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1、揭题。今天我们学*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兴趣

  1、导入新课,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三、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自由读。

  2、小组学*。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四、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五、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古诗,走*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

  (1)老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4个地点转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出示诗句,学生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

  3、齐唱《峨眉山月歌》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 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 (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 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夜晚,每当我们抬头望月,就会想起住在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首和月亮有关的诗歌。

  二、了解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三、了解作者

  1、请学生介绍李白

  2、看投影,深入了解作者

  3、想一想,以前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尝试背诵

  (1)《静夜思》:

  这首诗写于作者26岁时,写作地点在当时的扬州旅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抬望天空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2)《望庐山瀑布》: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通过形象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早发白帝城》

  这是诗人五十多岁(57)时写的一首诗,当时李白要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走到白帝城得到朝廷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四、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学*的《峨眉山月歌》写于《静夜思》之前,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投影)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满怀留恋之情。

  五、齐读古诗,学*生字

  溪

  1、注意读音:君

  2、注意写法:“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3、尝试组词

  六、再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

  峨眉 /山月/ 半轮秋,影入 /*羌/ 江水流。

  夜发 /清溪/ 向三峡,思君 /不见/ 下渝州。

  七、细读古诗,两两合作,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半轮:半圆,(看插图理解)这里指上弦月(上上西西,上半夜从西面出来,月面朝西)或下弦月(下下东东,下半夜从东面出来,月面朝东)。

  2、影:指月影。

  3、流:流动,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4、夜发:连夜出发。

  5、向:驶向。

  6、思:思念。

  7、君:作者的友人。

  8、下:由上游往下走。

  八、看动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1、示例:我最喜欢第句,因为它描写了的美丽景象。或我最喜欢第句,因为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3、投影:

  第一句描写了秋夜峨眉山半轮明月高挂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描写了月亮倒映在*羌江清澈水面的美丽景象;

  第三句描写了作者连夜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九、三读诗歌,找出诗中的五个地名,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投影:

  五个地名连用,既点出行程,也表达了思乡的情怀。

  十、拓展:填写与月有关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字册》;

  3、完成《补充*题》。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菁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1、揭题。今天我们学**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

  (1)老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4个地点转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出示诗句,学生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

  3、齐唱《峨眉山月歌》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4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古诗。

  (板书:11 古诗两首)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

  《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 影 流 夜发 向 思 君 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6、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抄写词语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兴趣

  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1、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插图

  课前:提示地名、江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生介绍:诗仙,为后人留下*1000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幼年李白《古朗月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过渡语:

  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三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影——指月影。

  半轮——(看插图理解)半圆。上弦月或下弦月。

  思——思念。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更不复可见,诗人触景生情,暗生思月怀乡之情,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四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五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溪3、完成补充*题第二题2、3;3、搜集写月的诗句

  秋月流向三峡

  (思念情)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

  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读准,找出地名)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下:从上游往下**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 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峨眉山作文 (菁华5篇)

峨眉山作文1

  都说峨眉山的雪景是美的,因为经不住这样的美景,终于拉上朋友去了一次峨眉。我想峨眉山的雪景一定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当那一片洁白映入眼帘,还有金顶的日出映照在雪上的美。如果你不亲自走一次,我想是不会体会到的吧,白雪、古刹、日出、云海。还有什么能阻我的去峨眉山的脚步呢?

  去年冬天踏上了峨眉山乐山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峨眉山的雪景却已经映在了我的心里!

  第一天我们先先乘车经成乐高速公路至乐山,去到乐山自然是不能错过乐山大佛的呢,以前曾在照片上看过乐山大佛,却不曾想到真正看见乐山大佛时,还是被他所震撼了呢,此外还有凌云寺,大雄宝殿,下九曲栈道、观三江会流、德美化工点呢。在法物流通处佛缘堂自行参观完后,便乘车前往佛教圣地休闲天堂——峨眉山。

  峨眉山的雪景分外妖娆。冬季的峨眉布满山银装素裹,玉树银花,晶莹剔透的冰枝、银光闪烁的树挂,斑澜夺目的山峰……峨眉山奇观乍现,宛如仙境一般,令人留连忘返。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峨眉山因特殊的地理和不同的海拔气候条件,通常被分为高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三大游览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哦。

  来到了峨眉山的半山腰,我往窗外一看,雪白的雪花随随风飘扬,被冰包裹住的一些植物,组成了那美丽的图案。一些树枝上堆积着雪白雪白的、厚厚的积雪,弯着腰,好像在向我们敬礼呢!我们到了雷洞坪下车时,我被眼前美丽的景物惊呆了:雪白的雪花飘扬着,落到了我们的身上就化成了水;我们吐出来的气,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在地上捡起几堆雪,似乎在才感觉冬天的韵味更浓了呢。

  我们才走了一段路,忽然听到有个人说:“看!那里有几只松鼠!”顺着声音望去,“哇!真的有几只松鼠!”我们看到有两只松鼠在一个雪白的屋顶上面吃着几颗松果,我仔细一看,就看到那松鼠站着得不是屋子,而是几棵交叉在一起的,难怪我看错了,是因为那几棵树交叉的太密了,雪花落下来的时候,就把它们连成了一片,实在是太美啦!!

