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片段一: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猴最爱吃桃子,看,(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0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分组讨论)指名交流。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5、第5题。口算。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

  7、第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片段二:

  巩固练*:

  抢答下列各题:

  40+8= 59-50= 70+8=

  78-8= 8+20= 36-30=

  改错

  病例:62-2=6 病例:20+6=80

  医生: 医生:

  开放题

  58-( )=50 ( )+( )=98 ( )-( )=( )

  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一下几点:

  1.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在巩固练*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虽结束兴趣还存在。

  2.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在教30+4=?时,我是让学生先自己摸索解题方法,感悟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数的组成,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小猴爱吃桃的情景,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积极性,从而产生学*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提供探索与交流时间和空间。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赏识和学*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倡导自主学*,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主要通过复*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探究算法: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巩固练*:学会应用各种不同方法熟练口算,以及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这四个层次进行设计。

  在复*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热情的同时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下一环节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做好准备。因此在设计本环节的时候,我很注重趣味性,创设了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交朋友”的游戏,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背后藏着一个数的组成的知识。让学生回忆4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十和7个一组成多少,3捆小棒和5根小棒一共有几根以及在一个数位器的十位和个位上拨了几个珠子,辨一辨是几。这一环节学生的学*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探究算法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于是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的内容是什么了。

  对于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而往前数,往后数,如果数的数据不大,是一个好的计算方法。更有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的实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

  在巩固练*环节,我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练*。刚学完了例题,我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通过三道判断题的探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态度。这样的途径学的知识比较牢固,且不会遗忘。接着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求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最后一题是应用实践题,结合今天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最后是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不足:就是让学生活动的太少,有时让学生说的太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5

  【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通过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小结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本节课选取的教材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堂内容。它体现了*凡的教学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特别是,教师参与活动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的角色。

  5.练*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过程的学*方法,鼓励会用数学式表示的同学列出算式,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历年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事实的学*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刚才我们复*100以内数的组成,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有一天,小猴子来到果园里。看见有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高兴极了,于是它就动手采了一些桃子。

  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3筐桃子先数一数每筐有几个?(10个,一共有30个、外面有4个。)

  师: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0+4= 34-30=

  4+30= 34-4=师: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3个十加4个一合起来是34。

  生:34可以分成30和4 。点名回答4+30=是怎么算的。

  2、试一试34-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同桌合作交流,说说想法

  生: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就是4生:因为30+4=34所以34-30=4

  生:因为34可以分成30和4所以34-30=4提问:34-4你会算吗?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3、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在一个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30+4=34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加数,两个相加的结果叫和。

  (师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指名回报:

  (2)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34-30=4的减法算式中,我们能不能也给它各部分取个名字呢?请你猜一猜

  师: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差(板书:差)

  指名说一说34-4=30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三,及时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4个不同的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问:你能根据60+3=63想到其它三个算式的得数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及差。

  (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第6、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

  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 34 34 - 4 = 3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最好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范本5份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1

  今天跟学生学*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个内容,感觉学生学得还是挺轻松的,大部分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得也较好。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现在回顾一下本节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第二、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练*巩固,提升计算能力。

  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种亲切感,并让学生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接着提示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很踊跃参与,都能说出“几个十几个一减去几个十等于多少、几个十几个一减去几个一等于多少及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或是用相同的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减的方法。这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主张: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鼓励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地说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最后我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有,就是:

  1、语言上还要更加的简练为好。因为我总是*惯于学生说了之后又重复一次学生的答案,所以第二个教学环节里花的时间过多了导致练*的时间过少。

  2、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过少,因为总是害怕他们说得慢,说得不完整,耽误时间。这样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计算题的练*应该多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算,这样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因为在练*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计算方法:6+70=67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注意克服不足,继续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学*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首先,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为了让学生能从直观教学中抽象、总结出口算方法,我积极为学生积累足够的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许多动手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见解后,从而获得更系统、更清晰的概念,这样,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的能力。

  另外,为了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一些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不断的变化思考,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练*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这样即达到了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3

  【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4

  今天我在小组内上了一节课,内容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在上课之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自认为对学生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上完这节课后,却发现,很多预设到了课堂上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预设乱了,我的思路也乱了。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实学生在没上这节课前,已经有很多学生会计算了,而至于到底是怎样算的,恐怕有些学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也许就已经形成了几十加几就等于几十几这个印象。而我这节课要做的是要让学生不但知道结果,还要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即算理。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学*,如何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这节课我重点处理的一个问题。

