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难点】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⑴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 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⑶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二、三自然段

  ⑴ 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⑵ 讨论回答

  3、讲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五、六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⑴ 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⑵ 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⑶ 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⑷ 这一天“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⑸ 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2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兴趣、调控学*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难点分析: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2、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课件展示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

  (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

  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课件展示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课件展示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课件展示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课件展示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

  (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三、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4

1、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楚孩子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

  2、体会孩子站在横木顶端时的危险处境以及得救的过程,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

  (1)预*课文

  (2)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2、教师:制作电脑课件:

  a、跳水的图片

  b、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猴子、孩子。

  c、孩子追猴子走向最高的横木

  d、孩子站在最高的横木上,摇摇晃晃

  e、船长举枪射击

  f、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起、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出示课件a)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复活》等。)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快速阅读课文,把他们请出来吧!

  (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用几个词说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戏弄、戏弄、追、命令、跳水、得救)

  二、读讲课文,体验感悟。

  1、学*2———6自然段

  (1)(出示课件b,边放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的大海上,一艘帆船往回航行,水手们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水手们拿它取乐,可隔了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2)(出示课件c: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爬向桅杆顶端)

  咦,这孩子怎么会爬上桅杆去了呢?

  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从文中圈出是什么导致他心情的变化的。(引导学生从水手、猴子、孩子的表现,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

  指导读出孩子的心情变化。(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3)气愤到了极点的孩子走上了最高的横木来,(出示课件d:孩子站在桅杆顶端)让我们来看看此时孩子处境怎样?

  从你们的表情我感受到他的处境十分危险,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交流)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的处境很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学生朗读,老师引导学生评价)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孩子的处境很危险呢?(引导:语速快一点,声音高一点,突出重点词,学生练读)

  我知道此时你们很想救这个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啊,为什么呢?我现在不做评判,因为学*从来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再读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2、学*7——8自然段

  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谁救了他?(出示课件e、f)

  同桌齐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抄下来,同桌讨论。

  请自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吗?(引导:读船长的话时,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三、畅谈感受,拓展延伸

  1、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拓展学*: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交流后,写下来。

  板书:

  跳水

  戏弄戏弄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追∣跳

  ↓水

  得救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岩,学生乐于学*。以跳水比赛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兴趣,以便更好地学*课文。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危险,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像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í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拔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1)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十)份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1

  一、教学目的

  1、继续复*、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学*语言。

  2、学会177个生字,能读出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会辨析学过的形*字、反义词和反义词。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本学期继续学*、巩固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据词定义。认识和学用冒号、引号。

  3、能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解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说“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及“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训练目的是向五年级意义段作过渡。继续提高正确地、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段中各层次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的能力。继续学*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重视积累句子和课文。

  4、继续学*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简单事物,能用一段意思完整、语言通顺的话讲述图意或观察到的或经历过的简单事物。继续学*用口语或书面语进行简单的交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册生字新词,理解自然段的意思,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难点:弄懂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及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正确有序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并说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学会写“通知”。

  三、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周次

  1 两只小狮子 5 第2周

  2 小壁虎借尾巴 5 第3周

  3 怎样写日记 5 第3周

  基础训练1 6 第4周

  5. 北京 4 第4周

  6 我们也要当红军 5 第5周

  7 蜜蜂引路 6 第5周

  基础训练2 5 第7周

  9 一幅画 6 第8周

  10 保护小树苗 4 第8周

  11 跳高 6 第9周

  12 不该粗心大意 5 第10周

  基础训练3 6 第11周

  14锯是怎样发明的 5 第12周

  15. 小青蛙 4 第13周

  16 小虾 5 第14周

  17 我的妈妈 6 第15周

  基础训练4 5 第16周

  19 葡萄沟 5 第17周

  20 公园的一角 4 第18周

  21 精彩的马戏 5 第19周

  22看月食 5 第20周

  期末复* 6 第17周

  期末复* 第18周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2

  一、教材简析本册

  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整体推进”的总特点,教材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工作计划。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

  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

  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保持了教材的连贯性。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字、词、句的学*主要靠学生自主学*完成,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实际。

  2.引导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惯。

  3、注重“积累”。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摘录,如何背诵(见四年级教材)。升入五年级后,要继续练*和运用这些方法独立、主动地做语言材料的积累。教师要把积累作为重要的学*内容,督促、检查、辅导学生,并做出评价。积累的对象,可以是生字新词,也可以是佳句、片段和篇章,也可以积累信息。

  4、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综合性学*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x人,其中优秀生x人,占全班人数的x%。这x人普遍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较高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需要加强学*目的和学*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语文的兴趣;而xxx、还有xxx两个智力和基础都较差,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有所进步。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课时安排表。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3

  一、班级概况

  五(5)班有学生51人,去年期末成绩属于中等水*。从*时来看,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这对学语文来说是一大忌。另外,不爱读书也导致学生写作文的困难。所以,在本学期我要努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真正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目标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

  2、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四、教学重、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五、教学目标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能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6、高年级的综合性学*,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7、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六、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七、优等生的提高措施

  1、对优等生的要求要高于班级*均要求

  2、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能够更加精进。

  3、优等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课堂中能够帮助学困生,以使他们共同进步。

  4、努力寻找优等生各方面的不足,因材施教,加强训练强度,以求他们能够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针对本班学困生的学*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请优等生来帮助后进生。

  2、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多说几遍;并在课后对后进生的作业,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解答。

  3、课堂时间里给予适当的机会,请后进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其他同学要给予鼓励,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时间和场地。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4

  为了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五一、五二两班共有学生90人,去年期末成绩在双桥区来说是第三、第五名,属于上中等水*。从*时来看,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这对学语文来说是一大忌。另外,不爱读书也导致学生写作文的困难。所以,在本学期我要努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真正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目标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苯滩哪谌莞挥惺贝性和人文内涵。

  2痹黾犹逑职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3蓖乜砜挝牡奈奶搴陀锾澹如,将文言文、*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奔绦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狈⑾钟镅怨媛桑学*表达方法。

  3卑盐彰扛龅ピ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奔忧科绞绷繁实闹傅肌

  5、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五、教学目的要求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能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6、高年级的综合性学*,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7、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六、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七、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1——3 第一单元

  4——5 第二单元

  6——7 第三单元

  8——9 第四单元

  10——11 第五单元

  12——13 第六单元

  14——15 第七单元

  16——17 第八单元

  18——20 复*、迎接期末考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5

  为了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36 人,其中优秀生12人,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这12人普遍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较高。但是优秀生之间也有差距,其中郭敏、卞彩云、王晓倩不止阅读水*高,而且写作也不差,而刘海成、杨晓丽阅读水*高,写字也不差,但写作差;钟鑫、刘倩倩阅读能力高,但写作差;吕登科刘凯胜作文好,写字好。

  差生5人,他们是刘路路、宫建丽、刘晓飞、潘菲菲、刘文营,这五人中,前二人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但普通话还不错,而刘晓菲则是写字差,需辅导写字;后二人阅读作文能力都很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4篇。

  本册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螺旋上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再后面编写了思考练*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社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他们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的顺序写》,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的方法以及学*中的注意问题。

  2课例。包括课文、预*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总结 。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惯的培养。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目的要求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225个生字,其中160个能独立读准子音,认清字型,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5、继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作者观察事物和领悟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练*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

  五、教学措施

  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陪优转差措施

  对于郭敏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对于王晓倩等要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多下工夫,对于卞彩云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

  对于差生刘路路、卞晓亮要指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指导*时按时完成作业,调动他们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随读 生转化措施:本班无随读生。

  竞赛辅导措施:

  今学期要在朗读、写字、阅读、写字等方面进行辅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写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

  六、教学进度(略)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6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的领导下,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本班学生的特点出发,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上好每一堂课,规范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努力探索班级工作的新特色。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本学期转入一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他们爱学*,有上进心,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任务,及格率100%,优秀率91.11%,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优良程度。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学*自觉性差,家长又疏于督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加强辅导,引导教育。个别学生学**惯差,家长又不管,他们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作和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缩短两极差距。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位,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久的童年”,第三组“言语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综合性学*――“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除了第六组综合性学*,其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需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材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熟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

  1、加强目标体系,全面、正确地落实语文学*目标。

  2、教材内容在富有人文内涵、拓宽题材文体方面,做出了勤奋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越发灵活,编排方式在继续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课后练*题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口语交际·*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改变。

  6、在“分析学*”中,指导学生大胆设想,开展语文学*活动,重视探究和钻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分析使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一是指导学生经过学*课文和搜集材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指示学生学*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领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继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对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要领,并试着将这些写法使用到本人的*作中。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经过学*课文,领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富有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经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注重语言积累;四是描绘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经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经过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体文章表达方式;三是指导学生积累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指导学生专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要领,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六单元:指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变,领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中的作用,学*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始学会使用信息,写简略的钻研报告。

  第七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领会作家描绘人物的要领,并在*作中学*使用。

  第八单元:一是要捉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增长见识;二是要推测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作者的写作要领;三是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四是要从实践起程,凭据各自条件,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体验。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提高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要领。

