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 / | 读书心得,名著,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

  陶行知是**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2

  陶行知是**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3

  陶行知先生*生教育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这里,本人主要对“生活即教育”这一独特的教育思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我们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生活和教育相得益彰,这不是更好吗?

  本人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概,就是理论太空洞,学生不感兴趣。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部分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再加上教师观念的陈旧,使得思想政治课成为说教的代名词。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仅教材有了可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部分分成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单从名称上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了,不仅如此,内容的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同“学这门功课是有用的”。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成为共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学生,贴*他们的生活,让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感悟和体会更多的生活道理。下面我将以我的三堂公开课为例,谈谈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在《经济生活》中,本人在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题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就是你陪妈妈去买菜,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一些人和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设置的情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所以很熟悉,如今搬上了课堂,大家积极性很高。当然在设置情境的同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指导意见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经济生活全册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着“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政治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落实这个重点和难点,确实让我煞费苦心,因为这个问题离学生生活较远,不知从何讲起?然而,考虑到当代中学生富有较强的时代意识,热衷于关心“国事、天下事”,对国内外的重大形势、社会热点非常关注。于是我还是从学生的业余生活入手,紧紧抓住当时学生课后问题,并设置情境和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当时正在召开的伦敦G20峰会来导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的国际交往,也有利于了解世界的局势,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该怎么办?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以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为话题,让学生参与体会中美关系“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不仅强化了“国家利益观念”,而且让学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任教十几年,最*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教育基于生活。生活教育之特质的第一特点就是“生活的”,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个人对其的理解是:我们要在不断的行动与实践中生活教育智慧,并在不断的总结提升中获得成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行动就有可能。我们更要用心地去感悟生活、感悟教育,努力做到行知路上行知行。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1)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

  陶行知是**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2

  陶行知,我只在学生时代的《教育学》一书中,知道他是杜威的学生。对于他的教育理论,我也只是模糊地记着:”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虽然是名教师,但我自愧从来没有认真钻研过我国这位影响深远的大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理论。

  上周末,读了学校发的《新教育》上关于陶行知的教育小故事,说实话。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下,就以感慨颇多。

  报纸上多次提到”温和地,语重心长地,耐心地“等字眼,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位温文尔雅的先生,是位亲切的老师,是位可以谈知心话的叔叔。他的人格魅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亲*他,望着他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聆听他那和风细雨的教诲。真的好羡慕陶先生当时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即使犯错,也不会担心挨老师的”横眉冷眼“,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风细雨般,但会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记忆深刻。如《烧扑克牌》,《不要做井底之蛙》这些小故事,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教育方式。

  其次还深深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陶行知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他不仅爱孩子,还爱生物,”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从心出发,爱上孩子,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足够可爱,都是落入凡尘的精灵,憨厚天真。用爱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眼中透出光亮,让他们感受希望。没有差孩子,只有缺少爱的精灵。这是陶先生为我们讲述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教育情怀。我们的心应该放在眼里,放在手心里,让可爱的学生可以摸得着、看得见。我们心与心的沟通,构建起美好的生活。

  爱孩子,体现在欣赏孩子。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为了*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如今,当我再次进入校园,看着教学楼上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勇于开辟的实践精神;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医者可治百病,师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业的不同,生命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学陶师陶,乃师者所毕生学*的。陶先生所表现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所学*。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3

  陶行知是**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2)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菁华9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陶行知先生是**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的民族**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对于我们教育类专业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更好为我们理论和实践学*,提供方向。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收获颇多。

  首先,在学*《学生的精神》之后,了解到先生对学生的期望:(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须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须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读完后,我联想到现在的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常受到父辈过多的照顾,对社会认识不够深刻,在大的教育环境下,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常常不知所措。并且,在学业上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满”,有一点小收获就沾沾自喜。学生对学*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甚至,读到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没有很好的规划,还是得过且过。那么作为教育者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教学。虽然嘴里念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却不予以学生一定的学*方法,让他们找出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教书,不应该是,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这样就能把书教好的,而应该以学生为教育的重心,教会学生如何学*,并且,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的身心特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细细品味先生的话,并联系我的教学实*,我感觉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意味深长。

  在《教育名著》这本书中,还提到“生活即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在学*完本书后,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学做一个人这一章,这时这我想起我们主任,常教育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这不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在先生这篇文章里,“学做一个人”有三个条件,(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时的教学和学*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讨论问题时,与对方争辩不过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读完本书,犹如与先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对话,使迷茫的我,看到渐渐清晰的路。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2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确实受益匪浅。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3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4

  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都会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

