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由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安排了数的组成的复*,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另一方面为学*口算和笔算做准备。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在此基础上学*整十数的加、减法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说教学思路:

  先通过复*“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要求他们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从中选出:求一共有多少本?还剩多少本?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把30+2改成2+30那又怎样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先通过摆一摆,再算一算,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接着比较练*口算。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然后分组游戏:做一做的第2题:谁先吃到玉米?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最后做谁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有关例10的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1、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抽学生回答)

  10+4=10+8=9+10=(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10=8+10=10+9=16-10=17-7=15-5=[通过复*“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的的设计,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看见大家特别爱练字,利用主题图进行演示:老师给大家发练字本,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请问同学们: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真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好学生。

  (2)选择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本?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同桌的讨论)

  (5)反馈讨论结果。[让学生看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老师有32本练字本,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如果老师把30+2改成2+30那又怎样算呢?教师板书:2+30=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做一做的第一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学生独立摆小棒,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程”遵循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

  2、比较练*口算。(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0+3=50+3=60+7=90+5=3+40=3+50=7+60=5+90=[通过对比的练*,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通过说也训练了的学生的说理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

  3、做一做的第2题:谁先吃到玉米?(分组游戏)教师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就可以吃到玉米。(游戏规则:四人一组,小组长做熊妈妈,其他同学做小熊,熊妈妈分给小熊3张口算卡片,谁能答对了就可以吃到玉米。)[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4.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5、谁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44-4=4076=60+770+8=8760+5=65[通过改错题的练*,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

  本节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2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3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个,和筐外的4个桃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合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2、还可能出现列竖式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组织好练*、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要讲究练*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这些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做练*时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每道练*都创设了一些情境来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游戏,有的是比赛,有的是帮助别人等等,让学生在玩中解决了练*,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五题我创设了大家来比一比,看谁是算题小博士,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兴趣。第六题我创设了闯关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计算当中,解决问题。第七题我创设了帮帮小熊和小猴,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3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

  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

  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

  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

  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

  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

  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

  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4

  【说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巩固算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的学*方式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的*惯。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想结合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明买牛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在复*上利用小棒演示复*数的组成,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尤其是通过摆一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计算方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共买了多少个?问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了?)然后教师选择30+3和32-2,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2=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2-2就是从3个十合2个一里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

  (2)还可能出现列数数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在练*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边教学边练*的方法,通过练*巩固今天的新知。

  4.组织好练*、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要讲究练*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这些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

  【说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不太好。

  1. 从我个人的教学素养方面说,不够成熟,有人听课老觉得慌。

  2. 从教学准备上说,准备不够充分,课件打不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 从教学环节设计上说设计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关注让学生去活动。

  4. 从突破重点上说,没有对算法进行加强,在解决30+2的例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时,应多指名学生说说,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操作和算法没有衔接,像两层皮,由此造成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5. 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虽然会很快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但没有真正理解算法。

  6. 从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上,教师过于着急,虽给了学生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要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

  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由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安排了数的组成的复*,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另一方面为学*口算和笔算做准备。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在此基础上学*整十数的加、减法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说教学思路:

  先通过复*“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要求他们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从中选出:求一共有多少本?还剩多少本?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把30+2改成2+30那又怎样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先通过摆一摆,再算一算,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接着比较练*口算。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然后分组游戏:做一做的第2题:谁先吃到玉米?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最后做谁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有关例10的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1、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抽学生回答)

  10+4=10+8=9+10=(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10=8+10=10+9=16-10=17-7=15-5=[通过复*“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的的设计,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看见大家特别爱练字,利用主题图进行演示:老师给大家发练字本,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请问同学们: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真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好学生。

  (2)选择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本?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同桌的讨论)

  (5)反馈讨论结果。[让学生看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老师有32本练字本,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如果老师把30+2改成2+30那又怎样算呢?教师板书:2+30=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做一做的第一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学生独立摆小棒,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程”遵循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