  3、掌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体现双向互动。

  2、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程度,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四)*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本质。小学生作文的本质是练笔,是*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想、表达三种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惯。(二)阅读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但要做到正确、流利,并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条理,要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全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掌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改变的基础上,凭个别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高年级的默读,既要提高理解程度,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富裕的默读时间,并提出相应的要领,指导学生凭要求认真读书, 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效果。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培养良好的语言*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作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正在鼓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端宜“放”,使学生感慨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挑选最妥帖的内容来写。至于写怎样的标题,在打开思绪、挑选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浸透,在写作中、在交换底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过乎*作手法能否明确,内容能否具体,顺序能否明确,选词用语能否合适,能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作讲评重正在鼓励。讲评的时候,要归纳综合全班这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经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作成功的快乐,更逼真地了解理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作的渴望。

  2、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3、加强*时练笔的指导。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凭借生活需求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作是学*、生活的需求,是倾吐、表达的需求。要鼓励学生表达本人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本人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办事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

  本册分析学*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手法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改变,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奇异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和差别;另一方面经过本人搜集材料、察看访问、亲身做。

  综合性学*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正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碰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要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可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为潜能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喝彩,树立潜能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3、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可将“课前准备”、“上课纪律”、“课堂与家庭作业”等评选内容制成表格,每日由纪律监督员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并依照班纪班规作出相应的处理。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还可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这样,学生的词汇量会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3)、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4、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周课时

  12.29/3.6学生报名,大扫除 1、草原(2课时) 2、*丝绸之路(1课时) 3、白杨(2课时) 8课时

  23.7/3.13 4、*把铁路修到**去(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作一(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8课时

  33.14/3.20 5、古诗词三首(2课时)6、冬阳 童年 骆驼队(2课时) 7、*祖父的园子(1课时)8课时

  43.21/3.278、童年的发现(2课时)9、*儿童诗两首(1课时) 口语交际。*作二 回顾拓展(4课时)8课时

  53.28/4.310、杨氏之子(2课时) 11、晏子使楚 (2课时) 12、*半截蜡烛(1课时)8课时

  64.4/4.10 13、*打电话(2课时)口语交际。*作三(3课时) 回顾。拓展三(2课时)8课时

  74.11/4.17 14、再见了,亲人(2课时) 15、*金色的鱼钩(1课时) 16、桥(2课时) 8课时

  84.18/4.24 17、*梦想的力量(1课时) 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 拓展四(2课时)8课时

  94.25/5.118、将相和 (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8课时

  105.2/5.821、*猴王出世 (1课时) 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8课时

  115.9/5.15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8课时

  125.16/5.2222、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23、*刷子李(1课时)8课时

  135.23/5.29 24、*金钱的魔力(1课时)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8课时

  145.30/6.5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27、*与象共舞(1课时) 8课时

  156.6/6.1228、*彩色的非洲(1课时)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8课时

  166.13/6.19选读课文8课时

  176.20/6.26 复*迎考8课时

  186.27/7.3 复*迎考8课时

  197.4/7.10 复*迎考8课时

  207.11/7.17 期末总结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7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识字14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字,会读写31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课文,初步养成预*的*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教学进度安排:(略)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8

  、教材的编排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顺序写》,分别安排在

  、五组中。每组教材一般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四部分组成。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操。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225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5、继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作者观察事物和领悟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中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有史以来。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9

  一、教学目的

  1、继续复*、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学*语言。

  2、学会177个生字,能读出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会辨析学过的形*字、反义词和反义词。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本学期继续学*、巩固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据词定义。认识和学用冒号、引号。

  3、能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解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说“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及“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训练目的是向五年级意义段作过渡。继续提高正确地、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段中各层次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的能力。继续学*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重视积累句子和课文。

  4、继续学*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简单事物,能用一段意思完整、语言通顺的话讲述图意或观察到的或经历过的简单事物。继续学*用口语或书面语进行简单的交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册生字新词,理解自然段的意思,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难点:弄懂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及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正确有序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并说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学会写“通知”。

  三、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周次

  1两只小狮子5第2周

  2小壁虎借尾巴5第3周

  3怎样写日记5第3周

  基础训练16第4周

  5.北京4第4周

  6我们也要当红军5第5周

  7蜜蜂引路6第5周

  基础训练25第7周

  9一幅画6第8周

  10保护小树苗4第8周

  11跳高6第9周

  12不该粗心大意5第10周

  基础训练36第11周

  14锯是怎样发明的5第12周

  15.小青蛙4第13周

  16小虾5第14周

  17我的妈妈6第15周

  基础训练45第16周

  19葡萄沟5第17周

  20公园的一角4第18周

  21精彩的马戏5第19周

  22看月食5第20周

  期末复*6第17周

  期末复*第18周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的领导下,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本班学生的特点出发,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上好每一堂课,规范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努力探索班级工作的新特色。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本学期转入一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他们爱学*,有上进心,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任务,及格率100%,优秀率91.11%,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优良程度。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学*自觉性差,家长又疏于督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加强辅导,引导教育。个别学生学**惯差,家长又不管,他们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作和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缩短两极差距。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位,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久的童年”,第三组“言语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综合性学*�D�D“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除了第六组综合性学*,其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需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材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熟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

  1、加强目标体系,全面、正确地落实语文学*目标。

  2、教材内容在富有人文内涵、拓宽题材文体方面,做出了勤奋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越发灵活,编排方式在继续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课后练*题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口语交际・*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改变。

  6、在“分析学*”中,指导学生大胆设想,开展语文学*活动,重视探究和钻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分析使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一是指导学生经过学*课文和搜集材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指示学生学*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领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继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对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要领,并试着将这些写法使用到本人的*作中。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经过学*课文,领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富有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经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注重语言积累;四是描绘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经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经过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体文章表达方式;三是指导学生积累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指导学生专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要领,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六单元:指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变,领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中的作用,学*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始学会使用信息,写简略的钻研报告。

  第七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领会作家描绘人物的要领,并在*作中学*使用。

  第八单元:一是要捉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增长见识;二是要推测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作者的写作要领;三是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四是要从实践起程,凭据各自条件,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体验。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提高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要领。

  3、掌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体现双向互动。

  2、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程度,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四)*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本质。小学生作文的本质是练笔,是*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想、表达三种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惯。(二)阅读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但要做到正确、流利,并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条理,要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全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掌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改变的基础上,凭个别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高年级的默读,既要提高理解程度,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富裕的默读时间,并提出相应的要领,指导学生凭要求认真读书, 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效果。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培养良好的语言*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作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正在鼓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端宜“放”,使学生感慨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挑选最妥帖的内容来写。至于写怎样的标题,在打开思绪、挑选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浸透,在写作中、在交换底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过乎*作手法能否明确,内容能否具体,顺序能否明确,选词用语能否合适,能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作讲评重正在鼓励。讲评的时候,要归纳综合全班这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经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作成功的快乐,更逼真地了解理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作的渴望。

  2、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3、加强*时练笔的指导。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凭借生活需求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作是学*、生活的需求,是倾吐、表达的需求。要鼓励学生表达本人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本人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办事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

  本册分析学*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手法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改变,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奇异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和差别;另一方面经过本人搜集材料、察看访问、亲身做。

  综合性学*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正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碰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要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可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为潜能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喝彩,树立潜能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3、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可将“课前准备”、“上课纪律”、“课堂与家庭作业”等评选内容制成表格,每日由纪律监督员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并依照班纪班规作出相应的处理。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还可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这样,学生的词汇量会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3)、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4、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周课时

  12.29/3.6学生报名,大扫除 1、草原(2课时) 2、*丝绸之路(1课时) 3、白杨(2课时) 8课时

  23.7/3.13 4、*把铁路修到**去(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作一(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8课时

  33.14/3.20 5、古诗词三首(2课时)6、冬阳 童年 骆驼队(2课时) 7、*祖父的园子(1课时)8课时

  43.21/3.278、童年的发现(2课时)9、*儿童诗两首(1课时) 口语交际。*作二 回顾拓展(4课时)8课时

  53.28/4.310、杨氏之子(2课时) 11、晏子使楚 (2课时) 12、*半截蜡烛(1课时)8课时

  64.4/4.10 13、*打电话(2课时)口语交际。*作三(3课时) 回顾。拓展三(2课时)8课时

  74.11/4.17 14、再见了,亲人(2课时) 15、*金色的鱼钩(1课时) 16、桥(2课时) 8课时

  84.18/4.24 17、*梦想的力量(1课时) 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 拓展四(2课时)8课时

  94.25/5.118、将相和 (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8课时

  105.2/5.821、*猴王出世 (1课时) 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8课时

  115.9/5.15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8课时

  125.16/5.2222、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23、*刷子李(1课时)8课时

  135.23/5.29 24、*金钱的魔力(1课时)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8课时

  145.30/6.5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27、*与象共舞(1课时) 8课时

  156.6/6.1228、*彩色的非洲(1课时)口语交际。*作四(3课时) 回顾。拓展四(2课时)8课时

  166.13/6.19选读课文8课时

  176.20/6.26 复*迎考8课时

  186.27/7.3 复*迎考8课时

  197.4/7.10 复*迎考8课时

  207.11/7.17 期末总结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2)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 1

  经过一天的准备,怀着紧张的心情终于结束了这堂课,课程结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一堂课下来感觉很不顺畅,从没有这么失败的体会,回顾整堂课,听着王老师和杨主任的点评,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成长中自然有坎坷和荆棘,时常反思,努力改变,不断进步。反思如下:

  一、课堂形式是为课程服务的,灵活掌握。听着杨主任的这句话,我突然有所感触,课改后,有些内容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和展示,很多时候变成了为了形式而展示,本末倒置,特别是在识字教学部分,怎样掌控好时间,怎样进行有效的展示,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二、讲究方法并落到实处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学*重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处理很仓促,没有落到实处。王老师特别提醒我:你一定要给学生以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有几种方法,你要解析给学生,并让学生将这一训练点落到实处,同样第一课时既然主要是让学生读,那就要在课堂最后环节进行总结时告诉学生读的方法以及第一课时的学*方法。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要抓住训练点,讲究方法并落到实处,比如朗读如何做到流利?流利的标准是什么?

