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 / | 2022-11-26 00:00:00 读书心得,教师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1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热情。儿童的学*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人民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显然太少了。有人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教师自己的一桶水如果不经常添加的话,也有用尽之时。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往自己的桶里添水。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里有非常多好的观点和建议,使我获益匪浅,又从新认识到有关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3

  最*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思维,培养学生学*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

  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

  (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xx)”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 ,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科学学*、语言艺术学*、数学学*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心得三: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

  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 “从三个角

  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价值。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1)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6篇)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1

  最*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思维,培养学生学*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

  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

  (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xx)”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 ,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科学学*、语言艺术学*、数学学*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心得三: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

  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 “从三个角

  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价值。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2

  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办法。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

  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

  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

  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书中体现出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现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过,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那种。读着读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认为很好的处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伤害了这些孩子的感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惯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首先认同他有这个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纳我们后续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没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日后更大的问题。唯有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诉表达的对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告诉孩子老师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难,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这样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强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学讲话时,我们可以不用厉声喝道:xx,闭嘴。尝试着说:“有些同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告诉大家,等会下课我们来分享一下。”结果可能会好的多。改变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留心观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实践,必然会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3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理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特别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考虑“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有趣。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是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知道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知道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能力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可以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4

  小孩子学*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惯,学*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多么美好的想法,但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安全,比如,我想带学生到部队驻地,到消防局,到医院,到敬老院,到田间地头去直观感受、搜集素材,可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多方面的联系,教师、学生、家长、出访单位等,这些又岂能是我们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所能容易做到的?想想那么多困难,我又想打退堂鼓了。不禁感慨:小学美术课,真的只能局限在教室里无聊的看图片吗?何时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呢?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5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后,本人认真捧读,自感获益非浅。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历史教师,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让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学生的生活心理水*,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变成一名出色的教师。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人民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显然太少了。有人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教师自己的一桶水如果不经常添加的话,也有用尽之时。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往自己的桶里添水。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里有非常多好的观点和建议,使我获益匪浅,又从新认识到有关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 (菁华3篇)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1

  20xx年11月,我有幸成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了学员与专家交流互动,美术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我感到,此次培训准备充分,教学理念新颖,对教师教学实际有很大帮助。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解读新课程标准。

  本次培训旨在为一线中小学美术教师解读美术新课程标准,提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正确把握的能力。这一主题主要浙江湖州吴兴实验中学徐军教授讲解。徐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教育部中小学美术教材审查委员,*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在报告中从学*与思考两种层面指向展开,深入剖析了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教育背景与思考,美术课程方案与美术课程的位置,中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的人文审美细化,美术课程的结构,几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等多个方面为在场学员们做了翔实生动的讲解。

  二、加强教师研究、总结意识与能力。

  本次培训着重加强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总结教学经验与反思的能力的培养,专家讲座中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美术教师教育研究与成果呈现的方法与技巧》讲座。讲述了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什么样的文章最受欢迎?认为编辑在评审教育论文的标准是:

  1、有观点,有灵魂。

  2、内容充实,不空洞。

  3、思路清晰,结构明确。

  4、文字流畅,表达到位。

  专家还讲到,艺术贵在创新,艺术教育研究也需要创新,而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美术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缺乏创意,基本呈现一哄而上的态势。大部分研究都属于重复研究,资源被大量浪费,指导价值反而被重复。

  我感到,许多一线的'美术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一直是认真执着的追求者,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我们还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理论总结的能力,在本次培训中能与崔老师这样*距离接触,了解教育研究与成果呈现的方法与技巧,确实对美术教师教学水*,教育研究,有很大帮助。

  三、联系课堂实际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本次培训中注重提升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美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蔡士静专家做了《国内外美术教育案例与比较》的报告。在报告中她为学员们介绍了一位美国教师的教学设计,解读了影响课堂的几个因素,教与学的条件,制作微视频的方法步骤,来自英国的案例。南京师范大学的秦华老师的《反思的力量》讲座中建议学员们做电子笔记并推荐了基本书,在讲座中还播放了吴兴中学徐军老师制作的微视频《寂寞的繁华》等内容。我感到,只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次培训,教师开阔了视野,教育观念得到转变,课堂教学能力也有较大提升。

