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2)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 教师导入: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3)阅读提示: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4:生字新词)

  搭船 母亲 外祖父 沙啦响 羽毛 翠鸟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哦 捕鱼 鹦鹉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舌音“翠、嘴”,翘舌音“沙”,前鼻音“吞、亲”,后鼻音“响、鹦”等。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课件出示6)边读边想: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7)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件出示8)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件出示9)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4、结合你查找到的关于翠鸟的资料,互相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合作,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了解。

  (课件出示10)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橙棕色,颏白。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2

  课题:

  搭船的鸟。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她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本课要抓住文中的三个问句来体现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童趣,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细心观察到的翠鸟的样子及捕鱼过程,感受翠鸟的可爱。

  学前准备:

  1、翠鸟的图片资料。(教师、学生)

  2、教学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重点: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学前准备:

  1、收集翠鸟的图片资料。(教师、学生)

  2、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导入: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今天我们来学*《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呢?(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注意“蓬、翠、嘴”的读音。

  4、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搭、舱、漂、悄”。

  5、辨字组词。

  搭()沙()

  塔()纱()

  悄()吞()

  消()杏()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10分钟)

  1、搭船的是什么鸟?你喜欢吗?

  2、从文中找出写鸟的句子读一读。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展示收集的翠鸟的照片,交流翠鸟的资料。

  5、课文写了“我”和母亲乘船到乡下外祖母家途中,一只翠鸟搭船捕鱼的情景。

  6、找出文中描写翠鸟的句子,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教学小结。

  2、指导书写。

  (1)“翠”字,上面不是“羽”字,下面“十”不能往上写得太长。

  (2)看清字形,认真书写。

  3、一字组多词。

  搭()()()

  沙()()()

  吞()()()

  教学反思:

  生动的质疑导入,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学生通过读文,能多种方法识字,让学生自己收集翠鸟的图片和资料,为学*课文增添了情趣。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学*重点:

  学*翠鸟外形的描写方法,学*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深入品味,理解课文(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齐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的三个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3、齐读第4自然段,把写翠鸟动作快的词作上记号。

  4、把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

  5、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

  6、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7、从“冲、飞”和“一下子、没一会儿”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快,和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

  ()的羽毛;

  ()的翅膀;

  ()的长嘴。

  二、交流拓展,深化情感(用时:15分钟)

  1、你收集的翠鸟的资料中有关于翠鸟捕鱼的内容吗?

  2、小作者那么喜欢翠鸟,你喜欢吗?画出你喜欢的翠鸟吧!

  (1)交流翠鸟捕鱼的资料。

  (2)画出喜爱的翠鸟。

  三、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想想你还认识什么鸟,有什么特点?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3、交流自己认识的其他鸟,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4、在田字格上书写本课生字。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3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学*法。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

  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搭”什么意思?想想,不知道可以查工具书,乘、坐的意思。组词,“搭船”是什么意思?“顺便乘坐船”的意思。揭示课题“搭船的鸟”,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顺便乘坐船的鸟。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们就去学*今天的课文吧。

  板书:风铃草

  二、初读课文

  1、明确这堂课的要求: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自由读两遍课文;读第二遍的时候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3、将画出的生字再在课文中读两遍。

  4、分组读课文,评出小组里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全班评价。

  6、自愿读课文,看谁想读,勇敢地站起来读。

  三、认读生字

  1、出示小黑板,齐读生字,先读带点的字,再读词语。

  2、指名读生字。

  3、读生字卡(单个字)。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嘴 红色

  美丽 羽毛 翠绿

  翠鸟 翅膀 蓝色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5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x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x。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阅读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1)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一般描述 细致观察

  环境 角色 外形 动作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x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语文要素]

  3.在学*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重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课件展示,学生欣赏、评价。)

  2.鹦鹉是鸟类中很漂亮的一种鸟,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另一种鸟,它比鹦鹉还要漂亮。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搭船的鸟》,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是什么鸟要搭船?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件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识字,在课文中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互相检测。

  (3)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生字自学情况,给予“笑脸”贴纸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

  2.检查自学成果,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全班同学评议、补充。

  3.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如:搭——答悄——消吞——吴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如:“父”字要先撇后捺,且撇捺要舒展;“翠”字的最后一横要写长;“嘴”字的口字旁要靠左上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呢?课前提出的疑问,有答案了吗?(“搭船的鸟”是翠鸟。文中的“我”发现翠鸟的外形很好看,捕鱼的身手很敏捷。本文讲了“我”和母亲在搭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了一只翠鸟,通过对翠鸟的外形描写和捕鱼过程的描写,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指名回答,再读相关的段落。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暂时不用解答。

  师小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重点探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难点)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复*巩固。

  2.师: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真好!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翠鸟是只漂亮的鸟,它还很会捕鱼。你知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吗?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美在哪里?它的捕鱼动作如何?勾画相关语句。

  2.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1)读完这句话,你知道“我”是怎样注意到这只小鸟的吗?(鲜艳的羽毛吸引了“我”的注意)

  (2)你想怎样读好这句话?(引导学生)

  3.课件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美的?(整体到部分。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

  (2)(出示鹦鹉与翠鸟图片)你更喜欢哪一种鸟?说说你的理由。

  (3)你能运用“我”观察翠鸟外形的方法,描述鹦鹉的外形吗?(指名回答)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翠鸟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

  师过渡:面对这个“不速之客”,“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我”产生了3个疑问,这3个疑问体现了“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4.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引导学生通过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敏捷。(板书:动作敏捷、迅速)抓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重点体会。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语气轻快,语速紧凑)5.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教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师小结:文中的“我”在乘船的过程中因为细心观察,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也有许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家门口、上学途中、课外活动、上课瞬间、与人交流、收到的一份小礼物、别人的某个小动作……细心的你,都有怎样的发现呢?请你说给大家听。

  2.课外练笔:把你观察到的一个事物或现象,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教学板书]

  15搭船的鸟

  外形

  彩色的小鸟 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 红色的长嘴

  动作

  冲 飞 衔 站 吞

  留心、细致观察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设计以小组合作式学*让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大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第2、4自然段进行重点教学,通过找关键词、对比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的敏捷以及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通过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2)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一般描述 细致观察

  环境 角色 外形 动作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x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生答)

  2,师:“啊!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给课堂带来了一只小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下面我们一起学*第12课《搭船的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复*生字

  1,师:“在我们一起学*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生字宝宝,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还记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这些生字都已经记得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

  (生答)

  (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

  齐读第一段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翠鸟捕鱼的本领怎么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升华主题

  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以后打算怎么对待小动物?”

  六,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3)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书写羽、翠两字。

  3、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音频、翠鸟捕鱼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和妈妈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听朗读,思考问题:

  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这是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补充翠鸟的相关知识。

  再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鱼)

  5、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动作敏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7、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更加具体的理解翠鸟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指导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羽、翠”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

  七、作业布置

  1、请写一个有关翠鸟的谜语,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

  2、留心观察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鸟,抓住它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中的一个方面,用一两段文字描述下来。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文章记录了“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我”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

  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文章结尾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写作特点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四)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三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五)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捕”。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船”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写“做”要注意右边是“攵”,四笔写成,不是三笔;“彩”的“彡”是从上到下竖着排列的,右端对齐;“亲”要引导学生观察哪一横最长。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六)课外阅读

  《翠鸟》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3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设计的这堂课也秉承着学校“兴发教学”的理念,紧跟兴发教学的步伐,将始于自然、立于礼、启于智、成于乐较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具体解析如下:

  一、始于自然――打开学生自然生命

  柏拉图认为:“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始于自然”正是打开自然生命之通道,让“自然生命之美”先入为主。让孩子接*,回归自然,让儿童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敞开的状态,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无需教师师的灌输,无需教师用语言赘述,轻柔和美的音乐与灵动的自然画面就是最具感染力的。“一只小巧玲珑、美丽敏捷的翠鸟于水波荡漾、粉荷绽开的池塘中,一会静静站立于枯枝上,一会儿迅速冲入水中捕鱼”,这样的视频画面,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我感受到孩子们正将自身与自然界美好的生命――翠鸟建立起了联系。这时,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充满好奇的,它们渴望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接*翠鸟,这视频大概也起到了效果。

  二、立于礼、启于智――启迪学生理智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礼”我觉得就是方法的渗透;理智生命的启发就是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让有一定距离的自然生命与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而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礼”:

  1、在“聚焦翠鸟,感受其外形之美”的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说说对翠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只_______的翠鸟。),让自然生命与孩子的主观感受建立起联系,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接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找“关键词”来体会翠鸟外形之美,由模糊、整体的印象上升到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此时“美丽的翠鸟形象”已经住在了孩子们心中,也从对翠鸟的“相遇”变成了“相知”。

  2、在“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先让孩子们将自置身于那飘荡的船只上,带孩子们走进情境,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想些什么?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疑问重重。接着再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这样孩子们则能与作者达到共鸣。此时,孩子已不是孩子,大概成了雨后乘船观察翠鸟的那位小朋友了吧!

