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文第87-8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 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 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 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 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多媒体展示)

  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 竖式计算

  46+25+17 75-28-19

  二 探究体验

  1 课件出示公共汽车停在站点情景图。(有乘客上车,有乘客下车)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有关数据)

  3 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4 引导学生列出加减混合运算式

  思考: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67-25+28 67+28-25 5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让学生弄清楚要求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就是要从原来车上的67人去掉下车的25人,还要把上车的28人加上)揭示本节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4 引导学生探究加减混合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借助前面学过的连加 连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是67-25+28的竖式写法。(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点拨)

  5 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师指导竖式计算。

  6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吗?

  三 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第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小动物做对了吗? 80-46+18=62 54+26-48= 22

  3、二(2)班共39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夺红旗游戏(分小组每个成员依次按顺序计算出结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

  5、我家养了15只鸡,上个月下了43个蛋,吃了28个,这个月又下了39个蛋,请问我家现在有多少个鸡蛋?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加减混合应注意什么? 《乘法》乘减、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5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

  36+54=74-26=

  3.6+5.4=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三、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不计算,你知道谁的.得分高?

  生4:5号选手的得分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知道的……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师:这道算式里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9.43-8.65-0.40

  =0.78-0.40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拓展训练

  2.35+4.28+0.65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加简便?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哪些异同?”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阅读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主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提问: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5-8.3

  =13.55-8.3

  =5.25

  20-(*5+8.3)

  =20-14.75=5.25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

  1、P77做一做练*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

  1、列出2.8+2.1、 *+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与应用

  1、完成练*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完成练*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加减法课时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34=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①相同的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先看这两题(例1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说)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5.65=?”

  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得数一个是18.20,一个是18.2)

  比较这两个答案,哪个更好一些?(强调要化简。)

  (三)总结、归纳。

  (出示复*题的两道算式和例1中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八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

  1、列出2.8+2.1、 *+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和第120页练*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算法。

  2 .培养同学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同学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局部比草地局部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局部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同学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贮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同学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同学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同学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依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同学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和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4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 、 、 、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 16-4+21 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4)问题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是降水量的几分之几?书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

  课后*题

  完成课后练*题。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4)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菁选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1、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计算是一项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要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地凸显计算教学的特点,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会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巩固算法的计算练*、提升算法的应用练*”的过程。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

  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出示以后,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探究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教师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性。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对于环节一,课的开始我把有趣的扑克牌游戏引入课堂,展开了以学生自主学*为中心的教学,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传统、单一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理数加法、减法的法则在游戏中反复运用,从而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环节二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学*,不能单从是否记住或者掌握的层面来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或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意义。传统的“概念教学”对知识掌握主要集中在学生能否记住概念的定义,能否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相*概念之间区别出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新课程对“概念教学”远不仅于此。《课标》中对概念真正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在几个相*概念之间比较彼此的异同,并且认识到在这些差异上不同的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能够将概念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口头的描述或表示。

  在课的最后,通过变式训练,即改变游戏规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扑克牌的加减运算实质上就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适当的课堂练*加强、巩固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最终实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技能目标。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1、有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很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这几种运算可以分成三级:其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与开方是第三级运算。

  2、小组讨论有理数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几项规定,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时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上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加入乘方以后,学生对乘方运算不熟悉,容易算成加法或底数与指数相乘。

  3、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

  4、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24点游戏,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从整个单元的学*内容看,在学*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导入,一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情况,二是为学生学*混合运算做个预热。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的.方式,尝试将练*中的情境与课后*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部分有机结合。如: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小数加、减(一步计算)。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题中练*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使用。

  (2)例3中的问题:“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如练*中直接引导学生:“你能否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如:课本102页第8题、李强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衡了,我想也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从自己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2、注意学*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数学的乐趣。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

  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环节安排了基本练*、变式练*和提高、拓展练*,在练*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练*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练*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二、改进之处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会教师注重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新课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向来被老师们认为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好,计算的正确率极低的一个数学难题。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带分数的计算已经从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对而言被减数是1的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难度大一些,学生也比较生疏,在这被减数是“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种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学生加深对单位 “1”突破隐含条件“1”这个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决第 1和第2个问题时,既对上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巩固,也为进一步学*新知作好了准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学生,让学生从容去认知、从容去研究、从容去建构。

  “计算不等于死算,计算追求巧算”,是课堂极力宣扬的主张,在通常情况下,分数加减混合计算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也就是分两次通分进行计算。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有时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虽然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错。另外在计算过程中,着力渗透一边计算一边约分化简的思想,让学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

  1.做练*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 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3

  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4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

  【案例一】

  师出示情境图:笔记本5元一本,书包20元一个,水彩笔18元一盒。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生1:5×3=15(元)15+20=35(元)

  师:5×3表示什么?

  生:5×3表示3个笔记本的价钱。

  师:15+20表示什么?

  生:把3个笔记本的价钱和1个书包的价钱合起来,就是小军花去的钱。

  师: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2:5×3+20

  师:对。生2列的算式我们称为综合算式,生1列的称为分步算式。你会计算这个综合算式吗?

  生先自主尝试,后集体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来。

  师:先算的5×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笔记本的价钱。

  师:很好,算到3个笔记本的价钱后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就是小军用去的钱。

  师板书范写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讲解格式。

  (反思:这里是同学们首次接触混合运算。学*混合运算,重在理解运算顺序,但这个运算顺序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要教师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教学时,教师很自然地联系题意,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师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回答

  生:50-18×2

  师:这题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师提问生3:小晴付了50元,不仅买到2盒水彩笔,还找到64元,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愿意吗?

  全班同学大笑。

  (反思:上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而这题乘法在后面,有同学就犯下了从左往右算的错误。这时,教师没有批评,没有呵斥,简单的一句“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愿意吗”就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计算错误,对后面如何正确进行计算的学*充满了期待。)

  师:谁能告诉他什么地方不对?

  生: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用50-36,从50元里减去2盒水彩笔的钱,就是小晴找回的钱。

  师小结:你说的真好。在这道题目里,我们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算减法,求到找回的钱。

  师:仔细观察刚才计算的两道题目,每道题目中有哪些运算?

  生:第1题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题中有减法和乘法。

  师:计算时我们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第1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联系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反思:在学生领会两道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两道算式的相同之处,交流得出解决本课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先算乘,再算加减。这样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教学中,教师始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联系题意,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反思】

  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课亲切、富有生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特点是: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生活实际的、有学*价值的材料作为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轻松地学*,在这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5)

——《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

  《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 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

  《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 2

  1、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计算是一项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要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地凸显计算教学的特点,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会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巩固算法的计算练*、提升算法的应用练*”的过程。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

  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出示以后,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探究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教师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性。

  《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 3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 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我准备了多道复*题,让学生充分复*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 5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6)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在教学时我主要是结合例题的安排,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的。至于具体的计算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教学如何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从练*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还是有一些模糊的,尤其是在综合练*的时候,有的问题有单位名称有的没有,学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学时,也对这两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比较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与肯定。学生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处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不必作具体的'解释,更不应要求其他学生也掌握这样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时候,遇到过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给三个分数通分的练*,教师讲解过方法,有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给一次通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忽视计算的现实背景,为了教计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已有的条件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使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巩固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在体会计算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2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完成口算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练*,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但计算正确率不高。

  学生通过预*已经明白了加法中的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到了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优势。练*十五第8题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准确选择相关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练*效果很好。

  书本中的拓展练*难度不大,很多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探索算式中隐含的规律,在积极参与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4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5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