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2

尊敬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磁铁有磁性》。我将从这八大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内容上接《我们知道的磁铁》,下接《磁铁的两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解单元。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对磁铁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猜测—实验—修正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铁有两极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三、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我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五、说教法

  根据学情和教材,本课教学方法设计时,总体上的思路是:实验前,进行活动一: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猜想,通过活动二验证猜测,活动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所以本课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要准备:磁贴,卡纸等。

  学生分组材料: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书夹、铜片、铝片、木片(木块)、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纸片、任务单2张等。

  (一)游园活动,趣味导入

  上课前一天是学生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正逢学校一年一度的游园活动,而其中一个班级的游戏是“飞镖大作战”。

  由“为什么圆头镖能牢牢地钉在飞盘上”、“你们知道磁铁除了能吸住飞盘还能吸引什么物体”两个问题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磁铁”。

  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1、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课堂趣味性;2、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为你研究的小课题。3、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课后了解与课前调查的比较,可以知道学生课堂概念形成程度。

  (1)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学生对磁铁吸铁是有认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前概念中,对磁铁能否吸引其他金属的认识是模糊的。

  课堂上,通过学生交流后,教师用简单的一句过渡引出三个活动。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

  这个环节一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活动二: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动三: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是否也能吸铁。

  我们的设计是:将书本上的三个活动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活动。用下发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做实验,观察,深入研究,最后汇报,研讨,渗透磁性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合三为一的设计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1、层次清晰:任务单的出现,不但没有影响新知识学*的递进层次,反而更加清晰了,让研究更有深度;2、目标明确: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观察,按着任务单一一完成任务,目标明确。3、潜在监督:对*时在实验活动中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起到了潜在的监督作用。接二连三的任务,督促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及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效防止没事情做的现象出现等。

  当然任务单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来说说我们任务单的设计,这份任务单是经过三次修改,精心准备的,一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是预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重点突破,预测后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更强2、简单快速,打钩选择的形式,节省时间。

  任务二是记录,设计意图:关键点标记,有助于吸引学生观察时的注意力,变得更仔细,突破难点:从物体的材料着手,较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自的相同点。

  任务三对任务二的一个深入。设计意图:1、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铁对铁质的物体,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2、由于材料的限制,将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物体分配到各小组内,在汇报时引起结果矛盾引出“一些”关键字,将劣势转化为优势。3、物体的摆放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降低了学生研究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大活动以“三个挑战”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同时给出温馨提示。设计意图:1、学生探究过程能够有序高效;2、把握实验关键点,提高成功率。

  七、说评价

  教师针对小组活动的情况,准备了一张评价表。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组得一颗星。课后表现优异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励。设计意图:1、利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2、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的规范性。

  八、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并记录学生的学*痕迹和研讨成果。设计意图2,板书根据教学活动,结论逐步出现,并有效引导学生活动后的思考,讨论,交流。

  以上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铁有磁性》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上一课的学*,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以及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为本课深入了解磁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本课中磁铁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一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而事实上磁铁能吸引铁、镍、钴制材料,而不能吸引铜、铝制材料。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第二个活动是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第三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非铁质物体吸铁。为什么强调要隔着非铁质物体,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他们对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两个磁铁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会相互推开,感到非常奇怪。并且通过第一课的学*,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磁铁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他们愿意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磁铁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六、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

  七、学法:

  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本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目的就是通过充满神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时,我在手心偷偷地贴了一块磁铁,在乒乓球里也偷偷地放了一根铁丝,这样就把乒乓球吸在了手心上,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并不会气功,让学生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猜到了我的手里可能藏着磁铁,并且也猜到乒乓球里也可能藏着铁制的物体或磁铁,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然后,我接着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我知道磁铁能吸铁。

  二、探究部分: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吸引哪些物体:我是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见到过的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例子,再引出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物品,这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品,出示PPT1有回形针、铁钉、铜导线、玻璃珠、木片、卡纸、橡皮筋、塑料尺、棉线、铝片、笔头。其中,铝片和铜导线我会特别强调以便学生能明确其材料构成,在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后,先让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经猜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有些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前概念认识得还很模糊,可能会认为是金属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紧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去验证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完成实验记录,也就是书上66页的表格(出示PPT2)。为了强化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做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实验前应注意什么?然后指名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接着我出示幻灯片PPT3,总结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将被测物体整齐的排列好;

  2、用磁铁有次序地一一检验被测物体,测完的物体摆放在另一侧;

  3、小组内分好工,谁负责做实验,谁负责记录。明确要求后,小组开始做实验,这个时候,我就巡视各个小组的情况,对按要求进行操作的小组予以表扬,适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后,做完实验,小组进行汇报,得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铁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体。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这样的性质叫做磁性,因此,我们说磁铁有磁性,再板书:磁铁有磁性。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后,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用磁铁来识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身边的问题上。这部分中的材料,我特意选了几件用眼睛很难辨别是否是铁材料的物品,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我选的材料是铜钥匙、铁钥匙和铝钥匙(出示PPT4)。然后我故作困惑地说:老师也不知道这些物体中是否含铁,怎么办呢?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用磁铁来辨别。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尝试着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之后,我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让他们知道有些精密的仪器如:手表、电脑等,不能用磁铁来辨别它们的材料,因为磁铁会干扰它们的工作环境。

  最后一个探究活动是隔物吸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部分,我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杯子,杯子里装入一点水,在水里又放入一枚回形针,然后说要求,谁能在不接触水的情况下,把回形针取出来?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经过思考后,说出用磁铁来解决,接下来,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实验方案,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生成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竞争的意识,如: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实验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学生发现磁铁隔着杯子、水也能吸铁之后,我接着启发学生,那隔着其他物体是不是也能吸铁呢?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接着,我让学生从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这几样材料中,进行自主地选择,来验证磁铁是否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68页的表二,(出示PPT5)为了操作起来更简便,我稍微改变了填表格的要求,吸住的打“√”,吸不住的打“×”,学生只需要用“√”或“×”,表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做这个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隔着铁质物体会怎样,为什么结论中的“物体”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呢。为什么隔开铁和磁铁的物体都是非铁质的材料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通过演示的方法告诉他们。把一片铁片吸在磁铁的边上,然后在距磁铁较远的的铁片的边上可以吸起回形针,在距磁铁较*的铁片的下面却吸不起回形针。铁片好像把磁力传到远处,又好像隔断了磁力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告诉学生,隔着的铁片大小、厚薄不同,现象也会不同,今后你们会研究的。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三、 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我最后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我个人的水*有限,有些地方的设计可能还不太成熟,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有磁性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洗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4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材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学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材料上来,而减弱其他材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学生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二部分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学生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学生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学生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学生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学生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学生运用自己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共同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部分——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安排在学生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材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学生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材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材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学生刚树立的概念产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仅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才能让学生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能理顺学生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实而不是浮夸的,*时而不是刻意的,*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电磁铁》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5、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学*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唤醒学生的学*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过程

