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1

  年级:三年级数学

  课题:《年月日》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吗?(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谜底:日历)

  2. 你会看日历吗?这张日历是指什么时候?(出示一张日历图片) 学生结合日常经历回答,老师板书。

  3. 这个日子中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年、月、日。同时老师板书课题。

  出示课本上的四张图片,简单介绍下,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好。

  二、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索研究

  1.观察ppt上出示的2003年的年历卡,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2.同学汇报思考交流结果:一年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老师同时小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3.区分大月小月,知道大月多少个,小月多少个。

  4.通过小游戏找出二月这个特殊月(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举手,小月女生举手。二月没人举手,为什么?)

  5.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二月是特殊月,也叫*月。知道*年28天,闰年29天。

  6.用什么方法记忆大月小月?大家都会用脑记,你听说过“拳头记法”吗?书上介绍了“拳头记法”。打开课本48页,自己先学一学,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投影出示“拳头记法” )

  7.一起数了几遍后,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老师注意引导。

  8.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记忆?编成歌谣帮助记忆:(课件出示歌谣)

  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9.还有没有其他的歌谣或方法来记忆大小月。

  三、练*延伸

  1、猜一猜:

  (2) 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那个月,日子数正好是月份的2倍。(1)我是“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出生的。(5月31日) (5月10日)

  2、填空

  (1)、一年有( )月,其中大月有( )个, 小月有( )个。

  (2)、二月,*年是( )天,闰年是( )天。

  (3)、1月、3月、5月、7月、( )月、( )月、( )月,都是大月。

  3.判断

  (1)1年=365天。 ()

  (2)“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是5月30日。 ( )

  (3)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4)老师准备6月31日去北京玩。( )

  思考后说出原因。 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内容的同时也可

  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

  年 月日

  20XX年7月13日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7个) 30天的月份有:4、6、9、12(4个) 2月份有多少天:*年 28天 闰年 29天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2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4、45页上的内容。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等有关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通过播放刘翔110米跨栏夺金的精彩片断,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创设了最佳情境。

  2、统计观察,发现特点。

  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认识大月、小月时,我根据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全班学生进行了适当分组。每5人为一组,发给每组不同的连续4年的年历和1张统计表,让学生统计连续4年每个月的天数,并提出了小组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探索、交流,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拨,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很兴奋的将找到的特点汇报给大家听,这时教师给以肯定并及时总结: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7个月都是31天,通常我们把它们叫大月,让学生给二、四、六、九、十一月取名叫小月,此外还有一个特殊月二月。这样学*,使数学被视为一种过程,而非一个既定的结果。

  3、巧用媒体,突破难点。

  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了1997到2004连续8年各月天数的图表,并将关键字用红色突出显示,我在制作课件时,设置了闪烁显示和移动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把不易理解的难点展示出来。让学生较快地发现每4年中有3个*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并通过猜一猜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让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4、张弛自由,精神愉快。

  在做判断*年和闰年的练*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判断,通过猜猜谁会来,再一次激起了学生学*的热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张弛自由,精神愉快,既紧张又轻松,既有利于活跃思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你熟悉的年份,如“我们处于几世纪?”等等,适时进行了德育教育。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3

  一、 教材:苏教版数学第6册P17-18。

  二、 课题:认识年、月、日(新授)

  三、 教学目的:

  1、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协助同学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同学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商同学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五、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年历卡片等

  六、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T:Today, I’ve brought something interesting.Could you guess what it is?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同学不难猜出是“日历”(Calendar),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T:同学们,我们学*一天、生活一天,我们就会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Day)字。

  (2)T: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How long to go through?

  同学答问后,教师板书:“月”(Month)字。

  (3)T: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How long to go through?

  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年”(Year)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Year、Month、Day)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Hour、minute、Second),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季度、世纪等知识。记住各月及*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2、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3、和生活相联系,熟练运用年、月、日。

  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理念: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胡瑗先生的经学并重思想体现了他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而且重视能力培养,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一脉相承。故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课前预*搜集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课堂交流、集体验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解决措施:

  运用胡瑗商讨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组内、班内交流合作解决重点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闰年、*年的判断方法。

  解决措施:

  观察年历表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观察闰年年份与四的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判断闰年的方法,结合书上的注解学会整百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年历卡片若干,年历表一张,做一做练*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

  板书:年、月、日

  二、学生汇报预*成果

  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预*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完成了吗?同学们一定懂得了不少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说,同时其他同学验证(对照日历)

  师:适当板书,大月31天:1、3、5、7、8、10、12月

  小月30天:4、6、9、11月

  2、小结学生的预*内容

  *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怎么记住这些大月和小月呢?

  学生试着背一背。

  你有什么方法,在四人小组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3、学生交流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数拳头

  (2)儿歌: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回忆一年级儿歌:一月大,二月*,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指名说交流的方法。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办法记一记。

  4、反馈练*:练一练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5、你还知道哪些年月的知识

  引出*年和闰年(板书)

  提问:要知道*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出示做一做:(2)

  6、学生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师巡视。

  生口答,师表扬计算简便的学生。

  追问:明年二月有28天?是什么年?全年有多少天?

  师板书:闰年366天,*年365天

  三、学会判断闰年和*年

  1、要了解是*年还是闰年就得查年历,真麻烦,老师不用查只要你报上年份,我就知道是*年还是闰年,信不信?谁来考考我?

  老师能既快又准地说出来是因为我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只要仔细观察这份年历卡,一定也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2、出示年份卡

  3、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通常每隔四年闰一次)师用红笔标出闰年年份。

  再观察闰年年份和4有什么关系?

  提问:遇到末尾是两个0,即整百年呢?(提示学生看书上注解)

  4、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判断是*年还是闰年并自我验证。

  四、认识世纪和季度

  1、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呢?

  世纪 季度 旬等

  2、指名说自己对上述时间单位的理解?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提示学生可以从知识方面或学*方法上来谈谈),你还想了解那些关于年月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提出问题:为何会有*年、闰年之分?

  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希望下一期的读书活动我们能办一期关于年月日的手抄报。

  六、布置作业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5

  教学过程:

  1、礼物:年历(正面:哈尔滨风光反面:各个年份的年历)

  师:你从手中的年历中能知道什么?

  生:上面有12个数字,代表12个月

  师:数数大家都会,通过数数体会数的含义就不简单的了。板书:12个月

  生:有的是28天,29天、30天、31天

  师板书;

  生:只有二月是28天

  师:只有说明了她与其他月份作了比较,观察和比较是我们学*数学的好方法

  师:年、月、日

  2、20xx年年历

  师:多少个月?你拿的是哪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

  生选择年份说。

  师:她找到了年与月的关系,板书:1年=12个月

  师:哪几个月是31天?带生共同找到。课件演示。

  师: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观察自己的年历,哪个月是大月?板书:1、3、5、7、8、10、12月

  师:找哪几个月是小月?

  生:4、6、9、11月

  师: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你手中的年历这几个月是30天吗?

  师板书:4、6、9、11月

  师:还剩下一个特殊的月份,二月有多少天?

  生:28天或29天

  师:在年历告诉我们的知识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有时二月是28天,有时是29天。

  播放:二月

  师:听了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生:*年365日,闰年366日。

  师:二月是28天的那年叫做*年,*年的一年是365天。二月是29天的那年叫做闰年。闰年的一年是366天。

  3、记忆:

  (1)师:怎样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好方法?同桌商量。

  生1:记大月,7前面是单数,7后面是双数。

  师请生看课件。(课件闪动:1、3、5、7、8、10、12)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阅读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1)

——《年、月、日》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年、月、日》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通过课前预*,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记住各月及*、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

  4、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年月 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定了解,但对*、闰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已能利用相关教学*台及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获得比书本更丰富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知道大小月、*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年 月 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记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提问:每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吗?有哪几种情况?每个月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

  (3)讨论: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28天的是哪个月?

