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北京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3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什么地方游玩吗?

  2、学生交流。

  师:老师去过北京,那里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今天我们一起去那看看,去领略那里的美。

  3、板书课题《北京》。学生齐读,读准“京”字。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地读课文,读准生字。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3、小老师提醒难读的字。

  4、男女同学轮流竞赛读生字词。

  5、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请小朋友说一说容易识记的方法。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动手书写。

  注意:

  1、同偏旁的字:坛、城 国、图

  2、突出主笔的字:央、市(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钩)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导入。

  二、学*课文

  1、师:上节课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交上了好朋友,那我们同桌小朋友合作把课文分段读一读。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会谈到北京很美丽)

  4、学*第一自然段,初步体会北京的美丽。(板书“美”)

  5、指导2人读。全班齐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

  1、北京美在哪?我们一起去瞧瞧。(播放北京城图片、配音介绍)

  2、看了图片,听了介绍你觉得北京哪美?

  3、学生自由说。

  4、师:北京的确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我们先看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a: 结合课件让学生理解*的庄严、美丽。*广场的宽阔、人民*的高大。

  b: 指名读,结合图片指导学生朗读。

  c: 师:蓝天白云下,鲜花绿草前,*城楼高高耸立着,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是何等的庄严啊!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好好的读一读。

  d: 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出示填空题检查背诵情况。

  e:多美的*啊,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儿,它就赞美了美丽的*。让学生跟唱《我爱北京*》。

  f: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继续游览看看还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4、学*课文三、四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交流。

  b:用“――”划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

  c:读一读词语,不理解的到小组里讨论或者通过读书结合课文把它弄懂,赶快读书吧!

  d:老师评价:刚才我发现好多小朋友很会读书,他们读懂词语的方法各不一样,下面请几个同学介绍一下。

  e:绿树成阴(图生活经验)川流不息(图演示)

  f:能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玛?能用一个就用一个,用上几个就更好。在四人小组说。指名说。

  h:交流优美的句子:出示句子(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指导朗读,结合图片感悟。

  i:说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读得更好,再读书。小组内开展读书比赛,读一读三、四自然段。小组评一评,谁读得最棒,我们就伸出大拇指夸奖他。

  j:得到大拇指夸奖的同学站起来,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5个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欢迎”写一句话。

  3.朗读课文。说说猴子当上采购员后,为什么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知道多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多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认识5个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

  3.朗读课文。知道多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学难点:

  1.会读指定的词语。

  2.能把字写端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5个字,并认识“贝字底”。

  2.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要多动脑。

  教学重点: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课文

  (一)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标自然段并用铅笔圈出生字及其词语。

  (二)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检查词的掌握

  欢迎、摆满、满意、辞退、货价、意见

  称赞、食品店、采购员、红红火火。

  学生理解“辞退、称赞、采购员”的意思。

  2.检查生字的读音:抽读生字卡片。

  3.学*生字:食 品 店

  4.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

  三、复*

  1.熟字:

  贝 浪 点 爱

  2.偏旁

  广字旁 走之旁 草字头

  四、学*新字

  小组自学生字:

  1.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字,然后同学讨论。

  2.学*“贝”字旁。

  3.小组代表上台说说记字方法,扩词。

  4.观察怎样把字写漂亮。

  5.指导书写。

  6.学生观察仿写。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给学生时间去读课文,能够放手让学生学*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欢迎”写一句话。

  2.朗读课文。说说猴子当上采购员后,为什么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

  3.知道多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在讨论中练*说话,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说说猴子当上采购员后,为什么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

  2.知道多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5课。

  二、复*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三、读读,感悟课文

  1.快点再读读小熊都请了谁来当采购员?结果怎么样?

  小兔子:

  2.读一读,说一说,初步知道引导学生感受“欢迎”的意思。

  小松鼠是怎样当的?结果怎样?

  3.模拟:想一想小动物是怎样提意见的?

  4.小猴当采购员的时候,为什么会红红火火呢?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四、回归课文

  再读一读生字,学生带着生字读一读课文。

  五、课堂作业:

  1.生字书写。

  2.用“欢迎”写一句话。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5、小熊开店

  小兔子 辞退

  小松鼠 又辞退

  小猴子 受到称赞

  课后反思: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好,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北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因果句式的作用。初步学*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爱鲤鱼的真挚感情。懂得热爱、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爱鲤鱼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学*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

  二、检查读课文。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

  3.分自然段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字音。

  红白相间(jiàn) 漂(piǎo)洗 添(tiān)加剂

  4.再读全文。

  三、学*生字。

  1.拼读田格中的生字,还有二类字。

  2.读一读文中圈出的词语。

  3.出示词语读:

  丹红 洗衣 漂洗 顽皮 摇头摆尾 光饼

  鱼坟 规定 禁止 时间久 制定 竟然

  4.你认为最难的字是哪个?说说记字的方法,找出形*字或同音字。教师重点指导下面的字。

  5.每个字写两个。

  四、再读课文,要做到读正确。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写了什么。

  板书设计:

  13 奇妙的鲤鱼溪

  红白相间(jiàn) 漂(piǎo)洗 添(tiān)加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因果句式的作用。初步学*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爱鲤鱼的真挚感情。懂得热爱、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爱鲤鱼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学*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

  1.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标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课文,感悟内容。

  (一)默读课文,你喜欢鲤鱼溪中的鲤鱼吗?为什么?

  学生仔细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原因,标出原因词语。

  (二)全班讨论交流。

  1.学*第一自然段。

  (1)指导学生读,从鲤鱼的数量多、颜色多产生对鲤鱼的喜爱。

  (2)这样一条小小的溪流,就生活着这么多的鲤鱼,你喜欢它吗?

  (3)谁愿意走到小溪前向大家介绍这条鲤鱼溪?

  (4)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这里为什么叫鲤鱼溪?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2.学*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书,标出有几句话,看写的是什么?

  (2)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段中的哪句话讲的是这个意思?用直线画出来。

  读“溪中的鲤鱼不怕人。”

  (3)你从哪儿看出溪中的鲤鱼不怕人?鲤鱼都不怕谁?

  指导学生由语气地读句子,第二句读出鲤鱼的顽皮。第三句读出鲤鱼多、不怕人,游客无数。第四句读出鲤鱼的活泼。第五句读出鲤鱼的温顺。

  (4)分组分句读,从中体会第二自然段的结构。

  (5)背一背第二自然段。

  三、真奇怪,这儿的鲤鱼为什么不怕人?(因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深,鲤鱼心里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村民对鲤鱼感情深?

  板书:感情深

  1.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这段话主要写什么?用直线画出重点句。

  2.你从哪儿看出鲤鱼与村民感情深厚?找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读出鲤鱼与村民感情深厚。

  追问:村民为什么和鲤鱼有这么深的感情呢?请抓住书中的句子,用“因为……所以”的因果句式来回答。

  4.分组分句读,从中体会第三自然段的结构。

  四、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查找一些有关村民对鲤鱼感情很深的资料,你们有谁查到了?说一说。

  正因为鲤鱼给村民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所以村民如此地爱护鲤鱼。正因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才使溪中的鲤鱼又多又美。

  五、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什么叫奇妙?

  2.为什么这里叫“奇妙的鲤鱼溪”?

  六、质疑。

  板书设计:

   鲤鱼多 村民

  奇妙的鲤鱼溪 鲤鱼不怕人 游客

  村民对鲤鱼感情深

《北京》教学设计4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⑴ 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⑵ 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⑶ 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

  继续学*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情感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半边井,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2.那我们就一起学*8课,半边井。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认读字表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为质疑问题找到答案。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区分:港和巷、砖和砌,默读课文,思考*题提出不懂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读正确。

  2.回答课后*题:人们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从哪看出鹿港有人情味?)

  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3.指导朗读:怎样朗读才能让听众感觉到鹿港的人情味?

