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 / | 读书心得,教育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1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

  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2

  最*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3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学*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4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

  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

  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

  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

  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书中提到,*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

  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

  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

  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

  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

  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5

  陶行知是**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学*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以下是我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

  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1)

——教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 (菁华5篇)

教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1

  读完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呈现在眼前,渗透着智慧与爱,顺其自然,不着痕迹,美得不可方物。方才明白,这美丽的教育并不简单!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了。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只留给孩子一些物质财富或金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负责。

  一、好*惯越早培养越好

  记得我儿子刚刚出生时,因为种种原因,无人给我搭手,我不仅要一个人带他,还要自己做饭,收拾家务,家里的一切都得我去操办。所以,凡是我收拾屋子或者洗衣服做饭时,他都是一个人躺在床上自娱自乐。对面的邻居总认为他很听话,实际上仅仅是他*惯了一个人的娱乐。转眼间就到了儿子上幼儿园的时间,我们把他送到班上时,看见很多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却高兴地给我们说再见,让我们放学后去接他。之后,我们慢慢培养他自己洗脸、洗脚、洗澡、洗头等。开始自己洗不干净,我们再给他洗一遍,顺便教他怎么做才能洗干净。慢慢的,不用我们帮忙,他都能自己完成。通过这些小事让孩子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不胆怯,方法正确,坚持下去,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自己。

  二、教育赢在细节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地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有时候需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正确的理念,并让它根植孩子的大脑中。”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儿童比**更加敏感,如果我们只在意自己说了什么话,不考虑孩子听后的感受,就很容易让孩子捕捉到弦外之音。

  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写到一半,不想写了。这时候,爸爸或者妈妈走到孩子跟前:“乖,赶快写,你看,你已经写了这么多,再坚持一会儿就写完了。作业完成后,我们出去玩。”这句话看着没有任何问题,孩子作业写完了,就有时间带他们出去放松了,劳逸结合嘛!可是,孩子听到这段话,可能就不是这个意思了。你的一个“乖”,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要是我不写完作业,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了。”这样,孩子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做一个乖孩子而写作业。或者孩子会想:“你哄着我把作业给你写完,才带我出去玩,我不想出去玩,也不想给你写作业了。”然后孩子继续在那里磨磨唧唧,家长也在那里生闷气。如果孩子一放学,你就告诉他:“宝贝,今天饭后,我想出去逛逛,你想去吗?”“去,我也想去。”“那好吧,你先把你的作业写完,我等你。”如果孩子不想去,可以和他说:“其实我很想陪你出去走走的,既然你不想去,那你就在家先写作业吧,需要带什么吗?我回来给你捎上。”这样的话,会让孩子首先知道,作业是自己的,必须要完成的,而且完成之后,才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其次,大人也有大人的事情,他们在做自己的事情时,也给了自己足够的尊重。

  生活中有万千细节,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小心谨慎,都要去设计,而是要不断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因为我们说话大多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下意识的表达。我们的意识提升了,语言自然也就到位了。

  三、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是埋在每个生命中的宝藏。学艺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让他活得更高雅。随着人类生活水*的提高,社会上的兴趣班五花八门,也让很多家长眼花缭乱,于是就出现了跟风的现象。有人说学这个好,家长赶快给自家孩子报这个兴趣班,有人说那个好,又去给孩子报那个,结果是孩子的兴趣班一大堆,都不是孩子喜欢的,又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所以我们在为孩子选择时,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再去考虑它的实用价值。

  当时给我儿子选择报跆拳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有的说,他本来就好动,要是让他学跆拳道,一定会更好动;也有的说,男孩子学跆拳道不好,要是以后长大了,大人管不住了,爱打架咋办。包括孩子的爸爸也不愿意。不过,在孩子的强烈要求和我的坚持下,孩子还是如愿以偿了。记得他上第一节跆拳道课时,是那么兴奋,看什么都很稀奇,看着大孩子翻跟斗,他也跟着一起翻,结果不小心把腰闪了,我看着他难受的样子,让他回去休息几天等好了再去,他怎么都不愿意。他学得一丝不苟,只要教练教的动作,他都认真按要求去做。那一刻,他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是他技艺的进步,更看到他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的态度。这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期望看到的状态吗?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学的艺术类兴趣班,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理解,不逼迫。无论孩子选择什么,都应该给予正确引导和支持,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和幸福。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有可能成为他减压的一种方式。

  四、有些知识不全在课堂和书本上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很多东西还得孩子亲自去实践。只有让孩子把读书的领悟和亲身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再回到书本上升华,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潜质。

  最简单的途径,抵达最丰富的可能。教育孩子的路很长很长,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常心,修炼自己,信任孩子,就会给孩子无限的成长空间,孩子就有无限的成长可能。正所谓“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中!

教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2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尹建莉。一放寒假,便在网上订购了一本。

  不上班的日子是安逸的。每天做完家务,捧起书本,与孩子一道,读读书,发现,读书比上网有意思的多。不知不觉,一本*400页的书,十几天就读完了。

  书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被菩萨同时请了去,允许他们从众多宝物中挑选一件,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选了一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副铁铸的弓箭。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到街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每天到山野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最后不得手端银碗去讨饭。爱招摇的孩子最后没了招摇的资本,只得用金马车上的金片换粮食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的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吃有喝,一辈子不发愁。这个朴素的故事寓意是深刻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是啊,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他们、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的最可靠的宝物呢?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用具体的案例,就像讲故事一样,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送给孩子什么样的宝物。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的情怀,这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的表率。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样子。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在这里面了。家长和家长的差别,不是身份、地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理念决定的教育手段的不同。手段的不同,区分出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一副良弓。

  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爱孩子,就让我们把这三件宝物送给他们:阅读,自由,良好的表率!因为这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教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3

  最*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教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4

  我是一个书痴,如果拿着一本书,不能一口气把它读完,我会寝食难安,所以每次我拿起一本新书,我家先生就开始担心,我又开始了痴迷的状态。尹老师这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也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越读越痴迷,越读越有同感,每读到一个小章节,我就会回忆,在星星小时候,我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和尹老师一样的想法,又或者我是不是犯过这样的错误。

  开始时读到第一章节——给孩子一面涂鸦墙,我就已经被尹老师对她家圆圆的教育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常常抱怨星星对任何兴趣班都不感兴趣,至今为止能坚持下来的只有拉丁舞,而且这还是我和她无数次沟通后她勉强答应下来学*的项目,后来我就专门托人给她找了个不错的老师,但是她还是时不时流露出不愿学的情绪。作为家长,我也觉得很委屈,为了让她学好拉丁舞,我可是想方设法花了很多心思帮她找好老师,又牺牲自己周末时间陪着她学*,说白了我还不是希望能让她的体形和气质更出众,做家长的哪个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尹老师以现身说法,并且拿她家女儿圆圆来举例,非常的贴*同是作为家长的我的内心。她对她家圆圆包容和欣赏的教育方式,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在星星小时候的做法:我像很多家长一样,不准孩子在墙上乱画,不准孩子乱用我的护肤品,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等等,成了一个标准的"不准"家长,与尹老师相形对比之下,同样是家长,我这样的行为着实让我有些后悔。同时,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让我头痛的女儿,我最*也在不断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她责备和管束过多,造成如今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学*。

