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端午节,小学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了解端午的风俗,准确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文中*淡而又有味的语言,理解鸭蛋带给作者的情与趣。

  【教学手段】

  手工制作蛋络子、端午的*俗的一段flash动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传统节日:

  (分小组竞赛)

  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⑷ 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用幻灯展示出端午的*俗照片: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会选择写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俗,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步骤二:分四人学*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理解准确。

  (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环节会出现分水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小组长的引领。老师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情况,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

  (过程中老师打出对切开的高邮鸭蛋横截面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整体感知中同学大致了解到作者对家乡的端午的鸭蛋难以忘怀的原因是由于在端午节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等活动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步骤三:小组代表发言,解答前面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的小组的发言,老师及时做现场点评。肯定理解正确的一面,并指出不足。

  (经过三个步骤的学*,学生已经基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层次思考。)

  步骤四:播放端午节的相关flash动画,结合观察身边的社会,比较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与*民族传统节日在如今社会迥异的处境。阅读老师发的另一篇辅助阅读材料“节日的联想”。

  (汪曾祺的文章读来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一笔一笔写端午的种种乐趣,可是今天,有谁还把端午吃鸭蛋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端午节和许多别的传统佳节一样,节日意味渐淡,仿佛演绎为一种节日的符号了。它的民俗意义、文化内涵,已然完全淡化,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那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传统的佳节还有几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对重视传统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及时做适当的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积极性,而且能引导他们以最棒的语言讲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个人体验,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练*

  根据自己的学*情况任选一题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阅读写读后感

  △△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片段作文“家乡的小吃”

  △△△阅读“节日联想”后,仿写一篇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

  【板书设计】

  童年岁月的美好回忆

  家乡生活的温馨回味

  情

  寻常生活的闲适体味

  端午的鸭蛋带来的

  挂蛋络子

  挑鸭蛋

  趣 吃鸭蛋

  玩蛋壳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

  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

  二、小组汇报

  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

  第一组

  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

  (生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师问: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

  师:老师相信这次的查找中你们一定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的了解。做得不错给加一分。(板书:由来)

  师:关于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刚才这一组同学说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师还知道另一种传说。

  龙的节日(课件展示)

  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第二组

  生:我们组收集的是端午节的*俗,我们把它做成了手抄报。

  师:能为我们讲解一下你们收集的*俗吗?

  (两张展示,一个学生进行介绍)

  师:能说说你们都是哪里收集这些材料的?

  师总结:看了小组同学精心准备的手抄报,真是大开眼界,他们不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展现给我们。做得很好给加一分。(板书:*俗)

  3、师:还有其它*俗吗?

  第三组

  生1:我们小组也研究了端午节的*俗。端午节那天,人们还给小孩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玲珑可爱。据说是为了驱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怎么找到这些材料的吗?

  (很多同学会说去网上查找的,这里教育一下善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

  老师把这些*俗总结一下: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钟馗像,饮用雄黄酒,吃粽子。

  3师导语: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

  第五组

  生:我们组为了了解粽子,我们特地去商场转了转,了解了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肉粽还有黑米粽,八宝粽,五谷粽,碱粽,我们还在网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视频)

  师:老师似乎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你们做得很好,亲自去尝试,知道粽子的配料,种类,就连价钱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给你们组加一分。

  5师导语:端午节的*俗如些丰富,难怪就连历代的文人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收集端午诗词歌谣的同学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第六组

  生1:我带来一首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带来一首诗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带大家带来的是闽南童谣《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孩子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5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惯。

  3、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端午*俗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竞渡歌(唐)张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粽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端午节教学设计3

  【内容简析】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俗。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浅显易懂,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熟悉端午节这个节日及*俗生活,但不清楚*俗的由来这个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插图有助于学生感受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

  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第30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端午节的由来》。

  2.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跟同学说一说?

