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十)份

首页 / 说课稿 / |

  《爱莲说》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体现教学直观性)(一)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爱莲说》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 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 4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 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 6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爱莲说》说课稿 7

  毛利波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

  学校:伊滨区庞村镇第三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爱莲说初中语文人教20xx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预*要求

  1、了解作者简介及本文文体;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3、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颐、蕃、予、淤、濯、涟、蔓、亵、逸、鲜

  4、有能力的同学作者探究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多喜欢以花喻人,借花寄情,(图片展示)玫瑰,康乃馨等等……那么,莲花呢?你会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看看莲适合送给什么样的人(板书课题:爱莲说)

  活动2【活动】走*作者,解读文体(检查预*情况)

  1、走*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解读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

  要求:

  1、一听诵读,抬头挺胸,认真听读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把握语气,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4人小组内可以讨论,小疑难问题,组内自行解决。大家都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方法:小组合作,参考注释,自译课文,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请两位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字意: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3、翻译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B、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方法:首先独立思考,初步形成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统一答案;最后选出代表,班内抢答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好的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对它们流露出什么情感?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活动7【练*】课堂练*

  实践语言,*得语感。(任选其一进行)

  A、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B、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君子内涵。

  活动8【活动】本课小结

  思考与讨论:结合以上学*,说说你认为莲花要送给什么样的人?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 8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的*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 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 10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阅读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1)

——《爱莲说》说课稿 (菁华5篇)

《爱莲说》说课稿1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3、“迁移练*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古典乐曲,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3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我叫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

  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

  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2)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2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爱莲说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3、“迁移练*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初中语文《爱莲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的依据,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作者用菊花、牡丹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并借以自喻。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说学情

  我面授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我将让他们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着进行翻译。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普遍旺盛,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将用提问互动等形式,将课堂还给我的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此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的设计如下: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理解说这个文体,通过朗读、精读等过程,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上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学*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品读法、创设情境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下面我将说一下我教学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我将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花自喻,同学们,能用一句诗来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花吗?这时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我会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热情,顺势引出本节的新课《爱莲说》,让学生来感受周敦颐先生是如何来描写他所独爱的莲花。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下面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提示他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顺,读出节奏。在朗读结束后,找学生示范朗读,并集体纠错,如可爱者甚蕃(fán),学生容易读成可爱者甚蕃(fān)。接下来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感悟课文的情感。

  基于研读课文的需要,我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进行翻译,并对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进而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说这种文体,即古代用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阐述事理的文体,我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说这个文体,更是为未来学生学*捕蛇者说、马说、师说,做了铺设。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体悟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雅的情怀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体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将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2、作者明明要赞美莲花,却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

  3、三种花分别象征了什么?作者又对其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链,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菊花象征着人间的隐逸者,作者对它持赞扬的态度,运用了正衬的写作手法;牡丹象征着人间的富贵者,作者对它持鄙弃的态度,运用的反衬的写作手法;莲花象征着人间的君子,作者对它持赞美的态度,并借以自喻。从而导出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即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那么作者独爱莲花,牡丹和菊花等别的花就真的不好吗?我会这样来问我的学生,这时有的学生会说牡丹和菊花也好,那么我会就此问题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让学生畅谈爱花的理由。通过辩论,我将告诉学生,花是客观存在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寄托了人的情感,它才变得丰满且有意义。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最后,我将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课的重点,即说这种文体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再一次点明作者说莲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在作业部分,我会给学生留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赞美自己喜爱的事物,以求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主体,并将它们的象征意义与作者的情感倾向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爱莲说说课稿7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的*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10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七、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12

  毛利波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

  学校:伊滨区庞村镇第三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爱莲说初中语文人教20xx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预*要求

  1、了解作者简介及本文文体;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3、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颐、蕃、予、淤、濯、涟、蔓、亵、逸、鲜

  4、有能力的同学作者探究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多喜欢以花喻人,借花寄情,(图片展示)玫瑰,康乃馨等等……那么,莲花呢?你会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看看莲适合送给什么样的人(板书课题:爱莲说)

  活动2【活动】走*作者,解读文体(检查预*情况)

  1、走*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解读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

  要求:

  1、一听诵读,抬头挺胸,认真听读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把握语气,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4人小组内可以讨论,小疑难问题,组内自行解决。大家都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方法:小组合作,参考注释,自译课文,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请两位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字意: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3、翻译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B、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方法:首先独立思考,初步形成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统一答案;最后选出代表,班内抢答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好的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对它们流露出什么情感?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活动7【练*】课堂练*

  实践语言,*得语感。(任选其一进行)

  A、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B、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君子内涵。

  活动8【活动】本课小结

  思考与讨论:结合以上学*,说说你认为莲花要送给什么样的人?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13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等以下七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学*基础,但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有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学*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学*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会通过播放古筝背景音乐的荷花视频,并且谈话导入: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说的。由此导入本节新课《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其次,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然后,PPT展示作者简介及“说”的文体介绍: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最后,组织学生对照注释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强调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点勾画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得出: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学生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我会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作者是在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在明确了手法之后,提问: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并且“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如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我将发问: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朱者赤,*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谈谈看法,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观。所以我的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爱莲说说课稿1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3)

——爱莲说说课稿实用十篇

  爱莲说说课稿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 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因为它”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学*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F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检查;②拓展性练*;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和协作学*,抒发自己对本课学*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 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因为它”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2、背诵、默写课文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 6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说课稿 7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 ”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

  (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

  (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 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这既有利于营造学*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

  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

  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 “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

  ②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 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爱莲说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 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 10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4)

——《秋天》说课稿(十)份

  《秋天》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教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法。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较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2、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欢乐的季节)

  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听朗读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和*惯,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四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1、 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2、 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3、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4、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0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五) 拓展延伸(5分钟):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六、课堂小结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只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请用你稚真的手笔,绘写出人生的七彩画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秋天》说课稿 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千世界中的生灵万物,都有颜色。颜色既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又富有浓郁的情感含义。以色彩及其相关的事物为对象,引发与它们之间发生互动,这对在认知建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儿童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斓,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秋天是多彩多姿的。他们感知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本教材的重点、难点是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二)情况分析

  在人们的印象中,秋天应该是金黄色的,因为稻子熟了,树叶黄了,一片丰收的景象。正是由于丰收了,激发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的颜色,让亲身体验、感受到秋天的多样性,从而知道秋天的颜色多种多样。

  (三)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按照散文诗中的内容仿编句子。

  (四)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收集制作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的小图片和红、黄、白、绿、彩色的小图片。

  活动名称:诗歌《伞》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得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图片、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启发提问:

  "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谁来了?"(一一出示)

  "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下雨了,小动物们都要淋湿了,怎么办呢?我们快快想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二、感受、理解诗歌

  1、我把好办法编成了诗歌,你们听听,听到些什么?