  尹老师能专门为她家圆圆提供一个专门用于画画的涂鸦墙,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圆圆并没有显露出画画天赋,也许圆圆并不会因此提升她的画画水*和兴趣,但是尹老师就是这样做了,她用一颗包容的心,为圆圆保留一片属于她的小小天地,并且为圆圆在上面涂鸦的杰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她是以无比的耐性去包容圆圆那些能够挑战很多父母忍耐极限的行为,而不是去扼杀圆圆孩子的"天性"于摇篮之中。我在星星小时候禁止她在墙上乱涂乱画,而且一再责备她这样的行为,我只是提供了白纸让她在纸上画,现在回忆起来,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特喜欢在四合院的白墙上用铅笔乱涂乱画,当我想象自己是嫦娥时,我会用铅笔将自己画成我心目中嫦娥的模样,并且每每经过这面墙时沾沾自喜。随后,我还在四合院的白墙上画上了爸爸妈妈,还有我喜欢的,不喜欢的,想象出来的等等图像。除了我,还有四合院其它小伙伴们在上面涂鸦的杰作,我们还喜欢互相攀比,看谁画得更神气,偶尔我们还喜欢在上面写些诗意的文字,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在上面写讨厌的人的坏话,总之,那面墙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所思所想,也是我们得意的作品。所以我小时候总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形成了跳跃式的思维。可惜当时受条件限制,父母对我管束也深,否则,今日会有更高成就也未可知。但是,那面墙,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

  因此,我惊奇自己居然忘记自己童年时也存在的孩子的"天性",正如尹老师所说,难道我指望孩子能够一生下来就会自我管束?能安安静静地听话?正如老爸常常在我对孩子生气时劝我的一句话:"如果孩子老老实实呆着那就不是孩子了!"我应该放开对孩子"天性"的管制,虽然我未必要像尹老师那样,专门开辟一面墙壁给孩子做涂鸦墙,但是,我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好好引导并保护孩子的"天性"不被毁灭,培养孩子对书本的热爱,对学*的热爱,乃至对生活的热爱。

  我家女儿,已经是年满八岁的孩子,正在逐步形成她的世界观,我更要多多鼓励她,表扬她,让她更多地品尝到学*和生活的乐趣,从而能对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激发她探索的求知欲和尝试未知的勇气。值此十一黄金周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开启美丽教育之旅吧!

教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5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作者的错。”同样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题记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但这三种方法恰恰是我们最热衷运用的。儿子进入初中后月考屡次失利,我的直觉就是孩子贪玩,管不住自己。为了端正他的学*态度,我曾和他进行长达4小时的沟通谈心,讲道理、威胁、谈经历,说得我都要被自己感动了,可是儿子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在我情到深处的时候竟然忍不住笑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无奈、无力、无助如影相随,我也曾苦苦思索,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应该与孩子怎样交流?

  苦思不得,我们夫妇开始对《我的孩子我来教》、《孩子成长咨询手记》等家庭教育类书籍情有独钟,在这个过程中尹建莉的第二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我读得最投入的,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越读越有共鸣,越读越痴迷,每读一个小章节,就会忍不住在记忆里搜索,儿子成长过程中我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和尹老师一样的想法?我是不是犯过这样的错误……

  “如果我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儿子和我的相处就不是这样的局面了。”这是我读完此书后最真实的感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记下点点读书感受,除了让自己引以为戒之外更希望与大家共勉。我觉得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送给孩子“三个最美”:最美的给予是表率。“育儿先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不如身教,在教育孩子之前,先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最美好的教育。“不要老玩游戏!”“电视是看不完的。”家长如此教育儿子,可是自己回到家不是低头对着手机就是盯着电视,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孩子其实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谦虚谨慎,诚信自尊,孩子也会学着说话算数,正直向上。夫妻间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家里的环境温馨民主,孩子自然能自信、快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一味训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慢慢安抚孩子的心,帮助孩子共同战胜困难。

  最美的礼物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你一个人在家里会做作业吗?”“这件事你做不了!”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反思自己,我总是以父亲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记得一次儿子周末回家,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的文章被语文老师推荐给全班同学,“你不是抄来的吧?”“一次作文写得好说明不了什么,不要太骄傲。”质疑能力的话我脱口而出,只见儿子的脸瞬间耷拉,转个身不理我了。现在想来失去*等和信任的沟通,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赏识孩子,应该相信孩子的话。当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你的时候,应该怀着赏识的心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最美的馈赠是自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这让我想到了儿子学拉小提琴,打、骂、盯战术让他学会了小提琴,可是六级考出后至今没有摸过小提琴,他说小提琴于他就是“樊笼”。同理,他写作业的时候我们总是利用送水果、拿东西等理由督察他是否玩游戏、看漫画、孩子常常拗着来,故意让我们抓个正着,然后爆发新一轮的“斗争”。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恍然明白,我们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时间,有利于孩子学会自主地安排事情,提高生活的独立决断力。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会使孩子更加快乐,学会独立思考,这些都可以为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亲自做出良好的表率、赋予孩子最大的信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时空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2)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合集五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1

  最*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2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学*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3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

  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4

  最*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5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3)

——开出最美的花作文 (菁华5篇)

开出最美的花作文1

  你闻过丁香花的香味吗?的确,它的花香沁人心脾。可你尝过它的叶子吗?它的苦涩几乎能使人味觉麻木。造物主将极香与极苦两个极端安排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承认自然界的神奇。

  造物主是公*的,它赐予玫瑰芬芳,也让它带上了满身的硬刺;赐予昙花绚丽,也给它转瞬即逝的生命。世间万物皆无完美,人也一样。

  遗憾的是,面对人生的苦涩和缺憾,许多人却无法*静地接受,有的甚至就此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他本可以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可一道栅栏就挡住了他前行的脚步,一座山峰就遮住了他心中的蓝天。他看不见爬过栅栏的花藤在蜿蜒屈曲中展示的坚忍与执着,更看不见登临绝顶的跋涉者在劳累困顿中享受到的满足与惬意。生命中本没有过不去的坎,让我们止步的是不再起舞的心。

  张海迪在她的书中写道:“我每天都想放弃生命,但我每天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簇小火焰一样地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这位伟大的女性,在遭遇生命中的狂风暴雨时,用顽强的意志让生命在苦难中美丽绽放,为所有在艰难困苦便徘徊的人们树立了精神的楷模。

  这世上有很多的遗憾,很多的失意,很多的不完美,因而我们需要经受很多的考验。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与其因失败和缺憾而黯然神伤,不如想想丁香,想想玫瑰,想想昙花,想想张海迪,想想造物主公*的安排,从而找到出路,看到希望。只有植根于苦难、经历过挫折的成功,才最可贵,最值得珍惜,最令人回味。

开出最美的花作文2

  纸花儿慢慢挺直了它的腰杆,绽开了笑脸,就像一个正在欢笑的孩子——你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今天我要做一个实验——纸蕾开花。一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十分迷惑?对呀,一般情况下,只有植物才能开花,纸在水中又怎能开花呢?这不可能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纸蕾是否真的能在水中开花。

  我先拿出一张彩纸,用铅笔在纸上画了几朵花,再把它剪下来。剪好后,把花瓣折向花蕊,整朵纸花就跟未开放的花蕾一样。然后我端来一盆水,把做好的纸蕾放入水中,令人称奇的事情发生了。渐渐地,纸蕾缓缓开花,仿佛对着我们绽放了笑脸。

  做完这个实验,你也许会迷惑不解。为什么纸蕾在水中会开花呢?”哈哈,你们都不知道吧!让我来告诉你这个原理吧!纸的成分是植物纤维,纤维是很细小的毛细管。纸碰到水,水就会沿着毛细管升上去,纤维充满了水,花瓣自然就饱胀起来,纸瓣就像花瓣一样渐次开放了。

  听了我的解释,你明白了吗?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动手尝试着做一做哦!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开出最美的花作文3

  纸蕾怎么会开花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实验“纸蕾开花”吧!