  3.小结: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知道有这么多的端午*俗,可你们能讲出这些*俗的意义吗?让我们一起学*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1)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屋檐、佩带、辅佐、权贵、措施、诬陷、谗言、疏远、祭奠、忠诚、悲愤、悲痛、祈祷、传诵等。

  (3)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变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3)师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自己的疑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默读要求:

  (1)边读边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2)边读边思考: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3)为深入学*课文,请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学*质疑问难。

  3.师生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及教学策略:

  (1)不理解的生词,通过读书或请知道答案的同学给予帮助,当场解决问题。

  (2)不了解的历史知识,可归类有关的问题,存疑并集中时间给予解决。

  (3)值得阅读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如百姓为什么如此爱戴屈原,在引导学生学*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四、介绍屈原与时代背景

  1.介绍战国时代以及“战国七雄”。

  2.出示战国时期的地图,了解当时七国的处境以及各国的治国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内政,对外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

  3.出示课件,介绍屈原。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际,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五、自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并整理笔记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有关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一面、**。

  2、升旗手绶带三条。

  三、活动过程: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在这我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听完以后,我要问一个小问题。“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小朋友,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这个星期五,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我们都喜欢吃什么?

  四、介绍升旗手

  1、讲卫生宝宝:陆周思琪

  宝宝很爱干净,身上每天都是香香的,来园时,能坚持带好手帕,衣服脏了会及时跟换,指甲也是干干净净的,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2、爱学*宝宝:陆郡瑶

  上课认真,老师提问后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筋。在亲子绘本比赛中获太仓市一等奖。很了不起吧。

  3、讲礼貌宝宝:陆浩然

  看见老师很有礼貌,能主动和老师、奶奶打招呼,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宝宝。

  4、表演节目,童谣《上山打老虎》

端午节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来自:www.773N.cOm校园生活网:端午节教学设计)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端午节教学设计9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6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端午节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成立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蘸酒(zhàn)茶峒(dòng)

  短桨(jiǎng)缠裹(guǒ)伶俐(línglì)

  呐喊(nà)老鹳河(guàn)颈脖(jǐng)

  泅水(qiú)束缚(fù)洞穴(xué)

  擂(léi)鼓打锣(luó)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那情景真是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

  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

  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

  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

  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菁华3篇)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第一、三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俗有(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国的(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四、复述课文

  1.看板书,在学*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

  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

  七、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忠诚爱国不畏权贵关爱百姓

  百姓十分爱戴万分悲痛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2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期的业务学*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俗。

  3、感受*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菁华5篇)

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粽叶飘香,自包米粽,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经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全体员工能更真切的去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简便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全体员工的动手本事和学*本事。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全体员工一齐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在团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时间

  x月x日午时。

  四、活动地点

  公司食堂。

  五、活动流程

  1、购买材料花生米、葡萄干、红豆、红枣、蜜枣、咸菜、白糖、酱油、糯米;肉;(具体购买资料由xxx负责);粽叶(由食堂购买)。

  2、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供给);棉线:剪成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剪刀等(由食堂购买)。

  3、处理材料

  糯米:温水浸泡必须时间,滤干水分。

  粽叶: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剩余后滤干。

  粽馅:由各种已购材料搭配,其中半肥瘦肉用配料先腌制待用。

  4、包粽子

  (1)集合:全体员工集合到食堂(x月x日14:00)。

  (2)开始制作:鉴于员工对包粽子或明白或不熟练,请教了相关的人员,总结包粽子方法如下:

  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一小碗(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2匙自我喜欢的粽馅材料,再填一些米盖住。

  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一端以防变形,绳子紧度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在了解有关粽子的包法后,大家便可自我动手包粽子,期间能够相互学*相关细节,以便大家都能更好地完成。

  (3)制作结束

  由负责人员将大家包好的粽子集中放置,然后将剩余材料整理,对于盛装不用的盛装容器洗净返还给食堂工作人员。

  5、煮粽子、分发在食堂烹煮粽子完就分发给各位同事,并送去节日问候。

  六、注意事项

  1、全体员工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2、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3、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2

