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

首页 / 赏析 / | 2022-11-08 00:00:00 诗词赏析

咏松诗词赏析1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出自杜荀鹤《小松》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参考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创作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赏析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遭到的是同样悲惨的命运。

咏松诗词赏析2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翻译

  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的江水,风掀银浪起涛声。

  山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

  隐居的旧友哟,你在泽国的何处?我跑遍了五湖,未寻到你的行踪。

  注释

  松汀驿:驿站名。在江苏境内太湖的边上。

  含:包含。

  空:指天空。

  苍茫: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此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海:地面潴水区域大而*陆地者称海。

  先见日:因东南*海故。

  江白:江水泛白波。

  迥:远。

  鸟道:指仅容飞鸟通过的道路,比喻险峻狭窄的`山路。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人家。古人烹饪时都以柴草为燃料,燃烧时会产生浓烟,所以见到炊烟就表示有人居住。

  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此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遗逸,隐士;遗才。

  五湖:此指太湖。

  赏析

  松汀驿只是太湖东岸边上的一个供人宿食及停车置马的小旅店,但却美景无限,可见太湖的美名绝非虚传。太湖古称震泽、笠泽、五湖,面积古称三万六千顷。因为水秀山明,湖中水产丰富,所以开发得很早,在春秋时代就是吴王夫差打猎游憩的地方。

  此诗前六句描写了山色、水光、东海日出、白浪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用江南水乡的特有景物构成了一幅气象壮阔、风光明丽的风景画。结尾二句意义不甚可解。唐汝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为隐士栖逸之所,殊不知古时之遗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无考,人亦宜阙。”因此他就说结句有含蓄,实则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删去了唐汝询的解释,批云:“其驿或在吴越间,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后来屈复却说:“言高原小径,既通人烟,则遗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三家对结句的体会,都不相同。因为“那知”和“不在”的关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为“岂知”,意为:岂知旧时隐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吴解“那知”为“安知”,意为:怎么知道旧时的隐士不会在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为“岂知”,但是作肯定语气。施蛰存则认为,这里的“旧遗逸”指旧时隐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两句的意思理解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无范蠡可追随。这末二句是从前面“人烟小径通”的进一步联想而来。“五湖遗逸”是整幅风景画的一个构成部分。前六句是实写,后二句是虚写,虚实结合,给此诗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滞之嫌。

  题目“松汀驿”,从来没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询云:“驿之所在未详,疑必依枕山陵,襟带江海。其高原险绝,则为鸟道;其小径幽僻,则通人烟。斯固隐沦之所藏乎?”唐汝询、吴昌祺都是松江人,却不敢设想这个“松汀驿”乃是“松江驿”之误。在题咏旅途的唐诗中,没有见过第二个“松汀驿”,而“松江驿”却是常见的。许浑、窦巩都有题松江驿诗。由吴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驿在太湖之东,故诗云“苍茫泽国东”。这个江字,大约很早已误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无法在地理书中找到作注的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脚在湖畔一个名叫松汀驿的驿站时,题在壁上的诗。张祜始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隐居丹阳(今属江苏),其一生行迹主要在苏南太湖附*一带地方。

咏松诗词赏析3

  原文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翻译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注释

  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

  尝:曾经。

  寓居:暂居。

  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嘉祐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

  纵步:放开脚步走。

  就:靠*。

  止息:停下来休息。

  宇:屋檐。

  木末:树梢。

  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虽:即使。

  兵阵:两军对阵交锋。

  死敌:死于敌手。

  死法:死于军法。

  恁么时:这时候。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悖为相,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州)。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览松风亭时作此文。

  赏析

  文章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从“意谓如何得到”,悟出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旷达态度,正是苏轼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换个角度想,豁然开朗,“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后来贬谪过程中不断从苏轼笔下表现出来,这既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种积极反抗——以乐处哀,又是苏轼在具体现实中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呈示。