  四、拓展延伸。

  说说我们生活当中有人情味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学*了自学课文的方法:

  自读,读正确;

  默读,想答案;

  朗读,提问题。

  以后遇到新课文,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学。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8 *半边井

  ? 人情味儿

  井口一半在院子外,一半在院子里

  课后反思:

  学生能给从课文中懂得一定的做人道理,就是个别的学生朗读还不过关。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山、石、土、田、人”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会读指定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掌握新笔画“竖折”,按笔顺写好“山”和“石”。

  教学准备:

  图,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复*

  (1)抽卡片指名说笔画名称:丨 一 ノ

  (2)开火车读识字一、二课生字。

  (3)学生领读声、韵母:sh t ɑn u困

  2.今天,我们学*识字课第三课“山石土田人”。

  二、学*新课

  (一)学*新笔画

  竖折 ————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2.用铁丝演示“ ”,体会竖折是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笔画。

  4.同桌互相记住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提自学要求

  1.观察图与象形字、现代汉字的相似之处。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根据笔画笔顺跟随表记忆字形。

  4.利用图了解字义,组词或说句子。

  (三)自学生字“山、石、土”。

  (四)反馈自学效果,教师重点指导。

  1.“山”:指导笔顺 丨 山

  2.“石”:指导笔顺 一 石

  3.“土”:上横短下横长。

  三、巩固练*

  1.指名领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石”:第二笔“撇”在“横”的中间靠左起笔,不要穿过“横”。

  (2)“土”:两横长短不一样。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1种笔画和3个生字。

  教学反思:利用绘画,让学生画山,要先画最高的山,再画两边低的山,从而使学生记住了山的第一笔是中间的竖。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复*

  (1)指名说笔画名称: ノ 丨

  (2)学生领读声、韵母: t r en ɑn i

  2. 今天,我们继续学*识字第三课。

  二、学*新课

  (一)提自学要求

  1. 观察图与象形字、现代汉字的相似之处。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困

  3. 根据笔画笔顺跟随表记忆字形。

  4. 利用图了解字义,组词或说句子。

  (二)学生自学生字“田、人”。

  (三)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重点指导。

  1. “田”:笔顺 丨

  2. “人”:撇压捺。

  三、巩固练*

  1. 指名领读本课生字。

  2. 识字游戏。

  3. 读一读P47。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田”,注意上边略宽,下边略窄。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2个生字。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会用犹如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的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准备:幻灯片(有关北京太原美丽夜景)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学*方法: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板书(北京):同学们,有关北京你知道些什么?

  2、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到了晚上,他更是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夜景。

  3、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4、多美的景色啊!课文中把这美丽的景色写得具体、生动,想读一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

  (学生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通过刚才读文,请说说现在你对北京夜景的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用课本里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但是要求表达完整、通顺。)(目的,让学生的感悟作交流)

  3、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4、句式练*(板书句式):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就亮起来了。

  〔先自己说。然后指名说。再借用幻灯以电影放映的形式出现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等地的夜景照片,让学生就坐在座位上大声激动地喊出自己的发现:瞧,北京的( )亮起来了!〕

  5、此时此刻,北京到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到处是闪烁的灯,到处是流动的光。课文哪句句子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幻灯片随机出现: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6、学生看课件练*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精读品味课文,指导赏读

  (一)学*第二自然段。

  1、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距离地走进北京的街头。我们漫步在长安街上,静静地看,细细地赏。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

  2、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 你们愿意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课文吗?老师请合作组的小朋友一起学*,看看那个学*组学到的知识最多。

  4、 出示合作学*内容、要求:

  (1) 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来了?

  (2) 什么叫“华灯高照”?小区里一根高高的电线杆,上面高高地挂着一盏灯叫“华灯高照”吗?可与图上的灯对照比较,(出示幻灯片)从而理解“华灯高照”就是雕饰华美或华光灿烂的灯高高地照射下来。

  (3) 句子中指什么像“银河”?为什么像“银河”?(幻灯片出示相关情景的图片,从而理解长安街在夜色中灯光闪烁的情景与“银河”星光灿烂的情景是多么相似)

  (4) 说说你亲眼看到过哪些建筑物也可以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来形容?

  5、学生按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

  6、以学*小组为单位,反馈交流。

  (二)学*第三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⑴理解“犹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 )犹如( )

  (三)学*第四自然段。

  ⑴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上等是怎样的?(出示幻灯片)

  学生回答: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⑵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业街繁华、热闹,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可不是这样,你们想知道吗?

  (3)老师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经有700多年。那里有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零散、杂乱,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聚集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四)学*第五自然段。

  读读想想:“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同学们,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应注意包含赞美之情。

  (六)小结过渡:

  (1)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让我们在一次进入灯的世界、光的海洋。(再次出示幻灯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

  三、课外延伸 拓展练* 激**感

  1、师小结: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谁来读一读课后的我知道呢?

  2、师:是呀!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幻灯片)

  3、过渡:刚才,我们对北京有了很多的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太原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一起走进太原吧!

  4、出示太原夜景片。

  四、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老师感到很高兴。在这节课中,我发现了大家都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太原一定会越变越美丽,越来越好。

  五、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不

  夜 夜幕降临———————————灯的世界,光的海洋

  (辉煌 亮丽)

  城”

  六、布置作业

  北京发生了这么多变化,看到北京变新变美,你想说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内容问题:

  1 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北京夜晚的那些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 如何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心”这几个词语呢?并各用它们写一句话。

  3 “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单元问题:

  1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美丽的夜景吗?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吗?

  3 你能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一下家乡———太原的美景吗?

《北京》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缝纫鸟》是北京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高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赏。

  学生情况:西铁营是一所农村校,仅八个教学班,学生生源主要是打工子弟的孩子,学生语文学*的视野较狭窄,基础明显薄弱,对于科普类的文章,特别是离学生生活非常遥远的题材,学生学*起来会有很多理解上的困难,我在备课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是:怎样拉*文章与学生的距离。

  一、知识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巧设问题。

  师:通过一课时的学*,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一起认识了一种远在印度洋沿岸的特殊的鸟—缝纫鸟,缝纫鸟顾名思义(自然是具有缝纫技能的.)学生接读。师:这种鸟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三次观察了它,谁来说说每次作者主要观察了缝纫鸟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一观:编织巢穴

  二观:草窝

  三观:又编织新巢穴

  过渡: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观察可爱的缝纫鸟,是如何编织巢穴的?

  二、理解感悟

  (一)学生探究学*

  1.学*编织巢穴: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缝纫鸟编织巢穴的语句,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反馈:PPT出示语句。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1)生谈画面。

  (2)师追问:从他的叙述中,我们能听出缝纫鸟编织巢穴是分步骤的。从哪些词看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点红:(先,而后)

  (3)谁在来用上这表先后的词语在来叙述一下缝纫鸟如何编织巢穴的?

  (4)师追问:用上了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有序,表述清楚)

  (5)写作指导:作者描写得精到离不开他细致的观察和有序的描写,我们在写做一件事时也可以用上表先后的词语,会给读者有序,层次清楚的感受。

  2.理解“艰巨”

  过渡:缝纫鸟编织巢穴这项劳作相当艰巨的,从哪看出的?

  反馈:PPT出示语句。

  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生谈理解,师点红词语(理解“两三天”、“不停歇”)

  (2)生齐读,读中体会“艰巨”。

  (3)补充材料,理解“相当”。(生读,师讲解)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缝纫鸟正是紧张劳作之时。它们在筑巢时,就地取材,首先选择长一些的马尾,用嘴缠绕在树枝上,拴牢后衔来羊毛、牛毛和马毛等,开始缝纫编织,还要用嘴衔来水,洒在上面,并用爪子不断地蹬踩,直到踩实为止。缝纫鸟筑巢,主要是靠那灵巧的尖嘴,然后才是爪子。筑巢的时间较长,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4)读完材料追问你有什么感受?再读感受“相当”。

  (5)对比读:去掉“相当”为什么不好?