  1、复*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目标,明确学*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使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阅读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1)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1

  一、教学胜利之处:

  1、善用资料,调控课堂节奏。

  资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资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资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同学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资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防止出实际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同学把资料整理好,勿让资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同学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同学*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身手。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外表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同学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同学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和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资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珍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同学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同学有更多的受益!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2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的小游戏:在鱼头上放上回形针,诱饵用磁铁。当学生游戏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游戏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再进行简单的生活运用。

  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试管,告诉学生试管中掉入了一个回形针,问同学们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帮我取出来!然后,让同学们也来玩玩我帮他们准备的量杯中的回形针,再请同学们在教室找找,看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铁,最后请同学们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最后请同学们猜测磁铁最多能隔着练*本多少本将铁吸住!做实验,根据得出实验结果不一样,让同学说出原因,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最后总结下课!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3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主线明确。先用磁铁去吸引物体,得到磁铁能吸引的是铁一类物体的。接着利用磁铁有磁性,去检测身边的物质哪些含有铁。最后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磁铁还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

  比较满意的环节是选用了一段河道清洁工的新闻引出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同时在隔着物体吸引铁的实验中,再次回到河道清洁工的环境,请学生试一试,如果磁铁和回形针之间隔着一定距离的水能不能再吸引回形针。一套材料,在两个不同的环节中都起到了作用,把实验材料的效益提到了最优化。魔术《年年有鱼》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同时与磁性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有两个现场生成的点,如果能把他们处理得更好,那么课的亮点就足了。就如同金校长说的,课堂中爆发出来的矛盾和争议是“无价之宝”。其中一个生成是有些小组认为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而有的预测不能。那么一个矛盾产生了,为了验证我们的预测,孩子们开始做实验。经过磁铁检测后,请刚才认为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的孩子来汇报,通过检测他们小组推翻了原本的观点。科学以事实说话,同时也反映着科学检测比肉眼观察、经验判断更可靠。第二个课堂生成是泡沫片,一个小组的磁铁不能隔着泡沫片吸引铁,而其他小组的都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应该请这两个孩子把他们小组的实物拿上来展示,通过2个小组的泡沫片作比较,孩子们不难发现,这个小组的泡沫片稍厚。正因为泡沫片太厚,回形针就感受不到磁力,不能被吸引了。那么如果是更厚的泡沫片呢,再请一个同学来演示检测。这么生成,学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但是如果隔开它们的物体太厚,那么磁铁就不能吸引铁了。

  其他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以下稍作小结

  1.语言上,语速较慢、吞吐、口误,重复的语言过多,不够精炼准确;仪态上不够自信、扭捏。其实我自己最清楚,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内容没有最熟悉,不够自信满满地去展示自己。上课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整理好实验材料,试用过教学仪器。

  2.活动记录的设计不够好。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材料的名称填进去很费时,有些字还不会写。用打钩的方法来检测和预测更好。活动记录的内容在打印之间要仔细检查,不要出错。

  3.因为这节课是单独拎出来上的,所以板书更要出示课题,让孩子们知道这么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是学*哪一个的内容。

  4.实物投影的使用,实物和电脑的切换不熟悉,很慌忙。驾驭不了就不用,有取有舍。上课之前,脑子里面要形成上课的画面,多预设一些情况,设计是直接口头汇报呢还是用实物展示汇报。一切从孩子的观察和学*方便出发,去设计。

  5.不够细心,明明知道实验3的灯管挡光的情况,那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因为有所避让。

  6.没有很好得抓住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调动积极性的部分,不够不够。可以设计“神秘物体”,用上一些激励性质的教学语言,例如“有没有信心”“你们真棒”之类的。对于我自己认为课堂中出彩的地方,就该适当放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7.检测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材料,缺乏结构性的体现。例如孩子很容易认为磁铁能吸引“金属”,那么就该在我们的材料里面,多加一些除铁以外的金属,如铝片、铜片等等,让孩子们去检测发现,原来磁铁只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检测硬币是否含铁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材料,再放上1分、2分、5分铝制的硬币,让孩子们去预测和检测分类。

  8.在课堂点拨上,教师可不讲的话尽量省下来,让学生去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设计引领,怎么让学生去提问、去交流、去设计实验。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2)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1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的小游戏:在鱼头上放上回形针,诱饵用磁铁。当学生游戏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游戏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再进行简单的生活运用。

  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试管,告诉学生试管中掉入了一个回形针,问同学们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帮我取出来!然后,让同学们也来玩玩我帮他们准备的量杯中的回形针,再请同学们在教室找找,看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铁,最后请同学们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最后请同学们猜测磁铁最多能隔着练*本多少本将铁吸住!做实验,根据得出实验结果不一样,让同学说出原因,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最后总结下课!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2

  磁铁是同学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同学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协助同学建立起对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发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同学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小惩大诫,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扮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几根小铁丝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手上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同学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和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需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胜利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手上”正是小魔术发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同学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资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资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资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66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同学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小朋友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由于同学*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身手。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外表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置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同学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但由于考虑到尊重教材活动的先后布置,也不敢尝试大环节教学。因此在了解磁铁的形状、生活中的应用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以上几个活动的教学花去了不少时间,没有把大局部的时间放在重点局部,显得重点活动没有深入地展开。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3

  1. 吸尘器的引入是否有必要。

  在导入阶段,故事中的“神兵”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是吸尘器,因为它也能够将物体吸进自己的体内,因此,我将其也作为了本节课的暗线之一,开篇时由它与磁铁的对比引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中间时,由“神兵”的失效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吗”等教学环节。但是,对吸尘器的认识毕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且故事的成分似乎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