  2、比较练*口算。(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0+3=50+3=60+7=90+5=3+40=3+50=7+60=5+90=[通过对比的练*,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通过说也训练了的学生的说理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

  3、做一做的第2题:谁先吃到玉米?(分组游戏)教师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就可以吃到玉米。(游戏规则:四人一组,小组长做熊妈妈,其他同学做小熊,熊妈妈分给小熊3张口算卡片,谁能答对了就可以吃到玉米。)[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4.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5、谁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44-4=4076=60+770+8=8760+5=65[通过改错题的练*,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

  本节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阅读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通过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小结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本节课选取的教材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堂内容。它体现了*凡的教学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特别是,教师参与活动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的角色。

  5.练*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过程的学*方法,鼓励会用数学式表示的同学列出算式,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历年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事实的学*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刚才我们复*100以内数的组成,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有一天,小猴子来到果园里。看见有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高兴极了,于是它就动手采了一些桃子。

  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3筐桃子先数一数每筐有几个?(10个,一共有30个、外面有4个。)

  师: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0+4= 34-30=

  4+30= 34-4=师: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3个十加4个一合起来是34。

  生:34可以分成30和4 。点名回答4+30=是怎么算的。

  2、试一试34-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同桌合作交流,说说想法

  生: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就是4生:因为30+4=34所以34-30=4

  生:因为34可以分成30和4所以34-30=4提问:34-4你会算吗?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3、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在一个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30+4=34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加数,两个相加的结果叫和。

  (师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指名回报:

  (2)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34-30=4的减法算式中,我们能不能也给它各部分取个名字呢?请你猜一猜

  师: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差(板书:差)

  指名说一说34-4=30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三,及时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4个不同的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问:你能根据60+3=63想到其它三个算式的得数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及差。

  (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第6、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

  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 34 34 - 4 = 3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最好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说课稿优选【五】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说课稿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刚才我们复*100以内数的组成,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有一天,小猴子来到果园里。看见有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高兴极了,于是它就动手采了一些桃子。

  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3筐桃子先数一数每筐有几个?(10个,一共有30个、外面有4个。)

  师: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0+4= 34-30=

  4+30= 34-4=师: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3个十加4个一合起来是34。

  生:34可以分成30和4 。点名回答4+30=是怎么算的。

  2、试一试34-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同桌合作交流,说说想法

  生: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就是4生:因为30+4=34所以34-30=4

  生:因为34可以分成30和4所以34-30=4提问:34-4你会算吗?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3、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在一个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30+4=34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加数,两个相加的结果叫和。

  (师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指名回报:

  (2)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34-30=4的减法算式中,我们能不能也给它各部分取个名字呢?请你猜一猜

  师: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差(板书:差)

  指名说一说34-4=30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三,及时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4个不同的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问:你能根据60+3=63想到其它三个算式的得数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及差。

  (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第6、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

  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 34 34 - 4 = 3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说课稿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1、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1)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2)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4)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

  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桃子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桃子。

  师: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筐桃子,又拿给小明4个。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4,4+30。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4=34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4+30=3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小组里交流,再指名回答)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4合起来,计算30+4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4个一组成34]

  3、解决34-4,34-30。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4个桃子,小明吃掉了4个后,还剩多少个?

  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4-4=30。

  师: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师:看着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减法算式吗?(同桌互说,交流汇报)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4里去掉4,计算34-4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4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4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4,从34中减去4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字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加数。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叫什么呢?(和)(板书)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在34-30=4里,减号前面的数叫什么,你知道吗?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

  减号后面的数又叫什么?(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1)先摆5捆,再摆6根。

  (2)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1)先摆8根,再摆2捆。

  (2)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2)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报得数,全班学生共同订正。

  (3)提问:每组题目中的4题算式有什么联系?你能再说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每个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在班内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6、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目意思。