  文章读来有味,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这自得既表现在他对作出决定后“是心”“忽得解脱”的描述,又表现在他对“若人悟此”当有之事的想像。其实,他的自得,实是对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肯定。小品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思之所至,笔亦随之。又出语*淡、通俗却意味深永,能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文中写苏轼思绪变化过程,跌宕起伏,顿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话说出,真率亲切。其间几处宋时口语的运用,更能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1)

——咏兔丝诗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5篇

  咏兔丝诗赏析 -诗词大全 1

  我叮咛你的 你说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一我也全部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时候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间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拣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我轻快地飞过高山, 悠闲地穿过树林, 偶尔在电线上歇歇足, 静听大自然和谐的声音,现代爱情诗词名句。 我常同白云嬉戏, 同小溪吟唱。 我浪漫的找寻白雪公主的故乡, 忧伤地听望帝化鹃的传说。 我为诺亚衔过橄榄枝, 我曾献身为毕加索。 胸中有伟大的爱情, 处处有我欢乐的歌

  我全都勇敢地接过 欢乐的爱 那样欢乐 哪怕往往少了点思索 痛苦的爱 尽管痛苦 却常常多了些收获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为爱而忘情 我为爱受折磨 不论忘情还是折磨

  昔日的繁华永远无法弥补今生的痛

  下雨了,阳光中的雨水, 就这样飘然而下,悄悄地,默默地挥洒。 就像那路上的脚步,轻轻地,慢慢地远去,名言名句《现代爱情诗词名句》。 悄悄的来,轻轻的走。 留不下长久的痕迹, 当天空的乌云散去, 依然是蓝蓝的天,白色的云。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如果落叶能寄去我所有的思念 我愿将心扉敞开等你投入我的怀抱 如果风能将你的消息带来我的身边 我愿化成大树为你留下熟睡的温床 在淡淡的夜里,给你说小小地故事 恬美的世界,我为你唱一曲曲动听的歌 冷雨夜,在雨中漫步 街灯,霓虹,照出我们留在潮湿地面的身影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谁曾见你彷徨 带着淡淡愁妆 浑身累累是伤 却依然倔强 谁曾见你迷惘 在冰冷的地方 破碎的翅膀 却还希望飞翔 谁已成过往 谁还在身旁 谁是谁心中永远的伤 谁无心插柳 谁有意栽花 谁迷失在谁的剑芒之下 谁无意回想 谁有意遗忘 谁是谁心中永远的伤 谁早已离开

  我 是一朵出水的白莲 带着羞涩 来到这美丽的人间 我 是一朵高雅的白莲 怀着梦想 来品这绚烂的人生 不忧 也不惧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我已亭亭 这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绽放芬芳的笑颜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莫怕岁月无情

  我不想用那迷雾 把我的心灵遮住 让你凝望了半天 感觉仍是一片模糊 我不想用一道藩篱 把我的思想束缚 笑就灿烂地笑 哭就晶莹地哭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倘若我不能真实地 袒露自己 我是多么痛苦

  我不知道 是否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记忆没有随着时光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起伏难*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那样美丽

  咏兔丝诗赏析 -诗词大全 2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时期,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咏物词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全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在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一剪梅 (唐寅)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

  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系腰裙(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回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新荷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藉,几时莲。

  这是张先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以景起笔,月影朦胧,如诗如画。一个“纵似”由月圆月缺联想到情无长久,悲从中来!