  活动日期:

  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

  公司

  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经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经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资料: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经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资料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明白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齐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惯视频

  2.与妈妈一齐包粽子

  (主持人):大家好!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日我们就自我动手和妈妈一齐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全体职工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亲爱的同事们,你们有谁明白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明白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头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齐诵

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3

  一、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15:00—17:00(备注:活动的2小时,给员工正常计算薪资)

  二、活动地点

  公司大门入口处,露天式场地。(备注:若碰到雨天,改为二楼车间内)

  三、活动流程及内容(合计约2小时)

  1、领导节日问好及致辞,5分钟。

  2、游戏环节,人力资源部组织,80分钟

  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俗活动,此块活动主要是测试员工对端午节蕴含的相关知识是否了解,人力资源部会筛选一些端午节知识的趣味竞答,抢答正确的人员奖励礼品。

  参赛者以三人为一组(男女分开比赛),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抱头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裁判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选手,奖励奖品,其他两位发放纪念品。

  参赛者4人一队,分开2组,用绳索做成圆形,两人站在绳索的两端,在地上画上直线,一端各站一人,手拿西瓜和一次性杯子,站在绳索内的2人各往相反方向使力,方可吃到西瓜,并将西瓜籽吐到杯子中,终极在规定时间内,西瓜籽数多者获胜,获胜的一组两人奖励奖品,另一组两人奖励纪念品。

  3、颁奖环节,公司各部门领导进行颁奖,拍照留念,预计20分钟。

  4、集体合影,5分钟。

  四、活动报名

  活动报名时间:截止到xx月xx日17:30,以便公司预备活动用品和礼品,报名方式:到二楼人力资源部填写活动报名表。

  报名需要注意:

  1、端午节知识竞答不需要报名,全体员工现场抢答。

  2、吃粽子比赛活动,可以单人报名,人力资源部根据总共报名的人数,男女分开比赛。

  3、你来我往游戏,员工需要找好自己的搭档一同报名,即需要2人同时报名;可以男男搭,男女搭,女女搭。一人可以报名多个游戏。

  五、活动预备及经费

  1、活动奖品

  (1)知识竞答,预备10个问题,奖品为沐浴露小瓶装,约10元/瓶,共xxxxxx元。

  (2)吃粽子比赛,每组3人,奖品为洗发水小瓶装,约10元/瓶,纪念品为洗衣粉,约4元/袋,即一组18元,按照有30人报名参加,共xxxxxx元。

  (3)你来我往游戏,每组4人,赢的一组奖品为沐浴露/洗发水小瓶装,约10元/瓶,参与的另一组奖品为洗衣粉,约4元/袋,4人共xxxx元,按照10组报名,共xxx元。

  2、活动道具

  (1)庆祝端午节的横幅,作为活动背景,活动进行期间拍照,合影等需要用到,预算5米,约xxxx元。

  (2)活动期间的粽子,若30人参加预备35个粽子;活动需要的西瓜预备2个,共预计xxxxxx元。

  3、端午节福利

  全体员工每人一袋粽子,2只装,约6元/人,目前约90个员工,共xxxxxx元;活动总经费预计:xxxxxxxx元。

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本校彩豆文化特色,通过“彩豆情怀,端午显爱”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活动设计

  (一)找一找

  对象:1年级学生

  要求: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俗。

  (二)说一说

  通过午会课、班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1、对象:1年级学生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俗。

  2、对象:1年级学生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俗;说说屈原的故事。

  3、对象:1级学生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

  (三)画一画

  对象:1级学生

  要求:以“走*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3——4年级为手抄报,5年级为电脑小报。

  (四)写一写

  通过黑板报、班级橱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布置设计。

  对象:1级学生

  要求: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4年级学生以写信的方式为“512”灾区的的小伙伴写封信,说说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小伙伴分享端午的快乐。5年级学生进行屈原诗词钢笔书写比赛。