  在清音阁的右边有一条小路才是到万年寺的,顺着这条路开进,发现越来越陡,越来越吃力,就这样一边赏景一边前行,看时间允许坐车来到雷洞坪。白茫茫一片,到处是积雪,感觉好爽!准备好晚上在山上住宿,决定上金顶去滑雪。不久看见一个破败的小庙,前面有一个大大的雪堆,突然出现了一群猴子,有几个游客在观猴,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管理员,为了避免猴子伤人,他把猴子吆喝跑了,猴子很怕这些管理员的。

  在峨眉山的雪,是我今年冬季看过的最美的景致了,那些雪白的风景,不知不觉早已映在了我的脑海呢。

峨眉山作文2

  今天,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开心,因为我们要去峨眉山玩了。

  到了峨眉山,我们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因为为先来的人说要爬两天才能爬上去。但妈妈说:“如果不爬上去,不久半途而废了吗?”就这一句话,让我们开始了峨眉山之旅!在路上,我和两个弟弟打打闹闹的,而大人们却一边聊一边走,说来也怪,走了十多公里路我们竟然不觉得累!我们遇到亭子或小卖部就休息一下,我们去买书的时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里一瓶矿泉水就要六元。在路上,我们看到猴子一边走一边小便,把我们晓得了呵呵的……

  第二天我们终于爬上了金顶。我在金顶上大声的说:“金顶,我爱你!”

峨眉山作文3

  游峨眉山去年寒假,姨妈带着我和哥哥到峨眉山去爬雪山、观雪景。

  我们先到了清音阁,那里没有雪,但是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可漂亮啦!那里还有瀑布,它从山上流下来,不顾疲劳,把大山洗得干干净净,使山变得那样漂亮、美丽,惹人喜爱。我们还去了猴山、一线天、万年寺、报国寺。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雷洞坪,车刚停,我就迫不及待地向车外跑去。哇!好大的雪呀!我情不自禁地说。姨妈说:“这里的雪不算大,金顶的雪更大,而且还是最高的山呢。”我便缠着姨妈带我到金顶去。不到半个小时代,就到金顶。只见一片片鹅毛般的大雪,既像千千万万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如天女散花落在地上。雪花扬扬洒洒的随着飒飒的寒风漫天飞舞,似轻柔的柳絮,似随风飞荡的鹅毛,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

  结白的山,结白的树,结白的木屋。我的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啊!这不是美丽的白雪公主住的地方吗?我陶醉在这结白无瑕的世界里。我们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银铃般的笑声随着雪花飘向远方……

  今天我回到了这个喧闹的城市,但眼前仍是那片洁白的雪。

峨眉山作文4

  国庆大假,我和妈妈、赵叔叔、翟阿姨、二叔一起来到了远*闻名的峨眉山,听说峨眉山的美景很多,我们便来到了峨眉山观赏一番。大家一起来到了报国寺坐着公共汽车来到了雷洞坪。在路上我们看到了山山水水,看到了一个接一个美丽的瀑布,有大的、小的,形态不一。这美丽的景色一下子就映入了游客们的眼帘。坐了2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了雷洞坪。大家一下车,微风就从峨眉金顶上吹下来,使人神清气爽。在往上走,越来越冷,和山脚下的气温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大家依然忍着寒风呼啸,一步步地走着。不过越往上走越是热闹,有的人高兴的挥舞着打猴棒,有的人很胆小似的,捂着脸一步步的前进。

  不一会儿,我们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了索道。我很惊奇,因为我从来没有坐过索道:一根钢丝把天与地连接起来,有无数个车厢向走钢丝似的滑着上去,滑着下来,穿越崇山峻岭,把人们从山脚载到山顶,或是把人们从山顶载到山脚。我很想尝试一下,便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静静的等候着索道的到来。由于等待的人太多了,我们等了两个小时,我都等得有一点不赖烦了,但是在这个时侯索道终于来了,大家排着队走进了车厢,坐上了索道。不过我和妈妈站在最前方,索道渐渐的开动了,速度很快,有一种临空的感觉,好像大家都飞了起来。我和妈妈看着脚下的山巅,树木不断地向后移动,让人感觉舒服极了。时间不等人,一会儿功夫,索道就载我们来到了山顶,大家就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索道,又开始了步行。山顶的温度很低,大家穿着羽绒服,慢慢地爬着山。

  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舍身崖,舍身崖上寒风刺骨,我和妈妈绕过同心锁来到舍身崖的最高处,据说有3000多米,还没有栏杆呢!我们从舍生崖往下望去,好像在天上一般,云彩在脚下流动。我和妈妈大胆的坐了上去,微风吹来,我们向神仙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

  第二天来到了,大家早早的起了床,来到了观看日出最好的地方,天渐渐的被撕开了一个小裂缝,一团彩霞跳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彩霞周围越来越红,太阳马上就要跳出来了,大家为太阳欢呼吧!就在这时一团乌云飘了过来,乌云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连太阳公公也只好缩回了头。9点整,太阳公公跳了出来,让我们再次欢呼吧!黎明是始终会来到的。

