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端午节教学设计3

  【内容简析】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俗。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浅显易懂,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熟悉端午节这个节日及*俗生活,但不清楚*俗的由来这个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插图有助于学生感受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

  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第30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端午节的由来》。

  2.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跟同学说一说?

  3.小结: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知道有这么多的端午*俗,可你们能讲出这些*俗的意义吗?让我们一起学*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1)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屋檐、佩带、辅佐、权贵、措施、诬陷、谗言、疏远、祭奠、忠诚、悲愤、悲痛、祈祷、传诵等。

  (3)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变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3)师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自己的疑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默读要求:

  (1)边读边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2)边读边思考: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3)为深入学*课文,请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学*质疑问难。

  3.师生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及教学策略:

  (1)不理解的生词,通过读书或请知道答案的同学给予帮助,当场解决问题。

  (2)不了解的历史知识,可归类有关的问题,存疑并集中时间给予解决。

  (3)值得阅读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如百姓为什么如此爱戴屈原,在引导学生学*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四、介绍屈原与时代背景

  1.介绍战国时代以及“战国七雄”。

  2.出示战国时期的地图,了解当时七国的处境以及各国的治国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内政,对外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

  3.出示课件,介绍屈原。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际,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五、自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并整理笔记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有关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一面、**。

  2、升旗手绶带三条。

  三、活动过程: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在这我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听完以后,我要问一个小问题。“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小朋友,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这个星期五,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我们都喜欢吃什么?

  四、介绍升旗手

  1、讲卫生宝宝:陆周思琪

  宝宝很爱干净,身上每天都是香香的,来园时,能坚持带好手帕,衣服脏了会及时跟换,指甲也是干干净净的,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2、爱学*宝宝:陆郡瑶

  上课认真,老师提问后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筋。在亲子绘本比赛中获太仓市一等奖。很了不起吧。

  3、讲礼貌宝宝:陆浩然

  看见老师很有礼貌,能主动和老师、奶奶打招呼,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宝宝。

  4、表演节目,童谣《上山打老虎》

端午节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来自:www.773N.cOm校园生活网:端午节教学设计)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端午节教学设计9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阅读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1)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6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端午节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蘸酒(zhàn)茶峒(dòng)

  短桨(jiǎng)缠裹(guǒ)伶俐(línglì)

  呐喊(nà)老鹳河(guàn)颈脖(jǐng)

  泅水(qiú)束缚(fù)洞穴(xué)

  擂(léi)鼓打锣(luó)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那情景真是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

  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

  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

  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

  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2)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菁华3篇)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第一、三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俗有(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国的(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四、复述课文

  1.看板书,在学*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

  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

  七、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忠诚爱国不畏权贵关爱百姓

  百姓十分爱戴万分悲痛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2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期的业务学*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俗。

  3、感受*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3)

——端午节作文 (菁华9篇)

端午节作文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伟大的`*——屈原。屈原十分爱国。但因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间,他认为自己不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国家出力,不能改变楚国现在的状况。而跳入汨罗河,为国捐躯。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可大家却失望而归。于是,百姓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类和虾蟹蚕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叶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传说,河中有只凶残的恶龙,可他却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兴风作浪,为祸百姓。于是,人们便下定决心要活捉这条恶龙。经过千幸万苦的努力下,人们终于抓住了这条恶龙,将他的筋抽出来。因为这条筋太长太长了,所以人们把筋剪成一条一条的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此,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绑彩绳的传说了。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一项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以前,粽子只有一个味,是用糯米和红枣做成的。现在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已达几十种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欢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欢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还有些人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总之,粽子的品种是特别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绿衣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脚的,不过,也有三只脚的只是市场上不常见罢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凉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极了。

  戴彩绳,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们会用不同的彩绳,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心灵手巧的老人还会在上面系上铃铛,手一动就会发出极为清脆的铛铛声,好听极了!再来看看香包,种类不同。有小动物的,有花朵的,还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香包可香了,还可以驱逐蚊虫呢!