  (4)提问:谁能告诉大家,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的是哪个月?(板书:28天:二月)

  (5)小结: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月。

  (板书:*年二月28)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提问:一年中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

  1、拳头记忆法

  (1)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惯上称“2月*”。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2)电脑演示: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数给同学看。

  (3)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利用拳头帮助记忆大月和小月吗?

  (4)反馈:凸起的月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凹下去的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2月28天,4、6、10、11每月30天。)

  2、儿歌记忆法

  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记7月8月

  (1)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是小月?

  (2)师:注意7、8两月都是大月。

  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可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4、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三)反馈:

  1、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提问:谁能很快地把它记下来?(生生互动练*说)

  3、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要求: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站起来,我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做得快。(学生愉快地做游戏)

  三、巩固练*:(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3、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月、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年历、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能和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一起来学*,我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今天是哪年几月几日呀?现在是20xx年3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或者是叫你难忘的日子?

  二、自学提示一

  交流汇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年历)年历上面记录了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教研活动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

  2、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1)一年有12个月

  (2)一月有31天。(哪些月也有31天?总结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3)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4)2月份有28天

  3、刚才我们发现的是20xx年年历上的小秘密,那么其他年份的年历是不是和今年一样呢?火眼金睛,继续行动!

  眼见为实,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年的一些年历,我们一起在他们身上找找答案吧!

  4、小组汇报:对照20xx年的天数统计表,哪一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和20xx年统计表一样?请派一名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统计的是哪一年;哪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和20xx年统计表不同?哪里不同?(2月)你们统计的是哪一年?

  5、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知道了:除了2月份,其他各个月在不同年份中天数是一样的,大多数年份2月份有28天,也有些年份的2月份是29天。

  6、全年天数:一年有多少天?是每一年都有365天吗?

  7、在今年这365天里,有一天一定是大家最想喜欢的,那就是你的生日,火眼金睛找生日,请大家在10秒中内圈出你的生日,开始!

  自学提示二

  教研活动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谁生日的月份有31天,谁生日的月份有30天?

  2、大家知道吗?每月有31天的这些月还有个名字呢,叫做“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的月份。

  3、谁妈妈的生日是在大月?有的同学去日历上找啦,怎样很快地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我们先来看看在一年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老师把大月涂上了红色,把小月涂上了黄色。

  4、观察统计表,想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5、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拳头法(带领全班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座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6、反复练*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座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大家来挑战(我出题,你判断)

  检测(略)

  (五)新课小结:有没有感觉现在浑身充满了知识的力量?能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的一位老朋友,现在正犯愁呢,让我们去帮帮他好吗?(引出喜羊羊)

  三、巩固应用

  1、判断题:

  (1)每年都是365天()

  教研活动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说他的生日是4月31日()

  3、拓展练*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 几日?

  (2)小明说:"妈妈说我的生日是元旦的前一天,我是哪天过生日呢?

  (3)这批牛奶的生产日期是:20xx年2月18日,保质期为:六个月,这批牛奶今年几月份过期?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方法自主学*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年、月、日》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通过课前预*,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记住各月及*、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

  4、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年月 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定了解,但对*、闰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已能利用相关教学*台及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获得比书本更丰富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知道大小月、*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年 月 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记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提问:每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吗?有哪几种情况?每个月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

  (3)讨论: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28天的是哪个月?

  (4)提问:谁能告诉大家,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的是哪个月?(板书:28天:二月)

  (5)小结: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月。

  (板书:*年二月28)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提问:一年中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

  1、拳头记忆法

  (1)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惯上称“2月*”。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2)电脑演示: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数给同学看。

  (3)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利用拳头帮助记忆大月和小月吗?

  (4)反馈:凸起的月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凹下去的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2月28天,4、6、10、11每月30天。)

  2、儿歌记忆法

  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记7月8月

  (1)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是小月?

  (2)师:注意7、8两月都是大月。

  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可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4、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三)反馈:

  1、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提问:谁能很快地把它记下来?(生生互动练*说)

  3、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要求: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站起来,我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做得快。(学生愉快地做游戏)

  三、巩固练*:(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3、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2)

——《年、月、日》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年、月、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年历、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能和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一起来学*,我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今天是哪年几月几日呀?现在是20xx年3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或者是叫你难忘的日子?

  二、自学提示一

  交流汇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年历)年历上面记录了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教研活动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

  2、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1)一年有12个月

  (2)一月有31天。(哪些月也有31天?总结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3)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4)2月份有28天

  3、刚才我们发现的是20xx年年历上的小秘密,那么其他年份的年历是不是和今年一样呢?火眼金睛,继续行动!

  眼见为实,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年的一些年历,我们一起在他们身上找找答案吧!

  4、小组汇报:对照20xx年的天数统计表,哪一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和20xx年统计表一样?请派一名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统计的是哪一年;哪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和20xx年统计表不同?哪里不同?(2月)你们统计的是哪一年?

  5、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知道了:除了2月份,其他各个月在不同年份中天数是一样的,大多数年份2月份有28天,也有些年份的2月份是29天。

  6、全年天数:一年有多少天?是每一年都有365天吗?

  7、在今年这365天里,有一天一定是大家最想喜欢的,那就是你的生日,火眼金睛找生日,请大家在10秒中内圈出你的生日,开始!

  自学提示二

  教研活动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谁生日的月份有31天,谁生日的月份有30天?

  2、大家知道吗?每月有31天的这些月还有个名字呢,叫做“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的月份。

  3、谁妈妈的生日是在大月?有的同学去日历上找啦,怎样很快地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我们先来看看在一年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老师把大月涂上了红色,把小月涂上了黄色。

  4、观察统计表,想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5、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拳头法(带领全班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座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6、反复练*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座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大家来挑战(我出题,你判断)

  检测(略)

  (五)新课小结:有没有感觉现在浑身充满了知识的力量?能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的一位老朋友,现在正犯愁呢,让我们去帮帮他好吗?(引出喜羊羊)

  三、巩固应用

  1、判断题:

  (1)每年都是365天()

  教研活动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说他的生日是4月31日()

  3、拓展练*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 几日?

  (2)小明说:"妈妈说我的生日是元旦的前一天,我是哪天过生日呢?

  (3)这批牛奶的生产日期是:20xx年2月18日,保质期为:六个月,这批牛奶今年几月份过期?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方法自主学*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年、月、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后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2)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3)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课件展示万年历来让学生观察)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2、记忆大、小月

  (1)课件展示:拳头法。全班齐数一次。

  (2)课件展示:儿歌法。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实践应用(课件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

  2、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你的生日是()月()日;

  4、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

  2、猜谜语。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年、月、日》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通过课前预*,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记住各月及*、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

  4、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定了解,但对*、闰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已能利用相关教学*台及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获得比书本更丰富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记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提问:每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吗?有哪几种情况?每个月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

  (3)讨论: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28天的是哪个月?

  (4)提问:谁能告诉大家,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的是哪个月?(板书:28天:二月)

  (5)小结: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月。

  (板书:*年二月28)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提问:一年中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

  1、拳头记忆法

  (1)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惯上称“2月*”。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2)电脑演示: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数给同学看。

  (3)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利用拳头帮助记忆大月和小月吗?

  (4)反馈:凸起的月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凹下去的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2月28天,4、6、10、11每月30天。)

  2、儿歌记忆法

  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记7月8月

  (1)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是小月?

  (2)师:注意7、8两月都是大月。

  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可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4、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三)反馈:

  1、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提问:谁能很快地把它记下来?(生生互动练*说)

  3、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要求: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站起来,我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做得快。(学生愉快地做游戏)

  三、巩固练*:(课件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3、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复*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兴趣:上节课我们学*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业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独,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学情分析

  学*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也正值重阳之际,而这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并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感受诗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忆、异”等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17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 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时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问题。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发表意见。

  四、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

  3、 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画面。

  五、 欣赏古诗,品读古诗

  1、 赏读古诗,教师指导。

  2、 品读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字用得特别好?