  四、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

  本次培训中李荣华教授为我们做的《美术教育研究的践行者-----漫谈名师具备的素养》中旨在提高美术教师科研实践能力,主要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案例研究,反思的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美术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我感到,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每天忙于自己的工作,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但不注重总结与反思,尤其是有些老教师职称评完了,教科研工作就停止不前了,认为把课上好了就行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不断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论文的形式展现,进一步推广新教学理念,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印象特别深的是*波老师的报告《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策略》中,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很空洞,但在刘老师的报告中,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他说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画家,而是画家小的时候也不都是天才。而且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画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提出美术教育重点是教育,以知识为载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我了解到学生的美术学*态度的变化规律:在绘画发展阶级,从小学到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即小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对美术普遍保持兴趣,五到六年级对美术兴趣开始下降,因而学生对美术学*的态度也极不稳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极大地挑战,从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应该想办法如何让学生对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其次要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本次培训还为我们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台。在与优秀同行们一起学*交流、相互探讨之余,我们交换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更丰厚的应用资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对话的时代,拥有知识才能抢占先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树立终生学*的决心,不断坚持学*与探索,不断丰厚自己的教学技能,竭力使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策略出奇制胜,灵活多样。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的方法和捷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前行,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2

  盼了好久,才等来了这次小学美术教师90学时的培训。能够参加,本身就足够让我欣喜万分。边培训,边思考,于是我决定借这次学*,做一只不一样的小蜜蜂,让自己不仅仅是理论的丰富,更多的是思想的开阔与提升。

  (一)做只勤快的小蜜蜂

  这次的培训课程丰富,老师各具特色:干练的冷莹老师、热情的李方老师、优雅的朱国华老师、随性的李正火老师。他们带给我太多的精彩,我用博客日记记录了每次的收获与自己的体会感受。

  冷莹老师的欣赏艺术:好的欣赏教学就是“不隔”的教学。欣赏要贴*生活、贴*学生;欣赏的方法要交叉汇集;欣赏艺术最大乐趣之一,就是最终的答案几乎不存在,是一次师生相伴的欣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经历一次心路,更多的对艺术、对历史、对自己的了解。

  李方老师从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儿童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美术辅导策略、少儿美术作品的辅导方式、环境装饰美化、教师视野的拓展等方面展开讲座。一张张学生作品中那些巧思,那些技法,那些情感,都在展示着教师的才华和教师对美术的理解。

  朱国华老师对设计的解读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设计是“谋”,需要理性揣度,课可以设计的像画画一样,可以写意的,也可以抽象的等等。课需要一定的结构严谨,但构思可以多样,要从整体入手,还需要做到四点:

  1、一定的宽度,

  2、不断的高度,

  3、努力的深度,

  4、即时的强度。

  而李正火老师却又是打破常规的教学,完全以走心的模式,追寻生命,回归根本。打造无墙课堂,在课堂上唤醒与启亮人之本性的觉悟,感受人世间情味,各个层面广泛融通的教育。提倡无论怀教师有怎样的情怀走上讲台,无论工作多么的琐碎,无论是多么优秀的教师,都需要学会感恩。

  每一次的聆听,当是满满的,学到很多,也得到很多,如不勤快点,还真不一定能跟上步伐,也就无法让自己成长更快了。

  我要像只小蜜蜂,勤劳在这百花中,努力吸取营养。

  (二)做只努力的小蜜蜂

  学*光勤快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所有的专家老师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要多看——看书、看展览、看网络、看生活等等。无论走到哪里,看是关键,只有学会了看,才能让自己有所悟,有所感。

  杭州天长小学之行就是去给自己充电的。他们的老师上公开课不试教,但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却看不出是常态课,让我不得不佩服。受最深的就是学生对美术课的喜欢,每一次的作业完成都很积极,都喜欢把自己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展示。我特别注意到的是学生下课后都把自己的作业拿走了,可见他们是多么喜欢自己的作品,作为老师又是何尝不感到欣慰呢!