  这次峨眉山之旅让我很高兴,峨眉山还有很多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峨眉山作文5

  在寒假,爸爸说在过两天带我去峨眉山游玩,我听了十分激动,在去峨眉山的前一天,我带了许多食物,夜里,我睡不着觉,遐想着峨眉山的雪景,厚厚的一层雪,白茫茫的一片,许许多多的游人。顽皮可爱的小猴崽在地上跑来跑去,伸出那双胖嘟嘟的手向游人所要食物,一些蛮不讲理的老猴子夺过游人手中的花生、玉米……

  我坐在公交车上,一路上十分的兴奋,因为我去的地方是远*闻名的峨眉山。在经过几小时的车程,峨眉山山脚到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瀑布,瀑布上可了一行字 秀甲天下 有许多的游人在那里拍照,还有一对青年让我爸为他们拍照呢!

  第二天,又经过了几小时,终于到达了峨眉山山顶。

  哇,白雪皑皑的一片,一望无际。地面上结了冰,路很滑,有好几人就这样被滑倒了!

  啊!峨眉山的雪景多么的美啊!千朵万朵的雪花汇成了另一个世界。粗壮的松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的“珍珠”。我站在缆车里,高处俯视那山腰的美景,那薄薄的云雾加上粗壮的松树与雪花,宛如仙境。

  在金顶上,我也大饱眼福。我看见了金殿,也看了银殿和铜殿。在金顶的中间,有一尊佛像,那位佛祖手拿一个如意,听说如意是用金子做的,还有那佛祖的帽子也是用金子做的!金顶上的风很大,吹得是轰轰轰的,吹得人是睁不开眼睛呢!

  走了一下午,终于到达了生态猴区,那里的猴子好可爱哦!正如我所料 一只猴子一下子抢走我手中的食物,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只顽皮的猴子一下子窜到一个游人的身上,游人十分害怕,一下扔出好几包饲料,猴子见到它想得到的东西已经被扔在了地上,又一下子窜下去,捡起食物就离开了,那样子真可爱!

  天色暗了下来,所有人都离开了,我也与峨眉山说一声再见。

  这便是我的峨眉山之旅,一个美好的旅程!一个快乐的旅程!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峨眉山的导游词 (菁华6篇)

峨眉山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的*佛教文化名山—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其“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峨眉山第二高峰—金顶,海拔3077米,在这里,导游将为各位介绍的是金顶四大奇观:

  第一: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云海瞬息万变,时而*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

  第三: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摄身光”。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第四: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各位游客,了解完金顶四大奇观之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华藏寺。

峨眉山的导游词2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峨眉山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情缘、清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均气温约6.9度,七月*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原无大差异,早晚略添衣着即可。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原低4℃―5℃,游客需备足衣物。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人行云中,风寒雨骤,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2℃左右。山上为游客准备了大量棉大衣,可供游人租用。峨眉山中间有一条界线,山下被称为阳间,山上被称为阴间。积云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在峨眉山的那条界线的位置。因此,游人在金顶时时常会听见雷声,但只有阳间在下雨,阴间不会下雨。

峨眉山的导游词3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导游小李。今天我们要去的风景名胜区是闻名中外的峨眉山。

  关于峨眉山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峨眉县城西门外,有一个西坡寺。有一年,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画家,这画家和寺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后来,老画家跟和尚告别了,临走时送给了和尚四幅画,并嘱咐和尚要把这四幅放在箱子里,过上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拿出来挂。可和尚觉得这么好的画放在箱子里太可惜了,于是就把那四幅画挂起来了。

  一天,他出去后回来,见到四位姑娘,觉的很眼熟。侯来才发现那些姑娘是墙上的画。他立刻去追,应为姐姐们跑得快,他只抓住了四妹。四妹见不得脱身,就喊:“大姐、二姐、三姐,快来救我!”三个姐姐见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骂:“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因为隔得远,只听到“不害羞”三个字,以为姐姐们在骂她,羞得满脸绯红,无地自容,便立刻变成一座山峰。和尚忽然不见了姑娘,面前却出现了一座大山,心想,你变成山我也在旁边等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三个姐姐见四妹变成了一座山,也变成三座山等着她。

  后来,和尚死在山旁边,变成了一个瓷罗汉,依然守着山。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庙,就叫“瓷佛寺”。四姐妹变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后来人们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写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就叫大峨山,二姐就叫二峨山,三姐就叫三峨山,四妹就叫四峨山。至今,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还并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离。

  峨眉山的风景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慕名拜访,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行踪遗迹,寻之不尽、数之不清。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漠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峨眉山还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就是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游客们,峨眉山已经到了,请大家带好要带的东西,我们就出发旅游观光。在游览期间,请大家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和着仙境般的峨眉山。

峨眉山的导游词4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青神江湾神木园位于四川省青神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是苏东坡读书和初恋成家的地方,与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相毗邻。

  江湾神木园东临岷江,远眺西川林泉最佳处——中岩寺,西联红色西山景区,北邻青神县城,南接*竹艺园区,占地约10.6万㎡,岷江河可供水上游乐的河段达12Km,房屋建筑面积约38000㎡,绿地覆盖率达62%。

