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咏华山》教案1

  一、复*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背背。

  生练*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几遍。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读。

  师:练*背一背,好吗?

  生练*背。

  三、学*第三段

  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

  (下课)

《咏华山》教案2

  教学内容

  咏华山(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

  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预*作业设计

  读通课文,圈出生字词

  学程设计

  一、复*古诗,导入新课。

  1、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2、听老师来背《咏华山》

  3、出示课题,齐读《咏华山》

  二、理解课题

  1、看图,说说对华山的初步印象

  2、读好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3、知道课题中的咏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1)检查生字的学*情况

  沿着山路艰难宋代寇准七岁与齐山腰间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华山山顶

  (2)再读音准,指名领读,领读者要提醒音准。

  (3)出示词组进行检查。

  (4)理解部分词语,当学生一下子无法理解,可以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让学生多读几遍,再理解。

  2、读好古诗

  3、了解文包诗

  4、分自然段读课文

  5、出示:寇准,领读,分男女生读

  四、引导发现,指导写字

  1、学*山字头,记住岁

  2、观察比较华、齐、岁看看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3、给字找朋友

  4、描红临帖

  版块一

  1、小朋友,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来背两首的?

  2、小朋友们能背这么多古诗,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吟诵一首,欢迎吗?(师背《咏华山》)

  3、你们想学这首诗吗?这首诗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

  板块二

  1、瞧,这就是华山。(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你对华山的印象。

  2、是呀,课文中就有一句:(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3.有个小孩也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由衷地赞美华山。这里的咏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

  4.这个小孩是谁呢?他是怎么赞美华山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好吗?

  板块三

  1、首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到老师背的这首诗,把它多读几遍。来,打开书,翻到137页,开始吧。

  小结:当我们一下不知道词语的意思时,我们可以放到文中、句子中去理解,这就叫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2、小朋友读得真投入啊,谁能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一起来读!

  3、这首古诗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这就叫文包诗。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而是和前面的一段话连在一起,属于一个自然段(出示整段课文)谁能把这个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4、这么难读的一个自然段你都能读的这么好,这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5、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得真响亮,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的真流利啊,第四自然段呢?

  6、读得真认真,大家听仔细了吗,这首诗是谁写的?

  7、是啊,当时才7岁的寇准在登华山时,看到华山那么的高,情不自禁的吟了一首《咏华山》,受到了先生的夸奖。

  板块四

  1.出示生字:岁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学*新偏旁山字头,比较山字头和单独写的山。

  2.观察三个生字卡片上的字,华、齐、岁,有什么发现?同样是上下结构,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组词

  4.描红临帖

《咏华山》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

  华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

《咏华山》教案1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 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 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 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 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 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 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 学*第2、3自然段。

  3、 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 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 指名读。

  6、 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 吟诵诗句。

  8、 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 齐读第2、3自然段。

  10、 分角色朗读。

  11、 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 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

  学生能从学*课文从中去学*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咏华山》教案2

  一、复*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背背。

  生练*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几遍。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读。

  师:练*背一背,好吗?

  生练*背。

  三、学*第三段

  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

  (下课)

《咏华山》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

  华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咏华山》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咏华山》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3.情感目标:

  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欣赏华山景色时吟诗咱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姓名。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

  2.教学重点:

  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引导学生读懂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并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

  3.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自然段,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我们生活的周围没有这样的高山,一年级的学生也没有机会去登高,所以在这方面学生的经验也许有所欠缺,无法想象登高时的感受。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让学生欣赏华山的图片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教学设计:

  1.自主合作学*,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2.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今天,咱们继续学*第25课《咏华山》,这里有个。

  (1)教学“华”字

  课件出示“华”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花换偏旁)

  教师示范书写,提醒(下面的横画要写得长,这是一个多音字,另外一种读音读——在这里读——)

  (2)齐读课题。

  2. 复*生字词

  3. 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板书:寇准)

  4. 出示华山图:这就是华山。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学*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是呀!怪不得课文中写道——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相机变红“高”“!”,评价学生的朗读要有针对性)

  (2)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华山这么高,请你再来读一读!(评价朗读)

  (3)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出了华山的高?

  (让小朋友自己去读,交流的时候让他们先读读句子,再说说感受)

  A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费了好大的力气,寇准和他的先生总算艰难地登上了山顶——边说边贴画(把寇准和他的先生贴在简笔画的山顶上)

  B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山都到哪儿去了?(简笔画,画两座小山)为什么远远**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C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现在呢?(指名学生上台贴画)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

  我们*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呢?(指名学生上台贴画)

  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讲解:太阳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白云都在自己的脚下,华山真的是太高了,谁来读读这句话?

  (4)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这些就是蔻准

  登上华山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 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着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2.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也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1)你们想读吗?谁也来读一读?一起读一读!