  2、它们找到的是什么伞?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与幼儿一起念儿歌并认识汉字"伞"、"红色"、"绿色"、"紫色"、"黄色"

  三、幼儿为小动物贴画伞

  1、教师启发:出示小熊,问"什么可以让小熊作伞?"

  2、还有许多小动物在淋雨,我们帮它们寻找合适的伞,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可以给它们画伞。(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好的幼儿进行仿编)

  3、诗歌(将幼儿的作品放入投影机进行)

  四、匹配汉字卡片

  这里有许多字宝宝,请你为你做的伞找出它的字宝宝。

  五、幼儿将自己学会、认识的汉字找出并贴在自己相应的图片上。

  评课

  一、从教师预设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教师比较重视幼儿的学*过程,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使幼儿在直接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交流的乐趣。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发幼儿来猜测森林里会来的小动物。突然下起了雨,引发幼儿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躲雨,通过看看、想想、猜猜,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其次,在学儿歌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学*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幼儿有效的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并很好地达到自然*得汉字的目标。如:在认识颜色汉字时,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汉字引发幼儿去寻找,运用跳跃式的字飞入给孩子。

  再次,教师又能根据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在幼儿操作中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挖掘幼儿最大潜能的发挥,如:材料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动物,伞的替代物及辅助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开拓了幼儿思维与视野。

  二、从目标的定位来看

  比较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来自于幼儿的现有经验,提升的也是幼儿能够感悟的经验。如:第一条目标: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红色花朵,黄色的是树叶在幼儿已有的生活中会经常遇见,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提炼,进而提升了幼儿对白色的,黑色的等其他物体来作为小动物合适的"伞"。又如:第二条目标: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得相关汉字。关注幼儿经验的*得以及对汉字的认识,较好地体现了诗歌与汉字的有机整合。

  三、从幼儿对整个活动的表现来看

  因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孩子在形象、生动、活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演示中自然*得了相关汉字,并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了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如幼儿在创编狗熊的伞时,孩子会仿编棕色的山洞是狗熊的伞,绿色的大树是狗熊的伞,橙色的大树......五彩缤纷的树......。

  四、建议

  1、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可提供一些暗示性内容,字可以有颜色。因本次活动是初次。

  2、教师的教育策略有待提升,对活动中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回应。

  《秋天》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美丽、丰硕又充满欢乐的美好季节,确属一篇文质兼美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学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词章优美,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和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朗读,重视教学中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我把朗读作为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读”和“悟”中感受语言之美,表达之妙;在“读”和“悟”中提高自己,形成能力。

  四、教学设计

  我是按以下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一、激起兴趣,导入课题;

  二、赏析词句,感悟文本;

  (一)渲染情景,导入课题

  走进文本课的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我们学过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谁能说几个?秋雨是温柔的,是缠绵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快乐的课堂,去触摸一下秋天的雨。”我开始勾起学生的旧知激发说的欲望,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犹如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

  (二)赏析词句,感悟文本《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以读为本,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为读书而读书,每一次的读都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读全文:“同学们,课文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你们知道大门里藏着什么吗?”这样的问题设计既避免了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把读书的目标完成。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边读边想。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有的说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有的说秋天的雨藏着好闻的味道;有的说秋天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等等。我对孩子们的回答都给以肯定并加以整合。这样,孩子们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后,我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我说:“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哪位同学来读读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呢?”学生们表现得特别积极,把一个个优美的句子找了出来,读得有滋有味。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孩子们有的说好凉快啊,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天上飞下来。孩子们一句句充满童真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感受。而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我也并不越俎代庖,以讲代悟,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学生自己体悟,以此突破难点。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我先让学生试着说说五彩缤纷是什么样的,然后出示菊花、枫叶、桃子、稻谷等各种颜色的图片,让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五彩缤纷的词义就不喻而明了。再如“梨香香的,波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勾住”一词,我出示硕果累累的丰收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果园里。当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果香中,我问“你们这时候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学生说“美美地吃上一顿”。我相机点拨,“看来你们都被水果的香味勾住了”这样,学生就从“勾住”一词中体会到果香的浓郁。孩子们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后,我又让他们反复朗读,读出美,读出喜悦。引导学生沉入到词句中,在品读、玩索中感受秋天的迷人和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更感受作者表达方法的巧妙。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成为语文学*的主人。

  (三)激发创造,超越文本

  如果说由悟到说是口语能力的训练,那么由说到演就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到了小动物们准备过冬的忙碌情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就要过冬了,小动物们这时候可忙了,你们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吗?”当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出来后,我紧跟着抛出另一个问题:“秋雨阿姨要把这些消息告诉这么多小动物,真是辛苦,哪位同学来帮帮我们的秋雨阿姨呢?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极浓,这时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表演,然后推选一组到班上表演。

  孩子天真的模仿和精彩的表演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时我趁热打铁,抓住他们的兴趣高潮,把开放式作业投影出来:

  1、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用你手中的画笔为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3、用你积累下的好词、好句描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来完成,既尊重学生的意愿,又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再次为他们搭建自由的舞台。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秋天》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他、照顾他的事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本文语言朴素、真切,写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他们乐于发言,课堂上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等问题。鉴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限,对于特殊境遇下如何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会有所困难。

  根据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他们对叙事类散文并不陌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他们大多已经初步掌握了整体感知叙事类作品的一般方法。在课堂中已有了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意识。但也可能会遇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不够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及存在的问题,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教学重点:

  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教学难点:

  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运用: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阅读感知法:遵循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问题引导法: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同时利用小组合作,促进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效果。

  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学法。

  1、品评赏析法:学*过程中,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进行品评、赏析、积累。

  2、讨论交流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小组合作法:随着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语文学*的新方式,小组合作学*成为了一种新的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交流学*体会,共同完成学*任务。

  五、教学设计

  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配乐朗诵《合欢树》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对母亲的爱,进入主题,这篇书写着母亲对儿子爱的《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的内容,唤起学生曾有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为下文的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做好情感铺垫。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课前预*的前提下阅读文章,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要求:边读边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段,了解文章的情节。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主动学*,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时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简洁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分析形象

  通过熟读、品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人物。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母亲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分析母亲的形象。

  2、母亲是怎样教导我要“好好儿活”的,理解母爱的内涵。

  要求: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仔细品味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学*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读、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补充背景,增进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进而讨论交流、分析鉴赏文中母亲的形象,母爱的内涵,增强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爱,突出教学的重点问题。

  (四)再读课文,引发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让学生再读文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思考。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

  2、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段落,带着感情诵读,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把握文中“我” 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好好儿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