  设计意图:学会欣赏诗歌。

  六、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背诵。

  设计意图:背诵诗歌。

  七、 指导写字

  1、 小组内交流难写易错的字。

  2、 师范写“逢、倍、插”,强调结构及笔顺,让生书空。

  3、 学生练*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好*惯。

  八、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扩展知识。

  九、 作业

  课下搜集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的千古佳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获奖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 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 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诗人

  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1)诗人身在何方?(2)诗人心在何方?

  6.(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王维 身在他乡 心在家乡”)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

  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

  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说说。

  3.(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

  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4)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3、交流收获,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执著、奉献的精神,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以说说有关的太阳神话引起课题,以疑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过渡:下面我们来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对刚才的质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三、探讨感悟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课件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出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汇报相机学*课文,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

  6、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7、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8、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具有夸父这种精神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感受夸父精神的可贵,受到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

  1、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这组课文谈感受,学有收获。]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奋力拼搏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个神话故事讲述了夸父为了给人类摆脱黑暗寒冷,想把太阳搬到地球上来,他坚持不懈地地追赶太阳,最终为了人类献出生命。夸父的这种坚韧不拔舍生取义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的象征。全文三段。第一段讲夸父的美好愿望;第二段集中描写了夸父是怎样追日的;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教学目标

  1、会认 1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不为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学*生字

  1、在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个绚丽多彩、优美神奇、寄托着人民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 走进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2、释题:传说夸父我国北方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有太阳其余十个月人们只好生活在黑暗之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夸父宣誓把太阳抓住,让它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3、学*“夸”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老师提示大家,请你们猜带“夸”字词语好吗?小红说话善于( );刘帅楠经常受到老师的( )

  4、“追”谁来拼读音节?“追”与走路有关,所以是走之旁。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由段

  2、点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进行自学。

  3、教师领读课文,听清生字的读音。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本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点。

  6、指名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随文识字、感悟语境

  学*第一段:

  1、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谁能把夸父十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

  3、学*:“搬”“充”。用动作理解搬的意思。用“充满”说一句话。

  4、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巨人、用工、向往光明、为大家利益着想等)

  5、学*“巨”组词并书空笔顺

  6、找出两对反义词:黑暗——光明、寒冷-温暖

  学*第二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被夸父追求光明和温暖的信念所感动,更被这神奇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让我们随着这些神奇语言文字走进故事的第二段。

  1、看图说一说太阳图意。再欣赏作者笔下佳作。

  2、轻声读课文,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从这些动词你能看出什么?(夸父追赶太阳辛苦执着等)再指导朗读。

  3、学* “喷、焰、拷”说一说记法

  4、夸父在可困难面前止步了吗,犹豫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指名读一读。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3

  一、谈话导入

  师: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生:*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夸父逐日》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夸父去追日吧。把书打开。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其余同学跟读)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读得不是很熟练,下面给大家2分钟再练读。

  4.指名读。

  5.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时间人物神话故事

  根据板书:什么时候谁发生的怎样的神话故事呢?

  这篇课文讲述了很久以前有个叫夸父的巨人因喜欢光明而追逐太阳最后变成一座大山的神化故事。

  指名试说,教师指导。

  师:你说得真好,你再说一遍给其他同学听,好吗?师:就像这样说,同桌之间再练*说一说主要内容。

  练后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么有意思的神话故事,我们应当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谁来试试?

  (1)指读第一自然段

  (2)师:你读得不错,可是老师觉得你没有把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读出来。

  请看大屏幕,谁能读出夸父那种追求光明的决心。

  (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

  (4)你读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读得真不错,就像这样读,看谁读得最好,谁来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4自然段

  (2)根据学生朗读指导:“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读出快的感觉)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3.夸父追到了太阳吗?谁来接着读?

  4.第二天早上夸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5.刚才我们分段朗读了课文,现在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你读得真棒!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觉得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板书:一心为他人、顽强拼搏

  四、复述课文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到夸父一心为他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这也正是这个神话故事能流传到今天的原因,老师希望你们将这个故事继续流传下去。下面请同学们练*复述课文,一会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好。提三点要求:仪态端庄大方,故事情节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流畅、有感染力。

  1.自主练*讲故事。

  2.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五、课后拓展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讲到这。课后同学们继续练*复述,并且讲给别人听。希望大家能多阅读神话故事,下节课我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同学们,相信 你们*时都喜欢读神话故事,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1、课件逐一出示:

  老师: (4)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他是——嫦娥

  (5)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他是——精卫

  (6)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她是——女娲

  2、小结:这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是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满神奇的想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个神话故事。

  一、图片揭题,铺垫导入

  师:(激情饱满地):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两幅光芒四射的太阳

  图象)

  师:多好的太阳啊!它能给我们带来无限光明,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等他下山后,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

  生:夸父!

  师:同学们,太阳能追的上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有15亿公里远,追不到!

  生2:太阳太大了,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呢!

  生3:太阳太热了,表面温度就有六千多度,稍一接*就会被烤焦的!

  师:所以,《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

  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边说边出示夸父图象)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长,大概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神话《夸父追日》,边看边跟着老师写课题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齐读课题)

  二、学*提示,初读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学*提示”,请你自己读一读,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学*任务?

  师: “学*提示”向我们提了哪些要求?聪明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请你来说。

  (幻灯片逐次出示两个学*要求)

  师:下面请你带着第一个任务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好,谁来说一说?

  容概括好,老师这里有个提示,请同学根据提示来说一说。

  师:课文内容都概括出来了,接下去我要来检查你们的生字词预*情况。

  (出示幻灯片)虞渊 渭河 翰海 大泽

  手杖 颓然 遗憾

  一眨眼霎时间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师: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夸父倒下后变成了一座大山,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在课文中,像这样神奇的句子和词语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静心地默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老师巡视)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说划出的句子,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些句子读两遍,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重点读一读,想一想它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品读句子)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句子一: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师:神奇在哪里?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是啊!“一眨眼”有多短?你眨一下眼。(生使劲地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眨

  一下眼。(学生都眨了一下眼)一眨眼就到了哪里?(两千里外)你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夸张地)两千里等于一千公里!一千公里等于一百万米啊!

  师:我们的操场跑一圈是200米,你算一算,一百万米相当于跑几圈? 生:5000圈小操场。

  师:是啊!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就跑了5000圈操场,夸父就跑了这么

  远,速度快吧?

  生:快。

  板书 速度之快

  师:那应该怎么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哇,跑了1900里了,还差一点,现在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全班读这句话。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让老师感受到了夸父太神奇了。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谁来读?

  生: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神奇在他一下子就把两条大河喝干了。

  板书 口渴之极

  师:一下子就把两条河喝干了,大家把这种神奇的感觉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这两个“咕嘟咕嘟”该怎么读?(读快一点)对,夸父非常口渴,他一个“咕嘟”就喝完了一条河的水,再一个“咕嘟”就把另一条河的水喝干了。

  师:谁再来读一遍。

  生3: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可是还没止住口渴,看看,霎时间喝完了两条大河,可是还没止住口渴,这个夸父太不一般了,来,我们来读出这种不一般。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神奇?

  生: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句子三: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师:神奇在那里?