  三、规范并指导学生交流、展示、板书的各个环节。交流时规范用语,板书时如何把字写得又快又好,每一个细节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这一堂课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但是却收获很大;虽然很失败,但是却是一种磨砺;虽然感觉很遗憾,但是却让自己成长;虽然没有给学校争脸,但是却得到了校长和主任的安慰和鼓励。很温暖,很幸福。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很喜欢这句话,以此勉励自己。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 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典型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

  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引导学生抓联系,合作探究文体,让学生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以学生读、悟、问、议的合作学*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先自读自悟,再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最后小组合作交流心得。老师做适当的点拨。

  在学*这篇课文时,我重视了学生的读,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还有不足的是,课前如果让学生先查阅一下有关边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让同学了解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到了建设者们开发西部的豪情壮志。在学*课文时,学*感悟作者借白杨特点喻边疆建设者难度就能降低一些,感悟也会更深一些。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 3

  《白杨》一文,最值得学*的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首先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其次要注意抓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恰当、得体。本文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儿需要,就哪儿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

  教学中我坚持: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

  1、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

  2、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

  如:

  (1)在描述了白杨的特点之后的内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那么,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意?这又是用的什么写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们也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迎着风沙成长。)

  (2)文章结尾:“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杨树,他又微笑了。”(这是又一次由树联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

  3、读、说、写的训练。

  要让语文课成为语言文字训练课,

  (1)突出“读”的训练。

  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甚至成诵,这样大大的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了理解,促使了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逐渐渗透学生的心灵深处。

  (2)进行思维训练。

  如: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白杨的特点。找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

  (3)让学生仿照以上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如,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活学活用,学*应用以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方法*作,如写《木棉树》,由树联想到人。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 4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精选

  《白杨》一文,最值得学*的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首先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其次要注意抓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恰当、得体。本文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儿需要,就哪儿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

  教学中我坚持: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

  1、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

  2、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如:

  (1)在描述了白杨的特点之后的内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那么,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意?这又是用的什么写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们也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迎着风沙成长。)

  (2)文章结尾:“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杨树,他又微笑了。”(这是又一次由树联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

  3、读、说、写的训练。

  要让语文课成为语言文字训练课,

  (1)突出“读”的训练。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甚至成诵,这样大大的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了理解,促使了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逐渐渗透学生的心灵深处。

  (2)进行思维训练。如: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白杨的特点。找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

  (3)让学生仿照以上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如,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活学活用,学*应用以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方法*作,如写《木棉树》,由树联想到人。

  第十册《白杨》教学反思 5

  这是《白杨》一课的教学板书设计。而笔者所在学校的几位参加市评优课的教师恰好也抽签抽到了上《白杨》这一课,我就把上面这一板书设计介绍给了他们,希望能对他们的评优课有所帮助。 几天后,笔者相继听了他们的评优课《白杨》,发现,他们均采纳了我推荐的板书设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运用方法。

  一位教师在讲读课文时,一边讲一边自己在黑板上画出白杨,并相继填上白杨的三个特点,当讲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时,教师相应画出心形,并相继填上边疆建设者的心愿。总结时,指出作者借白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的精神,同时板书:赞。

  另一位教师则要求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白杨。在讲到白杨的三个特点时,分别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讲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时,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上心形,同样也请三个同学分别填上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

  第三位教师在课前即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在进行到上述过程时,同时要求没轮到板演的学生每人在下发的纸上自己画画、填填,并激励说:看谁画得最好、填得最正确。 纵观以上三种对同一板书的不同使用方法,笔者认为,教师要创造性地学*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案。同时,从中不难看出第三位教师对创新意识、主体性、全体性等素质教育要义把握得更准,当然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3)

——浙教版第十册《练*7》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浙教版第十册《练*7》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次练*安排了四个栏目,有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以及口语交际。

  学*目标:

  1.养成处处留心的好*惯,学*在生活中学语文;认识几种野生动物;学*修改一段话。

  2.写好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掌握小诀窍。

  3.读背成语和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修改一段话,成语的识记,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处处要留心。

  2.学会一些修改的方法。修改一段话。

  教学过程:

  处处留心

  一、指导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小芳学到了什么?

  小结:语文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练*实际谈谈体会。

  二、认识动物标牌。

  1. 生自己认一认。

  2.抽生读。

  3. 说说对几种动物的认识。

  三、修改作文

  1. 自读小芳写的日记,看看有哪些地方要修改?

  2. 小组讨论。

  3. 集体交流。

  4. 共同修改。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写好汉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

  2.熟记8个成语与李峤的古诗《风》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 观察所写的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2. 读小提示。

  3. 练*书写。

  二、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4. 背诵。

  5. 读《风》这首诗。

  6. 体会诗中的意境。

  7. 背诵。

  第三课时

  学*目标:

  能说说曾得过谁的帮助,应怎样向她表示感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刚才有个同学悄悄地在我的桌子上放了一个苹果,老师要感谢感谢他,谁来替老师对他表示感谢?

  采访被感谢的同学: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感谢会让我们感到甜蜜和温暖,让我们学会感谢吧!

  二、设置不同场景练*。/article/

  1.父母踏着晨钟送你上学;

  2.同学为你解决了学*疑难;

  浙教版第十册《练*7》教学设计 2

  教学重点:

  第4、5、6题。

  教学难点 :

  第4题,要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分辨出差别,恰当运用。第6题,改变句式的练*,要理解改变后的句式,强调的对象不同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部首查字。

  2.能熟练第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生字。

  3.学会正确搭配词语。

  教学过程 :

  1.学*第1题。

  指名说说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分三组各查一个带点的字,按要求填写。

  交流、讨论,纠正错误。

  指名中等生说说词语“宁静”“题词”的意思。

  2.学*第2题。

  自由拼读,作好答题的准备。

  指名拼读音节,并组成词语说说。

  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字。

  封锁继续波涛*衡安危欢腾集体改错。

  3.学*第3题。

  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自学准备,想想两大组词语怎样搭配才恰当。

  指名搭配词语并说说为什么。集体订正。

  指名说两大组左边的词语还可以跟哪些词搭配。

  完成作业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恰当地选择近义词。

  2.能把三句话合成一句话,懂得怎样把句子写得简洁、明白;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教学过程 :

  1.学*第4题。

  辨析词义,指名说说。

  指名说说选词填空的情况。

  指名说说“坚定、坚强、坚决”的情况,并说为什么选这几个词语填写。

  2.学*第5题。

  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出示小黑板,提问:第(1)句中有几个句子?都是讲谁?讲了几个动作?这些动作是否可以连起来?

  指名把三句话合成一句话说说。

  自学准备第(2)句。

  3.学*第6题。

  读例句,明确练*要求。

  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指名改写第(1)句。先说说“罗盛教把崔莹救出来了”这个句子,强调的对象是谁。再说说如果把强调的对象改成“崔莹”该怎样改写。(被字句)

  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

  完成练*。

  4.自学短文《为***表演》。短文中注音的是生字,用的方法理解意思。

  读全文,了解短文的主要意思。

  填空:()月()日,我(在什么地方)为***表演(什么),***看了我的表演(怎么样)

  按照“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顺序分段,说说各段的段意。

  第1段(1、2):主要写“我”来到工业展览馆为***做电子计算机演示,心情十分激动。当看到***和蔼可亲的样子,心情渐渐*静下来。

  第2段(3、4):主要写“我”沉着地为***做电子计算机演示,,***鼓励我。

  第3段(5):主要写“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默读全文,在文中划出***和蔼可亲的句子和***说的话;把划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浙教版第十册《练*7》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通过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9+( )=13 9+( )=16 9+( )=15

  13-( )=9 16-9=( ) 15-9=( )

  9+( )=18 9+( )=14 9+( )=17

  18-9=( ) 14-( )=9 17-( )=9

  (2)12-9=( ) 11-9=( ) 27-9=( )

  (3)听算练*

  (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浙教版第十册《练*7》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积累关于“感受”“幻想”“质疑”“发现”“验证”的名人名言。

  2、在锻炼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同时,使孩子们真正学会辩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利用创设的想象情景,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大胆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名人名言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有关“感受”“幻想”“质疑”“发现”“验证”方面的名人名言作业,这节课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再学*几句名人名言,你收获会更大。

  师出示书上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读。

  让学生畅谈自己读名言后的感受和收获,也可以试着用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师朗读。

  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读、感悟,反复这样,激发学生用心感悟自然,热爱自然,感恩自然,欣赏自然。)

  2、进行“口语交际”——我心目中的美好。

  (1)教师介绍口语交际的活动方式。

  学生围绕书上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整理,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

  (2)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热爱周围环境的教育。)

  第二课时 我的小笔头

  设计理念: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发本单元中《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读后感,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作前准备:

  熟读选择的其中的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选第一单元《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中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2、能结合书上的感触最深的地方,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书上的感触最深的地方,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怎样围绕课文重点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范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作提示,明确*作要求