  (2)各自列式计算。

  (3)在班级里交流、订正。

  [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 34 34 - 4 = 3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说课稿 3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3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②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③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

  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个,和筐外的4个桃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合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

  2、还可能出现列竖式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

  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好练*、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要讲究练*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这些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做练*时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每道练*都创设了一些情境来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游戏,有的是比赛,有的是帮助别人等等,让学生在玩中解决了练*,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第五题我创设了大家来比一比,看谁是算题小博士,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兴趣。第六题我创设了闯关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计算当中,解决问题。第七题我创设了帮帮小熊和小猴,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填空:

  (1)40里面有(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课件出示口算题:

  ①6+3=

  ②5+8=

  ③9-4=

  ④15-7=

  ⑤8+9=

  ⑥15-6=

  ⑦14-6=

  ⑧4+6=

  二、探究新知

  1、激励导入

  刚才大家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非常熟练。这节课我们学*比20 大的数字的加减法计算,你有信心学好吗?

  2、设计情境

  一天,小明与妈妈去超市里买写字本。妈妈原本打算买30本,就在付钱时,小明又在货架上拿了2本,这样以来妈妈一共要付多少本写字本的钱?要解决此题,怎样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30+2=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30根小棒,代表30本写字本,你们怎么都摆了3捆小棒呢?(3捆就代表3个十,师板书:3个十)

  再摆出2根小棒代表2本写字本。(2根小棒代表2个一,师板书:2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

  看小精灵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30是3个十,2是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所以30+2=32)

  (2)如果妈妈买的是60本,小明又拿了3本,他们一共要付几本的钱呢?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答师板书:60+3=

  30+2大家会计算,60+3你会计算吗?自己先说一说算法。谁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3)反馈练*

  先说算法再说出结果

  30+4= 20+8= 50+2=

  3、如果妈妈原本买了32本写字本,付钱时发现钱不够,让小明退回2本,她应该付几本的钱?怎样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32-2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32-2=?

  谁想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看小精灵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吗?(32是3个十和2个一,减去2就是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也就是30,所以32-2=30、)

  (2)若妈妈本来买了63本,付钱时退回了3本,应该付几本的钱?怎样列式计算?(63-3)

  请自己先算一算,并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3)反馈练*:

  先说想法再说得数:56-6= 98-8= 74-4=

  4、引导学生思考

  2+30=?应该怎样计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使学生明白算理,2+30表示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得32。与例8“30+2”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算法相同。

  (2)反馈练*:

  3+60,9+80,7+20,5+40,先说算再说得数。

  自己在练*本上编几道同类几十加几的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算完让学生思考,看学生能发现了什么?(两个数颠倒位置相加,但计算结果相同)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的`加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减一位数),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结合上面例题的计算说说怎样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后*题

  一、填空。

  1、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 )。

  2、星期天,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去钓鱼,它们一共钓了38条鱼,其中猫妈妈钓了30条,想一想,小猫钓了( )条。

  3、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 )里面有5个十和9个一。

  5、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2的数是( )。

  6、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7、在12、36、50、34、18、90这6个数中,比36小一些的数是( ),比36大一些的数是( ),比12大又比34小的数是( ),( )比50大得多。

  二、比比谁算得有对又快。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三、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停车场停了50辆自行车,又推来了9辆,一共有多少辆?

  2、花房里有36盆花,搬走了6盆,还剩多少盆?

  3、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带40瓶够吗?