  下片由情及景,欲寄心事而不得,伤感!小荷才新绿,要到结藕开花,尚待时日,也许那就是相见之期。“藕”“莲”运用象征手法,“藕断丝连”“莲”谐音“怜”,古诗词中常用莲来表示爱情。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楼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遇见心事,独语栏杆,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全词哀婉动人,情感复杂。唐婉与陆游被迫分开后,在沈园偶然相遇,陆游写下《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回到家中,愁怨难解,于是和了这首《钗头凤·世情薄》。词中描写了唐婉与陆游被迫分开后的种种心事,直抒胸臆,美轮美奂。

  咏兔丝诗赏析 -诗词大全 3

  1、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一剪梅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诉衷情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7、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8、好事*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忆秦娥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0、小重山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咏兔丝诗赏析 -诗词大全 4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出唱(三首)

  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

  其一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咏兔丝诗赏析 -诗词大全 5

  1、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玉楼春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8、《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5、《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9、《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1《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22、《玉楼春》

  【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2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2)

——咏嚬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5篇

  咏嚬赏析 -诗词大全 1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期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2、《我爱这片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就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明白--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盼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就应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4、《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5、《您是》

  藏克家

  您是泰山的顶峰,

  崇高又坚硬;

  您是冲过三峡的长江,

  汹涌奔腾,

  一想到您六十一年的形象,

  耳边呼啸起骤雨狂风,

  您是一把熊熊烈火,

  把腐朽的东西烧它个干净;

  您是聚光的明镜。

  把人民的期望集中,

  您在创造崭新的历史,

  把优秀的传统继承。

  万众向您欢呼致敬,

  您的胸怀恢廓,不自居功,

  您脚根扎在大地上,

  您的威名凌上高空。

  时代风云滚滚,

  您是云中一条龙;

  恶虎当前,您胆气壮,

  握紧铁拳,永不放松。

  您是辟开阴暗的闪电,

  您是惊起蛰伏的雷鸣,

  您是智慧的大海,

  您是高悬的天灯,

  您是人民的战士--威力无穷!

  您英气勃勃,

  永远前进,永远年轻。

  6、《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这天怎样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7、《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明白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8、《在玉米地的中央》

  庞余亮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将军

  看满地的红缨子翻飞绿剑乱舞

  果实就藏在红缨子和绿剑之下

  露出它们的牙齿

  我们能读懂它们的语言

  *常的日子没有故人

  只有风在吹,吹玉米不尽的长发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们就获得了战胜明天的力量

  玉米叶仍在不停地抽打我

  金色的玉米棒在开水中哗哗地滚动

  多么完美的日子

  就想起多么完美的共和国

  在玉米地的中央

  玉米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倾伏下去

  无数个战斗和胜利

  便永远地照耀我们

  9、《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此刻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方,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方,寄与爱和一切期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0、《唐人街》

  黄雍廉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像

  黄河的浪东流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以前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不是一件能够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11、《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之后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此刻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2、《祖国颂歌》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礼貌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那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礼貌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飘扬的旗帜

  人类礼貌进步的使者

  您是扞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礼貌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扞卫着绿色与和*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完美

  世界的明天更完美

  人类的明天更完美

  13、《友好的笑容》

  你是一片绿叶

  我是一片绿叶

  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的生命

  绿叶挨着绿叶

  构成了茂密的森林

  不再惧怕风沙的狂野

  你是一座房子

  我是一座房子

  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耸立

  房子挨着房子

  构成了高楼大厦

  越来越多的走向繁荣昌盛

  你是一条小路

  我是一条小路

  我们是一条条通往远方的小路

  小路挨着小路

  构成了通往世界的方向

  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我们友好的笑容

  更向往永久和*的愿望

  14、《写给祖**亲的歌》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礼貌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咏嚬赏析 -诗词大全 2

  1、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玉楼春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8、《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5、《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9、《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1《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22、《玉楼春》

  【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2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咏嚬赏析 -诗词大全 3

  描写鸟类的成语和古诗词大全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坌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蚕丛鸟道指险绝的山路。

  长颈鸟喙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池鱼笼鸟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飞鸟依人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飞鸟尽,良弓藏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鹄形鸟面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龟文鸟迹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寒蝉僵鸟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弦之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笼鸟池鱼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笼鸟槛猿笼中鸟槛中猿。比喻受拘禁没有自由的人。

