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1

  教学课题

  青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主备教师

  XXX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中理解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1)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2)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3)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青松的样子。

  (4)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闭上眼想象一下,鹅毛般的大雪不停地下,重重地压在松树的身上,但是它依然挺立在那儿,不禁让我们想到……(生接诗句)。要想知道松树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真是……

  (2)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1、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练*。(2)指名读,(3)齐读。

  2、背诵。想象一下,练*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巩固生字词,能背诵古诗。

  2、完成相关的巩固练*。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3、扩词。

  高( )( )( ) 青( )( )( )

  4、课后去观察一下松树,写一写松树的外形、特点或你对松树的理解。

  作业设计

  课后去观察一下松树,写一写松树的外形、特点或你对松树的理解。

  板书设计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花时。

《青松》教学设计2

  一、导入

  1、(出示青松图)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树?一起说出它的名字。(生说“青松”)跟老师一起写它的名字。(师板书:青松)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指生读,“青”、“松”是后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生齐读)

  2、小朋友们,你所了解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介绍它?(指生交流)

  小朋友们,这样的树你们喜欢吗?

  3、有一位爷爷,他叫*,他也很喜欢青松。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的课文,叫做——《*探母》,从那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好儿子,没想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大雪,*睡不着,他就到屋外去,看到灯光下的青松,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动画,师配乐朗诵《青松》)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的这首《青松》(板书:18)

  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

  1、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116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

  2、(出示全诗,生字用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指一生读,相机评价)

  3、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挺”是后鼻音)请你带大家读这个字。

  4、让我们来齐读这些生字,读两遍。

  5、小朋友们,字音读准了,诗句能读流利吗?自己练练。(生自由练读)

  谁来试一试?(师相机评价)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6、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好诗的节奏。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师朗读后标出停顿符号)你们也想来试试吗?自己先练练。

  谁来读?(指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请小朋友拿起书,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学生充分自学)

  2、(学生自学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

  3、小朋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来交流。

  冬夜里的这场雪下得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生:很大,我从第一行中的“大雪”这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大雪压青松图)

  你们看,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从地面上的雪我们也能猜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真是一场(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哪个成语?(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2)再读读第一行,哪个字也让你感受到了雪的大?(生:压)

  a、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这就是“大雪压青松”。(PPT出示“大雪压青松”,“压”用红字)(相机板书:雪压)“压”字,给你什么感觉?(指生说)

  b、你们的感受这么真切!相信一定能读好这句诗。(出示第一行)

  谁来读?(指生读,相机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读。

  4、子们,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板书:雪压),它怕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青松挺且直”)

  (板书:挺且直)

  那谁愿做一棵挺且直的青松?(一学生上台,昂首挺胸,伸开双手)

  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生接)直,在这里挺与直是同义词,中间用且字连起来。

  我想问一问这棵青松:青松啊,寒冷的北风刮来,层层的大雪压在你的身上,感觉怎样?(指生说)

  你害怕吗?(生:我不害怕。)

  真是一棵勇敢的青松!大家愿不愿意也来做一棵勇敢的青松?

  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挺起胸,直起腰。齐读“青松挺且直”。(生齐读)

  来,咱们可以拍拍胸脯,怎么样,感觉是不是更挺了?

  师引读:青松们,大雪重重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狠狠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毫不留情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恩,老师看到了一棵棵不畏严寒、昂然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请学生坐下)

  5、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男子汉的气概。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这两行诗。(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6、小朋友们,太阳出来了,你们看,青松身上的冰雪怎么啦?(融化了)(板书:雪化)阳光照耀下说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指生交流)

  7、是啊,冰雪融化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爷爷不禁发出赞叹: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板书:高洁)是*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指生交流)

  8、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青松高尚纯洁的品格?自己先练练,谁来读?谁再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9、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之下,不怕严寒,毫不畏惧,仍然苍翠挺拔,你想对它说什么?(指生说)

  10、来,孩子们,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全诗)自己先练练,谁来读?(指名读。师相机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青松的挺拔,读出青松的高尚纯洁,读出对它的赞美之情。(生齐读)

  11、让我们把青松的形象牢牢印在心里吧,能背诵吗?先试试。谁来背?(指生背)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诵。(学生齐背)

  真好,老师看到的是一棵棵坚强的松树。

  孩子们,今天我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了*的《青松》,其实,关于青松、关于*,还有很多的故事,这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去领悟。希望小朋友都能像青松一样(教师顺手在板书上连线,成为青松图)拥有高尚纯洁的品格,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永远做生活的强者。你们能做到吗?

  四、指导写字

  1、小朋友们今天诗句读得好,背得好,老师相信今天的字一定写得更好。(出示生字)老师指,你们读。

  2、谁想来当小老师,教教小朋友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指生交流)

  3、指导“压”。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

  4、指导“挺”。

  本课的生字里,最难写的要数“挺”了。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挺”的字形结构。“挺”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提手旁”要让出一些地方给右边。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可千万别写成“延”啊。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谁知道“挺”的笔顺?(指生说)好,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要点)

  5、最难写的字都已经解决了,其它几个字通过自学,一定能写漂亮。请小朋友们打开《*字册》完成“挺”“压”的描红、仿影、临写。

《青松》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出示青松图)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树?一起说出它的名字。(生说“青松”)跟老师一起写它的名字。(师板书:青松)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指生读,“青”、“松”是后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生齐读)

  2、小朋友们,你所了解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介绍它?(指生交流)

  小朋友们,这样的树你们喜欢吗?

  3、有一位爷爷,他叫*,他也很喜欢青松。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的课文,叫做——《*探母》,从那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好儿子,没想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大雪,*睡不着,他就到屋外去,看到灯光下的青松,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动画,师配乐朗诵《青松》)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的这首《青松》(板书:18)

  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

  1、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116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

  2、(出示全诗,生字用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指一生读,相机评价)

  3、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挺”是后鼻音)请你带大家读这个字。

  4、让我们来齐读这些生字,读两遍。

  5、小朋友们,字音读准了,诗句能读流利吗?自己练练。(生自由练读)

  谁来试一试?(师相机评价)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6、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好诗的节奏。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师朗读后标出停顿符号)你们也想来试试吗?自己先练练。

  谁来读?(指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请小朋友拿起书,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学生充分自学)

  2、(学生自学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

  3、小朋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来交流。

  冬夜里的这场雪下得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生:很大,我从第一行中的“大雪”这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大雪压青松图)

  你们看,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从地面上的雪我们也能猜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真是一场(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哪个成语?(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2)再读读第一行,哪个字也让你感受到了雪的大?(生:压)

  a、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这就是“大雪压青松”。(PPT出示“大雪压青松”,“压”用红字)(相机板书:雪压)“压”字,给你什么感觉?(指生说)

  b、你们的感受这么真切!相信一定能读好这句诗。(出示第一行)

  谁来读?(指生读,相机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读。

  4、子们,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板书:雪压),它怕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青松挺且直”)

  (板书:挺且直)

  那谁愿做一棵挺且直的青松?(一学生上台,昂首挺胸,伸开双手)

  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生接)直,在这里挺与直是同义词,中间用且字连起来。

  我想问一问这棵青松:青松啊,寒冷的北风刮来,层层的大雪压在你的身上,感觉怎样?(指生说)

  你害怕吗?(生:我不害怕。)

  真是一棵勇敢的青松!大家愿不愿意也来做一棵勇敢的青松?

  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挺起胸,直起腰。齐读“青松挺且直”。(生齐读)

  来,咱们可以拍拍胸脯,怎么样,感觉是不是更挺了?

  师引读:青松们,大雪重重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狠狠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毫不留情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恩,老师看到了一棵棵不畏严寒、昂然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请学生坐下)

  5、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男子汉的气概。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这两行诗。(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6、小朋友们,太阳出来了,你们看,青松身上的冰雪怎么啦?(融化了)(板书:雪化)阳光照耀下说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指生交流)

  7、是啊,冰雪融化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爷爷不禁发出赞叹: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板书:高洁)是*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指生交流)

  8、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青松高尚纯洁的品格?自己先练练,谁来读?谁再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9、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之下,不怕严寒,毫不畏惧,仍然苍翠挺拔,你想对它说什么?(指生说)

  10、来,孩子们,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全诗)自己先练练,谁来读?(指名读。师相机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青松的挺拔,读出青松的高尚纯洁,读出对它的赞美之情。(生齐读)

  11、让我们把青松的形象牢牢印在心里吧,能背诵吗?先试试。谁来背?(指生背)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诵。(学生齐背)

  真好,老师看到的是一棵棵坚强的松树。

  孩子们,今天我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了*的《青松》,其实,关于青松、关于*,还有很多的故事,这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去领悟。希望小朋友都能像青松一样(教师顺手在板书上连线,成为青松图)拥有高尚纯洁的品格,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永远做生活的强者。你们能做到吗?

