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22 00:00:00 [db:标签-标题]

爱莲说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2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爱莲说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3、“迁移练*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初中语文《爱莲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的依据,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作者用菊花、牡丹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并借以自喻。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说学情

  我面授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我将让他们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着进行翻译。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普遍旺盛,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将用提问互动等形式,将课堂还给我的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此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的设计如下: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理解说这个文体,通过朗读、精读等过程,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上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学*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品读法、创设情境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下面我将说一下我教学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我将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花自喻,同学们,能用一句诗来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花吗?这时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我会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热情,顺势引出本节的新课《爱莲说》,让学生来感受周敦颐先生是如何来描写他所独爱的莲花。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下面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提示他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顺,读出节奏。在朗读结束后,找学生示范朗读,并集体纠错,如可爱者甚蕃(fán),学生容易读成可爱者甚蕃(fān)。接下来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感悟课文的情感。

  基于研读课文的需要,我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进行翻译,并对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进而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说这种文体,即古代用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阐述事理的文体,我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说这个文体,更是为未来学生学*捕蛇者说、马说、师说,做了铺设。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体悟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雅的情怀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体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将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2、作者明明要赞美莲花,却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

  3、三种花分别象征了什么?作者又对其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链,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菊花象征着人间的隐逸者,作者对它持赞扬的态度,运用了正衬的写作手法;牡丹象征着人间的富贵者,作者对它持鄙弃的态度,运用的反衬的写作手法;莲花象征着人间的君子,作者对它持赞美的态度,并借以自喻。从而导出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即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那么作者独爱莲花,牡丹和菊花等别的花就真的不好吗?我会这样来问我的学生,这时有的学生会说牡丹和菊花也好,那么我会就此问题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让学生畅谈爱花的理由。通过辩论,我将告诉学生,花是客观存在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寄托了人的情感,它才变得丰满且有意义。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最后,我将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课的重点,即说这种文体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再一次点明作者说莲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在作业部分,我会给学生留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赞美自己喜爱的事物,以求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主体,并将它们的象征意义与作者的情感倾向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爱莲说说课稿7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的*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10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七、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12

  毛利波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

  学校:伊滨区庞村镇第三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爱莲说初中语文人教20xx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预*要求

  1、了解作者简介及本文文体;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3、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颐、蕃、予、淤、濯、涟、蔓、亵、逸、鲜

  4、有能力的同学作者探究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多喜欢以花喻人,借花寄情,(图片展示)玫瑰,康乃馨等等……那么,莲花呢?你会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看看莲适合送给什么样的人(板书课题:爱莲说)

  活动2【活动】走*作者,解读文体(检查预*情况)

  1、走*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解读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

  要求:

  1、一听诵读,抬头挺胸,认真听读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把握语气,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4人小组内可以讨论,小疑难问题,组内自行解决。大家都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方法:小组合作,参考注释,自译课文,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请两位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字意: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3、翻译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B、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方法:首先独立思考,初步形成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统一答案;最后选出代表,班内抢答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好的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对它们流露出什么情感?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活动7【练*】课堂练*

  实践语言,*得语感。(任选其一进行)

  A、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B、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君子内涵。

  活动8【活动】本课小结

  思考与讨论:结合以上学*,说说你认为莲花要送给什么样的人?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13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等以下七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学*基础,但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有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学*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学*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会通过播放古筝背景音乐的荷花视频,并且谈话导入: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说的。由此导入本节新课《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其次,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然后,PPT展示作者简介及“说”的文体介绍: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最后,组织学生对照注释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强调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点勾画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得出: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学生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我会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作者是在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在明确了手法之后,提问: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并且“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如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我将发问: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朱者赤,*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谈谈看法,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观。所以我的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爱莲说说课稿1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阅读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1)

——爱莲说说课稿 (菁华6篇)

爱莲说说课稿1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2)

——爱莲说说课稿实用十篇

  爱莲说说课稿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 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因为它”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学*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F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检查;②拓展性练*;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和协作学*,抒发自己对本课学*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 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因为它”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2、背诵、默写课文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 6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说课稿 7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 ”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