  “叮呤呤、叮呤呤”上课铃响了,老师笑**地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一个盆子。老师又要给我们做什么实验呢?我们迫切地等待着。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叫“纸蕾开花”。听了这个题目,全班同学用怀疑的目光望着老师。我心想,纸蕾怎么会开花呢?老师望着我们笑了笑,说:“看好了!”只见老师拿了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片剪了一朵美丽的桃花。老师把桃花的每一片花瓣向内折叠。叠完后老师说:“大家快来看!”话音刚落我们便一窝蜂似的拥上讲台。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只见老师把纸花蕾轻轻地放入盆中。“哇!开了!开了!”我们惊讶地大叫起来。花蕾竟然盛开了,仿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娃娃伸出头来往外张望。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迷惑不解地望着老师。老师解释道:“各种纸的主要成份是植物的纤维,纤维是很细小的毛细管。纸碰到水,水便沿着毛细管升上去,纤维涨满了,花瓣自然就张开了。”听了老师的话我们恍然大悟这回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

开出最美的花作文4

  昙花,只在一夜开放,开放后又要等待着下一年的盛开,轮轮*,永不休止。

  人生犹如花一样,盛开一时,之后败落。静静的等待下一次的盛开。而每一次的盛开的背后,却又是辛勤的付出。

  有些花却不能绽放光彩,他们只能羡慕其他的花,自己却只能低谷一辈子。明明说好要努力,却又学*寒号鸟,明日复明日,直至衰老,死亡。

  而又有一些的花,依靠先天的优势。瞧不起其他的花儿,以为自己多么的高贵。可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把自己先天的优势当作自己懒惰的借口。直到最后失去一切时,才知道晚了。

  还有一些花,没有先天的优势,很*凡。但他们却从*凡升华为辉煌。他们不断的努力向上,不顾他人的反对与歧视。最终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有花开,就一定有花落。而每一次的花落又是为下一次的盛开打下基础。

  有一些花儿为了自己的盛开,可以付出任何代价,而又有一些花儿却愿意一辈子的*凡下去,直到凋零,枯死。

  和花比起来,我们人不一样,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死去了就没有了,不像花儿那样无限的轮回。

  如果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话,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开出最美的花作文5

  盼呀盼,我家的终于开花了。

  春节前,爸爸买了一棵水仙,放在盛满水的花盆里。水仙长得很快,刚栽下时,它的叶芽还很小,没过多久,叶芽就蹿得高高的了。

  一天,水仙抽出了一根花茎,花茎上又生出了三个形状像扁豆角一样的花骨朵儿,花骨朵儿的外面包着一层透明的皮儿。又过了几天,花儿顶破了外面的皮,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面的几层花瓣还紧紧地合拢在一起。慢慢地,整朵花全开了。你看,白白的花瓣儿一层一层地包围着黄色的花蕊。我凑*水仙花闻了一下,清香清香的,花香里还带着那么一点甜味。水仙的叶子很长,碧绿碧绿的,仔细一看,外面还有一层“白霜”。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色的花朵,多么秀丽淡雅的水仙花呀!

  听别人说,水仙要三年才能开花。在这三年里,它把从水里吸收到的养分积蓄起来,经过一千多个昼夜,最终在严寒的冬天,带给人们阵阵清香。

  每当人们夸赞水仙那芬芳美丽的花朵时,怎么会想到它是积蓄了三年的养分才开出来的呀!同样,当人们夸奖一个人取得的成就时,他们是不是会想到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的困苦与艰辛呢?

  我望着亭亭玉立的水仙,想了很多很多。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4)

——描写最美的风景作文 (菁华5篇)

描写最美的风景作文1

  你没有婀娜曼妙的身姿,只有粗糙的肌肤诉说你的故事;你没有色彩斑斓的花朵,只有健壮的臂弯诠释你的伟岸;你没有风花雪月的矫情,只有默默无言的柔情在心中流淌。在我心中,你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老榆树。

  “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你说这是一身傲骨,不攀扶、不依附;不伤古、不悲秋,你说这是从容、这是淡定。

  初识你,我还只是七年级的新生。“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季节,总会引发少女无限的愁思。粗糙的树皮掩饰不了你无尽的沧桑,枯黄的叶片在瑟瑟的秋风中漫无目的地翻飞。捡起一枚黄叶,我的心中涌起万斛闲愁。

  “叶的离去,究竟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我无奈地叹息,不知是问我自己,还是问你。你不语,耳边却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是你对我的回答吗?当时我不懂,只在心中默默记下,这样的秋季,老榆树陪我一同看满树飞舞的黄蝶“化作春泥更护花”……终于升入八年级,看到你,没有了一年前那些莫名的哀愁。看到你,我终于知道,原来成熟是不伤古、不悲秋的从容与淡定;而不是装出一副少年老成、悲天悯人的做作模样。

  就像一对早已熟识的老友,我时常驻足于你的身旁,用食指轻触你粗糙的肌理,向你诉说我的快乐与忧伤。而你,总用宽大的臂膀为我撑起一片绿荫,偶或有斑驳的阳光从叶间投下,那便是你心情的密码。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三年的风风雨雨,你依旧从容地屹立。榆树钱几度落了满地,又几度长得密密匝匝。而我,却不知何时才能再与你一道,看着七年级的'新生满怀憧憬地走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现在,我已经能够像你一样从容的面对生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的老榆树,当我重返这里,你将会看到一个成熟淡定的我。

描写最美的风景作文2

  人生好像一条不*凡的大路,往往最美的风景,未必在最美的顶峰,经历了那次登山,我体会到那路上最美的风景---坚持。

  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去爬山,我自信地说:“我必须要爬到山顶。”妈妈在一旁笑着说:“说话可算数,爬山可累啊!”。

  顺着水泥台阶往上爬,谁知未到5分钟我就气喘如牛,两腿如灌铅似的沉重,再也迈不开步子,汗水也一个劲地往外冒.....,台阶数在慢慢增加,我咬着牙挪动着艰难的步子,汗流如柱,正午的烈日透过叶间强烈地炙烤我的身体,火热无比,望着那弯弯曲曲拾级而上的台阶,我的心不禁有些担忧:我能爬上山顶吗?但当我想起在山脚下我对妈妈的信誓旦旦的承诺,我咬了咬牙,继续开始自己的征程。

  见着从山上下来的游客都露出幸福满足的笑脸,他们似乎在悄悄地鼓励我:小伙子,加油啊,山顶的风景美着呢!我必须要登上山顶,你们瞧好吧!我心里大声地对自己喊话。我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坚持的信心似乎激发我的身体的能量,虽然我的腿还在颤抖,但我坚定地一次又一次地抬起它,左腿登上一级台阶,右腿立刻跟上,不能停,不能停,坚持就是胜利。

  这时离山顶越来越*了,穿梭在茂盛的树林之间,和煦的春风一次又一次地亲吻着我的脸颊,耳边不时传来小鸟婉转的鸣叫声,如一首一首的山林小曲伴着我拾级而行,我看见路边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如春姑娘朝气蓬勃的小手在召唤人们,春来了,春来了。灰色的树枝开始冒出一层又一层嫩嫩的新芽,放眼望去,如正在向登山的人们展示自己一套套新的春装.......这风景,正是坚持给我带来的路上的风景。

描写最美的风景作文3

  当你在回家的路上会偶然遇到一些新鲜事,看到令人心脾的风景,奇幻的景色。但是你曾有多少次留意过,有什么可让你回忆?