  笼中之鸟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卵覆鸟飞鸟飞走了,卵也打破了。比喻两头空,一无所得。

  木干鸟栖指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比喻行事坚定不移。

  咏嚬赏析 -诗词大全 4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1、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1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13、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陆游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3、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1、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3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33、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34、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3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4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4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4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9、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5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51、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52、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5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5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57、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5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5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6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6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6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

  6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6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5、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6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6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6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6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7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71、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72、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7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7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7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7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咏嚬赏析 -诗词大全 5

  经典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进学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 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学无止境。——荀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3)

——咏竹诗赏析 -诗词大全合集5篇

  咏竹诗赏析 -诗词大全 1

  1、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5、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6、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9、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18、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咏竹诗赏析 -诗词大全 2

  1、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6、君子不重则不威。

  7、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8、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9、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1、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1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4、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15、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

  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20、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21、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23、笔所未到气已吞。

  2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5、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2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7、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1、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32、此心安处是吾乡。

  3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5、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37、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38、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39、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4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43、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44、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45、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46、至言不繁。

  47、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48、天涯何处无芳草。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0、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5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2、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5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4、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55、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56、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5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8、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59、夕阳无语燕归愁。

  60、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61、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6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6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6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65、多情却被无情恼。

  66、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6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68、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69、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0、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71、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72、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7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4、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75、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76、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咏竹诗赏析 -诗词大全 3

  一、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二、立夏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三、立夏前二日作

  作者:陆游 朝代: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四、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作者:陆游 朝代:宋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龆菲烨埂A种型硭窆┏美,庭下新桐覆井凉。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五、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六、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咏竹诗赏析 -诗词大全 4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咏竹诗赏析 -诗词大全 5

  咏竹诗

  作者:谢朓  朝代:南北    窗前一丛竹。

  青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

  新笋杂故枝。

  月光疎已密。

  风来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

  黄口得相窥。

  但恨从风萚。

  根株长别离。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4)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菁华3篇)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1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2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3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5)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6篇)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

  昭君怨·咏荷上雨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翻译: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飘远岫(xiù),喷雨泛长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岭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脚。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dì)叶,起溜镜图波。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méng)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赏析: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熘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喷雨:喷下雨。

  岭腹:即半山腰。

  斜足:斜脚。

  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

  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

  起熘: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赏析:

  这首发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发。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发,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发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发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熘、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发,可能您会发现对发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发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清*乐·咏雨

  明代:王夫之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译文: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注释:

  归禽响暝(míng),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暝:指空漾灰暗的天色。

  随波赚(zhuàn)杀鱼儿,浮萍乍(zhà)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赚杀:赚煞。意谓逗煞。言雨滴水面,鱼儿疑为投食,遂被赚接喋。

  赏析:

  这哪里是在咏雨,分明是词人抚世伤心的热泪!过片假写池中鱼儿,骂尽天下随波逐流浮沉之辈。

  结句既是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更是对世态炎凉的深沉感喟。顾炎武曾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这首词即为“亡天下”之音。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咏雨·其二

  唐代: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译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阴阳混合之气吹着绿色的田野,梅雨洒在稻田里。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刚刚下雨产生的水流汇流到河沟里,夜里雾气追随清晨炊烟的脚步。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露水打湿了大雁羽毛,飞行没有了次序,花沾上露水颜色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对这丰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兴,敞开衣襟拨弄着五弦琴。

  注释: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绿:绿色。野:田野。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

  新流添旧涧,宿雾(wù)足朝烟。

  宿雾:即夜雾。足:脚。朝烟:指早晨的炊烟。

  雁(yàn)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沾:沾上露水。色:颜色。更鲜: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jīn)弄五弦。

  登岁:指丰年。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五弦:为古代乐器名。

  赏析:

  *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飘远岫(xiù),喷雨泛长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岭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脚。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dì)叶,起溜镜图波。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méng)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赏析: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6)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5篇)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飘远岫(xiù),喷雨泛长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岭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脚。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dì)叶,起溜镜图波。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méng)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赏析: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古诗简介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翻译/译文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咏雨·其二

