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

首页 / 说课稿 / |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为下一步学*磁铁的两极和指南针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目的是调动学生回忆曾经玩过和见到过的磁铁,已获得对磁铁的初步认知。一方面,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激发学生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找出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部分是以一个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书上提供的两个范例,相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出实验方法来。比如用磁铁的各个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针,观察磁铁的各个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还可以分别用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去靠*同一根大头针,观察磁铁的各个部位能把大头针吸引过来的距离是不是一样,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如果学生都想不到呢?教师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然后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磁铁两极磁性最强”是不是真正认识、理解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

  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建立“磁极”的概念并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能力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

  2、能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扬声器一个,防盗报警门模型一个。

  观察演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型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磁铁、塑料勺、铁汤勺(食堂有)、铁勺、铁钥匙、铜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塞、塑料尺、纸片、棉签等、

  三、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本课分六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魔术表演,导入新课

  教师表演《喇叭变话筒》

  课堂开始,我先出示一个喇叭,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学生一定会说是喇叭,我说是话筒。学生感到惊讶,同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明明是喇叭怎么会是话筒呢,接下来我就对着喇叭说话,音箱里传出响亮的声音。学生惊呆了,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借此机会向学生道明其原因。其实喇叭和话筒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可当喇叭用也可当话筒用,因为喇叭和话筒上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老师指着底部的磁铁,学生恍然大悟说是吸铁石。吸铁石还有一个科学名叫……学生齐答:磁铁。老师板书:磁铁(引出课题)

  强化课题: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学生齐答: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喇叭为道具,把喇叭当话筒用,让学生在物体识别上产生冲突,进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让其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预计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都有什么形状呢?谁来说?

  预计学生可能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我出示常见的磁铁问:你们能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吗?让学生说……

  为了便于我们的实验研究,科学上根据磁铁的形状特点统一取名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方形磁铁等。

  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玩磁铁:

  这个部分内容我是通过玩磁铁这一开放性的活动展开的,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话方式:你们玩过磁铁吗?玩过的请举手,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接着问:想不想再玩磁铁呢?投影出示活动要求:1、看哪一组同学的玩法最多,发现的密秘最多。2、老师在你们桌上放了许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做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体名称后划“√”不能吸住物体名称后划“×”5分钟后宣布活动结束,指名学生汇报玩磁铁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和实验结果。

  (2)、了解磁性:

  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两张卡片。根据前面学生的汇报情况,指名一个小组上来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体名称的纸片分类贴在黑板上。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预计会说:都有铁的成份或者说都是铁做的。师:说得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预计学生会说:“能吸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能吸铁”。学以至用:老师今天来得匆忙,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不用双面胶,怎样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生:上来用磁铁贴上。借此机会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在黑板上了。师: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叫磁性。(板书:磁性。)

  (这一环节学生玩磁铁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玩出新花样,发现更多现象,产生更多质疑,同时又赋予一定的任务,有了任务就有了目标。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实验要求,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去感知并认识磁铁的磁性。当中设计了一个上黑板贴卡片的活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老师没带双面胶如何把卡片贴黑板上,学生马上会想到用磁铁,并让学生上黑板来完成贴卡过程。这一设计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磁性”的理解程度和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磁性”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为下一步研究磁极奠定基础。)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铁有磁性》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上一课的学*,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以及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为本课深入了解磁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本课中磁铁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一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而事实上磁铁能吸引铁、镍、钴制材料,而不能吸引铜、铝制材料。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第二个活动是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第三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非铁质物体吸铁。为什么强调要隔着非铁质物体,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他们对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两个磁铁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会相互推开,感到非常奇怪。并且通过第一课的学*,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磁铁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他们愿意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磁铁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六、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

  七、学法:

  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本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目的就是通过充满神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时,我在手心偷偷地贴了一块磁铁,在乒乓球里也偷偷地放了一根铁丝,这样就把乒乓球吸在了手心上,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并不会气功,让学生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猜到了我的手里可能藏着磁铁,并且也猜到乒乓球里也可能藏着铁制的物体或磁铁,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然后,我接着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我知道磁铁能吸铁。

  二、探究部分: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吸引哪些物体:我是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见到过的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例子,再引出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物品,这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品,出示PPT1有回形针、铁钉、铜导线、玻璃珠、木片、卡纸、橡皮筋、塑料尺、棉线、铝片、笔头。其中,铝片和铜导线我会特别强调以便学生能明确其材料构成,在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后,先让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经猜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有些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前概念认识得还很模糊,可能会认为是金属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紧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去验证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完成实验记录,也就是书上66页的表格(出示PPT2)。为了强化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做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实验前应注意什么?然后指名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接着我出示幻灯片PPT3,总结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将被测物体整齐的排列好;

  2、用磁铁有次序地一一检验被测物体,测完的物体摆放在另一侧;

  3、小组内分好工,谁负责做实验,谁负责记录。明确要求后,小组开始做实验,这个时候,我就巡视各个小组的情况,对按要求进行操作的小组予以表扬,适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后,做完实验,小组进行汇报,得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铁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体。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这样的性质叫做磁性,因此,我们说磁铁有磁性,再板书:磁铁有磁性。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后,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用磁铁来识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身边的问题上。这部分中的材料,我特意选了几件用眼睛很难辨别是否是铁材料的物品,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我选的材料是铜钥匙、铁钥匙和铝钥匙(出示PPT4)。然后我故作困惑地说:老师也不知道这些物体中是否含铁,怎么办呢?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用磁铁来辨别。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尝试着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之后,我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让他们知道有些精密的仪器如:手表、电脑等,不能用磁铁来辨别它们的材料,因为磁铁会干扰它们的工作环境。