  现在我要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师生共生活”一信。这封信是写给安徽公学副校长姚文采的。其中交代了关于安徽公学秋季招生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学校的校纪、校风的建设。陶先生提倡的生生榜样与师生榜样的作用,把开学一个月的精神都集中要训育上。不论老师或学生都要同甘共苦,共生活。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到:“师生共生活”如果适用在现在的教学或管理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很显然,一个学校的校风建设靠一、两个人是抓不上去的。正如陶先生所写的如果能使每位老师共同参与,与学生共同学*共同生活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守学生守的规则,这种共学,共修养的方法肯定能为师生带来意外的惊喜。师生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能拉*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精神上融洽了校风建设自然取得了效果。师生在生活时,还要同进步。或许在初期阶段学生表现在模仿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表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好的学生在学*上和个人修养上喜欢和老师赛跑,所谓后生可畏,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和进步下,面对学生的进步我们一定要成为学生学*进步的引导者。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所小学把全镇五年级学生全部合并到中心小学,这就涉及到学生的管理问题,学生住宿、吃饭、晚上上自*写作业以及交通等问题摆在全体师生的面前。该校教职员工三人一帮轮流值班,与住宿的学生一起学*,一起吃住,早晚一起洗脸刷牙,晚上一起上厕所,早上一起出操;学生*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老师来照顾;学生有什么烦恼,都向老师倾诉,四十多个住宿生与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甚至有的不愿意回家过周末。他们的学*进步了:住宿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位居五个学区之首;他们更加懂事了:在学校,每天早晚扫地、打水都成了他们份内的活儿,他们从无怨言;他们的自理能力强了:周末回家,他们能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洗衣刷鞋,家长高兴的直夸学校和老师;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更强了:他们从没有违反过校规校纪,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七个班中有四个班的班长是住宿生。以上这些都是为什么?很显然,正如陶先生所写的如果能使每位老师共同参与,与学生共同学*、共同生活,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守学生守的规则,这种共学,共修养的方法肯定能为师生带来意外的惊喜。师生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能拉*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精神上融洽了,校风建设自然取得了效果,学校校园也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和谐。

  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21世纪的*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代教育的先驱,他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这位朴实的老人,在为*的普及教育奔走呼号,仿佛听到他那无华的语重心长的话语:生活就是教育。

  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生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在《读者》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有一所中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同学们都已不堪重负。一位家长建议他们向学校反映一下,可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因为他们觉得即使去反映了,也没有用。这位家长很感慨。从同学们的表现上,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影子。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世故了。

  “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这是多么实在的教育!

  是生活就是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伸张到大自然,伸张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让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创设美的生活环境而努力。美,即是真,即是善。美的.生活环境,就是真和善的生活环境。说真话,做善事。让他们在美的生活环境中受到熏陶,做真、善、美的人。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六大**。

  1、**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出来。

  2、**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做干。他批评那种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恶见。我想爱动手是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如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要不是他母亲让他在地下室搞实验,伟大的发明家不久夭折了吗?

  3、**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如果不加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则犹如睁眼瞎,大千世界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特别要有问的自由,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5、**儿童的空间,让他们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6、**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任。给他们一些空闲消化所学的,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的事情,使他们不致失去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意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思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儿童的眼睛体现出学生要有信息的收集能力,**儿童的脑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儿童的手无疑是动手实践的能力,**儿童的口就是合作交流的能力,**儿童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教学的创造性。

  *推进了将*一个世纪。我们到底给了我们的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多大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人能够把“以学生为本”、“启迪智慧”、“人文熏陶”、“活动实践”等新教育理念日益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是不是成为课堂的摆设?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渗透陶行知的“六大**”的思想,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形成自主学*、独立思考的*惯,就会形成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如果我们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不仅学生享受“亲自”获得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教师自己享受成功。

  正如陶先生所说:“有了这六大**,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一个茶杯要有空的地方才盛水、一个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可想象”。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彻底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创造型的学生。否则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三是“学做合一” ;四是“实验即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惯,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的时候,把地下室给他做实验。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5

  暑假里,学校送给我们每位老师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顿觉获益匪浅。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等的思想。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同甘共(四)跟民众学*(五)跟小孩子学*(六)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结合我的15年的教学经历,有以下几点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总是竭力使教师们确信,如果你只限于从讲台上看见学生,如果知识由于你叫他来,他才走*你,如果他跟你的交谈只是回答你的提问,那么,任何心理学知识都帮不了你的忙。因此我们要走*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建立共同的兴趣,才能发现他们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从而打开教育的突破口。

  1、用心观察学生

  教师想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就必须准确观察并分析学生行为特点,找出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课时,我们要时刻观察学生,看哪些学生在做小动作,哪些同学说小话,哪些同学思想抛锚,哪些同学专心听讲,从而有的放矢对待他们。在讲课中及时用眼神与他们交流,眼神中流露的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激励,可以是严厉,也可以用提问方式使他们停止不符合课堂秩序的行为,从而跟上课堂步伐,继续学*。