  (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

  (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 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这既有利于营造学*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

  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

  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 “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

  ②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 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爱莲说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 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 10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3)

——爱莲说教案 (菁华12篇)

爱莲说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课型:语言自读涵咏课

  2.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二: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三: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师:同学们*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注:三种“导语设计”根据课堂需要任选一种。]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花之君子

  体态香气洁身自好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爱莲说教案2

  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

  二、出示学*目标

  1、齐声朗读。

  2、用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作者(学生结合课文导读回答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氛围中,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

  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 ,因为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八、板书设计:

  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

爱莲说教案3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看。(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喜欢花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善良的心。

  二、作者简介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周敦颐)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周元公集》。

  师:要注意“颐”字左边的写法。

  三、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四、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 甚蕃(fán) 淤泥(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àn)

  亵玩(xiè) 隐逸(ì) 颐(í) 噫(ī) 鲜有闻(xian)

  师:一学生带读

  2、全班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教师范读

  五、理解重点字词

  1、蕃 (多) 独 (惟独) 甚(非常) 而不染(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 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长藤蔓)( 长枝节) ——属于词类活用

  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 焉(呢) 予谓菊(第一人称我)( 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

  中通外直 (畅通 挺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2、了解两个古今异义

  植 宜

  3、一词多义:

  (1)“之”字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 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5、翻译全文

  六、分析课文

  1、周敦颐喜欢什么样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莲花)

  师:莲花的别称还有(荷花、芙蓉等)

  2、写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 ——香远益清

  姿态 ——亭亭净植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味道 ——香远益清

  ( 美名远扬)

  姿态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或独立高洁)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爱令人敬重)

  师: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莲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君子)

  5、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隐逸者、富贵者。

  6、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其用意是起衬托作用。

  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7、刚才我们知道了菊比作隐逸者 牡丹比作富贵者。为什么?

  隐逸者呢?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就像陶渊明一样(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师:作者喜欢吗?(赞美惋惜)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陶后鲜有闻)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花朵硕大,有人评价为“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师:作者喜欢吗?(十分鄙视、厌恶)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

  师:那么君子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师:莲花这般高洁,在当时喜欢她的人多吗?有何凭证?此话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不多。“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七、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结尾的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八、小结

  本文通过对莲花形状的叙写和评论,借花喻人,阐述自己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

  九、齐背课文,再次感受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十、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德高洁、通达正直的君子,让君子之德传扬天下,让君子之名远播,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那么,君子之德就会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爱莲说教案4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按"播放"键播放音乐,上课开始按"停止"键停止音乐,开始导入,语文教案-爱莲说详案。)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导入新课"键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律加以肯定)

  解说:莲花确实是诗意盎然的。历来就有许多咏莲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风荷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内在的品质。我们今天学*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体裁作者

  在讲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体裁和作者。(按放图像)

  1、 同学读"说"的介绍。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论述道理。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解释呢?

  明确: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前提测评

  在读课文之前,先请大家对照屏幕上映出的生词,把它在课文上画出来,并能正确朗读。(放注音,并请同学读,点"问号"播放"答对了",如答错了可点上面的小天使动画,可播放"不对哟"声。正音并全班读,注意"鲜"的读音,可用现代汉语组词来区别,并读一下该词所在)

  四、朗读训练

  1、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按"读"放课文录音)课文读完后,按"回目录"可回到界面。

  2、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课文朗读中有两个错别字,可让同学边听边找)

  3、请同学们轻声的自己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总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爱莲说详案》。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五、思考讨论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

  2、请同学来根据课文注释,把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一遍。(按图中书上的小按钮放图像,分页指名复述,并解释加点字)(解释课文的最后一页是巩固练*,如时间不够可跳过,直接按右下角的按钮即可进入下一步。)

  3、现在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这次我们请女同学来读第一段,男同学来读第二段,女同学的声音应当是清新悦耳,男同学的声音应当是铿锵有力,我们比比谁读得更好。(同学读)

  4、总结: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的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我们一起看课文的内容。

  5、看课文分析题。(问题三个)

  ⑴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课文分析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按下面的向右的'箭头即可)