  最后一个探究活动是隔物吸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部分,我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杯子,杯子里装入一点水,在水里又放入一枚回形针,然后说要求,谁能在不接触水的情况下,把回形针取出来?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经过思考后,说出用磁铁来解决,接下来,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实验方案,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生成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竞争的意识,如: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实验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学生发现磁铁隔着杯子、水也能吸铁之后,我接着启发学生,那隔着其他物体是不是也能吸铁呢?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接着,我让学生从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这几样材料中,进行自主地选择,来验证磁铁是否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68页的表二,(出示PPT5)为了操作起来更简便,我稍微改变了填表格的要求,吸住的打“√”,吸不住的打“×”,学生只需要用“√”或“×”,表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做这个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隔着铁质物体会怎样,为什么结论中的“物体”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呢。为什么隔开铁和磁铁的物体都是非铁质的材料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通过演示的方法告诉他们。把一片铁片吸在磁铁的边上,然后在距磁铁较远的的铁片的边上可以吸起回形针,在距磁铁较*的铁片的下面却吸不起回形针。铁片好像把磁力传到远处,又好像隔断了磁力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告诉学生,隔着的铁片大小、厚薄不同,现象也会不同,今后你们会研究的。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三、 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我最后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我个人的水*有限,有些地方的设计可能还不太成熟,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有磁性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洗铁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惊醒探究的。本课设计了3个探究后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后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磁铁能吸住铁制成的物体来辨别一些物体是不是铁制成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省的有去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的,培养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

  1、出示磁铁:这是什么?玩过吗?怎么玩?请你在座位上用磁铁去吸,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哪些不能?

  2、初步结论:磁铁能吸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吸硬币

  1、展示几种不同的硬币,那几个能吸?为什么?

  5毛的硬币引出矛盾冲突:磁铁到底能不能吸铁

  2、学生实验

  (1)、展示介绍三种金属:铁片、铝片、铜片

  (2)、动手实验,看看磁铁能吸哪种金属。

  3、探究结论

  (1)、交流实验结论:磁铁能吸铁,不能吸铜和铝

  (2)、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4、深入探究

  展示台出示几种硬币:课件出示他们的制作材料

  解释:镀铜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结论等步骤得出磁铁有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符合小学科学特点,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刚才在硬币实验中我们看见磁铁隔着铜也能吸铁,那么其他材料呢?

  教师出示课件: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学生猜测。

  2、现在请材料员在你们的材料袋里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物体做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

  材料员拿出材料,小组成员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3、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2、机动: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5

  一、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第一课时,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还有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教材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磁铁水*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另一种是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性。

  2.指导学生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及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发展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及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然后请学生谈一谈。接着我会说:“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这时老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然后板书: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及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CiaoR^i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首先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来说?”

  估计学生会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并请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并结合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首先教师设疑:桌上有很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各抒己见。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可以在桌面上和实验材料区选取不同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

  瓷

  汤

  匙瓷

  汤

  匙瓷

  汤

  匙大

  头

  针铁

  钉牙

  签橡

  皮塑

  料

  尺

  铁

  尺纸

  片棉

  花

  在这里对实验材料区和记录单进行说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实验材料区,放置如:铁夹、玻璃杯等许多物体,供学生实验,记录单第三行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填写从实验材料区选取实验材料的物体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大头针、铁钉、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性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能就磁铁能否吸引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得出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性”的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老师继续引导:像刚才老师表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性。那么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说一说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估计学生的方案有:将磁铁水*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摆弄磁铁。

  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摆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问题可以研究。比如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请同学们自己摆弄磁铁,如果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

  学生可独立或小组合作摆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及“摆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在摆弄磁铁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学生的这些发现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的,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五、说板书设计:

  形状:条形蹄形环形

  磁铁磁性: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磁极: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1)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1

  一、教学胜利之处:

  1、善用资料,调控课堂节奏。

  资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资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资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同学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资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防止出实际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同学把资料整理好,勿让资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同学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同学*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身手。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外表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同学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同学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和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资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珍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同学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同学有更多的受益!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2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的小游戏:在鱼头上放上回形针,诱饵用磁铁。当学生游戏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游戏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再进行简单的生活运用。

  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试管,告诉学生试管中掉入了一个回形针,问同学们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帮我取出来!然后,让同学们也来玩玩我帮他们准备的量杯中的回形针,再请同学们在教室找找,看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铁,最后请同学们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最后请同学们猜测磁铁最多能隔着练*本多少本将铁吸住!做实验,根据得出实验结果不一样,让同学说出原因,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最后总结下课!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3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主线明确。先用磁铁去吸引物体,得到磁铁能吸引的是铁一类物体的。接着利用磁铁有磁性,去检测身边的物质哪些含有铁。最后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磁铁还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

  比较满意的环节是选用了一段河道清洁工的新闻引出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同时在隔着物体吸引铁的实验中,再次回到河道清洁工的环境,请学生试一试,如果磁铁和回形针之间隔着一定距离的水能不能再吸引回形针。一套材料,在两个不同的环节中都起到了作用,把实验材料的效益提到了最优化。魔术《年年有鱼》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同时与磁性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有两个现场生成的点,如果能把他们处理得更好,那么课的亮点就足了。就如同金校长说的,课堂中爆发出来的矛盾和争议是“无价之宝”。其中一个生成是有些小组认为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而有的预测不能。那么一个矛盾产生了,为了验证我们的预测,孩子们开始做实验。经过磁铁检测后,请刚才认为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的孩子来汇报,通过检测他们小组推翻了原本的观点。科学以事实说话,同时也反映着科学检测比肉眼观察、经验判断更可靠。第二个课堂生成是泡沫片,一个小组的磁铁不能隔着泡沫片吸引铁,而其他小组的都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应该请这两个孩子把他们小组的实物拿上来展示,通过2个小组的泡沫片作比较,孩子们不难发现,这个小组的泡沫片稍厚。正因为泡沫片太厚,回形针就感受不到磁力,不能被吸引了。那么如果是更厚的泡沫片呢,再请一个同学来演示检测。这么生成,学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但是如果隔开它们的物体太厚,那么磁铁就不能吸引铁了。

  其他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以下稍作小结

  1.语言上,语速较慢、吞吐、口误,重复的语言过多,不够精炼准确;仪态上不够自信、扭捏。其实我自己最清楚,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内容没有最熟悉,不够自信满满地去展示自己。上课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整理好实验材料,试用过教学仪器。

  2.活动记录的设计不够好。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材料的名称填进去很费时,有些字还不会写。用打钩的方法来检测和预测更好。活动记录的内容在打印之间要仔细检查,不要出错。