  1.本单元围绕回归自然的内容让我们欣赏了五篇课文,再者五篇课文中有两篇课文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那就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本次作文就是把对这两篇课文中的其中一篇写出自己的感受,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看法。

  2.读一读例文,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

  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作兴趣。

  2、范读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读后感“读”“感”

  浙教版第十册《练*7》教学设计 5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共有6道题。1、2题是词语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把成语补充完整,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积累成语;给两个表示色彩的词后面上三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组成词组,从增加词语的积累。3、4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填表格把感叹句的意思补充得具体明白;在理解前后分名意义联系的基础上,选取有关关联词填空,画龙点睛确地表情达意。第5、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按日出的过程给文分层,列背诵提纲,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按提纲背诵,给短文分段、写段意,概括全文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会把指定的成语补充完整,并理解它的意思;会给“金灿灿”一表地色彩的词后面填上合适的词组成词语。

  2、能把感叹句意思补充具体明白,能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3、能给短文列出提纲,在熟读短文以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4、能给短文划分段意,写出段落大意,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给短文列提纲,在熟读短文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教学难点: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四、 教学准备

  小卡片、成语词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第1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答题步骤):①填上合适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②解所填字的意思③说说整句成语的意思。

  (2) 完成作业。这些成语来自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难点在于解释点字及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库。

  (3) 交流。帮助作业中有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重点是所填字的意思,出示答案。澜:**浪鸟语:鸟的叫声乐:愉快危:高千:形容数量多。

  2、指导练*第2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已知条件是表示色彩的词;要填的词是表示事的名称的词语(什么)。

  (2) 完成作业。先让学生想想哪些事物是金灿灿的,红彤彤然后做书面作业。

  (3) 交流。小黑板出示答案:

  金灿灿的谷子红彤彤 晚霞。

  桔子太阳。

  油菜花 炉火。

  3、 指导练*第3题。

  (1) 说说要求。这道题是要把句子写得具体。明确要求后,可让学生读读《桂林山水》一文,想想如何写得具体的方法。(有的补充“程度”有的补充打个比方)

  (2) 独立作业,纠正

  4、 指导练*第4题。

  (1) 读题、审题。明确完成作业的关键前后两个分句意义上的关系,然后选用相应的关联词语填入空格。

  (2) 尝试练*(1)题,读题后辨明前后句意义上的关系:漓江的水很静“因为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果,应选“因为”“所以”。

  (3) 完成作业,交流出示答题:(1)(因为)(所以)(2)(不是)(而是)(3)(虽然)(但是)(4)(一)(就)(5)(不但)(而且)(6)(只有)(才)。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6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第5题。

  (1) 读《日出》看看有几句话。

  (2) 想一想这四句话分几层意思。

  (三层:第1句/第2句、3句/第4句)

  (3) 讨论:为三层意思列提纲。(提出一个问题,帮助思考:太阳么样了?)

  ① 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② 太阳使劲向上升,跳出海面。

  ③ 太阳放出夺目的光彩。

  (4) 进行背诵:学生试背。

  2、 指导练*

  (1) 细细地自由读课文。同桌间可以轻声议论。然后完成作业第1题。教师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是:①B ②A ③A

  (2) 再读课文,完成练*(2)。教师巡视时,重点指导第三段大意的语言组织。有一次富尔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情况?受到了什么诏发?

  第2题答案:

  第一段落(第1自然段):富尔顿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

  第二段落(第2自然段):富尔顿小时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第三段落(第3、4自然段)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小船遇到大风,他从实践中领悟到要学好科学知识。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富乐尔顿奋发读书,后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厂。

  第3题答案: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他小时候爱画画,不爱读书。一次去钓鱼,小船遇上大风,从实践中领司到要学好科学知识,从此奋发读书,后来发现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

  (3)三读课文,把各段大意归并起来,完成练*(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把各段大意归并成主要内容时,既要做到表达的完整,又要注意文字的简练。如段意中每段都要提富尔顿这个名字,在连接主要内容时只要提一个,有时可用代词“他”替代,有时可省略。

  (4)交流反馈,纠正错误。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4)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1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知识体系与发展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中的乐趣。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整理与复*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对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建立实际操作、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内在联系。教材还注重运算与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能自觉地将分数运算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教材注重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关注结合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教材还非常重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的基础上,其中,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因此,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包括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展开与折叠、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3、在统计的学*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是统计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因此,教材注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描述数据,并分析并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分单元的有效教学措施

  1、分数乘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2、长方体

  (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实践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在本单元教材中,教材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学*,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诉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征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避免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实际上,对于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大有好处的。教材先呈现了一个长方体与一个长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展开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促进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让学生在两个图形中相对应的部分涂上颜色,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的各个面的关系;让学生在展开图中填上有关数据,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做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用多少纸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了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后,还要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还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思路与分数乘法类似,突出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图形语言,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2).鼓励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正向思维,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因此,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以体会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画图是一种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材鼓励学生用图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教材中呈现了两种图例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4、长方体(二)

  (1).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本单元教材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体积、容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同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同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同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在实验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活动。教材先引导学生制定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教材中呈现的两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水面上升的空间大小,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5、分数混合运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仍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结合起来,每个内容的学*,教材都安排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一些结论。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画图是一种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策略。

  6、百分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对百分数的学*,十分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作为模型的作用。教材创设了比一比的活动,在比较队员罚点球水*和黄豆种子发芽情况的问题中,使学生体会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把分母化成100后就方便比较了,从而引出了百分数。在认识百分数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在整个单元的学*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涉及命中率、合格率、绿化率、出勤率等,促使学生不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对于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内容,教材没有从抽象的数的互化入手,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情境(合格率和蛋白质含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需要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以及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小数,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自主地探索互化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的学*和探索,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3).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接触百分数起,就建立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天然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提供了很多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以及计算这个月家庭的支出情况,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尝试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提出的是,在这月我当家中,怎样计算我家这一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时,教材是运用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以使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本单元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调查,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7、统计

  (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学*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生将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中,探索如何以简单而直观的形式描述数据,如何有效地刻画数据的集中程度,理解三种统计图及*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做出合理地判断。

  (2)、认识中位数和众数,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均数会掩盖数据中的差异,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们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集中趋势。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和众数,了解每种统计量的不同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力求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例如,教材利用第24届奥运会至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有关数据,绘制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分别表示金牌获得情况、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金牌分布情况等,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讨论中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又如,在学*中位数、众数内容时,教材设计了用哪个数据表示超市员工月工资的*均水*的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描述数据,由此体会引入中位数、众数的必要性,并体会*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教材还注重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策略

  估计费用

  (1)常见的估算策略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教学时,引导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策略,分析每一种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

  2、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粉刷墙壁、包装的学问

  (1)提供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折叠

  (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

  (2)识别与判断*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班级学生知识情况与针对性措施:

  本班共有56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情况来看,总体上说学生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比较粗心,而且学*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要特别加强学**惯培养,如学前的自*、课后的复*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在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1、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的好*惯。

  2、面向全体,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灵活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多培养尖子生,对差生耐心辅导,促使其自觉学*。

  4、重视学*方法指导、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分数乘法( 8 课时)

  1.分数的乘法(1) 2课时

  2.分数的乘法(2) 2课时

  3.分数的乘法(2) 2课时

  4、整理和练*(1) 2课时

  (二)长方体(7 课时)

  1.长方体的认识和练*(1) 2课时

  2.长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整理和练* 2课时

  (三)分数除法(9 课时)

  1.倒数 1课时

  2、分数除法(1) 1课时

  3、分数除法(2) 2课时

  4、分数除法(3) 2课时

  5.复* 1课时

  6、数学生活 1课时

  7.折叠 1课时

  (四)长方体(二)( 10 课时)

  1.体积与容积(1) 2课时

  2.体积单位 2课时

  3、长方体的体积、练一练 2课时

  3.体积单位的换算 2课时

  4、练*四 1课时

  5、有趣的测量 1课时

  (五)分数混合运算( 10课时)

  1.分数混合运算(一) 2课时

  2.分数混合运算(二) 2课时

  3.分数混合运算(三) 2课时

  4、数学万花筒 2课时

  5.练*五 2课时

  (六)百分数 (14课时)

  1.百分数的认识 2课时

  2.合格率 2课时

  3、蛋白质含量 2课时

  4、这月我当家 2课时

  5、练*6 、整理与复*2课时

  6、数学与购物 2课时

  7、购物策略 1课时

  8、包装的学问 1课时

  (七)统计与总复*( 18课时)

  1.扇形统计图 2课时

  2.奥运会 2课时

  3、中位数和众数 2课时

  4、练*七 2课时

  5、了解同学 1课时

  6、总复* 8课时

  7、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2课时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2

  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的。我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规律,指导以后的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本单元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求*均数的方法。将来在第十二册中还要进一步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知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了一些*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题。

  6.增加“数学实践活动”。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

  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总课时时间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一)8第一至第二周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第三至第五周

  三、约数和倍数17第六至第十周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第十五至第十六周

  六、总复*10第十七至第十八周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3

  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的。我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规律,指导以后的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

  本单元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求*均数的方法。将来在第十二册中还要进一步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知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了一些*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题。

  6.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总课时时间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一)8第一至第二周;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第三至第五周;

  三、约数和倍数17第六至第十周;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第十五至第十六周。

  六、总复*

  10第十七至第十八周。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4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本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方程的特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第六单元圆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的学*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5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四),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本册教材把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面扩展到立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是加强了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其次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再次是重视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教材注重从显示生活中选取统计内容,注重示范并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在练*时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制图题,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要求过高,这样有利于把统计知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过程的参与和统计思想的培养上。

