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

首页 / 说课稿 / |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1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

  五、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是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我是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重难点突破的: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提炼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独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把会认的放在白纸上,不会认的放在白纸外。第二步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一张人民币,以及说说认识的方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

  1)看汉字;

  2)看数和汉字;

  3)看数字。第三步由老师随机点认人民币,在点认的过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再来认一认白纸外的人民币。这里我考虑到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认识全部的人民币,但对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提炼,及时巩固,达到人人都能掌握认识人民币最基本的方法——看汉字和数!

  (2)通过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虽然学生通过刚才的归纳提炼已经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对人民币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对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单位分类。

  2)根据材质也就是纸币硬币分类。

  3)根据面值分类。

  这里我会首先出示根据单位分类的成果,请学生分别找出单位是元,单位是角,单位是分的人民币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民币三个单位对应的面值。

  出示纸币和硬币分类成果时,请学生说说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出示面值分类成果,让学生感知同一面额的可能会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拓展深化,培养人文情怀

  出示所有的人民币,请学生来思考除了用看汉字和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是看颜色。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

  同桌合作再来观察人民币,找找人民币中藏着的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和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充分展现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情怀。

  (4)联系生活,掌握元角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练*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练*设计都是以游戏为载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比比谁举得快

  老师报,学生找到相对应的人民币并举起来。

  (2)化妆舞会

  请学生猜猜带着面具的人民币,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这里特别出示了一组颜色较相*的人民币,2元和2角,让学生体会到最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看数和汉字!

  (3)换钱

  书P48 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②创设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②进一步学*分类方法。

  ③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活动中获取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创设购物活动。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1、认识了人民币;2、学会了怎样买东西。3、回答创设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

  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本课学*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流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我叫聪聪。我叫明明。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分页标题#e#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①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②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④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④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

  小结:**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分页标题#e#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作者工作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师范附小)

  评析(谢文霞)

  聪聪和明明是本套新教材新引入的小精灵。它们扮演的角色是:遇到难题让学生帮助(以达到激趣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达到解困的目的)。整节课上以这两个小精灵为主线,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上的伙伴。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肯定也少。怎样弥补学生学*上的这个不足?本节课上,教师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并使用人民币。

  为了能让学生切实认识人民币,教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钱袋,钱袋中有收集的各种元币(10元、5元、2元、1元),角币(5角、2角、1角)和分币(5分、2分、1分)。这样,使学生在学*上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人民币自然就不困难了。分页标题#e#

  认识之后便是会使用人民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首先,教师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在课前,教师拍摄了一段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其次,让学生学会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最后,“小小超市”活动,配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用钱买过物品后,售货员阿姨找回相应的钱数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活动一开始,学生就情绪高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此学到了*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活动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本书,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教师:像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

  2、教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出示(1)、(2)主题图

  ①购物图。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就要人民币。

  ②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人民币。)

  ③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3幅图),(对,存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惯。

  4、教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师:哪位同

  教学流程

  学能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

  ⑴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元、角、分。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⑵教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等。)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

  (3)教师请一名学生用摸一摸一百元纸币的右下角,问:你摸到了什么东西吗?(这些小圆点是突出来的)。

  这叫盲点,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就是说我们闭上眼睛摸到这个突出来的点就知道是这张是一百元了。

  ⑷小组认识活动:现在,请各位小朋友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模拟人民币,四人小组之间相互认一认这些人民币,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⑸检查学*效果:教师手中拿着人民币,让学生再认一认它们的面值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6)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先同桌两人将你们的模拟人民币分一分。

  请几位学生代表到展台上展示。

  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新版、旧版分。

  ④按数大小分。

  ⑺、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47页,观察、比较我们刚才在摆弄的人民币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老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用来买东西的。

  2、教学例2。

  ⑴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提问:老师手里拿的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手里的2角币,你应该用几个呢?哪位同学想来试一试呢?(师生互换)

  ⑵教师出示一个5角硬币,提问:可以换几个1角硬币?让学生先在组内互换,再上台跟老师换。

  ⑶课件出示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引出:10个1角钱可以换几元?课件演示摆一个1元的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硬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元=10角(板书)。

  三、课堂练*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教师:老师开了一个“小小文具店”,欢迎小朋友们一起来买东西!