  生:夸父倒下去,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了桃林。

  师:真是神奇的变化。

  板书 变化之奇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夸父耗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读读第一段,找找原因。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是的,当夸父追得口渴难忍时,他是这样想的——(1生读出示的句子) 师: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2生读出示的句子)

  师:当追得耗尽全身力气,颓然倒下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全生再读出示的句子)

  师: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生1:一个勇敢的夸父;板书:勇敢

  生2:一个追求光明的夸父;板书:坚持不懈

  生3:一个执著追求的夸父。板书:执着

  师:夸父的这种精神很使我们感动,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

  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啊!小朋友们,自古成败论英雄,夸父最后并没有追到太阳,你能不能安慰他几句,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预设:

  1.你真了不起,很勇敢。

  2.请你不要伤心,你已经尽力了。

  3.夸父,你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你依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四、总结(1分钟)

  1、是啊,夸父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确实了不起,他的这种向着目标奋勇前行的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人们也把这种精神称为“夸父精神”。(板书:夸父精神)

  2、同学们,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夸父那样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师:同学们,《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出自我先秦古籍《山海经》。在古文里,是这样写的。

  (出示幻灯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神话,初步知道神话的特点。

  3、认识“夸、跨”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什么是神话,体会夸父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听完了故事,同学们一定急着想亲自读读这个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2页,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情况,识记生字。

  (1)注意:云彩(彩:是轻声)

  光明的反义词是黑暗

  (2)交流识字方法。

  例如:去偏旁:挎—夸

  换偏旁:挎—跨澡—燥油—抽

  加偏旁:旁—傍丈—杖十—汁

  “焰”字强调右下的笔顺

  三、从课题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题上你想知道什么?讨论交流。

  设想:(1)谁是夸父?(2)夸父为什么追日?(3)夸父怎么追日的?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夸父心中充满希望,要追赶太阳,为民造福的兴奋心情;读第3—5自然段,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的勇敢以及他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化学生对夸父的认识。

  2、围绕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1)读了夸父的故事后,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夸父追日的?

  (2)学生汇报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星辰、高山大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对大千世界,茫茫空间也有好奇心。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了探索自然的强烈好奇心,但是古代的人们能象我们今天那样,通过各种科学设备来探索自然吗?当然不能,那么他们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强烈愿望呢?当然是通过出奇的想象。而《夸夫追日》正是这种奇特想象的代表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去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五、补充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

  庙峡,又名妙峡。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5)

——《年、月、日》教案 (菁华5篇)

《年、月、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以及*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时*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1980—2003的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老师这边有一个,想不想听?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刚刚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1)我们学*、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说明过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当我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一个月)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的最后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了?(一年)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

  师:我们把31天的那个月称为大月,把30天的那个月称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们称他为*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个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谁能想个方法把他们很好的'记住?

  (1)介绍“拳记法”

  师:这个我们把它成为拳记法,来,我们一起来数一遍,一月大,二月*,……

  现在数给你的同桌听听。

  (2)儿歌记忆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来,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记住他。

  对于这首儿歌你有什么疑问吗?由儿歌引入*年、闰年

  2、认识*年、闰年

  (1)如果现在让你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你认为的好方法,最后自己算)

  汇报:*年——365天

  闰年——366天

  师:区分*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2)老师不用看你们手中的年历,只要你说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历,我就可以说出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考考老师?

  学生考老师。

  你们还想试?告诉你吧,不管你们怎么考,我都能回答出来,因为我掌握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看黑板)——闰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规律在再几个闰年吗?你们发现了每几年有一个闰年?

  (3)不如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拿你们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汇报:*年的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年。

  那1922年是*年还是闰年呢?

  (4)现在把书翻到第82页,把倒数第2段话看一遍,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通常”、“一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900年,1990/4=490,没有余数,但他不是闰年,而是*年,因为1990是整百数,当年份是整百年时,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一段来源呢?听历史。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四年一润,百年不润,四百年再润。

  到现在为止,你能回答出那个侦探故事了吗?(因为1979年是*年,*年2月没有29日。)

  三、练*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芳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和()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

  判断:每年都有365天。()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1997年是*年。()(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是我们祖*亲迎回她失去儿子的重要一天,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一天)

  2008年是*年。()(2008年我们祖国有什么大事呀?[北京奥运],看,这个特殊的日子在2008年,是闰年,那时你们已经上了初中,因此为了我们祖国更美好,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么?

  现在把书翻到第81页,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看一遍,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现在老师把这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28天——*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文

《年、月、日》教案2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年、闰年的天数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年历(任何年份)

  课外去找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可以上、可以看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北京时间4年2月25日上午8时41分13秒。从刚才的话中,你听到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板书课题

  二、自由发言

  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家找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你找到那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观看课件,介绍年月日的得来)

  三、学*课本

  1、你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找到你的生日吗?指导学生看懂年历。

  2、观察年历卡(4年年历卡和自己准备的其他年份的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表。引出大月、小月的含义。一年有几天?你是怎样算的。

  (注意:计算全年天数的算法有多样,交流时要及时表扬比较好的方法。)

  3、板书:

  *年365天

  2月:28天

  12个大月:1、3、5、7、8、10、12

  年月日

  小月:4、6、9、11

  闰年366天

  2月:29天

  四、识记大小月

  你有那些好方法记住一年中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拳记法(二月*)播放课件。

  2儿歌:要找大月你记住,

  七、八两月换着数,

  七月以前找单数,

  八月以后找双数。

  四、探索“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秘密。

  1、观察年历表,发现规律。

  2、看课件,帮助理解。

  五、练*(见课件)

《年、月、日》教案3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考虑:协助同学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同学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商同学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同学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同学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身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同学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同学们逐月观察,提问同学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同学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廉价又最珍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年、月、日》教案4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短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发现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闰年的来历,记住各月的天数及*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探索记录卡。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

  老师的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今天过生日。同学们看(课件播放小明吃蛋糕的场面),小明吃得多开心呢!突然,小明想到了一个问题。(课件配画外音:妈妈,别的小朋友8岁能过8个生日,可是,我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呢?)

  是呀,小明已经长到了8岁,可为什么却只过了两个生日呢?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就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年、月、日)

  [说明: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小明过生日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悬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

  1、从生活经验引入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那谁来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汇报。)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了解学生学*的真实水*,找到学生学*的最*发展区,才能有的放矢。]

  2、验证一年有12个月

  刚才有同学说一年有12个月,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任选一张年历,快速地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

  3、探究每个月有多少天

  ⑴看来,一年确实有十二个月,那每个月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年历,一边在探索记录卡上把每个月的天数写下来。完成后,把你们小组的探索记录卡合在一起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卡、交流、汇报发现。)

  ⑵(课件出示1997年--20xx年每个月天数的汇总表)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个月都有31天。(课件闪烁31)。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1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每个月都有30天。(课件闪烁30)。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0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因为它非常特殊,有时是28天(课件闪烁28),有时是29天,(课件闪烁29)。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叫它特殊月。

  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就能记下来?

  ①拳头记忆法。②顺口溜记忆法: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八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③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⑷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

  (卡片出示1月、9月、7月、8月、11月、2月。)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组织学生先分工,后合作。让学生先分工把不同年历上每个月的天数记在探索记录卡上,再合作把四个人的探索记录卡制成汇总表。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观察汇总表,比较,交流、发现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

  4、探究*年和闰年

  ⑴刚才老师出示2月份时,为什么你们男生女生都不站起来呀?根据2月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请看汇总表,根据2月份的天数,快速地说出1997年-20xx年每一年是*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答案。)仔细观察*年、闰年的排列顺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刚才,我们是根据2月份的天数,来确定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年2月份的天数,老师也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不信你考考老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吗?

  ⑶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快速判断卡片中的这些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卡片出示:1949年、20xx年、1997年、20xx年、1900年)

  在判断1900年是*年还是闰年时,学生会出现争议。这时出示1900年的年历,让学生看到1900年的二月有28天,是*年。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时间小精灵给大家作以介绍。

  (课件演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有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应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年。这样,每四年就比准确时间少了*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就在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日,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因为在设置*年时,是把5小时48分46秒当作6小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历法又规定,凡遇到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说明:关于*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的难点。为了降低学*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年、闰年的排列规律。然后,通过教师创设的小悬念,使学生理解判断*年、闰年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探究一年有多少天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那谁知道*年一年有多少日?闰年一年有多少日?

  三、应用拓展

  1、解疑: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明长到了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了吧?谁来说为什么?那谁来告诉小明,他下一次过生日要等到几岁?小明还想知道,当他长到29岁时,一共能过多少个生日?