  除了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还有赛龙舟呢!到了那一天,河两畔的人们将河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观看赛龙舟,那场面壮观极了!

  这就是端午节,你们听后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端午节作文2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大概是四岁时吧,那时候家乡的河还能够划船的。当我远远地听见锣鼓震天、呼喊撼地时,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里的.婆婆出门看热闹去。作为保姆的婆婆总是非常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颤颤巍巍地往长堤那边走去。刚好,河上五彩缤纷的龙舟正威严地列成一排,气势汹汹地准备捕捉那一声令下。

  发令枪响后,箭在弦上的龙舟真如一条条迅猛如雷的水龙,在水上飞窜。而船上的那些“驭龙者”更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特别是船两头正奋力击鼓的鼓手,划舟人的斗志似乎随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声而不断激涨。

  这一幕真让少见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乡竟有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紧紧地攥着我的手,和蔼地笑着。继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头筹的选手们。每条船上的人都湿了,而在我这稚嫩的眼中,冠军不过是更加湿透了的人们。

  兴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饭时间到了,婆婆端出两只冒着热气的翠绿的三角体,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叶子。婆婆微笑着说,这些用荷叶包着香米的三角体就叫粽子,我还惊喜地发现米饭里面还有内涵丰富的肉馅。它们都是婆婆从乡下带来的,大家都会在划龙舟时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这喷着荷香的饭团,用力地咬下了一块。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婆婆在我上小学以后便回乡下颐养天年了,但我们家还是经常在端午节去探望她时带回几只粽子,来重温旧日的快乐与节日的喜悦。只是这几年来给我带来的是遗憾,端午节被韩国人注册了,家乡的的河脏得不能够再划龙舟了,婆婆寿终正寝了。然而,端午节被外国人注册了,我们还能够吃粽子;这条脏河总有变清的那一天,我们还能够在水上划龙舟;但最让我伤感的是,我永远不能够再牵着婆婆的手在长堤看比赛了。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但我更怀念的是那永远不再回来的童年和婆婆。端午杂思,思忆至此,足矣。

端午节作文3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天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端午节主要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它与春节、中秋节一样热闹。

  这天,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还会吃粽子、看赛龙舟、小孩佩戴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闻起来清香四溢,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我妈在震源堂也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香囊我把它挂在了自己的小房间里。

  端午节包粽子是一大*俗,听外婆说端午节那天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但那时粽子里的馅很单调没现在那么多馅,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对吃也有了很多讲究,把原本单调乏味的粽子变化成五花八门的,有火腿馅的、香菇肉馅的、板栗馅的、牛肉馅的······真是别具一格吃着让人回味无穷。早上外婆也给我煮了几个不同馅的粽子让我选,刚一出锅我就闻到一股清香的棕叶味让我迫不及待地选了一个香姑肉馅的剥开棕叶,扑鼻的香味就直入心肺,我忍不住咬了一口,闭上眼睛慢慢地咀嚼,粽子的香甜味布满了我的全身,真是舒畅啊!

  我家过端午不光吃了各种馅的粽子还吃了“五黄”,外公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趣闻,这个端午让我收获了很多。

端午节作文4

  有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总爱回想往事的时候,就证明这个人已经进入了老年。”不知怎的,这几年我老爱回想往事,尤其是童年发生的事情记忆尤深。这两天随手翻着日历,一看到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心里不由浸洇出一些温馨的情愫来,昨天晚上几乎一整夜都沉在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这可能也是逐渐进入老年的缘故吧。)

