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一)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学*内容

  1、基础性学*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均分,如果不能*均分,怎么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起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信息窗内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一定数目的花*均分成一定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临淄东周殉马坑》可以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可以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略)

  二、新课。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 ÷ 5 = 3 (组)

  16 ÷ 5 = 3(组)……1(盆)

  17 ÷ 5 = 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 复*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 42÷6 = 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的例5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7÷9= 32÷4= 42÷7= 16÷8=

  30÷6= 24÷3= 10÷2= 15÷3=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5

  4 2 2

  2 0

  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在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复*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

  43÷747÷934÷6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5<32()×7<46()×9<42

  6、数学书第92页1、2、3题。先独立完成,汇报评讲。

  (三)拓展练*

  1、有16个方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方木块,还剩()个方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方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方木块。

  2、有86个蘑菇,*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分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

  (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5、筐里有27个苹果,最少拿出多少个就能正好*分给7个同学?

  6、还有其他的方法,使得筐里的苹果正好*分给7个同学吗?

  7、有27本书,最少再添()本就能*均分给6个小朋友?最少拿掉()本就能*均分给5个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123=4。用11根小棒摆,113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生做题按余数多少上前站好。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揭题:在*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7÷5时,可以想17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7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7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2.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7÷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生思考、汇报)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板书,生齐读)

  三.巩固练*

  1.完成想想做做1

  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第2题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3题。

  读一读填空。根据这个想法列出完整的竖式。

  3.完成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朵,还剩( )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 看,这是3片花瓣 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 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 、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

  1、判断

  (1)把15朵*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4=3(朵)……3(朵)

  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6=( )……( )

  (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

  ( )÷6=( 2 )……( 5 )

  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 )÷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3=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3=□(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题。

  (1)( )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

  做练*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123=4。用11根小棒摆,113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2.质疑: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任务:

  1. 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 (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 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任务:

  学*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

  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9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

  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

  2、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小棒,草莓,盘子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看图形宝宝都已经藏好了。你能根据你看到的一部分图形猜出后面藏着哪一个图形宝宝吗?(生猜测后师展示图形并提问:各有几条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有剩余的情况。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小棒)他们是按照怎样的要求在摆呢?你能从图中找到重要信息吗?(生汇报)

  (2)如果让你也摆一摆,你最想摆哪个图形呢?(生汇报;师随机根据生的汇报让生猜测1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你想要摆的图形。并随即抽取3位学生上台用11根小棒分别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

  (3)展示三位学生作品:

  师:3位同学用11根小棒分别摆了,摆得图形虽不同,却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

  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里又藏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与之前已学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呢?请随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莓园,到那里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2、学*例1,在对比中感知余数的产生。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2)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吗?(正好摆完)你能根据你的摆法列出算式吗?(6÷2=3(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6里面有3个2)

  (3)象6÷2=3这样的除法算式咱们以前就学过,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吗?(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师:同学们真不错,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4)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用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

  (5)谁愿意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摆法。(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没有?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不够摆一盘)

  师:这1个草莓就是多余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试着把你的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7)老师也列好了算式7÷2=3(盘)……1(个),看看你们能看懂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引导理解算是含义)

  (8)对比7÷2=3(盘)……1(个)和6÷2=3(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重点强调剩余的1个草莓)

  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数字1表示,在数学上我们把表示剩余的这个数叫做“余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我们该怎么写呢?

  (9)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师边范写边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生随师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请同学认真听!(师范读生学*读法。)

  三、巩固练*。

  1、课本P60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P60做一做第二题

  (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

  课本P64练*十四第一题

  五、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学*了有余数的除法,并利用新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咱们以后讲继续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无剩余的*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妈妈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么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预设1: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可以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起来把你们重大的发现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可以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2人一组

  (2)15人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起学*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  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不过老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的例5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7÷9= 32÷4= 42÷7= 16÷8=

  30÷6= 24÷3= 10÷2= 15÷3=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5

  4 2 2

  2 0

  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3=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3=□(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5 2(例3)~~p53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 过探究过程,使 学 生 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鲜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2、学生摆、问老师、老师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校园情景,认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课件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

  2、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a、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b、动手操作:

  c、提问思考:

  d、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e、你能说说列竖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

