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分数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和第120页练*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算法。

  2 .培养同学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同学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局部比草地局部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局部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同学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贮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同学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同学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同学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依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同学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和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4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 、 、 、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 16-4+21 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4)问题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是降水量的几分之几?书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

  课后*题

  完成课后练*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教案设计 (菁华3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教案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教案设计2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 (2)0.250.16=0.04

  (3)0.51-0.04=0.47 (4)0.47+0.13=0.6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

  练*十第2题前两题

  练*十第3、4题。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教案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实用五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内容及第2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的。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练*、归纳总结。

  教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填一填

  ①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了1/6,五月份占四月份的。

  ②八月份比七月份增产1/5,八月份占七月份的。

  ③五年级人数比六年级少1/9,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

  2.说一说下列的等量关系。

  ①五月份用水20吨,是四月份的6/7.

  ②跳舞的有24人,占晨练人数的1/5。

  ③实际投资2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8.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①出示P27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②反馈信息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师板书问题:淘气家8月份用水多少吨?

  ③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个月用水多?哪个月用水少?你怎么知道的?九月比八月节约了1/7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再带领学生想一想,哪个月的用水量是单位“1”?你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吗?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①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辅导。

  ②展示学生所画线段图,进行评价。

  ③师生共同完成数量分析,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画图时,让学生想一想:应先画哪个月份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先画出单位“1”的量,即八月份的线段图,然后再画九月份的线段。

  3.结合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师板书:

  八月份用水吨数—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用水吨数

  八月份用水吨数×(1-1/7)=九月份用水吨数

  4.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让学生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②指生板演。

  ③集体交流,让学生说思考过程。

  5.检验

  ①怎样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验证刚才的估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指生说说验证方法。

  6.这道题除了可以用列方程解题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12÷(1-1/7)=12÷6/7=14(吨)

  三、巩固练*(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计算方法。

  2.第3题

  四、作业:

  1.P28“练一练”第2题。

  2.补充: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1/6,鸡有多少只?

  五、课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2

  教学内容:

  P75例1和练一练,练*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后评讲。

  6、做练*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3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例题的探讨、分析,得出一个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较全面和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心设题,复*铺垫。

  上课伊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题,充分复*旧知,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将解决问题与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及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巩固练*阶段,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交流中发现方法,总结经验,促进思维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铺垫

  1.填空。(课件出示)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  )法或只有(  )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  )法又有(  )法,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936+72÷8-21×4(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2)120÷(13+17)×2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和叙述运算顺序来复*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

  (2)读题,理解题意。[已知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即片),每天吃3次。求可以吃几天]

  (3)汇报解题思路及所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①可以先求每天吃多少片,即×3=(片),再求可以吃几天,即12÷=8(天);②也可以先求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即12÷=24(次),再求可以吃几天,即24÷3=8(天)]

  (4)列综合算式。

  ①12÷

  ②12÷÷3

  (5)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①12÷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学生试算,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小结: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④计算:12÷=12÷=8(天)。

  (6)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①课件出示算式12÷÷3。

  ②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指名叙述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④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12÷÷3=24÷3=8(天)

  ⑤师生共同订正。

  2.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分数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计算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问题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1.阳阳期中考试数学得了96分,语文的分数比数学低,阳阳的数学和语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场某品牌衣服进价240元,加价后销售,元旦促销,再降价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十六第1-4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十六第1—4题。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惯:

  (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际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46+50×[(900-90)÷9]

  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教学实施

  (一)出示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试算,两人板演。

  7、全班交流订正。

  8、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二)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2、教材第35页第9,10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主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提问: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5-8.3

  =13.55-8.3

  =5.25

  20-(*5+8.3)

  =20-14.75=5.25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

  1、P77做一做练*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

  1、列出2.8+2.1、 *+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课的预*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十五第4题。通过预*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情况有所好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的经验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结吗?*结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用*结把教师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那老师这段时间挑选出了两种不同的*结,第一种是小*结,每个要用4分米的彩绳,第二种大*结每个要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结更做18个。具体的到时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彩绳,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帮帮老师吗?

  生:(1)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2)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3)做1个小*结和一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师:课件出示问题问题(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应该怎样列式?

  生:(1)18x4+18x6= (2) (4+6)x18=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2)先算两种*结各做一个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生:(1)先算乘,再算加法(2)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乘师再请个同学,你觉得呢?生再答

  5、师:确定了运算顺序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巡视,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师点评,我们刚才说的算第一算式是先算乘,再算加,第二个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乘。请同学们观察下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回想下,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生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如果将分米改为以米为单位,4分米变成分数2/5米,6分米变成分数3/5米,让你们求做18个大小*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课件出示例题。谁来说说看怎么列式?

  2、师板书其中的综合算式

  2/5x18+3/5x18 (2/5+3/5)x18

  3、师: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

  生:刚才是整数,现在是分数

  4、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几天学*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5、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回顾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你可以将知识迁移到这两道题的计算中吗?和同桌讨论说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谁来告诉老师你讨论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另一个同学,你觉得呢?(全班交流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和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乘

  6、师: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计算下这两道算式。指明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演的学生说。

  7、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之前学过的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计算顺序计算的?