  (6)补充材料谈感受:缝纫鸟编织的巢,长约五寸左右,细小的巢口,位于“葫芦把”上。因为是用韧性很强的马尾吊在空中,巢口所在的“葫芦把”弯曲*伸,这样就巧妙地避开了雨水。用兽毛缝纫编织而成的巢,还能防寒保暖。此外,吊在空中的巢,使对鸟儿和鸟雏垂涎的毒蛇也无计可施。

  (7)师引导:学*了缝纫鸟编织巢穴,你觉得它们的做窝本领如何?板书:建巢本领高超。

  过渡:作者本想爬上树去仔细观察,可怕唐突,只好作罢,但一夜风雨交加过后,缝纫鸟辛勤编织的像椰子一样的草窝被狂风打下树来,这使作者能够有机会第二次观察草窝。

  3.学*“这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1)师问:第二次观察缝纫鸟的草窝,作者看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PPT出示: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2)追问:为什么有这样高的评价?生谈体会。

  PPT出示:它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用秫秸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散解或变形。

  (3)对比读:体会“简直”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那草窝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4)师提问:这么好的草窝,有没有不足?

  PPT出示:生谈体会

  然而,只有一点是极为可惜的:缝纫鸟的智力还没有发达到能够把这样精致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所以一经狂风暴雨,草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前功尽弃!

  理解“前功尽弃”师问:前功是什么?“尽弃”体会出什么感情?(惋惜,遗憾)读出你的感受。

  过渡:作者说:我相信缝纫鸟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你们相信作者相信的么?从哪看出的?引出第三次观察。

  4.学*缝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1)出示语句,谈你面前展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我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又开始编织新的草窝,有的在修补被风雨损坏的巢穴,有的飞来,有的飞去,总而言之,它们是那样忙碌、勤劳而又欢乐……

  你感受到什么了?(缝纫鸟坚韧不拔)从哪感受到的?

  把你对缝纫鸟的赞赏读出来。

  这么好的句子、这么坚韧不拔的鸟,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中。

  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早餐后,我(),又路过饭店门口()。只听得那群(),一片喧闹。这时(),()。我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总而言之,它们是那样地()、()而()……

  三、总结:

  这篇文章就要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写法上谈,也可以从内容上谈)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29缝纫鸟

  一观:编织巢穴建巢本领高超

  二观:草窝

  三观:又编织新巢穴坚韧不拔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1)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情感目标:产生学*北京老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的愿望。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边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及课后认读字表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哪几件事?有什么感受?

  1.边读边划。(用不同的标记)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三、交流。

  1.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五年前我初到北京,一位北京老人耐心为“我”指路,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动把我驮回车站,使我深受感动。

  第二件事是:另一位北京老人看见我在公共汽车上屡屡给别人让座,始终没有坐稳当,主动给我让座的事情。

  2.作者的两次感受:

  (1)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

  (2)可车刚启动,……被认可的感动。

  四、理解作者的两次感受。

  1.什么是惬意?被冷风吹着应该是冷的,为什么作者却感到十分惬意?

  2.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五、感受老人的品质。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六、读第三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作业:摘抄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板书:

  我北京老人

  迷路耐心指路,驮到终点热心助人

  给别人让座给我让座善解人意、懂得心疼别人

  教学反思:

  在写作写法上,学生知道的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恰当的词语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

《北京》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

  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3、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说一段排比句。

  4、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书面填写表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题入手,什么是“标志”作者把什么作为了城市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我们已很难从建筑、街道、车辆、行人以及垃圾上区分你身在哪个城市了,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城市的标识》一课,看看作者为什么把树作为城市的标志。

  二、自读第三部分,填写课后表格。

  1、说说城市的树和特点

  2、填写表格

  3、订正

  看课件,加深理解

  读一读

  谈体会

  城市

  树

  特点

  杭州

  香樟树

  王者风度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高大浪漫

  福州或广州

  榕树

  像一片完整的森林

  海口

  椰树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

  挺拔苍劲

  喀什

  圆冠榆

  绿色的圆球

  北京

  国槐

  秀气而坚韧

  4、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1)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杆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茂的树页,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2)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5、指导朗读

  自己读指名读

  三、如今哪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熙熙攘攘,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代表着那个城市,

  最后只剩下了树代表这个城市。

  (1)出示并读一读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的 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枝叶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2)排比有什么特点?

  (3)自选内容,说一说

  四、谈谈怎样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主要谈谈你去怎样做。

  全班交流

  五、为什么作者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这一现象?

  (唤起思考突出主题)

  六、作业:

  1、体会排比,试着写一些。

  2、朗读并背诵12、15自然段。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志

  标志→树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

《北京》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全文共8个自然段,完整地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全文可分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

  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有过自己阅读较长课文的经历。本篇课文的难点是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由于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详细地解说。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分析概括能力,这也是检验学生以往学*成果的好机会。

  教学方法:

  自学 讨论 讲解

  教学理念:

  本课书的教学紧紧围绕课后思考练*展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把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写出来。在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

  推荐课文读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看里面的一个故事,“用奇谋孔明借箭”。

  二、扫除障碍,划分层次。

  (一)学*认读字

  1、自己读一读课后生字,记一记它的样子。

  “酌”,组词(酌酒)。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喝、饮)

  “骤”“蝗”

  读一读这个句子:“骤雨飞蝗来战舰” 大概说说它的意思。

  (二)通读全文

  要求: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读下来就可以了,不必咬文嚼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1、自己读一遍。

  2、指名读一遍,边读边质疑解疑。

  (三)划分层次

  1、快速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

  三、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1)独立思考,完成*题。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2、集体交流

  (1)指名说,同学补充。

  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自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赞(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

  3、自己写的不完善的进行修改。

  四、总结全文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本课所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知识的博大精深,思虑谋划的周全缜密。《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深绝妙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借阅。

《北京》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知道北京的夜景很美,产生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北京的夜景很美,指导学生由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好,老师也很想去,下面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乘坐飞机到北京去看一看。

  同学们,飞机就要起飞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好,起飞。(播放课件)蓝蓝的天空真美呀!飞呀,飞呀,天渐渐黑了,北京就要到了,飞机慢慢下降。同学们你们看,那是什么?(北京的夜景)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的也好,课文中描写的更好。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二、新授

  (一)、朗读课文

  看一看北京的夜景什么样?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两个人互相读一下,比一比看谁读的好。(老师刚才听了一下,觉得大家读的都很好)

  (三)、下面大家想一个问题,天黑了,我们坐在飞机上,应该什么也看不见。那么,为什么在一片漆黑的夜幕中,我们能够看到北京呢?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吗?这句话在第几自然段,你能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坐在飞机上,天已经黑了,突然睁大眼睛看到,啊!整个北京灯火辉煌,你的心情怎样?(惊喜)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吗?

  (四)学*2、3自然段。

  1、飞机越飞越低,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把2、3两个自然段小声地读一下,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它什么样?用笔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

  2、学*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说说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一条条高速公路,一盏盏路灯连在一起……

  一条条、一盏盏说明了什么?(高速公路和灯都很多)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2)那么多路灯什么样,像什么?(结合课件理解)

  北京的高速路是那么美呀!请你也美美的读一读。

  看到这美丽的夜景,我真的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想大声的喊“看见了,看见了。”你会怎样?试这读一读。(语速可稍快,语调可稍高。)

  (3)高速公路两边的路灯这么美,想不想再读一下?读第二自然段。

  3、学*第三自然段。

  (1)除了看到高速公路的景色很美,你还看到了什么?

  那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厦,……(课件)你看见了吗?

  看见了,看见了!指名读。

  (2)你还看见了什么?一片片住宅下区,……(课件)

  要是今天晚上我们就住在大厦里、住在小区里,你们高兴吗?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4、从你们的读中,我看到了美丽的夜景,也感受到了你高兴的心情,带着这分好心情,齐读2、3自然段。

  5、你们读的太好了,我已陶醉在北京美丽的夜景中,此时此刻我有好多话想说,你们想说什么吗?自由发言。(板书:真美)齐读最后一段。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了解到北京的夜景很美,你喜欢北京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好吗?