  (五)重读课文,知识拓展

  通过学生再读文章,了解文章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从而拓展知识。

  本环节设计的问题是:

  1、了解叙述方法——“插叙”

  2、文中插叙的内容和作用

  要求: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插叙的内容,思考其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叙事性散文常用的叙述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日常写作中掌握插叙这种方法技巧。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

  2、学了这篇文章,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200字左右)

  总之,本节课我将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秋天》说课稿 5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A.学*现代诗歌的知识。

  B.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C.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意象。

  D.学*诗歌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图片,体会秋的浓浓意味。

  B.通过搜集秋的诗词佳句,感悟秋天。

  C.通过诵读,体会诗的意境。

  D.分析重点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B.培养学生学*现代诗歌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秋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和*惯,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五)板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学*现代诗歌的知识。

  B.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C.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意象。

  D.学*诗歌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图片,体会秋的浓浓意味。

  B.通过搜集秋的诗词佳句,感悟秋天。

  C.通过诵读,体会诗的意境。

  D.分析重点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B.培养学生学*现代诗歌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二.朗读: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2.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板书):

  1.读了诗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3.这几副图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内容研讨

  1.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秋天》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言美丽,每一节诗都相当于一幅美丽的图画。

  (2)明确教学目标。

  以读代讲,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与情趣。

  二、说教法

  诗歌重在朗读,尝试把诗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这节课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感悟与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备课时未用一些美丽画面,也未用录音。想让学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后得到自己的收获。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学*诗歌的方法,例如朗读:读出力度、读出长度、读出速度;读课文一读字音、再读节奏、三读意境;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去推敲,去分析感悟,这都是学*诗歌的一些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由读导入,步步深入。以“秋”贯穿整个课堂,说秋、诵秋、品秋,诵读出秋意,达到课堂的高潮,这一点做的不够很好。作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品秋,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思考。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教给,而是给予一定的影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重难点放在了诵秋上,每一节诗都突出几个词语,在诵读中感悟、理解。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心中有数,更加明确我们课堂要做的事及步骤。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因为前面诵读部分做的到位,归纳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书部分点明热爱赞美的情感。 简单,明白为目的。突出中心、主题。抓住三幅图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设计,让学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读的课文以后讲时,让学生先读,再做指导,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记住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

  《秋天》说课稿 7

  一、说课目标

  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这条目标是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设计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这是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二、预知幼儿情况

  水墨画是幼儿*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题的确定,我选择了《我爱秋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了有关秋天知识的音乐、语言、科学等教学活动,对秋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

  四、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创作。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对幼儿用笔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控制好用笔的水分。

  难点是幼儿对画面的安排。经过讲述、交流、欣赏,幼儿的脑海里有着许多有关于秋天的画面,很多很多,不会安排画面,会使画面出现乱、脏的现象,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选材、抓住主题。

  五、说课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重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用笔水分,可以示范毛笔蘸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准备好的废报纸上试一试,调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纸上作画,以免出现脏的现象。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主题的内容。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2、引导幼儿主动学*的方法及策略

  (1)经过谈话、欣赏,激发幼儿的学*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谈话中,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相互学*。经过观察、讲述、启发想象、配乐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在活动中,我还有意给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倾听、思考、来获得相关知识。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画命名、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3)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里使用较多。一方面,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认可的点头对幼儿都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

  六、说课环节设计

  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我爱秋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图片,让幼儿经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

  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的有顺序,较完整。

  3、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并请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自我、相互讲评。

  《秋天》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本组“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那些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因此品味文中语言,学*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课文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挑战。

  三、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教材,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将依据新课标总目标和三年级阶段目标,语文教学要注意字词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我特别依据新课标新课标三维目标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美,感受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这节课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读讲结合,会意入境,情境交融”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感受秋雨的美;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秋景之美。在学法指导方面,我采取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地个性化阅读中,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包括如下环节:

  (一)复*字词,问题导入。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齐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让学生将字词熟练于心,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再通过多媒体情景引出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验

  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问题,已经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通过比较、讨论,让学生将秋天的美的感受读出来。

  第二自然段是学生学*的重点段落,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到描写颜色的词语,并完成填空。接着我采用了情感朗读法,符合《新课标》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我会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秋天的雨具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在此环节中,我还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比喻句的写作练*。这一设计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接轨了,为了让学生有物可写。这样的设计循序渐进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通过男女比赛读秋天的各种香甜的气味从而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妙趣横生描写了深秋中各种动植物过程中准备过冬的场景。我采用填空的形式把握文段内容并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秋天欢乐的气氛。

  通过前面几个自然段的学*,学生们对秋天都有深刻的感受(美丽、欢乐……),自然过渡到第五个自然段: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就此也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秋天美,感受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积累、升华感情:拿起笔写出、画出多姿多彩的秋天。

  《秋天》说课稿 9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

  2、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3、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④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⑤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以诗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秋天》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秋天的雨》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文质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事物有观察,但是此阶段学生并不会仔细、耐心观察事物,因此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并未有深入了解,本文的景物特色正好能将学生带入场景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难点】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秋天的雨》。

  此阶段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乐于表达自己,运用谈话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二)初步感知

  紧接着我会请学生按照以下的引导,完成对生字词的学*:

  先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流;最后教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做完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

  深入品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把秋天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事物,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将根据文章特点,将品读教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一部分都运用谈话、多媒体辅助、想象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景物的优美。

  首先是第一个部分:看看秋的颜色

  我会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同时出示多媒体投影;在感受到五彩缤纷后,引导学生读出五彩缤纷。考虑到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就读出感觉,因此必要情况下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倾听后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

  接着是第二部分:闻闻秋的味道

  此部分引导学生读读课文,并配乐,尝试读出秋的味道,相信有了前面的朗读指导做铺垫,学生能够很好地朗读。

  最后一部分:听听秋的声音

  先请学生找一找"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中小喇叭吹的是什么?然后再指导学生读。

  通过配乐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四)巩固提高

  本文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语言积累,课上鼓励学生即时记忆,尝试背诵课文。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请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了哪些知识是对学生本课学*成果最好的检测。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

  基于此,本课作业:

  (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秋天的雨

  看看秋的颜色

  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5)

——投掷说课稿(十)份

  投掷说课稿 1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具体表现在三个改变:

  1、改变了过去只重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只关心学生的生理负荷,到现在的更注重沿着学生心理变化这条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淡化技术,强调健身。

  2、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变学科结构为学*结构,加强了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执行任务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二、说教材

  投掷是田径运动的基本项目之一,在小学二年级教学过程中,投掷对于发展孩子肌肉力量,上下肢协调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言语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情绪。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90%的学生掌握肩上挥臂投掷纸飞机的方法。

