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

首页 / 诗词 / | 2022-11-07 00:00:00 诗词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1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翻译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注释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赏析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2

  水龙吟·梨花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翻译

  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

  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

  注释

  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

  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

  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

  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

  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

  敛:解作“收”。

  传火:指清明日。

  楼台:代指*臣家。

  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

  帘栊: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繁英:繁盛的花。

  歌吹:歌声和乐声。

  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

  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

  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

  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缟夜:映照黑夜。

  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

  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

  谩:作”徒“或”空“解。

  创作背景

  *作家协会会员钱鸿瑛《柳周词传》云,此词或认为有《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也有人认为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赏析

  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开晚春时节,故说“应怯余寒”,“应”字,下得轻:“艳阳”,《花间集》毛熙震《小重山》:“群花谢,愁对艳阳天”;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以说“占立青芜地”。“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美成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这里的“楼台”即韩翃所称的五侯家。“传火楼台”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界。这三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最后以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亚帘栊半湿”,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牖上。美成常用这种“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白居易诗:“闲折两枝时手”。《花间集》薛昭蕴《离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提炼成为“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泪”前加“黄昏”,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过片出人意表,用“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风前月底”,只四个字,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第二句将南齐东昏侯潘妃引入。史称妃颜色“絜(洁)美”。却酒不饮,红色不上脸,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这一韵和上片第一韵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传神写照,已无须再多言之。故下一韵起忽然转从对面落墨,于比较中见尊崇之意。首先拿来对比的是李花。李花也是白色的。韩愈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李花赠张十一署》)王安石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寄蔡氏女子》)作者由此化出“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二句,谓此李花“不成春意”,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领三个四字句:“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白居易《长恨歌》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来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她的死,取其句意,词人这里暗指太真妃已再也见不到了。”琼英谩好“,琼英,谓雪。雪又称作”玉妃“,此双关雪与人。结句发出梨花的标格如今无人可比的叹息。

  这首词以秾艳著称,但实际则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上片结以情语,下片旧至比兴,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音韵有不尽。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3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翻译

  让人惆怅啊,桃树下落花成路不能观赏,很多的红色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地上。

  听说城垣西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得像白雪遍地,想与您一同去醉中赏花,意下如何?

  注释

  刘师命:名字事迹未详。

  桃蹊:桃树下踩成的路。蹊,小路。

  惆怅:忧郁不前。

  过:相访。此指前往观赏。

  红艳:以花色代花瓣。

  闻道:听说。

  郭:城垣。

  千树雪:梨花色洁白似雪。此指梨花盛开貌。

  将:偕同。

  创作背景

  根据《刘生》诗“阳山穷邑惟猿猴,手持钓竿远相投”和《梨花下赠刘师命》诗“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句推断,刘师命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来到阳山,与韩愈于相聚,此《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诗当作于此时。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此诗为永贞元年(即贞元二十一年)春在阳山作。

  赏析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这首诗先写惜花,再写友情,以惜花托友情。可与韩愈写于几乎同时的另一首诗《梨花下赠刘师命》互相参看。

  前两句“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写桃花凋落,铺满了树下的路,因此不能观赏,充满了遗憾。“惆怅”写出了因花落满地而不忍践踏的忧郁。后两句说:“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闻知城西梨花盛开,欲相偕前往花下同醉。桃落梨开,以第三句梨花盛开,转出结句,笃情全出。桃花红梨花白,争奇斗艳;朋友远道而来,千载难逢,不能不一醉方休。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诗中次句“红艳纷纷落地多”以“红艳”花色代花瓣,构想奇妙。全诗景美情真,飘逸洒脱,是韩诗短章中的佳制。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1)

——咏端午诗词 (菁华3篇)

咏端午诗词1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满江红·端阳前作》

  汉·王充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

  清·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台湾竹枝词·竞渡》

  明·钱琦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咏端午诗词2

  篇一: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篇三: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篇四: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咏端午诗词3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2)

——诗词选录汇总五篇

  诗词选录 1

  描绿涂红,俊柳承恩巧剪功。馥芳扑面踏青丛,遍留踪。

  剩寒初暖凉飔袭,透牖泠泠若过冬。贩摊吆菜路边恭,二毛翁。

  诗词选录 2

  月下一梅精,红尘不了情。

  鸡窗人烛影,低语读书声。

  诗词选录 3

  六门古偃,荒芜康海墓,怀古怅然,姜原古墓华山,绿野川原。遥想横渠设绛帐,谈吐里,道法自然,母子情深,疗疾意切,感地动天。关帝庙,高挂玄关,清流过夕烟,龙王古庙,纯阳宫里灵验,吉凶昭然。康家山上看长川,武塔高耸入云端,十字南关,两次远游,共话流年!

