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分数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搭好阶梯。

  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基础,制定学*目标如下:

  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及含义,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铺垫复*、导入新知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首先课件出示分数,你能说说它的分数单位吗?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表示?为下面学*分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归纳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例1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含义,明确算理,探索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我创设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小红一家人分蛋糕为情境,体现分数加法的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生联系整数加法,利用类推的方法,就能理解分数加法的含义:分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含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教学计算方法,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思考、计算,然后再合作交流计算的过程和想法,归纳出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指导学生规范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利用直观图,学生可以看出结果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有了例1的基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例2分数减法的教学,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分数减法的含义:已知两个分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的运算。并归纳出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观察例1和例2,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一般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巩固内化、回归生活

  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此环节设计了三组题,基础题、中等题和思维训练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我还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练*题,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力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便于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动手用图示法验证结果时,应该让学生板演一下,会更加直观。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说教法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层次设计意图:通过复*,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练一练:(口答形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5、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本上试算。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二层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出计算的算理,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第三层次: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112页做一做。

  【第三层次设计意图:编排层次分明的练*,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中增长智慧。】

  四、说教学反思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任务,让课堂高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用数学趣味故事引入,并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且由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感到分外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积极性,并调动了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观察所列的算式与以前所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创设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渗透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摆一摆: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从直观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应怎样相加呢?”并适当提示:“可不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会马上想到刚学完的通分,然后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后交流算法。此时的算对学生来说已非难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在头脑中已有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算法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说一说:

  在学生自主算出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学生汇报后,我在此加了一个环节:老师的算法跟同学们的.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1/2+1/4=2/6=1/3。我这样算对吗?针对我的算法,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一算理。此处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对于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总结算法:

  学生有了计算1/2+1/4和1/2-1/4两道题的基础,所以此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了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回顾:

  首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进而组织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本节课,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并为后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均分,第(1)题是*均分成2份,第(2)题是*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 ÷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 ÷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注重发展

  练*有层次,由尝试练*到综合练*到发展练*,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涂一涂,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学生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找到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直接去除;并举例操作验证这一算法。

  第三层次: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让学生用探索到的方法来计算 。此时学生发现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不适用。知识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旧知复*,蕴伏铺垫

  复*时我安排了两道练*,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倒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一个“买白糖”的具体情境,并展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复*整数除法的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由于设置了三个递进的问题,学生不会觉得问题3的提出很突然,并且,由于有了问题2的铺垫,列出问题3的算式也较为容易。

  (二)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 *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 份,然后再将这4份*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 ,*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是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 ÷2=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 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设计意图】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数十名同学会举例出数十道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的。

  (四)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 ÷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 ÷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 *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得到的算式是 ÷3= 。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 *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 的 ,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 × = 。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再一次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五)再次验证,分层练*

  四、说板书设计

  把一张纸的4/7 *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一张纸的 *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课的预*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十五第4题。通过预*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情况有所好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媒体:

  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目的。

  二出示学生学*方案A和B,学生自由选择学*方案。

  学*方案A

  一、请你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68+14—39

  通过你回答上面的题目,你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学*例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出示例1: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的练*。

  (2)出示例题2: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学生回答后,请他们先独立完成,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

  (3)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4)练*后:让学生想,你做了这两题后,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什么运算顺序相同?

  学*方案B

  直接出示例1和例2,当解答不出例题时,立即返回学*方案A。

  能够学*者,自学例题。练*后:让学生想,你做了这两题后,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什么运算顺序相同?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第61页第1题

  (1)按照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判断。

  教师出示扩展知识扩展资料

  1、三套服装

  夏师傅夏天在家穿背心,出门时外边加一件短袖衬衫,到了厂里上班时又换成工作服。三套衣服换来换去,夏师傅还是夏师傅,如果在一个式子里,有小数、有分数、还有百分数,这时就要留心,是否有同一个数在那里不停地换装。

  例如有一道计算题

  算式中只有一个百分数,从它出发。往前找到对应的小数0.48,再往前寻找对应的分数得到下面的简便算法:

  原式

  2、请勿通分

  现在要对你说:“做分数加法请勿通分,”你觉得奇怪吗?不过现在这道题很特别:

  分母各不相同,不让通分,设法将其中任何两个直接相加,先试将题目中第二个分数拆开:

  类似地得到:

  所以:原式有了上面的经验,可以扩大规模,把5增加到100,答案还是1。

  1、一除到底

  有一个算式,里面的运算都是除法:要做这么多除法运算,还有几个除下来不是有限小数的,比较麻烦,设用分数做,或许会好一些,试试看。

  原式化成分数乘法以后,在分子和分母里都有3、4、5、6、7,把他们约掉,运算就变简单多了。

  2、奇妙的算

  算起来很麻烦,通过观察发现与1接*,可以把看成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达到简算的目的。

  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55加上1正好等于56,所以也可以这样简算:以后遇到数字非常接*的整数乘以分数,不妨用这样方法去试一下。

  思考题:你能在四个“”中间加上+、-、×、÷、()等符号,使之组成分别等于0、1、2、3、4五个等式吗?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教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的内容。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又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

  基于以上几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情境,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2、通过分组讨论,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二、教法、学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教学我将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剪、观察、计算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的方法,共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交流总结,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剪纸吗?请欣赏老师搜索的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这样导入,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寻找出数学信息:“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分数单位,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这里板书:同分母分数

  3、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整理,指出本节课着重研究分数相加的问题,其中,列式的根据可以是加法的意义,也可以是学过的关系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有涉及到加法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顺势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课前准备的材料,关于1/8和3/8的纸条。

  [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一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学生的“最*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这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另外,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思考做法。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操作,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这是动手操作法。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小结:图示法

  方法三: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小结:这是分数组成法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8,小结:这是转化法

  方法五:1/8+3/8=1+3/8=4/8,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出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五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这里板书法则。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4、规范计算过程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总结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设计意图]这里出什么问题,想考谁,由出题的学生指定,并在评讲的过程中强调对照法则。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8、讲解最简分数

  (1)像1/2、1/8、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任意说,在说的过程中,消化所学知识。

  2、判断3/36、6/8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第一关:必答题,同分母分数相加的题目2/9+4/95/9+4/93/10+9/10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吗?

  3、第三关: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xxx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3000问》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道题既可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中单位“1”的理解,又可对以后学*分数乘除应用题作铺垫。练*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

  练*题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本课目标达成率,其次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练*题的设计要求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层次性、由简到难、步步提升。

  (四)最后回顾反思总结提升: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问话的形式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谁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师生共同小结,既体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让学生愉快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本着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一目了然的目的,同时又要起到一个系统归纳的作用。

  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最后我将用一句话来总结本课: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93

  例1、《没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又为后面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道试一试和6道练*。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已比较熟悉了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向他,在例1中也没有重点强调。下面试一试是由例1中三步计算拓展到四步计算。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对能简便地式题会选择适当地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并能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铺垫,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出示几道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式题,说说运算顺序,其中2道是两边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式题,说说这两题中两边的积、商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计算。这里既复*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为下面新课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

  2、把例1分解成3个一步计算式题,请学生计算,计算后想一想这3题有什么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即例1,与刚才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课题。由于本课教**算顺序不是难点,难点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这一层次即复*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自然引出了新课的教学内容,并隐含了运算顺序。既突出运算顺序这个重点,分散了计算这个难点。

  (二)运用迁移,学*新知

  1、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任,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出示例1,学生审题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小组交流。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因已学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里一般会按照以前所学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从左往右算,一种两边同时计算,教师都给予肯定,告诉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第四层次:集体评论,优化方法。请全班同学评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讨论得出两边同时计算更简便,同时请学生注意在乘除法中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计算,乘式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独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尝试练*,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

  这时由例1的三步计算拓展到4步计算,但运算顺序还是先乘除后加减。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并和自己方法做比较,感受到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简洁性的方法。

  (四)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第一层次,专项练*。P94第1题口算,这题为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设立,便于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因为准确计算四则离不开一步计算。用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的形式进行练*,小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里用比赛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层次,基本练*。P94第2、3、4题,我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掌握能同时计算的尽量同时计算。第二步在这些题中每大题选一道你喜欢的做一做,同时请三位同学板演,再全班交流反馈。这里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技能。

  第三层次,变式练*。

  1、P94第5题,根据文字题列式计算。这里把文字转化成算式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

  和符号美。

  2、应用题P95第6题,这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层次,拓展练*。

  请学生选择以上几个式题改编成文字题。这里不但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为今后解文字题打好基础。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林甸县第四中学小学部的教师陈敏,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一)》,我将从以下九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为后面学*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好准备的。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题,通过画线段图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参鼓励用两课时完成新课,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运算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了整数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法,对算法不再陌生。但线段图是第一次接触,观察和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一年多的有效课堂改革的训练,他们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预*,创设*等宽松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六、说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前,我依据新课程所倡导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导学单,在“旧知铺垫”部分动了很多脑筋:通过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通过分数乘除法计算,回忆计算方法;创造性地把例题分解成两道小题,这样的设计,为学生顺利学*新知打下铺垫。在新知探究阶段,我以导学单为抓手,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做好角色转换。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检查导学单旧知铺垫部分。