  8、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做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答案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0、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在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两等式的结果相同,符合乘法分配律板书2/5x18+3/5x18 = (2/5+3/5)x18

  4、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计算时,要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二题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可以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巩固

  1、做练*十二第一题,口算,抢答

  2、做练*十二第二题,(1)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2)做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3、做练*十二第三题,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完成练*十二第

  4、9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的经验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结吗?*结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用*结把教师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那老师这段时间挑选出了两种不同的*结,第一种是小*结,每个要用4分米的彩绳,第二种大*结每个要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结更做18个。具体的到时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彩绳,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帮帮老师吗?

  生:(1)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2)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3)做1个小*结和一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师:课件出示问题问题(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应该怎样列式?

  生:(1)18x4+18x6= (2) (4+6)x18=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2)先算两种*结各做一个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生:(1)先算乘,再算加法(2)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乘师再请个同学,你觉得呢?生再答

  5、师:确定了运算顺序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巡视,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师点评,我们刚才说的算第一算式是先算乘,再算加,第二个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乘。请同学们观察下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回想下,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生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如果将分米改为以米为单位,4分米变成分数2/5米,6分米变成分数3/5米,让你们求做18个大小*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课件出示例题。谁来说说看怎么列式?

  2、师板书其中的综合算式

  2/5x18+3/5x18 (2/5+3/5)x18

  3、师: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

  生:刚才是整数,现在是分数

  4、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几天学*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5、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回顾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你可以将知识迁移到这两道题的计算中吗?和同桌讨论说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谁来告诉老师你讨论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另一个同学,你觉得呢?(全班交流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和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乘

  6、师: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计算下这两道算式。指明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演的学生说。

  7、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之前学过的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计算顺序计算的?

  8、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做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答案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0、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在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两等式的结果相同,符合乘法分配律板书2/5x18+3/5x18 = (2/5+3/5)x18

  4、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计算时,要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二题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可以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巩固

  1、做练*十二第一题,口算,抢答

  2、做练*十二第二题,(1)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2)做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3、做练*十二第三题,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完成练*十二第

  4、9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3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例1:要做两种*结,第一种每个用2/5米彩绳,第二种每个用3/5米彩绳,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读题,独立完成。

  板演。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点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计算顺序不同。

  生:结果相同。

  生:符合乘法分配律。

  3、小结:

  师: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两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回忆一下: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回答。

  师:乘法分配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生:两种,一种是添括号,一种是去括号。

  2、出示:(2/7+4/9)×63 31×3/7+4×3/7 57×5/8-5/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重点说第3题:

  生:将题目变成57×5/8-5/8×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7个5/8减去1个5/8,也就是57×5/8-5/8×1.

  3、出示:3/8×(8/3+32/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8×(8/3+32/9)=3/8×8/3+32/9×3/8=1+4/3=1又4/3

  3/8×(8/3+32/9)=3/8×8/3+32/9×3/8=1+4/3=7/3

  引导辨析:

  这两个答案哪个正确?

  小结:带分数必须是整数和真分数合起来的数,不能有假分数。

  4、出示:

  5/9×1/8+4/9÷8 (2/5+4/7)÷1/35 7/8÷(3/4-1/6)

  指名板演后,小结:除以一个数要先变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才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特别强调注意:

  第3题,是除以一个算式,不能先变成乘这两个数的倒数,而是要先将括号内的结果算出来,然后再乘它的倒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3/4-1/6)÷7/8的错误。

  5、出示:

  (1)(1/5+3/16)×15×16

  试做,板演。

  生1:(1/5+3/16)×15×16

  =1/5×15×16+3/16×16×15

  =48+45

  =93

  生2:(1/5+3/16)×15×16

  =1/5×15+3/16×16

  =3+3

  =6

  引导学生辨析两种做法。

  小结:乘法分配律是要让两个加数分别与外面的数相乘,而外面的这个数是15×16的积。所以分配时,不能将这两个数分割开。

  (2)出示:(1/5×3/16)×15×16

  师:这个题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乘法。

  师:都是乘法说明是同一种运算了,可以怎么办呢?

  生:换位。

  学生独立完成。

  (1/5×3/16)×15×16=1/5×15×3/16×16=3×3=9

  (3)再次比较两题的不同点,说一说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巩固练*

  完成75页练一练。

  四、教学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目标,为学*新课做好准备。

  2、本节课的重点是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而本节课,重点是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练*,在新课过程中,练*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在辨析、比较的过程中,明确每种类型的分析方法,掌握分配律的两种基本类型。不过在第一组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的例子,丰富学生对题型的认识。

  3、对于一些除法算式,今天课堂中忽略了一个数除以两数之和(之差)的类型,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他们很容易受前面的影响,把除法变成乘法,但却没有分析,这里是除以一个算式,而除法的法则却是除以一个数,才能变成乘它的倒数。