  四、学*生字“宅”(课件)

  1、学*笔顺、笔画。

  2、你怎样把这个字记住?说一说,记一记。

  3、组词。

  4、说说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六、板书:

  高速公路

  19北京的夜景大厦真美

  住宅小区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情感目标:知道作者是怎样赞颂北京的,感受科技给北京带来的新变化,增进热爱家乡、热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2.知识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一个古老、文明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产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展示资料,说说北京的可爱之处还有那些。

  (或:你去过那些地方,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1.文中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

  2.说说北京的古建筑和新变化,体会是什么带给了北京如此大的变化是科学技术。

  二、了解学生预*情况,指导书写生字。

  (旋的有半边,厦的部件夏不要少一横,佳的右边是两个土,厅、府、厨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初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都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爱北京的情感,划下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3小节作者如数家珍般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爱北京的理由。

  体会唱不够,道不尽,不说,只看,单想等词语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有感情朗读二三小节。

  2.比较2-3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写法、内容)

  内容2小节写的是老北京的老建筑老传统,老文化;3小节写的是新北京的新建筑新科技新面貌。

  有感情地读一读找出规律背一背。

  3.体会1.4小节的不同

  1小节是告诉读者自己去过很多地方最爱的是北京,4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1小节的内容,而是再一次表白对北京的爱,抒发唱也唱不够,说也说不完的爱北京的情结。

  比较之后再来读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4.跟着磁带唱这首歌

  5、说说你还去过北京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去过( )名城,

  也走访了不少( )。

  我还是最爱咱们的北京。

  不说( )的( ),

  也不说( )的( )。

  喝不够( ),

  道不尽( )。

  单想那( )、( )

  便生出一片热爱北京的浓浓情。

  6、你还去过祖国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7、交流、评议自己写的小诗。

  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课后小结: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了解作者,积极学唱北京歌等。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知道北京的夜景很美,产生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北京的夜景很美,指导学生由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好,老师也很想去,下面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乘坐飞机到北京去看一看。

  同学们,飞机就要起飞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好,起飞。(播放课件)蓝蓝的天空真美呀!飞呀,飞呀,天渐渐黑了,北京就要到了,飞机慢慢下降。同学们你们看,那是什么?(北京的夜景)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的也好,课文中描写的更好。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二、新授

  (一)、朗读课文

  看一看北京的夜景什么样?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两个人互相读一下,比一比看谁读的好。(老师刚才听了一下,觉得大家读的都很好)

  (三)、下面大家想一个问题,天黑了,我们坐在飞机上,应该什么也看不见。那么,为什么在一片漆黑的夜幕中,我们能够看到北京呢?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吗?这句话在第几自然段,你能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坐在飞机上,天已经黑了,突然睁大眼睛看到,啊!整个北京灯火辉煌,你的心情怎样?(惊喜)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吗?

  (四)学*2、3自然段。

  1、飞机越飞越低,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把2、3两个自然段小声地读一下,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它什么样?用笔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

  2、学*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说说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一条条高速公路,一盏盏路灯连在一起……

  一条条、一盏盏说明了什么?(高速公路和灯都很多)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2)那么多路灯什么样,像什么?(结合课件理解)

  北京的高速路是那么美呀!请你也美美的读一读。

  看到这美丽的夜景,我真的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想大声的喊“看见了,看见了。”你会怎样?试这读一读。(语速可稍快,语调可稍高。)

  (3)高速公路两边的路灯这么美,想不想再读一下?读第二自然段。

  3、学*第三自然段。

  (1)除了看到高速公路的景色很美,你还看到了什么?

  那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厦,……(课件)你看见了吗?

  看见了,看见了!指名读。

  (2)你还看见了什么?一片片住宅下区,……(课件)

  要是今天晚上我们就住在大厦里、住在小区里,你们高兴吗?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4、从你们的读中,我看到了美丽的夜景,也感受到了你高兴的心情,带着这分好心情,齐读2、3自然段。

  5、你们读的太好了,我已陶醉在北京美丽的夜景中,此时此刻我有好多话想说,你们想说什么吗?自由发言。(板书:真美)齐读最后一段。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了解到北京的夜景很美,你喜欢北京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好吗?

  四、学*生字“宅”(课件)

  1、学*笔顺、笔画。

  2、你怎样把这个字记住?说一说,记一记。

  3、组词。

  4、说说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六、板书:

  高速公路

  19北京的夜景大厦真美

  住宅小区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六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说明了什么;了解说明文的学*方法。

  情感目标:产生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兴趣和行动。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写制定的表格。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表格,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沟通 齐读这个词语

  1.谁能用沟通造一个句子?你认为什么叫做“沟通”?(使双方相互连通。)

  2.今天我们就不拘形式的谈谈怎样进行沟通。板书:漫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利用认读字表和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要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导:自然界的动物是用怎样的方式与同类进行沟通的呢?人类又是怎样相互沟通的呢?

  三、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提示:

  1.按表格内容,边读课文边想一想、画一画,最后再填写表格。

  2.独立填写完表格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内容,切记:所写内容要简练、明白。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和内容 说明方法

  四、集体交流。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和内容 说明方法

  游鱼 摇动尾巴、吐泡泡→表达感情 具体事例

  发光鱼 用发光的身体→吓唬猎者、打招呼 具体事例

  海豚 尖叫或小声叫→聊天 具体事例

  鲸鱼 唱歌→表示友好 具体事例

  小狗 撒尿→占据地盘 具体事例

  狮子 吼叫→吓走其他动物 具体事例

  猴子 露下排牙齿→表示高兴

  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

  皱起眉头→表示困惑 具体事例

  蜜蜂 跳8字形舞步→告诉其他蜜蜂上哪儿采蜜 具体事例

  人类 唱歌、写文章、绘画、跳舞、说话、笑、跺脚、眨眼睛、点头、挥手、广播、计算机互联网、广告、路标…… 具体事例

  比较

  注意:在交流人类的沟通方法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人类有这么多方便、快捷的沟通方法,你此时最想干什么? 激发学生与家人、与同学沟通的兴趣。

  五、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写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第二段(2—6自然段)写海里、陆地上、蜜蜂与同类沟通的方法。

  第三段(7自然段)人类的沟通很容易,我们要重视与家人沟通。

  六、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熟读课文。

《北京》教学设计9

  A案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2)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指名分行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各国运动员是什么时间与北京说再见的?

  师:“是呀,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了帷幕。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吧!”

  过度:请小朋友们拿起课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闭幕式上哪几个地方的情景,用笔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教学: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2、指名交流,并随机出示:“鸟巢”上空;表演台上;场上。

  3、师:在“鸟巢”上空,你看见了什么?指名交流,随机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

  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4、指名读句子。师:看到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师:那在“鸟巢”的人们心情又怎么样啊?请你再读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

  5、交流,随机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理解“留恋”。指导读“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6、指导读“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7、师“鸟巢”上空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那表演台上又怎么样呢?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指名读句子。

  8、师:外国运动员们在做些什么?交流,出示“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9、师:从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中你读出了他们什么心情?交流,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指导读“神情回望”,边动作边读。

  10、师:运动员们是微笑告别北京,假如此时你在“鸟巢”,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11、师“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各国运动员们以微笑告别北京,此时奥运场上,你仿佛能听见什么呀?交流,出示“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指名读句子,师:是呀,《我和你》的歌声仿佛再次在“鸟巢”响起,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吧,学生听歌,齐读歌词。

  12、师引读: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

  师: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五环旗缓缓降下了,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各国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以微笑告别北京,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奥运圣火渐渐熄灭。让我们也带着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1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教学设计:

  1、此时此刻,引读“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师: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你知道他将什么比作什么吗?学生交流。

  2、看一组闭幕式礼花图。

  3、学*用“如同”说话。

  4、看到如此美丽的礼花,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交流。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快乐?

  5、交流,随机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快乐。

  6、人么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心情?交流,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采访,你为什么不愿离去?

  7、师:人们是如此的开心,快乐,又是如此的不舍,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吧!齐读两句话。

  8、师:人们迟迟不愿离去,那还因为,奥运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出示:“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引读此句。问“那是怎样的奥运精神?

  9、交流,出示“卓越、友谊和尊重”齐读。

  10、师:说它是一次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会,请看一组数据。我们看看奥委会*对本次奥运会的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11、齐读全文。

  (三)、识字写字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

  再见了,北京!

