家的《托班》课程琛琛基本上学会了,所以她非常乐意“汇报”,能够将书里面的内容较完整地讲述、朗读或表演出来。此时,我们会以她是“小老师”,家长是“学生”的身份,激发她再学*的兴趣,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效果。

  另外,我们还经常上机关三幼的网站和琛琛所在精灵班的网页,及时掌握琛琛在校的学*和活动情况,如升**、新年拜年、做手工、生日会等,特别是下载有琛琛的相片,加深其对幼儿园和班级以及学*的热爱,鼓励其在班上认真听课、大胆表演。最*,在课外书的学*方面,琛琛已经会讲述贴画书里的“狮子和小老鼠”的故事,实在让人雀跃!

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新5

  孩子上三年级了,除了在学校学*知识,自己在家里也养成了读书的好*惯,陪孩子读书对家长来说也由开始时的义务,变成了现在的乐趣。我谈一谈自己陪孩子读书的心得:

  一、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们空闲时读点书,而不是看电视、闲聊天、甚至打扑克,整个家庭有了安静的读书环境,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自然孩子也有样学样,做完作业,适当玩耍后也有了读书的兴趣,渐渐也就养成喜欢读书的*惯。

  二、进行正确的引导:现在的孩子,知识的接触面广,但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很难分辨出语言表述的好坏,很多怪话,脏话他们一下就记住了;很多人物形象他们很难分辨出好坏。因此在这个对一切充满好奇,兴奋和求知欲很浓而又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断的年龄,家长首先要帮孩子选择适宜他们的书籍,适当抽出时间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读书的乐趣,同时也助于帮助他们辨析是非好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惯:孩子读书,家长要有选择地帮孩子选择对他们来说由易到难的书籍,小时候识字量小,自己看书连猜带蒙,慢慢识字量多了,生僻的字渐渐少了,但仍要准备一本新华字典,对于不好猜的字,让他自己查字典,明白什么意思。渐渐增加他们的识字量。有时孩子偷懒,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是问家长,这时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孩子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得到收获知识的乐趣。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其实每位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4)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菁华6篇)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与儿子一起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在他开始牙牙学语时,我就一直开始与他一起阅读诗歌,故事书,所以他的语言发展都很顺利。

  我们一起阅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这些读本都是特别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与年龄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从中还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也从中受益多多,很多好*惯的养成就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和肯定呢。每次等看完一本后,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儿子会告诉我在书中他认为感兴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则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我们还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及具有‘闪光点’的地方。

  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尤其是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那更是妙不可言。

  引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孩子的智慧从哪里来?从妈妈讲的故事中来,从书本中来。只要有空,我就会陪孩子读读书。我在孩子的床头、书桌、沙发上都放些书,以便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书,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怀抱里,受到书的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爱上书。

  在书的海洋里,无数的读者或坐或立,都在如痴如醉地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其中不乏孩子的同龄人,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中,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熏染。

  常在书边逛,自会沾书香。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升入小学二年级,他们开始有对知识需求的渴望,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有对心灵深处幻想的憧憬。一旦养成了爱读书的好*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里安装了一台成长发动机,孩子未来的成长力量将会是无穷无尽的,这就为孩子的一生播下了幸福种子,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一直以来,教育孩子的问题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都想着怎样才能让他茁壮成长,学识渊博。但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方式,都离不开读书。自古以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说明,读书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书里面有很多取之不尽的知识。所以从他小时候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他很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来看,所以,我选了一本我和他都比较感兴趣的——《伊索寓言》。

  这本书很简单,但是蕴含的道理也不少。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虽然小时候听我给他讲过,但没说过它的寓意,现在他知道了,乌龟的胜利不是因为它幸运,而是来自于他不懈的努力;兔子的失败是因为它高傲、自大,过于自信,导致它没有取得成功。还有《农夫和蛇》这则寓言,讲的是善良的农夫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他好心的把它放进温暖的怀里。没想到,当蛇苏醒后却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农夫在死之前才明白,他救的原本就是一条凶狠的毒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于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的,他们也不会懂得感恩。再说一个《狼来了》的故事。有个放羊的孩子,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羊。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的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放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着救命,村里人确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他既不尊重别人,也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只有诚实守信、以诚相待,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才会伸出援手,才会尽力的帮助你。