  4、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今天课堂上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题目,部分学生就只会做这些类型的题目,对于稍有变化的题目,就觉得束手无策,这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对知识的学*是生搬硬套,自主学*的能力不强。

  例如:教材练一练第2小题,看到2/3,3/2就觉得需要用简便算法,也就不管是否符合运算定律,就随便凑数进行简算。

  第2题的第(2)题,是需要先将括号内的算式先算出结果,再进行简算,可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要求简算,但题目中的数据却没有简算的特征,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连按部就班地去计算也不会了。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家庭作业中:

  22/13-3/2×3/10-11/20 只需把乘法的这一步先算出来,就可以看出简算的方法,但一部分学生就空着不写,不知道该怎么简算。

  5、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其计算方法之前曾经有过渗透,但在遇到具体题目时,多数学生还是难以灵活运用方法将算式进行变形,达到简算的目的。如:

  6/13×5/12+5/13×7/12

  6、总体感觉,虽然课堂上稳扎稳打,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分配律的几种类型,也能较为正确地进行简算。但是整节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的不够,如果能设计一些思维发散的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更好。

  例如可以给出一半的算式,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达到简算的目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符合简算的算式有什么样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4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例1:要做两种*结,第一种每个用2/5米彩绳,第二种每个用3/5米彩绳,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读题,独立完成。

  板演。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点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计算顺序不同。

  生:结果相同。

  生:符合乘法分配律。

  3、小结:

  师: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两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回忆一下: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回答。

  师:乘法分配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生:两种,一种是添括号,一种是去括号。

  2、出示:(2/7+4/9)×63 31×3/7+4×3/7 57×5/8-5/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重点说第3题:

  生:将题目变成57×5/8-5/8×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7个5/8减去1个5/8,也就是57×5/8-5/8×1.

  3、出示:3/8×(8/3+32/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8×(8/3+32/9)=3/8×8/3+32/9×3/8=1+4/3=1又4/3

  3/8×(8/3+32/9)=3/8×8/3+32/9×3/8=1+4/3=7/3

  引导辨析:

  这两个答案哪个正确?

  小结:带分数必须是整数和真分数合起来的数,不能有假分数。

  4、出示:

  5/9×1/8+4/9÷8 (2/5+4/7)÷1/35 7/8÷(3/4-1/6)

  指名板演后,小结:除以一个数要先变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才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特别强调注意:

  第3题,是除以一个算式,不能先变成乘这两个数的倒数,而是要先将括号内的结果算出来,然后再乘它的倒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3/4-1/6)÷7/8的错误。

  5、出示:

  (1)(1/5+3/16)×15×16

  试做,板演。

  生1:(1/5+3/16)×15×16

  =1/5×15×16+3/16×16×15

  =48+45

  =93

  生2:(1/5+3/16)×15×16

  =1/5×15+3/16×16

  =3+3

  =6

  引导学生辨析两种做法。

  小结:乘法分配律是要让两个加数分别与外面的数相乘,而外面的这个数是15×16的积。所以分配时,不能将这两个数分割开。

  (2)出示:(1/5×3/16)×15×16

  师:这个题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乘法。

  师:都是乘法说明是同一种运算了,可以怎么办呢?

  生:换位。

  学生独立完成。

  (1/5×3/16)×15×16=1/5×15×3/16×16=3×3=9

  (3)再次比较两题的不同点,说一说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巩固练*

  完成75页练一练。

  四、教学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目标,为学*新课做好准备。

  2、本节课的重点是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而本节课,重点是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练*,在新课过程中,练*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在辨析、比较的过程中,明确每种类型的分析方法,掌握分配律的两种基本类型。不过在第一组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的例子,丰富学生对题型的认识。

  3、对于一些除法算式,今天课堂中忽略了一个数除以两数之和(之差)的类型,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他们很容易受前面的影响,把除法变成乘法,但却没有分析,这里是除以一个算式,而除法的法则却是除以一个数,才能变成乘它的倒数。

  4、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今天课堂上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题目,部分学生就只会做这些类型的题目,对于稍有变化的题目,就觉得束手无策,这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对知识的学*是生搬硬套,自主学*的能力不强。

  例如:教材练一练第2小题,看到2/3,3/2就觉得需要用简便算法,也就不管是否符合运算定律,就随便凑数进行简算。

  第2题的第(2)题,是需要先将括号内的算式先算出结果,再进行简算,可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要求简算,但题目中的数据却没有简算的特征,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连按部就班地去计算也不会了。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家庭作业中:

  22/13-3/2×3/10-11/20 只需把乘法的这一步先算出来,就可以看出简算的方法,但一部分学生就空着不写,不知道该怎么简算。

  5、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其计算方法之前曾经有过渗透,但在遇到具体题目时,多数学生还是难以灵活运用方法将算式进行变形,达到简算的目的。如:

  6/13×5/12+5/13×7/12

  6、总体感觉,虽然课堂上稳扎稳打,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分配律的几种类型,也能较为正确地进行简算。但是整节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的不够,如果能设计一些思维发散的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更好。

  例如可以给出一半的算式,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达到简算的目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符合简算的算式有什么样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