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复*资料,地理,初一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1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9、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0、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和P30图2。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8、四大洋分别是: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2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洋沿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上。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2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3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9、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0、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和P30图2。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8、四大洋分别是: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2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洋沿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上。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扩展1)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1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9、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0、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和P30图2。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8、四大洋分别是: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2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洋沿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上。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2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9、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0、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和P30图2。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8、四大洋分别是: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2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洋沿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上。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3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1

  海上龙卷风产生条件

  A、是空气必须具有高温、高湿。温度高低反映其热能的大小,空气湿度大,一旦发生凝结现象,大量的潜热就释放出来,变成动能、位能。

  B、要有旺盛的积雨云。积雨云是强对流的产物,在强对流运动中易形成涡环。

  C、是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间的切变要大,也就是说两者气流方向相反,各自的速度要大,才能形成强切变。

  总结:海龙卷的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均每小时50千米左右。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2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3

  学*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 (菁华5篇)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1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匀,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一例:南水北调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26、我国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旱田区和南方水田区

  27、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牧区。

  28、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人工林)

  29、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是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基地。(辽中南: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0、我国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是北京中关村。大连计划发展成为*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是印度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31、我国位置最北、纬度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我国面积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我国面积的*原:东北*原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含沙量的河流:黄河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面积的湖泊(咸水湖):青海湖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2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原(三江*原、松嫩*原)冬小麦:华北*原、渭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原、鄱阳湖*原、成都*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

  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3

  长三角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自然地理概念:

  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的大致成三角形的

  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长三角形成原因: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原城市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江口附*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组成。

  气候状况:

  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交通设施: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1、铁路:

  京沪铁路、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宁杭高铁、京沪高铁、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甬台温铁路、新长铁路、陇海铁路、沪通铁路(建设中)、连盐铁路(建设中)、江苏沿海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

  2、公路:

  沪昆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苏绍高速公路、绍诸高速公路、嘉绍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江苏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宁淮连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起点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三亚市)、盐徐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

  3、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淮安涟水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南洋机场、扬州泰州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温州永强国际机场、台州路桥机场、义乌机场、衢州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4、航运

  上海港、南京港、无锡港、常州港、扬州港、镇江港、泰州港、苏州港、南通港、南通洋口港、盐城大丰港、连云港、宁波港、绍兴港、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乍浦港、马鞍山港。5、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钱江大桥、钱江二桥(彭埠大桥)、钱江三桥(西兴大桥)、钱江四桥(复兴大桥)、钱江五桥(袁浦大桥)、钱江六桥、钱江七桥、钱*桥、钱江九桥、钱江隧道(钱江十桥)钱江铁路新桥、江阴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钱塘江1-10桥、杭州湾三大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跨海大桥、崇启大桥(在建)等。

  6、海港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盐城大丰港为龙头,包括盐城射阳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为龙头,包括吕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正串珠成线,串出一个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江苏“黄金海岸”。2007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4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总结: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5

  蒙脱石占优势的粘粒矿物组合是黑土中活跃成土过程的基础。由母质中继承下来,如较湿润气候下的冲积物、钙质岩以及火山碎屑物质多富含蒙脱石矿物,成土环境延续了蒙脱石的存在。

  (一)蒙脱化过程

  印度德干高原的一些黑土,苏丹、埃及尼罗河冲积物发育的黑土、美国南部大*原的黑土,其蒙脱石矿物都是继承母质而来;而南非、肯尼亚、以色列、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一些基性火山岩发育的黑土,蒙脱石的新生成作用是主要的。新生成作用也是*一些黑土中蒙脱石的重要成因。在低洼地发育的黑土,由于地形因素引起地球化学过程中物质分异,风化物中丰富的溶解硅和盐基有利于蒙脱石的合成;分布于低丘、台地等正地形上的黑土,其蒙脱石则多由原生矿物转化而来,如福建漳浦由暗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风化物发育的黑土之所以富含蒙脱石矿物,是由于该种母质中的玻璃质在重结晶过程(又称脱玻化)中,伴有广泛的蒙脱石化,形成大量的蒙脱石,成土时间尚短,这些蒙脱石矿物得以大量保存于土体中。