  (2)“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3)是呀!寇准看着眼前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出了这首诗——《咏华山》

  (课件上出示古诗的题目《咏华山》)

  (4)再来读一读

  (5)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自己练一练——指名读。

  相机理解: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

  (6)谁能不看书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自己练一练——指名背诵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 (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就像你们这样大,你觉得怎么样?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五、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六、学*生字

  1.认读生字:与、齐、称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3.友情小提示: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4.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后生书空。

  5.给生字找朋友

  6.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咏华山》教学反思2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我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在教学中,充分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小寇准认真学*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我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 的欣赏水*。

《咏华山》教学反思3

  课时目标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 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 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 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啊! 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 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 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 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 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 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 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 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生字,指导书写

  小寇准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时认真学*语文是分不开的。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出示) 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完成《*字册》“岁、华、齐”的临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用课文中的词填空。

  (1)天上飘着。

  (2)起雾了,的山都看不见了。

  选做题:

  一、熟读老师提供的三首古诗,并记住其中一首。

  二、结合《阅读欣赏》中的课文《山》,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 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 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 以读促悟,运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关注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培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此,在学*古诗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议议,在课文中找找有没有能帮你理解的`句子。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学生诗意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的点拨,如:“举头”、“回首”。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读,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句结构的奇妙,体会到古诗的意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华山雄奇险峻,我采用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的办法,让学生在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从而感受到《咏华山》这一课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再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时,我为他们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使之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中几点不足:

  1、这篇课文诗好,意境美,不仅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也赞扬了寇准的才华出众,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如果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教学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能促进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交流更为充分。

  2、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学生,才能建立*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咏鹅》音乐教案 (菁华5篇)

《咏鹅》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二、复*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四、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一、猜谜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活动开始,我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孩子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孩子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兴趣。

  (2)教师: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王骆宾,他小时候很喜欢大白鹅,觉得大白鹅在水里的样子很美丽,于是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二、由画入境,感知古诗大意及韵律1、诗歌欣赏,利用视频放大画面,调动幼儿视觉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较连贯的进行演唱。

  一、古诗朗诵,加深对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短小精湛,为孩子所熟悉与喜欢,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调来朗诵这首诗,加深幼儿对诗的理解与喜欢。

  二、欣赏歌曲,用动作把握歌曲曲调。歌曲《咏鹅》曲调委婉、曲折,具有古典感。跳音和连音的有机的结合让歌曲更具韵律感。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如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请小朋友用手的动作创编鹅儿细长优美的脖子。前两个“鹅、鹅”时用手掌表示鹅儿的头向前伸两次,表示跳音。第三个“鹅”根据曲调,节奏放慢,用手臂和手掌摆动的动作表示鹅儿甩甩头开心的样子,从而感受第一句“鹅、鹅、鹅”中跳音和延长音的不同特点。后两句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理解了歌曲的曲调,并能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三、动作辅助,歌曲演唱轻松自然。由于第二环节采用了动作的创编与表现,孩子们对歌曲的有了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歌曲演唱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来表现鹅儿的美丽,这时孩子们自由动作的表演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了歌曲曲调,幼儿演唱的很投入,很轻松自然。

《咏鹅》音乐教案2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示音乐情绪。

  同学学*目标:

  1、通过学*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同学的音乐发明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流程:

  预*展示交流:(用时:)

  背诵唐诗《咏鹅》

  同学重点研究内容1:(用时:5)

  熟悉歌曲

  同学可能学*活动1:

  整首歌曲整首歌喊唱

  同学可能学*活动2:

  不爱听老师指挥,以为自身背的很熟练。

  教师指导(小结):

  用中间(手势)的音色来演唱。

  间休设计(用时:1分)

  同学重点研究内容2:(用时:10分)

  歌曲的处置

  同学可能学*活动1:

  整首歌从头到尾一个力度,没有强弱的对比

  同学可能学*活动2:

  速度一样,没有快慢的对比

  教师指导(小结):

  教师用对比法,和听声音回答问题的方法,让同学来回答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弱,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同学经过仔细的聆听,很快会回答出问题,结尾处要渐慢渐弱,表达小鹅越走越远……

  课堂反馈练*设计:

  (用时:5分)

  分小组演唱

  本节学法指导要点:听唱

  扩展资源链接:同学会背的唐诗

  导学反思

  同学喜欢本首歌,并且扮演的很熟练。

《咏鹅》音乐教案3

  年级:小学一年级(下学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设计意图: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学们运用了我们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源,表现了这幅画面的意境。生活就是音乐的源泉,只要大家*常用心去观察、发现这些声源和音源,并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音乐中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读儿歌、打击乐器伴奏、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舞蹈组、器乐组、图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鹅的儿歌。

  b.全组一起朗读《咏鹅》。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鹅》,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鹅相关的儿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鹅的形象。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舞蹈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而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时而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形象……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舞蹈来反映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优美的情绪。舞蹈就是跳动的音乐,他们的表演,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器乐组:同学们自己创编节奏,运用现有的自然音源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评:这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了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和运用自备的物品,惟妙惟肖、非常形象地塑造了诗的意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河边。棒极了!