  看了城市学校老师的课,想想自己的学生,再想想自己的课堂,想到课后总可以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学生不要的作业,就觉得很有挫败感。而在萧山区义蓬镇第二小学的活动,那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学员自己上课,每个小组交流分析,不只是让我汲取了力量,更多的是也给自己确定了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前后两次培训,也让我们比较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更提醒着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力量来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有城市孩子一样的视野。

  当然努力还需要坚持,坚持自己擅长的方面,好好钻研,找寻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走走江湖,让自己的努力不只是停留在狭隘的天地里。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3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重新学*课表,又把一次次的实践进行总结。为此,通过*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1

  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所以说看到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虽说*时的工作很多,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每个星期都拿出一点时间,看看这本书,然后写写读书笔记。

  上次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提问和理答的策略,这次重点介绍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这个策略。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运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能够适时贴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学*的热情,教师又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细读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个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渴望受到表扬,赞赏的欲望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眼睛,捕捉每个孩子在学*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将他点燃。

  1、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激励评价:

  例:刘德武老师所执教的″米的认识》中,有一个片段: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并分别说出,在尺子上从0到1是一厘米,从1到2是一厘米,从2到3是一厘米,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右到左观察,说出从4到3是一厘米,这时刘老师,竖起了拇指,赞赏的说道: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特的想法,一般人都*惯从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一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学生简简单单的回答’从4到3也是一厘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会过多的去表扬孩子,只会一带而过。

  而刘老师却能够抓住这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发言用赞赏的语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特的想法,与众不同啊!”

  这样的赞赏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爱与欣赏,他给学生带来的是肯定,是愉悦,是自信,给予了他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与动力,也许未来的小发明家会由此诞生。

  想想自己是不是断送了许许多多小发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像刘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将他点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抓住学生瞬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

  策略中介绍了刘德武老师在教学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x4和2.4x5,孩子们纷纷抢答,有一名学生稍微提前了一点,刘老师对这个孩子提出了特别的表扬:“我特别清楚地听到那个穿红衣服的男同学最快说出得数,特别的敏捷,尽管也许就快出了零点零几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机。思维敏捷可以带动语言敏捷,当然前提售察敏捷,2.5x4=10,2.4x5=12,这两道题也容易混。”

  思维敏捷的教师带动思维敏捷的学生,语言敏捷的教师教出语言敏捷的学生,观察敏捷的教师发现观察敏捷的学生。虽说在我的课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学生的闪光点,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规课堂中,如果诗开课,心里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会不会完成。

  而对学生的发言,有时候没有仔细的去听,就像上次王康的课堂,教师没有仔细的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更没有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很好的评价。

  3、适当的延迟评价给予学生自悟的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应该急于得到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

  文中介绍了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二分之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自己所发现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画图表示,如:画个圆,*均分成2半。

  等等各种方法。这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分之一,并说明,这就是你们生活中见到的一半,,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页可以保留。

  这时有两个孩子不愿意擦掉,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画擦去了,只剩下一个孩子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吴老师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着画着,放下笔:说:不画了鹅,画图太麻烦了!此时吴老师握着这个孩子的手微笑着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这个分数。

  这一点是不是值得的我们老师所借鉴,给每个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

  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源自于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通过自然,诚恳,真挚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堂,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教学案例,有高水*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伴随我五年了,我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不易解决的地方,怎样预设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预设新颖,教学随记精致。她贴*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碰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立异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所以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强调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传递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传人格*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相对单纯;例题与*题条件无多余;问题基本不开放;呈现方式多为纯文字叙述式;题材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问题现成且多为“人造”,缺乏“提出问题的过程”;仅在解题模式上下功夫,将解应用题套路话等。而解决问题呈现的方式多样话,情境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解决问题重视策略思考,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和继承应用题教学的优势:突出对数量关系的教学(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等);掌握有效构建数学模型的一些具体方法: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必须学会借助画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加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大约不等于估算,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要表述完整,知晓数学语音一定要准确无误,经得起推敲。《小学数学教师》中所讲的一些案例-《认识11-20的反思之旅》,在*时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现象,看了这篇文章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思路更清晰。