  3、在“聚焦翠鸟捕鱼,体会细致观察”部分,顺势而下,由疑而进,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顺水推舟,接着圈出动词、品析动词、关键词和视频体会翠鸟捕鱼速度,这时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了。

  4、在指导朗读方面,注重层次和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在指导朗读“翠鸟外形”部分,要求读出美丽(感受自然生命之美)、读出喜爱(与自然生命连接),学生通过“彩色”“翠绿”“蓝色”等词语感受翠鸟外形之美,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在指导朗读“作者内心所想”部分,先让学生提疑问,聚焦三连问指导读出好奇;在指导朗读“翠鸟捕鱼”动作部分,聚焦关键词――冲、飞、衔、站、吞,聚焦关键词――没一会儿、一下子,体会翠鸟捕鱼之迅速,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观察老师读(带表情、动作、节奏有快有慢),最后孩子再次入情入境模仿读,朗读落到了实处。

  5、迁移训练方面,在学完“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部分,我设计了口述孔雀外形的环节和描写小狗开车动作的环节,让孩子细致观察,落笔有方法,紧密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授之以渔。

  三、成于乐――提升学生文化生命

  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是让孩子们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孩子们全身心得以放松,播放一组美丽的图片(雨景图、船夫摇橹图、美丽翠鸟图、翠鸟捕鱼图)回到课文,由分到整,最后启发性地提出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大自然、人世间无尽的美好,经由师生对话去重建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事物的联系,也使这节语文课有了一定的精神渗透和教育性。

  每一堂课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存有一丝丝不足,最后环节,对精神生命的托举还不够到位。教育教学中真的有太多的学问,学无止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兴发教育”课堂不是将“始于自然、兴于诗、立于礼、展于智、成于乐”这一理念看成是一个一个死板的模式,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地强塞进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兴发教育”“生命教育”落实到日常每一堂课中,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所谓“教学”,要不断“学”才能知道如何“教”,永远都抱着一颗“我是学生”的心去教学,想必定会“硕果累累”。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教学是需要用智慧去打造的,是需要用方法去装扮的,是需要用知识和经验去丰富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反思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学*者的心态去面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励志做一名学*型、智慧型、善于反思型、研究探索型、创新型教师!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3、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通过词语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感知搭船的鸟

  1、课前热身。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鸟?

  2、出示“搭”字的甲骨文,看图猜字,教学“搭”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5、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简介。

  6、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检查学生预*情况。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7、教学生字。(1)舱:舟字旁不出头,横折钩和竖弯钩不沾在一起。(2)漂:示字的上横短,下横长。(3)嘴:口字旁不过横中线。(4)翠:上下结构,羽字无勾,让空间给卒字,占位卒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是关键笔画,最后一竖不穿心。

  8、描红生字。

  9、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0、认识翠�B,理解“翠”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环节通过生字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生字教学中,体现文中识字、句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拓展文本,识搭船鸟外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图片:船蓬、橹、蓑衣、船舱、船头。

  2、积累感受象声词――“沙啦、沙啦”。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抓住这只翠鸟哪方面来描写的?写了这只鸟身体的哪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哪些颜色?

  4、对比鹦鹉图,猜一猜哪一幅图中的鸟是真正的翠鸟?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5、出示另外两篇描写翠鸟的文章,对比感受描写翠鸟外形的特点。

  出示:一身鲜翠欲滴的羽毛,一只鲜红的嘴巴,这是一只新生的翠鸟,展开翠绿的翅膀,向河边飞去,又用灵活的眼睛注视着河面,继续寻找它的下一个猎物。

  (1)指名读,说一说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羽毛、嘴巴、翅膀、眼睛)

  (2)小结:这里和郭风爷爷一样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嘴巴、翅膀,作者还抓住了一双灵活的眼睛进行描写,看来作者还关注了翠鸟的眼睛。

  出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翠绿色花纹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浅绿浅绿的。腹部的羽毛又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指名读,对比前两篇文章,这位作者又抓住了翠鸟哪些部分来描写?(预设:羽毛、嘴巴、翅膀、眼睛,加了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用了比喻句)

  (2)小结:相同的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的美就会各具特点。

  (3)对比三篇小短文,你发现作者是怎样写小动物的?(描写有序、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6、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描写动物的简练精妙。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部分,以图解文,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船篷、蓑衣、摇着橹的船夫以及学生不常见的翠鸟,让学生尽情发言。通过看图、读文、读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意识。同时,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策略,以精读带博览,通过比较、补充、求同、欣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能力。

  三、读中入境,突出搭船鸟的活动特点

  1、“我”在自然中发现了翠鸟、感受了翠鸟的美,脑海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并体会ABB式的词语,认识到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4、找到翠鸟捕鱼时候的动词,圈出来,全班学生读一读。

  5、小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动物的活动特点来写。

  四、回顾体会,总结写法特点

  1、朗读课文。

  2、归纳总结。通过学*,我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描写时抓住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的表达方法,原来写小动物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就一定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一般描述 细致观察

  环境 角色 外形 动作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4)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品读句子,抓住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描写,想象翠鸟静立和捕鱼时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品读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课文,激发观察兴趣

  活动1:直接揭题,关注题眼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第五单元一篇新的课文:搭船的鸟(板书课题)。

  2.观察生字:“搭”字,怎样书写才美观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的提画下面,字形紧凑。)看来,只要留心观察,学*中就会处处有收获。

  3.了解词义: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搭积木、搭桥、搭配、搭车(顺便搭乘别人的车辆,有可能还是免费的)、搭船(顺便乘坐别人的船)……

  活动2:观察课题,设问质疑

  1.观察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什么样子?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谁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儿呢……

  2.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思考:“搭”是本课课题中关键的字眼,顺便搭乘,顺势而为,这个“搭”字使这只鸟儿富有灵性,体现了人与鸟在自然中和谐。因此,观察这个“搭”字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加深对这个字义的认知;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设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活动3:观察汉字,自主识记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翠绿、长嘴、蓑衣、船舱、外祖父,母亲、鹦鹉、船篷。(读好*舌声;读好前鼻音“亲”qin、后鼻音“鹦”yīng“篷”péng。)

  第二组:衔着、摇着橹、吞了下去。(读好边音“橹”lǔ。)

  第三组:沙啦、哗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读准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lā,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轻声la。)

  2.相机出示图片,认识“蓑衣”“橹”“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

  【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记字词这一环节要直奔重点和难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字音与字形,关注汉字的构字特点,这其实也是对“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

  模块二:再读课文,明晰观察事物

  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观察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趟旅途中,“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

  2.学生自主探究,圈画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2:小组交流,感知观察要点

  1.通过研讨,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呢?你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2.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1:“我”观察到翠鸟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在“我”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小鸟呢?(作者观察到这是一只羽毛颜色很漂亮的小鸟,样子很美丽)

  出示图片,直观观察,学生朗读,读出色彩鲜艳。

  预设2:“我”观察到翠鸟捕鱼的动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这只小鸟是怎样捕鱼的呢?(作者观察到这只翠鸟在水里捕鱼吃,动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读出动作迅速。

  预设3:“我”观察雨中船上的场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学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的响声(拟声词)。

  教师引导:“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板书:仔细倾听)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学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划船,披着蓑衣,摇着橹。(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对照图片,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劲摇着橹,想早点将“我们”送到目的地……)

  品读文字:作者观察到船夫在雨中划船的衣着与动作,非常细致。能结合文中语句读出这些美好的发现,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那么你能读好你的这些发现吗?自由练读、指读、互评再读、齐读(读出雨点击打的声响和船夫用力摇橹的画面)

  活动3.回归整体,感悟观察好处

  1.感悟课题之妙: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你能说说对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这是一只很聪明很有灵性的鸟儿,它搭乘我们的船,不是它不会飞,也不是它想要到达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们的顺风船,方便它自己捕鱼。

  再读课题,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鸟之和谐相处。

  2.感悟单元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作者拥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再加上会倾听的耳朵,故能发现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场景。因此*时我们也要这样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鸟的外貌与捕鱼动作,仔细观察雨天船上的场景;继而图文结合,感悟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初步感知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来源于“我”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从而明确感知本单元的主题——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模块三:集中书写,重点观察引导

  活动1:观察细节,准确辨析

  1.出示形*字及形*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学生仔细观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细微区别。

  羽、翠:当“羽”变为“翠”字上面的部件时,要写得扁一些,并且两笔横折钩都变成横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笔悬针竖,从横上稍微出头即可。

  活动2:观察难字,举一反三

  1.出示一组同偏旁生字:嘴、啦、响、哦,观察结构特点。

  2.重点观察“嘴”字,交流书写要点。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与位置;右边笔画多,每个部件要写得扁一些,相互之间做到谦让紧凑。

  活动3:书写练*,互评反馈

  1.学生练写:在《*字册》上重点描红与临写易错字、难写字。

  2.评析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点评后再写,逐个进步。

  【思考: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难写字、易错字进行重点识写。通过细致观察与互动交流,学生发现形*汉字的细微区别,正确把握笔画繁多的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知穿插避让、均衡对称等常见书写规则,提升学生汉字书写的审美感。】

  第二课时

  模块一:默读课文,聚焦观察翠鸟

  活动1:复*词语,回顾主题

  1.出示词语,认读:雨点、沙啦、船夫、船头、翠鸟、羽毛、长嘴、捕鱼。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作者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作者在探亲途中的观察发现吗?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响,船夫穿着蓑衣用力摇着橹,翠鸟全身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比鹦鹉还漂亮,冲进水里很快捕到一条小鱼吃掉了……)

  3.留心观察的“我”,发现了这只可爱的鸟儿,使原本*常的一次旅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在“我”的细致观察下,我还发现翠鸟的哪些特点呢?