  (4)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好吗?

  文学组先朗读一遍《咏鹅》,然后放歌曲录音,舞蹈组和器乐组的同学跟音乐演、奏,图画组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咏鹅》音乐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三、教学难点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 戴红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脚 蹬红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咏鹅》音乐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头饰等。

  四、教学过程:

  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课上,老师请来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猜猜看,它是谁呢?

  2、播放歌曲伴奏,师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生:鹅。多媒体出示鹅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大白鹅的样子即主要特点。

  3、师:鹅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唐朝,有一位诗人在他七岁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歌,诗中准确而形象地描述了大白鹅悠然自得游水的样子,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

  生答:《咏鹅》。

  师:是谁写的?能不能给老师们背诵一下?

  生背诵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读歌词

  1、按节奏跟老师读歌词

  2、加上手势,边打节奏边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板书八分休止符,讲解:表示休止,空半拍。并配合手势教给学生读法,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八分休止符?

  生:两个。 单独练*这两处带有休止符的小节

  (二)、学唱歌曲

  师:古人用诗歌表现对鹅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把这种喜爱之情用最美的歌声唱出来吧,先来听听小朋友们是怎样唱的吧。

  1、播放歌曲《咏鹅》录音范唱。生可边听音乐边摆动身体。

  2、教师范唱,生拍手打节奏。

  3、学唱第一部分

  师按乐句教唱,生学唱。

  4、比较结束句的不同。指导学生边唱边动手画旋律线。

  5、学生齐唱第一部分,师伴奏

  6、学唱第二部分

  师按乐句教唱,生学唱。

  比较结束句的不同。指导学生边唱边动手画旋律线。

  7、出示表格,比较第一、二部分力度,指导学生用两种力度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及展示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提示学生带有表情、注意强弱对比。

  1、学生演唱歌曲,师伴奏。

  2、分小组演唱,师生评价。

  3、律动表演。学生随教师进行表演唱。

  4、学生展示学*成果。奖励头饰

  欣赏另一版本的《咏鹅》,设问:你有什么不同感受?

  (情绪不一样,一首欢快活泼,一首优美抒情)师:同一首古诗,但作曲家给它们配上不同的旋律,情绪就不同了。

  三总结

  师: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

  下课。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古诗《咏鹅》优秀教案 (菁华3篇)

古诗《咏鹅》优秀教案1

  《咏鹅》这首古诗内容浅显,诗人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那么,如何将这首古诗教出新意呢?在此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背一背、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的教学方法。

  一、背一背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这一课里,我选择了让学生背古诗导入新课,教学开始,教师便问:“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这时学生便会自告奋勇的背他们在幼儿园里学过的古诗,背书中教材中学过的古诗等。)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首非常有趣的古诗,诗名叫‘咏鹅’你们喜欢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古诗的氛围,也使他们所学的古诗得到展示,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

  二、读一读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幽远,刚入学的小学生难以领会诗人遗词造句,布局谋的独到之处,但古诗有规律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则会使孩子们都喜欢读,如果老师再辅以相机的指导,孩子们读起古诗来就会像唱歌一样高兴,读着读着自然也就能背了,意思也慢慢明白了。

  在揭示课题后,紧接着出示“白鹅戏水图”,瞧,它长的漂亮吗?哪儿漂亮?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呢?这么漂亮的白鹅,可我们的诗人只用了两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呢?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古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古诗呢?在读这一环节中,分了五步。

  第一步: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自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清虚实。

  第二步: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字音。

  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步骤,如自读、互读、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去掉音节读、连词读等等。

  第三步:在生字读准的基础上,反复练读古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

  第四步:范读。

  在学生读顺的基础上,教师这时就要指导有节奏的朗读,教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挺不错,连大白鹅也想说,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的非常好,可是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教师范读,后自由读、分男女读。

  第五步:诵读。

  1、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音朗读,想象大白鹅唱歌的场面,脑海中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成果。

  3、读着这首诗,看看这幅图,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4、感情朗读。

  这五步的读,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强调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悟怎样阅读,从而掌握自行阅读的真本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画一画。

  这么美的大白鹅,你能用简笔画画下来吗?学生在充分诵读感悟后,分小组让他们把心目中的这只大白鹅画下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把话变画,通过自己的再造想象力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而且,小组合作,人人动手,画好后全班展示,使诵读、绘画融为一体,这样,愉悦之情支配着学*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审美能力。

  四、写一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汉字。如:你会认哪个字?不会认的同桌合作学*仔细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然后在全班交流识记方法,教师适当指导,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当堂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法研究。

  设计说明:我在设计《咏鹅》时,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教师的引导在于激发兴趣,矫正方向,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极美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古诗《咏鹅》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