  3.因为这节课是单独拎出来上的,所以板书更要出示课题,让孩子们知道这么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是学*哪一个的内容。

  4.实物投影的使用,实物和电脑的切换不熟悉,很慌忙。驾驭不了就不用,有取有舍。上课之前,脑子里面要形成上课的画面,多预设一些情况,设计是直接口头汇报呢还是用实物展示汇报。一切从孩子的观察和学*方便出发,去设计。

  5.不够细心,明明知道实验3的灯管挡光的情况,那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因为有所避让。

  6.没有很好得抓住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调动积极性的部分,不够不够。可以设计“神秘物体”,用上一些激励性质的教学语言,例如“有没有信心”“你们真棒”之类的。对于我自己认为课堂中出彩的地方,就该适当放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7.检测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材料,缺乏结构性的体现。例如孩子很容易认为磁铁能吸引“金属”,那么就该在我们的材料里面,多加一些除铁以外的金属,如铝片、铜片等等,让孩子们去检测发现,原来磁铁只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检测硬币是否含铁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材料,再放上1分、2分、5分铝制的硬币,让孩子们去预测和检测分类。

  8.在课堂点拨上,教师可不讲的话尽量省下来,让学生去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设计引领,怎么让学生去提问、去交流、去设计实验。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2)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1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科学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科学活动、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学生学*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教学最终落脚点则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磁铁的磁性》一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磁铁,从中获取最多的发现。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与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磁铁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玩磁铁的学生对磁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用磁铁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观察。这样学生就有浓厚的兴趣想要成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的愿望,所以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的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会很兴奋的告诉我,让我参与到他们当中,在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抓、开、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共享。

  《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由于教材内容略显单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要争取“独家新闻”,同学们对查阅知识和交流共享非常感兴趣。学生收集资料非常丰富,课堂显得格外生动和充实。

  在课堂上同学们彼此之间津津乐道地交流共享着课前收集的大量资料,讲解他们所了解的相关的知识。老师也为学生收集了各种进实物及图片,学生在观察描述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明白了磁铁的基本特点。此外,利用电教媒体(视频资料)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的认知程度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学*、独立学*的兴趣与收集、提炼信息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多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磁铁的磁性》一课是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线,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观察探究磁铁的活动,并且在观察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未能发现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自己在备课时不断的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怎么想?会做出什么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用处处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际观察、研究,真正实现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以及用眼观察、有手、脑去探究,获取新知识。亲身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课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使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40分钟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对磁铁科学知识的探究才刚刚起步,那么如何保证学生们在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如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小课题、观察记录等)真实、有效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进行,使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这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值得思考和努力的奋斗目标。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2

  《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我在设计时主要侧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探究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的创设情境,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内,并对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猫钓鱼”这个情境,学生一看到鱼是纸做的,鱼钩又是直的,学生一齐说:“钓不上来”。当老师把鱼钓上来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非常惊讶,参与的兴趣马上上来了。

  课上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情境,第一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磁铁有吸铁的磁性,然后让学生在教室内找一找室内的那些东西是铁做的,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由于当时着急,忘了这一环节。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同的,从而明白磁铁有两极,磁性最强的是磁铁的两极。

  最后安排一个小活动,找一找铁钉在谁得兜里,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浓。然后让学生利用磁铁的磁性设计小玩具,体现了科学课虽然结束了,但也正是新的科学探究活动正在开始。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3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磁铁”的过程,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它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作用广泛。

  2.指导学生经历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用多种不同方法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观察、记录,交流倾听的*惯,并能提出一些问题。

  3.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多种不同方法研究磁铁两端和中间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至于磁铁有磁性,磁铁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是学生本来就知道了的。

  二、本课的难处

  1、内容的选择。《磁铁的磁性》上过这课的专家不计其数,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蒋峰,许新上的都很精彩,听过此课的老师自然很多。和他们相比,自然相形见绌。

  2、磁铁的选择。现在学校拿到的磁铁都是假冒的磁铁,包括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都是在一块铁的两端镶嵌上2块磁铁而已,这种磁铁做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是看不出猫腻的,可是做磁铁的磁性实验是不行的。因为这种磁铁就2端有磁性,其他地方没有磁性。为了借到比较大的条形磁铁,跑遍了新安江的小学,也才借到6块。心里不免对现在教学仪器的厂家产生“深恶痛绝”之感,真是岂有此理啊!

  三、教学效果

  1、学生开始比较腼腆,经过交流渐渐熟悉起来,能够主动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但是对于我前面提到的,没有老师的提示不能动桌子上东西,在设计实验时,没有打开蹄形磁铁的盒子。

  2、小组合作意思得到提高,能够比较合理的分工,合作,使实验设计越来越多样。

  3、在学生小组汇报用各种方法来证明磁铁的两端和中间磁性对比后,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这是我期待的,虽然他们并没有完全遵守老师布置的小组汇报时候,要学会倾听。

  4、学生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对学生是1个极大的提高,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良好开端。

  最后感谢提供给我们这次展示机会的学校。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3)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2

尊敬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磁铁有磁性》。我将从这八大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内容上接《我们知道的磁铁》,下接《磁铁的两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解单元。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对磁铁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猜测—实验—修正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铁有两极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三、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我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五、说教法

  根据学情和教材,本课教学方法设计时,总体上的思路是:实验前,进行活动一: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猜想,通过活动二验证猜测,活动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所以本课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要准备:磁贴,卡纸等。

  学生分组材料: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书夹、铜片、铝片、木片(木块)、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纸片、任务单2张等。

  (一)游园活动,趣味导入

  上课前一天是学生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正逢学校一年一度的游园活动,而其中一个班级的游戏是“飞镖大作战”。

  由“为什么圆头镖能牢牢地钉在飞盘上”、“你们知道磁铁除了能吸住飞盘还能吸引什么物体”两个问题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磁铁”。

  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1、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课堂趣味性;2、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为你研究的小课题。3、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课后了解与课前调查的比较,可以知道学生课堂概念形成程度。

  (1)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学生对磁铁吸铁是有认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前概念中,对磁铁能否吸引其他金属的认识是模糊的。

  课堂上,通过学生交流后,教师用简单的一句过渡引出三个活动。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