  活动2:根据提示,自读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想一想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重点词语,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3.小组内交流作者的观察发现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思考:通过复*词语,回顾作者的观察发现,便于引出本单元的观察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抓住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感受翠鸟独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深入观察。】

  模块二:迁移运用,体会观察方法

  活动1:品读羽毛,细致观察外形

  1.通过观察、研讨,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呢?

  2.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引导:经过细致观察,作者发现翠鸟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出示图片,感受翠鸟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颜色非常艳丽(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边儿、红色的长嘴)。(板书:抓特点)

  (2)出示鹦鹉图片:作者还将翠鸟与鹦鹉作比较,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可见作者多么喜爱它。

  3.小结观察要点,朗读体会:这一部分作者按顺序观察了静立中的翠鸟,先整体写出翠鸟羽毛的颜色,然后具体写它翅膀边儿和长嘴,真是一只美丽的鸟儿啊。

  4.提供动物图片,观察静态外形:

  (1)出示一种动物图片(如巴西龟):请你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外形,你能把它最主要的特征讲给同学们听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这只巴西龟穿着一件绿褐色带有格子的外衣,像将军打仗时身上穿的铠甲,威武极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还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锋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会被它抓伤。它还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真讨人喜欢。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活动2:品读捕鱼,细致观察动作

  1.除了观察翠鸟的外貌特点,作者还观察到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动作迅速、敏捷)

  2.反馈交流: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聚焦翠鸟动作:“冲进、飞、衔着、站、吞”,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想象画面,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

  (2)关注时间词语:“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些词语同样描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用时短,从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朗读体会:翠鸟捕鱼这样敏捷的动作,一眨眼你就会错过,作者却描写得这样详细,可见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是何等的细致啊!

  4.提供动物视频,观察活动场景:

  (1)播放一种动物视频(如巴西龟活动或进食场景):请你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动作,你能用上合适的词语或者新鲜的句子,把它的活动情形讲清楚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巴西龟先是一动不动,把四肢和尾巴缩在龟壳内老半天。过了好一会儿,它东张西望,看看周围没有危险,就把前左脚伸了出来,挠了挠头,又缩了进去。后来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来,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脚,接着后右脚,然后前右脚,最后后左脚,就这么循环着,向前走。

  刚把小鱼苗放进鱼缸,巴西龟就飞快地冲上来,一下子把小鱼苗抢走。小的鱼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鱼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鱼苗撕碎,再一点一点地吃进嘴里,使劲地嚼起来。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思考: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描写翠鸟外貌和动作的语句,发现翠鸟与众不同的特点;结合播放视频,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初步感知观察方法。】

  模块三:课后延伸,开展观察实践

  活动1:相互交流,选择观察对象

  1.你家里养了小动物或者植物吗?你身边有便于观察的动物或者植物吗?(学生交流)

  2.除了动植物,我们还可以观察一处场景,如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树叶落了、下雨了、刮风啦,或者晨雾,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如课间活动、卫生扫除等等。

  活动2:布置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了解观察记录要求。

  2.小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美丽;及时记录下来,还可以为单元*作做准备;在学*“交流*台”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交流与研讨。

  【思考:完成一篇*作是本单元唯一的学*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因此而展开。进行观察实践这一环节,就是本次*作单元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贯穿着本单元的教学始终。只有提前观察,细心观察,坚持观察,才能在最后的单元*作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5)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一般描述 细致观察

  环境 角色 外形 动作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x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生答)

  2,师:“啊!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给课堂带来了一只小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下面我们一起学*第12课《搭船的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复*生字

  1,师:“在我们一起学*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生字宝宝,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还记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这些生字都已经记得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

  (生答)

  (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

  齐读第一段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翠鸟捕鱼的本领怎么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升华主题

  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以后打算怎么对待小动物?”

  六,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6)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0份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活动课(设计、讨论)

  教具准备:

  某校校园*面图、本校校园*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方位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位?(8个)哪个同学愿意起来具体说一下?其他同学用手指一下好吗?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指名答)

  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是复*前面所学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为新课的学*奠定基础;二是以某校校园*面图为例,让学生谈想法、提建议,激发学生设计学校的图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调查),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多指几名同学说)

  (设计意图: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指名说)

  3、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大屏幕出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总结。)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已经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面图。

  板书设计:设计学校

  小学校园*面设计图

  调查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理解两次比较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真精神,在这堂课上咱比一比看谁棒!

  一、复*引入,唤醒旧知。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喜欢吃青菜吗?那咱到农民伯伯的大棚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1)仔细默读这段情景。

  (2)谁能大声读一遍。

  2、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4、导入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探究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5、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题里的数学信息与问题?

  6、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开始动手做。

  7、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8、做完之后,想一想然后在组内交流:(1、)你是选择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2、)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分别以谁为单位“1”的量?

  9、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1、讲解分享:大家讲的真好!小精灵也有自己的想法,你们愿意分享吗?我们来仔细的分享一下:

  分析与解答分享:

  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三16页的3、4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

  教学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

  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

  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

  课件出示两题练*,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

  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

  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

  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沟通旧知,建立联系。从树上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图,看谁摘得最快?

  600÷6 27÷3 240÷8 160÷4 3 ) 9 9 )37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沟通旧知,建立联系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2.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3.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生:三年级*均每班植树多少课?42÷2=

  4.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分小棒的方法,摆好42根小棒,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均分成两份。出示图片:

  生:口算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植树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好书学的信心。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探索竖式: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 21

  2)42 2 )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第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树立选择最优方法的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形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P20做一做

  2、请你当小法官,别判错。

  1 4 2 21

  2 )28 3 )69 4)84

  2 6 84

  8 9 0

  8 9

  0 0

  3、买作业本:小红去买了3本同样的作业本,一共花了3元6角,每本作业本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辨析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安排自选练*,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思路,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打好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课件展示)

  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学*例2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

  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3÷5。

  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师同时板书答案)

  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剩下的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认识余数

  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

  (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怎么读?

  强调: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

  (6)竖式计算

  师:有了上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

  生进行竖式计算。

  师: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

  边读边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怎样知道的?B、23下面的数是几?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数是几?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课件依次展示)

  小结: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商、乘、减。(课件)

  (7)展示竖式。

  2、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小试身手

  (2)知识城堡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学*例3

  (1)探究关系: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会列式计算吗?

  (2)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有什么窍门吗?

  (4)小组合作:

  师: 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

  追问: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归纳总结: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怎么说?

  3、智慧冲浪:

  (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2)知识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开心小游戏:猜手指

  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循环?列式就是:( )÷5=( )…(),这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会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快速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和同桌互做两个,学生根据结论,做游戏验证。)

  2、智慧小博士。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7

  一、复*内容

  教材P91―P100的学*内容

  二、复*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3、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重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课》教学课件

  五、复*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任务:翻阅教材,回忆梳理

  同学们,本单元学*结束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回忆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试着整理出来。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内容,明确学*任务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知识点:

  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分类进行复*,巩固基础知识

  (1)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请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知识的梳理情况,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下面问题,会正确读出小数。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请举例说明。

  小数怎么读呢?

  小数的读法:从小数点左边部分读起,左边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然后顺次读出小数点右边每一位上的数字,“0”也要读出来。

  典型题目:

  读出下面的小数。

  ①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千米,其中正桥长1、16千米。

  ②海豚每小时可游78、5千米。

  ③非洲大甲虫重99、9克。

  ④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

  ⑤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

  (2)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请学生汇报交流关于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的知识。

  谁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说一说小数的含义。

  教师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典型题目:

  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3)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谁能说出几个一位小数,并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怎样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小数点的左边部分,左边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左边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点的右边部分,右边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惯。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 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 *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用面积单 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 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 1 *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 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 1 *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 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 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 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 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 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 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 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 2 )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 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 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方厘米、*方分米,扛着*方米的面积单 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20 厘米就能摆 20 个 1 *方厘米的面积单 位呢?

  (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 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 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 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 9 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 6 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 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 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

  (3)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 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 3.练*: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 题―直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发现规律: 间接测量方法―形成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 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 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

  四、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9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从熟悉教室或类似的环境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层次,通过折纸的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材要求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再组织交流进一步明确各自特征。第三层次,把这两种图形特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相互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感知并初步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抽象的图形认识往往空洞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想到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引导他们观察直观的图形及动态演示、操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设计思路:

  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图片。

  师:老师拍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找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吗?