  2、能用国画形式再现古诗中盼情境,感受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画鹅的基础。

  2、表演道具,配乐古诗课件,背景音乐。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珥解古诗内容,体会鹅戏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1)幼儿完整欣赏古诗,理解古诗含义。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听配乐朗诵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咏鹅》。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1)鹅的基本画法:用中锋画鹅的头和颈,用按的方法画鹅身和鹅尾。

  (2)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添画。

  3、幼儿作面,教师指导,再现古诗情境。

  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评析】

  “诗画一律”是*画的重要特点之一。*的古诗词中不乏一些生动浅显的经典古诗,画面感强,易于幼儿理解。

  在大班阶段开展古诗配画的系列国画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感受*画“诗画一律”的特点,深人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配画系列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通过围绕某一诗歌开展语言、音乐、律动、表演等活动,深化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幼儿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作品题上诗歌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画诗词人画、书法入画的特点。

  【教学材料】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拔清波。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热情,提高学生学*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过程中*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良好。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古诗《咏鹅》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

  2、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 注意观察图画时要有顺序。(出示挂图)

  (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尽量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看到的。)

  2、指名,试借助拼音读古诗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咏鹅》(板书课题,贴“鹅”字,齐读课题,随文学*“鹅”字)。

  二、自主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说一说骆宾王是怎样来描绘鹅的?

  (2)、再读古诗,复*单韵母,勾画含有单韵母的生字学*认读、记忆。

  (3)、学*书写田字格生字。

  2、学生自主学*。

  三、合作探究

  (一)指导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1、老师范读,感知诗歌大意

  2、指小组朗读古诗,要求把诗歌的每一个字读准。

  (1)抽生读(评价字音,纠正字音)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准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你喜欢大白鹅吗?为什么喜欢呢?

  指导朗读。(白、红、绿、青波重读。)

  延伸:大白鹅向着天唱歌,都会唱些什么呢?(同步出示“歌”字,随文识字。)

  抽生回答,并口头组词。

  (2)、教师小结: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

  (3)抽生带着感情读诗歌。

  (6)全班齐读

  师:我听到好多的孩子读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请全班同学带着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齐读诗歌。

  (二)、识记生字。

  1、汇报圈画的生字。抽生读、教读、

  2、认读生字“红”“绿”。

  3、老师指读生字卡片(向、白、毛、水)抽生认识

  4、抽生组词,教师出示词语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朗读诗歌

  2、师:骆宾王《咏鹅》真让人感到快乐,诗歌原来这样有趣,可以用这样少的字表达这么美丽的画面,真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以后也写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诗歌。

  五、堂清检测:

  1、拼音节,连线。

  歌 绿 鹅 红

  lǜ é hóng gē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咏华山说课稿(五)份

  咏华山说课稿 1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和先生登华山的事,歌颂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美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教学直观化,充分感知内容。

  为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学*心理,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阅读,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我采用了多种直观化教学的手段。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去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参与板画的设计,在想想、画画、说说、议议中,促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二、朗读情感化,真切体会意境。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苏教版教材将朗读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咏华山》一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山腰间、朵朵白云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给学生时间充分地读,通过朗读这座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课文,走进课文。

  三、气氛和谐化,驰骋自由思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说过: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减轻学*负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由思考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独创性。课堂上,我不断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自我表现。如在教学第二段25句话后,我设计了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来还原美丽的语言文字,并组织学生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看华山的录象时,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时,都给学生的各抒己见以肯定。教师给学生所营造的宽松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咏华山说课稿 2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板书“华山”,指名读。纠正多音字“华”的读音(四声)。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课题)

  请大家翻开书p137页,自己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同桌相互检查

  3、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带注音)。

  (1)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2)指名读,集体纠正读音。(3)去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直到读通课文。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重点分析字形: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称:左右结构,教学“禾木旁”

  4、描红、临写

  5、用作业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⒉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5课,跟老师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品读文与诗。(一)品读第二段

  1、师朗读第二自然段,2、学生自由读。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啊!华山真高哇!)

  学生自由练读。(读出华山的.高)。

  指名读,齐读。

  3、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A自己读。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师:这两句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生练*背。指名背

  5.品古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出示黑板)

  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太阳是那么*,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3、总结: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4、练*读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5、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6、加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二)品读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我们也来学学先生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4.再读全文。

  三、总结。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4、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时认真学*语文的结果,我们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板书设计

  25、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山。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太阳显得那么*,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说课稿 3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和先生登华山的事,歌颂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美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教学直观化,充分感知内容。

  为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学*心理,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阅读,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我采用了多种直观化教学的手段。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去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参与板画的设计,在想想、画画、说说、议议中,促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二、朗读情感化,真切体会意境。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苏教版教材将朗读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咏华山》一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山腰间、朵朵白云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给学生时间充分地读,通过朗读这座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课文,走进课文。

  三、气氛和谐化,驰骋自由思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说过: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减轻学*负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由思考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独创性。课堂上,我不断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自我表现。如在教学第二段25句话后,我设计了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来还原美丽的语言文字,并组织学生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看华山的录象时,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时,都给学生的各抒己见以肯定。教师给学生所营造的宽松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咏华山说课稿 4