  路上有风景,有你第一次说话、开始踏出你自己的第一步的风景;有你第一次微笑而你的爸爸妈妈开心时陷出小酒窝的风景;也有你第一次接触到文化知识时兴奋不已的风景……这是充满童趣、无忧无郁的儿时风景。

  当你呱呱落地,开始接触到这新的世界、新的礼貌、新的家庭时,家里的人都欣喜、高兴,呵护着可爱而又脆弱的你,你的一语、你的一步,是家里欣悦的一道风景;自从天使般的你降临,爸爸妈妈的吵闹声没有了,爷爷奶奶心乐开了一朵朵花,微笑也架在他们的双颊上,这是吉祥、喜气的风景;时间粉擦你的身心,新的学园为你敞开,一本本色彩斑斓的书本为你绽放了笑脸,新的学园里充满你的欢笑声,是你的童趣开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时间的流逝,述说着你成长景色,也预示着前方有更多的烦恼、挫折,这是一处令人回忆的风景,是进步、成长的风景。

  路上有风景,有你勤奋刻苦、争分夺秒的风景;有你不断沉思、不断拼搏的风景;也有你与老师、同学间的倾情交往、互相学*的风景;还有你悲哀泪落、一个人哭泣的风景。

  第一次迈进中学校门,你就立下决心,必将在此奋斗、学*,于是,一道闪亮的风景在校园划过,留下了艰苦、勤奋的身影;当你拿出一道道令人费解的练*题时,现出你沉思、迷恋的风景图;在这中学时期,也有你和同学打闹嬉戏、与老师钻研讨论的欢快风景;可当你一人默默地哭泣时,你昔日的风景就会激励着你,爱与力量与你并进。

  风景有时是你与同学欢乐的时刻,有时是父母欢笑一时,有时也是你悲伤、沉闷的场景……路上有风景,只需你用心回忆这彩虹的路途。

描写最美的风景作文4

  夏日的一天,风和日丽。同学们跟着老师兴高采烈地到公园来游玩。这里的风景可真美呀!

  远处,青山迭翠,连绵起伏。*处,水*如镜的湖面倒映着青山。忽然,一阵微风吹过,*静的湖面立刻泛起了片片鱼鳞似的波纹。天上,有几只小鸟飞快地掠过,落到湖岸边的小树林中,唱起了欢快的歌。草坪上,五颜六色的小花点缀着如茵的绿草,好像是纺织工人精心编织的一条美丽的地毯。

  湖对岸,翠柳成荫,柳丝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微风中飘摆。柳荫间,掩映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小凉亭。绕过那一座座怪石垒成的假山,或者跨过那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游人们可以坐在亭里休息。迎着拂面而来的风,观赏着秀丽的湖光山色,真是让人感到惬意无比。

  湖中心,有一艘雄伟壮观的石舫。从远处望去,它像一条巨龙,昂首静卧。石舫的前部是用汉白玉雕刻成的龙首。弯曲的双角、张大的嘴巴、圆溜溜的眼睛以及那细密的鳞片,栩栩如生,宛如一条真龙破浪而出。石舫巨大的身躯,也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在船身的两侧,各雕着一个石轮,如果它们能转动起来,这艘石舫就会破浪前进。船身上建有一座画廊,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画廊的顶部,是金黄色的琉璃瓦铺成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画廊的下部,雕梁画栋,窗户上还镶嵌着彩色玻璃。整个建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这风景优美的环境里,同学们唱啊、跳啊,一张张笑脸与盛开的花朵交相辉映。王老师高兴地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你们现在要学好本领,长大后,用你们的双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描写最美的风景作文5

  石架上盘旋着美丽的紫藤萝,*时走过这条路却只是浅浅赞叹它的美丽,当我细细观察欣赏那悬挂着簇簇紫色时,还是深深沉醉了。

  藤萝花生长在细长的藤上,一根根藤像粗细不同的绿色绳子,上面坠满了一串串紫色葡萄般的小花。静静地看,真如同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写的那样,像是一只只小小的帆船;每当微风吹过,紫藤花又像风铃一样,摇晃着自己灿烂的小脸蛋,散发出醉人的香味,似在倾述着自己的心事。每一串都是由浅变深的紫,好像是画家精心点缀上的紫色颜料。轻轻一摸,那滑腻腻的感觉无法言说。紫藤萝的叶子虽不大,却郁郁葱葱,金色的阳光洒在上面,像是透明的一样,我不禁哼起歌曲《咏春》中的:“洒一地斑驳阳光穿透新叶……”叶子遮盖住了石架,偶尔有空隙,阳光零零星星照射下来,地上出现一个个光斑,煞是有趣。清风混合着花叶的气息,深吸一口气,一股幽幽的清香钻进鼻子,突然觉得我是那么贴*大自然。

  走过石架,树木有规律的生长着,树荫下的小草虽很少被阳光滋润,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生长,有散发着“臭味”的香椿,不知名的深紫色小花,常见却很少注意的各种各样说不出名字的叶子,我们统统被重新认识了一遍。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兴致盎然,愉快地在这“迷你”的自然中寻找着天然的神奇、美丽。

  每一株小花,每一片叶子,每一棵小草,都让我们更加向往神奇的大自然,也告诉我们要认真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身边的美妙之处。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5)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受益颇深,我对其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学媒体能使教学对象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兴趣增强了,学*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参与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数学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发言权,记得中师的时候上立体几何,每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从某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数学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今天当我踏上数学教师岗位的时候,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

  老师讲授的东西,刚开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且不说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但至少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板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纲式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中的分类和比较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特点是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往往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有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而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2

  学*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后感触颇多,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学,为什么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类老的话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领悟。教育就是增长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的活动。现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动态的环境下教育主体的一种创新活动。每个学校的教育环境都是动态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学生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新性的学*方法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新理论。

  1、"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表现为师生*等,生生*等,因此,教师必须用*等的原则尊重善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嫌弃另一些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每个人的发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这种*等的师生关系,无疑是素质教育中整个师生关系系统内最为坚实,最必不可少的基础。

  2、书中提到的几位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的教育家,虽然在理论基础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无不是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这种强调唤醒与弘扬人的主体意识的趋势反映到素质教育中来,便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在师生*等的基础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勇于各抒己见,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