  修改建议:导入时便引导学生猜测这个“神兵”是磁铁,而地球人的兵器都是铁做的,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人躲到水下,是否可以躲过“神兵”的追踪?”“磁铁隔着水依旧可以吸引铁,那隔着其他物体呢?”“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引铁,那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战胜对抗“神兵”呢?磁铁除了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由此,将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但也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衔接的无缝隙。

  2. 课前活跃气氛用的课件目的性

  由于此次是借班上课,因此,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关于《有趣的事》的PPT,其中包含了一些生活中很有创意的图片、手工作品、奇人异事等。但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的仅仅是最后提到的一位70余岁身体带有“磁性”的老人。建议下次制作时将课前预热与上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更好的开展教学。

  3. 材料呈现的时机未把握好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个实验所会遇到的各类实验材料,认识和分辨这些材料,特别是铁片、铝片、铜片和塑料片等。但是,我在抛出问题后,马上说出“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实验材料,放在了小组的抽屉里”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去找材料、玩材料了,之后我再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已是为时已晚,孩子们都只顾着自己玩弄那些实验材料了。因此,材料的呈现必须抓住时机,不能过早,也不宜过迟。

  4. 未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得出实验结论

  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为两类,并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请学生回答时,有小朋友说:“它们都很硬”,也有小朋友说:“它们都有光泽”。这其实是很好的回答,的确,能被磁铁的吸引的都是铁,它是金属,自然有金属光泽,而且质地也很坚硬。但是上课时,我并没有抓住学生的回答,以此为契机引出实验的结论,而是固执地等待“标准答案”的出现,错失了良机。

  修改建议:若有学生如是回答,便可引导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光泽很坚硬的东西是不是金属?”“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是金属中的一类——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3)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优选【五】篇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为下一步学*磁铁的两极和指南针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目的是调动学生回忆曾经玩过和见到过的磁铁,已获得对磁铁的初步认知。一方面,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激发学生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找出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部分是以一个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书上提供的两个范例,相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出实验方法来。比如用磁铁的各个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针,观察磁铁的各个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还可以分别用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去靠*同一根大头针,观察磁铁的各个部位能把大头针吸引过来的距离是不是一样,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如果学生都想不到呢?教师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然后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磁铁两极磁性最强”是不是真正认识、理解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

  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建立“磁极”的概念并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能力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

  2、能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扬声器一个,防盗报警门模型一个。

  观察演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型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磁铁、塑料勺、铁汤勺(食堂有)、铁勺、铁钥匙、铜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塞、塑料尺、纸片、棉签等、

  三、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本课分六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魔术表演,导入新课

  教师表演《喇叭变话筒》

  课堂开始,我先出示一个喇叭,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学生一定会说是喇叭,我说是话筒。学生感到惊讶,同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明明是喇叭怎么会是话筒呢,接下来我就对着喇叭说话,音箱里传出响亮的声音。学生惊呆了,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借此机会向学生道明其原因。其实喇叭和话筒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可当喇叭用也可当话筒用,因为喇叭和话筒上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老师指着底部的磁铁,学生恍然大悟说是吸铁石。吸铁石还有一个科学名叫……学生齐答:磁铁。老师板书:磁铁(引出课题)

  强化课题: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学生齐答: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喇叭为道具,把喇叭当话筒用,让学生在物体识别上产生冲突,进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让其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预计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都有什么形状呢?谁来说?

  预计学生可能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我出示常见的磁铁问:你们能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吗?让学生说……

  为了便于我们的实验研究,科学上根据磁铁的形状特点统一取名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方形磁铁等。

  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玩磁铁:

  这个部分内容我是通过玩磁铁这一开放性的活动展开的,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话方式:你们玩过磁铁吗?玩过的请举手,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接着问:想不想再玩磁铁呢?投影出示活动要求:1、看哪一组同学的玩法最多,发现的密秘最多。2、老师在你们桌上放了许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做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体名称后划“√”不能吸住物体名称后划“×”5分钟后宣布活动结束,指名学生汇报玩磁铁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和实验结果。

  (2)、了解磁性:

  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两张卡片。根据前面学生的汇报情况,指名一个小组上来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体名称的纸片分类贴在黑板上。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预计会说:都有铁的成份或者说都是铁做的。师:说得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预计学生会说:“能吸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能吸铁”。学以至用:老师今天来得匆忙,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不用双面胶,怎样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生:上来用磁铁贴上。借此机会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在黑板上了。师: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叫磁性。(板书:磁性。)

  (这一环节学生玩磁铁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玩出新花样,发现更多现象,产生更多质疑,同时又赋予一定的任务,有了任务就有了目标。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实验要求,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去感知并认识磁铁的磁性。当中设计了一个上黑板贴卡片的活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老师没带双面胶如何把卡片贴黑板上,学生马上会想到用磁铁,并让学生上黑板来完成贴卡过程。这一设计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磁性”的理解程度和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磁性”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为下一步研究磁极奠定基础。)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铁有磁性》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上一课的学*,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以及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为本课深入了解磁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本课中磁铁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一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而事实上磁铁能吸引铁、镍、钴制材料,而不能吸引铜、铝制材料。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第二个活动是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第三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非铁质物体吸铁。为什么强调要隔着非铁质物体,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他们对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两个磁铁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会相互推开,感到非常奇怪。并且通过第一课的学*,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磁铁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他们愿意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磁铁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六、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

  七、学法:

  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本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目的就是通过充满神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时,我在手心偷偷地贴了一块磁铁,在乒乓球里也偷偷地放了一根铁丝,这样就把乒乓球吸在了手心上,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并不会气功,让学生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猜到了我的手里可能藏着磁铁,并且也猜到乒乓球里也可能藏着铁制的物体或磁铁,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然后,我接着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我知道磁铁能吸铁。

  二、探究部分: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吸引哪些物体:我是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见到过的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例子,再引出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物品,这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品,出示PPT1有回形针、铁钉、铜导线、玻璃珠、木片、卡纸、橡皮筋、塑料尺、棉线、铝片、笔头。其中,铝片和铜导线我会特别强调以便学生能明确其材料构成,在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后,先让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经猜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有些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前概念认识得还很模糊,可能会认为是金属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紧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去验证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完成实验记录,也就是书上66页的表格(出示PPT2)。为了强化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做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实验前应注意什么?然后指名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接着我出示幻灯片PPT3,总结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将被测物体整齐的排列好;