  这个环节一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活动二: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动三: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是否也能吸铁。

  我们的设计是:将书本上的三个活动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活动。用下发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做实验,观察,深入研究,最后汇报,研讨,渗透磁性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合三为一的设计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1、层次清晰:任务单的出现,不但没有影响新知识学*的递进层次,反而更加清晰了,让研究更有深度;2、目标明确: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观察,按着任务单一一完成任务,目标明确。3、潜在监督:对*时在实验活动中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起到了潜在的监督作用。接二连三的任务,督促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及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效防止没事情做的现象出现等。

  当然任务单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来说说我们任务单的设计,这份任务单是经过三次修改,精心准备的,一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是预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重点突破,预测后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更强2、简单快速,打钩选择的形式,节省时间。

  任务二是记录,设计意图:关键点标记,有助于吸引学生观察时的注意力,变得更仔细,突破难点:从物体的材料着手,较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自的相同点。

  任务三对任务二的一个深入。设计意图:1、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铁对铁质的物体,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2、由于材料的限制,将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物体分配到各小组内,在汇报时引起结果矛盾引出“一些”关键字,将劣势转化为优势。3、物体的摆放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降低了学生研究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大活动以“三个挑战”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同时给出温馨提示。设计意图:1、学生探究过程能够有序高效;2、把握实验关键点,提高成功率。

  七、说评价

  教师针对小组活动的情况,准备了一张评价表。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组得一颗星。课后表现优异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励。设计意图:1、利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2、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的规范性。

  八、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并记录学生的学*痕迹和研讨成果。设计意图2,板书根据教学活动,结论逐步出现,并有效引导学生活动后的思考,讨论,交流。

  以上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铁有磁性》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上一课的学*,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以及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为本课深入了解磁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本课中磁铁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一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而事实上磁铁能吸引铁、镍、钴制材料,而不能吸引铜、铝制材料。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第二个活动是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第三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非铁质物体吸铁。为什么强调要隔着非铁质物体,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他们对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两个磁铁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会相互推开,感到非常奇怪。并且通过第一课的学*,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磁铁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他们愿意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磁铁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六、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

  七、学法:

  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本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目的就是通过充满神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时,我在手心偷偷地贴了一块磁铁,在乒乓球里也偷偷地放了一根铁丝,这样就把乒乓球吸在了手心上,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并不会气功,让学生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猜到了我的手里可能藏着磁铁,并且也猜到乒乓球里也可能藏着铁制的物体或磁铁,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然后,我接着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我知道磁铁能吸铁。

  二、探究部分: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吸引哪些物体:我是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见到过的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例子,再引出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物品,这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品,出示PPT1有回形针、铁钉、铜导线、玻璃珠、木片、卡纸、橡皮筋、塑料尺、棉线、铝片、笔头。其中,铝片和铜导线我会特别强调以便学生能明确其材料构成,在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后,先让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经猜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有些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前概念认识得还很模糊,可能会认为是金属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紧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去验证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完成实验记录,也就是书上66页的表格(出示PPT2)。为了强化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做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实验前应注意什么?然后指名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接着我出示幻灯片PPT3,总结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将被测物体整齐的排列好;

  2、用磁铁有次序地一一检验被测物体,测完的物体摆放在另一侧;

  3、小组内分好工,谁负责做实验,谁负责记录。明确要求后,小组开始做实验,这个时候,我就巡视各个小组的情况,对按要求进行操作的小组予以表扬,适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后,做完实验,小组进行汇报,得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铁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体。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这样的性质叫做磁性,因此,我们说磁铁有磁性,再板书:磁铁有磁性。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后,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用磁铁来识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身边的问题上。这部分中的材料,我特意选了几件用眼睛很难辨别是否是铁材料的物品,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我选的材料是铜钥匙、铁钥匙和铝钥匙(出示PPT4)。然后我故作困惑地说:老师也不知道这些物体中是否含铁,怎么办呢?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用磁铁来辨别。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尝试着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之后,我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让他们知道有些精密的仪器如:手表、电脑等,不能用磁铁来辨别它们的材料,因为磁铁会干扰它们的工作环境。

  最后一个探究活动是隔物吸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部分,我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杯子,杯子里装入一点水,在水里又放入一枚回形针,然后说要求,谁能在不接触水的情况下,把回形针取出来?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经过思考后,说出用磁铁来解决,接下来,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实验方案,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生成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竞争的意识,如: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实验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学生发现磁铁隔着杯子、水也能吸铁之后,我接着启发学生,那隔着其他物体是不是也能吸铁呢?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接着,我让学生从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这几样材料中,进行自主地选择,来验证磁铁是否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68页的表二,(出示PPT5)为了操作起来更简便,我稍微改变了填表格的要求,吸住的打“√”,吸不住的打“×”,学生只需要用“√”或“×”,表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做这个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隔着铁质物体会怎样,为什么结论中的“物体”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呢。为什么隔开铁和磁铁的物体都是非铁质的材料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通过演示的方法告诉他们。把一片铁片吸在磁铁的边上,然后在距磁铁较远的的铁片的边上可以吸起回形针,在距磁铁较*的铁片的下面却吸不起回形针。铁片好像把磁力传到远处,又好像隔断了磁力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告诉学生,隔着的铁片大小、厚薄不同,现象也会不同,今后你们会研究的。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三、 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我最后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我个人的水*有限,有些地方的设计可能还不太成熟,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有磁性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洗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4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材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学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材料上来,而减弱其他材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学生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二部分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学生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学生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学生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学生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学生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学生运用自己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共同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部分——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安排在学生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材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学生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材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材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学生刚树立的概念产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仅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才能让学生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能理顺学生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实而不是浮夸的,*时而不是刻意的,*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电磁铁》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5、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学*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唤醒学生的学*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过程

  1、复*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目标,明确学*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使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4)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1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

  二、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草草收场。二是对课堂的灵活处理不够。如学生最初汇报想把物体放在水中,再用磁铁吸时,应给予肯定,并允许他们也玩一玩;而当有一个小组发现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厚的`物体不行时,我只是急于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这一概念,而跳过了同学们的这一精彩发现,导致其他小组即使有其他的发现也没机会说,如果当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再追问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发现,我想同学们的其他发现就会一一展示出来,同学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独立探究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2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善用材料,调控课堂节奏。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让材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受益!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学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并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些做实验要用的材料的照片,刚开始我想用铁钉让学生做实验,但考虑到铁钉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把它改成了订书针。在做磁铁隔...