  [说明:在帮小明解决了为什么长到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的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个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时间小精灵也要考考同学们。

  ⑴时间第一关:辨一辨。。

《年、月、日》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也,知道xxxx年全年有365天。

  2、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年是xxxx年,说一说这一年我们*有什么重大的活动?

  生集体说:奥运会。

  师追问:那你们知道奥运会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吗?

  生xxx年8月8日。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认识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师:你觉得这一年还有哪些日子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生回答(3~4人)

  问:是几月几日,假如不是特殊的,问:为什么?

  师:你能快速在xxxx的年历上找出这个日子吗?(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巡视,找一个同学完整说说。

  你找的是几月几日?为什么这么快?

  生:只要找准那个月,在其中找那一天就行了。

  再找两个同学找一找。

  2、在这张xxxx年的年历上你有什么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认识大月、小月)

  生1:一年有12个月。(师板书)

  生2:(31天):1、3、5、7、8、10、12。(师板书)

  生3:(30天):4、6、9、11。(师板书)

  生4:(xxxx年)二月:29天。(师板书)

  师明确:我们把31天的这些月称为大月。(板书)

  我们把30天的这些月称为小月。(板书)

  因为这年二月只有29天称为特殊月。(板书)

  师:全班齐说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

  3、师迅速擦掉大月、小月的月份(记忆大月、小月)

  指名问:你能马上说出大月、小月分别有几个月吗?(大月有哪些,小月呢?)

  师:谁有好方法能快速地记住大月、小月呢?(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介绍拳头记忆法。

  指名上台演示。

  师: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生可以边模仿,边一起念)

  师:会了吗?好,和老师一起来练一练。

  师:念给你的同桌听听。

  生:1~7月中单数是大月,8~12月中双数是大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师: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也能协助同学们来记住大月、小月。

  补:师略介绍*年、闰年。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记的牢吗?介绍游戏。

  报大、小月:报到大月的男生站起来;报到小月的女生站起来。(最后一个报二月)

  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说说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板书)

  4、计算全年的天数

  师:你们能快速计算出xxxx年有多少天吗?(那我们计算一下)

  生1: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

  生2:317+304+29=366(天)

  生3:365+1=366(天)

  师:二月有29天,闰年时全年有366天,二月有28天时,*年全年有365年。(提问生答)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哪些年、月、日的知识?(论述知识要点)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6)

——《年月日》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年月日》教学设计1

  每人对数学的理解都与他自身的经验、知识背景、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有关,由此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倾向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不断完善、优化,还能让不同的解题策略为大家所共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活动时间与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不断拓展思路,展现思维的真实碰撞。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片段一:

  师:屏幕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年、月、日”,当你读出这三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30天。

  生:由年月日,我想到了时分秒,我们应该分秒必争,做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小主人。

  生:能不能计算出一年有多少天?有多少小时?有多少分钟?又有多少秒?

  生:我每年都要过一个生日,可有的人为什么4年才过一个生日?

  ……

  探索的基础是发现。发现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学生们众说纷纭,无拘无束,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片段二:

  师:请小组中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年历卡,仔细观察,看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注意及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汇报反馈:

  生: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月份有30天,2月份有28天,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每月都有30天”是不正确的。

  生:有的年份2月份是29天。

  师: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份有29天的年份称为闰年,2月份有28天的年份称为*年,*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呢?

  生:2月份的天数不同。

  生:全年的天数相差1天。

  ……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20xx年2月份是29天,所以说20xx年是闰年,20xx年是*年,那么我们怎样知道其他的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

  生:查看万年历,看2月份有多少天?

  生:这样太麻烦了,我想可能会有一个简便的判断方法。

  师:你的想法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点击电脑进入万年历)

  生:四年中有三个*年,一个闰年……

  生:1992年、1996年、20xx年……都是闰年,那这些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独立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

  生: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

  生:1900年能被4整除,说明1900年是闰年,而通过查万年历,它的二月份有28天,它确实是*年,这岂不是矛盾吗?

  生:是不是万年历编错了。

  生:用公历年份除以4这种方法来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这种计算方法不准确。

  适时点拨,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应该除以400这个判断方法。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4年过一个生日吗?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年月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年、月、日知识的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年、月、日的长短不同。

  3、会用各种方法记大月、小月;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年月日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图引入

  师:那年的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

  国际儿童节是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过年?

  这些都要用道年月日的知识,今天老师就合小朋友一起来研究关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年月日

  1、出示XX年的年历表

  观察年历表,讨论、交流知道了什么?

  一年有()个月。

  完成各月的天数表

  观察统计:31天的有(),

  30天的有(),2月有()天。

  2、介绍大月与小月

  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二月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3、记大约与小月的方法

  拳头记忆法

  口诀法

  三、小结

  一年共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

  四、课堂练*

  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课后记:

  第二课时*年与闰年

  教学内容:

  书82页例284页课堂活动、练*十五2--6题

  教学目的:

  1、巩固前一节课学*的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2、知道*年、闰年各有多少秒天,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能解决与2月有关的时间问题,会判断闰年与*年。

  教学重点:理解*年、闰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有31天?

  哪几个月有30天?

  二、学*新课

  分发年历表,分小组观察、记录历年来2月的天数。

  完成表格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给出含义:2月有28天的年叫*年,2月有29天的年叫闰年。

  观察闰年与*年间的间隔?

  了解闰年与*年的来历?

  由学生自学。理解“四年一闰”的含义,并能用他判断一年是否闰年?

  三、课堂活动

  1、算一算,一年共有多少天?

  分小组,自己想办法计算,提倡不同的方法。

  2、交流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

  四、课堂练*

  1、练*十五2题猜生日

  2、练*十五3题说出重大的节日

  3、练*十五4题难忘的日子

  4、练*十五5题自制年历

《年月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又12个月,认识大月和小月,能记住和说出哪些是大月和小月;了解每个月和全年的天数,能说明一些重要节日的时间。

  2、使学生通过观察年历、数每月天数等活动,深切了解年月日的知识,体会年月日的长时间长短。

  3、在经历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形成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概念,培养观察、收集、归类分析、处理信息等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与收信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大月和小月的月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年历若干。

  一、认识大小月

  1.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有这么多数学老师来听咱们三(7)的小朋友上课。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今天是哪年几月几日呀?

  2.现在是20xx年3月24日9时01分56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板书:年月日)

  3.课前同学们已经按照学*单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自主学*。你们是不是对它已经有所了解呢?一年有多少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4.那这12个月里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单,把通过查一查、理一理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四人小组分享一下。老师给大家一点分享的小建议:我们在分享的时候,把你的学*单放在四人小组的中间,让大家都能看到。如果有一些问题,在你们小组内都不能解决,没关系。最后你可以向全班同学提问,请其他同学来帮你解决。

  5.自己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小组内分享完了吗?那请一个小组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他们汇报的时候,你们可以适时补充。

  6.谁来总结一下我们找到的每个月的天数都有哪几种情况?

  天)小月(30天)特殊月(28天29天)

  7.那你们是怎么把这些有关年月日的发现用文字、图或者表格的方法整理的呢?请哪一组小组老汇报一下!31天的月叫大月;30天的月叫小月;2月是个特殊月。板书:大月(31

  8.刚刚我们看到的只是个别同学的作品,黄老师有个特权,我看到了全班同学的作品。课前我拍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向他们学*一下。看着轻声读一读。

  9.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己学的,和别人学的,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总结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

  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2月(28天)

  (29天)

  10.(把刚才自己学的和同学学到的都用上了)刚刚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别人已经学*的问题,还有没有你不能解决的?

  年月日是怎么来的?

  11.学生质疑。集体解疑。引入凯撒大帝制定大小月的故事。

  二、记忆大小月:拳头、儿歌

  12.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的大小月。说说你准备怎样记大月和小月。

  展示学生的记忆方法,并请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先学拳头记忆法,再读一读儿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大小月。指名背诵大小月(展示背诵的方法儿歌、拳头)A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连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记忆大小月练*

  (1)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

  (2)大小月记忆练*:咱们来做一个小调查!