  诗词选录 4

  咬咬燕雀鸣,万里目天清。

  雨后纤尘祓,承恩洗濯情。

  诗词选录 5

  千条吐翠弱岩岩,万里流云若白帆。

  欣有春风成妙籁,叹无小燕又呢喃。

  群群美厦如林立,处处香泥待喙衔。

  时尚新城兴绿化,安巢怎奈户门严。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3)

——七夕的诗词选范文五份

  七夕的诗词选 1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的诗词选 2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的诗词选 3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夕的诗词选 4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的诗词选 5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4)

——《花之咏》教案 (菁华3篇)

《花之咏》教案1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设计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的过程中不要忘

  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第二、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四、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花之咏》教案2

  一 课文分析俺认为这是一篇散文诗。语言优美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二 设计理念 诗存在可解与不可解的矛盾。但教学必需作以解读。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在学*中的价值,激发同学根据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意境的想像,尝试作多元的想像和个性化的解读。虽然任何对诗的解读都是误读,但是同学享受到优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情感高峰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三 教学目标1 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掌握生字词。

  2 通过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同学体会诗的语言和意境的优美,并能表达自身个性化的感受。受到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的生活态度的感染。

  3背诵喜欢的段落,学会仿写。

  四 设计流程A 鲜花招得伊人赏------导入新课

  1 出示四季花谣“一月水仙清水养……”,师生一起咏唱.

  2 大屏幕欣赏各种美丽的花卉。

  3 指名谈谈花儿带来的感受。

  4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B好花不厌百回看------读中赏花

  1题目中的“咏”是什么意思?

  2让俺们仔细听听花儿唱的歌。看看谁是花儿的知音,能听懂花儿在唱什么?

  3出示读书要求:

  l 结合生字词,读通诗歌。

  l 带着自身的体会,熟读成诵。

  l 在书白处,标注自身的感受。小组内交流。

  4 花儿的知音们,快去欣赏花儿的歌唱吧。

  C 采得百花酿佳蜜------合作品花

  1异质分组,商讨表达感受的方法。如:

  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诵一诵……

  2 教师根据实际,相机激发同学想像,品味。

  l 俺是一句什么话?大自然为什么吐出又收回,还藏在心室里?说明了什么?

  l 比较:“星星闪烁在湛蓝的天幕”

  “花儿开放在碧绿的地毯”

  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l 想像后填充:

  俺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可以-----------------------。

  俺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可以-----------------------。

  俺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可以-----------------------。

  俺是一朵花儿,可以-----------------------,可以-----------------------,

  可以-----------------------……

  l“不为看到俺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俺的幻想是什么?“俺”追求的光明是什么?

  诗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种追求?

  3带着自身的感受再次朗读诗歌

  D 心心相印俺成花-------花的遐想

  一朵花儿也有自身生命的价值和追求。假如你是一朵花,你愿意怎样生活,你的追求是什么?

  1自由发表感想。

  2 仿写一段,表达自身的感情。

  3 师生再次诵读全诗。

  E 拓展练*

  1 笔下生花,写一篇花的想像作文。

  2 积累写花的诗句。

  四.板书: 花之咏

  美丽

  追求 生命的意义

  光明

《花之咏》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深意,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同学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俺们就来学*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俺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朗读,画出自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同学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同学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俺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俺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俺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俺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俺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俺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怎么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

  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

  六、个人练*有感情朗读。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扮演读。

  七、深化理解。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提示同学: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方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5)

——咏松诗词赏析 (菁华3篇)

咏松诗词赏析1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出自杜荀鹤《小松》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参考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创作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赏析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遭到的是同样悲惨的命运。

咏松诗词赏析2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翻译

  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的江水,风掀银浪起涛声。

  山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

  隐居的旧友哟,你在泽国的何处?我跑遍了五湖,未寻到你的行踪。

  注释

  松汀驿:驿站名。在江苏境内太湖的边上。

  含:包含。

  空:指天空。

  苍茫: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此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海:地面潴水区域大而*陆地者称海。