  (2)教学例题2。

  a、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b、仿照例一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有什么不同?

  c、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d、尝试列式:23÷5=4(组)……3(盆)

  e、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f、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g、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比较

  观察一组列式,你能发现什么?

  a、课件展示

  b、小组讨论

  c、全班交流

  d、小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猜猜看 : 课件展示,学生猜

  2、拓展题: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分的物品6个草莓7个草莓几个一份

  每2个一盘每2个一盘分的结果分了3盘,正好分完算式表达6÷2=3(盘)分了3盘,还剩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四)练*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四、巩固练*,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分苹果和观察、分类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认识余数,了解带余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带余除法。

  3、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实际操作,引入新知

  小朋友已经学过除法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有余数除法。小朋友听说过有余数的除法吗?你觉得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生介绍)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开门见山,请小朋友自己介绍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揭示课题

  1、分糖果

  师: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糖,但糖果数量可能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实践活动入手,让每一个小朋友动手分分写写,使他们都有自己的体验过程,初步感知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2、反馈结果,讨论分类

  (1)学生上台汇报,逐一补充。师:小朋友很会动脑筋,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分分类吗?

  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分分类,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正迁移,从而能够开展有效学*。

  (2)结果分类,并用算式表示

  师:正好分完是以前学的。我们一起用算式来表示。

  那么这些分后有剩余的,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试一试。

  自己想办法写一写如果分后有剩余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在数学中,我们*惯上这样表示:14÷3=4…2(举例)用三个小圆点来帮助,读作14除以3商4余2。(齐读)下面几种情况你能照样子写写算式吗?请你选一种写算式,再读给同桌听。(师板书反馈情况)你知道3、4、2分别表示什么?(个别说)说得真好!象2这样分后还有剩余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余数。

  把概念当作学生学*的生成点,让学生在探索中自然*得,让学生从模仿、识记水*达到理解和领悟的水*。

  二、学*实践,探索新知

  1、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分一分,写一写,认识了余数,那么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7÷3,你能列竖式吗?试一试(生板演)

  学生已经学过了怎样列竖式解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因此老师可根据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地去解决这一新问题,发挥学*主动性。

  (1)列竖式计算

  (2)互相议一议计算方法

  (3)教师点拨

  (4)练一练:17÷320÷6(师:先请小朋友自己做一做,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试商对有些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安排四人小组合作学*,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有困难的小朋友能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共同探索计算方法。

  (4)反馈情况:你们是怎么做的?(展示,评价)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评价,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对自己下一阶段的学*更充满信心

  2、知道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非常能干,那么我们算了这么多题,你能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真的是这样的吗?你能举个例子吗?来老师这里也有几道题,我们一起算一算。(板书:11÷214÷324÷618÷5)

  (2)说一说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师: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可以吗?

  用多媒体实物演示,使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这一较难理解的道理变得形象、清晰,帮助孩子获取信息、明确道理。

  3、判断下面各题计算正确吗?用手势表示,并指出错在哪里?

  19÷6=2…725÷5=4…520÷3=7…117÷5=3…0

  三、学*反思,自我体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四、综合练*,巩固提高

  1、口算(抢答)

  10÷511÷57÷523÷519÷5

  这些算式里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没有?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哪几个?为什么?

  2、找一找,小房子里可能住的是谁?

  师:听说我们在学带余除法,很多小动物都赶来了,请你根据他们身上的号码及刚才学的知识,猜一猜,蓝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动物的家?绿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找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让学生置身与喜闻乐见的情境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探索,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到了数学学*之中。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从内容来看有余数的除法,无论在算理上,还是在求商上,横式、竖式的书写格式都比表内除法复杂,并且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时也会一定的困难。但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初步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以及除法的横式、竖式书写方法,因此我考虑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尝试及同学间的合作交流等形式完成学*任务。

  因此在课堂中我首先开门见山,请孩子自己说说对带余除法的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揭示课题。然后安排分苹果的实践活动。一般老师都会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的确当学生有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需资源共享时,要小组合作,但我认为在这一分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个体体验的深刻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活动将动作、语言、符号相对应。因此我安排每位学生自己圈圈写写,初步感知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分分类,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正迁移,从而能够开展有效学*。考虑到学生年龄偏小,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时,还是有较大困难的。因此在通过观察板书的*题,发现这一规律后,我在启发学生自己举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3=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3=□(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我觉得设计的这几个环节比较好。1,以分苹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什么是余数。