  是大月出示的同学起立?师:你是几月生的?……

  是小月出生的同学起立?师:你是几月生的?……

  还有一些学生刚刚都没有站起来,你知道他们是几月出生的吗?

  三、练*

  1.就请这个同学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你的生日?说说是星期几?

  2.年历卡中不仅藏着我们的生日,还藏着很多重要的节日。课前学*单上已经要求大家收集了不少节日,请谁来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节日?展示学生搜集的节日作品。

  学生拿出20xx年的年历卡,师报节日,学生在年历卡上圈出。同桌互批,校对答案。

  3.咱们知道了这么多节日,我们班很多同学的生日都和这些节日有关,请你们来猜一猜!(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1)我的生日比教师节晚一天。__________________

  (2)我出生于元旦的前一天。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出生的。

  (4)我是9月30日的后一天出生的。

  3.判断。

  (1)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2)连续两个月是大月的只有7月和8月。()

  (3)13个月是一年零三个月。()

  (4)爸爸11月31日去了北京。()

  (5)今天是9月31日,明天是国庆节。()

  (6)20xx年5月30日是星期一,6月1日就是星期二。()

  4.计算

  (1)刚刚我们记住了大小月,你知道一个月有几个星期吗?

  4月一共有()天,是()个星期零()天。

  (2)那一年有多少天你知道吗?

  这是20xx年的年历,请你算一算,今年有多少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年()月()日正好是一百周年。

  补充:比年更大的时间单位1个世纪=100年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2月(28天)

  (29天)

《年月日》教学设计4

  年级:三年级数学

  课题:《年月日》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吗?(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谜底:日历)

  2. 你会看日历吗?这张日历是指什么时候?(出示一张日历图片) 学生结合日常经历回答,老师板书。

  3. 这个日子中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年、月、日。同时老师板书课题。

  出示课本上的四张图片,简单介绍下,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好。

  二、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索研究

  1.观察ppt上出示的2003年的年历卡,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2.同学汇报思考交流结果:一年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老师同时小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3.区分大月小月,知道大月多少个,小月多少个。

  4.通过小游戏找出二月这个特殊月(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举手,小月女生举手。二月没人举手,为什么?)

  5.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二月是特殊月,也叫*月。知道*年28天,闰年29天。

  6.用什么方法记忆大月小月?大家都会用脑记,你听说过“拳头记法”吗?书上介绍了“拳头记法”。打开课本48页,自己先学一学,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投影出示“拳头记法” )

  7.一起数了几遍后,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老师注意引导。

  8.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记忆?编成歌谣帮助记忆:(课件出示歌谣)

  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9.还有没有其他的歌谣或方法来记忆大小月。

  三、练*延伸

  1、猜一猜:

  (2) 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那个月,日子数正好是月份的2倍。(1)我是“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出生的。(5月31日) (5月10日)

  2、填空

  (1)、一年有( )月,其中大月有( )个, 小月有( )个。

  (2)、二月,*年是( )天,闰年是( )天。

  (3)、1月、3月、5月、7月、( )月、( )月、( )月,都是大月。

  3.判断

  (1)1年=365天。 ()

  (2)“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是5月30日。 ( )

  (3)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4)老师准备6月31日去北京玩。( )

  思考后说出原因。 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内容的同时也可

  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

  年 月日

  20XX年7月13日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7个) 30天的月份有:4、6、9、12(4个) 2月份有多少天:*年 28天 闰年 29天

《年月日》教学设计5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的一个困难是在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面。我们在孩子自由想办法的基础上多介绍集中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闰年、*年的判断是学生学*的另一个困难。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充分的小组活动交流,利用孩子的互动来强化判断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年、闰年的天数;

  3、知道判断*年、闰年的方法,并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二、方法与过程:

  1、经历判断*年、闰年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增加自主研究的意识和合作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小月、*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7)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本课的学*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第二小节。

  ⑴ 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 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

  4、合作学*三、四小节:

  ⑴ 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各自的理由。

  ⑵ 小组间练*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 重点学*“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 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大,*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最后一小节:

  ⑴ 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两小儿辩日》

  ⑵ 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⑶ 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 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 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 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态度。

  ⑷ 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热)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时长: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寓言故事,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如自然物(守株待兔)、人(刻舟求剑)。)

  作者简介:

  《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读一读:正音

  辩斗dòu盘盂yú 沧 沧cāng 凉 凉 探汤 tāng 孰 为shú wéi 汝多知zhì乎

  读一读: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和语气。

  解词译句:

  1、先在小组间按古文翻译的方法互译。

  2、翻译时碰到的难词难句把它划出来。(显示重点)

  议一议:解司译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辩论)。问其故(缘故)。

  2、一儿曰:“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而日中(正午)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也。

  4、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到)日中则(就)如盘盂(盛饮食的器皿),此不为(是)远者小而*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意),及其日中如探(伸手)汤(热水),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判定)也。

  7、两小儿笑曰:“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多知(同“智”,智慧)乎?”

  7、议一议:理解文意。

  板书:

  如车盖(大——早*) 如盘盂(小——午远)

  沧沧凉凉(凉——早远) 如探汤(热——午*)

  8、议一议:分段及概括段意。

  一、(1)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2-5)两小儿各抒己见。

  三、(6-7)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9、议一议:研讨内容。

  太阳是远是*,两小儿为什么各有不同的结论?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因而结果也就不一致。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孔子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着谦虚诚实的态度。

  4、“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原文是“讥笑”的意思。

  从孔子的实事求是的谦虚诚实的态度上来看,是不应该“笑”的。我们还应该向他学*。

  小结: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更需要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腾飞!

  堂堂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2、翻译句子(4分)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辩斗表现古人( )的精神。(2分)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 (4分)

  5、这则寓言告诉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太阳什么时候离人们*些?

  3、写出你自己对大自然的一些疑问?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 学生初读课文。

  ⑵ 学生谈课文大意: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⑶ 质疑:在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⑴ 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⑵ 小组内质疑、释疑。

  3、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⑴ 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⑵ 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⑶ 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4、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⑶ 同桌互说。

  ⑷ 指名说。

  ⑸ 集体评说。

  ⑹ 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⑺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

  ⑻ 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延伸到课外。)

  ⑼ 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

  (*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⑽ 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5、自方法,背诵课文:

  ⑴ 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⑵ 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⑶ 指名背诵,说方法。

  ⑷ 集体背诵。

  ⑸ 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

  [设计意图]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教师〗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疑难的方法。

  〖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提出学*课文的方法。

  5.合作学*,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学生〗选取适当的学*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6.检查学*效果。

  〖教师〗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点拨。

  〖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教师〗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师生同步〗借助画面为竹简样式的媒体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道路。

  [设计意图]

  “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的方向。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教师〗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3.检查学*效果并品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设计意图]

  在合作学*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4.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机动环节)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1.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学生〗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学生〗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设计意图]

  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3.回味“学*历程”,书写心得。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 “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4.漫谈体会。

  〖师生同步〗进行高效的思维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学*历程”,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它始于“辩日”,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辩日”水*。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3.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4.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设计意图]

  “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小则远

  故 (晨) (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

  [设计说明]

  该板书(共18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学生预*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一组诗,首先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学*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通过刚才的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打下基础。小组学*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诗,复*了一首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什么不同?

  2、这二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二首诗。

  (我们今天学*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二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始,激情导入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开心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二、紧扣诗眼,从“忆”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三、读顺诗文,感悟诗境

  1.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心境。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诗三遍,要把诗读通顺,把字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交流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4、重点指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佩带于臂,或挂在腰上,还可以插在头上。课件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5、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走*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2、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生:“思亲”

  3、指导朗读:是呀,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于是诗人才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语):读的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第二句诗,这里又让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4、全班交流:

  师总结:在重阳佳节里,家家户户共庆团圆。此时的诗人却独自走在街头,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此时,你能用诗里面的几个字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倍思亲”

  师:你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刚才自己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提供句式:(课件出示这三句填空)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想念:“__ 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说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__ __”

  当重阳之时,看着人家举家团圆,诗人不由地说:“ ”

  齐读第二句,之后连读前两句。

  (二),想“少一人”,体会思乡之情

  (过渡语):读的真好!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后两句,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

  1、师:你说的真不错。就在这样的孤独中,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那时候,自己也会在重阳节时,和兄弟们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处,可如今兄弟们站在高处,却少了一人,少了谁呢?