  先见日:因东南*海故。

  江白:江水泛白波。

  迥:远。

  鸟道:指仅容飞鸟通过的道路,比喻险峻狭窄的`山路。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人家。古人烹饪时都以柴草为燃料,燃烧时会产生浓烟,所以见到炊烟就表示有人居住。

  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此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遗逸,隐士;遗才。

  五湖:此指太湖。

  赏析

  松汀驿只是太湖东岸边上的一个供人宿食及停车置马的小旅店,但却美景无限,可见太湖的美名绝非虚传。太湖古称震泽、笠泽、五湖,面积古称三万六千顷。因为水秀山明,湖中水产丰富,所以开发得很早,在春秋时代就是吴王夫差打猎游憩的地方。

  此诗前六句描写了山色、水光、东海日出、白浪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用江南水乡的特有景物构成了一幅气象壮阔、风光明丽的风景画。结尾二句意义不甚可解。唐汝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为隐士栖逸之所,殊不知古时之遗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无考,人亦宜阙。”因此他就说结句有含蓄,实则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删去了唐汝询的解释,批云:“其驿或在吴越间,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后来屈复却说:“言高原小径,既通人烟,则遗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三家对结句的体会,都不相同。因为“那知”和“不在”的关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为“岂知”,意为:岂知旧时隐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吴解“那知”为“安知”,意为:怎么知道旧时的隐士不会在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为“岂知”,但是作肯定语气。施蛰存则认为,这里的“旧遗逸”指旧时隐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两句的意思理解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无范蠡可追随。这末二句是从前面“人烟小径通”的进一步联想而来。“五湖遗逸”是整幅风景画的一个构成部分。前六句是实写,后二句是虚写,虚实结合,给此诗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滞之嫌。

  题目“松汀驿”,从来没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询云:“驿之所在未详,疑必依枕山陵,襟带江海。其高原险绝,则为鸟道;其小径幽僻,则通人烟。斯固隐沦之所藏乎?”唐汝询、吴昌祺都是松江人,却不敢设想这个“松汀驿”乃是“松江驿”之误。在题咏旅途的唐诗中,没有见过第二个“松汀驿”,而“松江驿”却是常见的。许浑、窦巩都有题松江驿诗。由吴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驿在太湖之东,故诗云“苍茫泽国东”。这个江字,大约很早已误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无法在地理书中找到作注的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脚在湖畔一个名叫松汀驿的驿站时,题在壁上的诗。张祜始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隐居丹阳(今属江苏),其一生行迹主要在苏南太湖附*一带地方。

咏松诗词赏析3

  原文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翻译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注释

  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

  尝:曾经。

  寓居:暂居。

  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嘉祐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

  纵步:放开脚步走。

  就:靠*。

  止息:停下来休息。

  宇:屋檐。

  木末:树梢。

  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虽:即使。

  兵阵:两军对阵交锋。

  死敌:死于敌手。

  死法:死于军法。

  恁么时:这时候。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悖为相,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州)。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览松风亭时作此文。

  赏析

  文章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从“意谓如何得到”,悟出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旷达态度,正是苏轼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换个角度想,豁然开朗,“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后来贬谪过程中不断从苏轼笔下表现出来,这既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种积极反抗——以乐处哀,又是苏轼在具体现实中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呈示。

  文章读来有味,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这自得既表现在他对作出决定后“是心”“忽得解脱”的描述,又表现在他对“若人悟此”当有之事的想像。其实,他的自得,实是对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肯定。小品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思之所至,笔亦随之。又出语*淡、通俗却意味深永,能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文中写苏轼思绪变化过程,跌宕起伏,顿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话说出,真率亲切。其间几处宋时口语的运用,更能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6)

——历代名人故事(精选5篇)

  历代名人故事 1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www.zhlzw.com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 "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 "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历代名人故事 2

  洁癖人倪瓒

  元代的倪瓒,书画很好,可是洁癖很重,书房每天都要打扫,他专门养了两个童子给他扫书房,要求一刻也不能停。书房的门口有一棵梧桐树,倪瓒早晚让人用水洗,结果就把树给洗死了。