  下课和课外活动时,我们可多到走廊或操场上转转,观察学生们,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你会看到许多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们渐渐了解了学生的不同侧面。有的学生课堂上很沉默,课下却很活泼;有的学生学*成绩很好,但课下却经常一人待着;有的班干对待老师恭恭敬敬,对待同学却呼来喝去……

  2、用心与学生谈心

  谈心是了解学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亲切地交谈,能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几年下来,我觉得谈心也是有技巧的。

  ①*等待生,不“居高临下”。教师和学生谈心不能摆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我与学生谈心时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②要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与学生谈心要讲真话、实话。每个学生都有其学*和生活的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要从学*和生活地每件实实在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关心学生,与学生真心实意的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③要有耐心,不“计较抱怨”。任何事物都有个转变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也是如此的,因此谈心时,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碰到“钉子”时,不要恢心,或听之任之,撒手不问,要不能计较而抱怨学生。

  ④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对一些性格倔强或问题比较偏激的学生,与其谈心往往在“火头”上谈不成,对此不必操之过急,而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

  ⑤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当某个学生在学*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总想找信赖的人,特别是其心目中尊敬的老师一吐为快,指点迷津,哪怕是静静地听完诉说,他也会觉得心情舒畅得多了。如果教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那么定会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⑥要以德感生,不“以势压生”。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感信,赢得学生的依赖和尊重。这样在与学生谈心时,学生才会听得进。谈心时如使用高压手段,就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会让谈心一无所获,还会适得其反。

  3、用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

  光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十不全面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了解其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我都开展“双走入”活动——走入学生的家庭,走入学生的心灵。*地我还时常通地电话与家长沟通,我把学生的联系电话学校放一份,包里放一份以便随时与家长联系,另外,学校的校训通也为我与家长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台。通过对一些家庭的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只有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做好学生工作。

  王安珏是个特别可爱的孩子,小小的个儿,经常会仰着头眨着大眼问我一些好笑的问题,课下总想把他的小手塞到我的手里让我拉着,会偶尔喊我妈妈,会经常塞一张他画的画给我。我们老师总感觉她就像还是个幼儿园的孩子,所以在课堂表现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弱,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常常左顾右盼,影响别人听课,时刻需要老师监督。有时老师上课时,他会把他的小水杯拿出来喝水,那声音就像喝汤一样的夸张;有时上课时,他的橡皮丢了,他会一节课都在找那块橡皮,找不到是不会听课的。课间和小朋友们玩耍时,只要别人碰了他一下,他就会大哭。这样的听课效率导致他数学上很多题目不会做,成绩不理想。他的妈妈很茫然,有天下午来找我时,双眼哭得通红。这次家访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爱好,拉*与孩子及家长的距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一条阳光之路。

  1月16日下午放学后,我和数学骆老师一起走进了王安珏的家,一百多*方刚装修的房子中就只住着他们娘俩。爸爸和爷爷都在外地工作。在与妈妈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王安珏是提前入学的,他们也是在孩子上学时才刚搬来这儿的,妈妈对这儿的生活也是刚适应。爸爸和爷爷都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顾王安珏的生活和学*的重担都是妈妈一人挑起的,而妈妈说她文化水*不高,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力却不知道怎么使,匪常着急。交谈中还流露出后悔让孩子提前上学的念头。

  看到他妈妈焦急又后悔的样子,我先告诉他妈妈,现在既然上了就不要后悔,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共同想办法去面对。然后告诉妈妈一些他在校的表现,此时我更强调的是他的优点:王安珏虽然人小,手小,但他写出的字却很工整、大气,在语文方面,他的能力较强,认的字多,认真听课时,能积极回答问题。此时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安慰的笑容。他妈妈告诉我,每天晚上都会陪儿子看课外书,母子俩互相讲故事。我大力地肯定了她的这种做法,并告诉她对于王安珏自控能力差的问题我们要有耐心,从每次写作业,每次看书抓起,一点点训练他的专注力。不要总是那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要多夸孩子,只要孩子一有进步就大力表扬他,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这样孩子才会有劲头,有动力。在课堂上老师们也会多关注他,我们合力帮孩子渡过暂时的难关。数学骆老师也就王安珏的一张试卷和他妈妈分析了他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并告诉了她一些辅导孩子数学的方法。此时,王安珏的妈妈舒展了眉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和谐的气氛中,30多分钟很快过去了,我和骆老师在挥别了这对母子后,又匆匆赶往下一家。家访让我走*了学生,走*了家长,彼此缩短了距离。我想:老师尊重家长,给孩子成功的感觉,孩子高兴,家长也高兴。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骄傲和希望。特别是对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6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匪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7

  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都会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