  2.揭题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以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思维也随之活跃。)

  二、探索新知

  1.长方形的特征

  ⑴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交流说一说)

  ⑵验证。

  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学生说,电脑演示)通过验证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确实相等

  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得出:

  4个角都是直角

  (课件演示,验证长方形对边是否相等。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亦能更轻松,自主地获取知识。)

  ⑷小结:我们把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学*正方形的特征吗?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汇报。

  (学生掌握的不止是知识,还有获得知识的方法,这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本领,小组学*探讨,解决新知,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填写实验报告表)

  4.教学长、宽及边长。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们把它们称为边长。

  5.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与宽等长,或长方形的宽延伸到与长等长。)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0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数学的兴趣渐浓,学*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 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 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 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 特制定以下教学复*计划。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章,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 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

  (2)通过体验探索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分享快乐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强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的培养训练,在新授课时,凡是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比速度和准确度,谁先完成谁就先交给老师批改,凡是做的全对要给予奖励。

  7、加强个别辅导,加强面批、面改,加强定时作业的训练。并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书写的好又全部正确的贴在学*园地中。

  8、积极主动的与其他教师协同配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不断学*他人之长处。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7)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合集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3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4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2)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 教师导入: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3)阅读提示: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4:生字新词)

  搭船 母亲 外祖父沙啦响 羽毛 翠鸟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哦 捕鱼 鹦鹉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舌音“翠、嘴”,翘舌音“沙”,前鼻音“吞、亲”,后鼻音“响、鹦”等。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课件出示6)边读边想: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7)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件出示8)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件出示9)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4.结合你查找到的关于翠鸟的资料,互相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合作,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了解。

  (课件出示10)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橙棕色,颏白。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在台湾可以见其踪迹,中国大陆则分布在包括海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

  四、指导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11:生字田字格课件)

  搭 亲 父 沙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1.指名读,正音——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搭 啦 响”。

  形*字比较:吵一沙 稍一悄

  组词扩展:嘴巴 长嘴 父亲 父母 吞下去 吞咽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1)哪些字需要特别提醒?特别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做重点指导,范写强调、学生进行练*写字,认真写一个字。

  ①“翠”字注意上面的`部分是“羽”,但是不带勾。

  “嘴”左窄右宽,“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②指导把字写美观。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均等;上下结构的字两部分要写紧凑。

  (2)学生练*写字,把自己认为没写美观的再写一个。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相应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mǔ qīn wài zǔ fù

  我和( )坐着小船,到乡下( )家里去。天下着大雨,

  shā lā xiǎng

  雨点打在船蓬上,( )地(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二、连一连,读一读。

  搭 橹 披着 小鱼

  摇 船 衔着 裙子

  捕 嘴 背着 书包

  张 鱼 提着 蓑衣

  三、读一读,再填写。

  1.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 )美丽啊!它的羽毛是( )的,翅膀带着一些( ),比鹦鹉还( )。它还有一张( )的长嘴。

  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 )吃呢。

  参考答案

  一、母亲 外祖父 沙啦 响

  二、搭船 摇橹 捕鱼 张嘴 披着蓑衣 衔着小鱼 背着书包 提着裙子

  三、1.彩色 多么 翠绿 蓝色 漂亮 红色

  2.翠鸟 捕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复*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标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学*。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想象交流)(板书:美丽)

  (课件出示13)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用“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 蓝色 、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羽毛、翅膀、长嘴)(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14)翠鸟图片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的问句。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过渡:啊,这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知道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出示16)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指导朗读,说说从加点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加点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描写翠鸟什么动作的词语(捉鱼动作的词语)(板书:冲 飞 衔 站 吞)

  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翠鸟动作敏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动作敏捷)

  (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课件出示17)翠鸟捕鱼时的图片。

  鼓励学生带着翠鸟的动作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18)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课件配乐)

  三、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1.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2.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一写。

  3.课下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把你认为最美的语句抄在小本子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加把力。】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搭船 船舱 船夫 悄悄 做题 冲浪

  鹦鹉 捕鱼 难忘 打架 披着 彩色

  二、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 ) hái( )

  难 nàn( ) nán( )

  漂 piāo( ) piào( )

  冲chōng( ) chòng( )

  三、对号入座。

  采 彩

  1.( )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2.“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插上了( )旗。

  一只 一张

  3.我看见( )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4.翠鸟有( )红色的长嘴。

  参考答案

  一、搭船 船舱 船夫 悄悄 做题 冲浪

  鹦鹉 捕鱼 难忘 打架 披着 彩色

  二、归还 还有 灾难 困难 漂浮 漂亮 冲进 冲着

  三、1.采 2.彩 3.一只 4.一张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羽毛:翠绿

  外形:美丽 翅膀:带点蓝色

  长嘴:红色

  冲 飞 衔 站 吞

  动作:敏捷

  一下子 没一会儿 一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配合外形和动作,感悟朗读。

  学*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的词语,体会翠鸟的美丽、可爱。

  在学*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飞起来”“衔着”“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惯。

  不足之处:

  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有效性。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2)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 教师导入: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3)阅读提示: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4:生字新词)

  搭船 母亲 外祖父沙啦响 羽毛 翠鸟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哦 捕鱼 鹦鹉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舌音“翠、嘴”,翘舌音“沙”,前鼻音“吞、亲”,后鼻音“响、鹦”等。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课件出示6)边读边想: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7)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件出示8)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件出示9)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4.结合你查找到的关于翠鸟的资料,互相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合作,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了解。

  (课件出示10)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橙棕色,颏白。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在台湾可以见其踪迹,中国大陆则分布在包括海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

  四、指导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11:生字田字格课件)

  搭 亲 父 沙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1.指名读,正音——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搭 啦 响”。

  形*字比较:吵一沙 稍一悄

  组词扩展:嘴巴 长嘴 父亲 父母 吞下去 吞咽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1)哪些字需要特别提醒?特别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做重点指导,范写强调、学生进行练*写字,认真写一个字。

  ①“翠”字注意上面的部分是“羽”,但是不带勾。

  “嘴”左窄右宽,“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②指导把字写美观。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均等;上下结构的字两部分要写紧凑。

  (2)学生练*写字,把自己认为没写美观的再写一个。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相应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mǔ qīn wài zǔ fù

  我和( )坐着小船,到乡下( )家里去。天下着大雨,

  shā lā xiǎng

  雨点打在船蓬上,( )地(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二、连一连,读一读。

  搭 橹 披着 小鱼

  摇 船 衔着 裙子

  捕 嘴 背着 书包

  张 鱼 提着 蓑衣

  三、读一读,再填写。

  1.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 )美丽啊!它的羽毛是( )的,翅膀带着一些( ),比鹦鹉还( )。它还有一张( )的长嘴。

  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 )吃呢。

  参考答案

  一、母亲 外祖父 沙啦 响

  二、搭船 摇橹 捕鱼 张嘴 披着蓑衣 衔着小鱼 背着书包 提着裙子

  三、1.彩色 多么 翠绿 蓝色 漂亮 红色

  2.翠鸟 捕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复*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标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学*。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想象交流)(板书:美丽)

  (课件出示13)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用“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 蓝色 、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羽毛、翅膀、长嘴)(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14)翠鸟图片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的问句。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过渡:啊,这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知道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出示16)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指导朗读,说说从加点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加点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描写翠鸟什么动作的词语(捉鱼动作的词语)(板书:冲 飞 衔 站 吞)

  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翠鸟动作敏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动作敏捷)

  (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课件出示17)翠鸟捕鱼时的图片。

  鼓励学生带着翠鸟的动作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18)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课件配乐)

  三、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1.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2.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一写。

  3.课下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把你认为最美的语句抄在小本子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加把力。】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搭船 船舱 船夫 悄悄 做题 冲浪

  鹦鹉 捕鱼 难忘 打架 披着 彩色

  二、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 ) hái( )

  难 nàn( ) nán( )

  漂 piāo( ) piào( )

  冲chōng( ) chòng( )

  三、对号入座。

  采 彩

  1.( )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2.“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插上了( )旗。

  一只 一张

  3.我看见( )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4.翠鸟有( )红色的长嘴。

  参考答案

  一、搭船 船舱 船夫 悄悄 做题 冲浪

  鹦鹉 捕鱼 难忘 打架 披着 彩色

  二、归还 还有 灾难 困难 漂浮 漂亮 冲进 冲着

  三、1.采 2.彩 3.一只 4.一张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羽毛:翠绿

  外形:美丽 翅膀:带点蓝色

  长嘴:红色

  冲 飞 衔 站 吞

  动作:敏捷

  一下子 没一会儿 一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配合外形和动作,感悟朗读。

  学*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的词语,体会翠鸟的美丽、可爱。

  在学*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飞起来”“衔着”“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惯。

  不足之处:

  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有效性。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8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9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会写“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突破重难点:

  重点:了解翠鸟的样子和其捕鱼时的特点。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第2、4自然段认真品读,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翠鸟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展现,让他们更为准确地感受其样子美、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

  难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引导学生从文中作者对翠鸟的细致观察与生动描述中感受“我”对翠鸟的喜爱,同时,还要借助画面,并从文中翠鸟“搭船”的行为中进一步体会翠鸟对人的信赖,从中真切感受人鸟共处的美好意境。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境激趣法,借助游戏、多媒体课件、情境演示等方式,创设趣味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画面中,体会文章的情感;点拨指导法,在学生感悟词句以及文章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让他们不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读中想象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人物,体会人鸟情,激发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情境表演法,在准确感知翠鸟捕鱼特点的同时,进行情境表演,不断深化对文中动作词的理解,并更好地体会翠鸟捕鱼的动作之快。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翠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生字卡及“生字包”

  学生:了解关于翠鸟的知识;自主阅读课文。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学会“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翠鸟。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图说图:

  师:孩子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只小船。

  生:我还看到了船头上站着一只鸟。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这只鸟吗?

  生:这只鸟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上是蓝色的。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喜欢这只鸟吗?

  生:喜欢。

  师:那么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孩子们,你们谁能准确地告诉老师?

  生:这是一只翠鸟,我是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的。

  师:不错!你们对翠鸟了解多少呢?