  四、指导写字

  1、小朋友们今天诗句读得好,背得好,老师相信今天的字一定写得更好。(出示生字)老师指,你们读。

  2、谁想来当小老师,教教小朋友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指生交流)

  3、指导“压”。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

  4、指导“挺”。

  本课的生字里,最难写的要数“挺”了。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挺”的字形结构。“挺”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提手旁”要让出一些地方给右边。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可千万别写成“延”啊。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谁知道“挺”的笔顺?(指生说)好,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要点)

  5、最难写的字都已经解决了,其它几个字通过自学,一定能写漂亮。请小朋友们打开《*字册》完成“挺”“压”的描红、仿影、临写。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青松》教学设计1

  教学课题

  青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主备教师

  XXX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中理解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1)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2)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3)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青松的样子。

  (4)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闭上眼想象一下,鹅毛般的大雪不停地下,重重地压在松树的身上,但是它依然挺立在那儿,不禁让我们想到……(生接诗句)。要想知道松树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真是……

  (2)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1、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练*。(2)指名读,(3)齐读。

  2、背诵。想象一下,练*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巩固生字词,能背诵古诗。

  2、完成相关的巩固练*。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3、扩词。

  高( )( )( ) 青( )( )( )

  4、课后去观察一下松树,写一写松树的外形、特点或你对松树的理解。

  作业设计

  课后去观察一下松树,写一写松树的外形、特点或你对松树的理解。

  板书设计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花时。

《青松》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 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探母》,知道*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 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 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 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情况。

  4、 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生字

  1、 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 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 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 学*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第三四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 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 ,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青松》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出示青松图)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树?一起说出它的名字。(生说“青松”)跟老师一起写它的名字。(师板书:青松)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指生读,“青”、“松”是后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生齐读)

  2、小朋友们,你所了解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介绍它?(指生交流)

  小朋友们,这样的树你们喜欢吗?

  3、有一位爷爷,他叫*,他也很喜欢青松。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的课文,叫做——《*探母》,从那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好儿子,没想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大雪,*睡不着,他就到屋外去,看到灯光下的青松,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动画,师配乐朗诵《青松》)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的这首《青松》(板书:18)

  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

  1、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116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

  2、(出示全诗,生字用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指一生读,相机评价)

  3、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挺”是后鼻音)请你带大家读这个字。

  4、让我们来齐读这些生字,读两遍。

  5、小朋友们,字音读准了,诗句能读流利吗?自己练练。(生自由练读)

  谁来试一试?(师相机评价)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6、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好诗的节奏。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师朗读后标出停顿符号)你们也想来试试吗?自己先练练。

  谁来读?(指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请小朋友拿起书,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学生充分自学)

  2、(学生自学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

  3、小朋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来交流。

  冬夜里的这场雪下得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生:很大,我从第一行中的“大雪”这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大雪压青松图)

  你们看,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从地面上的雪我们也能猜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真是一场(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哪个成语?(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2)再读读第一行,哪个字也让你感受到了雪的大?(生:压)

  a、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这就是“大雪压青松”。(PPT出示“大雪压青松”,“压”用红字)(相机板书:雪压)“压”字,给你什么感觉?(指生说)

  b、你们的感受这么真切!相信一定能读好这句诗。(出示第一行)

  谁来读?(指生读,相机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读。

  4、子们,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板书:雪压),它怕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青松挺且直”)

  (板书:挺且直)

  那谁愿做一棵挺且直的青松?(一学生上台,昂首挺胸,伸开双手)

  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生接)直,在这里挺与直是同义词,中间用且字连起来。

  我想问一问这棵青松:青松啊,寒冷的北风刮来,层层的大雪压在你的身上,感觉怎样?(指生说)

  你害怕吗?(生:我不害怕。)

  真是一棵勇敢的青松!大家愿不愿意也来做一棵勇敢的青松?

  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挺起胸,直起腰。齐读“青松挺且直”。(生齐读)

  来,咱们可以拍拍胸脯,怎么样,感觉是不是更挺了?

  师引读:青松们,大雪重重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狠狠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毫不留情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恩,老师看到了一棵棵不畏严寒、昂然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请学生坐下)

  5、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男子汉的气概。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这两行诗。(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6、小朋友们,太阳出来了,你们看,青松身上的冰雪怎么啦?(融化了)(板书:雪化)阳光照耀下说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指生交流)

  7、是啊,冰雪融化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爷爷不禁发出赞叹: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板书:高洁)是*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指生交流)

  8、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青松高尚纯洁的品格?自己先练练,谁来读?谁再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9、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之下,不怕严寒,毫不畏惧,仍然苍翠挺拔,你想对它说什么?(指生说)

  10、来,孩子们,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全诗)自己先练练,谁来读?(指名读。师相机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青松的挺拔,读出青松的高尚纯洁,读出对它的赞美之情。(生齐读)

  11、让我们把青松的形象牢牢印在心里吧,能背诵吗?先试试。谁来背?(指生背)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诵。(学生齐背)

  真好,老师看到的是一棵棵坚强的松树。

  孩子们,今天我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了*的《青松》,其实,关于青松、关于*,还有很多的故事,这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去领悟。希望小朋友都能像青松一样(教师顺手在板书上连线,成为青松图)拥有高尚纯洁的品格,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永远做生活的强者。你们能做到吗?

  四、指导写字

  1、小朋友们今天诗句读得好,背得好,老师相信今天的字一定写得更好。(出示生字)老师指,你们读。

  2、谁想来当小老师,教教小朋友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指生交流)

  3、指导“压”。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

  4、指导“挺”。

  本课的生字里,最难写的要数“挺”了。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挺”的字形结构。“挺”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提手旁”要让出一些地方给右边。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可千万别写成“延”啊。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谁知道“挺”的笔顺?(指生说)好,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要点)

  5、最难写的字都已经解决了,其它几个字通过自学,一定能写漂亮。请小朋友们打开《*字册》完成“挺”“压”的描红、仿影、临写。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氓》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氓》教学设计1

  *古诗中最主要的诗意手段是“赋比兴”。

  和古希腊长篇英雄史诗以叙事为主不同,*早期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以抒情为主的道路。《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是抒情短章。但是,抒情和叙事本来就是分不开的。诗经几乎每一首又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寓情于事,涵情于物,这是*早期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突出表征。

  而诗经中的有些篇章在叙事方面已比较成熟,其中,《卫风·氓》是叙事艺术较为成功的篇章之一。

  《氓》同《诗经》中的绝大多数篇章一样,兼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而以赋为主。“赋”即是直言其事,实际也就是叙事。

  《氓》是借叙事以抒情”。同时诗歌又综合运用押韵、叹词、比兴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浓郁的抒情美。

  诗中采用女主人公追忆的手法,对整个婚恋过程进行了疏朗的、跳跃式的简单叙事,而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和笔墨抒情。在女主人公回忆中,其情感是随着思绪的流动和婚恋的发展变化而有节奏有层次的变化的。

  抒情美:“诗情是诗美的内容本质。在构成诗美的诸因素中,诗情是首要的因素。诗情决定着诗美,没有诗情便没有诗美。”

  女主人公对男子称呼语微妙的变换,颇值玩味。

  首章写氓借贸丝之名,与女主人公谋划婚事。根据后面章节“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两句来看,氓与女主人公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很有感情基础的。“氓之嗤嗤,抱布贸丝”,诗歌开篇处,男子以一个外乡人的形象出场,这个笑嘻嘻的家伙很拙劣地与女子套*乎。在物物交换的社会里,织好了的布应该去换取生活必需品,而他居然拿来换丝。丝,那是贵族才用得着的物品啊!“丝”与“思”谐音双关,“氓”以用布币买丝的隐语来挑逗女主人公,也正合此时女主人公羞涩含蓄之情态。(女主人公先写氓“蚩蚩”的忠厚样子。这种择偶标准表明她看中的是内在品质,不是氓的长相,但氓表面靠得住,最后并没靠得住。)而“来即我谋”之“谋”,应是谋划婚事,而并非初识恋爱,两人的相识已有一段过程。因此,“送子涉淇…子无良媒”,是写女子送氓回家,一路上谈话的内容都是婚事,而氓想早娶,却因无有良媒,女方父母尚未应允,以至氓以为女子思想不坚而生怨言。古代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才有“既然男女相恋,干脆结婚算了,为什么还要媒人”和“既然已订‘秋以为期’,为什么还说‘子无良媒’”的疑问。古代自由恋爱是不被认可的,如果不经过媒妁的沟通,就是私定终身。从诗的内容看,“秋以为期”可能是女主人公为私奔作准备,因为爱到极至,她安慰氓:“请你不要生气,我最迟秋天就跟你走。”