  现在我要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师生共生活”一信。这封信是写给安徽公学副校长姚文采的。其中交代了关于安徽公学秋季招生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学校的校纪、校风的建设。陶先生提倡的生生榜样与师生榜样的作用,把开学一个月的精神都集中要训育上。不论老师或学生都要同甘共苦,共生活。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到:“师生共生活”如果适用在现在的教学或管理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很显然,一个学校的校风建设靠一、两个人是抓不上去的。正如陶先生所写的如果能使每位老师共同参与,与学生共同学*共同生活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守学生守的规则,这种共学,共修养的方法肯定能为师生带来意外的惊喜。师生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能拉*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精神上融洽了校风建设自然取得了效果。师生在生活时,还要同进步。或许在初期阶段学生表现在模仿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表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好的学生在学*上和个人修养上喜欢和老师赛跑,所谓后生可畏,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和进步下,面对学生的进步我们一定要成为学生学*进步的引导者。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所小学把全镇五年级学生全部合并到中心小学,这就涉及到学生的管理问题,学生住宿、吃饭、晚上上自*写作业以及交通等问题摆在全体师生的面前。该校教职员工三人一帮轮流值班,与住宿的学生一起学*,一起吃住,早晚一起洗脸刷牙,晚上一起上厕所,早上一起出操;学生*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老师来照顾;学生有什么烦恼,都向老师倾诉,四十多个住宿生与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甚至有的不愿意回家过周末。他们的学*进步了:住宿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位居五个学区之首;他们更加懂事了:在学校,每天早晚扫地、打水都成了他们份内的活儿,他们从无怨言;他们的自理能力强了:周末回家,他们能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洗衣刷鞋,家长高兴的直夸学校和老师;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更强了:他们从没有违反过校规校纪,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七个班中有四个班的班长是住宿生。以上这些都是为什么?很显然,正如陶先生所写的如果能使每位老师共同参与,与学生共同学*、共同生活,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守学生守的规则,这种共学,共修养的方法肯定能为师生带来意外的惊喜。师生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能拉*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精神上融洽了,校风建设自然取得了效果,学校校园也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和谐。

  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21世纪的*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代教育的先驱,他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这位朴实的老人,在为*的普及教育奔走呼号,仿佛听到他那无华的语重心长的话语:生活就是教育。

  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生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在《读者》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有一所中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同学们都已不堪重负。一位家长建议他们向学校反映一下,可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因为他们觉得即使去反映了,也没有用。这位家长很感慨。从同学们的表现上,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影子。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世故了。

  “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这是多么实在的教育!

  是生活就是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伸张到大自然,伸张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让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创设美的生活环境而努力。美,即是真,即是善。美的生活环境,就是真和善的生活环境。说真话,做善事。让他们在美的生活环境中受到熏陶,做真、善、美的人。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六大**。

  1、**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出来。

  2、**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做干。他批评那种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恶见。我想爱动手是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如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要不是他母亲让他在地下室搞实验,伟大的发明家不久夭折了吗?

  3、**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如果不加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则犹如睁眼瞎,大千世界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特别要有问的自由,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5、**儿童的空间,让他们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6、**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任。给他们一些空闲消化所学的,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的事情,使他们不致失去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意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思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儿童的眼睛体现出学生要有信息的收集能力,**儿童的脑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儿童的手无疑是动手实践的能力,**儿童的口就是合作交流的能力,**儿童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教学的创造性。

  *推进了将*一个世纪。我们到底给了我们的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多大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人能够把“以学生为本”、“启迪智慧”、“人文熏陶”、“活动实践”等新教育理念日益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是不是成为课堂的摆设?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渗透陶行知的“六大**”的思想,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形成自主学*、独立思考的*惯,就会形成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如果我们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不仅学生享受“亲自”获得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教师自己享受成功。

  正如陶先生所说:“有了这六大**,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一个茶杯要有空的地方才盛水、一个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可想象”。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彻底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创造型的学生。否则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惯,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的时候,把地下室给他做实验。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8

  暑假里,我品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内容论述精当,陶先生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可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

  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正如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老师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老师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老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们也可以说:“教学做合一便是生活。”

  陶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吃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回次,霜风吹打过几次,冰淇淋吃过了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烫了手又冰了脸,那么冷与热更能知道明白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那么甜与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着石头之后又去拍棉花球,那么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先生对自身的成长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大家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多学*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涯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9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坚定的教育理念。为了贯彻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北师大历史教研组展开了对《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的读后感分享。通过阅读与分享,我们感受到,环境改变仍未使经典文章褪去鲜艳色彩,掩卷沉思,受益颇多。

  首先,李卓敏老师就“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这一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要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育者,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知与行的合一,内有良知则外有良行,如果没有致良知,就不会实际的善行”。

