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在教学时我主要是结合例题的安排,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的。至于具体的计算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教学如何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从练*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还是有一些模糊的,尤其是在综合练*的时候,有的问题有单位名称有的没有,学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学时,也对这两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比较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与肯定。学生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处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不必作具体的'解释,更不应要求其他学生也掌握这样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时候,遇到过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给三个分数通分的练*,教师讲解过方法,有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给一次通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忽视计算的现实背景,为了教计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已有的条件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使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巩固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在体会计算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2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完成口算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练*,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但计算正确率不高。

  学生通过预*已经明白了加法中的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到了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优势。练*十五第8题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准确选择相关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练*效果很好。

  书本中的拓展练*难度不大,很多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探索算式中隐含的规律,在积极参与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4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5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阅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课的预*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十五第4题。通过预*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情况有所好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范文五份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3

  本课的预*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十五第4题。通过预*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情况有所好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4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新课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向来被老师们认为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好,计算的正确率极低的一个数学难题。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带分数的计算已经从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对而言被减数是1的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难度大一些,学生也比较生疏,在这被减数是“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种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学生加深对单位 “1”突破隐含条件“1”这个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决第 1和第2个问题时,既对上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巩固,也为进一步学*新知作好了准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学生,让学生从容去认知、从容去研究、从容去建构。

  “计算不等于死算,计算追求巧算”,是课堂极力宣扬的主张,在通常情况下,分数加减混合计算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也就是分两次通分进行计算。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有时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虽然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错。另外在计算过程中,着力渗透一边计算一边约分化简的思想,让学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5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和第120页练*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算法。

  2 .培养同学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同学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局部比草地局部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局部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同学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贮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同学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同学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同学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依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同学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和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4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 、 、 、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 16-4+21 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4)问题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是降水量的几分之几?书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

  课后*题

  完成课后练*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4)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有着丰富的学*经验,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也已经教学了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等基础的两步的混合运算题。在此基础上学*探究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以分析感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同样适用于分数,本节课是借助解决问题挖掘学*计算方法,重在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关运算律的应用。本课时在设计上分了三层:

  第一:导入环节,通过一个问题,梳理有关整数和小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唤起学生对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回顾,为学*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猜测,我们学过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适用吗?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第二:探究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析、观察特点,找出算式中的共性特点,借助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小组汇报时,充分说明计算的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对前面知识进行思考与归纳,将学*方法进一步归纳整合,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三:总结部分,又让学生回扣前面的知识,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架构起知识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本节课是围绕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开问题的发现、探究与解答。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悠久文化历史的熏陶上做的不到位,要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人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二、学生自主探索后练*的时间有些紧张,运算定律简便计算题没有进行练*,练*的题目多样性不够。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学*的效率还会有所提高。更好的渗透了数学学*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注:本节课我和搭档池老师先进行了股份认备课,后相互听课进行集体研讨,我们一致认为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非常必要,而本节课也主要是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让学生充分感知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不同点。在本节课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运算律的推广过程中,池老师借助了整数与小数、分数互化,搭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顺理成章的进行推理使用。而我在这里又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举例验证,感知他们的应用,看似有些难度,但学生恰是在这样的证明活动中加以推理和掌握知识。我们一起备课、听课,相互提意见,说想法,不在乎是否比赛,只享受这样一次研讨成长的过程。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0.75-3/51/6+0.4

  学生练*。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学*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验证。

  在教学中,要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有:

  1、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选材。我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因为很多学生会依赖书本不去思考。我所选择的这道题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利用线段图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课前让学生复*过,对于例题中的线段图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列出分布算式,学生就容易理解。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学*的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1/4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1x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30x7/10+30x2/15和30x(7/10+2/15)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和学**惯的渗透。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不仅想运算顺序还要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1、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再加上比较紧张,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时总结应该说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而非运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本人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促使我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我的成长。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本课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较多,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找准课的重难点尤为关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有这样的认识:在以往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至新知的学*过程中,因此,在本课的学*中,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能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而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理解分数应用题,并画出正确的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整数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起运算顺序,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唤醒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认识。学生在学*小数混合运算时,就已经能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迁移至小数混合运算中,那么学生也能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中实现学*的正迁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突破呢?我从引导学生省题入手。我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先审题,理解题意,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让学生养成审题的*惯和良好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审题、理解题意,并在信息中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渗透。 教材在解决问题时,呈现了画线段图的思考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说怎么画线段图,对线段图的画法有个初步的认识。注重结合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而且有效地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在解决完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当然,仅一节课的学*,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好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的,还有待在后续的学*中不断巩固和练*。不足: 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扩展5)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汇总5篇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1