  生:我只知道翠鸟喜欢捕鱼,别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翠鸟的小知识,让我们一看吧。

  2.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简单讲解,同时引出课题: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这是要干什么呢?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指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让学生通过聚焦画面对翠鸟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又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并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认知(知道了翠鸟的样子很美丽、了解了翠鸟会捕鱼……),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同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认读生字小游戏:教师将写有课文生字的卡片放在准备好的“生字包”中,接着指名学生从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教师适时将读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次进行易错读音生字集中强化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引导他们注意利用已有生字认知经验进行个性化识记(“鹦、鹉”两个字组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而左边的部分都是它们的读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字比较、熟字加偏旁识记法等记住生字的字形。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聚焦“翠、嘴、吞”三个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书写,教师适时进行修正与范写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翠”上面的“羽”要写得稍扁且竖钩变竖画,下面“卒”的中间部分要紧凑,另外最下面的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嘴”左边的“口”较小,右边上半部分的“此”写得略扁而宽;“吞”上展下收,上面的“天”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口”则要写得扁而阔。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描红临写四个生字,同时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予以书写强调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借助自主朗读与规范指导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夯实了字词句的朗读基础。

  三、整体感知,认识翠鸟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每段话的意思。

  (1)学生读书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归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第2自然段写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第3自然段写小鸟引起了“我”的好奇;第4自然段写小鸟捕鱼本领很高;第5自然段写母亲告诉“我”小鸟是一只翠鸟)。

  (2)指导学生试着根据每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即可,教师再次补充归纳(主要写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2.过渡引入: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孩子们,让我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翠鸟样子的段落,看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黑板上张贴翠鸟的图片)。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翠鸟样子的词语。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样子美,同时引导他们再读文段,看看这段话中作者重点抓住了翠鸟样子的哪一方面特点来写的。

  (3)学生继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抓住了翠鸟的颜色来写的,同时引导他们看看都写了翠鸟哪些地方的颜色。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羽毛、嘴巴,同时出示翠鸟以及鹦鹉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色彩美(板书:色彩鲜艳),并与鹦鹉进行对比,体会其“漂亮”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翠鸟的样子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文字的描述,建立了对翠鸟样子的认知,同时借助直观的媒体课件呈现,更进一步感受到它的美丽,初步激发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

  这么可爱的翠鸟,它是搭船到哪里去旅行吗?孩子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对照大屏幕自主进行听写,然后反馈听写情况,教师抓住普遍出现书写错误的词语再次进行识读、书写巩固。同时指名试着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试着描述它的样子,并说说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的(抓住它的颜色),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词语听写、用词语串讲课文等形式,让学生有效进行了认知学*,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来描述翠鸟,巧妙实现了文本学*的内化过程。

  二、精读课文,走*翠鸟

  1.过渡引入:孩子们,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河面上行驶的小船上,你都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引导学生认真、正确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读书想象,与同学交流(似乎看到了雨下得很大,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响……),教师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到看到的、听到的相关描写,体会雨下得很大的情形。同时抓住最后一句体会船夫在雨中摇橹十分吃力的样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雨大”的特点。

  2.谈话激趣: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美丽的鸟儿站在船头。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会有什么想法?

  (1)学生思考交流:

  生:咦?这是什么鸟呢?怎么会这么美丽?

  师:是的,上节课我们已经见识了它美丽的样子,因为它浑身都是鲜艳的色彩。

  生:它是什么时候飞来的呀?我怎么没有注意到?

  师:雨太大了,你确实没有注意到。

  生:它这是要干什么?难道是想跟我们一起去外祖父家?

  师:对呀,我们这可是要到外祖父家去呢,如果不是,你为什么会站在我们的船头上?

  生:我要是能把这只鸟带回家,让它做我的朋友该多好哇!

  师:确实是一只人见人爱的鸟儿!孩子们,课文中的“我”跟大家的疑问差不多,小脑瓜里一连冒出来三个问号。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3自然段,注意读己的疑问语气。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强烈的疑问感觉。

  (3)讨论交流:当你读到第3自然段时,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体会“我”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

  3.过渡:这样一只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本领呢,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的“本领”是什么。

  (1)学生阅读交流(捕鱼),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翠鸟捕鱼时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动作快,同时引导学生再读这段话,看看自己都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翠鸟捕鱼动作快的。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板书:冲、飞、衔、站、吞。

  (3)课件聚焦这几个动作词,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都是动作词……),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这几个动作词中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神速,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整个捕鱼、吃鱼动作。

  (4)情境表演:指名佩戴翠鸟头饰,表演翠鸟捕鱼的过程,师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抓住四个动作词体会动作“快”的特点。同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深化感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强调几个动作词。

  4.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我”是如何了解关于翠鸟的知识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告诉我”这句话,懂得学*不一定都是来自课本,还有其他的途径(如观察自然、询问他人等)。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我”豁然明白的感觉。

  5.指导学生将课文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翠鸟的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角色体验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人物,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融入到课文画面中,真正实现了*距离了解翠鸟的学*目标。

  三、拓展延伸,课堂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文中的“我”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翠鸟的感知,从中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板书:爱动物),并引导学生想象人和鸟共搭一船的画面,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怎样(翠鸟会继续站在船头捕鱼,一直到“我”下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从画面中体会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同时体会“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补充板书:爱自然)。

  2.教师: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与可爱。更因为鸟不害怕人,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好的画面,才发生了这么温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做个爱鸟爱自然的人吧,相信你也会遇见很多美好的瞬间。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嘴 红色

  美丽 羽毛 翠绿

  翠鸟 翅膀 蓝色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8)

——部编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部编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部编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选自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旨在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学**作方法,提高*作水*。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为写作提供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观察”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在*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针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作更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作者仔细观察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关注翠鸟的外貌描写,体会翠鸟的美丽外形;关注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认读写生字;认识翠鸟,感受自然之美。

  难点:体会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观察生活,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提问: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搭船”一词。提问:你搭谁的才车或船去过哪里?(生回答之后做简要点评)。一次,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这是一只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呢?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具象的图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本篇课文。

  二、复*巩固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2)脱离课文单独出示生字让同学们认读,全对的给一张贴纸。

  设计意图:检查第一课时学*情况,为深入研读做准备。

  三、深入研读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①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②这只鸟长什么样子?③这只鸟的动作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小组展示。

  ①翠鸟。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并齐读: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②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嘴——红色;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得出:外形美丽。

  ③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标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词(冲飞衔站吞)

  问: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翠鸟的动作敏捷)

  问: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一下子;没一会儿。)

  板书: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得出:动作迅捷。

  我们一直在说翠鸟,翠鸟在哪儿呢?(船头)

  在船头干嘛呢?(搭船捕鱼)

  船上除了翠鸟还有谁?(“我”、母亲、船夫)

  你觉得鸟与人相处的怎么样?(和谐)

  小结: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神奇美丽,也正因为鸟喜欢人,才生活得这么快乐,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的画面,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把这一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得出作者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对翠鸟进行了描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为自己的以后的*作提供方法指导和素材积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及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同小组的一起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课下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和动作自己动笔写一篇小*作。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品读句子,抓住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描写,想象翠鸟静立和捕鱼时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品读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课文,激发观察兴趣

  活动1:直接揭题,关注题眼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第五单元一篇新的课文:搭船的鸟(板书课题)。

  2.观察生字:“搭”字,怎样书写才美观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的提画下面,字形紧凑。)看来,只要留心观察,学*中就会处处有收获。

  3.了解词义: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搭积木、搭桥、搭配、搭车(顺便搭乘别人的车辆,有可能还是免费的)、搭船(顺便乘坐别人的船)……

  活动2:观察课题,设问质疑

  1.观察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什么样子?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谁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儿呢……

  2.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思考:“搭”是本课课题中关键的字眼,顺便搭乘,顺势而为,这个“搭”字使这只鸟儿富有灵性,体现了人与鸟在自然中和谐。因此,观察这个“搭”字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加深对这个字义的认知;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设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活动3:观察汉字,自主识记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翠绿、长嘴、蓑衣、船舱、外祖父,母亲、鹦鹉、船篷。(读好*舌声;读好前鼻音“亲”qin、后鼻音“鹦”yīng“篷”péng。)

  第二组:衔着、摇着橹、吞了下去。(读好边音“橹”lǔ。)

  第三组:沙啦、哗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读准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lā,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轻声la。)

  2.相机出示图片,认识“蓑衣”“橹”“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

  【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记字词这一环节要直奔重点和难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字音与字形,关注汉字的构字特点,这其实也是对“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

  模块二:再读课文,明晰观察事物

  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观察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趟旅途中,“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

  2.学生自主探究,圈画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2:小组交流,感知观察要点

  1.通过研讨,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呢?你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2.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1:“我”观察到翠鸟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在“我”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小鸟呢?(作者观察到这是一只羽毛颜色很漂亮的小鸟,样子很美丽)

  出示图片,直观观察,学生朗读,读出色彩鲜艳。

  预设2:“我”观察到翠鸟捕鱼的动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这只小鸟是怎样捕鱼的呢?(作者观察到这只翠鸟在水里捕鱼吃,动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读出动作迅速。

  预设3:“我”观察雨中船上的场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学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的响声(拟声词)。

  教师引导:“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板书:仔细倾听)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学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划船,披着蓑衣,摇着橹。(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对照图片,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劲摇着橹,想早点将“我们”送到目的地……)

  品读文字:作者观察到船夫在雨中划船的衣着与动作,非常细致。能结合文中语句读出这些美好的发现,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那么你能读好你的这些发现吗?自由练读、指读、互评再读、齐读(读出雨点击打的声响和船夫用力摇橹的画面)

  活动3.回归整体,感悟观察好处

  1.感悟课题之妙: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你能说说对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这是一只很聪明很有灵性的鸟儿,它搭乘我们的船,不是它不会飞,也不是它想要到达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们的顺风船,方便它自己捕鱼。