  一:关于教学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会“间、岁”两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呈现华山的景色,用语言描绘登山的真情实感,用音乐渲染寇准“咏华山”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从而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另一方面,《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动脑找一找“华山的景色”,动手贴一贴“华山的景色”,动口读一读“华山的诗”等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2、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并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比赛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课一开始,我先跟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接着我说“华山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顿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的.气氛也轻松愉快。

  二、品读感悟,入情入境

  (一)第二自然段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重点,也是难点。学*本段,既要让学生领悟本段的文,又要让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借文悟诗。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这一段中的文,无论是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啊!华山真高啊!”。那该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读出华山的“高”呢?

  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描写山顶景观的句子突破这一难点。以问题“站在华山上,小寇准和先生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动脑找一找描写“华山景色”的句子,其间还让学生动手贴一贴“华山的景色”,比如“远远**的山、太阳、白云”等,在不断的互动下,使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活动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我还让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充分地读,通过抓住关键词语“除了、都、远远**、那么”等品读感悟。然后以问题“为什么远远**的山都跑到自己的脚下,白云也跑到山下面了,太阳公公离我们那么*?”自然而然的引出关键句“啊!华山真高啊!”,接着以个人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欣赏体味,入其境,悟其情,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并读出华山的“高”。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爬这么高的山,容易吗?”从而引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体会登山的艰难。

  通过上一部分“文”的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华山的“高”。我抓住寇准的激动、惊讶的心情展开追问“小寇准看到这幅美景心情怎么样?”让学生想象寇准的心理。随后我说“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咏华山》。”通过借助学生的内心体验,自然的引出了古诗。《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着这条原则,我在教学古诗时安排了这样的流程: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得流利,读得有节奏。第二步:要求学生能读懂。让学生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两句话就是诗意。并稍加点拨“齐、举、回首”的意思。第三步:要求学生读得有韵味,有感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让学生在一读、二读、三读中尽情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二)第三、四自然段

  等学生读好古诗后,我也入情入境地学先生的样子“好诗!好诗!”,抓住关键词“好诗、连连点头、称赞”读好第三自然段,明白先生为什么要称赞寇准。接着,我问“这么好的诗,寇准几岁就写出来了?”让学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才华。

  三、总结深化,升华情感

  我回到课题指出:用诗来赞美华山就叫——《咏华山》。然后配乐让学生齐读全文。《新课标》提倡整块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最后,我简介华山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升华了情感。

  四、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通过让学生“读生字,记字形和笔顺,学偏旁,看范写,动手写一写,评议你我他”这几个过程来教生字“间和岁”。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通过在黑板上描绘美丽的画面展现《咏华山》这首古诗的情境,旁边呈现重点句“啊!华山真高啊!”。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咏华山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古诗。识字,写字。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搜集有关华山的资料。教师:课件,图片。

  一、启发谈话,激**趣

  1、师:小朋友们,人们经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课件1五岳图

  2、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寇准还有他的先生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岳华山吧!课件2华山图和简介

  3、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是以高和险出名的,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路。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呢!同学们说说华山怎样?(高啊)!

  板书:高

  4、师: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课件3古诗

  5、板书课题:《咏华山》。

  6、齐读课题。

  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指读华,多音字组词。

  7、你们知道是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让我们认识一下他吧?课件4寇准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要是现在还活着就应该1000多岁了呢!

  8、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座词语山。咱们现在就比一比吧,谁敢来爬一爬词语华山。课件5复*生字词

  二、导读课文,体验文本

  1、师:同学们昨天学的真棒,所以爬词语华山很简单,可是爬真正的华山可就没呢么简单喽!真正的华山可高啦!2.品读句子。

  同学们知道华山到底有多高吗?

  课件6华山图,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xx多米,相当于800多层的楼房高。

  课件7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朗读

  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寇准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

  3、课件8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艰难还可以怎么说?相反呢?你能想象他们爬山艰难的样子吗?

  师: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粗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

  课件9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他们一边喘着气,一边说(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课件10两个感叹号,一个“真”。指名读,你从这两句话中还能找到什么表示高的意思呀?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好不容易登上这么高的华山,我们可要好好欣赏一番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

  ⑴课件11出示“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啊,华山不仅高,还很

  ---------!板书:美

  ⑵

  我们跟着他们一起爬上山顶,此刻也只有谁敢和华山比高?试着用”除了

  都”练*说话。看远远**的山原来比我们高的多,可都在我们的——(脚下)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再说几个“远远**”这样的词吗?引导编写小诗。重重叠叠山,弯弯曲曲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有了这些重叠的词,句子更美了。朗读: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瞧,太阳原来离我们那么远,可现在爬上山顶却觉得——(*了),练*说话: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真的离我们*吗?(用显得说话)。白云原来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弄清山腰,山脚,山顶。想象白云缭绕的美丽景象: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就像什么。真的是白云变低了吗,那是怎么回事?朗读: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山,太阳,白云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山真高哇!再读:课件12啊!华山真高哇!