  小小的故事,却有如此多的道理,也许太深刻的他也不太明白,但是我会用我的语言、我的方式让他知道这其中的含义。在教他的同时,我也重新温*了一遍,仔细的读了每一个故事,在每一则寓言中,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启示。

  还记得最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总是问:“为什么呢?”,“后来呢?”。书里面的字都不认得几个。可是现在,时过一年,有的故事他都可以讲给我听,他认识了很多的字。遇到一些事情,他还会告诉我这件事其中的道理。比如爸爸妈妈为了些事情说了谎话,他会说:“爸爸妈妈很难再让人信任。”他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他会说:“妈妈,我会像小乌龟一样,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得很好。”很欣慰,很开心。每每这个时候会很激动,会有想哭的冲动,会觉得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孩子在一天天进步。

  孩子不仅是我们家长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在祖国的培育下一点点成长。每天在学校,老师都会辛勤的教导,他们不厌其烦的带领孩子驶向知识的海洋,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好*惯,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亲爱的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孩子们这一点点的进步,都离不开您们的谆谆教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养成读书的好*惯。一本好书带给你的不只是精彩的内容,而是你一生的财富!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惯更为重要。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亲自阅读是引领孩子喜欢读书的一种途径。

  书对孩子而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就为孩子挑选适合其认知程度与兴趣的书籍。自从微笑进入中班以来,我发现她比以前更热爱看书了。很多时候都是拿起书就大声朗读起来,读到不认识的字时,会拿着书来问我,我告诉她读音后,她会继续读下去。读到自己认识的一些难字或有趣的情节时,会哈哈笑起来。

  有时晚上临睡时让我讲故事给他听,她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也突发奇想说:“妈妈,我也给你讲故事。”讲完后,我就会问他这个故事主要讲的什么内容?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启发他思考问题,这样便于他理解故事的意义,并对文字产生兴趣,是他理解能力逐渐加深。在家中,我给孩子买了数百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厚厚薄薄一大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帮他提高阅读能力,拓宽他的知识面。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要上班养家,孩子要上学,孩子和父母的相互交流机会和相处时间有限,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所能,每天花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读书,切切实实地关心孩子的学*。亲子共读就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学*、共同分享、共同经历一件事情,共同体会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孩子读好书,好读书。亲子共读是加深孩子和父母感情的桥梁,它可以加深父母与孩子的亲情,使孩子深切的体验到父母的爱的温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共同读书吧!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孩子交流的*台。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的阅读、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喜悦吧!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4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考验,我们应督促孩子每天朗读一篇文章,让孩子有意识的识记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词语。在读书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时,做为家长应尽量正确的回答孩子疑问,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一定要翻阅其它书,一定要正确对待回答孩子之疑问,要帮助孩子提高思维空间、想象空间,第一次接触的词语要重复的阅读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记忆才会更深刻。

  怎样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得丰富知识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对写作有一定帮助,要在写作中用上*时读书中学到的好的词语,只有多读、多看、多用脑子去想,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其次,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购买一定的书籍,经常和孩子谈话,在谈话中发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做家务,做小实验的机会,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不要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枯燥无味,挑选一些内容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怎样去理解书中的内容,只有理解了书中的内容,才能让孩子大胆去写作,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去提高孩子独立写作的能力。

  只有通过亲子阅读,才能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想的是什么,让孩子懂得了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有丰厚的收获,真正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正含义,使孩子更加喜欢读书和爱护书了。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

  现在的书籍真是数不胜数。而现在的资讯也非常发达,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差不多同龄的妈妈们为自己的孩子选购无数的绘本,并推荐很好的绘本,和孩子进行亲密的亲子阅读。我在这样的影响下,也为宝仔购置了一套套的书籍,望子成龙的父母心啊!