  江湾神木园内规划有五个功能区:一是神木馆;二是游客接待中心;三是迎江楼;四是枕水别墅;五是水上旅游。可同时接待360人的会议和住宿,同时可接待800人用餐。

  江湾神木园内建筑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青砖、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雕栋画梁,仿古长廊曲径通幽,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山水、花鸟、人物及诗词歌赋随处可见。水上游乐,浪漫刺激,丰富多彩。园内古木参天,神木林立,奇石点缀。玻璃江,波光粼粼,水光潋滟晴方好。龙泉山峰峦叠嶂,山色空蒙雨亦奇,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峨眉山的导游词5

  金顶的永庆和尚,武艺惊人。据说在1935年的一个月明之夜,他在寺外绕大树三圈,腾起一腿往大树踢去,顿时树叶纷飞,宿鸟惊起,树身晃动不已。这颗大树颇壮,如果没有千斤之力,很难动摇。三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永庆手拿短锄,身上背上草*,食物从1000多米高的舍身崖腾空而下,(这个舍身崖就是处在峨眉山顶的一处山崖,被称为是*自杀率最高的地方,至于原因我们以后再说。)那么永庆从这里跳下,轻飏谷底,目的是为了掩埋一位当时峨眉山声望最高的一位女长老的尸体,表现出他勇武和悲悯的情操。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总得来说峨眉武术朴实无华,重实战,攻击性强;攻守互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从不摆花架子,所有套路编排全部从实战出发,讲求“拳打一条线”,在很狭窄的地方比如在小巷子里也可以施展得开。俗话说“南拳北腿”,峨眉地处不南不北之地,感觉更象是手腿并用,有“拳打三分,脚踢七分”的说法。施展开来可以说是“劲如风、站如钉,重如山,轻如毛,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峨眉武术还包括各种武术器械和人们常说的“武功”。功夫包括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练“精、气、神”;外功、硬功专练身体某一部分的刚猛之力,像铁头功、铁膝盖等。轻功专练纵跳,像飞檐走壁;气功是练气与养气。禅武和一的上乘功夫,一旦练成,可以以柔克刚,制敌于瞬间。据说还有一种软功练成以后全身关节可以自由伸缩弯曲,非常历害。

  但是峨眉山真正历害的,真正最有名气的还是峨眉山的的佛教。佛教传入*是在东汉末年。按照常规的看法,佛教最早进入中原地区后,在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原大地上很是热闹的时候,四川的佛教传播却是悄无声息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最后佛教在*留下了四大道场,峨眉山就居其一,这又让人们大吃一惊。文殊菩萨选中了五台山作为道场,地藏菩萨选中了九华山作为道场,观音在普陀山显灵说法,普贤菩萨则选中了峨眉山。在*众多的佛教胜地中,峨眉山成了*的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的寺庙成百上千,直到今天还给我们留下了26座,而且几乎座座寺庙都名闻天下。报国寺的雄伟广博,伏虎寺的幽深秀丽,清音阁、洪椿坪的玲珑精致,仙峰寺、洗象池的离奇圣洁,万年寺的雄浑古朴,华藏寺的金碧辉煌,与峨眉山著名的冷杉、含笑、珙桐、桫椤、楠木、香樟,以及数不清的珍稀类动物一起,构成了峨眉山的灵魂。

峨眉山的导游词6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

  景区内新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金顶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乐山38公里。门票:进山门票120元/人(不含保险,不含寺庙);上山观光车票中山段往返40元/人,高山段往返30元/人,全山段往返70元/人;万佛顶观光小火车票往返全程票价60元/人。交通:峨眉山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全程高速,交通便利。距离乐山大佛38公里,乐山到峨眉山之间常年均为旅游热线,*均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发往峨眉山,单边车程不足一小时。特产:竹叶青茶叶、峨眉山灵猴、雪蘑芋、竹笋等。温馨提示:峨眉山猴子很多,绝不可主动招惹猴群,贵重物品贴身放好,可买个拐杖,既可防身,又可供走路使用。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游峨眉山作文 (菁华6篇)

游峨眉山作文1

  俗话说得好:“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今年暑假妈妈说要带我去峨眉山的时候,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坐车前往峨眉山的路上,我不停地想像着峨眉的美景以及峨眉山里有没有传说中的野猴。

  来到峨眉山脚下,泉水叮叮咚咚,好似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停留在泉水旁边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唱着,好像在说:“欢迎您来到峨眉山!”

  不知不觉我们乘上了上山的大巴,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此时我看到壮丽的山峦在大雾的笼罩下,变得若隐若现。很快,我们进入到了秀丽的峨眉山,绿草如茵百花争艳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峨眉山更加迷人的风景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散发出阵阵淡淡的.香气,好像一幅凌空展开的画卷,美丽极了!