  “送子涉淇”、“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传递了意图之后,顺利地与女子确定了关系,两人交往渐密。此时男子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抱得美人归,所以,对女子一再延宕婚期的做法大为恼火。而女子却表现得相当矜持,即使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依然客客气气地称其为“子”,即“您”。客气,在一定程度就是“生分”,就是“距离”。这一阶段,女子对彼此相处分寸的拿捏相当到位,因此在感情中,她完全处于优势地位。

  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女主人公对氓爱恋之深,二是这个女子公然违背父母之命,自定婚期,足见其很有主见和反抗精神。(勇敢、善良和顺、善解人意、含蓄带怯)

  第二章就叙事而言是全篇最为精彩的篇章。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这种对有情男女幽会场面的描写,以及对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叙述,都十分自然质朴,毫不雕饰,它把一个纯情少女坠入爱河中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备。这种描写很有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效果,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多情少女淡抹盛妆,登上村头的墙垛,向意中人居住的方向凝神眺望,这时候,她觉得片刻的时间也如同经年历月,是那么漫长。当她的视线所及还没有出现意中人的时候,她痛苦异常,不觉泪眼潸潸,“泣涕涟涟”了。可是,当氓出现在她的眼前时,她转悲为喜,喊着笑着,飞快地朝氓奔去,她完全沉浸在这种狂喜之中,仿佛这世界存在的只有他们两个8943;8943;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气息激动人心的场面啊。能在简洁叙述中给人以丰富广阔的想象空间。女主人公的情感不再掩饰,溢于言表了。男子暂时的离去让女子陷入了无限的相思。此时,男子在女子心中便成了一个不可与他人语、无法与他人分享的私人密码。“复关”到底为何物其实无须深究,那河马、那大象、那狗熊8943;8943;现代女孩如是说,而远古的女子便称其为那“复关”。此句抒情直率真切,层层递进,将热恋中女子的复杂心理和动人情态描摹得绘声绘色、穷形尽相,其用情之深令不少后世读者为之动容。方玉润评点此处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痴情”二字点出了此女用情之深。

  尔卜尔筮…以我贿迁。”再次见面,女子已完完全全放下矜持,从“您”到“你”的转换,把女子的急切与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男子却似乎怀有异心,用种种借口来搪塞,女子敏感地察觉到什么,但此时她已深陷情网,无从逃脱,也许她以为婚姻可以让感情稳定,让男子不再心有旁骛,因而匆匆地把自己嫁掉,其实,这已为后面婚姻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一个“尔”字,其情可鉴,其痴可悲。

  注意“尔卜尔筮”,氓说自己既卜又筮,没什么不好,就是没有提到所请的“良媒”。由此氓的卜、筮值得怀疑,也许仅是甜言蜜语罢了。但恋爱中的女人相信了,于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由此可见,第2节在情感上已经比第1节进了一步,已由恋爱到结合了。只是因为没有提到媒妁之言,所以让人怀疑这种结合可能是私奔。男女双方虽是私订终身,但也并非视婚姻为儿戏,而是很认真地占卜了一番,在卦辞没有凶咎之言时,女子才最后答应婚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但是,后来的婚变,男方的负心,自己的遭遗弃,说明“体无咎言”的占卜很值得怀疑,而从叙事的角度而言,以后情节的发展恰与本章所叙形成鲜明的衬照。

  女主人公对这简单的婚嫁场面的描绘中貌似不动声色,不带抒情色彩,透过字面仔细体味这“你娶我嫁”的情景,实则暗暗传递了女主人公期待已久的做新娘的欢快和幸福。做新娘的时刻,是所有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自然是女主人公幸福感的颠峰。

  这种“以乐景写哀,愈倍增其哀”的艺术手法,为《诗经》之后的历代文学家们所借鉴。人在乐极、悲极之际,都愿直抒胸臆。诗歌的第二节,女主人公用赋的手法铺陈其事、直抒其情,追忆了自己思念盼望“氓”的感受和“氓”前来迎娶的情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朱熹语),“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胡寅语),赋的手法与比、兴不同,赋于叙事言物中直接抒情。

  第三章基本是插入记叙中的议论之辞,在全诗中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这种表述方式的变化,正体现了本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灵活性。女主人公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向世间女子提出严肃的忠告:当一个女子豆蔻年华、花容月貌之时,她的确能够得到男子的爱恋,男女双方都会坠入情网。但是,“士之耽兮…不可说也”,男子爱上一个女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会日见*淡,而女子爱上了一个男子,则会爱得日久弥深,以至不能自拔。这是世间男女对待爱情的不同心态。“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世间的少女们啊,可千万不要和男子们厮混;这些语言虽不免过激,却也包含有合理的因素: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已婚女子在家庭中毫无经济地位,视丈夫为终生依靠。对婚姻感情的专一,就是对未来安稳的人生生活的把握。而丈夫拥有经济的主宰权,贫穷患难时还可以与糟糠之妻共命运,一旦富有,则生“淫欲”之念,娶新弃旧。因而在婚姻生活中,女子总是处于任人驱遣宰割的不幸地位。诗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是很有社会普遍性的。

  “不可说也”为什么不放在全诗最后?第3节的内容是女主人公从自己惨痛的婚姻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想给自己的同胞们留下些教训,有点自言自语的意味,并不是对全诗的总结,所以不必放在全诗的最后。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善良。

  第4节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承接第3节开头,仍然以桑为比,是说女子青春不再,人老珠黄,因此恩爱不再。从这里可以看出,氓的择偶标准与女主人公恰好相反,取貌不取德。“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表明她离去了。首先是氓变心了,所以女子才主动离去,因此她就是“弃妇”,诗的主要内容都是写“弃妇”的感情经历,当然这首诗也就是一首“弃妇诗”。不过应当看到“弃妇”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她的主动离开也是一次抉择。

  “无与士耽”、“士也罔极”。本诗中的“士”应分为两个层次,前者泛指所有的男人,后者重指自己的丈夫。在叙事中插入抒情,是悲愤之极的流露。以自身的经历去提醒和告诫所有的女人:不要沉溺于男人们的花言巧语,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抒情之后,重回叙事的轨道,自己并无过失,婚姻的失败是“士”(即自己的丈夫)的“二三其德”造成的。

  三、四节用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美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桑”的意象比中有兴,引发了其后的抒情叙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春天桑叶之肥美润泽,喻年轻貌美的女子新婚浓情蜜意的生活;以秋天桑叶之枯黄败落,喻其色衰爱弛之艰难处境。“桑之未落”句后,女主人公由回忆当初欢愉的新婚,回到了悲惨的现实生活,情感也发生了两极化的转变,由大喜落入大悲,由幸福之颠跌入痛苦之渊。婚后生活的不幸使她无法遏制自己的悲愤悔恨,直以“于嗟”两句呼告,劝诫世上女子不可沉迷于爱情。

  第四节因“桑落”而感慨,以低沉的情调抒怀,倾诉了婚后物质生活的贫苦和精神上受到的伤害。

  “兴”。归纳起来,兴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歌曲的引子,引起所咏之词,其次还有启发、诱导联想的作用。在《诗经》中,兴的具体运用有三种情形,大量的是借物起兴,兴的意义与后面诗意不相关,只起发端作用;另一种虽也是借物起兴,但此物能引起联想,与后面诗意相关,如《蒹葭》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咏自然景物,有渲染气氛、引起感情抒发的作用;还有一种是此物不仅能引起联想,而且与后面的诗意有比喻的关系,如《关雎》开头以水鸟相向和鸣起兴,喻君子淑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属此类。又如《氓》中有两章用桑叶起兴,但同时桑叶又比喻弃妇的容貌、遭遇:这实际上已是象征性兴象了。如果说上述第一种是单纯的兴,那么第二种是兴而赋,第三种就是兴而比。以上情况说明,赋、比、兴三者常常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有时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不仅要注意比与兴的区别、更应注意比与兴之间联系的原因。

  第四、五两章写婚后生活,叙事中兼及议论抒情。婚后的生活绝无婚前瞻想的甜蜜,“三岁食贫”的艰辛的物质生活,“夙兴夜寐”的无休止的辛勤劳作,女主人公都可以忍耐承受,只要夫妻谐和,甘苦与共,这些本也算不了什么。可令人心酸的是,在她为家庭、为婚姻付出了青春代价而人老珠黄之后,所得的报答却是丈夫的虐待和抛弃,这些才是使她心如死灰、对丈夫彻底失望的根本原因。她愤怒地控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们婚姻没标准,都是反复无常的负心汉。过激的言辞饱含着对“氓”一类的负心汉的无情鞭挞。