  (五)学一学

  对象:1年级学生

  要求: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六)比一比

  对象:1级学生

  要求: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进步”为主题,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故事内容可以是学*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气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学*一项技能的小故事。

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赛龙舟的*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缠五色线、做绿豆糕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并学*几个简单的传统礼仪基本动作:揖礼(问候)、附手礼(站)、叩首礼(坐)、执手礼、鞠躬礼。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PPT;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包粽子的材料:糯米、苇叶、线绳;编蛋网、缠五色线的材料:绳线、五彩线;做绿豆糕的材料:面粉、馅料。

  3、汉服几套。

  4、联系几位热心的家长代表,帮忙完成制作活动。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节日“端午节”。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和我们一起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鼓掌欢迎!

  二、家长代表结合PPT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三、学*几个传统礼仪基本动作:揖礼(问候)、附手礼(站)、叩首礼(坐)、执手礼、鞠躬礼。请个别小朋友穿上汉服进行表演展示。

  四、端午节赛歌会,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诵端午节的儿歌。

  大四班: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大班孩子穿上汉服表演)

  小一班:五月五,是端五。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端午文化我知道”亲子活动,请几组家庭代表分小组分别展示端午风俗表演。

  第一组:包粽子。

  第二组:做香囊。

  第三组:编蛋网。

  第四组:结五丝。

  第五组:做绿豆糕。

  六、活动结束,向参与的家长代表表示感谢,并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设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5份

  设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1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一、活动日期

  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二、活动地点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三、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惯视频。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四、诗歌朗诵

  (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大家齐诵

  五、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七、领导讲话

  今天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对我们活动的热情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设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2

  一、主题

  过传统节,共中国情

  二、准备限量小礼品

  向各班派发端午节海报,普及端午知识,派发端午节礼品。

  其中包括:包粽子的方法学*纸条一张;小粽子一个;端午节贺卡一张,香囊艾叶菖蒲适量。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派发若干份,让同学们在端午收到惊喜,感受惊喜,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于端午以及其他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给端午增光添彩。

  三、端午节知识竞赛

  过端午,端午知识当然必不可少,我们准备收集一些关于端午的小常识,编集成海报,一份张贴于校门口,另外以班级为单位分发,让同学们过端午,知端午,过一个充满知识趣味的端午节。以抢答的方式对端午节进行知识问答,答对题数最多者可获奖品--粽子一个。

  四、端午节问卷调查

  根据海报编10道左右关于端午知识的知识问答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调查,看看同学们对于端午知多少,也可以由此向同学们普及端午知识。

  五、号召有条件的同学端午观看赛龙船庆

  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去看一次赛龙舟。看着一支支龙舟在湖面上激起层层的水花,鼓声震天,激动人心,桨手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推动龙舟矫健地前行,似一条条真龙欲一跃而起,情不自禁的跟着龙舟的节奏心潮澎湃,那是民族的力量在激扬。

  六、自制粽子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东汉就已有出现,但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从前的粽子是以粟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有用白粽子、小枣粽、豆沙粽、八宝粽、鸡肉粽、鲜肉粽、椒盐豆粽、莲蓉粽、栗蓉粽、咸肉粽、蛋黄粽等。

  如果粽子给端午节带来了清香,那么包粽子是其中最真切的气息。在家里,可以提前几天买回新鲜的粽叶,端午节的上午就能和父母在浅浅的夏日中体验包粽子的乐趣了。亲手用翠绿的粽叶包裹好一颗颗米粒,再用绳子扎起所有的祝福与希望。过去,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让屈原免受鱼儿的伤害,寄托他们对一个伟大的灵魂的哀思与纪念。而现在,四川的人们正在遭受着地震带来的身心的痛楚,可以将包好的粽子和一串串千纸鹤赠送给社区中xx籍的居民,用一颗真挚的心给他们安慰,送上我们的关怀,送上我们对xx人民的信心。