  2、用磁铁有次序地一一检验被测物体,测完的物体摆放在另一侧;

  3、小组内分好工,谁负责做实验,谁负责记录。明确要求后,小组开始做实验,这个时候,我就巡视各个小组的情况,对按要求进行操作的小组予以表扬,适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后,做完实验,小组进行汇报,得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铁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体。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这样的性质叫做磁性,因此,我们说磁铁有磁性,再板书:磁铁有磁性。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后,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用磁铁来识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身边的问题上。这部分中的材料,我特意选了几件用眼睛很难辨别是否是铁材料的物品,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我选的材料是铜钥匙、铁钥匙和铝钥匙(出示PPT4)。然后我故作困惑地说:老师也不知道这些物体中是否含铁,怎么办呢?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用磁铁来辨别。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尝试着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之后,我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让他们知道有些精密的仪器如:手表、电脑等,不能用磁铁来辨别它们的材料,因为磁铁会干扰它们的工作环境。

  最后一个探究活动是隔物吸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部分,我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杯子,杯子里装入一点水,在水里又放入一枚回形针,然后说要求,谁能在不接触水的情况下,把回形针取出来?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经过思考后,说出用磁铁来解决,接下来,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实验方案,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生成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竞争的意识,如: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实验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学生发现磁铁隔着杯子、水也能吸铁之后,我接着启发学生,那隔着其他物体是不是也能吸铁呢?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接着,我让学生从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这几样材料中,进行自主地选择,来验证磁铁是否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68页的表二,(出示PPT5)为了操作起来更简便,我稍微改变了填表格的要求,吸住的打“√”,吸不住的打“×”,学生只需要用“√”或“×”,表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做这个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隔着铁质物体会怎样,为什么结论中的“物体”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呢。为什么隔开铁和磁铁的物体都是非铁质的材料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通过演示的方法告诉他们。把一片铁片吸在磁铁的边上,然后在距磁铁较远的的铁片的边上可以吸起回形针,在距磁铁较*的铁片的下面却吸不起回形针。铁片好像把磁力传到远处,又好像隔断了磁力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告诉学生,隔着的铁片大小、厚薄不同,现象也会不同,今后你们会研究的。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三、 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我最后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我个人的水*有限,有些地方的设计可能还不太成熟,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有磁性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洗铁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惊醒探究的。本课设计了3个探究后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后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磁铁能吸住铁制成的物体来辨别一些物体是不是铁制成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省的有去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的,培养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

  1、出示磁铁:这是什么?玩过吗?怎么玩?请你在座位上用磁铁去吸,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哪些不能?

  2、初步结论:磁铁能吸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吸硬币

  1、展示几种不同的硬币,那几个能吸?为什么?

  5毛的硬币引出矛盾冲突:磁铁到底能不能吸铁

  2、学生实验

  (1)、展示介绍三种金属:铁片、铝片、铜片

  (2)、动手实验,看看磁铁能吸哪种金属。

  3、探究结论

  (1)、交流实验结论:磁铁能吸铁,不能吸铜和铝

  (2)、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4、深入探究

  展示台出示几种硬币:课件出示他们的制作材料

  解释:镀铜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结论等步骤得出磁铁有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符合小学科学特点,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刚才在硬币实验中我们看见磁铁隔着铜也能吸铁,那么其他材料呢?

  教师出示课件: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学生猜测。

  2、现在请材料员在你们的材料袋里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物体做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

  材料员拿出材料,小组成员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3、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2、机动: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5

  一、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第一课时,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还有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教材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磁铁水*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另一种是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性。

  2.指导学生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及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发展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及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然后请学生谈一谈。接着我会说:“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这时老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然后板书: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及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CiaoR^i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首先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来说?”

  估计学生会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并请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并结合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首先教师设疑:桌上有很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各抒己见。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可以在桌面上和实验材料区选取不同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

  瓷

  汤

  匙瓷

  汤

  匙瓷

  汤

  匙大

  头

  针铁

  钉牙

  签橡

  皮塑

  料

  尺

  铁

  尺纸

  片棉

  花

  在这里对实验材料区和记录单进行说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实验材料区,放置如:铁夹、玻璃杯等许多物体,供学生实验,记录单第三行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填写从实验材料区选取实验材料的物体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大头针、铁钉、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性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能就磁铁能否吸引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得出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性”的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老师继续引导:像刚才老师表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性。那么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说一说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估计学生的方案有:将磁铁水*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摆弄磁铁。

  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摆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问题可以研究。比如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请同学们自己摆弄磁铁,如果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

  学生可独立或小组合作摆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及“摆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在摆弄磁铁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学生的这些发现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的,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五、说板书设计:

  形状:条形蹄形环形

  磁铁磁性: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磁极: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4)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1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

  二、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草草收场。二是对课堂的灵活处理不够。如学生最初汇报想把物体放在水中,再用磁铁吸时,应给予肯定,并允许他们也玩一玩;而当有一个小组发现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厚的`物体不行时,我只是急于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这一概念,而跳过了同学们的这一精彩发现,导致其他小组即使有其他的发现也没机会说,如果当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再追问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发现,我想同学们的其他发现就会一一展示出来,同学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独立探究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2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善用材料,调控课堂节奏。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让材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受益!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学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并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些做实验要用的材料的照片,刚开始我想用铁钉让学生做实验,但考虑到铁钉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把它改成了订书针。在做磁铁隔...