  3、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的刻意教育与培养一直是处于一种被遗忘与冷落的荒芜境地。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与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的学生,会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当他们得到老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理解与重视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快慰与满足,同时产生乐于学*,愿意听从教诲的倾向,就会把对老师的爱移情至老师所教学科目。与此同时,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须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爱护,了解学生,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其次应信任学生,对其充满"爱的期待";最后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中见情,严中见爱。

  4、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这一点已为国际教育界所公认。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这是因为创造性素质是现代和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具有统御作用和最大时代适应性的一种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教学的重头戏,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不应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条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敢于发挥创造力,当自己的新颖创见被人接受,赞赏时,会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做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性学*进行扶植和帮助,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前人,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综上所述,我认识到:*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应力争尽早建立这种师生关系,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3

  终于抱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讲台,满以为课前仔细备课,上课把嗓门放大,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换来的却未必是满意的结果,有时甚至是学生不耐烦的表情,不得不思考什么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抱着这样的疑问看完了《爱的教育》,颇有感触。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不已。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流淌着*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师爱,究竟是什么?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翻译者夏丐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师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朋友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4

  暑假时就得到了包校的《教育如此美好》一书,如获至宝。

  细细品味,受益匪浅。包校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探索,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08年一毕业我就进入了小学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工作。这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为我进入艾瑞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路走来的摸爬滚打,处处碰壁,也是成果。在包校的书中我找到了曾一度困扰我,难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曾经总希望孩子是一样的,作业整齐,速度一致,这样就会少去许多的麻烦。看完包校的语录,我大彻大悟,孩子生来不是一张白纸,遗传和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当然就不可能整齐划一。要想,达到最优化的教育,要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成长的社会背景、父母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此基础上,爱他们,才能最终拉*距离。

  做了4年的班主任,有几次一度不愿意在做。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事无巨细的去做。

  在前年带毕业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一生难忘的事情。

  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学生都安顿好了,我也躺下休息。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显得那么的刺耳。只听两个女生在门外细语,“进去吧!”“老师都休息了,还是不去吧!”我虽睡意正浓,但也起身去开门。看到他们的表情十分的为难,我关怀备至的问:“发生什么事情!”文文急切的说:“刘春阳和尧怡欣本是闹着玩,突然打恼了,刘春阳的眼镜片碎了把脸划破了,已经跑出去了。”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马上跟去,这才发现孩子已经自己往医院的方向跑去。顾不上思索,马上赶去,经过治疗孩子的脸缝了数十针。*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知所措,像领导汇报,通知家长,总之该做了都做了。但心情一直不能*复。事后划分责任,我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事情发生在午托部的监管时间。但尽管如此,作为班主任我也不能置身事外。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我很难过,一时冲动想辞掉班主任。很庆幸没有那么做,事后,接到了春阳家长安慰的电话。心里总算安心些,但留在孩子脸上的伤疤是我一辈子的伤痛。

  我们向着优秀教育工作者前进的过程中,《教育如此美好》这本书是我们的“葵花宝典”。只要认真学*一定能有非凡的进步。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5

  刚开始看《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激情,让他们享受学*的快乐和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6)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菁华6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1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学*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2

  教育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百人百爱,一家有一家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格局也决定这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我自认是一个急躁缺乏耐心的妈妈,说不了几句就会像大耳朵图图的妈妈一样头上顶着三把火。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值得大家都来看看。我是一边看一边做自我反省。

  作者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阐述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你读她的书会发现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你的孩子在墙上乱画,你是怎么办?是大声喊“停”,还是默默的关注,从另一个视角发现这是不是对孩子的想象力的一种释放。当下是个竞争的社会,浮躁的气候会让你感到焦虑。我也不例外,总是担心孩子落于人后,学这个补那个。考试时给孩子说考多少没关系,关键是掌握了多少知识。其实心里还是渴望着100分。书中写到“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这不是说的我们自己么!

  凡事都有对立面,有时是我们自己想的太多太复杂,若不按照自己的思想模式走的时候,不如想想书里的话,让自己的心沉寂下来,换个角度尝试着改变自己,是不是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会让你感到更幸福呢!

  特别是看到“没有脾气才会有教育”,觉得就像给自己量身打造一般。非常喜欢这一段:在改善坏脾气的路上,家长要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的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有看见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缺点能一笑了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汇报呢……这些问题不妨常在心里想想,就是对坏脾气的不断讲解!多么浅显易懂的文字,直抨击到我的心底。经常有妈妈说“打孩子的时候想想是亲生的”不是同一个道理么?往往是最简单道理越是难付诸于行动。爱孩子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去爱孩子!

  看了这本书忽然觉得自己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船突然看到了灯塔,有了指引的光芒,不会迷失了方向。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3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是作者尹建莉的第二部家庭教育书籍,作者在第一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几乎每一章都提到要让孩子大量的阅读好的书籍,她的孩子也在阅读中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本书中作者再次倡导孩子要从小培养阅读*惯,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阅读不但可以塑造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孩子的心里品质,因为任何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着*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

  分享本书中作者倡导的三点: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惯很重要。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孩子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

  二、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把孩子当做一个*等的人来看待,孩子能够得到家长的尊重就会自尊,自信。我们在*时的生活当中要懂得使用文明用语。例如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要说:“请你……”而不要说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说声“谢谢”。有什么事,家长也要与孩子商量。例如,父母想调一个电视频道,最好先与孩子商量:“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多和孩子聊天,趁此机会多向孩子灌输一种意识:我们是*等地、我们是朋友、我们可以无话不谈。

  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要找到孩子的长处细心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每天关注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大力发展孩子的长处,降低对孩子短处的关注度。作为家长也应该提供机会激发孩子自身的斗志,这比无休止的批评督促要有效得多。*时在家里注意观察孩子哪些方面比较弱,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挑战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4

  最*读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理论扎实、案例详实,令人信服,如沐春风,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深深地感到,原来真正的好的教育就是充满爱,书中表述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而是如何理解孩子,悦纳孩子,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让孩子像自然土壤中的小树苗茁壮成长。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二: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第三:解决所有问题,唯一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变自己。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走向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推荐给所有的妈妈们。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5

  带着探寻的目光和学*的态度,我读完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早就从同僚那里听说过它,说是非常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在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上,很有见地也很有启发。但是因为我的孩子早已脱离了儿童时期,已经上了初中,所以一直没有翻阅。这次带着任务去阅读,去思索,去对比,确实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犯了很多当时不觉但已无可挽回的过失。有时读着读着,不觉汗颜,一阵惭愧,甚而是后怕,悔不当初。不知道各位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然而就如同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每个家长也是如此,教育之道亦然。再合理再科学的教育也一定不会在所有的孩子身上起到相同的效果,再说,即使目前的所谓的好的效果就长远看,也不一定是对孩子最合适的,即便今天你觉得特别好的方法,过几年再看看,再想想,还会有其不完美之处。世界就是这样,生活更是如此,我们不必苛求。因此,我倒觉得,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最好的教育,最美的教育,有的只是最合适某一个或是某一类孩子的教育。“好”一个字,很简单,却很难以偏盖全。所以呢,就这本书而言,里面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学*,但也要有取有合,找寻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大家说是不是呢?