  随着和宝仔进行阅读的时间的增长,随着无理智的购书后荷包的缩减,慢慢的,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亲子阅读理念与购书观念。书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把阅读的质量发挥到最好,阅读的成果最有效、阅读的气氛最融洽呢?

  首先,把书籍按照种类、年龄段等划分开,每个类别一套就好。

  相信所有进行亲子阅读的妈妈都知道,孩子对于绘本的重复率要求还是蛮高的。通常一套适合的书,他们会要求读到2—3遍乃至更多。而现在的书籍分类很好,比如故事、人文、自然、地理、科学、手工……那么在最开始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没有必要把书的数量放在首位,而是要把书的质量放在重中之重。最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最适合孩子翻阅的,最适合孩子生活化的,才是最需要的!

  第二,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读本。

  宝仔在手工方面没有带给我任何欣喜的。那么,我就为他准备了一套剪剪贴贴的书,放在书架的最显眼处,并不催促他看,只是任他有心情了就拿出来画画,偶尔剪剪贴贴,高兴了就请我和他一起做做手工。其实,做就比不做强。不是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势也有自己的短板。我们作为家长,心态一定要淡定。不要奢求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是样样都行的。那么,我们心态*静了,也就要好好琢磨如何让孩子的短板可以做到增长些,结实些。最少不要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拖后腿,这样就足矣了。也许,是我自己本身的要求就不高吧。因为我一直觉得,健康快乐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找到多方位、立体阅读的感觉,让每一本书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功效。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说,自己为孩子选购的绘本,都会先阅读一遍。我特别赞成这种做法,而且自己也一直都是这样坚持的。

  我和宝仔的亲子阅读一般都是在晚上,洗簌完毕后,我们半坐在床上。我拿书读书,力争做到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用声音来区别故事人物,用节奏来判断故事情节,用感情来表达故事喜恶。而宝仔,则半靠在我的身边,津津有味的沉浸在不同的故事中,安静的聆听、热烈的讨论、积极的思考;我们共同度过睡前这温馨的30分钟左右的时光。

  现在,我和宝仔正在进行《歪歪兔逆商系列》的读本。这套书一共有十本。*均每本书都阅读了两遍。其中有一本《令人沮丧的事儿》,让宝仔格外感兴趣,一共阅读了6遍。

  这是讲一个叫做威威龙的小朋友参加了一个挑战夏令营的比赛,但在比赛的过程中,威威龙不断的失败,但是却在失败中并不气馁,总结到了不同的教训,并学*到了很多的经验;最后在小朋友们都落了难的关键时刻,威威龙用自己的知识救了大家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宝仔非常喜欢。其中讲的最后两遍,是关灯之后他还强烈要求再讲的。而在我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他居然可以按照读本上的原话对我进行纠正。于是让我灵机一动,陆续在这几天和他针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几个不同的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孩子深刻的体会到人物的心理特点,并运用情感表达出来;面对失败,正确的方法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快速的改变自己的不足;面对困境,只要冷静判断,灵活运用知识,不畏不惧,一定可以成功!

  倒叙法讲故事——让孩子从结局开始讲故事。既练*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帮助他领会到中文语言的魅力。一个故事,可以正讲,也可以回忆的讲,同样一个故事,原来可以这么多姿多彩!

  问答间的探索——采取我们两个人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增强孩子对细节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威威龙为什么在森林里要喝小鸟喝过的水,吃猴子吃过的果子?让孩子自己来判断,更加深入的理解故事、拓展知识!

  第四,寻找孩子的乐趣所在,为孩子增加感兴趣的读本。

  也正是因为这本《令人沮丧的事儿》,我知道了宝仔对于自然、探索类的知识充满了好奇与兴趣,那么好吧,就让我的荷包继续哭泣吧。我要给他再寻找一些关于自然、天文、地理、探索之类的书籍,满足他的好奇心,拓展他的知识面,丰富他的小书库!