  在学校,可以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让同学们跟着指导老师学做粽子,知道粽子的原料和做法。联系好厨房的师傅,包好的粽子可以提前作为端午节的小礼品之一,送给同学,尤其是住在宿舍的同学们。

  七、留下悬艾叶菖蒲,配香囊的风俗

  端午在班级或者家中门上插一束艾菖蒲叶,配一个香囊,为自己祈福,保佑*安,也祝愿灾难中的人们早日振作,重建起美丽的家园。让每一个节日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断延续。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有传统,也有创新,在普及端午知识的同时,也倡议同学们向勇士们学*,端午是民族的节日,在端午我们为自己的英雄而骄傲,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

  设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二、活动准备

  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说一说。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4、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俗*惯吗?

  5、带领幼儿学*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四、结束活动

  表扬上课认真的幼儿。

  设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4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节日之一,今年富力城C区将延续端午节传统的民俗文化,深入发掘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与业主共庆端午佳节。

  二、活动目的

  增进物业与业主的交流与情感

  搭建*台,建立业主间的交流,加强社区的和谐

  回馈业主,体现富力城温馨社区关怀

  祝贺节日,营造社区氛围

  三、活动内容和流程

  “包粽子,品美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了增加活动的新意和看点,我们邀请到了富力城音乐基地等来到活动现场进行表演和助兴,同时结合业主的才艺展示,做到物业搭台,给业主提供一个娱乐交流的聚会和*台。

  活动时间:6月8日(周三)上午9:00-12:00

  活动地点:(8楼前凉亭)

  参与对象:富力城C区全体业主

  主办单位:富力城C区物业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电信营业厅(富力城店)

  赞助单位:渤海银行胜利街分部

  四、现场布置及人员安排

  “迎宾签到区”:业主进门后,由客服管家及渤海银行服务人员迎接,并领至签到处签到,并由该区管家与其合影留念。对女性和儿童由管家为其佩戴五彩绳送祝福。

  “个性包粽子区”:由会包的业主现场指导感兴趣的业主包粽子,活动时间约1小时,包好后分出获胜的一组,颁发奖品。

  设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5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童谣《拍手歌》(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与端午节*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

  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

  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端午节教案(精选5篇)

  小学端午节教案 1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四、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五、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小学端午节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小学端午节教案 3

  【教学要求】

  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难点: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准备相关实物资料或图片资料。

  3、写有关文中资料的幻灯片。

  4、把相关资料做成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形式多样,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

  二、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能把你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听吗?

  (师板书:名称、来历、内容、特色)

  三、说说端午节

  1、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用投影打出来)。

  小朋友,这里是一个同学找来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了解了解资料上所介绍的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指名读自己比较感兴趣或有能力补充的资料。

  ①请把你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多读两遍,想想有没有补充。

  ②指名读。

  4、把资料归类。

  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磨方”游戏,每个小组里都有八张卡片,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师指板书)可以参照这个板书。

  ②学生汇报排好的资料,指名读读。

  5、选择资料,说说“端午节”。

  ①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②指名说。

  四、练写——说说端午节

  1、学生写草稿。

  请小朋友把刚才介绍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朋友看,好吗?

  2、点评。

  ①朗读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好*作或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3、学生修改、誊写。

  小学端午节教案 4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学生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学生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学生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学生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俗。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学生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小学端午节教案 5

  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如: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

  (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

  (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1、我知道的端午节

  语言、社会

  集体

  2、包粽子

  艺术

  集体

  3、自制香包

  艺术

  分组

  4、折纸粽

  艺术

  分组区域

  5、热闹的赛龙舟

  语言、社会

  集体

  6、龙舟竞赛

  健康、社会

  集体

  7、一起过端午

  综合

  大带小活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学生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学生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学生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学生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学生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学生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学生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学生游戏;