  例如:文中谈到竞争,作者如是说: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是的,文中作者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是所有生命在自然社会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人为的去减少这种竞争,“尽量地排除社会环境中丑陋现象对儿童的影响”就是真正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力的吗?不尽然吧!竭尽所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剔除竞争的残酷,那么当孩子真正面临这严苛的社会时,会不会更无法适应,无所适从呢?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要扩大竞争,这是对的,但也不能回避竞争,难道我们不应该有运动会,不应该有小测试,不应该有小红花、小笑脸吗?难道每一次比赛里,那些努力的汗水,那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方案、策略,尽力去寻找到对手的不足和缺陷等等,真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吗?

  不能这样。回忆我们小时候的学*生活,那些鲜艳的小红花、小奖状、还有小笔记本,哪一样不占据着我们童年里美好的回忆,即使没有得过其中的某一样,但曾垂涎那份奖励的渴望,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想要拥有的美梦,曾经为之努力奋斗的历程,难道不是我们成长中最珍贵的东西吗?如果少了这些,我想我们的回忆里会少了很多甜蜜的过往,会少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包括失败的滋味,那都是生而为人就必须经历的,少了哪一样,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不美好的。所以作者说的这句话,我很赞同,“要适度,不能失度。”这个不能失度,当然包括不能扩大,不能把竞争当成培养孩子的必要手段,不能扩大竞争的结果,但也包括不能回避竞争,不能怕孩子在竞争中受到打击,变得无力,就减免竞争。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雨露,也同样需要雷鸣闪电,狂风暴雨一样。

  做为教育人,做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应该通过竞争给予孩子什么呢?我觉得是:在竞争中的拼搏精神,坦然面对竞争的成败,重视竞争的过程、忽略竞争的结果等等……尊重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正视社会的美好和丑恶,坦然面对生存中的挑战,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6

  故事"手端银碗讨饭吃":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野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完,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失去了招摇的资本,每天从金马车上剥一小片金子,换点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

  尹建莉老师对这个民间故事的寓意是这么理解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宝物呢?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以下三样东西。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的我们比以前更重视阅读,大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就是非常好的榜样,有时我听说某某家长每天晩上坚持给孩子讲故事,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自己有了孩子的人会懂,我们有很多理由做不到这件事情。很多时候,连自己想静下心来阅读的想法也没有。可是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有没有爱上阅读,跟他所处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一点我有个家长在家长会上做过分享,她说家里要营造阅读氛围,大人喜欢看书,孩子自然也会喜欢看书,如果大人真的不喜欢读书,哪怕手里拿的是娱乐杂志陪在孩子旁边,那也是好的。

  我觉得阅读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宽广、人性的丰富。阅读的前提是要选好书,有的书让你更理解和宽容这个世界,有的书会带来糟糕的体验,这一点本人有亲身经历,在百度有个叫"戒小说吧"的群,里面有很多读错了书的人的血泪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以此为戒。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读好书。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这点我们很多人都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你今天的性格有多少是来自你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什么有的人善于自己拿主意做决定,而有的人优柔寡断而更倾向于配合服从,有的人自信乐观善于交际,而有的人沉默孤独容易自卑。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自己的成长方式和经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是一生中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假如我们的父母懂得这些理念,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多放手一点,对犯错误更宽容一点,也许今天的我们就会少一点心理创伤,多一点身心和谐。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对不接纳不认可自己性格的人,该是多么绝望的一句话。当然,过去已经不能改变,父母还是那个父母,性格已经定型,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反省、修补、改善,给我们的下一代少一些伤害。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表率"。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看到这里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言传身教",我的原生家庭造就了我,我和另一半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谈举止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方式都在无声地教导,可是有时我们明知道这有多重要仍然恶*不改,脾气坏的照样脾气坏,控制欲强的照样控制欲强,不爱运动的照样日复一日不运动,明知道读书重要还是不去读书,想想人的本性有时候是多么顽劣顽固。有人跟你讲道理,试图感化你,可是有时你根本听不进去,直到生活给你当头一棒。看着自己的孩子,他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不可爱的地方,想想那些不可爱的地方有多少是自己的影响,就没有了生气的理由。原来,任何时候,做好自己,完善自己,才是永远的主题。

  如果说我们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阅读",它完全体现在孩子自己身上;第二份礼物"自由",它出现在**和孩子的关系之中;第三份礼物则表现在**自己身上。一个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无论你置身都是还是乡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还是*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今天的故事和主要观点选自尹建莉老师的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看这本书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这本书共有六个篇章,每篇文章都有核心观点,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我们从文章里可以看到作者说过的观点——阅读、自由、良好表率,尹建莉老师对我们当下儿童常出现的"多动症""自闭症"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查阅。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7)

——写最美的作文 (菁华5篇)

写最美的作文1

  想问大家一些问题,你们在*常生活中可否关注过哪些脏兮兮的垃圾桶?如果关注过又对它们持何态度?是否因为它们的肮脏而嫌弃它们?那就请你们再想想,如果没有包容万物的垃圾桶,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样?到那时我们还会嫌弃它们吗?又会用何目光去看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少不了垃圾桶的身影的。街道上,它们站在路边,像一位位誓死捍卫祖国的守疆卫士;广场中央,他们就像不分昼夜站岗的警卫;家里也少不了它们,一生守候在主人身边,一世忠诚地为人效劳。

  生活中,我们对垃圾桶的印象总是难以形容的脏,以至于给它“最脏”的“桂冠”。可是,你有没有深深思考过吗?

  垃圾桶之所以这么脏,是因为它包容了世间的脏物。虽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人类依旧对它不满。的确,有谁瞧见了这赃物心情会好?尽管如此,它仍然将外界的抱怨抛之脑后,继续它应尽的义务。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可贵到付出自以为应该献出的一生,即使这一生中不停地受到自以为是高级生物其实心灵真正不纯洁的人类的抱怨,而它就一个字:忍!

  虽然,垃圾桶那肮脏的外表使人作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及一种“忍”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去面对一个能容它生存的社会。这不就是生存的最高境界吗?

写最美的作文2

  时间,如流水般从指缝间匆匆流逝。曾经懵懂无知的我们,如今年少轻狂。不知淡忘了多少时光,就这样匆匆地成长了。

  而那些为梦想哭过、笑过、收获过的最美的时光,却真实地伴随着我们走过快乐青春,让我铭记于心。

  当我们有了梦想,就要努力实现她,不是吗?我很喜欢唱歌,长大后想当个歌手,于是我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

  学校的唱歌比赛,就是我最初的舞台。上这个舞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清晨,迎着阳光,对着镜子“咿咿呀呀”地练声;傍晚,披着晚霞,跟着伴奏带,唱唱歌;夜晚,沐浴在月光下的我,依然努力着,跟着视频,练动作。

  除了每天都做这些基本练*之外,我每个星期天都坚持到刘老师家练歌。老师对我很严格,任何一个小小细节都不会放过。只要有一个字唱错了或者一个调唱偏了或者动作做不到位,老师都会及时纠正。有时候我都唱得不耐烦了,像泄了气的皮球站在那儿,一动也不想动。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老师的这句话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我坚信,只要付出努力,那个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每次比赛中我都获得了“十佳歌手”的奖杯。

  小小的帆船会带着你前进,不管沿路是曲折,或是*坦,只要努力,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青春如此美好,追梦的时光,更美好!