  2、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肩上投掷的方法。难点:做到肩上屈肘,自然挥臂。

  三、说教法:

  以情境教学为主线,通过看、做、画、飞、创造等五个环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以更好地学*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学法:

  学生根据观察法、练*法、创新法学*巩固动作。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学科整合课题,我在体育教学中把音乐、美术等科目都加入到课堂。

  准备部分:首先,我以参观航天飞机的形式进行课堂常规,精美的图片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我是小小飞行员》的歌曲中,进行韵律操,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基本部分:在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叠飞机,为飞机涂上漂亮的色彩,写上自己的飞机名称。然后带孩子们去飞。在飞的过程中,我提出问题:飞机如何才能飞的远?并引导他们自由练*找出原因。在他们练*中观察并个别纠正。学生通过反复练*,纠正开飞机的错误动作,在肩上投出注意控制起飞角度。我不断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飞的远的方法。请飞的远同学示范。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

  通过警报声导出飞机大赛。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两派,比比哪家哪架飞机最厉害。在比赛中,我适当的参加各组的比赛,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最后,让学生在《飞机降落》的轻松音乐中翩翩起舞,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让学生在欢笑声中结束本课;让快乐与成功贯彻到课堂始末,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投掷说课稿 2

  我说一个体育项目的谜语大家猜一猜,“一去不回”是什么?答案就是我说课的题目《放飞梦想,自由飞翔——有趣的投掷》。

  本节课我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放飞梦想,自由飞翔——有趣的投掷》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水*二)新授教材,投掷活动。在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协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游戏贯穿整堂课,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

  (1):使大多数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助走投掷沙包一些方法。

  (2):学会上一步投掷沙包的基本动作,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

  (3):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上步、同时转体引“球”。

  难点是:上步、转体、引“球”的动作连贯。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又有一定的投掷基础。因此,本课所选用的内容比较接*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因为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我还是不太熟,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技术基础,但学*新技术动作有一定阻力,个别学生因心理因素不够稳定,又容易产生满足或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挂图讲解示范法、分组练*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和创新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学*。

  五、说教学程序

  体育课的结构是人体的参与活动,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课的任务和小学生心理需求,我把本节课学生要学*的内容通过情景灌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分为激趣导入部分、学*提高部分、愉快交流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部分

  1、课堂常规。

  2、激趣导入部分:小朋友们,相当航天员吗?我们是“嫦娥”3号要飞到月球开创新天地。开始玩纸飞机。为了让学生在课堂里动手、动脑,练*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纸飞机,展示飞机,利用纸飞机作成纸球进行抛接练*。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放飞梦想,自由飞翔,进行有趣的投掷活动,再利用

  “采蘑菇”培养环保意识。这一环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

  (二)学*提高部分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教学。

  1、通过喜迎亚运,传递梦想的语言提示与诱导,让学生奔跑到操场,站在足球场中间的圆上背对圆心利用沙包进行掷远练*。听一声哨音投,两声哨音捡,三声哨音站立准备。

  2、把学生分成四组,把沙包投掷到移动的框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的机会。

  3、组成两个小组进行冲过火力线比赛,利用手上的沙包,打移动的活靶子,即同学头顶垫子从中间穿过或从中间躲闪穿过。

  4、组成四个小组进行投准比赛。比赛时,在一定时间内投准多的一组为胜,投框可用垫子圈成,也可利用“标靶”或挂起的呼啦圈作为投掷的目标。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愉快交流部分

  1、为了使学生恢复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动作进行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如播放萨克斯《回家》让学生全身放松,再让一个同学朗诵总结。

  2、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缺点、表扬为主。

  3、收还器材

  这一环节约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弱

  一、说教材:

  本课选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一~二年级之六《投掷》中的抛、掷轻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往往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从小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需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从而乐于探究、尝试。基于以上认识,我把低年级投掷客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设计成“飞行—空战”主题式模拟活动,通过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自学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投掷的正确动作,初步了解投掷的要领,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继续通过小朋友喜闻乐见的主题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创想,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纸飞机投掷,了解投掷的基本要领:肩上屈肘—获得好的出手角度、快速、有利挥臂—出手速度,并知道投掷时出手高度、速度与投掷远*的关系;

  3、通过系列投掷活动,发展学生良好的投掷能力和活动能力;

  4、教师继续进行最棒个人、小组的评选、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体育课上良好的价值取向;

  5、引导学生尝试编队飞行、伏击空战、共同训练提高等合作性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互助合作的*惯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影响投掷好坏的因素是投掷的速度与角度。

  四、教学难点:肩上屈肘,投掷角度适当

  五、教学准备:纸飞机,自制奖牌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相当飞行员吗?

  生:(学生欢呼雀跃,跃跃欲试)

  师:那好,老师带大家开飞机好吗?……

  (带领学生模拟飞行的各种动作:爬升、俯冲、斤斗……)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热情,同时也很好的做了准备活动]

  师:(出示各种飞机编队飞行的图片)漂亮吗?老师告诉小朋友,想当好飞行员就必须学会编队飞行,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飞行小队飞得最棒,你们可以以小队为单位自己创编编队飞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编队,尝试编队模拟飞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学*、练*,学生肯定能积极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体验→探索→感悟

  师:刚才小朋友的模拟飞行真不错!现在老师宣布我们的地面训练成功,大家可以进行正式飞行训练了!下面各个飞行小队到各自的空域去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最高最远……

  (学生至各自“空域”尝试“飞行”,教师分别参与各组活动,师:各飞行小队集中野战机场,我们来比一比谁是特技飞行员

  (请各小组推荐同学演示,师生共同评议,从中选出投得好的学生命名为“特技飞行员”并给予奖励)

  师:想当特技飞行员的小朋友请举一下手!噢,大家都想成特技飞行员,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特技飞行员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对了,必须得掌握好的飞行技巧才行!下面老师把刚才飞行员表演时看到的几种飞行方法模仿给大家看,请大家看看哪种飞行方法更好(教师结合学生练*情况分别演示撇射,肩上屈肘慢速抛射和肩上屈肘慢速抛射和肩上屈肘快速抛射三种投掷方法,让学生对比寻找总结正确的投掷方法,师生共同归纳肩上屈肘、注意出手角度和速度的投掷方法)

  师:对了,要想把飞机投的远、投的高,首先要注意投掷的速度,同时还要注意投掷的角度,速度在快,没有角度;角度在好,没有速度是投不好的,这两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

  师:好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当特技飞行员,接下去各飞行小队回各自空域抓紧训练,等一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队是特技飞行小队!