  ③动手区:中、学生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学生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学生提供油泥让学生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资源利用。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端午节班级活动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小学端午节班级活动设计方案 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此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创建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文化,共度和谐端午。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一)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俗,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上好一节班会课

  各班在6月7日组织学生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通过活泼、多样、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分管各年级的学校领导随机听课。各班主任于6月10日前将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上交到政教处。

  (二)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至六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过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资料,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手抄报。各班在6月9日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展评,各班评选出3份优质手抄报于6月10日前上交少先大队。

  (三)体验一项端午风俗

  倡导学生进行体验端午风俗活动(学做粽子或卷糕、缝制香包、插杨柳等),各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动员、指导工作,在体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教育中,要注重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传统中华文化教育。

  (四)出好一期宣传专栏

  由少先大队负责出好宣传专栏,利用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走进端午民俗”的卫生健康知识,从科学的角度介绍悬白艾、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传统,促进学生“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端午节班级活动设计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浓浓乡情和融融亲情,增强学生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亲和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锻炼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4日下午第二节课

  三、参加人员:

  一~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学一学、缝一缝等方式,走进端午节,感受端午文化。

  1.“秀秀我的小巧手”:一二年级缝制香囊、做五丝等;

  2.“端午节知识知多少”:三年级学生做手抄报以“走*端午”为主题,重点反映端午的*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3.走进屈原诗词:四年级学生通过诵背诗词来理解端午文化。

  4.“我跟老师学一技”:五六年级学生重点学*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老师6月8日之前(一二年级班主任)将活动方案电子稿发送教务处邮箱,字体四号微软雅黑。活动期间,一、二、四、五年级进行拍照,每班选两张照片,由大队辅导员收集后拷到教务处电脑。三年级每班上交五份手抄报。

  小学端午节班级活动设计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三、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艾草

  观察艾草,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活动三: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6月15日前,大队部负责)

  活动四:粽子、香袋

  1、向自己的奶奶、妈妈学包粽子、品粽子,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学生与家长的自主活动)

  2、与自己的好朋友、友谊班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包的粽子,增进朋友间的感情。(学生间的自主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在整个活动期间,每班至少上传相关活动消息一条,字数不少于100字。

  2、各班可以在《学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

  小学端午节班级活动设计方案 4

  一、相关资料: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俗。

  2、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

  3、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明端午历史”端午节知识竞赛(5月8日――xx日)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俗活动,因此了解端午节蕴含的相关知识,这是端午节主题活动的首要内容。全体队员要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去认识和了解端午节,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传说故事、*俗活动都能了如指掌,争取更多的队员成为端午节知识的“小专家”。

  具体安排: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队有效利用这一段时间之内的晨会课、班队课,通过有效的形式组织队员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俗活动等相关知识,同时认真部署好本中队开展现场知识竞赛准备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级开展各年级段端午节知识竞赛活动(每个中队由2名队员参加比赛)

  时间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奖项设置:

  中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高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二)活动二: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中队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5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

  比赛地点:四楼多媒体教室

  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中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高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活动三: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

  在临*端午节期间,各辅导员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队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活动四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做龙舟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小学端午节班级活动设计方案 5

  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浓浓乡情和融融亲情,增强学生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亲和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锻炼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活动时间

  x月x日下午第二节课

  二、参加人员

  一~六年级学生

  通过找一找、说

  三、活动内容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学一学、缝一缝等方式,走进端午节,感受端午文化。

  1.“秀秀我的小巧手”:一二年级缝制香囊、做五丝等;

  2.“端午节知识知多少”:三年级学生做手抄报以“走*端午”为主题,重点反映端午的*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3.走进屈原诗词:四年级学生通过诵背诗词来理解端午文化。

  4. “我跟老师学一技”:五六年级学生重点学*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老师x月x日之前(一二年级班主任)将活动方案电子稿发送教务处邮箱,字体四号宋体。活动期间,一、二、四、五年级进行拍照,每班选两张最佳照片,由大队辅导员收集后拷到教务处电脑。三年级每班上交五份手抄报。


小学端午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端午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汇总5篇

  端午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一面、**。

  2.升旗手绶带三条。

  三、活动过程: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在这我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听完以后,我要问一个小问题。“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小朋友,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这个星期五,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我们都喜欢吃什么?