  留恋不舍

  无与伦比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生:北京奥运会

  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

  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

  (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时间五环旗表演几名

  飞机场上运动员朋友外国

  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 舷梯 仿佛

  燃烧 熄灭

  留恋不舍

  绚烂抛向

  卓越友谊尊重

  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在下面的学*中再学*。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学生根据朗读与预*填写。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

  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

  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

  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

  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教参上写的是“不忍舍弃或离开”,在实际教学时,我临时想到用了这两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A.学*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B.学*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奥委会*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生:很成功,令人满意……再读第三句。

  C.学*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

  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

  生:再读歌词。

  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

  (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

  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出示视频:奥运会闭幕式焰火,让学生亲身感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理解“礼花四起”“绚烂”。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

  (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

  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

  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

  生再读第三句。

  (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指名分行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各国运动员是什么时间与北京说再见的?

  师:“是呀,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了帷幕。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吧!”

  过度:请小朋友们拿起课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闭幕式上哪几个地方的情景,用笔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教学: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2、指名交流,并随机出示:“鸟巢”上空;表演台上;场上。

  3、师:在“鸟巢”上空,你看见了什么?指名交流,随机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

  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4、指名读句子。师:看到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师:那在“鸟巢”的人们心情又怎么样啊?请你再读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

  5、交流,随机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理解“留恋”。指导读“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6、指导读“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7、师“鸟巢”上空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那表演台上又怎么样呢?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指名读句子。

  8、师:外国运动员们在做些什么?交流,出示“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9、师:从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中你读出了他们什么心情?交流,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指导读“神情回望”,边动作边读。

  10、师:运动员们是微笑告别北京,假如此时你在“鸟巢”,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11、师“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各国运动员们以微笑告别北京,此时奥运场上,你仿佛能听见什么呀?交流,出示“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指名读句子,师:是呀,《我和你》的歌声仿佛再次在“鸟巢”响起,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吧,学生听歌,齐读歌词。

  12、师引读: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

  师: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五环旗缓缓降下了,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各国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以微笑告别北京,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奥运圣火渐渐熄灭。让我们也带着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1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教学设计:

  1、此时此刻,引读“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师: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你知道他将什么比作什么吗?学生交流。

  2、看一组闭幕式礼花图。

  3、学*用“如同”说话。

  4、看到如此美丽的礼花,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交流。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快乐?

  5、交流,随机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快乐。

  6、人么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心情?交流,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采访,你为什么不愿离去?

  7、师:人们是如此的开心,快乐,又是如此的不舍,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吧!齐读两句话。

  8、师:人们迟迟不愿离去,那还因为,奥运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出示:“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引读此句。问“那是怎样的奥运精神?

  9、交流,出示“卓越、友谊和尊重”齐读。

  10、师:说它是一次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会,请看一组数据。我们看看奥委会*对本次奥运会的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11、齐读全文。

  (三)、识字写字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

  再见了,北京!

  留恋不舍

  无与伦比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3)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好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过年的有关事)

  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 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板书:北京

  3、 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板书:的春节

  [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 复*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 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2、 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

  [意图:练*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 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除夕

  1、自学9—11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还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们的学*能力一定很强,自学9—11自然段,做好自学笔记。

  2、 交流体会。

  (1) 学生做好笔记后交流。

  (2) 教师做小结词。

  师:这些活动可以看出北京人在这几天十分休闲,真是高高兴兴迎新年。 板书:(板书:休闲)贴下联:高高兴兴迎新年

  3、 小结:同学们你们用精美的语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元旦,谢谢你们。

  [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了,老师牵线去学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自学、交流是不必少的,这也需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

  <3>元宵节

  1、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结束了。

  2、师:过了一年,你们又将长大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3、贴横联:新年快乐。

  [意图:让学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联的特点。]

  四、领悟写法

  1、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六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你从课文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意图: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老舍的写作方法,再加以实践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作水*。]

  3、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师:昨天,同学们写了一篇日记《我的春节》,如果此时再让你重写,你打算怎样写?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色进行巩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两过月,2009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资兴的春节。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一、学*目标

  1.了解单元导语,抓单元训练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目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预*学案

  (一)预*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思路。

  (二)预*内容

  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杂拌儿

  翡翠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逛庙会

  ()七八() 万()更() ()灯()彩

  有()有() 各()各() 日()不()

  ()()不同 万不()() 灯火()()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记下来。

  三、教导学案

  (一)读议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合作填表,并说一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风俗*惯

  (二)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反复朗读体会。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体会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结合自己过年谈感受。

  (三)总结提升

  北京人过春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丛书《走进民族村》之《英国人的圣诞节》《云南的歌会》,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提纲:

  1.英国人是怎样庆祝新年的?与我们*的节日有哪些不同?

  2.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fěi cuì chū xún biān pào

  ( ) ( ) ( )

  áo zhōu zá bàn fēng zhēng

  ( ) ( ) ( )

  2.我会填

  ( )的展览会 ( )的香味

  ( )的玩具 ( )的姿态

  ( )的技能 ( )的日子

  3.我会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五、课后作业

  1.读课后“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不同的写法,并运用到*作当中去。

  2.搜集各民族春节有哪些*俗?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有一个月的时间,*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处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团圆 喜气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惯进行了介绍。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成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另外,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方法单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名师点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生动地写出了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韩老师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从中体会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环节打下了基础。但是韩老师在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略显不足。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一个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赏,相信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会更大。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发自然流畅。通过朗读作者那种欢喜之情很能感染读者,所以本文的朗读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一些关键词的使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便学*和应用。但是韩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朗读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重点词语的感情理解上引导也不及时和到位,所以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体会到作者恰当的用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韩老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方面处理的都很好,相信会越来越好。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俗。

  3、(出示有关春节*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惯呢?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出示课件内容)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出示课件内容)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课件内容)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收获真大。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

  六、作业超市: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俗?

  明确:无论什么*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俗;婚嫁*俗;民居*俗;饮食*俗;起居*俗;服饰*俗;育儿*俗;养*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作前才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这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资料?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能够结合课文的学*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资料?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能够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如:

  空竹:能够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十分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能够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资料,能够明白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个性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能够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齐讨论讨论。(“风俗*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资料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刻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资料: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群众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群众练*中到达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述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透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简单自在。

  4、元宵。主要透过对灯的描述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能够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能够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完美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能够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节日的热闹,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文化年的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关于过年童谣的课件,各地各民族过春节*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学生说,教师可与学生作适当的探讨)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感受那里的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式轮流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同时纠正其它同学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3.同学交流汇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

  三、细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的,到哪天结束?

  2.读课文,按顺序填下表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 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 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节阅读和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元宵)

  2、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大家下来后再用心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对生字进行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1.听写后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2.讲解易写错的字。(熬、醋)

  二、品读课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时间段?(结合上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在这五个时间段里,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1-7)读一读。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忙乱、紧张等)。大人们在忙什么?小孩们在忙什么?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在这五个时间段里,重点写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都一样热闹吗?找出文中的段落,默读思考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

  同学交流体会:(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抓住关键词语,逐一品读,体会特点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大家再来读课文,看一下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把过年的喜庆气氛读出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9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俗?

  明确:无论什么*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俗;婚嫁*俗;民居*俗;饮食*俗;起居*俗;服饰*俗;育儿*俗;养*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作前才结束。)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5)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指名分行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各国运动员是什么时间与北京说再见的?

  师:“是呀,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了帷幕。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吧!”

  过度:请小朋友们拿起课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闭幕式上哪几个地方的情景,用笔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教学: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2、指名交流,并随机出示:“鸟巢”上空;表演台上;场上。

  3、师:在“鸟巢”上空,你看见了什么?指名交流,随机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

  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4、指名读句子。师:看到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师:那在“鸟巢”的人们心情又怎么样啊?请你再读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

  5、交流,随机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理解“留恋”。指导读“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6、指导读“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7、师“鸟巢”上空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那表演台上又怎么样呢?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指名读句子。

  8、师:外国运动员们在做些什么?交流,出示“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9、师:从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中你读出了他们什么心情?交流,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指导读“神情回望”,边动作边读。

  10、师:运动员们是微笑告别北京,假如此时你在“鸟巢”,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11、师“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各国运动员们以微笑告别北京,此时奥运场上,你仿佛能听见什么呀?交流,出示“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指名读句子,师:是呀,《我和你》的歌声仿佛再次在“鸟巢”响起,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吧,学生听歌,齐读歌词。

  12、师引读: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

  师: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五环旗缓缓降下了,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各国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以微笑告别北京,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奥运圣火渐渐熄灭。让我们也带着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1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教学设计:

  1、此时此刻,引读“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师: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你知道他将什么比作什么吗?学生交流。

  2、看一组闭幕式礼花图。

  3、学*用“如同”说话。

  4、看到如此美丽的礼花,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交流。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快乐?