  第5节追述在氓的家里多年勤苦操劳,有时还要遭受身体上、情感上的家庭暴力。“兄弟不知,其笑矣”兄弟为什么笑?,兄弟姐妹的嘲笑使她的感情更加复杂,也许她一直在用美满婚姻的美丽谎言欺瞒家里人呢,且当初她出嫁又基本属于私奔性质,现在被休回家,真是蒙受了莫大的耻辱。第五节中悲痛之情难以压抑,叙说婚后被“氓”凶暴虐待并抛弃,而更令女主人公心寒如冰的是,自己遭受如此不幸,亲兄弟们不仅不予同情,反而予以耻笑嘲弄。“诉说”本是人类痛苦忧闷心情的一种排解方式,是弱者无奈于命运的终极需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苦恼》中的车夫,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在遭受失子之痛的打击后,四处寻求诉说对象的。本诗中的女主人公在遭受丈夫虐待遗弃的婚变之后,同样有着这种心理需求。可亲兄弟既然如此,还有谁愿意做她倾诉的听众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既然人情如纸,世态炎凉,她就只能在反躬自悼、自悯自怜中聊获慰藉了。回娘家后孤独无助、黯然伤神。“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8943;8943;”(《毛诗序》),人在悲伤、忧愁思虑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长吁短叹。第五节在叙说女主人公遭受“氓”的虐待抛弃,亲人又不知情不理解时,连连用了六个“矣”字,这长长短短的六次哀叹,步步递进,层层渲染,叹出了女主人公此刻极端不幸的身世之感和极端低落的情绪。全诗抒情回落到了女主人公情绪的最低谷。

  第六节:“及尔偕老…,隰则有泮”,叙事的最后,女子被弃回家,没有得到兄弟们的安慰,反而遭到冷嘲热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女子家中当初对这个婚姻并不看好,女子是违背全家人的意愿毅然出嫁,而今落得如此下场,只好关起门暗自伤心。一人独坐空房,一时间,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尽管此时对男子充满了怨恨,但毕竟做了多年的夫妻,又怎能忘记那些曾经有过的甜蜜?人们总说,女子在最后是痛定思痛,与男子决绝。但是,多年的恩情,又怎能一下子说断就断呢?称呼重又回复为“尔”,这个对她而言是最简单也最亲密的称呼,其实已经昭示了女子心中欲罢不能的秘密。当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时的两相欢悦海誓山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如今氓却抛弃了她,氓前后感情的巨大反差,使她悔恨愤激,彻底失望,这才决定抛弃幻想,与氓一刀两断。从一定的角度而言,“决断”是这桩婚姻的不幸的悲剧结局,但是,与其把它看做是这桩婚姻的死亡,毋宁说这是她新的人生的起点。她以女性少有的清醒与坚强,从这桩不幸婚姻的泥沼中脱身而出,迈向新生。用反比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这段婚姻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清醒地认识到:果真与“氓”相处到老,等待自己的将比现在还糟糕,只能一辈子泡在无边无际的苦海了。

  所以最后她清醒理智的割断了情思,一句“反是不思,亦矣焉哉”,“哉”字语气毅然决然,全诗嘎然而止,干净利落。这段悲情最后即使没有升华,但总算解脱了吧。

  有一种说法是“长吁短叹”有利于健康,“意乱心慌,忧愁悲伤,长吁短叹,心胸宽广,解去抑郁,心里豁亮;惊恐惆怅,思虑彷徨,长吁短叹,心神安详,去掉压抑,坦然舒畅。”从《氓》诗的情感波澜来看,女主人公哀叹不止后,确实达到了减轻压抑、心胸宽广、心里豁亮的效果。

  悲剧的主题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意义。一个有着鲜明生动性格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在这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卫国,地处现在河南,也是春秋时期的中部,这个地方受礼乐文化影响较深,所以女子对感情不像郑国等地那样奔放。在本诗中,女子的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男子对自己的态度。称呼的转换在此处不是一个随意的现象,而是女子情感历程的脉络,也是我们解读这段感情起承转合的线索。

  形象美:“一定条件下,文学作品的强力度情感符号在于人物”,人物形象美也是诗歌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都以美好的形象而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如《木兰诗》中勇敢、刚强而美丽的木兰,戴望舒《雨巷》中带着淡淡幽怨、惆怅的丁香花一般的姑娘,让人读之难以忘怀。《氓》诗第二个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一个美丽、多情、勤劳、善良而理性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美丽: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外在的秀美,《氓》诗并没有直接描述,而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沃若”,润泽的样子,以桑叶的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等美好品质。《氓》诗中突出的体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在美:初恋时善解人意、含蓄带怯、温柔婉约;热恋时热烈奔放、深挚缠绵、楚楚动人;婚后勤劳贤淑、感情专一;婚变后凄婉动人而又刚强理性、自尊自爱。如果说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弃妇,那也是一个内外兼美的动人弃妇,一个既重情感性,又清醒理性的具有独特内在人格美的“弃妇”。

  女主人公最可贵的是其理性美、人格美。婚变后,她尽管也凄婉感伤,却又清醒理性,体现了不同于《诗经》中其他弃妇的刚强果断、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魅力,这样即使在男权中心社会也能赢得了男性的尊敬和女性的钦佩。她的理性美是贯穿全篇的。她在最初“氓”来求婚时并没有贸然答应,而是谨慎行事、理性定夺婚期。在婚变后她能静心思考其原因,坚持自己的正确(“女也不爽”),认识对方的问题(“二三其德”),女方没有过错,错于男人用情不专,违背誓言。“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即使兄弟不知情而嘻笑如常的情况下,她非但没有祥林嫂式地到处倾倒苦水,而且还能冷静下来去思量这些事情,有悲伤也独自吞落。女主人公孤独隐忍的高贵心灵充满张力的呈现出来,更增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特别是最后一刻,女主人公一句“反是不思,亦矣焉哉”,语气坚定,显示出其刚强的一面。女主人公形象刚柔并济的美学特点与《诗经》中其他弃妇相比则更显光辉。

  在婚前婚后,女主人公和“氓”的姿态是不同的。婚前,“氓之蚩蚩”“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是“求”者的姿态,而女子尚有推迟、拒绝的可能性;婚后,则男女角色互换,“氓”是“二三其德”、“至于暴矣”,而女主人公却遭遇无故被弃的命运,毫无权力可言。“氓”虚伪善变的本质反衬了女主人公的真诚重情。女主人公形象的感染力还在于她的遭遇代表了男权中心社会广大妇女的普遍遭遇,她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典型性,她的悲剧具有一种超越自身的普遍性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里直接用“士”“女”泛指,表明女主人公说的已经不再只是自己,而是跳出了个人情感的藩篱,关注更多妇女的命运,希望她们不要受到感情伤害。尽管囿于时代局限,女主人公的认识不全面,但客观上却揭示了男权中心社会一种普遍的婚姻悲剧。

  作为*古代最早的一首弃妇诗,《氓》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妇女与婚姻问题。本文拟通过诗中描述的情景透视当时人们的'婚恋观念及社会状况。妇女地位:在男权中心社会,“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为妻纲,女性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爱情就是女性生命的全部,而男性则不然,丈夫可以三妻四妾,随意欺凌抛弃妻子而不受任何道德谴责和法律约束。

  婚姻:在*古代,婚姻从来就是文学的母题。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男女*等的爱情婚姻不过是一种婚姻理想罢了,现实生活中则并非如此。在阶级社会的传统婚姻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奴隶社会如此,封建社会尤其如此。在奴隶制度的《诗经》时代,女子私奔还比较常见,尚不一定受到社会舆论的多大谴责;而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儒家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影响,女子私奔就被认为是可耻的失节行为,不仅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甚至还会受到族权的严厉惩罚;包括剥夺生命。从该诗描述的情景看,西周春秋时期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生活是相当自由的。其次,这首诗也反映出歧视压迫妇女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正在形成。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她没能为夫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造成的。《卫风·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周春秋时期男女青年的恋爱与婚姻尚较自由的世风世俗,同时也反映出歧视压迫妇女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诗经·氓》的叙事艺术:顺叙、倒叙兼用;叙事方式的灵活性【开头两章纯为叙事笔墨,叙述男女双方恋爱、订婚的过程。为后文的铺垫和衬照。而以下四章则是叙事兼议论,其中议论的文字直抒胸臆(悔恨、怨恨和愤恨)第三章笔锋一转,以纯粹议论的文字表达痛苦反思,议论的文字在全篇中就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第四、五、六章都是叙事中有议论,章法较第三章又有变化,在叙事中穿插议论】

《氓》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内容,分析形象,体会情感,,探究主旨,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绘制思维导图

  三、教学难点:记忆背诵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和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的基因,灵魂的酵母,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走进《诗经》,走进《氓》,走进那遥远的卫国发生的故事。

  (二)梳理内容

  那么,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要求读对节奏,读准字音。

  明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在经历了恋爱(1、2节)的幸福之后,又经历了婚变(3、4、5节)的痛苦,最后做出了决绝(6节)的选择的故事。

  过渡:以上是我们对诗歌内容做了整体梳理,下面我们一起对诗歌的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赏析。

  (三)分析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二节,看看在这两节诗中,作者是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写男女主人公的?