  由于我从小被父母亲从城市送往乡里交祖母抚养,我跟祖母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这几年每逢端午节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我那慈祥可亲的老祖母。遥想当年端午节即将到来的前几天,祖母赶夜给我做各种各样的香布袋,有锁子型的,鸡心型的,莲花型的,还有娃娃扳脚,小老鼠偷油等等,然后是用五颜六色的蚕丝线,我们那里叫扎线,缠五色金钱。扎线一般是用来扎花用的,可经过奶奶的巧手把扎线缠在一枚大铜钱上,一会就变成了一枚煞是好看的五色金钱。这金钱用五色线穿做项链被奶奶挂上我的脖颈,成了第二天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珍贵物件。看着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我自然很是骄傲。把他们领家来,自然会得到祖母馈赠给她们每人一个造型不同的香布袋。

  接着便是包粽子。早几天,祖母就吩咐家人到北大河的苇塘里采下一大把宽宽的苇叶,然后从地里剪回一些细而韧的长草叶子,红枣江米,泡在和面用的大瓷盆里,包粽时,便将一张张苇叶抹*,包上糯米和蜜枣或花生仁,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水里泡的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缠那米粽。祖母的手巧的很,利利索索一会儿包一大堆粽子,我想跟着学包,可无论如何总是学不会。怕误了祖母的事,只有老实的坐在一旁,不眨眼的看着,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学会像祖母那样包粽子。那时祖母年轻,手脚灵活,总是一个人麻利把事情做完,而且老是惯着我,从不勉强**什么,学什么。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会儿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以及苇叶草叶的特有的甜丝丝香气。从粽子一下锅,我就像一只小馋猫,总是围着锅台转,怎么也撵不走。祖母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上一夜 ,明早才能吃哩!我犟着头说,我不瞌睡。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煮着,香味散发的越发的浓。在这浓郁的香气熏蒸下,我终于耐不住瞌睡,两眼皮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祖母抱到床上。一睁眼,天却亮了。枕头边是祖母放在白瓷碗里的几只小巧的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抓起来就撕开吃,那整个叫香啊!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祖母亲手包的粽子。尽管这以后我曾吃过胖等来生活广场卖的各种各样的粽子,但总吃不出来当年那粽子的味道。

  吃过粽子,奶奶手里拿着一把镰刀,踮着一双缠过的小脚,要到后门外野地里去割艾草。我便急猴儿般三下五除二,穿衣穿鞋,小尾巴似地跟在祖母身后到猫狸沟去摘青杏。

  端午时节,已经是仲夏季节,猫狸沟草木茂盛,沟*长满了毛桃和野杏树。鸟儿藏在树叶深处,高一声低一声欢快的鸣叫,甚至互相嬉戏,有时甚至猛不防随着祖母的镰头翻动还惊出一支肥肥的野兔来,嗖的一下子就窜没影踪了。不过小鸟们并不在乎惧怕我这个小小人伸手摘青杏或够毛桃,它们兀自在枝头闹腾嬉戏。猫狸沟北岸是大片的麦地,我们叫四十八亩,四十八亩的麦子或远处的麦子已经连成一片金黄。祖母说麦子料生割,谷子要长过。马上就要开镰收割麦子了,收了麦子就有好面馍吃。祖母在前边割艾草,我在贪馋的偷吃着青杏,酸的我直流哈喇子。

端午节作文5

  2000多年前的悲愤,2000多前的忧郁。屈原,我很同情你2000多年前的心情。2000多年前的一天,天空出奇的阴霾,山失去了往日的青色,水不再幽幽。你衣衫褴褛,失望至极。走上了汨罗江边,你仰望火红的太阳,是否忧伤?是否愿天帝不公?是否羡慕太阳能发出夺目的亮光,而自身却遭排挤?你多么想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和人民。可是世俗的观念使你屡屡受挫。国家渐渐衰败,而你却只能看着它内忧外患,不能拯救于它。这般无奈与忧愁,在2000多年前的那天有谁能理解?或许世间不独有你的百般无奈。