  常读《小学数学教师》,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3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们科组传阅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 华老师“欣赏”的胸襟和艺术更为他的课堂生发了无穷的魅力。他对学生的欣赏几乎无处不再,他认为抓住课堂上转瞬即逝的`鼓励激发、点化学生的机会,就是抓住了“课眼”,课堂就会表现出生命的张力。虽然我的课堂中也与这样的欣赏和鼓励,但我缺乏的是耐心,有的是不耐烦。通过华老师,我发现教育的艺术就是欣赏的艺术,它会使一杯普通的白开水神奇地变成醇美的茅台酒。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

  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徐斌,做一个快乐的行者??。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和人生经历告诉李烈老师:一个人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你不付出真心爱学生,学生更加不会去爱你,去听你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4)

——中小学美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中小学美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1

  20xx年初中美术国培活动即将圆满结束,这次网上培训使我极大的增长了教育教学知识,拓宽了美术学科的教学教学视野,加强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一句话,我的感想是:获益菲浅。为了今后工作不断进步,参加这次培训是国培计划可以说机会难得。培训的内容很多,也很杂,主要以学*初中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为主,多是知名专家、教授、优秀教师介绍经验、讲授理论知识等。内容涉及到师德、新课程理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学*后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培训学*中的一些感悟谈谈我的认识,与大家共勉。特将本次初中美术国培心得体会收获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

  教书育人,师德是前提。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的圣神使命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岗敬业的教师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尤其是美术学科的教师,一方面要由崇高的师德,要爱岗敬业,同时,还要不断积极探索,努力学*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彻其中。

  二、要有创新意识,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术教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努力使课程内容表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学会扬长避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当前,农村初中的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效应。美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学条件也不理想,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扬长避短,发挥所长,努力增强其学科的影响力。

  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加强美术学科教师的交流与活动。

  通过专家的授课、教师间的交流学*,尤其是聆听了专家教授的视频解答,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很苦恼的问题则迎刃而解。对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本次国培,让我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对美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解答,对自身今后该努力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我决心在今后教育教学中会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中小学美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2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举办的这次全省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作为班干部,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学*,认真写好日志,做好笔记。虽然时间有限,但我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寂寞,培训活动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不少的。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教师现场示范,有课堂实录,更有为期四个星期的美术实践研修;还有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国培为我们这些在职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机会,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堂上,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知道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学*效率。教授的语言学与小学美术教育强调了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说准、说清、说精、说好。

  听了教授的讲座美育与小学美术教育,让自己一颗困顿的心顿时恍然大悟,激发了我探索美术教育中美育因素的兴趣,同时听教授的讲座,也是在享受一种美。通过教授的'指导,我对新课程小学美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备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说课、评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寻找到了答案。

  总之,在湖南一师国培小学美术培训学*,是我美术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使我充分了解了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体系;充分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在这三个月中,我始终充满了感激和感动。感谢湖南一师国培办,美术系对我的培养;感谢来自全省各地的国培学员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收获了真诚和友谊;感谢醴陵市教育局和本人单位醴陵市泉湖小学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学*期间,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结业美术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让国培的新理念,新知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为小学美术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小学美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美术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美术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美术大餐!

  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美术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美术:抓住美术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美术理论的渗透,让学生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乐学、爱学美术。

  通过这些天的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菁华3篇)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1

  午饭后孩子们都喜欢跑到图书角拿书看,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拿到喜欢的书,这也提高了孩子们吃饭的速度,不讲话,不挑食才能吃的快,这个图书角作用可真不少呀,一天午饭后,田丰迅速的'跑到图书角,很兴奋地拿起《恐龙》,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一会孩子们都陆续的吃完饭了,一张张小椅子在田丰旁边放下来,大家都围着他,和他一起看恐龙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也有别的小朋友拿着喜羊羊的书,组成另一支队伍,场面很是热闹,秩序井然。