  有一次,有个朋友来看他,天晚没回去,就住在他家。他怕人家把他的屋子弄脏,夜里起来好几次站在门外听,听见客人的咳嗽声,心里讨厌极了。次日早上,就叫仆人去寻找吐痰的痕迹,仆人找不到,怕他打骂,就找了一片烂树叶子来糊弄他。倪瓒捂着鼻子,闭着眼睛,命仆人把树叶扔到三里地以外去。

  后来他得罪小人入狱。狱卒给他送饭时,他让狱卒把饭桌举得高高的。狱卒问为什么要这样,他不回答。旁人说:“他怕你的唾沫溅到饭里。”狱卒很生气,把倪瓒拴在了尿桶旁。

  历代名人故事 3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二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代,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袁枚引《越绝书》曾发这样的议论:“专诸与人斗,有万夫莫当之气,闻妻一呼,即还,岂非惧内之滥觞乎?”。

  专诸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的理论。果然,后来专诸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后,表现很不俗,以鱼肠剑惊世一刺,吴王僚当场毙命,专诸自己亦当场被杀,死去时尚面带笑容,可谓慷慨赴死,且不辱使命。

  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王家众子弟亦布列显要。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如此之牛的王导,也是个怕老婆的主。他曾背着老婆养了个小妾。有一天终于被老婆发现了,赶来兴师问罪。正在与人高谈阔论的王导,得知老婆前来,赶紧飞快地赶着牛车逃跑。

  牛车自然无法跑得很快,王宰相很着急,麈尾也当了鞭子用,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牛屁股够着很费劲,自己急的要命,旁人笑的要死。后来有人编了个段子,建议将来要给他加九锡,有两种东西是一定要给的:短车辕、长麈尾。

  与王导相比,隋文帝杨坚之怕老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有异曲同工之妙。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极富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时杨坚对之十分惧怕。当时有个叛臣叫尉迟迥,他有个孙女非常漂亮,杨坚偷偷临幸之,独孤氏获悉后凤颜大怒,派人杀了这个小美女。杨坚见心上人死去,无比悲愤,但不敢和老婆叫板,而是单骑从御花园奔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却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第二天开始,又乖乖地听老婆的话,再不敢造次。

  据《太*广记》卷“第二百四十八诙谐四”记载,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他曾对人说:“老婆有三个时期让你惧怕她。刚结婚时,她端坐在洞房中像尊菩萨。难道有人不怕菩萨吗?时间长了,生了子女,又像护犊的老虎。难道有人不怕老虎吗?待到年老时,脸上打皱像佛经上说的吸人精气的冬瓜鬼。难道有人不怕鬼吗?因为这些惧怕老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听到此妙论者,无不为其叫绝。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

  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房玄龄竟怕老婆到这种程度。

  如此的纲常不振,真是岂有此理。唐太宗很为房玄龄抱不*,故意赐给他几个美姬,杀杀他老婆的威风。房玄龄当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让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马赐房夫人鸩酒说:“若同意你丈夫纳我所送的美女便罢,若不同意,那就饮此毒酒,此事绝无商量!”

  只见房夫人二话不说,将毒酒接过来,一口饮下,唐太宗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况玄龄。”唐太宗拿浓醋去吓唬房玄龄的老婆,没想到却吓着了自己和众人。而将嫉妒说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北宋名士陈慥,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其父是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但他却不喜坐车,不混官场,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苏轼便写了首诗送给陈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的本意只是发发牢骚,顺便调侃一下老友。却没想到“苏子文章天下闻”,陈季常从此名闻遐迩,成了怕老婆的典型。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历代名人故事 4

  健忘人陈师召

  明朝的经学家陈师召,人称愧斋先生。

  陈师召有一天收拾书房,发现了一张朋友邀请他吃饭的帖子,他只注意到了日期,而忘了是老请帖了,就按照上面的日期去赴会了。他到了人家家里,连着喝了几杯茶也不走,主人问他来干什么,他说:“应你的邀请来喝酒呀。”主人听了很惊讶,也不好意思问他,就摆上了酒宴。这才想起去年的今天请陈师召喝过酒。

  历代名人故事 5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二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代,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袁枚引《越绝书》曾发这样的议论:“专诸与人斗,有万夫莫当之气,闻妻一呼,即还,岂非惧内之滥觞乎?”。

  专诸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的理论。果然,后来专诸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后,表现很不俗,以鱼肠剑惊世一刺,吴王僚当场毙命,专诸自己亦当场被杀,死去时尚面带笑容,可谓慷慨赴死,且不辱使命。