  你的一句句诗不仅使2000多年前的百姓哀痛异常,也使今天的我们感触万分。你并没有被世人所遗忘,你的抗争,你的捍卫,就算是不能挽回大局,也是我们应该悼念你的理由之一。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不错的,正因为你,使得我们华夏儿女在抵抗外敌时和你一样不屈不挠,一心只想着国家的安危,真正和你一样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或许你会感到几分安慰。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今年端午虽已过去了许久,但我怎能忘记屈原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

端午节作文6

  小时候,记得端午节是非常隆重的。 门口要悬一束艾叶、菖蒲避邪,节前一天还要紧闭门窗,拿铁簸箕装上苍术、白芷之类的在房中薰燃驱虫;正日子的时候,每个小孩都在胸前挂上用丝线编织的蛋兜(我也会编的哦,不过现在记不得了,嘻嘻),装个咸鸭蛋,还在额头、颈后点上雄黄,甚至泯一口黄酒。蛋要节后才能吃,小P孩们只能比比谁的鸭蛋大,谁的蛋兜漂亮,还撞来撞去看谁的蛋结实;比赢的自然兴高采烈,比输的当然不开心啦,心里会偷偷恨恨地想:你的鸭蛋大,考试也吃鸭蛋;撞碎的只能眼泪汪汪跑回家去了;不过,小孩子的喜怒哀乐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

  主角自然是粽子。早一个月,外婆就把宽窄整齐的粽叶泡在水中,然后把准备的猪肉肥瘦分开,切成小方形浸渍成酱油色,米也拌匀了。一桶粽叶、一锅米、一盆肉、一堆麻线,外婆就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啦:拿两张粽叶并排整齐,折成漏斗状,舀一勺米,夹一大块精肉和一小点肥的,用米盖上,手指捋*,粽叶翻来覆去包紧,再扯根线一头咬在齿间,一头绕几圈扎紧,扣个活结就成了,干净利落。包出的三角粽、枕头粽都边是边、角是角,绝不会散开,小赤豆粽更是连麻线都省了,直接把粽叶的末梢插入叶边就结实了。那时,一大家子的人都住在一起,外婆要忙活好多天才够大家尝鲜。外婆包的肉粽是我最爱吃的,煮熟之后肥肉都化开了不会感觉油腻,粽子则咸淡适中,糯而不烂,还有最解馋的肉。

  那一年端午后三天,妈妈忍着阵痛生下了我,爸爸特意起了个别致的单名:康熙字典上解释为“一种驱邪的草”,或许注定了我和端午的渊源吧。

  当传统越来越遥远而被淡忘时,端午适时地作为国定假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儿子的床头已经挂上香囊,冰箱里有妈妈送来的粽子和咸蛋,明天周末,我要留出时间拿店里买来的药材薰一薰房间,回忆端午的味道,回忆童年的味道。

端午节作文7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中午,我回到姥姥家,刚进屋,姥姥就放好桌子,端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听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大诗人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子就想吃,姥姥一把拿过去,说:“先别动,小馋猫,等我把粽子叶剥下。”说着,熟练地剥下了粽子叶,粽子叶是芦苇叶和竹叶的,转眼之间,又白又嫩的粽子就放在我的碗里了,我赶紧吃了一口,有一种特别的香味,真好吃。

  午饭后,我打开电视,电视上,赛龙舟非常热闹,穿红色衣服的在前面领先,绿色衣服的在第二,穿黄色衣服的第三,穿蓝色衣服的最后,“呀”蓝队赶上来了,红队不甘示弱,喊着号子用力划,可总甩不开黄队,最后,打成了*手。