  3、加强数的整除中概念和算理的教学。

  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教材尽量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用实际例子引出概念,以利于学生掌握。

  4、加强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从本册开始,分数的教学进入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要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教材进一步加强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教材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解决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不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联系。

  5、精简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

  教材只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且分子、分母比较简单,大部分计算可以口算。

  6、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通过直接观察等具体感知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帮助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探索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用直条表示相应的数量,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统计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3、教学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揭示意义以及内在联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要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认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4、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要结合图形、实物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

  5、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要突出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使学生学会分数加、减法稍复杂的计算。

  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进度。

  1、第一周:2.9——2.11。

  期初复*(2课时)。

  2、第二周:2.12——2.18。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第三周:2.19——2.2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4、第四周:2.26——3.4。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2)实践活动(1课时)。

  (3)复*(1课时)。

  5、第五周:3.5——3.11。

  (1)复*(1课时)。

  (2)简单的统计(2课时)。

  (3)约数和倍数(2课时)。

  6、第六周:3.12——3.18。

  (1)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课时)。

  (2)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2课时)。

  7、第七周:3.19——3.25。

  (1)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1课时)。

  (2)最大公约数(2课时)。

  (3)最小公倍数(2课时)。

  8、第八周:3.26——4.1。

  (1)最小公倍数(3课时)。

  (2)实践活动(1课时)。

  (3)复*(1课时)。

  9、第九周:4.2——4.8。

  (1)复*(1课时)。

  (2)机动(4课时)。

  10、第十周:4.9——4.15。

  分数的意义(5课时)。

  11、第十一周:4.16——4.22。

  (1)分数的意义(1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

  12、第十二周:4.23——4.29。

  (1)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2)期中复*、考试。

  (3)期中考试。

  13、第十三周:4.30——5.6。

  劳动节放假。

  14、第十四周:5.7——5.13。

  (1)约分(2课时)。

  (2)通分(2课时)。

  (3)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15、第十五周:5.14——5.20。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2)复*(2课时)。

  (3)机动(3课时)。

  16、第十六周:5.21——5.27。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17、第十七周:5.28——6.3。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2)复*(2课时)。

  18、第十八周:*——6.10。

  (1)机动(3课时)。

  (2)期末复*(2课时)。

  19、第十九周:6.11——6.17。

  期末复*。

  20、第二十周:6.18——6.24。

  期末复*。

  21、第二十一周:6.25——7.1。

  期末考试。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5)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优选【十】篇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1

  一、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圆柱和圆锥: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统计: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复*: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2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93.5 %,*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

  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六年级共同学生23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1人,面且差生较多,优生偏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有很多学生学**惯不是很好,纪律意识较为簿弱,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

  二、本册教材内容。

  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圆柱、圆锥和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复*: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4、系统的整理和复*,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六、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七、教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5课时

  第四周实践活动、复*测验5课时

  第五周圆柱5课时

  第六周圆锥5课时

  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第十周“五一节”

  第十一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二周应用题5课时

  第十三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5课时

陈庄小学张玲玲

  20xx年2月26日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4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1、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2、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3、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4、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15、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6、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指出单式折线统计图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初步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18、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19、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1、掌握整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3、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4、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5、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6、通过复*、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7、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28、掌握各种*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9、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全乡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效率,掌握学*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7、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教时安排:

  1、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2、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3、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5课时。

  4、第四周实践活动、复*测验,5课时。

  5、第五周圆柱,5课时。

  6、第六周圆锥,5课时。

  7、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8、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9、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10、第十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5课时。

  11、第十一周应用题,5课时。

  12、第十二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13、第十三周“五一节”。

  14、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15、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16、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5课时。

  17、第十七周知识分类归纳复*,5课时。

  18、第18—20周综合知识复*及考试,5课时。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六年级共同学生23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1人,面且差生较多,优生偏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有很多学生学**惯不是很好,纪律意识较为簿弱,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

  二、本册教材内容。

  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圆柱、圆锥和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复*: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4、系统的整理和复*,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六、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七、教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5课时

  第四周实践活动、复*测验5课时

  第五周圆柱5课时

  第六周圆锥5课时

  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第十周“五一节”

  第十一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二周应用题5课时

  第十三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5课时

陈庄小学张玲玲

  20xx年2月26日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6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移至第十一册。

  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将“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本册中的“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部分的调整。

  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题删去,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1)美丽的校园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面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中国教育

  (2)节约用水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方案设计、收集数据、计算等手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方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二是通过调查、计算,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家庭用多久,一个学校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借助这类跨学科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此外,在以上四册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对有些陈旧的题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某些过时的数据进行更新;重新绘制每一册的插图,使之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等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 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 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 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 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1、 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7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1、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2、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3、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4、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15、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6、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指出单式折线统计图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初步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18、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19、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1、掌握整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3、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4、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5、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6、通过复*、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7、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28、掌握各种*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9、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全乡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效率,掌握学*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7、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教时安排:

  1、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2、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3、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5课时。

  4、第四周实践活动、复*测验,5课时。

  5、第五周圆柱,5课时。

  6、第六周圆锥,5课时。

  7、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8、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9、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10、第十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5课时。

  11、第十一周应用题,5课时。

  12、第十二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13、第十三周“五一节”。

  14、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15、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16、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5课时。

  17、第十七周知识分类归纳复*,5课时。

  18、第18―20周综合知识复*及考试,5课时。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8

  一 、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 %,*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

  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课时周次安排一比例

  1、意义和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4、复*

  5、活动课

  6、单元检测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9

  1.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圆柱和圆锥: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统计: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复*: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四、班级情况简析及措施

  全班共53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突出。

  五、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2)现有学生56人。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部分学*基础差,学生思维灵活性差。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家长有一种错误的感觉,从而部分学生*时学*态度不够端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后进生紧不慢。特殊家庭的影响,我班有好几个学生或是单亲家庭,或是家长从不管教的,这部分学生不但学*马虎,成绩不理想,而且脾气往往都比较另类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突出。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还有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差,知识的探究方面多数学生较为主动。一部分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口算能力明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但还有少数学生认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对较复杂的应用题掌握理解欠缺。

  认知能力: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还有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差,知识的探究方面多数学生较为主动。一部分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口算能力明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但还有少数学生认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对较复杂的应用题掌握理解欠缺。

  学*态度及*惯:虽然现在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有了很高的学*兴趣,也喜欢数学课,能够质疑问难,但还有少数学生课堂上不发言;不能及时与老师交流,个别学生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没有很好的打好基础,虽有进步,但仍要下苦功夫才能真正的把知识学懂学透。

  二、教材简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各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负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在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和基础。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比例。

  本单元是在学*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第四单元:统计。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这册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体会的。

  在老师全面了解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同时,做到分层复*,分层要求,使他们通过复*能感到学到了东西,有些成功的体验。

  三、讲究作业布置的艺术性。

  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避免重复枯燥的作业给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或师生间的感情带来不良影响。

  四、总体主攻方向。

  1、夯实基础。每天进行一次以计算、解方程为主的课堂小测,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的计算速度和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强化能力。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正是复*的中心任务。

  3、查漏补缺。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学生通过复*,把自己学*中的漏洞和欠缺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达到知识的完整性。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会向学生要学风,向课堂要质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侧重抓好中优生,培优拔尖,发挥龙头作用,不放弃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合格毕业。

  五、教研课题

  六、教学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负数(3课时)

  圆柱与圆锥(9课时)

  圆柱xxxxxxxxxx6课时左右

  圆锥xxxxxxxxxx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xxxxxxxx1课时

  比例(14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xxxxxx-4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xxxxxx4课时左右

  比例的应用xxxxxxxx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xxxxxxxx-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xxxxxxxx-1课时

  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xxxxxxxx-1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整理和复*(27课时)

  数与代数xxxxxxxx-10课时左右

  空间与图形xxxxxxxx-9课时左右

  统计与概率xxxxxxxx-4课时左右

  综合应用xxxxxxxx-4课时

  七、教学进度(见进度表)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6)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范文五份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1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四),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本册教材把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面扩展到立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是加强了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其次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再次是重视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教材注重从显示生活中选取统计内容,注重示范并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在练*时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制图题,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要求过高,这样有利于把统计知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过程的参与和统计思想的培养上。

  3、加强数的整除中概念和算理的教学。

  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教材尽量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用实际例子引出概念,以利于学生掌握。

  4、加强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从本册开始,分数的教学进入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要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教材进一步加强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教材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解决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不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联系。

  5、精简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

  教材只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且分子、分母比较简单,大部分计算可以口算。

  6、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通过直接观察等具体感知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帮助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探索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用直条表示相应的数量,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统计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3、教学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揭示意义以及内在联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要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认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4、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要结合图形、实物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

  5、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要突出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使学生学会分数加、减法稍复杂的计算。

  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进度。

  1、第一周:2.9——2.11。

  期初复*(2课时)。

  2、第二周:2.12——2.18。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第三周:2.19——2.2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4、第四周:2.26——3.4。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2)实践活动(1课时)。