  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其单价,以小组为单位来购物,先讨论好要买什么商品,然后派一位代表上来买。

  五、全课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当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练*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练*:完成练*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5)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6篇)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本课学*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本课学*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是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我是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重难点突破的: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提炼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独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把会认的放在白纸上,不会认的放在白纸外。第二步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一张人民币,以及说说认识的方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1)看汉字;2)看数和汉字;3)看数字。第三步由老师随机点认人民币,在点认的过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再来认一认白纸外的人民币。这里我考虑到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认识全部的人民币,但对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提炼,及时巩固,达到人人都能掌握认识人民币最基本的方法——看汉字和数!

  (2)通过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虽然学生通过刚才的归纳提炼已经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对人民币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对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单位分类。

  2)根据材质也就是纸币硬币分类。

  3)根据面值分类。

  这里我会首先出示根据单位分类的成果,请学生分别找出单位是元,单位是角,单位是分的人民币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民币三个单位对应的面值。

  出示纸币和硬币分类成果时,请学生说说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出示面值分类成果,让学生感知同一面额的可能会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拓展深化,培养人文情怀

  出示所有的人民币,请学生来思考除了用看汉字和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是看颜色。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

  同桌合作再来观察人民币,找找人民币中藏着的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和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充分展现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情怀。

  (4)联系生活,掌握元角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练*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练*设计都是以游戏为载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比比谁举得快

  老师报,学生找到相对应的人民币并举起来。

  (2)化妆舞会

  请学生猜猜带着面具的人民币,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这里特别出示了一组颜色较相*的人民币,2元和2角,让学生体会到最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看数和汉字!

  (3)换钱

  书P48 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新知识?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本课学*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的教学反思1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见得多用得少,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悉。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果断地决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单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灵活应用。

  二、这节课以“知识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学生在学会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的学*。一个颁奖活动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着。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殊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分币虽然已停止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基础及经验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猜测。学生很顺利地进行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在最后揭晓知识竞答比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跃,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我时刻关注学生,激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如: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认识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你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清楚。”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还不断的变换语言:真聪明、太了不起了、回答得真出色等等。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这节课不足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弥补不足,我还要联系家长配合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的教学反思2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第二课时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如何付钱。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所以我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内容有亲*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购物游戏奠定了基础。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数学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一副存钱的图片,利用问题:图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会存钱,学会如何合理地花钱。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太活跃了,导致纪律有些差。

  2.在购物游戏中虽然学生大部分都挺活跃的,但有的学生把小组里所有的货物都买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没买,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组都问了一遍,帮助一些不动的同学买到了物品,但这也暴露出了问题。如何才调动起这一部分人的主动性呢?这将是我以后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由于时间关系,结束时太仓促,没有引导学生说,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4.自身业务水*还有待提高,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的教学反思3

  从本课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反思整节课,我感悟到这节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认识1元和元以下人民币人事时,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小学教学中强调进行学科整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有很浓的生活味和活动味,但又得上出数学味。本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有效地进行了科学的整合,设计了“羊村运动会”为主线,把人民币的认识和元、角、分进率通过故事串起来教学,充分体现数学课中有活动,在活动中学数学。

  二、练*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在本课中我能把枯燥无味的取币、换币、付币活动溶入到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全过程。

  三、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给与学生探索的空间。

  人民币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和使用的,但有关的知识又知道得不多。本课通过说一说、拿一拿、练一练等一系列的活动,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的教学反思4

  一、教学熟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确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识人民币吗,同学都很自豪地答复熟识!,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识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识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惜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玩耍

  这是熟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经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确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熟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玩耍,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敏;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3、有确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的教学反思5

  一、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游戏

  这是认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 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游戏,最后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

  2、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差距较大。

  3、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等值间的换钱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人民币、数钱、换钱的活动,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交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在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个存钱罐

  学生准备:自己存钱罐中的人民币

  预*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展示、提出问题:

  拿出存钱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对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

  1、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谁知道这是一张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在你的存钱罐里找出这样的人民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1元的'人民币的?

  生:上面写有“1元”。

  师:写有数字的这一面叫“正面”,印有图案的一面叫“反面”。1元的人民币反面有什么图案?

  找一找,你手中还有那些也是以“元”作单位的人民币?

  生:2元、5元、硬币······

  2、认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你能找出以“角”作单位的人民币吗?说说看,有哪些?

  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单位不一样。

  生:图案不一样。

  生:2角短一些,2元长一些。

  ······

  3、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找一找,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都有哪些?你发现了什么?

  4、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师:老师想用1张1元的人民币换成1角的人民币,谁能帮帮老师,应该换几张?为什么?