  有了兴趣,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不管是学*,还是其他,都会事半功倍。

  第五,正确的购书方式,投资的不仅仅金钱。

  最开始带宝仔去书店看书、购书,对于他要求要买的书,我从来不打折扣,哪怕看一眼就知道小不点儿挑选的书并不适合他看,只要不是家里已经有的,我们就可以买回去。

  我一直告诉他,有些投资是值得的,就像书籍,开卷有益。所以想买就买,不想买也要保证过一段时间就有新书要阅读。

  但是买回家后,现在我就坚持会给他读。他觉得没有意思或者听不懂,就不想再听。这时候,我才会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啊!所以书虽然是很好的东西,但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慢慢的,宝仔再选择好的书,我就开始参与自己的意见,并且告诉他,这类书是属于家里的哪个类别的书,也许你目前会不喜欢哦!吃过亏,宝仔也就很听话了。

  这是一个细节。做下来,既不影响到孩子买书看书的热情,也让他自己感受到了选择与决定的代价。作为家长,是不可以总用自己的经验企图让孩子少走弯路的。虽然我们的希望是好的,但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真正的彩虹,哪怕没有彩虹,最少他们走过,也会无怨无悔。

  第六,营造最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想让孩子喜欢阅读,那么在前期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总是在要求孩子看书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看电视、上网。共同看书吧,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孩子对我们的爱!

  另外,我们的阅读也不要局限于**的书籍。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了解孩子市场最热的书,孩子最喜欢的书,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我们的孩子,做到可以与之沟通。而不要我们说的孩子不愿听,而孩子说的我们又听不懂。就孩子喜欢的书,和孩子聊一聊读后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营造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与讨论的气氛,这样也就自然减少了因为年龄所带来的代沟了吧!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那么代沟也不会是一天就形成的。在孩子充满个性、张扬的年轻时代,我们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不会让孩子急于脱离我们自认为的爱。

  第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现在宝仔还不能够自主阅读,但是在他可以自己玩玩具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自己阅读的第一步,书不离手。总是坐在他的身边,他聚精会神的玩,我悄无声息的看。偶尔和他有眼神的交流,四目相望,相对而笑后,继续各自的事情;偶尔他会走过来要求抱抱,那就抱抱吧!我怎么会拒绝这样的要求。虽然阅读会屡次被打断,但是温馨的感觉一直都在。

  正如今晚,一灯如豆,我坐在电脑旁边,翻翻书、打打字;宝仔坐在我身边,弹弹琴、摆摆积木,偶尔装模作样朗诵一下绘本;小狗豆豆则卧在我的椅子旁边,看看我,看看他,百无聊赖的眯着眼!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

  在幼儿园几年的学*、生活中,思燕如学会许多本领。如学会了画画、剪纸、唱歌、跳舞、识字、看书、算数等等,特别是看书。这要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家长的配合和孩子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说起看书是思燕如的一大爱好,在她3岁多刚上幼儿园时,就对那些图书很有兴趣看个不停,还吵着要求父母给她讲故事。那是她不认识字,我就给她读《三字经》、《唐诗》等,还真的不错竟然背会了几十首唐诗呢。

  就这样她慢慢养成了爱看书的好孩子,无论是坐公交车上,还是在晚上睡觉,都让我们给她讲故事。如孩子们喜欢看的故事《睡前故事》,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以及《幼儿画报》、《脑筋急转弯》等等,常常听得哈哈大笑。当然他自己也阅读,有不会的字和不明白字的意思时,及时提出让解释给她听。

  当幼儿园举办的图书阅览活动很好,幼儿可以见到许许多多的故事书,相互交流,互相学*,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老师、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交流,培养、激发、教育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思维*惯。使孩子从中获得优秀的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孩子大收获,也是父母大的愿望。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5)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菁华5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

  我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动。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

  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2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记述了苏霍姆林斯基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学生朝夕相片的*凡岁月。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快乐学校”之“校长”一节,初读,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但是再读,有许多“金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们精神上的经常接触。(P3)

  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学校多方面领导工作的一个方面。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p3)

  我总想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患,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P4)