  我很高兴,大家能不吵不闹,友爱的分享图书,我决定丰富我们的图书角,当然,还是要家长们多多支持才行,首先我和孩子们讲读书的益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读自己的一本书好呢,还是和别人交换读两本书好呢?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会将家里的书带来,和别人交换着翻阅,这样我们的图书角更加丰富了,而且,很多小朋友的书在家里爸爸妈妈都讲过,对其中的故事已很了解,他们还可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亲身体验一把小老师呢。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2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美术课的学*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教学情况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练*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3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40多天的幼教生活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感谢各位园长和老师给我提供的帮助。通过在幼儿园40多天的工作,我了解了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了解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我体会到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这样一个道理。我深切感受到了幼儿园的教育重要性和领导对教育事业的关怀和执着敬业的精神。作为一名新的幼儿园教师,我带着热情来到幼儿园,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迷茫了,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对幼儿园的保教结合教育特点有了很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刚进入幼儿园,我每天都疲于应付孩子们上课纪律,下课安全,上厕所这样的生活琐事,每天两三节课的教学活动、一天到晚的游戏活动和我想象中的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简直是天壤之别。突然间,我茫然、彷徨、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成了一个高级保姆。当我晚上听了全国优秀幼儿老师的视频讲述,我幡然悔悟:游戏是人的一种本能,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幼儿学*的主要方式,有机地整合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本质涵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等,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学问、玩出*惯,玩出一个小交往家。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更多的游戏活动中自由嬉戏,快乐成长。

  第二、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与方法。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以前,我也是上述很多人中的一员。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才惊讶的发现:我这个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竟然不是一个合格的专业幼儿教师。反思与迷茫中,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让我知道了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敬业、乐业、幼儿的教育观。把幼教当成职业来干,努力追求称职把幼教当成事业来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关爱儿童,认可儿童,*等对话,与孩子形成学*的合作共同体,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再次,具备扎实的吹拉弹唱、读写画描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掌握多元的学*方法、善于适时合理的策划、组织、实施活动。最后,要不断的践行反思,不断的向自己学*,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做到终身学*。

  第三、幼儿教师要培养职业幸福感

  当我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不讲道理的家长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调皮的软硬不吃的时候,当我们付出努力没有回报的时候,职业倦怠感多多少少都会浮现在心头。是啊,谁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可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是离天使最*的人,面对那一张纯真幼稚的脸庞,怎么忍心不负责任?怎么忍心伤害他们?所以,我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职业倦怠。首先,摆正心态,调整欲望。因为欲望过高当我们达不到的时候总是会烦恼和疲倦,保证一颗*常心,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随遇而安好了。其次,珍惜拥有。我们之所以痛苦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失去的,从来没有认真审视过得到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你的世界大雨倾盆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会现出美丽的彩虹?作为我们幼儿园的大班班主任,我深知责任重大,所以还得好好努力学*,不断地提高自身。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先导,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教育对孩子的将来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是明天花朵的培育者。我一定会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办园宗旨,去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想教好学生,新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然后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第一,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做好教学工作。根据我们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去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不但健康成长,还能健康**。

  第二,要不断学*。学*对于向我们年轻的新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不仅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每位幼儿,发现每位幼儿不同。学*每位教师的优秀品质和实践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好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要和其他的教师去分享讨论取经。

  第三,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更好更简洁的教育方法,从和其他教师的合作中找到快乐。创新对与我们新教师来说是很困难的,在教育领域里我们一面举着教育基础的旗帜,一面举着创新改革的旗帜。对我们年轻的新教师来说,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

  第四,师德中要求我们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太多的经验我是没有的,只是一点学*后的个人自我体会。我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努力学*的,经验是在实践生活中慢慢增长的,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这充分的体现了对我们新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和期望。总之,经过40多天的任教,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学到很多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努力,为农村的孩子守望,为农村的幼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扩展6)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优选【5】篇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 1

  最*,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课余,我还读了《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

  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呢。今天通过学*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 2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