  5、交流,随机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快乐。

  6、人么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心情?交流,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采访,你为什么不愿离去?

  7、师:人们是如此的开心,快乐,又是如此的不舍,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吧!齐读两句话。

  8、师:人们迟迟不愿离去,那还因为,奥运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出示:“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引读此句。问“那是怎样的奥运精神?

  9、交流,出示“卓越、友谊和尊重”齐读。

  10、师:说它是一次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会,请看一组数据。我们看看奥委会*对本次奥运会的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11、齐读全文。

  (三)、识字写字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

  再见了,北京!

  留恋不舍

  无与伦比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生:北京奥运会

  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

  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

  (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时间五环旗表演几名

  飞机场上运动员朋友外国

  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 舷梯 仿佛

  燃烧 熄灭

  留恋不舍

  绚烂抛向

  卓越友谊尊重

  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在下面的学*中再学*。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学生根据朗读与预*填写。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

  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

  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

  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

  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教参上写的是“不忍舍弃或离开”,在实际教学时,我临时想到用了这两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A.学*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B.学*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奥委会*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生:很成功,令人满意……再读第三句。

  C.学*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

  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

  生:再读歌词。

  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

  (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

  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出示视频:奥运会闭幕式焰火,让学生亲身感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理解“礼花四起”“绚烂”。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

  (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

  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

  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

  生再读第三句。

  (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

  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体会到文中字里行间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舍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到文中字里行间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舍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闭幕式盛况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课,齐读课题。

  一读课题——

  读题目,不光要用嘴,更要用眼,口到,还要眼到,再读一遍。

  口到了,眼到了,心到了没有呢?其实要做到心到,会很难,那要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再一次去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时的情景。

  听老师读课文。

  能像老师这样读吗?自由读。

  要想把课文读好,把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读好了会对读好课文有帮助。这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缓缓降下渐渐熄灭迟迟不愿离去

  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永远一家人

  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 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你能给这些词分分类吗?写物的和写人的,再读一读课文,遇到这些词的时候,留心一下是写人还是写物的,画上小横线。

  (五环旗)缓缓降下(奥运圣火)渐渐熄灭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 (无比绚烂的)鲜花

  (外国运动员)深情回望、微笑告别(会场的人)感染着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迟迟不愿离去

  (全人类)永远一家人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个词里,却包含着很多、很浓的情。词读好了,课文一定能读出味道来,下面我想听一听,请男、女生各读一节。

  读得有进步,课文能读好,课题肯定也读得好,谁来读?

  二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课文里有没有这句话呢?那这句话会是谁说的呢?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谁会说“再见了,北京”,找到的,就在它的名字下面画上个小圆圈。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篇课文我读了好几遍了,我发现课文里根本没有再见了北京这句话,你发现了吗?可是老师很聪明,我从一些句子里还是找到了这句话的影子,比如,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就找到了“再见了北京”这句话的影子,来大家都读读,找一找,看看你是不是和老师一样也是聪明人。看,如果五环旗也和我们一样有情感,它也不愿降下,也不愿离开北京,我想它一定在心中说——再见了,北京。

  就像老师这样去好好地再读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好吗?

  随机出示: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也在心里无声地说着“再见了,北京”?

  ①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奥运比赛的17天里,外国运动员和*运动员,一起在北京的奥运场馆,如“鸟巢”“水立方”为了和*、友谊和国家的荣誉奋力拼搏,这里有他们挥洒的汗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只要在赛场上发挥了卓越的水*,有没有得金牌并不重要,只有友谊最重要,全世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只有一次次的超越最重要,超越自己,超越对手,在比赛中促进全人类的和*,这就是奥运精神:卓越、友谊、尊重。读“卓越、友谊、尊重”)(外国运动员们要回国了,此时比赛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北京、*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难怪奥委会*评价本次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外国运动员舍不得在这儿结交的朋友,舍不得美丽的北京、强大的*。因此,读这句话。)

  ②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出示圣火渐渐熄灭的图,

  ③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人们在场馆里干什么呢?(唱啊等),都有哪些人呢?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此时的场馆在礼花的映照下格外美丽,瞧,(礼花图),来读读,你的头脑中还有刚才礼花漫天的情景吗?

  让我们记住这不眠的夜晚,让我们记住2008年的北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北京城的狂欢夜。齐读第二节。

  同学们,2008年8月24日晚,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结束了,请大家记住:

  出示:

  师读:缓缓降下的五环旗在默默地说——(生接读)“再见了,北京!”

  奥运圣火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了,它仿佛也在说“再见了,北京!”

  漫天的礼花映红了人们的笑脸,绚烂的礼花在空中燃放的声音好像也在大声地“再见了,北京!”

  运动员们不想离去,不管是*的,还是外国的,在运动场上,他们是竞争的对手,在运动场下,他们是好朋友,他们欢呼,拥抱,以笑声和北京说“再见了,北京!”

  此时,只有这首歌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了,出示“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放歌曲和图片。

  再见了,北京!再见不是不见,而是期待再次的相见,因为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奥运会如同一条纽带,将全人类团聚在了一起,让“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精神世代相传,让我们期待4年后在英国伦敦的又一次奥运盛会。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6)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播放鞭炮声(你会想起什么场景,引出春节) 师板书春节

  师:老师找了一首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俗的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生:……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补充完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难读词语,检查预*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惯,一会儿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⑵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

  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好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过年的有关事)

  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 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板书:北京

  3、 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板书:的春节

  [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 复*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 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2、 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

  [意图:练*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 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除夕

  1、自学9—11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还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们的学*能力一定很强,自学9—11自然段,做好自学笔记。

  2、 交流体会。

  (1) 学生做好笔记后交流。

  (2) 教师做小结词。

  师:这些活动可以看出北京人在这几天十分休闲,真是高高兴兴迎新年。 板书:(板书:休闲)贴下联:高高兴兴迎新年

  3、 小结:同学们你们用精美的语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元旦,谢谢你们。

  [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了,老师牵线去学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自学、交流是不必少的,这也需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

  <3>元宵节

  1、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结束了。

  2、师:过了一年,你们又将长大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3、贴横联:新年快乐。

  [意图:让学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联的特点。]

  四、领悟写法

  1、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六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你从课文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意图: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老舍的写作方法,再加以实践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作水*。]

  3、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师:昨天,同学们写了一篇日记《我的春节》,如果此时再让你重写,你打算怎样写?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色进行巩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两过月,2009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资兴的春节。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9篇)(扩展7)

——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菁华3篇)

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1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引导小学生唤起自身的体验,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幕” 、“临”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CAI课件或多幅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上网收集北京的美丽景色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情

  1.谈话:孩子们,我们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美丽的北京”)

  2.谈话过渡,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其实啊,夜晚的北京也是很美的。有位细心的阿姨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北京美丽的夜景描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2课。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一开始上课,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播放北京名胜古迹课件或展示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样的开课,激发师生互动,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复*唤起学生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产生向往的积极心态。这样的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字

  1.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在初读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侧重于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语言。

  3.检查学生学*生字的情况。

  (1)教师: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伙伴合作学*法学*生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请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大家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不带拼音的生字。

  教师: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会读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读出来;(教师指读几个生字)不会读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学生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教师过渡:真棒!看来小朋友们个个是识字大王。老师相信,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夜晚的北京的?