  1、直接写出答案,回顾以前学*的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2、整数连乘,体会同一级运算的顺序。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

  4、引入:刚才我们复*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教学中切实地复*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的全过程中。】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4、小结: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准备、导入新课

  1、 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 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 基本练*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性练* 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I believe I can(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途径完成本节课学*的内容。接着在练*题中,也做到分层练*,分基础练*,提高练*,思考练*。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的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的。学生将在课堂上复*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20xx年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20xx年争取实现4/5,而20xx年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混合运算(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情景分析,利用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 “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焦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解决具体问题,并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焦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式的意义。

  四、说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教学程序

  1.学情调查:

  让孩子回忆已学知识,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2.质疑探究:

  焦老师在该环节不是枯燥传授知识,而是靠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根据学生的画图思考,交流汇报解决关键问题,分析出数量关系,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3.达标检测:

  以教材练*为依托,通过认真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真正理解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中的“量”与“率”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焦老师所执教内容不成熟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赐教,共同学*,共同进步。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巩固应用

  本课练*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拓展性练*和趣味性练*,检验学生的学*效果。

  1、基础性练*:做课本自主练*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效果。

  2、拓展性练*:自主练*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自主练*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把学*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每步中的单位“1”的确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图,纸卡(*题、概念)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入

  1、口算(卡片)

  1/4×4/5 1/3÷1/12 2/3×9/10 1÷2/3

  请生说说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复*,只说运算顺序,不计算:

  35+54+17 16×3÷2 14+25×3 24×(15-12)

  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当然简算时除外。)

  3、请找出单位“1”,并说出它们的关系式。

  ① 五(1)班女生人数点全班人数的5/9。

  ②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③ 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2/3.

  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分数混合运算,学*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学完以后一定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吧!

  板书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

  (环节点评:设立这个环节,主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加深回忆,并为学*分数混合运算而用铺垫,激发学生对新的知识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今年的3月份,一位同学家了发生重大事故,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们纷纷拿出了*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这个同学。这时有三个小朋友也参加这个活动中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1、大黑板出示的例题。。

  (1) 小亮捐了12元。

  (2) 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

  (3) 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的3/4。

  小新捐了多少元?

  2、学生谈谈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从图可获取的信息有:A小亮捐了12元;B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C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的3/4。(请两至四位学生发言,并用举手的方式进行检查全班学生的获取信息情况。)

  3、当你获取了这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提问)

  4、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小精灵儿童

  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 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 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 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4、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求小新捐了多少元?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找到跟求小新捐的钱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生: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捐的2/3。

  也就是说要求小新捐多少元,得先求到什么?

  生:要先求到小红捐多少元?。

  那么请把跟求小红捐的钱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生: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

  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亮捐12元。那么也就是说小红捐的钱数是多少元的1/3呢?

  生:是12元的三分之一。

  (2)引导提问

  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这里的1/3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小亮捐的钱数*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1/3。

  这里的单位“1”是谁?

  生:小亮捐的钱数。

  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生独立画图后,师示范板书该线段图。

  生:12×1/3=小红捐的钱数

  那么你可以求出小红捐的钱数了吗?

  生:12×1/3=4(元)

  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生:4×3/4=小新捐的钱数

  那么你可以求出小新捐的钱数了吗?

  生:4×3/4=3(元)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生:它是分数的混合运算。

  针对综合算式,结合综合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生: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5、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环节点评: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紧扣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突出难点:学会找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每一步中的单位“1”的确定。并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

  1、完成P79页中“试一试”中的练*。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学生上来板演,并点评。

  2、出示带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让学生课后思考解决方法。

  3、布置作业。书本P79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前四小题;第2题。

  (环节点评:通过巩固练*,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加深运用,同时布置有课后思考作业和课堂作业,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一)

  小红捐的钱数=小亮捐的钱数×1/3

  =12×1/3=4(元)

  小新捐的钱数=小红捐的钱数×3/4

  =4×3/4=3(元)

  综合列式:12×1/3×3/4

  =4×3/4

  =3(元)

  答:小新捐了3元。

  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

  优点:

  1、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3、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交流