  我踏着一级级的山阶在雨中缓慢前行,经过漫长的行程,我们终于登上了闻名中外峨眉山著名景点——十面佛像,它高耸入云,满身散发着刺眼的金光。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只能欣赏这雨雾中的大佛,大佛不论从东、南、西、北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在注视着我们、佑护着我们。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峨眉山。

游峨眉山作文2

  很早就听人说过峨嵋山的秀丽与雄伟,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来到素有“天下第一秀”美称的峨嵋山游玩。

  清晨,汽车往峨眉山驶去。因为昨天晚上,峨眉山市下了一场暴雨,所以空气特别清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我们就像放归大自然的小鸟,心情非常的轻松、愉快。远远望去,一座座山峰紧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环绕其间。山坡上,绿树葱葱,山谷间,青青的小溪潺潺的流着。这山,这水,这树,组合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

  我们先来到峨眉山零公里管理处。这里是峨眉山半山腰,海拔1820米,温度比山下低好几度,非常凉爽。买了门票以后,我们坐上汽车继续前行。峨眉山的路真是“山路十八弯”,刚刚转过一个弯还没缓过神来又一个急转弯,让人意外不已。汽车越行越高,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影影约约,只能看见几米远的地方,有时汽车必须开着车灯才能行驶。山谷间漂荡着一缕缕的白雾,一丝丝、一点点,像仙境一般。说来也怪,到了半山腰,太阳居然出来了,清晨的阳光照在雨后的峨眉山上,使得峨眉山显得更加的秀丽,难怪古人要发出“峨眉天下秀”的感叹。

  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到了雷洞坪,这里的气温更低,好多人都穿上了厚衣服,有人还租了羽绒服。这里没有上山的公路,必须要步行登山,或走一小段山路坐缆车上山,有人坐在滑杆里让人抬着上山。我们沿着石梯去接引殿,准备坐缆车去金顶。听张叔叔说,旁边那个被栅栏围起来的无底深渊里有特多的猴子,我探出头去看了看那个无底深渊,不但没见到猴子,反而还吓出了一身冷汗。妈妈说,可能我们今天运气不好,猴子们也去耍“公休”了。

  到了接引殿,我们坐缆车,经过3、4分钟的行驶,到达了金顶,由于天气不好,在缆车上除了白茫茫的雾外,我什么也没看见。到了金顶,远远就看到了十方普贤像的顶部。金顶前面是个较大的*台叫“观景台”,张叔叔说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里观赏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等自然景观,还可看到远处的贡嘎山山顶。从观景台到金顶是一段长长的阶梯,两边是对称摆放的几座白象雕像,最顶处就是壮观的金光闪闪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在游览金顶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起了大雾,好多美景我都没有看见,给我的峨眉山之行留下了一丝遗憾。

  峨眉山真乃“人间仙境”,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峨眉山,再来看看我没看到的那些美景。

游峨眉山作文3

  俗话说“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暑假在家人的陪同下,我再一次领略了峨眉山的秀美。记得前一次去峨眉山时只有七岁,那里的景色我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金顶那美丽无比的云海了。

  天还没亮我们就从雷洞坪出发步行去索道站,虽然现在正值盛夏,但因为昨天下了雨,地面湿漉漉的.,再加上冰冷的山风迎面扑来,是我们倍感寒意。我们同其他游客都穿上了羽绒服。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索道站,我们乘着索道直奔金顶,突然姐姐尖叫到:“快看呀!快看呀!太阳就要出来了。”我放眼望去,在一片漆黑中太阳悄悄的染红了一丝云霞,给山谷带来了一丝光明。这时往下一看,万丈深渊,令人毛骨悚然。山下的城市都被云雾笼罩着。到了索道站,我们下了缆车,向金顶走去。耳朵里发出“嗡嗡”的响声,我想这可能就是高原反应吧!

  走着走着,一座金灿灿的佛像映入我的眼帘。它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下面是一头六齿神象。就在这时人们的欢呼声进入了我的耳朵。我回头一看“哇!原来是云海,好美呀!”每一朵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我觉得用“壮观”这个词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整座山好像都被云雾笼罩着,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座山就像一叶舟,在云海中漂浮!不知不觉中,云海已经飘到了我们的身边,似雾又似雨!让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就在人间仙境一样让人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放射出了光辉。阳光照在普贤菩萨身上,普贤菩萨熠熠生辉,更增添了他的高贵。这是金灿灿的金殿,银闪闪的银殿,黄澄澄的铜殿,使整个金顶呈现出了磅礴的气势。在阳光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舍身崖。站在崖边向下看,山脚下村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脸光。那若隐若现的灯光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传说有人禁不住这美的诱惑,一跃而下,所以现在金刚嘴就用护栏围住了。我认为那些跳崖之人不应该这样,因为这样留给亲人的只有悲痛。

  这次我的运气真不错,看到了云海,也看到了日出,在下山的途中,机灵的松鼠和可爱的猴子也来给我们送行。峨眉山之行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游峨眉山作文4

  五月间,妈妈带我到峨眉山去登山。

  此前,我早已闻峨眉山动植物各有几千种;峨眉山路非常难走;峨眉山海拔3099米;峨眉山四大奇观日出、云海、圣灯、佛光;峨眉山为佛教名山,又为天下名山……

  百闻不如一见,如今有幸来游览峨眉,实在是按捺不住高兴的心情。

  我们从山脚乘车到罗洞坪,气温立刻下降,我们下车以后,便往接引殿走去。到了接引殿我们再坐览车上金顶。在览车上望望四周的崇山峻岭,如此“*凡”。我在“通天大道”上望望“人间”,咦,那哪是人啊!简直比蚂蚁还小。往下望,一看了就头昏目眩,下面乃是万丈深渊。