  2.学生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每一节用一句话说说主要意思。

  4.交流反馈,集体评议。(预设答案:①每当夜幕降临,内镜就亮起来了。②长安街、*、广场四周很美。③写环形路美。④写王府井真美。⑤写故宫真美。)学生任意讲,一句两句皆可。

  5.播放课件(或挂图)“不夜城──北京”。教师:在学*本篇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北京的夜景吧!(看课件(或挂图):“不夜城--北京” )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融声、光、色彩为一体的有关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能够很投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6.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课文,你觉得写得优美的地方,就用横线画下来,边画边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声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方式去学*,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选择学*方式的权利。在学*过程中,认为哪部分精彩就欣赏哪部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然、愉悦的学*氛围。

  教师:你能把自己觉得写得优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吗?

  7.相机欣赏有关课件(或挂图),指导感悟、赏读以下好词佳句。

  看课件(或挂图):长安街新夜景及词语、句子。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教师:瞧,这就是夜晚的长安街。每当夜幕降临,长安街两旁漂亮的路灯把这十里长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川流不息的汽车闪烁着点点灯光,使长安街像银河……(学生接读:从天而降。)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得很美呢?(指名读)

  (2)教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银河正从天而降呢!

  (3)教师和学生比赛读句子。

  (4)女孩子来读一下。大家一起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激发其丰富的联想,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夜晚长安街的美景,激起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学生便被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5)过渡:还有比这更美的地方吗?

  看课件:

  *城楼及词语(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句子

  *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教师引读:我们来看,在灯光的照射下,*城楼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齐读: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2)谁想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3)教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你已经把这句话读懂了。

  (4)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5)过渡: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课件出示:立交桥、句子。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教师:多美的立交桥呀!谁能够读得让大家感受到立交桥很美呢?(指名读)

  (2)教师:“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说话练*:】

  我会说: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道道彩虹。

  (好似、就像、好比、好像)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 ──────—。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美读的同时注重语文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意思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图自由练说,感受夜晚北京的立交桥的“美”。

  (3)过渡:是啊!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好像(生接读:道道彩虹)。

  (4)你还觉得哪个地方最美,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这么多灯汇集在一起,装点着(学读: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生接读: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6)让我们再美美地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测读,组词。

  2.指导记忆方法

  ①形*字记忆法

  夺( )雄( )里( )勾( )

  奇( )谁( )单( )句( )

  ②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分 十 扌 → 扮 乐 十 火 → 烁 吕 十 宀 → 宫

  皇 十 火 → 煌 韦 十 亻 → 伟 付 十 广 → 府

  ③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复*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北京白天美,夜晚更美。谁还知道北京哪里的夜色更美?(导入学*新课)

  [设计意图]亲情谈话,导入新课,在复*中引入新课程,十分自然、水到渠成地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二、学*新课文,理解新内容

  1.亲情过渡: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北京亮起来了?

  (1)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西单文化广场)及句子。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教师:瞧,这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2)课件再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50 年代的王府井大街(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学生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课件分别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和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在这里通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更有实效。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教师点“焕然一新”,学生接:“焕然一新”),那里有……,有……,还有……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

  (3)(课件出示新图)老师范读句子。

  (4)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师生评议读书)如果要你读,你准备怎么读?

  (5)小朋友们,我相信如果读的时候能注意刚才说的几点,一定能读得更棒!先自己试试吧!(生自由读)

  (6)谁想来试一试?(想读的站起来齐读)

  (7)过渡:夜晚的北京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故宫图及句子。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教师:是啊,大家看,连古老的故宫也变得年轻了。那是因为……(生接读句子)故宫这么美,谁能把它读得更美?

  (2)老师相机范读句子。

  (3)我们女孩子先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年轻的故宫读得更动人。(女生读)

  (4)男孩子会比女孩子读得更棒吗?(男生读)

  [设计意图]

  赏读课文的好词佳句,是本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分别播放新长安街夜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城楼,犹如道道彩虹的立交桥,灯光绚丽多彩的街道,璀璨夺目的故宫,新、旧长安街等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他们体会到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的,从而在赏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

  6.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是啊,孩子们,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小学生通过感悟赏读,学生一定会有感而发,朗读应该饱含赞美之情。

  7.再次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让学生再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的赞美之情。(说一句赞美北京夜晚美的话)

  (1)小结过渡: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

  (2)读了这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引导小学生谈谈自己对北京的感受。)

  [设计意图]

  引导再次观看北京夜景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受,不仅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学生独特感受的尊重。

  8.全班配乐赏读全文。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已经入情入境,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们的听觉、视觉充分活跃起来,对课文所描绘的美丽夜景感受更深,目的是引导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更能投入自己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拓展练*、激**感

  1.教师小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谁来读一读课后的“我知道”?(指名读课后“我知道” 中介绍的北京小常识)

  2.教师:是呀,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课前小朋友收集了不少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现在找找你的小伙伴去介绍介绍吧!

  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书籍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既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拓宽了语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过渡:看来小朋友们对北京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居住的城市──××(家乡城市名)也是一座美丽可爱的城市。到了夜晚,“亮化工程”也让我们的──(家乡城市名)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城市名)吧!

  5.播放家乡城市夜景课件“美丽的××”,学生观看,感受家乡城市夜景的美丽。(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时,不禁叹道:“家乡也亮起来了!”,这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迁移。)

  6.积累与运用,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家乡城市美丽的夜景。

  教师:家乡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小朋友们可不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向大家介绍家乡城市的夜景呢?试试吧!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展示说。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

  五、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老师感到很高兴,小朋友们正细心地关注着自己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城市明天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

  总结谈话,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体现文道结合。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本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如在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长安街、王府井”等句子时,本设计力求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及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采用多种朗读、评价的方式,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课件“可爱的──(家乡城市名)”,用上本课的好词佳句也来介绍介绍××(家乡城市名)的夜景。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从积累到运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和感悟成果,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2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引导小学生唤起自身的体验,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幕” 、“临”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CAI课件或多幅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上网收集北京的美丽景色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情

  1.谈话:孩子们,我们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美丽的北京”)

  2.谈话过渡,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其实啊,夜晚的北京也是很美的。有位细心的阿姨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北京美丽的夜景描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2课。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一开始上课,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播放北京名胜古迹课件或展示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样的开课,激发师生互动,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复*唤起学生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产生向往的积极心态。这样的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字

  1.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在初读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侧重于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语言。

  3.检查学生学*生字的情况。

  (1)教师: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伙伴合作学*法学*生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请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大家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不带拼音的生字。

  教师: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会读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读出来;(教师指读几个生字)不会读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学生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教师过渡:真棒!看来小朋友们个个是识字大王。老师相信,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夜晚的北京的?

  2.学生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每一节用一句话说说主要意思。

  4.交流反馈,集体评议。(预设答案:①每当夜幕降临,内镜就亮起来了。②长安街、*、广场四周很美。③写环形路美。④写王府井真美。⑤写故宫真美。)学生任意讲,一句两句皆可。

  5.播放课件(或挂图)“不夜城──北京”。教师:在学*本篇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北京的夜景吧!(看课件(或挂图):“不夜城--北京” )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融声、光、色彩为一体的有关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能够很投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6.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课文,你觉得写得优美的地方,就用横线画下来,边画边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声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方式去学*,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选择学*方式的权利。在学*过程中,认为哪部分精彩就欣赏哪部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然、愉悦的学*氛围。

  教师:你能把自己觉得写得优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吗?

  7.相机欣赏有关课件(或挂图),指导感悟、赏读以下好词佳句。

  看课件(或挂图):长安街新夜景及词语、句子。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教师:瞧,这就是夜晚的长安街。每当夜幕降临,长安街两旁漂亮的路灯把这十里长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川流不息的汽车闪烁着点点灯光,使长安街像银河……(学生接读:从天而降。)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得很美呢?(指名读)

  (2)教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银河正从天而降呢!

  (3)教师和学生比赛读句子。

  (4)女孩子来读一下。大家一起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激发其丰富的联想,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夜晚长安街的美景,激起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学生便被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5)过渡:还有比这更美的地方吗?