  5、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么高大美丽的华山画下来呢?

  教师先画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画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的山”。边画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的山”应该画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画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画的位置。

  6、课件12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感情背诵:

  突出华山的美与高。

  7、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课件13出示:小孩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情不自禁就是(不由自主)

  你能找到哪个词是题目中“咏”的意思?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说什么?但他咏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1)、课件14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读出停顿,重音,找出对仗的词。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15“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课件16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太阳显得那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可古诗中没有一个“高”字,你怎么看出来的?寇准可真聪明,他用远远**的山,太阳,白云写出了华山高。你有办法帮老师把花变香吗?把水变清吗?

  9、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可以加上动作。(课件17配乐背诗。)

  10、好听吗?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听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时认真学*语文的结果)

  你敢挑战寇准吗?请你来夸夸华山。(课件18练*说话,积累成语:

  顶天立地

  高耸入云恋恋不舍)

  三、学*生字

  1.寇准七岁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同学们帮老师夸夸他吧!果真是英雄出少年,你还知道哪些像寇准这样小小年纪就了不起的人呢?(司马光,王勃,骆宾王,曹植,曹冲等)

  2.了解文包诗,仿照课文口头说话:咏鹅

  四、课外延伸

  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带给诗人不少灵感,课件20、21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等脍炙人口。同学们回去找一找描写山的诗,读一读,再比一比看谁背得多吧。

  五、作业:课件22

  1背一背:背出《咏华山》。2画一画:画出自己心中的华山。

  3写一写:可以在自己画的画上写几句赞美华山的话。

  板书:

  咏华山

  华山图(简笔画)

  高

  美


《咏华山》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古诗咏鹅教案(精选5篇)

  古诗咏鹅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意呀?(快)

  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

  古诗咏鹅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

  2、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

  3、指导水的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 注意观察图画时要有顺序。(出示挂图)

  (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尽量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看到的。)

  二、教学诗歌

  1、导入。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听到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描述,我真想送一首诗歌给大家,那就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咏鹅》(板书课题,贴“鹅”字)。

  2、齐读课题,随文学*“鹅”字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唐老师一起读读课题。

  师:这个“鹅”字真是太难了,唐老师都不知道怎样来记住它,有谁能够教教我怎样来记住“鹅”字。

  抽生回答(引导“鹅”字左边是我加上右边的鸟)

  师:你能为鹅找个朋友组成词语吗?

  抽生回答

  师: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和我们《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一样聪明。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骆宾王是怎样来描绘鹅的。

  3、读一读,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教师:请孩子们翻开书39页,老师要把这首诗送给大家,请孩子们认真倾听,特别注意那些你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孩子们,带着你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一起读读《咏鹅》,我要听听谁能把诗歌的每一个字读准。

  (2)抽生读(评价字音,纠正字音)

  (3)学生齐读

  4、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准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你喜欢大白鹅吗?

  (2)抽生回答。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它有着白白的毛,红红的脚掌……

  寻机单独指导朗读。(白、红、绿、青波重读。)

  寻找机会延伸:大白鹅向着天唱歌,都会唱些什么呢?

  (同步出示“歌”字,随文识字。)

  师:这“歌”字谁又有好办法能快速地记住它?

  抽生回答,并口头组词。

  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

  (3)抽生带着感情读诗歌。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读得真棒,有谁来给大伙读读整首诗?

  (4)教师评价,引导感情朗读。

  师: 读得怎么样呢?

  生:(好,因为有感情。)

  (5)同桌读

  师:对,有感情才能读好书。我想孩子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练*练*,注意带上自己的感情。(教师巡回。)

  (6)全班齐读

  师:我听到好多的孩子读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请全班同学带着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齐读诗歌。

  三、识记生字。

  1、复*单韵母,勾画含有单韵母的生字。

  (1)圈画生字。

  师:孩子们可真棒,一会就把诗歌读得这么棒。可是聪明的.孩子除了读书读得好,观察事物也特别仔细。唐老师马上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眼睛明亮的孩子,找出含有单韵母的生字,并用铅笔圈画出来,看谁圈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回指导。)

  (2)抽生读、教读、

  2、认读生字“红”“绿”。

  师:孩子们真能干哟,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找了出来。可是唐老师被诗歌里的两姐妹难住了,看看都是谁?

  (1)出示生字卡片。(绿、红)

  抽读字音

  教学字形

  师:姐姐妹妹好相象,教教唐老师怎样分清她们俩?