  4、小明剪了50颗星,小东剪了7颗星,学前班共有54个学生,他们剪得星星够每人一颗吗?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片段一: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猴最爱吃桃子,看,(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0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分组讨论)指名交流。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5、第5题。口算。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

  7、第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片段二:

  巩固练*:

  抢答下列各题:

  40+8= 59-50= 70+8=

  78-8= 8+20= 36-30=

  改错

  病例:62-2=6 病例:20+6=80

  医生: 医生:

  开放题

  58-( )=50 ( )+( )=98 ( )-( )=( )

  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一下几点:

  1.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在巩固练*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虽结束兴趣还存在。

  2.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在教30+4=?时,我是让学生先自己摸索解题方法,感悟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数的组成,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小猴爱吃桃的情景,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积极性,从而产生学*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提供探索与交流时间和空间。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赏识和学*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倡导自主学*,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优选【5】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1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

  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

  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2

  【说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巩固算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的学*方式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的*惯。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想结合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明买牛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在复*上利用小棒演示复*数的组成,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尤其是通过摆一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计算方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共买了多少个?问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了?)然后教师选择30+3和32-2,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2=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2-2就是从3个十合2个一里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

  (2)还可能出现列数数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在练*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边教学边练*的方法,通过练*巩固今天的新知。

  4.组织好练*、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要讲究练*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这些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

  【说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不太好。

  1. 从我个人的教学素养方面说,不够成熟,有人听课老觉得慌。

  2. 从教学准备上说,准备不够充分,课件打不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 从教学环节设计上说设计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关注让学生去活动。

  4. 从突破重点上说,没有对算法进行加强,在解决30+2的例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时,应多指名学生说说,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操作和算法没有衔接,像两层皮,由此造成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5. 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虽然会很快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但没有真正理解算法。

  6. 从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上,教师过于着急,虽给了学生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要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

  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3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

  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

  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

  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

  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

  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4

  【说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巩固算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的学*方式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的*惯。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想结合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明买牛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在复*上利用小棒演示复*数的组成,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尤其是通过摆一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计算方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共买了多少个?问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了?)然后教师选择30+3和32—2,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2=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1)30+2也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2—2就是从3个十合2个一里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

  (2)还可能出现列数数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能力。

  4、在练*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边教学边练*的方法,通过练*巩固今天的新知。

  5、组织好练*、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要讲究练*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这些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

  【说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不太好。

  1、从我个人的教学素养方面说,不够成熟,有人听课老觉得慌。

  2、从教学准备上说,准备不够充分,课件打不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环节设计上说设计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关注让学生去活动。

  4、从突破重点上说,没有对算法进行加强,在解决30+2的例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时,应多指名学生说说,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操作和算法没有衔接,像两层皮,由此造成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5、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虽然会很快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但没有真正理解算法。

  6、从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上,教师过于着急,虽给了学生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要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5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3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②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③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

  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个,和筐外的4个桃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合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2、还可能出现列竖式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

  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好练*、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要讲究练*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这些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做练*时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每道练*都创设了一些情境来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游戏,有的是比赛,有的是帮助别人等等,让学生在玩中解决了练*,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第五题我创设了大家来比一比,看谁是算题小博士,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兴趣。第六题我创设了闯关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计算当中,解决问题。第七题我创设了帮帮小熊和小猴,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4)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菁华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1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 20+3 50+30 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

  (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

  (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2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第24~25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基础的。

  教材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实际问题提出例题,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进行教学的。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算法,拓展练*。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三)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选用

  从学生熟悉的、心理上乐意接受的事例出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比较等学*方法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媒体出示三种不同座位的汽车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两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进行教学:

  1、根据算式45+30=,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怎样算,然后汇报算法,全班交流,得出算理;

  2、在这个基础上出示45+3=,也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3、比较45+30和45+3,让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两题在方法上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议一议,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学中,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许多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提高有序的数数获得蟓家和;第二个层面是提高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掌握的口算进行计算。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领悟相同数位相加的原理。

  (三)实践应用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教学: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拨一拨,再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内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题,让学生再独立做做,再小组比较交流,从而进一步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能算对的程度。

  3、最后通过第7题,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同桌交流图意,列式解答,班内集体交流。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为学*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5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爱好。)

  (1)、学*:35 + 3的算法。

  (2)、学*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1

  这节课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计算,又有利于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钟老师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亮点有:

  1、教学思路明确、清晰。这节课钟老师围绕复*旧课、导入新课、新知教学和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主次分明的教学思路,非常好!