  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学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并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些做实验要用的材料的照片,刚开始我想用铁钉让学生做实验,但考虑到铁钉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把它改成了订书针。在做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时书上是用塑料片,但考虑到为了区别与其他的薄物体,我又把它改成了塑料块。开始,我用如何取出瓶中的铁钥匙导入,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课件的使用也使教学更加直观。

  看到实验材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但由于*时的教育,学生在课上没有出现乱动实验材料的现象。在分组合作实验这一环节,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认真进行汇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位同学不但自己参与实验,而且能与其他的同学分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从中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但是在做磁铁吸引硬币的实验时,投影效果不是太好,由于这节课没有试讲,上课时有些紧张,所以有些环节显得不太紧凑。在学生做实验前,没有把实验要求讲清楚,导致了有些小组不知如何正确地实验,好在我在巡视的时候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个别指导。

  我认为,要上出一堂好课,充分的准备是必需的,但即使如此,也常常有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我们应不断吸取他人与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懈努力,孜孜以求……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5)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1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

  二、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草草收场。二是对课堂的灵活处理不够。如学生最初汇报想把物体放在水中,再用磁铁吸时,应给予肯定,并允许他们也玩一玩;而当有一个小组发现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厚的物体不行时,我只是急于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这一概念,而跳过了同学们的这一精彩发现,导致其他小组即使有其他的发现也没机会说,如果当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再追问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发现,我想同学们的其他发现就会一一展示出来,同学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独立探究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2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善用材料,调控课堂节奏。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让材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受益!

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3

  1、吸尘器的引入是否有必要。

  在导入阶段,故事中的“神兵”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是吸尘器,因为它也能够将物体吸进自己的体内,因此,我将其也作为了本节课的暗线之一,开篇时由它与磁铁的对比引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中间时,由“神兵”的失效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吗”等教学环节。但是,对吸尘器的认识毕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且故事的成分似乎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

  修改建议:导入时便引导学生猜测这个“神兵”是磁铁,而地球人的兵器都是铁做的,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人躲到水下,是否可以躲过“神兵”的追踪?”“磁铁隔着水依旧可以吸引铁,那隔着其他物体呢?”“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引铁,那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战胜对抗“神兵”呢?磁铁除了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由此,将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但也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衔接的无缝隙。

  2、课前活跃气氛用的课件目的性

  由于此次是借班上课,因此,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关于《有趣的事》的PPT,其中包含了一些生活中很有创意的图片、手工作品、奇人异事等。但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的仅仅是最后提到的一位70余岁身体带有“磁性”的老人。建议下次制作时将课前预热与上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更好的开展教学。

  3、材料呈现的时机未把握好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个实验所会遇到的各类实验材料,认识和分辨这些材料,特别是铁片、铝片、铜片和塑料片等。但是,我在抛出问题后,马上说出“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实验材料,放在了小组的抽屉里”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去找材料、玩材料了,之后我再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已是为时已晚,孩子们都只顾着自己玩弄那些实验材料了。因此,材料的呈现必须抓住时机,不能过早,也不宜过迟。

  4、未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得出实验结论

  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为两类,并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请学生回答时,有小朋友说:“它们都很硬”,也有小朋友说:“它们都有光泽”。这其实是很好的回答,的确,能被磁铁的吸引的都是铁,它是金属,自然有金属光泽,而且质地也很坚硬。但是上课时,我并没有抓住学生的回答,以此为契机引出实验的结论,而是固执地等待“标准答案”的出现,错失了良机。

  修改建议:若有学生如是回答,便可引导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光泽很坚硬的东西是不是金属?”“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是金属中的一类——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6)

——中班科学有魔力的磁铁教案 (菁华3篇)

中班科学有魔力的磁铁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2.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3.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难点: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活动准备

  铅笔、积木、橡皮、回形针、铁钉、纸片小鱼、梳子、硬币、勺子、铁夹子、磁铁、记录单、磁铁鱼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盘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一看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刚才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发现磁铁能吸住别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出示记录单,了解记录方法。

  2、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3、请记录完的幼儿想个办法将记录单贴到黑板上,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磁铁能和谁做朋友。

  4、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讨论记录结果。

  5、教师小结:原来磁铁能跟铁做的东西做朋友,磁铁只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三)、提供问题情境,扩展幼儿经验。

  1、出示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钓鱼游戏,教师出示有磁铁的钓鱼竿、和纸做的小鱼。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用个什么办法可以把小鱼钓起来,你可以请盘子里的材料来帮帮忙。

  2、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鱼钓起来了吗?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1)请您边说边演示一下。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好办法把鱼钓起来的,原来你们是用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办法把鱼钓起来的,真会动脑筋。

  三、结束部分

  分组自由活动。

  四、延伸部分

  请把鱼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鱼游起来呢?下课以后你们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活动评析: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2、引导幼儿在操作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有目的地记录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引导过程一一转化为问题,因为问题情境对幼儿来说没有严格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在最后一各环节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铁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关于磁铁的经验进行迁移、创造。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中班科学有魔力的磁铁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中班科学有魔力的磁铁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2.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3.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难点: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活动准备

  铅笔、积木、橡皮、回形针、铁钉、纸片小鱼、梳子、硬币、勺子、铁夹子、磁铁、记录单、磁铁鱼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盘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一看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刚才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发现磁铁能吸住别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出示记录单,了解记录方法。

  2、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3、请记录完的幼儿想个办法将记录单贴到黑板上,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磁铁能和谁做朋友。

  4、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讨论记录结果。

  5、教师小结:原来磁铁能跟铁做的东西做朋友,磁铁只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三)、提供问题情境,扩展幼儿经验。

  1、出示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钓鱼游戏,教师出示有磁铁的钓鱼竿、和纸做的小鱼。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用个什么办法可以把小鱼钓起来,你可以请盘子里的材料来帮帮忙。

  2、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鱼钓起来了吗?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1)请您边说边演示一下。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好办法把鱼钓起来的,原来你们是用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办法把鱼钓起来的,真会动脑筋。

  三、结束部分

  分组自由活动。

  四、延伸部分

  请把鱼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鱼游起来呢?下课以后你们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活动评析及活动反思:

  活动评析: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2、引导幼儿在操作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有目的地记录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引导过程一一转化为问题,因为问题情境对幼儿来说没有严格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在最后一各环节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铁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关于磁铁的经验进行迁移、创造。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7)

——《电磁铁》说课稿 (菁华5篇)

《电磁铁》说课稿1

  一、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的多种研究。

  主要有两大活动:一、制作铁钉电磁铁;二、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两大活动之间是线型结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又有两个主题活动:1、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2、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主题活动,也是线型结构。而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活动中,“线圈绕线方向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电池连接方法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等探究活动,是轮型结构,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但在电磁铁南北极的探究活动中,要受到“线圈绕线方向”、“电池连接方法”变量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科学认识的关键。