  反思这节课,有很多不足和遗憾。首先,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时应变能力差,课前,我想当然的认为所要讲的知识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很顺利的说出来,学生能按照我的预设走,但是课中出现的情况可以说是我始料不及的。本来我以为如果先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时,会说接着数的,或者是相同数位相加等,不大可能想到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而课堂上却恰恰相反,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小女生就说出了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顿时我的思路乱了。仔细想想这时我完全可以顺着这个学生讲的把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算理讲透,然后再听听其他学生是怎么算的,这样是完全可以的。而我是等把学生的想法都说了,再回头说这个小女生的想法,是不是就乱了呢?其次是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我认为学生都已经会计算了,而且学生对数的组成也都很熟悉了,只要我稍微一引导,学生对算理应该神容易就能理解。所以我原先本来设想的用计数器拨一拨,或者用小棒摆一摆也给取消了,我想学生都已经会了,再去用小棒摆,不是多此一举呢?倒不如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用小棒进行演示,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但是学生没有像我想的那样,虽然学生心里或许明白,但是上升到语言表述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点我是没有考虑到的。如果我当时能拿出一个计数器拨一拨,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来说,效果或许会好些吧。另外在很多细节方面我处理的也不太恰当,如在设问上,在环节的过度上等。

  上完这节课后,没有我想象的轻松。反思自己,如果我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做到全面考虑,自己心中有数,也许这节课又是一番效果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只有在基于对学生的真正了解上,基于对教材的全面把握上,基于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上,更基于教师能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而这些都是我不断去学*和最追求的。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5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这既是前面学*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现在我就结合本次课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大量练*唤旧知——功夫在诗外

  各位老师已经感受到这节课的复*旧知时间很长,共出示了15幅图片,*三分之一的同学来回答,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旧知。与本课知识的链接是在两个单元之前,相隔时间较长,孩子们年纪小易记但遗忘也快,大量的练*就是一个对学生思维慢慢预热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开始孩子们还一个一个地去数是不是整十,后来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当这个练*结束之后,面对本课的新问题,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30+5=35算理是3个十和5个一加起来就是35。算理的难点迎刃而解。陆游曾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过:“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本节课我觉得要想弄懂算理,其功夫也正是在旧知。

  二、为后续学*作铺垫——无意插柳柳成荫

  作为计算教学,前后知识紧密衔接是其显著特点,每节课相对后续学*来讲都是下一个知识的生长点,对后面的学*影响很大。弄明白了,以后的学*水到渠成;理解不透,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本课所处的第八单元,不难发现无论是学*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还是笔算加减法,都需要学生明确算理,而本课又是这一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将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明确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其意在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知识作好准备。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扎实地为学生营造说算理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在这种看似无意的训练中得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通过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可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小结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本节课选取的教材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堂内容。它体现了*凡的教学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特别是,教师参与活动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的角色。

  5.练*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过程的学*方法,鼓励会用数学式表示的同学列出算式,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历年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事实的学*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刚才我们复*100以内数的组成,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为下面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有一天,小猴子来到果园里。看见有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高兴极了,于是它就动手采了一些桃子。

  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3筐桃子先数一数每筐有几个?(10个,一共有30个、外面有4个。)

  师: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0+4= 34-30=

  4+30= 34-4=师: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3个十加4个一合起来是34。

  生:34可以分成30和4 。点名回答4+30=是怎么算的。

  2、试一试34-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同桌合作交流,说说想法

  生: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就是4生:因为30+4=34所以34-30=4

  生:因为34可以分成30和4所以34-30=4提问:34-4你会算吗?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3、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在一个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30+4=34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加数,两个相加的结果叫和。

  (师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指名回报:

  (2)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34-30=4的减法算式中,我们能不能也给它各部分取个名字呢?请你猜一猜

  师: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差(板书:差)

  指名说一说34-4=30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三,及时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4个不同的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问:你能根据60+3=63想到其它三个算式的得数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及差。

  (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第6、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

  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 34 34 - 4 = 3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最好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教学反思1

  我在上《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时,尽管精心准备,可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失误。

  为了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我反复钻研教参,制定教学方案。根据课堂需要,课前我精心制作了挂图,画呀画,画出了可爱的大象。可是,慌张之余,每头大象面前都少画了一堆木头,在讲课出示时也没认真看。课后问孩子们,发现老师的这个错误没?同学们都说:“老师,我发现了,可是校长在这里听课,我们没敢说。”唉—这些孩子们。如果没有人听课,他们早就喳喳叫了。我严肃的告诉孩子,以后不管有没有人听课,老师在讲课时出现错误,都要大胆的给老师提出,让老师改正,我们应该互相学*。老师喜欢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上,我感觉内容有些多,孩子们没有做那么多的练*,就下课了。我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这些,可是反复钻研教参,教参是这样安排教学任务的,所以,我依照了教参,设计了这些内容。可是,实际课堂教学,却让我感觉到,教参的教学内容安排,并不符合实际课堂教学,所以,以后,我会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参只是个参考。另外一点,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列竖式时,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老师认为竖式思考过程不必教,那样实在是舍*求远,太麻烦,应该直接讲竖式的简便写法。另外一部分数学老师认为,竖式把完整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必不可少,否则,竖式简便写法从何而来?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我深入钻研教参,竖式的思考过程必须让孩子理解,必须板书出来,在经过分析比较得出可以有简便的写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