读书能让人明真理,辨是非,更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教师都要读书,读书能够丰富他们的学识。快来写一篇教师读书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

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尺。我们每读到一本好书或几段好句时,都会为它的精华所感慨。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为了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领悟其中的奥秘,我特为她制定了一系列的读书计划。

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她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再外加读一篇好文章。坚持做到每天有新的篇章、新的词汇。当遇到好的词语或好的语句时,随时抄记在《读书百宝囊》中。一篇文章从它的出处到作者以及所抒的中心思想,都要让孩子搞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当她读到有感情的时候,我都要为她喝彩或鼓掌。好的语段我们一同吟朗,共同斟酌。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读,不但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孩子的知识更是如虎添翼,其中的语句背诵的滚瓜乱熟,连最难的《三字经》也能朗朗上口。

我们共同认识到,只有多读书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只有更多素材才能做到一泻千里。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篇2)

读书心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片文章,刊载在《山东青年》上,作者是美国的海伦·凯勒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气读完之后,细细咀嚼,不由得感叹起来。

海伦·凯勒出生自由十九个月时,就因病双目失明。重此,她就一直在黑暗的漫漫长夜中摸索着生活,长久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宝贵。她热爱我们这个美丽.新鲜.充满生机的世界,却为不能用眼睛观察,而只能用手触摸感到遗憾。于是,她非常羡慕那些有一双明亮眼睛的朋友们,羡慕他们能够轻松方便观赏大自然美景,能够用眼睛去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而那些朋友对于这些总是视而不见。

我们这样做,实际等于看轻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待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发出悲哀的叹息,岂不是晚了吗?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宝贵,就应该在眼睛亮时好好利用它,垂老了才懂得生命的可爱,就应该在年青时珍惜它。像我们班的王明亮一样整天心不在焉地,好像在这个课堂中他没有事似的,而且他也非常淘气,上课不愿意听讲,这样不珍惜自己的时光。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篇3)

读书,可以更新我们的理念;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现状;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品性;读书,可以激发我们的职业智慧;读书,更可以支撑我们的教育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师“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来丰富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一定要把读书自觉地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指导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有生命的读书。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推而广之,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无不与这个学校的读书学*风气相关。读书是一个学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矗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都能有“读书工作化”和“工作读书化”的目标追求,并不断为之实践,那么我们就将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篇4)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公职人员学*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就是一位广泛学*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思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指导国际***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以带动各项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篇5)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看了许久。书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我对其中的几个故事记忆尤新。这个双休日,我又翻开了它,当我读到这几个故事的时候,我仍眼眶泛泪,深有感触。

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的主人翁是一个在读四年级的十二岁小男孩。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学*用功,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养活全家。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拮据,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要干好几份活。白天工作,深夜还要为别人抄写邮件上的邮签条来攒钱。小男孩非常得懂事,他看到父亲为这个家这样得劳累,他就在父亲睡觉的时候,偷偷地起床,来到书房帮助父亲抄写,睡眠时间就少了很多,影响了他的学*,当父亲了解到孩子在学*上有退步的时候,还天天责怪他,可小男孩心里虽然很委屈,但仍继续深夜抄写。当父亲知道小男孩是为了家人,为了他的时候,深受感动,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孩子。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这个小男孩深深感动着。他只有十二岁,但已经懂得了关心家人,为自己家分担责任。而我的孩子也是四年级,年龄也与他相仿,而他最多考虑的是自己。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他们对轻易获得的东西不会珍惜。他们感受不到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东西。还有如今的孩子都是被全家人宠爱着,他们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委屈,只碰到一点困难就要找大人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上次组织的“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非常好。通过那次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了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要在能力之内帮家里做一些事情。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懂事!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 3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前段时间学*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热情。儿童的学*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 4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着的《美术,另一种学*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思维,培养学生学*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科学学*、语言艺术学*、数学学*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美术教师的读书心得 5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范文2

  最*,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课余,我还读了《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呢。今天通过学*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范文3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思维,培养学生学*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科学学*、语言艺术学*、数学学*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

  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

  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