  (二)开裂过程

  开裂过程是黑土另一主要成土过程,这是富含2∶1型膨胀性矿物的粘质土壤在明显干湿季气候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土壤干燥时土体强烈收缩并形成纵横裂隙,深可达1米以上,地表附*的宽度可达10厘米。深大裂隙的形成,对掺混土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干燥时,大裂隙的边缘受到降水、动物活动、人类耕作等作用,上层物质向下跌落,填充于裂隙内,重新湿润时,土壤膨胀,裂隙闭合,土体底层因增添了额外物质,膨胀后必然要产生较大的体积,造成挤压使土壤向上运动。如此经过多年循环,下层物质进到表层,而上层物质降到下层,这称为自翻转作用(又称自幂作用)。这种机制赋予黑土剖面性状的特殊性:一是剖面均一化,即在裂隙所达到的颇大深度内,土壤变成了均质体,发生层分异不明显,土色、质地、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质与矿物质充分混合而高度复合二是具有滑擦面和楔形结构,表下层土壤受挤压而相对移动过程中造成明显程度不同的劈理和磨光面(滑擦面)。楔形结构是土壤基块受到由倾斜方向膨胀压产生的剪切力作用而造成的;三是地表出现粘土小洼地,是由干湿交替引起两裂缝间土壤“隆起”而产生的小起伏微地形。此外,下列现象也是黑土中自翻转作用的佐证:在新开挖剖面的心土层中夹有植物残落物,说明有上部物质陷落到下部;有些质地匀细的黑土,表层却常能见到石块,是下部物质被挤到上部的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有些黑土在不同深度局部可见破碎的淀积粘粒胶膜,这是由于土壤翻转作用使原先形成的胶膜破碎,拌入整个土体。

  总结:应该指出,开裂过程是黑土的普遍现象,但土壤自翻转作用的强弱,与气候干湿交替强烈程度、植被茂密程度、人为利用频繁与否密切相关,据报导,*黑土的自翻转作用不甚明显。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扩展4)

——初一地理期末复*资料 40句菁华

1、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大西洋——太*洋——印度洋——大西洋

2、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4、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5、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6、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7、极圈:66。5度;回归线:23。5度。

8、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9、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10、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11、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12、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3、板块构造学说:

14、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5、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16、填出地球公转各位置的太阳直射的纬线、时间、节气、昼夜长短等情况。P11

17、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所处半球、温度带。

18、判断经纬网图中,A、B、C三点的相对方向;判断有指向标的图中,公路的延伸方向,养鸡场在村庄的什么方向。

19、在图中填出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的名称和纬度,热带、寒带有什么特殊现象。P12

20、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小河流水方向;甲、乙两山顶的海拔和相对高度、E点海拔、那条小河流速快、E、F两条上山路线哪个更省力。

21、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22、*东西大约是5000千米,南北大约是5500千米;北京的经纬度是北纬40度,东经116度。

23、180度经线无东西之分,无“W”、“E”。

24、经纬网定位:先纬度,后经度。指向标一般指北方。

25、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

26、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27、读图: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28、纬线:

29、东西半球的划分:

30、地球的自转:

3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32、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33、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34、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35、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36、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7、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原。

3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39、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40、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资料归纳 (菁华3篇)(扩展5)

——地理高考复*资料 40句菁华

1、东部河流短小;

2、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原(南亚冲积*原);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4、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5、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6、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7、圣劳伦斯河;

8、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淡水湖);

9、墨累河:澳大利亚河流;

10、艾尔湖(-16m)

11、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12、动物异常

13、植物预兆

14、地下水异常谚语

15、地光、地声

16、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17、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18、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雨,固态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8.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降水一般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19、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

20、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岛屿是格陵兰岛,的半岛是*半岛。

2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可引起海陆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属于板块碰撞处;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处。

22、海底地形: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隆、海沟、洋盆、海岭。

23、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24、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25、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26、特产:

27、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8、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29、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0、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地面与高空:*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31、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32、“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33、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3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35、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36、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7、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8、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9、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40、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