  生:王维。

  2、假如此时你是王维的兄弟们,看着王维不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你会感慨地说什么呢?生:“少一人”

  3、我们再静静地默读,想想这幅画面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什么?

  生:“少一人”

  4、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三)指导背诵,情景交融

  师: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悲伤。可现在正碰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全诗感悟。

  背诵古诗。

  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我们再来看看“忆”,此时的“忆”还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翻译成什么意思才更为贴切?

  生:思念

  师:非常准确,所以在诗的正文中诗人就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思

  2、师:太棒了,“忆”和“思”原本就是一组近义词,都是指思念。既然诗人如此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课件出示:王维,唐代大诗人,十五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读书,到二十岁考中进士。这段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尤其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此时的思念就似美酒一样,越酿越醇,于是才写出这首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诞生了思乡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举一反三,迁移拓展

  是啊,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两首:出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泊船瓜洲杂诗

  (宋)王安石(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假如你有亲人在外地工作,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学生预*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一组诗,首先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学*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通过刚才的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打下基础。小组学*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诗,复*了一首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什么不同?

  2、这二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二首诗。

  (我们今天学*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二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课文

  引导思考

  读中体会感情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倍思亲

  华

  山

  (西)长安家乡(东)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理解课题

  理解古诗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拓展课外知识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酒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复*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 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 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诗人

  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1)诗人身在何方?(2)诗人心在何方?

  6.(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王维 身在他乡 心在家乡”)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

  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

  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说说。

  3.(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

  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年 月 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课前活动:

  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a。

  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

  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

  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b。

  口头练*:

  诗人离开了亲人,*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

  e。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

  口头练*: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俗?(师生共同介绍*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安避邪。并且认识茱萸)

  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

  (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可此时的王维呢?

  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独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

  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

  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

  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读诗句。

  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不是。是少一个人啊)

  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

  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

  e。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

  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三、诵读积累。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

  (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

  1、感情诵读

  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

  b。自由练*读。

  c。指名读,共同评议。

  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指导。(配乐诵读)

  2、积累背诵

  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

  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释自学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②来日:来的那一天。

  ③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④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⑤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3、交流自学情况。

  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齐读《杂诗》。

  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啊!

  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上网学*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

  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

  教学反思

  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应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知的距离。我这一节古诗课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呢?

  一、多方资源贯穿始终。

  在这堂课的始终我一直注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课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资源库了解李白写作《静夜思》的背景与情感;并从资源库中初步了解认识了王维并探寻了他的家乡;以及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俗。这些都为学*古诗,为理解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些查询了解,有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如知道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因为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通过资源库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王维在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通过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惯,才明白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课后我又安排孩子们继续上网学*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网络自学《杂诗》等,让孩子们达到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让孩子们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真正走进异乡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二、紧扣资源突破重点。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

  通过*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这样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节思亲的痛苦。

  王维佳节里倍思亲,怎样倍思亲呢?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他与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独到描写之处,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惯,还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古时人们在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长寿;插茱萸可求*安避邪等。这样就对诗人遥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三组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抛砖引玉教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本次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查询各种资料,了解多个知识,理解诗的意思,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今后自已去尝试。所以这节课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搜集、查询、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团结合作,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键是孩子们从这节课中学*到了学*古诗的方法,今后自己随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自觉去学*了解各种古诗。也真正让要他学而变为他要学了。到那时,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也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因为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重难点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在整次课的教与学而言,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结合体验朗读的时候,也许是所在年级的孩子还较小,生活体验不够;也许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在体验读的方面总感觉不太令人满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去探索,让孩子们的学*更能得心应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学得更加轻松自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静夜思》。今天让我们再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指名说。(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王维的资料,顺出示幻灯片简介王维。)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的意思、在那天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忆”是什么意思?兄弟呢?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一句话能说出来吗?(重阳节那天作者思念家乡的亲。)

  二、初读古诗。

  1、自己练读古诗,读正确。

  2、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3、再读古诗。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

  [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维,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④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②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2、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想象画面:再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配乐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

  五、拓展诵读

  学了这首诗,让我们再来看看几首思乡情的诗吧。(出示这几首诗)

  1、王维《杂诗》。

  2、张九龄《望月怀远》。

  3、杜甫《月夜忆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求: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思乡爱亲的情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六、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如:画画、写一段话、打电话等)给远方的亲人寄去一份问候,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诗人王维是怎样呢?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再齐读、指名读,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

  第二步:感悟古诗,指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点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第三步:配乐诵读。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教师范读,使学生纷纷随乐而诵。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第四步:拓展诵读。古诗“海洋”辽阔无边。要在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在学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又为学生拓展了几首思乡诗,分别是《杂诗》、《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组合这四首诗指导学生一起诵读,就是让学生较充分的体验思乡爱亲的情感,积累、感悟诗文的语句,欣赏诗文的整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好读、读好古诗的兴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

  学生*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对王维的了解,教师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3、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二、初通诗句,整体感知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 佳 倍 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 遥 遍

  教师范写三个字: “异”(不要把上部写成“已”,上面要封口)。 “遥”(要注意后写走之部)。“插”(要引导学生写好笔顺的笔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4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词自然却又极为凝练,真切地道出了诗人的思乡情浓。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诗人身居异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读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

  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对了。(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篇课文比较熟悉了,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把课题读一下,好吗?(生用心齐读课题)

  师:像这种样式的课文,你们以前还读过哪些?

  (学生纷纷说出《英英学古诗》等)

  评析:让学生猜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猎奇、好表现的心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超前阅读,引导温故知新地围绕课文组合成板块,促进了教学。

  师:你认为学*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

  生: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生:把课文读好。

  生: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

  生: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相机板书:读、悟、解、背)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看看大家能读明白哪些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学*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识,又给了学生自主学*的权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知道大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现在已经17岁了。

  生:我知道课文讲的是王维身居异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事。

  师:你一下子找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我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因为诗的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师:你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看,真不错!

  生:我知道重阳节人们有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俗。

  师:“登高远眺”是为什么呢?

  生:表达对身居异地的亲人的思念。

  师:你不仅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了解了一些民俗,读书的好处真多啊!

  评析:老师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的方法,让学生爱读、会读。

  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联想到一句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到天上的明月,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诗人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虽然是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景,但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师:你的联想很有道理,你能把读过的诗与课文联系起来比较,感受是相同的。你真会学*。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话来说明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吗?

  生:“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直接写。“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是间接写。写兄弟们登高远望长安,思念着我,其实是写诗人自己思念着他们。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师:作者看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吗?

  生:没有,这是作者想象到的。

  师:哪句诗写了这个意思呢?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少一人”是谁呢?

  生:作者王维.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好,通过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读懂了文中的人、文中的情。还有要说的吗?

  生:我知道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度过了两年,在这重阳节的日子里,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以诗中用了一个“独”字。

  师:你对“独”字理解的很深刻。

  生:听了__同学说的,我知道第一、二句诗的意思:诗人孤独一人作客他乡,每次到了重阳节,家家团聚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和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诗句的意思。

  生:我也是运用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相结合的方法读懂三、四两句诗的,此时此刻,兄弟们已经头插茱萸登高远眺了,可我却天各一方,不能和他们在一起团聚。

  生:我知道“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是指华山以东的蒲州,是王维的家乡。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课前查资料的。

  师:(竖起大拇指)你能主动查资料真棒!我们预*课文不能只是读读生字,把课文读熟练就行,有时还要查查资料,特别是古诗,古今用法不一样,如果不查资料会闹出笑话的。

  生:我知道“兄弟”不是弟弟的意思,是哥哥和弟弟的合称。这里就是指家乡的亲人。我也是查资料的。

  评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要靠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对于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在*时教学中要多加鼓励,让学生养成主动查阅资料的*惯。

  生:我读懂了诗题的意思: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回忆与家乡亲人一起过重阳节的情景。

  师:(出示诗)能把这首诗读好吗?