  薛甜老师也发表了对知行合一的看法,她分享到:“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是关爱人、尊重人、帮助人、启发人,教人独立、向善、质疑、求索。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人的潜力,让人拥有改良生活、改造世界的力量。教育者要能*等,不可轻视学生,凡事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有科学的精神和表达的艺术,对教育事业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

  许雨婷老师分享到,陶行知先生给她带来最大的启发是:“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要用细心和爱心观察学生在课内外的灵感,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马名艳老师在读“*乡村教育之根本”这篇感受颇深,她分享到:“陶行知认为*教育的弊端来源于传统的社会结构把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并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社会的风气是人人都想成为劳心者,看不起劳力者。于是农民和体力劳动者沦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于是孩子们为了通过成为劳心者的层层考试,成了读死书的没有创造力的书虫,从这一点切入,陶行知发展出一套较行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教育应当是有教无类的,每一个教育者对教育要充满爱与情怀。"

  最后,王亚宁老师总结到“陶先生很多故事,我们虽了解的有限,但我们仍可以在他的书信中体会到他心底的善良,焦虑和无奈。我们要在点滴中呈现陶行知先生大写的人格,正本清源,让他回到受敬仰的位置。陶行知先生的背影,是一个教育者的正面"。

  通过这次阅读分享,初中历史组认识到读书对于日常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大师们的著作,学*大师们的思想,继承大师们对教育的热爱。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陶行知,陈寅恪、胡适、张伯苓、晏阳初、梅贻琦、梁漱溟、蔡元培……这些闪耀民国的大师们,最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造诣,更是他们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仍然拼尽全力救国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面对强权,铁骨铮铮!

  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往事越百年,大师已不再。

  仰望苍穹,这些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最闪亮的的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3)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1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2

  第一境界:民主、*等

  陶行知先生对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深恶痛绝,最反对看不起小孩子,反对不把小孩于当入。或是把小孩子看作玩物,再不然,就是把小孩子看作小大人,用对待大人的老古板的一套去要求小孩子。他认为: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第二境界:和谐、合作

  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工、*等、亲密,融洽的基础之上。陶先生提倡“教员与学生关系密切”、“待学生如亲子弟”。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他殷切地希望,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他还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陶先生多次强调,教师与学生要同商量、共合作。他在谈教师的民主作风时说道:“自己要说话,也让别人说话,自己要做事,也让别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

  陶行知先生不仅要求教师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小孩,而且要求教师“变成小孩”,他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第三境界:发展、创造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总是互相感比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人格要互相感化,*惯要互相锻炼。他说:“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

  陶行知先生1921年就提出办“活的教育”,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学生,千万不要想把学生拉得一样*,更不能人为地定什么“差生”。要承认基础,承认差别,要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让他们个个有发展,人人能成才。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3

  一、把心用上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孜孜不倦地谱写了“爱满天下”和“生活即教育”理论。作为老师你得忍得住贫穷和寂寞。所以我思考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践行着“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别人搓麻将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爬天马山栈道、走石锣鼓湿地公园与教学反思结合在一起了”。老师,就是要把心用上,用心做事;争取做好,不图回报。

  二、爱满课堂

  1.热爱学生,更加热爱落后生。许多老师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对*淡无奇的学生“一带而过”;对少数落后生“心不在焉”,甚至对其“闪光点”也熟视无睹,对其缺点则耿耿于怀。这样即便获得某些的成功,也必定付出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代价。落后生在学校、在家里都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和亲人的喝彩,这时候谁注意到他的“闪光点”和进步之所在,那必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2.挖掘爱的素材。生物学是研究动物、植物和人本身,人和动物是有感情的,植物也不例外。听闻有某大学生“轻生”的消息,拿出天马山上发现的倒下约20年古树的照片,说它竟然还活着!这就是植物,目标就是为了“活着”,为了“活”得更好,身为高级动物的你呢?

  在《生殖与发育》教学中插入“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的感恩素材。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乌鸦仔有衍食喂母乌鸦的情义,为人子女能不孝顺父母?难道连羊羔和乌鸦都不如?

  3.把抽象的知识人性化。生物学知识抽象,把它人性化处理后,就理解容易了。如:保护色和拟态就是弱者为了隐藏自己、免受侵害;警戒色就是强者挑战他人、谁敢惹我。为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呢?难得非得要暴露自己的目标不可?