  设计理念:

  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新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二、教法分析

  1、通过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研究问题。任务自主驱动,指明探究方向。

  2、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学生动手制作,其次是描述通断电流时看到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通过组织学生制作电磁铁,来验证先前的设想,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3、“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的探究,再次体现郁波老师所倡导的科学教学的主方向: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4、对比,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对比梳理”之方式作总结,不仅仅达到加深对电磁铁的认识之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旧知与新知在头脑中的重组与建构。

  

《电磁铁》说课稿2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五、学*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电磁铁》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电磁铁》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又广泛应用在各种用电器中。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的多种研究。本课属于实验探究课。教学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1、制作铁钉电池铁,2、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来寻找它的相关特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也为后续学*《电磁铁的磁力》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对本课内容做了如下设计:1、从移动大头针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2、在制作电磁铁时,采用图片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做法,并且让每个组制作两个线圈缠绕方向相反的电磁铁,为第三个活动做铺垫。3、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来感知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4、从磁铁有南北极引入到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让学生先猜测,再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然后统一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用小磁针来检测,并让学生明确:只有一端吸引还不能判断南北极,要同时满足相吸和相斥两个条件才可以。5、让学生看统计的结果,从中发现各个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问: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引入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探究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醒学生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然后让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来进行探究。

  三、重、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且可以改变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处理重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猜测,验证,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果。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各组的统计结果,发现各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提问:为什么它们的南北极会不一致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猜测原因,并提出验证的方法。最后,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因素来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四、材料的选择

  本课是实验探究课,准备的材料也比较多,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电磁铁、大头针、磁铁、导线、电池。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有红色和灰色的导线各一根,铁钉2枚,大头针一盒,装有电池的电池盒一个,小磁针一个,记录单2张

  不足:1、铁钉的退磁效果不好,断电后可能还有磁性,在确定电磁铁的南北极时可能会影响结果。

  2、导线较硬,学生缠绕时会有困难。

《电磁铁》说课稿4

  一、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的多种研究。

  主要有两大活动:一、制作铁钉电磁铁;二、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两大活动之间是线型结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又有两个主题活动:1、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2、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主题活动,也是线型结构。而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活动中,“线圈绕线方向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电池连接方法与电磁铁南北极关系”等探究活动,是轮型结构,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但在电磁铁南北极的探究活动中,要受到“线圈绕线方向”、“电池连接方法”变量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科学认识的关键。

  设计理念:

  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新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二、教法分析

  1、通过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研究问题。任务自主驱动,指明探究方向。

  2、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学生动手制作,其次是描述通断电流时看到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通过组织学生制作电磁铁,来验证先前的设想,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3、“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的探究,再次体现郁波老师所倡导的科学教学的主方向: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4、对比,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对比梳理”之方式作总结,不仅仅达到加深对电磁铁的认识之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旧知与新知在头脑中的重组与建构。

  

《电磁铁》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让在学生经历电磁铁的制作并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认识电磁铁。

  2.制作铁钉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将“乐做”与“乐思”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

  2.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通电时有吸铁的本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掌握简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3.对“短路”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只做简练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试验验证假设,进而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五、学*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我在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

  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通过演示及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线

  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拓展应用

  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出示图片)。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8)

——《磁铁》中班教案 (菁华5篇)

《磁铁》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是一种矿石,知道它能吸住铁和含铁的物体。

  2、利用磁铁的特性进行游戏,并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磁铁。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盘材料,内有铁片、回形针、钥匙、硬币、木块、螺丝、塑料积木、玻璃球等。(材料源于生活)

  2、贴有老虎、兔子图片的磁铁各一。

  3、双面胶、人手一份老虎、兔子小图片一套、磁铁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以老虎的口吻讲述)今天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可把我给累坏了,我得去找找有没有东西吃。

  T:(出示兔子)有只兔子,这下可以饱餐一顿了!

  T:(演示教具)为什么抓不住兔子?你看,老虎动兔子也动,老虎停兔子也停,兔子往后退,老虎居然也往后退。这是怎么回事?

  T: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认识磁铁

  T:很早很早之前,我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矿石,它有磁性,能吸住铁和含有铁的东西,所以就给它起了个名字:磁铁。你们见过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呢?

  T: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老虎和兔子身上的磁铁不能相互吸引呢?(观察幼儿的反应。如果没人知道就直接告知幼儿磁铁与磁铁之间会产生同极相斥的现象。)

  (三)探索磁铁的特性

  T:你们有没有办法来帮大老虎抓住这只小兔子呢?

  T:(出示篮子里的各种材料)那这个磁铁到底能和什么东西相互吸引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拿起桌上磁铁来试一试,篮子里哪些东西会被磁铁吸引。(引导幼儿操作,操作时提醒幼儿篮子里拿出来的东西用好了还回篮子里去。)(培养幼儿探究的生活态度)

  T:谁有发现了?哪些东西是会被磁铁吸住的?(请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结论老师将材料进行归类)

  T: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将篮子里的东西分成了两类。那为什么回形针、铁片、螺丝等东西会被磁铁吸住呢?而木块、玻璃球等东西不会被磁铁吸住呢?

  小结:原来磁铁只能吸住铁做的东西,其他材料的东西磁铁是吸不住的。

  (四)根据磁铁的特性制作小玩具

  T:现在你们知道怎么帮助老虎抓住小兔子了吗?(请幼儿来说说)

  (老师示范将一块磁铁贴在老虎后面,一块铁片或者回形针贴在兔子后面,演示老虎抓住小兔子的情景。)

  T:你们会了吗?(请幼儿尝试)(将获得的知识使用到生活中去)

  (五)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T:其实磁铁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处,有人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吗?(包扣、各种盒子、纱门、门吸等等。)(延伸入生活)

《磁铁》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2、磁铁记录板、纸、笔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磁铁》中班教案3

  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良好*惯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1、磁铁、小铁钉、曲别针、啤酒瓶盖、塑料积木、木块、纸、布、硬币、石块等。

  2、多媒体课件"滑动的小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课件,出示磁铁,认识磁铁

  2、出示"滑动的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能在纸盒上滑来滑去?

  演示小兔在纸盒上滑动,激发幼儿好奇心。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小兔怎么会滑动呢?给幼儿充分自由发言的时间。

  3、教师展示出磁铁,如果我们换成别的来看看小兔还会滑动吗?