  唐代: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译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阴阳混合之气吹着绿色的田野,梅雨洒在稻田里。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刚刚下雨产生的水流汇流到河沟里,夜里雾气追随清晨炊烟的脚步。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露水打湿了大雁羽毛,飞行没有了次序,花沾上露水颜色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对这丰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兴,敞开衣襟拨弄着五弦琴。

  注释: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绿:绿色。野:田野。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

  新流添旧涧,宿雾(wù)足朝烟。

  宿雾:即夜雾。足:脚。朝烟:指早晨的炊烟。

  雁(yàn)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沾:沾上露水。色:颜色。更鲜: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jīn)弄五弦。

  登岁:指丰年。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五弦:为古代乐器名。

  赏析:

  *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4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古诗简介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翻译/译文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5

  咏雨·其二原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译文

  祥瑞之气吹遍绿野,及时的梅雨滋润着麦田。雨水使溪涧水骤涨;夜雾未消中早晨的炊烟在四处冉冉升起。大雁因湿重飞行次序都乱了,花朵带雨颜色却更加鲜艳。沛雨甘霖预示着丰年的到来,令人欣喜的敞开心怀弹弄五弦。

  注释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在古诗文中也常被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宿雾”即“夜雾”;“朝烟”指早晨的炊烟。“登岁”指丰年;“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五弦”为古代乐器名,这种乐器是舜帝发明的,《礼记》、《史记》等很多典籍中都记载了:“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事情。又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裴神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乐师,其五弦的演奏水*曾深受唐太宗赞赏,并被封为“太常乐工”;唐太宗亦喜弄五弦。 有学者认为此诗写于五月份。笔者认为此诗写于农历的三月初。诗中的“梅雨”应为“迎梅雨”。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雨水》记载:“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三月份为小麦的生长时期,此时雨水充足则有利于小麦的丰收。而农历五月初为小麦收成季节,此时再下雨反而不利于收割。

  咏雨·其二鉴赏

  *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唐太宗每年都要参加春耕的大典,而且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决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误农时。*古代有一句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的写了这首诗。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7)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3篇)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赏析

  《咏鹅》相传是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代·骆宾王《咏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8)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5篇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鹅原文

  咏鹅

  骆宾王 〔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咏:用诗、词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红掌:红色的脚掌。拨:划动。

  咏鹅拼音解读

  é , é , é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

  相关翻译

  白鹅啊白鹅,脖颈儿弯弯,向天高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相关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肉「‘卩1流��的`诗歌,足以清新欢快的语目,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开头的“鹅、鹅、鹅,,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稍吨两�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出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小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作者介绍

  骆宾王骆实王(622-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高宗朝历任奉礼郎、、武功主薄、长安主薄侍御史。因教度上政言事,获革下限,贬临海(今属浙江)孝。后随徐敬业起兵计武后,敬业兵败,宾王被录亡不知所之)。“初唐四杰”之一,尤擅七言歌行。有《骆临海集》。《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2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赏析

  《咏鹅》相传是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代·骆宾王《咏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赏析

  《咏鹅》相传是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扩展9)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优选【5】篇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1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2

  原文: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3

  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翻译/译文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注释

  ⑴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⑵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⑶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赏析/鉴赏

  王溥的这首诗之所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是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无法形容,好像人们喜欢用“斗”来形容大,那就说她“如斗大”吧。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4

  原文:

  咏牡丹

  宋代: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译文: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

  注释: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sāng)叶虽柔解吐丝。

  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堪(kān)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赏析:

  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5

  咏牡丹 宋朝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咏牡丹》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咏牡丹》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在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与感,思念故园与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江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与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江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与”这和杜甫因安史与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然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陈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然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咏牡丹》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观,寓居浙江桐乡。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