  4.教育需要“售后服务”。我在默默地践行“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学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学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学生”。尤其是对“落后生”,你必须进行“跟踪”,让他把“你对他的爱”从学校、从课堂带到社会,直到永远。反过来他会对“你对他的爱”进行宣传,这就是爱的传递,是教育的正能量。

  三、生活即课堂

  1.生活即生物学。生物学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鸭和鸡的运动方式的区别反馈在鸭爪与鸡爪之别上(鸭爪的趾间具有蹼)、鸭毛具有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所以鸭的划水和浮水,是天生的,游泳是它的本能。但是对鸡而言,游泳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2.卫生保健即生物学。生物学的观点是在理想状态下总结出来的,强调的是保健,缺乏锻炼的层面。如:食物要干净、要煮熟、吃东西要洗手、寒冷要多穿衣服;感冒了要及时吃药等生物常识,是出于对孩子“保护”提出的理想模式,事实上许多场合是没办法做到的,也不一定要做到的。有时要从“锻炼”的角度进行宣传,“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入冬感冒是件好事”;“感冒多喝点开水,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好”。这种“锻炼”观是有理论根据的,就是免疫力的理论。只要把握好“保护”和“锻炼”的*衡,身体自然会健康。

  3.农业生产即生物学。农业以生物学为基础,学*生物要以农业为突破口。作为城区学校很难有农业的环境,我尝试着“植物无土栽培”和“一米菜园”,让学生自行培养、管理和观察。从栽培植物中去学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生物实验是要“学后做”,还是“做中学”呢?在没有安全压力情况下,可以尝试,老师不讲述、不演示,直接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通过对失败的总结而获得实验能力。所以要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

  五、践行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就是“先知”传“后知”,是一种分享学*。我经常强调,关于生物的为什么、有趣的生物现象、生物现象与做人的启示、成语术语中的生物学等。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和撰写讲稿,上台与同学分享。这种既动手动脑又动口的系列训练,比起做题目、看课文来得实在。学生的“为教而学”,为使别人明白,对所教内容琢磨透彻了。这是我坚持“课前五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把讲台适度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的缘故。如,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为什么说“人没有脸――天下无敌;树没有皮――必死无疑”呢?

  六、“生利”教育

  生物学知识有时会枯燥乏味,再者学生缺乏兴趣和斗志,学起来没有动力。陶公的“生利”教育,就是“学以致用”,对生物学的激趣、鼓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石锣鼓湿地公园种植了古树,如果你是园艺艺人,你怎么才能把它种活呢?咱们的工作者是怎么把它种活的呢?(通过观察)回答:要剪去部分枝叶并且要给它打“点滴”等等?

  总之,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体系。生物学的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界,实在;教育过程有情感色彩,人本;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全面;教育尝试“小先生制”,创新;选材符合“生利”,实惠;老师把教育当作事业来用心做,奉献。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4)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心得 (菁华3篇)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心得1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民教育家,他让*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文集》,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误区,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和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对素质教育的新启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为应试让学生多花时间读书、背书,特别关注他们的考试分数,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观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创新。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正符合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二、要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要意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学生听教师教”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心得2

  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的楷模。他坚持从*国情出发,办*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

  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二是指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和最*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的影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

  不管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都会有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个九样。”“五个拇指还不一样齐呢?”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的薄弱班级,这样的现象特别的突出,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伤透脑筋,想了许多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可总感觉收效甚微。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是不厌其烦的多鼓励,多引导,教给他们一些比较适合的学*方法,就算我们的教学内容他们还是听不懂,但这些方法可能对他们今后学*其他知识技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上,加强检查督促,让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心得3

  利用空暇时间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和积累。“教学做合一”是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或缺的。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一、教学要来自与生活,来自于自然社会。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

  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

  主动学*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离不开生活,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二、讲课要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

  “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当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数学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锲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对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不

  仅要讲清原问题的思想,讲透思路,还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将原命题进一步延伸、推广成新命题。在教学中,若教师是“就题论题”式的讲解,学生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若教师针对例题内容适时推广、延伸、创造出新的题目,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

  律,就能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泛舟的束缚。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教学做合一”的前提是民主*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关切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充分的信任和强烈的责任感面对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反映,并根据不同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造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打开,学生的学*兴趣才能调动起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改变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做学*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高度概括、抽象的科学,尤其需要这种“关切式”教学法。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之中,设计分组讨论、互查互补、共同协作等内容,锻炼学

  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个新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向前辈们学*,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5)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菁华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即头脑**、手脚**、身体**、感官**、时间**、语言**;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2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和积累。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做到学有所得。下面我对读本书的几点体会记录如下: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二、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二是指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和最*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

  兴趣等对学*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表现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应试教育偏重于“生学准备”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个新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向前辈们学*,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3

  最*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联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宽和问学、校训——向着大海起航、校风——行思合一、教风——做学教合一、学风——问学合一。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校领导已深刻领悟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并付诸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

  作为一名老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学*,学*,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每一次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对教育的认识思想都会得到升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先生永远是我们教育者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4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一个身强体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还可以学*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正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践课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依托不同的学*内容,从思维、感官、行为、语言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做的兴趣和能力。许多成功的数学课例表明,只要教师能在做中教,学生就能够快乐地在做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教师既不能面目狰狞,又不能唯唯诺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宽容和引导,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的关怀。老师和学生要充分沟通,老师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对于学生学*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求老师毫不犹豫地批评、校正,加以引导。宽容不是纵容,引导而不能误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