  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王家众子弟亦布列显要。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如此之牛的王导,也是个怕老婆的主。他曾背着老婆养了个小妾。有一天终于被老婆发现了,赶来兴师问罪。正在与人高谈阔论的王导,得知老婆前来,赶紧飞快地赶着牛车逃跑。

  牛车自然无法跑得很快,王宰相很着急,麈尾也当了鞭子用,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牛屁股够着很费劲,自己急的要命,旁人笑的要死。后来有人编了个段子,建议将来要给他加九锡,有两种东西是一定要给的:短车辕、长麈尾。

  与王导相比,隋文帝杨坚之怕老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有异曲同工之妙。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极富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时杨坚对之十分惧怕。当时有个叛臣叫尉迟迥,他有个孙女非常漂亮,杨坚偷偷临幸之,独孤氏获悉后凤颜大怒,派人杀了这个小美女。杨坚见心上人死去,无比悲愤,但不敢和老婆叫板,而是单骑从御花园奔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却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第二天开始,又乖乖地听老婆的话,再不敢造次。

  据《太*广记》卷“第二百四十八诙谐四”记载,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他曾对人说:“老婆有三个时期让你惧怕她。刚结婚时,她端坐在洞房中像尊菩萨。难道有人不怕菩萨吗?时间长了,生了子女,又像护犊的老虎。难道有人不怕老虎吗?待到年老时,脸上打皱像佛经上说的吸人精气的冬瓜鬼。难道有人不怕鬼吗?因为这些惧怕老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听到此妙论者,无不为其叫绝。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

  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房玄龄竟怕老婆到这种程度。

  如此的纲常不振,真是岂有此理。唐太宗很为房玄龄抱不*,故意赐给他几个美姬,杀杀他老婆的威风。房玄龄当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让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马赐房夫人鸩酒说:“若同意你丈夫纳我所送的美女便罢,若不同意,那就饮此毒酒,此事绝无商量!”

  只见房夫人二话不说,将毒酒接过来,一口饮下,唐太宗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况玄龄。”唐太宗拿浓醋去吓唬房玄龄的老婆,没想到却吓着了自己和众人。而将嫉妒说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北宋名士陈慥,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其父是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但他却不喜坐车,不混官场,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苏轼便写了首诗送给陈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的本意只是发发牢骚,顺便调侃一下老友。却没想到“苏子文章天下闻”,陈季常从此名闻遐迩,成了怕老婆的典型。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7)

——中秋佳节咏月的古诗词通用五篇

  中秋佳节咏月的古诗词 1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中秋佳节咏月的古诗词 2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佳节咏月的古诗词 3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佳节咏月的古诗词 4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佳节咏月的古诗词 5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历代咏梨花诗词选 (菁华3篇)(扩展8)

——咏鸂鶒赏析 -诗词大全实用五份

  咏鸂鶒赏析 -诗词大全 1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京都元夕

  元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 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 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 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咏鸂鶒赏析 -诗词大全 2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6、《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7、《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8、《菩萨蛮》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9、《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20、《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咏鸂鶒赏析 -诗词大全 3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

  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赠新*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僧崖公》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赠饶阳张司户燧》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咏鸂鶒赏析 -诗词大全 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I饯别校书叔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李白·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咏鸂鶒赏析 -诗词大全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望江南·中秋独愁 青玉盏

  薄酒月分明

  纤指漫裁银光碎

  断肠独伴木樨听

  叹罢第三声

  ------------------------------------------

  南乡子·中秋感怀

  月满满,桂香飘,年年岁岁望今朝。

  乡客不归凭栏处。

  望断路,鬓发成霜人不驻。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云天自古夜苍茫 应盼今宵幽梦长

  明月徘徊江** 流光宛转水中央

  才窥游子眸前泪 又染离人鬓上霜

  但有清辉同此刻 世间何必怨凄凉

  李白的《关山月》

  玉轮高高挂 银辉满人间

  游子归乡道 九转十八弯

  君本出故地 匆忙把家还

  每每常思忆 今朝会别颜

  言欢当此夜 把盏莫等闲

  浣溪沙 .中秋月

  月色清阴曲院凉,蟾光寒水旧池塘。醉人何处晚花香?

  嫦娥遥遥弄广袖,鹤影绢娟动霓裳。梦魂归处是潇湘。

  ------------------------------------------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太常引》.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