  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学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并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些做实验要用的材料的照片,刚开始我想用铁钉让学生做实验,但考虑到铁钉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把它改成了订书针。在做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时书上是用塑料片,但考虑到为了区别与其他的薄物体,我又把它改成了塑料块。开始,我用如何取出瓶中的铁钥匙导入,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课件的使用也使教学更加直观。

  看到实验材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但由于*时的教育,学生在课上没有出现乱动实验材料的现象。在分组合作实验这一环节,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认真进行汇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位同学不但自己参与实验,而且能与其他的同学分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从中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但是在做磁铁吸引硬币的实验时,投影效果不是太好,由于这节课没有试讲,上课时有些紧张,所以有些环节显得不太紧凑。在学生做实验前,没有把实验要求讲清楚,导致了有些小组不知如何正确地实验,好在我在巡视的时候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个别指导。

  我认为,要上出一堂好课,充分的准备是必需的,但即使如此,也常常有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我们应不断吸取他人与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懈努力,孜孜以求……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5)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1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

  二、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草草收场。二是对课堂的灵活处理不够。如学生最初汇报想把物体放在水中,再用磁铁吸时,应给予肯定,并允许他们也玩一玩;而当有一个小组发现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厚的物体不行时,我只是急于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这一概念,而跳过了同学们的这一精彩发现,导致其他小组即使有其他的发现也没机会说,如果当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再追问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发现,我想同学们的其他发现就会一一展示出来,同学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独立探究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2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善用材料,调控课堂节奏。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让材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受益!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3

  优点:

  一、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把“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整、组合实验顺序,清晰、紧凑进行探究。我把原教材中“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识别铁制品——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过程,调整为“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运用概念1和2来识别铁制品”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材料的安排,更是因为生活中的物品组成的材料比较复杂,仅凭磁铁能吸铁的单一知识难以解释钢芯镀铜的5角硬币等现象。所以调整教学顺序后,不仅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得到训练,也保证了科学概念和科学解释的严密性。

  三、注重*惯指导着眼素养的提高。整个课堂可以看到、听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认真倾听”、“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等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刚刚接触科学课,这些良好学**惯显得多么的重要,良好学**惯的形成对孩子的一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

  四、教学语言丰富。教师的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使整个教学流程顺畅,各环节过渡自然,使整个流程显得顺畅而富有节奏感。

  缺点: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老师只注重师生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2、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而老师自身有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认真倾听到学生的闪光发言,有没有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中汲及到的知识,教师都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如“司南”经考证,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实物,如“磁悬浮列车”,目前技术还很不成熟,并没有做到老师说的“快速安全”。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6)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1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的小游戏:在鱼头上放上回形针,诱饵用磁铁。当学生游戏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游戏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再进行简单的生活运用。

  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试管,告诉学生试管中掉入了一个回形针,问同学们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帮我取出来!然后,让同学们也来玩玩我帮他们准备的量杯中的回形针,再请同学们在教室找找,看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铁,最后请同学们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最后请同学们猜测磁铁最多能隔着练*本多少本将铁吸住!做实验,根据得出实验结果不一样,让同学说出原因,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最后总结下课!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2

  磁铁是同学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同学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协助同学建立起对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发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同学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小惩大诫,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扮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几根小铁丝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手上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同学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和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需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胜利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手上”正是小魔术发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同学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资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资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资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66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同学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小朋友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由于同学*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身手。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外表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置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同学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但由于考虑到尊重教材活动的先后布置,也不敢尝试大环节教学。因此在了解磁铁的形状、生活中的应用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以上几个活动的教学花去了不少时间,没有把大局部的时间放在重点局部,显得重点活动没有深入地展开。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3

  1. 吸尘器的引入是否有必要。

  在导入阶段,故事中的“神兵”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是吸尘器,因为它也能够将物体吸进自己的体内,因此,我将其也作为了本节课的暗线之一,开篇时由它与磁铁的对比引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中间时,由“神兵”的失效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吗”等教学环节。但是,对吸尘器的认识毕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且故事的成分似乎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

  修改建议:导入时便引导学生猜测这个“神兵”是磁铁,而地球人的兵器都是铁做的,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人躲到水下,是否可以躲过“神兵”的追踪?”“磁铁隔着水依旧可以吸引铁,那隔着其他物体呢?”“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引铁,那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战胜对抗“神兵”呢?磁铁除了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由此,将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但也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衔接的无缝隙。

  2. 课前活跃气氛用的课件目的性

  由于此次是借班上课,因此,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关于《有趣的事》的PPT,其中包含了一些生活中很有创意的图片、手工作品、奇人异事等。但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的仅仅是最后提到的一位70余岁身体带有“磁性”的老人。建议下次制作时将课前预热与上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更好的开展教学。

  3. 材料呈现的时机未把握好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个实验所会遇到的各类实验材料,认识和分辨这些材料,特别是铁片、铝片、铜片和塑料片等。但是,我在抛出问题后,马上说出“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实验材料,放在了小组的抽屉里”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去找材料、玩材料了,之后我再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已是为时已晚,孩子们都只顾着自己玩弄那些实验材料了。因此,材料的呈现必须抓住时机,不能过早,也不宜过迟。

  4. 未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得出实验结论

  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为两类,并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请学生回答时,有小朋友说:“它们都很硬”,也有小朋友说:“它们都有光泽”。这其实是很好的回答,的确,能被磁铁的吸引的都是铁,它是金属,自然有金属光泽,而且质地也很坚硬。但是上课时,我并没有抓住学生的回答,以此为契机引出实验的结论,而是固执地等待“标准答案”的出现,错失了良机。

  修改建议:若有学生如是回答,便可引导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光泽很坚硬的东西是不是金属?”“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是金属中的一类——铁。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7)

——《电磁铁》说课稿 (菁华5篇)