  再读课题,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鸟之和谐相处。

  2.感悟单元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作者拥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再加上会倾听的耳朵,故能发现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场景。因此*时我们也要这样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鸟的外貌与捕鱼动作,仔细观察雨天船上的场景;继而图文结合,感悟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初步感知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来源于“我”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从而明确感知本单元的主题――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模块三:集中书写,重点观察引导

  活动1:观察细节,准确辨析

  1.出示形*字及形*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学生仔细观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细微区别。

  羽、翠:当“羽”变为“翠”字上面的部件时,要写得扁一些,并且两笔横折钩都变成横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笔悬针竖,从横上稍微出头即可。

  活动2:观察难字,举一反三

  1.出示一组同偏旁生字:嘴、啦、响、哦,观察结构特点。

  2.重点观察“嘴”字,交流书写要点。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与位置;右边笔画多,每个部件要写得扁一些,相互之间做到谦让紧凑。

  活动3:书写练*,互评反馈

  1.学生练写:在《*字册》上重点描红与临写易错字、难写字。

  2.评析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点评后再写,逐个进步。

  【思考: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难写字、易错字进行重点识写。通过细致观察与互动交流,学生发现形*汉字的细微区别,正确把握笔画繁多的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知穿插避让、均衡对称等常见书写规则,提升学生汉字书写的审美感。】

  第二课时

  模块一:默读课文,聚焦观察翠鸟

  活动1:复*词语,回顾主题

  1.出示词语,认读:雨点、沙啦、船夫、船头、翠鸟、羽毛、长嘴、捕鱼。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作者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作者在探亲途中的观察发现吗?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响,船夫穿着蓑衣用力摇着橹,翠鸟全身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比鹦鹉还漂亮,冲进水里很快捕到一条小鱼吃掉了……)

  3.留心观察的“我”,发现了这只可爱的鸟儿,使原本*常的一次旅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在“我”的细致观察下,我还发现翠鸟的哪些特点呢?

  活动2:根据提示,自读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想一想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重点词语,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3.小组内交流作者的观察发现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思考:通过复*词语,回顾作者的观察发现,便于引出本单元的观察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抓住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感受翠鸟独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深入观察。】

  模块二:迁移运用,体会观察方法

  活动1:品读羽毛,细致观察外形

  1.通过观察、研讨,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呢?

  2.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引导:经过细致观察,作者发现翠鸟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出示图片,感受翠鸟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颜色非常艳丽(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边儿、红色的长嘴)。(板书:抓特点)

  (2)出示鹦鹉图片:作者还将翠鸟与鹦鹉作比较,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可见作者多么喜爱它。

  3.小结观察要点,朗读体会:这一部分作者按顺序观察了静立中的翠鸟,先整体写出翠鸟羽毛的颜色,然后具体写它翅膀边儿和长嘴,真是一只美丽的鸟儿啊。

  4.提供动物图片,观察静态外形:

  (1)出示一种动物图片(如巴西龟):请你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外形,你能把它最主要的特征讲给同学们听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这只巴西龟穿着一件绿褐色带有格子的外衣,像将军打仗时身上穿的铠甲,威武极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还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锋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会被它抓伤。它还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真讨人喜欢。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活动2:品读捕鱼,细致观察动作

  1.除了观察翠鸟的外貌特点,作者还观察到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动作迅速、敏捷)

  2.反馈交流: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聚焦翠鸟动作:“冲进、飞、衔着、站、吞”,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想象画面,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

  (2)关注时间词语:“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些词语同样描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用时短,从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朗读体会:翠鸟捕鱼这样敏捷的动作,一眨眼你就会错过,作者却描写得这样详细,可见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是何等的细致啊!

  4.提供动物视频,观察活动场景:

  (1)播放一种动物视频(如巴西龟活动或进食场景):请你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动作,你能用上合适的词语或者新鲜的句子,把它的活动情形讲清楚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巴西龟先是一动不动,把四肢和尾巴缩在龟壳内老半天。过了好一会儿,它东张西望,看看周围没有危险,就把前左脚伸了出来,挠了挠头,又缩了进去。后来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来,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脚,接着后右脚,然后前右脚,最后后左脚,就这么循环着,向前走。

  刚把小鱼苗放进鱼缸,巴西龟就飞快地冲上来,一下子把小鱼苗抢走。小的鱼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鱼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鱼苗撕碎,再一点一点地吃进嘴里,使劲地嚼起来。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思考: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描写翠鸟外貌和动作的语句,发现翠鸟与众不同的特点;结合播放视频,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初步感知观察方法。】

  模块三:课后延伸,开展观察实践

  活动1:相互交流,选择观察对象

  1.你家里养了小动物或者植物吗?你身边有便于观察的动物或者植物吗?(学生交流)

  2.除了动植物,我们还可以观察一处场景,如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树叶落了、下雨了、刮风啦,或者晨雾,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如课间活动、卫生扫除等等。

  活动2:布置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了解观察记录要求。

  2.小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美丽;及时记录下来,还可以为单元*作做准备;在学*“交流*台”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交流与研讨。

  【思考:完成一篇*作是本单元唯一的学*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因此而展开。进行观察实践这一环节,就是本次*作单元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贯穿着本单元的教学始终。只有提前观察,细心观察,坚持观察,才能在最后的单元*作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部编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鹦、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2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到的细致,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翠鸟外貌、动作的语句感受“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学*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教师口述:身体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特别。鸣声清脆动听,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谜底是一种鸟,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看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最先猜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翠鸟。鼓励学生根据谜语的内容大胆想象,猜一猜,说一说翠鸟的样子,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翠鸟属于鸟纲、翠鸟科。常栖息于溪涧边,以鱼为食。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为留鸟。翠鸟喜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的、水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格孤独,*时常独栖在*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中国南方的翠鸟繁殖期为每年4~7月。翠鸟羽毛美丽,头顶羽毛可供作装饰品。但喜食鱼类,对渔业生产不利。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内容与翠鸟有关,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它吧!(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既拉*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使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始了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感悟人与动物的和谐埋下了伏笔。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倍感亲切。】

  二、介绍作者

  郭风,原名郭嘉桂,**,祖籍福建莆田,1917~2010年,享年94岁。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学校,1944年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劳模。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委员。1991年首批获得***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松坊溪的冬天》被选入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本第7课,还被选入六年级上现代在小学语文第28课;《松坊溪的冬天》还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本,鄂教版六年级第14课;《长江》被选入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一课;《叶笛》(二章)被选入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课;《钟楼读书》被选入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第5课。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父亲鹦鹉悄悄(重点指导生字后鼻音“鹦”等。)

  识记字形:

  加一加:婴鸟=鹦武鸟=鹉

  熟字对比:消悄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多音字的词语:沙啦难道注意读准“啦、难”的字音。

  (2)学*多音字:难(dìde)啦(lāla)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难(dìde)

  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如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等;

  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如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难道、难能可贵等;

  3>不好,例如难听、难看。

  nàn1>灾祸,困苦,如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等;

  2>仇怨,如排难解纷;诘责,质问,如发难、非难、责难等。

  ②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啦(lāla)

  lā同“拉”。闲扯,闲谈。如: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la1>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这个比方妙极啦!这可使人感到奇怪啦!你瞧,他连优良作风都丢啦!

  2>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如:队长!我没找到老杨,他上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

  3>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如: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提啦。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如:你怎么啦?他往哪里走啦?

  5>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如: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练读一读。

  ①这次洪水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灾(nàn)难,在救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nán),但是我们都能克服。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船舱】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船篷】覆盖在小木船上用来遮蔽日光和风的拱形物。

  【撸】用嘴叼着。

  【翠绿】船甲板下的内部空间,一般指船的载货舱。

  【衔着】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作者首先描写了鸟的(外形);接着描写了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然后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快);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四、学*“会写字”

  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亲、翠、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搭、沙、啦、响、嘴、悄、哦、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羽”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翠、吞”和左右结构的字“啦、嘴”,学生练写。

  搭:右上边是“艹”,不要写成“q”,“合”的撇和捺要舒展。

  亲:上边“立”要扁,下横长。下边不是“木”字,竖带钩。

  父:上边的撇和点要小,下边的撇和捺要交叉、舒展。

  沙:“少”的竖没有钩,撇在右点的下边起笔,要长。

  啦:整体要写紧凑。“口”要小,“扌”要窄一些。

  响:左边“口”要小,“向”的撇在横上边,下框要宽大,框内的“口”要居中。

  羽:左右要匀称,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点要小,提要长。

  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

  嘴:“口”要小,偏上;右边两部分要写紧凑,“此”要扁,“角”里边是两横一竖。

  悄:“肖”要窄,上边点要小,撇稍长;“月”撇变为竖。。

  吞:横要短,撇和捺要舒展;下边“口”稍扁小。

  哦:“口”要小,“我”要窄长,右边的斜钩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捕:左窄右宽,“甫”的上横要长,下框稍窄,中间一竖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1.初读课文后,你对课文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2.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六、当堂检测

  xxx

  七、课后作业

  xxx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翠鸟,学*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点)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从而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希望大家能和翠鸟成为好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三、品读释疑

  1.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喜欢这只翠鸟的?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我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儿的。(板书:翠鸟的外形美丽捕鱼动作敏捷、捕鱼技术高超)

  2.画出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句子。

  (1)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①这段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现了什么?(这段话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板书: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嘴红色)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的?(文章通过两方面描写翠鸟的美丽。第一、翠鸟的颜色鲜艳美丽。第二、它比鹦鹉还漂亮。作者抓住颜色的词语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来描写翠鸟外形的。)