  课后,我对本节课所讲知识通过做题调研,发现同学们本节课知识掌握还可以,教学效果属良好。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3=8,再算40+8=48。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45+30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75。于是,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由于学生的计数器上没有标明数位,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用水彩笔补上,但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也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看来,让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我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直接在4捆下面摆了3捆,下面的学生也随即附和。当时,我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没能展现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不够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走实“两位数加整十数”才能走好“两位数加一位数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就急于进入例2的学*,没有及时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学生没能及时地把*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因此在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就觉得有些眼花瞭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四、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拨上拨下,弄得哗哗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何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这还需要我们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学*、多实践、多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教学反思3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四、作业

  “想想做做”的3题。

  教学后记:情景导入得好,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例9及做一做。练*九第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能准确的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板书:“40”)

  5个一是5(板书:“5”)

  教师讲述: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40+5=45(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4O+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60+3=63

  (4)反馈练*

  ①做一做第1题,第(1)小题。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

  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

  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eq x(50) eq x(6)=eq x(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20+8=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

  所以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63-3(板书: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

  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63-3=60(板书“60”)

  把例9填充完。

  (4)反馈练*

  ①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eq x(35) eq x(5)=eq x(30)

  ②计算并说出算法。

  36-6=

  48-8=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5+40=□(板书)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板书结果“45”)

  (2)反馈练*

  ①试算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36页练*九6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填空:

  (1)40里面有(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课件出示口算题:

  ①6+3=

  ②5+8=

  ③9-4=

  ④15-7=

  ⑤8+9=

  ⑥15-6=

  ⑦14-6=

  ⑧4+6=

  二、探究新知

  1、激励导入

  刚才大家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非常熟练。这节课我们学*比20大的数字的加减法计算,你有信心学好吗?

  2、设计情境

  一天,小明与妈妈去超市里买写字本。妈妈原本打算买30本,就在付钱时,小明又在货架上拿了2本,这样以来妈妈一共要付多少本写字本的钱?要解决此题,怎样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30+2=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30根小棒,代表30本写字本,你们怎么都摆了3捆小棒呢?(3捆就代表3个十,师板书:3个十)

  再摆出2根小棒代表2本写字本。(2根小棒代表2个一,师板书:2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

  看小精灵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30是3个十,2是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所以30+2=32)

  (2)如果妈妈买的是60本,小明又拿了3本,他们一共要付几本的钱呢?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答师板书:60+3=

  30+2大家会计算,60+3你会计算吗?自己先说一说算法。谁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3)反馈练*

  先说算法再说出结果

  30+4= 20+8= 50+2=

  3、如果妈妈原本买了32本写字本,付钱时发现钱不够,让小明退回2本,她应该付几本的钱?怎样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32-2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32-2=?

  谁想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看小精灵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吗?(32是3个十和2个一,减去2就是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也就是30,所以32-2=30、)

  (2)若妈妈本来买了63本,付钱时退回了3本,应该付几本的钱?怎样列式计算?(63-3)

  请自己先算一算,并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3)反馈练*:

  先说想法再说得数:56-6= 98-8= 74-4=

  4、引导学生思考

  2+30=?应该怎样计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使学生明白算理,2+30表示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得32。与例8“30+2”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算法相同。

  (2)反馈练*:

  3+60,9+80,7+20,5+40,先说算再说得数。

  自己在练*本上编几道同类几十加几的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算完让学生思考,看学生能发现了什么?(两个数颠倒位置相加,但计算结果相同)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的加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减一位数),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结合上面例题的计算说说怎样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后*题

  一、填空。

  1、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 )。

  2、星期天,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去钓鱼,它们一共钓了38条鱼,其中猫妈妈钓了30条,想一想,小猫钓了( )条。

  3、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 )里面有5个十和9个一。

  5、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2的数是( )。

  6、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7、在12、36、50、34、18、90这6个数中,比36小一些的数是( ),比36大一些的数是( ),比12大又比34小的数是( ),( )比50大得多。

  二、比比谁算得有对又快。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三、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停车场停了50辆自行车,又推来了9辆,一共有多少辆?

  2、花房里有36盆花,搬走了6盆,还剩多少盆?

  3、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带40瓶够吗?

  4、小明剪了50颗星,小东剪了7颗星,学前班共有54个学生,他们剪得星星够每人一颗吗?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1

  课题四: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铺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 ②5+8=

  ③9-4= ④15-7=

  ⑤8+9= ⑥15-6=

  ⑦14-6= 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演示课件“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出现课题.) 下载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汇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 (板书:“40”)

  5个一是5 (板书:“5”)

  教师讲述: 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 40+5=45 (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 40+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 60+3=63

  (4)反馈练*:

  ①“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1小题(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50 + 6=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 20+8= 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所以 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 (板书: 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 63-3=60(板书“60”)

  (4)反馈练*:

  “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 5+40=□,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反馈练*:

  ①试算 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随堂练*

  1.填空:

  2. 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布置作业

  练*九第6题.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部分*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

  1.基本练*: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过桥游戏

  3.综合练*:跳伞游戏

  4.发展练*: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