  让我们以生活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凭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5

  最早接触陶行知先生,是在学生时代读到了先生的两句教育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时对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已极为神往,现在有机会读到集合先生教育理论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逾觉获益匪浅。《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即教育”虽然是距今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但对当前的教育现实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今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活动外,还要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让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形成合力,让品质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这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先生说得多好。如今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小,但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由于他们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广泛地在课堂内外开展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正是从“做”入手促进“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某些要求也同样契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精神内涵。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不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导培养学生“会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具有自主学*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因为现在的学*方式,就是未来的生活方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学*,学*,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经历数十年的历史检验,历久弥新,更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当今乃至以后的教育教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唯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6

  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

  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

  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 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 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吗 读了不用不就等于废品吗还有一位土木系毕业的研究生在某设计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请教他有关房子设计方面的问题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 他说:"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说:"这样吧!你帮我问问你们设计院的同事。"他苦笑一声说:"不瞒你说我们设计院的同事名字我一个也叫不出来从不和他们来往我就搞我的一块设计图。"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6)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菁华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1

  陶公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林晓白:《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不说陶公的教育思想,仅从陶公文章的字里行间可窥见一斑:其行文畅所欲言,扬扬洒洒,不拘泥于格式,既没有高深的学术字眼,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但却材料鲜活,趣味十足,蕴意深刻,切切实实贯彻着“真”字。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的校训。他提倡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不仅仅是教的方法应遵循学生学的方法,乃至提出老师须一面教一面学。强调“好学是传染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陶公曰:“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思及自身及周围,教学变革的口号是天天在提,然而更多的先生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固守着原有的教育理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学知识整日沌沌度日。虽兢兢业业,虽爱护有加,但学生往往已沦为呆滞的应试接受者,先生的再学*再思考成天方夜谈,他家之事,更何谈及变革,读后感《林晓白:《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因此,陶公一“学”字,实则大有文章,学则思变,时常研究,常找到新灵感,找到新乐趣,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

  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他告诉我们“要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一块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话乃真理也,唯”变小孩子”,我们才能融进班集体,融进学生里,知他们所想,思他们所需,乐他们所趣,真正成为当中的一员。事实也确实如此,师与生不是对立的,唯有合一,唯有相融,唯有共鸣才能共同进步。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试着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利用有限的时间跟他们一块玩:一块打羽毛球;组织开展趣味体育比赛;教学生折折手工;在有限的条件里,教他们唱歌等。在玩中,我发现那个只考1分的学生,会变魔术,头脑其实很机灵;那个只考3分的学生,有很强的力道,羽毛球打得很好;那个不会标点符号、天天写错别字的学生,唱歌很棒的……而我在与学生玩中,也学会去思考学生们真正要的是什么,学会去摸索、会去学*、会去钻研,并将这个学*思考的过程,可学生一并探索分享。同时,我在与学生相处中,瞧见了学生们那纯洁无暇的心灵是多么美丽,收获着学生一点一滴的暖暖的感动。在收获中,我也更乐意为他们寻找着更快乐的学*方法,更和谐的相处之道,教学也就不再枯燥无味,所有的学*皆变得趣味十足,在学而知新中诲人不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2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3

  陶行知先生是*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 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终身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学会学*和终身学*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4

  假期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即头脑**、手脚**、身体**、感官**、时间**、语言**;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在读到“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儿童的教育,还在于**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出来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我们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5

  陶行知先生是*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 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终身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学会学*和终身学*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7)

——陶行知教育名言菁选

陶行知教育名言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言1

  1、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6、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7、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8、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9、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10、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1、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12、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13、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4、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1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1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颗草去

  17、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8、“六大**”:一是**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19、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20、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陶行知教育名言2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5、陶行知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指“专一”)“集”(指“搜集”)“钻”(指“钻进去”)“剖”(指“解剖”、“分析”)“韧”(指“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7、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崐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9、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10、爱满天下。

  11、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12、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13、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1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5、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1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7、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9、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20、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2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2、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2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24、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陶行知

  25、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26、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27、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28、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29、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3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31、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32、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33、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

  3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6、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共守。——陶行知

  37、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38、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39、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40、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1、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

  42、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4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44、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45、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6、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47、生活即教育。

  48、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陶行知

  4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陶行知

  50、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51、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5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5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4、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55、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五)跟小孩子学*——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胆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5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58、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5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60、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61、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62、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63、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6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65、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66、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的活人。***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67、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6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69、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70、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71、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7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3、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7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7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陶行知

  76、社会即学校。

  77、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78、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79、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80、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81、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8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83、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8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共守。