写最美的作文3

  春天的西湖最美,那里风光秀丽,风景如画。桃花露出了点点红意,梨花露出了微笑,柳树梳理着自己的“长发”,碧绿的湖水泛起阵阵潋滟,湖面上几只船儿悠闲地漂荡着。岸边人们三五成群享受着春色,连树上的鸟儿也不甘落后,叽叽喳喳地叫着:“春来了!春来了!多美啊!”

  夏天渐渐走*,西湖的湖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荷叶拖着晶莹的露珠,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怪不得古人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叫个不停,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夏来了!夏来了!”

  秋天的西湖,十里飘香,让人留连忘返,荷叶像害羞的小姑娘,低下了脑袋,提醒人们去采根下的莲藕。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采下白白胖胖、让人爱不释手的莲藕……风儿一吹,树叶渐渐变黄了,树叶像一只只黄蝴蝶扇动着金色的翅膀在空中飞舞。树叶边落边喊:“秋意正浓!秋意正浓!”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其它花儿都谢了,却仍旧有怒放的梅花,湖水依旧清澈见底,湖面上映出蓝蓝的天空。要是天上落下鹅毛大雪,所有的景物都银装素裹,那就更美妙了!断桥边飞雪声,孩子们的玩耍声,大人们的欢笑声都在说:“冬已来临!冬已来临!”

  西湖一年四季都有着美丽迷人的景色,说不尽,道不完!

写最美的作文4

  “最美老师是什么,什么是最美老师……”这几个问题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最美老师?”在一旁工作的妈妈问道,“哦,我知道了!就是指心灵美的老师。”心灵美的老师?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我们语文老师斯老师的身影。

  斯老师是一位温柔的.老师。她的眉毛弯弯的,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好像会说话似的。在一个很挺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红红的樱桃小嘴。瞧!那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披散在背后,配上一脸的笑容,美极了!

  斯老师的皮肤对强烈的阳光过敏,所以,只要一到夏天,便会将全身用布包住,只剩下一个鼻子和一张小嘴巴。可虽然那样,斯老师依旧每天按时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曾经问过斯老师:“为什么生病还要来上课?”她笑着回答:“因为如果我不来上课,你们会落下很多课。我可不能因为生了点小病就不来上课。”小病?这何止是小病!阳光会无情地射到您身上,将会有多么痛!那一刻,我心想您真伟大。

  斯老师不光在生病的时候如此伟大,还很细心呢!在去东白湖的时候,斯老师提醒我们要带几件厚衣服,怕我们生病;在钟老师不在的日子里,严格监督我们挑食的现象;从一年级起,斯老师便带我们进入了文字的殿堂,教我们读书、写字,看着我们一天天成长;还经常搞活动奖励我们礼物……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斯老师,一位美丽、温柔、细心的老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我们斯老师的写照。

写最美的作文5

  冬天来了,雪花悠悠扬扬地落下来,落在树梢上,树梢白了;落在屋顶上,屋顶白了:落在大地上,大地白了.这时,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雪花是美的.洁白的雪花像千万朵小小的云彩飘落下来,不是十朵,不是百朵,也不是上千朵,而是成千上万朵.它们形态各异,各不相同,什么“三棱六角”,什么“七棱八角”,谁能说大自然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呢?雪话似那一群亭亭玉立的小仙女,成群结队从空中飞来,难道这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

  最美的还是要数梅花.“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写的梅与雪交相辉映时的情景,远看似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面对微笑,*来也似仙女穿着七彩霓裳欲要离去.在这梅雪交映的美景,我仿佛就是一棵树,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脚下长出跟须,深深扎进冰冷的泥土,冒着风雪,傲然挺立.“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皑皑白雪中红梅挺立,是不是别有一般境界呢?

  冰棱也是美的.那些挂在屋檐下的冰棱是最美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缤纷,光彩夺目.长长的冰棱就像一把把长剑,一块块水晶,这就是冰的无限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就是美丽的冬天!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菁华5篇)(扩展8)

——教育其实很美的读书笔记优选【5】篇

  教育其实很美的读书笔记 1

  在工作室组长和同仁的带动下,我开始在书香世界里寻求教育的真谛,享受读书带给我的充实感。无意间,我翻开《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里面的字字句句吸引了我,于是便爱不释手。

  这本书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刘可钦校长写的,书中她不时地以自己的小故事或她看到的、听到的小事情来阐述,细节中渗透着教育其实是一件很美的事。是的,只要做教育,如果没有审美的眼光和对美的敏感,那是做不出味道的。可是,在居家过日子的状态中,我们又很难体会到这种美好,美丽或者说不满。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行,太多的不能,太多的不好。它们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的屏障,慢慢地,“美”居然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现实的很多困惑缠绕着我们。我们希望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可是当学生刚要表达“不一样”时,我们内心又冒出很多担忧。我们往往期望学生能够多一些自主的行为,可是当学生因经验受限,玩心太大偏离教学目标时,我们又会本能地将他们收在笼中,小心喂养。我们往往会感动于学生的率真和童趣带来的惊喜,但却无法容忍学生的反复,甚至会失去做教育者应有的耐心。我们往往会为那些聪明的、守规矩的,“优秀的”学生自豪不已,但却无法从容、耐心地面对那些木讷的、内向的.、“不听话”的学生,有时甚至会抱怨,我们班上要是没有某某某就好了。我们也往往在羡慕那些好教师、好学生中,而忘记了我们自己应该成为“好教师”,我们自己也有培育“好学生”的责任。我们没有明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时“迟钝”、“偏离”、“反复”“不听话”,像“聪明”、“专注”、“一贯”、“懂事”等一样,都是正常的。恰恰是它们共存的,才构成了丰富的教育过程,使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教育方法。只有识别这些,我们才会创作出一幅成长的教育山水画卷。

  我曾经看过两个小故事。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捣乱,不好好学*,对老师的教导又不服气。老师批评的语气中,夹杂着怒气,边批评边说:“你别翻白眼啊!”可小孩并不知道什么是“翻白眼”,很好奇,就偷偷地翻了一眼睛,不巧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十分恼怒地呵斥道:“我说你,不但不听,还故意翻白眼。”自然,这个学生只得灰溜溜地反省,下课写检讨。

  还有一个学生,同学送了一块彩色的棉花糖,她不舍得吃,小心地把它放入水杯中。课堂上,她忍不住打开水杯看了一眼,没想到棉花糖被水一泡变大了。她感觉非常有趣,扑哧一声乐了,结果被老师发现,也被罚了。课堂开始变得很安静,老师继续讲课。所有的学生都小心翼翼地回答老师一个有一个问题,所有人都可以感觉到课堂气氛的压抑。

  我举这两个事例,主要就是想说明,学生犯错、走神儿,都是课堂上十分常见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可能使学生丧失可贵的品质——好奇。我们会遇到许多学生成长过程中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我想,老师如果能大度宽容地一笑了之,远比怒斥换来的效果要好。因为,其中包含着老师对学生成长特点深刻理解之后的智慧。