  2,在发牌的实际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探究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练*中,熟练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验证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让学生懂得每个规律的形成,每次大胆的猜想都要经过不断的验证,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知识的作风。

  4,通过拓展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锻炼思维,让孩子们觉得数学很有趣,很深奥,有很多秘密可以探寻,就象在果园,跳一跳能摘到很多果子,甚至是最好最难得的果子。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我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主动建构知识的*台,从表内除法竖式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本节课我觉得节奏过快,内容过多,没有给学生巩固与消化的空间,从而感觉整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以落实,只是很肤浅地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上认识了竖式计算。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如何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将是我最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时是从创设运动会的情景出发,让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中,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效果也较好。但如果深入地去反思本节课,就会发现本节课“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对孩子的数学学*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孩子过多地关注生活情节,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情景中的生活因素较多,使教学花费时间较多,导致练*的量不够,使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高效。

  是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呢?能不能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设计了《有余数除法》的新知部分教学,旨在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上做一种新的尝试。

  总之,教学后,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上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学*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味”;其次,提供安静的数学学*环境,使孩子们进行数学的思考;最后要构建生活的数学学*原型,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这次教学尝试,我欣喜地看到,整节课孩子们自始至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整节课,孩子们时而安静地思考、时而踊跃地发言,时而安静地书写、时而大胆地表达……。课堂上动静交替,孩子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3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提供时空保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打破了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有余数的除法”。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有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味的学*素材作为媒介。至于素材的来源可以是书上的现成内容,也可以是生活实例,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选取或加工的题材。在学*这堂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计算、会把一个数分拆成乘与加,并且学生能进行等量划分、*均分等操作,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而且书上后面的练*都是用等量划分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选用“分草莓”例题引入,而是以等量划分具体实物,给每个学生15个小圆片,可以每2个一份或每4个一份、每5个一份、每6个一份,让学生从动手操作。通过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有的是正好分完,有的是有余数的,在交流后,学生形象感知两种不同分的结果。学生在自己操作摆双色片后,我又让他们说说摆的过程,学生在探索学*中,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等概念体验比较深刻。我们深知,当孩子们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时,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

  二、加强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以往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传统的做法是在练*的订正和反馈环节中直接告诉学生: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必须比除数小。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不是从自己得出,而是机械记忆。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一组实例辨析,让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不仅增长着知识,而且从中也发展着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帮助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9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复*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2)*均分时有剩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剩余一个”

  (3)通过*题巩固认知p60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通过*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面都有编号,现在老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老师就知道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你们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而且一定会比老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新知

  1、回顾温*:

  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

  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粘贴)

  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6÷2=3单位(盘)

  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

  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己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师:那剩下的一个为什么没继续摆呢。

  生:因为要每2个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成1盘了,所以就剩下了。

  师:你真棒。对像这种*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怎样把它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被除数7表示共7个苹果,除数2表示每2个分一盘,商3表示分了3盘,所以单位要是盘,最后还余下一个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给忘记了啊,我们在商的后边加上6个点,把余下的1个写到点的后边,它余下了1个,所以它的单位要是个,这余下来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师: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个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读的很好。这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谁能再来说说这个余数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余数表示*均分后剩下的数。

  3、课堂练*,及时巩固。

  师:很棒,现在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起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起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现在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现在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现在你们有没有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面都有编号,现在老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老师就知道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你们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而且一定会比老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新知

  1、回顾温*:

  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

  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粘贴)

  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6÷2=3 单位(盘)

  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

  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己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师:那剩下的一个为什么没继续摆呢。

  生:因为要每2个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成1盘了,所以就剩下了。

  师:你真棒。对像这种*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怎样把它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被除数7表示共7个苹果,除数2表示每2个分一盘,商3表示分了3盘,所以单位要是盘,最后还余下一个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给忘记了啊,我们在商的后边加上6个点,把余下的1个写到点的后边,它余下了1个,所以它的单位要是个,这余下来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师: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个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读的很好。这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谁能再来说说这个余数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余数表示*均分后剩下的数。