  爸爸妈妈上街回来了,我赶紧汇报刚才的比赛情况,妈妈说“今晚的端午节晚会更精彩。”真的'?我焦急的期待着。

端午节作文8

  五月初五,也就是这星期的星期六,是端午节。这天,我家举办了粽子大会。

  星期六早上,我被“金嗓子”妈妈叫醒了:“快---起---床---了”!我马上就起了床。妈妈笑呵呵地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所以我们要去买粽子”!“好”。我表示赞同。我们把粽子买来后,蒸了大约10分钟就可以吃了。于是我提出来一场“吃粽子大赛”,除了妈妈,全家都赞同,少数服从多数,妈妈终于同意了。我宣布,妈妈当评委,我大声说:“比赛规则,在五分钟里谁吃的最多,谁就是冠军”!“有奖品吗”?弟弟天真的问。唉,我这个弟弟。“好吧,奖品是两块钱”。“嘢---”。弟弟欢呼道。比赛开始了,弟弟,我都吃的很快,五分钟快到了,可是,我还有四个没有吃,弟弟正在吃最后一个,我也要加把劲儿,可惜,时间到了。妈妈来看我们谁是冠军,不用说,肯定是弟弟,“我宣布,弟弟是冠军,下面颁奖”!我心不甘情不愿的给了弟弟奖品——两块钱,而弟弟却高兴地手舞足蹈。

  我爱端午节,更爱我家的“吃粽子大赛”!明年我一定要拿第一!

端午节作文9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还有许多名称,如:夏节、浴兰节、女人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俗是基本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南方各省区节前还举行龙舟竞渡等娱乐活动。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人们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给他们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地说明了端午节起源说法的不同。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节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名*,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俗都与屈原联系起来。相传,当地民众为了捞救投江诗人屈原,驾舟奋力追赶,因此有了赛龙舟的风俗;把粽子投入水中,是让龙饺虾蟹吃饱了,不再伤害屈原的遗体。这些风俗延续至今。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4)

——端午节对联 (菁华9篇)

端午节对联1

  端午节诗词与端午节对联,是端午节文化的一大传承。在节日的盛宴中,我们品位端午节诗词、端午节对联的'绝妙,与古往今来的看文人墨客在不同的时空*度端午节。

  端午节诗词锦集

  五月五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粽子飘香,赛龙舟,品端午节诗词。欢度端午节其实还可以贴对联来欢庆,在文字中找寻端午节的气息,感受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端午节对联锦集

  1、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3、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4、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5、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9、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缅贤良;插艾蒿,饮黄酒,悬祭钟馗驱妖魔。

  10、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12、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13、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4、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15、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

  16、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17、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18、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端午节对联2

  1、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2、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3、上联: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下联: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5、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6、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7、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9、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0、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11、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2、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13、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4、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15、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16、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17、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18、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19、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20、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1、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22、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23、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24、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2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26、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27、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28、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29、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端午节对联3

  上联是:饮雄黄挂蒿草吟咏橘颂

  下联是:食香粽划龙舟赋诗端阳

  横批:五月端午

  上联是: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下联是:赛龙舟号子声声传四海

  横批:日逢重五

  上联是:天中令节

  下联是:地腊良辰

  横批:节序天中

端午节对联4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对联5

  日逢重五;节序天中。

  酒酌金卮满;盘盛角黍香。

  海国天中节;江城五月春。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华。

  节启朱明,榴图献瑞;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鼓乐催龙舟,万水欢腾。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沙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端午节对联6

  九子粽;

  五彩丝。

  天中节;

  地腊辰。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天中令节;

  地腊良辰。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

  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

  盘盛角黍香。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五月端阳春穗黄;

  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

  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

  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

  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令节届天中,处处辉增艾绶;

  良辰逢地腊,家家乐饮蒲觞。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对联7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

  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

  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

  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端午节对联8

  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汩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1、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芳草美人屈子赋

  冰心洁玉大夫诗

  14、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15、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端午节对联9

  上联:九子粽;

  下联:五彩丝。

  上联:天中节;

  下联:地腊辰。

  上联:日逢重五;

  下联:节序天中。

  上联:天中令节;

  下联:地腊良辰。

  上联:兰汤试浴;

  下联:蒲酒盈眉。

  上联:钗符艾虎;

  下联:蒲剑蒿人。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抚辰逢地腊;

  下联:建午届天中。

  上联:保艾思君子;