  生:10张。1元=10角

  师:1角可以换多少分?

  三、类化练*、限时作业:

  类化练*:能数数你的存钱罐里有多少人民币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3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毖生能熟练地完成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说己的想法。

  2迸嘌学生简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3备惺苁学知识的应价值,使学生更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面值为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森林小房子)瞧!小熊的森林商店开业了,为了找钱方便,小熊决定先换一些零钱。孩子们,在小熊换零钱之前,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关于换钱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出:1元=10角1角=10分(并板书)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就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学*新的知识。这一次,小熊想把4角全部换成1分的,可以换成多少分呢?它还想把5元的全部换成1角的,又可以换成多少角呢?

  课件根据教师的讲解,相应出示4角和5元。

  教师:孩子们,这一次换钱和上节课的换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上节课是把1元换成10角,或把1角换成10分,而这次不只是1元或1角了,而是要把几元全部换成1角的,或把几角全部换成1分的了。

  教师:这节课的学*内容和上节课的知识有没有联系呢?

  引导学生感知可以上节课的知识我们思考。

  教师:孩子们真聪明!能够相互有联系的知识我们解决问题。老师给每小组都准备了一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帮小熊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解决自己小组选择的问题。其间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选择问题:5元可以换成多少角?

  教师:对了,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所以几元里就有几个10角,几角里就有几个10分。

  2.教学角与元、分与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师:孩子们会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你们真是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的能干的'孩子。我们再来看看小松鼠的问题,小熊顺利地兑换了零钱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顾客小松鼠。小松鼠有60角钱,她想买一个价格是6元的玩具娃娃,她能买到这个玩具娃娃吗?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也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人民币来操作,每10角可以换成1元,60角换6次就是6元。

  方法二:1元=10角来想。想10角=1元,60角=6元。60角和6元是同样多的,所以能买到玩具娃娃。

  教师:60角=6元,那么30分是多少角呢?

  引导学生说出30分里面有3个1角,所以30分是3角。

  孩子们很会动脑筋,其实不管我们怎么换算,都要想什么?

  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知道不管怎样换算,都要想1元=10角、1角=10分。

  3苯萄Уッ数与复名数的换算

  教师:送走了小松鼠,小狗又来给小熊出了一个难题。小狗想买一块蛋糕,但它只有13角钱。蛋糕的价格如下:(课件出示)

  草莓蛋糕苹果蛋糕香橙蛋糕

  1元5角1元3角1元7角

  它能买哪种蛋糕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方法可能有两种:

  方法一: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1元,所以13角=1元3角。可以买苹果蛋糕。

  方法二:1元=10角,所以1元5角=15角,1元3角=13角,1元7角=17角。可以买苹果蛋糕。

  教师:小朋友们有的是把1元3角化成了13角,方法是先想1元是多少角,再和3角加起来,就是13角了;有的是把13角化成几元几角,方法是先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是1元,所以13角就是1元3角了。(教师边讲边作如上图的板书)这样把几元几角化成几角或者把几角化成几元几角小朋友会做吗?试一试。

  黑板上板书:14角=()元()角

  1角7分=()分11分=()角()分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填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25页练*四第5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说一说想法。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26页练*四第7题

  完成后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感受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和数的组成的关系。

  四、课堂

  教师: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在人民币的换算中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之间换算的方法,以及在人民币的换算中最关键的是要掌握1元=10角,1角=10分。

  五、拓展延伸

  教师:在*时的生活中,我们通常都觉得1分钱很少,不在乎。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换算。

  引导学生感受:如果每人节约1分钱,10个人就可以节约1角钱,100个人就可以节约1元钱,1000个人就可以节约10元钱,10000人就可以节约100元,人越多还会节约得更多,如果我国每人节约1分钱,就可以节约1300万。

  教师:上面有很多数同学们可能都还没有学过,不过你看到这样一些数,有没有感受?有什么感受呢?

  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受到从小要养成节约钱的好*惯。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3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三)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5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陈雪原

  教学目标设计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谈话导入。

  二、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四、课堂练*

  五、课堂

  4、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5、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第1题

  生:自主练*

  生:交流收获体会。

  板书设计

  我的存钱罐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人民币的面值有: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课后反思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等值间的换钱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人民币、数钱、换钱的活动,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交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在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个存钱罐

  学生准备:自己存钱罐中的'人民币

  预*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展示、提出问题:

  拿出存钱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对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

  1、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谁知道这是一张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在你的存钱罐里找出这样的人民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1元的人民币的?