  明确:1、氓:蚩,笑嘻嘻,忠厚老实的样子;谋,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是来求婚的。

  2、女子:“送”说明了女子答应了男子的求婚,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一片痴情,“将”说明她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子。

  “望”,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痴痴等待,登上那倒塌的垣墙,久久伫立,向男子所在的方向望去,见不到男子就伤心哭泣,见到男子就又说又笑,真真是一个率真可爱的女子。“迁”字写出了这份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结婚了。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对诗歌的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诵读第一二节诗,边读边记,强化对诗句的记忆。

  (四)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婚变部分的内容,找出能够表现女子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女子的内心感受,并完成这一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

  1、“食”、“耽”、“说”表面上写的是斑鸠贪吃桑葚,实际上是写女子沉溺于爱情无法自拔,写出了女子内心的后悔。以此来劝诫其他的女子千万不要沉溺于爱情。

  2、“贫”字写出了女子多年来为了和氓在一起,甘愿过着贫穷的生活。“爽”字是过错的意思,“贰”写的是氓的行为没有定准,反复无常。

  女子甘于贫困,行为没有过错,而氓却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由此表现女子对氓的斥责和怨恨。

  3、“暴”字写出了氓的凶暴,“咥”字则写出女子娘家兄弟的冷漠,不但不同情,反而还讥笑她,“悼”字写出了女子饱受煎熬,无人倾诉,内心无比辛酸的伤痛。

  我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就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处在婚变状态的女子内心情感的变化轨迹,是一个由悔到怨,再到伤的过程。从对恋爱阶段人物形象的分析到对婚变阶段女子内心情感的体会,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思维从感性形象的联想想象到对人物内心感受的理性推理过程。

  (五)探究主旨

  1、过渡:无人理解,无处倾诉,只能独自伤悲的女子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已”字说明女子做出了决绝的选择,没有幻想,没有迷茫,没有卑微,也没有不舍,有的只是清醒和刚强。回想过去,“言笑晏晏”形容少年时代快乐的样子,“信誓旦旦”氓立下的誓言是真挚诚恳的。然而,现在快乐全无,在思前想后之后,女子清楚地知道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幸福快乐了,男子违背誓言,也没有悔改的心意,所以断然、决然的选择离开。

  2、学完这首诗,老师不禁感到很纳闷,女子和氓是青梅竹马,而且是自由恋爱,为什么女子还是得不到幸福?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

  明确: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的自立自强

  (六)作业布置

  借助思维导图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看着思维导图上的关键字词,对人物形象和诗歌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记忆诗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体会处在婚变阶段的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情感的变化过程。但是这节课还有不少的遗憾。现总结如下:1、留给学生展示和讲解思维导图的时间不够,不能很好的表现学生在经过老师指导之后的效果;2、课堂上朗读的次数不多,背诵的效果不太明显;3、对于主题的探究还是应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的话,中间环节的时间就会比较充裕,学生也就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画的思维导体和讲解了。

《氓》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3.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

  3.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三、教学设想

  首先,解决诗中的难字难音,再次理清诗的叙事情节,并对诗进行全面理解,

  让同学们掌握字音,掌握这首叙事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四、教具设备: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2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出不同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了《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静女》,通过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僻远的城角幽会时欢乐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节课呢,我们将继续学*《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大家请翻开课本91页。(同时板书课题)

  (二)介绍课题

  现在请某某某同学来读一下课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反问同学:为什么不是读máng呢,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它不是读máng吗?),第二种情况,读错,及时纠正。

  这里我想特别明确地提出氓是一个古今异义词

  氓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音máng

  上节课我们在介绍《诗经》的时候就说到,《诗经》按其内容分,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15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今天我们讲的《氓》这首诗则是15国风中的卫风,大家请看注释①

  现在,大家先认真听录音一遍,注意诗的节奏和难字难音

  (三)难字难音

  匪:fēi汤:shāng

  愆:qiān徂:cú

  将:qiāng裳:cháng

  载:zài靡:mǐ

  于:xū隰:xí

  说:tuō角:jiǎo

  (四)情节和主题

  1.情节

  刚才大家在听录音时就应该感觉到了,《氓》是一首叙事诗,是叙事诗呢就有它的发展情节,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一遍,并参照注释,试着理清叙事情节。呆会请同学来说说诗中的发展情节,并划出相应的章节。(请同学回答问题)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一章: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专一,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三岁食贫”写出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伤害。先写女子的辛苦;再写男子无情,女子不幸;后写“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顾影自怜,伤心不已。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对于男子的无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毅然决定与男主人公决裂。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这一章写女子的被遗弃和坚强。写出女子所受伤害之深。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的

  2.主题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布置作业

  1.复*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第四课氓

  恋爱(第1、2章)(热情、幸福)

  氓婚变(第3、4、5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6章)(清醒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特产》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特产》教学设计1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搜集资料、口头和文字描绘特产等学*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第二课时:学*《故乡的杨梅》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第三、四课时:初显身手、笔下生花

  课题:特产

  教材分析:

  本课由几个系列版块组成。连线,把水果和最有名的产地连起来;写物产的产地;找找不是同类的特产;学*古诗。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特产,我国各地的特产有什么。学*《故乡的杨梅》,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家乡特产写广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问一问学生知道哪些水果。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些水果的产地,观察*地图,了解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了解时间,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

  教学准备:教师:*地图、投影仪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学*第七单元《特产》板书课题,你知道什么叫特产吗?

  二、新授

  1、你知道哪些特产?它们的产地分别在哪?

  出示*地图,认识地图

  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游戏:猜谜语

  了袍子弯弯像月亮,

  是白胖子短短像瓜

  去了白胖子少穿衣

  是黑子。大衣。

  谜:荔枝谜:香蕉

  身材又

  穿著紫衣裳

  我像竹竿

  是甜又甜。

  谜:甘蔗

  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吗?在地图上指一指。

  连线:哈密瓜龙眼甘蔗红橘鸭梨菠萝

  福建新疆河北广西贵州四川

  3、投影出示: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

  丝绸----- 辣椒------- 枸杞------

  茶叶----- 香菇----- ()-----

  自由读词语,你认识哪个生字,怎样记住的?不理解哪个词语?

  出示实物,学生观察

  指名做练*,交流:丝绸-----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

  (1)在地图上找一找

  (2)你还知道哪些物产和它们的产地?

  表扬查资料、多问的学生。

  4、出示词语:

  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

  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

  指名读,你了解哪个词?投影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5、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学生在练*纸上做,交流

  6、自学古诗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对照,给古诗配上图

  (3)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自学

  自由读古诗,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

  古诗诵读会(配乐)

  7、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搜集家乡的一种特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畅所欲言、开卷有益

  教学过程:

  开卷有益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集体读第一段。

  4、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5、指名读第二段。

  体会“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6、齐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指名说说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各如何?

  7、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8、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9、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指导有感情朗读

  10、练*朗读课文。

  畅所欲言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它有哪些特点?你准备从哪几方面给大家介绍呢?仿照开卷有益说一说,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

  小组练说,每组选一代表班内交流。

  学生评价,师随机指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我们知道了很多地区的特产下面我请同学们作一下练*

  哈密瓜 福建

  龙眼 新疆

  甘蔗 河北

  红橘 广西

  鸭梨 贵州

  菠萝 四川

  同学们又获得了一些知识,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吗?

  (看书、同学之间介绍、看电视、上网等)

  二、*作

  1 广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车体上,报纸上我们随处可见,广告是对产品的推销,也是对新产品的介绍。相信有的广告语使你们印象深刻,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并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食品类电器类药品类饮料类

  2 通过看广告是我们获取信息比较简便的方法,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每到旅游季节世界各地的友人都纷至沓来,我们的家乡也有丰富的特产,并且围绕特产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活动吗?你们能不能为它们做一下宣传?