  下联:依蒲祝圣人。

  上联:海国天中节;

  下联:江城五月春。

  上联:酒酌金卮满;

  下联:盘盛角黍香。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千古诤臣罹祸;

  下联:尔今屈子开颜。

  上联:忆曹娥兮江上;

  下联:吊屈子乎湘潭。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

  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

  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

  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5)

——端午节教案 (菁华9篇)

端午节教案1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时上了《端午节》一课,现把点滴感想记录如下:

  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下)教材中,网络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教材中,它确定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确定相关主题;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资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它又分了3个方面:

  1、确定主题后围绕主题搜集资料;

  2、建立好相应类别的文件夹;

  3、找到资料后,分类下载到电脑上。

  在拿到教材时,第一感觉是这一课的内容是比较单调的,简单来说“搜索”、“下载”、“整理”6个字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走入课堂,又能让他们带着收获与思考走出课堂,是我在设计这一课时考虑最多的!

  细看这一课的内容,深深感受一点,这一课的学*不只对本单元下面的课时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可以让他们有序的找到内容进行小报创作,而且,对于在将来的学*、工作中,如何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重点考虑了如下几点:

  1、分类整理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两个方面的目标达成,一方面是建立各类别的文件夹,另一方面是找到资料后分类下载到电脑上。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顺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达成一堂课的能力目标,便是对于以后实际的运用的影响是比较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在下载资料的过程中,要是没有要求分类,大部分学生是不会分类的,他们会把他们找到的各种信息放在一个目录下,是他们不会建文件夹吗?不是的,那是他们没有这种需求。在这堂课中,即使在教师的简单引导下,学生“明白”建文件夹分类比较清晰,在下载资料前进行各种文件夹的分类然后下载,但是,在以后的学*中,有几个学生会在下载内容时先主动给资料分类呢?有小部分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这是他们的一种需要!

  在学*这个环节中我做了调整,我先让学生自由下载各种各样的信息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然后再让学生从凌乱中自己去思考能让信息变得有条理化的方法,结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学生,能自己想到用各类文件夹进行整理,当他们把自己实际体验中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再让全班同学来整理自己的信息,两种方式对比下来,明显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比较乐意接受。而且,在以后我们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自己电脑里的有些信息也是陆续存下来,到了一定量后,再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

  2、信息课不是纯操作课,学生应该有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用纯“工具论”的眼光把它视为一门纯“应用”性的学科是片面的'。我们的小学生生动也灵动,如何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的学*中去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魅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更多思考的!

  端午节这一课是以端午节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学*。如果仅仅是按部就班下来,教材也不用选择端午节这样一个有民族气息的日子了,只要会搜索,会新建文件夹,会按一定的目录保存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而我们的小学生活泼而有朝气,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的喜好,他们在他们每一天的学*中体验着不同知识的到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学*中同时也有美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学*,爱上学*!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把感受端午节浓厚的文化气息作为主线,用美好的情境与内容去引导学生自主学*。比如,开始音乐小短片的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息,从而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过程中的音乐图景,比如最后的交流感受等等,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走出课堂时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学*了建文件夹,学*了搜索,而是想让学生告诉别人: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那是一种美丽的节日,我学会了用更好的方法与了解它!

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

  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

端午节教案3

  一、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端午节教案4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时上了《端午节》一课,现把点滴感想记录如下:

  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下)教材中,网络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教材中,它确定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确定相关主题;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资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它又分了3个方面:1、确定主题后围绕主题搜集资料;2、建立好相应类别的文件夹;3、找到资料后,分类下载到电脑上。在拿到教材时,第一感觉是这一课的内容是比较单调的,简单来说“搜索”、“下载”、“整理”6个字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走入课堂,又能让他们带着收获与思考走出课堂,是我在设计这一课时考虑最多的!