  (学生分组学练,教师巡回到各组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再一次集中野战机场,进行“特技飞行小队”比赛,师生共同评议并命名奖励。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之间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将教师的正确和错误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练*、感悟之后,不但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坚持、总结的能力和*惯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巩固→展示

  师:飞行员们表现得真棒!现在我宣布飞行训练圆满完成,接下去我们该进行演*了…… (宣布“演*”规则,轮流由四—五名学生扮演“侦察机”冲过其他同学“伏击”的“阵地”) 师:(紧张地宣布)刚刚老师收到情报,一架不明国家的超大型侦察机正向我国境内飞来,请各飞行小队赶快进入阵地,准备打击侵略者!

  (教师持大型纸飞机扮演“敌机”与学生“空战”)

  [形式新颖、贴*学生生活实际和认识能力的练*比赛,学生往往会情绪激昂,乐此不疲。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投掷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四)、轻松愉快、交流分享

  师:胜利喽!看,群众来慰问战斗英雄们了……

  (师生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放松小游戏:犒劳飞行员)

  师:(指着“坠毁”的“侦察机”)我们的飞行员真棒,侵略我国的敌机被我们击毁了,下面请各位功勋飞行员交流一下经验好吗?

  (学生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一张张汗盈盈的笑脸洋溢着成为“保卫祖国”“英雄”的成功和喜悦)

  在评议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自我评议和相互评议,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感想,尚显幼稚的话语也分明指出了小组、同伴和自己的得与失。我想,如果可以尽可能多的创设学生自行探索、体验、感悟、评议的空间的话,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寻找快乐、成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逐步的增强和提高。打害虫:把果树上的害虫打死,使学生投掷的大大。

  投掷说课稿 3

  我说课的课题是《持轻物掷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水*二)持轻物掷远教材,本课是第二课时。投掷活动,在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课通过各种形式的投掷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投掷,在投掷中学知识,在课中通过师生互动、启发、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相互探究投掷动作,并通过练*,达到情感交流,团结合作的目的,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投掷及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

  技能目标:70-80%的学生掌握侧向投掷的基本动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投掷出手的角度;

  2、教学难点:体会全身协调用力的投掷方法

  接下来说说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学与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直观性原则,教学中我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评价法,让学生学得活、练得活,能对课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学*为主要目的,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看、听、想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和创新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学*。在学生学法指导方面注意做到:

  A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投掷远度。

  B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欲望。

  C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评价,改进提高动作质量

  下面我将重点说说本课教学过程

  一、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课前激趣、探索技能、游戏、身心恢复四个环节

  1、 课前激趣:

  在简单的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强调安全意识。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尽快进入课堂状态,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活动,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接着我安排了一个快速反应性的游戏“黄河,长江”。

  规则:学生面对面,相距一米站立,一组为“黄河”,一组为“长江”,教师发出指示“黄河”,长江则必须在黄河跑到安全区前触摸到黄河,否则算输,输的学生,做两个下蹲起。

  做完黄河长江的游戏后调整队伍,学生站成四路纵队,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下一个小游戏“接力赛”。规则:每队一个小筐,筐内有纸,规定每位学生依次从小筐内拿一张纸,前面同学跑回时击下个同学才能跑。先完成的队为胜,不得抢跑阻碍其他同学。这个环节是让每个学生迅速从小筐中拿到本课用的纸

  在这个过程的设计上,将传统的准备活动改为现在的游戏形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之间互动,增强了学生对上好体育课和乐于参加各种技能学*的信心,集中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为主教材的学*奠定了基础。

  2.探索技能: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 “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部分分为以下几个练*步骤:

  ① 快乐试飞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尝试投掷器材,飞纸飞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制飞机,让学生边制作边体验,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思考,

  怎样用力才能使你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学生带着疑问去实践和体验,自然地导入到本课的教学中

  自我展示

  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写出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自主制作纸飞机的练*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但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快速挥臂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让学生拥有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了学*的自信心。

  适时点拨

  教师集中示范,讲解投掷动作要领。学生分散练*,

  口诀提升

  当学生练*的兴趣得到激发的时候,这时是教学知识渗透的最佳时机,从而引出简单明了的要领(口诀)“要想飞得高,手要带过头”,要想飞得远,出手要迅速!”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再尝试练*。

  ② 游戏:飞越长城

  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相距10、12、14米三种距离,自由选择位置站立,中间用红绸带离地两米高,学生把纸飞机拆开,揉成纸团,当做投掷物,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模仿练*,相互间进行借鉴、交流、合作。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与学*,看看你的同伴动作是否正确,你能为他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你认为你的同伴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和学*?教师在学生练*过程中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三种距离的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投掷距离投过彩带,达到突破本课的重点:掌握投掷的角度。)

  3.游戏:脚夹纸团比赛

  规则:全班将纸团放在指定的区域内,分成四组,每组一个小筐,每个小筐前都有三种不同距离的标志线,每次每组自己商量按什么顺序选择哪条线,每个同学的标志线不能和自己前面同学一样的。组长负责拿筐,其他人用脚将纸团夹入各组筐中,在规定的时间内筐中纸团最多者为胜。这个游戏主要是针对学生下肢力量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在这个环节中,通过三条标志线设置和不同标志线的选择,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难度,即,能力强的学生选择适当远一点的距离,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择稍微*一点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通过探索技能这部分的学*,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参与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动作,学会动作,教学目标也就自然达成了。

  2、放松评价:

  经过此前的练*学生的运动负荷几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时我就带领学生们一起做放松活动,恢复身心,“吹气球”,规则:学生当气球,老师吹气,学生吸气并上什慢慢点起脚尖,学生屏住呼吸不动。老师一松手,学生快速呼气下蹲,反复多次,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学*本课的收获,教师做简单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宣布下课。

  投掷说课稿 4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动中思、动中健、动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采用多种游戏练*形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惯。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能力,在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合作中体验成功乐趣。学*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让学生的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真正创设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学*氛围。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该班级学生对新教授动作感到很好奇,愿意认真地跟教师学*,这也是该班学*的一个亮点,同学善于一起去思考、去探索。在本次课中还安排了保龄球的游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设疑――体验――解疑”为主线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热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课的主题“投掷沙包”练*中去,通过两种方法体验,让学生总结哪种方法最好,通过自主练*,比赛找出自己的差距,以便更好练*。

  在游戏中,采用分组投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本课在结束时采用意境放松,通过倾听舒缓的音乐,随着教师的描述去联想和想像,从而达到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放松,进而达到身体的放松。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参与多种投掷沙包的练*。

  探究学*:学生自主学练投掷沙包,教师通过学生的练*,提出投掷沙包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投的较远?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尝试性练*。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并通过玩来达到掌握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动作技能的目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