  答: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同学体会得很好。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一起朗读一下这个长句。(予独爱……)

  ⑵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我们来讨论一下。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课文注释: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总结打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呢?(课文注释: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打出: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打出: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那么,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我们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⑶问题3。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答:"菊之爱……宜乎众矣。"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他的感慨是什么?生答: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11、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2、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巩固练*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

爱莲说教案6

  教学目标 :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4、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

  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7

  【学*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过程】自主学*、解决问题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 往来无白丁( )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3、“之”有时相当于“他 (她 它) ” “这 那”,有时相当于“的” 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 (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4、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课堂研讨展示

  组内交流展示,相互检查是否都会。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

  全班展示,突破难点,老师点拨。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当堂反馈】

  (一)课内语段阅读《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朱者赤,*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二)课内语段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

  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教案8

  教学目的

  1.学*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一、1.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检查预*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一、二、三、四。

爱莲说教案9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的写法。

  2、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德育:学*莲花的高贵品质。

  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上一课字词

  (二)由检查预*导入新课

  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文章或片断(5分钟)。今天,我们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

  (三)作者简介(见课文下注释)

  (四)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

  (五)请听课文朗读的录音,给生字注音。

  (六)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

  “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

  “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

  (七)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

  (八)分析课文。

  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

  ①“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

  7个短语

  让学生先翻译这7个短语,再说比喻意。

  教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是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

  “香远益清”——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发清香扑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了“予独爱莲”的原因。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抒发感慨作了有力的铺垫。

  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听一句朗读录音跟读一句)

  ③再引导学生开展背诵竞赛,3分钟背下的加分。

  2、学*第二部分

  ①第二部分写了什么?莲花的比喻意义。

  ②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衬托手法。从菊的“隐逸”来旁衬;从牡丹的“富贵”来反衬。

  ③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结: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九)作业:192页二、三;默写全文

  三、目标形成性检测内容,实施手段及方法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投影):

  可爱者甚蕃;濯涟清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回答: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7个短语)

  莲花的这些品质比喻了哪些人格?

  四、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爱莲说

  周敦颐

  (总提)

  爱菊——“花之隐逸者也”——鲜有闻

  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众矣

  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花喻人)

  爱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花之君子——同予者何人

  不可亵玩

  洁身自好

爱莲说教案10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巩固对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与内容】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几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状?

  2、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点】

  ①、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 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 ——《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诵,初领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认真地听一遍本课的配乐朗诵,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把你对莲的描绘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上横线;

  ②、思考如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复述,感知文意 (学生发言)

  刚才听了一遍课文朗诵,之前,同学们在预*课上已经结合课下的注释,对本课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几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遍课文内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内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观点进行变式阐述)

  四、录像欣赏,加深文意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理解课文,请欣赏、感知一段精彩的录像。

  五、课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现莲的定格画面)

  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段精彩的录像,确实把我们带入了对莲的一片遐思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一起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

爱莲说教案11

  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

  二、出示学*目标

  1、齐声朗读。

  2、用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作者(学生结合课文导读回答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氛围中,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

  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 ,因为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八、板书设计:

  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

爱莲说教案12

  教学目标 :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4)

——《爱莲说》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我们今天来学*一篇名文——《爱莲说》。《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

  二、解题

  从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先听后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钦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讨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对物的爱憎。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所以文中分别赋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出淤泥而不染”,“*朱者赤*墨者黑”。最后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学们学*莲高洁的品质。

  五、文言词学*

  1、做课后练*第三大题。

  2、“之”字在课文中出现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一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六、回顾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课后小作文“爱——————说”。

  八、板书

  爱莲说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教学反思

  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和作者入手,然后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都讲了,但学*效果一点不好。这次上这课时,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取舍。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今后在上其他的课文,我也会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好。

《爱莲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十、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学设计3

  【课文品读】

  《爱莲说》是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的传世之作。这篇咏物抒情、托莲寄意的散文虽只119个字,但文字干练,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清雅脱俗,立意高远,琅琅上口。文章借莲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色:

  语言美

  其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或叠韵;或排比,或反复;或叙说,或感叹,语气多变,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课文中用叹词“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三层进行论述: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照应上文的“独爱菊”。二叹爱莲者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沉有力、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乎”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表感叹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当然”。“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气。这句话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现在句式美。句式多变,骈散结合,长短(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相间,既错落有致,又凝练流畅。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琢,绘形绘色。结尾三个短句的语气也迥然不同:一句直陈,一句反诘,一句感叹。语序在变化,语气在变化,归根到底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变化。叙陶句式*实、稳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旬,把嬉笑怒骂、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宜”字尽力宣泄出来。

  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出现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爱”的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其四表现在修辞之美。作者巧妙娴熟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排比、双关、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写莲又非单纯写莲,将莲的品性与人的品性进行了不动声色的融会贯通。

  形象美作者笔下描绘的莲形象是美好高洁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保持着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写出了莲花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香气远播的高尚品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的清高形象。“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则道出了莲高洁傲岸的君子形象。

  意境美《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出笔不凡,远境大气,意境深远,吸人眼球,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就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而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开宗明义地点明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让那种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阐述莲之高洁做了铺垫。意即我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陶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吾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样,就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后,周敦颐便直接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来倾诉心声。可以说自开篇至入篇至本节完,竟给读者无一丝喘息之机,读起来不仅语言超凡脱俗,而且回味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全文浑然一体,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周敦颐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却无一言直接指责。全文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教学创意

  《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莲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教学本文,以朗读为线,以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以读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以读品味本文的艺术形象和写作手法,又以理解带动学生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和诗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并培养文言文朗诵能力。

  2、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衬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作者的情趣,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品味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

  教学难点

  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品味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朗读课文,讲清字义;诵读课文,说语言美;品读课文,理解形象;背读课文,巩固积累。

  预*要求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3分钟)

  导入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

  生字检查

  蕃(fán)不蔓(màn)不枝亵(xiè)玩鲜(xiǎn)有闻

  活动一:朗读课文,讲清字义(10分钟)

  1、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自讲文意,把讲不清的画下来。

  2、同桌前后桌之间讨论解决疑难字句。

  3、教师检查词义理解:“甚”、“染”、“鲜”“、蕃”、“濯”、“亵”等实词和“之”、“焉”、“者也”、“噫”、“唉”等虚词。

  活动二:诵读课文,说语言美(10分钟)

  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并思考本文的语言美(提示:可从句式、用词、表达方式等来谈)。

  3、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

  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错分布,错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形象(15分钟)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为这些句子做批注: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

  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2、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思考:本文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当然不是,写花实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活动四:背读课文,巩固积累(3分钟)

  请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课文。有时间可以抽查背诵情况。

  作业:

  1、整理本文字词,并默写课文。

  2、请抓住“竹”这一植物的特点,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50到80字左右)话。

  3、学完这课后,你又怎样理解“*朱者赤*墨者黑”这句话呢?写百十字的文字说明自己的想法。(2、3题可选做其一)

  板书设计

  爱莲说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学设计4

  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看。(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喜欢花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善良的心。二、作者简介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周敦颐)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周元公集》。

  师:要注意“颐”字左边的写法。

  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鲜有闻(xian)

  师:一学生带读

  2、全班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教师范读

  理解重点字词

  1、蕃 (多) 独 (惟独) 甚(非常) 而不染(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 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长藤蔓)( 长枝节) ——属于词类活用

  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 焉(呢) 予谓菊(第一人称我)( 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

  中通外直 (畅通 挺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2、了解两个古今异义

  植宜

  3、一词多义:

  (1)“之”字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 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5、翻译全文

  分析课文

  1、周敦颐喜欢什么样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莲花)

  师:莲花的别称还有(荷花、芙蓉等)

  2、写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 ——香远益清

  姿态 ——亭亭净植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味道 ——香远益清

  ( 美名远扬)

  姿态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或独立高洁)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爱令人敬重)

  师: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莲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君子)

  5、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隐逸者、富贵者。

  6、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其用意是起衬托作用。

  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7、刚才我们知道了菊比作隐逸者 牡丹比作富贵者。为什么?