  8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86、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87、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8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89、教育是立国之本。

  9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91、“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言3

  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或妥协。

  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6、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7、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8、民之所好好这,民之所恶恶之。管众人之事者,拜众人为老师。

  9、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0、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12、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13、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14、我们要学*,学*,学*: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1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6、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17、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我们爱师范教育,我们更应爱全国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惟独为全国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我们的爱戴。

  1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9、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0、我们应当有广义的师范教育——虽所培养的人以教员为多数,但目的方法并不以培养教员为限。

  2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2、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23、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2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5、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27、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最伟大的文学是战斗的诗歌。

  28、我们希望以集体的力量来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谈与幻想。在共同努力创造学校上来学*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2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0、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有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3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事人。”

  3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3、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于工作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

  3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5、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之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改造乡村之实*。我们不要以为把师范学校搬下乡去就算变成了乡村师范学校。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

  36、在学问上能追求真理,则在政治上必忠于革命。依据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看来,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37、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38、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教育名言4

  1、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2、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4、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伤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8、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xx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xx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xx守。

  1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2、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3、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5、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6、人能*于勤,亦能*于惰。人之有惰念,不难芟除之;所可惧者,既由惰而因循,复由因循而长惰。

  1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18、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19、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陶行知教育名言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2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2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3、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24、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25、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26、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2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28、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29、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32、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陶行知教育名言5

  1、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5、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6、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7、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8、教育是立国之本。

  9、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0、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11、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12、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1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14、陶行知 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指“专一”)“集”(指“搜集”)“钻”(指“钻进去”)“剖”(指“解剖”、“分析”)“韧”(指“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15、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6、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17、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18、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19、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1、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2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3、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2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陶行知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6、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陶行知

  2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28、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29、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3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1、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32、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33、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3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3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陶行知

  3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3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3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40、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41、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4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陶行知

  43、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44、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5、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46、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47、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48、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4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52、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5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54、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55、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

  56、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的活人。***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57、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58、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5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6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1、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62、爱满天下。

  63、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6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6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66、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67、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68、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69、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70、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71、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五)跟小孩子学*——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胆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72、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崐 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73、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74、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75、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76、社会即学校。

  77、生活即教育。

  7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7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8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81、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82、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83、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84、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85、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86、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87、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88、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

  89、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90、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陶行知教育名言6

  1、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3、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5、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6、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8、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9、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1、 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陶行知教育名言7

  1,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陶行知

  2,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3,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五)跟小孩子学*——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胆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6,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

  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8,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陶行知

  9,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崐 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10,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陶行知

  11,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 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陶行知

  1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14,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15,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16,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指专一)集(指搜集)钻(指钻进去)剖(指解剖、分析)韧(指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17,我们深化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教卿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我仍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重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陶行知

  18,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陶行知

  19,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陶行知教育名言

  20,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陶行知

  2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2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3,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25,爱满天下!—— 陶行知教育名言

  26,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27,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28,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

  29,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

  30,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3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关于陶行知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32,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33,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34,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35,(一)迷:根据孩子们不断的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透过特殊的`环境、设备和方法,我们培养并引导他们成长,踏进未知之门! (二)悟:根据孩子们的一般的智力,透过启发性的普通教育,我们培养和指导他们对特殊活动取得更深的了解,对人生各方面的关系和宇宙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取得更广的认识! (三)爱:根据孩子们愿意帮助别人的倾向,透过集体生活,我们培养和引导他们对民族人类发生更高的自觉的爱!——陶行知

  3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7,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38,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39,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40,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41,社会即学校!——陶行知

  42,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4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44,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陶行知

  45,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陶行知

  46,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47,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的活人!***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

  48,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49,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50,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5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陶行知

  52,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陶行知

  53,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陶行知

  54,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55,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陶行知

  56,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言8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陶行知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陶行知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陶行知

  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陶行知

  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一**眼睛,二**双手,三**头脑,四**嘴,王**空间,六**时间。 ——陶行知

  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

  14、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15、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

  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陶行知

  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言9

  1、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2、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

  3、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4、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5、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6、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8、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9、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10、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1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1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1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4、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5、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1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17、悟;;根据孩子们的一般的智力,透过启发性的普通教育,我们培养和指导他们对特殊活动取得更深的了解,对人生各方面的关系和宇宙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取得更广的认识。

  18、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崐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19、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20、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21、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22、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23、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4、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25、生活即教育。

  2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7、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28、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29、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

  30、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教育名言10

  1、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4、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7、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8、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9、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10、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1、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2、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3、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4、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16、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17、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1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陶行知

  1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2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2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3、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25、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7、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陶行知

  28、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29、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0、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31、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32、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3、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3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35、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陶行知

  3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37、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8、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39、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0、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41、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4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4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4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4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46、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47、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48、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