  所以,美不仅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在寻找、发现一个个体的闪光点中体验到美,把美的种子播撒,并精心呵护、培育,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并享受成长之美,正所谓教学相长。

  大美至真,至纯,至简,就在每一天,每一刻。

  希望,我们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发现,一起来感受——原来,教育其实真的很美。

  教育其实很美的读书笔记 2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以及他们的*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我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爱的教育》,可以说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教育其实很美的读书笔记 3

  “在我们*惯了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中,哪些是制约学生发展的,哪些因素阻碍了我们通往理想教学的境界,哪些管理方式又影响了教师的创新”?刘可钦校长的这种反思方式值得我们学*。“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学*、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寻找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求”,这是刘校长指出的寻找课堂精彩的道路。

  “如果课堂中能有一个核心的大问题作引导,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被细小的问题隔断;如果有一个大的问题贯穿始终,教师就会关注重要的点,淡化干扰,保证学生获得每节课应该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是刘可钦校长的主张,也是我们开放教学的方向。课改以来,课堂上常常看到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对答如流”,真正能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问题被“肢解”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被挤占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一问一答的课堂提问方式,用大问题主导课堂。

  大问题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简洁、明晰,学生获得的是深入思考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得到一个正确与否的答案。以问题作为主线,课堂上老师也不再使用那些细小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问答,这样就可以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思考上,给学生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帮助学生加以完善。以大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可以让教师减少简单的重复和唠叨,更关注在关键处的重复和确认,以给学生更好的示范。

  在用大问题主导的课堂中,学生的的独立思考和交流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学生的思维能否被激活?学生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是否能形成有效的互动?这些关键的因素有赖于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在具体场景中不断调节学*气氛的能力”、“扎实的学科基本功”、“极富启发和激励作用的语言”作为一节课的“基本色调”;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数学”、要懂得“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对关键问题的思考上;要抓住生成的错误资源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机会;要给学生必要的具体指导,使学生学*的过程变得简洁、高效。

  当然,在实施问题为主线的课堂中,以怎样的形式引出核心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如何通过追问和反问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如何设计练*题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组织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学生之间交流与质疑充分?如何保证合作学*的秩序?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有效策略的问题。

  在《改造常态的教研方式》一文中,中关村四小侧重一个点进行教研活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不断地跟进式交流总结有效策略,一个阶段力图解决一个问题等经验值得借鉴。正如《起伏的研究过程》中所说:尽管研究带来的变化大多数时候是缓慢的,但是当教师一旦发现研究有助于改善自己的教学时,他们就能从研究中找到自信和乐趣,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不断学*先进的理念,借鉴先进的方法,追寻理想的“美”的教育境界,我们始终“在路上”!

  教育其实很美的读书笔记 4

  读到《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不知不觉中,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教书几*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 教育其实很美》,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 所谓的*淡是*庸,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刘可钦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刘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刘老师的教育追求。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教育其实很美,美就美在孩子的独特,美要美在教师的用心。尊重孩子的差异,最美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

  教育其实很美的读书笔记 5

  教育其实很美。这样的标题,听起来并不陌生,因为我们也经常这样引用,但是真正认为很美的人恐怕不在多数。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刘可钦校长所撰写的教育著作的名称,“其实”二字道出了很多人的真实想法,说明教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并不美,说到教育我们泛指老师和家长眼中的教育,可能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眼中的教育就是以目标和结果导向型的教育,如果无法达成想要的目标,或者教育的结果与自己的目标相差甚远,那就会产生强裂的沮丧感、挫败感,逐渐就形成了***,要么成为教师职业倦怠之始,要么成为破罐子破摔的肇端,家长也为如此,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等到发现现实不是如此时就会焦躁不安,变得没有耐心,他们还会认为教育的美好吗?诚然,一个没有目标和结果导向的教育不是一个有效的教育,也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育。但是,片面追求成绩、分数、精英、升入重点高中、考入一流大学的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吗?显然不是!

  我理解刘可钦校长的眼中的教育是以目标前提下过程导向型,追求和享受教育本身原本应有的美的元素,美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许多人(包括我们)没有发现,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当然,也许受到其他太多“不美”的因素的影响。

  教育的美,在刘校长看来,它有学校文化的场域之美,教师在职业生涯从一般走向优秀的职业之美,静待花开的学生成长之美,课堂教学的生命之美,能够在教育中打开另一扇窗的教育博大之美。

  在本书的第三章《让学生站在正中央,彰显学生的成长之美》章节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作者的核心思想。比如,空间有多大,孩子的发展就有多大,掩卷深思,我们是否给足了孩子们足够的发展空间,有没有充分的把该放手的放给孩子们去做?是不是真正把孩子没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不是以孩子们的发展为中心,还有多少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对待孩子。比规则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爱,一说学校虽然少不了几率、制度、规范和规则,但是面对违反规则的孩子,我们是维护规则重要呢,还是站在孩子未来的发展更重要呢,也学有人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难道就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吗,我相信是有的!那就是在坚持孩子发展第一的前提下去维护规则。那就是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去体现教师的智慧,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不是机械化的原则坚持,而是具有创造性的加工和塑造。那时把教师比作艺术家的事业。所以,本书97页说,老师不能丢掉的教育信念。我想也许就是“静静地等待花开”。

  67页中,《你对学生说话的声音有多高?》也对我颇有感触,面对喧嚣的课堂,或者犯错的学生,我们是不是经常性的喜欢用更大的嗓门来制止学生或者压制学生?我们愤怒的声音和冲动的情绪对于学生只会让学生更加抵触,行动上暂时收敛,但并没有心服口服,还会徒增我们的生气和烦恼,实际上显得自己的无能。记得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说过,要想让教室里安静的唯一方法就是老师要带头在班上闭嘴,减少经常性唠叨,在自*课上老师不能想起啥就说啥,要养成有条理的*惯,尝试在学生面前讲话要有准备,而不是想到说出;要有条理,而不是东拉西扯;要有感染力,而不是空洞说教;要有鲜活事例,而不是单讲大道理。更重要的要讲究讲话的艺术,降低声调讲话,而不是声嘶力竭!同时,低声调的讲话将更多的包含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有爱才有教育!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学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它不同于**的世界和成年人的社会。我们应该也必须“走出非此即彼的误区”(112页),作者说,我想,如果任由互助、关爱、理解、尊重等这些人间可贵的情感在教育消失的话,付出的代价可能比惩罚一个偷懒的孩子,赶走一个犯了众怒的“坏学生”还要大。诚然,我将我校的学校精神在经过周密调研和思考后确定为:热爱、尊重、理解、珍惜,也把它镌刻在墙上,以期达到对广大教师的感染和影响,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师者应有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尊重知识、尊重科学、遵循教育规律;理解家长对教育能力的不足、理解家长的难处,理解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和学*能力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掌握学*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珍惜教育生涯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珍稀一段师生之缘,珍惜美好的教育时光!

  教育其实很美,教育真的很美。期待花开和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都是值得留恋和珍惜的!教师的幸福就在于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路,看自己播种的希望一个个能够长成了参天大树,虽然,有的伟岸挺拔、有的枝繁叶茂、有的仅有一片浓荫、有的是花香四溢、还有的是结满了果实,它们都在为这个社会做着不同的贡献。但愿我们共同享受这份教育的美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