  抽生回答

  (2)齐读生字。师:大家真聪明,学过的知识全都用上了,生活中的知识也用上了。姐姐妹妹还带来了好多的朋友,我们来认识认识

  (3)老师指读生字卡片(向、白、毛、水)

  抽生认识

  师:读得真响亮,谁还能为生字找朋友,连成词来读。

  (4)抽生组词,教师出示词语

  开火车

  师:开开火车,记牢它们。(水放最下面)

  四、指导书写“水”

  师:同学们,这水可重要了,世界上谁都离不开它,植物离开了他会枯萎,动物离开了他会死亡,人离开了他也活不了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

  (1)疏通“水”的笔顺笔画。

  师:让我们来看看水的笔顺笔画应该是怎样的,谁来书空?

  抽生书空,教师写出笔顺笔画。

  (先中间,后两边)(一笔竖勾,二笔横撇,三笔撇,四笔捺)

  (2)观察占格

  师:说得很准确,让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复*田字格。(水的家真漂亮,这是横中线,这是竖中线,这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比比看,哪个眼睛明亮的孩子能找出水的的每一笔都在那里。抽生说

  (3)教师师范

  (4)学生描红,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背诵诗歌

  师:骆宾王《咏鹅》真让人感到快乐,诗歌原来这样有趣,可以用这样少的字表达这么美丽的画面,真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以后也写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诗歌。

  就让我们试着来背背这首诗歌。

  教学反思:

  教学《咏鹅》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和会写3个生字“白、向、毛”。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生甲:这是一只白白的鹅;生乙: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了骆宾王七岁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年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指名读、师生接力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感悟诗意,而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形象地再现了诗情诗景,在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了人与动物关系密不可分、亲切自然的教育。

  在写字环节,新出现的两个笔画是一个难点,只有掌握了这两个笔画,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三个生字,为此,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强调一定要掌握笔画笔顺,但对于“笔画笔顺”这一千百年来人们写字时约定俗成的东西,我想,让学生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慢慢来,潜然默化。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要保护孩子能学好的自信心。批改作业时,看着那工工整整的一笔一画,看着那整整齐齐的一行行字,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瞧!这是一群多认真的孩子呀!

  古诗咏鹅教案 3

  背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等特点,而3—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年龄,从小让孩子接触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对古诗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幼儿学*的主动性。本节课中,我采用先声夺人的办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即让幼儿听声猜动物,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当我把白纸揭开,栩栩如生的大白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孩子们的脸上更是满溢着兴奋的表情。

  对古诗的教学,对于幼儿特别又是小班的幼儿来说显得有点枯燥,但是如果运用适宜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也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考虑到小班幼儿因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咏鹅》这首易于小班幼儿理解的古诗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呢?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趣味性的挖掘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肢体动作模仿来表现古诗内容。通过让幼儿模仿大白鹅头抬的高高的伸着脖子唱着歌、在水里像划船一样游泳等动作来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诗的意境。这个活动环节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强,模仿得也很不错,师幼互动也很好。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大白鹅基本的外形特征,如鹅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

  但在“听一听,读一读”这一环节中,也许是教法设计还不够理想,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些,因此幼儿学*朗读的情绪有所下降,有几个幼儿注意力开始转移,开始东张西望,不十分愿意跟老师朗读古诗。我想,如果我变换一些方式来教读,如由教师朗读诗句幼儿模仿动作;或教师一边指着白鹅的不同部位,一边诵读相应的诗句;或者让全体幼儿来诵读,我来指挂图。这样就增加了形象性,孩子们学*的兴趣就不至于削弱。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歌曲声中学*表演古诗里的情景,在游戏活动中孩子表现的很开心,也学的很像。通过模仿白鹅戏水的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古诗咏鹅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

  2、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

  3、指导水的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 注意观察图画时要有顺序。(出示挂图)

  (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尽量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看到的。)

  二、教学诗歌

  1、导入。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听到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描述,我真想送一首诗歌给大家,那就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咏鹅》(板书课题,贴“鹅”字)。

  2、齐读课题,随文学*“鹅”字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唐老师一起读读课题。

  师:这个“鹅”字真是太难了,唐老师都不知道怎样来记住它,有谁能够教教我怎样来记住“鹅”字。

  抽生回答(引导“鹅”字左边是我加上右边的鸟)

  师:你能为鹅找个朋友组成词语吗?

  抽生回答

  师: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和我们《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一样聪明。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骆宾王是怎样来描绘鹅的。

  3、读一读,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教师:请孩子们翻开书39页,老师要把这首诗送给大家,请孩子们认真倾听,特别注意那些你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孩子们,带着你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一起读读《咏鹅》,我要听听谁能把诗歌的每一个字读准。

  (2)抽生读(评价字音,纠正字音)

  (3)学生齐读

  4、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准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你喜欢大白鹅吗?

  (2)抽生回答。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它有着白白的毛,红红的脚掌……

  寻机单独指导朗读。(白、红、绿、青波重读。)

  寻找机会延伸:大白鹅向着天唱歌,都会唱些什么呢?

  (同步出示“歌”字,随文识字。)

  师:这“歌”字谁又有好办法能快速地记住它?