  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①注重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 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 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 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 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 并说出是如何估的。

  ②借助画图解决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 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 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来分析题意,然后展示学生所作的线段图,并与学生一起交流作图的 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能正确画出图来,说明他们已能理解题目的数量 关系,也就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这也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作图不仅能 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

  ③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学生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 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同时在 探究完新知后还安排一个环节“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

  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 ”这 样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让他们知 道今后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后,我发现 因为本课时内容较多,学生应用题解题掌握较好,但混合运算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在 明确教学目标时,只要求让学生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反复加强练*,学生对知识 的理 解和掌握情况及应用效果会更好,从而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难点。从本节课让我感受到在今 后的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材的编排,这一点也就是说明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学会 深入挖掘教材,灵活运用好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后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设计了一些预*内容:

  (1)回顾以前学*关于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

  (2)整数、小数的各种运算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3)计算:3.2×99+3.2120÷0.25÷40

  (4)预*书上第80页的例题,思考: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适用吗?

  (5)试做练一练。从预*作业情况来看,个别学生书写*惯不好,把数字抄错;把自己书写的数字看错;观察力不强,看不出其中的错误等等。少部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相当低,对稍复杂的计算在处理时往往有点乱,不知所措,尤其是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符号三个以上的,错误率相当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预*作业做得相当棒。

  改进之处:在出现不同方法的情况下并没有让学生有个观察比较的过程,而是我在很生硬地让学生接受那种简便的方法,结果并没有收到很好效果。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 体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而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正确计算是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新知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复*相关的知识: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

  二、 找准新课中的难点开展教学活动

  本节课除了在整合之前所学的零碎知识之外,新知识有“中括号”的认识和应用及设计分数小数混合的运算,在计算中学生在遇到两步以上的计算,尤其是参杂上分数和小数时,学生计算起来就比较困难,需要在*常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学生能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类推到所学的新知教学中,并能够熟练进行脱式计算。

  不足之处:

  1、 学情把握不准,导致在练*时比较耽误时间,需要分清楚各个层次学生的层次,在不放弃差生的情况下,能够给予优等生更多的指导和东西,调动这些孩子学*的积极性。

  2、 教学中课堂节奏有待优化,课堂节奏有点拖沓,需要老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 在备课中就教材讲教材,应该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从解决问题中去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于是教学时我先从两问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入手,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从中将第一个问题去掉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这样为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作铺垫,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我再借助线段图,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来解答,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道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并在小组讨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之外后,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还改变了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得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方法教学模式。

  1、关注学生的学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2、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方式的生成。

  从整体来看我感觉这节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恰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不是太积极、不能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学生在画图时,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时不是很完整或是不准确,总之画图学生感觉困难,且耽误时间。在今后教学中我,我应多训练学生用不同的图来表示题意;且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探索,只有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5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计算。只有一个吃药片的例题“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基础,我从实际生活导入,并进行数据改编。由于贴合身边实例,因此连学困生也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步计算,最终得出两种计算思路。紧接着,我把数据改编成“半片”,其实就是隐藏的数据“片”。学生能够快速的说出两种方法并能列出综合算式。后来在完成*题的时候,是分袋装糖果的问题,可是学生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为什么在上一环节很流畅,在自主完成*题时就会出现问题呢?

  我认为是在上一环节,过于快速,没有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说一说对方的方法,同时得出自己更喜欢的方法,这样应该是更有效的学*方式。

  数学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兴趣及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杜绝“烫剩饭”。分数乘除法的应用要紧扣数量关系及找准单位“1”,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文本背后的信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