  投掷说课稿 5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动中思、动中健、动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采用多种游戏练*形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惯。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能力,在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合作中体验成功乐趣。学*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让学生的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真正创设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学*氛围。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该班级学生对新教授动作感到很好奇,愿意认真地跟教师学*,这也是该班学*的一个亮点,同学善于一起去思考、去探索。在本次课中还安排了保龄球的游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设疑――体验――解疑”为主线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热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课的主题“投掷沙包”练*中去,通过两种方法体验,让学生总结哪种方法最好,通过自主练*,比赛找出自己的差距,以便更好练*。

  在游戏中,采用分组投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本课在结束时采用意境放松,通过倾听舒缓的音乐,随着教师的描述去联想和想像,从而达到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放松,进而达到身体的放松。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参与多种投掷沙包的练*。

  探究学*:学生自主学练投掷沙包,教师通过学生的练*,提出投掷沙包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投的较远?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尝试性练*。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并通过玩来达到掌握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动作技能的目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

  投掷说课稿 6

  各位专家学者,同行的教友们:

  您们好!我叫xx。现任xx市x小学体育教师,今天我为同行说课的内容如下:

  一、课堂教学内容:投准练*。(水*三)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投掷是锻炼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是小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训练身体协调性,促进上肢肌肉关节,韧带等机能的发展,增强力量的好教材。投准练*从小学一、二年级中就开始安排学*,三至六年级中还经常出现,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是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纵向编排方式,由此可见,这是一项以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实用教材。

  2、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体育《新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把目标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让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个目标,本课为该教材的第一课时。目标设定如下:

  ①、认知目标:通过学*使学生懂得轻物投掷的常识,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②、技能目标:通过学生逐步学会投掷技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合作等身体素质。

  本课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力量。

  本课的难点是:转体,引球的动作连贯。

  3、课堂教学关键

  投掷项目的技术本身比较难掌握且是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打纸飞机,打矿泉水瓶等,给学生设定学生想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游戏中惨透到课堂教学中。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和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帮扶“差生”是本课课堂教学的关键。

  4、学*安排

  动作的学*采用学生玩球直接导入课题,在主教材学*中是教师设疑,让学生探索与尝试,并学会创造性思维去体会和学*。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师生互动不断达到高潮的学*过程。

  三、说学情

  1、有利因素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玩、模仿能力和求知欲较强,且本课采用的情境和游戏比赛的教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他们比较容易接受。

  2、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已掌握一些投掷的基础技术,但学*新技术动作有一定阻力,个别学生因心理因素不够稳定,又容易产生满足或厌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兴趣,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法、分组练*法、游戏竞赛法。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目睹到这种现象,教师一味地强行地灌注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单调的技术动作,忽略了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我设计这堂课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成为学*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因此,我采用游戏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手段贯穿始终,使学生在玩中分享运动的喜悦,真正体会体育的乐趣,最终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和创新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学*。

  六、说课堂教学程序

  体育课的结构是人体的参与活动,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我把本节课学生要学*的内容灌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阶段,发展探究阶段,恢复身心阶段,三个阶段进行课堂教学。

  (一)、开始准备阶段

  1、课堂常规

  2、准备阶段:玩羽毛球,根据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让学生拿羽毛球自由发挥想象地玩,如:有抛高起来接的,抛远的等等这能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充分的活动,同时也为进一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环节约为1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

  (二)、发展探究阶段

  这部分是课的主题部分,是解决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多练为主,大胆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

  1、通过语言的提示与引导,让学生利用玩纸飞机和纸球进行抛接练*,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发学生投准欲望。

  2、让学生自主寻找目标,进行抛击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的机会。

  3、组织学生成“正方形”四组的队形进行打矿泉水瓶比赛,其中任选四位学生交替当各组的裁判,比赛时,在定时间内打中多的一组为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约为25分钟,运动程度为:强。

  (三)、恢复身心阶段

  1、为了使学生恢复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常识,让学生把刚才上课掉在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

  2、总结本课的优、缺点、表扬为主。

  3、布置学生收还器材。

  这一环节约为5分钟,运动强度为:弱。

  场地:标准篮球场地。

  器材:4个圆圈,40张白纸,40个羽毛球,40个矿泉水瓶,40个沙包。

  投掷说课稿 7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的身边与生活实际开始,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需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从而乐于探究、尝试。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投掷设计以一纸贯穿课堂,先以“纸飞机”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自学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投掷的正确动作,初步了解投掷的要领,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

  以“游戏”贯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得,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但获得知识,愉悦身心,而且培养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品质

  一、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1、从课前导入,师生问好的常规及小游戏来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一开始就是课的主体,小主人的主体性毫不含糊地贯彻到全课。

  2、用一张纸贯穿一节课,先是折成飞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发挥创意,将飞机拆开捏成团,这就更紧贴教材。

  二、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

  因此,设计了“投西瓜练*”、“消灭害虫”游戏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投掷说课稿 8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一是按照学生心理变化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强调健身。

  二是加强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原地持物投准。该教材是小学五年级的投掷教材,在田径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该教材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

  在以往的投掷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动作程式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本课持轻物投准的教学中,丰富了投掷目标,提高了难度,让学生在练*中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投掷方法,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法分析

  (一)讲解示范法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游戏比赛法

  抓住儿童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运用游戏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赛中练,进而达到提高动作技术能力的目的。

  (三)探究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沿着不同角度进行学*和思考,产生大量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

  (四)评价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会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四、学生分析

  五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fa育较晚,他们的骨骼、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同时,他们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语言或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

  五、学法分析

  (一)观察法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能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所学知识、技术进行评价、自鉴,不断矫正与改进。

  (二)模仿法

  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并模仿做出类似的动作,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

  (三)练*法

  学生按教师所教动作的内容和要求,反复做动作,学会自觉、积极、主动地练*,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四)合作练*法

  在练*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能力强的学生的作用,使学生互帮互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掌握动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优良品质。

  六、课的流程

  游戏引导→教师讲解→学生练*→小组竞赛

  投掷说课稿 9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原地侧身投掷轻物》,投掷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提高运动技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节课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废弃鞋套制成垒球形状进行投掷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即做到了变废为宝,安全环保;又起到了缓解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现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投掷的技术。

  (2)能力目标:

  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肢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投掷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二、本课重点:

  肩上曲肘,背后过肩,挥臂迅速

  三、本课难点:

  蹬地、转体、挥臂动作连贯

  说对象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所以采用了游戏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容易让学生喜欢,学*的积极性也较高。

  说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体育学*的意识和行为,是《体育课程标准》主要课程理念之一。为全面达成五个学*领域目标,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的体育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等和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带着浓厚的学*兴趣,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愉快的进行身体练*,享受游戏活动的愉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说教法

  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较差,所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便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