  3 撰写广告词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产品的特点,也可以配生动活泼的画面,也可以通过电脑所做的.动画来为产品做宣传。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选你们喜欢的活动。

  注意:写广告词时,注意抓住特点,描写要生动细腻。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产品。

  小组完成后,上台交流。

  4 金钥匙

  教会学生了解特产的方法,鼓励学生不仅留心观察商店的字号,还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来了解。

《特产》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在“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挖掘了许多极具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东山特产展不完》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童谣,它句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包含了地域的知识。我园通过开展学讲闽南话、学唱闽南童谣、学说闽南语故事等活动,推动幼儿对闽南语、闽南童谣、闽南文化的了解,传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耳濡目染,在浓郁的闽南文化氛围中,感受闽南语的魅力。

  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童谣独特的美。

  2、让幼儿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体验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3、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事先开展“东山知多少?”谈话活动,让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东山地名和各地特产。

  2、物质准备:

  (1)东山各村的背景图及各种特产的图片。

  (2)将东山各村的背景图配上音乐《美丽的东山岛》制作成课件。

  (3)2-3种特色食品;响板。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然后告诉老师里面有哪些村庄?”(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师:“刚才,我们看到许多村庄,有哪些呢?”(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地名贴在黑板上)。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有哪些村庄?(教师引导幼儿边观看图片边说出各村的名称)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东山岛有这么多美丽的'村庄,老师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原来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后来被人们编成了一首很容易记的童谣,这首好听的童谣叫《东山特产展不完》,请小朋友听听。

  二、完整欣赏,感受童谣

  1、教师借助响板完整朗诵一遍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提问:(1)这首童谣的名称叫什么?(请2—3名幼儿回答,然后全班一起回答)(2)小朋友在这首童谣里听到各个村庄有哪些特色的东西?(教师将幼儿说出的特产贴在黑板上———出示图谱)。

  2、结合图谱,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幼儿理解闽南语。

《特产》教学设计3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搜集资料、口头和文字描绘特产等学*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第二课时:学*《故乡的杨梅》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第三、四课时:初显身手、笔下生花

  课题:特产

  教材分析:

  本课由几个系列版块组成。连线,把水果和最有名的产地连起来;写物产的产地;找找不是同类的特产;学*古诗。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特产,我国各地的特产有什么。学*《故乡的杨梅》,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家乡特产写广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问一问学生知道哪些水果。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些水果的产地,观察*地图,了解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了解时间,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

  教学准备:教师:*地图、投影仪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学*第七单元《特产》板书课题,你知道什么叫特产吗?

  二、新授

  1、你知道哪些特产?它们的产地分别在哪?

  出示*地图,认识地图

  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游戏:猜谜语

  了袍子弯弯像月亮,

  是白胖子短短像瓜

  去了白胖子少穿衣

  是黑子。大衣。

  谜:荔枝谜:香蕉

  身材又

  穿著紫衣裳

  我像竹竿

  是甜又甜。

  谜:甘蔗

  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吗?在地图上指一指。

  连线:哈密瓜龙眼甘蔗红橘鸭梨菠萝

  福建新疆河北广西贵州四川

  3、投影出示: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

  丝绸----- 辣椒------- 枸杞------

  茶叶----- 香菇----- ()-----

  自由读词语,你认识哪个生字,怎样记住的?不理解哪个词语?

  出示实物,学生观察

  指名做练*,交流:丝绸-----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

  (1)在地图上找一找

  (2)你还知道哪些物产和它们的产地?

  表扬查资料、多问的学生。

  4、出示词语:

  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

  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

  指名读,你了解哪个词?投影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5、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学生在练*纸上做,交流

  6、自学古诗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对照,给古诗配上图

  (3)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自学

  自由读古诗,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

  古诗诵读会(配乐)

  7、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搜集家乡的一种特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畅所欲言、开卷有益

  教学过程:

  开卷有益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集体读第一段。

  4、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5、指名读第二段。

  体会“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6、齐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指名说说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各如何?

  7、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8、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9、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指导有感情朗读

  10、练*朗读课文。

  畅所欲言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它有哪些特点?你准备从哪几方面给大家介绍呢?仿照开卷有益说一说,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

  小组练说,每组选一代表班内交流。

  学生评价,师随机指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我们知道了很多地区的特产下面我请同学们作一下练*

  哈密瓜 福建

  龙眼 新疆

  甘蔗 河北

  红橘 广西

  鸭梨 贵州

  菠萝 四川

  同学们又获得了一些知识,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吗?

  (看书、同学之间介绍、看电视、上网等)

  二、*作

  1 广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车体上,报纸上我们随处可见,广告是对产品的推销,也是对新产品的介绍。相信有的广告语使你们印象深刻,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并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食品类电器类药品类饮料类

  2 通过看广告是我们获取信息比较简便的方法,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每到旅游季节世界各地的友人都纷至沓来,我们的家乡也有丰富的特产,并且围绕特产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活动吗?你们能不能为它们做一下宣传?

  3 撰写广告词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产品的特点,也可以配生动活泼的画面,也可以通过电脑所做的.动画来为产品做宣传。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选你们喜欢的活动。

  注意:写广告词时,注意抓住特点,描写要生动细腻。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产品。

  小组完成后,上台交流。

  4 金钥匙

  教会学生了解特产的方法,鼓励学生不仅留心观察商店的字号,还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来了解。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青松》教案 (菁华5篇)

《青松》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青松》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设计:青松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棒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青松》。

  齐背。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化:共四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撇,第四笔竖弯钩。右边是撇、竖弯钩。

  压:共六笔。半包围结构。厂字头,下面是个土加一点。

  挺:共九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第八笔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且:共五笔。独体字。第五笔“横”最长。它的上面部分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待:共九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双人旁,右边是个“寺”。

  雪:共十一笔。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各一半。上面的雨字头的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钩。

  2、 描红练*。

  三、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1、在学*《登鹳雀楼》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通常读五言诗,每一行中间两次停顿,大都在第二、四字以后,但无论如何不能机械搬用,否则容易把关系紧密的词语拆开,反而影响了诗意的正确表达。根据这一点,请大家轻轻读《青松》,看看怎样处理停顿比较合理。

  大雪 压青松,

  青松 挺且直。

  要知 松 高洁,

  待到 雪化时。

  2、小结:讨论后的停顿处理。

  3、研究朗读这首诗的基调:赞美青松。

  4、练*朗读。指名朗读,评读。

  三、背诵指导。

  熟读全诗。

  试背、默写,对照纠正。

  高声吟诵。

  四、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景(所见)不怕重压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情(所想)高尚纯洁

《青松》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青松图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看,它是谁啊?(板书:青松)请小朋友伸出手指,一起跟我来写一写。

  2.读题: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一下。

  3.同学们,你对青松有什么了解呢?这是一棵怎样的青松?

  4.古往今来,许多人写过赞美青松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我们熟悉的*爷爷写的诗。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仔仔细细地把这首诗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1)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你能读准它吗?

  压 挺 且 待 化

  在朗读时注意读准“挺”和“待”这两个字的读音。

  (2)现在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同桌互相读一读,每人读一遍,比一比谁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1)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2)同学们再来好好读一读吧!试着读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这首诗写了青松什么呢?同学们自己再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相信有好些诗句你自己都能读懂,有不懂的也没关系,一会儿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生自读)

  2.生自主交流读懂的和不理解的。

  3.学*“大雪压青松”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1)这是怎样的一场大雪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鹅毛大雪、大雪纷飞)。

  (2)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词语或者成语呢?(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天寒地冻)

  (3)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冬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4)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学*“青松挺且直”

  (1)这么沉、这么重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青松是什么样的表现呢?(青松挺且直)

  (2)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请一生上台来演,生评议。)

  (3)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4)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5)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6)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7)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练读)

  5.学*“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什么时候?