  我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尝试、交流中学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及其方法,体会一次性约分可使计算相对简便。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5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通过巧妙的引入情景,合理的设计,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买鞋和买书包的情境很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的学*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出现买书包和鞋这一问题情境时,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算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算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让学生放开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也拓展和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尝试了连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达到了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算一共花掉的钱数,再用总钱数去减的这一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明白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作用。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后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正确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的反馈情况,进行反思。

  一、让学生在自主中学*,培养学生能力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在这节课之前,学*的是有理数加、减计算。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围绕如何能让学生自己探求解答方法来设计这节课的。在教授新课前,让学生复*化简符号、同号数求和、异号数求和及三个负数求和的计算方法和口算,把学生在本节课在计算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重点,转化成所学过的旧知识,而不是把计算方法直白的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记住即可。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创造性,突破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高不可攀的,为后继知识的'学*奠定了基础。“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而要让学生实行再创造必须改变学生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练的被动模式。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和应用,主动构建新知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由易到难分层训练并讲练结合,特别是对学困生所遇到的问题更予以关注,使他们有所收获。通过学生的反馈,我感到还要加大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我班学生不同程度都有读错数、抄错数、抄错符号的现象出现,严重的影响了计算的准确性。只有正确率上升了,学生的学*兴趣才会高涨,才能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二、深钻教材,提高教师的能力

  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所以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运算上。强调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在解题之前先观察题目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运算,如何能巧妙的运算,在下笔解答。运算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掌握较好,并应用到实际的运算当中。“法”“理”沟通是教学的关键,只有“理”明确“法”才能通。虽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我觉得我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的能力还要再提高,因为本节课“理”的教学不够突出。只有揭示概念的实质才能掌握计算的表象,这样就能做到水到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构建出牢固而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驾驭课堂方面还要多磨炼自己,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得与失,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得以发展。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课的预*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十五第4题。通过预*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情况有所好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3篇)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巩固应用

  本课练*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拓展性练*和趣味性练*,检验学生的学*效果。

  1、基础性练*:做课本自主练*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效果。

  2、拓展性练*:自主练*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自主练*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把学*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I believe I can(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本上。

  五、后教

  (一)学*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订正做一做。

  混合运算的顺序:

  1、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强调: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遇到连除的,可以一次性转化为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当堂练*

  1、森林医生 重点是约分2、填空。除法一个数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当堂完成作业:57页的练一练第一题的后三个和第二题2题(用分部与综合俩种方法完成)。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6)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课的预*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十五第4题。通过预*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情况有所好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7)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结和小*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结和小*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导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 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2×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8800×7/10+8800×1/4和8800×(7/10+1/4)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和学**惯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突出本节重点)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和有没有括号,从而得到正确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计算。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还要准确判断出是否符合运算律,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整节课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有点前松后紧,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最终讨论本节收获时,没有让孩子充分讨论。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结和小*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结和小*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教学,顾名思义是先教后学,引导学生学会学*,启迪学生学会思考,这是课堂主阵地上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说说小数四则混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然后电脑出示分数四则混合算式,分组讨论,这道题那部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完成后,上、中、差的学生代表上讲台投影自己的作业。学生自己评价、订正。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小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的。这样教,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和步骤,但是计算正确率偏低。原因在于我本身讲解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足,又忽略了创设良好教学情景,使学生为做题而做题,缺乏积极性和兴趣,另一个原因,复*铺垫做得不好,出错的大多数都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部分的知识。今后应该加以注意。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时也提高学生利用分数的四则运算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创设贴*生活

  课本的情境是动物车展,这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结合起来。在练*中我也注意安排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吃西红柿的生活情境,让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并说出是如何估的。虽然让学生估算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三、借助画图解决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来分析题意,然后展示学生所作的线段图或统计图,并与学生一起交流作图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能正确画出图来,说明他们已能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也就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这也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作图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如有一个同学列出了65÷5×6的算式,就是通过作图把分数问题转换为整数问题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掌握作图的策略在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同

  时在探究完新知后还安排一个环节“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让他们知道今后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本课教学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可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让学生作图后,我通过巡视发现了两种作图方法:一种是画线段图,一种是画统计图。展示完这两种方法后没有留出一点时间让用不同方法作图的同学也来讲讲是怎么作的,导致在列式计算时还有同学拿着自己的练*本问:老师我这样作图可以吗?因此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8)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精选十篇)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每步中的单位“1”的确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图,纸卡(*题、概念)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入

  1、口算(卡片)

  1/4×4/5 1/3÷1/12 2/3×9/10 1÷2/3

  请生说说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复*,只说运算顺序,不计算:

  35+54+17 16×3÷2 14+25×3 24×(15-12)

  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当然简算时除外。)

  3、请找出单位“1”,并说出它们的关系式。

  ① 五(1)班女生人数点全班人数的5/9。

  ②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③ 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2/3.