  生:上面写有“1元”。

  师:写有数字的这一面叫“正面”,印有图案的一面叫“反面”。1元的人民币反面有什么图案?

  找一找,你手中还有那些也是以“元”作单位的人民币?

  生:2元、5元、硬币······

  2、认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你能找出以“角”作单位的人民币吗?说说看,有哪些?

  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单位不一样。

  生:图案不一样。

  生:2角短一些,2元长一些。

  ······

  3、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找一找,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都有哪些?你发现了什么?

  4、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师:老师想用1张1元的人民币换成1角的人民币,谁能帮帮老师,应该换几张?为什么?

  生:10张。1元=10角

  师:1角可以换多少分?

  三、类化练*、限时作业:

  类化练*:能数数你的存钱罐里有多少人民币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7

  内容提要: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认识人民币的。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关键词:社会实践能力、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

  【本节课安排学生们喜欢小精灵聪聪与学生们一起学*,为学生从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

  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

  ……

  (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献爱心,孝敬父母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生:人民币上有**。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明确的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一种良好学**惯的培养,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3.识别人民币。

  (课件演示)

  聪聪:“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师:刚才我们认的这些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总经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币和部分第4套人民币。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4.人民币的分类。

  (课件演示)

  聪聪:“你们可真棒!全答对了,祝贺你们!我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快找出来看看吧!”

  师:是什么礼物啊?

  师:和我们*时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吗?(学生回答)这是模拟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模拟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

  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书)

  【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小超市开业了,这里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上网浏览人民币网站,教师简单介绍。)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将拓展人民币知识为弹性内容,通过上网浏览和教师讲解,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激起探索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钱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元=( )角10角=( )元

  2、请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一、 例3

  1、引导学生思考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5元、一张10元可以换()2元和( )张1元

  2、学生之间进行换钱游戏

  三、例4

  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面值是多少?教师这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1角=10分 10分=1角

  二、巩固练*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P49 做一做

  师: 10元能买什么?(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三、思维训练

  1、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如果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哪种可能性大?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10角=1元

  1角=10分10分=1角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9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

  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课题:认识人民币(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

  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10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材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 角=10分。

  3、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 角=10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换钱”。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购物情景图:

  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会用到什么?

  课前你们对钱还有哪些了解?

  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来认识人民币

  贴*儿童生活,自己获取信息,课内外资源有机结合。

  探究与体验

  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认识它们。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内讨论分的标准,再动手操作。

  组内讨论后到前面说结果。投影反馈,一一展示。

  生答:元、角、分。

  生数一数有多少,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用各种方法和老师换钱。10个1角、2个5角的、5个2角的,分别投影演示。

  生答:10角。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回答。

  1、要求学生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人民币,给大家介绍拿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和汉语拼音来认识它。

  2、分一分

  师:你会把小组内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

  教师巡视。

  3、人民币的单位。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人民币,谁说说人民币都用什么做单位?

  板书:元、角、分。

  4、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这些人民币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分与角。

  出示10个1分硬币。

  (电脑逐一演示)

  总结:10个1分是1角。

  思想教育:一分钱虽然很少,如果我们把零钱都积攒起来,就会越来越多了。

  ②角与元。

  师问:谁会用你们手里1角1角的钱和老师换1元钱?

  师:无论哪种换法,都要凑够几角?

  总结、板书:1元=10角

  ③元与分。

  师:咱们一起研究了元与角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角与分之间的关系。你还想知道谁和谁之间的关系?(元与分)

  猜猜元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课件演示此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数、形”美。

  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从观察到操作,感悟有规律的排列。

  从直观到抽象,使生明白10个1分是1角。

  学生每种换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

  让学生在大量的体验与感悟中得出1元=10角的结论

  实践与应用

  生小组合作、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去和师换钱。

  生充分思考后说出方法。

  1、换钱游戏

  师拿出1张1元、1张10元、

  1张50元的纸币,让生来换钱。

  后出示p31练一练第一题,独立完成。

  2、出示制成课件的练一练第二题。

  师注要求:从下面的人民币中凑出一元钱。

  说出各种做法,师随机演示。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即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布置作业:课本第31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新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篇教案共4838字,适合用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8)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的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2

  一、 亮点

  1.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借助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养成节约用钱、合理安排零花钱的好*惯,让学生从小做起,利于良好*惯的养成。