  细看这一课的内容,深深感受一点,这一课的学*不只对本单元下面的课时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可以让他们有序的找到内容进行小报创作,而且,对于在将来的学*、工作中,如何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重点考虑了如下几点:

  1、分类整理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两个方面的目标达成,一方面是建立各类别的文件夹,另一方面是找到资料后分类下载到电脑上。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顺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达成一堂课的能力目标,便是对于以后实际的运用的影响是比较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在下载资料的过程中,要是没有要求分类,大部分学生是不会分类的,他们会把他们找到的各种信息放在一个目录下,是他们不会建文件夹吗?不是的,那是他们没有这种需求。在这堂课中,即使在教师的简单引导下,学生“明白”建文件夹分类比较清晰,在下载资料前进行各种文件夹的分类然后下载,但是,在以后的学*中,有几个学生会在下载内容时先主动给资料分类呢?有小部分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这是他们的一种需要!

  在学*这个环节中我做了调整,我先让学生自由下载各种各样的信息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然后再让学生从凌乱中自己去思考能让信息变得有条理化的方法,结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学生,能自己想到用各类文件夹进行整理,当他们把自己实际体验中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再让全班同学来整理自己的信息,两种方式对比下来,明显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比较乐意接受。而且,在以后我们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自己电脑里的有些信息也是陆续存下来,到了一定量后,再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

  2、信息课不是纯操作课,学生应该有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用纯“工具论”的眼光把它视为一门纯“应用”性的学科是片面的。我们的小学生生动也灵动,如何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的学*中去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魅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更多思考的!

  端午节这一课是以端午节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学*。如果仅仅是按部就班下来,教材也不用选择端午节这样一个有民族气息的日子了,只要会搜索,会新建文件夹,会按一定的目录保存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而我们的小学生活泼而有朝气,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的喜好,他们在他们每一天的学*中体验着不同知识的到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学*中同时也有美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学*,爱上学*!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把感受端午节浓厚的文化气息作为主线,用美好的情境与内容去引导学生自主学*。比如,开始音乐小短片的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息,从而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过程中的音乐图景,比如最后的交流感受等等,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走出课堂时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学*了建文件夹,学*了搜索,而是想让学生告诉别人: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那是一种美丽的节日,我学会了用更好的方法与了解它!

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端午奇缘话*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幸大转盘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俗。(班上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妈妈或长辈。

  活动前准备: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糜烂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要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也让我们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宣布活动结束。

端午节教案6

  教学目的

  1.体会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ei2) 苋菜(xian4) 籍贯(i2) 硝药(xia1)、 腌腊(an1) 络子(la4) 大襟(in1) 车胤(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

  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课文

  (一)学*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俗。

  (二)学*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端午节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

  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家乡的*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端午节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端午节儿歌》。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认知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端午节儿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6)

——小班端午节活动设计方案 (菁华3篇)

小班端午节活动设计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文化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俗,以及在端午节时的活动

  3、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端午节的*俗,并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

  4、通过活动让全园的老师以及幼儿重视*传统节日以及文化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

  与端午节的节日氛围相适应,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图片、故事以及传说等。

  2、材料准备

  彩纸、彩笔、胶水、剪刀、丝带、橡皮泥等。

  3、音乐准备

  忆端午 儿童歌曲——端午节

  三、活动形式

  由全园老师、幼儿共同参加,家长配合

  四、活动过程

  1、x月x日、x日全园老师搜集端午节活动资料(部分资料见附件),做端午节的相关环境创设。

  2、x月x日老师给幼儿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等,让幼儿了解端午节 以及端午的文化。布置周末的家庭小任务:

  1)让孩子了解屈原

  2)让家长配合,给小朋友们带五彩线,以及准备荷包

  3、x月x日

  老师给幼儿讲关于端午节的*俗——赛龙舟(见附件),让幼儿理解龙的中华民族的图腾,老师向幼儿介绍龙的组成,以及富有的意义。

  组织小朋友们画龙:

  (1)小班——给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老师事先准备好画好龙框架的图画,不带有颜色,发给小朋友,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法涂上颜色