  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分数混合运算,学*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学完以后一定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吧!

  板书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

  (环节点评:设立这个环节,主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加深回忆,并为学*分数混合运算而用铺垫,激发学生对新的知识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今年的3月份,一位同学家了发生重大事故,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们纷纷拿出了*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这个同学。这时有三个小朋友也参加这个活动中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1、大黑板出示的例题。。

  (1) 小亮捐了12元。

  (2) 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

  (3) 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的3/4。

  小新捐了多少元?

  2、学生谈谈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从图可获取的信息有:A小亮捐了12元;B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C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的3/4。(请两至四位学生发言,并用举手的方式进行检查全班学生的获取信息情况。)

  3、当你获取了这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提问)

  4、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小精灵儿童

  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 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 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 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4、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求小新捐了多少元?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找到跟求小新捐的钱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生: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捐的2/3。

  也就是说要求小新捐多少元,得先求到什么?

  生:要先求到小红捐多少元?。

  那么请把跟求小红捐的钱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生: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

  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亮捐12元。那么也就是说小红捐的钱数是多少元的1/3呢?

  生:是12元的三分之一。

  (2)引导提问

  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这里的1/3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小亮捐的钱数*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1/3。

  这里的单位“1”是谁?

  生:小亮捐的钱数。

  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生独立画图后,师示范板书该线段图。

  生:12×1/3=小红捐的钱数

  那么你可以求出小红捐的钱数了吗?

  生:12×1/3=4(元)

  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生:4×3/4=小新捐的钱数

  那么你可以求出小新捐的钱数了吗?

  生:4×3/4=3(元)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生:它是分数的混合运算。

  针对综合算式,结合综合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生: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5、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环节点评: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紧扣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突出难点:学会找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每一步中的单位“1”的确定。并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

  1、完成P79页中“试一试”中的练*。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学生上来板演,并点评。

  2、出示带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让学生课后思考解决方法。

  3、布置作业。书本P79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前四小题;第2题。

  (环节点评:通过巩固练*,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加深运用,同时布置有课后思考作业和课堂作业,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一)

  小红捐的钱数=小亮捐的钱数×1/3

  =12×1/3=4(元)

  小新捐的钱数=小红捐的钱数×3/4

  =4×3/4=3(元)

  综合列式:12×1/3×3/4

  =4×3/4

  =3(元)

  答:小新捐了3元。

  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

  优点:

  1、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3、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交流

  我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尝试、交流中学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及其方法,体会一次性约分可使计算相对简便。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巩固应用

  本课练*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拓展性练*和趣味性练*,检验学生的学*效果。

  1、基础性练*:做课本自主练*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效果。

  2、拓展性练*:自主练*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自主练*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把学*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4

  一、学情分析:

  我们六(五)班有学生48人,男生有19人,女生有29人,自上学年实行小组合作学*以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目标,在*时学*中主动、努力,每组中的1、2号对3、4号的帮扶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这部分学困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中来。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有8个单元。一单元分数乘法,二单元分数除法,三单元比,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四个单元所属领域是数与代数。四单元的圆所属领域是空间和图形。六单元的统计,七单元的可能性,八单元的百分数所属领域是统计与概率。美的奥秘,数学与生活,远离肥胖所属领域是综合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何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4.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一组数的众数和中位数,会对一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推理。

  6.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案。

  (二)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

  进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取成功的学*体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

  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惯。

  四、教学措施:

  1.整合学*内容,强化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及学科间的融合。

  2.恰当确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在重点例题上下功夫。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在本册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寻找方法——归纳概括总结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这一首尾相接的全过程。

  5.改进评估方法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法和个人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形式也有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

  五、课时安排

  一、分数乘法

  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求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会计算,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比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掌握比的基质,会化简比。

  四、圆

  圆的周长和面积

  认识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六、统计

  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会求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七、可能性

  能按要求根据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能根据可能性大小设计符合要求的方案

  八、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百分之几

  的问题能进行百分小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

  整理知识点

  养成总结与反思的*惯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5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的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7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途径完成本节课学*的内容。接着在练*题中,也做到分层练*,分基础练*,提高练*,思考练*。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8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途径完成本节课学*的内容。接着在练*题中,也做到分层练*,分基础练*,提高练*,思考练*。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9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复*引入。