  教师只有在共同活动中长时间作为孩子们的朋友,作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P5)

  跟孩子们进行经常性的、生动活泼的直接交往,这是思想的源泉,是教育开发的源泉,是产生喜悦、忧患和失望的源头。我的结论是:主要教育者应当是一个不大的儿童集体的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P5)

  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和教育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P5)

  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P6)

  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P7)

  学校的主要人物是班集体的教师。他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又是孩子的朋友,又是他们多方面精神生活的导师。(P7—8)

  教育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如同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对儿童多方面兴趣的发展,或集体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主要的。(P8)

  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P9)(波兰科尔恰克《当我返老还童之时》)

  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相互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P9—10)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所以,今天的小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P10)

  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越大,就越要照顾到人的飞快成长、发育和形成时期,即童年时代人体的本性。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来向他介绍文化财富。(P12)

  大师告诉我们,要用心去爱孩子。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是这位大师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流溢出的是他令人佩服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如果说父爱是严厉,母爱是慈祥,那教师的爱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种特殊的无私的爱。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的教育者,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校长这样的教师无处不在:江边“小豆豆”陈宣霖、被人鄙弃的顾轩语,在高校长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可爱;踢足球的周睿在冯强*老师眼中是那样帅气、沉着、机智;爱说“不”的小可馨、我行我素的“小警”、爱表现的“小御儿”在陆海娟老师眼中又是那么地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是校长、老师对孩子深深的爱,是对理想教育的追求与实践。无论是“元﹒圆﹒远”为主题的开学典礼,还是那面树叶墙上二维码背后的班级之星故事,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策划、每一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字背后,都凝聚了证小人对教育的热爱与用心良苦。

  大师告诉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教师不能只是隔着讲桌和孩子沟通,要了解熟悉孩子的情况,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不能戴着面具只扮演师道威严,要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作为一名学校行政,一位带班老师,怎样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与教学的时间,尽可能多一点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这成了我每天醒来思考的第一件事。不管有多忙,只要在校放学后就一定到教室给后进生开展补偿教育,帮助清掉当天的作业,虽然有时觉得苦了点、累了点,但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学*、生活,其乐无穷。放假前设计好分层作业,寒假里每天给优生批阅拓展练*,购买数学读物给孩子借阅,在网上购买“表扬信”用于日常教学中,试图发现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们爱上学*。我想,我也是打心底里爱这些孩子的,只是与大师相比,远没有他爱得深沉,这也是我要好好学*大师的地方。

  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既爱事业又爱学生的好教师!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3

  很多老师对一些学生十分头痛——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听话?然后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们灌输所谓的知识,如果有学生稍一走神,就拍惊堂木提醒。在长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确定很难做到,如果学生做到了,那他们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精神代价——任由老师对他们进行了精神绑架。他们听课时紧张不已,听课效果会好吗?如果说用这种办法来达到所谓的聚精会神,这样会使孩子的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就算学生成绩有暂时的提高,从整个过程来看,这种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师,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现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让知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要让孩子在学*中慢慢地了解世界和各种现象,让知识慢慢地向他展现,最高明的老师会用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并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学*,并没有强迫学生去听老师讲课、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疲劳。如果老师坚持精神绑架不变,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和同学态度粗暴、无礼,会引发很多矛盾——这是学生在神经耐力达到极点时的正常反应,也是厌学的前兆。

  现行体制,低年级语文教育往往是一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进行灌输,一天只学几个生字或生词,老师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背,回到家还要再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讨厌程度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年幼孩子的智育应该通过发展他们的求知的要求——求知欲、好奇心来进行,正是探索精神、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品质激发着孩子们对学*的兴趣,当孩子真正出自愿望而不是被迫成为一个从事劳动的人时,他就变成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了。”没有充满欢乐和激情的劳动,就难以想象真正的和幸福的童年。