  2.注重小组、同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学中,张老师选取两次学生合作交流的形式,一是在认识每种人民币的时候,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认识每种人民币的特点,找到每种人民币中包含的信息;二是在教学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同位的合作交流,采取换钱的游戏形式,进一步体会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特别是不同的换钱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3.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提出问题“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和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一目了然,不拖泥带水。

  二、建议

  1.课前的口号不是特别合适。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要注意场合,特别是小学生,建议此处去掉有些喧宾夺主的口号。

  2.学生虽然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汇报初步认识了人民币,但是具体是否都认识呢?还可以在学生汇报后,教师在此处增加一个环节,教师说钱数,让学生拿出相应的人民币,由此加深对人民币的正确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3

  《认识人民币》在培智学校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仔细听了学校王老师的授课之后,感到这是一堂比较成功而且有实效性的数学课。本节课通过学生认识人民币、猜认商品价格、连线等环节进行阶梯式教学,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非常注意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训练。

  这堂课值得我学*的地方有这样几点:

  1、让生活走进数学

  人民币的认识对培智学生来说有虽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王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这个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拿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那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样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内容有亲*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

  智障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景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活动。因此,二者都强调“用生活来教育”,在“连线”这一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不同程度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点的同学由能力好的同学带领,分组合作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实践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3、德育目标的渗透到课堂

  积极、向上的学*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有时比学*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教师在结课时的“不能乱花钱、撕钱”的提示,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当然这堂课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让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放手再大一点:可以角色扮演,让扮演买东西的学生说要买什么,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说要多少钱,买东西的学生付款,然后再进行模拟,可能效果会更好。

  2、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毕竟这是数学课而不是生活课。

  3、可做些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4

  “认识时间”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了*时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时间。在课题的引入时,教师用了谜语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话题,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挂图,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三、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在学*了新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做一做, 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溶练*于游戏中,练*穿插在新授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内容有亲*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文具就摆放在教师的堂桌上。买东西要看物品的价格,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会换算人民币。然后,在购物的情境中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购物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两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会更精彩一些

  在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同桌说一说,盒子里的人民币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然后指名说一说按1元、1角、1分的顺利逐渐展开认识的教学活动。其实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就只有这些吗?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对于10角就是1元,买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等等的多种方式,是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完全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认识1角、1元、1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础的。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学生不断的谈话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说明,这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这样学生会表现的更精彩。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的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五篇)(扩展9)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优选【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购物活动中,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独立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等实际操作,体验付钱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体会应付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

  教学难点:

  体验付钱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商品或小商品的图片并打印好价格

  学生准备: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预*展示、提出问题:

  师:通过预*,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谈话:同学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大家想自己去买东西吗?

  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

  1、出示商品图片和价格:

  ①仔细看一看、认一认,这些商品你认识吗?说说看,都有哪些?

  ②说一说,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购物

  ①说一说,小女孩想买什么?应付多少钱?你是怎样算的?

  6角+7角=13角=1元3角

  ②看,图上还有一个小朋友再买东西,他准备买什么?他付给售货员多少钱?售货员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要找给他多少钱?

  师:为什么要找给他钱呢?

  学生列式:1元-8角=2角

  说一说,算式中的1元、8角、2角分别表示什么?

  三、类化练*、限时作业

  类化练*:模拟购物

  四、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2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①认识了人民币;

  ②怎样换钱;

  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1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例1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课件,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知识运用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4

  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技能目标: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借助经验,交流介绍

  1、学生介绍认识的人民币。

  2、根据学生回答形成:1元以内的人民币有1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硬币和纸币)

  3、分类游戏。

  三、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1、橡皮2角,学生说出不同付法。

  2、羽毛球8角,学生在桌上摆一种付法。相互交流。

  3、书本1元, 1元可以怎么付?学生在桌上摆出多种付法,然后交流,引出1元=10角,学生一起数出1元,1角……9角,1元

  4、火柴1角,引出 1角=10分

  5、学生根据商品钱数说出价钱,再根据商品价钱摆出钱币。

  四、模拟购物,体验升华

  学生拿好一元人民币,进入一元超市。

  1、师生示范。

  2、同桌练*。

  3、购物表演。

  五、交流收获,自我感悟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体验:要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以 “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嗨,我叫聪聪。我叫明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①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②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④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④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

  小结:**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m(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

  币和我们*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

  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

  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

  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