  看课件:

  *城楼及词语(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句子

  *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教师引读:我们来看,在灯光的照射下,*城楼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齐读: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2)谁想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3)教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你已经把这句话读懂了。

  (4)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5)过渡: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课件出示:立交桥、句子。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教师:多美的立交桥呀!谁能够读得让大家感受到立交桥很美呢?(指名读)

  (2)教师:“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说话练*:】

  我会说: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道道彩虹。

  (好似、就像、好比、好像)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 ──────—。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美读的同时注重语文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意思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图自由练说,感受夜晚北京的立交桥的“美”。

  (3)过渡:是啊!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好像(生接读:道道彩虹)。

  (4)你还觉得哪个地方最美,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这么多灯汇集在一起,装点着(学读: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生接读: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6)让我们再美美地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测读,组词。

  2.指导记忆方法

  ①形*字记忆法

  夺( )雄( )里( )勾( )

  奇( )谁( )单( )句( )

  ②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分 十 扌 → 扮 乐 十 火 → 烁 吕 十 宀 → 宫

  皇 十 火 → 煌 韦 十 亻 → 伟 付 十 广 → 府

  ③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复*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北京白天美,夜晚更美。谁还知道北京哪里的夜色更美?(导入学*新课)

  [设计意图]亲情谈话,导入新课,在复*中引入新课程,十分自然、水到渠成地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二、学*新课文,理解新内容

  1.亲情过渡: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北京亮起来了?

  (1)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西单文化广场)及句子。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教师:瞧,这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2)课件再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50 年代的王府井大街(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学生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课件分别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和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在这里通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更有实效。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教师点“焕然一新”,学生接:“焕然一新”),那里有……,有……,还有……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

  (3)(课件出示新图)老师范读句子。

  (4)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师生评议读书)如果要你读,你准备怎么读?

  (5)小朋友们,我相信如果读的时候能注意刚才说的几点,一定能读得更棒!先自己试试吧!(生自由读)

  (6)谁想来试一试?(想读的站起来齐读)

  (7)过渡:夜晚的北京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故宫图及句子。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教师:是啊,大家看,连古老的故宫也变得年轻了。那是因为……(生接读句子)故宫这么美,谁能把它读得更美?

  (2)老师相机范读句子。

  (3)我们女孩子先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年轻的故宫读得更动人。(女生读)

  (4)男孩子会比女孩子读得更棒吗?(男生读)

  [设计意图]

  赏读课文的好词佳句,是本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分别播放新长安街夜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城楼,犹如道道彩虹的立交桥,灯光绚丽多彩的街道,璀璨夺目的故宫,新、旧长安街等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他们体会到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的,从而在赏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

  6.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是啊,孩子们,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小学生通过感悟赏读,学生一定会有感而发,朗读应该饱含赞美之情。

  7.再次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让学生再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的赞美之情。(说一句赞美北京夜晚美的话)

  (1)小结过渡: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

  (2)读了这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引导小学生谈谈自己对北京的感受。)

  [设计意图]

  引导再次观看北京夜景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受,不仅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学生独特感受的尊重。

  8.全班配乐赏读全文。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已经入情入境,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们的听觉、视觉充分活跃起来,对课文所描绘的美丽夜景感受更深,目的是引导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更能投入自己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拓展练*、激**感

  1.教师小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谁来读一读课后的“我知道”?(指名读课后“我知道” 中介绍的北京小常识)

  2.教师:是呀,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课前小朋友收集了不少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现在找找你的小伙伴去介绍介绍吧!

  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书籍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既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拓宽了语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过渡:看来小朋友们对北京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居住的城市──××(家乡城市名)也是一座美丽可爱的城市。到了夜晚,“亮化工程”也让我们的──(家乡城市名)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城市名)吧!

  5.播放家乡城市夜景课件“美丽的××”,学生观看,感受家乡城市夜景的美丽。(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时,不禁叹道:“家乡也亮起来了!”,这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迁移。)

  6.积累与运用,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家乡城市美丽的夜景。

  教师:家乡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小朋友们可不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向大家介绍家乡城市的夜景呢?试试吧!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展示说。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

  五、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老师感到很高兴,小朋友们正细心地关注着自己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城市明天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

  总结谈话,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体现文道结合。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本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如在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长安街、王府井”等句子时,本设计力求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及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采用多种朗读、评价的方式,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课件“可爱的──(家乡城市名)”,用上本课的好词佳句也来介绍介绍××(家乡城市名)的夜景。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从积累到运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和感悟成果,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3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集中识字,力求营造自主、探索的学*氛围,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引导小学生唤起自身的体验,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学会本课“束、煌”等12个生字,认识“烁、辉、煌”等15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文本中识字,以自主识字的方法识字,写好生字。

  ②在充分朗读课文中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喜欢学*汉字,主动学*汉字的愿望,写好生字的*惯。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朗读能力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任务,再结合孩子说普通话的特点,阅读的*惯,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15个生字,学会12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课前准备】

  把书上的插图、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以及相关的内容做成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的课时安排预设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1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第二课时是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喜欢的词句。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咱们上学期学过的《北京》这篇课文吗?这篇课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北京白天的美丽景色,那么北京的夜晚又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2课《北京亮起来了》。(板书课题)

  2.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

  3.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让学生欣赏北京的夜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光与色彩为一体的有关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能够很投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姐姐。

  读完课文后,再把生字词练*读一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在初读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侧重于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语言。

  2.出示带拼音字,学生自由读。(出示课件)

  mù lín shu hu īhuáng duó zhuàng xióng

  幕临`烁辉 煌 夺 幢 雄

  wěi huàn fǔ xuàn fán bàn gōng

  伟 焕府 绚 繁扮 宫

  3.指名说说哪些字宝宝的读音要特别注意。(点击课件变色)

  4.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组内轮读,其余同学认真听读,给予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伙伴合作学*法学*生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5.这些生字宝宝摇身一遍,把拼音帽摘掉了,还能读出它们吗?

  幕临烁辉煌夺幢伟焕府绚繁扮宫(出示课件)

  (指生领读、同桌互读)

  6.这些生字你会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指生说)

  7.生字宝宝交了许多词语朋友你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雄伟犹如繁华打扮故宫一幢幢王府井

  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绚丽多彩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8.摘星星游戏巩固生字。(自读、开火车读、领读、组内检查读)

  9.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逃到课文中了,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10.指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

  学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板书。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生字表自由读会写的字宝宝,看谁的眼睛最亮。

  2.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六个左右结构,他们有的是左窄右宽,左右匀称,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各占两个

  3.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光”字,在“辉”中它的竖弯钩变成竖提。

  4.重点指导书写“雄、辉、煌”要求学生注意这三个字间架结构。

  5.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两个,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四、[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发现相同结构字的特点,如,“辉”是左窄右宽,“雄”是左右匀称)不同的字间架结构也不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的好*惯。

  五、再读课文

  我们一起把字宝宝送回家,学生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查一查有关资料,看看北京还有哪些好地方值得我们去看一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广场四周

  *城楼街道上

  西单商业街王府井故宫

  【教学反思】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主要是学*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针对这一课时,我上完课后,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趣为先导

  学*兴趣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入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用谈话的方式:“小朋友们,还记得咱们上学期学过的《北京》这篇课文吗?这篇课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北京白天的美丽景色,那么北京的夜晚又是什么样子呢?”顺势引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随后让学生观看光与色彩为一体的有关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生字教学,重点突出,环环相扣

  1.生字的读音,重点抓住前鼻音“临、”繁、扮”,翘舌音“烁、幢”,撮口音“绚”,后鼻音“宫、幢、煌、雄”采用个别读、比赛读、抽读等形式让学生加深记忆。

  2.生字的字形记忆,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再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的记字方法多种多样,也十分巧妙,最后用摘星星游戏巩固生字,学生很喜欢。

  3.字不离词,学生学会生字后带上词反复地读,在读中理解,我利用看图片着重帮学生理解“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绚丽多彩”的意思,学生一看一就一目了然。

  4.词不离句,出示带有生字宝宝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学生也就读通读顺了。

  5.句不离篇,句子会了最后再读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媒体运用恰到好处,激活课堂氛围

  在每个环节,能比较恰当自如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生字的游戏巩固,能让学生学*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浓烈,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写字教学方法到位,扎实有效

  先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孩子观察字的特点,如间架结构、大小等,再引导说出关键笔画,然后重点指导写好“雄、辉、煌”这三个字,最后点评交流。这样的训练扎实有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认真写好字的好*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