《电磁铁》说课稿1

  一、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的多种研究。

  主要有两大活动:一、制作铁钉电磁铁;二、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两大活动之间是线型结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又有两个主题活动:1、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2、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主题活动,也是线型结构。而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活动中,“线圈绕线方向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电池连接方法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等探究活动,是轮型结构,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但在电磁铁南北极的探究活动中,要受到“线圈绕线方向”、“电池连接方法”变量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科学认识的关键。

  设计理念:

  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新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二、教法分析

  1、通过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研究问题。任务自主驱动,指明探究方向。

  2、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学生动手制作,其次是描述通断电流时看到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通过组织学生制作电磁铁,来验证先前的设想,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3、“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的探究,再次体现郁波老师所倡导的科学教学的主方向: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4、对比,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对比梳理”之方式作总结,不仅仅达到加深对电磁铁的认识之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旧知与新知在头脑中的重组与建构。

  

《电磁铁》说课稿2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五、学*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电磁铁》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电磁铁》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又广泛应用在各种用电器中。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的多种研究。本课属于实验探究课。教学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1、制作铁钉电池铁,2、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来寻找它的相关特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也为后续学*《电磁铁的磁力》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对本课内容做了如下设计:1、从移动大头针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2、在制作电磁铁时,采用图片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做法,并且让每个组制作两个线圈缠绕方向相反的电磁铁,为第三个活动做铺垫。3、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来感知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4、从磁铁有南北极引入到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让学生先猜测,再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然后统一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用小磁针来检测,并让学生明确:只有一端吸引还不能判断南北极,要同时满足相吸和相斥两个条件才可以。5、让学生看统计的结果,从中发现各个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问: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引入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探究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醒学生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然后让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来进行探究。

  三、重、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且可以改变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处理重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猜测,验证,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果。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各组的统计结果,发现各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提问:为什么它们的南北极会不一致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猜测原因,并提出验证的方法。最后,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因素来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四、材料的选择

  本课是实验探究课,准备的材料也比较多,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电磁铁、大头针、磁铁、导线、电池。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有红色和灰色的导线各一根,铁钉2枚,大头针一盒,装有电池的电池盒一个,小磁针一个,记录单2张

  不足:1、铁钉的退磁效果不好,断电后可能还有磁性,在确定电磁铁的南北极时可能会影响结果。

  2、导线较硬,学生缠绕时会有困难。

《电磁铁》说课稿4

  一、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的多种研究。

  主要有两大活动:一、制作铁钉电磁铁;二、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两大活动之间是线型结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又有两个主题活动:1、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2、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主题活动,也是线型结构。而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活动中,“线圈绕线方向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电池连接方法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等探究活动,是轮型结构,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但在电磁铁南北极的探究活动中,要受到“线圈绕线方向”、“电池连接方法”变量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科学认识的关键。

  设计理念:

  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新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二、教法分析

  1、通过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研究问题。任务自主驱动,指明探究方向。

  2、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学生动手制作,其次是描述通断电流时看到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通过组织学生制作电磁铁,来验证先前的设想,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3、“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的探究,再次体现郁波老师所倡导的科学教学的主方向: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4、对比,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对比梳理”之方式作总结,不仅仅达到加深对电磁铁的认识之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旧知与新知在头脑中的重组与建构。

  

《电磁铁》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让在学生经历电磁铁的制作并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认识电磁铁。

  2.制作铁钉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将“乐做”与“乐思”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

  2.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通电时有吸铁的本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掌握简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3.对“短路”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只做简练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试验验证假设,进而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五、学*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我在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

  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通过演示及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线

  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拓展应用

  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出示图片)。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8)

——电磁铁说课稿实用五份

  电磁铁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我讲的是第九章《电与磁》的第四节《电磁铁》,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正确理解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3)了解电磁铁的优点,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热情和求实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4、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5、教学难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学*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唤醒学生的学*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流程

  1、复*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目标,明确学*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在备课时,我设想对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第一个,就是有无铁芯,设置在探究

  之前由我引导学生直接说出,因为有的学生会想不通,如果没有铁芯,根据电磁铁的定义,那就不是电磁铁了,这样还便于学生理解。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使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电磁铁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因教学需要我将两课的教学内容合并成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能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且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并且亲自验证了电磁铁的性质。所以本课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注意以旧知引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自主、合作的学*乐趣。

  四、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五、教学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采用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提出研究的问题埋下伏笔。

  (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我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组成和基本性质,目的是为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为了降低学生的设计难度,我设计了一张实验方案表,重点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通过交流,每个小组完善了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实验,并且及时记录了实验的现象。

  (四)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汇报,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五)电磁铁的应用

  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之后,联想到人类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电磁铁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电磁铁》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5、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学*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唤醒学生的学*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过程

  1、复*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目标,明确学*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使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电磁铁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我讲的是第九章《电与磁》的第四节《电磁铁》,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正确理解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3)了解电磁铁的优点,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热情和求实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4、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5、教学难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学*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唤醒学生的学*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流程

  1、复*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目标,明确学*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在备课时,我设想对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第一个,就是有无铁芯,设置在探究

  之前由我引导学生直接说出,因为有的学生会想不通,如果没有铁芯,根据电磁铁的定义,那就不是电磁铁了,这样还便于学生理解。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使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电磁铁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玩转电磁铁》这节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这本书中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第二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在学*中学生将亲手拆装玩具,研究它们的构造;拆装小电机,探究小电机转动的秘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奥秘;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体验创新的快乐。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后,让他们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相互促进提高。

  《玩转电磁铁》这节课从学生关注的焦点“小电机”入手,让学生打开小电机仔细观察,弄明白其结构,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猜想的基础上,写出验证方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拓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产生磁,并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观察、体会中得出猜想,在操作实验中,归纳总结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联电池节数等因素有关。

  2、体会控制变量和对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惯。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四、说教学准备

  “钓鱼”比赛装备和电磁铁实验装备若干套。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我确实的本课重点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时决定采用合作探究的学*方法。通过“钓鱼”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体会、发现问题、产生猜想,进而提出问题,在归纳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是否与串联电池节数有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选好要验证的问题,拟定出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操作实验,总结得出结论。