  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和蔼,有亲和力;激励性评价语比较多。

  3、能够抓住小学生好玩、好胜的特点在巩固新知这教学环节设计游戏的学*进行巩固,非常好;

  4、注重算理。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0+2=32,所以32-2=30。

  6、体现算法多样化。如在教学“2+30”时,学生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的,钟老师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 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建议:1、在计算过程中,多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强化算理;2、在引导学生分析减法时,是不是可渗透逆思维,即:想加做减。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2

  1、钟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发新书的这一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引发学*兴趣。先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解决。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在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思考,合理整理出算法,在算法中理解算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体验了学*的成功与快乐。

  3、在练*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由浅入深,巩固所学知识。效果较好。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3

  在课堂上,教师很想尝试在教学中体现一些数学味,所以将课的重心放在了由数的组成这一角度去说说算理,但是情况不如人意。课前对于数的组成作一些练*性的回顾,然后由生活情境引入,学生列出算式:30+2。这一切都很顺利,这样的'算式班里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知道了答案,所以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当老师问学生你怎么想的,学生却多半说: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或者诸如此类的,0+2=2,前面还有一个3,就是32等。显然这是受家庭提前辅导的影响,用了笔算的计算方法,所以没能达到教师所想要的,无奈之下教师作了这样的反诘:“小朋友刚才讲的是算的方法,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个位要和个位相加,而十位要和十位相加吗?”当然,仍得不到想要的回答。所以只能自己被动的通过数的组成作引导。30表示3个十,2表示2个一,由课前准备得出,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所以答案是32。而相应的减法32-2,也是如此“从3个十2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还有3个十就是30”。

  讲授完了,学生也在这样的练*中学会了说,但具体操作时,仍然采用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方法,一个小朋友说:“我觉得这个方法更加简便!”想来,说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都有了,何必绕着弯,从遥远的“想法”再漫漫长路归结到“方法”呢?当然也有小朋友用了“想加算减”,初步有了逆运算的意识。但是整堂课上得索然无味,学完后,甚至有的学生反而不知所云,无从入手,而原来不懂的还是不懂。

  我想,或许低段的教学还是应该以模仿教学为主,算理只需要有所了解,而不应当成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才是更为重要。如果要让学生能从组成这一算理的角度去说明,则要在*时的教学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这样的课,不是一堂真诚的课,因为有了家长的一把单刀直入,反而使学生没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不会想尽办法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去挖掘,换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对于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的预设生成值等于零。

  如何增加低段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值得去探索与尝试,但是,如何保护好学生的真实想法,更值得思考。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4

  有幸聆听了徐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以下优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0.8×3的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出现了各种个性化的算法,在比较中让学生优化算法,了解用竖式是计算乘法的好方法。

  事实上,学生的学*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展示个性化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展。

  2、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数学

  建构主义学*观认为,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建构小数乘整数的法则,教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启发性的谈话,让学生思考新知识能不能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这里既有知识的“借鉴”,也有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上的“借鉴”。

  “借鉴”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自己原来掌握的旧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教师通过0.8×3的积是一位小数,2.75×3的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推理三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五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让学生发现规律。

  让后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快速验证,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收获。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5

  老师在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将计算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出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并且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的方法。这样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索的过程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要求,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对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它需要老师有非常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能从学生的许多不同方法中,找到典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到不同方法的共同之处,再归纳出计算的一般方法。这一过程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处理比较好的。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2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3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4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们观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5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1、情境中学*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数学活动——发书。教师先发给学生3本,然后又拿出写有35本的一包,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数学书有多少本呢?”接着,又拿出一包30本的语文书,让大家算一算,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呢?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探讨中交流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讨论: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3、游戏中悟理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让学生们搭积木,盖房子。算得对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也是学*的主人。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