  (生大声说“能”,接着有感情地齐读了一遍,随后让学生背了一遍,全班同学背得既熟练又有感情。)

  评析: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一步步地把答案引导出来,让学生自己感悟、纠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综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学生的能力。

  师:思乡的诗有很多,同学们读过哪些?

  生:我读过李白的《静夜思》。(背诗)

  生:我读过张继的《枫桥夜泊》。(背诗)

  生:我读过李益的《春夜闻笛》。(背诗)写的是流浪异乡的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我读过王维的《相思》。(背诗)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师:从古到今,思乡的诗有很多,他们思乡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可以不同,但他们思乡之情是相同的。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找些思乡的诗、歌,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代的、当代的,大家一起交流。

  评析:仅仅局限于一课书的学*,绝不是成功的学*。课堂中有意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形成了思乡诗的知识组块,促进学生更广泛地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课虽尽,而“学无涯”。

  师:本课的学*任务你们不要老师脚,自己读书完成了。你认为还该做点什么书面作业吗?

  生:抄写本课的生字。

  师:有必要,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点也不能马虎,相信你们有能力自学好生字词。

  生:把这首诗的意思写下来,书后思考题中有要求。

  师:你有学*方法,知道抓住书后思考题来把握课文,也懂得及时整理重要的学*内容。诗意不要被诗句简单“框住”,要发挥想象。

  评析:让学生自己决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作业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忘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

  总评:教师教学角色的重新构建,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案例中的师生对话表明,教师已走下了讲台,成了学生学*的辅导者、激励者和伴奏者。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课堂上我们应充分相信孩子的理解力,设计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必设计让人眼花缭乱的花样。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入文本,在文本中尽情地朗读、感悟、交流、合作,充分感悟情境,体验情感,还本真的课堂,真正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既是*等的,也是互动的。教师应学会倾听、质疑、保留和批判。在*等对话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在交流中点燃创新的火苗,产生新的思想。在老师恰到好处的赏识评价中体验成功,为每一位学生架起自主学*的桥梁,铺设终身学*的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5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始,激情导入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开心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二、紧扣诗眼,从“忆”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三、读顺诗文,感悟诗境

  1.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心境。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诗三遍,要把诗读通顺,把字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交流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4、重点指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佩带于臂,或挂在腰上,还可以插在头上。课件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5、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走*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2、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生:“思亲”

  3、指导朗读:是呀,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于是诗人才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语):读的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第二句诗,这里又让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4、全班交流:

  师总结:在重阳佳节里,家家户户共庆团圆。此时的诗人却独自走在街头,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此时,你能用诗里面的几个字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倍思亲”

  师:你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刚才自己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提供句式:(课件出示这三句填空)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想念:“xx xx”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说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xx xx”

  当重阳之时,看着人家举家团圆,诗人不由地说:“ ”

  齐读第二句,之后连读前两句。

  (二),想“少一人”,体会思乡之情

  (过渡语):读的真好!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后两句,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

  1、师:你说的真不错。就在这样的孤独中,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那时候,自己也会在重阳节时,和兄弟们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处,可如今兄弟们站在高处,却少了一人,少了谁呢?

  生:王维。

  2、假如此时你是王维的兄弟们,看着王维不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你会感慨地说什么呢?生:“少一人”

  3、我们再静静地默读,想想这幅画面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什么?

  生:“少一人”

  4、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三)指导背诵,情景交融

  师: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悲伤。可现在正碰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全诗感悟。

  背诵古诗。

  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我们再来看看“忆”,此时的“忆”还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翻译成什么意思才更为贴切?

  生:思念

  师:非常准确,所以在诗的正文中诗人就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思

  2、师:太棒了,“忆”和“思”原本就是一组近义词,都是指思念。既然诗人如此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课件出示:王维,唐代大诗人,十五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读书,到二十岁考中进士。这段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尤其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此时的思念就似美酒一样,越酿越醇,于是才写出这首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诞生了思乡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举一反三,迁移拓展

  是啊,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两首:出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泊船瓜洲杂诗

  (宋)王安石(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假如你有亲人在外地工作,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静夜思》。今天让我们再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指名说。(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王维的资料,顺出示幻灯片简介王维。)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的意思、在那天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忆”是什么意思?兄弟呢?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一句话能说出来吗?(重阳节那天作者思念家乡的亲。)

  二、初读古诗。

  1、自己练读古诗,读正确。

  2、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3、再读古诗。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

  [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维,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④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②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2、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想象画面:再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配乐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

  五、拓展诵读

  学了这首诗,让我们再来看看几首思乡情的诗吧。(出示这几首诗)

  1、王维《杂诗》。

  2、张九龄《望月怀远》。

  3、杜甫《月夜忆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求: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思乡爱亲的情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六、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如:画画、写一段话、打电话等)给远方的亲人寄去一份问候,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 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诗人王维是怎样呢?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再齐读、指名读,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

  第二步:感悟古诗,指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点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第三步:配乐诵读。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教师范读,使学生纷纷随乐而诵。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第四步:拓展诵读。古诗“海洋”辽阔无边。要在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在学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又为学生拓展了几首思乡诗,分别是《杂诗》、《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组合这四首诗指导学生一起诵读,就是让学生较充分的体验思乡爱亲的情感,积累、感悟诗文的语句,欣赏诗文的整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好读、读好古诗的兴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静夜思》。今天让我们再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指名说。(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王维的资料,顺出示幻灯片简介王维。)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的意思、在那天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忆”是什么意思?兄弟呢?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一句话能说出来吗?(重阳节那天作者思念家乡的亲。)

  二、初读古诗。

  1、自己练读古诗,读正确。

  2、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3、再读古诗。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

  [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维,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④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②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2、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想象画面:再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配乐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

  五、拓展诵读

  学了这首诗,让我们再来看看几首思乡情的诗吧。(出示这几首诗)

  1、王维《杂诗》。

  2、张九龄《望月怀远》。

  3、杜甫《月夜忆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求: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思乡爱亲的情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六、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如:画画、写一段话、打电话等)给远方的亲人寄去一份问候,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 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诗人王维是怎样呢?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再齐读、指名读,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

  第二步:感悟古诗,指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点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第三步:配乐诵读。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教师范读,使学生纷纷随乐而诵。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第四步:拓展诵读。古诗“海洋”辽阔无边。要在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在学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又为学生拓展了几首思乡诗,分别是《杂诗》、《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组合这四首诗指导学生一起诵读,就是让学生较充分的体验思乡爱亲的情感,积累、感悟诗文的语句,欣赏诗文的整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好读、读好古诗的兴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学生预*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一组诗,首先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学*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通过刚才的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打下基础。小组学*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诗,复*了一首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什么不同?

  2、这二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二首诗。

  (我们今天学*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二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业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独,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学情分析

  学*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也正值重阳之际,而这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并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感受诗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忆、异”等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17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 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时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问题。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发表意见。

  四、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

  3、 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画面。

  五、 欣赏古诗,品读古诗

  1、 赏读古诗,教师指导。

  2、 品读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字用得特别好?

  设计意图:学会欣赏诗歌。

  六、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背诵。

  设计意图:背诵诗歌。

  七、 指导写字

  1、 小组内交流难写易错的字。

  2、 师范写“逢、倍、插”,强调结构及笔顺,让生书空。

  3、 学生练*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好*惯。

  八、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扩展知识。

  九、 作业

  课下搜集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的千古佳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