  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的愿望进学校的,但是在学*过程中,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收获),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火花一旦熄灭,任你教师如何灌输、如何刺激他,都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我建议,我敬爱的老师们,你们不要再做任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事情了。给孩子以劳动的欢乐,在他们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学*取得成绩是孩子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学*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唯一源泉。只有当掌握知识过程中取得成绩而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时学生才能出现学*兴趣。一个从来不知道学*欢乐的孩子、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克服困难后的自豪感的孩子,是一个不幸的人。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有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

  分数是教师衡量孩子学*取得成绩的尺度,但我们的很多老师和家长常常把分数当成控制孩子的手段,成为用来驱赶孩子的鞭子,因此分数成了束缚儿童思想的枷锁,破坏了教育的基础本身。

  现在老师们十分热衷于家长的签名,什么都要家长签名,我猜想老师的想法可能是——你的孩子学*不好,是因为你家长不过问,如果过问了但很粗心,很随便地给孩子的作业签名,那也是家长不负责任,孩子学不好,与我学校和老师没有关系了,是你家长的事!这显然是在推脱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是旧学校师生之间互不信任和相互怀疑的残余。试想,如果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都互相怀疑而毫无信任,那还谈什么互相配合开展教育、还谈什么教育效果呢?痛苦的是现在我每天都还得签这些字,哪怕少一次也不行。

  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但常常在教室里进行教育,教孩子们说那些他们所不理解的的词语。祖国是什么?祖国在哪里?人民是谁?人民在哪里?我如何爱他们?从哪里爱起?哪些行动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表现?孩子们都茫然无知。乖巧的孩子会投家长和老师所好,说得比谁都好,学校评价教育效果也往往以谁说得好来评判,结果学生个个会豪言壮语,个个理想都很崇高。但这些教育内容在学生心里只是空洞而响亮的词藻,并因为他们的一再重复而变得失色和*淡无奇,原来那些为人们视为神圣的东西因此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心中没有确立起对亲*的和敬爱的人的依恋之情,口头上表示对人们的爱,这不是真正的爱。”一个连亲人都不知道如何去爱的人,让他去爱祖国爱人民,有可能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学生将成为什么样的公民,这要看在童年时代周围环境给孩子展现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欣赏和神往,是什么使他愤懑并使他哭泣”。为此,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当劳动能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时候,他才会产生做事的意愿,劳动的欢乐是任何其他快乐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劳动人民对待劳动的态度,对周围世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对周围世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就唤不起对祖国的感情。”我们北大高材生刘海洋泼了熊,留美留学生朱海洋杀了人,我们武大博士生杨士高跳了楼,难道不是最好的反例吗?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4

  前段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繁琐的理论,只有温和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如同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从这本书中,我还感悟到教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爱、自严、自重;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在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时,首先把孩子个体的尊严放第一位。

  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是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5

  很多老师对一些学生十分头痛——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听话?然后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们灌输所谓的知识,如果有学生稍一走神,就拍惊堂木提醒。在长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确定很难做到,如果学生做到了,那他们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精神代价——任由老师对他们进行了精神绑架。他们听课时紧张不已,听课效果会好吗?如果说用这种办法来达到所谓的聚精会神,这样会使孩子的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就算学生成绩有暂时的提高,从整个过程来看,这种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师,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现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让知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要让孩子在学*中慢慢地了解世界和各种现象,让知识慢慢地向他展现,最高明的老师会用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并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学*,并没有强迫学生去听老师讲课、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疲劳。如果老师坚持精神绑架不变,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和同学态度粗暴、无礼,会引发很多矛盾——这是学生在神经耐力达到极点时的正常反应,也是厌学的前兆。

  现行体制,低年级语文教育往往是一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进行灌输,一天只学几个生字或生词,老师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背,回到家还要再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讨厌程度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年幼孩子的智育应该通过发展他们的求知的`要求——求知欲、好奇心来进行,正是探索精神、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品质激发着孩子们对学*的兴趣,当孩子真正出自愿望而不是被迫成为一个从事劳动的人时,他就变成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了。”没有充满欢乐和激情的劳动,就难以想象真正的和幸福的童年。