  六、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氛围,激趣引入

  1、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经典动画片,请大家欣赏。谁知道在刚才的动画片中,小老鼠用来打败猫的装置是什么?对了,就是电磁铁。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磁铁,知道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玩转电磁铁。

  2、下面我们要用电磁铁分组进行一次“钓鱼比赛”。请大家先来看比赛规则(杯盖里的小钉子是要钓的“鱼”;空杯子是“渔篓”;缠着线圈的螺丝钉是“钓鱼杆”;每组四个人分工合作,一个人负责拿“鱼杆”,一个人负责拿“鱼篓”,两个人负责接线头。比赛开始后,负责接线的两个人把线圈的两个线头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有两节电池的串联起来用),负责拿“鱼杆”的从杯盖里钓“鱼”。钓到“鱼”后,负责“鱼篓”的把“鱼篓”伸过去,接线的人松开线头,让“鱼”掉到“鱼篓”里。每个组只能钓1次,比赛看哪一组钓的“鱼”多)。看明白后,先分好工实验一次,然后我们再正式开始比赛。

  3、实验后正式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汇报结果。

  4、结果显示有的组钓得多,有的组钓得少。有人说是个别负责拿“鱼杆”的水*太差呢?我们换换分工再试试。

  5、怎么还是他们那一组钓得多呢?再换换分工试试。

  6、换了三次人,都是这一组钓得多,什么原因呢?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是“钓鱼杆”的原因,那么“钓鱼杆”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转一转看一看。我们知道,“钓鱼杆”其实就是电磁铁,钓鱼多的电磁铁磁性就大,钓鱼少的电磁铁磁性就小。通过刚才的比赛和观察,你觉得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教学进入

  第二个环节:大胆猜想,提出问题

  1、同学们刚才提出的想法,归纳起来主要有这2个方面:

  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

  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串联电池节数有关

  2、我们提出的想法只能算是猜想,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证明。

  在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中,教学进入

  第三个环节: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1、请各个小组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制定实验方案。

  2、互相交流,完善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3、根据方案各组进行实验,并且及时记录实验的现象。

  4、汇报试验结果和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汇报,得出结论。

  5、引导小结。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连电池节数等因素有关。

  在学生得出结论,兴奋不已时,教学进入

  第四个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请大家想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交流后完成荷花图。

  在学生意犹未尽,不停的思考中,教学进入

  第五个环节:总结点评,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教师点评:小小电磁铁,奥秘真不少,相信通过这节课,你对电动玩具的认识会更清楚,下节课我们就需要自己制作电动玩具了,希望同学们下去后多动脑筋,争当小小发明家。这样结束全课,学生一定会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七、说板书

  这就是我设计的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八、说设计特点和反思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要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学*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对老师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加强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掌握合适、合理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科学的学*方法,培养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惯,为以后的科学学*打下基础。

  《玩转电磁铁》是五年级科学课中的一个开放性课题,我大胆而创新地处理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注重经历、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全新教学理念。课堂设计以探究为中心,注重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注重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运用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去领悟,真正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体验、成长。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引入部分创设有关电磁铁的动画片和“钓鱼”游戏情景,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写出实验方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拓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全课设计思路清晰,用有关电磁铁的动画片导入,然后通过“钓鱼”游戏提出质疑——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拓展创新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真正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以探究为核心”的全新教学理念。课堂中,所有学生都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始终怀着兴奋之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探究。他们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努力让这节课成为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科学课。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9)

——磁铁的作文优选【五】份

  磁铁的作文 1

  有一次,爸爸在修手机。也许爸爸累了,所以他打了个盹。刚起来,伸了个懒腰,不小心打掉了一个很小的部分。这时,爸爸说:“结束了,那部分很重要。”我听到了,我想了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取出一块磁铁,在地上四处移动,终于找到了零件。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奇奇真聪明。”

  磁铁的作文 2

  在星期五的一节科学课上,科学老师教了身边的磁铁石,上课时科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辆小车子,老师手里拿着“指挥棒 "老师说:"向前。”手里的 “指挥棒”靠*小车,小车就向前,我惊呆了。

  科学老师把“指挥棒”上的白纸头拿下,我想是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的吧。结果我一看是磁铁石在控制小车子。车里是一块白色的磁铁石在里面捣乱,科学老师说:当磁铁石S极和S极相碰会有股向两边推的力,所以小车子会听“指挥棒”的话向前进。

  有了磁铁石奶奶就不怕再把针给弄掉了。我可以用我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奶奶的烦恼。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磁铁的作文 3

  中午闲着没事,我玩起了磁铁。磁铁真是一种有意思的东西:当我把两根磁铁放在一起时,有时候,其中一根像着了魔一样很快地跑到另一根身边去了,可是有时候,其中的一根却怎么也不和另一根靠在一起,我总能感到一个使劲把我的手推开的力。爸爸告诉我:任何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一个叫南极。如果南极和北极见面了就紧紧地贴在一起,就像妈妈表扬我时,我紧紧抱着妈妈一样;如果北极遇见北极或者南极遇见南极,不管我用多大的力它们就是要分开,就像妈妈批评我时,我会像老鼠躲猫一样不靠*妈妈。

  哈哈!磁铁还真有意思!

  磁铁的作文 4

  周五下午,爸爸给我买了一包磁铁。我拿在手里,心想:这些黑石有什么好玩的?但是爸爸说,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于是,我打开了包。里面有四块。我拿出两个,左右看看。突然,两块磁铁紧紧地吸引在一起,就像两个搂抱着的洋娃娃。我有点好奇,就改了。结果他们就像两个吵架的孩子,很快就分开了。

  我对这个有趣的发现很感兴趣。原来磁铁是互斥的,有吸引力的。

  磁铁的作文 5

  你知道磁铁的秘密吗?快从我的文中找一找吧!