  (二)基本部分

  1、"小兔想和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好,小兔要请它的好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玩一玩,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摆弄物品,启发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东西。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发现的告诉大家。

  3、教师: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吸不起来,现在请你们再玩一玩。把磁铁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个盘子里,把不能吸起来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4、填写观察记录表提问:请你们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吸起来?并在记录表中打"√",不能吸起来的打"×"。

  "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铁制品)""哪些东西吸不起来?它们是不是铁做成的?"

  5、教师小结:磁铁的好朋友是铁制品。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想和教师一起去钓鱼吗?拿上我们的小鱼竿钓鱼去喽!""哇,小朋友都钓到了鱼,你们真棒,天色不早了,拿起小鱼我们回家吧!"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磁铁》中班教案4

  设计意图: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的现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征。

  2.尝试借助记录表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究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U形、长条形等形状的磁铁;幼儿每人一盒操作材料(木质积木、纸片、铁片、铁质回形针、雪花片、铁螺丝、花布片);每人一支记录笔

  3.幼儿从家里收集各种磁铁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歌曲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

  师: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都非常的熟悉是?《找朋友》!大家看,今天活动室来了这么多的新朋友,大朋友,来跟大家一起活动。打个招呼吧!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谁能告诉我,你的朋友都是谁?好朋友在一起时是什么样子的?小结:团结友爱,拉拉手、抱一抱,亲亲热热在一起这才是好朋友。

  二、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吧!这个朋友你认识么?它看起来黑乎乎的,而且遇见它喜欢的东西会紧紧的吸上去的,这是?吸铁石还有一个名字:磁铁。

  这个磁铁宝宝啊有许多长的不同样子的兄弟姐妹,出示不同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说出形状。磁铁宝贝每天都只是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玩,想多认识几个好朋友,今天请大家帮忙找一找,大家愿意帮这个忙么?小结:认识磁铁,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三、通过操作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知道有的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有的不能。

  1.师:介绍材料,并与幼儿手上的表格中的图画对照,磁铁很想找好朋友,我带来了7为小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请在表格中找到他们。请幼儿说出它的材质是什么。

  2.教师介绍操作表格,并请幼儿做记录预测。

  谁是磁铁的好朋友,就能被磁铁紧紧的吸住?请用打√,把不能被吸住的请用打×,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朋友在思考的这一行表格中。

  3.幼儿操作。

  4.师:刚才我们做了猜测,现在我们邀请磁铁宝宝自己来找一找到底谁是它真正的朋友呢?

  请幼儿用磁铁去式着吸这七样东西,看看磁铁能吸住谁,就能被磁铁紧紧的吸住?请用打√,把不能被吸住的请用打×吗,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一行表格中。

  四、幼儿分享与交流:我的发现。

  1.请幼儿和同伴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

  四、小结:当磁铁看见铁制品时,就会紧紧地把它吸起来,就像小朋友之间紧紧地抱住一样。而且,我们发现,虽然磁铁的形状不同,可是他们都能吸起铁的东西。

  五、延伸。

  原来磁铁宝宝这么喜欢铁制品啊,谢谢大家帮磁铁找到这么多的好朋友!除了这些朋友还会有么?我们到外面去找找看还有谁是它的好朋友吧?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经历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另外,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掌握过多的磁铁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此活动没有把认识磁铁作为目的,而是在继续观察中不断探索。

《磁铁》中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运用磁铁吸铁的特性探究如何将纸鱼钓上来。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纸鱼、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激趣:我们去钓鱼。

  (1)教师出示鱼竿,引起幼儿钓鱼的兴趣。

  师:小朋友,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池塘边区钓鱼吧!

  (2)幼儿每人拿一根钓鱼竿和小桶,站到大盆旁边,尝试钓鱼,把钓上的鱼放在小桶里。

  2.尝试发现:我能钓到什么样的鱼?

  (1)自由探索。

  请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鱼钓上来?

  (2)集体讨论。

  请幼儿拿着钓鱼竿和小桶回到座位上,进行讨论。

  师:你钓到鱼了吗?

  引导幼儿发现,钓鱼竿身上有一块磁铁,有的鱼身上有回形针,能被磁铁吸上来;而有的鱼身上没有回形针,不能被磁铁吸住,所以钓不上来。

  (3)小结。

  原来在鱼的身上安装铁做的物体,能被钓鱼竿上的磁铁吸住,就能成功钓到鱼。

  3.再次探索:把每条鱼又快又准的钓上来。

  (1)提问引导:我们要把每条鱼都钓上来,有什么好办法?

  (2)操作安装

  请幼儿选择材料,用回形针别往吹塑纸鱼头的头部或者尾部,或者将螺丝、螺帽安装在塑料鱼头部。

  (3)再次钓鱼

  4.交流分享:我的钓鱼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实用5篇(扩展9)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实用五篇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1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一直都对我的黑板为什么会吸东西很感兴趣,也经常问我老师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被黑板吸住,磁铁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既然他们这么有兴趣,就为他们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选取了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学*对象,增进幼儿的学*兴趣,让幼儿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学*,既获得了许多磁铁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惯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科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初步学*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了解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探索,合作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水瓶、木板、纸、布、磁铁的小人、公园的背景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有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到底是谁在帮助小人游公园呢?(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5、产生问题: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种制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有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铁钉、针。。。吸不住木块、布条、玻璃......

  2、记录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那我们把这些能吸的东西通通都记下来好吗?

  师发记录表,在能吸的东西下面画“√”。不能吸的东西下面画“×”。

  小结:请你们记住这些可以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粘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2

  活动目标:

  1、在吸吸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感受磁铁吸铁的特性;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铁和内装各种制品的封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着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到底是谁在帮助小人游公园呢?(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5、产生问题: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种制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着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钢笔、铁钉、针……

  2、归类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

  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贴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五)延伸活动

  1、在科技操作区提供磁铁及各种制品,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寻找铁制品。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主动探索磁铁的特性,体验合作快乐。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基本特性--磁性。

  难点: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将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磁铁和钉子、针、塑料、纸片、硬币、木块)。小猫头饰

  2、小鱼卡片(带曲别针的和不带的两种)、系着磁铁的鱼竿。

  3、多媒体课件。

  一、活动过程:组织教学。

  导入:钓鱼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①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猫妈妈想带着猫眯宝贝去钓鱼,你们想去吗?