  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的愿望进学校的,但是在学*过程中,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收获),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火花一旦熄灭,任你教师如何灌输、如何刺激他,都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我建议,我敬爱的老师们,你们不要再做任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事情了。给孩子以劳动的欢乐,在他们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学*取得成绩是孩子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学*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唯一源泉。只有当掌握知识过程中取得成绩而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时学生才能出现学*兴趣。一个从来不知道学*欢乐的孩子、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克服困难后的自豪感的孩子,是一个不幸的人。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有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

  分数是教师衡量孩子学*取得成绩的尺度,但我们的很多老师和家长常常把分数当成控制孩子的手段,成为用来驱赶孩子的鞭子,因此分数成了束缚儿童思想的枷锁,破坏了教育的基础本身。

  现在老师们十分热衷于家长的签名,什么都要家长签名,我猜想老师的想法可能是——你的孩子学*不好,是因为你家长不过问,如果过问了但很粗心,很随便地给孩子的作业签名,那也是家长不负责任,孩子学不好,与我学校和老师没有关系了,是你家长的事!这显然是在推脱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是旧学校师生之间互不信任和相互怀疑的残余。试想,如果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都互相怀疑而毫无信任,那还谈什么互相配合开展教育、还谈什么教育效果呢?痛苦的是现在我每天都还得签这些字,哪怕少一次也不行。

  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但常常在教室里进行教育,教孩子们说那些他们所不理解的的词语。祖国是什么?祖国在哪里?人民是谁?人民在哪里?我如何爱他们?从哪里爱起?哪些行动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表现?孩子们都茫然无知。乖巧的孩子会投家长和老师所好,说得比谁都好,学校评价教育效果也往往以谁说得好来评判,结果学生个个会豪言壮语,个个理想都很崇高。但这些教育内容在学生心里只是空洞而响亮的词藻,并因为他们的一再重复而变得失色和*淡无奇,原来那些为人们视为神圣的东西因此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心中没有确立起对亲*的和敬爱的人的依恋之情,口头上表示对人们的爱,这不是真正的爱。”一个连亲人都不知道如何去爱的人,让他去爱祖国爱人民,有可能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学生将成为什么样的公民,这要看在童年时代周围环境给孩子展现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欣赏和神往,是什么使他愤懑并使他哭泣”。为此,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当劳动能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时候,他才会产生做事的意愿,劳动的欢乐是任何其他快乐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劳动人民对待劳动的态度,对周围世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对周围世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就唤不起对祖国的感情。”我们北大高材生刘海洋泼了熊,留美留学生朱海洋杀了人,我们武大博士生杨士高跳了楼,难道不是最好的反例吗?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6)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1

  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2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3

  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题记

  *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感触颇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并影响了我的行动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依山傍水,风景极美,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记得刚来到学校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这也太没挑战性了吧,一年级的小孩子应该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上了一天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我心里很是郁闷,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教师尊严,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有我在,岂能容他们胡来!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练*板脸,高声说话,还有那传说中的具有杀伤力的眼神,这一招还真奏效,每次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乖乖的,很守纪律,但依然我的讲课熟视无睹,爱听不听。不明白啊!这群山里的小花朵为什么这么难侍侯?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可学*了大师的论著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低。而是我们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论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就容易学得好。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于是乎,我转变想法,做大胆的尝试,决定把伪装的严厉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们都不怕我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学的开心,愿意学*,我就是成功的。说干就干,课堂上我表扬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同学,制作奖励卡,只要有些许进步便给予鼓励,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没有了往常的严厉批评,而是给其三次改正的机会,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举手,认真听讲,路队、卫生、纪律,学生表现样样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几乎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他们如果同一个错误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于我最初的担心现在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孩子们一见到我就热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语文课,我再也不用再板着脸维持纪律了。把鼓励给孩子,把赞叹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给孩子,试问,有谁不渴望、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而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课堂上,如果要爱孩子、把心灵献给孩子就应当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小利有一段时间天天迟到,学*下降越来越明显。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特别着急,课下我找这个女孩了解情况,她只是哭,却什么也不说,让我更加难受。经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婚了,女孩随父亲,父亲又去打工,几个月了都没回来了,家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勉强照顾她,现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处的环境,我的心也在流血,这么小的孩子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于是我赶紧给孩子做饭,教她如何简单自理生活:梳头、整理书包衣物、洗红领巾等。教给她应急迟到的办法。并期待的说“孩子,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一个寒冷的清晨,我发现她到校很早。可能是为了不迟到,走的急。她敞开着外衣,连袜子也没穿,半截脚腕露在外面。此时一股爱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说“小利赶快把你的衣服拉链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袜子,小心冻感冒啦。”她嘴角蠕动了一下,没有说话,眼里却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学后,我赶紧买了两双袜子给她送去,孩子流着泪说:“老师您比我妈妈还要好。”孩子的奶奶抹着泪说:“老师,让你费心了。”后来,我和女孩走的更*了,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她补课,孩子很聪明,慢慢的学*成绩又赶上来了,从此再也不迟到了。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给予孩子多少的爱、理解、关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看到班上32张可爱、质朴的小脸,我仿佛看到了32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对着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将自己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失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光荣的,而且是幸福的。