  方法指导:抓重点词语想象理解课文:我们读描写翠鸟外形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可以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边读边想象翠鸟的样子,读完以后再说一说翠鸟的样子,这样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翠鸟的漂亮、可爱,表达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是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

  ②你是怎样理解“一下子”“没一会儿”这两个词语的?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一下子”“没一会儿”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意思是很快,通过这两个词语说明翠鸟飞行的速度之快。)(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③找出描写翠鸟不予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一下子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着一条小鱼”“吞了下去”是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四个瞬间的动词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很敏捷,技术高超。)(板书:冲飞衔吞)

  ④翠鸟捕鱼有什么特点?(第一、时间短;第二、动作敏捷。)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翠鸟动作敏捷,表达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全班交流,深入探究:

  ①作者是怎样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的?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来写翠鸟的美丽和使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翠鸟捕鱼动作敏捷和技术高超。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深入探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阅读课文的结尾,结合课文题目交流:

  ①“搭”是“什么意思?(“搭”是“乘、坐”的意思。)

  ②“搭船”是什么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③一个“搭”字体现了什么?(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字,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④“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你从中领悟到什么?(“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篇末点题,使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让学生领悟到人与动物相处的快乐,激发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你喜欢这只翠鸟吗,为什么?(我非常喜欢这只翠鸟,因为它是一只漂亮的,充满灵性的鸟儿。)

  5.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总结主旨。

  1.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板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学*写作方法。

  1.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生动形象地写出来的?

  抓动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本文作者在描写翠鸟时,通过观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进行描写,先通过鲜艳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外形美丽的特点,再通过抓住准确的动词,使翠鸟高超的捕鱼技术跃然于纸上。

  2.举例: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选自《翠鸟》

  3.练一练: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认真观察,写写动物的外形。

  六、课堂小结。

  1.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从而让我们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学*了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七、主题延伸。

  1.“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找一找这样的文章读一读,也可以写一两句保护动物的标语。

  2.保护动物的标语: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2)爱护鸟儿吧!不要让树木感到孤独。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翠鸟》《麻雀》

  (一)阅读《翠鸟》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的?

  (二)阅读《麻雀》思考:

  文中的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九、当堂检测

  (选做)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谜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大多没有见过,在出示谜底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根据谜语内容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的安排教学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5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x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x。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9)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范文5份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 1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第二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连续的问句体现儿童内心世界的童趣与好奇;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值得学*的写作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会认读5个生字,会读会写11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的描述,初步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其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学*生字词,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读对翠鸟外形的细致描写,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品读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初步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自由谈论,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奠定情感基础,拉*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2.读题质疑法和问题归纳法。读题环节,我以课题“搭船的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这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儿?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学*、交流法。

  对于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生字词,教师对其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其次和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最后,教师针对难写易错字进行示范指导。在阅读感悟环节上,也是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作为主要的学*方法。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儿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鸟在做什么?)在读中感悟我对小鸟的感情,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除此以外,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等方法,力求做到在阅读实践中学*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读题环节,我以课题“搭船的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这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儿?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学*、交流法。

  对于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生字词,教师对其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其次和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最后,教师针对难写易错字进行示范指导。在阅读感悟环节上,也是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作为主要的学*方法。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儿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鸟在做什么?)在读中感悟我对小鸟的感情,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的,在干什么?你喜欢这只鸟吗?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的语句中知道的?(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3.让学生议一议:你能用一句话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四)研读课文,深入品位。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2.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3.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的色彩)分别从哪些方面?(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4.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方法

  1.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外形的色彩:羽毛、翅膀、长嘴)

  2.运用课文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2.运用课文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翠鸟外形描写和捕鱼动作姿态的句段,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敏捷,感受到“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细致观察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学*细致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4、渗透人文主题: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翠鸟外形描写和捕鱼动作姿态的句段,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敏捷。

  教学难点:

  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其他动物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本单元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读:到生活中不缺少美,……的眼睛。今天我们也带着这样一双眼睛,走进第15课,齐读课题:15、搭船的鸟

  二、雨天船上的场景

  1、这只会搭船的,有灵性的鸟儿究竟是一只什么鸟呢?

  2、这样一只翠鸟,作者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现了它呢?

  3、翻开书64页,默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雨天的船上观察了哪些事物,用圆圈圈出这些事物。汇报来,咱们一起再读一次。(师做强调)

  4、孩子们,看,这就是船舱,这是…这位船夫,作者不仅仅只观察到船夫,还观察到他穿着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得摇?作者从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观察,除了观察到事物还观察周围环境怎么样?

  5、沙**啦指的是?你*时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6、小作者不仅是用眼睛看了,和你们一样――善于用耳朵听,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周围的场景,让整个场景有声有色。

  7、捧书,我们再感受一下这场有声有色。

  8、孩子们,小作者对雨天船上的场景观察得非常细致,瞧,从船舱到(船篷),从蓑衣――(到橹),从――(我和母亲到船夫),从看到的――(到听到的),作者都观察到了,这就叫――处处留心。

  三、除了处处留心雨天的场景,接下来作者又观察了什么?(翠鸟的外形)

  1、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2、作者观察到翠鸟哪些部位美丽呢?用笔圈一圈

  3、这些部位到底美在何处呢?

  4、小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来观察?(颜色)

  5、多美的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谁来读,再来,一起来!

  6、出示翠鸟图片,感受翠鸟的美。

  翠鸟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它有――,有――(带着一些蓝色的翅膀),有――(红色的长嘴),作者留心甚至连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这样细节的美都观察到了,谁来表扬表扬小作者?这就叫细致的观察。

  通过作者的细致观察,再转为细腻的文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翠鸟的美丽。

  如此美的鸟儿,我们读来也不得不赞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男女)

  9、小结:(出示第二自然段)孩子们,围绕着美丽,小作者细致观察了翠鸟各个部位,各个部位不同的颜色,只有像这样――处处留心,细致观察,才能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10、捧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翠鸟的多彩和美丽。

  四、学*第3段,体会观察时要用心想。

  1、过渡:孩子们,这样一只美丽的翠鸟居然搭上了我们的船,小作者怎么想?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读了这句你体会到?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

  2、你发现了什么?连用三个问句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受?

  3、带着疑问的语气读一读,除了疑问,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心情?还有吗?

  4、看来,我们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

  5、捧书,我们带着你一点点惊喜、有一丝丝疑惑和好奇再读读这个段落。

  6、小结:翠鸟随意得立于船头歇息,船夫在船头摇着橹,没人去打扰它,它也*惯了这份陪伴,人与鸟多么和谐。它究竟要做什么呢?(捕鱼)

  五、翠鸟捕鱼

  1、这是作者观察到的翠鸟捕鱼场景,用笔圈出表示翠鸟动作的词语。

  2、翠鸟捕鱼,就在刹那间,作者竟然把(冲飞衔站吞)都观察到了,你体会到作者怎么样?作者如此细致得观察,我们应该怎么读?

  3、孩子们,翠鸟(冲飞衔站吞)这一系列动作在很短的时间一气呵成,你体会到什么?(敏捷)我们又该怎么读?谁来把它的快读出来!

  4、翠鸟一瞬间完成这些动作不仅仅是敏捷,还如此连贯,一气呵成,捧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翠鸟捕鱼的精彩画面!

  5、除了这些动词我们感受到翠鸟的动作敏捷,一气呵成,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一下子,没一会,一口)这下又该怎么读?(男女)

  6、翠鸟如此一气呵成的动作,如此精彩的表扬,来再听老师读。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为什么这些文字能带给你这样的画面。(用上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是呀,孩子们,如此画面得以呈现,这就是生动描写。

  六、提炼细腻描写

  1、老师也带来一只翠鸟,它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呢,赶快拿出来。

  3、默读《翠鸟》,横线勾出外形的句子,波浪线勾出动作的句子。

  4、相信同学们不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边老师读课文里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句子,边看材料里勾画的句子,边听边看边想,两位作者在观察和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是呀,都写了鸟儿的各个部位,作者还都写了什么?他们都观察到了这些部位和颜色(动作)。

  5、还有一位高人,只用了20个字就把翠鸟的机灵和可爱体现的淋漓尽致。听老师读这只翠鸟,后两句我们一起读?你感受到什么?