  到了金顶已是上午9点多钟了。因为是阴天,便没有看见四大奇观。但“第五大奇观”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所说的第五大奇观,就是“云遮雾绕”。山下的雾气一点点往上升,就像下面在烧火一样。有时像微风在脸上拂过,给人一丝丝美好的回忆;有时来得极猛,急促得让人难以呼吸。它的'“脾气”很怪:有时想和它照个相,它又不来;有时不理它,它又偏偏淘气地跑来遮住你的视线。下山时,走在石梯上,它对我恋恋不舍,遮住我的去路,想留住我。这时让我感受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觉,到处一片白茫茫,除了能隐隐约约地看见脚下的路以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万物都在和我捉迷藏,用一张白布蒙住我的眼睛。远处,一只鸟儿开始啼啭起来,它告诉我,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时,我仿佛看见我正拿着大印,在处理大事呢!云雾见留不住我,只好飘然而去,万物又重新出现再我眼中。

  这么美的自然奇观,为什么不列入四大奇观,我不知道。但是,它在我心中永远是峨眉山的“五大奇观”之一!

游峨眉山作文5

  峨眉山是四川著名的景点之一,那里地势陡峭,隘谷深幽,飞瀑如*,云海翻滚,树木葱郁。

  走到山脚一望,一眼望不到山顶,不愧有3099米,走进山门,山上到处是树木,到处种着不知名的草,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风儿一吹,就闻到了花草的芬香,就嗅到了大自然的气息,树木也哗哗作响。许多参天大树的树枝伸到九米多高处。

  慢慢地向前走,就渐渐地来到一个叫“一线天”的景点。走了几步,四周突然暗了下来,越来越暗……最后只有一束光束射进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旁边的两座山渐渐地靠*,使得周围一点一点地暗下来,最后只留下一条缝,那情景真是天下奇观。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九十九道拐,一到那儿,就听到“哗哗”的水声,云渐渐踩在脚下。无怪于李白发“峨眉高处西极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

  最后到达金顶。那里已经是“云山云海”了!它们有时看似薄薄的,像一层雾;有的好像硬硬的“地面”,有时好似触手可及,有时却像离我们非常的遥远。接着就要看日出了:起初四处灰蒙蒙的,接着突然有几丝光束,越来越多,形成了大火球,越来越亮,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最后太阳一跃而上,太阳升起来了!

  峨眉山到处是奇观,都是自然天成的,却又巧夺人工,让你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这样的好地方也希望你们也去仔细观赏,畅游峨眉山。

游峨眉山作文6

  我常幻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在我郁闷的时候,有一个地方能让我放纵地大叫一声,没有回音,没有干扰。在城市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没有回音的地方。即使你站在空无一人的广场,周边的建筑物还是会反射回你的声波。

  暑假里,由于考试成绩不佳,我整天呆在家中。母亲,见我如此颓唐,提议带我出去旅游。

  “去峨嵋山吧,我十八岁时去过,那里景色独特,特别是有云时,你简直就像在仙境游荡。”看着母亲陶醉的神情,我便勉强答应到那儿去游一番。

  我们住下的当天,恰巧艳阳高照,所有的景物都在暴晒下失去了朦胧的美。山上除了奇松怪石,没有任何独到之处,甚至连溪流瀑布也被晒干了。我们不得不祈祷第二天让我们可以看个好景致。

  可第二天仍然是失望陪伴着我们。我们也只好把原先看云海的计划改成去登最高峰了。由于开始的希望落空,一路上我们都不兴奋,好像也走得特别累。不由地我越来越撑不住了,但那股失落劲却化成了一股力量,仿佛内心在告诉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景点,不要再错过第二个景色。要坚持下去,一定要!

  汗水不停地往下淌。山上十几度的气温穿件短袖T-shirt竟也会嫌热。呼吸越来越急,脚步越来越沉重,背上的包也如千斤重担,多少次,我已不想继续了,可一抬头,竟隐约望见了顶峰。不远了,不远了,我安慰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一坐下,再也不会想站起来,也再不会有那股向上的劲头了。

  脚下的石梯越来越陡,一级级间隔越来越大。我清楚:自己离顶峰很*。忽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道,紧贴着山壁弯曲的绕上去,左边是嶙峋的山石,右边只有一条栏杆,栏杆外是见不着底的悬崖,而小道的宽度仅够一个人走,连转个身都危险。另外还有一条捷径,不过是下山人用的,倘使人少,也可用于上山,既方便又安全。

  我头也不回地走上了那条危险的小路。虽令人担惊受怕,可我想:既然都走了那么多路,受了许多累,何必让一条小道使自己错失磨练的机会呢?我小心翼翼地一级级往上走,只看准脚下的路,并不张望目的地在哪,终于,山顶出人意料地出现了。