  (3)复*(1课时)。

  5、第五周:3.5——3.11。

  (1)复*(1课时)。

  (2)简单的统计(2课时)。

  (3)约数和倍数(2课时)。

  6、第六周:3.12——3.18。

  (1)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课时)。

  (2)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2课时)。

  7、第七周:3.19——3.25。

  (1)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1课时)。

  (2)最大公约数(2课时)。

  (3)最小公倍数(2课时)。

  8、第八周:3.26——4.1。

  (1)最小公倍数(3课时)。

  (2)实践活动(1课时)。

  (3)复*(1课时)。

  9、第九周:4.2——4.8。

  (1)复*(1课时)。

  (2)机动(4课时)。

  10、第十周:4.9——4.15。

  分数的意义(5课时)。

  11、第十一周:4.16——4.22。

  (1)分数的意义(1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

  12、第十二周:4.23——4.29。

  (1)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2)期中复*、考试。

  (3)期中考试。

  13、第十三周:4.30——5.6。

  劳动节放假。

  14、第十四周:5.7——5.13。

  (1)约分(2课时)。

  (2)通分(2课时)。

  (3)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15、第十五周:5.14——5.20。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2)复*(2课时)。

  (3)机动(3课时)。

  16、第十六周:5.21——5.27。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17、第十七周:5.28——6.3。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2)复*(2课时)。

  18、第十八周:***——6.10。

  (1)机动(3课时)。

  (2)期末复*(2课时)。

  19、第十九周:6.11——6.17。

  期末复*。

  20、第二十周:6.18——6.24。

  期末复*。

  21、第二十一周:6.25——7.1。

  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49人,从上学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较好地完成了学*任务,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努力、不上进,总的来看学生的学*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在*时学*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她)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基础。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数学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加之对学*马马虎虎的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差,又没有好的学**惯,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数学学*成绩很差,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四个领域: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按单元):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

  (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中的乐趣。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整理与复*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题目。“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3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49人,从上学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较好地完成了学*任务,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努力、不上进,总的来看学生的学*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在*时学*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她)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基础。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数学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加之对学*马马虎虎的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差,又没有好的学**惯,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数学学*成绩很差,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按单元):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

  (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中的乐趣。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整理与复*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题目。“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4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本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方程的特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第六单元圆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的学*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5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 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的。我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规律,指导以后的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本单元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求*均数的方法。将来在第十二册中还要进一步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知识。

  2. 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了一些*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 约数和倍数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题。

  6. 增加“数学实践活动”。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计 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 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 总课时 时间安排

  一、 简单的统计(一) 8 第一至第二周

  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 第三至第五周

  三 、约数和倍数 17 第六至第十周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 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 第十五至第十六周

  六、总复* 10 第十七至第十八周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7)

——《跳水》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跳水》优秀的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故事情节)和暗线(情绪变化)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过程中渗透学*方法,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感受,并对文本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想法,即与文本、与人物、与作者展开多向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放肆、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

  ②体会文中“只要……就,即使……也”句群所表述的含义。

  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与猴之间联系理清课文层次,通过抓住孩子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具体事件来感悟人物的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船长在危急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抓联系,了解孩子、水手、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2、体会船长在危急面前沉着、果断的性格,明白果断机智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跳水。

  2、简介环境,简笔法勾勒实物。

  二、初读感知,获取信息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交流反馈,提出问题。(读懂了什么,感觉怎样)

  3、师生合作,理清线索。(抓联系、变化)

  三、研读感悟,品味体验

  1、多法导读,感受“趣”

  ①猴子生事,读出“趣”。

  ②孩子心急,体会“趣”。

  ③水手大笑,渲染“趣”。

  (在多种导读中体会猴子、孩子、水手之间的联系及故事的'发生、发展。)

  2、重点研读,体验“险”。

  ①走进文本,读出“险”。

  出示“只要……就……,即使……也”的句子,个体悟读,教师引读,前后跳读。

  ②走进孩子,体验“险”。

  图文对照,体悟“摇晃、惊叫、不知所措”等词的作用。

  ③激情点化,渲染“险”。

  桅杆太高太高,横木太窄太窄,孩子摇摇晃晃太险太险,此时此刻,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孩子所面临的境况吗?

  3、对比悟读,品味“妙”。

  ①对比铺垫,突破难点,体会思维的奇妙。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刻,你有什么办法来救孩子呢?

  各抒己见,引发争论,对比归一(跳水是获生的唯一办法)。

  ②走进船长,感悟品质,体会方法的精妙。

  品读跳水部分,咀嚼重点词句,潜心会文(举枪命令跳水)。

  感悟船长经验丰富、临危不乱、果断机智的品质。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

  1、回顾学法悟方法。

  抓联系、抓变化、理顺序、获启迪――学*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即然。

  2、拓展升华促迁移。

  与文中人物对话。真情告白(对船长、对小孩、对水手说些什么?)

  3、画龙点睛留余味。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亲历了这个有趣而又惊险的故事。我们的心情还难以*静。老师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跳水》优秀的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朗读课文。

  《跳水》优秀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跳水》。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情况,听写一些成语:

  航行 放肆 吓唬 呲牙咧嘴 桅杆 瞄准

  2、谁能选择听写中的任意几个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二、品词析句,感受“危急”

  1、通过学*,我们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遇到了危险。他为什么会爬上高高的桅杆,走上横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孩子追猴子时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体会。(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

  反馈:(1)、哭笑不得

  (2)、气得脸红了

  (3)、气极了

  2、从孩子神情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3、师:是啊,此时,孩子气昏了头,他早已失去理智,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的险境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情况危急的词句,用心朗读体会!(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并提问交流、反馈。)

  4、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是……

  (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刻不容缓、生死攸关)

  5、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能不能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 ,啊! 。”

  反馈:

  生1: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命悬一线呀!他已经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

  生2: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危在旦夕呀!他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生3: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千钧一发呀!连水手都吓呆了!

  生4: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呀!他的两条腿都发起抖来!

  生5: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刻不容缓呀!他如果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就会失去他唯一的儿子了!

  生6: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是生死攸关呀!如果我是水手的话,我一定要阻止他!

  6、读到这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合作探究,解读船长

  1、师:你想救孩子吗?用什么方法?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时间就是生命!(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救孩子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反馈方法的可行性。)

  2、师:正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船长出现了!谁来读?

  师:先停一下!船长是这样喊的吗?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出来!

  师: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接着读。

  师: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相信,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喊下来的!

  3、师:真棒!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船长。现在哪位船长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问船长先生,如果孩子不跳水,你会开枪吗?

  师:我们还是先问问船长对孩子跳水有没有把握吧!

  4、师:佩服这样的船长吧?佩服他什么?

  (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当机立断!)

  四、随堂练笔,拓展延伸

  1、师:有了船长的当机立断,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面对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要问的?(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感悟该段中“扎”更形象地写出孩子落水时速度的快!“才”写出了孩子在水里多呆一秒,危险就大一分,大家担心孩子的安危,当然觉得40秒,时间很长了!)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今天,让我们当一回作家,把这个令人惊心动魂的故事叙述完整。提示:想象孩子被救上岸后,船长、水手、孩子自己、猴子他们的表现会是怎样的?(生动笔写片段,然后交流反馈,随机进行点评)

  3、师:小作家们,想知道托尔斯泰写的结尾是怎样的吗?出示:“船长怔怔地,怔怔地,他狂喊一声,飞奔着跑向船舱,久久地,久久地没有出来……

  师:面对这个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广泛阅读

  搜集、阅读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

  公开课《跳水》教学一得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趣味性很强,本身就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但怎样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满足于猎奇心理,泛泛学文,而是进行主动深入地研究,在读读写写中演练语文,在赏析涵泳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思考中训练思维,获得人文熏陶呢?我在设计此课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通过让学生自主质疑、释疑,满足其阅读需求,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饶有趣味地进行学*。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集中提问的环节,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18个之多的问题,在研究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有些问题让学生当场讨论解决,有些问题通过梳理整合,深入读文时领悟体会,还有些问题则让学生课后思考、延伸。总之,课堂真正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场所。事实证明,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参与效果都不错。

  第二,既注重发展语言,又训练了思维。课堂始终是在生与生、师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无疑得到了发展。另外,我设计了调动原有词语积累形容险境的活动,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语言得到了丰富。在根据板书练*讲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以及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我没有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孩子救下来?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这时,我又通过设计采访这一情境活动,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经验丰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实际上这样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这时学生又质疑:“万一孩子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种思维训练正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巧设梯度,突破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船长的冷静沉着、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于是,学生先读文,初步感受,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险境,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文中语言将险境说得更具体。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船长,去想办法救孩子,去亲自体验作出决断时的心理活动,那么学生理解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教学流程的预设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到位,或者出于一名普通教师的胆怯,我有些环节的设计还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学生集中提问后,我直接从学生所提问题中挑出了自认为关键的问题,将学生纳入教师的预定轨道。我当时是这样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点,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开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梳理集中,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其实质,是我对学生不够信任,对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缺乏十足的把握,担心学生认为的关键问题偏离了文章的重难点,会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没法控制局面。现在想想,正是这点,导致我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彻底,或者说是一种“伪”尊重。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学生还是回到了老师的牵引中。另外,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很好的生成点,我没能把握住,如:没有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不着痕迹地进行提问质疑方法的指导等,导致学生的训练、认识仅停留在较底的层次,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每上完一堂课,坐下来反刍的时候,就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课堂,也许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在前行征途中的老师们应该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为了这理想,我愿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跳水》优秀的教学设计 4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

  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1):一艘轮船在风*浪静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质疑。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学生质疑:(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3)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

  三、精读,理解。

  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那么,这些问题由谁来解决?学*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1.小组讨论: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小组争先发言:(1)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

  2.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学生读书)

  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

  (学生想象 回答:(1)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气人,孩子怎么想?