  首先让学生回顾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有了知识的积累,紧接着出示4个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样,我就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说“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新的知识。”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在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我重点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正确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表示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的分数都是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在求草坪面积的时候,则要把1当作被减数参加列式计算。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 ,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 ,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1 - 14 - 13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1 - ( 14 + 13 )。

  第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顺序。在例2列出算式以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通过对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在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第二题让学生先思考把哪个量看做一“1”,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计算。

  (评价: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

  (四)、反馈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

  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10

各位老师晚上好,《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初中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的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节中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运算是初中数学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更作为其基础的内容。而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和小数的互换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顺序后,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的运算中,使得分数运算更为简便化、从而提高运算的准确率,也为学生的日后的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学生分析

  对于进入初中学*不久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小学学*和中学学*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但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探索欲以及表现欲。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适当的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探究空间。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律,使得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简便化,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进而理解选用合理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的积极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功克本节课的难点: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定律。准确运用适当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化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多数采用老师讲,学生练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课有一定的练*量,但往往会非常枯燥、很难吸引学生。为使课堂有趣、生动、高效、思维量大,又符合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情绪易于调动,但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比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法:

  认知发现法理论强调,学*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才是学*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在这堂课上鼓励学生自主的观察、猜测、质疑。并且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变,学会学*。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为了切实有效的实现既定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复*导入

  师:在上新课前面,我们先进行一个计算题比赛,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做的既快又准确。

  课前,我准备两套计算题试卷,同桌的试题是不一样的,让他们之间进行比赛,从而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带这他(她)为什么做的比我快的疑问,进入下个环节

  环节:(二)发现问题,学*新课

  在比较同桌的试卷后同学们会有很多发现和想法。我便提问:“你从这张试卷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有从表面的这两张试卷的相同点:有相同的答案、题目有相同的数字;和不同点:括号位置不同、运算顺序不同。有想到A卷的每一题可以是B卷中相应的每一题的第二步。有想到那么整数的整数运算中的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的计算。更甚者产生联想整数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否也适用于分数?等等,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我才告诉他们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中,但由于现在我们知识的有限无法证明,在今后的学*中会得以解决。如果学生观察和质疑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那我会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他们思考的方向。

  环节:(三)试做例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组题目。介于学生在小学的学*过程中已经熟悉了整数的运算律,而分数的运算律实际是整数的推广故第一组例题我采用口答的形式,从而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运算律,并初步体会使用运算律的优越性。

  例 1计算: (口答),并说明你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做?

  而第二组例题是在第一组例题上的提高,题目不再是简单的套用运算律,而是可以采用多种运算律的例题。但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的学**惯――不仔细审题,故我让他们先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半分钟),然后再动笔。

  师:我们先看半分钟,然后再动笔做

  例2计算:

  由于每个同学的观察方向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同学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同。通过全班的交流,让每个同学进一步的熟悉运算律,深一步体会到使用运算律的优点。同时感受一题多解――是我们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启发同学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环节:(四)小组讨论

  如果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那么我们老师的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几道可利用运算律的分数计算题,同时通过比赛来激发他们学*的热情,也是对他们学*成果的一种肯定。对于在编题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助来解决,增加他们互助的精神,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环节:(五)总结提升

  最后同学们以“我今天学会了…”和“在学*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整理所学的内容,同时理解不仅在运算过程中可以使用合理的方法,同时在*时学*生活中也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即适用于自己的学*方式,这样学*才会变得轻松。

  环节:(六)回家作业

  这次我给同学们所留的回家作业是用合理的方法计算而这些题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编写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可以一题多解。

  七、关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和以往一样,在启动探究的入口前,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能力有限,我为同学们创设了一定的情景。过去我总是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和探究的方向,同学也总是根据我的想法一步步的往前走,缺少了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空间。这于我们*惯于指定学生的活动过程有关。而这次我所设计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先给他们一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引领他们发现本质问题,从而进入新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所以在最后的实践中,我采用的学生编题学生解答的形式。以前我们总是出题来提问他们,而今天他们自己间的合作和交流更会引起同学们学*的兴趣。同学的解答和讨论更会使他记忆深刻些。同时也可暴露出他们在理解运算律的一些共同的误区例如:除法有没有交换律?碰到使用结合律的过程中前面是减号这么办?等等。

  放手后,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扩大了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展开自主的学*,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思想和创造才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