  抽生回答,并口头组词。

  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

  (3)抽生带着感情读诗歌。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读得真棒,有谁来给大伙读读整首诗?

  (4)教师评价,引导感情朗读。

  师: 读得怎么样呢?

  生:(好,因为有感情。)

  (5)同桌读

  师:对,有感情才能读好书。我想孩子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练*练*,注意带上自己的感情。(教师巡回。)

  (6)全班齐读

  师:我听到好多的孩子读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请全班同学带着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齐读诗歌。

  三、识记生字。

  1、复*单韵母,勾画含有单韵母的生字。

  (1)圈画生字。

  师:孩子们可真棒,一会就把诗歌读得这么棒。可是聪明的'孩子除了读书读得好,观察事物也特别仔细。唐老师马上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眼睛明亮的孩子,找出含有单韵母的生字,并用铅笔圈画出来,看谁圈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回指导。)

  (2)抽生读、教读、

  2、认读生字“红”“绿”。

  师:孩子们真能干哟,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找了出来。可是唐老师被诗歌里的两姐妹难住了,看看都是谁?

  (1)出示生字卡片。(绿、红)

  抽读字音

  教学字形

  师:姐姐妹妹好相象,教教唐老师怎样分清她们俩?

  抽生回答

  (2)齐读生字。师:大家真聪明,学过的知识全都用上了,生活中的知识也用上了。姐姐妹妹还带来了好多的朋友,我们来认识认识

  (3)老师指读生字卡片(向、白、毛、水)

  抽生认识

  师:读得真响亮,谁还能为生字找朋友,连成词来读。

  (4)抽生组词,教师出示词语

  开火车

  师:开开火车,记牢它们。(水放最下面)

  四、指导书写“水”

  师:同学们,这水可重要了,世界上谁都离不开它,植物离开了他会枯萎,动物离开了他会死亡,人离开了他也活不了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

  (1)疏通“水”的笔顺笔画。

  师:让我们来看看水的笔顺笔画应该是怎样的,谁来书空?

  抽生书空,教师写出笔顺笔画。

  (先中间,后两边)(一笔竖勾,二笔横撇,三笔撇,四笔捺)

  (2)观察占格

  师:说得很准确,让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复*田字格。(水的家真漂亮,这是横中线,这是竖中线,这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比比看,哪个眼睛明亮的孩子能找出水的的每一笔都在那里。抽生说

  (3)教师师范

  (4)学生描红,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背诵诗歌

  师:骆宾王《咏鹅》真让人感到快乐,诗歌原来这样有趣,可以用这样少的字表达这么美丽的画面,真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以后也写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诗歌。

  就让我们试着来背背这首诗歌。

  教学反思:

  教学《咏鹅》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和会写3个生字“白、向、毛”。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生甲:这是一只白白的鹅;生乙: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了骆宾王七岁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年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指名读、师生接力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感悟诗意,而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形象地再现了诗情诗景,在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了人与动物关系密不可分、亲切自然的教育。

  在写字环节,新出现的两个笔画是一个难点,只有掌握了这两个笔画,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三个生字,为此,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强调一定要掌握笔画笔顺,但对于“笔画笔顺”这一千百年来人们写字时约定俗成的东西,我想,让学生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慢慢来,潜然默化。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要保护孩子能学好的自信心。批改作业时,看着那工工整整的一笔一画,看着那整整齐齐的一行行字,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瞧!这是一群多认真的孩子呀!

  古诗咏鹅教案 5

  背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等特点,而3—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年龄,从小让孩子接触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对古诗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幼儿学*的主动性。本节课中,我采用先声夺人的办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即让幼儿听声猜动物,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当我把白纸揭开,栩栩如生的大白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孩子们的脸上更是满溢着兴奋的表情。

  对古诗的教学,对于幼儿特别又是小班的幼儿来说显得有点枯燥,但是如果运用适宜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也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考虑到小班幼儿因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咏鹅》这首易于小班幼儿理解的古诗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呢?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趣味性的挖掘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肢体动作模仿来表现古诗内容。通过让幼儿模仿大白鹅头抬的高高的伸着脖子唱着歌、在水里像划船一样游泳等动作来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诗的意境。这个活动环节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强,模仿得也很不错,师幼互动也很好。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大白鹅基本的外形特征,如鹅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

  但在“听一听,读一读”这一环节中,也许是教法设计还不够理想,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些,因此幼儿学*朗读的情绪有所下降,有几个幼儿注意力开始转移,开始东张西望,不十分愿意跟老师朗读古诗。我想,如果我变换一些方式来教读,如由教师朗读诗句幼儿模仿动作;或教师一边指着白鹅的不同部位,一边诵读相应的诗句;或者让全体幼儿来诵读,我来指挂图。这样就增加了形象性,孩子们学*的兴趣就不至于削弱。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歌曲声中学*表演古诗里的情景,在游戏活动中孩子表现的很开心,也学的很像。通过模仿白鹅戏水的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