  我站在山顶的最高一块石头上,看着周围在我脚下的群山,顿时生出了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触。我仿佛是介于天地之间的唯一事物,与广阔的天空和无垠的大地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登山时各种情感一齐涌上我的心头,我有了一种“仰天长啸”的冲动。“啊---”我向着远处叫了一声,没有任何回音,瞬时间,声音消失了,仿佛落进了山谷,又像是融进了白云。我是如此地舒展,如此地放肆,一切都被我抛到了脑后,我只是一个在尺情享受这不经雕饰的原始美的人。我就这么轻飘飘地入了“梦”。

  下了山,我一下落回现实,可仍在回想的是那个“梦”。我希望那是真的,那样我的叫声已带走我的烦恼,我至少会在以后想发泄时,可以知道,我曾拥有过一片自由。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峨眉山日记(十)份

  峨眉山日记 1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峨眉山。

  一踏进峨眉山,我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美丽极了!我们首先走到雷洞坪,坐缆车到了金顶。

  一到金顶,寒风呼呼,冻得我瑟瑟发抖。于是,我就买了我梦寐以求的熊猫披风。穿了熊猫披风,我不再觉得冷了。在广场中央,矗立着十方普贤的雕像。她有10个头,骑着巨大无比的`大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天上的云,更是美丽得无法形容。瞧,那团火烧云,半红半白,红的象火,白的像雪,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该下山了,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坐缆车下山,好吗?”“行”。爸爸妈妈欣然同意。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山上的雾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风把我的披风吹了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大侠。这时,一个小女孩叫道:“看,熊猫大侠!”我听了很高兴。

  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下山,虽然我累得够呛,但是我很开心得了个“熊猫大侠”的称号。

  峨眉山日记 2

  “峨嵋天下秀”,今天一游,果真如此。我和爸爸坐上缆车,我看到下面是高高低低的山,和绿油油的树,整个山看去上很美,有灵气。我们去了峨嵋猴区,看到一只只淘气的猕猴,他们好可爱,特喜欢吃游客给的食物,上窜下跳的。也去了有名的峨嵋金顶,震旦瀑布等。在金顶的时候,我感觉像是在行走在云端里,有点飘渺的样子。

  我以前去过张家界,我觉得峨嵋山比张家界更美。

  峨眉山日记 3

  国庆节到了,我们一家要去风光秀美的`峨眉山。

  远望峨眉山,真是高大雄伟。走上石阶,一阵轻风吹来。啊,多么清新的空气!在万年寺前,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好不容易进去,真是香烟满天,根本连一个人都看不清。最后看见了有几个人在跪拜,许愿,希望他们更快乐,更幸福。

  我们又去了猴区。一只只小猴子跑来跑去。一个个肥胖胖的,真可爱。更有趣的是,我捡了几颗玉米扔了过去,一只猴子一跳就捡到了我的玉米,真好玩。

  传说,峨眉天下秀,今天我总算见到真面目了。

  峨眉山日记 4

  星期六的早晨,我们几家人一起开车去峨眉山游玩。从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奔波,终于在中午到达了峨眉半山。

  吃过午饭,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间玩耍。一路上清澈的山泉陪伴着我们在山间缓缓流淌,发出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一边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边观看连绵不绝的群山和大片大片的树林;一边在青青的.草地上打滚,一边嗅嗅路边野花的芳香。欣赏完美丽的景色后,在一个农家乐里,我们向一位大叔去学*用棕叶编“蚱蜢”。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学*,编错了就重找一片棕叶再来一次,一遍不行就两遍甚至三遍四遍。最后,我们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D�D每人一只可爱的小“蚱蜢”,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峨眉山日记 5

  今天,我们一家去峨眉山游玩。

  吃过早饭,我们就乘车就来到了峨眉山脚下。站在山下,抬头一看:哇!峨眉山真高啊!它高耸入云,山顶被云雾笼罩着,我们只能看到半山腰。

  山上的`树木很多,有些树木是几百上千年的古木,还有些珍贵的动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呢!山上的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沿着弯弯的山路往上爬,我看见了一股清澈的山泉。许多游客都来洗脸、洗手。我也伸手去洗,真凉快,真想喝一口。

  中午的时候,我们特地来到山上的一家“农家乐”,品尝这里的“山泉豆花”。“山泉豆花”又嫩又香,还带着一丝甜味,味道美极了!一桌豆花被我们吃了个精光。

  峨眉山真是个好地方啊!

  峨眉山日记 6

  今天,婆婆、哥哥、我一大家人一起去峨眉山玩。

  我们开车上山,山路是盘旋的,路两边有郁郁葱葱的树,美丽的野花,漂亮的瀑布。

  我们住在半山腰零公里的一个农家乐里。在那里我还认识了一个叫优优的女孩,我们经常一起玩。住了几天后,我们准备去最高峰金顶看日出,可惜到的`太晚了,没看成。金顶上很冷,因为很高,有三千多米呢!没看到日出,我们看到了云海。金顶最上面的是普贤菩萨,他全身是金色的,听说峨眉山是他的。

  我们要回家了,可我真想再在那里玩。

  峨眉山日记 7

  昨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峨眉山去玩,我和爸爸和妈妈和姥姥和姥爷和弟弟和王阿姨。