  四、介绍升旗手

  1.讲卫生宝宝:陆周思琪

  宝宝很爱干净,身上每天都是香香的,来园时,能坚持带好手帕,衣服脏了会及时跟换,指甲也是干干净净的,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2.爱学*宝宝:陆郡瑶

  上课认真,老师提问后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筋。在亲子绘本比赛中获太仓市一等奖。很了不起吧。

  3.讲礼貌宝宝:陆浩然

  看见老师很有礼貌,能主动和老师、奶奶打招呼,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宝宝。

  4.表演节目,童谣《上山打老虎》

  端午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2

  【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重难点】

  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自主预*

  1.走*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 蘸酒(zhàn) 茶峒(dòng)

  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

  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g)

  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

  擂(léi)鼓 打锣(luó) 嘭(pēng)嘭铛(dāng)铛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2)介绍这些风俗*惯的顺序(画出相关的词语)。

  (3)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

  (1)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这些风俗*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内容探究

  阅读全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________________,那情景真是________________!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绘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壮观非凡!

  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擂鼓打锣的很单纯地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鼓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4.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5.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是让人高兴和感到光荣。

  6.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充满友谊,人情味十足!

  (三)亮点探究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出湘西的端午日的氛围的?

  明确: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什么是场面描写?本文有哪些场面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做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中主要有三个场面描写。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四、板书设计

  端午日

  出城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全民同乐

  下水去捕鸭――军民同乐

  天晚方完事――欢乐之久 淳朴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五、课外拓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好奇。“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水面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象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

  端午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3

  一、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借端午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3、端午节也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体验亲情的魅力。

  二、活动时间:

  6月23日――6月24日

  三、活动安排:

  1、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班级活动。

  (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3)讲解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4)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

  (5)展示自己的手抄报作品。

  2、“我向长辈学一技”主题活动。

  在家里向长辈学*粽子的各种包法,在学*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感受粽子的香甜。

  3、体验端午情怀

  (1)同学们将自己包好的粽子带到学校来与朋友、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培养孩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

  (2)能够背诵有关端午的诗词名句,或介绍屈原的故事。

  (3)以《粽香四溢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作文,与大家分享你的端午情怀。

  4、“嘟嘟嘟”跑得快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班一个呼啦圈,两个粽子

  玩法:以班级为单位,8个家庭组合为一组进行接力,游戏中,孩子做车头,一手拿一个粽子做方向盘,家长蹲下做车尾,呼啦圈为两头连接,一头套在孩子的腹部,一头家长用双手握住,小车以最快速度前进至对面家庭组合,将呼啦圈和粽子接力给下一组家庭,最后一组家庭跑完,游戏结束,快的那一班级获胜。

  四、活动要求:

  1、班主任认真组织,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班会课或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作好记录。

  2、请老师们将相关的活动照片于本周四下班前发给边老师,作文电子档于24号前发至边老师邮箱。

  3、各班也可自行设计活动内容。

  端午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4

  活动目的:

  端午佳节,让异地的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参与人员:

  不回家的同学和师兄师姐。

  活动地点:

  中心湖草地

  活动时间:

  6月16(星期三)晚七点半

  活动流程:

  1、主持人暖场端午佳节,我们异地庆祝,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我们不寂寞不孤单举杯庆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2、暖场过后大家吃零食,彼此玩笑片刻,大概十五分钟左右。