  (一)情景教学法

  运用打灰太狼来激发学生的练*热情。

  (二)游戏参与法

  将教学寓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个体―――结伴―――群体相结合法

  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又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

  (四)、示范法

  利用小学生好动及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让他们自己进行示范,教师点评过后再进行练*

  (五)、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的练*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规范优美的动作。

  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

  说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上课,以提问的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教授做法,授之以渔。

  2、准备活动,教师组织下做好热身运动,预防运动损伤,自创玩法玩耍。

  (二)基本部分:

  1、课堂贯穿游戏,目的是活跃学*气氛,提高学*兴趣,在无形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2、主内容投掷教学,让学生示范、教师讲解补充,由比一比看谁掷得远到看谁打得准逐渐过渡,由易到难。目的是让他们在练*中初步认识、了解投掷完整技术,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肢力量,以及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三)结束部分:

  课堂小结,在教师组织,音乐伴奏下进行放松练*,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投掷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第二册投掷一课。

  投掷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在中学阶段各年级都有安排。本节教材在初一年级投掷课的基础上,要求运用各种投掷活动,进一步提高投掷能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从整个初中体育投掷课教学的过程来看,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联接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来看,学生对投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且具备一定的投掷能力。而且该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师指导,积极地参与、完成各项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合作意识与分组竞赛活动能力。

  3.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创新学,以“激趣导入、参与体验、应用创新的、拓展探究、恢复身心”为主线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我运动的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

  4.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投掷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技术要求,明确投掷的目的是发展力量和协调性。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的投掷动作,进行器械投准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投掷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5.教学重点:通过投掷练,提高投掷的准确性,并获得身心愉悦。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阶段——————教学方法采用模仿练法。

  参与体验阶段——————教法:启发式、积极性评价法、;学法:自主创新、观察法、自评互评。

  应用拓展阶段—————教法:尝试教学、分层递进法、分组竞赛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练法、小组评价法、自我评价法。

  恢复身心阶段—————教法: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法:观察法、模仿练法。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阶段(大约4分钟)

  首先进行常规集合整队,作些准备铺垫活动。在这部分我安排了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抓手指”和模仿操活动,模仿蛙泳、仰泳、打乒乓球等动作。这样的设计,以活动为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准备活动的兴趣,也有效地做好了学生上肢各关节部位的准备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完成铺垫。

  2.参与体验阶段(大约6分钟)

  在此阶段,我设计了一个“看谁投得远”的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指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吗?”

  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回答“投篮”、“扔纸团”、“套圈”、“扔飞镖”……(在此情况下,我发出第二条指导语)

  “下面,我们就以投远为目的来练投掷,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

  因为要参与活动,学生的情绪一定会高涨起来,会纷纷表示渴望参与。紧接着我发出第三条指导语。

  “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接下来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方法及规则要求: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排为一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练,不限姿势,只要能投远就行。

  为使活动样式丰富多彩,我做了一定的提示:可以用弓步正向、马步后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并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教师注意巡回指导,积极评价。

  这样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让你练为我要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本来呆板的投掷教学一下子变得生机盎然,学生不仅完成教材上的活动内容,还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

  3.应用创新阶段(大约15分钟)

  上一活动,使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打保龄球”的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指导语“看来同学们意犹未尽,好,下面我们再进行一项活动,你们听说过保龄球吗?”

  (学生会有一些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我们就做保龄球投准对抗游戏。”

  方法与规则要求:

  将学生分成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投三次,学生用实心球以地滚球方式击目标,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胜负以各组击倒饮料瓶的总个数来定。学生击过后自觉根据规则到前方黑板上记分,同时捡回实心球。

  (一听说男女生对抗比赛,男生会兴奋不已,斗志十足,不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出现胆怯神态。)为了体现公*竞争的原则,我适时加了一条规则。

  “女同学的投掷距离比男同学少—米。”

  比赛过程中,教师进行积极性评价,及时肯定同学们的长处,同时让学生自我参与评价,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投掷技能。

  这样的设计,使体育教学贴进了生活,既提高了学生的练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的精神,“快乐体育”这一指导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4.拓展探究阶段(大约15分钟)

  在投远、投准活动过后,为了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的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我又设计了一个“神击手”拓展游戏。具体操作如下:

  指导语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但是,我们能不能将远距离的目标击中呢?

  (此时学生的学兴趣达到了最高峰,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教师适时利用,将课堂教学推向最高峰:拓展练。)

  “好!看大家这么有兴趣,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游戏——神击手。”

  方法与规则要求:

  在练投准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开始练既准又远,将投掷物投中地上小圈练,目的是使学生控制投的力量和出手角度,从而提高投掷的准确性。在投掷线前方地面画一圆圈(男生7米、女生5米),圆圈内放置一个饮料瓶,投中瓶得5分,没投中瓶但投进小圈内得3分,没投进小圈内不得分,每人投三次,以得分多少分胜负。将学生分成男女各两组。男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

  这样的设计,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基础上,根据巩固提高与区别对待原则,加大难度并提出不同标准,采用竞赛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练兴趣,提高练效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博进取精神。整个教学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有序展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化。

  5.恢复身心阶段(大约5分钟)

  用配乐舞蹈《幸福拍手歌》进行放松,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第一遍原地踏步加击掌,第二遍原地踏步加拍肩,第三遍原地踏步加甩臂。多样化的放松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趣味性,同时起到放松作用,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在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以上各个练的采用,意在充分体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力求采用多种练手段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感动乐趣。

  四、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投准、投远完成率在85%左右,并保持动作的正确,能用3种以上方法投掷,提高投准能力。

  预计课的练密度为40%以上,*均心率达到120——140次/分。

  五、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地一个。

  器材:实心球40只,饮料瓶12个,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爱莲说》说课稿(十)份(扩展6)

——爱莲说作文实用五份

  爱莲说作文 1

  自李唐来,世人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郭颐 · 爱莲说

  喜欢莲,喜欢它淡淡清香;喜欢它一枝独秀;喜欢它亭亭玉立;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几片纯洁的花瓣衬托着一个少女。晚风吹拂,池塘中的荷花随风摇曳,婀娜多姿,令人陶醉。莲花从淤泥里出来,却不沾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先妖色。

  爷爷家旁有一个池子,里面种着一些莲花。每次去那儿过暑假,总会看见几朵几朵的莲花相继开放,池里水很脏,只有一条溪流经过此处。虽然河水映不出倒影来,但那白净的莲花,总会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是天使!是一个个美丽又安详的天使!它们用那神奇的仙女棒,点亮了这条小河,使原本失去的纯净和清澈又回来了!用它们那馥郁的身姿装饰着这片土地,最后无能为力,留下了这娇嫩但不是端庄的莲花,点缀着池塘。莲花无谓污秽,坚强不息得在淤泥中生长,直到浮出水面的那纤尘不染的莲花。

  也因为这一点原因,是我喜欢上了莲花。这洁身自爱的莲花,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这毕竟是遐想。

  在那皎洁的月光下,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莲的种子,生长于膨大起来的花托中,称“莲蓬”。1952年,我国辽宁省金县出土了一批年龄约一千年的古莲子。经培养,有96的莲子发了芽,开了花。这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莲花也因此而被植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我听后,不禁啧啧赞叹,莲花的寿命如此之长,生命力如此之强!