  我们住了宾馆,游了泳,还耍了水,我和弟弟还“密”了水。晚上我们看了一会儿电视,睡觉了。

  第二天,我们坐车去山上玩,姥姥和姥爷要一起去爬山,我们就去山下玩水。吃了一个冰糕,妈妈就叫我们去吃饭了。睡了中午�,下午去游泳还捉了小蝌蚪。

  峨眉山日记 8

  我们在爬峨眉山的时候,我欣赏了一下两边的风景,感觉可美了!边上全都是郁郁葱葱的`小树,碧绿碧绿的小草,就像一个绿色的世界。

  我们走呀走,爸爸忽然叫起来:“你看一线天!”我感紧转身问爸爸:“一线天是什么啊?”爸爸指了指上面说:“你看!天是不是变成一条线了。”我们站在下面抬头往上看,果然天看上去就像一条粗粗的线。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叫一线天了。我们继续上路。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爸爸看着看着,跟我说:“我想喝一口小溪里的水。”说完,爸爸就用手捧着水喝了一口说:“真好喝!”我也想尝尝生水的味道。于是,我也学爸爸一样喝了一口水,真的好甜呀!

  峨眉山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

  峨眉山日记 9

  “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位于四川峨眉山是峨眉山,以特有的秀丽而闻名天下。它那一幅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簿、色彩绚丽画卷吸引着中外游客。却峨眉上路上,我翻开啦《峨眉山导游图》我看啦一会儿问妈妈说:“理峨眉山还远吗?”“不远啦,马上就快要到啦。”我又睡啦一觉。爸爸说:“下车吧,到啦。”我兴奋极啦,马上跳下啦车。

  我下啦车,不禁为惊讶,这是怎莫样的山?举目四望,一片从路,淡淡的风从西谷里溢出,轻飘飘的,像是图画中飞扬的轻纱。

  我爱峨眉山。

  峨眉山日记 10

  爸爸喜欢带着我和妈妈出去旅行,他说这样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学*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在今天的大年初一,爸爸就带我去了一趟峨嵋山。峨嵋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是我国的四大佛家胜地之一,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合集五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

  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过的唐诗呢?(《静夜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

  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

  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

  二、层层深入,学*新课

  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注意纠正,评价)【多读】

  认识生字,字音,写法

  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

  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男生女生比较读)

  师:我们分小组再读一读,看哪一组的声音最整齐。

  2、再读课文,读懂诗句。

  ①整体感悟古诗。

  师:诗人小时候随着他的父亲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离开那里。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轻时的李白刚离开四川时的作品。

  师: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大家看大屏幕,找一找在哪里?(思,月)(板书)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师:这两首诗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不是)这首诗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 流 发 向 下 (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师: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找完的同学举手示意。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 *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②逐句理解古诗,解决难理解的字词。

  师:诗人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我们来继续欣赏。

  师:齐读第一行诗,想一想诗人在这一句中写的是什么?(月,峨眉山月)它是什么样的呢?(半轮)在这里“秋”是在什么意思呢?(秋季)谁能试着解释一下这一句吗?

  师:第一行诗,诗人写出了一副青山吐月的美景,第二行写的什么什么呢?齐读第二行诗,看一看诗人在这一句里写的是什么。(影--指月影。流--流动,诗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这里的月亮是有感情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如果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不理解“影”的再读一整句诗)这一句诗人写的是水中的月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呢?

  师:前两句都在写景,一行写山月,一行写水中的倒影,第三行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齐读第三行诗,读完之后找同学试着翻译一下。

  师:诗人晚上出发,看到了这些景色会有什么心情呢?再读第四行诗,想一想诗人是在思念什么呢?(“君”)君有哪些意思呢?(先生,朋友······)在这里,君是指什么呢?(月亮)(不理解“君”的再读第一句)对,但是这里的君如果只是指月亮,那这一句为什么不用“思月不见”呢?(这里的月亮是一种寄托,诗人借月亮寄托了对故乡,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时而被**的高山挡着,使诗人更增添了对亲友的思念)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亲友。)

  ⒊再整体感悟古诗

  师:请大家通读全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看能不能把它串起来。(点人说)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老师根据大家的理解,整理出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幻灯片)请大家齐声读一读。

  师: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能不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呢?(多点人读,自己读,再找人读,齐读)

  师:现在,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假设我们自己是诗人,在这样的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师:找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看一看哪一位更有感情,读的更好。(角色读)

  师:大家一起试着读一下!(齐读)

  三、巩固加深,理解背诵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好,对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背诵一下这首诗呢?(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背诵。)全班一起看图背诵一下。

  师:大家背的不错,再读一遍,然后我们一起看着这些地点,再背一背。

  师: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我们再试着看着这些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背一下。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心里默背一下。

  师:再齐读诗文,刚才哪里背得不熟的地方,重点记忆一下,看一看哪一位同学能最先熟练的记忆。

  (集体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书本。会背的同学请举手,点人背。)

  四、课外拓展

  师:诗人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

  影入*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

  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的教学反思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诗后,我请学生读读古诗。学生在充分预*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的能力。学*第一、二行,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峨眉山半轮秋月”,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这个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颂月的诗歌,补充了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理解诗人借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写法。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