  (2)中班——画出自己想象的龙(一定要让小朋友先画在讲解,让小朋友充分想象)

  在老师讲解之后让小朋友在图画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龙的造型。

  (3)大班——制作龙的环创

  老师带领孩子利用准备好的材料(例如:生日蛋糕盘、纸壳等)制作一条龙的环创(见参考图片)。

  4、x月x日

  老师给幼儿讲关于端午节的*俗——吃粽子(见附件),让幼儿了解在端午节食用的特殊的食品粽子以及粽子的组成。

  组织小朋友自己做粽子(见视频):

  1)、小班——用橡皮泥或是果泥做粽子

  2)、中班——用彩纸叠种子,并做以装饰

  3)、大班——用彩纸叠粽子,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做好的粽子做成风铃,悬挂在班级

  五、活动延伸

  1、让小朋友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以及*俗,将在幼儿园学*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讲给爸爸妈妈听。

  2、可以把自己画的画和做好的粽子送给自己的亲人,并祝福他端午节快乐。

小班端午节活动设计方案2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民俗,吃粽子,吃咸蛋、吃“五黄”,戴五色线,佩戴香囊,赛龙舟等。为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使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单薄的现代儿童重新认识、接受、喜爱过传统节日,并希望从小为孩子一生的文化向往奠基,扎下传统文化的根。我们小班年级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各班开展了实践动手操作活动《打扮蛋宝宝》。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学*用“滚贴”的方式,大胆进行装饰活动。

  2、感受参与创造性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学*整理物品,注意个人整洁。

  三、活动准备:

  1、空蛋壳、记号笔、油画棒、即使贴、剪刀

  2、装饰好的三个彩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马上要什么节日到来了?(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人的节日,这一天很特别,大家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像吃粽子、咸鸭蛋等……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有三个打扮一新的鸭蛋宝宝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二)欣赏彩蛋,了解装饰彩蛋的方法。

  1、出示三个彩蛋,幼儿欣赏

  提问:你喜欢这些彩蛋吗?它们分别是怎么打扮的?

  2、尝试用“滚贴”的方式装饰蛋

  a:交代要求:

  (1)第一步,在蛋宝宝的身上滚上胶水,要求每个地方都要沾上胶水,但不能太多。

  (2)让蛋宝宝躺在装满彩色纸头的盘子里,翻个身,滚一滚跳个舞,让彩纸均匀地贴在蛋宝宝的身上。

  b: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彩蛋展览,相互评价

小班端午节活动设计方案3

  一、活动目的:

  1、为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2、增进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准备:

  糯米、粽叶、粽子、呼啦圈、纸箱龙船、小桶等

  三、活动项目:

  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实验幼儿园小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一、首先请各班的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二、幼儿观赏各班的奶奶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的粽子的技艺。

  三、亲子游戏《袋鼠 》

  人数:8对(父母与幼儿合作)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班粽子二个,终点处摆椅子四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以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四、《赛龙舟》

  人数:4对(父或母与幼儿合作)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班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五、《快乐运粽子》

  人数:8对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班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队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六、“嘟嘟嘟”跑得快

  人数:8对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班一个呼啦圈,两个粽子。

  玩法:以班级为单位,8个家庭组合为一组进行接力,游戏中,孩子做车头,一手拿一个粽子做方向盘,家长蹲下作车尾,呼啦圈为两头连接,一头套在孩子的腹部,一头家长用双手握住,小车以最快速度前进,至对面家庭组合,将呼啦圈和粽子接力给下一组家庭,最后一组家庭跑完,游戏结束,快的那一班级获胜。

  七、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

  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也该结束了。通过这次亲子活动,我们的感触一定都很深。小朋友们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展示了良好的积极合作精神。我想说“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今天你快乐吗?让我们一起把快乐唱出来,好吗?(对唱: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最后祝小朋友们健康成长,祝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家庭幸福、永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