  (学生想象回答:(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2)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学生读有关句子)

  “气极了”这三个字该怎么读?(气愤,语气加重)试读,齐读。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呆了”是什么样子(学生体会:口张得大大的,眼睁得圆圆的,全身僵硬,气也出不来了,呆若木鸡了。)

  这三个字又怎么读?

  (学生体会:语音要小,语速要慢,“呆”要重读。师范读,生自读、齐读。)

  5.下面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学生讨论:书中描写孩子处于绝境的两个句子,第一句讲桅杆高,甲板硬,从横木上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说明处境危险。第二句同样讲他的处境危险。从图上可看出横木周围没有遮拦物,没有扶手,横木很窄。此时,孩子心中也很紧张,他稍微一动,就会失去*衡,掉下来,更不可能转身了。)《

  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这两句话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紧张,语速稍快)齐读。

  导语:大家的办法都很好,关键是时间不允许。咱们还是看看船长是怎么化险为夷的。请默读第5~6自然段。

  1.船长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板书:瞄准 跳水 得救)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2.同桌同学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正方发言:(1)会开枪。为了逼孩子跳水。(2)与其让孩子率死,或变成残废,长期痛苦,不如一枪打死……

  反方发言:(1)不会开枪。因为世界上没有父亲向亲生儿子开枪的。(2)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开枪打死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没有人性了吗?(3)不会的。打死了儿子,就断子绝孙了。即使开枪,也不会打在儿子身上……)

  大家发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们还是看看书吧。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思考:如果要开枪会喊“三”吗?(不会)有个同学讲得好,即使开枪也只是鸣枪示警,不会朝孩子身上打。

  2.讨论: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体会:命令,着急,大声喊。每句后面一个字应拖读。“二”比“一”读时语音还应长一些。读出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语气。)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请用“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将此句式投射在银幕上)

  4.出示幻灯片:

  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看法:(1)水手太紧张。(2)每分每秒都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说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四、总结,深化。

  1.大家的问题都解决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风*浪静一词与《跳水》这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学生发言:(1)因为风*浪静,水手才拿猴子取乐,导致故事的发生。(2)因为风*浪静,孩子才走向最高横木处于绝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3)因为风*浪静,船长才举枪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4)因为风*波静,水手跳进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总结:谢谢!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体会到了“风*浪静”贯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轻轻一笔,可见作者的匠心。因此,我们作文时,特别是在描写自然环境时,一定要注意你所写的自然环境必须要与事情发展有联系。《

  2.读完这课,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书本,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语气,向大家讲述《跳水》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惊心动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齐读第4~6自然段。

  《跳水》优秀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特色 】

  为了避免教学中烦琐的分析,突出文章阅读重点,主要采用板块式阅读法。其二,重视学生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师生*等对话的阅读氛围中促进师生、生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教学目标 】

  1、学*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模仿、显然”等词语的运用。搜集和积累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2、通过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方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发表自己阅读理解,体会事件给人的启示,学*作者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分析语言的能力。

  3、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弄清事物的发展过程,在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体会、学*船长处理问题的 思想方法。

  2、重视学生个人阅读的独特体验,注意激发学生乐于将个人的阅读感受、想法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

  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作者生*等相关背景资料。其二,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课时:2至3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设计 导读提纲,学生自主学*。

  (一)自学准备:编制 导读提纲

  1、初读全文,学*生字、新词。

  ⑴写出你认为最难写的词语十二个。

  ⑵请你编出与课后生字相对应的形*字六组。

  例:艘()嫂()

  ⑶你能解释下面的词语吗?并用带点词造句。

  放肆心惊胆寒吓唬模仿显然

  ⑷本课还有哪些生字、词语需要学*,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这些生字、词,请自编题目练*。

  2、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⑴通过阅读,我读懂了事情主要写发生在(),(),由于()以及()和()情况,造成小孩()。结果()。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请简要的写下来。有什么不解的问题也写下来

  ⑶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请收集作者相关资料,越多越好,并记在摘记本上,课上与同学交流。

  (二) 导读课题,提出质疑。

  (三)学生自学,学会初步探究

  (据 导读提纲学生自学,这一教学步骤可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安排课前、课堂或课后。)

  二、初读,整体感观全文其貌。

  1、结合 导读提纲,检查预*,初步感知全文

  ⑴听写词语:环游帆船航行风*浪静水手猴子撕叫吓唬孩子龇牙咧嘴船长瞄准桅杆海鸥

  ⑵指名或分组朗读课文

  2、启迪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讨论学*重点。(如果学生质疑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在精读的环节教师再次点拨质疑(见三(二)环节。)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仅感知课文大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入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交流,真正悟出情、悟出味、悟出理。老师相信经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与共同协作,在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迎刃而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提的问题来深入的学*课文吧。

  (一)弄清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悟出情。

  1、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由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自读写批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时教师注意相机引导,重点弄明白以下问题:

  ⑴事情发生的环境、起因。

  ⑵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各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各环节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二)质疑探究,领悟事件其内涵

  师:通过这个故事,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在了解了事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疑问?

  1、再次质疑,凸现学*重点。(如果初读时学生的质疑以理出学*重点,该环节可略去。)为什么水手有时间逗猴子?孩子为什么不顾后果的追猴子?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船长为什么想到让孩子跳水,他当时怎么想?有更好的办法吗?

  2、小组讨论,全班反馈交流学*重点。

  (教学注意:小组交流准备发言提纲,全班交流要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调动学生学*积极性)

  (三)联系实际谈启示:作者通过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孩子得救后,船长、孩子、水手都会说写什么?请说一说。

  四、展读,凸现个性化表达

  (一)乐于表演同学: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二)乐于搜集资料的同学:扩展知识,简介作者。

  (三)乐于 写作的同学:写一则读后感,与同学交流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8)

——校园一角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_校园的作文合集五篇

  校园一角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_校园的作文 1

  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夏天的气息,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阳光穿过绿叶,满地斑驳,青石小道上,一个女孩捧着一本书,阳光在她的书页上跳动,尽显活泼。“啪”的一声,她合上书,随着鸣蝉的欢叫,她摆动着裙角,旋转出快乐的舞步。

  女孩的裙子,舞动着属于夏天的活力。

  操场上的人们挥洒着汗水,在这里张扬着生命的色彩。

  一个少年,棕黑色的篮球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个听话的玩物。与他对立的是高大的球架,他冷笑一声,弹跳,抛出,随着他的落地,篮球在空中“嗖”的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应声入篮,一个漂亮的三分球。自信的笑容,在他脸上浮现。

  少年的脸上,显露着属于零零后的张狂。

  草地上的空气渐渐凝重,同学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比分的差距越拉越大,队员们的自信越来越高。比分上,显示的是他们团结的力量。球场上,一个挥手的动作,一个眼神的暗示,大家都能心领神会。“哐当”一声,又进一球,队员们嘴角上扬,眼睛放出光芒,抱在一起欢呼。这是他们的荣耀。

  队员的身上,散发着属于自信的神采。

  阳光挥洒,流年似水。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也是属于我们的神采。不负时光,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校园一角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_校园的作文 2

  我的学校在首山脚下的西南隅,刚走到校门,你就会看到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集美学校”。

  往前走几步就会闻到一股清香,顺着清香一个小亭子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小亭子里有爬山虎、灌木丛和柳树。

  从远望去,爬山虎像一片绿色和红色的海洋,仿佛是绿海神和红海神握手似的。走*一看,又好像一片片枫叶在茎上爬来爬去。那片绿的发幽的爬山虎在中午的时候显得是那样的虎虎有生气,红得发亮的爬山虎在傍晚时分又像火焰一样的绚丽,像太阳一样的火红。

  灌木丛连成一片,从远处看,像一排排穿着迷彩服的军人,走到*前一看原来是一群生命力极强的灌木精灵,这里的灌木丛犹如一个大家庭似的,你抱着我,我抱着你,你抓着我,我抓着呢,像兄弟、像朋友,又像一群同生共死的战士和久逢的亲人一样盘在一起。这时,我感觉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在我的眼前。

  柳树像一个个小姑娘扎着辫子在空中飞舞。有的害羞地垂着头,有的趾高气昂的扬起脖子,有的像一个穿着绿裙子的小姑娘一样在跳舞。

  我爱这个凉亭,我爱这个校园的一角,我爱这个校园的漂亮景色。如果在这个校园里举行景物比美大赛,他一定是当之无愧的“校园之王”。

  校园一角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_校园的作文 3

  走进学校,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春天的色彩正在校园里慢慢地绽放,春天的声音正向学校的四面八方漫延,大地回春,校园里的一切都融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春色中。

  因为来注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背着个书包在学校里闲逛,这里的一切都没变,那柔和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暖暖的,很舒服,操场上好像洒满了金星,在百花盛开的花园里,色彩斑斓的蝴蝶正在高兴地翩翩起舞,好象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蚂蚁先生们三五成群的出洞寻找食物,瞧!一条黑线上扛着一只虫子,谈天说地,聊得其乐融融。探出了小脑袋的绿茵茵的小草正在随着风向四处好奇地张望周围既熟悉又新鲜的一切。花儿们展开了那灿烂的笑容,有一些花苞在枝头上含苞待放。一颗颗榕树吐出了嫩芽。花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仰望天空,天是那么的蓝,一朵朵白云静静的呆在天上,阳光照到它们身上,给它们套上了一道金边,显得更加高贵。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小孩子们向我们展示他那参差不齐的牙齿,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开心都写在了他们那张稚嫩的脸上。大人们打扮得非常时髦,踏着轻盈的脚步带领着孩子走进校园注册。校园的春天是多彩的,是我们学*的一个新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光好好学*呀!