  牡丹是花中的贵人,桂花是花中的娇子,仙子是花中的仙女……一切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比不上挺立于水面之上,风姿卓约的莲花。

  在盛夏的时候。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花万朵。那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深扎淤泥的根,点、线、面巧妙组合的画,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句诗,一道风景,一种别样的心情。

  也许,盛夏的莲花在我心目中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作文 2

  在月球上的玄武岩里的钛铁矿的体积占了百分之二十五,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这个数目多得惊人啊,并且人类能直接利用这些石头来生产水、液氧燃料等等;右手听见了便问:"左手,你为什么哭呀。此时,我咽了一口唾沫,就像是把刚才品味过的视觉盛宴都消化了,都溶入到了自己的身体里,感觉现在的我更有智慧了。

  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爱莲。爱生活,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爱莲说作文 3

  荷之心韵,悠悠而来,浅浅入心,一曲心音,涤荡了世间尘埃,一缕花魂,沉醉了唯美忧伤,一次邂逅,倾尽了高山流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静听花开,为你,倾尽千年的等待,蓦然回首,花开彼岸,香漫雪海,如果爱是一朵莲花,那最美丽的爱,一定是那清苦的莲心,一直苦到心里,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莲花。---魂之舞者

  天空,挂着浅浅的月亮,就让我掬一池湖水,啜一回月光,用生命的舞姿,最后一次为你独舞,为你绽放,在这清辉的夜里,将错落叠积的心绪,只向着你,静而虔诚的绽放,那绽放的美丽,足以温暖一生,美丽一世,灵魂就这样紧紧的拥抱,在你的皓齿清歌中,摇响所有的生动和浪漫,纷纷扬扬的往事,飘落在我的心上,就这样用我的`心与你对话,在悄然盛开的莲瓣之上,一种至美和与生俱来的疼痛,沉没在你的眼睛里,无需解释,更无需刻意,因为我读懂你双眸的潮湿,如同我身上震落的露珠,读懂你不需要言语,只需要那心灵的凝视。

  聆听着清幽的梵唱,沐浴着袅袅的轻烟,我就这样温纯的看着你,隔着那空澄的薄雾,绵绵厚重的情感,成为自己的幸福和忧伤,在我的视线里,有一滴轻雨,沿着你的边缘颤颤而落,我知道,那叫做眼泪,目光交会的刹那,便注定今生无法游离的一泓清泉,我让佛主把我凋谢,追随你飘入三千丈红尘的浮华,忘忧河中,我把花瓣一片片抖落,只留下了枯萎的莲心,在相互的固守中,诉说彼此永远的思念和眷恋,我把前世的愿望都绽放开来,在你回首凝眸的那一刹那,那深埋水底的的心事,只想在你面前静静的舒展,悄然的绽放。

  爱莲说作文 4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我独爱莲。——题记

  菊花乃陶渊明所钟爱的,它雅致美丽,五颜六色。竞相争辉。难怪陶渊明如此喜爱它,在自家树篱下采集菊花,悠悠然见到隐在云雾间飘忽不定的南山,此等悠闲,让人流连忘返。

  莲花是美丽的,却不可以靠*玩弄——它的茎上有刺。莲花从池塘中的污泥中钻出,却不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笔直的茎干中是空心的,没有藤蔓旁生,没有侧枝生长,犹如君子一样清廉、淡泊、正直和谦虚。

  现在的我正在为莲花换水,水位又下降了。

  我在集市上见到莲花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喜欢它,当时只是为了交老师布置的买花作业而已。然而,在它开花的那一瞬间,我喜欢上了它,我惊奇地叫了一声。

  那就是莲花,江南极普通的一种花,然而绝不是*凡的花。

  它没有富贵的象征,没有名贵的装饰,也许你要说它太清贫,如果不清贫是专治“富贵”和“名贵装饰”之类而言,那么莲花算不得花中的富贵者。但是它正直、清廉、淡泊,也不缺乏温和,它是花中的清官!当你在雨后放晴的.池塘边,伫立凝望,看见*静无波的潭水中两袖清风的莲,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花?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清廉、正直,至少也象征了江南的居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官场斗争中时刻有两袖清风像莲花一样清廉的官员仍坚守品格?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莲花宛然象征了今天在江南保持清廉用品质感染众居民的官员?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菊花是隐者的象征,莲花则是清廉的象征。

  我喜欢莲花。

  爱莲说作文 5

《爱莲说》是这样写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人是这样写的,忽而时间转瞬到了万年之后。

人类因为不保护环境,各种植物因为土地沙化,或是气候变暖,早已在地球上无影无踪,而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人工合成的花草,它们不要水,不要土,还有浓烈的香气,而那些土生土长的花朵,小草,大树,只留下了一张张照片锁在了箱子里,上面已有厚厚一层层的灰。

但你们其实并不用可怜它们,晚上没人时,这些植物在照片里活动,说话,但它们说的内容却让人大失所望,它们在讨论谁是最美的植物,菊花说:“我是花中隐逸者,我这种品质你们学不来。”牡丹说:“你还是隐逸者,每次牛皮,还不是你吹得最凶,还是我这个富贵者好。”竹子说:“我是君子。”梅花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是我最美。”……这些植物早已失去了原来贞洁的'品质,变得傲慢无礼自大,虚荣,不要为它们难过,因为他们不再善良,连一个没有感情的合成花还不如,但是正在这些相片里的植物争斗时,很远的一处高山上却还有个幸存者生存着——莲。

早在很久以前,当这些花选择留在城市时,莲择了离开,去了山里,那里没有车辆,没有穿着美丽的人群,只有古朴的村民。那儿的人,脸上总带着笑,他们爱莲,珍惜莲,把莲视为知己,空闲时划着小船,在碧波中,有些累时,到一片大的荷叶下睡上一觉。这里的莲,也爱这里的人,这里的人善良,可爱似朋友,有时这里的人似乎和莲融为一体,这些人是莲,是君子,是最美的。

《爱莲说》中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我爱也敬佩莲和那些人,古人爱莲写了

《爱莲说》。今日,我也写了我的

《爱莲说》。这两篇

《爱莲说》赞美的都是莲的品质,而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写出

《爱莲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