  ②请几位猫宝宝上来钓,看谁钓得多。要求下面的小朋友们注意观察。

  ③发鱼竿,开始游戏。

  二、教学环节。

  《一》探索磁铁的磁性。

  1、 提问:为什么我们不用弯弯的鱼钩就能很快就钓上鱼来呢?

  (因为在鱼的嘴上有铁做的曲别针,我们的鱼竿上系着一块磁铁,当我们用系着磁铁的鱼竿去钓鱼时,带曲别针的小鱼就被钓上来了)可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拿着小鱼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有的鱼没有曲别针的就钓不上来)(对比两种鱼)

  2、钓鱼的游戏,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曲别针。

  3、磁铁真好玩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好玩的磁铁。

  《二》操作探索,了解磁铁的磁性:

  1、探索一:磁铁可以吸住什么东西?

  ①玩游戏,“帮磁铁找好朋友”

  ②介绍袋里的小东西,如果想知道谁是磁铁的好朋友,你就用磁铁吸吸看。

  ③实验之前提几个要求,跟老师读读:

  (课件出示:1、小组员之间要互助互爱,不争不抢东西。2、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小东西,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放一边,不能被吸住的放另一边,分成两类摆放3、做完后请举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④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⑤活动反馈:提问:你都帮磁铁找到好朋友了吗?已经完成的小组请举手(奖励完成快的小组)你刚才用磁铁吸住哪些东西呢?谁会说?请你用这样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件出示:我会说“我用磁铁吸住了××。”“磁铁不能吸住××)(实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铁钉、针、硬币等等……

  2、讨论活动:

  ①、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②、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铁做的)

  ③、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所以磁铁又有另外的名字——吸铁石。

  3、请小朋友把东西收到袋子里放好。看哪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奖励动作快的小组)

  《三》延伸活动。

  (1)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磁铁有吸铁的本领,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

  ②、(课件出示图片)

  (2)磁铁游戏

  1、铁给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利用磁铁还可以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出示图片)

  2、你还会用磁铁怎么玩呢?现在你们可以自由玩玩。让幼儿自由玩磁铁.

  三、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知道了磁铁的能吸秘密,你们开心吗?磁铁的秘密还有很多,以后小朋友再慢慢去发现,看谁发现的更多,好吗?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感知磁铁的两极以及磁性强弱。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针一个,条形磁铁7个,记录表6张,ppt课件,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验,认识磁针。

  1、师:(1)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件神秘的东西,瞧!就是它,两端尖尖的,猜猜看它是什么?(幼儿猜测)2、回形针做实验,引出磁针。

  师:回形针是它的好朋友,是好朋友会怎么样呢?(吸在一起)对,它就是磁铁,而且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磁针。

  语言创设情境:磁铁有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要做小小科学家来探索磁铁的秘密,好吗?

  3、实验,了解磁针指南北的性质。

  (1)师:有一次,老师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爬山,走了很远的山路,突然和朋友走散了。我不认识回家的路,只知道我们家在山的南面。这可怎么办呢?小科学家们,你们能帮帮我吗?(教师请幼儿说)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我的背包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磁针。

  (2)教师用手轻轻拨动磁针两次,让幼儿了解磁针指南北的性质。

  师:如果我用手轻轻拨动磁针,停下来后它会怎么样?磁针始终指向教室的门和窗(指向门的那边就是北面,指向窗户的那边就是北面)原来磁针像指南针一样有指南北的本领呢!

  二、用雪花片做实验,了解磁铁的指南北性质。

  1、用雪花片和回形针做实验(1)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雪花片和回形针分开?(幼儿说)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试试,瞧,回形针被吸出来了,它是什么呀?(磁铁)(2)磁针有指南北的本领,那么磁铁有吗?它静止下来是指向南北的吗?小科学家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幼儿操作找南北。

  (1)师:一会呀,就请小科学家们找两个伙伴,看看磁铁也是指向南北方向的吗?

  (2)教师介绍记录表。

  瞧,这就是记录表,如果磁铁停止的方向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就画上下两个箭头,说明箭头所指的就是南北方向。如果磁铁停止的方向是这样的,那我们就画什么样的箭头?(左右)。

  (3)小科学家们,你们说说看,科学家要成功找到南北的话,要注意些什么?(一定要耐心地等磁铁停下来)3、教师实验,揭示实验结果。

  师:怎么样,你们的磁铁都静止下来了吗?大家仔细看看,磁铁指的方向和磁针一样吗?是不是指向南北两极?

  教师总结:小科学家们现在知道了一个磁铁的奥秘----磁铁有指向南北的本领。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磁铁的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1、教师提问:我有个问题要考考小科学家们,磁铁是可以吸铁的东西,但是磁铁的两边和中间吸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吗?谁来说说看。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大家的意见都不同哦,那么就请小科学家们再次动动脑、动动手,用磁铁和回形针做做实验看,到底吸的回形针是不是一样多或者谁多谁少。

  (2)先请大家用磁铁的中间去吸,再用磁铁的两端吸,看看是磁铁的中间吸得多,还是两端吸的多。

  (3)提问:磁铁的中间和两边比谁吸的.回形针多?教师请个别幼儿说。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实验,揭示磁铁的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四、 结束。

  师:小科学家们,我们今天了解了磁铁的两个秘密,是什么呀?(磁铁所指的方向是南北方向和磁铁两边的磁性强,中间的磁性弱。)而且,我们也知道了这些秘密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其实呀,磁铁还有许多的秘密,自然界也有许多的秘密,老师希望大家能好好学*本领,将来做个真正的科学家,为人类造福,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4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会翻跟头的磁铁

  大班科学:

  会翻跟头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磁铁都有不同的两端,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能用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学*实验记录的方法。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各17块,柱形、园形、蹄形磁铁各一块,、纸盒16个、纸板一个,小汽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2、集体记录表一张,幼儿记录表16张,记号笔17只,√×标记各一。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大胆猜想,学*记录方法。

  四、探索记录,验证猜想。

  五、再次操作,进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现象。

  六、游戏:奇妙的小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