  (2)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3)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

  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4)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生说意思)

  (5)正是有着这样的勇气和敢于抗击风雪的坚强,青松才能春夏秋冬、四季常青。(出示青松图片)

  (6)读了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①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②那么自信,坚强敢于斗争,真厉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畏严寒、纯洁高尚)

  (7)是呀,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作青松,作一株在困难重压下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再读,练*背诵)

  (8)阅读《同步导学》课外阅读写诗背景。

  (9)*爷爷的《冬夜杂咏》共由三首诗组成,除了《青松》,还有《秋菊》和《红梅》两首,在《同步导学》上,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课堂作业,巩固学*成果

  1.出示本课生字,分类重点指导。

  ①压: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和哪个字有点像?(庄)

  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②待 化 挺:“待、化”左窄右宽。“挺”要摆放匀称,注意里面不要写成“延”。

  教师范写,学生在《*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2.布置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第6题。

《青松》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设计:青松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棒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青松》。

  齐背。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化:共四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撇,第四笔竖弯钩。右边是撇、竖弯钩。

  压:共六笔。半包围结构。厂字头,下面是个土加一点。

  挺:共九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第八笔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且:共五笔。独体字。第五笔“横”最长。它的上面部分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待:共九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双人旁,右边是个“寺”。

  雪:共十一笔。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各一半。上面的雨字头的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钩。

  2、 描红练*。

  三、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1、在学*《登鹳雀楼》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通常读五言诗,每一行中间两次停顿,大都在第二、四字以后,但无论如何不能机械搬用,否则容易把关系紧密的词语拆开,反而影响了诗意的正确表达。根据这一点,请大家轻轻读《青松》,看看怎样处理停顿比较合理。

  大雪 压青松,

  青松 挺且直。

  要知 松 高洁,

  待到 雪化时。

  2、小结:讨论后的停顿处理。

  3、研究朗读这首诗的基调:赞美青松。

  4、练*朗读。指名朗读,评读。

  三、背诵指导。

  熟读全诗。

  试背、默写,对照纠正。

  高声吟诵。

  四、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景(所见)不怕重压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情(所想)高尚纯洁

《青松》教案5

  师:“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

  生:雪窖冰天

  生:冰天雪地

  生:滴水成冰

  ……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尤为重要。把看上去十分抽象的古诗句与相关的图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能激发儿童的学*兴趣,有利于联想和发展形象思维。苏教版教材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古诗也不例外,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雪的大,并用上积累过的好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的精神做铺垫,又加强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

  师: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重重的。

  生:一定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师: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

  师: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胸?

  生:我考试考了好成绩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

  生:我参加跳绳比赛时得了第一名,我就很高兴地挺起胸膛。……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在理解青松的“挺且直”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演一演,深刻理解了“青松挺且直”的意思。)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青松作文实用10份

  青松作文 1

  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松树以它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一直被文人墨客赞誉。**代表作《青松》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多么富有感情的诗句啊!简洁明了生动地再现了松树的.高洁,顽强。

  你看,冰天雪地中依旧枝繁叶茂的植物寥寥无几,可青松却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下来。花儿谢了,鸟儿飞了,大地各处都成了白色,而青松不畏严寒,苍翠挺拔,为大地装点着一抹绿色。它让人们在单调的冬季看到勃勃的生机,鼓起奋发的斗志。

  这青松不正像那些任劳任怨的清洁工人吗?他们是城市“美容师”,当晨风轻拂黎明,当城市还在梦中。他们悄然走上街头,“沙、沙、沙”扫走了残叶纸屑,带来了整洁清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无怨无悔,早出晚归。每条大街,每条小巷,处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为美化我们的城市默默奉献。

  我敬佩在风雪中巍然屹立的青松,更敬佩那些有着青松高洁的人们。

  青松作文 2

  那年盛夏时节,只一棵破败不堪的青松,改变了我……

  那样好的天气,雷雨洗刷过的碧蓝天空,显得那样一尘不染,阳光折射的氤氲雾气,梦幻非常,但,我却无心欣赏,青松作文。很简单,一次重大失败,父母白着眼冷嘲热讽,使我对自己似乎都失去了信心。

  我心酸,可又无可奈何。

  走着走着,我便来到一处我从未踏足,但存于村里的地方。我伫足,定睛一看,眼前数十棵挺拔无比的高大青松,傲然立于这世间,那昂首骄傲的姿态,是我身上从未有过的肆意张扬,翠绿的色彩,似是连天空都染上。衬着雨过天晴,惹眼非常。

  可是,偏偏有一株要煞风景,这棵树长得并不旺盛,而暴雨中的那声惊雷,将其彻底摧毁,苍硬的枝干上,存在一条狰狞的黑疤,大片的土地被它苍白无力的根带出,枝叶,无不透露着死气——自然的败笔!

  我嗤之以鼻,可有突然僵住,一个残酷冰冷的事实涌上心头,自己与其何其相似!

  刚想迈步的腿也似死死钉住了一般,难以动弹,目光痴痴地凝视,瞳孔深处一片混沌,清风再受不了,向我袭来,地上的杂草也是微微抖动……突然!那是——

  我快步走上前,拨开草,竟大吃一惊,这被雷劈倒的青松,其躯干之下,杂草丛中,竟有如此一番天地,一丛雪白的花欣然怒放,纤弱的花瓣透着点嫣红,晶莹的水滴还在上滚动,这破败不堪下,竟有如此的天地!

  一刹那,我什么都明白过来,这株青松也曾想过像同伴那般,向往天空,可是由于自身的些许不足,无法完成,昨夜惊雷乍起的瞬间,那颗木质的心恍然大悟,既然注定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何不俯下身来,用自己,护住足边的一抹美好,作文网《青松作文》。于是,它受尽人们的白眼、厌弃,却不愿放弃,因为只有它自己明白,这条路,属于它自己,最合适!

  我恍然自己也应如此,失去了,可以再爬起,一条路,以错误的方式去行走,注定达不到尽头,即使走得血肉模糊,筋疲力尽,也无可奈何,何不换种方式,也许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我微笑,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青松作文 3

  有一种植物,即使身在陡峭的悬崖上也能深深扎根,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非常从容,绝不会枝叶掉落、枯黄萎顿的痛苦死去。这种植物的名字叫:青松。

  青松的`特点也是它独特的优点:生命力顽强、拥有一身铮铮傲骨。就算它艰难的攀附在悬崖上时,也会显出一副悠然傲气的模样。它总是那么高,那么壮,让人心生一种敬佩之情,却又不会敬畏。那种予人温暖的安全感,像一位高贵的君王在亲切的关怀着自己的子民,虽有王者之风,但*易*人。想必这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爱写关于青松的诗,绘出青松的傲然神态的原因吧。青松的一生也像人的一生:幼儿时稚嫩却也坚强,那隐忍的决意让人想去呵护培养;青年时桀傲不驯,像一匹野马,却也懂得稳重;中年枝干粗壮,为整体幽然的形态*添了几分稳重;到了步入老年,枝叶和整体轮廓变的柔和,好似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这就是青松,一个拥有人类所渴求的品质而又似人的植物。

  青松作文 4

  青松,不像柏树那样笔直挺立,庄重肃穆。不像榕树那样枝叶茂盛,绿阴如盖。也不像桂花树那样翠绿,闪烁着油亮的光泽。可是,它却默默地为人民做出牺牲,贡献。

  春天到了,青松就像是一棵用翡翠雕成的树,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夏天,知了们都热得“知――了”“知――了”地大叫的时候,它却还是威武地站在那里,像是对夏天没有兴趣似的。

  秋天,当百花凋谢,树木落叶的时候,它却没有落掉一根松叶,好像在它眼里,现在还是春天。

  冬天,青松还是那样挺立着。它用自己的身躯做成木材,做出贡献。

  人们学着青松不怕狂风暴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而不要报酬。如果没有青松做榜样,没有它的牺牲,就没有青松木盖成的房子,用青松木做成的椅子……就没有了别人的方便。

  多好的青松啊,它不仅为人们提供着木材,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它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青松作文 5

  每当忆起元帅诗人**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青松诗,我便会想起我校教学楼前的那裸青松。它高大挺拔,灰褐色的树干上满是疙疙瘩瘩的树皮,活像一张爬满皱纹的老人脸孔。

  松树的主干已经长到三层楼那么高了。它的树叶像把巨伞一样,*整地向四周伸开,好像有人修剪过似的,又好似一个巨人伸开千百只手那样,给人以一种奋进的力童。它耸立在一排小树苗前,当暴风雨来临时,它就用粗壮的树枝保护小树苗,任凭风吹雨打,毫不动摇。

  春天,松树的嫩芽似闪动着的黄绿色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夏天,嫩芽长成了像钢针一样的叶子,绿得好像一碰就会滴下油来似的。秋天,其他树木的叶子都转黄了,飘零了,而松树依然苍翠欲滴,生机勃勃。到了冬天,大地光秃秃的一片,只有松树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场大雪过后,到处是银装素裹的世界,松树则显得更加高大,更富有生命力。

  望着校园前的那棵青松,我不禁想起了我国杰出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马老在遭受批利和迫害时,始终没有低头,就像雪后的青松一样,挺且直。马老刚正不阿的品格,认真负责的教风,严谨的治学精神,也不正像青松那样高洁吗?作为马寅初中学的学生,我要像青松一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去战胜学*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青松作文 6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植物,各个都绚丽多彩,像樱树、桃树、杨树……虽然它们在不同季节生长,但都有魅力之处,可有的树就没有那么耀眼。

  在我小时候,对什么都不太了解,只听爸爸一一指点给我看。等我长大一些才分辨出喜好。每棵树都有迷人的外表,当我同一群人走进花园,看一群人走到高大的樱树下,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樱树身上,它高傲地享受着这一切。我离开人群,朝园中的小角落走去,严肃地看着一颗长得茂盛的松柏,人们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喜欢这棵树。于是,从他们口中流出来的脏话,像冰雹一样砸到了松柏身上,但它还是像威严的士兵,精神抖擞……