  6、正是因为作者的处处留心,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让这三只翠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7、孩子们我们也带着这样三个本领,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8、看,这是切叶蚁,这是小丑鱼,这是金刚鹦鹉,好了……有许多有意思和美丽的事物在我们周围,课后用上今天学*的……,去呈现。老师期待着这些美在你们的笔下也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在学*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重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课件展示,学生欣赏、评价。)

  2、鹦鹉是鸟类中很漂亮的一种鸟,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另一种鸟,它比鹦鹉还要漂亮。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搭船的鸟》,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是什么鸟要搭船?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件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识字,在课文中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互相检测。

  (3)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生字自学情况,给予“笑脸”贴纸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

  2、检查自学成果,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全班同学评议、补充。

  3、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如:搭――答悄――消吞――吴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如:“父”字要先撇后捺,且撇捺要舒展;“翠”字的最后一横要写长;“嘴”字的口字旁要靠左上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呢?课前提出的疑问,有答案了吗?(“搭船的鸟”是翠鸟。文中的“我”发现翠鸟的外形很好看,捕鱼的身手很敏捷。本文讲了“我”和母亲在搭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了一只翠鸟,通过对翠鸟的外形描写和捕鱼过程的描写,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指名回答,再读相关的段落。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暂时不用解答。

  师小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重点探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难点)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复*巩固。

  2、师: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真好!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翠鸟是只漂亮的鸟,它还很会捕鱼。你知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吗?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美在哪里?它的捕鱼动作如何?勾画相关语句。

  2、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1)读完这句话,你知道“我”是怎样注意到这只小鸟的吗?(鲜艳的羽毛吸引了“我”的注意)

  (2)你想怎样读好这句话?(引导学生)

  3、课件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美的?(整体到部分。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

  (2)(出示鹦鹉与翠鸟图片)你更喜欢哪一种鸟?说说你的理由。

  (3)你能运用“我”观察翠鸟外形的方法,描述鹦鹉的外形吗?(指名回答)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翠鸟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

  师过渡:面对这个“不速之客”,“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我”产生了3个疑问,这3个疑问体现了“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4、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引导学生通过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敏捷。(板书:动作敏捷、迅速)抓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重点体会。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语气轻快,语速紧凑)5、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教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师小结:文中的“我”在乘船的过程中因为细心观察,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也有许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家门口、上学途中、课外活动、上课瞬间、与人交流、收到的一份小礼物、别人的某个小动作……细心的你,都有怎样的发现呢?请你说给大家听。

  2、课外练笔:把你观察到的一个事物或现象,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设计以小组合作式学*让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大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第2、4自然段进行重点教学,通过找关键词、对比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的敏捷以及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通过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10)

——三年级教学设计优选【5】份

  三年级教学设计 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除法年、月、日*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年级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北大荒的的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课件:XXXXXXX的北大荒)

  2、师:大家用了一些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北大荒,说的真好。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你们都是在赞美:啊!(师稍停顿)

  生(心领神会)齐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课件出示)

  3、师:北大荒的秋天多美呀。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北大荒。先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昨天刚认识的新朋友。(出示生词,指名读)

  4、师:同学们的交际能力真强,这么快就把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昨天,我们来到北大荒都看到过哪些地方?

  生:看到过天空 、 小河 、 原野 (老师板书)

  二、新授。

  1、师:这三个地方,景色各异,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自己最喜爱的地方。好好地把描写这三个地方的文字认真读一读,再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

  2、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来回地巡视倾听交流。

  老师了解学生的选择: 喜爱天空、小河、原野的分别举手

  师:大家各有所爱,一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就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一)美在天空。

  1、出示句子:美在哪里呢?体会“一碧如洗”

  2、师:碧蓝的天空的确好看,但(引导学生说)傍晚的流云更美。(出示晚霞组照)是啊,落日映照下的流云,有银灰色的,有绛紫色的,有橘黄色的,有血红色的,谁能读好这句话,把流云的美表现出来。(指名读)

  师:我在听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你也注意到了老师标出的这几个词,能告诉大家,你读了这几个词,联想到了什么吗?

  3、这些颜色的词,把流云写得缤纷美丽,你也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师: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词语就是——

  生齐答:五彩斑斓。

  5、师: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而美。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生: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色色俱全 、五颜六色

  6、师:真了不起,一下子找到这么多描写颜色的成语。这句话中,除了颜色写得妙之外,你还发现了写得好的地方了吗?(指导体会比喻的写法)你能和作者比一比,也来说一说吗?

  7、师:天空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变化的色彩才显得更加迷人(补充强调转眼间这个词),我们要读好“转眼间”这个词,突出我们惊奇赞叹的心情。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段。(喜欢天空的同学起立,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

  过渡:北大荒的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万变的流云。不过,北大荒的其他地方也不逊色哦,不信,听我们其他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小河

  1、出示“小河清澈见底??”

  师:说说看,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体会,“蓝绸子”,“顶着”??)

  2、师:让我们想像着这幅美景,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吧,要注意精彩的词语哦!

  (三)原野

  1、出示“原野热闹非凡。??”

  2、师:农作物都载歌载舞乐呵呵的欢迎我们来了,谁能把他们的热情读出来。

  生比赛朗读。一个比一个精彩。

  3、师:真是太热情了。(做从沉醉中醒来的举动)不对呀,大豆、高粱它们不会笑也不会唱呀?作者写错了吗?(体会拟人的写法)

  哦,原来是把它们当**来写,这就是拟人的手法。真是生动、形象。这种手法真好,你会用吗?(出示水果的画面,指导说拟人句)

  4、大家一起来读,让所有的作物活起来,把原野的热闹呈现出来。生齐读。

  5、师:哎呀,大豆笑,高粱唱,榛树叶子抱着跳。把原野的热闹非凡描写的淋淋尽致,太让人感动了。相信北大荒人们的心情一定比我们还要激动。课文中有一处地方写出了这种心情,你发现了吗?

  生齐:?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6、师:写的真生动,燃烧起来说明人们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是什么“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的?”(大豆、高粱、榛树叶子,还有其他农作物)

  (四)物产

  1、师:是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田野、山岭、江河,还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大家快听,北大荒的人们在齐声赞美这儿的秋天呢!(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2、师:同学们,沉甸甸的宝物是什么?

  生:大豆、高粱、榛子。

  生:还有玉米、水稻、莲藕、鱼虾?? (边说边出示)

  3、师小结:是呀,如今的北大荒,已经今非昔比了,再不是以前那荒芜人烟的北大荒了,现在许多人都把他叫做“北大仓”了。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可爱的草塘》,也是描写北大荒的,写得可有趣了,今天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们,让你们也感受一下北大荒的可爱。

  五、总结师: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大饱眼福呀。回去后,我要把这儿的美景描述给我的家人听,你们一定也想把这么美的景色和家人分享。回家后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天 空

  小 河

  原 野

  5、北大荒的秋天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景美物丰 令人陶醉

  三年级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老师你好》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

  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边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第二课时

  二、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四、尝试填词

  五、小结

  三年级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惊弓之鸟的含义,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3、认字9个,写字7个。继续练*独立识字。

  3、理解“能手”“疑惑”“本事”“愈合”“孤单”“大吃一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结合课文的学*,学会使用一些关联词语。

  3、从课文的学*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由果索因,细读课文。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将目光锁定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

  (出示课件)猜猜,图上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哪一段是描述这幅图的内容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A、这段话中有两个“直”,“直往上飞”的“直”怎么理解?(拼命)直掉下来的直又怎么理解?(快速)试着将你的理解读出来。(相机板书)

  B、齐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问的?

  (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师: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

  师:这在课文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齐读。

  师:我们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指板书,因为什么,所以直往上飞;因为什么,所以直掉下来)

  师:对,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师:归根结底,置这只大雁于死地的事——(弦响,嘣的一声)

  师:如果你也能拉动这弓,让弦发出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也就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大雁就会掉下来。那更羸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到底是什么?想一想,同位交流一下,试着用“更羸的本事不是——,而是——”说一说。

  师:更羸是根据什么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自由读文,思考回答》

  指生交流,相机点拨:

  有一天,……一只大雁……边飞边鸣。(边飞边鸣的原因是——)(课件出示)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我们合作读第二句,“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接下去“所以——”

  “因为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男女生合作读。现在变序,看看大家还能不能合作得这样好:它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之所以叫得悲惨……(是因为)

  师:小组合作读这两句话,一、二、三组读第一句,这是更羸(观察到的)四五六组读第二句,这是更羸(的分析)最后还有两句,这是更羸想到的办法(判断)

  师:学到这,大家说说看更赢有没有本事。更赢的本事是……(课件出示)谁能按这个要求说话。请准备一下,写在课本旁边。更赢不但()而且()。

  师:更赢有这样高超的本事,在魏王面前表现得怎样呢?快速读文,思考回答。

  生:谦虚,有分寸。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相机:我可以试一下。明明一眼就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鸟,明明有把握,却十分谦虚地说:(请你说一说)

  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更赢谦虚。

  (课件出示)更赢有高超的本事。更羸在魏王面前表现得十分谦虚。

  谁能用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师:现在,我们来练*“对话”了。你们喜欢演更赢,还是喜欢演魏王?

  生:更赢!魏王!(意见不一)

  师:要不,我先演更赢,我们不读提示语,就开始“对话”了:“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三、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师:我们读完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讨论一下。

  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你是鸟吗?)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这就是编者叔叔阿姨选这个故事让我们读的目的吧。

  请看大屏幕,这道题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就()。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教学设计 5

  设计说明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教学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课题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等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数学的意义,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2.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教学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的主人。努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年历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看日历(一)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学生自由汇报)

  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看日历)

  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观察教材附页1,把xxxx~xx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谈一谈你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xxxx~xxxx年各月份的天数。

  学生参照教材附页1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的数据,以保证自己所填数据的准确性。

  同桌交流、核对,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

  生1:一年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

  生2: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个月有30天。

  生3:2月的天数很特殊,xxxx年、xxxx年、xxxx年的2月有28天,xxxx年的2月有29天。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xxxx年、xxxx年、xxxx年的2月有28天,xxxx年的2月有29天。

  师总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别的月份都不一样,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记住各月份的天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如果学生说出了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尝试记忆;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利用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左拳记忆法”。

  请你伸出左手,握拳,拳头背向上,从右向左,从1月数到7月,再从左向右,从8月数到12月。凡是数到凸的地方的那个月就是大月,有31天;凡是数到凹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

  师: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课件出示)“口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简单小结,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