  隐逸者呢?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就像陶渊明一样(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师:作者喜欢吗?(赞美惋惜)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陶后鲜有闻)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花朵硕大,有人评价为“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师:作者喜欢吗?(十分鄙视、厌恶)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

  师:那么君子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师:莲花这般高洁,在当时喜欢她的人多吗?有何凭证?此话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不多。“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结尾的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八、小结 本文通过对莲花形状的叙写和评论,借花喻人,阐述自己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九、齐背课文,再次感受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十、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德高洁、通达正直的君子,让君子之德传扬天下,让君子之名远播,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那么,君子之德就会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爱莲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

  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

  活动2

  【讲授】讲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

  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

  活动3

  【活动】活动

  品读课文。

  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

  教师提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远益清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活动4

  【活动】活动

  背诵课文。

  活动5

  【活动】活动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爱莲说》教学设计6

  【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析莲的形象美;

  3、感悟诗人的品德。

  【设想】

  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课时】

  一课时。

  【程序】

  〖课前预*〗

  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

  〖导入〗

  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分四块推进〗

  一、朗读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2、学生尽情朗读;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1、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2、教师出思考题:

  ⑴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⑶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爱莲说》教学设计7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 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学*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散文。

  二、介绍“说”的文体知识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又名敦实,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四、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五、组织活动

  (一)听莲:

  听课文朗读,教师范读。

  (二)读莲:

  1、让学生跟老师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

  a 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里呢? 我们先看课文《爱莲说》,文章哪一段写“莲”?

  1、读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

  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

  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

  5、师:香远益清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

  生:美名远扬。

  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

  生:仪态端庄。

  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

  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

  生:不是!

  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仪态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我们说,只有具备了这七种高尚的品德,我们才称之为“君子”。

  10、师: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托物言志。

  b 品文之美:

  11、师: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学生讨论回答)

  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12、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文。

  13、小结:

  第一段以总述开头,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

  14、下面让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

  老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

  生:我特别喜爱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

  15、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积累背诵历代文人笔下的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

  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 苏 轼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 王昌龄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 李商隐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宋 苏 轼

  唯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 李商隐

  素花别门多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唐 陆龟蒙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唐 郑 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 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乐府民歌

  师: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积累有关诗句。

  六、布置作业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本文衬托的手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衬托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讨论点拨

  1、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三、引导学*托物言志的手法

  1、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爱莲花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仅此而已吗?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种人的化身?说依据。

  “莲,花之君子者也”

  2、读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完成两幅莲花拼图,第一幅写上了莲花的一种特点。另外一幅,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3、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四、学*衬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

  1、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写另外的两种花是为了衬托莲花

  2、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写三种花的目的是要写三种人,是要再现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最终表明作者周敦颐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志向,不消极避世,能洁身自好。

  3、最后引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探讨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个“噫”字,它的含义是“表示叹息”,结合后面语句,你认为其中包含了哪几种不同的情感?

  明确:分别为惋惜,讽刺,慨叹。

  六、小结。

《爱莲说》教学设计9

  一、自学目标:

  1、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3、理解正反衬托的运用。

  二、自学指导

  走进名人故里,感受名人风采。

  周敦颐,湖南永州道县楼田人。

  道县莲文化、月岩风光、敦颐学校。

  (通过以上提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三、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理学鼻祖。道州营道人。(作为家乡的历史名人,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他的认识)

  2、解读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义,不贪图荣华富贵。晚年在故乡庐山莲花峰下建舍讲学。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边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过处,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清洁,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至今,江西省星子县还有莲池遗址。

  3、朗读品味

  四、再读课文,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还有什么?

  3、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又有什么内涵?

  五、拓展延伸

  1、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

  2、周敦颐故里行。

  六、巩固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甚蕃()淤()泥洗濯()清涟()

  隐逸()亵()玩鲜()有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

《爱莲说》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 枝 独 秀、独 擎 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志向高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我爱 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

  六、总结: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

  同学们,当我们学*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本上。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5)

——《爱莲说》说课稿 (菁华5篇)

《爱莲说》说课稿1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3、“迁移练*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古典乐曲,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3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我叫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

  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

  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