  樱树有着迷人的外表,桃树有着娇小可爱的小花,杨树有着高大的身躯,而我喜欢的松柏呢?不但没有千姿百态的枝干、五彩的外表,但是俗话说的好:外表不重要,只有内在好才珍贵。

  记得去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去厦门鼓浪屿玩。临海有一座雕像高高耸立在人们面前。路过的人不禁抬头仰望,仰望那座威风凛凛的人像-郑成功。郑成功脚下,栽的是长生不老的松树。妈妈看着我站在原地不动,笑着过来和我说:

  "这是松柏,一年四季都不会枯萎,它不像枫树那样有着艳丽的色彩。在北方再好看的树到了冬天依然会凋谢,而松树能活几百年,再冷的天气,也不会被冻死。因此,松树都会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下出现。后辈们通过长命百岁的松树来表达对逝去的伟人敬仰、尊重的情感。"

  是啊,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每棵树都得面对严寒。有的树叶子掉光了,有的树因为弱小而死去,可我喜爱的松树呢?依然出类拔萃,像个绿衣卫士,坚定地站着,那种毅力使我感动。

  青松作文 7

  一天,我有机会和爸爸来到昆嵛山游玩,在上山的路上,我被一颗写有"欢迎光临"的松树吸引住了,满山长满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我仔细观察发现青松枝茁壮,叶茂盛,树干粗壮,弯曲,青松的根细细的吸引了我,根的数量很多,粗细不同。深深地扎进根里,吸收水分,营养,他们经过暴风雨的考验,勇于站在山顶上,展现风采。

  望着眼前的青松,我浮想联翩,在祖国的高山冰雪线上,那一位位手握钢枪,身穿绿色军装,用自己的青春,用家庭的分别为代价,换来了每寸疆土的安宁,与风雪为伴,与日月交谈,忍受着艰苦,忍受着寂寞。他们每天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喝不到甜甜的.淡水,但是他们毫无怨言,端着沉重的钢枪,在雪地里站岗,每逢佳节,享受不到和家人团聚的快乐,品尝不到家人准备的美味佳肴,在雪山上吃着罐头,压缩饼干,但是他们非常乐观。

  这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人们的幸福。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我崇尚青松的坚忍不拔,崇拜***的坚韧无私。

  青松作文 8

  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树,有人喜欢叶似巴掌的枫叶树,有人喜欢迎风摇曳的梧桐树,有人喜欢……而我却对吃苦耐劳的青松情有独钟。

  我之所以喜欢青松是因为它能四季常青,而不会枯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无论是哪一棵松,它的枝干都是那么粗实而又坚硬,呈现出棕褐色。松针长得特别茂盛,绿的苍郁像一根根缝补衣物用的针似的,尖锐无比,谁敢碰它一下,它就毫不留情地刺你几下。

  夏天来到时,烈日当头,阳光火辣辣的照在青松上,青松却不怕烈日的暴晒,撑起绿色的大伞,长得更加苍翠。

  秋姑娘迈着匆匆的脚步来到了,花儿都枯萎了,往日活泼的小草也没有了精神,泛黄的树叶也都从树上飘落下来,只有青松还是那样苍翠挺拔,撑着绿色的大伞。

  转眼间,严冷的冬天来到了。大雪纷飞,树枝上都光秃秃一片,唯有青松站在那里,承受着大雪,忍受着寒风。天越是寒冷,青松越是顽强。

  春天,冰雪融化,一阵微风拂过,青松显得更加精神抖擞。

  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那一行行青松总是昂着头,挺着胸,显示出力敌千军的气魄。

  我喜欢你——青松,虽然你是极为*常的一种树,但是你默默无闻的为地球增添一份新绿。我喜欢你——青松,喜欢你那顽强的生命力,喜欢你吃苦耐劳的精神。

  青松作文 9

  植物王国里的植物数不胜数,每一棵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然而在这些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青松。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去哈尔滨旅游,一路上看见许多松树挺拔的伫立在路旁,像一个个战士在为我们站岗。天空湛蓝,万里无云,路边厚厚的`积雪似乎也被天映蓝了,景色美不胜收。我专注的欣赏美景之时,突然想起哈尔滨冬天气候寒冷,很多植物都已枯萎,为什么只有青松还依然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我很疑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这么寒冷的冬天,其它植物都不再生长,却只有青松还依然翠绿?”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具体的原因我也说不清楚,你还是自己去多查资料,多看书了解吧。”回到家后,在电脑上终于查到了资料:松树,常青树,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松树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它生长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一般都生长在海拔极高的悬崖峭壁上,由于海拔高,自然温度也最低,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地,更令人惊叹的是青松有些生长在石头之上,无论是哪个地方它都能生长,所以他常被人们称为生命力强的常青树。

  青松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探索更多的知识。

  青松作文 10

  四季常青的松树,是我见过的最渴望活下去的树,最遇到挫折而不气馁的树。

  有这么一棵倔强的青松,曾经它可能是一颗随风而落、不小心掉进了深渊的种子。如今,它已从两块巨石的缝隙中冒出了头,巨石的排挤反而使它更想活下去,长成了独特的模样,这难道是自信的力量吗?

  松树绝不会因为身在干旱的地方就舍弃自己的生命,它会根据环境而改变自己它的叶子是细长的针叶状的。由于松树的生存环境干旱,极难获取水分,而水分又是树木成长必不可少的能量,所以它必须千方百计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于是它剪裁了自己的外衣,从奢华的曳地长裙变成了简朴的破洞裙,时尚又精干!

  每当冬季来临,大雪在空中飞舞,人们都冻得瑟瑟发抖了,谁还会出门呢?可是松树却屹立在山顶,依然苍翠挺拔。大风呼啸着,不断地将雪打在它的身上,脸上。它却对此不屑一顾,只当这是上天送来的馈赠。

  松树还很低调,它一年四季都披着一件墨绿色的衣服,从不招摇。它既不像柳树那样向人挥舞炫耀着自己长长的柳枝,也不像牡丹那样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它只会静静地站在山岗上,纹丝不动,就像一位站岗放哨的士兵,默默地为这片天地守护一份生机,默默地为文人墨客奉献一丝灵感,默默地为松鼠奉献一份美餐。

  松树,你的故事还有很多,永远不会被画上句号,故事只能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陪伴我们一起成长。我愿做一个像松树一样的人。


《青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赞青松的诗句合集五篇

  赞青松的诗句 1

  1、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戴叔伦《松鹤》

  2、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咏松》

  4、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陆惠心《咏松》

  5、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6、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7、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皎然《戏题松树》

  8、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9、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10、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白居易《涧底松》

  11、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12、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13、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4、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15、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16、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7、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18、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19、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20、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21、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湋《观邻老栽松》

  22、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23、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廖匡图《松》

  24、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赞青松的诗句 2

  1、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白居易《庭松》

  2、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柳宗元《孤松》

  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孤桐》

  4、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范云《咏寒松诗》

  5、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吴芾《咏松》

  6、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甫《松》

  7、寒影烟霜暗,晨光枝叶妍。李胄《文宣王庙古松》

  8、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杜荀鹤《小松》

  9、遥远山上松,隆冬不能凋。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10、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11、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12、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13、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14、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

  15、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李商隐《高松》

  16、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17、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范云《咏寒松诗》

  赞青松的诗句 3

  1、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白居易《松声》

  2、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曹松《僧院松》

  3、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4、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范云《咏寒松诗》

  5、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6、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皎然《赤松》

  7、寒影烟霜暗,晨光枝叶妍。李胄《文宣王庙古松》

  8、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9、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10、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1、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12、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13、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4、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白居易《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

  赞青松的诗句 4

  1、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戴叔伦《松鹤》

  2、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3、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4、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5、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赠从弟》

  6、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7、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8、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9、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10、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刘琨《扶风歌》

  11、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12、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廖匡图《松》

  13、野僧教种法,苒苒出蓬蒿。百岁催人老,千年待尔高。静宜兼竹石,幽合*猿猱。他日成阴后,秋风吹海涛。——齐己《新栽松》

  14、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15、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16、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17、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8、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取从山顶嶮,栽得道心生。未弱幽泉韵,焉论别木声。霜天残月在,转影入池清。——刘得仁《栽松》

  19、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20、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湋《观邻老栽松》

  21、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22、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23、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陆惠心《咏松》

  24、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皎然《戏题松树》

  25、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middot;其二》

  26、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27、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齐己《古松》

  28、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29、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崔涂《涧松》

  30、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咏松》

  赞青松的诗句 5

  1、《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2、《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3、《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相关词条