  3、课堂练*,及时巩固。

  师:很棒,现在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起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起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现在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现在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 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现在你们有没有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2.质疑: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任务:

  1. 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 (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 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任务:

  学*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

  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有关余数的除法。

  学*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方式:师生互动

  学*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 ÷ 2 = 3(盘)、、、、、、、1(个)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交流,学*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4、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1、基本层:

  ⑴、P52做一做。(课件示“第一关”)

  ⑵、P53做一做。(课件示“第二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3)p51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

  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

  3、开放层:(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

  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鲜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2、学生摆、问老师、老师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校园情景,认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课件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

  2、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a.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b.动手操作:

  c.提问思考:

  d.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e.你能说说列竖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

  (2)教学例题2。

  a.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b.仿照例一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有什么不同?

  c.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d.尝试列式:23÷5=4(组)……3(盆)

  e.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f.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g.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比较

  观察一组列式,你能发现什么?

  a.课件展示

  b.小组讨论

  c.全班交流

  d.小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猜猜看:课件展示,学生猜

  2、拓展题: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3=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3=□(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 ,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 = 3…… 1

  ( ) ( ) ( ) ( )这个算式读作:( )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 (个)

  7÷3= (个)……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 )

  ÷8= ……( )

  ÷9= ……( )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8÷4=2

  7÷2=3(盘)……1(个) 9÷4=2……1

  余数 10÷4=2……2

  读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9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P51—P5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交流,学*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4、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1、基本层:

  ⑴、P52做一做。(课件示“第一关”)

  ⑵、P53做一做。(课件示“第二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3)p51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

  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

  3、开放层:(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课本68页的例6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

  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按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因为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3)验证结果。

  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第6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五”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么摆的。如果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朵,还剩( )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 看,这是3片花瓣 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 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 、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

  1、判断

  (1)把15朵*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4=3(朵)……3(朵)

  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6=( )……( )

  (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

  ( )÷6=( 2 )……( 5 )

  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 )÷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 6个草莓 7个草莓 几个一份

  每2个一盘 每2个一盘 分的结果 分了3盘,正好分完 算式表达 6÷2=3(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练*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四、巩固练*,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 )÷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无剩余的*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妈妈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么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预设1: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可以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起来把你们重大的发现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可以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2人一组

  (2)15人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起学*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

  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不过老师也必须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无剩余的*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妈妈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么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预设1: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可以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起来把你们重大的发现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可以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2人一组

  (2)15人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起学*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

  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

  ……

  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不过老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2

  14÷3=4…2

  (2)

  21÷6=3…3

  21÷3=6…3

  3.做练*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三十六第1、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123=4。用11根小棒摆,113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生做题按余数多少上前站好。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练*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三十六第1、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菁华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 ,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 = 3…… 1

  ( ) ( ) ( ) ( )这个算式读作:( )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 (个)

  7÷3= (个)……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 )

  ÷8= ……( )

  ÷9= ……( )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8÷4=2

  7÷2=3(盘)……1(个) 9÷4=2……1

  余数 10÷4=2……2

  读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的意义,并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加了有趣的野营活动,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再去参加更有趣的野营活动呢?(学生回答)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从情景图中你看到哪些有趣的活动?请找出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出数学问题 可能有:(教师适时板书)

  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48个野果*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3、55个蘑菇,*均分给我们小组的8人,每人分几个? 4、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探索新知

  师: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吧?(激发学生投入学*活动中)。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师板书:

  22÷4= (人) (条)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谁的方法最好吧!(对于各种合理的方法,师先予以鼓励表扬)

  师:怎样列出竖式呢?就让我们共同学*吧!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22条鱼,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人每得条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

  三、课堂练*

  1、48个野果*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2、55个蘑菇*均分给8人,每人分几个? 自主练*第二题:摆一摆 填一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们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吗?