  3、主持人出场,开始游戏时间。

  (一)007围成一个圈,由开始一人发音零,右侧开始第一个随即亦发音零,第二个人则发音柒,随声用手指作开枪状任指一人,中枪者手作投降状,但中枪者旁边左右两人则要发啊的声音,而枪手不作任何动作。出错者玩真心话大冒险。

  (二)速配气球每个人发一张牌,相同花色牌号的为一组,一组俩个人,由主持人叫出四组,俩人合力用背部挤爆气球,气球内有字条,上面写有唱首歌或者跳支舞之类的字。最慢的那一组另有惩罚措施,让其在奶油夹心和牙膏夹心的饼干中挑选,后果自负。

  4、粽子插曲:主持人故弄玄虚说有神秘嘉宾,随后精心准备的大粽子上场(可以点上蜡烛营造气氛)主持人可问下大家有无电话回家,大家一起举杯庆祝远方的家人端午节快乐。

  5、游戏继续

  (三)速配踩报纸牌收上来,同上个游戏,不过只是牌号即可,相同分成三人一组,共俩组。每组中一个人出来猜拳,另俩个人踩报纸,输的一组就报纸对折,最后落在报纸外的为输家,输的围着系有气球的绳子,大家戳破后,让其带着破碎的气球跳草裙舞。

  (四)开锁所有人站起来聚拢在一起,抓住任何一个除了左右俩边人的手,此时是一个相当混乱的一团,让然后一个一个的解开,解开后应是一个圆圈,若有解不开的现象则那一组应受罚,措施待定。

  此时可能已十点多了,大家玩的尽兴后再吃吃喝喝聊一聊。最后主持人出来说一点大家好好生活天天向上之类的话,就结束了。

  活动准备:

  食物采办:酒果汁花生薯片果冻棉花糖仙贝雪饼西瓜......

  负责人:奶爸奶妈道具

  准备:报纸气球绳子奶油夹心和牙膏夹心的饼干粽子电脑

  音响负责人:

  现场装饰:提前到场半个小时铺好

  报纸负责人:

  活动经费:五百块。

  端午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5

  【教学目的】

  了解端午的风俗,准确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文中*淡而又有味的语言,理解鸭蛋带给作者的情与趣。

  【教学手段】

  手工制作蛋络子、端午的*俗的一段flash动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中国传统节日:

  (分小组竞赛)

  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⑷ 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用幻灯展示出端午的*俗照片: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会选择写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俗,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步骤二:分四人学*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p理解准确。

  (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环节会出现分水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小组长的引领。老师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情况,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

  (过程中老师打出对切开的高邮鸭蛋横截面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整体感知中同学大致了解到作者对家乡的端午的鸭蛋难以忘怀的原因是由于在端午节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等活动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步骤三:小组代表发言,解答前面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的小组的发言,老师及时做现场点评。肯定理解正确的一面,并指出不足。

  (经过三个步骤的学*,学生已经基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层次思考。)

  步骤四:播放端午节的相关flash动画,结合观察身边的社会,比较西方的圣诞节�p万圣节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如今社会迥异的处境。阅读老师发的另一篇辅助阅读材料“节日的联想”。

  (汪曾祺的文章读来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一笔一笔写端午的种种乐趣,可是今天,有谁还把端午吃鸭蛋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端午节和许多别的传统佳节一样,节日意味渐淡,仿佛演绎为一种节日的符号了。它的民俗意义、文化内涵,已然完全淡化,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那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传统的佳节还有几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对重视传统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及时做适当的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积极性,而且能引导他们以最棒的语言讲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个人体验,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练*

  根据自己的学*情况任选一题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阅读写读后感

  △△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片段作文“家乡的小吃”

  △△△阅读“节日联想”后,仿写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

  【板书设计】

  童年岁月的美好回忆

  家乡生活的温馨回味

  情

  寻常生活的闲适体味

  端午的鸭蛋带来的

  挂蛋络子

  挑鸭蛋

  趣 吃鸭蛋

  玩蛋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