  叮铃铃……上课铃一响,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把一瓶矿泉水放在桌子上,我仔细一看,里面有一根针,我疑惑不解,心想老师要干什么呢?这时老师笑眯眯地告诉我们:我不小心拔一根针掉进了水里,谁能不接触水面,八珍捞出来呢?这是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还有的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教室里鸦雀无声,作文 有趣的磁铁。

  突然,我同桌高高地举起了手,他是我们班的捣蛋鬼,我想他又是捣蛋吧!可是他信心十足地走向了讲台,说:“我能行!”只见他拿起椭圆形的磁铁贴在矿泉水瓶的外壁上,轻轻移动,针也跟着移动上去,他不小心手一滑,针掉了下去。顿时教室里乱成一锅粥,我同桌说:“我一定能行!”这次他小心翼翼地移动磁铁,终于,针被磁铁吸了出来,小学三年级作文《作文 有趣的磁铁》。成功了!教室里一片欢呼,我同桌也手舞足蹈的。

  我又做了一个小实验,把卡子放在本子上面,磁铁放在本子下面来回移动,卡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想跳芭蕾舞似的,太有趣了!

  你知到磁铁秘密了吧!你是不是也想做一个实验呀?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扩展10)

——大班《神奇的磁铁》教案范本五份

  大班《神奇的磁铁》教案 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3、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4、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惯,学说普通话。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硬币、塑料玩具、气球、剪刀、花布、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2、实物卡片若干,实验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师:“孩儿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猫欢欢,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欢欢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师提出假设:磁铁能把篮子的东西都吸起来吗?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磁铁的作用。(磁铁能吸铁)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2、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

  3、游戏: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订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想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五、活动延伸(游戏:磁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先让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同时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起来,几乎所有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陈阳帆小朋友大声的说下面有磁铁,引导孩子们说说磁铁还能吸什么,孩子们大胆猜测,并且在幼儿在事先发的'记录单上记录你猜测的答案,在指导孩子时,我发再很多孩子把积木、钥匙、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可以被磁铁吸起来,经过实验后孩子们才发现积木、花布原来不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而硬币是可以被磁铁吸起来的。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能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不可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实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孩子学会了记录,但还是有个别小朋友一点都不什么怎么样记录。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引导孩子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大班《神奇的磁铁》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 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8、动脑筋、想办法。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9、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

  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大班《神奇的磁铁》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 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8、动脑筋、想办法。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9、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

  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大班《神奇的磁铁》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能按要求进行归类并记录,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对磁铁探索兴趣,提高幼儿对探索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每组一个筐;木块、铁钉、啤酒盖、回形针、发夹、石头等物品。

  2、磁铁每人一块;大磁铁一块。

  3、记录纸统计一份。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进行归类并记录。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昨天有人送了我一件宝贝,你们想看吗?出示(磁铁)。原来这件宝贝是什么呀?这可是一块神奇的磁铁,它有一种神奇的本领,现在请你们去找一找这神奇的本领是什么?

  二、初步感受磁铁磁性

  1、初步感受吸铁石的磁性。(提供一元钱幼儿发现磁铁吸引一元钱。)

  2、小朋友刚才你们和磁铁玩了游戏,发现磁铁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磁铁能吸引一元钱)磁铁为什么会吸住盖子呢?

  3、小结:原来这磁铁神奇的地方是:磁铁有磁性,能把一元钱吸引住。

  三、磁铁找朋友,发现磁铁吸铁

  1、出示材料,请幼儿猜测哪些能被磁铁吸引。

  (老师的筐子里有什么呀,请你们猜一猜,哪些是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会被磁铁吸引)

  2、幼儿猜测并填好记录表格。

  3、幼儿进行操作验证。

  四、集中校对

  1、教师引导幼儿将统计结果分类摆放。

  2、师幼一起将操作结果和事先的猜测进行检验。

  3、小结:原来磁铁能吸起铁夹、铁钉、回形针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但磁铁不能吸起石头、积木,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铁做的。

  五、拓展:磁铁在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有益的事呢?

  六、游戏:瓶里杯里取回形针。

  刚才,老师不小心把针掉进了瓶子里,请你想办法帮老师取出来,不能倒出来。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并告诉幼儿游戏规则。规则:不能将磁铁放在杯子里取回形针,也不能用手拿。

  (2、)幼儿演示。

  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想到利用磁铁的吸引力把针吸出来。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磁铁,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现在我们到活动室外面去找一找吧。

  大班《神奇的磁铁》教案 5

  活动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的学*在于激发探索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磁铁具有磁性,能吸住铁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做实验来感受磁铁的磁性,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感受磁铁的磁性,初步建立科学概念;铁制品能被吸引。

  2、学*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磁性;了解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塑料积木、回形针、小剪刀、铁钉、布等);玩具车

  活动过程:

  1、导入:魔术表演——把条形磁铁装扮成“魔棒”放在同样装有磁铁的玩具车前,奇迹发生了:小车可以随“魔棒”前进或后退。

  师:小朋友想知道老师的“魔棒”是什么做的吗?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磁铁,磁铁为什么能吸引或逼退小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磁铁的奥秘吧!

  2、认识各种形状磁铁,并请小朋友帮磁铁起名字。

  出示长条状、u形、圆形磁铁,小朋友发挥想象起名字

  3、了解磁铁有磁性,通过做实验探索。

  教师准备装有各种不同材质物品的托盘和两个标有1号和2号的杯子。让小朋友通过用磁铁做实验一一证明,能被吸起来的放1号杯,不能被吸起来的则放入2号杯子。

  (1)请2——3名幼儿上前面一手取磁铁一手取托盘中的物品演示给大家看,并把实验结果归好类。

  (2)教师取一样物品让幼儿先猜测实验结果是能被吸住还是不能被吸住?然后教师演示给小朋友看,证明实验结果。

  (3)请小朋友手拿磁铁在教室里操作,找找教室里能被吸起来的东西。

  小结:磁铁有磁性,能吸起铁制品。

  4、再次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了解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1)教师首先介绍磁铁上有两种颜色一端红色,一端蓝色,让幼儿了解磁铁有两级:南极和北极。

  (2)请幼儿做实验,亲自感受:当两个磁铁的同极(两个红色端或者两个蓝色端)慢慢靠*时,两磁铁是相互推开对方,总会调转方向的,而当异极相遇时,两者是紧紧吸住对方的。

  小结:磁铁的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

  5、幼儿交流。磁铁具有神奇的力量,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指南针、铅笔盒……教师搜集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小朋友看,如: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手机等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