  五、教学反思

  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后续学*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理解,注意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只有结合具体情境从根本上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 ,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 = 3…… 1

  ( ) ( ) ( ) ( )这个算式读作:( )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 (个)

  7÷3= (个)……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 )

  ÷8= ……( )

  ÷9= ……( )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8÷4=2

  7÷2=3(盘)……1(个) 9÷4=2……1

  余数 10÷4=2……2

  读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3=3……1

  ()()()()这个算式读作:()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个)

  7÷3=(个)……(根)

  8÷3=()……(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13÷2=6……1()

  18÷3=5……3()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8=……()

  ÷9=……()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8÷4=2

  7÷2=3(盘)……1(个)9÷4=2……1

  余数10÷4=2……2

  读作: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菁华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 ,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 = 3…… 1

  ( ) ( ) ( ) ( )这个算式读作:( )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 (个)

  7÷3= (个)……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 )

  ÷8= ……( )

  ÷9= ……( )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8÷4=2

  7÷2=3(盘)……1(个) 9÷4=2……1

  余数 10÷4=2……2

  读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63=□

  2、∮∮∮∮∮∮∮

  【】【】【】

  73=□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略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 ,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 = 3…… 1

  ( ) ( ) ( ) ( )这个算式读作:( )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 (个)

  7÷3= (个)……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 )

  ÷8= ……( )

  ÷9= ……( )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8÷4=2

  7÷2=3(盘)……1(个) 9÷4=2……1

  余数 10÷4=2……2

  读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

  一、复*目标:

  1、在综合练*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巩固加深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问题。

  3、拓展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复*重点:

  1、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利用口诀求商。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复*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在练*本上写出一个或两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读一读,并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根据老师给的4个数写一道除法算式。(出示:55、6、7、8、)

  【通过让学生自己写除法算式,并用这些算式来展开复*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更对学生有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复*如何判断除法算式是否正确。

  24÷5=3…9 46÷8=5…6 18÷3=5…3 28÷9=3…2

  小结:在计算除法时,不仅要使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还要注意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设计目的: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除法算式进行自我检验,同时通过判断的形式使学生将检验的两个要求牢记于心。虽然“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不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便在复*期间强调这种检验方法很有必要。】

  (三)、复*运用口诀快速求商。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吗?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1÷5=( )…( ) 36÷7=( )…( )

  43÷8=( )…( ) 51÷6=( )…( )

  (四)、复*除法竖式计算:

  导入:同学们能够运用口诀来求商,真棒,如果老师想要同学们用竖式来求商和余数,你会吗?

  48÷9= 61÷7= 26÷3= 35÷4= (总复*题3)

  学生先在练*本上练*,指名上台板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并根据算式说说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设计目的:这两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强化学生试商的方法,能够利用口诀快速求出商是几,并能用竖式来表示,明白竖式每部分的含义,进一步熟悉用竖式来求商,并能时刻关注到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会根据除得的情况来判断商的大小。】

  (五)、思维拓展。

  导入:从前面的学*中我们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下,那余数可以是几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面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余数可能是( )

  (2)□÷9=□…□,余数可能是( )

  (3)□÷6=□…□,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4)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

  师:从这几道题里,你知道了什么?能把下面的填空补充完整吗?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要比( )小。在余数的范围中,最大的余数要比除数少( )最小的余数是( )。

  【设计目的:通过这道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会根据除数的大小来判断余数出现的可能性,并为下学期学*除法的验算埋下伏笔。】

  (六)、综合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入: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解决?

  1、王老师带来32个糖果,*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2、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总复*题4)

  第1、2题同时练*,反馈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并对这两种题型进行区别和总结。

  【这两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均分”和“包含分”两种用除法计算的题型特点。】

  3、22天里面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隐含了一些条件的,解决这类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找出隐含的条件。】

  4、一瓶纯净水8角钱,小明用3元钱能买几瓶,还剩多少钱?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在解决问题时除了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这些小细节。】

  5、 37个小朋友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5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时候结果要比所求出的商多1,而有时则可以忽略余数。】

  6、小熊送给小猴6篮桃子,每篮有8个,如果小猴每天吃5个,可以吃多少天?还剩多少个?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会解决一般的除法问题的基础之上能够分析条件,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七)、 延伸拓展

  张老师把1—50的卡片按顺序发给李*、赵强、张虎、刘 红四位同学,第35号卡片发给了哪位同学?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讨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的力量。】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了有余数的除法,通过今天的复*你们有什么收获?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总结的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

  (九)、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 )÷( )=( )…( )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 )=( )…( )

  ( )÷( )=( )…( )

  55 ÷ 8 = 6 …7

  48÷9= 61÷7= 26÷3= 35÷4=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