  对着山里的花朵微笑,让他们开的更加灿烂、更加夺目、更加绚丽多姿!

  老师的爱,是学生永远的阳光地带!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4

  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题记

  *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感触颇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并影响了我的行动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依山傍水,风景极美,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记得刚来到学校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这也太没挑战性了吧,一年级的小孩子应该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上了一天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我心里很是郁闷,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教师尊严,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有我在,岂能容他们胡来!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练*板脸,高声说话,还有那传说中的具有杀伤力的眼神,这一招还真奏效,每次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乖乖的,很守纪律,但依然我的讲课熟视无睹,爱听不听。不明白啊!这群山里的小花朵为什么这么难侍侯?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可学*了大师的论著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低。而是我们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论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就容易学得好。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于是乎,我转变想法,做大胆的尝试,决定把伪装的严厉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们都不怕我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学的开心,愿意学*,我就是成功的。说干就干,课堂上我表扬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同学,制作奖励卡,只要有些许进步便给予鼓励,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没有了往常的严厉批评,而是给其三次改正的机会,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举手,认真听讲,路队、卫生、纪律,学生表现样样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几乎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他们如果同一个错误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于我最初的担心现在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孩子们一见到我就热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语文课,我再也不用再板着脸维持纪律了。把鼓励给孩子,把赞叹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给孩子,试问,有谁不渴望、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而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课堂上,如果要爱孩子、把心灵献给孩子就应当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小利有一段时间天天迟到,学*下降越来越明显。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特别着急,课下我找这个女孩了解情况,她只是哭,却什么也不说,让我更加难受。经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婚了,女孩随父亲,父亲又去打工,几个月了都没回来了,家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勉强照顾她,现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处的环境,我的心也在流血,这么小的孩子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于是我赶紧给孩子做饭,教她如何简单自理生活:梳头、整理书包衣物、洗红领巾等。教给她应急迟到的办法。并期待的说“孩子,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一个寒冷的清晨,我发现她到校很早。可能是为了不迟到,走的急。她敞开着外衣,连袜子也没穿,半截脚腕露在外面。此时一股爱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说“小利赶快把你的衣服拉链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袜子,小心冻感冒啦。”她嘴角蠕动了一下,没有说话,眼里却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学后,我赶紧买了两双袜子给她送去,孩子流着泪说:“老师您比我妈妈还要好。”孩子的奶奶抹着泪说:“老师,让你费心了。”后来,我和女孩走的更*了,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她补课,孩子很聪明,慢慢的学*成绩又赶上来了,从此再也不迟到了。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给予孩子多少的爱、理解、关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看到班上32张可爱、质朴的小脸,我仿佛看到了32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对着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将自己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失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光荣的,而且是幸福的。

  对着山里的花朵微笑,让他们开的更加灿烂、更加夺目、更加绚丽多姿!

  老师的爱,是学生永远的阳光地带!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5

  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