  校园一角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_校园的作文 4

  春推着夏,夏恋着花,秋埋了叶,冬就来了。

  在冬天,到处都是白雪皑皑的影像,像一个白色的村庄,雪伴着风,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一个个,像小精灵一样,在风中打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要燃烧一般……雪到处都在,自然,也带到了校园。

  在清晨,雪还在不断地下着,撒向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太阳的照射下,看起来很美丽,也很宁静,校园里的各种树木似乎得了脱发病,在寒风中任雪入侵,雪把树包装得亮丽极了。

  早上,当下课的铃刚刚打响,同学们便小鸟般飞出了教室,向张着大嘴的楼门口走去,仿佛一只大魔术匣子飞舞出一群接一群的小天使,他们跑向操场,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打雪仗,不时,操场上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欢笑声打破了操场的宁静,他们互相扔起雪团来,雪在快乐中四溢。

  铃---铃上课的铃唱起了交响曲,同学们扔下了手中的雪,向教室走去,操场上留下来许许多多的脚印,有大有小,优雅自然。还有一个个雪人,个头不大,嘴角却挂满了甜甜的笑,仿佛正在等他的主人。

  中午的阳光显得很凶残,将厚厚的积雪削掉了一层,看上去很水晶,笑嘻嘻的雪人变矮了,像个小矮人,阳光射到它们身上,使它们的`身上变得汗渍渍的,十分有趣。

  下午,同学们放学了,那一个个干枯的雪人正向小主人们挥手呢!校园又宁静了,夜也降临了,渐渐地,星星和月亮结伴归来,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校园一角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_校园的作文 5

  一抹朝阳斜斜的射进校园,校园仿佛披上了一件金黄的薄纱。这时,太阳才微微露出了脸,他的到来,唤醒了正在做着美梦的公鸡,公鸡又唤醒了人们,人们才缓缓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开始行动起来了,但他们都轻手轻脚的,似乎是怕惊醒了还在沉睡的校园,校园最初是安静的,一切都从早晨开始。

  太阳已经出来了,校园里一片和谐,大家已经走动了,校园里里外外已经热闹起来了,整个校园已经活跃起来了。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阵花香,真是让人神清气爽,花丛中,小蜜蜂嗡嗡的吵闹着,蝴蝶在喝着甜甜的花蜜,树上的小鸟在校园里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树丛中可真是热闹啊!

  往里走,同学们已经热闹起来了,在教室里老师听着同学们朗读课文,同学们在大声的读着,有些刚从外面进来的老师慢慢停下了匆忙的脚步,细细聆听着这犹如美妙曲子一样的朗读声,外面的小鸟停止了歌唱,昆虫们也停止了自己的工作,沉醉在这优美的读书声中,整个校园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太阳正在一点点的往上爬,同学们也在努力学*,“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跑出了教室,校园里又热闹起来了,操场上,同学们在欢乐的玩耍,这时校园里里外外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校园的早晨是最美的,你说呢?这是肯定的,我爱美丽的校园的早晨!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9)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实用5篇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1

  一、对同学情况的分析和预测:

  六年级四个班是由原来的五年级三个班重新组合的,同学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局部同学对色彩有区分能力,掌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溢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溢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同学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同学学*美术有困难,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二、对大纲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同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同学对美术的兴趣与喜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同学对美术的兴趣与喜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要求:

  1、 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同学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 协助同学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示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 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运用线条和其它资料表示立体物。

  3、 学*简单的构图知识。

  4、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 了解木版画的.制作,并进行制作。

  6、 运用多种资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 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示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 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 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

  五、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

  1、 认真学*大纲、认真备课,处置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沛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2、 改进学*、教学方法,从小同学的年龄心理特征动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沛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同学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同学的智力发展。

  3、 坚持进阅览室学*,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和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 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协助同学解决练*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果不理想的几位同学,找出学*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协助解决。推荐成果优秀的同学参与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 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 学业考核以*时成果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2

  一、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型、表现)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述)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探索)

  三、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领域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2、学*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3、学*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5、学*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实践。

  6、学*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7、初步学*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设计、应用]学*领域

  1、学*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2、用塑料瓶、废旧材料等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3、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4、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5、学*陶艺的制作方法。

  [欣赏、评述]学*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5、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6、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综合、探索]学*领域

  1、结合传统节日及学校的班队会等活动,设计、制作、展示*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

  2、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3、运用*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4、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或展示活动。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美术计划

  四、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课题

  重难点

  1

  1

  画画自己的手

  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2

  1

  人物速写

  绘画技能训练

  3

  1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动态表现

  4

  1

  我熟悉的人

  刻画人物的体形特征

  5

  1

  桌子、椅子设计

  动手能力培养

  6

  1

  泥塑彩罐

  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

  7

  1

  彩塑鸟

  塑出具有浮雕效果的鸟类图

  8

  1

  彩色纸筒人

  人物脸部的刻画

  9

  1

  邮票设计

  >

  设计一枚纪念邮票

  10

  1

  古诗配画

  培养再造想象

  11

  1

  美好的童年

  主题确定

  12

  1

  板报设计

  学*板报设计知识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美术计划

  13

  1

  电脑美术设计

  对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认识

  14

  1

  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认识实用美术

  15

  1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6

  1

  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7

  1

  测试

  18

  1

  测试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3

  一、对同学情况的分析和预测:

  六年级四个班是由原来的五年级三个班重新组合的,同学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局部同学对色彩有区分能力,掌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溢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溢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同学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同学学*美术有困难,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二、对大纲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同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同学对美术的兴趣与喜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同学对美术的兴趣与喜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要求:

  1、 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同学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 协助同学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示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 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运用线条和其它资料表示立体物。

  3、 学*简单的构图知识。

  4、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 了解木版画的制作,并进行制作。

  6、 运用多种资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 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示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 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 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

  五、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

  1、 认真学*大纲、认真备课,处置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沛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2、 改进学*、教学方法,从小同学的年龄心理特征动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沛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同学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同学的智力发展。

  3、 坚持进阅览室学*,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和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 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协助同学解决练*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果不理想的几位同学,找出学*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协助解决。推荐成果优秀的同学参与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 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 学业考核以*时成果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4

  每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了解”指对美术常识的初步认识,能再现和再认;“理解”指初步懂得所学知识的涵义,能作出简单的说明;“初步掌握”指能应用所学知识于简单的审美和创造劳动。

  技能目标分练*和初步学会两级。“练*”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技法、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指在简单的美术实践中,能初步独立地运用所学地基本技能。

  思想情感目标分接受、初步具有二级。“接受”指对教学中所涉及地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地教育有认同的心理倾向,并初步影响自己的行为实践;“初步具有”(兴趣、感受)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二、本册教材分析

  该教材改变过去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九册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的。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

  1、备课方面:(1)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做到落实双基。

  (2)贯彻“少、精、活”的原则。

  (3)备课及时,讲究实效,保持超前一周备课。

  2、上课方面:(1)教学时采用启发式,积极创新教学摸式。

  (2)教学面相全体,积极培养学**惯,学*方法。进一步

  (3)课后及时写下“课后随记”。

  4、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绘画练*,进行思想情操陶冶。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一课   我心中最美的感受

  第二周 第二课   学画中国画――树

  第三周 第三课   学画中国画――山水

  第四周 第四课   用泥条盘筑陶罐

  第五周 第五课   诗配画

  第六周 单元学*小结、机动

  第七周 第六课   色彩的世界

  第八周 第七课   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对比

  第九周 第八课   纸公鸡

  第十周 第九课   留给母校的一幅画

  第十一周第十课   外国美术作品

  第十二周——第十九周总复*

  第二十周测评、总结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5

  一、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型、表现)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述)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探索)

  三、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领域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2、学*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3、学*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5、学*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实践。

  6、学*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7、初步学*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设计、应用]学*领域

  1、学*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2、用塑料瓶、废旧材料等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3、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4、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5、学*陶艺的制作方法。

  [欣赏、评述]学*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5、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6、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综合、探索]学*领域

  1、结合传统节日及学校的班队会等活动,设计、制作、展示*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

  2、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3、运用*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4、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或展示活动。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美术计划

  四、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课题

  重难点

  1

  1

  画画自己的手

  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2

  1

  人物速写

  绘画技能训练

  3

  1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动态表现

  4

  1

  我熟悉的人

  刻画人物的体形特征

  5

  1

  桌子、椅子设计

  动手能力培养

  6

  1

  泥塑彩罐

  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

  7

  1

  彩塑鸟

  塑出具有浮雕效果的鸟类图

  8

  1

  彩色纸筒人

  人物脸部的刻画

  9

  1

  邮票设计

  >

  设计一枚纪念邮票

  10

  1

  古诗配画

  培养再造想象

  11

  1

  美好的童年

  主题确定

  12

  1

  板报设计

  学*板报设计知识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美术计划

  13

  1

  电脑美术设计

  对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认识

  14

  1

  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认识实用美术

  15

  1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6

  1

  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7

  1

  测试

  18

  1

  测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